瘍科指南醫案

来自WikiTCM
环溪讨论 | 贡献2019年8月10日 (六) 21:18的版本 (创建页面,内容为“ <h1>瘍科指南醫案</h1> <h1>序</h1> <p>瘍科名目甚繁,舉其要不外乎虛實寒熱四大提綱。名為外科,實與內科同出一源。書云:…”)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瘍科指南醫案

瘍科名目甚繁,舉其要不外乎虛實寒熱四大提綱。名為外科,實與內科同出一源。書云:成於中,形於外。此即是治外科之宗旨也。樂亭王太夫子幼習岐黃,精究靈素,效法仲景,迨內科功成之後,復參瘍科。故太夫子之治外症也,與泛乎言醫不同矣。對口發背疔毒流注諸大症,諸醫束手無策矣,而太夫子尤能洞悉其源,按步進齊,挽回造化,故邑乘已載於醫術門。其學問之高超毋庸重述耳。此按乃太夫子親診之按,授用康華業師者,此令長男豫貞錄而寶之。略序緣起俾不忘業師華夫子培植之恩焉。

光緒二十六年歲次庚子仲冬受業小門人燿南謹序於梁溪橘庵

頭部

小門人李燿南維賢甫編輯

(案1)陳,左。偏腦疽,腫連面目,雖系不避風寒起見,第恐散漫,則為害非細。

綿耆(六錢) 角刺(三錢) 當歸(三錢) 炙甲片 羌活(一錢) 廣皮(一錢) 生草(一錢) 連翹(三錢) 花粉(一錢) 赤首烏(五錢) 荊芥(一錢) 銀花(八錢) 防風(一錢) 川芎(一錢) 木香(三分)

(案2)周,左。腦後板而頭重,有因風客太陽,有因上氣不足,有因腎不藏。且宗風客太陽為治。

虎頭骨(四錢) 綿耆(六錢) 羌活(一錢) 桑葉(一錢) 鹿角霜(三錢) 川芎(一錢) 當歸(三錢)

(案3)腦疽偏於右半,頂不高,根不束,色帶紫,此氣血不充之見證。沈年逾六旬,欲其起發脫腐生新收口,無變,豈不難乎?速速重劑托解,十日內頂高根束,飲食加增乃是轉機。如蔓延不已、惡證頻添,則為害非細也。

羌活 綿耆 草節 當歸 連翹 川芎 銀花 廣皮 香附 穀芽 焦白朮 甲片(炙) 角刺 丹皮 荊芥 乳香(一錢,去油) 沒藥(一錢,去油)

專方原加洋參(一錢)

(案4)秦。腦疽潰陷見骨,飲食不貪,用大劑固托兼以透解。十日內不致神昏,或可挽回。

洋參(二兩) 黃耆(三兩) 銀花(二兩) 扁豆(一兩) 冬朮(一兩五錢) 川芎(三錢) 荊芥(炒,三錢) 羌活(一錢半) 木香(七分) 焦曲(三錢) 當歸(五錢) 赤苓(三錢) 廣皮(三錢) 乳香(去油,五分) 棗仁(三錢) 生甘草(三錢)

另用生熟穀芽二兩煎代。

五六劑後胃口漸起,腐肉漸脫,肌肉漸生,逐漸減去攻散之味,加熟地、白芍等。服至七十餘劑收功。

(案5)曾,孩。胎中蘊熱,熱極生風,風熱引濕上行,頭面生瘡浸淫赤爛,屢愈屢發,毒不清也。勢甚如此,何妨寒涼,暫服以清其熱。

胡黃連(三分) 黃芩(五分) 荊芥(五分) 防風(五分) 赤苓(一錢) 澤瀉(四分) 桑白皮(四分) 地骨皮(四分) 連翹(六分) 石菖蒲(一分) 木香(一分)

又方 綿耆(三錢) 當歸(一錢) 苡米(一錢半) 銀花(一錢) 生草(五分) 桑皮(四分) 防風(四分) 黃芩(五分) 砂仁(三分)

加鮮側柏葉三分。

(案6)何,左。百會發。

黃耆(四錢或六錢) 當歸(二錢) 川芎(一錢) 甘草(一錢) 加銀花

復診 原方加藁本(一錢) 花粉(一錢) 角刺(二錢)

(案7)陳,左。豆渣瘤。

羌活(六分) 川芎(六分) 大貝母(一錢) 半夏(一錢) 橘紅(一錢) 甘草(一錢) 姜(一片)

又方 紫金錠、生南星、生半夏,醋磨搽。

(案8)腦後生疽原是重大之症,本要極其小心,飲食寒暖不可不慎,否則陽症亦能變陰。

羌活(一錢) 中生地(三錢) 陳皮(二錢) 生冬朮(三錢) 川芎(一錢半) 白芍(炒,一錢) 洋參(三錢或四錢) 焦穀芽(五錢) 荊芥(炒,一錢或一錢半) 紅花(四分) 甘草節(一錢或一錢半) 黃耆(一兩或一兩五錢) 銀花(七錢) 生赤首烏(五錢) 木香(磨沖,四分)

復診 去首烏。

(案9)朱,左。一名偏疽,一名燕尾毒。色紫漫腫,發於左半,頂不高,起泡,此發於肝鬱,出於太陽部位。太陽為寒水之腑,其氣不足易於下陷,故宜以托為先。肝鬱者,喜條達兼以疏之為貴。

黃耆(一錢半) 柴胡(五分) 桔梗(一錢) 甘草(二錢) 當歸(六錢) 甲片(炙,一錢) 白芍(一錢) 銀花(一兩) 川芎(二錢) 角刺(三錢) 木香(五分)

(案10)張,右。腦後疽。

黃耆(四錢) 洋參(二兩二錢) 冬朮(二兩) 山藥(一兩) 銀花(二兩) 穀芽(炒,二兩) 生熟地(二兩) 首烏(一兩) 當歸(一兩) 扁豆(六錢) 羌活(三錢) 川芎(五錢) 枳殼(一錢) 木香(一錢) 陳皮(一錢) 甘草(三錢) 角刺(四錢) 甲片(炙,一錢半) 紅花(一錢) 荊芥(三錢) 白芍(炒,五錢) 丹皮(三錢) 連翹(三錢) 生薑(三片)

(案11)嚴,左。對口發於督脈,頂雖未起而根腳不散,乃半陰半陽之症。所慮年高氣血已枯,不可不兼護托。

黃耆(八錢或一兩) 角刺(三錢或四錢) 炙甲片(一錢) 木香(六分) 大貝(一錢) 荊芥(一錢) 茯苓(一錢半) 川芎(一錢或三錢) 生赤首烏(一兩) 羌活(一錢或二錢) 甘草(一錢或二錢) 銀花(一兩五錢)

復診 根散矣,究屬年高氣衰血枯之故,急急大劑托解。投後,明日宜看宜酌,切勿出外勞動受寒,致生變端也。

原方加當歸一兩、紅花七分,去首烏、貝母、茯苓。加生熟穀芽一兩煎代。

(案12)董,右。疽生腦後,偏於右半,色雖紫,頂尖而高,急急內托,俾毒外出即無妨。

角刺(二錢) 當歸(三錢) 黃耆(八錢) 川芎(一錢) 甲片(一錢半) 甘草節(一錢) 銀花(一兩) 連翹(二錢) 焦穀芽(四錢) 羌活(一錢)

(案13)徐,童。抱頭火。

薄荷(一錢) 甘草(四分) 羚羊角(五分) 黃芩(八分) 防風(五分) 甘菊(五分) 連翹(一錢) 牛蒡子(一錢) 銀花(一錢半) 滑石(一錢)

鼻部

(案1)徐,左。肺氣窒塞,鼻竅生痔。

白芷(一錢) 辛夷(八分) 桔梗(一錢) 枳殼(八分) 紫蘇(一錢) 杏仁(二錢) 寒水石(二錢) 通草(一錢半) 桑白皮(三錢) 地骨皮(一錢半)

(案2)陳,左。腦漏鼻淵更兼頭痛,無非濕鬱化火,火動風生,清空之地受邪為患,宜開泄肺經,以鼻為肺竅也。

川芎(一錢) 白芷(一錢) 辛夷(八分) 赤苓(三錢) 茶葉子(十粒) 蔓荊子(一錢半) 黃芩(一錢) 桔梗(一錢) 苡米(一兩) 姜(一片) 加鮮藿香(一錢)、近根絲瓜藤(一尺)

(案3)某,右。鼻中出膿。

桔梗(一錢) 黃芩(一錢) 苡仁(五錢) 辛夷(六分) 石膏(三錢) 甘草(一錢) 川芎(八分) 白芷(七分) 紫蘇(一錢) 加絲瓜藤(七寸)。

(案4)惠,右。腦漏是清氣不升,濁氣不降所致。

升麻(三分) 柴胡(三分) 炙草(四分) 黨參(三錢) 當歸(三錢) 茯苓(一錢半) 黃耆(六錢) 冬朮(三錢) 川芎(四分) 加廣藿(一錢)、茶葉子(三分)

(案5)華,右。肝陽上熾,肺經受爍,鼻竅因而塞閉,腦門亦覺不適,久之不清,非腦漏鼻痔之根也。

桂枝(五分) 苡米(三錢) 通草(三分) 茶葉子(三分) 鮮藿香(二片) 北沙參(二錢) 香附(三分) 黑山梔(三分) 鮮玫瑰(一朵) 鮮茉莉花(三朵)

耳部

(案1)徐,左。耳為腎竅,少陽附焉。為腫為痛者,惟恐成癰。

柴胡(六分) 黃芩(一錢) 薄荷(一錢) 生山梔(一錢) 銀花(四錢) 甘草(一錢) 川芎(一錢) 夏枯草(二錢) 白芍(一錢) 防風(一錢) 連翹(二錢)

(案2)潘,左。耳挺、耳菌、耳痔之類也。

柴胡(三分) 連翹(一錢) 白芍(炒,一錢) 草節(一錢) 夏枯草(一錢) 丹皮(一錢) 黑梔(一錢) 銀花(三錢) 當歸(二錢)

(案3)王,左。耳為腎竅,肝亦寄之。出血流膿作痛,良由肝陽亢逆火動風生,為此時覺頭暈眩,法當壯水涵之。

生地(四錢) 丹皮(一錢) 山梔(三錢) 山藥(三錢) 澤瀉(一錢) 茯苓(一錢半) 白芍(一錢) 甘草(五分) 桑葉(一錢) 當歸(一錢) 甘菊(一錢) 玉鬱金(炒,五分) 夏枯草(一錢)

(案4)某,右。癰生於耳,流膿多而氣血傷。脈數,牙關不開,柴胡四物加減。

柴胡(三分) 川芎(一錢) 當歸(三錢) 大生地(四錢) 紅花(四分) 殭蠶(一錢) 牛蒡(二錢) 黃芩(一錢) 梔子(一錢) 連翹(二錢) 甘草(一錢) 洋參(一錢) 銀花(五錢) 秦艽(二錢) 香附(二錢) 丹皮(二錢) 丹參(三錢) 夏枯草(二錢)

(案5)金,右。風入少陽、陽明,耳竅流膿、口角歪斜由來已久,邪未盡徹而氣血虧矣。

柴胡(四分) 川芎(一錢) 白芷(一錢) 殭蠶(一錢半) 黃芩(五分) 洋參(二錢) 甘草(五分) 全蟲尾(一條) 當歸(三錢) 銀花(二錢) 引鬼箭羽(二錢)、雍正錢(十個)

(案6)王,右。耳竅流膿由來數月,痛不減而脈至細數無力。用擬歸芍六味加減以滋肝腎之陰,兼少陽之火。

生地(八分) 茯苓(三錢) 當歸(三錢) 丹皮(一錢半) 澤瀉(二錢) 白芍(三兩) 黑梔(一錢) 甘草(一錢) 山藥(三錢) 銀花(五錢) 香附(一錢) 夏枯草(二錢)

(案7)王,右。耳癰。

柴胡(五分) 黑梔(一錢) 黃芩(一錢) 連翹(二錢) 銀花(三錢) 薄荷(一錢) 牛蒡子(二錢) 甘草(一錢) 歸尾(一錢)

(案8)莊,左。肝血不充而多鬱悶,耳下結核連肩,隱隱作痛。

柴胡(三分) 白芷(一錢半) 茯苓(二錢) 當歸(四錢) 焦白朮(二錢) 石決明(五錢) 殭蠶(三錢) 甲片(炙,一錢) 炙甘草(六分)

目部

(案1)周,童。不腫不痛,非外風也。無翳,無腫,無胬肉,無紅筋,並非火也。其視不明,至夜尤甚,乃腎水有虧,肝血不足。至於眼包寬縱者,關乎脾氣不運、絡脈有虧。寒涼發散決無此理。培補脾腎兼以養血一定方法,但培原固本之久,自然見功。欲求速,勢所不能。

川芎(三分) 當歸(一錢半) 生熟地(各二錢) 白芍(炒,一錢) 洋參(一錢) 冬朮(一錢) 甘菊(炒,一錢) 石決明(三錢) 杞子(二錢) 夜明沙(二錢) 加不落水豬肝(一片)

(案2)範,左。肝開竅於目,其液為淚。今近風淚流不止,時而乾澀,入夜目珠疼痛,此屬肝血不足。擬六味以壯水涵木兼熄內風,即子虛補母之義。

六味飲加當歸、白芍、杞子、甘菊、香附、桑葉、夏枯草

(案3)郭,右。兩目失明,右目風輪翳起,左目內障瞳神,脈見弦數,肝陰虧而陽亢。

石決明 穀精珠 大生地 當歸 蟬蛻 川芎刺 蒺藜 蕤仁羚羊角 甘菊 木賊草加望月沙、夏枯草

(案4)劉,右。風輪起翳,氣輪赤脈貫睛,脈數,淚多,雖因風熱閉結,恐損及瞳神,則調治不易。

柴胡(四分) 川芎(八分) 防風(一錢) 蟬蛻(二錢) 刺蒺藜(三錢) 石決明(四錢) 甘菊(二錢) 木賊(一錢半) 車前(二錢) 當歸(一錢半) 元參(二錢) 黃芩(一錢) 黃連(三分) 甘草(五分) 穀精珠(三錢) 夜明沙(一兩) 夏枯草(一錢半) 荸薺(四個)

復診 加洋參、生地、蔻仁、香附。

(案5)馬,右。足得血而能履,目得血而能視。既無力步趨又視物不明,得肝腎精血虧乎?

