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蘆巴
實用中藥辭典
【異名】
葫蘆巴(侯寧極《藥譜》),苦豆(《飲膳正要》),蘆芭(《醫學入門》),胡巴(《本草求真》)。
【釋名】
據《本草圖經》載,本品原產於海南諸番,名蘆菔子。蘆菔,《爾雅》亦作“蘆萉”,音轉為“蘆巴”。海南番地古稱“胡”,故名胡蘆巴。後從“艸”作“葫”,故又名葫蘆巴,省稱胡巴、蘆芭等。
【基原】
為豆科植物胡蘆巴的成熟種子。
【植物】
胡蘆巴 Trigonella foenum-graecum L. 又名香草(《中國高等植物圖鑒》)。分佈於東北、西南及河北、河南、陝西、甘肅、新疆、山東、江蘇、安徽、浙江、湖北、廣西等地。
【採集】
果實成熟時割取全株,曬乾,脫下種子,除淨雜質,再曬乾。
【化學成分】
種子含胡蘆巴肽酯(fenugreekine),(2S,3R,4R)-4-羥基異亮氨酸[(2S,3R,4R)-4-hydroxyisoleucine];尚含多種黃酮:6-C-木糖基-8-C-葡萄糖基芹菜素(vicenin Ⅰ),6,8-二-C-葡萄糖基芹菜素(vicenin Ⅱ),肥皂草素(saponaretin),合模葒草苷(homoorientin),牡荊素(vitexin),牡荊素-7-葡萄糖苷(vitexin-7-glucoside),槲皮素(quercetin)和木犀草素(luteolin)。還含薯蕷皂苷元(diosgenin),芰脫皂苷元(gitogenin),替告皂苷元(tigogenin),新替告皂苷元(neotigogenin),雅姆皂苷元(yamagenin),絲蘭皂苷元(yuccagenin)。又含胡蘆巴皂苷(graecunin)H、I、J、K、L、M、N,胡蘆巴素(fenugrin)B,其苷元都是薯蕷皂苷元。還含胡蘆巴堿(trigonelline),膽鹼(choline),番木瓜堿(carpaine)等生物鹼。
【藥理】
1.抗生育和抗雄激素作用 胡蘆巴種子提取物灌胃可使雄性大鼠精液量減少,精子活動能力下降。此提取物還有抗雄性激素作用。
2.對平滑肌的作用 番木瓜堿小劑量時對兔、豚鼠的妊娠子宮和豚鼠的正常子宮有興奮作用,大劑量時則為麻痹作用,還對兔、豚鼠、貓的腸管及豚鼠氣管平滑肌有抑制作用。
3.其他作用 番木瓜堿對家兔有降壓作用,還可使離體蛙心、兔心停止於舒張期。番木瓜堿、胡蘆巴堿有一定的抗腫瘤作用。胡蘆巴還有驅腸線蟲作用。
4.毒性 胡蘆巴堿毒性很低,大鼠皮下注射的LD50為5g/kg。番木瓜堿對中樞神經有麻痹作用。
【炮製】
1.胡蘆巴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洗淨,乾燥。用時搗碎。
2.炒胡蘆巴 取淨胡蘆巴置鍋內,用文火炒至表面黃棕色,微鼓起,有爆裂聲,香氣逸出時,取出放涼。用時搗碎。《聖惠方》:“炒。”
3.鹽胡蘆巴 取淨胡蘆巴,加鹽水拌勻,悶透,置鍋內,用文火炒至微鼓起,有爆裂聲,香氣逸出時,取出放涼。用時搗碎。每胡蘆巴100kg,用食鹽2kg。《瑞竹堂經驗方》:“鹽炒黃。”
