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萍

来自WikiTCM
环溪讨论 | 贡献2020年12月25日 (五) 05:32的版本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浮萍為浮萍科植物紫萍的全株。我國各地均產。原植物生於池沼、水田、湖泊和靜水中。味辛,性寒。歸肺、膀胱經。功效發汗解表、透疹、祛風止癢、利水消腫。臨床用名為浮萍。

實用中藥辭典

異名

水萍、水花(《本經》),萍子草(《肘後方》),小萍子(《本草拾遺》),浮萍草(《本草圖經》),水蘚(《品匯精要》),水簾、九子萍(《群芳譜》),萍、田萍(《中藥志》)。

釋名

《說文》雲:“萍,蘋也,水草也。”本品浮生水面,故名浮萍。

基原

為浮萍科植物紫萍的全草。

植物

紫萍 Spirodela polyrrhiza (L.) Schleid [Lemna polyrrhiza L.] 又名紫背浮萍(《聖濟總錄》),紫浮萍(《世醫得效方》)。廣布於我國南北各地。

此外,同屬植物入藥者尚有:浮萍 Lemna minor L. 又名青萍(《世醫得效方》)。形態與上種相似而較小,根單生下垂於水中。葉狀體倒卵形或短圓形,上面平滑,綠色,不透明,下麵淺黃色或為紫色,全緣。生長於池沼、水田、湖泊或靜水中,常與紫萍混生。分佈於我國各地。

採集

6~9月間採收。撈出後去雜質,洗淨,曬乾。

化學成分

紫萍全草含葒草素(orientin),木犀草素-7-單糖苷(luteolin-7-monoglycoside),牡荊素(vitexin),芹菜素-7-單糖苷(apigenin-7-monoglycoside),丙二醯矢車菊素-3-單葡萄糖苷(malonylcyanidin-3-monoglucoside),葉黃素(luteine),環氧葉黃素(epoxyluteine),β-胡蘿蔔素(β-carotene),堇黃質(violaxanthin)及新黃質(neoxanthin)。還含脂類及蛋白質,脂類所含脂肪酸主要為亞麻酸(linolenic acid),棕櫚酸(palmitic acid)及亞油酸(linoleic acid)。蛋白質中主要有亮氨酸(leucine)、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谷氨酸(glutamic acid)等氨基酸。

藥理

1.解熱、抗病毒作用 青萍煎劑或浸劑灌胃,對傷寒副傷寒混合菌苗所致兔發熱有微弱解熱作用。浮萍對腸道埃可病毒(ECHO11)有抑制作用,青萍無效。

2.強心、升壓作用 浮萍煎劑對正常蛙心無明顯影響,但可顯著增強衰竭蛙心的收縮力,並能收縮血管,升高血壓。

3.其他作用 浮萍具有較弱的抗凝血作用,能使牛凝血酶和人血纖維蛋白原的凝血時間延長。紫萍能吸收蓄積氟化物,降低天然水中氟的水準,用於防治高氟所致的氟中毒。體外實驗,青萍尚有殺滅庫蚊幼蟲及蚊蛹作用。浮萍還有利尿作用。

炮製

取原藥材,揀去雜質,淘洗乾淨,乾燥。鮮品用時洗淨。《千金·食治》:“搗汁。”《小兒衛生總微論方》:“陰乾為末。”

貯乾燥容器內,置通風乾燥處,防潮。

藥性

味辛,性微寒。歸肺、膀胱經。輕清宣散,可升可降。

1.《本經》:“味辛,寒。”

2.《玉楸藥解》:“辛,微寒。”

3.《本草用法研究》:“入肺、膀胱二經。”

4.《廣西本草選編》:“味辛,性涼。”

功效主治

發汗解表,透疹止癢,利水消腫,清熱解毒。主治風熱表證,麻疹不透,癮疹瘙癢,水腫,癃閉,癰瘡腫毒,丹毒,燙傷。

1.《本經》:“主暴熱身癢,下水氣,勝酒,長鬚髮,止消渴。久服輕身。”

2.《本草拾遺》:“末敷面䵟。搗汁服之,主水腫,利小便。”

3.《日華子》:“治熱毒,風熱疾,熱狂,㶸腫毒,湯火瘡,風疹。”

4.《本草圖經》:“治時行熱病,亦堪發汗,甚有功。”

5.《本草衍義補遺》:“水萍,發汗優勝麻黃。”

