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部

来自WikiTCM
环溪讨论 | 贡献2020年12月7日 (一) 07:34的版本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百部為百部科植物直立百部、蔓生百部或對葉百部的乾燥塊根。多係野生。主產於江蘇、浙江、安徽、廣西、貴州、四川、廣東、福建、湖北、河北、河南等地。原植物生於向陽灌叢或林下。喜溫暖、潮濕、陰涼環境,耐寒、忌積水,以土層深厚、土質疏鬆、肥沃、富含腐殖質的砂質壤土最宜生長。味甘、苦,性微溫。歸肺經。功效潤肺下氣止咳、滅虱殺蟲。臨床用名有百部、蜜炙百部。

實用中藥辭典

異名

百部根、白並、玉簫、箭杆(《別錄》),嗽藥(《本草經集注》),百條根、野天門冬、百奶(《楊氏經驗方》),九叢根(《草木便方》),九蟲根(《分類草藥性》),山百根(《中藥志》),藥虱藥(《全國中草藥彙編》)。

釋名

部與棓古通,為根之名。本品塊根簇生,數十相連,故名百部。《綱目》:“其根多者百十連屬,如部伍然,故以名之。”嗽藥、藥虱藥,言其功也;百條根、九叢根,亦因其根多也。

基原

為百部科植物直立百部、蔓生百部和對葉百部的根。

植物

1.直立百部 Stemona sessilifolia (Miq.) Franch. et Sav.分佈於華東及河南、湖北等地。

2.蔓生百部 Stemona japonica (BL.)Miq. 又名百部草(《抱樸子》),婆婦草(《日華子》)。分佈於華東及陝西、湖南、湖北、四川等地。

3.對葉百部 Stemona tuberosa Lour. 又名大百部《中藥材品種論述》。分佈於浙江、福建、臺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採集

移栽2~3年後采挖,於冬季地上部分枯萎後或春季萌芽前,挖出塊根,除去細根、泥土,在沸水中浸燙,取出曬乾或烘乾。

化學成分

直立百部:根含百部堿(stemonine),原百部堿(protostemonine),對葉百部堿(tuberostemonine),百部定堿(stemonidine),異百部定堿(isostemonidine),霍多林堿(hordonine),直立百部堿(sessilis temonine)。

蔓生百部:根含百部堿,百部定堿,異百部定堿,原百部堿,蔓生百部堿(stemonamine),異蔓生百部堿(isostemonamine)。

對葉百部:根含百部堿,對葉百部堿,滇百部堿(stemotinine),異滇百部堿(isostemotinine),異對葉百部堿(isotuberostemonine),百部次堿(stenine),次對葉百部堿(hypotuberostemonine),氧代對葉百部堿(oxotuberostemonine),對葉百部酮堿(tuberostemonone),對葉百部醇堿(tuberostemonol),對葉百部醯胺(stemoamide),對葉百部螺堿(tuberostemospironine),二去氫對葉百部堿(didehydrotuberostemonine)。還含糖,脂類,蛋白質,灰分,以及甲酸(formic acid),乙酸(acetic acid),蘋果酸(malic acid),檸檬酸(citric acid),琥珀酸(succinic acid),草酸(oxalic acid)等。

藥理

1.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百部煎劑、百部乙醇浸劑體外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鏈球菌、肺炎球菌、腦膜炎球菌、傷寒桿菌、副傷寒桿菌、變形桿菌、痢疾桿菌、大腸桿菌、白喉桿菌、鼠疫桿菌、枯草桿菌、霍亂弧菌、人型結核桿菌、炭疽桿菌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百部煎劑對星形奴卡菌、堇色毛癬菌、許蘭毛癬菌、奧杜盎小芽孢癬菌、羊毛樣小芽孢癬菌有抑制作用。可降低亞洲甲型流感病毒對小鼠的致病力,對已感染的小鼠有一定的治療作用。百部對蛔蟲、蟯蟲、絛蟲、血吸蟲等有驅蟲作用,有效成分為對葉百部堿。百部提取物還可殺滅頭蝨、體虱、陰虱、動物虱,且對皮膚無刺激。對臭蟲、地老虎、蠅蛆、孑孓、椿象、天牛、桃象鼻蟲、煙螟等也有毒殺作用。

