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粉

来自WikiTCM
环溪讨论 | 贡献2020年12月7日 (一) 08:51的版本 (创建页面,内容为“==實用中藥辭典== 【'''異名'''】 蚌蛤灰(《千金方》),蜃灰(《綱目》),蚌殼粉(《本草述》)。 【'''基原'''】 為蚌科動物褶…”)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實用中藥辭典

異名

蚌蛤灰(《千金方》),蜃灰(《綱目》),蚌殼粉(《本草述》)。

基原

為蚌科動物褶紋冠蚌、三角帆蚌等淡水產的貝殼製成的粉。

動物

1.褶紋冠蚌 Cristaria plicata (Leach) 見“珍珠”條。

2.三角帆蚌 Hyriopsis cumingii (Lea) 見“珍珠”條。

此外,同科動物的貝殼粉作蚌粉入藥的尚有:背角無齒蚌 Anodonta woodiana (Lea)

採集

取蚌殼洗淨,刮去黑皮,研成粉末或煆後研粉。

化學成分

蚌粉主含碳酸鈣、碳酸鎂和殼蛋白(conchiolin)等。

藥理

飼料中加入蚌粉喂飼大鼠及小鼠,有增進骨質鈣化作用。

藥性

味鹹,性寒。歸肺、胃經。

1.《綱目》:“鹹,寒。”

2.《本草匯言》:“入手太陰、足陽明經。”

功效主治

化痰消積,降逆止嘔,清熱收濕。主治痰飲咳嗽,胃痛嘔逆,痢疾,白帶,癰腫濕瘡,痱子,燙傷。

1.《本草拾遺》:“爛殼為粉,飲下,主反胃,心胸間痰飲。”

2.《日華子》:“治疳,止痢,並嘔逆;癰腫,醋調敷。”

3.《綱目》:“解熱燥濕,化痰消積。止白濁、帶下、痢疾,除濕腫、水嗽,明目,擦陰瘡、濕瘡、痱癢。”

4.《得宜本草》:“治久嗽不止。”

5.《醫林纂要·藥性》:“治頑痰,止咳嗽,清心保肺。”

用法用量

內服:研末,每次6~12g;或入丸劑。外用:適量,研末幹摻或調敷。

使用注意

肺脾虛寒者禁服。

《本草匯言》:“諸病屬脾肺虛寒而無火者,須禁用之。”

附方

1.治痰飲咳嗽 真蚌粉(新瓦上炒紅),入青黛少許,用淡虀水滴麻油數點,調服二錢。(《內經類編試效方》)

2.治積聚涎塊,結於心腹之間,致令心腹刺痛,日久不愈,或幹嘔減食 蚌粉一兩,巴豆七粒(去殼及膜)。上同炒令赤,去巴豆不用,只以醋丸其粉,如梧子大。丈夫臍腹痛,炒茴香酒吞下二十丸;婦人血氣,炒薑酒下;敗血沖心,童便和當歸酒服;常服薑酒下。(《世醫得效方》炒粉丸)

3.治翻胃 真蚌粉,每服二錢,薑汁米飲調下。(《世醫得效方》)

4.治小兒疳困 龍膽草、蚌粉為末。每服半錢,用米飲調下。(《普濟方》粉龍散)

5.治癰疽赤色,腫有尖頭者 醋和蚌蛤灰塗,幹者易之。(《千金方》)

6.治諸瘡疽 川烏、蚌粉、草烏、海金砂、赤小豆、天南星各等分。上為末,用生地黃汁調,塗患處。(《普濟方》消腫毒方)

7.治熱疿 蚌粉四兩,綠豆粉二兩,滑石一兩。為末,幹擦之。(《衛生易簡方》)

8.治濕疹 煆蚌殼9g,黃柏15g。研細末,撒敷患處;或用油調塗患處。(《廣西藥用動物》)

9.治陰囊濕疹:煆蚌殼研細末,散敷患處。(同上)

10.治腳指濕爛 蚌蛤粉幹搽之。(《壽域神方》)

11.治湯泡火燒潰爛,並下部惡瘡 大蚌一二個(用文武火一盆,上架鐵楞,置蚌煆之),冰片(每散一兩,加冰片三分)。為末,研勻。濕爛者,用篩篩上,自然收燥。如濕再加,不可剝去;燥則用麻油調塗。痂落自愈。如治惡瘡,亦用麻油調塗。(《醫級》珠窩散)

12.治傷損大吐血,或因酒食飽,低頭掬損吐血過多,並妄行,口鼻俱出,但聲未失者 蚌粉、百草霜各等分。為末。每一二錢,糯米飲調服,側柏枝研汁尤效。如鼻衄、舌衄及灸瘡出血,並用幹摻立止。(《醫學入門》蚌霜散)

臨床報導

治療潰瘍病 將蚌殼研粉置銅鍋中幹炒,待藥粉呈黃褐色,腥味揮發殆盡後冷卻過篩。每服1~2g,白天每小時1次,1日12~14次,4~8周為1療程。治療胃及十二指腸潰瘍41例,服藥14~79天不等。結果:上腹部疼痛消失者28例,減輕者7例;上腹部壓痛消失者23例,減輕者6例;X線復查21例,龕影消失者9例,變形消失者1例,龕影縮小者6例[1]。

文獻綜錄

《本草匯言》:“蚌殼粉化痰積、定咳嗽、解濕熱、止白濁白帶之藥也。其體沉墜,其性寒潤而滑。治病之要,只在行濕清熱化痰而已。如宋醫李防禦治濕痰咳嗽,氣壅閉,面浮腫喘者;而《日華子》治膀胱濕熱不清,為淋為癃為濁為帶,或小兒脾熱疳積,為痢為脹諸證。膀胱為水府,此藥味鹹水化,氣類相從,故兼用之。”

參考文獻

[1]中國醫學科學院科學情報研究所.1961年內科論文摘要,196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