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茄子

来自WikiTCM
环溪讨论 | 贡献2020年12月8日 (二) 01:04的版本 (创建页面,内容为“==實用中藥辭典== 【'''異名'''】 山胡椒、山蒼子、木薑子、木香子、野胡椒(《滇南本草》),味辣子(《分類草藥性》) 【'''…”)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實用中藥辭典

異名

山胡椒、山蒼子、木薑子、木香子、野胡椒(《滇南本草》),味辣子(《分類草藥性》)

基原

為樟科植物山雞椒的成熟果實。

植物

山雞椒 Litsea cubeba (Lour.) Pers.[Laurus cubeba Lour.]分佈於西南、華南及安徽、江蘇、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湖北、湖南、西藏等地。

此外,同屬植物的果實在產地作澄茄子入藥的尚有:①毛葉木薑子 Litsea mollis Hemsl.;②鈍葉木薑子 L. veitchiana Gamble;③清香木薑子 L. euosma W. W. Smith.。均分布於湖北、四川等地。

採集

一般在7月中下旬至8月中旬,當果實青色布有白色斑點,用手撚碎有強烈生薑味時,應及時採收。如果實尚未完全成熟時採摘,則水分多,含檸檬醛等有效成分少,為過早;若至果實成熟後期,果皮變為褐色,檸檬醛自然揮發消失,為過遲。一般連果枝摘取,除去枝葉,曬乾。

化學成分

鮮果含揮發油1.6%~3%,其中主成分為檸檬醛(citral),系牻牛兒醛(geranial)和橙花醛(neral)的混合物;其次為檸檬烯(limonene),α-蒎烯(α-pinene),樟烯(camphene),對-聚傘花素(p-cymene),甲基庚烯酮(methylheptenone),香茅醛(citronellal),芳樟醇(linalool),樟腦(camphor),乙酸牻牛兒醇酯(geranyl acetate),α-松油醇(α-terpineol),牻牛兒醇(geraniol),黃樟醚(safrole)及α-葎草烯(α-humulene)。種子含油36.4%~52.2%,其中主含月桂酸(lauric acid),其次為癸酸(capric acid),順式十二碳-4-烯酸(cis-4-dodecenoic acid),油酸(oleic acid),順式癸-4-烯酸(cis-4-decenoic acid),亞油酸(linoleic acid),肉豆蔻酸(myristic acid),棕櫚酸(palmitic acid),順式十四碳-4-烯酸(cis-4-tetradecenoic acid),十六碳烯酸(hexadecenoic acid),硬脂酸(stearic acid),及微量的辛酸(caprylic acid)和亞麻酸(linolenic acid)。脂肪油的不皂化物中含穀甾醇(sitosterol)。

藥理

1.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檸檬醛在體外能明顯抑制膠原或ADP誘導的大鼠血小板凝聚,抑制AA誘導的人血小板聚集。檸檬醛大鼠灌胃也能抑制ADP誘導的血小板聚集。

2.對心臟的作用 澄茄子油灌胃對Isop引起的兔急性心肌缺血有保護作用,可降低抬高的缺血性S-T段,減少病理性Q波出現數目。還能縮小心肌梗死面積。澄茄子油能增加離體兔心冠脈流量,對正常豬離體冠脈有舒張作用,並能Adr、NA引起的冠脈收縮。小鼠腹腔注射澄茄子油還能明顯延長常壓缺氧條件下的生存時間,並對氰化鉀和NaNO2中毒有緩解作用。

3.平喘和抗過敏作用 澄茄子油能鬆弛豚鼠離體氣管平滑肌,並能緩解Ach或組胺所致的氣管平滑肌痙攣,該作用不能被普萘洛爾所拮抗。澄茄子油給豚鼠灌胃或腹腔注射對組胺和Ach混合液噴霧引起的氣管痙攣有明顯保護作用。檸檬醛為平喘的主要成分。動物實驗表明,澄茄子油具有明顯的抗過敏作用。

