夾竹桃

来自WikiTCM
环溪讨论 | 贡献2021年4月10日 (六) 18:31的版本 (创建页面,内容为“==實用中藥辭典== 【'''異名'''】 枸那異(《植物名實圖考》),水甘草(《現代實用中藥》),紅花夾竹桃(《全國中草藥彙編》)…”)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實用中藥辭典

異名

枸那異(《植物名實圖考》),水甘草(《現代實用中藥》),紅花夾竹桃(《全國中草藥彙編》),三季紅(江蘇)。

釋名

本品根葉似竹,花則紫紅嬌豔如桃花,故名夾竹桃。

基原

為夾竹桃科植物夾竹桃的葉或枝皮。

植物

夾竹桃 Nerium indicum Mill. 全國各地均有栽培,南方尤多。

採集

全年可采,曬乾或鮮用。

化學成分

葉含夾竹桃苷(oleandrin),16-去乙醯基去水夾竹桃苷(16-deacetyl anhydro oleandrin),歐夾竹桃苷乙(adynerin),△16-去氫歐夾竹桃苷乙(△16-dehydroadynerin)。樹皮含多種強心苷,如夾竹桃苷(odoroside)A、B、D、F、G、H、K,歐夾竹桃苷乙,齊墩果酸(oleanolic acid),熊果酸(ursolic acid),芸香苷(rutin)等。

藥理

1.強心作用 夾竹桃含多種強心苷,具有顯著的強心作用,其粗製劑及各單體苷的強心作用和吸收、毒性不同。其皮及木心的作用較強,葉的作用次之,花的作用最弱。夾竹桃苷的強心作用與洋地黃毒苷類似,可用以代替地高辛使用。

2.鎮靜作用 夾竹桃葉煎劑和醇提取物皮下注射能抑制小鼠自發活動,對抗咖啡因所致小鼠興奮,延長環己巴比妥鈉睡眠時間。夾竹桃葉煎劑腹腔注射能延遲士的寧所致小鼠出現驚厥時間。

3.其他作用 夾竹桃葉浸劑和醇提取液對大鼠和豚鼠均有明顯的利尿作用。歐洲夾竹桃含糖苷的提取物可作用於大鼠子宮,有催產作用。

4.毒性 貓靜脈滴注夾竹桃苷的毒性反應主要是噁心、嘔吐,多數貓在給藥後尿量增多,精神呈抑制狀態,活動減少,嗜睡,食欲不振,嚴重者發生驚厥而死亡。

炮製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洗淨,切段或切絲,乾燥。

貯乾燥容器內,置通風乾燥處。

藥性

味苦,性寒。有大毒。歸心經。

1.《嶺南采藥錄》:“味苦,性大寒。”

2.《山東中草藥手冊》:“微苦,有大毒。”

3.《雲南中草藥》:“辛,溫,劇毒。”

4.《青島中草藥手冊》:“性平,味苦、微澀,有大毒。入心經。”

功效主治

強心利尿,祛痰平喘,散瘀止痛,鎮痙熄風。主治心臟病心衰水腫,胸悶心悸,咳喘痰多,跌打損傷腫痛,瘀血經閉,癲癇,斑禿,瘡癤。

1.《嶺南采藥錄》:“墮胎,通經。”

2.《科學的民間藥草》:“葉:強心,利尿,祛痰。”

3.《陸川本草》:“葉:鎮痛,去瘀。治跌打損傷腫痛。”

4.《中國藥用植物圖鑒》:“催吐。”

5.《湖南藥物志》:“通利關節。”

6.《雲南中草藥》:“祛風解痙,殺蟲。”

7.《青島中草藥手冊》:“強心利尿。主治心臟病心力衰竭,水腫。”

8.《全國中草藥彙編》:“祛痰殺蟲。主治癲癇,外用治甲溝炎,斑禿。”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0.3~0.9g;研末,0.05~0.1g。外用:適量,搗敷或製成酊劑外塗。

使用注意

不宜多服久服,孕婦禁服。

本品有毒,應嚴格控制劑量,以免過量中毒。毒性反應主要表現為頭痛,噁心,嘔吐,腹痛,腹瀉,以及心律失常,傳導阻滯等。

《浙江藥用植物志》:“體弱者及孕婦忌服。”

