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WikiTCM
环溪讨论 | 贡献2020年12月8日 (二) 03:02的版本 (创建页面,内容为“==實用中藥辭典== 【'''異名'''】 苦酒(《傷寒論》),醯(《別錄》),淳酢(《本草經集注》),米醋(《食療本草》)。 【'''釋名…”)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實用中藥辭典

異名

苦酒(《傷寒論》),醯(《別錄》),淳酢(《本草經集注》),米醋(《食療本草》)。

釋名

陶弘景曰:“以有苦味,俗呼苦酒。”《綱目》雲:“劉熙《釋名》雲:醋,措也。能措置食毒也。古方多用酢字也。”

基原

為用米、高粱、大麥、小米、玉米等或低度白酒為原料釀制而成的含有乙酸的液體。亦有用食用冰醋酸加水和著色料配成,不加著色料即為白醋。

採集

一般用糧食釀造而成。

化學成分

醋含乙酸(acetic acid)3%~5%;還含高級醇類,三羥基丁酮(acetoin),二羥基丙酮(dihydroxyacetone),酪醇(tyrosol),乙醛(acetaldehyde),甲醛(formaldehyde),乙縮醛(acetal),琥珀酸(succinic acid),草酸(oxalic acid)及山梨糖(sorbose)等。

藥理

食醋蒸熏對流感病毒具有良好的殺滅作用,對甲型鏈球菌、卡他球菌、肺炎雙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及流感桿菌也有殺菌作用。

藥性

味酸、甘,性溫。歸肝、胃經。

1.《別錄》:“味酸,溫,無毒。”

2.《本草蒙筌》:“味酸、甘,氣溫。”

3.《綱目》:“酸、苦,溫。”

4.《本草新編》:“入胃、脾、大腸,尤走肝臟。”

功效主治

消瘀醒神,開胃消食,殺蟲解毒。主治產後瘀血昏暈,心腹疼痛,癥瘕積聚,黃疸黃汗,吐衄便血,蟲積蛔厥,咽瘡音啞,癰腫瘡毒,魚肉菜毒。

1.《別錄》:“消癰腫,散水氣,殺邪毒。”

2.《本草拾遺》:“破血運,除癥塊堅積,消食,殺惡毒,破結氣,心中酸水痰飲。”

3.《日華子》:“治產後婦人並傷損及金瘡血運;下氣除煩,破癥結。治婦人心痛,助諸藥力,殺一切魚肉菜毒。”

4.《本草蒙筌》:“斂咽瘡,驅胃脘氣疼。”

5.《綱目》:“散瘀血。治黃疸、黃汗。”

6.《本草備要》:“散瘀解毒,下氣消食,開胃氣,治心腹血氣痛,癥結痰癖,疸黃,癰腫。”

7.《醫林纂要·藥性》:“瀉肝,收心。治卒昏,醒睡夢;補肺,發音聲;殺魚蟲諸毒,伏蛔。”

8.《會約醫鏡·本草》:“治腸滑瀉痢。”

9.《本草再新》:“生用可以消諸毒,行濕氣;制用可宣陽,可平肝,斂氣鎮風,散邪發汗。”

10.《隨息居飲食譜》:“養肝,強筋,暖骨,醒酒,辟邪,解魚蟹鱗介諸毒。”

11.《現代實用中藥》:“為調味料,能助消化;又為收斂劑、用於結核病之盜汗,為止汗藥;又傷寒症之腸出血,為止血藥。外用消癰腫,適用於諸般腫毒未化膿者。”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30ml;或浸漬;或拌制。外用:適量,含漱;或調藥敷;或薰蒸;或浸洗。

使用注意

脾胃濕重,手足痿痹、筋脈拘攣者慎服。

1.《本草經集注》:“不可多食之,損人肌髒。”

2.《千金·食治》:“扁鵲雲:多食酢,損人骨。”

3.《食療本草》:“多食損人胃。”

4.《得配本草》:“感冒外邪及脾病,手足屈伸不便者,禁服。”

應用配伍

1.《本草蒙筌》:“漬黃柏皮含之,口瘡可愈;煮香附子丸服,鬱痛能除;煎大黃,劫痃癖如神;摩南星,敷瘤腫立效;又調雄黃細末,蜂躉蛇齧可塗。”

2.《雷公炮製藥性解》:“同胡粉止鼻中血;同雄黃治蜂蠍蛇傷;調飛面堪塗癰腫;和石灰除腋氣。”

3.《食療本草》:“研青木香服之,止卒心痛、血氣等。又大黃塗腫。”

