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蜜
蜂蜜為蜜蜂科昆蟲中華蜜蜂或意大利蜂所釀的蜜。我國各地均產,主產於湖北、四川、雲南、河南、江西、廣東、江蘇、浙江等地。味甘,性平。歸脾、肺、大腸經。功效補中、潤燥、止痛、解毒。臨床用名有生蜜、煉蜜。
實用中藥辭典
【異名】
石蜜、石飴(《本經》),食蜜(《傷寒論》),蜜(《金匱》),白蜜(《藥性論》),白沙蜜(《本草衍義》),蜜糖(《本草蒙筌》),沙蜜、蜂糖(《綱目》)。
【釋名】
《綱目》雲:“蜂尾垂鋒,故謂之蜂;蜜以密成,故謂之蜜。《本經》原作石蜜,蓋以生岩石者為良耳。”
【基原】
為蜜蜂科動物中華蜜蜂或義大利蜜蜂所釀的蜜糖。
【動物】
1.中華蜜蜂 Apis cerana Fabr. 又名蠟蜂(《綱目》),東方蜜蜂(《昆蟲分類學》)。
2.義大利蜜蜂 Apis mellifera L. 又名西方蜜蜂(《昆蟲分類學》)。以上兩種蜜蜂分佈很廣。全國大部分地區均有養殖。
【採集】
蜂蜜採收多在春、夏、秋三季進行。取蜜時先將蜂巢割下,置於布袋中,將蜜擠出。新式取蜜法是將人工蜂巢取出,置於離心機中,把蜜搖出過濾,除去蜂蠟及碎片等其他雜質即可。
【化學成分】
中華蜜蜂:在蜂巢中釀成的糖類物質主含葡萄糖(glucose),果糖(fructose);其他還含蔗糖,糊精,有機酸,蛋白質,揮發油,蠟,花粉粒,維生素B1、B2、B6、C、K、H,澱粉酶,轉化酶,過氧化酶(peroxidase),酯酶,生長刺激素,乙醯膽鹼(acetylcholine),煙酸(nicotinic acid),泛酸(pantothenate;pantothenic acid),胡蘿蔔素(carotene),無機元素鈣、硫、磷、鎂、鉀、鈉、碘等。
義大利蜂:在蜂巢中釀成的糖類物質與中華蜜蜂相似,並含α-甘油磷酸鹽脫氫酶(α-glycerophosphate dehydrogenase)。
【藥理】
1.對心血管系統作用 處理後的蜂蜜給犬靜脈注射有擴張冠脈、降壓作用。降壓的有效成分為Ach。蜂蜜能使大鼠、豚鼠和貓乳頭肌收縮幅度加大,冠脈血流量增加。蜂蜜有營養心肌、改善心肌代謝、調節心臟功能的作用。
2.對消化系統作用 蜂蜜能推進小腸運動,具有緩瀉作用。蜂蜜可作用於胃和十二指腸的化學感受器,反射性抑制胃的分泌和運動功能,並使其充血。蜂蜜對胃腸功能有調節作用,可使胃酸分泌恢復正常。
3.對免疫功能的影響 椴樹蜜給小鼠灌胃可使PFC增加,具有增強體液免疫的作用。雜花蜜給小鼠灌胃則使PFC減少,具有抑制抗體產生的作用。
4.對糖代謝的影響 蜂蜜能使健康人和糖尿病患者的血糖降低。低濃度蜂蜜連續靜脈滴注可使麻醉兔血糖降低,而高濃度時則血糖升高。在蜂蜜中使血糖降低的成分為Ach,使血糖升高的成分為葡萄糖。
5.抗腫瘤作用 將20%蜂蜜水溶液於腫瘤接種前給大鼠、小鼠灌胃,可使腫瘤生長明顯減慢,並抑制轉移過程,延長其生存期。
6.解毒作用 蜂蜜對川烏有明顯解毒作用;對CCl4中毒大鼠的肝臟有保護作用,可使肝糖元含量增加,肝的組織結構恢復。
7.滋補強壯作用 蜂蜜含有豐富的糖、維生素、氨基酸和酶等營養物質,不僅是中老年人的滋補佳品,而且能促進兒童的生長發育,提高機體的免疫能力。此外,蜂蜜能調節神經系統功能,改善睡眠,提高腦的功能活動。
8.抗菌作用 蜂蜜在體外對鏈球菌、葡萄球菌、白喉桿菌和炭疽桿菌等革蘭陽性菌有較強的抑制作用,對痢疾桿菌、傷寒桿菌、副傷寒桿菌、布氏桿菌、肺炎桿菌和綠膿桿菌等革蘭陰性菌也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9.毒性 蜂蜜大劑量可致動物活動減少或俯伏,但無其他異常或死亡。
【炮製】
1.蜂蜜 取原蜂蜜置鍋內,文火加熱至沸,趁熱濾去泡沫、雜質及死蜂。《普濟方》:“絹濾去滓。”《醫學綱目》:“澄去渣蠟。”
