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金石部第八卷
目录
- 1 金石部第八卷
- 1.1 金石之一
- 1.1.1 金
- 1.1.2 金漿
- 1.1.3 銀
- 1.1.4 錫吝脂
- 1.1.5 銀膏
- 1.1.6 硃砂銀
- 1.1.7 赤銅
- 1.1.8 自然銅
- 1.1.9 銅礦石
- 1.1.10 銅青
- 1.1.11 鉛
- 1.1.12 鉛霜
- 1.1.13 粉錫
- 1.1.14 鉛丹
- 1.1.15 密陀僧
- 1.1.16 錫
- 1.1.17 古鏡
- 1.1.18 古文錢
- 1.1.19 銅弩牙
- 1.1.20 諸銅器
- 1.1.21 鐵
- 1.1.22 鋼鐵
- 1.1.23 針砂
- 1.1.24 鐵落
- 1.1.25 鐵精
- 1.1.26 鐵華粉
- 1.1.27 鐵鏽
- 1.1.28 鐵爇
- 1.1.29 鐵漿
- 1.1.30 諸鐵器
- 1.1.31 鐵銃
- 1.1.32 鐵斧
- 1.1.33 鐵刀
- 1.1.34 大刀環
- 1.1.35 剪刀股
- 1.1.36 故鋸
- 1.1.37 布針
- 1.1.38 鐵鏃
- 1.1.39 鐵甲
- 1.1.40 鐵鎖
- 1.1.41 鑰匙
- 1.1.42 鐵釘
- 1.1.43 馬鐙
- 1.2 金石之二
- 1.1 金石之一
金石部第八卷
李時珍曰:石者,氣之核,土之骨也。大則為巖巖,細則為砂塵。其精為金為玉,其毒為礜為砒。氣之凝也,則結而為丹青;氣之化也,則液而為礬汞。其變也:或自柔而剛,乳滷成石是也;或自動而靜,草木成石是也;飛走含靈之為石,自有情而之無情也;雷震星隕之為石,自無形而成有形也。大塊資生,鴻鈞爐韛,金石雖若頑物,而造化無窮焉。身家攸賴,財劑衛養,金石雖曰死瑤,而利用無窮焉。是以禹貢、周官列其土產,《農經》、軒典詳其性功,亦良相、良醫之所當注意者也。乃集其可以濟國卻病者一百六十一種為金石部,分為四類:曰金,曰玉,曰石,曰滷。
(舊本玉石部三品,共二百五十三種。今併入二十八種,移三十二種入水部,三十九種入土部,三種入服器部,一種入介部,一種入人部)
《神農本草經》四十一種(梁陶弘景注)
《名醫別錄》三十二種(同上) 《唐本草》一十四種(唐蘇恭) 《本草拾遺》一十七種(唐陳藏器) 《藥性本草》一種(唐甄權) 《開寶本草》九種(宋馬志) 《嘉祐本草》八種(宋掌禹錫) 《圖經本草》三種(宋蘇頌) 《日華本草》八種(宋人大明) 《證類本草》一種(宋唐慎微) 《本草綱目》二十七種(明李時珍)
【附註】魏李當之《藥錄》 《吳普本草》 宋雷斆《炮炙》 齊徐之才《藥對》 唐孫思邈《千金》 李珣《海藥》 唐楊損之《刪繁》 蕭炳《四聲》 蜀韓保升《重注》 宋寇宗奭《衍義》 陳承《別說》 金張元素《珍珠囊》 元李杲《法象》 王好古《湯液》 朱震亨《補遺》 明汪機《會編》 徐用誠《發揮》 王綸《集要》
金石之一
金類二十八種
金
(《別錄》中品)
【校正】併入《拾遺》金漿。
【釋名】黃牙(《鏡源》)、太真。
時珍曰:按許慎《說文》云:五金黃為之長,久埋不生衣,百鍊不輕,從革不違,生於土,1.故字左右注,象金在土中之形。《爾雅》云:黃金,謂之璗,美者謂之鏐,餅金,謂之鈑;絕澤謂之銑。獨孤滔云:天生牙謂之黃牙。梵書謂之蘇伐羅。
弘景曰:仙方名金為太真。
【集解】《別錄》曰:金屑生益州,採無時。
弘景曰:金之所生,處處皆有,梁、益、寧三州多有,出水沙中。作屑,謂之生金。建平、晉安亦有金沙,出石中,燒熔鼓鑄為砣,雖被火亦未熟,猶須更煉。
高麗、扶南及西域等地成器,皆煉熟可服。
藏器曰:生金生嶺南夷獠峒穴山中,如赤黑碎石、金鐵屎之類。南人云:毒蛇齒落在石中。又云:蛇屎著石上,及熓鳥屎著石上皆碎,取毒處為生金,有大毒,殺人。本草言黃金有毒,誤矣。生金與黃金全別也。常見人取金,掘地深丈餘,至紛子石,石皆一頭黑焦,石下有金,大者如指,小者猶麻豆,色如桑黃,咬時極軟,即是真金。夫匠竊而吞者,不見有毒。其麩金出水沙中,氈上淘取,或鵝鴨腹中得之,即便打成器物,亦不重煉。煎取金汁,便堪鎮心。
志曰:今醫家所用,皆煉熟金箔,及以水煮金器,取汁用之,則無毒矣。皇朝收復嶺表,詢訪彼人,並無蛇屎之說,藏器傳聞之言,非矣。
頌曰:今饒、信、南劍、登州所出,採亦多端,或有若山石狀者,若米豆粒者,此類皆未經火,併為生金。
珣曰:《山海經》所說諸山出金極多,不能備錄。《廣州記》云:大食國出金最多,貨易並用金錢。《異物志》云:金生麗水。又蔡州出瓜子金,雲南出顆塊金,在山石間採之。黔南、遂府、吉州水中,併產麩金。《嶺表錄異》云:五嶺內富州、賓州、澄州、涪縣,江溪河皆產金。居人多養鵝鴨取屎,以淘金片,日得一兩或半兩,有經日不獲一星者。其金夜明。
宗奭曰:顆塊金,即穴山至百十尺,見伴金石,定見金也。其石褐色,一頭如火燒黑之狀,其金色深赤黃。麩金,即在江沙水中淘汰而得,其色淺黃。皆是生金,得之皆當鑄煉,麩金耗多。入藥當用塊金,色既深,則金氣足余。須防藥製成及點化者,此等焉得有造化之氣。
如紫雪之類,用金煮汁,蓋假其自然之氣爾。又東南金色深,西南金色淡,亦土地所宜也。時珍曰:金有山金、沙金二種。其色七青、八黃、九紫、十赤,以赤為足色。和銀者性柔,試石則色青;和銅者性硬,試石則有聲。《寶貨辨疑》云:馬蹄金象馬蹄,難得。橄欖金出荊湖嶺南;胯子金象帶胯,出湖南北;瓜子金大如瓜子,麩金如麩片,出湖南等地;沙金細如沙屑,出蜀中;葉子金出雲南。《地鏡圖》云:黃金之氣赤,夜有火光及白鼠。或云:山有薤,下有金。凡金曾在冢墓間及為釵釧溲器者,陶隱居謂之辱金,不可合煉。《寶藏論》云:金有二十種。又外國五種。還丹金,出丹穴中,體含丹砂,色尤赤,合丹服之,稀世之寶也。麩金出五溪、漢江,大者如瓜子,小者如麥,性平無毒。山金出交廣南韶諸山,銜石而生。馬蹄金乃最精者,二蹄一斤。毒金即生金,出交廣山石內,赤而有大毒,殺人,煉十餘次,毒乃已。此五種皆真金也。水銀金、丹砂金、雄黃金、雌黃金、硫黃金、曾青金、石綠金、石膽金、母砂金、白錫金、黑鉛金,並藥製成者。銅金、生鐵金、熟鐵金、鍮石金,並藥點成者。已上十五種,皆假金也,性頑滯有毒。外有五種,乃波斯紫磨金、東夷青金、林邑赤金、西戎金、占城金也。
金屑 【氣味】辛,平,有毒。大明曰:無毒。
珣曰:生者有毒,熟者無毒。
宗奭曰:不曰金而更加屑字者,是已經磨屑可用之義,必須烹煉鍛屑為箔,方可入藥。金箔亦同生金,有毒能殺人,且難解。有中其毒者,唯鷓鴣肉可解之。若不經鍛,屑即不可用。
金性惡錫,畏水銀,得余甘子則體柔,亦相感耳。
時珍曰:洗金以鹽。駱駝、驢、馬脂,皆能柔金。金遇鉛則碎,翡翠石能屑金,亦物性相制也。金蛇能解生金毒。晉賈后飲金屑酒而死,則生金有毒可知矣。凡用金箔,須辨出銅箔。
【主治】鎮精神,堅骨髓,通利五臟邪氣,服之神仙(《別錄》)。
療小兒驚傷五臟,風癇失志,鎮心安魂魄(甄權)。癲癇風熱,上氣咳嗽,傷寒肺損吐血,骨蒸勞極作渴,並以箔入丸散服(李珣)。
破冷氣,除風(青霞子)。
金漿
(《拾遺》)
【氣味】同金。
【主治】長生神仙。久服,腸中盡為金色(藏器)。
【發明】弘景曰:生金辟惡而有毒,不煉,服之殺人。仙經以醯、蜜及豬肪、牡荊、酒輩煉至柔軟,服之成仙,亦以合水銀作丹砂。醫方都無用者,當是慮其有毒耳。損之曰:生者殺人,百鍊者乃堪服,水銀合膏飲即不煉。
頌曰:金屑,古方不見用者,唯作金箔,入藥甚便。又古方金石凌、紅雪、紫雪輩,皆取金銀煮汁,此通用經煉者,假其氣爾。時珍曰:金乃西方之行,性能制木,故療驚癇風熱肝膽之病,而古方罕用,唯服食家言之。
《淮南三十六水法》,亦化為漿服餌。葛洪《抱朴子》言:餌黃金不亞於金液。其法用豕負革肪、苦酒,煉之百遍即柔,或以樗皮治之,或以牡荊酒、磁石消之為水,或以雄黃、雌黃合餌,皆能地仙。又言丹砂化為聖金,服之昇仙。《別錄》、陳藏器亦言久服神仙。其說蓋自秦皇、漢武時方士傳流而來,豈知血肉之軀,水穀為賴,可能堪此金石重墜之物久在腸胃乎?求生而喪生,可謂愚也矣。故《太清法》云:金,稟中宮陰己之氣,性本剛,服之傷損肌肉。又《東觀秘記》云:
亡人以黃金塞九竅,則屍不朽。此雖近於理,然亦誨盜矣,曷若速化歸虛之為愈也哉。
【附方】新五。
風眼爛弦:金環燒紅,掠上下瞼肉,日數次,甚妙。(《集簡方》)
牙齒風痛:火燒金釵針之,立止。(《集簡方》)
輕粉破口:凡水腫及瘡病,服輕粉後口瘡齦爛。金器煮汁頻頻含漱,能殺粉毒,以愈為度。(《外臺秘要》)
水銀入耳,能蝕人腦:以金枕耳邊,自出也。(張仲景方)
水銀入肉,令人筋攣:唯以金物熨之,水銀當出蝕
金,候金白色是也,頻用取效,此北齊徐王方也。(《本草拾遺》)
銀
(《別錄》中品)
【校正】併入《開寶》生銀。
【釋名】白金(《綱目》)、鋈。
時珍曰:《爾雅》:白金謂之銀,其美者曰鏐。《說文》云:鋈,白金也。梵書謂之阿路巴。
【集解】《別錄》曰:銀屑生永昌,採無時。
弘景曰:銀之所出處,亦與金同,但是生土中也。煉餌法亦似金。永昌屬益州,今屬寧州。
恭曰:銀與金,生不同處,所在皆有,而以虢州者為勝,此外多鉛穢為劣。高麗作帖者,云非銀礦所出,然色青不如虢州者。
志曰:生銀出饒州樂平諸坑銀礦中,狀如硬錫,紋理粗錯自然者真。
頌曰:銀在礦中與銅相雜,土人採得,以鉛再三煎煉方成,故為熟銀。生銀則生銀礦中,狀如硬錫。其金坑中所得,乃在土石中滲漏成條,若絲髮狀,土人謂之老翁須,極難得。方書用生銀,必得此乃真。
珣曰:按《南越志》:波斯國有天生藥銀,用為試藥指環。又燒朱粉甕下,多年沉積有銀,號杯鉛銀,光軟甚好,與波斯銀功力相似,只是難得。今時燒煉家,每一斤生鉛,只得一、二銖。《山海經》云:東北樂平郡堂少山出銀甚多。黔中生銀體硬,不堪入藥。
宗奭曰:銀出於礦,須煎煉成,故名熟銀。其生銀即不自礦中出而特然生者,又謂之老翁須,其入用不同。世之術士,以硃砂而成,以鉛汞而成,以焦銅而成者,既無造化之氣,豈可入藥,不可不別。
時珍曰:閩、浙、荊、湖、饒、信、廣、滇、貴州諸處,山中皆產銀,有礦中煉出者,有沙土中煉出者。其生銀,俗稱銀筍、銀牙者也,亦曰出山銀。獨孤滔《丹房鏡源》所謂鉛坑中出褐色石,形如筍,打破即白,名曰自然牙,曰自然鉛,亦曰生鉛,此有變化之道,不堪服食者,是也。《管子》云:上有鉛,下有銀。《地鏡圖》云:山有蔥,下有銀。銀之氣,入夜正白,流散在地,其精變為白雄雞。《寶藏論》云:銀有十七種,又外有四種。天生牙,生銀坑內石縫中,狀如亂絲,色紅者上,入火紫白如草根者次之,銜黑石者最奇,生樂平、鄱陽產鉛之山,一名龍牙,一名龍鬚,是正生銀,無毒,為至藥根本也。生銀生石礦中,成片塊、大小不定,狀如硬錫。母砂銀,生五溪丹砂穴中,色理紅光。黑鉛銀,得子母之氣。此四種為真銀。有水銀銀、草砂銀、曾青銀、石綠銀、雄黃銀、雌黃銀、硫黃銀、膽礬銀、靈草銀,皆是以藥製成者;丹陽銀、銅銀、鐵銀、白錫銀,皆以藥點化者,十三種皆假銀也。外有四種:新羅銀、波斯銀、林邑銀、雲南銀,並精好。
銀屑
【修治】弘景曰:醫方鎮心丸用之,不可正服。為屑,當以水銀研,令消也。
恭曰:方家用銀屑,取見成銀箔,以水銀消之為泥,合硝石及鹽研為粉,燒出水銀,淘去鹽石,為粉極細,用之乃佳,不得只磨取屑耳。
時珍曰:入藥只用銀箔易細,若用水銀鹽硝制者,反有毒矣。
《龍木論》謂之銀液。又有錫箔可偽,宜辨之。
【氣味】辛,平。有毒。
珣曰:大寒,無毒。詳生銀下。
【主治】安五臟,定心神,止驚悸,除邪氣,久服輕身長年(《別錄》)。定志,去驚癇,小兒癲疾狂走(甄權)。破冷除風(青霞子)。銀箔:堅骨,鎮心明目,去風熱癲癇。入丸散用(李珣)。
生銀
【氣味】辛,寒,無毒。獨孤滔云:鉛內銀:有毒。
保升曰:畏黃連、甘草、飛廉、石亭脂、砒石,惡羊血、馬目毒公。
大明曰:冷,微毒。畏磁石,惡錫,忌生血。
時珍曰:荷葉、蕈灰能粉銀。羚羊角、烏賊魚骨、鼠尾、龜殼、生薑、地黃、磁石,俱能瘦銀。羊脂、紫蘇子,皆能柔銀。
【主治】熱狂驚悸,發癇恍惚,夜臥不安譫語,邪氣鬼祟。
服之明目鎮心,安神定志。小兒諸熱丹毒,並以水磨服之,功勝紫雪(《開寶》)。小兒中惡,熱毒煩悶,水磨服之(大明)。煮水,入蔥白、粳米作粥食,治胎動不安,漏血(時珍)。
【發明】好古曰:白銀屬肺。
頌曰:銀屑,葛洪《肘後方》治癰腫五石湯中用之。
宗奭曰:本草言銀屑有毒,生銀無毒,釋者略漏不言。蓋生銀已發於外,無蘊郁之氣,故無毒;礦銀蘊於石中,鬱結之氣全未敷暢,故有毒也。
時珍曰:此說非矣。生銀初煎出如縵理,乃其天真,故無毒。熔者投以少銅,則成絲紋金花,銅多則反敗銀,去銅則復還銀。而初入少銅終不能出,作偽者又制以藥石鉛錫。且古法用水銀煎消,制銀箔成泥入藥,所以銀屑有毒。銀本無毒,其毒則諸物之毒也。今人用銀器飲食,遇毒則變黑;中毒死者,亦以銀物探試之,則銀之無毒可徵矣。其入藥,亦是平肝鎮怯之義。故《太清服煉書》言:銀稟西方辛陰之神,結精為質,性剛戾,服之能傷肝,是也。《抱朴子》言銀化水服,可成地仙者,亦方士謬言也,不足信。
斅曰:凡使金銀銅鐵,只可渾安在藥中,借氣生藥力而已,勿入藥服,能消人脂。
【附方】舊二,新四。
妊娠腰痛如折者:銀一兩,水三升,煎二升,服之。(《子母秘錄》)
胎動欲墮,痛不可忍:銀五兩,苧根二兩。清酒一盞,水一大盞,煎一盞,溫服。(《婦人良方》)
胎熱橫悶:生銀五兩,蔥白三寸,阿膠(炒)半兩。水一盞,煎服。亦可入糯米,作粥食。(《聖惠方》)
風牙疼痛:文銀一兩,燒紅淬燒酒一盞,熱漱飲之,立止。(《集簡方》)口鼻疳蝕,穿唇透頰:銀屑一兩,水三升,銅器煎一升,日洗三、四次。(《聖濟錄》)
身面赤疵:常以銀揩,令熱,久久自消。(《千金翼》)
【附錄】黃銀(《拾遺》)
恭曰:黃銀,本草不載,俗云為器辟惡,乃為瑞物。
藏器曰:黃銀載在《瑞物圖經》,既堪為器,明非瑞物。
時珍曰:按《方勺泊宅編》云:黃銀出蜀中,色與金無異,但上石則白色。《熊太古冀越集》云:黃銀絕少,道家言鬼神畏之。《六帖》載唐太宗賜房玄齡帶云:世傳黃銀鬼神畏之。《春秋運鬥樞》云:人君秉金德而生,則黃銀見世。人以鍮石為黃銀,非也。鍮石,即藥成黃銅也。
烏銀
藏器曰:今人用硫黃熏銀,再宿瀉之,則色黑矣。工人用為器。養生者以器煮藥,兼於庭中高一、二丈處,夜承露醴飲之,長年辟惡。
錫吝脂
(《綱目》)
【集解】時珍曰:此乃波斯國銀礦也,一作悉藺脂。
【主治】目生翳膜,用火燒銅針輕點,乃敷之,不痛。又主一切風氣,及三焦消渴飲水,併入丸藥用(時珍)。
【附方】新一。
小兒天吊多涎,搐搦不定:錫吝脂一兩(水淘黑汁令盡),水銀一分(以少棗肉研,不見星),牛黃半分,麝香半分,研勻,粳米飯丸黍米大。每服三十二丸,新汲水下,名保命丹。(《普濟方》)
銀膏
(《唐本草》)
【集解】恭曰:其法用白錫和銀薄及水銀合成之,凝硬如銀,合煉有法。
時珍曰:今方士家有銀脆,恐即此物也。
【氣味】辛,大寒,有毒。
【主治】熱風,心虛驚悸,恍惚狂走,膈上熱,頭面熱,風衝心上下,安神定志,鎮心明目,利水道,治人心風健忘,亦補牙齒缺落(蘇恭)。
硃砂銀
(《日華》)
【集解】時珍曰:此乃方士用諸藥合硃砂煉製而成者。《鶴頂新書》云:丹砂受青陽之氣,始生礦石,二百年成丹砂而青女孕,三百年而成鉛,又二百年而成銀,又二百年復得太和之氣,化而為金。又曰:金公以丹砂為子,是陰中之陽,陽死陰凝,乃成至寶。
【氣味】冷,無毒。大明曰:畏石亭脂、磁石、鐵,忌一切血。
【主治】延年益色,鎮心安神,止驚悸,辟邪,治中惡蠱毒,心熱煎煩,憂忘虛劣(大明)。
赤銅
(《唐本草》)
【釋名】紅銅(《綱目》)、赤金(弘景),屑名銅落、銅末、銅花、銅粉、銅砂。
時珍曰:銅與金同,故字從金、同也。
【集解】弘景曰:銅為赤金,生熟皆赤,而本草無用。今銅青及大錢皆入方用,並是生銅,應在下品之例也。
時珍曰:銅有赤銅、白銅、青銅。赤銅出川、廣、云、貴諸處山中,土人穴山採礦煉取之。
白銅出雲南,青銅出南番,唯赤銅為用最多,且可入藥。人以爐甘石煉為黃銅,其色如金。砒石煉為白銅,雜錫煉為響銅。《山海經》言:出銅之山四百六十七,今則不知其幾也。《寶藏論》云:赤金一十種:丹陽銅、武昌白慢銅、一生銅、生銀銅,皆不出陶冶而生者,無毒,宜作鼎器。波斯青銅,可為鏡。新羅銅,可作鍾。石綠、石青、白、青等銅,並是藥製成。鐵銅以苦膽水浸至生赤,煤熬煉成而黑堅。錫坑銅大軟,可點化。自然銅見本條。《鶴頂新書》云:銅與金銀同一根源也,得紫陽之氣而生綠,綠二百年而生石,銅始生於中,其氣稟陽,故質剛戾。《管子》云:上有陵石,下有赤銅。《地鏡圖》云:山有磁石,下有金若銅。草莖黃秀,下有銅器。銅器之精,為馬為僮。《抱朴子》云:銅有牝牡。在火中尚赤時,令童男、童女以水灌之,銅自分為兩段,凸起者牡也,凹下者牝也。以牝為雌劍,牡為雄劍,帶之入江湖,則蛟龍水神皆畏避也。
赤銅屑
【修治】時珍曰:即打銅落下屑也。或以紅銅火煅水淬,亦自落下。以水淘淨,用好酒入沙鍋內炒見火星,取研末用。
【氣味】苦,平,微毒。
時珍曰:蒼朮粉銅,巴豆、牛脂軟銅,慈菇、乳香啞銅,物性然也。
【主治】賊風反折,熬使極熱,投酒中,服五合,日三。或以五斤燒赤,納二斗酒中百遍,如上服之。又治腋臭,以醋和如麥飯,袋盛,先刺腋下脈去血,封之,神效(《唐本》)。明目,治風眼,接骨焊齒,療女人血氣及心痛(大明)。
同五倍子,能染鬚髮(時珍)。
【發明】時珍曰:《太清服煉法》云:銅稟東方乙陰之氣結成,性利,服之傷腎。既云傷腎,而又能接骨,何哉?