4.酒胡蘆巴 取淨胡蘆巴與酒拌勻,稍悶,俟酒液被吸盡,置鍋內,用文火炒至黃色,有香氣逸出時,取出放涼;或置籠內蒸2小時,取出,乾燥。用時搗碎。每胡蘆巴100kg,用黃酒5kg。《校注婦人良方》:“酒浸炒。”《綱目》:“酒浸一宿,曬乾,蒸熟,或炒過用。”
貯乾燥容器內,鹽胡蘆巴、酒胡蘆巴密閉,置陰涼乾燥處,防潮,防蛀。
【藥性】
味苦,性溫。歸肝、腎經。質堅降斂。
1.《飲膳正要》:“味苦,溫,無毒。”
2.《品匯精要》:“氣厚於味,陽中之陰。”
3.《醫學入門·本草》:“味苦,氣大溫。純陽。”
4.《雷公炮製藥性解》:“入腎、膀胱二經。”
5.張秉成《本草便讀》:“入肝、腎二經。”
【功效主治】
溫腎祛寒,固精止遺。主治腎虛腰痛,腹脅脹滿,寒疝腹痛,寒濕腳氣,陽痿遺精,腹瀉。
1.《嘉祐本草》:“主元髒虛冷氣。”
2.《綱目》:“治冷氣疝瘕,寒濕腳氣;益右腎,暖丹田。”
3.《國藥的藥理學》:“為滋養強精藥,用於陰痿、遺精及早泄。”
4.《四川中藥志》(1980年版):“治腎陽虛腹瀉。”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0g;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
陰虛火旺者禁服。
1.《品匯精要》:“妊婦勿服,服之令兒矮。”
2.《本草匯言》:“腎臟有邪火內熱者,宜斟酌。”
3.《本草從新》:“相火熾盛,陰血虧少者禁之。”
【應用配伍】
溫腎祛寒,固精止遺 本品味苦性溫,主入下焦肝腎,功能溫腎陽,逐寒濕,固精氣,止疼痛,故常用於下元虛冷所致腰痛、寒疝、腳氣及腎氣不固所致陽痿遺精、腹瀉等證。凡腎陽不足,腰膝酸軟疼痛者,宜與附子、杜仲、牛膝等配伍,以溫腎強腰。凡下焦寒濕凝滯所致寒疝腹痛,小腹和睾丸牽引墜痛,甚或囊縮陰冷者,可與吳茱萸、小茴香、川楝子等同用,以溫腎散寒止痛,如《局方》葫蘆巴丸。凡腎臟虛冷,腹脅脹滿疼痛者,可與附子、硫黃等相合,以溫陽逐寒,如《聖濟總錄》葫蘆巴丸。凡寒濕腳氣,腿膝冷痛無力者,可與補骨脂、木瓜配用,以散寒化濕舒筋,如《楊氏家藏方》葫蘆巴丸。凡腎虛陽痿遺精滑泄者,可與山茱萸、附子、枸杞子、芡實等並用,以溫腎固精止遺。凡婦女經寒小腹冷痛者,可與當歸、烏藥、艾葉並施,以溫經散寒暖宮。凡腎陽不足,虛寒泄瀉者,當與補骨脂、人參、白朮等相伍,以溫腎暖脾止瀉。
1.《嘉祐本草》:“得附子、硫黃,治腎虛冷、腹脅脹滿、面色青黑;得茴香子、桃仁,治膀胱氣。”
2.《醫學入門·本草》:“得補骨脂、肉豆蔻,治元髒虛寒易泄;得硫黃、茴香,治陽衰陰痿,冷痰壅上。”
3.《得宜本草》:“得茴香、川楝子治奔豚、偏墜;得蕎麥、茴香治冷氣疝瘕;得補骨脂、木瓜治寒濕腳氣。”
【附方】
1.治腰痛 胡蘆巴(焙,研)三錢,木瓜酒調服。(《瘍醫大全》)
2.壯陽益氣,暖元髒,補虛乏,輕腰膝,止腹痛 胡蘆巴半兩,茴香子(炒香)三兩,王瓜、巴戟天各一兩,蒼朮(麩炒黃,刮去皮)三兩。先將王瓜、蒼朮二味同搗令勻,焙幹後與諸藥為末,酒煮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食前溫酒或鹽湯送下。(《聖濟總錄》胡蘆巴丸)