2.煉蜜 取淨蜂蜜置鍋內,用文火熬煉至顏色稍深,粘度增強時,取出放涼。《本草經集注》:“皆先火上煎,去其沫,令色微黃。”《本事方》:“銅器中文武火煎之,稍如飴狀,攪之勿令焦。”
貯乾燥容器內,密閉,置陰涼處,防塵。
【藥性】
味甘,性平。歸脾、肺、胃、大腸經。清香滋潤。
1.《本經》:“味甘,平。”
2.《別錄》:“微溫,無毒。”
3.《品匯精要》:“氣厚於味,陽中之陰。嗅香。”
4.《綱目》:“生涼,熟溫。”
5.《本草匯言》:“味甘,氣寒,性潤。沉也,降也。入手足太陰、陽明經。”
【功效主治】
補中緩急,潤肺滑腸,解毒生肌。主治脾胃虛弱,脘腹攣痛,肺燥咳嗽,咽痛口瘡,腸燥便秘,瘡瘍不斂,風疹瘙癢,水火燙傷,手足皸裂。
1.《本經》:“主心腹邪氣,諸驚癇痓,安五臟諸不足,益氣補中,止痛解毒,除眾病,和百藥;久服強志輕身,不饑不老。”
2.《別錄》:“養脾胃,除心煩,食飲不下,止腸澼,肌中疼痛,口瘡,明耳目;延年。”
3.《藥性論》:“治卒心痛及赤白痢。”
4.《本草拾遺》:“主牙齒疳䘌,唇口瘡,目膚赤障,殺蟲。”
5.《本草蒙筌》:“潤燥。蜜導通大便久閉,蜜漿解虛熱驟生。”
6.《醫學入門·本草》:“潤肺燥,(治)消渴、便難及肛門腫塞。又治目生珠管,膚翳赤腫,口舌生瘡,火燒、湯泡、熱油燒,丹毒,陰頭生瘡,諸惡瘡癩,俱外敷之。”
7.《綱目》:“和營衛,潤臟腑,通三焦,調脾胃。”
8.《醫林纂要·藥性》:“補脾和胃,緩肝潤肺,滋血養氣。”
【用法用量】
內服:調沖,15~30g;或入丸、膏。外用:適量,塗敷。
【使用注意】
痰濕內蘊,中滿痞脹及大便溏泄者禁服。
1.《食療本草》:“忌生冷、醋、滑臭物。”
2.《醫學入門·本草》:“中寒有濕者禁用。”
3.《本草經疏》:“石蜜,生者性寒滑,能作泄,大腸氣虛,完穀不化者不宜用,嘔家酒家不宜用,中滿蠱脹不宜用,濕熱腳氣不宜用。”
4.《本經逢原》:“脾胃不實,腎氣虛滑,及濕熱痰滯,胸痞不寬者,鹹須忌之。”
【應用配伍】
補中緩急 本品味甘質潤,入脾胃經,既能補脾胃,益氣血,又能緩急止痛,故常用於脾胃虛弱,脘腹攣急疼痛。凡中虛胃痛,證屬虛寒者,可與白芍、甘草、桂枝、幹薑配伍,以增溫中止痛之功;凡寒疝腹痛,手足厥冷者,可與烏頭同用,如《金匱》大烏頭煎。現與陳皮、甘草相合以治療胃及十二指腸潰瘍。
潤肺滑腸 本品甘平滋潤,入肺與大腸,既能潤肺利咽,又能潤腸通便,故常用於肺燥咳嗽、咽痛口瘡、腸燥便秘等證。既可單用,亦可與其他藥配伍應用。如《藥品化義》單用治肺虛咳嗽不止;《傷寒論》蜜煎導法制成栓劑,納入肛門治療便秘。凡虛勞久咳,咽燥咯血,胸悶氣短,消瘦乏力者,可與人參、茯苓、生地黃等熬膏長服,以益氣滋陰潤燥,如《洪氏集驗方》瓊玉膏。凡熱病後期,餘熱上擾,咽喉幹痛者,可與甘草、豬脂熬膏,以潤肺利咽,如《聖濟總錄》貼喉膏。凡津枯液涸,飲食難入之噎膈病,則可與酥油、薑汁熬膏含咽,以增滋陰潤燥功效。凡口瘡疼痛者,可用蜜炙黃柏汁幹摻,以清熱解毒,如《證治準繩》蜜柏散。凡便秘而兼血虛者,可與當歸、黑芝麻配伍,以增養血潤燥通便之功;兼陰虛者,可與生地、玄參同用,以增滋陰潤燥之力;若陰虛挾燥熱便秘者,可與香油、樸硝相配,以增清熱軟堅之效,如《古今醫鑒》潤腸湯;凡年老體弱,排便困難者,可與柏子仁、粳米煮食,以增潤腸通便之能,如《粥譜》柏子仁粥。
解毒生肌 本品乃百花之精釀成,清中有補,既能解毒療瘡,又能潤膚生肌,故外用可治瘡瘍不斂,風疹瘙癢,水火燙傷,手足皸裂等證。如《聖惠方》以蜂蜜和酒飲,治風疹癢不止;《經驗方》與大黃、生薄荷葉、綠豆配伍,治顏面丹毒;《肘後方》用蜜塗治燙火燒傷等。
此外,某些藥物在炮製時若用蜜炙,多能增強藥效或緩和藥性。如蜜炙黃芪可增強補氣之功,蜜炙款冬花可增強潤肺止咳之效,蜜炙麻黃可減輕辛散之性,蜜炙烏頭可降低藥物毒性等。至於滋補丸、膏,用蜂蜜為賦形劑,不僅能矯味和粘合,亦能增強補益之力。
《本草經疏》:“同蘆根汁、梨汁、人乳、牛羊乳、童便,治噎膈大便燥結,用此潤之,有痰加竹瀝。”
【附方】