6.《滇南本草》:“發汗,解毒。治疥癩、瘡癬,祛皮膚瘙癢之風。”“療婦人諸經客熱,清胎熱,婦人濕熱帶下。”

7.《綱目》:“主風濕麻痹,腳氣,打撲傷損,目赤翳膜,口舌生瘡,吐血、衄血,癜風、丹毒。”

8.《生草藥性備要》:“能發疔,又能下胎。”

9.《玉楸藥解》:“辛涼發表。治瘟疫斑疹,療肌肉麻痹、中風歪斜、癱瘓,醫癰疽熱腫、隱疹瘙癢、楊梅粉刺、汗斑皆良,利小便閉癃,消肌膚腫脹。”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2g(鮮品15~30g);或搗汁飲;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煎水熏洗、研末撒或調敷。

使用注意

表虛自汗者禁服。

1.《本草經疏》:“表氣虛而自汗者勿用。”

2.《本草從新》:“非大實大熱,不可輕試。”

3.《得配本草》:“血虛膚燥,氣虛風痛,二者禁用。”

應用配伍

發汗解表,透疹止癢 本品辛寒,輕浮升散,能發汗解表泄熱,透疹止癢,故常用於風熱表證、麻疹不透及癮疹瘙癢等證。凡外感風熱之邪,症見發熱無汗者,可與牛蒡子、薄荷、紫蘇葉等配伍,如《全國中草藥彙編》治風熱感冒方;若麻疹透發不暢者,可與薄荷、蟬蛻等同用,以增強透疹之功;對於皮膚風熱或血燥受風之癮疹、風疹、皮膚瘙癢者,可配牛蒡子、薄荷、防風等,以加強祛風止癢之效。

利水消腫 本品辛宣入肺,能宣肺以通調水道,故常用於水腫、癃閉等證。凡水腫、小便不利或癃閉屬實證、熱證者均可應用,尤以水腫驟起兼有表證者用之最宜。可單用,亦可隨證配入複方使用,如兼表證者,可與紫蘇、桑白皮配伍,以加強疏風利水作用;無表證者,可與茯苓、澤瀉、車前子同用,以增強利水消腫功效。

清熱解毒 本品性寒,能清解肌表之熱毒,故又用於癰瘡腫毒、風熱丹毒等證。凡癰瘡初起,紅腫未潰者,《肘後方》乃用本品搗敷患處;治風熱丹毒者,《子母秘錄》則以之搗汁外塗。

《得配本草》:“佐犀角、鉤藤治夾驚傷寒;佐四物、黃芩治身體虛癢;入鯉魚腹內,麻油酒煮,治楊梅瘡初發;研爛入冰片少許,貼眼上,治胬肉攀睛。”

附方

1.治風熱感冒 浮萍、防風各9g,牛蒡子、薄荷、紫蘇葉各6g。水煎服。(《全國中草藥彙編》)

2.治傷寒無汗 浮萍草一兩,麻黃半兩,附子半兩(炮),桂心半兩。上為細散。每服二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不計時候,和滓熱服。(《聖惠方》浮萍草散)

3.治溫疫身痛,脈浮緊,煩躁喘促,無汗者;疫疹初起,太陽證之重者 浮萍三錢,石膏三錢,杏仁三錢,甘草二錢(炙),生薑三錢,大棗三枚(擘)。流水煎大半杯,熱服。覆衣取汗。(《四聖懸樞》浮萍石膏湯)

4.治麻疹欲出不透 浮萍、香白芷各等分。上為末。每服半錢或一錢,麝香酒下。(《幼幼新書》引《鳳髓經》二聖散)

5.治一切風疾及癮疹、紫白癜風,痛癢頑麻 紫背浮萍草攤於竹篩內,下著水,曬乾為細末,煉蜜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用黑豆淋酒化下。(《仁齋直指方》)

6.治風熱癮疹 浮萍(蒸過,焙幹)、牛蒡子(酒煮,曬乾,炒)各一兩。為末。每薄荷湯服一二錢,日二次。(《養生必用方》)

7.治身上虛癢 浮萍末一錢,以黃芩一錢同四物湯煎湯調下。(《丹溪纂要》)

8.治紫白癜風 浮萍一份,茯苓半份。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三錢,黃酒送下。(《外科大成》浮萍茯苓丸)