3.治小腸氣攻刺 胡蘆巴(炒)一兩,為末。每服二錢,茴香炒紫,用熱酒沃,蓋定,取酒調下。(《仁齋直指方》胡蘆巴散)
4.治大人小兒小腸氣,蟠腸氣,奔豚氣,疝氣,偏墜陰腫,小腹有形如卵,上下來去痛不可忍,或絞結繞臍攻刺,嘔惡悶亂,並皆治之 葫蘆巴(炒)一斤,吳茱萸(湯洗十次,炒)十兩,川楝子(炒)一斤二兩,大巴戟(炒)、川烏(炮)各六兩,茴香(炒)十二兩。上為細末,酒煮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空心溫酒吞下;小兒五丸,茴香湯下。(《局方》葫蘆巴丸)
5.治疝氣 胡蘆巴、桃仁(去皮、尖,炒)等分。上為末。酒調二錢,食前服。(《普濟方》胡桃散)
6.治偏墜腫痛或小腸疝氣,下元虛冷者 胡蘆巴、小茴香(俱酒浸炒)各二兩,沉香、木香各五錢。上為末,紅曲和酒打糊丸。每服二錢,白湯下。(《本草匯言》)
7.治腎臟虛冷,腹脅脹滿 葫蘆巴二兩,附子(炮)、硫黃各五分。上為末,酒煮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鹽湯下。(《聖濟總錄》葫蘆巴丸)
8.治一切寒濕腳氣,腿膝疼痛,行步無力 葫蘆巴(浸一宿)四兩,破故紙(炒香)四兩。上為細末,用大木瓜一枚,切頂去瓤,填藥在內,滿為度,複用頂蓋之,用竹簽簽定,蒸熟取出,爛研,用前件填不盡藥末搜和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食前溫酒送下。(《楊氏家藏方》葫蘆巴丸)
9.治腎虛精冷自遺 胡蘆巴四兩,枸杞子三兩,配六味地黃丸。每早服五錢,淡鹽湯下。(《本草匯言》)
10.治脾胃虛寒,洞瀉不止 胡蘆巴四兩,補骨脂三兩,白朮二兩,人參一兩。俱炒黃為末,飴糖為丸。每服三錢,湯酒任下。(同上)
11.治氣攻頭痛如破者 葫蘆巴(微炒)、三棱(醋浸一宿,炒幹)各一兩,幹薑一分(炮)。上為末。每服二錢,溫生薑湯或酒調下。(《蘇沈良方》葫蘆巴散)
12.治乳岩,乳癰 胡蘆巴三錢。搗碎,酒煎服,渣敷之。未成散,已潰愈。(《蕙怡堂經驗方》)
【文獻綜錄】
1.《綱目》:“胡蘆巴,右腎命門之藥也。元陽不足,冷氣潛伏,不能歸元者宜之。張子和《儒門事親》雲:有人病目不睹,思食苦豆,即胡蘆巴,頻頻不缺,不周歲而目中微痛,如蟲行入眥,漸明而愈。按此亦因其益命門之功,所謂益火之原,以消陰翳是也。”
2.《本草匯言》:“胡蘆巴,壯元陽,補腎命之藥也。能斂水火兩腎之元陽,故主元髒虛冷,命門火衰,不能生土,以致脾胃洞泄不禁,精冷自遺。又治寒疝沖心及奔豚瘕癖,寒濕腳氣,諸陰冷證,無不奏功,因其益命門之力,所謂益火之原,以消陰翳是也。”
3.《本草求真》:“胡蘆巴,苦溫純陽,亦能入腎補命門。功與仙茅、附子、硫黃恍惚相似,然其力則終遜於附子、硫黃,故補火仍須兼以附、硫、茴香、吳茱萸等藥同投,方能有效。”
4.《本草正義》:“胡蘆巴,乃溫養下焦,疏泄寒氣之藥,後人以治疝瘕、腳氣等證,必系真陽式微,水寒氣滯者為宜,苟挾溫邪,即為大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