1.治羸瘦,乏氣力,久服肥充益壽,補虛 白蜜二升,臘月豬肪脂一升,胡麻油半升,幹地黃末一升。上藥合和,以銅器重釜煎令可丸,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丸,一日三次,以知為度。(《千金翼方》蜜餌)
2.治胃及十二指腸潰瘍 蜂蜜50g,生甘草10g,陳皮5g。水適量,先煎甘草、陳皮,去渣,沖入蜂蜜,每日3次分服。(《現代實用中藥》)
3.治咳嗽 白蜜一斤,生薑二斤(取汁)。上先以銅銚納蜜及薑汁,以微火令薑汁盡,得一斤。旦服如棗大,含一丸,日三服。禁一切雜物。(《千金方》)
4.治上氣咳嗽,喘息,喉中有物,唾血 杏仁、生薑汁各二升,糖、蜜各一升,豬膏二合。上先以豬膏煎杏仁黃,出之,以紙拭令淨,搗如膏,合薑汁、蜜、糖等,合煎令可丸。服如杏核一枚,日夜六七服,漸漸加之。(同上)
5.治咳嗽喘急 甜梨一個,刀切勿斷,入蜜於內,面裹,灰火煨熟。去面吃梨。(《萬病回春》蜜梨噙)
6.治暴失音聲嘶 豬脂二斤(熬,去滓),白蜜一斤。再煉少頃,濾淨,入瓷器內,俟成膏,每服一匙,不拘時候。(《醫學入門》蜜脂煎)
7.治慢性咽炎 鮮木瓜1個,削去外皮,切成薄片,加蜂蜜500g浸泡,裝瓶密封10日後用。每次嚼含化數片,每日3次。[《陝西中醫函授》1985,(4):17]
8.治口瘡糜爛 生蜜一味,頻用塗瘡上。三五次即愈。(《聖濟總錄》)
9.治舌上生瘡,或苔幹澀,語言不真 白蜜、薄荷自然汁等分。先以生薑蘸水揩淨,然後敷之。(《醫學入門》)
10.治眼赤腫痛 蜜四兩,黃連、蕤仁各半兩,龍腦半錢(研入)。上為細散,與蜜相和,入銅器中,以慢火熬如稀餳,濾過,候藥稍冷,入龍腦,攪令勻,以瓷器盛。用銅箸點藥於眼大眥,日三五上。(《聖惠方》)
11.治眼目隱澀,視物微昏,內眥開竅如針,目痛,按之漫漫膿出 石蜜(煉)一斤,山梔十兩(末),大黃五兩(末),杏仁二兩(另研)。上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加至百丸,茶湯送下。(《原機啟微》蜜劑解毒丸)
12.治噎膈 ①五噎不下食:取崖蜜(石蜜)含,微微咽之。(《食醫心鏡》) ②氣噎,胸膈不利,煩滿不下食:蜜半斤,酥半升,生薑汁半升。上相和,以慢火煎成膏,收於瓷盒中。每取半棗大,含化咽津,或納酒中調服之亦得。(《聖惠方》)
13.治陽明病,自汗出,若發汗,小便自利者,此為津液內竭,雖硬不可攻之,當須自欲大便 食蜜七合,於銅器內微火煎,當須凝如飴狀,攪之勿令焦著,欲可丸,並手撚作鋌,令頭銳大如指,長二寸許,當熱時急作,冷則硬。以納穀道中,以手急抱,欲大便時去之。(《傷寒論》蜜煎導法)
14.治虛弱之人,大便燥結 鬱李仁五錢(研極細面),芝麻醬二兩,蜂蜜二兩。少加滾水調和一處,溫服。(《醫學探驪集》蜜調方)
15.治大小便不通 好蜜一鐘,皮消二錢。用滾水一碗沖,空心調下。(《赤水玄珠》蜜消湯)
16.治手術後粘連性腸梗阻,大便秘結者 大黃末10~15g,蜂蜜30g。沖服。若腹部脹滿,加川樸、木香;噁心嘔吐,加半夏、竹茹;腹痛,加川楝子、香附。(《古今名方》蜜黃飲)
17.治疔腫惡毒 生蜜與隔年蔥研膏,先刺破塗之,如人行五裏許,則疔出,後以熱醋湯洗去。(《濟急仙方》)
18.治傷手瘡,臁瘡,頑瘡 蜂蜜一兩,黃蠟一兩,豬脂五錢(另熬成油)。用水一碗入杓內共煮化,油蠟具在上,以好綿紙拖之,看瘡大小貼之。(《外科啟玄》)
19.治男子陰瘡 蜜煎甘草末,塗之。(《肘後方》)
20.治火爛瘡 白蜜一兩,烏賊骨兩銖。烏賊魚骨治下篩,納蜜中,攪令相得。薄塗瘡上,一日二次。(《醫心方》引《範汪方》蜜膏)
21.治湯火傷 ①熱油燒痛:白蜜塗之。(《梅氏集驗方》) ②湯火瘡:以生蜜調側柏葉灰塗之,日三五次。(《聖濟總錄》)
22.治風疹癢不止 白蜜一合,酒二合。上二味和暖,空心服之。(《聖惠方》)
