貫唯集

来自WikiTCM
环溪讨论 | 贡献2019年8月10日 (六) 21:32的版本 (创建页面,内容为“ <h1>貫唯集</h1> <h1>序</h1> <p>蓋以醫學之難言也,尚矣。聖如軒轅,得天獨厚,猶有岐伯、臾區之問答,而成《內經》;賢如…”)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貫唯集

蓋以醫學之難言也,尚矣。聖如軒轅,得天獨厚,猶有岐伯、臾區之問答,而成《內經》;賢如仲景,仁術是崇,亦有或問師曰之文,而著《傷寒》、《金匱》。可知璞玉雖美,非雕琢無以成其器,醫學雖勤,非師授無以濟於世也。不佞早廁醫流,耽心《靈》、《素》,而秉資愚魯,不免欺人,自弱冠以迄古稀,夫復何言,所幸師承有自,實獲真傳,五十餘載以來,得有一知半解,藉為餬口,資賴有是耳。然所閱諸證,所定諸方,隨成而隨棄,不留片紙隻字者,惟恐措辭不當,見哂於人也。今也諸生等不以余為不才,降心相從,來遊於門,將日診醫案方藥擇業經見效者,一一筆之於書,漸匯成帙,請序於予。予見之不禁駭然驚,赧然愧,更復色然喜也。曷為驚,余學淺才疏,而蒙世見賞,所謂受寵若驚也。曷為愧,余不學無文,竟欲以此問世,能不撫心自愧耶。然則喜者何為乎,留斯醫案即所以留我微名,不與草木同腐,使後世猶知有是人也,是以私心竊喜也。故不特不令其扯雜摧燒,而且聽其覆瓿焉可耳。爰顏之曰貫唯。夫貫唯者,聖賢心心相印之謂也。余何人斯,而敢竊比之乎,緣聖賢以傳道之心,垂治世之法,憑授受而詔諸百世,余亦以濟世之心,留活人之術,並開後學之法程,道雖不同,而設心則一也。且諸生等性秉謙純,推誠相與,而問道於盲,余何忍枕秘《論衡》,致失無隱之旨乎。噫嘻,人之患在好為人師,今固儼然為師矣,則可患者孰甚,能不朝乾夕惕,以自勵也哉。

清光緒己亥小春月,璇璣洞主通意子自序,時年七十有五歲

一、肝風

(案1)劉,右。肝脾不和,積久化風,上擾則為頭暈嘔逆,下陷則為腹滿膨痛。茲當春回陽動之時,病勢有增無減,春分前後有意外之變,急宜慎調為囑。

香附 半夏 陳皮 茯苓 白朮 首烏 甘菊 青皮 決明 延胡 炙草 砂仁 姜竹茹

(案2)張,右。脈象浮數而濡,舌白帶膩,不時沉沉頭暈,胸痞脅膨。此肝邪乘春令之威,倏動倏靜,無有寧止。據述近復經停二月。法當先理肝邪,俟其小愈,再議調經。

香附 首烏 白朮 茯苓 延胡 青皮 瓜蔞 池菊 陳皮 烏藥 木香 鉤藤 砂仁 生熟 苡仁

(案3)朱,右。脈象左弦數,右弦緊,舌白罩藍少液,不時頭暈如蒙,漾漾欲嘔,胸痞失暢,食谷不多,而易飽難化,此肝陽乘春令之威,犯肺則頻咳,犯胃則欲嘔,胸膺填塞,氣不流行,火風肆擾使然也。兼之酒客中傷,易成痰飲。若不急治,交長夏濕土司令,恐有諸病叢生之累。擬進仲景法。

旋覆花 瓜蔞皮 法半夏 蘇子 沙參 茯苓 枳實 炙草 橘紅 延胡 丹皮 雙鉤 甘菊 竹二青

(案4)江,右。平昔肝胃氣逆,胸脘不時作痛,時發時止有年矣。近復感冒風寒,兼夾溫邪,咳嗽痰黏,胸痞少納,翕翕發熱,淅淅惡寒,其邪蟠踞不徹所致。法當先理標恙,再圖本病。

旋覆花 杏仁 蘇子 赤苓 山梔 橘紅 連翹 半夏 採芸曲 六一散 白蔻 桑葉

(案5)宋,右。脈濡細,舌微白,胸痞氣逆,腹膨脛腫,此肝火化風,擾及太陰脾臟,上冒則為頭暈嘔惡,嘔甚痰中帶血,踞中則為䐜脹,侵下則腿足諸病見矣。症非輕淺,急宜怡情安養,方可冀痊,若徒恃藥餌恐無益耳。

旋覆花 蒺藜 半夏 陳皮 蔻仁 瓜蔞 茯苓 延胡 青皮 木香 鉤鉤 炙草 竹二青

(案6)王,右。五旬以外,經水按月仍至,且致趲前,是血虛生熱,逼其妄行也,脈弦數,舌白,不時頭暈欲嘔,亦肝陽乘春氣上升,掀旋鼓盪使然。若再失治,交長夏濕熱交蒸,恐有腫脹之累。

中生地 白芍 川芎 歸身 綿耆 條芩 甘菊 石決明 牡蠣 炙草 延胡 烏賊骨 木香 蔻仁 蒺藜 元眼肉 棗

又:服前劑略見效驗,因誤食海鮮,以致肝陽振動,上擾則為頭暈,下陷則為便溏淋帶。以仲景法先理其中。

黨參 白朮 香附 半夏 延胡 木香 雙鉤 川斷 杜仲 枳殼 炙草 茯苓 蓮子

(案7)劉,右。脈形濡澀,舌胖而干,先由郁損肝脾,嘔吐酸水,繼由肝陽上逆,頭暈眩冒,四旬以外,經水愆期,腰腎脊膂不時酸楚,是髒病延及八脈也。據症合脈,殊為深固,須防漸成蠱疾耳。

瓜蔞仁 薤白頭 旋覆花 牡蠣 白朮 老蘇梗 半夏 代赭石 枳實 茯苓 生熟苡仁

(案8)劉,左。古稀之年,五液不足,前患血症,雖不復發,而病株實根於此,近患食入不多,入則反出,膈噫之象已見,脈弦數,非易效也。

(方缺)

(案9)張,左。脾虛肝旺,痰氣水液交侵,去秋至今正氣未肯來復,飲食如常,而人則不舒,近見臍腹躍躍跳動如梭,脈形搏數帶弦,舌胖而白。用《金匱》法緩調之。

旋覆花 猩絳 瓜蔞 半夏 白芍 甘草 白芥子 牡蠣 白朮 枳實 陳皮 茯苓 穭豆衣 青蔥管 竹二青

又:前進《金匱》法,臍腹跳躍得止,脈亦略能和緩,寢食如常,是得效之徵。再以補中,兼佐化痰,可冀全功。

太子參 白朮 茯苓 炙草 新會皮 製半夏 茅朮 牡蠣 石決明 歸身 瓜蔞皮 白芍 白芥子 穭豆衣 棗子 青果

又:太少二陰素虛,漸延厥陰,以致肢懶乏力,心中懊憹,驚惕肉瞤,脈形滑數無神,舌白微黃,此濕痰乘虛入絡,漸有痙厥眩冒之變。擬進養陰化痰,以清絡道,酸苦鎮攝,以安神氣,加以慎調,猶可冀痊。

南沙參 白芍桂枝二分炒) 茯苓 菖蒲 玄參 龍骨 丹參豬心血拌炒) 牡蠣 天竹黃 南星 半夏 甘草 柏子仁 歸身 木香 橘紅 薑汁 竹瀝

(案10)張,右。病由春季木旺傷脾,脾絡氣阻,而成單單腹脹,自春及夏有加無已,刻復食入不舒,嘔吐漾漾。六旬以外患此,難許霍然。

半夏 白朮 蔞皮 茯苓 青皮 高良薑 砂仁 川樸 川連 橘絡 採芸曲 烏藥 枳實 香附 佩蘭葉 佛手

(案11)翁,左。寒濕鬱久化熱,眼目肌膚痿黃,肢酸腿軟,行動乏力,耳內不時鳴響,頭眩欲僕,指節麻木。此血虛氣弱,邪氣乘之也。急宜慎真調理。

川芎(一錢) 茅朮(一錢半) 半夏(一錢半) 青陳皮(各一錢) 牛膝鹽水(炒,一錢半) 木瓜(炒,一錢) 秦艽(半生半炒,二錢) 天麻煨,一錢) 首烏(三錢) 羌獨活(各一錢半) 川芎(炒,八分) 歸身(一錢半) 五加皮(炒,二錢) 蔓荊子(炒,打,二錢) 防風己(各一錢半) 干桑葉(一錢) 烏芝麻(三錢,二味同炒) 

(案12)趙,左。厥陰肝木體不足而用有餘,遂致太陰脾土受制,陽明陽土失其升降之司,刻當新涼外束,引動長夏所伏之邪,是以胸痞飽悶,飢不欲食,頻頻作噯,脈來細數帶弦。法當疏肝順氣,以調脾胃。

厚朴 半夏 瓜蔞皮 白蔻仁 蘇梗 橘紅 香附 赤茯苓 佩蘭葉 萊菔子 炙草 枳殼 青皮 沉香曲 鮮佛手

二、牙痛

(案1)王,右。營血不足,水虧木旺,陰火上升,牙痛綿綿不止,脈來左手弦而帶搏,右濡弱而數,舌苔光。陰虛陽亢,津液內耗,燥氣上淫,頭筋板掣。法宜柔肝和陽,兼滋陰液,則不治痛而痛自止矣。

白蒺藜(炒,去刺) 杭菊炭 丹皮(炒) 川石斛 制首烏 冬桑葉(炙) 茯神 細生(地炒) 橘絡石決明(煅) 桑白皮 穭豆衣 穀芽

三、虛損

(案1)劉,左。病經八旬,反復多端,今復寒熱如瘧,時止時作,汗泄過甚,此陰虛,陽不戀陰,氣隨上泄也。小水赤澀,大便或結或溏,乃氣化不及所致。脈來弦數而緊。據病勢實為險重,蜂起變端在邇矣。姑擬一方,以冀萬一之幸。

制首烏 潞黨參 白朮 茯苓 麥冬 真阿膠(牡蠣粉同炒) 炙黑草 炙耆皮 方通草 東白芍 雞子黃 白糯米(童子手內揉熟) 

又:病患久延不復,二氣造偏,氣血虧損,經治後已曾得效,是千萬之幸也。孰意不善調攝,一傷於早沐,再傷於食滯,遂致大汗復作,淋瀝若雨,猶幸泄而肯收,是所越之陽還知潛復,尚可望其收功,若再蹉跎忽視,恐難措手耳。今擬峻劑補之,以救功虧一簣之失。

潞黨參(元米炒,去米) 冬朮 歸身 白芍 山萸肉 淮山藥 麥冬 棗仁 炙草 炙綿耆 五味子 茯神 紅棗

(案2)須,左。據述病情去秋起症,時止時作,經春復患寒熱,來期似瘧非瘧,現診脈象弦數帶沉,舌根燥厚微青,臟液已被灼傷。據症合脈,外邪已解,不必再進清散,擬用甘涼以養陰液,微苦以疏絡道,調養得宜,可望霍然。務宜靜養,勿勞陽氣,則陰氣自能潛生矣。

大原地(囫圇) 麥冬 玄參 炙草 阿膠 柏子仁 麻仁 金石斛 地骨皮 川貝 女貞子 白茯苓 上白糯米

改方:前方去茯苓、貝、斛,加遠志、棗仁、洋參、冬朮

(案3)何,左。既冠之年,體氣未能充長,不時翕翕發熱,鼻齒盈盈溢血,面色㿠白,慘淡不華,其為先天不足可知。脈來細數,舌白少津。急宜益脾胃,兼清灼熱,俾後天生氣來復,自能雄壯耳。

西黨參 焦白朮 茯苓 炙草 地骨皮 女貞子 淮山藥 丹皮 青蒿 穀麥芽 金石斛 半夏曲 麥冬 紅棗

(案4)顏,左。平素曾患吐血,去冬經治血止,至今不復發作,是深幸也。然陰氣大虛,逼陽於外,以致翕翕發熱,日漸羸瘦,動則氣上而促,脈來數疾,舌乾少津,乃勞損之根萌也,理之非易。

中生地 大麥冬 天冬 花粉 知母 元參 女貞子 金石斛 炙草 青蒿 生鱉甲 生龜板 炙黃柏 阿膠 淡菜 蓮心

(案5)包,右。久病正不肯復,肺胃之陰失其涵養,遂致肺管日窒,胃口日索,是以飢不欲食,納食不下,不時猶有寒熱,脈形細弱無神。當茲春陽鼓盪、百草齊長之際,其病有加無已,求其日漸向愈,恐難應手。姑擬仲景法合東垣方,緩緩投之,以冀萬一之幸。

上洋參 麥冬 旋覆花 五味子 茯苓(人乳拌蒸) 東白芍 歸身 生穀芽 毛燕(去毛,另煎汁沖服 冬蟲夏草 京元參 海蜇

又:二次復診。前進育陰養液之屬,胃納頗適,脈亦漸調。此胃氣來復之機,實為佳兆。再能加意靜調,庶無他變。

大生地 天麥冬(各) 歸身 白芍 炙上耆 黨參 元參 山藥 茯苓 炙草 五味子 穀芽 牡蠣 紅棗

(案6)張,右。及笄之年,失於調養,女紅針黹過勤,肝脾受病,是以頭為之動搖,耳為之苦鳴,經事欲似愆期,不時翕翕發熱,童癆之漸也。若再血海告竭,其患伊于胡底,猶幸脈象未至弦洪,速宜靜調,藥餌尚可措手。

細生地 歸身 白芍 女貞子 烏賊骨 茜草 香青蒿 地骨皮 阿膠(蛤粉炒) 生鱉甲 干首烏 玄參 甘菊炭 炙草

四、小兒門

(案1)包,幼。稚年陰氣未全,陽氣獨盛,加以多食香甜,飢飽寒暖失調,致成五心熱熾,夜分寤不肯寐,更屆長夏濕蒸,虛體最易感邪。擬進清暑泄熱,消食化痰,以免成驚疳之累。

青蒿(炒,一錢) 地骨皮(一錢半) 半夏(一錢) 赤茯苓(一錢) 六一散(二錢) 黃芩(炒,五分) 枳殼(五分) 澤瀉(八分) 豬苓(一錢) 苡仁(三錢) 山梔(一錢) 神麯(二錢) 麥冬(二錢) 陳皮(五分) 佛手(二錢)

(案2)陳,左,幼。稚年陰氣未全,陽光易冒,痰濁漬於絡脈,膠黏不化,始由周歲時驟發驚癇,甚則不省人事,迄今八載,屢止屢作。刻診脈滑數帶弦,舌苔薄白。先擬湯飲,俟其漸緩,再議丸劑。

西黨參 粉歸身 製半夏 制天蟲 陳皮 膽星 白芥子 廣鬱金 藿香 延胡 杏仁 翹殼(十四爿,白礬少許,包) 竹瀝 薑汁

(案3)包,幼。稚年猝受驚觸,內停油膩黏滯之食,加以清晨多飲酒醴,膠結於中,亂其神明,氣為之不舒,熱為之上千,以致目睛上視,口開不語,齒嚼流血,舌為中斷,其血從鼻而注,視指紋隱伏不顯,兩脈短促。據此病脈情形,實為棘手,因念敦請之誠,勉擬此方,不識藥能下咽否,書之以候高明酌定。

烏犀尖 羚羊角 川連 生黃 淨鉤 黑梔 膽星 天竹黃 生草 菖蒲 元參 連翹 全蟲 天蟲 廣鬱金 皂莢(敲鬆去皮弦核,炙竹心) 燈心

(案4)周,幼。驚發驟然而來,厥而醒,醒而蒙,神呆不語,口緊齒蚧,腹膨便泄,甚則陰囊抽縮,筋紋與脈象均屬模糊。稚年患此,頗為凶候。先進牛黃丸一服,俟其神氣甦醒,再用後方。

川樸 杏仁 腹皮 枳實 香附 木瓜 淡芩 赤苓 六一散 香薷 豬苓 鬱金 石菖蒲 絲瓜絡 竹燈心(各) 

(案5)韋,幼。寒熱日輕夜重,微汗不暢,大便時溏,脈濡數弦,舌白少津。稚年陰氣未全,孤陽獨甚,所感暑邪充斥三焦,是以淹淹不已。擬用白虎加人參法,冀其少減,方許無礙。

洋參 熟石膏 知母 淡芩 桂枝 茯苓 白芍 益元散 寒水石 青蒿 苡仁 竹葉 煨姜 白元米

五、斑痧疹瘰

(案1)章,幼。痧後八九日,沉伏太早,余邪乘機下陷,復因過食生冷,以致邪凝氣滯,太陰脾臟濕阻,郁毒上擾則喉腫蒂腐,咳嗽頻頻,痰黏不爽,下注則毒聚腸胃,澼澼下利,上下交病,盤踞中都,飲食不思,而成噤口。閱手指經紋混混不顯,按脈細數帶弦。症勢非輕,從丹溪、東垣法,擬苦降泄其熱,甘涼養其陰,以望輕減為幸。

鮮沙參 細川連(半生半炒) 淡黃芩 生甘草 焦枳殼 地榆 銀花 牛蒡子 大連翹 貝母 青皮 赤苓 蓮子 甘蔗皮 嫩竹葉

又:痧後余邪留戀未清,四肢腫脹時冷,晨輕暮重,脈象細數,舌白尖紅。此脾虛氣陷,土衰不勝水。恐延重恙,宜補中益氣,兼佐化痰為治。

上洋參 焦白朮 白茯苓 東白芍(桂枝同炒) 粉歸身 軟柴胡 綠升麻 廣陳皮 小青皮 生穀芽(檀香屑同炒) 老薑 大棗

(案2)包,左。氣虛,腠理不密,風邪乘之,留於分肉之間,發為丹疹,脈形浮而濡。當用益氣疏邪,以清表熱。

南沙參 大麥冬 荊芥 甘草 茯苓 山梔 貝母 連翹 橘紅 丹皮 枳殼 玄參 銀花 蔗皮

(案3)錢,左。脈形搏數而弦,舌乾苔厚微黃,病經半月,未得暢汗,刻現便泄腹滿,口渴而不多飲。此邪欲達不達之象,防有斑疹之變。擬進透邪養液,以望轉輕為幸。

鮮沙參 大力子 連翹 薄荷 象貝 桔梗 枳殼 淡芩 羚羊角 皮杏仁 鉤鉤 豆卷 甘草 芫荽

(案4)金,左。遍體發生赤斑,搔癢無度,四竄不已,此陽毒症也。用藥當從血分理之。

細生地 歸身 丹皮 赤芍 蒺藜 地膚子 紫草 白茯苓 澤瀉 鮮首烏 生草

(案5)劉,左。遍體發瘰,搔癢無度。病由毒觸清道,羈留於分肉之間,若失其治,最有成瘋之慮。擬方以候尊裁。

鮮首烏 柏子仁 蘇合油 苡仁 豨薟草 金銀花 茅朮皮 白蘚皮 生草節 萆薢 澤蘭 枳殼

又:前年曾患漆瘋,經治得痊,晨下復發,加以耳衂溢血,脈芤數。數為氣熱,芤為血虛。當以甘涼益其陰,苦降泄其熱,絡道得清,可望寧復。

鮮生地 鮮首烏 歸鬚炭 白芍 黃柏 橘絡 青蒿 荊芥炭 炙草 鉤鉤 銀花 山梔

(案6)某。痧後正氣未復,早於起動,風邪乘虛而入,復因滯物停中,以致復病。病經五六日,其中變態多端,雖經大解,而表裡之邪仍未清泄,將有邪陷痙厥之變。刻診脈象乍疏乍數,時大時小,舌苔尖紅根垢,其色灰黃,神識若明若昧。據症合脈,已入險途,姑擬一方,以冀輕減為幸。