2.對呼吸系統作用 百部生物鹼能降低動物呼吸中樞興奮性,抑制咳嗽反射。對葉百部堿對機械刺激所致引咳有鎮咳作用,並可鬆弛支氣管平滑肌。

3.其他作用 百部有鎮靜、鎮痛作用,還能抑制煙酸痙攣反應。

4.毒性 對葉百部堿小鼠靜脈注射的LD50為62.0mg/kg,口服的LD50為1079.4mg/kg。臨床有百部過敏反應的病例報導。

炮製

1.百部 取原藥材,除去殘留根莖及雜質,洗淨,潤透,切厚片,乾燥。《扁鵲心書》:“去蘆、土,”

2.蜜百部 取煉蜜,加適量開水稀釋後,淋入淨百部片拌勻,悶潤,置鍋內,用文火炒至表面呈黃色、不粘手為度,取出放涼。每百部片100kg,用煉蜜12.5kg。蜜炙可緩和對胃的刺激性,並增強潤肺的功效。

貯乾燥容器內,蜜百部密閉,置通風乾燥處。

藥性

味苦、微甘,性微溫。歸肺經。質潤降泄。

1.《別錄》:“微溫。”

2.《本草經集注》:“有小毒。”

3.《品匯精要》:“味苦、甘,性微寒。氣厚味薄,陽中之陰。臭腥。”

4.《眼科全書》:“性平。”

5.《本草新編》:“入肺經,亦入脾、胃。”

功效主治

潤肺止咳,殺蟲滅虱。主治新久咳嗽,肺癆,百日咳,蟯蟲病,體虱,疥癬。

1.《抱樸子》:“治咳及殺蟲。”

2.《別錄》:“主咳嗽上氣。”

3.《本草經集注》:“火炙,酒漬飲之,療咳嗽,亦主去虱。”

4.《藥性論》:“治肺家熱,上氣咳逆,主潤益肺。”

5.《本草拾遺》:“去蟲蠶咬兼疥癬瘡。”

6.《日華子》:“治疳、蛔及傳屍骨蒸勞,殺蛔蟲、寸白、蟯蟲。”

7.《本草匯言》:“清痰利氣,治骨蒸勞嗽之聖藥也。”

8.《藥性纂要》:“虛熱咳嗽吐血宜之。”

9.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治百日咳,肺結核,支氣管炎,皮炎,濕疹,蕁麻疹,腳癬,阿米巴痢疾。”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5~10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煎水洗;或研末外敷;或浸酒塗擦。

使用注意

脾胃虛弱者慎服。

1.《藥性纂要》:“多服恐滑腸。”

2.《得配本草》:“熱嗽,水虧火炎者禁用。”

應用配伍

潤肺止咳 本品甘潤苦降,溫而不燥,功能潤肺止咳,故常用於咳嗽,無論外感內傷、或新或久、或寒或熱者無不宜之。凡風寒犯肺而咳者,可與紫菀相須為用,並加荊芥、桔梗、白前等宣肺散邪,如《醫學心悟》止嗽散;若肺寒咳嗽有痰者,可與麻黃、杏仁等配伍,如《小兒藥證直訣》百部丸;若咳嗽偏熱,口幹咽痛者,可與款冬花、杏仁、甘草同用,如《聖濟總錄》百部湯;若久咳不愈者,可單用本品濃煎內服;若久咳而肺虛陰傷者,可與生地黃同用以滋陰,如《雞峰普濟方》百部丸;或再加麥門冬、百合等,如《聖濟總錄》百部煎。本品亦為治癆瘵之要藥,可單味大量煎服;或與小雌雞為丸服,如《實用中成藥手冊》百部丸;亦可與黃芩、丹參等同用。又治百日咳痙咳期效果較佳,常與沙參、川貝、白前等配伍。

殺蟲滅虱 本品擅殺蟯蟲,常與苦楝皮、烏梅煎水,於臨睡前作保留灌腸。亦治滴蟲性陰道炎,可單用本品或配蛇床子、苦參、白礬煎水沖洗陰道。若治頭蝨、陰虱及癬症,可以本品酒或醋浸泡,塗於患處。

1.《本草新編》:“倘癆病有傳屍之蟲,須用地骨皮、沙參、丹皮、熟地、山萸共用為妙。”

2.《得宜本草》:“得生薑,治經年寒嗽。”