23.治大風疾 白蜜二十兩,酸石榴七顆,生薑半斤。上將生薑、石榴並皮同搗,絞取汁,更濾令淨,入蜜中和令勻,用一瓷瓶入藥蜜汁後,用三重蠟紙密封瓶頭,置於釜中,重湯煮一複時,得二十兩。每服空心溫酒下一茶匙,晚食前再服。(《聖惠方》百花煎)
24.治手足皸裂 豬油30g,煎湯待冷,加蜂蜜70g調勻,裝瓶待用。先將患處用熱水洗淨,然後敷上藥膏,每日2次。如有感染,可外撒白及粉,同時用蜂蜜豬油膏塗。[《新中醫》1979,(6):56]
25.治蛔蟲病,吐涎心痛,發作有時,毒藥不止 甘草二兩,粉一兩重,蜜四兩。上以水三升,先煮甘草取二升,去滓,納粉、蜜,攪令和,煎如薄粥,溫服一升,瘥即止。(《金匱》甘草粉蜜湯)
26.治蜂螯毒不出,痛不定 白蜜、臘月豬脂各兩匙許,雄黃(細研)三錢。上藥先將蜜並脂煎沸,傾在瓷盆中,入雄黃攪轉,通口旋旋飲之。(《聖濟總錄》蜜脂煎)
27.治諸魚骨及雜物鯁 以好蜜七抄,稍稍服之,令下。(《普濟方》)
【臨床報導】
1.治療角膜潰瘍及瞼緣炎 蜂蜜製成5%滴眼液滴眼,治療角膜潰瘍29例,治癒22例,進步4例,無效3例。一般在用藥1~2日後,潰瘍即由進行性轉為靜止,基底清潔,透明度增加,浸潤邊緣消失[1]。用蜂蜜外塗,每日3次,治療瞼緣炎76例,平均3.5天治癒[2]。
2.治療鼻炎和鼻竇炎 對慢性鼻炎採用40%蜂蜜行離子透入法治療,每日1次,電流強度1~5mA,時間15~20分鐘,14次為1療程。如需行第2療程時,休息1個月後再繼續進行。共治50例,經14~24次治療,11例痊癒,18例好轉,11例減輕,10例無效。對上頜竇炎,經穿刺灌洗後注入20%或40%蜂蜜2ml,每週2次。觀察29例,治癒20例。發病時間愈短,療效愈好。鼻竇灌洗出的分泌物屬於粘液性者效果最佳,粘液膿性者效果最差[3]。
3.治療急性腸梗阻 鮮生薑60g搗汁,蜂蜜60g調勻,分4次口服,每小時1次,服藥後6小時內不能飲水進食。治療153例。結果:治癒151例,2例因蛔蟲引起轉入手術[4]。
4.治療復發性膽石症 生蜜蜂50g,鮮鵝膽1只。每日1劑。服用時取鵝膽汁與蜂蜜調勻,3次服完。連服7~15天為1療程。治療50例,治癒(症狀、體征消失,大便排出結石,經隨訪2年未復發)23例,好轉(症狀、體征消失,大便無結石排出)26例,無效(症狀與體征加重而死於中毒性休克)1例。治癒病例中,服藥最長為14天,最短為7天[5]。
5.治療創傷性潰瘍 蜂蜜外敷無菌紗布上,常規消毒創面,包紮創面,每日1次,至愈為止。若潰瘍面積大,長久不愈,膿液較多者,每日換藥2次。治療108例,全部治癒[6]。
6.治療燒傷 ①市售蜂蜜(新鮮蜂蜜更佳)高壓滅菌後取500g,1:1000新潔爾滅1000ml調成混懸液。新鮮創面行徹底清瘡處理後,用普通紗布浸潤混懸液將其貼敷在創面上。根據創面情況分別採用包紮及半暴露方法。成人四肢、小兒四肢及軀幹創面一般採用包紮療法。新鮮淺度創面包紮後無明顯滲出液,體溫低於38.5℃,一般情況良好,5天將外層敷料拆除,留下一層蜂蜜新潔爾滅混懸液紗布暴露,如紗布潮濕可通風及燈泡烤,讓紗布自行脫落。創面一般1次癒合。有分泌物及較深創面用蜂蜜新潔爾滅混懸液紗布貼於創面上,外用無菌紗布覆蓋包紮,2~3天換藥1次。頭頸軀幹半暴露部位無明顯滲出液可讓其自行乾燥。如有分泌物每日更換1次,直到瘡面癒合。部分小面積Ⅲ度及老化肉芽創面,行切削痂,刮除肉芽組織後用慶大黴素、生理鹽水濕敷,再用蜂蜜新潔爾滅混懸液紗布覆蓋,常規無菌包紮24~48小時後再行植皮手術,觀察創面基底紅潤新鮮,血運豐富,行植皮後,皮片成活率高。治療淺度創面350例,住院最長38天,最短7天,平均15.3天。頭頸部40例平均11天,軀幹部58例,平均15.8天,四肢部252例,平均22天。小面積Ⅲ度及肉芽創面58例,行削痂後蜂蜜新潔爾滅液覆蓋處理的創面分別行郵票狀皮片及網狀皮片移植後1次成活率達95%以上[7]。②用蜂蜜外搽治療燒傷及燒傷創面1363例,平均療程145天,總有效率為97.5%。觀察發現蜂蜜具有營養創面、抗菌消炎、吸附消腫、減少滲出、促進創面癒合等作用[8]。