(方缺)

六、咳嗽

(案1)周,左。診得脈左弦數,右濡數,所患咳嗽雖減,惟於清晨乍寤時尚未寧止,此木火刑金之徵也。據述下部或有遺泄,亦是龍雷無形之火為病。於茲冬令,加以慎調。

紫菀 牡蠣 貝母 玉竹 沙參 玄參 龍骨 北沙參 山藥 五味子 金櫻子 百藥煎 炙草 蓮鬚

(案2)張,左。久咳不已,氣機失順,臥則其咳愈甚。此積寒化燥之症,須防失音吐血。

旋覆花 甜葶藶 瓜蔞仁 沉香 杜蘇子 桑白皮 甜杏仁 白茯苓 廣橘紅 枳實 生蛤殼 北紫菀 生甘草 枇杷葉

(案3)劉,右。脈來細數,咳嗽止而復作,痰色淡而復黃。近因勞碌傷陽,惱怒傷肝,若不窮治,每多反復。

南北沙參 川貝 石斛 紫菀 桑白皮 瓜蔞仁 旋覆花 橘紅 苡仁 茯苓 炙草

(案4)朱,左。久咳氣虛,腠理不密,遂致藩籬失其司閉,外邪得以乘機而襲,脈弦數,舌苔微垢,身熱,氣逆如喘。茲當春陽鼓盪之際,肝木用事,上逼肺金,最有失血之變,當慎之。

旋覆花 大連翹 白杏仁 沉水香 軟白薇 瓜蔞仁 杜蘇子 大豆卷 香青蒿 焦山梔 粉前胡 炙草 貝母 赤苓 蔗皮

(案5)於,右。據述夏季㗜受痧藥過重,上干腦戶,驟致咳嗽頻頻,於初秋痰中曾帶血液,前醫愈治愈劇。刻脈右細數,左澀數,舌苔滿白而膩。此藥毒與濕邪互結也。擬進泄濕化毒並治。

桑白皮(炙,二錢) 廣藿香(一錢半) 大連翹(一錢半) 正川芎(炒,八分) 杜蘇子(炒,打,三錢) 象貝母(打,三錢) 川厚朴(五分) 杜橘紅(鹽水炒,五分) 赤茯苓(三錢) 旋覆花(一錢半) 霜桑葉(炙,一錢) 滑石塊(三錢) 鮮藕尖(一個) 瓜蔞仁(打,三錢) 炙甘草(四分)

(案6)陳,左。刻診脈象弦緊而澀。弦為風,緊為寒,澀為血不足而氣有餘,是以久咳不已,形神黯慘。急宜慎調,否則有肺痿之變矣。

旋覆花 瓜蔞仁 杏仁 象貝 蘇子 知母 前胡 桑葉 兜鈴 炙草 蛤殼 百部 香梨 枇杷葉

(案7)嚴,右。肺熱葉焦,咳嗆痰腥,偶帶血縷,口中澼澼燥,胸中隱隱痛,是肺痿之徵也。刻診脈芤弱無神,症非易效。

旋覆花 桑葉 貝母 生熟苡仁 鮮沙參 知母 生草 紫菀 蘆根 瓜蔞仁 茯苓 杏仁 枇杷葉

(案8)朱,左。診得脈象數而帶弦,咳嗽發熱自秋及冬,屢減屢劇。症由鬱怒傷肝,木火熾甚,反刑肺金,肺葉受燔,津液欲涸,防有成痿之變。來春諸陽上升,最宜防慎,否則吐紅將至矣。

旋覆花 蔞仁 冬瓜仁 杏仁 梔仁 蘇子 兜鈴 象貝母 知母 桑葉 茯苓 甘草 枇杷葉 紫菀 苡仁

賜方:天一生水,腎屬水,水虛不能剋火,地二生火,心屬火,火盛反能勝水,兼之金有所傷,水因之而益涸,木無所制,火藉之而愈熾,虛陽日盛,真陰所以日衰也。余視此症,宜心腎交治,以取水火既濟之義,庶幾可以挽回一二,得以漸臻於康泰。雖然志涵之病,固當服藥,亦不可僅服也,宜於早晚之間,行人定之功,世務悉屏於度外,家事不切於意中,其病可卻,其心中不知果能若是否。余姑擬方。

金石斛 遠志炭 石蓮肉 抱木茯神 柏子仁 香百合 生苡仁 旱蓮草 女貞子 芡實 藕節

又方:鮮藕汁(一杯) 蘿蔔汁(一杯) 生薑汁(半杯) 甘蔗汁(一杯) 香梨汁(一杯) 人乳汁(二杯) 童便(半碗) 水晶糖(三兩)

共煎三沸,朝朝飲一茶匙,用白滾湯沖服,服後即服前藥,此數汁治其痰嗽也。

(案9)吳,左。脈象較前略和,熱灼亦減,惟咳嗽尚未寧止,每交寅卯時汗泄過多。是陰虧陽冒,氣火易燔所致。再擬前法加減。

南沙參 麥冬 茯苓 紫菀 蔞皮 橘紅 炙草 山梔 貝母 石決明 玄參 兜鈴 冬瓜仁 牡蠣

(案10)夏,左。病後正氣未復,陰陽氣乖,咳嗽痰多,前曾見血,今雖乍止,而病根仍固。擬於補益中略理痰嗽,以望全功。

綿耆 沙參 玉竹 山藥 白芍 茯苓 川石斛 麥冬 五味子 炙草 牡蠣 百合 紫菀 西瓜翠衣

(案11)宋,左。咳嗽經四旬不止,鼻塞頭痛,時解時作。述病情固由感邪而起,表散用藥不為錯誤,茲以秋令漸深,燥氣用事,滋養尚恐不及,可復進溫熱之屬乎。刻診脈沉伏無力,加以耳聾失聽,其邪踞清道顯然,營血因之有損,嗽若不止,恐有吐紅氣逆至矣。

細生地(囫圇) 二泉膠(溶化沖) 大麥冬 黑草麻仁 五味子 玄參 細辛 辛夷 川芎 茯苓 橘絡 枇杷(葉拭去毛,炙) 

(案12)陶,左。痰飲久年,咳喘氣逆,甚則不得臥,近更痰中溢血,脈濡數帶緊,舌乾少津。先用仲景法理之。

麻黃 杏仁 白朮 炙草 葶藶 苡仁 白芍(老桂木一分煎汁炒) 冬瓜仁 甜瓜子仁 白芥子 玄參 麥冬 茯苓 大棗

(案13)金,右。脈象洪數,左部略弦,時覺身熱,咳嗽微作,而痰黏青色。此木火有餘,反刑肺金也。擬用清肅涼潤,以平木火。

鮮沙參 玄參 杏仁 紫菀 百部 冬瓜仁 川貝母 青蒿 地骨皮 丹皮 橘紅 蘇子 白茯苓 炙草 白殘花 甘蔗漿

(案14)劉,左。濕遏熱伏,上逼肺胃,先曾眼腫殊甚,因過服寒涼,遏其生髮之機,以致咳嗽頻頻,痰中帶血,脈左弦右數。病根非淺也。

青蒿 前胡 桑白皮 瓜蔞仁 冬瓜仁 杏仁 蘇子 橘紅 沉香曲 馬兜鈴 紫口蛤殼 炙草

(案15)陸,左。素患咳嗽,去冬經治後咳止體適,際此春陽鼓動,木火用事,刑及肺金,其咳復作,肺絡已被損殘,更見咯血。沖年患此,務宜加意防慎,若仍忽略,損途不遠矣。

北沙參 大麥冬 花粉 玄參 川貝 知母 製半夏 旱蓮草 茯苓 甘草 紫菀 旋覆花 杏仁 竹茹

又:沖年陰氣未全,智識早開,龍雷易動,上刑肺金,咳嗽咯血,今逢春陽勃發之時,其症復作。前案已有損途之戒,今雖暫止,其根未拔,還宜格外防慎。

旋覆花 代赭石 麥冬 旱蓮草 紫菀制 半夏 北沙參 苡仁 茯苓 白芨 炙黑草 竹二青 青果 川百合 橘紅

(案16)劉,右。病由上年產虛不復,熱灼陰傷,肺葉為之焦涸,咳嗽頻作,吐痰濃厚氣穢,近復汗泄過多,乃營虛損及表分,口中澼澼燥,胸中隱隱痛,肺痿之象顯著。擬進甘涼養陰以肅肺金,微苦微辛以潤肺絡,緩緩調之,庶幾漸臻佳境。

白玉沙參 麥冬 冬瓜仁 瓜蔞仁 象貝母 玄參 紫口蛤殼 紫菀 生苡仁 川百合 丹皮 炙草 細辛 連翹 知母 陳絲瓜仁

又:前進養陰之品已獲小效,似屬應手,但肺為嬌臟,全賴胃家津液以涵養,方能滋潤而寧靜,今則肺液久虧,一時未能長養。諸病雖減,其根未拔,仍宗前法理之。

白玉沙參 麥冬 五味子 紫菀 瓜蔞仁 地骨皮 白朮 炙草 蛤殼 玄參 柏子仁 百藥煎 霜桑葉 川百合 茯苓

(案17)陸,左。咳嘔有年,時發時止者屢矣,近復嘔逆食減,其咳更甚,乃脾肺兩虧之症,理之難效。脈數帶弦。擬用仲景法。

老桂木 於術 茯苓 炙草 枳實 檳榔 甜葶藶(大棗一枚同打) 半夏 旋覆花 橘紅 乾薑 瓜蔞仁 五味子 沉香 竹二青 伏龍肝

(案18)包,左。宿傷痰飲,積久致咳,痰出腥穢,氣逆不得安臥,是肺癰之根萌也。一切辛辣鮮肥,在所禁例。

葶藶 茯苓 杏仁 丹皮 冬瓜仁 瓜蔞仁 玄參 桑葉 生草 象貝 馬兜鈴 前胡蘆根

(案19)朱,左。失血之後,咳嗽不止,痰色由稀而濃,內熱熏蒸,肺金受損,脈象細弱帶數,不耐重按。根本受傷,調治不易。

北沙參 麥冬 冬瓜仁 紫菀 生地 川百合 苡仁 蛤殼 橘絡 阿膠(蛤粉三錢拌炒) 杏仁 枇杷葉

(案20)吳。刻診脈象搏數帶弦,舌苔根白。據述先患腹中結塊攻撐,漸見足脛發熱如烙,此肝邪肆擾為病,繼復木火刑金,上凌肺係為咳,咳之不已,周體絡脈皆傷,是以腰膂脅肋俱痛也。此火乃倏來倏去,無一定蹤,始則隨喜怒消長,繼則陰液告乏而陽光愈熾矣。其汗泄過多是陽無所倚使然。據證合脈,大勢尚可調攝,毋使動怒為要。

旋覆花 冬朮 茯苓(青黛拌) 蛤殼 紫菀 桑葉 女貞子 玄參 丹參 杏仁 川貝母 橘絡 鮮藕

(案21)施。去冬失血患咳,交春夏血雖未見,而咳勢不平,其氣升如喘,喘即咳嗽,乃下元根柢不固,氣少攝納之權。症非輕淺,靜養善調,目下三伏炎蒸,勿增為幸。

南北沙參 牛膝炭 元參 白扁豆 馬兜鈴 雲茯苓 石決明 南花粉 杜阿膠(蛤殼粉拌炒) 益元散(包) 冬桑葉 沉香屑

七、吐血

(案1)過,左。咯血多年,時作時止,脈弦數,舌苔白,咳嗽氣升,胸腹嘈辣。此陰虛陽冒,擾其龍雷所致。理之非易效也。

瓜蔞皮 杏仁 杜蘇子 貝母 桑白皮 丹皮 粉歸鬚 茯苓 生熟苡仁 沉香 炙甘草 橘絡

(案2)鄒,左。據述病由仲春患咳,略見吐血,迨秋季大咯,所吐之血,濃厚沉著而黑,此離絡之瘀也。刻診脈象芤澀而細。法當降氣通絡,以杜其發病之漸。

生錦紋 川鬱金 粉歸身 粉丹皮 茜草根 旱蓮草 上沉香 桃仁泥 紫丹參 瓜蔞仁 杜蘇子 絲瓜絡

(案3)陳,左。據述病由春季咳痰帶血。農人勞力過度,復為暑熱鬱蒸,肺氣焉得不傷,是咳日甚而血日多,陰氣告竭,陽氣失潛。欲望血止,必先順氣,若猶咳甚,難許霍然。

旋覆花 猩絳 花蕊石 牛膝炭 生軍炭 澤蘭 桃仁泥 粉歸身 白薇 沉香 老蘇梗 川鬱金 參三七 炙黑草 鮮旱蓮草

(案4)姚,左。據述久咳已曾見血。刻診脈左弦洪,右弦數,而關脈獨細。此木火反刑肺金,當茲春令有血冒之慮,急宜慎調為囑。

紫菀 杏仁 蔞仁 冬瓜仁 馬兜鈴 苡仁 半夏曲 橘紅 貝母 山梔 杜蘇子 甘草 茯苓

又:前案論及見脈弦洪而數,須防痰血大吐,今果然矣。茲當春令,肝脈理宜見旺,今則左關反細,是宿傷為病,在法為難治,姑擬方以冀血止嗽減,便是生機。

光桃仁 粉歸鬚 丹皮 延胡 茜草根 京赤芍 牛膝炭 苡仁 生錦紋(韭根汁拌,炒炭) 花蕊石(煅,先煎) 炙乳沒藥(各) 降香汁 藕節

(案5)劉,左。診得脈象左弦洪,右弦數。氣逆上衝,肺金胃陰傷,其咳血正在鴟張之際,藥餌恐一時鮮效也。

熟石膏(冰糖拌炒,先煎,三錢) 肥知母(去毛,炙) 瓜蔞仁(炒,打,三錢) 杜蘇子(炒,打,三錢) 霜桑葉童子手內揉熟,去粗筋,一錢) 蜜百部一錢半) 馬兜鈴蜜炙,一錢) 炙甘草(五分) 旱蓮草(二錢) 茜草根(一錢) 川貝(去心,一錢半) 二泉膠 蛤粉(炒,一錢半) 甜杏仁(打,三錢) 京玄參(一錢半) 大地慄(三枚) 環頭海蜇(漂,三錢)

(案6)郭,左。病由負重受傷,心背脈絡皆痛,咳嗽吐痰,鼻溢血塊,脈數而澀,舌起紅點。此上焦火熾,逼及心肺之陰,陰隨陽冒使然也。若不急治,恐有失血損損之累。

旋覆花(絹包,一錢半) 猩絳(五分) 歸尾酒(炒,一錢) 桑白皮(一錢半) 延胡(酒炒,一錢半) 前胡(一錢半) 瓜蔞仁(炒,打,三錢) 冬瓜仁(炒,打,三錢) 石菖蒲(五分) 桃仁泥(一錢半) 白薇(一錢半) 丹皮(炒,一錢半) 杜蘇子(炒,打,三錢) 參三七(研末,沖,一錢) 酒桑枝(五錢) 側柏葉(酒炒,三錢)

又:服前劑,鼻血胸背痛均止,惟喉窒氣逆,痰黏不爽。是肺陰被熱灼傷,失其清肅之司。症雖小愈,病根未拔,還當加意慎調。

旋覆花(猩絳五分同包) 瓜蔞仁 冬瓜仁 貝母 橘紅 杏仁 沉香曲 川鬱金 黑山梔 連殼砂仁 竹二青

(案7)劉,左。體弱表虛,脈形細軟,平昔多汗,咳嗽痰中帶血。此陰虛陽亢,藩籬疏徹,外邪最易襲入。先用疏邪肅肺理其嗽,順氣化痰清其臟,俟其平靜,再議峻補。

南沙參(三錢) 焦白朮(一錢半) 茯苓(三錢) 杜蘇子(三錢) 冬瓜仁(三錢) 瓜蔞仁(打,三錢) 馬兜鈴(一錢半) 霜桑葉(一錢半) 炙草(五分) 貝母(一錢半) 橘紅(五分) 杏仁(打,三錢) 玄參(一錢半) 白前(一錢半) 鮮藕(一兩)

又:二次復診。脈仍細數,咳痰猶帶血縷,自覺所下之血從巔頂而來,乃陰隨陽冒,滲入絡中也。服前劑汗液頗減,所慮脈形過細,恐多反復,一切起居飲食宜加意慎調。

旋覆花(猩絳五分同包,一錢半) 蜜紫菀(一錢半) 白薇(一錢半) 丹皮(一錢半) 元參(一錢半) 冬瓜仁(一錢半) 上阿膠(蛤粉炒,一錢半) 百藥煎(一錢) 橘紅(五分) 炙草(四分) 貝母(三錢) 茯苓(一錢半) 白扁豆子(三錢) 鮮藕(一兩) 枇杷葉(去毛,蜜炙,三片)

(案8)劉,左。新舊兩傷,均屬要處,雖經醫治,根株未除。茲正初冠之際,陰陽宜協,否則最有他變。近更吐血,勢不甚多,而童年最宜防慎。擬方准服四劑。

全當歸 中生地 紫丹參 長牛膝 桃仁泥 旋覆花 炙乳沒各 杜橘絡 甜瓜子仁 冬瓜皮 參三七 白茯苓 炙甘草 茜草根 紫降香

(案9)劉,左。吐血久延十四五載,屢止屢作,或輕或重,近以過勞傷及陽氣,血隨陽冒,盈盆盈碗,有不可遏制之勢,殊為深慮。診得脈左弦洪,右弦數。陰氣日漸枯索矣,猶幸胃納頗甘,起居尚健,還可措手。一切語言動作、飲食寒暄,自宜加慎。