藏器曰:赤銅屑主折傷,能焊人骨,及六畜有損者,細研酒服,直入骨損處,六畜死後,取骨視之,猶有焊痕,可驗。打熟銅不堪用。
慎微曰:《朝野僉載》云:定州崔務墜馬折足,醫者取銅末和酒服之,遂瘥,及亡後十年改葬,視其脛骨折處,猶有銅束之也。
【附方】舊一。
腋下狐臭:崔氏方:用清水洗淨,又用清酢漿洗淨,微揩破,取銅屑和酢熱揩之,甚驗。(《外臺》)
自然銅
(宋《開寶》)
【釋名】石髓鉛。志曰:其色青黃如銅,不從礦煉,故號自然銅。
【集解】志曰:自然銅生邕州山岩間出銅處,於坑中及石間採得,方圓不定,其色青黃如銅。
頌曰:今信州、火山軍銅坑中及石間皆有之。信州出一種如亂銅絲狀,云在銅礦中,山氣熏蒸,自然流出,亦若生銀老翁須之類。入藥最好。火山軍出者,顆塊如銅,而堅重如石,醫家謂之銗石,用之力薄。採無時。今南方醫者說:自然銅有兩三體:一體大如麻黍,或多方解,累累相綴,至如斗大者,色煌煌明爛如黃金、鍮石,入藥最上。一體成塊,大小不定,亦光明而赤。一體如姜石、鐵屎之類。又有如不冶而成者,形大小不定,皆出銅坑中,擊之易碎,有黃赤,有青黑,煉之乃成銅也。其說分析頗精,而未嘗見似亂絲者。又云:今市人多以銗石為自然銅,燒之成青焰如硫黃者是也。此亦有二、三種:一種有殼如禹餘糧,擊破其中光明如鑑,色黃類鍮石也;一種青黃而有牆壁,成紋如束針;一種碎理如團砂者,皆光明如銅,色多青白而赤少者,燒之皆成煙焰,頃刻都盡。今醫家多誤以此為自然銅,市中所貨往往是此,而自然銅用須火煅,此乃畏火,不必形色,只此可辨也。獨孤滔曰:自然銅出信州鉛山縣,銀場銅坑中深處有銅礦,多年礦氣結成,似馬屁勃也。色紫重,食之苦澀者是真。今人以大𥔒石為自然銅,誤矣。
承曰:今辰州川澤中,出一種自然銅,形圓似蛇含,大者如胡桃,小者如慄,外有皮,黑色光潤,破之與銗石無別,但比銗石不作臭氣耳,入藥用之殊驗。
斆曰:石髓鉛即自然銅。勿用方金牙,真相似,若誤餌之,吐殺人。石髓鉛似干銀泥,味微甘也。
時珍曰:按《寶藏論》云:自然銅生曾青、石綠穴中,狀如寒林草根,色紅膩,亦有牆壁。又一類似丹砂,光明堅硬有稜,中含銅脈,尤佳。又一種似木根,不紅膩,隨手碎為粉,至為精明,近銅之山則有之。今俗中所用自然銅,皆非也。
【修治】斆曰:採得石髓鉛捶碎,同甘草湯煮一伏時,至明漉出,攤令干,入臼中搗了,重篩過,以醋浸一宿,至明,用六一泥泥瓷盒子,盛二升,文武火中養三日夜,才幹用蓋蓋了,火煅兩伏時,去土研如粉用。凡修事五兩,以醋兩鎰為度。
時珍曰:今人只以火煅醋淬七次,研細水飛過用。
【氣味】辛,平,無毒。大明曰:涼。
【主治】折傷,散血止痛,破積聚(《開寶》)。消瘀血,排膿,續筋骨,治產後血邪,安心,止驚悸,以酒磨服(大明)。
【發明】宗奭曰:有人以自然銅飼折翅胡雁,後遂飛去。今人打撲損,研細水飛過,同當歸、沒藥各半錢,以酒調服,仍手摩病處。
震亨曰:自然銅,世以為接骨之藥,然此等方盡多,大抵宜補氣、補血、補胃。俗工唯在速效,迎合病人之意,而銅非煅不可用,若新出火者,其火毒、金毒相扇,挾香藥熱毒,雖有接骨之功,燥散之禍,甚於刀劍,戒之。
時珍曰:自然銅接骨之功,與銅屑同,不可誣也。但接骨之後,不可常服,即便理氣活血可爾。
【附方】新三。
心氣刺痛:自然銅,火煅醋淬九次,研末,醋調一字服,即止。(《衛生易簡方》)項下氣癭:自然銅貯水甕中,逐日飲食,皆用此水,其癭自消。或火燒煙氣,久久吸之,亦可。(楊仁齋《直指方》)
暑濕癱瘓,四肢不能動:自然銅(燒紅,酒浸一夜)、川烏頭(炮)、五靈脂、蒼朮(酒浸)各一兩,當歸二錢(酒浸)。為末,酒糊丸梧子大。每服七丸,酒下,覺四肢麻木即止。(陸氏《積德堂方》)
銅礦石
(礦音古猛切,亦作𨥥。《唐本草》)
【釋名】時珍曰:礦,粗惡也。五金皆有粗石銜之,故名。麥之粗者,曰⿺鼠旲;犬之惡者,亦曰獷。
【集解】恭曰:銅礦石,狀如姜石而有銅星,熔之取銅也。出銅山中。許慎《說文》云:礦,銅鐵樸石也。
【氣味】酸,寒,有小毒。
【主治】疔腫惡瘡,為末敷之。驢馬脊瘡,臭腋,磨汁塗之《唐本》)。
銅青
(宋《嘉祐》)
【釋名】銅綠。
【集解】藏器曰:生熟銅皆有青,即是銅之精華,大者即空綠,以次空青也。銅青則是銅器上綠色者,淘洗用之。
時珍曰:近時人以醋製銅生綠,取收曬乾貨之。
【氣味】酸,平,微毒。
【主治】婦人血氣心痛,合金瘡止血,明目,去膚赤息肉(藏器)。主風爛眼淚出(之才)。治惡瘡、疳瘡,吐風痰,殺蟲(時珍)。
【發明】時珍曰:銅青乃銅之液氣所結,酸而有小毒,能入肝膽,故吐利風痰,明目殺疳,皆肝膽之病也。《抱朴子》云:銅青塗木,入水不腐。
【附方】舊二,新十一。
風痰猝中:碧琳丹:治痰涎潮盛,卒中不語,及一切風癱。用生綠二兩,乳細,水化去石,慢火熬干,取辰日、辰時、辰位上修合,再研入麝香一分,糯米粉糊和丸彈子大,陰乾。猝中者,每丸作二服,薄荷酒研下;餘風,硃砂酒化下。吐出青碧涎,瀉下惡物,大效。治小兒,用綠雲丹:銅綠不計多少,研粉,醋麵糊丸芡子大。每薄荷酒化服一丸,須臾吐涎如膠,神效。(《經驗方》)
爛弦風眼:銅青,水調塗碗底,以艾熏干,刮下,塗爛處。(《衛生易簡方》)
赤發禿落:油磨銅錢衣,塗之即生。(《普濟方》)
面黶黑痣:以草劃破,銅綠末敷之,三日勿洗水,自落。厚者,再上之。(《聖濟錄》)
走馬牙疳:銅青、滑石、杏仁等分,為末,擦之立愈。(邵真人《經驗方》)
口鼻疳瘡:銅青、枯礬等分。研敷之。又方:人中白一錢,銅綠三分。
研敷之。楊梅毒瘡:銅綠醋煮研末,燒酒調搽,極痛出水,次日即干。或加白礬等分,研摻。(《簡便方》)臁瘡頑癬:銅綠七分(研),黃蠟一兩化熬,以厚紙拖過,表裡別以紙隔貼之。出水妙。亦治楊梅瘡及蟲咬。(筆峰《雜興》)
腸風痔瘺:方見密陀僧下。
諸蛇螫毒:銅青敷之。(《千金方》)
百蟲入耳:生油調銅綠滴入。(《衛生家寶方》)
頭上生蝨:銅青、明礬末,摻之。(《摘玄方》)
鉛
(《日華》)
【釋名】青金(《說文》)、黑錫、金公(《綱目》)、水中金。
時珍曰:鉛易沿流,故謂之鉛。錫為白錫,故此為黑錫。而神仙家拆其字為金公,隱其名為水中金。
【集解】頌曰:鉛生蜀郡平澤,今有銀坑處皆有之,燒礦而取。
時珍曰:鉛生山穴石間,人挾油燈,入至數里,隨礦脈上下曲折斫取之。其氣毒人,若連月不出,則皮膚痿黃,腹脹不能食,多致疾而死。《地鏡圖》云:草青莖赤,其下多鉛。鉛錫之精為老婦。獨孤滔云:嘉州、利州出草節鉛,生鉛未煅者也。打破脆,燒之氣如硫黃。紫背鉛,即熟鉛,鉛之精華也,有變化,能碎金剛鑽。雅州出釣腳鉛,形如皂子大,又如蝌蚪子,黑色,生山澗沙中,可干汞。盧氏鉛粗惡力劣,信州鉛雜銅氣,陰平鉛出劍州,是銅鐵之苗,並不可用。《寶藏論》云:鉛有數種:波斯鉛,堅白為天下第一。草節鉛,出犍為,銀之精也。
銜銀鉛,銀坑中之鉛也,內含五色。並妙。上饒樂平鉛,次於波斯、草節。負版鉛,鐵苗也,不可用。倭鉛,可勾金。《土宿真君本草》云:鉛乃五金之祖,故有五金狴犴、追魂使者之稱,言其能伏五金而死八石也。雌黃乃金之苗,而中有鉛氣,是黃金之祖矣。銀坑有鉛,是白金之祖矣。信鉛雜銅,是赤金之祖矣。與錫同氣,是青金之祖矣。硃砂伏於鉛而死於硫,硫戀於鉛而伏於硇,鐵戀於磁而死於鉛,雄戀於鉛而死於五加。故金公變化最多,一變而成胡粉,再變而成黃丹,三變而成密陀僧,四變而為白霜。《雷氏炮炙論》云:令鉛住火,須仗修天;如要形堅,豈忘紫背。注云:修天,補天石也。紫背,天葵也。
【修治】時珍曰:凡用以鐵銚熔化瀉瓦上,濾去渣腳,如此數次收用。其黑錫灰,則以鉛沙取黑灰。白錫灰,不入藥。
【氣味】甘,寒,無毒。藏器曰:小毒。
【主治】鎮心安神,治傷寒毒氣,反胃嘔噦,蛇蜴所咬,炙熨之(大明)。療癭瘤,鬼氣疰忤。錯為末,和青木香,敷瘡腫惡毒(藏器)。消瘰癧癰腫,明目固牙,烏鬚髮,治實女,殺蟲墜痰,治噎膈消渴風癇,解金石藥毒(時珍)。
黑錫灰
【主治】積聚,殺蟲,同檳榔末等分,五更米飲服(震亨)。
【發明】好古曰:黑錫,屬腎。時珍曰:鉛,稟北方癸水之氣,陰極之精,其體重實,其性濡滑,其色黑,內通於腎,故《局方》黑錫丹,《宣明》補真丹皆用之。得汞交感,即能治一切陰陽混淆,上盛下虛,氣升不降,發為嘔吐眩暈、噎膈反胃危篤諸疾,所謂鎮墜之劑,有反正之功。但性帶陰毒,不可多服,恐傷人心胃耳。鉛性又能入肉,故女子以鉛珠紝耳,即自穿孔;實女無竅者,以鉛作鋌,逐日紝之,久久自開,此皆昔人所未知者也。鉛變化為胡粉、黃丹、密陀僧、鉛白霜,其功皆與鉛同。但胡粉入氣分,黃丹入血分,密陀僧鎮墜下行,鉛白霜專治上焦胸膈,此為異耳。方士又鑄為梳,梳鬚髮令光黑,或用藥煮之,尤佳。
【附方】舊四,新十七。
烏須明目:黑鉛半斤,鍋內熔汁,旋入桑條灰,柳木攪成沙,篩末。每早揩牙,以水漱口洗目,能固牙明目,黑鬚發。(《勝金方》)
揩牙烏髭:黑鉛消化,以不蛀皂莢寸切投入,炒成炭,入鹽少許,研勻。日用揩牙。摘去白髭,黑者更不白也。又方:黑錫一斤,炒灰埋地中五日,入升麻、細辛、訶子同炒黑。日用揩牙,百日效。(《普濟》)
牙齒動搖:方同上。
烏須鉛梳:鉛十兩,錫三兩,婆羅得三個,針砂、熟地黃半兩,茜根、胡桃皮一兩,沒石子、訶黎勒皮、硫黃、石榴皮、磁石、皂礬、烏麻油各二錢半,為末。先化鉛錫,入末一半,柳木攪勻,傾入梳模子,印成修齒。余末同水煮梳,三日三夜,水耗加之,取出故帛重包五日。每以熟皮襯手梳一百下,須先以皂莢水洗淨拭乾。(《普濟》)
腎臟氣發攻心,面黑欲死,及諸氣奔豚喘急。鉛二兩,石亭脂二兩,丁香一兩,木香一兩,麝香一錢。先化鉛炒干,入亭脂急炒,焰起以醋噴之,傾入地坑內覆住,待冷取研,粟飯丸芡子大。每用二丸,熱酒化服,取汗或下或通氣即愈。如大便不通,再用一丸,入玄明粉五分服。(《聖濟錄》)
婦人血氣,冷痛攻心:方同上。
風癇吐沫,反目抽掣,久患者:黑鉛、水銀(結砂)、南星(炮)各一兩。為末,糯飯丸綠豆大。一歲一丸,乳汁下。(《普濟方》)
反胃噦逆:黑鉛化汁,入紙灰以柳木槌研成粉,一兩,入米醋一升,砂鍋熬膏,入蒸餅末少許,搗丸小豆大。
每服一丸,薑湯下。(《聖濟錄》)
多年反胃不止:紫背鉛二兩,石亭脂二兩,鹽滷汁五兩,燒鉛以滷汁淬盡,與亭脂同炒,或焰起,銚子蓋上焰即止,研勻,蒸餅和丸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煎石蓮、干柿湯下。(《聖濟錄》)
消渴煩悶:黑鉛、水銀等分。結如泥,常含豆許,吞津。(《聖惠方》)
寸白蟲病:先食豬肉一片,乃以沙糖水調黑鉛灰四錢,五更服之,蟲盡下,食白粥一日。許學士病嘈雜,服此下二蟲,一寸斷,一長二尺五寸,節節有斑紋也。(《本事方》)