7.治療乳糜尿 北山楂細末25g,加水200~300ml調合,煮成膏狀,加蜂蜜25g,1次服完,每天2次,60天為1療程。治療35例,治癒21例,有效7例,無效7例[9]。
【文獻綜錄】
1.《綱目》:“蜂蜜,其入藥之功有五:清熱也,補中也,解毒也,潤燥也,止痛也。生則性涼,故能清熱;熟則性溫,故能補中;甘而和平,故能解毒;柔而濡澤,故能潤燥;緩可以去急,故能止心腹肌肉瘡瘍之痛;和可以致中,故能調和百藥而與甘草同功。張仲景治陽明結燥,大便不通,蜜煎導法,誠千古神方也。”
2.《藥品化義》:“蜂蜜采百花之精,味甘主補,滋養五臟,體滑生利,潤澤三焦。如怯弱咳嗽不止,精血枯槁,肺焦葉舉,致成肺燥之症,寒熱均非,諸藥鮮效,用老蜜日服兩許,約月餘未有不應者,是燥者潤之之義也。生用通利大腸,老年便結,更宜服之。”
3.《本草求真》:“蜂蜜,生則性涼清發,熟則性溫補中,為至純至粹之味。凡人五臟不足,燥結不解,營衛不調,三焦失職,心腹急痛,肌肉瘡瘍,咳嗽熱痢,眼目眩花,形色枯槁,無不借其潤色以投。如仲景治陽明燥結大便不解,用蜜煎導,取其能通燥結而不傷脾胃也;滋補藥具用白蜜為丸,取其和胃潤肺也。”
【參考文獻】
[1]劉景晏.浙江中醫雜誌,1960,(1):35
[2]葉家俊.中級醫刊,1966,(6):383
[3]劉文科.中華耳鼻喉科雜誌,1965,11(6):373
[4]中藥現代臨床應用手冊.學苑出版社.1993:381
[5]黎仲文.廣西中醫藥,1986,9(4):8
[6]胡紹忠.新中醫,1994,(3):26
[7]吳敏,等.甘肅中醫學院學報,1994,11(2):34
[8]梁權,等.中醫雜誌,1993,34(8):489
[9]吳子亞.中醫雜誌,1989,30(3):17
本草匯言
《神農本草經》
味甘,平。主治心腹邪氣,諸驚癇厔,安五臟,諸不足,益氣,補中,止痛,解毒,除眾病,和百藥。
《名醫別錄》
微溫,無毒。主養脾氣,除心煩,食飲不下,止腸辟,肌中疼痛,口瘡,明耳目。
《本草拾遺》
主牙齒疳匿,唇口瘡,目膚赤障,殺蟲。
《藥性論》
君。治卒心痛及赤白痢,水作蜜漿,頓服一碗止,又生薑汁,蜜各一合,水和頓服之。
《本草衍義》
湯火傷,塗之痛止,仍搗薤白相和,雖無毒,多食亦生諸風。
《本草衍義補遺》
甘,喜入脾。其多食害必生於脾。而西北人得之有益,東南人得之未有不病者,亦氣之厚薄不同耳。雖然,東南地下多濕,宜乎其得之為害也。西北地高多燥,宜乎其得之為益也。《本草》云石蜜除眾病,和百藥。
《本草綱目》
蜂採無毒之花,釀之大便而成蜜,所謂臭腐生神奇也。其入藥之功有五:清熱也,補中也,解毒也,潤燥也,止痛也。生則性涼,故能清熱;熟則性溫,故能補中;甘而和平,故能解毒;柔而濡澤,故能潤燥;緩可去急,故能止心腹肌肉,瘡瘍止痛;和可致中,故能涸和百藥,而與甘草同功。仲景治陽明結燥,大便不通,蜜煎導法,誠千古神方也。
和營衛潤肝臟,通三焦,調脾胃。
蜂蜜生涼熟溫,不冷不澡,得中和之氣,故十二臟腑之病,罔不宜之。但多食亦生濕熱蟲匿,小兒尤當戒之。
《本草經疏》
石蜜,蜂採百花釀成。故《本經》味甘,氣平。《別錄》微溫無毒。得草木群英之精華,合露氣以釀成,故其氣清和,其味純甘。施之精神、氣血、虛實、寒熱、陰陽、內外諸病,罔不相宜。經曰:裡不足者,以甘補之。甘為土化,土為萬物之母。石蜜具天地間至甘之味,故能安五臟諸不足,及益氣補中除眾病也。心經有熱,則為諸驚癇痙,得甘緩之氣則心火降,煩熱除,諸驚立癇痙平矣。諸痛癢瘡瘍,皆屬心火,故又能止肌中疼痛及口瘡也。甘主解毒,故能和百藥。甘主入脾,故能養脾氣。脾氣得所養,而飲食自下,腸澼止矣。
簡誤:石蜜雖稱補五臟,益脾胃,然而生者性寒滑,能作泄。大腸氣虛完穀不化者,不宜用。嘔家、酒家,不宜用。中滿蠱脹不宜用。濕熱腳氣不宜用。生者有小毒尤不宜食。青赤酸者,食之令人心煩。不可與生蔥同食害人。若與萵苣同食,令人利下。
《本草蒙筌》