粉歸鬚(酒炒,一錢) 粉丹皮(炒,一錢) 牛膝炭(二錢) 茜草根(一錢) 生錦紋(五分) 丹參(炒,一錢) 花蕊石(醋煅,一錢半) 真阿膠 蛤粉(炒,四錢) 炙黑草(五分) 蒲黃炭(五分) 參三七(另沖,二錢) 寶珠山茶

又:二次復診。血液大吐之後,陰氣日傷,則胃氣日索,精神頓憊,有不可支持之態。嘗考古法治血輒以溫補,所謂治血先治氣也。刻診脈左部漸平,右部細澀,兩尺如無。急宜峻補兩儀,俾後天生氣復得一分,便能生一分陰氣也。

上洋參(元米、桂圓肉同蒸,二錢) 炙綿耆(一錢半) 天麥冬(各一錢半) 粉歸炭(一錢) 茜草根(炒,七分) 旱蓮草(三錢) 清阿膠(一錢半) 大生地(三錢) 炙甘草(五分) 白茯苓(一錢半) 生穀芽(檀香汁炒) 女貞子(三錢) 參三七(另研,沖,一錢) 寶珠山茶、藕節、紅糯稻根三味煎湯代水。

(案10)劉,左。診脈浮洪而虛,吐血舊恙逢春不發,便是佳兆,但陰氣未肯來復,則陽氣易於上冒,還有復燃之變。仍擬養陰潛陽,以治其本,略加理表之屬,以治其標。倘得脈象漸平,再商峻補。

南沙參 焦白朮 茯苓 炙草 旋覆花 旱蓮草 芡實 白薇 苡仁 紫菀 生穀芽 白芨末 淮山藥 蓮心

(案11)某。腎陰不足,肝陽有餘,平昔吐血傷陰,痰火凝聚,乘虛竄入絡中,而成流痰之症。用藥徒恃寒涼固非所宜,而過用溫補亦非正治,須從清疏帶補,養陰潛陽,順氣化痰,漸漸調理,俾其不至四竄,便是功效耳。

中生地(四錢) 歸鬚(酒炒,一錢) 赤白芍(炒,各一錢) 茯苓(一錢半) 粉丹皮(炒,一錢半) 鉤藤(後下,三錢) 牡蠣(先煎,六錢) 玄參(一錢半) 橘絡(鹽水炒。五分) 甘草節(五分) 夏枯草(薑汁炒,一錢半) 銀花(炒,一錢半) 大貝母(打,三錢) 川芎(八分) 姜(一片) 棗(二片)

(案12)葛,左。咳嗽損及肺系,胃絡亦傷,近見咯血頗甚,肺胃之陰兩傷,燥氣為病也。脈來細數而澀。當先順氣止嗽以平血絡。一切辛溫香燥都屬禁例。

烏犀尖(磨汁,沖,五分) 大黃炭(五分) 桃仁泥(三錢) 牛膝炭(三錢) 旋覆花(絹包,一錢半) 茜草(一錢半) 杜蘇子(炒,打,三錢) 瓜蔞仁(三錢) 白前(一錢) 炙草(四分) 茯苓(一錢半) 沉香(五分) 歸鬚(八分) 丹皮(一錢半) 新絳(五分) 玄參(一錢半) 枇杷葉(去毛,炙,三片) 蛤殼(八錢)

又:前進和營涼血之屬,咯血已止,嗽亦得平,已屬應手,所慮脈猶細澀,防其餘燼復燃耳。

大生地 歸身 白芍 旱蓮草 炙草 白朮 女貞子 山藥 茯苓 橘絡 杜蘇子 玄參 甜瓜子仁 旋覆花 川貝母 枇杷葉 寶珠山茶

(案13)陳,左。前年曾患鼻衄,經治得愈,至今復發,陰虛陽亢,上干清道,刻交春令,諸陽升騰於上,陰液隨而上衝,且平昔積有宿傷,是以胸脅板痛,腰膝酸楚無力等症見也。理之殊非容易。

大生地 歸身 白芍 炙甘草 荊芥 二泉膠(蒲黃五分同炒) 白薇 黑山梔 柏片 牡蠣 刮白龜板(炙酥,先煎) 決明 丹參 淡菜

又:鼻衄止而復發,進養陰熄風之屬,已得小效,脈來洪大,頭暈欲僕。平素肝腎陰虧,氣火無制,更值春陽震動,其勢肆橫不已,立夏在,防有咯血之累。慎調勿懈。

生熟地 石膏 知母 牛膝 首烏 菊炭 決明 苦丁茶 鉤藤 白芍 炙草 茯苓 霜桑葉(去粗筋,烏芝麻同打) 

(案14)蘇,左。脈息兩手皆數,舌苔微白,時欲泛泛作嘔,去冬曾見溢血,今逢春令,血雖未吐,而胸膺滿悶殊甚。壯年患此,未可作小恙視也。

製半夏(冰糖拌炒) 新會皮 瓜蔞仁 苡仁 杜蘇子 旋覆花 白茯苓 白蔻仁 甜瓜子仁 白杏仁 白薇 象貝母 枇杷葉 鮮桑葉

又:痰氣漸疏,肝風未靜,諸恙得減,是藥之效也,惟胃中余濕未化。宜於補陰中略佐熄風泄濕為治。

中生地 半夏 白芍 白朮 石斛 麥冬 川萆薢 茯苓 苡米 陳皮 白蒺藜 鉤藤桑枝 白殘花

(案15)王,左。大凡務農者每受傷損,損及臟絡則血症,《內經》所謂陽絡傷則血上溢是也。茲因過勞以致溢血,始則略吐,繼則頗多,病機已深沉,猶幸不甚咳嗽,用藥還可冀效。

生地炭 歸身 丹皮 赤芍 桃仁 冬瓜仁 甜瓜子仁 牛膝 旱蓮草 茜草 阿膠 蛤殼 丹參

(案16)馮,左。肝脾不和,中脘作痛,是本病也;微寒發熱,胸痞少納,是標病也;至若咳嗽吐血,腰痠作楚,為損根之象,宜慎之。

香蒿 白薇 石斛 杏仁 蓮草 淡芩 知母 象貝 橘紅 炙草 麥冬 茯苓 防己 苡仁 扁豆葉

(案17)辛,右。產虛,營衛失度,寒熱燔灼,咳嗽頻頻,痰中帶血,後天生氣亦傷,故飲食不甘,納食不舒,善噯。理之殊非易。

旋覆花 甜杏仁 歸身 丹皮 紫菀 炙草 冬蟲夏草 象貝母 茯苓 冬瓜仁 焦白朮 淮山藥 鮮藕

又:咯血經治得止,誤服升提太過,引動陽越,復致大吐,現更氣急,胸痞少納,後天生氣亦傷矣。

旋覆花 細生地炭 歸身炭 天花粉 紫菀 生牡蠣 紫蛤殼 冬瓜仁 元參 炙草 旱蓮草 參三七(磨沖) 五味子 淮山藥 藕汁

八、失音

(案1)秦,左。咳傷肺葉,風火揚威,痰血並出,音啞聲雌,最有肺痿之累,脈弦數而洪。當先清肅為治。一切高聲叫喚及鮮肥油膩之物宜忌。

旋覆花 桑葉 蔞仁 元參 桔梗 杏仁 冬瓜仁 白薇 兜鈴 蟬衣 炙草 知母 熟石膏(冰糖拌) 貝母 鮮蘿蔔汁

(案2)胡,左。刻診脈象浮洪而弦,久咳音啞,痰中曾帶血縷。據述病由迎風喊叫,煙焰乘機內襲,蓄於肺系,遂致金氣失降,愈咳愈燥,愈燥愈損,此即喉痹重症也。閱喉關內外,嵌空玲瓏,色若棠葉,理之恐非易也。

熟石膏(冰糖拌炒) 知母 貝母 百部 炙草 馬勃 瓜蔞仁 蛤殼 紫菀 蟬衣 沙參 百藥煎 枇杷葉 環頭海蜇(漂) 

又:喉痹失音,咳痰氣逆,陰虛陽亢之徵。前投甘涼清潤之屬,脈象稍和,惟癢咳、身熱、小水赤澀未止。仍宜養陰肅肺,以順氣機,略佐淡滲,以清相火,冀其漸臻佳境。

南北沙參 瓜蔞仁 冬瓜仁 玉竹 炙草 於術 橘紅 蛤殼 貝母 山藥 白前 女貞子 竹二青 淡竹葉 燈草

(案3)某。病由悲鬱傷肺,急怒傷肝,火邪乘機上冒,氣擾肝竅,以致頓見聲啞,咳癢繼作,並無吐血、寒熱等症,其無外邪可知,刻診脈細數帶滑,喉間內外作腫。此喉癬之漸也。法宜清養太陰,兼理少厥二陰,若能慎真調理,可望向安。

沙參 元參 麥冬 川貝母 馬勃 花粉 知母 百合 甘草 蟬衣 玉竹 山梔 橘絡 冬蟲夏草

九、喘

(案1)金,右。據述上年孟冬誤落河溪,寒濕侵襲肺系,當時即見咳嗽,遷延至今,幾及百日,加患氣喘上逆,並無汗泄,刻診脈形細澀而濡,若再失治,則面浮肢腫至矣。擬進定喘法。

蜜炙麻黃 連皮杏仁 白朮 茯苓 紫蘇葉 枳實 款冬花 蔞仁 半夏 橘紅 姜白果

(案2)陸。感受冬溫,復挾肝火,以致氣逆喘促。刻診脈左洪數弦散,右細數,舌苔厚滯。此邪食氣交併為患,須防增劇,錄方候正。

牛蒡子 大連翹 薄荷頭 款冬花 旋覆花 代赭石 生枳實 杜蘇子 上沉香 大豆卷 杜橘紅 甜杏仁 雲茯苓 黑山梔

(案3)張,左。冬溫原系秋燥之餘邪深伏化火,斯時必先顧其津液,方無化燥吐紅之累,若不依此法,勢必血從痰溢矣。刻診脈弦數,舌苔黃燥,是其徵耳。

鮮沙參 麥冬 玄參 桃仁 杏仁 肥玉竹 天花粉 甘草 紫菀 黑梔 丹皮 象貝母 枇杷葉 大地慄

(案4)賈,左。氣逆喘促,稍動則甚,已屬下元不攝之象,近復足跗浮腫,脾氣虛陷,升降兩脫,在老年為最重之證。

野於術 連皮茯苓 北五味(蜜炙,乾薑三分同打) 左牡蠣 牛膝炭 青鹽半夏 炙雞內金 生苡仁 西黨參 新會皮 紫衣胡桃肉 蓮肉

十、痰

(案1)李,右。痰飲久不愈,咳嗽氣逆不得臥,抬肩擷項,脈細數。用瀉肺溫膽合法。

甜葶藶(焙,五分) 麻黃根(先煎一沸吹去浮沫,五分) 白杏仁(打,一錢半) 茯苓(三錢) 半夏(一錢半) 姜皮(炒,五分) 檳榔(一錢半) 枳實(一錢半) 炙草(五分) 廣皮(五分) 五味子(焙,五分) 浮石(三錢) 竹二青(薑汁炒,一錢半) 大棗(三枚)

(案2)郭,左。病由傷損脈絡,瘀與氣因之交阻,經治後其傷雖痊,而胸膺不時氣逆,甚則氣逆固聚,妨於飲食,雖經服藥未拔病株,以致咽喉結有痰塊,咯之不出,咽之不下,此《內經》所謂炙臠也。用《三因》四七法,兼佐化痰。

川樸 半夏 茯苓 帶葉蘇梗 甜葶藶 姜皮 枳殼 桔梗 沉香 廣鬱金 橘紅 天蟲 訶子肉 淡昆布 薑汁 竹瀝

(案3)吳,左。診得脈息左弦滑,右數滑,舌白中黃而帶焦。據述病由去年起,神蒙囈語,甚則不省人事。此腎水素虧,肝火有餘,遇惱怒則更劇,曾經理治,止而復作者屢矣。今逢春氣鬱勃,陽不潛藏,其病又作,每遇寅卯之交,囈語更甚,其為肝膽之病無疑也。擬從壯水以制陽光,安神化痰佐之,緩緩可效。

大生地 山藥 川貝母 遠志炭 茯苓 萸肉 酸棗仁 鬱金 珍珠母 整塊辰砂(絹包懸煎) 炙草 荊瀝 薑汁 丹皮 石斛 竹瀝

(案4)許,右。情志少暢,以致坎離不相交媾,陽氣化風,挾痰火內熾,上擾神舍,遂致徹夜不寐,言語無度,脈象重按弦滑而硬,肝經氣火鬱閉不達。當以泄肝暢氣為主,肝木平則風自熄,肝氣和則痰自降也。

羚羊角(先煎,一錢半) 天竹黃(一錢) 云茯神(辰砂拌,四錢) 焦山梔(一錢半) 陳膽星(七分) 靈磁石(煅,三錢) 明天麻(一錢) 大連翹(辰砂拌,三錢) 化橘紅(一錢) 九孔石決明(生打,一兩) 大力子(三錢) 鬱金(一錢半) 菊花(一錢半) 白桔梗(一錢) 青龍齒(三錢) 赤金器(懸煎,一具) 竹瀝(沖,一杯) 薑汁(沖,半匙) 九節菖蒲(五分)、白蒺藜(三錢)、淨鉤藤(五錢)、粉前胡(一錢半) 四味煎湯代水。

又:投熄風和陽,參以寧神豁痰,諸恙均退,夜寤亦能安寐,皆屬轉機,但脈象仍見弦滑,滑為痰,弦屬風,可知火風雖熄,風未柔和,所謂爐煙雖熄,灰中有火也。調治不可不慎,務要怡情適志為囑。

抱木茯神(辰砂拌赤,四錢) 白蒺藜(炒,去刺,三錢) 明天麻(七分) 酸棗仁(打,三錢) 九孔石決明(生打,一兩) 靈磁石(三錢) 粉丹皮(炒,一錢半) 池州菊花(一錢半) 化州橘紅(鹽水炒,一錢) 青龍齒(煅,三錢) 炒遠志(五分) 鼠黏子(打,三錢) 淨雙鉤(四錢) 宋半夏(一錢半) 廣鬱金(一錢半) 白桔梗(一錢) 頂沉香(七分) 夜交藤(三錢) 金箔(沖,一張) 南沙參、杜橘紅、池菊花 三味泡湯代茶。

(案5)包,左。前案論及痰火上干心胞,驟然矇昧,擾其神明,語言無序,寤寐不寧,平昔肝用有餘,腎體不足,乘茲春陽鼓盪,身中諸陽隨之而升,是以見症如斯,恐一時未能奏績。刻診脈象弦細帶數,舌滑無苔。擬進養陰以清脈絡,苦降以化痰火,俾得神志安寧,機樞靈敏,庶幾可復其原,所進藥餌毋汲汲也。

中生地(囫圇勿切) 麥冬(勿去心,辰砂拌赤) 抱木 茯神(辰砂染赤) 廣玉金 紫丹參(豬心血拌炒) 川百合 元參 郁李仁(豬膽汁拌炒) 連翹殼(生礬末少許嵌入,用大紅絨紮好) 炙甘草 真川貝 陳膽星玄武板(生打,先煎) 左牡蠣(打,先煎) 陳絲瓜絡 竹瀝 薑汁 石菖蒲(洗打,絞汁沖) 

(案6)陶,右。痰飲多年,止作無定,咳則氣逆上衝,不得安臥,甚則抬肩擷項,頭汗頗多。脈細澀弱。當以仲聖法理之。

桂枝(後下,五分) 白杏仁(打,三錢) 焦白朮(二錢) 茯苓(三錢) 細辛(五分) 五味子 乾薑(二分同打,五分) 白芍(炒) 罌粟殼(炒,一錢) 炙草(五分) 牡蠣(三錢) 川百合(三錢) 瓜蔞仁(打,四錢) 紅棗(三枚)

十一、調經

(案1)陳,右。偏右季脅隱隱作痛,按之則否。此任脈素虛,肝木乘之,遂致絡道窒塞,失其通調之度。法當和營通絡,以順氣機,所謂通則不痛是也。

中生地 歸身 旋覆花 木香 香附 杜仲 延胡 白芍 瓜蔞 川芎 炙草 茴香 菟絲子

又:刻診脈象兩寸細滑,據述經水三月未至,近見腹膨。就脈症並參,可作喜論,候法眼覈定。

細生地 歸身 白芍 丹皮 半夏 淡芩 橘紅 木香 茯苓 炙草 延胡

(案2)周,右。經事愆期,行時腹痛,延及腰膂,不時泛泛欲嘔,脈象細數。法當溫養,以和八脈。

生地 歸身 桂心 紅花 香附 木香 沉香 延胡 枳殼 石英 茴香 淡芩 砂仁 炙草

(案3)黃,右。沉寒積冷,下延中上,先患腹痛,經事愆期,繼復咳嗽,痰黏,胸痞,納穀不舒。脈象細數。法當先理其標,後圖其本。

香附 瓜蔞仁 蘇子 沉香 貝母 苡仁 枳殼 旋覆花 陳皮 茯苓 炙草 竹葉

(案4)周,右。經事趲前,行時腹痛,近復納食不甘,噁心漾漾欲嘔,脈來細數,舌白少津。擬用養營調經理其本,微苦滲泄治其標。調理兩月,望其循行按度,自然經水準期。

生地 歸身 白芍 丹參 炙甘草 香附 沉香 鬱金 烏藥 延胡 枳殼 紫石英 半夏 條芩 茯苓 玫瑰花

(案5)吳,右。據述經來趲前漸少,不時身熱,頭暈,脈弦數,右細,舌白少津。此五志之陽過動,燔灼傷陰,則陰水日見枯涸也。大凡坤體法地,宜通宜調,若失其常度,安得有生養之機,急宜慎真調理勿懈。

生地 歸身 柴胡 茯苓 麥冬 花粉 知母 黃柏 丹參 蒺藜 炙草 白芍 女貞子 月季花 姜竹茹

又:脈形漸和,是經治得效之徵,但坤體以經事准期為要,設有偏阻則諸病叢生,奚暇冀懷珠乎。今擬調和奇經,清泄肝膽,以養陰壯水總攝之。每於經前服三劑,經後亦服三劑,另以丸藥常服,一切生冷酸寒概乃忌食。

生地(四錢) 歸身(酒炒,一錢半) 白芍(炒,一錢半) 川芎(八分) 條芩(酒炒,一錢) 黃柏(鹽水炒) 丹皮(炒,一錢半) 川斷(炒,一錢半) 延胡(醋炒,一錢半) 杜仲(鹽水炒,二錢) 金石斛(三錢) 女貞(炒,三錢) 知母(去毛,炙,一錢半) 炙甘草(五分) 月季花(二朵) 又:水泛丸方。