9.治小便不利,膀胱水氣流滯 浮萍日幹為末。飲服方寸匕,日一二服。(《千金翼方》)

10.治急性腎炎 浮萍60g,黑豆30g。水煎服。(《全國中草藥彙編》)

11.治小兒陰囊水腫 浮萍研末。每次1.5g,糖開水送服。(南藥《中草藥學》)

12.治消渴,虛熱 幹浮萍、栝樓根各等分。上為末,以人乳汁和丸,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空腹時飲送下,一日三次。(《千金方》浮萍丸)

13.治小兒熱渴久不止 石蓮心三十枚(炒黃),浮萍一分。以水一中盞,加生薑少許,煎至六分,去滓,每服半合,徐徐服之。(《聖惠方》石蓮散)

14.治口舌生瘡,久不愈者 浮萍草一兩,川升麻一兩,黃柏一兩,甘草一兩(半生用)。上細銼,和勻,以豬脂一斤,同於銀鍋中以文火煎至半斤,濾去滓,膏成。每服半匙,含化咽津。(《聖惠方》浮萍煎膏)

15.治胬肉攀睛 青萍少許,研爛。入片腦少許,貼眼上。(《世醫得效方》)

16.治一切惡瘡癰腫 浮萍煎湯洗之。發背、癰疽初起及面生細瘡、湯火瘡,和雞子清貼之。(《醫學入門》)

17.治丹毒 紫背浮萍一碗,活地龍七條。上為細末,敷之。(《普濟方》疏風解毒散)

18.治瘋、癬、疥、癩 浮萍、黃芩、白芷各一錢。上為末。四物湯同煎調下,汗出病癒。(《醫級》浮萍散)

19.治蛇咬,毒入腹 浮萍草搗絞汁飲之。(《品匯精要》)

20.治吐血不止 紫背浮萍半兩,黃芪(炙)二錢半。為末。每服一錢,薑、蜜水調下。(《聖濟總錄》)

21.生髮 以水萍作湯沐浴,又為膏敷之。(《普濟方》)

臨床報導

治療骨髓炎 用萍鰍膏(鮮浮萍草30g,活泥鰍2條,一起搗爛成膏)外敷患處,每日1次,2周為1療程。治療56例,結果:痊癒51例,無效5例。瘡口痊癒時間,一般為23~32日。多數患者經5~9天治療,瘡口很快縮小,腫脹疼痛消失。有死骨11例,2例手術取出,9例換藥時取出死骨。治癒率為91%[1]。

文獻綜錄

1.《綱目》:“浮萍,其性輕浮,入肺經,達皮膚,所以能發揚邪汗也。”

2.《本草經疏》:“水萍,其體輕浮,其性清燥,能祛濕熱之藥也。熱氣鬱於皮膚則作癢,味辛而氣清寒,故能散皮膚之濕熱也。寒能除熱,燥能除濕,故下水氣。酒性濕熱,而萍之質不沉於水,其氣味辛寒,輕清而散,故能勝酒。血熱則鬚髮焦枯而易墮,涼血則營氣清而鬚髮自長矣。《別錄》主消渴者,以濕熱之邪去,則津液自生,而渴自止也。其曰下氣,以沐浴生毛髮者,亦以寒能除熱,涼血之驗也。”

3.《本草匯言》:“此藥專得寒水清陰之氣以生,夏天清陽之氣以長。體輕性燥,善去皮膚濕熱風疹。”

4.《本草崇原》:“下水氣者,太陽之氣外達皮毛,則膀胱之水氣自下也。”

5.《本草求真》:“水腫不消,小便不利,用此疏肌通竅,俾風從外散,濕從下行。”

6.《本草正義》:“浮萍,輕浮最甚,故上宣肺氣,外達皮毛,發汗泄熱,下通水道,《本經》、《別錄》、《大明》諸家主治,無不在此範圍之內。然不僅專入氣分,而亦必兼清血熱,故《聖濟》以治吐血不止,《聖惠方》又治鼻衄,瀕湖以治目赤、口瘡,既善清火,而又導熱下行,其效良捷。近人止以為發汗之藥,而不知清熱正其專長,殊覺未盡其用。且其質最輕,氣味皆薄,雖曰發汗,性非溫熱,必無過汗之慮。”