杞子(三錢) 當歸(二錢) 石決明 茯神(二錢) 熟地(五錢) 遠志(七分) 芡實(三錢) 紅棗(三個) 桑葉(一錢) 川石斛(八錢) 黑芝麻(三錢) 馬料頭(二錢)

(案6)陳,右。黃膜上衝,熱逼膏傷,視物不見,脈至右關沉有力,春間曾患乳癰,此係陽明餘火不清,火性上升害及於目。陽明為多氣多血之腑,宜於清降。十日內能見日光,方可調理。

大黃 血竭 川芎 木賊草 石決明 黃芩 密蒙花 穀精珠 鮮生地 當歸 蟬蛻 生甘草 犀角 滑石

(案7)王,右。右目向已失明,肝血之虧不待言矣。今左眼驟加腫痛,黑珠渾濁,視物不見,淚出如糊,左脈全無,內外兩症俱有,虛體實邪之恙。眼科一門亦有虛體實邪之證。此其是乎宜養血之中加以辛溫疏散之品。

白及 川芎 當歸 獨活 細辛 刺蒺藜 防風 紅花 桑葉 生地 木賊 蟬蛻

(案8)朱孩。熱逼膏傷,瞳神散大視物不明,急宜填精固攝精光。

大麥冬(一錢) 洋參(三錢) 熟地(六錢) 草白及 沙苑子(三錢) 萸肉(三錢) 加靈磁石(五錢)

(案9)秦,左。氣輪赤而風輪起翳,此肝肺兩經之邪。脈至右寸關較大,可清可散。

甘菊 桑皮 鮮生地 黃芩 元參 蟬蛻 木賊 川芎 知母

(案10)左。火鬱則發之。

柴胡 川芎 黃芩 荊芥 甘草 蟬蛻 夜明沙 元參 耆 紅花

(案11)楊,左。咳嗽吐血,腰痠腿重,胸腹脹滿,日暮視物不明。高鼓峰先生《醫學心悟》中有此一症,名曰:雞胸雀目。起於脾不健運而有積滯,肝血有虧之故。

焦茅朮 白朮 麥芽 神麯 當歸 夜明沙 穀精珠 石決明 加螢火蟲(二個)

復診 原方加白芍、焦穀芽。

(案12)陸,左。肝鬱瘀凝,上齶左半結塊,大如核桃硬而無情,破則但有血而無膿。法在難醫,商以化堅活血一法,倘得化血為膿方可許醫。

山羊血(一錢) 綠豆粉(一兩) 犀黃(五分) 滴乳石(二錢) 琥珀(二錢) 乳香(一兩) 沒藥(一兩) 川貝(一兩) 兒茶(五錢) 冰片(三分) 麝香(一錢) 生礬(五分) 延胡索(五錢) 甲片(五錢) 飛面(一兩)

上為末,每服三分,銀花湯送下。

以上一方亦是口部中。

口部

(案1)周,左。口舌糜爛,門齒下根為甚,脈至左關尺較數,法宜清肝火、養腎陰,兼以涼解。

細生地(四錢) 鮮石斛(二或三錢) 丹皮(一錢半) 山梔(一錢) 薄荷(一錢) 連翹(一錢半或二錢) 甘草(一錢) 元參(一錢) 滑石(二錢) 黃柏(八分) 知母(一錢) 銀花(四錢或三錢) 竹葉(十片) 夏枯草(一錢) 燈心草(卅寸)

復診 口疳患處雖未增重亦未減輕,今左脈數而有力,更益頭痛,又受風熱之故也。

原方加黃連(四分)、蘆根(一兩)、荊芥(一錢),去生地、元參、丹皮、滑石、知母、夏枯草、燈心

(案2)口疳,上下門牙獨甚,腎之火也。

細生地(四錢) 黃柏(八分) 山梔(七分) 元參(一錢) 銀花(二錢) 甘草(一錢) 薄荷(七分) 燈心(四十寸)

牙部

(案1)強,右。牙痛。

川芎(五分) 白芷(五分) 獨活(五分) 蓽茇(五分) 加蔥頭(一個)

(案2)陳,童。上門牙屬心,牙齦屬胃,此處碎而有膿流。雖因跌傷起見,而不易收斂者,究屬兩經之火不清,法當寒折,但苦寒無有不傷脾胃生生之氣,況在童體臟腑薄弱,恐不勝任,在時令亦不相宜,改用甘寒,庶乎穩妥。

銀花(一錢) 麥冬(一錢) 元參(一錢) 甘草(四分) 加骨碎補(二錢)

(案3)諸,左。牙疳碎爛,色紫暗無神,舌滑帶黑,六脈軟弱,下門齒脫落,此係腎經下疳,虛症之極重險者,論脈論症理宜桂附導火歸原,但遠途而來不無外感,況時令又在風陽甚時,難以擅投,勉商六味以壯水制陽,佐以去骨中之濕毒。

六味加牛膝、銀花、苡米、骨碎補。

復診 昨投壯水制陽,兼卻骨中濕毒。而爛處色紫,澤稍為明潤,脈亦稍為有神。

加重扶正解毒之品。

熟地(一兩) 生地(六錢) 洋參(二錢) 當歸(二錢) 苡米(八分) 銀花(八錢) 黃柏(鹽水炒,八分) 山藥(三錢) 萸肉(一錢半) 澤瀉(一錢半) 丹皮(一錢半) 茯苓(三錢) 牛膝(三錢) 車前(三錢) 甘草(一錢) 川石斛(四錢) 甘菊(二錢) 骨碎補(一兩)

又:左半碎爛,不至於蔓延右半還未能定,方不外乎前法。

原方加茵陳草,去牛膝、甘菊

(案4)陳,左。風火上熾,牙齦碎爛,脈至得數,擬與清疏。

薄荷(一錢) 葛根(一錢) 銀花(二錢) 滑石(三錢) 防風(一錢) 荊芥(一錢) 黃芩(一錢) 黑梔(一錢) 甘草(一錢) 竹葉(十片) 蘆根(六錢)

(案5)吳,右。上下門牙齦腳碎爛,色帶紫暗,脈至右大於左,此肝腎之陰不足,陽明濕化為火。

川芎(五分) 當歸(三錢) 赤芍(一錢) 生地(四錢) 薄荷(一錢) 苡仁(三錢) 車前(二錢) 細辛(一分) 丹皮(一錢半) 澤瀉(一錢半) 甘草(一錢) 滑石(三錢) 黃柏(八分) 燈心(五十寸)

(案6)周,右。牙齦碎爛:

熟地(六錢) 制首烏(五錢) 牛膝(一錢) 當歸(三錢) 赤苓(二錢) 車前(一錢半) 天麻(一錢) 洋參(一錢) 苡米(三錢) 加骨碎補(四錢)

(案7)劉,左。胃陽上浮,牙齦腫痛,肺絡受傷,咳帶紅絲,且清上焦。

蘆根鬚(三錢) 糯稻根鬚(三錢) 川貝母(一錢半) 新絳屑(一錢) 扁豆皮(三錢) 穭豆皮(三錢) 天冬(一錢) 加炒絲瓜絡(三錢)

(案8)秦,左。牙痛。

紫蘇(一錢) 升麻(一錢) 白芷(一錢) 獨活(一錢) 石膏(四錢) 甘草(一錢)

合漱吐二錢。

(案9)孫,左。骨槽風。

花粉(六錢) 歸尾(三錢) 白芷(一錢) 銀花(一兩) 川芎(一錢) 薄荷(一錢半) 六一散(六錢)

又方 大黃 花粉 赤芍

三味以絲瓜葉汁磨敷。

復診 原方加連翹(一錢半),減六一散(二錢)。

(案10)孫,左。近喉左半牙齦腐爛,形似翻花,左脅肋脹痛,脈至沉弦。沉為氣滯,弦為肝脈,此症起於抑鬱而成,並非時邪客感可比。再慮纏綿,藥不易效,須得怡情悅性、耐心靜養,一切淡泊,或可有望不致加重。藥餌總宜不傷氣血,切忌攻伐苦寒有礙生生之氣。

刺蒺藜(炒,三錢) 生熟地(各五錢) 川貝(二錢) 草節(二錢) 生赤首烏(各一兩) 紫荊皮(一錢) 玉金(七分) 銀花(四錢) 紫檀香屑(一錢)

又方 人中白(煅,六錢) 西黃(五分) 輕粉(三錢) 冰片(五分) 珠子(二錢) 月石(五錢) 辰砂(五錢) 生礬(一錢) 貝母(二錢) 霜梅(炙,二錢)

上藥為極細末,吹之。

(案11)楊,左。牙衄,上下門牙獨甚,以瀉南補北法治之。

黃連(三分) 細生地(四錢) 玄參(二錢) 丹皮(一錢) 鮮石斛(二錢) 生甘草(五分) 燈心(二分) 穭豆衣(二錢)

(案12)錢,右。牙又發,連咽喉脹,口噤難開,飲食難進。煎藥緩不及事,先為開導血絡以衰其勢,上自百會、頰車、曲池、曲澤、少商,一一按穴用針。當時痛減四五,方以重劑涼清疏。

薄荷(二錢) 桔梗(一錢) 甘草(一錢) 牛蒡(炒,一錢) 銀花(一兩) 川連(三分) 黑梔(一錢) 大貝(三錢) 元參(三錢) 山豆根(一錢) 黃芩(八分) 元明粉(一錢) 柴胡(三分) 木瓜(三分) 荊芥(一錢) 角刺(一錢) 燈心(一圈) 竹葉(十片)

(案13)龔,右。牙癰有膿,余腫不消,六脈細弱。以扶正為主,稍益清解。

洋參(三兩) 當歸(二錢) 川芎(一錢) 白芷(一錢) 甘草(五分) 花粉(一錢) 銀花(三錢)

舌部

木舌,腫連咽喉,脈至滑數,左三部更甚,火熾甚矣。用梔子金銀花湯,急宜清三焦之火。明晨輕減,方可得生,否則難治。

川連 黃芩 黃柏 連翹 銀花 鮮地 車前 山梔 甘草 引竹葉

(案1)張,右。托舌。

川連(酒炒,三分) 元參(二錢) 大貝母(一錢半) 牛蒡(炒,二錢) 甘草(一錢) 花粉(一錢) 歸尾(三錢)

(案2)尤,左。偏查舌連及左半咽喉腫痛,脈雖細弱無力,此屬上焦風熱挾痰。宜與清疏,當從症不從脈,然宜輕用,重則犯及中下二焦。初學者此等處留心為囑。

桔梗(一錢) 牛蒡(二錢) 元參(二錢) 半夏(一錢) 川連(三分) 甘草(一錢) 薄荷(一錢) 大貝(一錢半) 銀花(三錢) 花粉(一錢半) 竹葉(十片) 燈心(五十寸)

(案3)陸,左。痰火凝結舌本,清三焦之火。

桔梗(一錢) 川連(薑汁炒,一分) 大貝(一錢) 牛蒡子(炒,二錢) 歸尾(三錢) 草節(一錢) 川芎(一錢) 半夏(二錢) 白芥子(一錢半) 橘紅(一錢) 甲片(一錢) 加姜(一片)

復診 原方加重貝母、半夏各一錢,又加銀花一錢。

(案4)張,余。舌癰,脈至弦數,內膿已成,目下數日勢屬危險,急急清解。

川連 黑梔 黃芩 牛蒡 薄荷 桔梗 角刺 歸尾 大貝 元參 荊芥 銀花 甘草

喉部

(案1)竇,左。咽痛連及牙齦,脈至左寸關浮數,大便不解,此宜清降兼疏。豈可辛溫施於燥火者?之在上亦忌升提。

桔梗(一錢) 薄荷(一錢半) 牛蒡(炒,二錢) 元參(三錢) 荊芥(一錢) 連翹(一錢) 黑梔(一錢) 甘草(一錢) 川連(三分) 元明粉(一錢) 加燈心(五十寸)、竹葉(十片)

(案2)徐,右。咽喉潰爛,脈至細弱無神,宜活血養血為主,勿用寒涼致傷生生之氣。

川芎(一錢) 白芍(一錢) 熟地(四錢) 射干(一錢) 制首烏(六錢) 甘草(一錢) 當歸(三錢) 加桔梗(一錢)

(案3)蔣,左。水虧火旺,咽爛音雌,此肺腎已傷。雖兼毒火,攻伐難施,商以清上實下佐解毒為治。

桔梗(八分) 元參(二錢) 洋參(三錢) 沙參(四錢) 花粉(二錢) 生地(八錢) 天冬(一錢) 白薇(一錢) 貝母(一錢半) 橘紅(一錢) 銀花(三錢) 訶子肉(一錢) 射干根(一錢) 苡米(三錢) 甘草(一錢) 蟬蛻(五隻) 燈心(五十寸) 青果(一枚) 土茯苓(一兩)

(案4)高,右。風熱在上,咽痛頭疼,脈帶浮數,宜與清散。

柴胡(四分) 薄荷(一錢) 荊芥(一錢) 鮮石斛(三錢) 滑石(三錢) 黑梔子(一錢) 黃芩(一錢) 甘草(一錢) 銀花(二錢) 加蘆根(三錢)、竹葉(五十片)

(案5)梅,右。桂附之性大熱而燥,多服則血液被劫,肺經受灼,音雌,咽痛,喉如火焚。

雪梨(一兩) 銀花(八錢) 川貝(三錢) 元參(三錢) 桔梗(一錢) 紅花(三分) 綠豆(一兩) 刺夕(三錢) 天冬(一錢) 甘草(三錢)

復診 加生地(四錢)。

又方生地(一兩) 丹皮(一錢半) 山藥(四錢) 紅花(五分) 刺蒺藜(三錢) 桔梗(一錢) 元參(三錢) 薄荷(一錢) 銀花(一兩) 川貝(三錢) 天冬(一錢) 甘草(三錢) 澤瀉(一錢半)

此方加服川連三分三帖,黃芩三帖,黃柏七分、知母(鹽水炒)一錢半五帖。

又方大生地二兩,水浸透用磚搗爛作兩餅,將吳萸一錢研末摻於餅上,扎兩足心。另用霜梅肉一兩、元明粉三錢、柿霜五錢,搗勻,作丸如指面大,用一丸含咽。

(案6)祝,右。咽喉碎爛,色脈合參並無火象,清滋苦寒之藥決不可投。

桔梗(一錢) 洋參(一錢半) 甘草(一錢) 生地(四錢) 銀花(二錢) 射干(一錢)

(案7)莊,右。咽喉上齶潰爛,脈至弱而細,宜調養氣血兼以甘涼解毒,勿服苦寒。

黃耆(三錢) 洋參(二錢) 生赤首烏(六錢) 桔梗(一錢) 銀花(三錢) 甘草(一錢) 苡米(四錢) 大生地(五錢) 射干根(一錢半)

復診 已得應效,原方加玄參一錢、甘菊一錢、夏枯草一錢。

潰爛漸漸而愈,此得補藥之力也。

黃耆(三錢) 洋參(二錢) 生赤首烏(六錢) 桔梗(七分) 銀花(三錢) 甘草(一錢) 花粉(一錢) 生地(四錢) 射干根(八分) 加夏枯草(三兩)

(案8)潘,右。色脈和參,並非重恙,只因勤於女紅,肺氣窒塞為此,咽如茅刺。一切偏寒偏熱勿投為囑。

茯苓(一錢半) 丹參(三錢) 陳皮(一錢) 通草(三分) 加百合(三錢)

五劑後去通草。

(案9)陳,右。為素有肝氣,治痛治嘔之藥畢竟溫燥者多,肺液被劫,以致咽如炙臠,脈右寸關帶數。清金保肺緩緩圖治之,自效,但苦寒之品亦不相宜。

豬膚(三錢) 川貝(一錢) 北沙參(三錢) 茯苓(一錢) 百合(三錢) 枇杷葉(去毛,一錢) 加白燕窩(一錢),煎湯代水煎藥。

將燕窩加水、冰糖一錢,晨作點心食之。

(案10)許,右。咽喉左半腐爛,脈至浮數有力。風熱有餘,可清可散。

川連(三分) 薄荷(一錢) 桔梗(一錢) 甘草(一錢) 川芎(八分) 牛蒡(二錢) 荊芥(二錢) 連翹(三錢) 射干(一錢半) 黑梔(一錢) 元參(二錢) 銀花(三錢) 竹葉(十片) 燈心(五尺)

(案11)辛,左。咽喉燥而紅腫,腰痛而遺泄,擬填下清上法。

大生地(八錢) 山藥(二錢) 丹皮(一錢半) 茯苓(一錢半) 麥冬(二錢) 元參(二錢) 桔梗(四分)

又方 川貝(一錢) 薄荷(一錢) 甘草(一錢) 橄欖炭(五分) 月石(二錢) 桔梗(一錢) 兒茶(一錢) 馬勃(五分) 青黛(三分)

共為細末,用白蜜入藥作丸,含咽。

(案12)朱,右。外無六淫見症,脈至似有若無,惟左關隱隱帶弦帶數。今見咽喉右半絡脈紅紫,每食物下咽,右半咽喉微微硬痛,此肝鬱氣滯,厥陽亢。絡為之瘀,氣為之滯,脈不流利,咽喉作此,所謂一陰一陽結為喉痹也。

紅花(四分) 刺夕(三錢) 馬勃(五分) 製半夏(一錢) 元參(一錢) 雞蛋白(一個) 好醋(五匙)

(案13)趙,左。咽喉碎爛,甚於右半,即有實邪,為日已久。只用疏解,施於近感風火之症則可,此症色、脈已虧,必兼清補。

北沙參 射干根 薄荷 桔梗 大生地 甘草 元參 馬勃 燈心 竹葉

(案14)唐,左。咽痛,色如秋海棠葉背紅絲絆滿,肩背怯寒,脈至浮弦帶滑。平素體質陰虧,多半因房欲後受邪所致,宜清上實下。

生地 北沙參 細辛 甘草 桔梗 玄參 薄荷 川連 燈心 竹葉

(案15)俞,左。喉恙得膿後而音不揚,咽嗌不利,顯系肺經受灼,焉有不補而再用開散之理乎?