水腫浮滿:烏錫五兩,皂莢一挺(炙)。酒二斗,煮六沸。頻服,至小便出二、三升,即消。(《千金翼》)
小便不通:黑鉛錯末一兩,生薑半兩,燈心一握,井水煎服,先以炒蔥貼臍。(《聖惠方》)
猝然咳嗽:爐中鉛屑、桂心、皂莢等分。為末,蜜丸如梧子大。每飲下十五丸,忌蔥。(《備急方》)
瘰癧結核:鉛三兩,鐵器炒取黑灰,醋和塗上,故帛貼之,頻換,去惡汁。如此半月,不痛不破,內消為水而愈。(劉禹錫《傳信方》)
癰疽發背:黑鉛一斤,甘草三兩(微炙)。瓶盛酒一斗浸甘草,乃熔鉛投酒中,如此九度,去滓。飲酒醉臥即愈。(《經驗方》)
金石藥毒:黑鉛一斤,熔化,投酒一升,如此十餘次,待酒至半升,頓飲。(《勝金方》)
取輕粉毒:出山黑鉛五斤,打壺一把,盛燒酒十五斤,納土茯苓半斤,乳香三錢,封固,重湯煮一日夜,埋土中,出火毒。每日早晚任性飲數杯,後用瓦盆接小便,自有粉出為驗。服至筋骨不痛,乃止。(《醫方摘要》)
解砒霜毒,煩躁如狂,心腹疼痛,四肢厥冷,命在須臾。黑鉛四兩,磨水一碗灌之。(《華佗危病方》)
解硫黃毒:黑錫煎湯服,即解。(《集簡方》)
鉛霜
(《日華》)
【釋名】鉛白霜。
【修治】頌曰:鉛霜,用鉛雜水銀十五分之一合煉作片,置醋甕中密封,經久成霜。
時珍曰:以鉛打成錢,穿成串,瓦盆盛生醋,以串橫盆中,離醋三寸,仍以瓦盆覆之,置陰處,候生霜刷下,仍合住。
【氣味】甘、酸,冷,無毒。
宗奭曰:鉛霜塗木瓜,即失酸味,金剋木也。
【主治】消痰,止驚悸,解酒毒,去胸膈煩悶,中風痰實,止渴(大明)。去膈熱涎塞(宗奭)。治吐逆,鎮驚去怯,黑鬚發(時珍)。
【發明】頌曰:鉛霜性極冷,治風痰及嬰孺驚滯藥,今醫家用之尤多。
時珍曰:鉛霜乃鉛汞之氣交感英華所結,道家謂之神符白雪,其墜痰去熱,定驚止瀉,蓋有奇效,但非久服常用之物爾。病在上焦者,宜此清鎮。
【附方】舊二,新九。
小兒驚熱,心肺積熱,夜臥多驚:鉛霜、牛黃各半分,鐵粉一分。研勻。每服一字,竹瀝調下。(《聖濟錄》)
驚風癇疾,喉閉牙緊:鉛白霜一字,蟾酥少許。為末,烏梅肉蘸藥於齦上揩之,仍吹通關藥,良久便開。(《普濟方》)
消渴煩熱:鉛白霜、枯白礬等分。為末,蜜丸芡子大。綿裹,含化咽汁。又方:鉛白霜一兩,根黃、硝石各一兩。為末。每冷水服一錢。(《聖濟錄》)
喉痹腫痛:鉛白霜、甘草半兩,青黛一兩,為末,醋糊丸芡子大。每含咽一丸,立效。(《聖濟錄》)
懸癰腫痛:鉛白霜一分,甘草(半生半炙)一分。為末。綿裹含咽。(《聖惠方》)
口疳齦爛,氣臭血出,不拘大人小兒。鉛白霜、銅綠各二錢,白礬豆許。為末掃之。(《宣明方》)
鼻衄不止:鉛白霜末。新汲水服一字。(《十全博救方》)
痔瘡腫痛:鉛白霜、白片腦各半字。酒調塗之,隨手見效。(《嬰童百問》)
室女經閉,恍惚煩熱:鉛霜半兩,生地黃汁一合。調下,日三服。(《聖惠方》)梳髮令黑:鉛霜包梳,日日梳之,勝於染者。(《普濟方》)
粉錫
(《本經》下品)
【釋名】解錫(《本經》)、鉛粉(《綱目》)、鉛華(《綱目》)、胡粉(弘景)、定粉(《藥性》)、瓦粉(《湯液》)、光粉(《日華》)、白粉(《湯液》)、水粉(《綱目》)、官粉。
弘景曰:即今化鉛所作胡粉也,而謂之粉錫,以與今乖。
時珍曰:鉛、錫一類也,古人名鉛為黑錫,故名粉錫。《釋名》曰:胡者,糊也,和脂以糊面也。
定、瓦言其形,光、白言其色。俗呼吳越者,為官粉;韶州者,為韶粉;辰州者,為辰粉。
【正誤】恭曰:鉛丹、胡粉,實用炒錫造,陶言化鉛誤矣。
震亨曰:胡粉是錫粉,非鉛粉也。古人以錫為粉,婦人用以附面者,其色類肌肉,不可入藥。
志曰:粉錫、黃丹二物,俱是化鉛為之。英公李勣序云鉛錫莫辨者,謂此也。按李含光《音義》云:黃丹、胡粉皆是化鉛,未聞用錫者。《參同契》云:胡粉投炭中,色壞,還為鉛。《抱朴子·內篇》云:愚人不信黃丹、胡粉是化鉛所作。蘇恭以二物俱炒錫作,大誤矣。
時珍曰:錫炒則成黑灰,豈有白粉。蘇恭已誤,而朱震亨復踵其誤,何哉?
【集解】時珍曰:按《墨子》云:禹造粉。張華《博物志》云:紂燒鉛錫作粉。則粉之來亦遠矣。今金陵、杭州、韶州、辰州皆造之,而辰粉尤真,其色帶青。彼人言造法:每鉛百斤,熔化,削成薄片,卷作筒,安木甑內,甑下、甑中各安醋一瓶,外以鹽泥固濟,紙封甑縫。風爐安火四兩,養一七,便掃入水缸內,依舊封養,次次如此,鉛盡為度。不盡者,留炒作黃丹。每粉一斤,入豆粉二兩,蛤粉四兩,水內攪勻,澄去清水。用細灰按成溝,紙隔數層,置粉於上,將干,截成瓦定形,待干收起,而范成大《虞衡志》言:桂林所作鉛粉最有名,謂之桂粉,以黑鉛著糟甕中罨化之。《何孟春余冬錄》云:嵩陽產鉛,居民多造胡粉。其法:鉛塊懸酒缸內,封閉四十九日,開之則化為粉矣。化不白者,炒為黃丹。黃丹滓為密陀僧。三物收利甚博。其鉛氣有毒,工人必食肥豬犬肉、飲酒及鐵漿以厭之。枵腹中其毒,輒病至死。長幼為毒熏蒸,多痿黃癱攣而斃。其法略皆不同,蓋巧者時出新意,以速化為利故爾。又可見昔人炒錫之謬。《相感志》云:韶粉蒸之不白,以蘿蔔甕子蒸之則白。
【氣味】辛,寒,無毒。權曰:甘、辛,涼。
時珍曰:胡粉能制硫黃。又雌黃得胡粉而失色,胡粉得雌黃而色黑,蓋相惡也。又入酒中去酸味,收蟹不沙。
【主治】伏屍毒螫,殺三蟲(《本經》)。去鱉瘕,療惡瘡,止小便利,墮胎(《別錄》)。治積聚不消。炒焦,止小兒疳痢(甄權)。治癰腫瘺爛,嘔逆,療症瘕,小兒疳氣(大明)。止泄痢、久積痢(宗奭)。治食復勞復,墜痰消脹,治疥癬狐臭,黑鬚發(時珍)。
【發明】弘景曰:胡粉金色者,療屍蟲彌良。
藏器曰:久痢成疳者,胡粉和水及雞子白服,以糞黑為度,為其殺蟲而止痢也。
時珍曰:胡粉,即鉛之變黑為白者也。其體用雖與鉛及黃丹同,而無硝鹽火燒之性,內有豆粉、蛤粉雜之,只能入氣分,不能入血分,此為稍異。人服食之,則大便色黑者,此乃還其本質,所謂色壞還為鉛也。亦可入膏藥代黃丹用。
【附方】舊十四,新三十。
勞復食復欲死者:水服胡粉少許。(《肘後方》)
小兒脾泄不止:紅棗二十個去核,將官粉入內,以陰陽瓦焙乾,去棗研粉。每服三分,米湯下。(孫真人《集效方》)
赤白痢下頻數,腸痛:定粉一兩,雞子清和,炙焦為末。冷水服一錢。(《肘後方》)
小兒無辜疳,下痢赤白:胡粉熟蒸,熬令色變,以飲服半錢。(《子母秘錄》)
小兒腹脹:胡粉、鹽熬色變,以摩腹上。(《子母秘錄》)
腹皮青色,不速治,須臾死。方同上。
小兒夜啼:水服胡粉三豆大,日三服。(《子母秘錄》)
身熱多汗:胡粉半斤,雷丸四兩,為末粉身。(《千金方》)
婦人心痛急者:好官粉為末,蔥汁和丸小豆大。每服七丸,黃酒送下即止。粉能殺蟲,蔥能透氣故也。(邵真人方)
寸白蛔蟲:胡粉炒燥,方寸匕,入肉臛中,空心服,大效。(張文仲《備急方》)
服藥過劑悶亂者。水和胡粉服之。(《千金方》)
鼻衄不止:胡粉炒黑,醋服一錢,即止(《聖惠方》)
齒縫出血:胡粉半兩,麝香半錢,為末。臥時揩牙。(《聖濟錄》)
墜撲瘀血,從高落下,瘀血搶心,面青氣短欲死。胡粉一錢,和水服即安。(《肘後方》)
折傷接骨:官粉、硼砂等分,為末。每服一錢,蘇木湯調下,仍頻飲蘇木湯,大效。(《接骨方》)
杖瘡腫痛:水粉一兩,赤石脂(生)一錢,水銀一分,以麻油杵成膏,攤油紙貼之。肉消者,填滿緊縛。(《救急方》)
抓傷麵皮:香油調鉛粉搽之,一夕愈。(《集簡方》)
食梅牙齼:韶粉揩之。(《相感志》)
染白鬚發:胡粉、石灰等分,水和塗之,以油紙包,烘令溫暖,候未燥間洗去,以油潤之,黑如漆也。(《博物志》)
腋下胡臭:胡粉常粉之。或以胡粉三合,和牛脂煎稠塗之。(《千金方》)
陰股常濕:胡粉粉之。(《備急方》)
乾溼癬瘡:方同上。
黃水膿瘡:官粉(煅黃)、松香各三錢,黃丹一錢,飛礬二錢。為末,香油二兩,熬膏敷之。(邵真人方)
小兒耳瘡月蝕:胡粉,和土塗之。(《子母秘錄》)
小兒疳瘡:熬胡粉,豬脂和塗。(張文仲方)
小兒舌瘡:胡粉,和豬𩩅骨中髓,日三敷之。(《食醫心鏡》)
燕口吻瘡:胡粉(炒)一分,黃連半兩,為末,敷之。(《普濟方》)
痘瘡瘢痕,或凸或凹。韶粉一兩,輕粉一定,和研,豬脂調敷。(陳文中小兒方)
妒精陰瘡:鉛粉二錢,銀杏仁七個,銅銚內炒至杏黃,去杏取粉,出火毒,研搽效。(《集簡方》)
反花惡瘡:胡粉一兩,胭脂一兩。為末。鹽湯洗淨敷之,日五次。(《聖惠方》)
瘡似蜂窠,愈而復發。胡粉、硃砂等分。為末,蜜和塗之。(《聖濟錄》)
血風臁瘡:《孫氏集效方》:用官粉四兩,水調入碗內,以蘄州艾葉燒煙燻干,入乳香少許同研,香油調作隔紙膏,反復貼之。《楊氏簡便方》:用官粉炒過,桐油調作隔紙貼之。
小兒丹毒:唾和胡粉,從外至內敷之良。(《千金方》)
湯火燒瘡:胡粉,羊髓和,塗之。(孫真人方)
瘡傷水濕:胡粉、炭灰等分,脂和塗孔上,水即出也。(《千金方》)
蠼螋尿瘡:酢和胡粉塗之。(《千金方》)
諸蛇螫傷:胡粉和大蒜搗塗。(《千金方》)
誤吞金銀及錢:胡粉一兩,豬脂調,分再服,令消烊出也。(《外臺秘要》)
三年目翳:胡粉塗之。(《聖惠方》)
口中乾燥,煩渴無津。雄豬膽五枚,酒煮皮爛,入定粉一兩研勻,丸芡子大,每含化一丸咽汁。(《太平聖惠方》)
腹中鱉症:胡粉、黍米,淋汁溫服,大效。(《衛生易簡方》)
接骨續筋,止痛活血。定粉、當歸各一錢,硼砂一錢半。為末。每服一錢,蘇木煎湯調下,仍頻飲湯。(同上)發背惡瘡,諸癰疽。好光粉二兩,真麻油三兩。慢火熬,以柳枝急攪,至滴水成珠,入白膠末少許,入器,水浸兩日,油紙攤貼,名神應膏。(《直指方》)
鉛丹
(《本經》下品)
【釋名】黃丹(弘景)、丹粉(《唐本》)、朱粉(《綱目》)、鉛華。
【正誤】見粉錫下。
【集解】《別錄》曰:鉛丹生於鉛,出蜀郡平澤。
弘景曰:即今熬鉛所作黃丹也。俗方稀用,惟仙經塗丹釜所須。云化成九光者,當謂九光丹以為釜爾,無別法也。
宗奭曰:鉛丹化鉛而成,《別錄》言生於鉛,則蘇恭炒錫作成之說誤矣。不為難辨,錫則色黯,鉛則明白,以此為異。
時珍曰:按獨孤滔《丹房鏡源》云:炒鉛丹法:用鉛一斤,土硫黃十兩,硝石一兩。熔鉛成汁,下醋點之,滾沸時下硫一塊,少頃下硝少許,沸定再點醋,依前下少許硝、黃,待為末,則成丹矣。今人以作鉛粉不盡者,用硝石、礬石炒成丹。若轉丹為鉛,只用連須蔥白汁拌丹慢煎,煅成金汁傾出,即還鉛矣。貨者多以鹽硝砂石雜之。凡用以水漂去硝鹽,飛去砂石,澄干,微火炒紫色,地上去火毒,入藥。《會典》云:黑鉛一斤,燒丹一斤五錢三分也。
【氣味】辛,微寒,無毒。
大明曰:微咸,涼,無毒。伏砒,制硇、硫。
震亨曰:一婦因多子,月內服鉛丹二兩,四肢冰冷,食不入口。時正仲冬,急服理中湯加附子數十帖乃安。謂之涼無毒可乎?