附方

1.治心臟病並心力衰竭 夾竹桃綠葉(不老不嫩者),用濕布拭淨,於60~70℃低溫下烘乾研末。成人第1日用0.3~0.36g,分2~3次服;第2~3日每日0.24~0.36g,分2~3次服,至病情好轉,可減為每日0.1或更少量。(《湖南藥物志》)

2.治哮喘 夾竹桃葉七片,粘米一小杯。同搗爛,加片糖煮粥食之,但不宜多服。(《嶺南采藥錄》)

3.治癲癇 白花夾竹桃小葉3片,鐵落60g。水煎,日服3次,2日服完。(《雲南中草藥》)

4.治斑禿 夾竹桃老葉(11~12月雨後采),陰乾,研末,過篩,裝有色瓶內,用乙醇泡浸1~2星期,配成10%酊劑外搽。(《全國中草藥彙編》)

5.治化膿性感染 三季紅鮮葉適量,搗成糊狀,外敷患處,覆以紗布,再用橡皮膠貼牢,每日更換1~3次。伴有全身發熱及有敗血症預兆者,同時用其他方法聯合治療。[《中草藥通訊》1977,(5):35]

6.治禿瘡,頑癬 夾竹桃花曬乾研細末,加等量枯礬末和勻,以茶油調搽患處。(《安徽中草藥》)

臨床報導

1.治療心臟病心衰 夾竹桃有類似洋地黃的強心作用,且生物效價較後者為高,因此臨床曾試用於各種心臟病引起的心力衰竭,取得了較好療效。

(1)製劑、劑量及用法:目前尚不統一。雖然臨床均採用新鮮紅花或白花夾竹桃葉作為藥材,但不同的採集時間、葉片老嫩的選擇,都可能使其具有不同的生物效價。一般多採用不老不嫩的綠葉[1,2],有的則採用秋季摘下的老葉[3,4]。葉片採集後,用濕布抹拭乾淨,置於60~70℃溫箱內烘乾,研粉過篩,裝入膠囊或製成片劑內服。用法用量頗多差別:①第1日用0.2~0.3g,2~3次分服,以後在臨床嚴密觀察下根據症狀、心率酌情使用;病情好轉後可改為每日0.05~0.1g維持量,持續至症狀、體征消失後停藥[1]。②第1日0.3~0.4g,分2~3次服;第2、3日每日0.2~0.3g,分2~3次服;待發生療效後減為每日0.1g或0.05g作為維持量,持續至症狀完全消失後停藥[2]。③夾竹桃化的劑量為0.3~0.6g,皆於1~2日完成;維持量為每日0.1g[3]。④每次0.1g,最初日服3次,1~2天後改為2次,2~3天後再改為1次。根據病情及藥物反應隨時掌握給藥次數及停藥時間[4]。⑤每次0.2g,每日2~3次;或首次服0.2g,以後0.1g,每日3次;心力衰竭控制後改為維持量0.1g,每日1次[5]。⑥第1天成人用0.06~0.09g,分1~2次服;以後每日用0.06g,1次頓服或分2次服;至發生療效後用0.03~0.06g,每日1次,作為維持量。並認為開始劑量每天不宜超過0.09g,維持量每天不宜超過0.06g[6]。除了口服法外,也可採用灌腸法,主要用於對口服有噁心嘔吐而影響治療的病例。每次用夾竹桃葉粉0.2g加水20ml,於清潔灌腸後作保留灌腸,根據病情每日用1~3次[5]。實踐證明,葉的老嫩、採集時間、氣候及烘制方法可影響強心苷的含量,因此臨床劑量不同,今後宜統一規格[7]。