北沙參(三錢) 麥冬(一錢) 川貝(三錢) 元參(一錢) 大生地(四錢) 百合(三錢)

(案16)周,左。水不上承,金被火灼,喉如茅刺。

熟地 半夏 茯苓 苡仁 百合 桔梗 北沙參 陳皮 砂仁 丹皮 丹參

(案17)宗,右。咽痛而甚於左半,脈至帶數,此心陽肝火上亢。

川連 黑梔 薄荷 甘草 荊芥 牛蒡 川金 元參 燈心 竹葉

又 接服方:

北沙參 丹參 生地 元參 甘草 薄荷 山梔 廣皮 川貝 燈心 百合

(案18)童。此名石鵝,不膿不腐,亦不為害。良由肺氣不足,腎水有虧,而誦讀聲高,氣火上浮,虛陽夾痰所致。切不作實症喉科一門為治,否則害非輕淺。用擬清金壯水之劑。氣旺腎水足,不愈而自愈。

北沙參(四錢) 丹皮(一錢) 川貝(一錢) 茯苓(一錢半) 大生地(五錢) 澤瀉(一錢) 山藥(二錢) 元參(一錢半) 苡仁(三錢) 青果 百合 荸薺

(案19)蘇,右。陰虧者火必上浮。咽喉乃肺之所主,日受火灼以致咽痛食物維艱。

北沙參 苡仁 元參 薄荷 刺蒺 中生地 丹參 甘草 川貝 燈心

(案20)諸,左。凡咽喉之症,風火居其八九。去冬曾患喉癰,得膿後迄今咽喉腫痛不除。近因感冒嗆咳見紅,脈至浮大。先為清散,續商調理,此三月內飲食寒暖須小心,否則非喉癰,即喉風。不可不慮!

桔梗 元參 黃芩 茯苓 橘紅 薄荷 黑梔 甘草 丹皮 蘇子 荊芥 竹葉 燈心 橄欖

(案21)陳,右。咽喉漫腫無形,痛甚於左,脈浮而不甚流利,風寒束縛,熱鬱於裡不得透達,則成喉風也。擬散之中兼清藥。

桔梗 牛蒡 防風 荊芥 薄荷 元參 川連 黃芩 甘草 山梔 紫蘇 滑石 竹葉 燈心

(案22)朱,左。操勞過度,五志之火上升熏蒸灼肺,咽痛年餘不已。此金制陽兼以壯水。

大生地 澤瀉 川貝 刺夕 元參 丹皮 甘草 陳皮 沙參 丹參 茯苓 苡米 燈心 百合

(案23)王,左。咽喉碎爛而甚於右,脈至右寸浮數,究屬風熱上感。先為清散。

薄荷 桔梗 元參 甘草 牛蒡 黑梔 荊芥 銀花 川連 防風 黃芩 蘆根 射干 竹葉 燈心

面部

(案1)丁,右。胎腮。

花粉(一錢) 牛蒡子(一錢) 薄荷(一錢) 黃芩(一錢) 銀花(三錢) 甘草(一錢) 荊芥(一錢) 連翹(二錢) 竹葉(十片)

(案2)王,童。風痰凝結,腮頷之右浮腫。

柴胡(三分) 赤芍(一錢) 牛蒡子(炒,一錢半) 白芥子(炒,一錢) 連翹(一錢半) 歸尾(八分) 甘草(一錢) 元參(二錢) 殭蠶(炒,一錢) 黑梔(八分) 銀花(二錢) 半夏(炒,一錢) 大貝母(一錢)

(案3)丁,左。病有發肌表者,有發於筋骨者。肌表者易愈,筋骨者難痊。此名骨槽風。外觀似屬陽明之表症,其實系筋骨之重瘍,為此內連咽喉,下連頤頷,上達髮鬢。腫勢漫延,雖得膿而硬仍不減,法當大補氣血兼以消堅疏利,耐心久投為囑。

升麻(三分) 柴胡(三分) 殭蠶(二錢) 川芎(一錢) 當歸(六錢) 甘草(一錢) 苡仁(二錢) 銀花(六錢) 黃耆(一兩) 陳皮(三兩) 甲片(一兩) 洋參(三錢) 加骨碎補(一兩)、豬牙床骨(炙,五分)

(案4)楊,左。肺胃風熱結毒。

桔梗(一錢) 花粉(二錢) 白芷(一錢) 川芎(一錢) 大貝母(一錢) 黃芩(一錢) 甲片(炙,一錢) 角刺(三錢) 銀花(三錢) 甘草(一錢)

復診 大勢已退,余腫未平,還宜清解。

原方加當歸三錢,去角刺、黃芩

(案5)崔,左。脈至浮遲,牙關緊急,腮頤作脹,此風寒襲於少陽、陽明。宜與清,切忌寒遏。

升麻(五分) 川芎(一錢) 荊芥(一錢) 白芥子(二分) 白芍(一錢) 半夏(一錢) 歸尾(三錢) 甘草(一錢) 殭蠶(二錢) 角刺(二錢) 銀花(二錢)

(案6)吳,右。迎香穴處結瘍,即為迎香毒,此係手陽明痰火蘊結。現在身懷六甲,攻消難用。顧此失彼,殊非善計。

花粉(一錢半) 蘇梗(二錢) 橘紅(一錢) 連翹(二錢) 銀花(二錢) 甘草(一錢) 川貝(一錢)

(案7)龔,右。迎香毒。

薄荷(一錢) 元參(二錢) 蘆根(三錢) 花粉(一錢半) 甘草(一錢) 連翹(一錢半) 銀花(三錢) 川貝母(一錢)

脈至右關較數,面頰浮腫,少陽陽明風熱之邪有旺。清之散之。

升麻(四分) 黃芩(一錢) 歸尾(三錢) 石膏(三錢) 連翹(一錢) 防風(一錢) 薄荷(一錢) 大貝母(二錢) 甘草(一錢) 銀花(三錢)

(案8)汪,左。顴疽色紫木硬無情,得膿不化,脈至左弦帶滑,此肝鬱氣滯、積久痰凝所致。急切不易見效,須怡悅情懷,緩緩圖治。藥忌苦寒,症非實火,恐傷胃也。

真紫檀(二錢) 製半夏(一錢半) 白芥子(炒,一錢半) 焦穀芽(四錢) 甲片(炙,一片) 生赤首烏(八錢) 歸身(二錢) 川貝(三錢) 銀花(二錢) 甘草節(二錢)

又方 真西黃(六分) 當門子(一錢半) 乳、沒藥(各一兩) 川貝母

上藥為末,用陳米飯二兩二錢研爛,和藥搗勻,作丸如卜子大。每用陳酒一杯送下三錢,食後一時服。

(案9)祝,右。穿腮得膿後患處堅硬不化,此係氣血不足,余邪未盡也。

洋參(一錢) 川芎(一錢) 當歸(三錢) 貝母(三錢) 甲片(一錢) 甘草(一錢) 銀花(三錢)

復診 原方加白芷(一錢)、半夏(一錢半)、白芥子(一錢半)、冬朮(三錢),去甘草、銀花

(案10)余,右。面無華色,脈來少神,氣血虧矣。頤頷結核,牙齦碎爛。不可作尋常外症同例,而肆用寒涼攻伐,以傷生生之氣。

白芷(七分) 川芎(七分) 花粉(一錢) 元參(二錢) 半夏(一錢) 川貝(二錢) 當歸(三錢) 甘草(一錢) 銀花(三錢) 洋參(一錢半)

面頰浮腫,牙齦碎爛。頰屬少陽,齦屬陽明。浮為風,宜散;碎為火,宜清。

柴胡(四分) 牛蒡(二錢) 川芎(八分) 荊芥(一錢) 歸尾(二錢) 花粉(二錢) 銀花(三錢) 甘草(一錢) 防風(一錢) 連翹(一錢半) 薄荷(一錢)

(案11)秦,左。風熱夾痰結於少陽。

連翹(一錢半) 元參(二錢) 川貝(理用大貝,二錢) 牛蒡(炒,一錢半) 花粉(一錢) 甘草節(一錢) 夏枯草(一錢)

(案12)祝,左。穿牙毒。

川芎(一錢) 白芷(一錢) 當歸(三錢) 花粉(一錢半) 大貝母(二錢) 銀花(三錢) 黃耆(六錢) 甘草(一錢)

復診 氣血未和,堅硬未化。

洋參(一錢半) 當歸(二錢) 黃耆(三錢) 花粉(一錢) 白芷(七分) 大貝母(一錢半)

(案13)蔣,右。穿牙毒。

川芎(一錢) 中生地(四錢) 當歸(二錢) 甘草(一錢) 白芍(炒,一錢半) 銀花(三錢) 花粉(一錢) 白芷(一錢) 加骨碎補(四錢)

(案14)周,左。牙齦屬胃,而右顴屬肺。癰有內外之分:膿出外者順,而收功易;膿出於內者逆,而收功難。膿從牙齦滲出,胃氣不醒,納穀不多,必培土為要。

真山藥(炒,四錢) 冬朮(炒,一錢半) 砂仁(炒,六分) 苡米仁(炒,三錢) 白芨(一錢半) 陳皮(一錢) 半夏(炒,一錢) 黨參(炒,三錢)

項部

血從清竅而出,繼見頸側患瘍,板硬無情,神形頓改,所謂失榮,獨陽無陰者不治,獨陰無陽者亦不治,此其是也。遠途而來,勉付一方:

元參(一兩) 甘草節(一錢) 首烏(二兩) 煅牡蠣(鹽水,一兩) 生赤白芍(各二兩)

外用鮮狼毒搗爛加鹽敷之,能漸和軟,乃是效處。荸薺、關蜇、海粉每日食一兩許。

(案1)顧,左。頸側頤頷之下結塊重重,大小不一,頑硬無情。症由抑鬱不舒,肝陽亢逆,痰凝氣滯。先治於早,致成棘手,且商調和營衛,鹽能軟堅一法。如得化膿,方許可醫。破後流水出血,非藥可治。急早怡悅情懷乃此症之良方,徒恃藥力難以見功。

當歸(三錢) 石決明(一兩) 煅牡蠣(一兩) 白芥子(一錢) 洋參(三錢) 甘草節(一錢) 紫檀屑(二錢) 核桃(二十枚) 元參(五錢)

小金丹每日一錢,用陳酒化服。

每個歧縫破開,將肉取出,和蟬蛻七個打勻仍入殼內,外將鹽泥包裹,置於礱糠火內煨一晝夜,取出去泥。中如炭者可用,如未成炭為不及,如已成灰為太過,俱不合用。研細末。能飲者用陳酒送下一個。

左。脈至右脈洪滑而大,此為痰火有餘。鼻衄之類,頸側之癧皆由此也。

花粉(二錢) 元參(六錢) 川貝(三錢) 甘草(二錢) 白及(二錢) 黃芩(一錢) 銀花(三錢)

(案2)季,右。脈滑數而有力,甚於右關,頦下癧生累累,痰火有餘之象。

川連(三分) 黑山梔(一錢) 半夏(一錢) 羚羊角(一錢) 黃芩(一錢) 白芥子(一錢) 桔梗(一錢) 風化硝(一錢) 元參(二錢) 生草節(一錢)

(案3)周,右。風痰閉結,宜開少陽。

柴胡(四分) 半夏(二錢) 白芥子(炒,二錢) 橘紅(一錢半) 甘草(一錢) 殭蠶(二錢) 歸尾(二錢) 夏枯草(一錢)

(案4)許,右。痰有虛實,熱有內因外因,治各不同。此症之發熱不已,頸側左半之痰俱從產後而起,今面色萎黃,熱甚於夜,脈至左三部浮弦帶數,顯系肝腎之陰有虧。其頸之痰亦屬肝血有虧,肝陽上亢,痰隨火升,凝鍊而成。因虛而致,非比實症之熱可以清散、實症之痰可以攻消,法當育陰制陽,兼以咸能軟堅。耐心守服,藥力到時,方能應效。如求速愈則難矣。

生熟地(一兩) 白芍(炒,一錢半) 甘草節(一錢) 銀花(一錢) 石決明(八錢) 丹皮(五分) 牡蠣(六錢) 川貝(一錢) 丹參(二錢)

杜,童。風痰結閉太陽,經氣不通,乃生癰腫。

川芎(一錢) 白芷(一錢) 制南星(一錢) 黃芩(六錢) 當歸(五錢) 半夏(一錢半) 白芥子(炒,一錢半) 角刺(二錢) 甲片(一錢) 銀花(四錢) 羌活(五分) 姜蠶(炒,一錢) 加竹油(十匙)、姜(一片)

(案5)華,右。木鬱不舒,頸左結核,按之棉軟,脈來艱澀,此氣滯痰凝。宗木喜條達法。

柴胡(四分) 當歸(三錢) 白芥子(炒,一錢半) 白芍(炒,一錢) 甘草(二錢) 香附(醋炒,二錢) 象貝母(二錢)

加紫背天葵草根四錢。

左。瘰癧破潰,脈至弦數,面色㿠白,大便溏薄,此係癧勞,最難圖治。擬香貝養營湯以培根本。

黨參(四錢) 冬朮(三錢) 茯苓(一錢半) 炙草(一錢) 白芍(一錢半) 熟地(五錢) 山藥(炒,三錢) 香附(一錢) 川貝(一錢) 丹參(三錢)

(案6)張,右。瘰癧。

牡蠣(四兩) 黨參(二兩) 甘草節(一兩) 大貝(二兩) 白芷(二兩)

上為末,白糖調服二三錢。

(案7)史,左。瘰癧按之棉軟,此是氣虛痰滯。

黃耆(六錢) 白芥子(炒,一錢半) 穿山甲(炙,一錢) 當歸(三錢) 冬朮(三錢) 茯苓(一錢) 草節(一錢) 半夏(一錢) 陳皮(一錢)

(案8)繆,左。疽生於項,硬如頑石,右脈細弦,色紫,時穿矣。此屬氣血凝滯。潰後得膿則吉,出血出水則凶。

紫檀香(二錢) 川玉金(七分) 白芍(炒,一錢半) 當歸(五錢) 夏枯草(一錢) 生石決明(一具) 草節(二錢) 川貝(三錢)

(案9)鄒,孩。論其面色淡黃、納食嘔吐,似宜甘溫補氣,芳香悅脾。如論其頸上兩旁瘰癧硬而無情,此由肝血枯槁。脈見細數、久熱不已,又當壯水涵木以制陽光。

製半夏(醋炒,一錢) 廣皮(一錢) 竹茹(炒黃,六分) 五穀蟲(炙二錢)

此服一二劑。接服:

大生地(炒,五錢) 山藥(六錢) 丹皮(炒,一錢) 澤瀉(鹽水,一錢) 萸肉(炒,二錢) 白芍(炒,一錢) 川貝(炒,一錢) 茯苓(一錢半)

(案10)侯,右。癧破而便溏,此當先培脾土,症屬纏綿,不易應效。

冬朮(三錢) 山藥(炒,五錢) 穀芽(五錢) 煅牡蠣(一兩) 甘草(一錢) 夏枯草(二錢)

(案11)陳,左。結喉痰。

桔梗(一錢) 海帶(二錢) 白芥子(炒,一錢) 竹油(十匙) 半夏(炒,一錢) 夏枯草(一錢半) 黃藥子(炒,一錢半) 姜(一片)

(案12)龔,右。肝無血養,木火上炎,痰凝結癧,脈至細數。此屬虛症,切勿攻消為事。

六味湯加白芍、大貝、元參、夏枯草各一錢

(案13)孫,左。頸項結核。

半夏(一錢) 大貝母(一錢半) 連翹(二錢) 柴胡(三分) 歸尾(一錢) 白芍(一錢) 花粉(一錢) 白芷(一錢) 川芎(一錢) 石決明(四錢) 橘紅(一錢)

(案14)姚,左。項痰。

柴胡(三分) 當歸(三錢) 白芍(炒,一錢) 石決明(四錢) 橘紅(一錢) 川貝(一錢半) 茯苓(一錢半) 甘草(一錢) 大生地(炒,五錢) 夏枯草(一錢) 甲片(一錢)

(案15)唐,右。疽生於項,硬如岩石,此係鬱結痰滯,肝無血養,脈所以左關獨見弦滑而有時歇止也。

川芎(一錢) 當歸(八錢) 白芍(桂枝湯拌炒,一錢) 石決明(一兩) 甲片(炙,一錢) 冬朮(炒,一錢) 香附(一錢半) 夏枯草(一錢半) 柴胡(三分)

(案16)鄒,左。血去營枯,肝無所養,頸側生癧如串珠,此宜壯水涵木。凡攻消苦寒之品,非虛症所宜,切忌切忌。但王道無近功。

六味湯去山藥,加白芍、石決明、當歸、元參、牡蠣、甘草

(案17)顧,左。頸側結核,木硬無情,脈至左弦帶數,此肝無血養,木火上熾,挾痰凝結,非急切可愈。

川貝(二錢) 石決明(一具) 元參(三錢) 連翹(二錢) 當歸(三錢) 羚羊角(一錢) 生地(八錢) 夏枯草(一錢半)

(案18)方,右。六脈細澀,面淡黃而舌白,經事愆期,納穀甚少。先從肩上少陽之經累累結核,漸延頸項,背足俱滿。初腫則按之痠痛,潰破則腐且見骨,此由營陰本虧,加以情不能暢舒,遏壅榮行之度而結痰癧。形傷及氣,陰陽兩阻,故蔓延上下也。用加味歸脾法增損圖治。

丹參(二錢) 焦穀芽(四錢) 香附(一錢) 川貝(一錢) 黃耆(六錢) 冬朮(炒,三錢) 陳皮(一錢半) 炙草(六分) 白芥子(炒,一錢半) 當歸(一錢半) 遠志(炒,七分) 茯苓(一錢)

復診 形神俱旺,宗前方意。

原方加金銀花(二錢),加重黃耆(二錢)、冬朮(二錢)。

(案19)鄭,左。素有失血,脈細數,今頸側兩旁生癧不一,雖有客邪,攻消升散之劑在所宜慎。

羚羊角(一錢) 大生地(六錢或一兩) 連翹(二錢) 白芍(炒,一錢) 元參(二錢) 石決明(一具) 川貝(一錢半或三錢) 甘草(一錢) 甘菊(一錢半)

加金銀花(三錢)。

復診 腫減,核軟已有可消之機。

原方加花粉(二錢)

(案20)陸,右。癧瘡。

白芥子(二兩) 甲片(炙,四兩) 花粉(二兩) 半夏(二兩) 大貝(炒,二兩) 紅花(二兩) 全蟲(炙,廿個) 當歸(酒炒,三兩)

紫背天葵草子(炒)四兩,枯草四兩,煎湯代水,泛為丸如卜子大,食後時許開水送下。

(案21)儲,左。石疽近於失榮,藥難調治。

大生地(八錢) 石決明(一具) 生赤首烏(一兩) 當歸(三錢) 加香紫檀木(二兩)

(案22)胡,左。體質陰虧,風濕襲於營分,遍身瘡疥,頑痰凝於項下,結核如珠,宜與活血疏風理氣豁痰。

殭蠶(炒,二錢) 元參(二錢) 甘草(一錢) 銀花(四錢) 苡仁(五錢) 當歸(六錢) 荊芥(一錢半) 川芎(一錢) 川貝(二錢) 甲片(炙,二錢) 赤苓(二錢) 大生地(八錢) 半夏(一錢) 白芥子(炒,一錢) 加紅棗(五個)

(案23)吳,左。頦下生痰不一,大便有時而溏,月水不克如期,此肝陰不足,脾氣不運也。

川冬朮(二錢) 丹參(三錢) 白芥子(一錢) 半夏(一錢) 茯苓(一錢) 甘草節(一錢) 新會皮(一錢)

(案24)過,左。擬香貝養營調和氣血,須經年常服,塊自消散。如希圖欲速,用攻用伐無益有損。

洋參(四兩) 香附(八兩) 茯苓(三兩) 白朮(三兩) 川芎(二兩) 當歸(酒炒,五兩) 白芍(二兩) 熟地(八兩) 草(曬,三兩) 甲片(炙,三兩)

甲片煎湯泛丸,每服三四錢,淡鹽湯送下。

(案25)沈,左。夾喉癰。

柴胡(四分) 川芎(一錢) 牛蒡子(炒,二錢) 桔梗(一錢) 荊芥(一錢) 連翹(二錢) 歸尾(二錢) 半夏(二錢) 角刺(二錢) 甘草(一錢) 元參(一錢)

復診 陽症見陰,吉少凶多,況穀食難進,胃氣日虛,殊為棘手。原方加:

紫蘇(一錢) 黃耆(一兩) 當歸(四錢) 甲片(一錢) 橘紅(一錢) 大貝(三錢)

加重川芎(五分)、角刺(一錢)、銀花(二錢),去荊芥、元參、連翹、歸尾

(案26)何,右。痰氣交凝,但於咽噫喉外臃腫軟綿。怒長郁消,當理氣豁痰,切勿寒涼抑遏。

桔梗(八分) 川芎(一錢) 牛蒡子(炒,一錢半) 白芥子(炒,一錢) 陳皮(一錢) 半夏(炒,一錢) 香附(一錢) 焦神麯(一錢) 黑山梔仁(二分) 甘草(一錢) 茯苓(一錢) 蘇葉(五分) 加茶葉子(二錢)

(案27)童,兒。喜豆後余邪未清,耳後項上發出一塊,腫而不紅,脈不數,舌不厚,神情清爽,乃屬氣不宣達,挾外邪所致。宜疏散。

牛蒡子 丹皮 黑山梔 赤芍 銀花 象貝母 黃芩 大連翹 當歸 甘草 桑葉

(案28)龔,童。風寒入於太陽,頸項強直而痛甚於腦。

羌活(一錢) 鹿角霜(三錢) 姜(一片)

三劑大效。

復診 風寒漸徹,已有向愈之勢。原方加川芎、砂仁、棗、姜。

(案29)曹,左。左三部脈細如絲、右寸關弦滑;頤頷之左結塊如桃,不紅不腫,此屬虛痰。不可專用攻堅克伐之品。用擬金水六君加理氣行痰為治。非比實症可以速效,還宜休養為囑。

熟地 當歸 半夏 陳皮 茯苓 甘草 加白芥子、殭蠶、煅牡蠣、牛蒡(炒)、薑汁。

復診 胃口雖能多進薄粥,大便亦能堅固,脈亦不是前之細數無根,而頷頤之下結塊已消。在不明醫理者,似如日有起色,殊不知吸吸氣短,乃源海無根,非比肺家實喘,往往有頃刻變生脫絕者,況無大劑人參在此急救,焉能挽回元氣於無何有之鄉?勉商觀音夢授散合參麥散以納在上之虛氣,都氣丸作湯以攝在下之脫氣。倘或應手,還有可生之機。否則別無良法。

黨參(炒,一兩) 麥冬(元米炒,一錢) 五味子(炒,八分) 加青鹽(三分)

合桃夾口

接方 熟地(一兩五錢) 山藥(八分) 丹皮(炒,一錢) 牛膝(一錢半) 萸肉(炒,二錢) 茯苓(一錢) 五味子(一錢) 澤瀉(鹽水炒,一錢半) 加青鉛(一兩)

(案30)辛,左。脈見細數,著手即空,右更無力,內熱不已,肝腎陰虧,無形之火上升,有形之痰凝聚,頸側兩旁結塊累累,按之無情,乃虛痰也。非實症可比可用攻消,且擬育陰制陽養營軟堅一方,投後,以觀效否,再酌。但體虛症重,急宜靜養,課讀且停,切囑切囑。

銀柴胡 白芍 當歸 熟地 山藥 澤瀉 萸肉 茯苓 元參 丹皮 石決明 廣皮 煅牡蠣 川貝 甘草 竹油(十匙)

復診 自投育陰制陽、養營軟堅法,熱勢難減,胃口略起,頸側癧塊亦稍平。方非不對,惟左三部脈象仍如前細數,右三部未見有力,不特陰虧,氣分當急為培補。所謂陰根於陽,陽根於陰也。且補陰,陰不能驟生;補氣,則無形能生有形。但炎熱之令將至,陰虧氣弱之體須要極其小心調養。炎威固不可受,風寒亦不可感。至於飲食,一切腥膩生冷、麵食、發物,切勿入口。因體極易受邪,為此叮嚀告戒。如不遵守,往往變生。慎之慎之,原方去當歸、石決明。

又:參、耆、朮、苓、芍、歸、銀花、草節、扁豆、建蓮、牡蠣

(案31)楊。素質陰虧,兼之課讀耗氣,而頸側結核有紅仁。脈至左三部細數,寸尤甚;右三部細軟。顯系氣分有虧,肝腎之陰不足,虛陽上熾,痰為凝結血分是也。

肩部

(案1)虞,右。脈至左關獨見弦細,左肩內側痛,而不能屈伸如意,此肝血不榮於筋也。更兼外寒侵襲於絡,法當溫通活血。

川芎(七分) 當歸(四錢) 甘杞子(三錢) 桂枝(三分) 秦艽(一錢半) 桑枝(一兩) 海桐皮(一錢半) 虎掌骨(四錢) 沒藥(五分)

五六劑後去桂枝,加黃耆五錢。

(案2)龔,右。過肩疽。

柴胡 防風 羌活 歸尾 角刺 銀花 大貝 陳皮 連翹 川芎 甘草 香附 甲片 木香 桑枝 乳、沒

(案3)龔,右。偏肩風。

綿耆 桂枝 乳、沒 海桐皮 當歸 羌活 桑枝 片子薑黃

(案4)江,左。兩肩痠痛,風寒夾邪,溫之散之。

當歸 海桐皮 羌活 桑枝(酒炒) 防風 威靈仙 綿耆

臂部

(案1)陳,左。舌苔滑白,脈至遲軟,肩臂痠麻,猶有濕痰不清。

桑枝 苡仁 白朮 茯神中木(去茯神留木) 桑節 半夏 秦艽

(案2)張,孩。鼓柱風。

冬朮 當歸 芥子 半夏 桑枝 金銀藤 桑節

(案3)高,左。左臂木硬。

桔梗 芥子 半夏 焦曲 白朮 陳皮 赤苓 桑枝 木香 紅花

(案4)高,左。毒發於手腕內側,或觸蟲毒所致,脈有力有神。擬仙方活命飲加減。

(案5)宗,右。右肩臂膊疼痛,此氣分偏虧而著寒濕。

黃耆 當歸 片子薑黃 茯苓 桐皮 陳皮 香附 川牛膝 半夏 秦艽 桂枝 赤苓

(案6)孫,左。臂癰。

角刺(針) 當歸 川芎 黨參 甲片 甘草 銀花 桑枝

(案7)孟,左。肩臂、骨節、腰痛。

桑枝 桑節 木瓜 當歸 半夏 靈仙 桂枝 黃芩

加鳳仙梗。

(案8)丁,右。沉寒入於肘節,藥難應效。

川芎 當歸 熟地 木瓜 紅花 桂枝 秦艽 芥子 甲片 香附(酒炒) 桑枝(酒炒)

(案9)秦,右。指麻固是氣虛,而精神脈象不見衰弱,放心可也。

洋參 黑芝麻 棗仁 當歸 茯神 丹參 山藥 穀芽 杞子 制首烏 桂圓肉 紅棗 桑枝

(案10)高,右。手發背。

川芎 秦艽 紅花 木香 歸尾 赤苓 苡仁 桑枝

(案11)過,左。經云:掌得血而能握。今指屈而難伸,此血虛不榮於脈絡。但補血血不能驟生,還當先補氣。所謂無形者能生有形也。然絕欲為囑。

黃耆 當歸 木瓜 秦艽 鹿筋(打炒,三錢) 紅棗

加向陽桑枝,此方六劑後加冬朮、苡仁、陳皮、茯神中木、帽幃屑、鳳仙梗、忍冬藤。

洗方:桂枝、桑枝、青松毛各一兩,臨臥時煎湯洗。

(案12)金,左。血不榮末而成風。

四物湯加生赤首烏、荊芥、桑枝。

另用紅玉膏塗患處。

(案13)蘆,左。鵝掌風。

川芎 當歸 白芍 熟地 杞子 秦艽 豨薟草 桑枝

又方:大楓子 板豬油 白及

上藥各一兩,和,打千下如膏,每日早晚搽之。另用白鳳仙花打爛,係指甲上甚效。

(案14)楊,右。蛇頭。

花粉 白芷 歸尾 大貝 銀花 甘草 角刺 甲片 乳沒 桑枝

(案15)余,右。氣血不和,指麻,腹痛,有時而癢。

紅花 荊芥 當歸 桑枝 楊樹枝

洗方:杉木皮(一錢) 桃枝(五錢) 槐枝(五錢) 香樟木(一兩) 桑枝、楊枝(五錢)

胸乳部

病後失調,氣血未復,乳房結核。

當歸 半夏 川貝 石決明 陳皮 洋參 香附 川楝子

(案1)程,右。左乳之旁結塊,根堅頂紫,純乎肝鬱氣滯、痰瘀凝結。切不能見效。

川貝(三錢) 川楝子(三錢) 生熟元胡(各一錢) 當歸(三錢) 青皮(一錢) 地丁草(二錢) 香附(一錢) 丹參(三錢) 連翹(一錢) 橘核(三錢) 紫檀香(一錢)

(案2)秦,右。乳癰。

花粉(三錢) 半夏(一錢半) 瓜蔞(一個) 當歸(一兩) 甲片(一錢) 乳香(一錢) 大貝(一兩) 白及(二錢) 焦麥芽(一兩) 青木香(一錢)

服兩劑,痛減塊消。

(案3)丁村。乳房近脅板硬,色白,此係氣滯痰凝。

柴胡(六分) 川芎(一錢) 半夏(一錢半) 青皮(一錢半) 白芥子(二錢) 歸尾(三錢) 甘草(一錢) 陳皮(一錢) 甲片(一錢) 牛蒡(炒,二錢) 木香(六分) 香附(一錢半) 玉金(一錢半) 川楝子(三錢) 陳酒(一杯,沖)