4.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檸檬醛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傷寒桿菌和痢疾桿菌有較強的抑菌作用。60%澄茄子油乳化液對白色念珠菌、熱帶念珠菌、新型隱球菌、皮炎著色真菌、疣狀著色真菌、孢子絲菌、石膏樣小孢子絲菌和石膏樣毛癬菌等均有明顯的抑菌作用。澄茄子油和檸檬醛在體外有抗陰道滴蟲作用。檸檬醛氣熏能阻止真菌(黃麯黴、黑麯黴及焦麯黴)對大米及中藥材等的黴變,並呈殺菌作用。

5.溶石作用 體外溶石試驗表明,澄茄子油對人Ch性膽石有明顯的溶石作用。

6.毒性 澄茄子油具有一定的毒性,不良反應主要有腹瀉和ALT升高。

炮製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及殘留果柄,洗淨,曬乾。用時打碎。

貯乾燥容器內,密閉,置陰涼乾燥處。

藥性

味辛、微苦,性溫。歸脾、胃、腎經。香烈竄散。

1.《滇南本草》:“味苦、辛,性溫。入脾、腎二經。”

2.《廣西中藥志》:“味辛,氣芳香,性溫,無毒。”

3.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性溫,味辛、微苦。”

功效主治

散寒除濕,溫中止痛,行氣活血,平喘利尿。主治感冒頭痛,脘腹冷痛,食積腹脹,反胃嘔吐,中暑吐瀉,泄瀉痢疾,寒疝腹痛,寒濕痹痛,牙痛,跌打損傷,哮喘,水臌,小便不利,尿濁。

1.《滇南本草》:“治面寒疼痛,暖腰腎而興陽道,治陽痿。”“主下氣溫中,去瘀,除臟腑中風冷,去胃口虛冷氣,亦除寒濕,治霍亂,吐瀉,轉筋。”

2.《廣西中藥志》:“驅寒利尿,殺蟲,消蠱。治寒濕水臌,心胃氣痛,近有用治血吸蟲病。”

3.《廣西中草藥》:“祛風散寒,消腫止痛,行氣消積,主治感冒頭痛,風濕骨痛。”

4.《福建中草藥》:“治寒痹,跌打損傷。”

5.《全國中草藥彙編》:“治感冒頭痛,消化不良。”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10g;研末,每次1~2g。外用:適量,研末撒或調敷。

使用注意

實熱及陰虛火旺者禁服。

附方

1.治胃寒痛,疝氣 山雞椒果實1.5~3g,開水泡服;或研粉,每次服1~1.5g。(《恩施中草藥手冊》)

2.治胃寒腹痛,嘔吐 木薑子9g,幹薑9g,良薑9g。水煎服。(《四川中藥志》1982年版)

3.治寒疝腹痛 木薑子9g,小茴香9g,青木香9g,烏藥9g,橘核12g。水煎服。(《四川中藥志》1982年版)

4.治支氣管哮喘 ①山雞椒果實、胡頹葉、地黃根(野生地)各15g。水煎服。忌食酸辣。(《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②山雞椒果9g,胡頹葉15g,馬兜鈴12g,桑白皮9g。水煎服。(《安徽中草藥》)

5.治牙痛 山雞椒研末,塞患處。(《恩施中草藥手冊》)

6.治無名腫毒 山雞椒研末,加醋調敷患處。(南藥《中草藥學》)

7.治瘰鬁結核 山胡椒、秦歸泡服,三月見效。(《滇南本草》)

臨床報導

治療腦血栓 200%山雞椒注射液5ml肌內注射,每日2次,20天為1療程,共治109例;20ml加等量10%葡萄糖注射液靜脈注射,每日1次,20天為1療程,共治9例。其中基本治癒63例(占53.38%),顯效25例(占21.19%),好轉21例(占17.79%),無效9例(占7.6%),1例治療期死於急性心肌梗塞。總有效率為92.37%[1]。

參考文獻

[1]楊遇正.中西醫結合雜誌,1984,4: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