7.《大同藥物學》:“大抵外感寒證宜麻黃,外感熱證宜浮萍,寒閉表層,宜麻黃以開之,熱鬱裏層,宜浮萍以越之,如斑疹丹毒,邪熱甚熾,汗出疹未透,氣分通而營鬱未達,此時不宜麻黃過表,劫液助熱,宜浮萍清輕升越,以瀉營分之熱者也,而浮萍與麻黃所以然之爭際可知矣。二藥不啻為傷寒溫病,辛溫辛涼寫照,天地生物之巧如此。黃坤載治溫病用浮萍湯,其蒼霖(丹)、亢霜素各方,均不用麻黃而用浮萍,煞有見地。”

參考文獻

[1]林正松.浙江中醫雜誌,1987,(6):256

本草匯言

神農本草經

味辛,寒。主治暴熱身癢,下水氣,勝酒,長鬚發,止消渴。

名醫別錄

味酸,無毒。主下氣。以沐浴,生毛髮。

本草拾遺

大者曰蘋,與栝蔞等分,以人乳為丸,主消渴,搗絞取汁飲,主蛇咬毒入腹,亦可傅熱瘡,小萍子,是溝渠間者,末傅面乾,搗汁服之,主水腫,利小便,又人中毒,取萍子暴乾,末酒服方寸匕。

日華子本草

治熱毒,風熱疾,熱狂,脅腫毒,湯火瘡,風疹。

開寶本草

味辛、酸,寒,無毒。下氣。以沐浴,生毛髮。

開寶本草

俗醫用治時行熱病,亦甚發汗,甚有功。其方用浮萍一兩,麻黃(去根節),桂心、附子(炮裂,去臍皮)各半兩。四物搗細篩,每服一錢,以水一中盞,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和滓熱服,汗出乃瘥。又治惡疾癘瘡遍身者,膿煮汁,浴半日,多效,此方甚奇古也。

本草衍義補遺

水萍浮芹,發汗尤甚麻黃。

本草綱目

浮萍,其性輕浮,入肺經,達皮膚,所以能發揚邪汗也,世傳宋時東京開河,掘得石碑,梵書火篆一詩,無能曉者。真人林靈素逐字辨譯,乃為一治中風方,名去風丹也。詩云:天生靈草無根干,不在山間不在岸。始因飛絮逐東風,泛梗青青飄水面。神仙一味去沉痾,採時須在七月半。選甚癱風與大風,些小微風都不算。豆淋酒化服三丸,鐵鏷頭上也出汗。甚法以紫色浮萍曬乾為細末,煉蜜和丸彈子大。每服一粒,以豆淋酒化下。治左癱右瘓,三十六種風,偏飛頭風,口眼歪斜,大風癩風,一切無名風及腳氣,并打仆傷折,及胎孕有傷。服過百粒,即為全人。此方後生易名紫萍一粒丹。

主風濕麻痺,腳氣,打扑傷損,目赤翳膜,口舌生瘡,吐血衄血,癜風丹毒。

本草經疏

水萍專得水氣之清陰,故味辛氣寒,《別錄》兼酸無毒。蓋其體輕浮,其性清燥,能祛濕熱之藥也。熱氣鬱於皮膚則作癢,味辛而氣清寒,故能散皮膚之濕熱也。寒能除熱,燥能除濕,故下水氣。酒性濕熱,而萍之質不沉於水,其氣味辛寒,輕清而散,故能勝酒。血熱則鬚髮焦枯而易墮,涼血則榮氣清而鬚髮自長矣。《別錄》主消渴者,以濕熱之邪去,則津液自生而渴自止也。其曰下氣,以沐浴生毛髮者,亦以寒能除熱,涼血之驗也。熱邪不干,榮氣清旺則能獲輕身矣。

簡誤:表氣虛而自汗者,勿用。

本草蒙筌

味辛、酸,氣寒。無毒。發汗驟來,驅風速退。仍治時行熱病,堪浴遍身癢瘡。生採煎湯。消水腫,利小便,去暴燥,止消渴。夏夜蚊蠓,燒煙可除。

本草乘雅

穀雨萍始生,楊花入水乃化也。樹根水上,一夕九子,嘗與水平,故勝酒爾,蓋楊先百木青,秉春升之敷和,萍性善生衍,秉夏出之蕃茂,但以升出為用,不以風火為氣者,以基於水,遂稟水寒之化,且味專辛發,藉金水之相滋,誠逐風清熱,解表汗出,通調水道之良品也。若長鬚發,即水液之外榮;止消渴,即水氣之內周。久服輕身,形相類也。