(案4)孟,右。夾積夾痰,中脘結塊拒按,防成脘癰。

半夏(一錢半) 焦枳實(一錢) 茅朮(一錢半) 萊菔子(炒,二錢) 甲片(一錢) 香附(一錢) 甘草(一錢) 檳榔(一錢) 莪朮(炒,一錢) 焦神麯(一錢) 歸尾(二錢) 瓜蔞仁(二錢) 石菖蒲(五分)

(案5)汪,右。木鬱氣滯則痰凝。乳房結痂,頂起紅色,不易消散。慎勿多勞多怒為囑。

銀花 蒲公英 夏枯草 豭鼠糞 甘菊 大貝 橘葉 連翹 地丁草 漏蘆 白芷 山慈姑 炙草 瓜蔞仁 陳皮 茜草 乳沒

上藥各三兩為末,另用夏枯草□熬膏為丸。每服五錢,臥時開水送下。

(案6)周,左。鳩尾之下,上脘部位結疽如盤,此係痰阻交凝、冷寒停聚。法宜溫通。

官桂(一錢) 丁香(四分) 焦枳殼(一錢) 茅朮(炒,二錢) 當歸(五錢) 甲片(炙,一錢) 半夏(炒,一錢半) 陳皮(二錢) 白芥子(二錢) 焦神麯(一錢)

加木香五分。

復診 堅如頑石,硬如牛領,大若覆碗,踞於中脘期門之間。脈至沉細,納穀日減。此純乎寒氣痰積閉結,非但難消,成功不易,倘若潰膿,有性命之憂。商以回陽三建湯以冀得溫則化,然亦只可希圖萬一。

熟附子(一錢) 黨參(四錢) 川芎(一錢) 當歸(五錢) 茯苓(一錢半) 黃耆(六錢) 杞子(二錢) 紅花(三分) 紫草(八分) 生茅朮(二錢) 陳皮(二錢) 小樸(一錢) 半夏(二錢) 木香(六分) 甲片(一錢)

又方 加黃連(三分)、神麯(炒,一錢)

又方 生南星(一兩五錢) 生半夏(一兩五錢) 川烏(一兩) 草烏(一兩) 官桂(一兩) 五倍子(二兩) 杜赤豆(三兩) 木香(五錢) 寸香(一錢) 赤芍(一兩) 薑黃(一兩) 陳小粉(炒,三兩)

上藥為末,用雞子白、蜂蜜、燒酒調和,厚敷腫處,每日一換。

腹部

(案1)左。脈至左弦右弱,臍左寸許有塊,硬而似痂,此處並非結痂地位,乃是肝血不足,筋不柔和,似塊非塊,攻散消破,斷斷不宜。

當歸(三錢) 柏子仁(一錢) 白芍(一錢) 洋參(二錢) 木瓜(一錢) 棗仁(三錢) 制首烏(四錢) 石決明(三錢) 黑梔子(四分) 秫米(炒,三錢)

(案2)右。筋無血養,氣不流行,少腹結塊,痛連腿膝,不能屈伸。六脈細弱如無,此宜溫培氣血。

黨參(三錢) 熟地(八錢) 茯苓(一錢) 炙草(五分) 川芎(一錢) 白芍(一錢) 當歸(三錢) 白朮(炒,二錢) 續斷(二錢) 木瓜(一錢半) 杜仲(四錢) 炮姜(六分) 熟附子(四分) 牛膝(一錢半) 木香(三分)

(案3)右。塊大,周圍徑尺,不在皮膚,亦不在肉。雖不著骨而附於筋,所以痛則牽連絡脈,後連腰脊,下連於腿,無處不痛。症屬陰經之陰症,所以朝輕暮重,蒂固根深,消之甚難。成功亦不易,議與血氣兼培之中加宣絡行血,血瘀理氣消堅一法。

洋參(三錢或五錢) 黃耆(八錢或一兩) 當歸(一兩) 丹參(三錢) 延胡索(生熟各一錢半) 川楝子(炒,二錢) 赤芍(一錢) 紅花(四分) 烏藥(一錢) 丹皮(一錢) 銀花(四錢) 肉桂(二分) 劉寄奴(二錢) 炙甲(一錢) 角刺(二錢) 桃仁泥(二錢) 車前(二錢) 甘草(一錢) 楂肉(炒,二錢) 乳沒(各一錢) 木香(四分)

復診 原方加赤芍五分。

又:消補兼施之中佐以舒筋活絡之品。

洋參(四錢) 黃耆(一兩) 當歸(八錢) 丹參(三錢) 元胡索(三錢) 川楝子(一錢半) 熟地(四錢) 紅花(四分) 烏藥(一錢) 丹皮(一錢) 銀花(四錢) 肉桂(三分) 劉寄奴(二錢) 甲片(一錢) 續斷(二錢) 桃仁泥(二錢) 車前子(炒,一錢半) 澤瀉(一錢半) 砂仁(炒,一錢) 木瓜(炒,一錢) 木香(四分) 荔枝核(一錢) 沒藥(一錢)

原方加大腹皮。

又:諸恙漸次向安,惟過午身熱不退者,究屬產後營虧未復。原方中漸增肝腎補陰之品。

洋參(四錢) 黃耆(一兩) 當歸(八錢) 丹參(三錢) 牛膝(一錢半) 熟地(六錢) 紅花(四分) 烏藥(八分) 生熟元胡(各一錢半) 川楝子(一錢半) 丹皮(一錢) 銀花(四錢) 肉桂(三分) 劉寄奴(一錢半) 甲片(一錢) 續斷(一錢半) 桃仁泥(一錢) 車前(一錢半) 澤瀉(一錢) 砂仁(一錢) 木瓜(一錢) 木香(四分) 沒藥(一錢) 白芍(一錢半)

又:原方加青皮、烏藥。

(案4)毛,右。臍下右半紅腫而痛,因膿出不清,餘毒猶存也。培養氣血之中兼清解疏理之品,還宜稍為加重以清余焰。

黃耆(六錢) 當歸(三錢) 甘草(一錢) 赤芍(炒,五分) 生地(五分) 山藥(炒,五錢) 扁豆(三錢) 陳皮(一錢) 白芍(一錢) 銀花(三錢) 洋參(三錢) 砂仁(八分) 生熟穀芽(三錢)

(案5)某。腹皮癰塊大如盤,色白,板硬,脈至左三部遲滯,此寒積夾瘀所成。

烏藥 川楝子 寄奴 生地榆 甲片 桃仁泥 元胡索 當歸 白芍 楂肉 角刺 條芩 肉桂 沒藥 瓜蔞仁 木香 銀花

腋部

(案1)史,右。爪枯為血虛,畏風為氣虛。腋下生痰,脈見左寸關滑數甚於別部。脈症合參,良由肝腎之陰虧於下。陰虧則陽浮於上,火動風生,風動痰生,此症之由來也。壯水涵木,制陽熄風,不治痰正所以治痰也。

生地(五錢) 丹皮(一錢) 萸肉(一錢半) 茯苓(一錢半) 黑梔(一錢) 川貝(三錢) 當歸(三錢) 白芍(二錢) 澤瀉(一錢) 石決明(六錢) 山藥(三錢) 甘草(一錢) 牡蠣(五錢) 竹油(十匙)

(案2)蘇,右。腋疽潰而不斂,由來已久,脈至軟弱,氣血虧矣。

十全大補去肉桂,加陳皮(一錢)、香附(一錢)、生熟穀芽(三錢)、桑枝(四錢)、薑棗(各若干)。

(案3)錢,右。木鬱氣滯痰凝,頸側腋下結塊,硬而色白,此非尋常外症可以清散攻消,治當養營和衛,佐以化堅。耐心服之。

柴胡(鹽水炒,三分) 香附(醋炒,二錢) 大貝(二錢) 白芍(一錢) 川楝子(二錢) 白芥子(炒,一錢) 黨參(三錢) 冬朮(炒,三錢) 當歸(一錢半) 神麯(炒,一錢) 炙甘草(五分) 炙甲片(一錢) 煅牡蠣(五錢) 姜(一片)

(案4)左。穿胛腋疽生於右半,漫腫色白,痛連胸背。脈至浮數,左關為甚;右脈澀滯。增寒壯熱,此係努力傷筋,血凝氣滯,更兼重感風寒。肝鬱不舒,邪襲太陽、少陽、陽明以致內外併發重症也。為日已多,難於消散,論脈論症,理當疏托兼施。受病夾雜,方亦不能簡淨。病勢方張,素體虛弱,正多變遷,飲食起居不可不小心調養,還須耐煩。倘能根束頂高,毒聚得膿,則吉。

柴胡(四分) 當歸(四錢) 角刺(三錢) 連翹(三錢) 川芎(一錢) 紅花(六分) 廣玉金(一錢) 陳皮(二錢) 草節(一錢) 銀花(四錢) 大貝(二錢) 花粉(四錢) 木香(八分) 白芥子(炒,一錢半) 赤芍(一錢) 綿耆(一兩) 洋參(二錢) 焦穀芽(四錢)

復診 原方加刺蒺、半夏,去大貝、赤芍。

又:大膿已得,六脈細弱,氣血俱虧,純乎虛象,法當氣血兼顧,加重補脾醒胃之品投之。但飲食寒暖要極其小心,否則虛人多變。

當歸(三錢) 川芎(一錢) 白芍(一錢半) 熟地(六錢) 木香(八分) 元胡索(三錢) 官桂(五分) 甲片(一錢) 洋參(五錢) 連翹(二錢) 川楝子(炒,三錢) 刺夕(炒,五錢) 石決明(一具) 楂炭(二錢) 青皮(一錢) 神麯(炒,一錢半) 茅朮(七分) 香附(二錢)

肋部

(案1)右。脾肺兩虧之體,今右肋生疽,腐而不脫,膿少水多,色滯紫暗,更兼吸吸短氣,納少便溏,百骸疼痛,此氣虛毒散,甚是可危。十日無變,方許可醫。

洋參(五錢) 黃耆(八錢) 扁豆(四錢) 砂仁(四分) 陳皮(一錢) 川金(七分) 山藥(六錢) 甘草(一錢) 銀花(五錢) 加合核桃肉(兩個)、乳香(六分)

(案2)左。疽生於肋,頂軟根硬,內膿既成,急急托之。

川芎(一錢半) 黃耆(七錢) 當歸(五錢) 甲片(一錢) 角刺(三錢) 甘草(三錢) 木香(八分) 銀花(四錢)

(案3)左。肋疽日數已多,難於消散。

黃耆 歸尾 甲片 角刺 赤芍 白芍 花粉 大貝 銀花 新會皮 白芷 甘草 加木香、乳末

復診 原方加白芥子。

又:原方加南星一錢半、歸身五錢,去歸尾,減木香三分。此方服之,堅腫已軟。

背部

(案1)宜興。蜂窩搭手偏於背之右半,腫而不高,束而未束,次系外症之重陰者,急宜托解以防內陷。況脈至無力,氣血本不充足,極要小心,不得泛視。

羌活(一錢) 黃耆(一兩四錢) 角刺(三錢) 木香(一錢) 川芎(二錢) 當歸(五錢) 銀花(一兩二錢) 荊芥(一錢半) 甲片(炙,一錢) 冬朮(炒,二錢) 新會皮(一錢半) 甘草(一錢) 洋參(四錢) 乳沒(各五分)

(案2)嚴莊。背右太少兩經交會之處患瘍,大小不一,色白漫腫而硬。一為少氣之腑,一為少血之腑。痰注寒凝,氣血因之不宣,脈亦為滯遲。法宜溫通化堅、和衛養營。

羌活(一錢) 柴胡(一錢) 黃耆(三錢) 當歸(三錢) 白芥子(二錢) 南星(一錢半) 白芨(二錢) 甲片(炙,一錢) 官桂(一錢) 黃芩(一錢) 角刺(三錢) 香附(三錢) 加木香(八分)

(案3)衛,左。癰生於背,色紫,頂平根散,症非輕淺。

川芎(一錢半) 當歸(五錢) 黃耆(一兩) 羌活(一錢) 冬朮(炒,三錢) 銀花(一兩) 乳香(一錢) 洋參(四錢) 砂仁(炒,一錢) 陳皮(一錢半) 生熟穀芽(各五錢,煎代)

復診 原方加淮山藥、扁豆、神麯。

(案4)朱,右。背疽橫偏左半,發於太陽,近於肝俞。一臟一腑皆是少氣,氣衰則血亦虧,所以散而不束,頂亦平塌。況年逾六旬,氣血本虧矣。論症,理當重託,兼以解毒,而於脾胃不傷之劑乃是正治。但毒勢方張,變幻正多,難恃無恐。總要大膿得,根腳束,腐肉脫,半月之內七惡不見,方可無虞。非輕之症,可以藐視?

羌活(一錢) 荊芥(一錢半) 川芎(一錢半) 甲片(炙,一錢) 黃耆(一兩二錢) 廣皮(一錢半) 玉金(七分) 銀花(一兩) 角刺(三錢) 當歸(三錢) 草節(一錢)

(案5)左。背瘍漫腫,偏於右半,系足太陽膀胱經循行之處,在肺俞穴下肝俞、膽俞、脾俞穴部位。時維七八月,頂不高,根不束者,氣不足,血不充也;瘡口紫暗,四圍紅光飛越者,毒火勢勝也;怯寒汗多者,表虛也;舌苔垢膩而白,中有濕滯也。膀胱主司水道。經絡壅,但生瘍,所以小便赤熱。平素不免憂思拂鬱,更兼勞碌好飲,所以肝脾兩傷而發於本經俞也。治當氣血同培,兼以清熱解毒而顧脾胃。

黃耆(一兩四錢) 川芎(一錢) 草節(一錢) 當歸(五錢) 黑梔(一錢) 茯苓(三錢) 銀花(一兩五錢) 角刺(三錢) 廣皮(一錢半) 甲片(一錢) 羌活(一錢) 荊芥(一錢) 赤芍(一錢) 洋參(三錢) 焦茅朮(一錢半) 乳香(去油,一錢) 生、熟棗仁(各一錢半) 綠豆(五錢) 苡米(炒,五錢) 木香(六分或四分) 丹參(三錢) 砂仁(六分) 神麯(炒,一錢半) 車前子(炒,一錢半) 鮮荷梗(五寸)

另:生熟穀芽各五錢煎代。

復診 昨見痰多而冷,飲食不貪,純乎脾胃濕滯不化。外瘍一症,必得氣血充足,方能化膿脫腐收口,而氣血之生必籍脾土資養。今納少如此,而藥亦不能酣飲,前方加重培土之品,必得脾胃強旺,方可無慮。所謂得神者昌也。

黃耆(二兩) 川芎(一錢) 甘草(一錢) 當歸(五錢) 甲片(一錢) 銀花(一兩五錢) 角刺(三錢) 廣皮(二錢) 苡米(六錢) 羌活(一錢) 茯苓(三錢) 荊芥(一錢) 赤芍(一錢) 洋參(四錢) 茅朮(一錢) 棗仁(炒,二錢) 砂仁(炒,一錢) 車前子(炒,一錢半) 神麯(炒,一錢半) 木香(八分) 乳香(六分) 白朮(炒,二錢) 淮山藥(炒,一兩) 赤苓(一錢) 黨參(四錢) 半夏(炒,一錢半) 遠志(炒,七分) 白蔻仁(三粒) 生熟穀芽(八錢) 煎湯代水

復診 前方去砂仁、赤苓、甲片。

又:多慮多勞又兼酒濕,以致脾胃兩傷、營衛不和,疽發於背。潰大如盤,根腳不束,頂腐不脫,勢在極凶,急宜丟開家事,怡悅情懷,此症之第一妙方。至於藥餌,不外乎培補脾胃,氣血兼顧,大料重劑,日夜酣飲,庶乎藥力可以勝病。如不肯多吃,譬之杯水車薪,而欲見功,豈不難乎?