大生地(砂仁末四錢炒) 東白芍(桂枝一錢煎汁炒) 大麥冬(去心) 紫石英(煅,先煎) 紫丹參 茜草根 粉歸身(酒炒) 潞黨參 二泉膠(牡蠣炒) 雲茯苓四制香附 炙草 法半夏 真廣皮(鹽水炒) 淡條芩(酒炒) 延胡索 烏賊骨(另研極細末) 枳殼炭 女貞子(炒) 菟絲子

上藥共磨為末,用鮮玫瑰花十三朵同石英汁泛丸,如梧桐子大。每早晚各進三四錢,淡鹽花湯或溫酒送下。

(案6)夏,右。坤體屬陰而其用屬陽,天癸準則病少而麟易育,反此者病叢至也。刻診脈弦數帶濡,據述經水愆期,行時腹痛腰痠。法當調經順氣,緩緩治之。

洋參 麥冬 香附 茅朮 白芍 烏藥 橘絡 川芎 蒺藜 半夏 首烏 菟絲子 範志曲 條芩 歸身 月季花

(案7)夏,右。寒凝氣滯復挾肝火,積久損及脾臟,衝任帶脈俱傷,以致腹疼痞結成塊,甚則噁心作嘔,而經水按月仍至,不甚愆期,此由寒痰膠固臟絡使然也。先從泄濕化痰,順氣通絡為治。

茅朮 半夏 吳萸 烏藥 青皮 延胡 木香 茯苓 茴香 柴胡 川樸 白蔻 陳皮 瓦楞子 淡乾薑 煨姜

(案8)孫,右。肝邪入於血絡,兼挾痰飲,上擾胃脘作痛,痛甚作嘔,下結血海作痛,痛甚作脹,而且延久有沉痼之慮。刻診脈細數無神,經事現乃淋瀝不已。症勢非旦夕所能效也。

桂木 白朮 半夏 青皮 木香 延胡 烏賊骨 茜草 川楝子 柴胡 白蔻仁

(案9)袁,右。及笄之年,經事至而復止,腹痛沉沉,有時大便溏薄,遏其營衛常度,病由過食酸寒,遂致衝任之脈氣亦不振,近復由下中及上,不時嘔吐濁沫,職是故也。急宜加意慎調為囑。

白朮 歸身 茯苓 延胡 烏藥 青皮 香附 木香 茴香 川樸 沉香 苡仁 炙草 生薑

(案10)趙,右。經事先期,行時腹痛,時有痞塊氣撐,脈數帶弦細。此虛體更受寒邪。法當溫以和之。

肉桂(研,沖) 乾薑 半夏 陳皮 川樸 白芍 延胡 炙草 枳殼 茯苓 鬱金 木香 建曲 淡芩 木蝴蝶 煨姜

(案11)葉。診得脈象細澀,兩尺如無,經事趲前不準,加以腹痛,妊娠三月而墮。此肝火鬱結,損及奇經。據症合脈,實為深痼,擬方緩以調之。

歸身 川芎 白芍 茯苓 白朮 炙草 枳殼 烏藥 延胡 沉香 玉金 青皮 生菟絲子 條芩 佛手

(案12)夏,右。經事素不準期,或前或後,或多或少,今復經行半月不止,腹痛綿綿不已,四肢懶倦,飲食不甘,食入胸膺覺飽。此奇經延及脾胃,若再因循失治,行將腫滿至矣。

黨參 白朮 白芍 歸身 炙草 條芩 川芎 烏藥 肉桂 石英 牡蠣 烏梅炭 香附 煨姜 炮姜 延胡

(案13)李,右。衝任氣弱,陰血不足,經事趲前不準,脈數而澀。理宜和肝益胃主治。

黨參 白朮 赤芍 淡芩 歸身 川芎 茯苓 炙草 香附 半夏 橘紅 紅花 玫瑰花 竹二青

(案14)楊,女。平昔肝脾失暢,氣機不調,漸延衝任兩經,以致經行腹痛,趲前不準。刻診脈濡數而弱。急宜調理八脈,以和肝脾,俾得循行按度,方許懷麟。

生地 歸身 丹皮 香附 延胡 烏藥 條芩 炙草 茯苓 杞子 烏賊骨 茜草 沉香 枳殼

又:大凡坤體地道失疏,每每經來不準,一有愆期,諸恙叢集,或為頭暈嘔惡,或為腹痛結痞,其病不可名狀。今診脈細澀帶數,舌滑無苔。陰虛而寒凝氣滯也,調之非易。

生地 歸身 白芍 麥冬 紫石英 烏賊骨 茜草 半夏 沉香 青陳皮 玉竹 香附 延胡 炙草 竹二青 玫瑰花

(案15)劉,右。經水久不通行,行則上逆,而為衄血,此謂之倒經也。更復血虛火熾,灼筋燔絡,脈道不循常度,是以左手足屈伸不便耳。急宜加意調治,否則難望毓麟也。

大生地 粉丹皮 淡芩 東白芍 炙草 二泉膠(溶化,沖) 麥冬 地骨皮 香青蒿(鱉血拌抄) 生鱉甲 淨紅花 粉歸身 火麻仁 柏子仁茯苓人(乳拌) 茺蔚子

十二、胎前

(案1)吳,右。脈象細數微滑,頭暈眩冒,噁心欲嘔,經過五旬,有懷麟之喜。擬進健脾化濕,兼泄木邪。

歸身 白芍 川芎 枳殼 半夏 砂仁 炙草 首烏 青皮 白朮 菊花 橘紅

(案2)周,右。妊娠五六月,脾胃司令,脈來滑數,頭暈嘔惡,食飲不甘。此《內經》所謂惡阻也。

半夏 白朮 帶葉蘇梗 枳殼 陳皮 香附 沉香 淡芩 川芎 茯苓 砂仁 炙草

(案3)張,右。據述娠懷五六月,寒熱乍輕乍重,汗泄頗暢,口渴多飲,病經一旬,未曾搜剔其邪,其勢有進無退。刻診脈象左弦數,右細數,舌苔微黃帶灰。胎元已被熱傷。姑從氣虛邪戀用意,望其邪卻,則胎自安也。

洋參(一錢半) 桂枝(五分) 石膏(先煎,三錢) 知母(一錢半) 淡芩(一錢) 柴胡(五分) 炙草(五分) 白朮(一錢半) 茯苓(一錢半) 枳殼(八分) 青蒿(一錢半) 白薇(炒,一錢半) 粳米 姜 棗

(案4)夏,右。病由伏邪寒熱而起,遷延匝月,或止或作,時輕時重,變端百出,今復腹痛殊甚,妊娠患此,最有墮胎之慮。擬從陰虛血少、胎失所養用意,則肝邪橫逆自平,其伏邪猶未清泄,略行佐治可耳。

洋參 歸身 阿膠 白芍(桂枝同炒) 地骨皮 炙草 白朮 沉香 延胡 麥冬 茯苓 青皮 木蝴蝶

(案5)朱,右。憑脈象陽部洪數,經停百日,是懷麟之徵,現腹痛腰痠殊甚,乃勞碌熱熾,有損胎元,切宜防慎。

白朮(一錢半) 香附(一錢半) 延胡(酒炒,一錢半) 烏藥(炒,一錢) 紫蘇葉(一錢) 枳殼(八分) 山梔(三錢) 蘄艾(鹽水炒,八分) 條芩(酒炒,一錢半) 白芍(一錢半) 炙草(五分) 砂仁(五分) 黃楊樹

(案6)夏,右。診脈象細數而滑,不時頭眩作僕,懶食思酸,據述經水三月未行。憑症合脈,是懷麟之象。擬從脾胃調治,略佐泄木清熱,以固胎元。

半夏(麻油炒,一錢半) 白朮(一錢) 茯苓(一錢半) 炙草(五分) 枳殼(八分) 歸身(一錢) 鉤藤(三錢) 甘菊(一錢半) 條芩(一錢半) 橘絡(七分) 牡蠣(三錢) 山梔(一錢半) 荊芥(一錢半) 砂仁(四分)

(案7)包,右。病由小產,傷及衝任,經事趲前落後,脈細數,舌苔白。當以和營調經,漸漸理之。

生地 歸身 白芍 川芎 香附 鬱金 延胡 女貞子 丹參 半夏 廣皮 枳殼 茯苓 炙草

(案8)畢,右。肝火素盛,肝氣鬱結,三月肝木司胎,為氣火所戕,以致落紅胎墮,茲當炎暑溽蒸,不無嗜食生冷,貪涼冒風,瘀血水凝,腹痛殊甚,脈細澀無力。細為氣弱,澀為血蓄。古人謂小產重於正產,良有以也。急宜溫通逐瘀,兼順氣機,庶可冀痊。若再遲延失治,不特變生險惡,且有內癰外瘍之慮。擬進生化法是為正治。不可畏天時酷熱而服寒涼,慎之,慎之。

歸尾 紅花 桃仁 炮姜 肉桂 延胡 青皮 澤蘭 川芎 砂殼 香附 炙草 佛手 益母草 楂炭

(案9)宋,右。妊娠四五月,脾胃主令,偏左腹痛,甚則氣欲下墜,脈來細數。肝邪乘虛為患也。

金鈴子 延胡 歸身 白芍 柴胡 枳殼 大腹絨 青皮 半夏 炙草 蘇梗 茯苓 新會紅 砂仁 佛手

(案10)宋,右。妊娠五六月,跌傷損胎,昨下血胚,而胎仍未墮,據述時寒時熱。脈來疾數,舌苔白腐,隱現青光。大有墮落之虞,姑擬一方,以候高明酌鑑。

生地炭 歸身炭 條芩 柴胡 川芎 白芍 蘇梗 刮白龜板 阿膠 冬瓜皮 炙草 烏賊骨 茜草 足色紋銀 苧麻 血餘炭 黃楊樹頭

(案11)程,右。刻診脈象搏數促急殊甚,舌苔白尖紅,氣逆作喘。胎元被熱邪燔灼,內不得安。據症脈頗險,姑擬一方,以候高明酌鑑。

烏犀尖 鮮生地 生石膏 寒水石 連翹 玄參 人中黃 生草 白芍 條芩 銀花 知母

十三、產後

(案1)包,右。伏邪深郁,瘧不準期,寒熱或增或減,汗泄如澍,飲食倍常,易飢嘈雜,產後固屬陰虛,未便遽用補法。其咳嗽氣逆,是邪逆氣分所致。診脈搏數而洪。擬用白虎加桂枝,兼玉屏風法。

南沙參 熟石膏 知母 白芍 淡芩 黃耆皮 赤苓皮 防風 甘草 白朮 牡蠣 地骨皮 粳糯米

(案2)朱,右。產後三載,天癸未轉,乳汁素所未行,近復兩脛倏冷倏熱,脈弦數而澀。此陰虛生熱,八脈因之有損也。宜加意慎調,多進藥餌,猶可向安。

細生地 歸身 丹參 元參 麥冬 青蒿 秦艽 鱉甲 茯苓 炙草 生熟穀芽 二泉膠 延胡 香附 雞子黃 白元米

又診:前方去穀芽、香附、延胡,加烏賊骨、茜草

(案3)汪,右。據述春季產後著惱,傷及肝脾,寒熱時止時作,綿延至今,漸增畏寒怯冷,胸痞納少,手指痠麻,足跗浮腫,種種皆是產虛不復所致。刻診脈弦數。急急調攝,否則猶恐恙深難效耳。

細生地 歸身 白芍 地骨皮 青蒿 丹參 桃仁 香附 柴胡 女貞子 炙草 茺蔚子

(案4)陳,右。據述產後感寒受濕,暑熱交蒸,郁久化毒,發為口糜現象,齒浮齦腫,舌碎頤腐,妨於飲食,脈象搏數。從景岳法治。

鮮生地 細生地 熟石膏(冰糖拌) 知母 川連 牛膝 銀柴胡 蘆薈 生甘草 銀花 青黛 薄荷 川萆薢 貝母

(案5)吳,右。前五載產後未復,肝邪乘隙肆威,延及奇經,以致經期落後,重陽時曾見吐紅,咳嗽痰黏,不時口乾少津,肺胃之陰亦漸被傷。刻診脈象兩尺如無,餘部細數。急宜慎真調理,方許懷麟之喜耳。

細生地 歸身 白芍 麥冬 知母 元參 真阿膠 丹參 黑草 茯苓 延胡 五加皮 枳殼炭 月季花

(案6)金,右。產後風寒襲於經絡,鬱而為熱,以致寒熱久延,半載不愈。防成損怯重恙。

青蒿 柴胡 丹皮 丹參 白朮 炙草 茯苓 骨皮 歸身 陳皮 生地 半夏

(案7)顧,右。據述病情由產虛未復,後復鬱怒傷及脾家,以致早春陽氣發越之時,頭暈欲僕,噁心作嘔,知飢不能進食,大便久秘,雖通而不爽。刻診脈象左細數,右搏數,舌白苔燥。此係體虛液虧,而積濕未化也。擬從養液熄風,兼清濕濁,緩緩調之。

洋參 麥冬 半夏 秫米 橘紅 苡仁 佩蘭 女貞子 玄參 杏仁 穀芽 藿香 荷葉邊 蓮子

(案8)杜,右。因邪致產,產後經旬余,寒熱往來,不能分清,曾經布白㾦,汗透而熱猶不肯解。刻下營陰內虧,伏邪逗留糾纏之候也。

歸身 丹皮 赤芍 青蒿 白薇 穭豆衣 鬱金 杏仁 連翹

(案9)許,右。病由胎前曾患咳嗽寒熱,分娩後寒熱猶然間作。近復發咳嗽,加以氣逆喘促,甚則不能安臥,寤不肯寐。現下兩脛作腫,日進食飲不多。此脾肺腎三經皆病。當茲產虛血脫之候,氣機不克收攝,已屬重恙,若再遷延,致成腫滿,理之恐難奏效。

洋參(薑汁炒) 白朮 炙草 茯苓 歸身 百藥煎 半夏曲(薑汁炒) 棗仁(炒,研) 遠志 郁李仁(豬膽汁炒) 紅棗(煨香) 茺蔚子

又:服前劑脛腫稍退,體略健旺,似屬應手,所嫌氣機仍然促急,脈象較前略和。仍用養陰增液,以安其神。

中生地(薑汁炒) 歸身炭 山萸肉 淮山藥 五味子 茯苓 丹皮 炙草 川貝 蛤殼 白芍 杏仁 阿膠 麥冬 月胡粉

(案10)周,右。病由產虛襲寒,腹痛便泄。頃診脈細澀無力,舌滑無苔。中都虛寒之象顯著。擬用理中合桃花法,補以舉之,溫以澀之,俾得後天生氣來復,再議丸劑,可望向安。

川樸 冬朮 茯苓 甘草 肉豆蔻 官桂 小茴香 胡蘆巴 乾薑 赤石脂 牡蠣 防風 益智仁 砂仁 巴戟天 骨碎補 煨姜

(案11)陸,右。產後未復,外感風寒襲於經絡之間,積久化熱,致有寒熱之變,其少腹結塊,瘀氣交阻使然也。脈來細澀帶數,舌乾少津。擬以和營順氣,以通固結。

生地 歸身 桃仁 澤蘭 烏藥 旋覆花(新絳五分同包) 柴延胡 荊芥 炙草 山楂肉 小茴香 青皮 香附 煨姜

十四、血崩

(案1)李,右。刻診脈象細澀而濡,舌白無華,久病反復多端,血崩如注,奄奄莫能轉側,面浮肢腫,症脈兩凶,莫之為甚。茲當春陽振動,脾胃受肝木之戕,若再食減胃倒,將何御之。急宜扶助後天生氣,兼理奇經之虧,以冀萬幸。

黨參(元米炒,去米,三錢) 冬朮(土炒,一錢半) 熟地炭(三錢) 二泉膠(牡蠣粉炒) 歸身(酒炒,一錢半) 白芍(炒,一錢半) 延胡醋(炒,一錢半) 茯苓(三錢) 海螵蛸(三錢) 湘杞子 木香(一錢) 炙草(五分) 觀音座(炙炭,八分) 南棗(三枚)

又:二次診。脈象如前稍和,血崩得止,飲食漸加,似屬應手,但久虛之體,脾胃陰陽不復,周身脈絡失疏,以致面浮㿠白,四肢腹脛都腫,仍防變重為要。

黨參(元米炒,三錢) 白朮(一錢半) 茯神(三錢) 歸身(酒炒,一錢) 丹參(酒炒,一錢半) 川芎(炒,八分) 白芍(炒,一錢半) 生地(三錢) 車前子(鹽水炒,三錢) 麥冬(去心,二錢) 大腹絨 薤白頭(一錢半) 瓜蔞仁(打,四錢) 穀芽(炒,三錢) 煨姜(一片)

又:三次診。投前劑諸恙悉減,脈象亦漸起色,神氣頗旺,飲食倍加。是後天生氣復振,再能調養,可冀復原。

黨參 白朮 茯神 歸身 白芍 生地 二泉膠(蒲黃五分同炒) 木香 大腹絨 車前子 棗仁 炮姜 遠志 高良薑

(案2)宋,右。病由血崩之後,原氣未復,漸延肝臟,內風振動,故有頭暈欲嘔之擾。脈細澀。法當養陰潛陽,兼熄上冒之風。

歸身 白芍 瓜蔞 半夏 牡蠣 石決明 天麻 甘菊 茯苓 炙草 藿香

(案3)周,右。肝腎不足,脾胃有虧,以致月水過多,坤造年至五旬,經水未已,脈來濡數帶芤。至長夏濕土司令,防有腫脹之累。

細生地(砂仁末拌炒) 歸身炭 白芍 荊芥炭 炙黑草 枳殼炭 石決明 牡蠣 紫丹參 木香 白朮 陳皮 制首烏 甘菊 條芩 雞冠花

(案4)周,右。中年以後,八脈失固,前經血崩不止,今雖暫住,正氣已虧。現下胃弱少納,食入不舒。還當養陰益氣為主,冀其胃醒,方許無虞。

黨參 綿耆 歸身 白芍 半夏 柴胡 枳殼 升麻 茯苓 新會皮 炙草 延胡 川芎 玫瑰花

(案5)宋,右。據述病由五月間起,患血崩時止時作,未有安日,入秋以來,所下血液漸少,而白帶頗多,飲食漸減,面目㿠白虛浮,四肢亦復虛腫。此病深戕及脾胃,所進谷飥精華,不克滋養以變血,所謂虛極不及變赤者是也,土衰不能勝水,水勢氾濫,狂瀾莫制,欲其不成水腫難矣,所幸脈尚細滑。擬進十全大補,佐以理治奇經,倘能脈藥安適,便是佳境。