藥性解

浮萍,味辛酸,性寒,無毒,入肺、小腸二經。消水腫,利小便,逐風寒,堪浴遍身瘡癢,發汗甚於麻黃。

按:浮萍入肺,故主祛風;入小腸,故主祛濕。此是水中大萍,非溝渠所生者。高供奉採萍歌云:不在山,不在岸,採我之時七月半,選甚癱風與緩風,些小微風都不算,豆淋酒下兩三丸,鐵幞頭兒都出汗。以此觀之,其功甚於麻黃可知矣。

藥鑒

氣溫,味辛,無毒。治時行熱病,浴遍身癢瘡。消水腫而利小便,去暴燥而止消渴。同艾葉發汗驟來,驅風速退。蜜丸彈大為度,面青背紫方真。採萍歌曰:天生靈草無根干,不在山弓不在岸,採伐之時七月半,紫小微風都不算,豆淋酒內下三丸,鐵幞頭上也出汗。

本草備要

輕,發汗利濕。

辛散輕浮。入肺經,達皮膚,能發揚邪汗,丹溪曰:浮萍發汗,甚於麻黃。止瘙癢、消渴。搗汁服。生於水,又能下水氣,利小便,治一切風濕癱瘓。浮萍一味,蜜丸酒服,治三十六種風。濃煮汁浴,治惡疾瘡癩遍身。燒煙辟蚊。

本經逢原

浮萍發汗,勝於麻黃,下水捷於通草。惡疾癘風遍身者,濃煎浴半日多效。其性輕浮,入肺經,達皮膚,故能發揚邪汗。《本經》主暴熱身癢者,專疏肌表風熱也。下水氣者,兼通陽明肉理也。勝酒者,陽明通達,而能去酒毒也。長鬚髮者,毛竅利而血脈榮也。止消渴者,經氣和而津液復也。浮萍為祛風專藥,去風丹用紫背浮萍為末,蜜丸彈子大,豆淋酒下一丸,治大風癩風,一切有餘風濕腳氣,及三十六種風皆驗。而元氣虛人服之,未有不轉增劇者。至於表虛自汗者,尤為戈戟。

本草崇原

太陽之氣,根於水中,而外浮於膚表。萍生水中,浮於水面,蓋稟太陽之氣化。其背紫赤,皆連於水,乃太陽之氣,根於水中也。盛於暑夏,乃太陽之氣,開浮而主夏也。氣味辛寒者,辛屬乾金,太陽如天而合乾。寒本太陽,太陽標陽而本寒也。主治暴熱身癢者,風熱之邪,暴客皮膚,一身苦癢。水萍稟寒水之氣,外行膚表,故暴熱身癢可治也。下水氣者,太陽之氣外達皮毛,則膀胱之水氣自下也。勝酒者,酒性辛溫而慓悍,先行皮膚。水萍辛寒而解熱,亦先行皮膚,故能勝酒。長鬚髮者,太陽為諸陽主氣,而熏膚澤毛,鬚髮長也。得寒水之精氣,故止消渴。

本草求真

浮萍專入肝、脾。浮於水上,體輕氣浮,辛寒。古人謂其發汗勝於麻黃,下水捷於通草,一語括盡浮萍治功。故凡風濕內淫,癱瘓不舉,在外而見肌膚搔癢,一身暴熱;在內而見水腫不消,小便不利。用此疏肌通竅,俾風從外散,濕從下行,而癱與瘓其悉除矣。至《本經》載長鬚髮者,以毛竅利而血脈榮也;風去血榮。止消渴者,以經氣和而津液復也;熱去津生。勝酒者,以陽明通達而能去酒毒也。總皆因其體浮故能散風,因其氣寒故能勝熱,因其產於水上故能以水利水耳。用浮萍其背紫色為末,蜜丸彈子大,空心酒服,然必大實大熱,方可用此。若表虛自汗者,其切禁焉。燒煙辟蚊亦佳。但氣虛切勿近此。繡見有一婦人用此辟蚊,其兒僅兩周耳,因此即斃。