時珍曰:鉛丹本無甚毒,此婦產後冬月服之過劑,其病宜矣。
【主治】吐逆胃反,驚癇癲疾,除熱下氣,煉化還成九光,久服通神明
(《本經》)。止小便,除毒熱臍攣,金瘡血溢(《別錄》)。
驚悸狂走,消渴。煎膏用,止痛生肌(甄權)。鎮心安神,止吐血及嗽,敷瘡長肉,及湯火瘡,染須(大明)。治瘧及久積(宗奭)。
墜痰殺蟲,去怯除忤惡,止痢明目(時珍)。
【發明】成無己曰:仲景龍骨牡蠣湯中用鉛丹,乃收斂神氣以鎮驚也。
好古曰:澀可去脫而固氣。
時珍曰:鉛丹體重而性沉,味兼鹽、礬,走血分,能墜痰去怯,故治驚癇癲狂、吐逆反胃有奇功。能消積殺蟲,故治疳疾下痢瘧疾有實績。能解熱拔毒,長肉去瘀,故治惡瘡腫毒,及入膏藥,為外科必用之物也。
【附方】舊八,新二十五。
消渴煩亂:黃丹,新汲水服一錢,以蕎麥粥壓之。(《聖惠方》)
吐逆不止:碧霞丹:用北黃丹四兩,米醋半升,煎乾,炭火三秤,就銚內煅紅,冷定為末,粟米飯丸梧子大。每服七丸,醋湯下。(《集驗方》)伏暑霍亂:水浸丹,見木部巴豆下。小兒吐逆不止,宜此清鎮。燒針丸:用黃丹研末,小棗肉和丸芡子大。每以一丸,針簽於燈上燒過,研細,乳汁調下。一加硃砂、枯礬等分。(謝氏《小兒方》)
反胃氣逆:胃虛。鉛丹二兩,白礬二兩,生石亭脂半兩。以丹、礬研勻,入坩鍋內,以炭半秤煅赤,更養一夜,出毒兩日,入亭脂同研,粟米飯和丸綠豆大。每日米飲下十五丸。(《聖濟錄》)
泄瀉下痢赤白。用棗肉搗爛,入黃丹、白礬各皂子大,粳米飯一團,和丸彈子大,鐵線穿,於燈上燒過,為末。米飲服之。(《摘玄方》)
赤白痢下:黃丹(炒紫)、黃連(炒)等分。為末,以糊丸麻子大。每服五十丸,生薑、甘草湯下。(《普濟方》)
妊娠下痢疼痛:用烏雞卵一個,開孔去白留黃,入鉛丹五錢攪勻,泥裹煨乾研末。每服二錢,米飲下。一服愈,是男;二服愈,是女。(《三因方》)吐血咯血咳血:黃丹,新汲水服一錢。(《經驗方》)寒熱瘧疾,體虛汗多者。黃丹、百草霜等分,為末。發日,空心米飲服三錢,不過二服愈。或糊丸,或蒜丸,皆效。《肘後方》:用飛炒黃丹一兩,恆山末三兩,蜜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溫酒下。平旦及未發、將發時,各一服,無不效。《普濟方》:端午日,用黃丹(炒)二兩,獨蒜一百個,搗丸梧子大。每服九丸,空心長流水面東下。二、三發後乃用,神效。亦治痢疾。《三因方》:用黃丹(炒)、建茶等分。為末。溫酒服二錢。又黃丹飛焙,麵糊丸芡子大。每棗子一枚,去核,包一丸,紙裹煨熟食之。
溫瘧不止:黃丹(炒)半兩,青蒿(童尿浸)二兩,為末。每服二錢,寒多酒服,熱多茶服。(《仁存堂方》)
小兒癉瘧,壯熱不寒。黃丹二錢,蜜水和服,冷者酒服,名鬼哭丹。(《劉涓子鬼遺方》)
風癇發止:驅風散:用鉛丹二兩,白礬二兩,為末。用三角磚相鬥,以七層紙鋪磚上,鋪丹於紙上,礬鋪丹上,以十斤柳木柴燒過為度,取研。每服二錢,溫酒下。(王氏《博濟方》)
客忤中惡,道間門外得之,令人心腹刺痛,氣衝心胸脹滿,不治害人。
真丹方寸匕,蜜三合,和灌之。(《肘後方》)
一切目疾:昏障,治;只障,不治。蜂蜜半斤,銅鍋熬起紫色塊,入飛過真黃丹二兩,水一碗,再煉,至水氣盡,以細生絹鋪薄紙一層,濾淨,瓶封埋地內三七。每日點眼七次,藥黏則洗之。一方:入訶子肉四個。(《保壽堂方》)
赤眼痛:黃丹,蜂蜜調貼太陽穴,立效。(《明目經驗方》)
赤目及翳:鉛丹、白礬等分,為末點之。又方:鉛丹、烏賊骨等分,合研,白蜜蒸點之。(《千金方》)
眼生珠管:鉛丹半兩,鯉魚膽汁和如膏。日點三、五次。(《聖惠方》)
痘疹生翳:黃丹、輕粉等分,為末。吹少許入耳內,左患吹右,右患吹左。(《疹痘方》)
小兒重舌:黃丹一豆大,安舌下。(《子母秘錄》)
小兒口瘡糜爛:黃丹一錢,生蜜一兩,相和蒸黑。每以雞毛蘸搽,甚效。(《普濟方》)
腋下胡臭:黃丹入輕粉,唾調,頻摻之。(《普濟方》)
婦人逆產:真丹塗兒足下。(《集驗方》)
蚰蜓入耳:黃丹、酥、蜜、杏仁等分,熬膏。綿裹包塞之,聞香即出,抽取。(《聖惠方》)
蠍蠆螫人:醋調黃丹塗之。(《肘後方》)
金瘡出血:不可以藥速合,則內潰傷肉。只以黃丹、滑石等分,為末敷之。(《集玄方》)
外痔腫痛:黃丹、滑石等分,為末。新汲水調,日五上之。(《嬰童百問》)
血風臁瘡:黃丹一兩,黃蠟一兩,香油五錢,熬膏。先以蔥、椒湯洗,貼之,(陸氏《積德堂方》)
遠近臁瘡:黃丹(飛炒)、黃柏(酒浸七日,焙)各一兩,輕粉半兩。研細。以苦茶洗淨,輕粉填滿,次用黃丹護之,外以柏末攤膏貼之,勿揭動,一七見效。(孫氏《集效方》)
密陀僧
(《唐本草》)
【釋名】沒多僧(《唐本》)、爐底。恭曰:密陀、沒多,並胡言也。
【集解】恭曰:出波斯國,形似黃龍齒而堅重,亦有白色者,作理石紋。
頌曰:今嶺南、閩中銀銅冶處亦有之,是銀鉛腳。其初採礦時,銀銅相雜,先以鉛同煎煉,銀隨鉛出。又採山木葉燒灰,開地作爐,填灰其中,謂之灰池。置銀鉛於灰上,更加火煅,鉛滲灰下,銀住灰上,罷火候冷,出銀。其灰池感鉛銀氣,積久成此物,未必自胡中來也。承曰:今市中所貨,是小瓶實鉛丹鍛成者,大塊尚有瓶形。銀冶所出最良,而罕有貨者。外國者,未嘗見之。
時珍曰:密陀僧原取銀冶者,今既難得,乃取煎銷銀鋪爐底用之。造黃丹者,以腳滓煉成密陀僧,其似瓶形者是也。
【修治】斆曰:凡使搗細,安瓷鍋中,重紙袋盛柳蛀末焙之,次下東流水浸滿,火煮一伏時,去柳末、紙袋,取用。
【氣味】咸、辛,平,有小毒。大明曰:甘,平,無毒。
時珍曰:制狼毒。
【主治】久痢,五痔,金瘡,面上瘢䵟,面膏藥用之(《唐本》。
保升曰:五痔,謂牡、酒、腸、血、氣也。)鎮心,補五臟,治驚癇咳嗽,嘔逆吐痰(大明)。療反胃消渴,瘧疾下痢。止血,殺蟲,消積。治諸瘡,
消腫毒,除狐臭,染髭發(時珍)。
【發明】時珍曰:密陀僧感鉛銀之氣,其性重墜下沉,直走下焦,故能墜痰、止吐、消積,定驚癇,治瘧痢,止消渴,療瘡腫。洪邁《夷堅志》云:驚氣入心絡,喑不能言語者,用密陀僧末一匕,茶調服,即愈。昔有人伐薪,為狼所逐,而得是疾,或授此方而愈。又一軍校採藤逢惡蛇病此,亦用之而愈。此乃驚則氣亂,密陀僧之重以去怯而平肝也。其功力與鉛丹同,故膏藥中用代鉛丹云。
【附方】舊三,新一十五。痰結胸中不散:密陀僧一兩。醋、水各一盞,煎乾為末。每服二錢,以酒、水各一小盞,煎一盞,溫服,少頃當吐出痰涎為妙。(《聖惠方》)消渴飲水:神效丸:用密陀僧二兩。研末,湯浸蒸餅丸梧子大。濃煎蠶繭、鹽湯,或茄根湯,或酒下,一日五丸,日增五丸,至三十丸止,不可多服,五、六服後,以見水噁心為度。噁心時,以干物壓之,日後自定,甚奇。(《選奇方》)
赤白下痢:密陀僧三兩,燒黃色研粉。每服一錢,醋、茶下,日三服。(《聖惠方》)
腸風痔瘺:銅青、密陀僧各一錢,麝香少許,為末,津和塗之。(《濟急方》)小兒初生,遍身如魚脬,又如水晶,破則成水,流滲又生者。密陀僧生研擫之,仍服蘇合香丸。(《救急方》)
驚氣失音:方見發明。
腋下狐臭:漿水洗淨,油調密陀僧塗之。以一錢,用熱蒸餅一個,切開摻末夾之。(《集簡方》)
香口去臭:密陀僧一錢,醋調漱口。(《普濟方》)
大人口瘡:密陀僧鍛研,摻之。(《聖濟方》)
小兒口瘡,不能吮乳。密陀僧末,醋調塗足心,瘡愈洗去。蔡醫博方也。(黎居士《簡易方》)
鼻內生瘡:密陀僧、香白芷等分。為末。蠟燭油調塗之。(《簡便方》)
鼻齇赤疱:密陀僧二兩,細研,人乳調,夜塗旦洗。(《聖惠方》)
痘瘡瘢黶:方同上。(譚氏)
䵟𪒟斑點:方同上。(《外臺》)
夏月汗斑如疹:用密陀僧八錢,雄黃四錢,先以薑片擦熱,仍以薑片蘸末擦之,次日即焦。(《活人心統》)
骨疽出骨,一名多骨瘡,不時出細骨,乃母受胎未及一月,與六親骨肉交合,感其精氣,故有多骨之名。以密陀僧末,桐油調勻,攤貼之,即愈。(壽域方》)
血風臁瘡:密陀僧,香油入粗碗內磨化,油紙攤膏,反覆貼之。(孫氏《集效方》)
陰汗濕癢:密陀僧末敷之。戴氏,加蛇床子末。
錫
(《拾遺》)
【釋名】白鑞(音臘)、鈏(音引)、賀。
時珍曰:《爾雅》:錫,謂之鈏。郭璞注云:白鑞也。方術家謂之賀,蓋錫以臨賀出者為美也。
【集解】《別錄》曰:錫,生桂陽山谷。
弘景曰:今出臨賀,猶是桂陽地界。鉛與錫相似,而入用大異。
時珍曰:錫出雲南、衡州。許慎《說文》云:錫者,銀鉛之間也。《土宿本草》云:錫受太陰之氣而生,二百年不動成砒,砒二百年而錫始生。錫稟陰氣,故其質柔。二百年不動,遇太陽之氣乃成銀。今人置酒於新錫器內,浸漬日久或殺人者,以砒能化錫,歲月尚近,便被採取,其中蘊毒故也。又曰:砒乃錫根。銀色而鉛質,五金之中獨錫易制,失其藥則為五金之賊,得其藥則為五金之媒。《星槎勝覽》言:滿刺加國,于山溪中淘沙取錫,不假煎煉成塊,名曰鬥錫也。
【正誤】恭曰:臨賀採者名鉛,一名白𥲑,惟此一處資天下用。其錫,出銀處皆有之。體相似,而入用大異。
時珍曰:蘇恭不識鉛、錫,以錫為鉛,以鉛為錫。其謂黃丹、胡粉為炒錫,皆由其不識故也。
今正之。
【氣味】甘,寒,微毒。獨孤滔曰:羖羊角、五靈脂、伏龍肝、馬鞭草皆能縮賀。硇、砒能硬錫。巴豆、蓖麻、薑汁、地黃能制錫。松脂焊錫。錫礦縮銀。
【主治】惡毒風瘡(大明)。
【發明】時珍曰:洪邁《夷堅志》云:汝人多病癭。地饒風沙,沙入井中,飲其水則生癭。故金房間人家,以錫為井闌,皆夾錫錢鎮之,或沉錫井中,乃免此患。
【附方】新二。
解砒霜毒:錫器,於粗石上磨水服之。(《濟急方》)
楊梅毒瘡:黑鉛、廣錫各二錢半(結砂),蜈蚣二條,為末,紙卷作小捻,油浸一夜,點燈日照瘡二次,七日見效。(《集玄方》)
古鏡
(《拾遺》)
【校正】併入《本經》錫銅鏡鼻。
【釋名】鑑、照子。時珍曰:鏡者,景也,有光景也。鑑者,監也,監於前也。《軒轅內傳》言:帝會王母,鑄鏡十二,隨月用之。此鏡之始也,或云始於堯臣尹壽。
【氣味】辛,無毒。
大明曰:平,微毒。
【主治】驚癇邪氣,小兒諸惡,煮汁和諸藥煮服,文字彌古者佳(藏器)。闢一切邪魅,女人鬼交,飛屍蠱毒,催生,及治暴心痛,併火燒淬酒服。百蟲入耳鼻中,將鏡就敲之,即出(大明)。小兒疝氣腫硬,煮汁服(時珍)。
【發明】時珍曰:鏡乃金水之精,內明外暗。古鏡如古劍,若有神明,故能辟邪魅忤惡。凡人家宜懸大鏡,可辟邪魅。《劉根傳》云:人思形狀,可以長生。用九寸明鏡照面,熟視令自識己身形,久則身神不散,疾患不入。葛洪《抱朴子》云:萬物之老者,其精悉能託人形惑人,唯不能易鏡中真形。故道士入山,以明鏡徑九寸以上者背之,則邪魅不敢近,自見其形,必反卻走。轉鏡對之,視有踵者山神,無踵者老魅也。群書所載,古鏡靈異,往往可證,謾撮於左方:《龍江錄》云:漢宣帝有寶鏡,如八銖錢,能見妖魅,帝常佩之。《異聞記》云:隋時王度有一鏡,歲疫令持鏡詣里中,有疾者,照之即愈。《樵牧閒談》云:孟昶時張敵得一古鏡,徑尺余,光照寢室如燭,舉家無疾,號無疾鏡。《西京雜記》云:漢高祖得始皇方鏡,廣四尺,高五尺,表裡有明,照之則影倒見,以手捧心,可見腸胃五臟;人疾病照之,則知病之所在;女子有邪心,則膽張心動。《酉陽雜俎》云:無勞縣舞溪石窟有方鏡,徑丈,照人五臟,云是始皇照骨鏡。《鬆窗錄》云:葉法善有一鐵鏡,照物如水。人有疾病,照見臟腑。《宋史》云:秦寧縣耕夫得鏡,厚三寸,徑尺二,照見水底,與日爭輝。病熱者照之,心骨生寒。《云仙錄》云:京師王氏有鏡六鼻,常有云煙,照之則左右前三方事皆見。黃巢將至,照之,兵甲如在目前。《筆談》云:吳僧一鏡,照之知未來吉凶出處。又有火鏡取火,水鏡取水,皆鏡之異者也。
【附方】新一。
小兒夜啼:明鑑掛床腳上。(《聖惠方》)
錫銅鏡鼻(《本經》下品)
【釋名】弘景曰:此物與胡粉異類而共條者,古無純銅作鏡,皆用錫雜之,即今破古銅鏡鼻爾。用之當燒赤納酒中。若醯中出入百遍,乃可搗也。
志曰:凡鑄鏡皆用錫,不爾即不明白,故言錫銅鏡鼻,今廣陵者為勝。
時珍曰:錫銅相和,得水澆之極硬,故鑄鏡用之。《考工記》云:金錫相半,謂之鑑燧之劑,是也。
【氣味】酸,平,無毒。
權曰:微寒。
《藥訣》曰:冷,無毒。
【主治】女子血閉症瘕,伏腸絕孕(《本經》)。
伏屍邪氣(《別錄》)。產後余疹刺痛,三十六候,取七枚投醋中熬,呷之。亦可入當歸、芍藥煎服(甄權)。
【附方】新一。
小兒客忤,面青驚痛。銅照子鼻燒赤,少酒淬過,與兒飲。(《聖惠方》)
鏡鏽(即鏡上綠也。俗名楊妃垢)
【主治】腋臭,又療下疳瘡,同五倍子末等分,米泔洗後敷之(時珍)。
古文錢
(《日華》)
【釋名】泉、孔方兄、上清童子(《綱目》)、青蚨。
時珍曰:《管子》言:禹以歷山之金鑄幣,以救人困,此錢之始也。至周太公立九府泉法,泉體圓含方,輕重以銖,周流四方,有泉之象,故曰泉。後轉為錢。魯褒《錢神論》云:為世神寶,親愛如兄,字曰孔方。又昔有錢精,自稱上清童子。青蚨血塗子母錢,見虫部。
