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花

来自WikiTCM
环溪讨论 | 贡献2020年12月25日 (五) 19:44的版本 (创建页面,内容为“==實用中藥辭典== 【'''異名'''】 葛條花(《中藥志》)。 【'''釋名'''】 葛之義見“葛根”。藥用葛之花,故名葛花。 【'''…”)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實用中藥辭典

異名

葛條花(《中藥志》)。

釋名

葛之義見“葛根”。藥用葛之花,故名葛花。

基原

為豆科植物野葛或甘葛藤的花。

植物

1.野葛 Pueraria lobata (Willd.) Ohwi 見“葛根”條。

2.甘葛藤 Pueraria thomsonii Benth. 見“葛根”條。

採集

立秋後,當花未全開放時採收,去掉梗葉、曬乾。

化學成分

野葛新鮮花中含揮發油,其中性油中含:1-辛烯-3-醇(1-octen-3-ol),丁香油酚(eugenol),芳樟醇(linalool);酸性油中含:苯甲酸甲酯(methyl benzoate),丙酸甲酯(methyl propionate),異戊酸甲酯(methyl isovalerate),正己酸甲酯(methyl caproate);另含尼泊爾鳶尾黃酮(irisolidonce),染料木素(genistein),大豆素(daidzein),槲皮素(quercetin),葛花苷(kakkalide),鷹嘴豆芽素(biochanin)A,刺芒柄花素(formononetin),芒柄花苷(ononin),降紫香苷(sissotrin);又含三萜皂苷:槐花二醇(sophoradiol),槐花皂苷(kaikasaponin)Ⅲ。還含β-穀甾醇(β-sitosterol),β-穀甾醇-3-O-β-D-葡萄糖(β-sitosterol-3-O-β-D-glucose),葛花異黃酮即6,4’-二羥基-7-甲氧基異黃酮(kakkatin)。

藥理

1.解酒作用 葛花所含異黃酮部分灌服,可使小鼠血中乙醇、乙醛濃度顯著下降。葛花多種提取部分對乙醇所致機體代謝紊亂也有明顯保護效果,其中甲醇提取物對乙醇誘發的小鼠血糖升高有抑制作用,能使其接近正常;異黃酮則可降低BUN的升高。

2.保肝作用 本品甲醇提取物對高脂飲食小鼠輕度肝損傷有顯著保護作用,能抑制ALT的升高。異黃酮及三萜皂苷對CCl4所致小鼠肝損傷,可使AST、ALT顯著下降。

3.其他作用 葛花異黃酮能擴張腦血管、心血管和外周血管,使血壓驟降、心輸出量銳減,使腦組織缺血、缺氧。異黃酮還能解除平滑肌痙攣。

炮製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及花柄,篩去灰屑。

貯乾燥容器內,置通風乾燥處,防潮。

藥性

味甘,性涼。歸脾、胃經。體輕宣散。

1.《滇南本草》:“味甘、平,微苦,性微寒。”

2.《綱目》:“甘,平。無毒。”

3.《醫林纂要·藥性》:“甘,寒。”

4.《得配本草》:“辛、甘。入足陽明經。”

功效主治

解酒毒,醒脾胃。主治傷酒煩熱口渴,頭痛頭暈,嘔逆吐酸,不思飲食,嘔血便血。

1.《別錄》:“主消酒。”

2.《滇南本草》:“治頭目眩暈,憎寒壯熱,解酒醒脾胃,酒毒酒痢,飲食不思,胸膈飽脹,發呃,嘔吐酸痰,酒毒傷胃,吐血嘔血。消熱,解酒毒。”

3.《綱目》:“治腸風下血。”

4.《本草匯言》:“專解酒毒酒積。”

5.《醫林纂要·藥性》:“清肺。”

6.南藥《中草藥學》:“治痔瘡大便帶血及煩渴。”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9g;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

1.《本經逢原》:“無酒毒者不可服。服之損人天元,以大開肌肉,而發洩傷津也。”

2.《得配本草》:“因酒已成弱者,禁用。”

附方

1.防酒醉,醉則不損人 葛花並小豆花子,末為散,服三二匕。又時進葛根飲、枇杷葉飲。(《肘後方》)

2.治飲酒中毒 葛花一兩。上為散,沸湯點一大錢匕,不拘時候;亦可煎服。(《聖濟總錄》葛花散)

3.解酒毒 甘草、幹葛花、葛根、縮砂仁、貫眾各等分。上為粗末。水煎三五錢,去滓服之。(《儒門事親》葛根散)

4.治飲酒太過,嘔吐痰逆,心神煩亂,胸膈痞塞,手足戰搖,飲食減少,小便不利 蓮花青皮(去瓤)三分,木香五分,橘皮(去白)、人參、豬苓(去黑皮)、白茯苓各一錢五分,神曲(炒黃)、澤瀉、幹生薑、白朮各二錢,白豆蔻仁、葛花、砂仁各五錢。為極細末,秤和勻,每服三錢匕,白湯調下,但得微汗,酒病去矣。(《脾胃論》葛花解酲湯)

5.治飲酒過度,酒積熱毒,損傷脾胃,嘔血吐血,發熱煩渴,小便赤少 葛花一兩,黃連一錢,滑石一兩,粉草五錢。共為細末,水疊為丸。每服一錢,白滾水下。此藥可治胃熱實火。脾胃寒冷,吞酸吐酸者禁忌。(《滇南本草》葛花清熱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