附方

1.治產後血暈 ①鐵器燒紅,更迭淬醋中,就病人之鼻以熏之。(《隨息居飲食譜》) ②產後血運迷悶,不省人事,面唇青冷:釅醋、生雞子。先以釅醋半盞,煎數沸,打破雞子一枚,投於醋中,熟攪令勻,頓服之。(《聖濟總錄》醋雞子)

2.治一切積聚 京三棱四兩(醋煮),川芎二兩(醋煮微軟),大黃半兩(醋濕紙裹,火煨過)。上為末,水煮和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溫水送下,不拘時候。(《普濟方》醋煮三棱丸)

3.治過食魚腥、生冷水菜果實成積者 生薑搗爛,和米醋調食之。(《日華子》)

4.治白虎風,疼痛徹骨髓,不可忍者 釅醋五升,蔥白二升。上以釅醋煎三五沸,入蔥煮一二沸,即濾出,以布帛裹,熱敷痛處。(《聖惠方》蔥白熨)

5.治黃汗病,身體腫,發熱,汗出而渴,狀如風水,汗沾衣,色正黃如檗汁,脈自沉,以汗出入水中浴,水從汗孔入得之 黃芪五兩,芍藥三兩,桂枝三兩。上以苦酒一升,水七升,相合,煮三升,溫服一升。當心煩,服至六七日乃解,若心煩不止者,以苦酒阻故也。(《金匱》黃芪芍藥桂枝苦酒湯)

6.治耳聾疼痛 將附子以醇醋煮一宿,削如棗核,以綿裹塞耳中。(《奇效良方》醋附方)

7.治鼻出血不止 酢和胡粉半棗許服之。(《千金方》)

8.治少陰病,咽中傷,生瘡,不能語言,聲不出者 半夏十四枚(洗,破如棗核大),雞子一枚(去黃)。納苦酒著雞子殼中,納半夏著苦酒中,以雞子殼置刀環中,安火上,令三沸,去滓,少少含咽之。不瘥,更作。(《傷寒論》苦酒湯)

9.治鎖喉風,脹悶不通 土牛膝搗汁半碗,加入真米醋半碗,用鵝毛翎尖挑少許入喉中,隨吐涎痰。連挑十餘次,吐痰碗許即通。(《本草匯言》)

10.治牙疼 陳醋四兩,花椒二錢。水煎,去椒含漱。(《全國中草藥新醫療法展覽會資料選編》)

11.治疝氣沖痛 青皮、小茴香各五錢。以米醋一碗煮幹,加水二碗,煎八分,溫和服。(《林氏家抄方》)

12.治諸腫毒 醋調大黃末塗。(《隨息居飲食譜》)

13.治癰疽初起 生附子,以米醋磨稠汁,圍四畔,一日上十餘次。(《方脈正宗》)

14.治乳癰堅硬 以罐盛醋,燒石令熱納中,沸止,更燒如前,少熱,納乳漬之,冷更燒石納漬。(《千金方》)

臨床報導

1.預防流感、流腦 關閉門窗,適量醋(2~10ml/m2),用1~2倍水稀釋後加熱蒸熏,每次1小時,每日或隔日1次,連續3~6日。某年冬天,某部隊先後有13個連隊發生流行性感冒,其中12個連隊經用此法後,第2日即控制了流行;而另一連隊未曾應用,結果2日後有60%的人染病,於第3日應用此法後,便很快控制了蔓延。此外,在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流行期間,曾對84名帶菌者行食醋蒸,每日2次,連續10日,結果帶菌者全部轉為陰性[1]。

2.治療急性黃疸型傳染性肝炎 食醋,每日3次,每次口服10ml,並配合口服複合維生素B片劑。治療51例,全部治癒。最短6日,最長41日。兒童平均10.3日,成人平均16日[2]。

3.治療滴蟲性陰道炎 食醋加冷開水配成25%~50%食醋稀釋液沖洗陰道,隨即將70%的食醋棉球塞入陰道,每日1次,連續3次為1療程。治療248例,全部治癒[3]。

4.治療癬及神經性皮炎 ①股癬:先用溫開水將患處洗滌乾淨,然後用山西陳醋以消毒棉球蘸擦患處,每日早晚各1次。結果:經治79例,痊癒和顯效76例[4]。②陳醋木鱉酊(先將木鱉子30g碾成細粉,放入250ml陳醋中,浸泡7日,每日搖動1次),用小棉簽蘸藥液塗擦患處皮膚,每日2次,7日為1療程。共治療神經性皮炎、幹癬50例。結果:36例神經性皮炎1個療程治癒者28例,2個療程治癒者8例;14例幹性體癬1個療程治癒者6例,2個療程治癒者6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96%[5]。