3.《得配本草》:“配秦艽熏衣,去虱;搗取汁,和蜜煎如飴,治三十年嗽。”

4.《本草求原》:“風寒稍佐麻黃、杏仁。”

附方

1.治卒得咳嗽 生薑汁、百部汁和合同煎,服二合。(《肘後方》)

2.治三十年嗽 百部根二十斤,搗取汁,煎如飴。服一方寸匕,日三服。(《千金方》)

3.治肺寒壅嗽,微有痰 百部三兩(炒),麻黃三兩(去節),杏仁四十個(去皮尖,微炒,煮三五沸)。上為末,煉蜜丸,如芡實大。加松子仁肉五十粒,糖丸之,含化尤妙。(《小兒藥證直訣》百部丸)

4.治肺臟風熱,上喘咳嗽,鼻塞生瘡,口幹咽痛 百部一兩(炮幹),款冬花一兩,杏仁一兩(去皮尖,麩炒黃,另研入),甘草一兩(塗酥,炙黃)。上為散。每服二錢,水一中盞,加糯米少許,同煎至六分,不拘時候,和滓服。(《醫方類聚》引《簡要濟眾方》百部散)

5.治咳嗽無問新久,冷熱並宜 款冬花、百部各一兩,知母、貝母(炒)各半兩。上為細末。每服三四錢,食後用暖齏汁送下。(《禦藥院方》百部散)

6.治咳嗽,惡熱脈疾,目赤頭眩 百部八兩(為細末),生地黃五斤(取汁,熬成膏)。上將地黃膏和百部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後米飲送下。(《全生指迷方》百部丸)

7.治小兒百日咳 蜜炙百部、夏枯草各9g。水煎服。(《青島中草藥手冊》)

8.治肺結核空洞 蜜炙百部、白及各12g,黃芩6g,黃精15g。水煎服。(《安徽中草藥》)

9.治肺實,鼻塞不聞香臭 百部二兩、款冬花、貝母、白薇各一兩。上為散。每服一錢匕,米飲調下。(《聖濟總錄》百部散)

10.治頭癬 鮮百部30g,鮮松針60g。水煎。剃淨頭髮,洗除患處白痂,再用煎液洗;繼用松香、百草霜等量研取細粉,調茶油,塗患處。(同上)

11.治蕁麻疹、神經性皮炎等瘙癢性皮膚病 百部180g,75%乙醇360g。將百部碾碎置乙醇內,浸泡7晝夜,過濾去滓備用。以棉棒或毛刷蘸塗。(《趙炳南臨床經驗集》百部酒)

12.治繡球風 百部根、赤螺(燒存性)、露蜂房(燒存性)各等分。上為細末,用醋並醬相和塗之。(《新本草綱目》)

13.治喉癬 百部、款冬花各一兩,麥冬三兩,桔梗三錢。各為細末,蜜煉為丸,如芡實大。噙化,日三丸。(《洞天奧旨》)

14.治蚰蜒入耳 百部為末。以一字生油調,塗於耳門上,其蟲自出。(《聖濟總錄》塗耳百部方)

臨床報導

1.治療百日咳 ①用百部糖漿(每百部原藥150g制糖漿100ml),2歲以下每次服10ml,2歲以上每次服15ml,每日3次,觀察期為1個月。治療95例,治癒42例(占44.2%),有效39例(占41%),無效14例(占14.7%)。治癒日程最快者3日,最慢者19日,平均12日。一般於服藥後第4日起即有顯效。未發現副作用[1]。②百部10g,川貝20g。共研為極細末,鮮雞蛋4只,用針剌破取汁入以上所研細末內調勻,陰乾後製成藥劑,裝瓶備用。3歲以下服1g,4~5歲服2g,6~7歲服3g,每日3次,服時加蜂蜜適量,用溫開水調沖服用。5日為1療程,若不效可酌情延長。治療132例,收到較好效果[2]。

2. 治療咳嗽 ①百部、杏仁、桔梗各3~8g。每日1劑,水煎2次。將兩次藥液混合再煎至100ml,分3次溫服。並隨證加減。治療58例各種類型咳嗽,均獲痊癒[3]。②百部、僵蠶各等分。研細末,用明礬水調成藥餅分別敷貼在兩側肺俞穴上,外用傷濕止痛膏固定,每日換藥1次,3次為1療程。治療小兒咳嗽47例,結果顯效29例,有效14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為91.5%[4]。