【集解】頌曰:凡鑄銅之物,多和以錫。《考工記》云:攻金之工,金有六劑,是也。
藥用古文錢、銅弩牙之類,皆有錫,故其用近之。
宗奭曰:古錢其銅焦赤有毒,能腐蝕壞肉,非特為有錫也。此說非是。但取周景王時大泉五十及寶貨,秦半兩,漢莢錢、大小五銖,吳大泉五百、大錢當千,宋四銖、二銖,及梁四柱、北齊常平五銖之類,方可用。
時珍曰:古文錢,但得五百年之外者即可用,而唐高祖所鑄開元通寶,得輕重大小之中,尤為古今所重。綦毋氏《錢神論》云:黃金為父,白銀為母,鉛為長男,錫為適婦,其性堅剛,須水終始,體圓應天,孔方效地,此乃鑄錢之法也。三伏鑄錢,其汁不清,俗名爐凍,蓋火剋金也。唐人端午於江心鑄鏡,亦此意也。
【氣味】辛,平,有毒。
時珍曰:同胡桃嚼即碎,相制也。
【主治】翳障,明目,療風赤眼,鹽滷浸用。婦人生產橫逆,心腹痛,月膈五淋,燒以醋淬用(大明)。大青錢煮汁服,通五淋;磨入目,主盲障膚赤;和薏苡根煮服,止心腹痛(藏器)。
【發明】宗奭曰:古錢有毒,治目中障瘀,腐蝕壞肉,婦人橫逆產,五淋,多用之。予少時常患赤目腫痛,數日不能開。客有教以生薑一塊,洗淨去皮,以古青銅錢刮汁點之。初甚苦,熱淚蔑面,然終無損。後有患者,教之,往往疑惑;信士點之,無不一點遂愈,更不須再。但作瘡者,不可用也。
時珍曰:以胡桃同嚼食二、三枚,能消便毒。便毒屬肝,金伐木也。
【附方】舊一,新二十一。
時氣欲死:大錢百文,水一斗煮八升,入麝香末三分,稍飲至盡,或吐或下愈。(《肘後方》)
時氣溫病,頭痛壯熱脈大,始得一日者。比輪錢一百五十七文,水一斗,煮取七升,服汁。
須臾復以水五升,更煮一升,以水二升投中,合得三升,出錢飲汁,當吐毒出也。(《肘後方》)
心腹煩滿及胸脅痛欲死者。比輪錢二十枚,水五升,煮三升,分三服。(《肘後方》)
急心氣痛:古文錢一個(打碎),大核桃三個,同炒熱,入醋一碗沖服。(《楊誠經驗方》)
霍亂轉筋:青銅錢四十九枚,木瓜一兩,烏梅(炒)五枚。水二盞,煎分溫服。(《聖濟錄》)
慢脾驚風,利痰奇效:用開元通寶錢背後上下有兩月痕者,其色淡黑,頗小。以一個放鐵匙上,炭火燒四圍上下,各出珠子,取出候冷,傾入盞中,作一服,以南木香湯送下,或人參湯亦可。錢雖利痰,非胃家所好,須以木香佐之。(《楊仁齋直指方》)
下血不止:大古錢四百文,酒三升,煮二升,分三服。(《普濟方》)
赤白帶下:銅錢四十文。酒四升,煮取二升,分三服。(《千金方》)
小便氣淋:比輪錢三百文。水一斗,煮取三升,溫服。(《千金方》)
沙石淋痛:古文錢,煮汁服。(《普濟方》)
傷水喘急,因年少飲冷水驚恐所致者。古文錢七枚(洗淨),白梅七個,水一鍾,同浸三宿,空心一呷,良久得吐效。(《仁存方》)
唇腫黑痛,癢不可忍:四文大錢於石上磨豬脂汁塗之,不過數遍愈。(《幼幼新書》)口內熱瘡:青錢二十文,燒赤投酒中服之,立瘥。(陳藏器《本草》)
眼赤生瘡,連年不愈。古錢一文,青江石一個,洗淨,以錢於石上磨蜜,取濃汁三、四滴在盞,覆瓦上,以艾灸瓦內七壯熏蜜,取點之,效。(《普濟方》)
赤目浮翳:古錢一文,鹽方寸匕,治篩點之。(《千金方》)
目猝不見:錢於石上磨汁,注眥中。(《普濟方》)
目生珠管及膚翳。銅錢青一兩,細墨半兩,為末,醋丸白豆大。每以一丸,乳汁、新汲水各少許,浸化點之。(《聖惠方》)
腋下狐臭:古文錢十文,鐵線串燒,醋淬十次,入麝香研末,調塗。(《應急良方》)
跌撲傷損:半兩錢五個(火煅醋淬四十九次),甜瓜子五錢,珍珠二錢。研末。每服一字,好酒調,隨上下,食前後。(《青囊》)
誤吞鐵錢:古文銅錢十個,白梅肉十個,淹過即爛,搗丸綠豆大。每服一丸,流水吞下,即吐出。(《聖濟錄》)
百蟲入耳:青錢十四文,煎豬膏二合,少少滴之。(《聖濟錄》)
便毒初起:方見發明下。
銅弩牙
(《別錄》下品)
【釋名】時珍曰:黃帝始作弩。劉熙《釋名》云:弩,怒也,有怒勢也。
其柄曰臂,似人臂也。鉤弦者曰牙,似人牙也。牙外曰郭。下曰懸刀。合名之曰機。頌曰:藥用銅弩牙,以其有錫也。
【氣味】平,微毒。
【主治】婦人難產,血閉,月水不通,陰陽隔塞(《別錄》)。
【發明】弘景曰:銅弩牙治諸病,燒赤納酒中飲汁,古者彌勝。
劉完素曰:弩牙速產,以機發而不括,因其用而為使也。
【附方】舊一。誤吞珠錢,哽在咽者:銅弩牙燒赤,納水中,冷飲汁,立愈。(《聖惠方》)
諸銅器
(《綱目》)
【氣味】有毒。
時珍曰:銅器盛飲食茶酒,經夜有毒。煎湯飲,損人聲。
藏器曰:銅器上汗有毒,令人發惡瘡內疽。
【主治】霍亂轉筋,腎堂及臍下疰痛,並炙器隔衣熨其臍腹腎堂(大明)。古銅器畜之,辟邪祟(時珍)。
【發明】時珍曰:趙希鵠《洞天錄》云:山精水魅多歷年代,故能為邪祟。三代鐘鼎彝器,歷年又過之,所以能闢祟也。
銅鈷鉧(一作鈷䱂,熨斗也)
【主治】折傷接骨,搗末研飛,和少酒服,不過二方寸匕。又盛灰火,熨臍腹冷痛(時珍)。
銅秤錘
【主治】產難橫生,燒赤淬酒服(大明)。
銅匙柄
【主治】風眼赤爛,及風熱赤眼翳膜,燒熱烙之,頻用妙(時珍)。
鐵
(《本經》中品)
【校正】併入《別錄》生鐵、《拾遺》勞鐵。
【釋名】黑金(《說文》)、烏金。
時珍曰:鐵,截也,剛可截物也。於五金屬水,故曰黑金。
【集解】《別錄》曰:鐵出牧羊平澤及祊城,或析城,採無時。
弘景曰:生鐵是不破鑐,槍、釜之類。鋼鐵是雜煉生鑐,作刀、鐮者。鑐音柔。
頌曰:鐵,今江南、西蜀有爐冶處皆有之。初煉去礦,用以鑄瀉器物者,為生鐵。再三銷拍,可以作鐷者,為鐷鐵,亦謂之熟鐵。以生柔相雜和,用以作刀劍鋒刃者,為鋼鐵。鍛家燒鐵赤沸,砧上打下細皮屑者,為鐵落。鍛灶中飛出如塵,紫色而輕虛,可以瑩磨銅器者,為鐵精。作針家磨鑢細末者,謂之針砂。取諸鐵於器中水浸之,經久色青沫出可以染皂者,為鐵漿。以鐵拍作片段,置醋糟中積久衣生刮取者,為鐵華粉。入火飛煉者,為鐵粉。又馬銜、秤錘、車轄及鋸、杵、刀、斧,並俗用有效。
時珍曰:鐵皆取礦土煉成。秦、晉、淮、楚、湖南、閩、廣諸山中皆產鐵,以廣鐵為良。甘肅土錠鐵,色黑性堅,宜作刀劍。西番出賓鐵尤勝。《寶藏論》云:鐵有五種:荊鐵出當陽,色紫而堅利;上饒鐵次之;賓鐵出波斯,堅利可切金玉;太原、蜀山之鐵頑滯;剛鐵生西南瘴海中山石上,狀如紫石英,水火不能壞,穿珠切玉如土也。《土宿本草》云:鐵受太陽之氣。始生之初,滷石產焉。一百五十年而成磁石,二百年孕而成鐵,又二百年不經採煉而成銅,銅復化為白金,白金化為黃金,是鐵與金銀同一根源也。今取磁石碎之,內有鐵片,可驗矣。
鐵稟太陽之氣,而陰氣不交,故燥而不潔。性與錫相得。《管子》云:上有赭,下有鐵。
鐵(《本經》) 恭曰:此柔鐵也,即熟鐵。
藏器曰:經用辛苦者,曰勞鐵。
【氣味】辛,平,有毒。
大明曰:畏
磁石、灰炭,能制石亭脂毒。
斆曰:鐵遇神砂,如泥似粉。
時珍曰:鐵畏皂莢、豬犬脂、乳香、朴硝、硇砂、鹽滷、荔枝。貘食鐵而蛟龍畏鐵。凡諸草木藥皆忌鐵器,而補腎藥尤忌之,否則反消肝腎,蓋肝傷則母氣愈虛矣。
【主治】堅肌耐痛(《本經》)。勞鐵療賊風,燒赤投酒中飲(藏器)。
生鐵(《別錄》中品)
【氣味】辛,微寒,微毒。(見鐵下)
【主治】下部及脫肛(《別錄》)。鎮心安五臟,治癇疾,黑鬢髮。治癬及惡瘡疥,蜘蛛咬,蒜磨,生油調敷(大明)。散瘀血,消丹毒(時珍)。
【發明】恭曰:諸鐵療病,並不入丸散,皆煮取汁用之。
藏器曰:鐵砂、鐵精,併入丸散。
時珍曰:鐵於五金,色黑配水,而其性則制木,故癇疾宜之。《素問》治陽氣太盛,病狂善怒者,用生鐵落,正取伐木之義。《日華子》言其鎮心安五臟,豈其然哉?本草載太清服食法,言服鐵傷肺者,乃肝字之誤。
【附方】舊五,新一。
脫肛歷年不入者。生鐵二斤。水一斗,煮汁五升,洗之,日再。(《集驗方》)
熱甚耳聾:燒鐵投酒中飲之,仍以磁石塞耳,日易,夜去之。(《千金方》)
小兒丹毒:燒鐵淬水,飲一合。(陳氏《本草》)
小兒熛瘡,一名爛瘡。燒鐵淬水中二七遍,浴之,二、三遍,起作漿。(《子母秘錄》)
打撲瘀血,在骨節及脅外不去。以生鐵一斤,酒三升,煮一升服。(《肘後方》)
熊虎傷毒:生鐵煮令有味,洗之。(《肘後方》)
鋼鐵
(《別錄》中品)
【校正】併入《開寶》鐵粉、《拾遺》針砂。
【釋名】跳鐵(音條)。
【集解】時珍曰:鋼鐵有三種:有生鐵夾熟鐵煉成者,有精鐵百鍊出鋼者,有西南海山中生成狀如紫石英者。凡刀劍斧鑿諸刃,皆是鋼鐵。其針砂、鐵粉、鐵精,亦皆用鋼鐵者。按沈括《筆談》云:世用鋼鐵,以柔鐵包生鐵泥封,煉令相入,謂之團鋼,亦曰灌鋼,此乃偽鋼也。真鋼是精鐵百鍊,至斤兩不耗者,純鋼也。此乃鐵之精純,其色明瑩,磨之黯然,青且黑,與常鐵異。亦有煉盡無鋼者,地產不同也。又有地溲,淬柔鐵二、三次,即鋼可切玉,見石腦油下。凡鐵內有硬處不可打者,名鐵核,以香油塗燒之即散。
【氣味】甘,平,無毒。
【主治】金瘡,煩滿熱中,胸膈氣塞,食不化(《別錄》)。
鐵粉(宋《開寶》) 恭曰:乃鋼鐵飛煉而成者。人多取雜鐵作屑飛之,其體重,真鋼者不爾也。
【氣味】咸,平,無毒
【主治】安心神,堅骨髓,除百病,變黑,潤肌膚,令人不老,體健能食。久服令人身重肥黑。合和諸藥,各有所主(《開寶》)。化痰鎮心,抑肝邪,特異(許叔微)。
【發明】見鐵落下。
【附方】新六。
驚癇發熱:鐵粉,水調少許服之。(《聖惠方》)
急驚涎潮,壯熱悶亂。鐵粉二錢,硃砂一錢。為末。每服一字,薄荷湯調下。(《楊氏家藏方》)
傷寒陽毒,狂言妄語亂走,毒氣在臟也。鐵粉二兩,龍膽草一兩。為末。磨刀水調服一錢,小兒五分。(《全幼心鑑》)
頭痛鼻塞:鐵粉二兩,龍腦半分。研勻。每新汲水服一錢。(《聖惠方》)
雌雄疔瘡:鐵粉一兩,蔓菁根三兩,搗如泥封之,日二換。(《集玄方》)
風熱脫肛:鐵粉研,同白蘞末敷上,按入。(《直指方》)
針砂
(《拾遺》)
藏器曰:此是作針家磨鑢細末也。須真鋼砂乃堪用,人多以柔鐵砂雜和之,飛為粉,人莫能辨也。亦堪染皂。
【主治】功同鐵粉。和沒食子染須,至黑(藏器)。
消積聚腫滿黃疸,平肝氣,散癭(時珍)。
【附方】新十。
風濕腳痛:針砂、川烏頭為末,和勻炒熱,綿包熨之。(《摘玄方》)
風痹暖手:針砂四兩,硇砂三錢,黑腳白礬六錢,研末,以熱醋或水拌濕,油紙裹置袋內,任意執之,冷再拌。(《聖濟錄》)
脾勞黃病:針砂四兩(醋炒七次),乾漆(燒存性)二錢,香附三錢,平胃散五錢,為末,蒸餅丸梧子大。任湯使下。(《摘玄方》)
濕熱黃瘡,助脾去濕。針砂丸:用針砂不拘多少,擂盡鏽,淘洗白色,以米醋於鐵銚內浸過一指,炒干,再炒三、五次,候通紅取出。用陳粳米半升,水浸一夜,搗粉作塊,煮半熟,杵爛,入針砂二兩半,百草霜(炒)一兩半,搗千下,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用五加皮、牛膝根、木瓜浸酒下。初服若泄瀉,其病源去也。(《乾坤生意》)
水腫尿少:針砂(醋煮炒干)、豬苓、生地龍各三錢。為末,蔥涎研和,敷臍中約一寸厚,縛之,待小便多為度,日二易之。入甘遂更妙。(《德生堂方》)
泄瀉無度,諸藥不效:方同上,不用甘遂。(《醫學正傳》)
虛寒下痢,腸滑不禁:針砂七錢半,官桂一錢,枯礬一錢。為末,以涼水調攤臍上下,縛之。當覺大熱,以水潤之。可用三、四次,名玉胞肚。(《仁存方》)
項下氣癭:針砂入水缸中浸之,飲食皆用此水,十日一換砂,半年自消散。(楊仁齋《直指方》)
染白鬚發:針砂(醋炒七次)一兩,訶子、白芨各四錢,百藥煎六錢,綠礬二錢,為末,用熱醋調刷鬚髮,菜葉包住,次早酸漿洗去。此不壞須,亦不作紅。又方:針砂、蕎麵各一兩。百藥煎為末,茶調,夜塗旦洗。再以訶子五錢,沒石子(醋炒)一個,百藥煎少許,水和塗一夜,溫漿洗去,黑而且光。
鐵落
(《本經》中品)
【釋名】鐵液(《別錄》)、鐵屑(《拾遺》)、鐵蛾。弘景曰:鐵落,是染皂鐵漿也。
恭曰:是鍛家燒鐵赤沸,砧上鍛之,皮甲落者。若以漿為鐵落,則鋼浸之汁,復謂何等?落是鐵皮,滋液黑於余鐵,故又名鐵液。
時珍曰:生鐵打鑄,皆有花出,如蘭如蛾,故俗謂之鐵蛾,今煙火家用之。鐵末浸醋書字於紙,背後塗墨,如碑字也。
【氣味】辛,平,無毒。
《別錄》曰:甘。
【主治】風熱惡瘡,瘍疽瘡痂,疥氣在皮膚中(《本經》)。
除胸膈中熱氣,食不下,止煩,去黑子,可以染皂(《別錄》)。治驚邪癲癇,小兒客忤,消食及冷氣,並煎汁服之(大明)。主鬼打鬼疰邪氣,水漬沫出,澄清,暖飲一二杯(藏器)。炒熱投酒中飲,療賊風痙。又裹以熨腋下,療狐臭,有驗(蘇恭)。平肝去怯,治善怒發狂(時珍)。
【發明】時珍曰:按《素問·病態論》云:帝曰:有病怒狂者,此病安生?