黃耆(三兩四錢或二兩二錢) 川芎(一錢半) 當歸(三錢) 黨參(一兩或二兩二錢) 焦白朮(一兩二錢或八錢) 半夏(炒,二錢) 廣皮(三錢) 茯苓(三錢) 蒼朮(一錢) 蔻仁(三粒) 砂仁(一錢) 荊芥(炒,一錢) 羌活(二錢) 神麯(炒,一錢半) 苡米(四錢) 遠志(六分) 山藥(一兩或一兩二錢) 木香(八分) 車前子(一錢半或二錢) 銀花(一兩五錢) 生熟穀芽(各五錢,煎代)

又:屢投大劑重託解,根腳雖不能收束,頂得漸漸高聳。數日前之膿水稀而色晦,今日逐膿厚而見黃色,此藥力漸得,毒有向外之勢。但飲食不多,未為全美。此時,第一不可受寒;第二不可氣悶;第三一切家事宜置之度外。不遵戒守,極易生變。勿為余言之不早也。方與前同,分兩稍為增減。

(案6)許,左。寒濕夾痰,流注於足太陽經,疽大周二尺有餘,重症也。

羌活(一錢半) 官桂(一錢) 歸尾(三錢) 半夏(三錢) 白芥子(炒,二錢) 大貝母(三錢) 草節(三錢) 甲片(炙,一錢半) 全蟲(三個) 角刺(三錢) 制南星(一錢半) 澤瀉(一錢半) 黨參(三錢) 木香(三錢)

(案7)吳,右。背發癰。

黃耆(六錢) 當歸(三錢) 川芎(八分) 銀花(三錢) 甘草(一錢) 焦穀芽(三錢)

(案8)呂,右。背疽黑陷,六脈俱伏。常城內外之醫俱曰不治。來質於余。余細細參之。瘡而至黑,黑而至陷,陷而至於脈無。即當神不安寧,非昏即憒矣。而語言如前,氣爽神倦,此非虛也,亦非陷也。及省其大便,已十餘日不解;問其飲食,雖不能如未病之時,而減亦無幾。及看其所服之方,用人參、附子者不少。余曰:此非虛而邪陷,乃毒閉而火結也。半由醫藥所致,以熱濟熱,火上添油也。經所謂不焦而枯,所以黑也。閉結則脈絡不通,所以脈伏而便閉也。法當清解透達,所謂火鬱則發之。

川連(五分) 竹葉心(一錢) 大豆卷(三錢) 生石膏(一兩) 銀花(一兩五錢) 黑梔(一錢) 薄荷(一錢) 生甘草(一錢) 角刺(二錢) 洋參(三錢) 當歸(三錢) 加鮮蘆根(一兩)

上方服至三劑,而口舌糜爛,可畏,六脈洪大,瘡形高,黑色轉紅而痛矣。伊胞弟同來,見而畏之。余曰:此毒火外達,是吉兆也。從此加緊趕服清解之品可以而愈,以後蘆根常用之一斤,搗汁沖服,石膏常用一兩,銀花常用二兩,洋參常用一兩,其餘不過見症加減。重託清解服至四十劑,而腐脫新生。改用清補,又三十劑而收功。

(案9)程,左。背疽偏於左半,色暗而紫,頂平根散。瘡形大有尺許,頭面數十孔如椒眼,無膿而流血,色暗,神情委軟,六脈虛軟。飲食減少,唇舌色淡,此氣弱血虛、脾胃兩傷,陽衰之症。非大加溫補不可。

荊芥(炒黑,二錢) 綿耆(二兩) 當歸(酒炒,八錢) 黨參(炒,一兩) 山藥(一兩) 陳皮(二錢) 肉桂(一錢) 附子(一錢) 羌活(一兩) 白芍(一錢) 焦穀芽(一兩) 炮姜(一錢) 冬朮(一兩) 生熟甘草(二錢) 扁豆(炒,二兩)

上藥服至十餘劑,而瘡形起發,血亦不流,而膿見矣。精神漸好,脾胃日起。耆加至四兩而止,附子加至三錢而止,炮薑、肉桂加至二錢而止,銀花、冬朮加至二兩而止,服至六十劑,腐脫新生,改輕藥方,服而收功。

(案10)汪,左。色帶紅而頭多,計日半月還未得膿,症屬半陰半陽。托解則可,寒涼則變。

羌活(一錢半) 川芎(三錢) 黃耆(一兩) 當歸(五錢) 角刺(三錢) 銀花(八錢) 荊芥(二錢) 冬朮(三錢) 新會皮(二錢) 甘草(一錢) 生赤首烏(一兩) 炙甲片(一錢)

(案11)沈,左。疽發於背,漫腫無盤。面浮,納減,腐肉不脫,勢欲內陷,可危之至。能受大劑半月之中不變,方有轉機。此時未使許醫。

羌活(一錢半) 荊芥(二錢) 川芎(二錢) 洋參(一兩) 黃耆(一兩五錢) 當歸(五錢) 廣皮(三錢) 銀花(一兩五錢) 甘草(三錢) 冬朮(八錢) 加焦穀芽(一兩)、乳香(去油,五分)

復診 原方加熟地(六錢)、山藥(一兩)、白芍(二錢)、神麯(炒,二錢)、砂仁(炒,八分),加重黃耆(一兩)、冬朮(七錢)。

又:加重熟地四錢,減羌活五分、當歸二錢、川芎五分,去乳香。

又:羌活(一錢) 荊芥(二錢) 川芎(一錢半) 洋參(一兩) 黃耆(二兩五錢) 冬朮(一兩三錢) 當歸(三錢) 新會皮(三錢) 銀花(一兩五錢) 甘草(三錢) 熟地(一兩二錢) 山藥(一兩) 白芍(二錢) 神麯(炒,一錢) 砂仁(炒,八分)

又:原方加楂炭(一錢半)。

又:加木香(五分),減羌活(五分)、川芎(五分)、荊芥(一錢)

又:加重白芍(一錢)、神麯(炒,一錢)、楂炭(五分)、木香(五分),減黃耆、銀花(各三錢),洋參(二錢)

又:減銀花(三錢)

又診:又減銀花(一錢)

又:身熱倦怠,新肉不起。黃耆仍宜加重。

楂肉(炒,二錢) 木香(一錢) 羌活(五分) 荊芥(一錢) 川芎(一錢) 洋參(八錢) 黃耆(二兩五錢) 冬朮(一兩三錢) 當歸(四錢) 廣皮(三錢) 銀花(七錢) 甘草(三錢) 熟地(一兩二錢) 山藥(一兩) 白芍(炒,三錢) 焦神麯(二錢) 砂仁(八分) 焦穀芽(一兩)

復診 加丹皮(炒,一錢半)、香附(炒,三錢)

(案12)張,左。蜂窩發偏於左半,色紫,根散平,此係肝鬱氣滯,體弱血虧而結。所服方藥甚是合宜,惟托藥還可加重,解毒之藥不可不兼。擬方俟。倪先生主裁:

羌活(一錢半) 川芎(三錢) 荊芥(三錢) 洋參(一兩二錢) 當歸(一兩) 草節(三錢) 銀花(一兩五錢) 楂炭(二錢) 黃耆(一兩五錢) 木香(二錢) 紅花(六分) 角刺(三錢) 廣皮(一錢半) 棗仁(炒,三錢) 乳香(五分) 鬱金(一錢) 生熟穀芽(一兩) 赤苓(三錢) 神麯(炒,一錢)

復診 大便溏薄,原方減當歸五錢,加重銀花三錢、焦楂肉一錢。

又:毒勢正當熾甚,藥惟恐不敵,還宜加重。內有正氣護托,或能漸漸向外,不致攻里,但須寒暖小心,勿動氣惱為囑。如不戒守,頃刻可變,千萬自愛。

冬朮(一兩) 扁豆(五錢) 羌活(一錢半) 川芎(四錢) 荊芥(三錢) 洋參(一兩五錢) 黃耆(三兩) 當歸(七錢) 草節(三錢) 銀花(一兩七錢) 楂肉(三錢) 木香(一錢) 紅花(六分) 角刺針(三錢) 新會皮(一錢半) 棗仁(炒,三錢) 乳香(五分) 生穀芽(一兩五錢) 鬱金(一錢) 神麯(炒,一錢半) 赤苓(三錢)

又:頂得高,根得束,大便漸固,已有可生之機。藥醫、人事兩能湊合,自然漸入佳境。

原方加大熟地(四錢)、砂仁(六分)

復診 去角刺針。

又:蜂窩發已有向愈之勢,但人事調理還當格外小心。

原方減羌活(五分)、川芎(一錢半)、黃耆(五錢)、荊芥(一錢)、洋參(五錢),銀花(二錢)、加重生地(四錢)、砂仁(二分)、紅花(一分)、白芍(二錢),去乳香、鬱金。

(案13)錢,右。無論內症外症,有胃氣者生,無胃氣者死。今背心潰大如盤,腐肉已脫。先賢云:半月之後,治當大補,得全收斂之功,切忌寒涼,致取變生之局,寒涼尚忌,況可攻伐?且其食少,而中宮痞塞,脾胃有敗絕之虞。目下急以醒胃醒脾方法進之,穀食漸增,方有生息,此時吉少凶多也。

冬朮(一兩) 茯苓(二錢) 砂仁(二錢) 黨參(炒,五錢) 生熟穀芽(一兩) 炙草(六錢) 銀花(八錢) 廣皮(二錢) 扁豆(炒,一兩) 生薑(一片)

(案14)徐,左。悒鬱恚怒,氣滯血凝,毒發肝腎。頂平色紫,頭多如蜂窩,散漫不束,病屬重險。脈至左弱右弦,正虛邪盛,調治失宜,極易變陷。此時勢若燎原,急當大劑托解。十日內頂高根聚,半月後腐脫膿多,乃是佳兆。凡寒暖氣惱,急宜自慎,切囑切囑。

羌活(一錢) 川芎(二錢) 當歸(一兩八錢) 銀花(一兩八錢) 陳皮(三錢) 荊芥(三錢) 玉金(一錢) 木香(一錢) 生地(一兩) 角刺(三錢) 草節(三錢) 洋參(六錢) 乳、沒(各五分) 焦穀芽(一兩,煎代水)

復診:原方加黃耆(二兩)、砂仁(八分)、洋參(八錢),減當歸。

又:羌活(一錢) 川芎(二錢) 當歸(五錢) 銀花(二兩四錢) 大生地(一兩五錢) 陳皮(三錢) 荊芥(三錢) 玉金(一錢) 木香(一錢) 角刺(三錢) 草節(三錢) 洋參(一兩八錢) 黃耆(三兩) 砂仁(炒,一錢) 麥冬(一錢) 冬朮(一兩三錢)

加乳沒(各五分)、焦穀芽(一兩,煎代水)

又:加扁豆(炒,五錢)、白芍(炒,二錢四分),加重洋參(二錢)。

又:加重白芍(一分)、冬朮(三錢)、黃耆(五錢)、銀花(一錢)。

又:羌活(一錢) 川芎(二錢) 當歸(五錢) 銀花(二兩四錢) 生地(一兩五錢) 廣皮(炒,三錢) 荊芥(炒,三錢) 玉金(一錢) 木香(一錢) 草節(三錢) 洋參(二兩) 黃耆(三兩) 砂仁(炒,一錢) 麥冬(一錢) 冬朮(一兩三錢) 扁豆(炒,八錢) 白芍(一錢) 棗仁(炒,三錢) 神麯(炒,二錢) 山藥(炒,五錢) 乳沒(各五分) 熟地(炒,五錢) 穀芽(二兩)

(案15)陸,左。毒發肝腎,透於太陽。色紫,頂平,根不收束脈至細弱無根。轉側不能輕便。腐而不化,按之板硬。毒盛正虛,凶多吉少。凡實症,可攻,可散,可清,可消,至於虛症,能護托於十日之前,收功者多。及其毒勢散漫,雖托亦無及矣。坐視不援,固非仁者之心,然馬到臨崖,收韁惟恐已晚。勉方以應主人之命,自問學淺,不勝重任,還祈速請高明診治。

川芎(一錢半) 當歸(一兩) 荊芥(二錢) 洋參(五錢) 黃耆(二兩) 銀花(二兩) 紅花(五分) 甲片(炙,二錢) 草節(二錢) 陳皮(二錢) 木香(七分) 杜仲(三錢) 赤苓(三錢) 羌活(一錢) 角刺(一錢)

又:昨投大劑護托透解之法,色轉紅活,略能高聳,根亦稍聚,脈數亦稍減,舌苔亦稍淨,惟胸腹滿悶如前,按之中空,此氣火毒邪盤踞於中。所云:實者可攻可逐,虛者只可托解。邪正本不兩立:正虛則邪進,正旺則邪退。內外一理,並非臆說。昔賢云:脈虛正虛,首尾必行補法。又曰:半月之後,膿少不腐、頂不高跟不束者,乃極虛之症,治當大補,得全收斂之功,豈狂語乎?余非好奇好異,更,讀古人之書不敢不遵古人之訓。仍用前法。

川芎(二錢) 當歸(一兩) 荊芥(二錢) 洋參(八錢) 黃耆(二兩四錢) 扁豆(炒,五錢) 銀花(二兩) 紅花(五分) 甲片(炙,一錢) 甘草(一錢) 陳皮(二錢) 羌活(一錢) 木香(八分) 杜仲(三錢) 赤苓(三錢) 川貝(一兩) 砂仁(炒,一錢) 角刺(三錢) 焦穀芽(一兩五錢,煎代)

腰部

(案1)汪,左。中石疽,覆大如碗,頑硬如岩,脈至左關弦大而滑,此屬木鬱痰凝。如能化膿則吉,否則,服藥不易見功。

桂肉(五錢) 當歸(五錢) 木香(八錢) 白芥子(二兩) 昆布(三兩) 瓦楞子(三兩) 海浮石(三兩) 川楝子(三兩) 兩頭尖(二兩) 青皮(一兩) 半夏(一兩) 元胡索(二兩)

上為末,水泛為丸,食後一時許,開水送下四五錢。

(案2)王,左。腎俞部位結塊板硬,痛而不能轉側,此穴生疽非輕小可比也。

肉桂(五分) 黃柏(鹽水,一錢) 杜仲(四錢) 牛蒡(炒,四錢) 甲片(一錢) 知母(炒,一錢) 當歸(五錢) 加獨活(一錢)、鹿角膠(三錢,化沖)

(案3)卯,左。腹之右半腫痛連於腰背,由來幾及一月,此係盤腸腰注,重恙也。

當歸(一兩) 川芎(一錢) 元胡索(半生半熟,三錢) 烏藥(一錢) 白朮(炒,三錢) 桃仁泥(一錢半) 沒藥(一錢) 川楝子(三錢) 黃耆(五錢) 木香(六分) 肉桂(三分) 銀花(二錢)

(案4)吳,左。腰脊兩旁板硬無情,脈至沉遲,此寒痰濕濁滯於足太陽。膀胱為寒水之府,宜溫通則化。

羌活(一錢半) 茅朮(一錢半) 赤苓(一錢半) 澤瀉(一錢半) 桂枝(一錢半) 白芥子(二錢) 牛蒡子(二錢) 豬苓(一錢半) 歸尾(二錢) 甲片(一錢) 木香(三分)

內癰部

(案1)伍,左。外症有發於外者,有生於內者。發於外者,人易知;發於內者,人不知覺。據述右肋之間,先隱隱作痛。月餘之後,即吐似膿似血內夾稠痰者,似屬癰生於內。至於用藥調治,內外本無二理。此時惟有氣血兼培,脾胃並顧。留方備未,不識高明以為然否?還祈酌裁。次診在外。

黃耆(六錢) 當歸(三錢) 扁豆(四錢) 甘草(一錢) 白芍(一錢) 陳皮(一錢) 建蓮(炒,五錢) 生熟穀芽(各二錢)