大熟地 白芍 川芎 歸身 黨參 炙草 肉桂 制川附 白朮 智仁 茜草 烏賊骨 牡蠣 山藥 炮薑炭 煨姜 紅棗 觀音座

(案6)王,右。平昔奇經有虧,八脈不固,延及脾胃失健,肝腎體虛,其用過甚,五十之年,天癸未盡,淋瀝不已。延久有崩注之慮,虛浮亦所不克矣。

生地炭 歸身炭 川斷肉 丹皮 二泉膠(蒲黃同炒) 牡蠣 石決明 炙草 木香 首烏 半夏 新會紅 白芍 小淡菜

十五、癥瘕

(案1)蔡,右。刻診脈象細澀帶弦,舌苔微白,噁心,嘔吐濁水,晝夜無休,左腹結瘕,攻撐作痛,病經三旬外,飲食不思。此厥陰之脈為沉寒濁陰固結也。據症合脈,殊為險惡,姑擬一方,以冀輕減為幸。

旋覆花 代赭石 淡乾薑 吳萸 川連 白芍 枳實汁 瓦楞子 木蝴蝶 延胡 川椒(焙) 半夏 茯苓 炙草 陳皮 煨姜

(案2)劉,右。肝邪與伏邪併發,寒熱微作,胸痹,肢腫,不時咳嘔痰濁,腹中結瘕上撐,脈細,舌苔白,勢非輕渺。

桂木 茯苓 白朮 炙草 三稜 大腹絨 厚朴 苡米 木瓜 延胡 莪朮 青陳皮 鬱金 瓦楞子 姜渣

(案3)劉,左。脈來細澀無神,舌白滿布,中脘痞瘕,發時作痛,痛甚則嘔。此脾臟有虧,痰氣濕濁交黏盤踞,病經二載,根株殊深。據云食人稍減,略停欲化,其痛復作,得後與氣則快然如衰。法當扶土逐邪,緩緩磨滌,冀其漸得微效,方是吉徵。

川樸 大腹皮子 瓜蔞皮 延胡 半夏 蓽撥 青陳皮 茅朮炭 苡仁 肉果仁 木香 雞內金 陳香櫞 茯苓 絲瓜絡

又:前進溫通苦降之屬,病勢稍緩,舌苔漸化,脈亦較前稍和,惟納食不甚運健。此肝脾氣弱使然也。法當寓消於補,以冀奏績。

黨參 白朮 茯苓 半夏 姜皮 延胡 旋覆花(猩絳五分同包) 薤白頭 高良薑 金果欖 九香蟲 千張紙 臨服沖白酒一小杯。

(案4)郭,左。沉寒痼冷,積於胃脘,年久結塊,時欲上撐作嘔,隱隱而痛,脈細澀無力,是兼挾宿傷,壅塞脈道,氣血為之失暢也。

西黨參 製半夏 新會皮 枳殼 瓜蔞皮 薤白頭 淡吳萸 制川樸 焦建曲 白茯苓 瓦楞子 沉香曲 制香附 小青皮 延胡

(案5)張,左。寒與氣搏,積於下焦,以致左少腹結有瘕聚,近復氣上衝痛,噁心作嘔,曾服辛熱溫通之屬,未得效驗。刻診脈細澀而數,乃寒邪化熱之徵。擬用平木順氣,擇其芳香流利之品,先乃調治,俟其稍退,再商他法。

瓜蔞仁(炒,打,五錢) 薤白頭(一錢半) 枳殼(一錢) 小青皮(一錢半) 桃仁(三錢) 延胡(醋炒,一錢半) 紫石英(先煎,三錢) 炙甘草(五分) 白茯苓(一錢半) 半夏曲(一錢半) 川鬱金(一錢半) 川楝子(炒,打,二錢) 雞檳榔(一錢半) 瓦楞子(煅,二錢) 歸身(酒,一錢半) 兩頭尖(絹包,二十一粒 竹二青(鹽水炒,一錢半)

又:丸藥方。

高麗參(另研末,五錢) 大熟地(砂仁末拌炒,八錢) 湘杞子(炒,一兩) 沙苑子(羊脂油拌炒,一兩) 鎖陽(炒,五錢) 鹿角膠(陳酒溶化,一兩) 東白芍(桂心二錢煎汁炒,一兩) 漂蓯蓉(炒,五錢) 山萸肉(炒,一兩) 仙靈脾(炒,五錢) 川黃柏(鹽水炒,五錢) 知母(去毛,炙,五錢) 厚杜仲(鹽水炒,一兩) 小茴香(二錢) 煨木香(二錢) 金櫻子(去毛核,一兩) 黃魚鰾(牡蠣粉炒,一兩) 白茯苓(一兩) 車前子(鹽水炒,一兩)

上藥共磨細末,用雄羊腰子一副,另煮極爛,搗和為丸,如無,用豬脊髓二條,蒸熟代之,再以青鹽三錢化水泛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申酉之間,用開水送下五十丸。

(案6)黃,左。脈弦緊數,舌白,氣上逆而短,腹中瘕聚。此肝邪與濕熱相搏,氣為之不疏,痰為之凝聚,乃陽不固攝耳,理之非易。

桂枝 白朮 茯苓 炙草 半夏 延胡 青皮 沉香 乾薑 吳萸 楂炭 杏仁 桃仁 煨姜

十六、瀉痢

(案1)張,左。刻診脈象左細數,右弦弱,滯下經治得減,少腹疼痛亦平。仍宗前意加減為法。

香附 歸身 白芍 青皮 木香 延胡 烏藥 沉香 枳殼 川芎 茯苓 炙草

(案2)張,左。寒熱微作,痢下赤凍,澼澼不爽,小水赤澀,少腹膨。此暑伏濕鬱,熱蒸三氣,積於腸胃之間而然。幸脈象弦數,望其轉瘧,方許痊愈。

厚朴 香連丸 青麟丸 赤芍 海南子 延胡 香附 建澤瀉 淡芩 青皮 枳殼 赤苓 車前子 六一散

(案3)包,左。頃診脈細數帶弦,寒熱有汗未解,轉成瘧象。此病由於暑邪內蘊,疫邪觸受,以致先患吐瀉,今雖病減十之六七,而虛象未復。法當清化其邪,再以香芳通靈之品,盪滌余邪。

鮮石斛 鮮首烏 鮮沙參 白扁豆子 茯苓 貝母 廣鬱金 通草 益元散 玳瑁 珍珠 銀花露 青蒿 檀香 蘆根 佩蘭葉

又:頃接來札,已悉一是所云,入夢如雲遊,是肺肝虛氣乘邪也。不思飲食,是脾家濕邪逗留不化也。論理當進香燥,然津液不足,不便遽進。法當清泄淡滲,略佐芳香解穢理之。

(方缺)

(案4)包,幼。據述先由便澼不爽,遷延匝月,腸胃之濕熱未盡,鬱蒸不已,延入血分,古人所謂遠血出於脾,以致便後下血,症已非輕,近復兩目相繼發腫,羞明怕日,若不早治,必成重恙。一切鮮肥生冷及起居寒暖,宜加以慎之。

荊芥炭 歸身炭 赤芍 防風 川芎 甘菊 生草 地榆炭 山梔 夏枯草 條芩(炒炭) 丹皮炭 青葙子

(案5)劉,右。平昔體虛脾弱,陽氣不振,於前數年前曾患痢疾,經治得愈,相安無事有年。近因暑邪內郁,濕熱乘脾氣之虛下注腸胃,以致舊疾復作,裡急後重,腹痛,澼澼不爽,防成休息重候。脈象細澀而弱,舌白苔膩。先從清暑疏氣,兼清積滯。

厚朴 半夏 香附 枳殼 延胡 木香 陳皮 川芎 六一散 澤瀉 通草 檳榔 赤豬苓 車前子 佛手

(案6)李。寒熱氣滯,積於腸胃,以致便澼不爽,赤白凍下,少腹疼痛,脈來弦細帶數。症勢非輕,急宜調治。

黨參 柴胡 歸身 檳榔 枳殼 香附 桃仁 延胡 青皮 炙草 赤白芍 蘿蔔子 玫瑰花 白殘花

(案7)褚,左。下痢凍穢,赤多白少,數至圊而不爽,便後隱隱腹痛,病延半載,由陰傷及陽分。小水混濁不清,是濕熱久蘊,中氣不足,溲便為之變,正合《內經》之旨也。用駐車合補中法,以冀漸效。

川連 地榆 白芍 木香 延胡 柴胡 歸身 阿膠 萆薢 甘草 豬苓(用黃蠟五分拌炒) 白朮 車前子 荊芥 側柏葉 荷蒂

(案8)鄭,左。脾胃氣弱,飲食不甘,闌門失固,大便不時溏薄,寒熱微作,脈形數弱帶弦,舌苔薄白。擬用補中益氣,猶可冀安。

黨參 綿耆 白朮 炙草 白茯苓 白芍 柴胡 升麻 陳皮 肉果 益智仁 車前子 砂仁 紅棗 煨姜

(案9)何,左。新患澼,出紅凍,解時並不腹痛,乃濕熱阻滯於氣分,非關停積也。擬疏氣和腑法。

制香附 木香 川連 淡芩 赤芍 枳殼 老蘇梗 茯苓 炙草 豬苓 澤瀉 川芎 白蔻仁 橘紅 荷蒂

(案10)徐,右。久痢五色,陰氣將已告匱,肝火乘虛上擾,胸痹作痛,胃納不多,脈來搏數帶弦,舌乾少津。症勢極重,勉擬一方,以候明眼酌定。

中生地(薑汁炒) 小毛連(酒炒) 阿膠(蒲黃末炒) 白頭翁(酒炒) 秦皮 淡芩 赤白芍 煨木香 玉金 制香附 炙草 延胡 姜皮炭 竹二青(薑汁炒) 

(案11)蘇,左。滯下經月,凍尚未淨,當臍作痛,痛攻滿腹,肛門下重,乃肝脾氣血兩虧,濕熱猶未清化也。

歸身 白芍(肉桂四分煎汁拌炒) 炙草 炮薑炭 木香 桔梗 紫菀 小川連 升麻 紅曲炭 菟絲餅 荷蒂

(案12)鄭,左。左脅結痞,腹膨,痛泄,脫肛。此由濕積阻結,肝脾不化所致。雖病久正虛,而舌苔中厚,仍有濁積。擬方先與和中疏滯,以暢邪機。

川厚朴 大腹絨 茯苓皮 焦六曲 小青皮 萊菔子炭 青蒿 炙雞內金 楂肉炭 通草 煨姜 干荷葉蒂 二稻葉

十七、郁

(案1)周,左。郁損奇經,肺脾失和,復為風寒上逼,以致痰從上齶而出,脈形細澀。當以解鬱順氣漸調。

歸身 白芍 川芎 蔞仁 川貝母 鬱金 炙草 蘇子 藿香 橘紅 花粉 山梔 枳殼 茯苓

(案2)劉,左。病由郁損肝脾,氣機窒塞,絡脈阻滯,所進飲食不克化津,是以肢倦乏力,腿痠嗜臥。刻現腹膨䐜臏脹,脈象細澀而沉。先擬順氣扶脾,兼清痰濁,俟其輕減,再當議補。

旋覆花 蔞仁 橘絡 半夏 木香 蘇梗 沉香 延胡 青皮 蒺藜 枳殼 砂仁殼 大腹絨

又:刻診脈象已和,諸恙亦漸平復,再能靜調,可收全績。茲擬補益中略佐疏泄,以平為期。

珠兒參 歸身 沙苑 茅朮 黃精 細生地 炙草 牡蠣 白芍 香附 茯苓 橘紅 湘蓮子

(案3)張,左。病由鬱怒,肝胃氣乖,平昔積有濕熱,氣機失其暢遂,以致中脘痞堅,疼痛殊甚,延久最有伏梁之變,一切鮮肥寒冷之屬,在所宜禁,否則還有內癰之慮。刻診脈左弦長,右澀數,是土被木戕之明徵也。症非輕渺。

厚朴 杏仁 枳實 檳榔 沉香 烏藥 木香 青皮 瓜蔞 半夏 延胡 茯苓 草果仁

(案4)張,右。茲屆暮春,陽氣上越,脾受木戕,臟絡失疏,以致食納作飽,失其運化之司。議以疏肝理氣,醒其脾陽,俟其鬆減,再圖治本。

大生地 歸身 鬱金 香附 蔞皮 橘絡 半夏 青皮 苡米 陽春砂仁

(案5)王,左。悒鬱傷肺,思慮傷脾,中都氣窒,失其健運之司,以致不甚嗜食,食覺易飽,胸脘結塊如岑。理之非易效也。

製半夏 川樸 茅朮 瓜蔞皮 廣鬱金 制香附 範志曲 穀芽 麥芽 新會皮 白茯苓 砂仁 枳實 蘇梗 陳香櫞

十八、暑

(案1)張,左。營衛不調,寒熱屢止屢作,正氣素虧,更為邪擾。法當用補,但近襲暑邪,擬進疏補兼施。

洋參 麥冬 半夏 川貝母 歸身 延胡 青蒿梗 益元散 沉香 鮮佛手 老薑

(案2)張,左。新襲暑邪,積濕化熱,近復寒熱,汗不得暢,小水短澀,脈虛而數細,腹中覺痛。此邪與食滯交阻。法當清熱化邪。

川樸 青皮 枳殼 滑石 川斷 白扁豆子 山梔 青蒿露 赤豬苓

(案3)金,左。傷暑,表邪已罷,裡熱未除,脾胃鬱蒸,濕熱猶未清化,是以不思納食,胸痞溺短,種種見象,其病仍在氣分也。擬進七葉法,以清表裡之邪。

藿香葉 佩蘭葉 蒿葉 桑葉 荷葉 稻葉 竹葉 川貝母 石斛 益元散 芡實 通草 佛手

(案4)包,右。暑濕鬱伏化火,逗留於腸胃之間,以致上嘔下瀉,中脘痞滿,小溲短澀。此古稀之年,營衛兩虧,陰陽暌隔也。症屬霍亂,勿輕視之。

川樸 半夏 新會皮 炒蔞皮 枳實 檳榔 白蔻 杏仁 赤豬苓 澤瀉 六一散 藿香 竹二青 伏龍肝

又:吐瀉雖止,邪仍蟠踞中都,所進湯飲未肯下走,是以欲吐不能,時作煩躁耳。七旬高年,體虛邪戀,殊屬棘手,姑擬一方,以冀輕減為吉。

照前方去樸、蔻、杏,加梔、豉、車前子、左金丸

伏邪六日,寒熱或輕或重,脈弦數,舌黃微灰。邪在陽明,成瘧則輕,入里則重。

蔞皮 枳實 檳榔 豆豉 焦梔 知母 淡黃芩 連翹 香青蒿 赤苓 益元散

(案5)季,左。脈症合參,正氣雖虛,暑濕之邪未化,留戀肺衛,遂致寒熱有類瘧象,日輕日重,得汗則解,咳嗽痰黏。姑舍其虛,先理其實。

南北沙參 霜桑葉 黑芝麻 絹包 甜杏仁 益元散 川貝母 麥冬肉(青黛拌) 黑山梔 杜橘紅 軟白薇 赤茯苓 長牛膝(鹽水炒) 枇杷葉

十九、瘧

(案1)蔡,左。暑邪逗留未解,瘧雖暫止,而邪蘊頗重,防其餘燼復燃。脈搏數,舌微白。當以清解理之。

青蒿 柴胡 淡芩 山梔 澤瀉 白朮 知母 白扁豆子 半夏 檳榔 通草 赤苓豆卷 橘紅 六一散 白薇

(案2)黃,左。瘧乃伏氣之發,寒熱少汗,胸脘痞悶,時作惡心欲嘔,邪來徹也。脈弦數,溺赤。治宜清邪泄濕法。

桂枝 青蒿 白薇 豆卷 玉泉散 雞蘇散 通草 廣皮 澤瀉 淡芩 枳殼 赤豬苓 苡仁 半夏 車前子 姜 棗

(案3)劉,左。瘧後余邪未盡,寒熱雖止,而濕熱仍痼,當用清泄開其太陽,則頭暈、脘痞、小水赤澀,症自可就痊。

赤茯苓(各) 豬苓 澤瀉 白朮 官桂 茵陳 生熟苡仁 青陳皮(各) 山梔 炙草 黃柏 滑石 淡竹葉 燈草

(案4)夏,左。久瘧四五年,營衛失調,氣與邪並,結為瘧母,徒恃湯藥無益也。急宜扶正祛邪,以丸劑消其痞結,以湯飲理其本病,漸調勿懈,庶無他慮。

黨參 白朮 半夏 鱉甲 牡蠣 首烏 柴胡 青皮 淡芩 橘紅 茯苓 炙草 薑棗 另服鱉甲煎丸。

(案5)某。寒輕熱重,三日一作,脈弦數,舌滿白。當從募原達邪。一切生冷鮮肥宜忌。

川樸 半夏 柴胡 青皮 赤苓 貝母 淡芩 新會皮 六一散 白蔻 青蒿 枳殼 知母 佛手 姜 棗

(案6)夏,左。瘧久新止,脈猶弦數,其邪未盡可知。七旬高年,猶幸胃運尚健,然邪伏深邃,還防復熾。擬補益輔其正氣,佐清疏祛其餘邪,以冀向安。

黨參 白朮 炙草 大熟地(麻黃三分同炒鬆) 鹿角霜 好肉桂(去粗皮,後下) 青皮 青蒿 枳殼 茯苓 白芥子 姜 棗

(案7)郁,左。伏邪久延匝月,寒熱間日而作,甚則神識若蒙,小水失禁,體懶指腫,熱解時仍能進食,據云平昔素患痰症,脾陽不克健運,營衛之氣已離,閱所進方藥,似乎相左,以脈象虛中仍見和洽,即此便是生機。爰擬一方,以候尊裁。

洋參(二錢) 麥冬(勿去心,三錢) 五味子(一錢) 生鱉甲(八錢) 生龜甲(八錢) 牡蠣(一兩) 干菖蒲(四分) 玉金(一錢半) 白朮(防風一錢煎汁拌炒) 防己 苡仁(六錢) 芡實(五錢) 炙草(五分) 茯神(辰拌) 橘絡(薑汁炒,五分) 竹荊瀝(各一匙) 薑汁(一小匙) 

又:前進甘涼咸潤之劑,似得小效,但昨午小番,仍現厥逆,刻診脈搏數帶弦,其病竟未退盡,還有增變之虞。愚見少服藥為中醫,此仲景語也。第以飲食緩緩調之,俟其營衛二循行常度,則諸邪可望退舍也。

