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阿膠”的源代码
←
阿膠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本页:
您所请求的操作仅限于该用户组的用户使用:
用户
您可以查看与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阿膠為馬科動物驢的皮經漂泡去毛而成的固體凝膠。主產於山東、浙江、江蘇等地,以東阿膠(山東省東阿縣)最有名。原動物在我國背部地區多有飼養,主要以麥秸、草穀為食,亦吃高粱、大豆、麥類。味甘,性平。歸肝、肺、腎經。功效補血止血、滋陰潤肺。臨床用名有阿膠、驢皮膠、阿膠珠、蛤粉炒阿膠。 【本草匯言】 《[[神農本草經]]》 味甘,平。主治心腹內崩,勞極洒洒如瘧狀,腰腹痛,四肢酸疼,女子下血,安胎。 《[[名醫別錄]]》 微溫,無毒。主丈夫少腹痛,虛勞羸瘦,陰氣不足,腳酸不能久立,養肝氣。 《[[本草拾遺]]》 凡膠俱能療風,止泄,補虛。驢皮膠主風為最。 《[[藥性論]]》 君。主堅筋骨,益氣,止痢。署予為之使。 《[[開寶本草]]》 味甘,平、微溫,無毒。丈夫少腹痛,虛勞羸瘦,陰氣不足,腳酸不能久立,養肝氣。 《[[本草圖經]]》 止泄痢,得黃連尤佳。 《[[藥類法象]]》 主心腹痛,血崩,補虛安胎,堅筋骨,和血脈,益氣,止痢。 《[[藥性賦]]》 味甘,平,性微溫,無毒。降也,陽也。其用有四:保肺益金之氣,止嗽蠲咳之膿。補虛安妊之胎,治痿強骨之力。 《[[湯液本草]]》 氣微溫,味甘辛,無毒。甘辛平。味薄,氣升,陽也。 入手太陰經,足少陰經、厥陰經。 《[[象]]》云:主心腹痛內崩,補虛安胎,堅筋骨,和血脈,益氣止痢,炮用。 《[[心]]》云:補肺金氣不足,除不足,甘溫補血。出東阿,得火良。 《[[本草]]》云:主心腹內崩,勞極洒洒如瘧狀。腰腹痛,四肢酸痛,女子下血,安胎,丈夫小腹痛,虛勞羸瘦。陰氣不足,腳酸不能久立。養肝氣,益肺氣。肺虛極損,咳嗽唾膿血,非阿膠不補。仲景豬苓湯,用阿膠滑以利水道。《[[活人書]]》四物湯加減例,妊娠下血者,加阿膠。 《[[本草發揮]]》 成聊攝云:陰不足者以甘補之,阿膠之甘以補血。 潔古云:性平味淡,氣味俱薄,浮而升,陽也。能補肺氣不足。甘溫,以補血不足。 《[[本草綱目]]》 阿膠大要只是補血與液,豈能清肺益陰而治諸證。陳自明云:補虛用牛皮膠,去風用驢皮膠。成無己云:陰不足者補之以味,阿膠之甘以補陰血。 療吐血衄血,血淋尿血,腸風下痢,女人血痛血枯,經水不調,無子、崩中帶下,胎前產後諸疾。男女一切風病,骨節疼痛,水氣浮腫,虛勞咳嗽喘急,肺痿唾膿血,及癰疽腫毒。和血滋陰,除風潤燥,化痰清肺,利小便,調大腸,聖藥也。 今方法或炒成珠,或以面炒,或以火灸,或以蛤粉炒,或以草灰炒,或酒化成膏,或水化膏,當各以本方。 《[[本草經疏]]》 阿膠,舊云煮牛皮作之。藏器與蘇頌皆云是烏驢皮,其說為的。其功專在於水。按阿井在山東兗州府東阿縣,乃濟水之伏者所注,其水清而重,其色正綠,其性趨下而純陰,與眾水大別。《[[本經]]》味甘氣平。《[[別錄]]》微溫無毒。元素云:性平味淡。氣味俱薄。可升可降,陽中陰也。入手太陰,足少陰、厥陰經。其主女子下血,腹內崩,勞極洒洒如瘧狀,腰腹痛,四肢酸疼,胎不安,及丈夫少腹痛,虛勞羸瘦,陰氣不足,腳酸不能久立等證,皆由於精血虛,肝腎不足,法當補肝益血。