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涼花

来自WikiTCM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實用中藥辭典

異名

冰蓼花、冰了花(《興京志》),福壽草(《現代實用中藥》)。

釋名

本草生於東北山地陰涼處,或雲其葉如雪花,故名冰涼花。

基原

為毛茛科植物側金盞花的帶根全草。

植物

側金盞花 Adonis amurensis Regel et Radde [A. vernalis L. var. amurensis Finet et Gagnep.]分佈於東北各地;山東、江蘇雲臺山等地亦有少量分佈。

採集

春末采挖帶根全草,洗淨,曬乾。

化學成分

根含強心苷及其苷元,非強心苷,香豆素和黃酮苷類成分。強心苷有:索馬林(somalin),加拿大麻苷(cymarin),加拿大麻醇苷(cymarol),黃麻苷(corchoroside)A,鈴蘭毒苷(convallatoxin),側金盞花毒苷(adonitoxin),K-毒毛旋花子次苷-β(K-strophanthin-β),K-毒毛旋花子苷(K-strophanthoside);強心苷苷元有:毒毛旋花子苷元(strophanthidin),洋地黃毒苷元(digitoxigenin);非強心苷的苷元有:側金盞花內酯(adonilide),側金盞花醇(adonitol),福壽草酮(fukujusone),降福壽草二酮(fukujusonorone),厚果酮(lineolone),異厚果酮(isolineolone),12-O-苯甲醯異厚果酮(12-O-benzoylisolineolone),12-O-煙醯異厚果酮(12-O-nicotinoylisolineolone);香豆素有:傘形花內酯(umbelliferone),東莨菪素(scopoletin);黃酮苷有:葒草素(orientin),異葒草素(isoorientin)。

地上部分含有強心苷元和非強心苷成分。強心苷苷元有:毒毛旋花子苷元,洋地黃毒苷元。非強心苷苷元有:夜來香素(pergularin),煙醯異熱馬酮(nicotinoylisoramanone),異熱馬酮(isoramanone),厚果酮。香豆素類成分傘形花內酯,東莨菪素。糖的部分有:D-加拿大麻糖(D-cymarose),D-沙門糖(D-sarmentose),L-夾竹桃糖(L-oleandrose)。

藥理

1.強心作用 冰涼花含有多種強心苷,其全草浸劑對離體蛙心及溫血動物離體、在體及衰竭之心臟均有明顯強心作用,3%浸劑對心臟的作用與洋地黃相似,對人工衰竭的犬心臟可恢復其功能,蓄積作用較洋地黃小。福壽草總苷的正性肌力作用不能被β受體阻滯劑阻斷或削弱,短時間內較大劑量靜脈注射可致嚴重室性心律失常或重度房室傳導阻滯。加拿大麻苷強心作用的性質和速度與毒毛花苷K相似,但強度較弱。鈴蘭毒苷為高效、速效及短效強心苷,作用較洋地黃毒苷強。

2.抗心律失常作用 福壽草總苷能使體外培養的缺糖缺氧心肌細胞的異常搏動節律次數明顯減少。新福苷靜脈注射,可使犬希氏束電圖A-H間期及H-V間期延長,心率即刻減慢,提示可改善早搏或陣發性心動過速。對烏頭堿所致小鼠心律失常模型,冰涼花總苷未見抗心律失常作用,但可明顯增強雙異丙吡胺的抗心律失常作用。福壽草片口服治療各種病因的心律失常也顯示明顯療效。

3.利尿作用 福壽草對心功能不全性水腫患者有顯著的繼發性利尿作用,此作用與其增強心肌收縮力有關。福壽草總苷靜脈注射對麻醉犬具有直接的利尿作用。其所含鈴蘭毒苷、加拿大麻苷等也有顯著利尿作用。

4.鎮靜作用 福壽草浸劑、總苷均能抑制小鼠自發活動,劑量增大可出現催眠。並可對抗咖啡因的興奮作用,拮抗可卡因、印防己毒素所致驚厥,鈴蘭毒苷也能抑制大鼠自發運動。

5.其他作用 加拿大麻苷對人體鼻咽癌細胞有細胞毒活性,並能抑制腫瘤細胞的有絲分裂。

炮製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洗淨,稍潤,切段,乾燥。

貯乾燥容器內,置通風乾燥處。

藥性

味苦,性平。有大毒。歸心經。

《現代實用中藥》:“苦,平,有小毒。”

功效主治

強心,利尿,鎮靜。主治急、慢性心功能不全,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房纖維顫動,心臟性水腫,癲癇。

1.《現代實用中藥》:“為強心利尿劑。”

2.《中國藥用植物圖鑒》:“有鎮靜作用,與溴化物合用,可治癲癇。”

3.《東北常用中草藥手冊》:“治嚴重心悸症,充血性心臟代償機能不全,心房纖維性顫動,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臟機能不全引起的水腫。”

用法用量

內服:酒浸或水浸,1.5~3g;研細粉,每次0.25g,每日1~3次;總苷,每次0.25~0.5mg,每日1~2次,極量每次2mg,每日4mg。

使用注意

本品有大毒,內服需按規定劑量,不可過用。服藥過程中如出現噁心、嘔吐、心悸、頭暈等症狀,可減量或停藥。忌與鈣劑合用,用過洋地黃類藥物的患者需隔4~6日才能使用本品。對心動過緩、房室傳導阻滯者不宜使用。中毒時常出現噁心、嘔吐、腹痛、頭暈、出汗、視物不清、心慌等症狀,嚴重者可致死亡。