味甘,氣平、微溫。無毒。益氣補中,潤燥解毒。養脾胃,卻癇,止腸癖,除口瘡,心腹卒痛即驅,五臟不足俱補。補陰丸用,取甘緩難化,可達下焦;點眼膏攙,因百花釀成,能生神氣。蜜導通大便久閉,蜜漿解虛熱驟生。食多亦生諸風,七月忌食生蜜。
《本草乘雅》
其房如脾,謂之蜜脾。儼如胃,形受盛水穀,醞釀以成精血也。甘平色黃,當判入脾,故補中而益中氣。蓋萬物莫不資始於脾,故主諸不足耳。設土大頑頹,則木無所倚,遂成驚駭癇痙。蜂蜜敦土化用,厚德載物,則上逆下陷之氣,旋歸於本位矣。安五藏者,安五藏之形。有形歸土,脾所司耳。心腹居中,為邪所薄,則右宮不安,安中所以逐邪。未有中不安,而能剪除外侮者。和百藥解毒者,以甘性能緩,則無躁暴驃悍之峻。脾藏志,故久服強志,輕身不飢不老,總屬脾土事耳。
《藥性解》
味甘,性平,無毒,入脾、肺二經。主益氣補中,潤燥解毒,祛邪定驚,養脾氣,除心煩,通便閉,解虛熱,療心疼,悅顏色,和百藥,除眾病。畏生蔥,惡芫花。
按:蜂蜜甘宜歸脾,潤宜歸肺,其用最多,良有百花之精,且取人溺以釀之故也。
《本草備要》
亦名石蜜、岩蜜。補中潤燥滑腸。
草木精英,合露氣以釀成。生性涼,能清熱;熟性溫,能補中。甘而和,故解毒;柔而滑,故潤燥。甘緩可以去急,故止心腹肌肉瘡瘍諸痛;甘緩可以和中,故能調營衛,通三焦,除眾病,和百藥,故丸藥多用之。而與甘草同功。止嗽治痢,解毒潤腸,最治痢疾,薑汁和服甚佳。明目悅顏。同薤白搗,塗湯之傷,煎煉成膠,通大便秘。乘熱納穀道中,名蜜煎導。然能滑腸,泄瀉與中滿者忌用。忌蔥、鮮萵苣同食。昂按:生蔥同蜜食殺人,而萵苣蜜漬點茶者頗多,未見作害,豈腌過則無患乎?抑藥忌亦有不盡然者乎?
《本經逢原》
蜂採無毒之花,醞釀而成。生則性涼清熱,故能治心腹之邪氣;熟則性溫補中,安五臟諸不足。甘而和平,故能解毒;柔而潤澤,故能潤燥;緩以去急,故能主心腹肌肉瘡瘍之痛。仲景治陽明結燥,大便不通,用蜜煎導法,取其能通結燥而不傷腸胃也。凡滋補藥,俱用煉白蜜丸,取其和脾潤肺也。
赤蜜味酸,食之令人心煩,惟降火藥用之。白蜜雖補脾肺,然性涼潤,脾胃不實,腎氣虛滑,及濕熱痰滯,胸痞不寬者,咸須忌之。故瓊玉膏用糖霜,枳朮丸用荷葉裹飯,左金丸用米飲,牛黃丸用蒸餅,黑錫丹用酒麴,磁朱丸用神麴,虎潛丸用酒,香連丸用醋,茸珠丹用紅棗,滾痰丸用水泛,各有所宜。今人修制丸劑,概用蜂蜜,殊失先哲用方之義。
《本草崇原》
草木百卉,五色咸具,有五行之正色,復有五行之間色,而花心只有黃白二色,故蜜色有黃白也。春夏秋集採群芳,冬月退藏於密,得四時生長收藏之氣,吸百卉五色之精。主治心腹邪氣者,甘味屬土,滋養陽明中土,則上下心腹之正氣自和,而邪氣可治也。諸驚癇痓,乃心主神氣內虛,蜂蜜花心釀成,能和心主之神,而諸驚癇可治也。安五臟諸不足者,花具五行,故安五臟之不足。益氣補中者,氣屬肺金,中屬胃土,蜂採黃白金土之花心,故益氣補中也。止痛解毒者,言蜂蜜解毒,故能止痛也。除眾病,和百藥者,言百藥用蜂蜜和丸,以蜂蜜能除眾病也,久服強志,金生水也。
《本草求真》
﹝批﹞蜂白蜜和胃潤肺通結;赤蜜性驚降火;蜂房清熱軟堅散結,解腸胃毒。
蜜專入脾、肺、兼入腸、胃。本花木精英,春生露氣噓得釀而成。生則性涼清熱,熟則性溫補中,為至純至粹之味。凡人五臟不足,燥結不解,營衛不調,三焦失職,心腹急痛,肌肉瘡瘍,咳嗽熱痢,眼目眩花,形色枯槁,無不借其潤色以投。如仲景治陽明燥結,大便不解,用蜜煎導,乘熱納入穀道。取其能通結燥而不傷脾胃也。滋補藥俱用白蜜為丸,取其和胃潤肺也。至於赤蜜食之使人心煩,以其味酸者,故惟降火藥用之。白蜜雖補脾肺,然性涼質潤,若脾氣不實,腎氣虛滑,及濕熱痰滯,胸痞不寬者,咸須忌之。
《得配本草》
忌與生蔥同食。
甘,平。入手足太陰經。潤燥生津。除心煩,通便閉,能緩燥急之火,并解者般之毒。
得薑汁,治初痢;和生地汁,治心腹刺痛;拌薤白,塗湯火傷;入牙皂,通便結。將蜜煎膏,入牙皂末少許,作錠塞糞門,便自下。
《本草經解》