上洋參 麥冬 五味子 生鱉甲 生龜甲 牡蠣 玉金 茯苓 炙草 川貝母 五加皮 橘絡 鉤藤 青蒿

(案8)鄒。類瘧一候,有汗不解,甚則神昏譫語,大便溏泄,間有咳嗽。症屬陽明太陽,一時未肯驟解,用藥仍從少陽,以泄蘊蓄之邪,略佐苦降,望其陰氣漸振,可臻佳境。

鮮生地(淡西豉三錢同打,六錢) 青麟丸(過下,三錢) 淡芩(酒炒,一錢半) 柴胡(五分) 生枳實(一錢半) 檳榔(一錢半) 黑山梔(一錢半) 知母(一錢半) 赤豬苓(各一錢半) 焦白朮(一錢半) 澤瀉(鹽水炒,八分) 白扁豆子(三錢) 細川連(酒炒,五分) 葛根(一錢半) 益元散(包,三錢) 通草(五分) 二稻葉(五錢) 扁豆葉(二支) 

(案9)閔。三陰大瘧不止者,邪未徹也,未有邪未徹而可以止之者。

川桂枝 淡芩 焦白朮 知母 草果仁 範志曲 枳殼 製半夏 新會皮 姜 棗

(案10)張。久瘧之後,寒痰內伏,咳嗽年餘不止,勢難杜截根株矣。

麻黃 赤芍 炙草 蘇子 前胡 新會皮 金沸草 半夏 澤瀉 川萆薢

(案11)潘。刻診脈象左數滑,右弦數,兩尺弱不勝依,舌滑微黃苔,瘧來微寒壯熱,從無暢汗。此體虛正不勝邪,不能使邪外徹。據云懷麟二月,似覺躍動。推其病源,從郁損而起,漸及太陰脾臟,脾主四肢,遂致遍體浮腫,日雖不多,而正氣一時未肯來復,理之殊非易,幸後天生氣尚壯,猶能納食,據證合脈,還可措手。始擬益氣養營,以治其本,疏邪清瘧,以理其標,俾得營衛循度,自可向安。

上洋參 焦白朮 中生地 軟柴胡(鱉血拌炒) 歸身(酒炒) 淡黃芩 車前子 五爪橘紅 生鱉甲(先煎) 青蒿子 半夏曲(香油拌炒) 茯苓 炙草帶葉蘇梗 生薑 紅棗 黃楊樹頭

二十、寒熱

(案1)僧。始由微寒微熱,略不經意,閱六七天未嘗服一劑藥,延挨至今將及一旬,氣喘不得臥,痰黏不得出,視其形神沮喪,色白如鹽,四肢厥冷,兩脈全無,仔細按之覺細如遊絲。此脫症也,危在旦夕矣。余念其平日友情,勉書一方,以盡人事。

人參(另沖) 香附 蛤蚧尾 龍齒 牡蠣 白朮 桂木 白芍 炙草 茯苓 半夏 五味子 竹二青薑汁炒

(案2)程,左。症經四旬,其中反復多端,無庸贅述。刻診脈形細數、無神欲散,神識若明若寐,喚之則醒,聽之則蒙,胸膺刺痛仍熾,中脘更見痞滿。此正虛邪陷,陰陽樞紐欲離之象也。舌乾苔燥,唇揭齒焦,五臟之液皆竭矣。症在不治,姑念其敦請之誠。擬用復脈法,聊盡人事,以冀天心。

炙草 人參 大生地 鮮生地 火麻仁 麥冬(辰拌) 清阿膠 生龍齒 煅牡蠣 茯神(辰砂拌) 大棗

(案3)須,左。病由感邪積食,盤踞肺胃,前經表散得汗,苦降便通,表裡之氣已得疏通,是佳兆也,但濕熱鬱蒸未化,上干肺系,為咳為逆耳。刻診脈左細數,右搏數,舌苔膩滯而灰。擬進芳香泄熱,淡滲化濕,略佐順氣化痰為法。

淡豆豉(二錢) 佩蘭葉(一錢半) 苡仁(三錢) 沉水香(磨,沖,五分) 赤茯苓(二錢) 廣玉金(一錢半) 木豬苓(三錢) 煅蛤殼(先煎,五錢) 通草(八分) 生白朮(用元米泔水浸,煎三沸去朮代水,二錢) 白殘花(八分)

又:病經匝月,其中反復多端,不必贅述。刻診脈左細數帶弦,右搏數而大,舌苔久灰而未盡,飲食少進,咳嗽仍作,今復痰中略帶紅黃之色。此肺熱熏灼,胃汁乾涸,以致氣弱固聚胸中,津液不能下注,漸有肺痿之虞,其大便久秘,小水短澀,亦職此之由也。急宜涵養肺痿之陰,俾陰氣復得一分,便去一分病象,無勞溫補,亦無庸清泄。

中生地 麥冬 阿膠 火麻仁 炙草 川貝母 紫菀 知母 花粉 蔞仁 桑葉 元米 綠豆衣 甘蔗汁

(案4)顧,左。先由寒熱,一二日後,以強勞加病,復挾食積,驟致神識若蒙,狂躁譫語,身熱如烙,衄血如注,大渴引飲,大便秘結,脈象洪數,舌苔紅而起刺。此邪積交併,痰氣並阻,身中諸脈失疏,最為凶候,若非峻治,焉望轉機。

烏犀尖 鮮生地 山梔 淡芩 天竹黃 川連 膽星 熟石膏 寒水石 鬱金 枳實 檳榔 橘紅 連翹 人中黃 鮮石菖蒲 竹心 茅蘆根

(案5)江,左。伏邪留戀不清,時有寒熱,善噯。此氣機失暢所致。

川樸 半夏 杏仁 白薇 陳皮 白蔻仁 青蒿 枳殼 苡仁 赤苓 益元散

(案6)蔡,左。伏邪深蘊,欲達未達,遷延幾及二候,大便欲解不行,漸有內陷之慮。刻診脈搏數而弦,舌苔灰膩。病勢殊屬深險,姑擬一方,冀其大解得汗,透發斑疹,方有生機。

牛蒡子 大連翹 薄荷頭 杏仁 赤苓 瓜蔞皮(元明粉一錢半同炒) 厚朴 膽星 半夏 枳實 玄參 鬱金 橘紅 六一散 捲心竹葉燈草

(案7)包,左。本病陰虛濕重,體質不固,加以春夏之變,寒暄失時,客氣乘虛而入,復因脈絡鬱滯,心境不暢,遂致痰食邪氣交阻於中,先現寒熱,繼變昏沉若蒙,語言錯雜,病勢頗為重候。閱前所服方,與病誠符,不必更章。刻診脈形搏數帶郁,舌苔宿黃已退,白膩未除。姑擬扶正清邪,開鬱導滯,冀其輕減為吉。

洋參(二錢) 沙參(一兩) 檳榔(一錢半) 枳實(一錢半) 蔞皮(五錢) 半夏(一錢半) 通草(八分) 苡仁(三錢) 赤豬苓(各一錢半) 六一散(三錢) 車前子(三錢) 葛花(二錢) 雞距子(三錢) 干菖蒲(三錢) 竹心(十枚) 燈心(五分)

(案8)丁。病延五旬,其症或輕或重,反復多端,至今仍有寒熱,胸痞納少,右足跨隱隱作痛,並無腫脹,經脈失於榮養,猶有外瘍之慮。刻診脈象左細數,右弦數。是陰氣不足,五液皆虧之症,徒治寒熱無益也。擬用仲景法,以冀輕減。

中生地 麥冬 火麻仁 石斛 炙草 蒺藜 二泉膠 延胡 川貝 生穀芽 茯苓 玄參 霜桑葉 冬瓜仁 花粉 二稻葉

改方:去冬瓜仁、花粉、桑葉、稻葉,加沉香、女貞子、冬朮、蓮肉、紅棗、茯神

(案9)包,左。暑熱鬱蒸,灼熱頗重,傷及陽氣,是以百節乏力也,以脈來洪大搏數知之。

熟石膏 知母 淡芩 茯苓 枳殼 花粉 象貝母 焦梔 六一散 橘紅 採芸曲

(案10)顧,右。濕溫夾斑帶疹,裡外熱灼,適逢經至,須防熱入血室,時欲嘔惡,大便溏薄,症勢非輕,切勿泛視。前所服藥,清滋太早,試問所積濕邪,從何退解乎。姑擬一方,以望漸輕為吉。

藿香 佩蘭 杏仁 淡芩 大豆卷 連翹 薄荷 赤苓 豬苓 澤瀉 冬桑葉 菊花 蘆根 六一散 白扁豆花

(案11)印,左。前投辛涼之屬,赤疹隱隱,達而未清,得汗頗暢,而畏寒灼熱未罷,脈左弦數,右洪數。此邪滯交黏所致。擬涼以解之,清以化之。

鮮石斛 鮮沙參 花粉 熟石膏 淡芩 枳實 檳榔 瓜蔞仁 玄明粉 丹皮 蟬衣 薄荷 羚羊角 連翹 六一散

(案12)徐,左。風溫挾濕,寒熱有汗不解,神識時明時昧,語言無序,咳嗽,痰黏不爽,春邪已得透達,但里濕未化,鬱而成熱,熱灼不已,將有化燥發痙之變。刻下大便由瀉轉痢,乃協熱下泄也。診脈弦數而洪,口渴多飲,所可畏者,其邪有內陷之險。肝風一熾,陰氣隨竭矣。閱前方大致不差,其恙正在鴟張,是以未能驟致耳。姑擬甘涼清泄並理,俟其熱退神安,方許無事。錄方以候主裁。

羚羊角 淡黃芩 朱茯神 焦茅朮 綠升麻 煅牡蠣 真川貝 小毛連 甘草 石決明 甘菊花 大連翹 採芸曲 苡仁 鬱金 竹心 燈草(辰染) 

(案13)崔,左。病由傷寒直中太厥二陰,於昨晚驟見腹中大痛,汗泄太多,角弓反張,不省人事,兩脈弦勁,舌苔白黃。據症脈,實為險惡,勉擬一方,以冀萬一之幸。

羚羊角 製半夏 新會皮 連翹 石決明 焦白朮 炙草 白茯苓 玄參 石菖蒲 真川貝 池菊花 竹二青

(案14)朱,左。伏邪積滯蘊結陽明,迄今兩候,漸已化火,劫爍津液,熱甚於里,舌紅苔灰滿布,語言錯亂,中脘按之痞滿,脈形弦數,右大於左。邪火充斥,勢若燎原,慎防風動痙厥變幻。錄方候正。

烏犀尖(五分) 鮮生地(一兩) 粉丹皮(一錢半) 知母(二錢) 生石膏(四錢) 連翹(勿去心,三錢) 赤芍(一錢半) 朱茯神(三錢) 全瓜蔞(四錢) 枳實(生切,一錢半) 益元散(包,三錢) 茅蘆根(各一兩)

(案15)沙,左。伏邪壯熱兩候,轉為寒熱如瘧,但熱來頗重,且熱長退短,大汗而熱不減,如是者又十日矣。刻診脈浮弦數硬,右手欠暢,舌苔白濁兼黃,根中焦灰,尖色紅絳,唇焦乾板。此腑中積熱留戀,蒸蘊燔灼,熱邪由腑涉經,故外見瘧狀,其熱仍蘊於腑,內擾於營,故熱重時神清,不清時而且肢指蠕動,漸有風痙之兆。病將一月,氣液被傷已甚,而邪積膠結不化,深恐邪戀正虛,致生變態。擬方速與疏腑泄熱,兼以清營養胃,冀其積熱下行,庶幾熱勢漸平。錄方候正。

枳實(元明粉六分化水磨沖) 檳榔 廣鬱金 淡芩 知母 蔞皮仁 鮮石斛 洋參 鮮生地 連翹心 生錦紋 竹茹 茅根肉 粉丹皮

(案16)唐,左。伏邪挾積,留戀經旬,灼熱有汗不解,入夜轉甚,間有神昏譫語,口渴引飲,脘痛拒按,大便解而不多,脈象兩手弦洪,尺部較甚,舌苔光絳,中罩灰。症屬邪積內阻,濕熱上蒙,防其邪陷心營生變。茲姑擬宣邪化熱,通腑泄濁,俟其輕減,方可著手。錄方候正。

鮮石斛 玉泉散 連翹 玉金 知母 杏仁 淡芩 茯神 川貝母 青蒿 苡米 枳實 瓜蔞皮 二稻葉

(案17)丁,右。伏邪旬日,寒熱往來,有日重日輕之勢,熱不分清,心胸煩灼,脘悶氣逆,上升欲嘔,脈右大於左,經汐不期適至,甫經四日不斷,乃血室空虛,恐邪熱內陷。擬河間分泄三焦,冀准瘧則輕。

製半夏 生石膏(薄荷五分同打) 知母 桂枝 新會皮 赤豬苓 益元散 枳實 赤芍 藿香 白蔻仁 竹二青 鮮稻漿

(案18)郁,右。伏邪深邃,欲達不宣,繼復受痧穢,交相為病,先見噁心嘔吐,下見洞泄,中宮隔拒,此邪與食滯使然。是症名曰霍亂,乃霍然撩亂之謂,當以正氣撤邪,其病自退。今視前方用白虎與瀉心並進,雖無大錯,未免其邪早被遏抑,蒸騰變幻,無有已時耳。再閱後方,用溫中逐穢之屬,正合其宜,而仍未見效者,以經水乍過,血室已虛,不能使邪外出也。刻診脈左搏數,右濡數,舌白滿布,嘔瀉減而未罷。仍宜溫以降之,苦以泄之,芳香以逐之,冀其微效為吉。錄方候正。

制川樸 淡芩 杏仁 連翹 枳實 大腹皮 蔻殼 香薷 赤茯苓 六一散 焦茅朮 萊菔子 佩蘭葉 竹二青 燈心

(案19)張,右。兩進涼解達邪,甫出汗而欲小解,汗即縮,疹亦未布,是邪欲出不達,肌膚燔灼如前,脈象左大於右,浮部多數,舌紅,微起白苔。兩陽邪火猶熾,仍望表出汗透,疹布為佳。

牛蒡子 黑山梔 淡豆豉 連翹殼 粉丹皮 鮮生地 鮮沙參 赤芍 白薇 荊芥穗 白杏仁 蟬衣 茅蘆根

(案20)汪,右。暑濕熱鬱於三焦,瀰漫不已,寒熱微汗,將及一句,其邪未曾透達,有熱入血室之險,是以晝則明瞭,夜則譫語耳。茲診脈形細數,舌白微黃,而津液全涸。陰氣先已告竭,則陽光隨之獨熾。據症合脈,頗為重候,宜慎之。

鮮石斛(六錢) 鮮生地(六錢) 淡豆豉(一錢半) 軟柴胡(炒,五分) 黑山梔(三錢) 肥知母(一錢半) 淡黃芩(一錢半) 軟白薇(一錢半) 大連翹(三錢) 金銀花露(沖,一兩) 真川貝母(一錢半) 炙甘草(三分) 白茯苓(一錢半) 廣玉金(一錢半) 活水蘆根(一兩) 竹葉(五十片) 燈心(三十寸) 

又:前進養陰增液之屬,熱灼漸退,已得鬆機,入暮亦能清了,但裡熱仍然熾甚,小腸丙火乘濕熱交蒸,是以小溲短赤,不時煩躁,乃暑症之故態也。診脈較前略和,舌津漸回。再能清以化之,可臻佳境。

鮮生地(六錢) 鮮石斛(六錢) 細川連(五分) 淡黃芩(一錢半) 黑山梔(三錢) 赤茯苓(三錢) 潼木通(一錢) 六一散(三錢) 連翹殼(二錢) 象貝母(三錢) 瓜蔞皮(三錢) 甘菊花(一錢半) 淨鉤鉤(後下,三錢) 活水蘆根(五錢) 竹葉(五十片) 燈心(三十寸) 

又:脈象較前已和,胃液亦能漸蘇,夜臥頗安,皆屬佳兆。再能調理得宜,可望痊愈。

川石斛三錢) 鮮沙參六錢) 大麥冬去心,一錢半) 天花粉三錢) 肥知母一錢半) 生熟穀芽各三錢茯苓(三錢) 炙甘草三分) 大連翹一錢半) 焦白朮(一錢半) 女貞子炒,三錢) 白薇須一錢半) 枇杷葉露沖,一兩) 蘆根去節,一兩)

二十一、溫熱

(案1)劉,左,幼。寒熱經旬不解,灼熱少汗,舌乾焦黃,脈來搏數。此溫邪發於秋燥之後,肺胃津液被劫,不能使邪外出,漸有入營之險。五歲幼齡,陰氣本未生全,再受重邪,恐難勝任。姑擬一方,以冀萬幸,倘有斑疹透發,便是佳境。

鮮石斛 花粉 知母 雙鉤 寒水石 連翹 大力子 元參 川貝 丹皮 熟石膏(薄荷五分同研) 青木香 生甘草 茅蘆根(去心節) 竹心

(案2)夏,右。溫邪越二旬,曾得大汗,熱仍不解,閱顴頰項倒斑疹遍布,是邪從外達之象。晝則明瞭,夜則譫語,正合仲景熱入血室條例。脈來數疾帶弦,舌尖根微碎。擬從營分清熱,冀其仍歸少陽,方可措手。

烏犀尖 赤芍 丹皮 生草 鮮石斛 柴胡 廣鬱金 菖蒲 連翹 玄參 桃仁泥 茯苓 竹心 燈草

(案3)溫,左。刻診脈象左數帶弦,弦為肝陰不足也;右數帶洪,洪為胃熱有餘也。當此深秋涼氣外束,所伏之邪有栩栩欲動之勢,用藥未便峻補。先擬清泄,以輔正氣,俟其伏邪少卻,再議補益。

青蒿 杏仁 焦梔 枳殼 茯苓 半夏曲 採芸曲 六一散 麥冬 白朮 蔻仁 制香附 南沙參 二稻葉

(案4)華,左。風溫襲入膻中,痰熱交熾,神識不清,音啞,無汗,脈象模糊,舌灰黑。症勢殊為險惡,勉擬一方,以望萬一之幸。

烏犀尖(磨,沖) 鮮生地(淡豆豉三錢,元寸一釐,同打) 羚羊角 粉丹皮 天竹黃 陳膽星 鬱金 連翹 玄參 真川貝母 石菖蒲 薄荷 人中黃燈心 竹心

另:至寶丹一粒,先服。

(案5)於,左。風溫欲達不宣,熱灼如烙,有汗而熱仍不減,甚則言語如狂,大便略行,而轉矢氣屢作,此病結陽明少陽兩經,將有化燥之變。脈形搏數,舌乾坼,此陰液已被熱劫也。症勢頗為險惡,勉擬一方,以希轉輕為幸。

生錦紋(酒浸後下,三錢) 制川樸(一錢) 檳榔(一錢半) 枳實(一錢半) 炒蔞皮(三錢) 煨葛根(一錢半) 牛蒡子(三錢) 連翹(三錢) 鬱金(一錢半) 黑梔(一錢半) 柴胡(六分) 茯苓(一錢半) 石菖蒲(五分) 淡豆豉(鮮生地五錢同打,三錢) 竹心(三十支) 燈草(五寸) 蘆根(一兩)