附方

治心悸,慢性心功能不全,充血性心力衰竭引起的水腫 側金盞花幹根。研末,每服0.3g,每日2次。(《新疆中草藥》)

臨床報導

1.治療心力衰竭 ①用福壽草總苷治療各種心臟病所致心力衰竭153例,其中有52例在給藥前2星期內曾用過洋地黃類其他藥物。給藥方法,按體重、心肌情況和病情決定用量,福壽草總苷注射液:一般適於急重心力衰竭,每次劑量0.25~0.5mg,用20%或50%葡萄糖注射液20ml稀釋後緩慢(不得少於5分鐘)靜脈注射,每日1~2次,24小時內不宜超過1mg。心衰控制後,改為片劑維持。福壽草總苷片劑:適於慢性心力衰竭,初次劑量一般每次0.5~1mg,每日1~2次。待心力衰竭基本控制後,改為維持量,每次0.25~0.5mg,每日1~2次。近期用過洋地黃類藥物者,在改用福壽草總苷針、片時,上述劑量應酌減。153例中,顯效95例,有效42例,無效16例。有效率89.4%。起效及作用高峰時間:福壽草總苷注射液的起效時間為5~10分鐘,作用高峰時間為0.5~2小時;片劑起效時間為半月至1個月,高峰時間為2~3個月。在治療量範圍內,量越大,起效時間越早,心功能改善所需時間也越短。口服片劑全效量為1~2mg,維持量每日0.5~1mg(分2次服)。結果表明,福壽草總苷是一種療效確切的新強心藥。其控制心力衰竭效果肯定,對風心病和冠心病引起的心力衰竭療效尤為顯著。其作用迅速,蓄積性和副作用較洋地黃小,使用較安全,初步認為福壽草總苷靜脈注射時,療效與西地蘭相似;口服時,療效與地高辛相似[1]。②治療208例心臟病患者,發生心力衰竭者204例,其中併發過速型室上性心律失常72例,另4例為無心力衰竭的過速型室上性心律失常,對病情較急較重或頑固室上性心動過速患者,先用冰涼花靜脈注射,採用速給飽和量法,待病情好轉或心動過速控制後,繼服冰涼花維持量治療。對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開始即用冰涼花口服,採用緩給飽和量或維持量療法。飽和量靜脈注射為1.5~3u,口服為3~5u,小兒用量相對較大,飽和量為0.05~0.1u/kg。靜脈注射時需加10%葡萄糖注射液20ml緩慢注入(10分鐘注完)。第1日用量為1~2u,以後每日0.5~1u。每次注射量0.5~1u,重複注射以間隔6~12小時為宜。口服每日量為2~3u者,明顯療效多見於第3日;每日量為0.5~1.5u(維持量療法)者,明顯療效多見於第6~8日。結果,有效163例,有效率為78.5%。其中治癒和顯效者分別為13例、92例,顯效率為50.5%。好轉58例,好轉率為27.9%。不變與惡化者共45例(21.5%),其中死亡20例。冰涼花治療量的鎮靜作用不顯著。臨床實踐證明,本品為速效強心苷,靜脈注射10分鐘內起作用,口服30分鐘開始起作用,均持續在6~8小時以上[2]。

2.治心律失常 ①用福壽草片(新福苷)治療各種病因引起的心律失常及慢性右心衰竭共672例(688例次),其中心律失常633例,慢性右心衰竭55例。福壽草片,每片重0.1g(相當於生藥0.32g左右),含總苷約2mg。劑量:口服,每次0.5~1片,每日2次(少數病例每日1次),頑固性的心律失常病例增至每次1~2片,每日2~3次,待心律失常控制後改為每次0.25~0.5片,每日1~2次維持,兒童酌情減量。大多以7~14日為1療程,有效者繼續維持服用。療效:心律失常633例,顯效者233例(占36.8%),有效者219例(占34.6%),無效者181例(占28.6%)。總有效率為71.4%。慢性右心衰竭55例,有效53例(占96.4%),無效2例(占3.6%)。其對各種病因引起的心律失常的療效,以高血壓性心臟病最高(為92.3%),其次原因未明組為82.3%,再次為心肌炎後遺症、風心病、冠心病,其有效率為74%~78.8%。對各種早搏均有一定療效,特別對室性早搏療效較好。大多數病例於服藥後3~7日出現療效,部分為7~14日後出現療效。一般小劑量服用過程中無明顯不良反應,並可較長期地維持服用。但量增大,部分病例出現消化道症狀,少數病例有頭暈、肢麻、心率減慢、心動過緩現象出現,個別的心電圖曾有ST-T的改變或Ⅱ度至Ⅲ度房室傳導阻滯[3]。②福壽草總苷注射液用於快速心房纖顫等心動過速56例。心率在每分鐘l00次以上的快速心房纖顫以及竇性或室上性心動過速的患者1次給藥0.5~lmg,近2星期內用過少量強心劑以及有合併症者均適當減量,每次給藥0.25~0.5mg。24小時內用量不宜超過1mg。以50%葡萄糖注射液40ml稀釋後緩慢靜注。結果:l次注射後15分鐘以內顯效者22例(占39.3%),進步者29例(占51.7%),無效者5例(占9%),總有效率為91%。本品對快速心房纖顫有良好的降心率作用,心電圖顯示副反應較少[4]。

參考文獻

[1]天津市醫藥工業研究所.中草藥通迅,1976,(1):35

[2]克山病研究室臨床組,等.吉林醫科大學學報,1977,(4):42

[3]上海新福苷臨床組,等.新醫藥學雜誌,1978,(4):30

[4]鞍山市曙光醫療隊,等.新醫藥雜誌,1973,(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