3.治療慢性氣管炎 百部20g,水煎2次,合併兩次藥液約60ml。每服20ml,每日3次,10日為1療程,連服3個療程。臨床觀察110例(單純型者92例。喘息型者18例)。近控36例(32.73%),顯效35例(31.8%),好轉25例(22.73%),無效14例(12.73%)。總有效率87.27%。對於單純型療效較好,對喘息型的療效差。病情輕,年齡小(50歲以下),病程短(10年以內)及女性患者療程較短,療效較好;反之則療效較差。各組均經統計學處理,P<0.01,有顯著性差異。遠期療效觀察,停藥4年後的療效比較穩定。服藥期間偶見上腹部不適、腹瀉、口幹等反應,不影響治療[5]。

4.治療肺結核 百部曬乾研細末;童雌雞去內臟及頭足,加水煮極爛取濃汁(每1000g淨童雌雞肉煨汁750g)。調和為丸,每1kg百部粉配雞汁750g。每服10g,每日早晚各服1次,20日為1療程。臨床觀察153例。服藥1~7.5個療程,臨床症狀(如咳嗽、咯血、胸痛、呼吸困難、發熱盜汗、食欲不振,體力疲乏等)消失,顯著減輕或減輕的計139例,有效率為90.8%;經X線復查的計72例,病灶消失或顯示進步6例,病灶鈣化2例,硬結的12例,部分硬結3例,吸收好轉14例,溶解期及溶解播散期轉為浸潤期4例,病灶縮小或穩定但分期同前15例,共56例,占77.7%。無進步的16例。多數服用1~2個療程後,症狀改善,食欲增進,體重增加。此方用於慢性發作的肺結核效果較好,若病情發展迅速,症狀急劇者,不適合應用。本藥副作用輕微,除個別病例服藥後有咽幹現象外,尚未發現其他不良反應[6]。

5.治療陰虱 ①百部30g,蟾酥2g,75%乙醇100ml。浸泡1周後去渣,將原液加乙醇至100ml,製成百部酊。用藥前全部將陰毛剃除後,外塗百部酊。每日1~2次,用藥3日後洗澡1次,1周後觀察治療效果。治療陰虱病80例,痊癒率100%[7]。②百部70g,浸泡在150~200ml白酒中。24小時後藥液即可外用。塗藥前剃掉陰毛。每天塗藥3~4次,連續3日為1療程。用治陰虱病54例,用藥1~2日後局部瘙癢消失,第1療程結束後1~2周復診,53例症狀全部消失,治癒率達98.15%。未見不良反應,無1例復發[8]。

6.治療足癬 用百部、黃精各500g,75%乙醇1800ml,蒸餾水250ml。將上兩味藥加入乙醇內,浸泡半個月,然後加蒸餾水250ml,攪勻即可。將藥液塗患處,每日2~3次。治療足癬50例,結果用藥3~6日後,痊癒39例,好轉11例[9]。

7.治療蟯蟲病 生百部30g,加水200ml,煎成30~20ml濃縮液,於夜間11時左右作保留灌腸,連續治療10~12日為1療程。臨床觀察177例,治癒134例(占75.7%),未愈43例(占24.3%)。但如輔以使君子粉和大黃泡水口服者,療效可以提高,其治癒率為88%(治療58例,痊癒51例)[10]。

文獻綜錄

1.《綱目》:“百部,亦天門冬之類,故皆治肺病、殺蟲。但百部氣溫而不寒,寒嗽宜之;天門冬性寒而不熱,熱嗽宜之,此為異耳。”

2.《本草經疏》:“百部根,《蜀本》雲微寒,《日華子》言苦,《本經》言微溫者誤也。苦而下泄,故善降。肺氣升則喘嗽,故善治咳嗽上氣。能散肺熱,故《藥性論》主潤肺。其性長於殺蟲,傳屍骨蒸勞,往往有蟲,故亦主之。疳熱有蟲,及蛔蟲、寸白蟲、蟯蟲,皆能殺之。百部味苦,脾胃虛弱人宜兼保脾安胃藥同用,庶不傷胃氣。”

3.《本草述》:“百部,乃先哲多謂其能治久嗽,損庵所雲,治久嗽用以保肺者也。以此治暴嗽者,宜於肺氣素虛之人,而隨分寒熱,有以佐之,如寒則生薑,熱則和蜜,如治久嗽者加蜜,固為其虛而定有熱也,豈漫無區別乎哉!”