蜂蜜氣平,秉天秋收之金氣,入手太陰肺經;味甘無毒,得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陰脾經。氣味升多於降,陽也。
心腹,太陰行經之地也,氣味甘平,故主邪氣。
諸驚癇痙,肝熱而氣逆也,驚者平之,癇痙者緩之也。甘為土化,土為萬物之母,五臟諸不足,補之以甘也。
真氣者,行於天,充於穀,甘味益氣,脾利穀納,所以益氣補中也。
蜜乃採白花釀成,而地至甘之正味,所以止痛解毒,除眾病,和百藥也。
《神農本草經讀》
蜂蜜氣平,秉金氣而入肺;味甘無毒,得土味而入脾。
心腹者,自心下以及大小腹與腸肋而言也;邪氣者,六淫之氣,自外來。七情之氣,自內起,非固有之氣,即為邪氣也,其主之者,甘平之用也。
諸驚癇痙者,厥陰風木之為病也,其主之者,養胃和中,所謂「厥陰不治,取之陽明」是也。
脾為五臟之本,脾得補而安,則五臟之安,而無不足之患也。
真氣者,行於天,而充天穀也,甘味益脾,所以益氣而補中也。
止痛者,味甘能緩諸急;解毒者,氣平能勝諸邪也。
諸花之精華,按取不遺,所以能除眾病;諸花之氣味,醞釀合一,所以能和百藥也。
《神農本草經百種錄》
石蜜,野蜂於崖間石隙中採花所作也,疑古時未有養蜂之法,則以崖蜜為上,而土木中之蜜不用。今人養蜂收蜜,其法最良,功同石蜜也。味甘,平。主心腹邪氣,養胃和中。諸驚癇痓,定心平肝。安五臟諸不足,益氣補中,百花之精,臟腑經絡皆受益也。止痛,甘能緩痛。解毒,香能辟穢惡之毒。除眾病,諸花之性俱全。和百藥。諸花之性俱化。久服強志輕身,不飢不老。精神充足故也。
蜜者,採百花之精華而成者也。天地春和之氣,皆發於草木,草木之和氣,皆發於花。花之精英,釀而為蜜,和合眾性則不偏,委去糟粕則不滯。甘以養中,香以理氣,真養生之上品也。但其性極和平,於治疾則無速效耳。
凡天地之生氣,皆正氣也。天地之死氣,皆邪氣也。正則和平,邪則有毒。毒者,敗正傷生之謂。蜜本百花之蕊,乃生氣之所聚,生氣旺,則死氣不能犯,此解毒之義也。
《本經疏證》
蜜之質如稠漿,具遇隙則下之體,其脾從上下垂,四旁及下皆無所著,又具決不可停之勢,乃片片相比,雖不相連屬,而厚薄短長整齊光潔,絕不下溜,椎其用當為固護陽中之陰,各安其分,不使泄降矣,顧此猶為蜜之未去蠟者言耳。考蠟之用,本經主下利膿血補中續絕傷金瘡,不飢耐老,是其固津液之流,大都在蠟。蠟與蜜既已煉使相離,則蜜之用其形體象脾,旁無倚著,為能益氣補中,以其潤澤丰腴,凝定充滿,為能安五臟諸不足。釀蜜之所,風雨不能傷蜂之釀蜜,雖常若擾攘,卒不亂其行,即有震而驚之,襲而懾之者,亦旋亂旋定,此所以於心腹邪氣諸驚癇痙中安五臟諸不足也。止痛解毒者,甘醇之功,除眾病,和百藥,則緩中之效耳,第甘受和,白受採,蜜甘蠟淡,釀於一處,煉而別之,則甘者自甘,淡者自淡,不知為蜜不受和耶?抑蠟不受和耶?是誠有至理,當切究也。陰陽應像大論曰,辛甘為陽,酸苦為陰,鹹為陰,淡為陽,統而論之,則甘與淡皆陽,析而言之,則淡之陽勝於甘,所謂白受採也。是故蠟之用多在六腑,其辟穀止利俱有大驗;蜜則主入五臟,其潤澤滑利,亦有殊功。雖然,初成之蜜,未始不甘,既煉之蠟,毫無甘味,則為蠟不受和無惑矣。惟其受和,故性寬緩,能益能和,故性專一,能止能澀也。別錄蜜主腸澼,仲景豬膚湯、甘遂半夏湯皆以治下利,則蜜者信可主下利歟?然不可為蜜煎導法言矣。蜜煎導法之滑潤大便,非假借也,則蜜者信可滑潤腸胃歟?然又不可為治下利之理中丸言矣。蓋仲景之用蜜,旨雖甚廣,其要實在蜜煎導法中所謂津液內竭是也,夫津會於胸,液著於骨,在胸之津盡摶於飲,則飲去而津亦亡,故逐飲劑中馭之以蜜,使飲去而津不大傷也(大陷胸丸甘遂半夏湯);在胸之津為陰所霾,則杲其陰而津必耗,故溫中之劑和之以蜜,使陰見散而津不耗也(理中丸薯蕷丸);邪痺於液,或為骨節屈伸不利,或為索引結急,欲開其痺,轉恐閡其液,則以蜜監之,使痺開而液無所與(烏頭湯大烏頭煎);血液屬也,痺而不行而欲開之,亦宜蜜之監使瘀去而新留(大黃蟲丸、下瘀血湯)。若夫腸澼,亦惟久利腸胃液涸滯轉難之一端耳,又豈能泛主諸利,不然,則豬膚湯甘草粉蜜湯僅豬膚甘草一味之別,且止心煩心痛之不甚異,并無下利之同,又可以為典據耶?是蜜者能治津液不足煩心痛,即本經所謂安五臟諸不足者,諸驚癇痙,即可於是而測其用矣。