岐伯曰:生於陽也。陽氣者,暴折而不決,故善怒,病名陽缺。曰:何以知之?曰:陽明者常動,巨陽、少陽不動而動大疾,此其候也。治之當奪其食即已。夫食入於陰,長氣於陽,故奪其食即已。以生鐵落為飲。夫生鐵落者,下氣疾也。此《素問》本文也,愚嘗釋之云:陽氣怫鬱而不得疏越,少陽膽木,挾三焦少陽相火、巨陽陰火上行,故使人易怒如狂,其巨陽、少陽之動脈,可診之也。奪其食,不使胃火復助其邪也。飲以生鐵落,金以制木也。木平則火降,故曰下氣疾速,氣即火也。又李仲南《永類方》云:腫藥用鐵蛾及針砂入丸子者,一生須斷鹽。蓋鹽性濡潤,腫若再作,不可為矣。製法:用上等醋煮半日,去鐵蛾,取醋和蒸餅為丸。每薑湯服三、四十丸,以效為度,亦只借鐵氣爾,故《日華子》云煎汁服之。不留滯於臟腑,借鐵虎之氣以制肝木,使不能克脾土,土不受邪,則水自消矣。鐵精、鐵粉、鐵華粉、針砂、鐵漿入藥,皆同此意。
【附方】新一。
小兒丹毒:煅鐵屎研末,豬脂和敷之。(《千金方》)
鐵精
(《本經》中品)
【釋名】鐵花。
弘景曰:鐵精,鐵之精華也。出煅灶中,如塵紫色,輕為佳,亦以磨瑩銅器用之。
【氣味】平,微溫。
【主治】明目,化銅(《本經》)。療驚悸,定心氣,小兒風癇,陰潰脫肛(《別錄》)。
【發明】見鐵落。
【附方】舊五,新一。
下痢脫肛:鐵精粉敷之。(《至寶方》)
女人陰脫:鐵精、羊脂,布裹炙熱,熨推之。(《聖惠方》)
男子陰腫:鐵精粉敷之。(《子母秘錄》)
疔腫拔根:鐵渣一兩,輕粉一錢,麝香少許,為末。針畫十字口,點藥入內,醋調麵糊敷之,神效。(《普濟方》)
食中有蠱,腹內堅痛,面目青黃,淋露骨立,病變無常。用爐中鐵精研末,雞肝和丸梧子大。食前酒下五丸,不過十日愈。(《肘後》)
蛇骨刺人毒痛:鐵精粉豆許,吹入瘡內。(《肘後方》)
鐵華粉
(宋《開寶》)
【釋名】鐵胤粉(《日華》)、鐵豔粉、鐵霜。
【修治】志曰:作鐵華粉法:取鋼煅作葉,如笏或團,平面磨錯,令光淨,以鹽水灑之,於醋甕中,陰處埋之,一百日鐵上衣生,即成粉矣。刮取細搗篩,入乳缽研如面,和合諸藥為丸散,此鐵之精華,功用強於鐵粉也。
大明曰:懸於醬瓿上生霜者,名鐵胤粉。淘去粗滓鹹味,烘乾用。
【氣味】咸,平,無毒。
【主治】安心神,堅骨髓,強志力,除風邪,養血氣,延年變白,去百病,隨所冷熱,和諸藥用,棗膏為丸(《開寶》)。止驚悸虛癇,鎮五臟,去邪氣,治健忘,冷氣心痛,痃癖癥結,脫肛痔瘺,宿食等,及敷竹木刺入肉(大明)。
【發明】見鐵落。
【附方】新一。
婦人陰挺:鐵胤粉一錢,龍腦半錢,研,水調刷產門。(危氏《得效方》)
鐵鏽
(《拾遺》)
【釋名】鐵衣。
藏器曰:此鐵上赤衣也,刮下用。
【主治】惡瘡疥癬,和油塗之。蜘蛛蟲咬,蒜磨塗之(藏器)。
平肝墜熱,消瘡腫、口舌瘡。醋磨,塗蜈蚣咬(時珍)。
【發明】時珍曰:按陶華云:鐵鏽水和藥服,性沉重,最能墜熱開結有神也。
【附方】新八。
風瘙癮疹:鏽鐵磨水塗之。(《集簡方》)
湯火傷瘡:青竹燒油,同鐵鏽搽之。(《積德堂方》)
疔腫初起:多年土內鏽釘,火煅醋淬,刮下鏽末,不論遍次,煅取收之。每用少許,人乳和,挑破敷之。仍炒研二錢,以齏水煎滾,待冷調服。(《普濟方》)
腳腿紅腫,熱如火炙,俗名赤遊風。用鐵鏽水塗解之。(《惠濟方》)
重舌腫脹:鐵鏽鎖燒紅,打下鏽,研末。水調一錢,噙咽。(《生生編》)
小兒口瘡:鐵鏽末,水調敷之。(《集簡方》)
內熱遺精:鐵鏽末,冷水服一錢,三服止。(《活人心統》)
婦人難產:雜草燒鑊鏽、白芷等分。為末。每服一錢,童尿、米醋各半,和服見效。(《救急方》)
鐵爇
(《拾遺》)
【釋名】刀煙(《拾遺》)、刀油。
藏器曰:以竹木爇火,於刀斧刃上燒之,津出如漆者,是也。江東人多用之。
【主治】惡瘡蝕䘌,金瘡毒物傷皮肉,止風水不入,入水不爛,手足皸坼,瘡根結筋,瘰癧毒腫,染髭發,令永黑,及熱未凝時塗之,少頃當乾硬。用之須防水。又殺蟲立效(藏器)。
【附方】新一。
項邊癧子:以桃核於刀上燒煙燻之。(陳氏《本草》)
鐵漿
(《拾遺》)
【集解】藏器曰:陶氏謂鐵落為鐵漿,非也。此乃取諸鐵於器中,以水浸之,經久色青沫出,即堪染皂者。
承曰:鐵漿,是以生鐵漬水服餌者。旋入新水,日久鐵上生黃膏,則力愈勝。唐太妃所服者,乃此也。若以染皂者為漿,其酸苦臭澀不可近,矧服食乎?
【氣味】咸,寒,無毒。
【主治】鎮心明目。主癲癇發熱,急黃狂走,六畜癲狂,人為蛇、犬、虎、狼、毒惡蟲等齧,服之毒不入內也。兼解諸毒入腹(藏器)。
【附方】舊二,新三。
時氣生瘡胸中熱。鐵漿飲之。(《梅師方》)
一切疔瘡:鐵漿,日飲一升。(《千金方》)
發背初起:鐵漿飲二升,取利。(《外臺秘要》)
蛇皮惡瘡:鐵漿,頻塗之。(《談野翁方》)
漆瘡作癢:鐵漿,頻洗,愈。(《外臺》)
諸鐵器
(《綱目》)
【集解】時珍曰:舊本鐵器條繁,今撮為一。大抵皆是借其氣,平木解毒重墜,無他義也。
鐵杵(《拾遺》。即藥杵也)
【氣味】無毒。
【主治】婦人橫產,胞衣不下,燒赤淬酒飲,自順(藏器)。
鐵秤錘(宋《開寶》)
【氣味】辛,溫,無毒。
【主治】賊風。止產後血瘕腹痛,及喉痹熱塞,燒赤淬酒,熱飲(《開寶》)。治男子疝痛,女子心腹妊娠脹滿,漏胎,猝下血(《時珍》)。
【附方】新四。
喉痹腫痛:菖蒲根嚼汁,燒秤錘淬一杯,飲之。(《普濟方》)
舌腫咽痛,咽生息肉,舌腫。秤錘燒赤,淬醋一盞,咽之。(《聖惠方》)
誤吞竹木:秤錘燒紅,淬酒飲之。(《集玄方》)
便毒初起,極力提起,令有聲。以鐵秤錘摩壓一夜,即散。(《集簡方》)
鐵銃
(《綱目》)
【主治】催生,燒赤,淋酒入內,孔中流出,乘熱飲之,即產。舊銃尤良(時珍)。
鐵斧
(《綱目》)
【主治】婦人產難橫逆,胞衣不出,燒赤淬酒服。亦治產後血瘕,腰腹痛(時珍)。
【發明】時珍曰:古人轉女為男法:懷妊三月,名曰始胎,血脈未流,象形而變,是時宜服藥,用斧置床底,系刃向下,勿令本婦知。恐不信,以雞試之,則一窠皆雄也。蓋胎化之法,亦理之自然。故食牡雞,取陽精之全於天產者;佩雄黃,取陽精之全於地產者;操弓矢,藉斧斤,取剛物之見於人事者。氣類潛感,造化密移,物理所必有。故妊婦見神像異物,多生鬼怪,即其徵矣。象牙、犀角,紋逐象生;山藥、雞冠,形隨人變。以雞卵告灶而抱雛,以苕帚掃貓而成孕。物且有感,況於人乎?
藏器曰:凡人身有弩肉,可聽人家釘棺下斧聲之時,便下手速擦二七遍,以後自得消平。產婦勿用。
鐵刀
(《拾遺》)
【氣味】辛,平,無毒。
【主治】蛇咬毒入腹,取兩刀於水中相磨,飲其汁。百蟲入耳,以兩刀於耳門上摩敲作聲,自出(藏器)。磨刀水,服,利小便。塗脫肛痔核,產腸不上,耳中猝痛(時珍)。
大刀環
(《綱目》)
【主治】產難數日不出,燒赤淬酒一杯,頓服(時珍)。
剪刀股
(《綱目》)
【主治】小兒驚風。錢氏有剪刀股丸,用剪刀環頭研破,煎湯服藥(時珍)。
故鋸
(《拾遺》)
【氣味】無毒。
【主治】誤吞竹木入咽,燒故鋸令赤,漬酒熱飲(藏器)。
布針
(《拾遺》)
【主治】婦人橫產,取二七枚燒赤淬酒七遍,服(藏器)。
【附方】新一。
眼生偷針:布針一個,對井睨視,已而折為兩段,投井中,勿令人見。(張杲《醫說》)
鐵鏃
(《綱目》)
【主治】胃熱呃逆,用七十二個,煎湯啜之(時珍)。
鐵甲
(《綱目》)
【主治】憂鬱結滯,善怒狂易,入藥煎服(時珍)。
鐵鎖
(《綱目》)
【主治】齆鼻不聞香臭,磨石上取末,和豬脂綿裹塞之,經日肉出,瘥(《普濟》)。
鑰匙
(《日華》)
【主治】婦人血噤,失音沖惡,以生薑、醋、小便同煎服。弱房人亦可煎服(大明)。
鐵釘
(《拾遺》)
【主治】酒醉齒漏出血不止,燒赤注孔中即止(時珍)。
藏器曰:有犯罪者,遇恩赦免,取枷上鐵及釘等收之。後入官帶之,得除免。
鐵鏵(即鍤也。《綱目》)
【主治】心虛風邪,精神恍惚健忘,以久使者四斤,燒赤投醋中七次,打成塊,水二斗,浸二七日,每食後服一小盞。(時珍)。
【附方】新三。
小兒傷寒,百日內患壯熱。用鐵鏵一斤,燒赤,水二斗,淬三七次,煎一半,入柳葉七片,浴之。(《聖濟錄》)積年齒䘌:舊鐵鏵頭一枚,炭火燒赤,捻硫黃一分,豬脂一分,於上熬沸。以綿包柳杖搵藥,熱烙齒縫,數次愈。(《普濟方》)
灌頂油法:治腦中熱毒風,除目中翳障,鎮心明目。生油二斤,故鐵鏵五兩(打碎),硝石半兩,寒水石一兩,馬牙硝半兩,曾青一兩,綿裹入油中浸七日。每以一錢頂上摩之,及滴少許入鼻內,甚妙。此大食國胡商方。(《聖惠方》)
鐵犁鑱尖(《日華》)
【主治】得水,制硃砂、水銀、石亭脂毒(大明)。
車轄(即車軸鐵轄頭,一名車缸。宋《開寶》)
【氣味】 無毒。
【主治】喉痹及喉中熱塞,燒赤,投酒中熱飲(《開寶》)。主小兒大便下血,燒赤,淬水服(外臺)。
【附方】舊二,新一。
小兒下血:方見上。
妊娠咳嗽:車缸一枚,燒赤投酒中,冷飲。(《聖惠方》)
走注氣痛:車缸燒赤,濕布裹熨病上。(《千金方》)
馬銜 (即馬勒口鐵也。大明曰:古舊者好,亦可作醫工針也。《開寶》)
【氣味】平,無毒。
【主治】小兒癇,婦人難產,臨時持之,並煮汁服一盞(《開寶》)。治馬喉痹,腫連頰,壯熱,吐氣數,煎水服之(《聖惠》)。
馬鐙
(《綱目》)
【主治】田野磷火,人血所化,或出或沒,來逼奪人精氣,但以馬鐙相戛作聲即滅。故張華云:金葉一振,遊光斂色(時珍)。
金石之二
玉類一十四種
玉
(《別錄》上品)
【校正】併入《別錄》玉屑。
【釋名】玄真。
時珍曰:按許慎《說文》云:玉乃石之美者。有五德:潤澤以溫,仁也;䚡理自外可以知中,義也;其聲舒揚遠聞,智也;不撓而折,勇也;銳廉而不技,潔也。其字象三玉連貫之形。葛洪《抱朴子》云:玄真者,玉之別名也,服之令人身飛輕舉。故曰:服玄真者,其命不極。
【集解】《別錄》曰:玉泉、玉屑,生藍田山谷,採無時。
弘景曰:好玉出藍田及南陽徐善亭部界中,日南、盧容水中,外國於闐、疏勒諸處皆善。潔白如豬膏,叩之鳴者,是真也。其比類者,甚多相似,宜精別之。所以燕石入笥,卞氏長號也。珣曰:《異物志》云:玉出崑崙。《別寶經》云:凡石韞玉,但將石映燈看之,內有紅光,明如初出日,便知有玉也。
頌曰:今藍田、南陽、日南不聞有玉,惟于闐出之。晉平居誨為鴻臚卿張匡鄴使于闐,作《行程記》,載其採玉之地云:玉河,在於闐城外。其源出崑山,西流一千三百里,至於闐界牛頭山,乃疏為三河:一曰白玉河,在城東三十里;二曰綠玉河,在城西二十里;三曰烏玉河,在綠玉河西七里。其源雖一,而其玉隨地而變,故其色不同。每歲五、六月大水暴漲,則玉隨流而至。玉之多寡,由水之大小。七、八月水退,乃可取,彼人謂之撈玉,其地有禁,器用服食,往往用玉。各地所有,亦自彼來。王逸《玉論》,載玉之色曰:赤如雞冠,黃如蒸慄,白如截肪,黑如純漆,謂之玉符,而青玉獨無說焉。今青白者常有,黑者時有,黃赤者絕無,雖禮之六器,亦不能得其真者。今儀州出一種石,如蒸栗色,彼人謂之慄玉,或云亦黃玉之類,但少潤澤,聲不清越,為不及也。然服食者,惟貴純白,他色亦不取焉。
承曰:儀州慄玉,乃黃石之光瑩者,非玉也。玉堅而有理,火刃不可傷。此石小刀便可雕刻,與階州白石同體而異色爾。時珍曰:按:《太平御覽》云:交州出白玉,夫余出赤玉,挹婁出青玉,大秦出菜玉,西蜀出黑玉。藍田出美玉,色如藍,故曰藍田。《淮南子》云:鐘山之玉,炊以爐炭,三日三夜,而色澤不變,得天地之精也。觀此諸說,則產玉之處亦多矣,而今不出者,地方恐為害也,故獨以于闐玉為貴焉。古禮玄圭蒼璧,黃琮赤璋,白琥玄璜,以象天地四時而立名爾。《禮記》云:石蘊玉則氣如白虹,精神見於山川也。《博物志》云:山有谷者生玉。《屍子》云:水圓折者有珠,方折者有玉。《地鏡圖》云:二月山中草木生光下垂者有玉,玉之精如美女。《玉書》云:玉有山玄文,水蒼文,生於山而木潤,產於水而流芳,藏於璞而文采露於外。觀此諸說,則玉有山產、水產二種。各地之玉多在山,于闐之玉則在河也。其石似玉者,珷玞、琨、珉、璁、瓔也。北方有罐子玉,雪白有氣眼,乃藥燒成者,不可不辨,然皆無溫潤。《稗官》載火玉色赤,可烹鼎;暖玉可闢寒;寒玉可闢暑;香玉有香;軟玉質柔;觀日玉,洞見日中宮闕,此皆希世之寶也。
宗奭曰:燕玉出燕北,體柔脆如油,和粉色,不入藥用。
玉屑
(《別錄》)
【修治】弘景曰:玉屑是以玉為屑,非別一物也。《仙經》服瑴玉,有搗如米粒,乃以苦酒輩,消令如泥,亦有合為漿者。
凡服玉皆不得用已成器物,及冢中玉璞。
恭曰:餌玉當以消作水者為佳。屑如麻豆服者,取其精潤臟腑,滓穢當完出也。又為粉服者,即使人淋壅。屑如麻豆,其義殊深。化水法,在《淮南三十六水法》中。
【氣味】甘,平,無毒。珣曰:咸,寒,無毒。
時珍曰:惡鹿角,養丹砂。
【主治】除胃中熱,喘息煩滿,止渴,屑如麻豆服之,久服輕身長年(《別錄》)。潤心肺,助聲喉,滋毛髮(大明)。滋養五臟,止煩躁,宜共金、銀、麥門冬等同煎服,有益(李珣)。
【附方】新三。
小兒驚啼:白玉二錢半,寒水石半兩,為末,水調塗心下。(《聖惠方》)
痃癖鬼氣,往來疼痛,及心下不可忍者,不拘大人小兒。白玉、赤玉等分,為末,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薑湯下。(《聖惠方》)
面身瘢痕:真玉日日磨之,久則自滅。(《聖濟錄》)
玉泉(《本經》)
【釋名】玉札(《本經》)、玉漿(《開寶》)、瓊漿。
普曰:玉泉,一名玉屑。
弘景曰:此當是玉之精華,白者質色明澈,可消之為水,故名玉泉。今人無復的識者,通一為玉爾。
志曰:按:別本注云:玉泉者,玉之泉液也。以仙室玉池中者為上,故一名玉液。今《仙經》、《三十六水法》中,化玉為玉漿,稱為玉泉,服之長年不老,然功劣於自然泉液也。