4.《本草正義》:“百部,善於殺蟲。即勞瘵家肺中有蟲,亦是虛熱,此其專藥,似不可謂之性溫,故甄權以為甘,《大明》以為苦,蘇恭且以為微寒,繆氏《經疏》直謂《別錄》為誤,蓋亦有理。然即曰微溫,亦如紫菀溫潤,專治肺咳之例,究非溫熱之溫,故凡有咳嗽可通用之。性專下降,故治上氣。瀕湖謂百部亦天門冬之類,故皆治肺病,殺蟲,但百部氣溫而不寒,寒嗽宜之,天門冬性寒而不熱,熱嗽宜之。頤謂瀕湖此說,尚嫌太泥。實則門冬甘膩,止可治燥熱之嗽,而肺有寒飲痰滯者,皆其大忌。百部雖曰微溫,然潤而不燥,且能開泄降氣,凡嗽無不宜之,而尤為久嗽、虛嗽必需良藥。程鐘齡《醫學心悟》止嗽散,頗有捷效,功力實在紫菀、百部二味宣通肺氣;《千金方》謂一味取汁濃煎,可愈三十年嗽,有自來矣。石頑謂肺熱勞瘵喘嗽,有寸白蟲者宜之,蟯蟲痢及傳屍骨蒸多用之。又謂脾胃虛人弗用,以其味苦傷胃之故。頤謂專主上氣,正其味苦之功,凡嗽皆肺氣上逆,非此不治,若嫌其微傷胃土中和,以參、朮補中之品相輔而行可也。”

參考文獻

[1]王光前.上海中醫藥雜誌,1959,(4):39

[2]沈志忠.中國農村醫學,1993,21(2):41

[3]朱恒瑞.廣西中醫藥,1991,14(3):108

[4]範傑.湖北中醫雜誌,1993,15(2):35

[5]鄭祥光.陝西中醫,1986,7(10):439

[6]陳祥呈.中醫雜誌,1959,(3):32

[7]肖子斌.雲南醫藥,1992,13(1):140

[8]武振乾.中國皮膚性病學雜誌,1993,7(1):62

[9]範先兵.湖北中醫雜誌,1994,16(2):13

[10]上海市第十一人民醫院.中醫雜誌,1957,(3):145

本草匯言

名醫別錄

微溫,有小毒,主治咳嗽上氣。

本草拾遺

火炙,浸酒,空腹飲,去蟲,蠶咬,兼疥癬瘡。

藥性論

使,味甘,無毒。能治肺家熱,上氣咳逆,主潤益肺。

日華子本草

味苦,無毒。治疳蛔,及傳尸,骨蒸勞。

本草綱目

百部,亦天門冬之類,故皆治肺病殺蟲。但百部氣溫而不寒,寒嗽宜之。天冬性寒而不熱,熱嗽宜之。此為異耳。

本草經疏

百部根正得天地陰寒之氣,故《蜀本》云微寒。日華子言苦。《本經》言微溫者,誤也。苦而下泄,故善降肺氣,升則喘嗽,故善治咳嗽上氣。能散肺熱,故《藥性論》主潤益肺。其性長於殺蟲,傳尸骨蒸勞,往往有蟲,故亦主之。疳熱有蟲,及蛔蟲、寸白蟲、蟯蟲,皆能殺之。

簡誤:百部味苦,脾虛胃弱人,宜兼保脾安胃藥同用,庶不傷胃氣。

本草蒙筌

味甘、苦,氣微溫。又云:微寒。無毒。一云:有小毒。主肺熱上氣,止年久咳嗽急求;治傳尸骨蒸,殺寸白蛔蟲須用。又專治虱,亦可去疳。燒湯洗牛馬身虱不生,燒煙熏樹木蛀蟲即死。人家燒燼,盡逐蠓蠅。