得配本草

辛,寒。入手太陰經。發汗,祛風,利水治一切風熱腫毒,風淫麻痺,無名風疾,及腳氣扑傷。

佐犀角、鉤藤,治夾驚傷寒;佐四物、黃芩,治身體虛癢。入鯉魚腹內,麻油、酒煮,治楊梅瘡初發。研爛,入冰片少許,貼眼上,治胬肉攀睛。

血虛膚燥,服之血涸則死。氣虛風痛,服之汗不止。二者禁用。

本草經解

氣味辛寒無毒,主治暴熱身癢,下水氣,勝酒,長鬚發,止消渴。

神農本草經讀

水萍生於水中,而能出水上,且其味入水不濡,是其性能敵水也。

故凡水濕之病,皆可治也。其根不著土而上浮水面,故又能主皮毛之疾。

神農本草經百種錄

味辛,寒。主暴熱,得水之氣,故能除熱。身癢,濕熱在皮膚。下水氣,萍入水不濡,故能滌水。勝酒,水氣勝則酒氣散矣。長鬚發,益皮毛之血氣。主消渴。得水氣之助。久服輕身。亦如萍之輕也。

水萍生於水中,而能出水上,且其葉入水不濡,是其性能敵水者也故凡水濕之病,皆能治之,其根不著土,而上浮水面,故又能益皮毛之疾。

本經疏證

時至季春,天氣晴暖,楊花始飄,萍非必生於楊花,然適生楊花後暖氣正盛,晴爽方多,陽欲畢達,以隔水而未諧,水欲漲溢,以值旱而未得(夏小正三月時則有小旱四月越有大旱),乃不生於流水而生於止水者,以流水順化,止水軋化,軋化正以其隔陽氣也。隔陽氣何以生萍,則以值旱而水不得漲溢也。故其為狀,外貼水面,內含血絡,乘夫陽而發於陰,引水氣而交於火,轉不相續為聯絡,致兩相拒為成和,故能於人身凡水不化於陽,而外不得澤肌腠,上不得潤咽嗌,下不得通調膀胱,為暴熱身癢水氣消渴者,使陰際陽而化,火交水而和,上奉下通,外彌偏體,且不特淪浹無間,即鬚髮亦藉此以鬱蔥逢勃矣。獨謂其勝酒,酒氣悍以清,能後穀而入,先穀而液出,且更勝之,速何如也。夫勝酒兩言,列於暴熱身癢下水氣長鬚發止消渴之間,可見其行於外行於下,能不讓酒之速。特酒以氣為用,則熱與水雖去而氣亦傷,故凡酒後溺多汗多者,口必渴,萍則以質為用,熱與水去而陰液反裕,並能止消渴,亦可知萍之貼水而平,能使水氣生動,而不使水氣消耗,觀於暴萍者必下承以水始得乾,萍乾而水不耗,不可識其性耶?

本草分經

辛、寒,入肺。發汗祛風,行水消腫。其發汗勝於麻黃,不可輕用。

本草思辨錄

水萍浮於水面,而味辛氣寒,能發皮膚中濕熱之邪汗,故《本經》主暴熱身癢。《傷寒論》云:不得小汗出,身必癢。其身癢為有風寒之邪,宜以麻桂取微汗。此則濕熱不汗出而癢,故水萍主之。水萍亦汗藥也,而與麻桂有霄壤之殊。丹溪謂發汗勝於麻黃,不加分別。後遂有視水萍為峻劑而不敢用者矣。

本經》以下水氣,止消渴,兩許水萍。蓋以其狀外貼水面,內含血絡,水不能濡,則水氣自下,日不能爍,則陰液固充,此效之所以并呈也。

本經》未嘗言風,而後世以風藥推之。要知其所治為風熱之風,非風寒之風。如《古今錄驗》以水萍與牛蒡子薄荷治風熱癮疹,則藥病相當矣。

【現代藥理研究】

浮萍有利尿作用,其有效成分認為是所含的醋酸鉀及氯化鉀。

浮萍對心血管系統有強心作用,浮萍1:10的浸膏對離體及在體蛙心試驗證明,其對正常蛙心無明顯的影響,而對奎寧所致的衰弱蛙心有顯著的強心作用。大劑量可使蛙心停止在舒張期,并使血管收縮,血壓升高。

浮萍有解熱作用。浮萍煎劑或浸膏劑2g/kg灌胃,對疫苗試驗性引起發熱家兔有解熱作用。

浮萍有抗菌、抗病毒作用,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卡他球菌及孤兒病毒(ECHO11)有抑制作用。

浮萍還有滅蚊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