宗奭曰:《本經》言:玉泉生藍田山谷,採無時。今藍田無玉,而泉水古今不言採。陶氏言玉為水,故名玉泉。如此則當言玉水,不當言玉泉,泉乃流布之義。今詳泉字乃漿之誤,去古既遠,文字脫誤也。《道藏經》有金飯、玉漿之文,唐李商隱有「瓊漿未飲結成冰」之詩,是採玉為漿,斷無疑矣。別本所注不可取也。若如所言,則舉世不能得,亦漫立此名耳。
時珍曰:玉泉作玉漿甚是。別本所注乃玉髓也,《別錄》自有條,諸家未深考爾。
【修治】青霞子曰:作玉漿法:玉屑一升,地榆草一升,稻米一升,取白露二升,銅器中煮,米熟絞汁,玉屑化為水,以藥納入,所謂神仙玉漿也。
藏器曰:以玉投朱草汁,化成醴。朱草,瑞草也。術家取蟾蜍膏軟玉如泥,以苦酒消之成水。
【氣味】甘,平,無毒。
普曰:神農、岐伯、雷公:甘。李當之:平。畏款冬花、青竹。
【主治】五臟百病,柔筋強骨,安魂魄,長肌肉,益氣,利血脈,久服耐寒暑,不飢渴,不老神仙。人臨死服五斤,三年色不變(《本經》)。療婦人帶下十二病,除氣癃,明耳目,久服輕身長年(《別錄》)。治血塊(大明)。
【發明】慎微曰:《天寶遺事》:楊貴妃含玉咽津,以解肺渴。王莽遺孔休玉曰:君面有疵,美玉可以滅瘢。後魏李預得餐玉之法,乃採訪藍田,掘得若環璧雜器形者,大小百餘枚,捶作屑,日食之,經年云有效驗,而好酒損志。及疾篤,謂妻子曰:服玉當屏居山林,排棄嗜欲,而吾酒色不絕,自致於死,非藥之過也。屍體必當有異於人,勿使速殯,令後人知餐服之功。時七月中旬,長安毒熱,停屍四日,而體色不變,口無穢氣。
弘景曰:張華云:服玉用藍田穀玉白色者,平常服之,則應神仙。有人臨死服五斤,死經三年,其色不變。古來發冢見屍如生者,其身腹內外,無不大有金玉。漢制,王公皆用珠襦玉匣,是使不朽故也。煉服之法,水屑隨宜。雖曰性平,而服玉者亦多發熱,如寒食散狀。金玉既天地重寶,不比余石,若未深解節度,勿輕用之。
志曰:《抱朴子》云:服金者,壽如金;服玉者,壽如玉。但其道遲成,須服一、二百斤,乃可知也。玉可以烏米酒及地榆酒化之為水,亦可以蔥漿消之為𥹋,亦可餌以為丸,亦可以燒為粉。服之一年以上,入水不沾,入火不灼,刃之不傷,百毒不死。不可用已成之器,傷人無益,得璞玉乃可用也。赤松子以玄蟲血漬玉為水服之,故能乘煙霞上下。玉屑與水服之,俱令人不死。所以不及金者,令人數數發熱,似寒食散狀也。若服玉屑,宜十日一服雄黃、丹砂各一刀圭,散發洗沐冷水,迎風而行,則不發熱也。董君異常以玉醴與盲人服,旬日而目愈也。時珍曰:漢武帝取金莖露和玉屑服,云可長生,即此物也。但玉亦未必能使生者不死,惟使死者不朽爾。養屍招盜,反成暴棄,曷若速朽歸虛之為見理哉。
白玉髓
(《別錄》有名未用)
【校正】併入《拾遺》玉膏。
【釋名】玉脂(《綱目》)、玉膏(《拾遺》)、玉液。
【集解】《別錄》曰:生藍田玉石間。時珍曰:此即玉膏也,別本以為玉泉者是矣。《山海經》云:密山上多丹木,丹水出焉,西流注於稷澤。其中多白玉,是有玉膏。其源沸沸湯湯,黃帝是食是饗。是生玄玉,玉膏所出,以灌丹木。黃帝乃取密山之玉,⿺鼠炎而投之鐘山之陽,瑾瑜之玉為良,堅慄精密,澤而有光,五色發作,以和柔剛。天地鬼神,是食是饗。君子服之,以御不祥。謹按密山亦近於闐之間。是食者,服食也。是饗者,祭祀也。服之者,佩服也。玉膏,即玉髓也。《河圖玉版》云:少室之山,有白玉膏,服之成仙。《十洲記》云:瀛洲有玉膏如酒,名曰玉醴,飲數升輒醉,令人長生。《抱朴子》云:生玉之山,有玉膏流出,鮮明如水精,以無心草末和之,須臾成水,服之一升長生。皆指此也。藏器曰:今玉石間水飲之,亦長生潤澤。
【氣味】甘,平,無毒。
【主治】婦人無子,不老延年(《別錄》)。
青玉
(《別錄》有名未用)
【釋名】谷玉。
時珍曰:谷,一作瑴,又作玨,谷、角二音。二玉相合曰瑴,此玉常合生故也。
【集解】《別錄》曰:生藍田。
弘景曰:張華言合玉漿用谷玉,正縹白色,不夾石者。大如升,小者如雞子,取於穴中者,非今作器物玉也。出襄鄉縣舊穴中。黃初時,詔徵南將軍夏侯尚求之。
時珍曰:按:《格古論》云:古玉以青玉為上,其色淡青,而帶黃色。綠玉深綠色者佳,淡者次之。菜玉非青非綠,如菜色,此玉之最低者。
【氣味】甘,平,無毒。
【主治】婦人無子,輕身不老長年(《別錄》)。
【附錄】璧玉 《別錄》曰:味甘,無毒。主明目益氣,使人多精生子。
時珍曰:璧,瑞玉圜也。此玉可為璧,故曰璧玉。璧外圓象天,內方象地。《爾雅》云:璧大六寸謂之瑄;肉倍好謂之壁;好倍肉,謂之瑗。
玉英 《別錄》曰:味甘,主風瘙皮膚癢,生山竅中,明白可作鏡,一名石鏡,十二月採。
合玉石 《別錄》曰:味甘,無毒。主益氣,療消渴,輕身辟穀。生常山中丘,如彘肪。
時珍曰:此即碾玉砂也,玉須此石碾之乃光。
青琅玕(《本經》下品)
【校正】併入《拾遺》石闌干。
【釋名】石闌干(《拾遺》)、石珠(《本經》)、青珠(《別錄》)。
時珍曰:琅玕,象其聲也。
可碾為珠,故得珠名。
【集解】《別錄》曰:青琅玕,生蜀郡平澤,採無時。
弘景曰:此《蜀都賦》所稱青珠、黃環者也。琅玕亦是崑崙山上樹名,又《九真經》中大丹名。
恭曰:琅玕有數種色,以青者入藥為勝,是琉璃之類,火齊寶也。今出巂州以西烏臼蠻中,及於闐。
藏器曰:石闌干生大海底,高尺余,如樹,有根莖,莖上有孔,如物點之。漁人以網罾得之,初從水出微紅,後漸青。
頌曰:今秘書中有異魚圖,載琅玕青色,生海中,雲海人以網於海底取之,初出水紅色,久而青黑,枝柯似珊瑚,而上有孔竅,如蟲蛀,擊之有金石之聲,乃與珊瑚相類。其說與《別錄》生蜀郡平澤,及蘇恭所云不同,人莫能的識。謹按《尚書》:雍州缺貢球、琳、琅玕。《爾雅》云:
西北之美者,有崑崙墟之璆、琳、琅玕。孔安國、郭璞注,皆以為石之似珠者。而《山海經》云:崑崙山有琅玕。若然是石之美者,明瑩若珠之色,而狀森植爾。大抵古人謂石之美者,多謂之珠,《廣雅》謂琉璃、珊瑚皆為珠是也。以上所說,皆出西北山中,而今《圖》乃雲海底得之。蓋珍貴之物,山、海或俱產焉,今醫家亦以難得而稀用也。
宗奭曰:《書》云:雍州厥貢球、琳、琅玕。《西域記》云:天竺國正出此物。蘇恭云:是琉璃之類。琉璃乃火成之物,琅玕非火成者,安得同類?
時珍曰:按許慎《說文》云:琅玕,石之似玉者。
孔安國云:石之似珠者。《總龜》云:生南海石崖間,狀如筍,質似玉。《玉冊》云:生南海崖石內,自然感陰陽之氣而成,似珠而赤。《列子》云:蓬萊之山,珠玕之樹叢生。據諸說,則琅玕生於西北山中及海山崖間。其云生於海底網取者,是珊瑚,非琅玕也。
在山為琅玕,在水為珊瑚,珊瑚亦有碧色者。今回民地方出一種青珠,與碧靛相似,恐是琅玕所作者也。《山海經》云:開明山北有珠樹。《淮南子》云:曾城九重,有珠樹在其西。珠樹即琅玕也。余見珊瑚下。
【氣味】辛,平,無毒。
之才曰:殺錫毒,得水銀良,畏雞骨。
【主治】身癢,火瘡癰瘍,疥瘙死肌(《本經》)。白禿,浸淫在皮膚中,煮煉服之,起陰氣,可化為丹(《別錄》)。療手足逆臚(弘景)。
石闌干:主石淋,破血,產後惡血,磨服,或煮服,亦火燒投酒中服(藏器)。
珊瑚
(《唐本草》)
【釋名】缽擺娑福羅(《梵書》)。
【集解】恭曰:珊瑚生南海,又從波斯國及師子國來。
頌曰:今廣州亦有,云生海底作枝柯狀,明潤如紅玉,中多有孔,亦有無孔者,枝柯多者更難得,採無時。謹按《海中經》云:取珊瑚,先作鐵網沉水底,珊瑚貫中而生,歲高三二尺,有枝無葉,因絞網出之,皆摧折在網中,故難得完好者。不知今之取者,果爾否?漢積翠池中,有珊瑚高一丈二尺,一本三柯,上有四百六十三條,云是南越王趙佗所獻,夜有光景。晉石崇家有珊瑚高六、七尺。今並不聞有此高大者。
宗奭曰:珊瑚有紅油色者,細縱紋可愛。有如鉛丹色者,無縱紋,為下品。入藥用紅油色者。波斯國海中有珊瑚洲,海人乘大舶墮鐵網水底取之。珊瑚初生磐石上,白如菌,一歲而黃,三歲變赤,枝幹交錯,高三、四尺。人沒水以鐵發其根,系網舶上,絞而出之,失時不取則腐蠹。
時珍曰:珊瑚生海底,五、七株成林,謂之珊瑚林。居水中直而軟,見風日則曲而硬,變紅色者為上,漢趙佗謂之火樹是也。亦有黑色者不佳,碧色者亦良。昔人謂碧者為青琅玕,俱可作珠。許慎《說文》云:珊瑚色赤,或生於海,或生於山。
據此說,則生於海者為珊瑚,生於山者為琅玕,尤可徵矣。互見琅玕下。
【氣味】甘,平,無毒。
【主治】去目中翳,消宿血。為末吹鼻,止鼻衄(《唐本》)。
明目鎮心,止驚癇(大明)。點眼,去飛絲(時珍)。
【發明】珣曰:珊瑚主治與金相似。
宗奭曰:今人用為點眼箸,治目翳。
藏器曰:珊瑚刺之汁流如血,以金投之為丸名金漿,以玉投之為玉髓,久服長生。
【附方】舊一。小兒麩翳未堅,不可亂藥。宜以珊瑚研如粉,日少少點之,三日愈。(錢相公《篋中方》)
馬腦
(宋《嘉祐》)
【釋名】瑪瑙、文石、摩羅迦隸(佛書)。
藏器曰:赤爛紅色,似馬之腦,故名,亦云馬腦珠。胡人云是馬口吐出者,謬言也。
時珍曰:按《增韻》云:玉屬也。紋理交錯,有似馬腦,因以名之。《拾遺記》云是鬼血所化,更謬。
【集解】藏器曰:馬腦生西國玉石間,亦美石之類,重寶也。來中國者,皆以為器。又出日本國。用砑木不熱者為上,熱者非真也。
宗奭曰:馬腦非玉非石,自是一類。有紅、白、黑三種,亦有紋如纏絲者。西人以小者為玩好之物,大者研為器。
時珍曰:馬腦出西南諸國,云得自然灰即軟,可刻也。曹昭《格古論》云:多出北地、南番、西番,非石非玉,堅而且脆,刀刮不動,其中有人物鳥獸形者最貴。顧薦《負暄錄》云:馬腦品類甚多,出產有南北,大者如斗,其質堅硬,碾造費工。南馬腦產大食等國,色正紅無瑕,可作杯斝。西北者色青黑,寧夏、瓜、沙、羌地砂磧中得者尤奇。有柏枝馬腦,花如柏枝。有夾胎馬腦,正視瑩白,側視則若凝血,一物二色也。截子馬腦,黑白相間。合子馬腦,漆黑中有一白線間之。錦江馬腦,其色如錦;纏絲馬腦,紅白如絲,此皆貴品。漿水馬腦,有淡水花;醬斑馬腦,有紫紅花;蛐蟮馬腦,粉紅花,皆價低。又紫雲馬腦出和州,土馬腦出山東沂州,亦有紅色雲頭,纏絲、胡桃花者。又竹葉馬腦,出淮右,花如竹葉,並可作桌面、屏風。金陵雨花臺小馬腦,只可充玩耳。試馬腦法:以砑木不熱者為真。
【氣味】辛,寒,無毒。
【主治】辟惡,熨目赤爛(藏器)。主目生障翳,為末日點(時珍)。
寶石
(《綱目》)
【集解】時珍曰:寶石出西番、回鶻地方諸坑井內,雲南、遼東亦有之。有紅、綠、碧、紫數色:紅者名刺子;碧者名靛子;翠者,名馬價珠;黃者,名木難珠;紫者,名蠟子;又有鴉鶻石、貓精石、石榴子、紅扁豆等名色,皆其類也。《山海經》言騍山多玉,淒水出焉,西注於海,中多采石。採石,即寶石也。碧者,唐人謂之瑟瑟。紅者,宋人謂之靺蠍。今通呼為寶石。以鑲首飾器物,大者如指頭,小者如豆粒,皆碾成珠狀。《張勃吳錄》云:越巂、雲南河中出碧珠,須祭而取之,有縹碧、綠碧。此即碧色寶石也。
【主治】去翳明目,入點藥用之。灰塵入目,以珠拭拂即去(時珍)。
玻璃
(《拾遺》)
【釋名】頗黎(《綱目》)、水玉(《拾遺》)。
時珍曰:本作頗黎。頗黎,國名也。其瑩如水,其堅如玉,故名水玉,與水精同名。
【集解】藏器曰:玻璃,西國之寶也。玉石之類,生土中。或云千歲冰所化,亦未必然。
時珍曰:出南番。有酒色、紫色、白色,瑩澈與水精相似,碾開有雨點花者為真。外丹家亦用之。藥燒者有氣眼而輕。《玄中記》云:大秦國有五色頗黎,以紅色為貴,《梁四公子記》云:扶南人來賣碧頗黎鏡,廣一尺半,重四十斤,內外皎潔,嚮明視之,不見其質。蔡絛云:御庫有玻璃母,乃大食所產,狀如鐵滓,煅之但作珂子狀,青、紅、黃、白數色。
【氣味】辛,寒,無毒。
【主治】驚悸心熱,能安心明目,去赤眼,熨熱腫(藏器)。
摩翳障(大明)。
水精
(《拾遺》)
【釋名】水晶(《綱目》)、水玉(《綱目》)、石英。
時珍曰:瑩澈晶光,如水之精英,會意也。《山海經》謂之水玉,《廣雅》謂之石英。
【集解】時珍曰:水精,亦頗黎之屬,有黑、白二色。倭國多水精,第一。南水精白,北水精黑,信州、武昌水精濁。性堅而脆,刀刮不動,色澈如泉,清明而瑩,置水中無瑕、不見珠者佳。古語云水化,謬言也。藥燒成者,有氣眼,謂之硝子,一名海水精。《抱朴子》言:交廣人作假水精碗,是此。
【氣味】辛,寒,無毒。
【主治】熨目,除熱淚(藏器)。亦入點目藥。穿串吞嚥中,推引諸哽物(時珍)。
【附錄】火珠 時珍曰:《說文》謂之火齊珠。《漢書》謂之玫瑰(音枚回)。《唐書》云:東南海中有羅剎國,出火齊珠,大者如雞卵,狀類水精,圓白,照數尺。日中以艾承之則得火,用灸艾炷不傷人。今占城國有之,名朝霞大火珠。又《續漢書》云:哀牢夷出火精、琉璃,則火齊乃火精之訛,正與水精對。
碝石(音軟)時珍曰:出雁門。石次於玉,白色如冰,亦有赤者。《山海經》云:北山多碝石。《禮》云:士佩碝玫,是也。
琉璃
(《拾遺》)
【釋名】火齊。
時珍曰:《漢書》作流離,言其流光陸離也。火齊,與火珠同名。
【集解】藏器曰:《集韻》云:琉璃,火齊珠也。《南州異物志》云:琉璃,本質是石,以自然灰治之可為器,石不得此則不可釋。佛經所謂七寶者,琉璃、車渠、馬腦、玻璃、真珠是也。時珍曰:按:《魏略》云:大秦國出金銀琉璃,有赤、白、黃、黑、青、綠、縹、紺、紅、紫十種。此乃自然之物,澤潤光采,逾於眾玉。今俗所用,皆銷冶石汁,以眾藥灌而為之,虛脆不貞。《格古論》云:石琉璃出高麗,刀刮不動,色白,厚半寸許,可點燈,明於牛角者。《異物志》云:南天竺諸國出火齊,狀如雲母,色如紫金,重沓可開,析之則薄如蟬翼,積之乃如紗縠,亦琉璃、雲母之類也。按:此石今人以作燈球,明瑩而堅耐久。蘇頌言亦可入藥,未見用者。
【主治】身熱目赤,以水浸冷熨之(藏器)。
雲母
(《本經》上品)
【釋名】雲華、云珠、雲英、雲液、云砂、磷石(《本經》)。
時珍曰:雲母以五色立名,詳見下文。按《荊南志》云:華容方台山出雲母,土人候云所出之處,於下掘取,無不大獲,有長五、六尺可為屏風者,但掘時忌作聲也。據此,則此石乃云之根,故得雲母之名,而云母之根,則陽起石也。《抱朴子》有云:服雲母十年,雲氣常覆其上。服其母以致其子,理自然也。