(2)療效觀察:臨床曾試用於風濕性心臟病、肺源性心臟病、動脈硬化性心臟病、高血壓性心臟病、梅毒性心臟病以及先天性心臟病、產後心臟病、病毒性心肌炎等所引致的心力衰竭,均取得較好效果,有效率在90%以上[5,6,7]。大多數病例用藥後均有明顯好轉或不同程度的改善,表現為尿量增加,水腫消退或改善,肝臟縮小,心率、脈率減慢,肺部啰音消失或減少,氣急、胸悶、咳嗽、發紺等症狀消失或減輕,靜脈壓下降,臂肺、臂舌迴圈時間縮短。伴有心房顫動的病例,少數恢復為竇性心律,多數雖心室率減漫,但心房纖維顫動仍然存在[3~5]。療效發生時間,最快的在用藥後12小時內[2,3,5],有的在1~2天內[3,6],也有的在3~4天後始見效果的[1,4]。心力衰竭基本控制時間大多在1周左右[1,2,6]。普遍認為夾竹桃的作用發生較洋地黃為快而蓄積作用較弱。夾竹桃的利尿作用顯著,用藥後尿量增加,雖未加用利尿劑,但水腫能很快消退[2,5];但也有認為夾竹桃的療效以解除氣短及降低心率最為顯著,消退水腫及利尿作用較次[4],或謂服藥後對呼吸、心率、血壓恢復較早,而肺部啰音、水腫、肝大等消失較遲[3]。此外,有人指出夾竹桃的療效,以高血壓性心臟病、風濕性心臟病的心力衰竭最為顯著[6]。也有認為由於夾竹桃葉直接作用於心肌,能增加心輸出量,所以用於高輸出性心力衰竭如慢性肺源性心臟病能收到滿意效果[2]。值得注意的是,曾有人指出夾竹桃葉對風濕性心肌炎(活動期風濕性心臟病)可能不利,宜慎用或不用[4]。

(3)中毒反應:夾竹桃的毒性反應類似洋地黃,主要表現在胃腸道方面,嚴重時可出現傳導阻滯、心動過緩、異位節律等心臟反應。但根據臨床觀察,其毒性反應較洋地黃為低,可能與用量小、排泄快、蓄積作用弱有關。按上述劑量服用而發生反應的約占30%左右[2,6,7]。大多表現為噁心、嘔吐、食欲下降、腹痛、腹瀉;個別有頭暈,倦怠,指尖或口唇發麻,思睡,暫時性癡呆,紫斑等。少數病例出現心律失常,如期前收縮、傳導阻滯、房室分離、由竇性心律變為心房顫動等[2,3,5,7]。但應該注意,毒性反應不僅與劑量偏高有關,而且與病人的耐受程度及敏感性等亦有密切關係[4,6]。因此,嚴格掌握劑量和用法,嚴密觀察病情變化(包括心電圖觀察),是防止中毒的重要一環。毒性反應發生後,一般經停藥、減量或對症處理即可消失。如嘔吐嚴重,影響治療者,可並用氯丙嗪[4],腹瀉者可投予鞣酸蛋白[2]。心律失常發生後應立即停藥,並配合鉀鹽治療[7]。有人建議,服夾竹桃葉的同時,應給氯化鉀每日3g,但須密切注意尿量變化[5]。此外,因服過量夾竹桃而造成嚴重中毒或死亡的,國內亦屢有報導。所服用的均為患者自己或其家屬採摘的新鮮夾竹桃葉,數量自10餘片至60片不等。除死亡者外,中毒病例主要為心臟的毒性反應,表現為第2度或完全性房室傳導阻滯、完全性房室傳導阻滯伴有竇性心動過緩或並有阿-斯氏綜合征、伴有房室傳導阻滯的發作性心動過速及竇性心動過慢等,均經搶救而漸恢復。

2.治療凍傷 將夾竹桃葉烘乾研末過篩。取夾竹桃粉0.5g放入盆內,熱開水2000ml衝開拌勻,水溫到40~50℃時,將凍傷部位放入浸泡0.5小時以上,水溫降低時,可加熱水。每日1次,連續7日。共治療400例,均在7日內治癒[8]。

3.治療外傷 夾竹桃葉陰乾碾粉,每100g夾竹桃葉粉溶於95%的乙醇100ml中,浸泡15~30日,倒出上面黑液,用棉簽蘸塗患處,每日3次。共治療100例外傷,痊癒57例,顯效25例,有效14例,無效4例,有效率為96%。但有皮膚損害、骨折、骨裂、內臟損害或破裂者不宜採用[9]。

參考文獻

[1]江西藥科學校.新醫藥資料,1970,(4):29

[2]楊景寬,等.中華內科雜誌,1959,7(5):451

[3]左斌.中華內科雜誌,1964,12(5):435

[4]李星域.天津醫藥雜誌,1966,8(1):27

[5]馬永凱.山東醫刊,1962,(1):6

[6]湖南醫學院學報,1959,2(3):146

[7]廣州地區心臟病防治協作小組.新醫學,1971,(4):23

[8]李志如,等.新中醫,1975,(6):48

[9]李志如,等.雲南醫藥,1977,(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