早服獨參湯。

(案2)右。月前產後惡露不清,少腹之左先攻撐作痛,今結塊拒按,左足屈伸不利,身熱,脈數,勢欲成癰,症非輕淺。

苡仁(一兩) 川牛膝(二錢) 續斷(炒,三錢) 川芎(一錢半) 當歸(八錢) 元胡索(生熟各二錢) 丹皮(一錢半) 桃仁泥(二錢) 楂炭(二錢) 角針(三錢) 甲片(一錢) 車前子(二錢) 澤瀉(一錢半) 劉寄奴(二錢) 銀花(八錢) 木香(八分) 乳沒(各五分)

復診:癰勢稍平,而身熱無汗仍然不退。原方加味,宜投加柴胡四分、赤芍一錢。

(案3)費,右。少腹左半拒按作痛,左足難伸,腸內防生癰瘍。

川芎(一錢) 當歸(一兩) 川楝子(三錢) 元胡索(生熟各二錢) 白芍(一錢) 楂肉(炒,一錢半) 沒藥(一錢半) 川梔(一錢) 丹皮(一錢) 車前(三錢) 柴胡(四分) 甘草(一錢) 木香(四分) 角刺(二錢) 銀花(四錢)

(案4)王,左。近患懸癰,餘毒不清,內走腸間。少腹左半拒按作痛,足不能伸,此腸內生癰之象。

川苡米(一兩五錢) 秦艽(二錢) 木香(二錢) 紅花(六分) 炒牛膝(三錢) 青皮(一錢半) 烏藥(一錢) 角刺(四錢) 續斷(三錢) 元胡索(生熟各一錢半) 川楝子(三錢) 桃仁泥(二錢) 木香(八分) 沒藥(一錢) 神麯、楂炭(炒,一錢半)

復診未錄,略同。

(案5)余,童。童兒腹中不適,似有橫梗。按之不痛,脈來細弦,乃氣血不和之故也。延久慮成肚癰。

全當歸(三錢) 粉丹皮(炒,一錢半) 生白芍(一錢半) 陳皮(一錢) 澤瀉(一錢半) 赤苓(三錢) 赤小豆(三錢) 大貝(二錢) 生、熟甘草(各二分) 加玫瑰(二朵)

江北童九歲。血海有一橫梗,按之不痛微硬。此方服七十餘劑即愈,後加黃耆,服二十餘劑已。

手足部

(案1)左。手麻足痛,脈至細弱,氣虛血弱之故。

廣皮 秦艽 木瓜 松毛 桑枝 紅棗 杜仲 黃耆 當歸 川斷 牛膝 熟地

(案2)左。便血手足生瘡,浸淫濕爛。先以培土祛風滲濕治之,續宜商補劑調治。

防風 荊芥 苡仁 當歸 赤苓 黃耆 生茅朮 紅棗 桑枝

下部

(案1)程,左。下焦濕熱:

茅朮 黃柏 苡仁 赤苓 萆薢 川牛膝 銀花 甘草

又接方 赤首烏 丹皮 細生地 川石斛 甘草 當歸 苡仁 赤苓 銀花

又方 川貝八兩、竹油一兩,飯碗收干,研末,每用二錢,臨臥時淡鹽湯送下,或將好川貝一錢置於雞蛋殼內,一頭置一草圈於碗中,以蛋放草圈內,飯上蒸熟。下午食之亦可。

(案2)秦,左。表有風寒,里有濕濁,少腹之左近陰器囊處結塊,作痛連腰。發熱,脈數,恐成外瘍。

蘇梗 青皮 通草 元胡索 赤苓 杜仲 川楝子 木香 前胡 當歸

又:血疝半在少腹,入陰囊通連腰。為日已多,難行消散,勢在成癰。今脈至弦洪而大、右關尺更甚,舌苔黃厚,顯系下注厥陰而兼肝鬱氣滯,瘀凝所結。商以疏托兼施。所嫌向來多病,年及五旬,氣血不虧而虧,成癰出膿正多時日。非細事也。倘調理不善,變幻正多,不可不極其小心。

川芎 當歸 川楝子 元胡索 南沙參 角刺 甲片 青皮 洋參 赤苓 連翹 銀花 木香 生熟穀芽

復診:一病毒結四處,兩處得膿,其餘兩處亦不得消。遷延時日不待言矣。所慮腰痛近於脊骨命門,自病至今將及一月,日夜痛無已,時臥不成寐,精神有幾,其何以堪用?擬氣血兼培,佐以平肝清理濕熱一法。能逐漸減輕,乃是佳兆。吾恐體虛病重難以見功。

山藥 生地 丹皮 澤瀉 知母 砂仁

(生熟) 棗仁 洋參 赤苓 當歸 杜仲 南沙參 苡仁 延胡索 銀花 木香 生熟穀芽(煎代水)

又:大便閉結有虛實之分。實者因於火閉,必痞滿燥實兼全,在所必通,且不可緩;虛者乃肝腎陰虧,氣弱不能轉化,法當育陰扶正,少佐清潤之品,方不外乎前法。

生地(一兩) 山藥(三錢) 丹皮(一錢) 澤瀉(一錢) 知母(一錢) 苡仁(三錢) 棗仁(三錢) 洋參(五錢) 柏子仁(三錢) 南沙參(五錢) 杜仲(三錢) 當歸(五錢) 元胡索(三錢) 銀花(三錢) 扁豆(三錢) 生熟穀芽(一兩)

又:不更衣者,二旬有三,前日得解,神情反見頹困,日夜寤不成寐。氣血之虛不待言而知矣。從此大補氣血,大便不溏,胃口漸起,乃是轉機。

黃耆(八錢) 當歸(一錢半) 洋參(一兩) 茯神(二錢) 棗仁(三錢) 扁豆(五錢) 陳皮(一錢) 山藥(一兩) 砂仁(一錢) 銀花(三錢) 桂圓(十粒) 建蓮(炒,三錢) 熟地(炒,一兩) 杜仲(四錢) 冬朮(五錢)

復診:原方加秫米(三錢)、懷牛膝(一錢半)。

(案3)楊,左。魚口不斂,當活血解毒。

川芎 當歸 白芍 生地 大貝 甘草 銀花

(案4)王,左。寒濕下注腎囊化熱,紅腫連少腹,防成癰。

川楝子(二錢) 元胡索(炒,二錢) 茅朮(一錢) 小茴香(四分) 赤苓(三錢) 澤瀉(一錢半) 青皮(炒,一錢) 木香(六分) 豬苓(一錢) 烏藥(一錢) 連翹(三錢)

(案5)右。脈至沉而有力,濕熱下注肝腎。

黑梔 細牛地 草梢 丹皮 赤苓 荊芥 摩香附 連翹 銀花 石菖蒲

(案6)杜,左。下疳瘡。

耆 當歸 甘草 澤瀉 赤苓 中生地 夏枯草

復診:原方加川連。

(案7)金,左。下疳翻花。

銀花 中生地 黃柏(鹽水炒) 龜膠(化服) 烏梅

又方:田螺十個曬乾,硇砂紅番一兩,烏梅(炙)一個,共為細末,摻之。

(案8)楊,左。下疳瘡。

乳香 沒藥 川貝 寸香 制南星 西黃 草梢 山羊血 甘草節

蜜丸,每服三四錢。

(案9)周,左。懸癰。

用臂大甘草一斤,切四寸長,用橋下長流水一大碗,將甘草浸於水內,置於瓦上炙,輪流更換,以盡為度。每用此甘草一兩煎濃湯,清晨服。

(案10)楊,左。始因濕火下注而成囊癰,今雖得膿,收口晚,時少腹陰囊微有脹悶,此余邪究未盡淨。用擬補中泄邪。

柴胡 大生地 丹皮 澤瀉 茯苓 青皮 新會皮 芡肉 黑山梔 山藥

臀部

(案1)左。濕火下注肛門,難安於坐。

苡米 赤苓 條芩 槐米 檳榔 枳殼 銀花 六一散

(案2)許,左。毒火夾濕下注。

黃柏 細生地 草梢 赤苓 萆薢 銀花 澤瀉 滑石

(案3)高,左。管瘍久不愈。

黃耆 當歸 冬朮 山藥 白芍 升麻 炙草 建蓮

(案4)夏,左。眼白屬肺,肛門屬大腸,原相為表裡。在上之邪熱不清,移於下而為漏瘍,為腫。

黃芩 槐角 白芷 桑皮 苡米 銀花 加象牙屑(五錢)

(案5)吳,左。濕熱下注肛門,結癰成漏,半由攻伐傷氣,半由濕濁不清。今脈象軟弱,氣血不可不補,還宜滲濕之品。但至陰之下藥不易到,須耐心調養方能痊愈。

黃耆 當歸 甘草 熟地 白芍 白芷 花粉 銀花 洋參 冬朮 槐角 苡米 象牙屑(五錢) 引豬後蹄腳(一對)

(案6)虞,左。肛旁左半生瘍,由於濕火下注。業已自潰。

當歸 白芍 黨參 生地 赤苓 甘草 銀花

(案7)王,左。素體薄弱,患瘍不斂而成管漏。膿水交流以致氣血愈傷。今神情委頓,六脈細數,飲食減少,內熱不已,勢非淺輕。用擬言,法以滋化源,以培根本。倘脈數減、飲食增,乃是轉機,此時正在凶險,無晦理及外瘍。

六味地黃湯清晨服,補中益氣湯晚間服。

(案8)某。肛旁潰瘍不斂,不時脹痛。

升麻 柴胡 耆 黨參 當歸 甘草 陳皮 桔梗 苡仁 麥冬 龜板 銀花

(案9)周,左。肛旁外瘍成漏。

刺蝟皮(炙,一張) 血餘(四兩) 象牙屑(炒,四兩) 黃耆(六兩) 當歸(酒炒,三兩) 甘草(四兩) 豬腳殼(炙,一兩) 龜板(炙,一個) 槐角(炒,二兩)

煉蜜為丸。

(案10)範,左。痔有內外之分,塊結肛門之裡,不腫不膿者,即內痔也;無非濕熱下注而成。臟頭一個洗淨,另用胡黃連五分、槐米三錢、木耳四錢入於臟內,煮熟,作飯菜食,鹽酒亦可用。

另方:桔梗 地榆 苡仁 枳殼 陳皮 檳榔 滑石 黃芩

(案11)江,左。失血於上,患瘍於肛旁,此所謂天穿地漏,為症非輕。患在至陰之下,藥力不易及,難求速效。

黨參 當歸 熟地 銀花 黃耆 白芍 甘草 苡仁 甲片 加豬後蹄腳殼(炙,一對)

(案12)王,左。尻骨之下為尾閭,患瘍不斂。周身之氣血,督脈一虧,無不虧矣。藥不過樹皮草根,焉能挽回氣血,已壞之後,且用十全大補合龜鹿以固任督。如有效還可著手,否則甚難。加銀花、杜仲。

(案13)張,左。頻年吐紅不除,肛瘍成漏不斂,一身氣血,奚堪遭此剝削而不為傷損乎?課讀耗氣勞神,非有病所宜,而房欲不可不絕,並不可動心為囑。

熟地 丹皮 茯苓 澤瀉 萸肉 天冬 麥冬

接方:炙綿耆(六兩) 炙當歸(酒炒,三兩) 草節(二兩) 龜板(炙,四兩) 血餘(三兩) 象牙屑(炒,三兩) 豬腳殼(炙,十個) 洋參(五兩) 棕灰(一兩) 銀花(二兩)

(案14)何,左。濕火下注,大便為痔,為疳。宜清下焦之火。

條芩 槐米 黑梔 黃柏 知母 滑石 銀花 當歸 細生地 龍膽草 甘草 大黃

股部

(案1)張,右。痰注發。

羌活 花粉 白芷 歸尾 赤芍 甲片 角刺 銀花 甘草 牛膝 陳皮 木香

復診 腿面陽明部位結疽,色白木硬,此係寒痰。經云:先腫而後脹者,寒傷形也。脈至軟弱。主以香貝溫散。方失。

(案2)王,左。痰附於骨,急切難消。

半夏(炒,二兩) 制南星(薑汁炒,二兩) 白芥子(炒,二兩) 官桂(一兩) 橘紅(鹽水炒,四兩) 甲片(三兩) 大貝母(二兩)

上藥煉蜜為丸,清晨鹽化湯送下四五錢。

(案3)高,右。癰結三陰,業已自潰,色帶紫暗,此肝腎營陰不足,濕火下注,凝聚而成。脈象雖虛,幸有根有神、不弦不數。能人事小心,不難就愈。擬托解一法。

紅花 銀花 丹皮 荊芥 生赤首烏 甘草 陳皮 牛膝(炒) 砂仁 焦穀芽

如胸膈不寬加木香,如色紅不退加連翹,如口渴加花粉,二三劑後加洋參。

(案4)秦,右。附骨疽。

祖十八味流氣飲攻托兼施:

木香 當歸 白芍 川芎 蘇梗 桔梗 枳實 烏藥 陳皮 半夏 茯苓 甘草 黃耆 大腹 檳榔 青皮 白芷 澤瀉

復診:懸擬方。

原方去甲片、角刺、防風、澤瀉,蒼朮換冬朮。

又:大膿已得,右脈還見數大,補氣血之中當佐以涼解。

洋參 茯苓 冬朮 甘草 當歸 銀花 川牛膝 白芍 生地 丹皮

(案5)張,左。寒濕下注三陰,腿內側結瘍,漫腫色白。先以溫通。

獨活 茅朮 白芥子 赤苓 木香 歸尾 甲片 防風 桂枝 全蟲(三個) 加川牛膝。

(案6)過,左。腿外側痛而不腫,脈至左三部弦數,理宜清疏少陽濕熱,即是從脈不從症之一法。若因其不紅而為寒,便認錯矣。

柴胡 川牛膝 連翹 木瓜 夏枯草 丹皮 青皮 當歸 木香

(案7)李,右。環跳疽。

杜仲 續斷 羌活 肉桂 銀花 木香 沒藥 當歸 川牛膝 加白鳳仙根。

(案8)劉,童。腿肚生癰已及半月,焮熱紅腫。

當歸 角刺 甲片 川牛膝 銀花 花粉 防風 廣皮 穀芽 甘草 大貝 赤芍 乳,沒藥

腿痛難伸,肌肉日削,脈弱無力,氣血有虧,沉寒深入,著骨附筋也。

大防風湯:

川芎 防風 冬朮 黃耆 肉桂 杞子 熟地 當歸 杜仲 牛膝 木瓜 秦艽 續斷 虎骨 獨活 鹿角霜

(案9)金,左。環跳痛而足不能伸,病在筋也。所嫌脈數,泄瀉,於症不合。且先固正育陰,以觀效否,再酌。

熟地 丹皮 萸肉 茯苓 澤瀉 杜仲 秦艽 木瓜 續斷 獨活 山藥

復診 原方加肉桂、黃柏。

(案10)山,南。腿之正面腫大如盤,位在陽明,其勢散漫。屬在重險,非他症輕小者可比。為日已久治以內托。

(案11)張,童。先起於不能步履,繼見大腿內側患疽。色白,潰後斂,而反復出膿,此足三陰虧損,寒痰凝結有力。服藥,加以小心調理。非必盡歸不治。兩者有一不能,欲愈甚難,況非可以速效,如法遵治,尚須曠日持久。目下兼感時邪,發熱咳嗽,補養之中略為疏解。

