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耳草

来自WikiTCM
环溪讨论 | 贡献2021年3月28日 (日) 21:15的版本 (创建页面,内容为“==實用中藥辭典== 【'''異名'''】 石荷葉(《綱目》),金線吊芙蓉、老虎耳(《生草藥性備要》),倒垂蓮(《幼幼集成》),金絲…”)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實用中藥辭典

異名

石荷葉(《綱目》),金線吊芙蓉、老虎耳(《生草藥性備要》),倒垂蓮(《幼幼集成》),金絲荷葉(《現代實用中藥》),絲綿吊梅(《中國藥用植物志》)。

釋名

《綱目》雲:“葉大如錢,狀似初生小葵葉及虎之耳形。”故名虎耳草。又雲:“莖高五六寸,有細毛,一莖一葉,如荷蓋狀,人呼為石荷葉。”

基原

為虎耳草科植物虎耳草的全草。

植物

虎耳草 Saxifraga stolonifera Curt.[S. sarmentosa L.]分佈於華東、中南、西南及河北、陝西、甘肅。臺灣也有栽培。

採集

一年四季均可採收,將全草拔出,洗淨,晾乾。

化學成分

葉中含岩白菜素(bergenin),槲皮苷(quercitrin),槲皮素(quercetin),沒食子酸(gallic acid),原兒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琥珀酸(succinic acid)和甲基延胡索酸(mesaconic acid)。莖含兒茶酚(catechol)。根含揮發油。此外,全草還含熊果酚苷(arbutin),綠原酸(chlorogenic acid),槲皮素-5-O-β-D-葡萄糖苷(quercetin-5-O-β-D-glucoside),去甲岩白菜素(norbergenin),氨基酸,硝酸鉀及氯化鉀。其葉綠體中所含的酚酶能將順式咖啡酸(cis-caffeic acid)氧化為相應的鄰位醌,後者經自然氧化而生成馬栗樹皮素(esculetin)。

藥理

1.強心作用 離體蛙心滴入虎耳草壓榨的鮮汁濾液或1:1醇提取液,均顯示一定的強心作用。提取液去鈣後對心臟仍有興奮作用,但較去鈣前弱。本品強心作用較CaCl2發生慢,持續時間較長。

2.利尿作用 麻醉犬及清醒兔靜脈注射虎耳草乙醇提取液,可呈明顯利尿作用。將提取液中所含苷類破壞後,仍有一定的利尿作用。

炮製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洗淨,切中段,乾燥。

貯乾燥容器內,置通風乾燥處。

藥性

味辛、苦,性寒。有小毒。歸肺、肝經。

1.《履巉岩本草》:“性涼,有毒。”

2.《綱目》:“微苦、辛,寒,有小毒。”

3.《藥性考》:“辛、苦,寒。”

功效主治

清熱解毒,散風除濕,涼血止血。主治肺熱咳嗽,肺癰吐膿,耳瘡流膿,喉痹失音,癰腫痔疾,風濕癢疹,丹毒,吐血,崩漏,外傷出血。

1.《履巉岩本草》:“治痔疾腫毒。”

2.《綱目》:“治瘟疫,擂酒服。生用吐利人,熟用則止吐利。又治聤耳,搗汁滴之。”

3.《生草藥性備要》:“治耳內暴熱毒,紅腫流膿疼痛,捶汁滴入耳,或加冰片消散而愈。”

4.《晶珠本草》:“清肝膽熱、瘡熱,治熱病。”

5.《植物名實圖考》:“喉閉無音,用以代茶。亦治吐血。”

6.《分類草藥性》:“清肺熱,治咳嗽,療風疹、丹毒。”

7.《現代實用中藥》:“塗瘡癰、凍瘡及毒蟲刺傷等。”

8.《江西民間草藥》:“治肺熱咳嗽氣逆,吐血,肺癰吐臭膿,百日咳,肝火,童子癆。”

9.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祛濕消腫,涼血止血,清熱解毒。治外傷出血,急慢性中耳炎。”

10.《全國中草藥彙編》:“主治小兒發熱,咳嗽氣喘;外用治中耳炎,耳廓潰爛,疔瘡,癤腫,濕疹。”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15g(鮮品30g)。外用:適量,煎水熏洗,鮮品搗敷或絞汁滴耳。

使用注意

脾胃虛弱及孕婦慎服。

《本草匯言》:“寒涼能散能利之物,有損胃氣。”

附方

1.治肺熱咳嗽氣逆 虎耳草9~18g,冰糖15g。水煎服。(《江西民間草藥》)

2.治百日咳 虎耳草3~9g,冰糖9g。水煎服。(同上)

3.治肺癰吐臭膿 虎耳草12g,忍冬葉30g。水煎2次,分服。(同上)

4.治肺結核 虎耳草、魚腥草、一枝黃花各30g,白及、百部、白茅根各15g。水煎服。(《福建藥物志》)

5.治耳內腫痛,流膿出水 ①虎耳草搗取汁,多灌入耳中,常常用之。略加枯礬更妙。(《幼幼集成》) ②鮮虎耳草60g,鮮爵床、冰糖各30g。水煎服。(《福建藥物志》)

6.治耳廓潰爛 鮮虎耳草適量,搗爛,調茶油塗患處;或加冰片0.3g,枯礬1.5g,共搗爛敷患處。(《全國中草藥彙編》)

7.治風火牙痛 虎耳草30~60g。水煎去渣,加雞蛋1只同煮服。(《浙江藥用植物志》)

8.治痔瘡腫痛 虎耳草30g。水煎,加食鹽少許,放罐內,坐熏,每日2次。(《江西民間草藥》)

9.治皮膚風疹 虎耳草、蒼耳子、紫草、蘆根各15g。水煎,分早、中、晚3次服。(《廣西本草選編》)

10.治濕疹,皮膚瘙癢 鮮虎耳草500g,切碎,加95%乙醇拌濕,再加30%乙醇1000ml浸泡1周,去渣,外敷患處。(《南京地區常用中草藥》)

11.治蕁麻疹 虎耳草15g,土茯苓24g,忍冬藤30g,野菊花15g。水煎,頭汁內服,二汁熏洗患處。(《浙江藥用植物志》)

12.治風丹熱毒 鮮虎耳草30g。水煎服。(《南京地區常用中草藥》)

13.治吐血 虎耳草9g,豬瘦肉120g。混同剁爛,做成肉餅,加水蒸熟食。(《江西民間草藥》)

14.治血崩 鮮虎耳草30~60g,加黃酒、水各半煎服。(《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臨床報導

治療急慢性中耳炎 用中耳炎藥水(每100ml鮮虎耳草汁加75%乙醇20ml製成)滴耳,共治療55例,其中治癒53例,好轉2例,有效率為100%[1]。

文獻綜錄

《本草匯言》:“虎耳草,解瘟疫、吐蠱毒之藥也,宜生取搗汁。溫飲之,能作吐利;如煎湯冷飲之,又能止吐利。故治暑月熱痧霍亂者,煎湯冷飲之,立止。”

參考文獻

[1]胡金曼.浙江中醫雜誌,1990,(3):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