(案6)張,左。濕體而吸冬令溫煦之氣,濕與溫合,而為濕溫,濕與熱蒸,經風未撤,症及半月,頭疼惡風雖罷,而咳未全除,熱勢起伏,熱起則心胸煩悶,齒垢苔黴,口膩不渴。溫病舌黑條下明言,邪熱劫奪,真水內虧,物窮則化,以致水來剋火,齒垢之理亦然。果爾,則當大熱神煩,必欲引外水以濟其急,萬無既已劫陰而獨不渴之理。今以經風未盡,在裡之邪不能借道而出,遂使熱蒸於胃,而痰濕抑遏其炎,結為黴垢,與水涸實有不同,高明者必當鑑及也。刻下大便屢行,而猶頻轉矢氣,臍下按之板滯。《金匱》云,陽明病,頻轉矢氣者,為有燥屎,當下之。無如大便屢行之後,氣每下注,便後有黏膩之物隨之而下,濕熱之邪欲趨其地,雖不得不行,續攻似宜暫緩一步。脈象弦滑而數,右寸帶浮,尤為濕溫之熱蒸濕騰,經有餘風,腑有留滯之證。擬從三焦宣化,兼撤經邪,濕化氣宣,蒸騰之炎自解也。管見所及,尚乞主裁,並希指謬。

光杏仁(去皮尖,勿打,三錢) 白蔻仁(後下,五分) 製半夏(二錢) 廣玉金(一錢半) 淡芩(一錢半) 赤豬苓(各三錢) 苦桔梗(一錢) 廣橘紅(一錢) 方通草(一錢) 香豆豉(三錢) 冬瓜子(四錢) 生苡米(四錢) 經霜桑葉(七分) 滑石(三錢)

前方服二劑,熱當漸輕,苔當漸化,即請高明將黃芩一味斟酌去留,再服一二帖。如宿滯已不攻而自下,腹板轉柔,無須攻奪尤妙。若依然腹板,甚至動躍,則用木香檳榔丸一錢半,枳實導滯丸一錢半,以緩下之。下後矢氣已止,而板滯動氣依然未退,則是積去而脾陽已傷,水邪乾土矣,弗再攻之。俟病退之後,以理中等湯調之,然否,臺裁。

(案7)隆,左。晚來熱重,便溏,無汗,七八日矣,惟脈象細弱不數,舌紅少苔,兩足痿弱,想陰分素虛,暑邪陷伏於內,不能外托,病勢頗為深重。擬清暑疏邪,冀得外解乃鬆。

豆豉卷 藿梗 青蒿 丹皮 淡芩 滑石 連翹 陳皮 桔梗 六曲 蘇梗 茅根

(案8)陳。冬溫,寒熱止而復作,大腹微膨,脈象左弦數,右數弱,舌光無苔。此正氣先虧,復為病後失調,以致反復不已。據證脈頗為重候,猶幸今午身得暢汗,亦是佳兆也。茲擬一方,以望漸愈為吉。

南沙參 麥冬(青黛拌) 五味子 穭豆衣 白芍 白朮 茯苓 穀芽 白蒺藜 半夏曲 新會皮 炙草 燈心 梨皮

又:溫邪將次清泄,諸恙悉減,已屬應手。但平素肝腎兩虧,痰濁不化,乘機竄入絡,以致少腹築築動氣也。診得脈象較前有和融之象,是可喜之徵。所慮調理不宜再致反復為囑。

五味子 旋覆花 白芍(桂枝二分同炒) 紅花 歸身 桃仁 海蛤殼 柴胡 川貝母 茯神 棗仁 牡蠣 竹二青 銀杏肉

二十二、瘋症

(案1)陳,左。病由勞碌傷筋,積久化熱,脈絡受燔,以致兩腕先後發腫而痛,此鼓槌風也。刻診脈左弦洪,右搏數。當以和營通絡,以清脈道,緩緩調治,可望向安。

桂枝 羚羊角 歸身 川芎 五加皮 丹參 防風 炙乳沒藥 白蒺藜 秦艽 延胡索 蠶砂 大貝母 赤苓

二十三、痹

(案1)郭,左。病後餘熱留於絡中,兩肩麻痹,下連指臂,延久失治,最有痱中之累。刻診脈象弦細而虛。法當養營和絡,以清其熱。

中生地 歸身 綿耆 黨參 黃柏 秦艽 白芍 防風 羚羊角 鉤鉤 池菊 炙草 絲瓜絡 桑枝

又:正氣不足,血液有虧,不能榮養筋絡,以致節骱牽搐刺痛,不便伸屈。法當峻補之議,現因胸痞脅脹,肝胃不和也。擬於補中略佐疏泄,俟其平復,再議滋補。

中生地 麥冬 延胡 秦艽 蠶砂 青皮 丹參 瓜蔞仁 五加皮 歸身 川芎 炙乳沒 木香 炙草

(案2)包,右。寒濕鬱久而成熱,熱極則風生,加以氣血有虧,節骱麻痹,今復左腕脈絡牽強作楚,是名痹症。法當和營通絡以熄風,養陰壯筋以止痛,可望漸效。

細生地 歸身 川芎 丹參 秦艽 延胡 五加皮 羌活 木瓜 炙乳沒 二泉膠 蠶砂 炙草 側柏葉 桑枝

(案3)顧,右。據述背膂筋脈牽強而痛,時緩時劇,脈形弦數。此血虛化風,漸成風痹重症。法當溫養經脈,以滋化源。一切勞碌及動風發物在所宜禁。

中生地 當歸 川芎 五加皮 桂木 二泉膠 木瓜 炙乳沒 羌活 川斷 麥冬 湘杞子 炙草 池菊

(案4)陳,左。脈象細數,左部腰膂酸楚,筋脈牽強,難於俯仰,下連腿脛。刻下年壯體強,猶可冀愈,倘因循失治,最有偏枯之累,近復咳嗽頻頻,未便過用溫熱。姑以和營通絡理之。

萆薢 杜仲 菟絲餅 牛膝 歸身 木瓜 蠶砂 茅朮 五加皮 防風己 炙乳沒 獨活 金毛脊 炙草 桃肉

又:前進和營通絡之屬,咳嗽得止,其為下損無疑,惟腰足酸楚麻木,古人每用針灸冀效,若徒恃湯液,恐難驟效也。

老桂木 五加皮 菟絲餅 牛膝 虎骨膠 粉歸身 金毛脊 厚杜仲 沙苑 川斷肉 紫丹參 川獨活 延胡索 桃肉 老桑枝

(案5)章,左。診脈左搏數,右洪數,舌苔白而少津。此症素受宿傷,經筋骨脈皆不用事,若再失治,有痿廢之變。刻下暑邪內伏,胸痞,不嗜食,右頰車結腫,皆是邪踞之徵。治當先理伏邪,再議祛傷。

歸身 柴胡 赤苓 川芎 豆豉 佩蘭葉 益元散 藿香 枳殼 鬱金 青陳皮 大貝母 延胡索 木香 鮮佛手

(案6)尼。志切清修,身居梵境,中年當此,悒鬱雖堪,居諸久歷,二氣造偏,是以所進穀食,其精華悉化為痰濁,不克灑陳於經脈,驟致兩腿內廉,上至股陰,下及隱白,隱隱作痛,無有已時,此方書所謂痛痹也。據症當用溫通,雖當酷暑,易觸穢邪,而用藥不得不從溫補養。故擬溫通先治其本,俟痛勢稍緩,再行他治。

大生地 歸身 白芍 川芎 五加皮 長牛膝 木瓜 茴香 附子炭 官桂 湘杞子 二蠶砂 炙草 茯苓 桑枝(酒炒) 炙乳沒 鹿角膠

另吃鹿筋(漂淨),臨服加青鹽少許,或如黃豆大。

(案7)包,左。診脈象細數無神,滑而無力,兩尺更弱,此心腎失交,損其太和之氣,諸病最易叢生。據云因勞碌過甚,驟見精泄,有狂瀾既倒之勢,此君火與相火相搏,陰陽失其維續使然也。急宜早為調治,否則中年以後每多痹瘓之虞。擬進王荊公妙香散合金鎖固精法損益用之。

洋參 抱木茯神(辰拌) 茯苓 金櫻子(去毛,炙) 龍骨 牡蠣 山藥 玄參 丹參 山萸肉 木香 朱麥冬 桑螵蛸 炙草 車前子 干石菖蒲 白蓮鬚

(案8)畢,右。坤體當及笄之年,陰氣始全,陽光易冒,設有起居飲食不循常度,則諸病叢生。茲症四肢、胸背、腰腹、遍體皆痛,難於行動,日盛一日,有加無已,此即病痹也。其勢頗重,論理當用溫通,但脈來堅實弦洪,舌紅刺碎,是肝家鬱火,脾經濕熱積於絡脈使然,若徒泥古法,恐不易效。姑擬和絡清火,以望輕減。

鮮生地(八錢) 羚羊角(鎊,先煎,二錢) 五加皮(炒,三錢) 當歸(炒,一錢半) 丹皮(炒,一錢) 赤芍(炒,一錢半) 川芎(炒,八分) 延胡(酒炒) 鉤鉤(三錢) 連翹(三錢) 山梔(三錢) 秦艽(半生半炒,三錢) 蠶砂(炒,三錢) 銀花(炒,三錢) 清寧丸(過下,五分) 竹葉(二十片)

(案9)宋,左。寒濕流骱,鬱而成瘋,兩足跗漫腫而躄。若再延岩失治,廢疾在邇矣。

獨活(一錢半) 防風(一錢半) 羚羊角(先煎,一錢半) 歸身(一錢半) 牛膝(一錢半) 防己(二錢) 蠶砂(二錢) 赤芍(二錢) 丹皮(一錢半) 延胡(一錢半) 瓜蔞(一錢半) 尋骨風(三錢) 細生地(三錢) 五加皮(三錢) 炙乳沒(各五分) 桑枝(四錢) 鬆節(二個) 桂枝(三分) 秦艽(半生、半炒,三錢)

(案10)某。及笄之年,血熱熾盛,外風乘機而襲,肌膚皮毛受病,濕邪因之下注,與熱相搏,而成風痹之症。現患兩足跗腫,指節腫脹,焮赤作痛,甚則滲流濁水,入暮其腫更甚。若恃湯液,恐難奏效。爰擬水泛丸方,緩緩治之,以圖痊愈。

大生地(二兩) 歸身(一兩) 赤芍(一兩) 丹皮(一兩) 萆薢(二兩) 牛膝(一兩) 茅朮(一兩五錢) 青皮(一兩) 防風己(各一兩) 羌獨活(各一兩) 川草烏(各三錢) 淡芩(一兩) 炙草(五錢) 川芎(五錢) 延胡(六錢) 柴胡(四錢) 首烏(一兩) 大貝(一兩五錢) 蠶砂(一兩) 苡仁(三兩)

上藥共磨細末,用海桐皮一兩,海風藤一兩,松樹皮、楝樹皮各一兩,煎湯水泛為丸。每日早晚各進二錢,開水送下,服時忌食一切海鮮、動風發物、豬首肉、蹄爪、麵筋、火酒等。

(案11)蔣。營血不足,寒澀絡中,更為風邪所襲,以致手指踡縮不舒,《內經》所謂軟短為拘也。凡筋統屬肝,肝苦急,宜辛以緩之,溫以和之。

桂枝 附子 秦艽 五加皮 紅花 木瓜 川芎 茅朮 當歸 防風 炙草 蠶砂 薑黃 延胡 赤苓 鬱金 炙乳沒 桑枝 煨姜

(案12)章。刻脈象弦細帶數,舌青苔厚,腰膂驟作痠疼,難於俯仰,四肢牽搐,時泄冷汗。此陰虛濕勝,郁遏陽氣所致,防發外瘍,急宜慎調。

桂枝 白朮 木瓜 秦艽 歸身 茯苓 防風己(各) 川芎 炙草 延胡 玉金 川斷 五加皮 炙乳沒(各) 

(案13)許,左。診得脈象細數而澀,舌苔滿白,兩足膝脛腫,痛楚如刺,此症雖云鶴膝,實《內經》所謂行痹也。凡骱皆謂之溪,溪發之症雖輕必重,每有偏廢之累。

厚朴 秦艽 木瓜 牛膝 獨活 青皮 防風己 歸身 澤瀉 柴胡 苡米 五加皮 炙乳沒 荷梗

(案14)董。絡脈失和,加以暑風外襲,寒濕乘之,以致四肢酸楚,脛腫殊甚。擬用通絡退腫為治。

羌獨活 前柴胡 防風己 茅白朮 青陳皮 生熟苡仁 桃杏仁 澤瀉 赤苓 枳殼 帶葉蘇梗 六一散 首烏藤 桑皮

(案15)相,右。寒熱乘虛下注,八脈氣痹,尻膂酸楚,屈伸不便。近復陽氣上冒,巔頂作癢若蟲行,甚則其發脫落。擬先溫通奇經,鎮熄陽氣。

中生地 當歸 川芎 首烏 天麻 石決明 五加皮 茴香 丹參 青皮 白朮 川斷肉 制香附 茯苓 延胡 生薑

(案16)錢,右。據述坤體年逾花甲,五臟之陰皆虧,陰虧則孤陽無所附,燔灼不已,化風莫制,是以偏左,湧泉倏有熱氣上騰,循股膝腰膂直干胸膈,甚則煩躁欲蒙,竟有不可支持之勢,此痱中重恙也。近復漸延及右,氣血營衛皆遭蹂躪,欲求寧靖,其可得乎。所幸脾胃尚健,納食頗安,猶可望其應手。爰擬景岳左歸合貞元法,加入養陰益坎之屬,略佐溫養奇經,寧心益腎,不必降火而火自潛,不必治風而風自靖矣。錄方以候裁正。

大熟地(五錢) 白茯苓(一錢半) 炙草(五分) 山萸肉(炒,一錢半) 歸身(酒炒,一錢半) 丹參(酒炒) 玄參(三錢) 石決明(生打,先煎,六錢) 牡蠣(生打,先煎,六錢) 女貞子(炒,三錢) 玄武板(刮白,生打,先煎,五錢) 大麥冬(三錢) 東白芍(桂心三分煎汁拌炒) 淮山藥(三錢) 小淡菜(三錢) 雞子黃(生攪,沖服,一枚) 湘蓮子(十粒) 

(案17)陳,右。前案論及風寒濕三氣為痹,投以苦溫兼辛通法,似有微效,而不甚見功。刻診脈象仍然細澀,四肢厥冷略減一二,乃病根深固,未肯遽拔也。

桂枝 當歸 秦艽 茅朮 苡仁 五加皮 尋骨風 海風藤 羌獨活 茯苓 防風 二蠶砂 炙草 白茯苓 金毛脊 桑枝

(案18)張,左。刻診脈象左部洪數而浮,右部更甚,舌苔微白,尖絳邊碎。偶因失挫,遂致左手足不能牽動。此高年陰虧血弱,不克榮養筋脈,乃偏枯之症也,理之恐難應手,猶幸並無寒熱,飲食如常,尚無深慮。擬進和營通絡,熄風清熱為治。

大生地(囫圇勿切) 白芍(後下桂枝一分半炒) 炙草 歸身 石決明 真川貝母 橘紅 五加皮 鉤鉤 秦艽(半生半酒炒) 白芥子 製半夏(冰糖拌炒) 阿膠(牡蠣粉炒) 制首烏 絲瓜絡 青果汁 竹二青

(案19)張,左。症始畏寒憎熱,兩足脛跗發生隱疹,紫斑累累,近更漸延於上,兩手亦所深慮,脈來浮弦而數,舌根白厚。據症脈,是不正之氣挾寒濕熱三氣錯雜而成。仍宜祛邪取汗,方有鬆機。

荊芥炭 防風 羌活 獨活 枳殼 桔梗 茯苓 草節 川芎 前柴胡 姜 紅棗

又:前投溫散法已得暢汗,四肢強痛亦減,轉側漸舒,業已得效,惟右手尚屬牽強,是筋脈猶未融和也,納食雖不甚多,尚能安適,此後天脾胃之氣漸能來復,脈虛微覺帶弦,舌微白無苔。當用和營通絡,調衛扶脾,以復其原。

大生地 歸身 白芍 五加皮 薑黃 川斷肉 炙草 二泉膠(酒化沖) 麥冬 山萸肉 茯苓 金石斛 穭豆衣 甘菊花 生熟穀芽 桑枝 鬆節

二十四、濕

(案1)朱,幼。風與濕搏,寒氣凝滯,脈絡為之壅塞,肌腠為之失蔽,郁久不化,而成面浮跗腫,勢將成疸。用開鬼門,潔淨府法。

桂枝 皮杏仁 防風 紫蘇葉 赤豬苓 澤瀉 青陳皮 香芷 茅白朮 漢防己 山梔 生熟苡仁 六一散

(案2)張,左。脾腎兩虧,濕不運化,滲於經絡,鬱而成熱,延久有黃疸之慮。法當苦以燥之,淡以滲之。

牛膝 羌獨活 赤豬苓 五加皮 山梔 黃柏 茅朮炭 青皮 澤瀉 防風己 茵陳 苡米

(案3)某。平昔胃虛寒伏,不時作嘔而痛,今復暑濕傷中,食入則滿,脾陽亦漸消乏,致失健運之職也。脘中結塊成痞,乃虛氣偶聚,不可遽攻。擬用胃苓法,先清其濕濁。

川樸 茅白朮 陳皮 澤瀉 半夏 木香 砂仁 淡乾薑 益智仁 左金丸 竹二青 千張紙

(案4)張,右。長夏濕熱交蒸,郁於脾胃經絡之間,以致唇舌發泡腐爛,病名口糜。法當清暑泄熱,以宣其毒。

青蒿 萆薢 雞蘇散 赤豬苓 澤瀉 通草 山梔 淡芩 銀花 蘆薈 大貝 知母 花粉 淡竹葉 荷葉 燈草

(案5)張,左。脈來沉細而弦,舌白少津,四肢懶惰,小溲短澀。此濕熱內阻,風邪外束,失其運化之司,是解㑊症也。論理宜補,第感邪之體,還當先以疏解為穩,俟解後,再議進補。

老蘇梗 連翹 赤豬苓 澤瀉 苡仁 冬葵子 白蒺藜 炙草 通草 甘菊 麥冬 蔞仁 竹二青 燈草

(案6)張,右。風濕相搏,遍體脹䐜,脈細澀,防成痼疾。

川樸 茅朮皮 青皮 赤豬苓皮 大腹皮 澤瀉 五加皮 杏仁 桑白皮 半夏 陳皮 紫蘇葉 枳殼 姜衣

(案7)謝,幼。寒鬱成熱,氣滯濕阻,上為咳嗽,下為囊腫。法當開鬼門,潔淨府,以疏其壅塞之邪。

(缺處方)