仲景諸法,有和蜜入藥,化蜜入藥,化藥入蜜,化蜜入水,四者之殊。和蜜入藥者,泄藥得之緩其泄,毒藥得之緩其毒,熱藥得之和其燥,寒藥得之和其冽,補藥得之俾留戀而不速行,散藥得之俾行徐而不盡量,如兩書諸以蜜為丸者是也;化蜜入藥者,或固護其陰液,或滑澤其途徑,或資其芳香潤中以啟脾胃,或假其至甘以化陰火,如兩書諸藥成更化入蜜者是也;若夫化藥入蜜,惟烏頭湯、大烏頭煎二方神矣,蓋藥之過燥,使化為潤,則無潘灼之虞,藥之過健,使化為緩,則無孟浪之患,以形而論,正似骨節屈伸泄澤之液,以用而論,則能驅風寒濕雜合而成之痺,不然,蜜非治痺治疝之物,何用之而不爽耶?至化蜜入水,惟大半夏湯為然,則更神矣,夫化蜜入水,欲水之不沖激也,揚之欲其水縱上涌仍就下也,以多水煎消其五之四,欲其純化為氣以噓枯澤槁也,故用治胃反,胃反者,巢氏所謂營衛俱虛,血氣不足,停水積飲在胃脘則臟冷,臟冷則脾不磨,脾不磨則宿穀不化,其氣逆而成反,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心下牢大如杯,往往寒熱甚者,食已即吐,其脈緊則為寒弦則為虛,虛寒相搏故食已即吐,名為胃反因知胃反非飲不成,化蜜入水,揚之二百四十遍,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二升半,皆所以治飲者也。
《本草新編》
味甘,氣平、微溫,無毒。益氣溫中,潤燥解毒,養脾胃,卻癇痙,止腸癖,除口瘡、心腹猝痛,補五臟不足,通大便久閉。此採百藥而釀成,自然補益。但可丸藥中用之,入湯劑內,止潤大腸也。
或問蜜有黃、白之分,其功用同乎?曰:世人以白蜜為上。不知採黃花則蜜黃,採白花則蜜白。黃勝於白,而世人未知也。蓋花黃者得中州之氣,花白者得西方之氣耳。
《本草分經》
甘滑。生性涼,清熱;熟性溫,補中潤燥,解毒,調營衛,通三焦,安五臟,通便秘,止諸痛,和百藥,與甘草同功。滑腸,同蔥食害人,食蜜飽後食蔥令人暴亡。
《本草思辨錄》
蜂蜜,生性涼能清熱,熟性溫能補中。甘而和故解毒。甘而滑故潤燥。甘緩可以去急,故止心腹肌肉瘡瘍諸痛。甘潤可以泄澤養正,故通三焦除眾病和百藥。
仲聖以蜜煎導通大便,蜜當為下利之所忌矣。然下利有用之者,一為豬膚湯,少陰伏邪內發,陰下泄而陽上乘,致下利咽痛胸滿心煩液傷而脾亦困矣。以豬膚從陽引陰而平邪熱,陽不至上乘矣。白粉扶脾而止利,陰不至下泄矣。白蜜則佐豬膚潤液,助白粉安中,故加之。一為甘遂半夏湯,脈伏者有留飲在內,欲自利利反快者,利不能利,利則快。心下續堅滿者,利後滿減,過時又續,是為飲在上而腸則燥,致飲欲去不去,幾與摻無異。故以半夏白芍,消飲於上而降之。甘遂甘草,借其相反之勢以激之。白蜜則潤液化燥以速其去,猶摻之用阿膠,此二方用蜜之意也。
【現代藥理研究】
蜂蜜有抗菌、抗真菌、抗原蟲、抗病毒作用。
蜂膠能增強機體的特異性和非特異性免疫功能,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
蜂王漿有抗腫瘤作用。
蜂王漿能使正常大鼠的血脂降低,紅細胞膜的微度降低,又可使進食高脂食物大鼠的血脂及紅細胞膜的微粒度保持正常,接近正常大鼠水平。
蜂膠對心臟有負性肌力作用,還能擴張血管,具有短暫的降壓作用。
蜂膠對中樞神經系統有明顯的抑制作用。
蜂膠能促進胃腸平滑肌蠕動,使胃酸酸度及分泌量明顯增加。
蜂王漿具有抗炎作用。
蜂王漿對急性輻射損傷有保護作用。
蜂蜜對四氯化碳導致的小鼠肝細胞損傷具有修復作用,能降低血清轉氨酶和促進肝組織修復。
蜂王漿凍乾粉對反覆自然流產患者的抗精子抗體具有轉陰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