藥性解

味甘苦,性微寒,有小毒,入肺經。主肺熱咳逆,傳尸骨蒸,殺疳疣寸白諸蟲及虱。按:百部專療咳嗽,宜入肺經,而小毒故能殺蟲也。

本草備要

潤肺殺蟲。

甘苦微溫。能潤肺,治熱咳嗽。苦能瀉熱。有小毒,殺蛔、蟯、蠅、虱,一切樹木蛀蟲。觸煙即死。治骨蒸傳尸,疳積疥癬。皆有蟲。時珍曰:百部亦天冬之類,故皆治肺而殺蟲。但天冬寒,熱嗽宜之;百部溫,寒嗽宜之。根多成百故名。

本經逢原

百部為殺蟲要藥,故肺熱勞瘵喘嗽,有寸白蟲宜之,曉蟲痢及傳尸骨蒸多用之。時珍云:天麥門冬之類,皆主肺痰,但百部氣溫,肺胃寒者宜之;二冬性寒,肺胃熱者宜之。脾胃虛人勿用,以其味苦傷胃也。又濃煎洗牛馬虱,樹木蟲蛀,用填孔中,更削杉木塞之,其蟲即死。殺蟲之功,於此可知。

本草求真

﹝批﹞除肺寒,泄腸熱,殺蟲止嗽。

百部專入肺。甘苦微溫。功專殺蟲,能除一切蠱毒,及傳盦骨蒸,樹木蛀蟲,疳積疥癬,蟲觸煙即死。然亦能治寒嗽及泄肺熱,以其氣味甘溫故也。李時珍云,二冬亦屬治嗽,但二冬性寒治熱,此則氣溫治寒耳。百部雖云微溫,而苦過於甘,於氣總屬有礙,似於虛人不宜,苦傷氣。不可不知。

得配本草

甘、苦,微溫。入手太陰經氣分。潤肺氣,止咳嗽,殺疳蛔及寸白諸蟲,療疥癬及蟲蠶咬毒。

配生薑,治寒嗽;配秦艽,熏衣去虱。搗取汁,和蜜煎如飴,治三十年嗽。

熱嗽,水虧火炎者禁用。

本經疏證

百部主咳嗽上氣,按其形象,當謂似肺,朝諸經脈,得經脈之輻輳,集其益而病已矣。殊不知根下撮如芋子至十五六枚之多,咸黃白色,白為肺本色,黃乃脾色,則似肺致脾氣以布於他矣,尚得謂諸脈朝於肺乎?蓋咳嗽上氣,既已習熟,遂難倏止,則向之引風寒痰熱為者,至無所資,則轉引脾家輸肺之精以為賴藉。百部根當能於肺朝百脈時,各令帶引精氣輸圩皮毛,於是毛脈合精行氣於府,府精神明留於四藏,而氣歸於權衡,咳嗽上氣焉有不止者?此其與咳嗽上氣為何如咳嗽上氣,可憬然悟矣。

本草新編

百部,味甘、苦,氣微溫而寒,無毒。專入脾經,亦入脾、胃。止肺熱咳嗽上氣,治傳尸骨蒸,殺寸白蛔蟲。洗衣除虱,燒湯洗牛馬身,虱不生;燒煙熏樹木,蛀蟲即死;人家燒燼,盡逐蠓蠅。此物殺蟲而不耗氣血,尤有益於人。但其力甚微,用之不妨多也,然必於參、茯、芪、朮、歸、芎同用為佳。大約用百部自一錢為始,可用至三四錢止,既益肺、胃、脾之氣,又能殺蟲。倘癆病有傳尸之蟲者,須用地骨、沙參、丹皮、熟地、山藥共用為妙矣。

或疑百部殺蟲,何能使蟲之不知?夫百部味甘,蟲性喜甘,投其所好,妄甘味之能殺身也。故食之而不知耳,及至已食百部,而蟲之腸胃盡化為水,欲作祟而不能,有不知其何以死而死者矣。

本草分經

甘、苦,微溫。能利肺氣,而潤肺溫肺,治寒嗽,殺蟲虱。傷胃滑腸。

【現代藥理研究】

百部有鎮咳、平喘作用,其有效成分為百部生物鹼。

百部有殺蟲作用,百部水浸液和醇浸液對鼠蟯蟲及頭虱、體虱、陰虱有殺滅作用,還能毒殺臭蟲、蠅蛆、孑孓等。

百部有抗菌抗病毒作用,對多種球菌、桿菌及某些致病真菌、流感病毒和新城病毒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百部有解痙作用,其生物鹼提取物能鬆弛由組織胺引起的豚鼠離體支氣管痙攣。

百部有中樞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