(案8)余,左。脾土氣衰,肺金氣弱,所進湯飲不克下輸於膀胱,橫行絡脈,以致面目肢體浮腫,延及陰囊,其勢殊為險重,猶幸小水尚通,還可措手。脈來細澀。用開鬼門,潔淨府法,以望輕減。

麻黃 皮杏仁 桂枝 紫蘇葉 赤苓皮 豬苓 冬瓜皮 澤瀉 車前子 茅朮皮 草梢 防風 苡米 焦山梔 姜衣

(案9)周,右。太陰脾臟有虧,失其健運之司,周身脈絡堵塞不舒,所進湯飲漸漬百脈,近見胸痞,不嗜食,面目肢體漸延腫形,乃腫脹之根萌也。脈形細澀,舌乾少津。擬進溫通之品,以冀漸效。

歸身 白芍(桂枝三分同炒) 半夏 沉香 蔞皮 陳皮 枳殼 香附 延胡 茯苓 青皮 鬱金 大腹皮 砂仁 佛手 冬瓜皮

(案10)包,右。大病後正氣不復,津液虧耗,脾陽不能健運,肝陽易致上升,面頰浮腫,延及四肢。急宜兩補陰陽,以復其元,否則中滿重恙,行將立見矣。

大生地(砂仁同炒) 歸身 白芍(桂枝同炒) 川芎 黨參(元米炒,去米) 冬朮 淮山藥 苡仁 炙草 二泉膠 牡蠣 茯苓 半夏曲 新會皮 煨姜大棗

又:正虛不復,損之根也。面浮足腫,蠱之萌也。加以素患目疾,亦能上擾頭額。老境將臨,須防增變。

老桂木 白芍 白朮 茯苓 甘草 首烏 石決明 麥冬 丹參 歸身 沉香 青皮 山藥 苡仁 金橘餅 玫瑰花

(案11)夏,左。肝火與濕濁交蒸,脾陽氣弱,不克運化,以致腹膨作響,須防單腹重症。

香附 玉金 川樸 皮杏仁 茅白朮(各) 赤豬苓(各) 澤瀉 枳殼 桃仁 延胡 青陳皮(各) 山楂炭 建曲 煨姜 陳香櫞

(案12)蕭,左。足少陰腎氣先虧,足太陰脾臟復損,兩脛先見浮腫,漸延及腹,此為逆傳,在法為不治,加以兩脈細弱如絲,理之恐難應手,姑擬方,以卜什一之幸。

熟地 丹皮 澤瀉 萸肉 山藥 茯苓 香附 肉桂 車前子 牛膝 大腹絨 青皮 乾薑 雞內金 陳胡蘆 干蟾(炙,砂仁一錢同研) 

又:單腹經治,分利濕濁,略有微效。茲診脈濡數帶弦,舌根白。當從中滿分消論治。

川樸 川連 西豉 焦梔 半夏 橘紅 蔞皮 青皮 豬苓 澤瀉 神麯 麥芽 砂仁 茅朮 蘇梗

(案13)鄭。病由上年夏季感受寒邪,損及脾臟,未得外達,積久不化,延及胃府,後感冬季重受濕邪,加以過勞傷陽,漸成濕黃疸證,肢體虛浮,面目白。至今春陽鼓盪,再動肝風,是以頭不著枕,兀兀振動,症勢已覺深邃,猶幸胃納尚未憊殘,後天生氣未壞,還可按法理治。昨患寒熱頗重,並無汗液,此新感溫邪,以正弱不克托邪外達耳。刻診脈象左細弱帶弦,右搏數細弱,舌苔滿㿠白,舌質淡白不紅,乃氣虧血虛,營衛失其常度也。據症合脈,實非輕渺,姑擬一方,以候主翁臺正。

製附子(五分) 細毛(連薑汁炒,五分) 淡乾薑(五分) 川桂木(五分) 焦白朮(一錢半) 粉歸身(酒炒,一錢半) 法半夏(一錢半) 化橘紅(八分) 皮杏仁(打,三錢生苡米五錢) 赤苓皮(三錢) 冬瓜皮(三錢) 姜竹茹(一錢半) 穭豆衣(三錢) 制川樸(五分)

改方:去川樸、穭豆衣,加大腹絨(三錢)、焦建曲(一錢半)

又:上月曾進實脾、導水之屬,弦脈稍和,惟虛象猶未退減,飲食頗適,胃家生氣漸起,是佳境也。但久虛之質,氣固大傷,血亦不旺,所以未肯驟復耳。方書云,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源。欲圖補陰,必顧其陽,其血斯可暗長也。刻診脈與症均屬少瘥。再擬金匱腎氣法,煎湯頻飲,以丸炒焦,日進三錢,緩緩調之,庶幾日臻康泰矣。一切生冷、動風、鮮肥,在所當忌。

大熟地(五錢) 粉丹皮(炒,一錢半) 淮山藥(三錢) 白茯苓(二錢) 建澤瀉(一錢) 山萸肉(炒,一錢半) 車前子(炒,三錢) 頂肉桂(去粗皮,另研沖,五分) 粉歸身(一錢半) 炙黑草(六分) 潞黨(參炒,二錢) 焦冬朮(一錢半) 東白芍(一錢半) 霞天曲(二錢) 姜(二片) 棗(五枚)

又:前投金匱腎氣法,諸恙悉減,納食頗適,已覺應手。因新沐過勞,擾動陽氣,值陰雨連旬,陰霾用事,以致寒熱頓作。中宮積寒復起,噁心嘔吐,不思進谷,所由來也。閱舌白苔滿,質無華色,其平昔血虧,陽光不布顯然。刻診脈浮而帶數,乃新感之邪為患耳。憑茲症脈,仍宜苦溫扶土,俾得脾健濕走,再議峻補。

制川樸(一錢半) 製半夏(一錢半) 茅白朮(各一錢半) 赤白苓(各二錢) 皮杏仁(打,三錢) 連殼砂仁(打,五分) 炒苡米(四錢) 淡乾薑(五分) 瓜蔞皮(三錢) 化橘紅(八分) 焦建曲(一錢) 姜皮(五分) 益元散(三錢) 淡吳萸(三分) 佩蘭葉(一錢半) 鳳凰衣(炙,三分) 煨姜(二大片)

又:屢進溫補兩儀之屬,似有應手之喜,實則並無效驗之徵,脈仍細數,舌質淡白。此陰虛而無陽以生髮之也。據症合脈,頗為深固,再以大補陰、大溫養之品,調理氣血,俾營衛合度,其寒熱自罷耳。

大熟地(三錢) 歸身(一錢半) 白芍(一錢半) 鹿角膠(酒化,沖,一錢半) 川附子(五分) 肉桂(去粗皮研,後下,五分) 炙草(五分) 淡乾薑(五分) 湘杞子(炒,三錢) 益智仁(炒,打,一錢半) 山萸肉(炒,二錢) 木香(煨,五分) 半夏(一錢半) 白蔻仁(研,後下,三分) 鮮白殘花(一錢)

又:前投大溫大補,寒熱未作,脈象漸有轉陽之喜,所嫌舌質仍白,肌膚㿠白猶未肯復。再從苦以燥之,淡以滲之,俾得土健水卻,自到佳境。

香蒿梗(一錢半) 地骨皮(炒,三錢) 赤苓(三錢) 生熟苡仁(各二錢) 赤小豆(炒,打,三錢) 青防風(一錢半) 化橘紅(炒,五分) 焦冬朮(一錢半) 制紫川樸(五分) 焦建曲(一錢半) 老薑渣 冬瓜皮(三錢) 淡黃芩(酒炒,一錢半) 白蔻仁(後下,三分) 佩蘭葉(一錢半)

二十五、淋濁

(案1)潘,左。據述前數載曾經受傷,脈絡留瘀,更復肝邪橫擾,以致小水滴瀝不爽,尿時作痛殊甚,脈弦細,舌苔白。理之非易效也。

赤苓 桃仁 丹皮 海金砂 石葦 大小薊 延胡 歸鬚 車前子 澤蘭 金鈴子 兩頭尖 真西珀(燈心同研極細末,沖) 

(案2)吳,左。淋濁日久,不痛而癢。肝腎火邪未熄,濕從下注。擬用通腑,兼清臟陰。

川萆薢 澤蘭 赤豬苓(各) 木通 延胡 澤瀉 瞿麥 萹蓄 黑山梔 草梢 白芍 黃柏 細生地 女貞子 龍鬚草

(案3)據述小水不爽,溺管狹窄難出,病經三載余,愈而復作者屢矣。久延之恙,理應用補,但刻下新受濕熱,火延丙腑,其痛復作,作而加之以痛,當以疏邪清熱,以冀通則不痛。

生地 膽草 梔子 赤苓 海金砂 石葦 瞿麥 草梢 木通 牛膝 桃仁 萹蓄 燈心 蘆根 滑石 竹葉

(案4)李,左。陰虛,肝火煎熬腎水,以致先見尿血,後添白濁,痛不可忍。徒事濕熱,苦降無益,擬用養陰泄熱,所謂通則不痛也。

細生地 赤芍 丹皮 牛膝 焦梔 車前子 草梢 海金砂 石葦 木通 延胡 川連 西珀(燈心同研,沖) 龍鬚草

(案5)龔,左。刻診脈象弦數帶澀,玉莖腫硬,小解點滴不爽,所下之尿纖細如線,解時殊屬艱難,痛經三載不已。八齡幼稚,尚未相火鬱損之擾,而見證竟是腎疳之象,想由損傷瘀積而成,非關腑氣內阻也。至若八正、導赤等法,均屬隔靴搔癢,未能中的,是以延久不愈耳。姑擬一方,不識臻效否。

生地 歸身 肉桂 牛膝 柴胡 黃柏 石葦 赤芍 甘草 海金砂 茯苓 豬苓 大貝母 水楊樹須

二十六、眼目

(案1)張,右。風鬱成毒,毒走成瘋始焉,頂發粟瘰,項結累核繼焉,兩目乾澀,弦緊毛落。此平素血液有虧,邪毒易染所致,徒恃湯液無益也。

歸身 生地 川芎 甘菊 穀精草 蕤仁 茯苓 山梔 首烏 荊芥 橘核 延胡 炙草 桑葉 夏枯草

(案2)張,右。目赤,胬肉雲翳攀睛,視物少光,脈澀而弱。斯時未便峻補,先用清泄少陽厥陰之邪,略佐補益少陰,俟其便退,再定膏劑。

細生地(三錢) 穀精珠(二錢) 青葙子(打,三錢) 木賊草(八分) 夏枯草(一錢半) 丹皮(炒,一錢半) 赤芍(一錢半) 蟬衣(去頭足,五分) 池菊花(一錢半) 桑葉(一錢) 茯苓(三錢) 貝母(三錢) 炙草(五分) 蕤仁(炒,打,二錢) 黑山梔(一錢半)

(案3)畢,左。兩目黑珠黃色,白珠虛腫亦黃,視物模糊,上胞遏塞。此風寒濕熱上蒸,名內障也,最有云翳攀睛之累。脈濡數。當先疏散風寒,清利濕熱。一切酒醴辛熱、動風發物,在所宜禁。

防風 荊芥 川芎 赤豬苓 木通 帶葉蘇梗 茅朮 甘菊 蕤仁 草決明 羌活 夏枯草 鐵扇子 鮮枸杞葉

(案4)張,右。據述前患目疾赤腫,至今雖愈,而眼角胬肉未消。延久防其滋大,大則最有攀睛之慮。懸擬一方常服之,自能痊愈也。

細生地(三錢) 雲石蟹(醋煅,先煎,三錢) 石決明(三錢) 丹皮(炒,一錢半) 赤芍(炒,一錢) 蕤仁(炒,打,一錢半) 穀精珠(二錢) 青葙子(三錢) 草決明(二錢) 甘菊(一錢半) 貝母(三錢) 炙草(五分) 鐵扇子(三大片)

(案5)須,左。陰氣不足,陽氣有餘,先由時邪害目,因循失治,以致雲翳攀睛,侵及瞳子,若再遷延,有失明之累。刻診脈形濡數。當用養陰泄木為治,服十劑後,再擬丸方緩治之,可望向安。

玄參 細生地 白芍 麥冬 穀精草 蒺藜 蟬衣 甘草 木賊草 雲石蟹 鐵扇子 青葙子 枸杞子

(案6)章,右。肝火為風熱所乘,上侵眼目,以致上下兩胞起粟,如碎如腐,癢痛殊甚。此症亦系外障,而瞳色暗淡無光,延久最有增重之累。茲先疏風泄熱為治。

蔓荊子 荊芥 防風 蕤仁 杏仁 焦梔 桑葉 薄荷 枳殼 菊花 赤苓 木通 大貝元參

二十七、雜部

(案1)劉,左。沖年陰氣未全,相火漸動,營衛失其常度,遂致入暮發熱,微微累冷,脈象搏數帶弦。此似瘧非瘧之症,不可竟作瘧論。法當育陰潛陽為治。

細生地 歸身 白芍(桂枝一分同炒) 小黑豆 牡蠣 女貞子 地骨皮 青蒿 白朮 黃柏 知母 半夏曲 新會皮 山梔 姜 棗

(案2)譚,左。脈象搏數,搏為氣逆,數為血熱,臨事則每覺火升,沖年陰氣未全,防其陽越無制,致多病變。

金石斛 細生地 知母 玄參 炙草 女貞子 煅牡蠣 川貝 雙鉤 赤苓 新會皮 建蓮肉 燈草

(案3)劉,左。刻診脈象細數無神,形神㿠白,須防暗疾糾纏。法當扶土化濕,以助後天生化之機。

白朮 茯苓 白芍 珠兒參 木香 生熟穀芽 半夏 當歸 建曲 煅牡蠣 炙甘草

(案4)孫,左。病虛不復,脾氣日衰,足跗浮腫,是清陽不舉,濁陰下陷之徵。當此長夏濕蒸,病機紊發,宜慎調勿懈。

黨參 白朮 柴胡 升麻 茯苓 川芎 陳皮 炙草 木香 穀芽 苡仁 穭豆衣 砂仁 荷葉

(案5)周,左。溫邪欲達未達,復感風寒,面目虛浮,不時畏寒,脈形搏數而浮,症防變重。

麻黃 桂枝 皮杏仁 枳殼 香附 川芎 羌活 帶葉蘇梗 鬱金 茯苓 防風 半夏 老薑

二十八、汗

(案1)畢。刻診脈象細澀無神,肢節腰膂酸楚,汗泄過多,口津乾涸。此肝脾腎三經素虧,八脈因之俱損。茲當春陽鼓盪,人身之陽應之,慮其夏前後其病轉劇,擬方從補益中略佐清絡化痰。

首烏 白芍(桂枝三分同炒) 歸身 天麻 茯苓 石決明 白朮 甘菊 防風 牡蠣 玄參 黃耆皮 川斷肉 木瓜 炙草 桑枝

二十九、頭痛

(案1)章,左。刻診脈象轉數帶弦,舌苔白少津,頭額偏左疼痛,鼻塞多淚,偶有赤淚從內眥溢出,午前轉劇,近晚漸鬆。此陰虛挾痰阻於絡中,風熱乘機上擾。法當養陰疏絡,清邪止痛為治。

首烏 羚羊角 天麻 川芎 石決明 甘菊 鉤鉤 薄荷 荊芥 歸身 丹皮 延胡 貝母 元參 山梔 桑芽

三十、不寐

(案1)據述病起多年,心悸不寐,或止或發,時輕時重,所進藥餌頗多,未能全好。刻診脈弦數而滑,其為痰火阻絡可知。擬進《三因》溫膽法加味治之。

半夏(梨汁炒) 橘紅 枳實 茯苓 炙草 李仁(豬膽汁拌炒) 元參 丹參 焦梔 秫米 竹二青

又:前進溫膽之屬,未能見效,仍然寤不肯寐。擬用交通心腎,道亦不悖。診脈象搏數而弦,防其內風復動,急宜靜養,冀其真水來復,諸恙自能潛復耳。

細生地 麥冬 丹參 玄參 炙草 遠志 茯神 龜板 牡蠣 石決明 柏子仁 月華粉 貝母 連翹 蓮子須

三十一、癇厥

(案1)夏,左。邪襲肺肝,痰氣乘機厥逆,眩暈跌僕而成癇症。將冠之年患此重恙,未易霍然。先擬煎劑以疏絡道,俟其少卻,再議丸劑窮治之。

龍膽草 制膽星 細生地 鬱金 炙草 藿香 製半夏 歸鬚 枳實 茯神(辰拌) 大連翹殼(每粒以生礬末填滿,紅絨紮好) 白芥子 干菖蒲 桑白皮 竹二青(薑汁炒) 

(案2)滕,左。大凡諸癇症,雖有豬羊等名,而治法則一,不越乎豁痰通絡,順氣鎮怯,理之得法,可望向安。此症去冬經治後,已得效驗,今逢春陽勃發之時,陽冒不靖,更加怒惱傷肝,肝火亦因之而俱動,是以止而復作耳。

歸鬚(一錢) 半夏(一錢半) 橘紅(五分) 玄明粉(一錢) 瓜蔞仁(三錢) 青礞石(煅,三錢) 茯神(一錢半) 枳實(一錢半) 延胡(醋炙,一錢半) 藿香葉(一錢半) 草節(五分) 石菖蒲(五分) 鬱金(一錢半) 木香(五分) 竹瀝 薑汁 青果

(案3)鄭,左。神志先傷,脾陽告憊,痰為之凝聚,濕為之不運,漸漬於絡,以致胸膺痞悶,旁走脅絡而痛。刻診脈象滑數,舌苔布白。須防變成癇症,一切補劑當非所宜,今議安神鎮怯,兼清痰濕,俟其退解,再商補益可也。

法半夏(一錢半) 南星(五分) 新會皮(薑汁炒,八分) 瓜蔞皮(炒,三錢) 龍齒(煅打,先煎,六錢) 煅牡蠣(先煎,三錢) 煅磁石(三錢) 青礞石(先煎,一錢半) 炙草(五分) 朱茯神(三錢) 遠志(五分) 枳實汁(沖,一錢) 焦茅朮(一錢半) 廣玉金(一錢半) 蓮肉(十粒) 竹瀝(沖,一大茶匙) 薑汁(沖,一小茶匙)

三十二、遺精

(案1)蔣,左。病由去冬腿生瘍毒,開泄後,餘毒未清,遷延至今,已成漏管,氣血因之兩損。有夢遺精,是心氣不交於腎也,腎關失固,龍火易動,更值春陽鼓盪,萬物氣泄之時,病端百出為可慮耳。猶幸谷納頗適,脾胃之氣尚未衰絕,還可措手。始從仲景法理之。

桂枝 龍骨 牡蠣 丹參 玄參 遠志 炙草 白蓮鬚 茯神 棗仁 白芍 蓮心 紅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