(案12)某。環跳痠痛,不能步履,由來半載,今面黃唇白,納少,胸悶,近加便溏。病本是寒濕下流,病標是寒濕積滯。

白朮 豬苓 澤瀉 赤苓 炙草 車前 扁豆 陳皮 杜仲 麥芽 神麯 防風 木香 木瓜 苡米 黑梔 茵陳 秦艽

(案13)某。環跳穴痛,跨縫之間內有濕,外受寒邪。仿二十四味流氣飲法以和營衛,加白鳳仙根。

(案14)王,左。喜按而痛,甚於夜。右腿環跳腫痛,連於內側跨縫並及委中,屈而難伸。兩尺脈來微細。午後日見寒熱,舌色苔黃。此肝腎兩虛,重寒深濕,著於筋骨,寒欲化火、濕欲化熱而成,附骨環跳疽之重恙也。用擬大防風加減治之。

黃耆 羌活 附子 蒼朮 川芎 黨參 牛膝 熟地 木瓜 苡米 當歸 防風 杜仲 甘草 細辛 柴胡 秦艽 續斷 加金銀藤

(案15)薛,左。肝主筋,腎主骨。凡有病之人,無論內外,舉動輕便、轉側自如者雖重,不重至於臥。不能起且不能動,非傷於肝即傷於腎矣。稍為明理,即當補托尚不能易見功。至於羌、獨、防風、芩、連、知、柏,施之於肌表風濕熱結成患,未嘗不效。用之於附筋著骨、肝腎兩傷之症則為害不淺,況可多服乎?無怪乎氣血日傷、脾土敗壞以致難挽,誰之咎歟?勉留一方以應主人之命。

(案16)朱,孩。此名胎瘤,痰附筋著骨,消之不易,成膿亦難。日後穿破,得膿可醫,清水不治。

白芥子 當歸 冬朮 半夏 骨碎補 淮牛膝 加姜(三片)、竹油(十匙)

(案17)劉,左。胎痰回陽三建湯。

加白芥子、甲片、川牛膝,改作丸藥,每早服三四錢,開水送下。

(案18)余,左。穿腸腿癰,日久難行消散,近腿縫處隆隆而起。按之微軟,內膿已成,所按色脈兩虛,且為補托,俟頂起膿足,庶可用刀出膿。

(案19)楊,左。股陰疽。

用攻散內加全蟲

(案20)王,左。腿痛上連於腰,不能屈伸。喜人揉按,不腫不紅,此因房欲後收寒,而又竭力動作傷筋,寒邪乘虛深入。症非輕淺。邪散恐防入腹攻心之劇,邪結則成貼骨腿癰之患。二十劑內應效尚可,否則往往遷延日月。

當歸 川斷 川膝 木瓜 杜仲 防風 紅花 木香 生地 獨活 秦艽 乳末 蔥頭 白鳳仙根 金銀藤

膝部

(案1)膝蓋腫痛連及踝骨,從痢後而得,即為之痢後風。

獨活 秦艽 防風 川芎 歸身 熟地 桂枝 茯苓 杜仲 牛膝 柴胡 黨參 黃耆 木瓜 續斷 炙草 細辛 砂仁 桑節

(案2)尤,左。膝腫連於委中,此係風寒夾濕,下注肝腎之絡。由來一月,惟恐成功出膿之勢居多。

年幼質弱,擬獨活寄生兼托兼清。

(案3)劉,左。瘀凝肝腎之絡,膝為腫脹,青筋暴露,藥不能速效。

當歸 續斷 獨活 豬膝蓋骨(炙,兩個) 生地 紅花 銀花 加鬆節

敷方:杜赤豆 赤芍 紫荊皮 白蘞 大黃

上藥為末,用鮮土艾汁調敷。

(案4)都,童。血氣筋攣,手足為之不伸。

又:兩膝浮腫,色白而熱,脈象帶數,此寒化為熱、濕化為火,宜溫涼並用,氣血兼培。

(案5)錢,童。溫熱夾風,流散膚腠,絡脈注於節骱兩膝。

復診 五行之中,惟風惟火遊移無定。火之有餘乃是水之不足;風之至盛,由血之有虧。經云:治風先治血,壯水可制陽。此症是也。然必耐心多服。

生地 秦艽 木瓜 丹參 當歸 銀花 沒藥 虎脛骨 向陽桑枝 茯神中木 青松毛 防風 羚羊角 黃柏

上三味如見骨節煩疼亦可暫用。

脛部

(案1)江,左。穿踝雖已得膿,而毒火蔓延,上下腿、趾俱腫。惟恐散走入腹,即有昏痙之變。能過十日,毒勢歸於一處,方可無虞。此時正多變幻不定,寒暖飲食極要小心。

(案2)宣,右。溫化熱,熱化風,遍體肌膚瘙癢,足踝赤爛浸淫。脈見左關尺數而有力。當清解下焦濕熱為主,並以疏泄風邪也。

黃柏 苦參 豨薟草 蒼耳子 苡米 桑白皮 當歸 細生地 防風 荊芥 川膝 石菖蒲 茅朮 黑梔

(案3)段,左。腿腫,內側肝經部絡脈腫,結聚成塊,得刺出血則鬆,此即血痣,血箭之屬。良由血熱阻位,絡脈不宣。

銀花 桃仁泥 紅花 松毛 歸尾 干蚯蚓(一條) 側柏葉 細生地 川牛膝

又方:血見愁(四兩) 紫草(四兩) 鐵屑研末,用醋調敷,側柏葉汁亦好。

足部

(案1)患瘍於足指,久而無膿,此氣血有虧。況年近七旬,用藥宜以扶土育陰而益清解之不傷胃氣者。

(案2)胡。濕濁歸於肝腎,足跟腫痛。

發無定處

(案1)夏,左。風濕感於營衛,遍體浸淫赤爛,下身尤甚。

荊芥 苦參 防風 紅花 桑皮 地骨皮 川芎 當歸 赤芍 細生地 苡仁 銀花 川膝 石菖蒲

(案2)龔,右。諸節屬肝,痛而且腫,脈致弦數,身見發熱,此木鬱氣滯、風旋陽亢。用擬逍遙以舒其郁,加味以清其火。

(案3)王,左。肝風成而為厥。經云:治風先治血,血寧風自滅。慎勿猛烈再劫其陰。

川芎 生地 赤首烏 甘菊 荊芥 銀花 當歸 赤芍 豨薟草 蒼耳子 防風 丹皮 加紅花、桑枝。

(案4)秦,左。脈至滑數,肌膚瘋如血鱗,此血燥有火,宜涼血活血。

川芎 赤芍 當歸 銀花 豨薟草 防風 荊芥 黃芩 苦參 蒼耳子 桑皮 側柏葉 生赤首烏

脈至沉遲細弱,左足難伸,腰間作痛。結塊色白不熱不紅,而疼痛拒按。由來一月,日逐增重,乃寒濕深入肝、腎、膀胱三經,氣血因而凝滯,此流注中及重者,邪實正虛,治難速效,藥以溫通宣絡,疏理氣血為主。

復診 肝主疏泄,胃司二便,筋屬肝而骨屬腎。今屈伸轉不能自如,二便不爽,此係肝腎虧損,寒濕乘虛內襲,更兼挹郁,郁則氣滯,以致營衛不行,結成外瘍,脈不洪大,舌不焦乾而見渴,症屬水虧。疏泄消瘀之中宜兼養營育陰之品。

又:無論內外凡實症,其症秘結者,宜通宜利;虛症、寒症秘結者,非但不宜攻通利,總以得守為貴。昔賢云:大便彌固者彌良,雖日無礙。其所以秘結因氣血不通達耳。養其營陰,滋其枯涸,河流有流,舟楫自通也。但病勢方張,正當耐心為囑。

又:二十四味流氣飲法。

(案5)陸,右。附骨流注,能轉側者還可施治,不能動移者例在難醫。況起病至今兩月有餘,覆臥不動,穀食焉能運化?無怪乎便溏不已,非能盡歸於人事不慎。

(案6)陸,左。凡有多骨,無論上下,總屬寒濕深入腎經,久之,漸漸化熱而作痛作脹者,將欲潰也。雖無大害,甚屬纏綿。煎劑輕而上浮,不合於用,擬六味加溫通利濕之品,作丸常服,或能應效。然須保養,勿使腎關有泄。不遵守戒,服藥無功。

大生地(八兩) 熟附(八錢) 含鹽(二錢)

煎湯拌蒸九次。

丹皮(三錢) 牛膝(四兩) 茯苓(三兩) 澤瀉(三兩) 萸肉(四兩) 杜仲(三兩) 當歸(三兩) 骨碎補(去毛炙,三兩) 羊筋骨(炙,四兩) 制首烏(四兩) 龜背殼(炙,三兩) 豬膝蓋骨(炒,廿個) 核桃(鹽泥包好,煨成炭,廿個)

上藥煉蜜丸,鹽化湯送下。

敷藥密陀僧為末,桐油調厚,敷患處,用布紮好。

疔部

(案1)周,右。疔生鼻竅,名曰白刃。唇面腫脹連及左肋,心煩嘔惡,六脈洪大。業已走黃,勢難挽回。見遠途而來,不得不勉為圖治,以翼萬一也。

生礬三錢、蔥頭三個,和,研爛,以陳酒下之,取其澄清,無經不達。即用大劑清解,速速服之。

又方 銀花(四兩) 丹皮(三錢) 紅花(五錢) 連翹(五錢) 角針(五錢) 當歸(一兩) 紫地丁(一兩) 草節(五錢) 知母(四錢) 大貝(五錢) 甘菊(一兩) 製半夏(二錢) 白芨(三錢) 甲片(二錢) 乳香(一錢) 鬱金(一錢) 鮮菊葉(一兩)

此兩日半共服四貼。腫消勢減,頂高根束,熱退脈平,已有可生之機。

(案2)唐,右。疔毒走黃,從足指上及於膝,臃腫可畏。倘火毒攻心入腹,藥所難挽。茲以大劑日夜酣飲不輟。三日能得輕減,即有轉機;如其加重,便成棘手。

紫地丁(一兩) 銀花(二兩) 連翹(一兩) 黃柏(一兩) 滑石(三錢) 川牛膝(三錢) 赤苓(四錢) 大貝(三錢) 甘菊(一兩) 甘草(二錢) 生礬(二錢)

此方兩日四劑,而見大效。

復診 原方加歸尾、苡米,共服八、九劑而奏痊。

(案3)疔生顴右,紫色板硬,面目浮腫連及頸項。毒散如此,勢在難挽。但坐視不援,究非仁者之心,況為其子者,心甚懇切。焉有不用方之理?所開方味不合時宜,無怨則投,有疑勿服。

川芎(二錢) 當歸(一兩) 黃耆(一兩) 甘草(二錢) 川鬱金(一錢) 乳香(二錢) 生礬(三錢) 銀花(二兩) 加鮮菊葉(打汁,一茶杯,沖服)

上藥煎濃兩碗,日夕飲之。初五一劑,初六一劑。瘡口流血而膿少,乃是氣弱,肝脾失統失藏。用擬疔毒清神湯加減,以托毒外出,血去者益氣。

川芎(二錢) 當歸(一兩) 黃耆(二兩) 甘草(二錢) 乳香(一錢) 洋參(五錢) 荊芥炭(一錢) 丹皮(炒,一錢半) 銀花(二兩五錢) 生砂仁(八分) 連翹(二錢) 紅花(四分) 花粉(三錢) 木香(六分) 焦穀芽(六錢) 角刺(三錢) 地丁(五錢) 加鮮菊葉汁(一茶杯,沖服)

又:原方加重洋參三錢、紅花一分、焦穀芽五錢,減當歸四錢。

為昨日得解,恐其便溏毒陷也,再加重洋參、穀芽者益其氣,醒其胃,健其脾也。加重紅花者,活其血。血活則歸經也。

又:數日邪毒幸未內陷,疔根已能漸去。但腐必脫盡無變,方可望有生機。目下全仗無虧,調理得宜。稍有不慎,極易生變。

陳皮(一錢) 鮮菊葉(五錢) 生熟穀芽(煎湯代水二兩) 乳香(一錢) 紅花(五分) 地丁草(四錢) 當歸(五錢) 花粉 甘草(一錢) 連翹(一錢半) 砂仁(一錢) 黃耆(二兩) 川芎(一錢) 洋參(一兩) 銀花(二兩) 丹皮(炒,二錢) 荊芥(炒,一錢半) 木香(八分) 赤芍(一錢半) 鬱金(一錢) 大生地(八錢) 扁豆(二兩)

(案4)薛,右。疔發坤門,毒走四肢,關節作痛,屈伸不便。能不內攻臟腑為幸,飲食風寒小心為囑。

銀花(八錢) 甘菊(四錢) 連翹(三錢) 防風(一錢) 歸尾(二錢) 地丁草(三錢) 紅花(五分) 角針(一錢) 荊芥(一錢) 甘草(一錢)

加桑枝一兩、鮮菊梗二錢、青松毛二錢。

疔生足底,紅絲上行,過膝入腹攻心,最為棘手。今砭去惡血,勢可稍衰。急投清解以免加重,然須調養為宜。

地丁草(五錢) 甘菊(六錢) 銀花(八錢) 知母(一錢半) 草萆薢(三錢) 甲片(一錢) 川牛膝(二錢) 連翹(二錢) 角刺(三錢) 玉金(一錢)

梅瘡

(案1)毒結喉腮,惟恐延綿歲月。

白芷(一錢) 滑石(二錢) 花粉(一錢) 甘草(一錢) 皂子(二粒) 當歸(三錢) 大貝(一錢) 銀花(三錢) 土赤茯苓(四兩)

吹方:黃連(五分) 黃柏(五分) 犀黃(三分) 月石(一錢) 珠(二錢) 辰砂(一錢) 人中白(三錢) 青果核炭(一錢) 薄荷(五分) 冰片(三分) 青黛(四分) 甘草(五分) 木香(三分) 血珀(一錢) 桂圓(三分)

共為極細末吹之。

梅毒結於舌上。擬草十寶治之。

制南星(一錢) 半夏(一錢) 川芎(一錢) 防風(一錢) 大貝母(一錢) 花粉(一錢) 白芷(一錢) 銀花(三錢) 海螵蛸(一錢) 生甘草(一錢) 加土茯苓(四兩)

(案2)吳,左。凡痛,總要明虛實寒熱,四字做主,再分臟腑經絡。雖不中,不遠矣。若見症治症,實症則效,虛症無不受傷。至於吾先生之恙,身體薄弱,更兼應減煩勞。所有伏毒脈症並無實象可據,扶正之中稍兼清解,緩緩圖痊。

沙參 山藥 苡仁 甘草 當歸 麥冬 生赤首烏 龜板 黃耆 銀花 土茯苓

(案3)吳,右。無論內外,輕者實者可以正治,重者虛者必須從治,此千古治病之一定方法。惜乎今世不宗,輕者實者多愈重,虛者每每不治。即以此症而論,未嘗不可作實症。但脈至數而無力,面色不華,飲食減少,似當培養氣血兼理脾胃,佐以化毒清解而不傷正氣一法,乃可久投。藥力到,血氣旺。雖有毒邪,自然盡徹。

川芎 洋參 茯苓 當歸 白芍 草梢 澤瀉 黑梔 丹皮 滑石 生地 冬朮 銀花 砂仁 車前 生熟穀芽 土茯苓(一兩)

右鼻為肺之竅,咽喉為肺之戶。肺有毒火熏蒸上熾,所以先見咽喉碎爛,繼之鼻,鼻繼穿破,甚至音嘶氣喘,納食作艱,此即金破不鳴。其由皆因毒火。

桔梗(一錢) 甘草(一錢) 蟬衣(一錢) 川芎(七分) 赤芍(一錢) 中生地(四錢) 苡米(炒,五錢) 銀花(一兩五錢) 當歸(三錢) 射干(五分) 天冬(一錢) 馬兜鈴(一錢) 馬勃(五分) 花粉(一錢) 北沙參(三錢) 土茯苓(一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