5.治療高血壓 花生仁浸泡在食醋中,l星期後取用(浸泡時間越長越好)。每晚睡前取3~4粒,嚼碎吞服,連服7日為1療程。一般經1個療程治療,血壓即可降至正常。治療70例,均收到滿意效果[6]。

6.治療早期乳癰 食醋100ml加水50~100ml,加熱後,以小方巾蘸取熱醋液,擰幹半濕後趁熱敷於腫塊部,同時將熱水袋置於熱醋中保溫。間隔1小時用吸奶器吸取乳汁1次,吸乳時輔以瓷湯勺把柄從乳根向乳頭推刮,促使乳汁外排,如此反復進行。治療104例,結果86例分別在5~12小時內腫塊消失[7]。

文獻綜錄

1.《本草衍義》:“醋,酒糟為之,有米醋、麥醋、棗醋。米醋比諸醋最釅,入藥多用之,穀氣全也,故勝糟醋。產婦房中常得醋氣則為佳,醋益血也。磨雄黃塗蜂躉,亦取其收而不散也。”

2.《本草蒙筌》:“丹溪曰:醋味酸甘,調和魚肉蔬菜,盡可適口,但致疾以漸,人所不知。蓋酸收也,甘滯也。苟遠而不用,亦卻疾一端,然食多齒軟者,因水生木,水氣弱,木氣盛,故知是爾。齒屬腎水,酸助肝木,安得不然?”

3.《本草經疏》:“醋惟米造者入藥,得溫熱之氣,其味酸,氣溫無毒。酸入肝,肝主血,血逆熱壅則生癰腫,酸能斂壅熱,溫能行逆血,故主消癰腫。其治產後血暈,癥塊血積,亦此意耳。散水氣者,水性氾濫,得收斂而寧謐也。殺邪毒者,酸苦湧瀉,能吐出一切邪氣毒物也。《日華子》主下氣除煩,婦人心痛血氣,並產後及傷損,金瘡出血,迷悶,殺一切魚肉菜毒,取其酸收而又有散瘀解毒之功也,故外科敷藥中多資用。”“《經》曰,酸走筋,筋病毋多食酸。凡筋攣偏痹,手足屈伸不便,皆忌之。又曰,味過於酸,肝氣以津,脾氣乃絕,多食酸則肉皺而唇揭。言能助肝賊脾,凡脾病者亦不宜過食。”

4.《本草匯言》:“醋,解熱毒,消癰腫,化一切魚腥水菜諸積之藥也。林氏曰,醋主收,醋得酸味之正也,直入厥陰肝經,散邪斂正,故藏器方治產後血脹、血暈,及一切中惡邪氣,卒時昏冒者,以大炭火入熨斗內以釅米醋沃之,酸氣遍室中,血行氣通痰下,而神自清矣。凡諸藥宜入肝者,須以醋拌炒制,應病如神。又仲景《金匱要略》治黃汗,有黃芪白芍桂枝苦酒湯;譚氏治風痰,有石膽散子,俱用米醋入劑,專取其斂正氣,散一切惡水血痰之妙用也。”

5.《本草求真》:“米醋,酸主斂,故書多載散瘀解毒,下氣消食。且同木香磨服,則治心腹血氣諸痛;以火淬醋入鼻,則治產後血暈;且合外科藥敷,則治癥結痰癬、疸黃癰腫;暨口漱以治舌瘡;面塗以散損傷積血,及殺魚肉菜蕈諸毒。至醋既酸(收),又雲能散癰腫者,以消則內散,潰則外散,收處即是散處故耳。”

6.《本經逢原》:“醋名苦酒,專取米釀成者,味帶酸苦,若酒飴所造,則兼酸甜也。然酒之與飴,總皆米制,但功力稍遜耳。以北方素鮮生髮之氣,但取以助方宜之不足,則邪自不能為瘧耳。北人感冒風寒,用醋湯胡椒雞面熱食,汗之則愈,東南木氣用事,肝火易動,諸病皆當忌食,酸喜入肝,酸寒收斂病邪,得之難於發洩耳。”

參考文獻

[1]全國防治感冒、慢性氣管炎藥物新苗頭選編.1972:1

[2]湖北省宜昌縣人民醫院內科化驗室.新醫藥學雜誌,1975,(1):28

[3]陳雲章.湖北中醫雜誌,1980,(1):49

[4]郭力.中醫雜誌,1983,(1):47

[5]張居運.陝西中醫,1988,9(7):320

[6]傅隆.新中醫,1978,(2):14

[7]莫測,等.中醫雜誌,1996,37(3):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