【集解】《別錄》曰:雲母生泰山山谷、齊山、廬山及琅琊北定山石間,二月採之。雲華,五色具;雲英,色多青;云珠,色多赤;雲液,色多白;云砂,色青黃;磷石,色正白。
弘景曰:按:《仙經》雲母有八種:向日視之,色青白多黑者,名雲母;色黃白多青者,名雲英;色青黃多赤者,名云珠;如冰露乍黃乍白者,名云砂;黃白皛皛者,名雲液;皎然純白明澈者,名磷石。此六種並好服,各有時月。其黯黯純黑,有紋斑斑如鐵者,名云膽;色雜黑而強肥者,名地涿,此二種並不可服。煉之有法,宜精細;不爾,入腹大害人。今江東惟用廬山者為勝,青州者亦好,以沙土養之,歲月生長。
頌曰:今兗州雲夢山及江州、淳州、杭越間亦有之,生土石間。作片成層可析,明滑光白者為上。其片有絕大而瑩潔者,今人以飾燈籠,亦古扇屏之遺意也。江南生者多青黑,不堪入藥。謹按:方書用雲母,皆以白澤者為貴,惟中山衛叔卿單服法,用雲母五色具者。葛洪《抱朴子》云:雲母有五種,而人不能別,當舉以向日看之,陰地不見雜色也。五色並具而多青者,名雲英,宜春服之;五色並具而多赤者,名云珠,宜夏服之;五色並具而多白者,名雲液,宜秋服之;五色並具而多黑者,名雲母,宜冬服之;但有青黃二色者,名云砂,宜季夏服之;皛皛純白者,名磷石,四時可服也。古方服五云甚多,然修煉節度,恐非文字可詳,不可輕餌也。損之曰:青、赤、黃、紫、白者,並堪服;白色輕薄通透者,為上;黑者,不任用,令人淋瀝發瘡。
【修治】斆曰:凡使,黃黑者,厚而頑;赤色者,經婦人手把者,並不中用。須要光瑩如冰色者,為上。每一斤,用小地膽草、紫背天葵、生甘草、地黃汁各一鎰,干者細銼,濕者取汁了,於瓷鍋中安置,下天池水三鎰,著火煮七日夜,水火勿令失度,雲母自然成碧玉漿在鍋底,卻以天池水猛投其中,攪之,浮如蝸涎者即去之。如此三度淘淨,取沉香一兩搗作末,以天池水煎沉香湯三升以來,分為三度,再淘雲母漿了,日曬任用。
《抱朴子》曰:服五云之法:或以桂蔥水玉化之為水,或以露於鐵器中,以玄水熬之為水,或以硝石合於筒中埋之為水,或以蜜溲為酪,或以秋露漬之百日,韋囊挻以為粉,或以無顛草樗血合餌之。服至一年,百病除;三年,反老成童;五年,役使鬼神。
胡演曰:煉粉法:八、九月間取雲母,以礬石拌勻,入瓦罐內封口;三伏時則自柔軟,去礬;次日取百草頭上露水漬之;百日,韋囊挻以為粉。
時珍曰:道書言鹽湯煮雲母可為粉。又云:雲母一斤,鹽一斗漬之,銅器中蒸一日,臼中搗成粉。又云:雲母一斤,白鹽一升,同搗細,入重布袋挼之,沃令鹽味盡,懸高處風吹,自然成粉。
【氣味】甘,平,無毒。
權曰:有小毒。惡徐長卿,忌羊血、粉。
之才曰:澤瀉為之使,畏鮀甲及流水。弘景曰:煉之用礬則柔爛,亦是相畏也。百草上露乃勝東流水,亦有用五月茅屋溜水者。
獨孤滔曰:制汞,伏丹砂。
【主治】身皮死肌,中風寒熱,如在車船上,除邪氣,安五臟,益子精,明目,久服輕身延年(《本經》)。下氣堅肌,續絕補中,療五勞七傷,虛損少氣,止痢,久服悅澤不老,耐寒暑,志高神仙(《別錄》)。主下痢腸澼,補腎冷(甄權)。
【發明】保升曰:雲母屬金,故色白而主肺。
宗奭曰:古雖有服煉法,今人服者至少,謹之至也。惟合雲母膏,治一切癰毒瘡等,方見《和劑局方》。
慎微曰:《明皇雜錄》云:開元中,名醫紀朋,觀人顏色談笑,知病淺深,不待診脈。帝召入掖庭,看一宮人,每日昃則笑歌啼號若狂疾,而足不能履地。朋視之曰:此必因食飽而大促力,頓僕於地而然。乃飲雲母湯,熟寐而失所苦。問之,乃言太華公主載誕,某當主謳,懼聲不能清長,因吃㹠蹄羹,飽而歌大麴,唱罷覺胸中甚熱,戲於砌臺,因墜下,久而方蘇,遂病此也。又《經效方》云:青城山丈人觀主康道豐,治百病雲母粉方:用雲母一斤,拆開揉入大瓶內築實,上澆水銀一兩封固,以十斤頂火煅赤取出,卻拌香蔥、紫連翹草二件,合搗如泥,後以夾絹袋盛,於大水盆內搖取粉,余滓未盡,再添草藥重搗取粉。以木盤一面,於灰上印一淺坑,鋪紙傾粉在內,候乾焙之,以麵糊丸梧子大。遇有病者,服之無不效。知成都府辛諫議,曾患大風,眾醫不愈,道豐進此,服之神驗。《抱朴子》曰:他物埋之即朽,著火即焦;而五云入猛火中經時不焦,埋之不腐。故服之者長生,入水不濡,入火不燒,踐棘不傷。
時珍曰:昔人言云母壅屍,亡人不朽。盜發馮貴人冢,形貌如生,因共奸之;發晉幽公冢,百屍縱橫。及衣服皆如生人,中並有雲母壅之故也。
【附方】舊七,新七。服食雲母:上白雲母二十斤薄擘,以露水八斗作湯,分半淘洗二次。又取二斗作湯,納芒硝十斤,木器中漬二十日,取出絹袋盛,懸屋上,勿見風日,令燥。以鹿皮為囊揉之,從旦至午,篩滓復揉,得好粉五斗,余者棄之。以粉一斗納崖蜜二斤,攪糊,入竹筒中,薄削封口漆固,埋北垣南崖下,入地六尺,覆土。春夏四十日、秋冬三十日出之,當成水。若洞洞不消,更埋三十日。此水能治萬病,及勞氣風疹。每以溫水一合和服之,日三服。十日,小便當變黃;二十日,腹中寒澼消;三十日,齲齒更生;四十日,不畏風寒;五十日,諸病皆愈,顏色日少,長生神仙。(《千金方》)
痰飲頭痛、往來寒熱:雲母粉二兩(煉過),恆山一兩。為末。每服方寸匕,湯服取吐。忌生蔥、生菜。(《深師方》)牝瘧多寒:雲母(燒二日夜)、龍骨、蜀漆(燒去腥)等分。為散。未發前,漿水服錢。(仲景《金匱方》)
小兒下痢赤白及水痢:雲母粉半兩,煮白粥調食之。(《食醫心鏡》)
赤白久痢、積年不愈:飲調雲母粉方寸匕服。二服,立見神效。(《千金方》)
婦人帶下:水和雲母粉方寸匕服,立見神效。(《千金方》)
小便淋疾:溫水和雲母粉服三錢。(《千金方》)婦人難產,經日不生:雲母粉半兩,溫酒調服,入口即產,不順者即順,萬不失一。陸氏云:此是何德揚方也,已救三、五十人。(《積德堂方》)
粉滓面䵟:雲母粉、杏仁等分。為末。黃牛乳拌,略蒸,夜塗旦洗。(《聖濟錄》)
風疹遍身,百計不愈:煅雲母粉,清水調服二錢,良。(《千金方》)
一切惡瘡:雲母粉敷之。(《千金方》)
火瘡敗壞:雲母粉和生羊髓塗之。(《聖惠方》)
金瘡出血:雲母粉敷之,絕妙。(《事林廣記》)
風熱汗出:水和雲母粉,服三錢,不過再服,立愈。(《千金翼》)
白石英
(《本經》上品)
【釋名】時珍曰:徐鍇云:英,亦作瑛,玉光也。今五種石英,皆石之似玉而有光瑩者。
【集解】《別錄》曰:白石英,生華陰山谷及泰山,大如指,長二、三寸,六面如削,白澈有光,長五、六寸者,彌佳。其黃端白稜,名黃石英;赤端白稜,名赤石英;青端赤稜,名青石英,黑澤有光,名黑石英。二月採,亦無時。
弘景曰:今醫家用新安所出,極細長白澈者,壽陽八公山多大者,不正用之。《仙經》大小並有用,惟須精白無瑕雜者。如此說,則大者為佳。其四色英,今不復用。
恭曰:白石英所在皆有,今澤州、虢州、洛州山中俱出。虢州者大,徑三、四寸,長五、六寸。今通以澤州者為勝。
宗奭曰:白石英狀如紫石英,但差大而六稜,白色若水精。
時珍曰:澤州有英雞,食石英,性最補。見禽部。
【氣味】甘;微溫,無毒。《別錄》曰:辛。
普曰:神農:甘,岐伯、黃帝、雷公、扁鵲:無毒。之才曰:惡馬目毒公。
【主治】消渴,陰痿不足,咳逆,胸膈間久寒,益氣,除風濕痹,久服輕身長年(《本經》)。療肺痿,下氣,利小便,補五臟,通日月光,耐寒熱(《別錄》)。治肺癰吐膿,咳逆上氣,疸黃(甄權)。
實大腸(好古)。
五色石英
【主治】心腹邪氣,女人心腹痛,鎮心,胃中冷氣,益毛髮,悅顏色,治驚悸,安魂定魄,壯陽道,下乳。隨臟而治:青治肝;赤治心;黃治脾;白治肺;黑治腎(大明)。
【發明】藏器曰:濕可去枯,白石英、紫石英之屬是也。
時珍曰:白石英,手太陰、陽陰氣分藥也,治痿痹肺癰枯燥之病。但系石類,只可暫用,不宜久服。
頌曰:古人服食,惟白石英為重。紫石英但入五石飲。其黃、赤、青、黑四種,本草雖有名,而方家都不見用者。《乳石論》以鍾乳為乳,以白石英為石,是六英之貴,惟白石也。又曰:乳者,陽中之陰;石者,陰中之陽。故陽生十一月後甲子服乳,陰生五月後甲子服石。然而相反畏惡,動則為害不淺。故乳石之發,方治雖多,而罕有濟者,誠不可輕餌也。
宗奭曰:紫、白二石英,攻疾可暫煮汁用,未聞久服之益。張仲景只令㕮咀,不為細末,豈無意焉?若久服,宜詳審。
【附方】舊二,新八。
服石英法:白石英一斤,打成豆大,於砂盆中和粗砂,著水挼二三千下,洗淨又挼,仍安柳箕中,入蒿葉少許,同水熟挼至光淨,即以綿袋盛,懸門上。每日未梳前,以水或酒吞七粒,用飯二匙壓下小腹。一切穢惡、白酒、牛肉,石家所忌者,皆不忌。久則新石推出陳石,石常在小腹內溫暖,則氣息調和,經脈通達,腰腎堅強,百病自除。石若得力,一斤即止;若不得力,十斤亦須服。此物光滑,既無浮碎著人腸胃作瘡,又無石氣發作諸病也。又法:澤州白石英,光淨無點翳者,打小豆大,去細者,水淘淨,袋盛,懸鐺內,清水五大升,煮汁一升,澄清,平早服。以汁煮粥更佳。服後飲酒三、二杯,可行百步。一袋可煮二十度。如無力,以布裹埋南牆下三尺土內,百日又堪用也。石煮豬肉法:白石英一兩,袋盛,水三斗,煮四升;豬肉一斤,同蔥、椒、鹽、豉煮,以汁作羹食。石蒸羊肉法:白石英三兩,打作小塊,精羊肉一斤包之,荷葉裹之,於一石米飯中蒸熟,取出去石,切肉,和蔥、椒作小餛飩,煮熟。每旦空腹冷漿水吞一百個,後以冷飯壓之。百無所忌,永不發動。石煮牛乳法:白石英五兩,搗碎密絹盛,以牛乳三升,酒三升,同煎至四升,去石,以瓶收之。每食前暖服三合。治虛損勞瘦,皮燥陰痿,腳弱煩疼。石飼牸牛法:白石英三斤,搗篩。取十歲以上生犢牸牛一隻,每日和豆與食,經七日,即可收乳。每旦熱服一升,余者作粥食。百無所忌。潤養臟腑,悅澤肌肉,令人體健。凡服石並忌芥菜、蔓菁、蕪荑、葵菜、薺苨,宜食冬瓜、龍葵,壓石氣。(孫真人《千金翼》)風虛冷痹,諸陽不足,及腎虛耳聾,益精保神。白石英三兩,坩鍋內火煅酒淬三次,入瓶中密封,勿泄氣。每早溫服一鍾,以少飯壓之。一法:磁石(火煅醋淬五次)、白石英各五兩,絹袋盛,浸一升酒中五六日,溫服。將盡,更添酒。(《千金翼》)驚悸善忘,心臟不安,上膈風熱,化痰安神。白石英一兩,硃砂一兩。為散。每服半錢,食後煎金銀湯下。(《簡要濟眾方》)
石水腹堅脹滿:用白石英十兩,捶豆大,瓷瓶盛好酒二斗浸之,以泥重封,將馬糞及糠火燒之,常令小沸,從卯至午住火。次日暖一中盞飲之,日三度。酒盡,可再燒一度。(《聖惠方》)
紫石英
(《本經》上品)
【集解】《別錄》曰:紫石英生泰山山谷,採無時。
普曰:生泰山或會稽,欲令如削,紫色達頭如樗蒲者。
弘景曰:今第一用泰山石,色重澈下有根。次出雹零山,亦好。又有南城石,無根。又有青綿石,色亦重黑明澈。又有林邑石,腹裡必有一物如眼。吳興石,四面才有紫色,無光澤。會稽諸暨石,形色如石榴子。先時並雜用,今惟採泰山最勝。《仙經》不正用,而俗方重之。
禹錫曰:按《嶺表錄異》云:瀧州山中多紫石英,其色淡紫,其質瑩澈,隨其大小皆五稜,兩頭如箭鏃。煮水飲之,暖而無毒,比之北中白石英,其力倍矣。
宗奭曰:紫石英明澈如水精,但色紫而不勻。
時珍曰:按:《太平御覽》云:自大峴至泰山,皆有紫石英。泰山所出,甚瑰瑋。平氏陽山縣所出,色深特好。烏程縣北壟山所出,甚光明,但小黑,東莞縣爆山所出,舊以貢獻。江夏礬山亦出之。永嘉固陶村小山所出,芒角甚好,但色小薄爾。
【修治】時珍曰:凡入丸散,擴火煅醋淬七次,碾末水飛過,曬乾入藥。
【氣味】甘,溫,無毒。《別錄》曰:辛。
普曰:神農、扁鵲:味甘,平;李當之:大寒;雷公:大溫;岐伯:甘,無毒。
之才曰:長石為之使。畏扁青、附子。惡鮀甲、黃連、麥句姜。得茯苓、人參,療心中結氣;得天雄、菖蒲,療霍亂。
時珍曰:服食紫石英,乍寒乍熱者,飲酒良。
【主治】心腹咳逆邪氣,補不足,女子風寒在子宮,絕孕十年無子。久服溫中,輕身延年(《本經》)。
療上氣心腹痛,寒熱邪氣結氣,補心氣不足,定驚悸,安魂魄。填下焦,止消渴,除胃中久寒。散癰腫,令人悅澤(《別錄》)。
養肺氣,治驚癇,蝕膿(甄權)。
【發明】好古曰:紫石英,入手少陰、足缺陰經。
權曰:虛而驚悸不安者,宜加用之。女子服之,有子。
頌曰:《乳石論》,無單服紫石者。惟五石散中用之。《張文仲備急方》,有鎮心單服紫石煮水法。
胡洽及《千金方》,則多雜諸藥同用。今方治婦人及心病,時有使者。
時珍曰:紫石英,手少陰、足缺陰血分藥也。上能鎮心,重以去怯也。下能益肝,濕以去枯也。心生血,肝藏血,其性暖而補,故心神不安,肝血不足,及女子血海虛寒不孕者宜之。《別錄》言其補心氣,甄權言其養肺者,殊昧氣陽血陰營衛之別。惟《本經》所言諸證,甚得此理。
【附方】舊三虛勞驚悸,補虛止驚,令人能食:紫石英五兩,打如豆大,水淘一遍,以水一斗,煮取二升,細細服,或煮粥食,水儘可再煎之。(張文仲方)
風熱瘛瘲:風引湯:治風熱瘛瘲,及驚癇瘛瘲。紫石英、赤石脂、白石脂、寒水石、石膏、乾薑、大黃、龍齒、桂枝、牡蠣、甘草、滑石等分。㕮咀。水一升,煎去三分,食後溫呷,無不效者。
(仲景《金匱方》)癰腫毒氣:紫石英火燒醋淬,為末。生薑、米醋煎敷之,磨亦得。(《日華本草》)
菩薩石
(《日華》)
【釋名】放光石、陰精石(《綱目》。義見下)。
【集解】宗奭曰:嘉州峨眉山出菩薩石,色瑩白明澈,若泰山狼牙石、上饒水精之類,日中照之有五色,如佛頂圓光,因以名之。
時珍曰:出峨眉、五臺、匡廬岩竇間。其質六稜,或大如棗慄,其色瑩潔,映日則光采微芒,有小如櫻珠,則五色粲然可喜,亦石英之類也。丹爐家煅制,作五金三黃匱。
【氣味】甘,平,無毒。
【主治】解藥毒蠱毒,及金石藥發動作癰疽渴疾,消撲損瘀血,止熱狂驚癇,通月經,解風腫,除淋,並水磨服。蛇、蟲、蜂、蠍、狼、犬、毒箭等傷,並末敷之(大明)。明目去翳(時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