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海桐皮”的源代码
←
海桐皮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本页:
您所请求的操作仅限于该用户组的用户使用:
用户
您可以查看与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海桐皮為豆科植物刺桐的乾燥樹皮。主產於廣西、雲南、福建、湖北等地。味苦、辛,性平。歸肝經。功效祛風濕、通經絡。臨床用名海桐皮。 【本草匯言】 《[[海藥本草]]》 味苦,溫,無毒。主腰腳不遂,頑痺,腿膝疼痛,霍亂,赤白瀉痢,血痢,疥癬。 《[[日華子本草]]》 溫,治血脈麻痺疼痛,及赤目,煎洗。 《[[本草圖經]]》 古方多用浸酒,治風蹶。南唐筠州刺史王紹顏《[[續傳信方]]》云:頃年予在姑孰,得腰膝痛不可忍,醫以腎臟風毒攻刺諸藥莫療。因覽劉禹錫《[[傳信方]]》備有此驗。修服一劑,便減五分。其方用海桐皮二兩,牛膝、川芎、羌活、地骨皮、五加皮各一兩,甘草五錢,薏苡仁二兩,生地十兩,并淨洗,焙乾、銼,以綿裹,入無灰酒二斗浸之,冬二七,夏一七。空心飲一盞,早、午、晚各一次,能令醺醺。此方不得添減。 《[[本草綱目]]》 海桐皮能行經絡,達病所。又入血分,及去風殺蟲。 苦平無毒。去風殺蟲。煎湯,洗赤目。 《[[本草經疏]]》 海桐皮稟木中之陰氣以生,《[[本經]]》味苦氣平無毒。然詳其用,味應帶辛。氣薄味厚,陰中陽也。入足太陰、陽明經。二經虛則外邪易入,為霍亂中惡,辛以散之。濕熱內侵為疳匿,久痢,苦以泄之。又脾胃主肌肉,濕熱浸淫則生蟲而為疥癬,苦能殺蟲,平即微寒,濕熱去而疥癬除矣。其主漱齒洗目者,亦取其苦寒殺蟲,辛平散風熱之意耳,李珣以之治腰腳不遂,血脈頑痺,腿膝疼痛之證,其為辛苦之劑無疑矣。 簡誤:腰痛,非風濕者不宜用。 《[[本草蒙筌]]》 味苦、氣平。無毒。主霍亂赤白久痢,除疳疥癬牙蟲。漬酒治風蹶殊功,漬水洗赤眼神效。 《[[本草備要]]》 宣,祛風濕。 苦溫,《[[經疏]]》云:應兼辛。入血分。祛風去濕殺蟲,能行經絡達病所。治風蹶頑痺。腰膝疼痛,《[[傳信方]]》 海桐、薏苡各二兩,川芎、羌活、地骨皮、五加皮各二兩,甘草五錢,生地七兩,酒二斗浸。此方不得增減,早、中、晚飲,常令醺醺。疳蛪疥癬,目赤煎洗。牙蟲。煎服或含嗽。 《[[本經逢原]]》 海桐皮能行經絡達病所,治風濕腰腳不遂,血脈頑痺,腿膝疼痛,赤白瀉痢,及去風殺蟲。蟲牙風痛,煎湯漱之。疳蝕疥癬,磨汁塗之。目赤膚翳,浸水洗之。此藥專去風濕,隨證入藥服之,無風濕者勿用。 《[[本草求真]]》 海桐皮專入肝。辛苦而溫,能入肝經血分,祛風除濕及行經絡直達病所。是以腰膝腳痛能療,腰者腎之府,轉搖不能,腎將憊矣。膝者筋之府,屈伸不能,行則僂俯,筋將憊矣。腳氣不腫者為乾腳氣,腫者為濕腳氣。赤白瀉痢能止;蟲牙風痛,煎湯漱之能愈;疳蝕疥瘡,磨汁塗之能消;目赤膚翳,浸水洗之能退。一皆風祛濕散之力。用者須審病自外至則可,若風自內成,未可妄用,須隨症酌治可耳。 《[[得配本草]]》 苦,平。入血分,行經絡,達病所,去風濕,殺諸蟲。 得蛇床子,擦癬蟲。 血少火熾者禁用。 《[[本草分經]]》 苦,平。入血分,祛風去濕,殺蟲,能行經絡達病所,治牙蟲癬疥。 【現代藥理研究】 海桐皮具有鎮痛、鎮靜作用。 海桐皮水浸劑(1:3)對多種致病癬菌及皮膚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海桐皮煎劑能顯著拮抗Ach所致收縮腸管作用。
返回至
海桐皮
。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登录
名字空间
页面
讨论
变种
视图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更多
搜索
导航
首页
中医古籍大全
* 醫經類
* 診法類
* 本草類
* 方書類
* 傷寒金匱類
* 溫病類
* 綜合醫書類
* 臨床各科類
* 醫案類
* 古籍影印本
中醫古籍大全拼音索引
帮助
工具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特殊页面
页面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