半夏湯
目录
《醫方類聚》卷一一九引《王氏集驗方》
【別名】
【組成】半夏、幹薑各等分。
【功能主治】幹嘔吐逆痰沫出者。
【用法用量】以漿水1升半,煮取1半,頓服之。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校注婦人良方》卷三
【別名】
【組成】半夏1錢5分,黃芩1錢,遠志1錢,生地黃2錢,秫米1合,酸棗仁(炒)3錢,縮砂1錢5分。
【功能主治】膽腑實熱,精神恍惚,寒熱泄瀉,或寢汗憎風,善太息。
【用法用量】長流水煎服。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千金翼》卷五
【別名】
【組成】半夏1升(洗),生薑5兩,茯苓4兩,厚樸4兩。
【功能主治】婦人胸滿,心下堅,咽中貼貼如有炙腐,咽之不下,吐之不出。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6升,煮取3升,分3服。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聖濟總錄》卷八十四
【別名】
【組成】半夏1兩(湯洗去滑)。
【功能主治】腳氣。
【用法用量】以生薑汁1升,煎取4合,空心頓服。間日服1劑。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口父)咀,如麻豆大。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聖濟總錄》卷六十七
【別名】
【組成】半夏(湯洗7遍去滑)1兩,幹桑葉6兩,幹薑(炮)1分。
【功能主治】上氣,嘔逆不食。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加生薑5片,漿水1盞,煎至6分,去滓,稍熱服,不拘時候。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為粗末。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聖濟總錄》卷三十九
【別名】
【組成】半夏(湯洗去滑7遍)4兩,厚樸(去粗皮,薑汁炙)3兩,赤茯苓(去黑皮)2兩。
【功能主治】霍亂,心下逆滿,吐逆。冒悶。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水1盞半,加生薑1棗大(拍碎),煎至1盞,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為粗末。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千金》卷十六引《集驗方》
【別名】
【組成】幹薑4兩,石膏4兩,桔梗2兩,人參2兩,桂心2兩,半夏1升,吳茱萸2升,小麥1升,甘草1兩,赤小豆30粒。
【功能主治】飲食輒噎。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酒5升,水1鬥煮,加大棗20個,去滓,合煮取3升,分3服。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聖濟總錄》卷二十四
【別名】
【組成】半夏(湯洗7遍,炒幹)1兩,桂(去粗皮)半兩,甘草(炙)1分,檳榔(銼)3分,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半兩,枳殼(去瓤,麩炒)半兩。
【功能主治】傷寒後上氣,咽喉不利,胸膈多痰,氣逆。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用水1盞半,加生薑1分(拍碎),同煎至8分,去滓,食後溫服。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為粗末。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保命集》卷中
【別名】
【組成】半夏曲半兩,茯苓半兩,白朮半兩,淡桂1錢半,甘草(炙)2錢半。
【功能主治】霍亂轉筋,吐瀉不止。
【用法用量】渴者涼水調下,不渴者溫水調下,不拘時候。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為細末。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聖濟總錄》卷二十九
【別名】
【組成】半夏3兩(湯洗7遍,焙令幹),黃芩(去黑心)1兩半,百合1兩半,幹薑(炮裂)1兩,黃連(去須銼,微炒)1兩,人參1兩,甘草(炙令赤,銼)半兩。
【功能主治】傷寒百合,兼下利不止,心中愊愊,堅而煩嘔。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水1盞半,加生薑半分(拍碎),大棗3個(擘破),煎至7分,去滓,食後溫服,日2次。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為粗末。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聖濟總錄》卷一○六
【別名】
【組成】半夏(湯洗7遍,焙)5兩,前胡(去蘆頭)4兩,枳實(炒)2兩,細辛(去苗葉)1兩,烏梅7枚。
【功能主治】目暴腫癢痛。
【用法用量】每用5錢匕,水2盞,加生薑5片,煎取1盞,去滓,食後溫服,日3次。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銼,如麻豆大。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千金》卷十五
【別名】
【組成】半夏8兩,宿薑8兩,茯苓3兩,白朮3兩,杏仁3兩,竹葉(切)1升,橘皮4兩,芍藥4兩,大棗20個。
【功能主治】承氣,泄實熱。主脾勞實,四肢不用,五臟乖反脹滿,肩息,氣急不安。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1鬥,煮取3升,分4服。
【各家論述】《千金方衍義》:脾勞津耗則濁氣逆滿不安,故以橘、半、苓、朮滌痰,宿薑、大棗安中,杏仁、竹葉泄熱,芍藥收斂陰氣。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聖濟總錄》卷九十二
【別名】
【組成】半夏(湯洗去滑,焙幹)3兩,芎藭1兩半,細辛(去苗葉)1兩半,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半,幹薑(炮)1兩半,人參1兩半,當歸(切,焙)1兩半,桂(去粗皮)1兩,甘草(炙,銼)1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杏仁30枚(湯浸,去皮尖雙仁,生研)。
【功能主治】止痛益氣。主脈極虛寒,咳嗽心痛,喉仲介介如梗,甚則咽腫喉痹。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水1盞半,加生薑1棗大(拍碎),煎至1盞,去滓,分溫2服,早、晚、食後各1次。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銼,如麻豆大。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聖濟總錄》卷六十七
【別名】
【組成】半夏(湯洗7遍去滑,焙)3分,白朮1兩,人參1兩,桂(去粗皮)半兩,甘草(炙,銼)半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半兩,厚樸(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2兩。
【功能主治】上氣嘔吐,不能下食。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水1盞半,加生薑5片,大棗3個(擘破),煎至7分,去滓溫服,日3次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上為粗末。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外臺》卷七引《廣濟方》
【別名】
【組成】半夏1升(洗),生薑1斤,桂心6兩,檳榔2兩(末)。
【功能主治】胸脅不利,腹中脹,氣急妨悶。
【用法用量】以水8升,煮取2升4合,絞去滓,分溫5服,服別相去如人行6-7裏,進1服。快利為度。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忌羊肉、餳、生蔥、油膩。
【備注】
【制法】上切細。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
《千金》卷八
【別名】
【組成】半夏1升,生薑1升,芍藥3兩,茯苓3兩,桂心3兩,橘皮3兩,五味子3兩,附子5兩,白朮4兩,甘草2兩,大棗30個,大麻仁1升(熬研為脂)。
【功能主治】溫中下氣。主脾寒,言聲憂懼,舌本卷縮,嗔喜無度,惛悶恍惚,脹滿。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1鬥2升,煮取3升,去滓,下大麻脂,更上火1沸,分3服。
【各家論述】《千金方衍義》:合《近效》白朮附子湯、桂枝湯、二陳湯三方,但加麻仁、五味以滋朮、薑、半夏之燥,而風毒化脾寒散矣。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
【性狀】{{{性狀}}}
【規格】
【儲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