經曰:精不中者,補之以味。味者,陰也。補精以陰,求其屬也。此藥得水氣之陰,具補陰之味,俾入二經而得所養,故能療如上諸證也。血虛則肝無以養,益陰補血,故能養肝氣。入肺腎補不足,故又能益氣,以肺主氣,腎納氣也。氣血兩足,所以能輕身也。今世以之療吐血、衄血、血淋、尿血、腸風下血、血痢、女子血氣痛、血枯、崩中、帶下、胎前產後諸疾,及虛勞咳嗽,肺痿,肺癰膿血雜出等證神效者,皆取其入肺入腎,益陰滋水,補血清熱之功也。 簡誤:其氣味雖和平,然性粘膩,胃弱作嘔吐者,勿服。脾虛食不消者,亦忌之。 《[[本草蒙筌]]》 味甘、辛,氣平。微溫。味薄氣厚,升也,陽也。無毒。使山藥,畏大黃,入太陰肺經,及肝腎二臟。風淫木旺,遍疼延肢體能驅;火盛金虛,久咳唾膿血即補。養血止吐衄崩帶,益氣扶羸瘦勞傷。利便閉,調豬苓湯吞;禁胎漏,加四物湯服。定喘促,同款冬紫菀;止瀉痢,和蜜蠟黃連。安胎養肝,堅骨滋腎。 謨按:煎膠用皮,取其發散皮膚外也。匪特此膠為然,諸膠牛皮熬者,亦皆能之,仍擇烏色。如用烏雞子、烏蛇之類,物雖治風,然更取其烏黑屬水,蓋以制其熱則生風之義。東阿井水,乃係濟水所注。性急下趨,清而且重。用之煎煮,攪濁澄清。服之者,能去濁污,以及逆上痰也。 《[[本草乘雅]]》 取義在水,仍存井名。緣水性之下趨,協皮革之外衛,藉火力以成土化,從下者上,從外者內矣。雖轉革平,仍含本有鹹寒,故走血以主內崩,此衛不將營,營將安傳乎。乃至形藏失其濡潤,遂成藏之五勞,形之六極,以及四肢經隧,或涸或污,酸且痛也。陰不足,則陽下陷;陽不足,則陰上乘。上乘下陷,故洒淅惡寒,輒復發熱如瘧狀。下血即血崩,血濡則胎固,專言心腹腰腹者,驢力在臚故也。經云:陰者藏精而起亟,陽者衛外而為固,阿膠兩得之矣。 人下者上,指下趨之水,藉火力而上炎。從外者內,指外衛之皮革,藉火力而內向。外之合內,下之從上,中黃之位乎。 《[[藥性解]]》 味甘鹹,性微溫,無毒,入肺、肝、腎三經。主風淫木旺、肢節痿疼、火盛金衰、喘嗽痰血,補勞傷,療崩帶,滋腎安胎,益氣止痢。明澈如水、質脆易斷者真。山藥為使,畏大黃。蛤粉炒成珠用。 按:阿膠用黑驢皮造成,黑屬水,專入腎,能克火,蓋以制熱則生風之義,故宜入肝,且火得制則金亦無侵,故又宜入肺。夫東阿井係濟水所生,性急下趨,清而且重,用之煎煮,攪濁澄清,所以能清上爭火及上逆之痰也。 《[[藥鑒]]》 氣微溫,味甘平,無毒,降也,陽也。能保肺氣,養肝血,補虛羸,故止血安胎,止嗽止痢,治痰治痿,皆效。惟久嗽久痢久痰,及虛勞失血之症者宜用。若初發邪勝者,不可驟用,恐強閉其邪,致生他證也。倘肺家要用,須用桑白皮同劑,以監製之,立效。何者?蓋阿膠斂肺之藥,桑白皮瀉肺之藥,以此監彼,但取阿膠之能,而瀉阿膠之斂故耳。若痢家要用,即多枳殼、檳榔,無有不可,此又通變之妙用也。 《[[景岳全書]]》 味甘微辛,氣平,微溫。氣味頗厚,陽中有陰。製用蛤粉炒珠,入肺肝腎三經。共氣溫,故能扶勞傷,益中氣。其性降,故能化痰清肺,治肺癰肺痿,咳唾膿血,止嗽定喘。其性養血,故能止吐血衄血,便血尿血,腸風下痢,及婦人崩中帶濁血淋,經脈不調。其味甘緩,故能安胎固漏,養血滋腎,實腠理,止虛汗,托補癰疽腫毒。 《[[本草備要]]》 平,補而潤。 甘平。清肺養肝,滋腎益氣,肺主氣,腎納氣。和血補陰,肝主血,血屬陰。除風化痰,潤燥定喘,利大小腸。治虛勞咳嗽,肺痿吐膿,吐血衄血,血淋血痔,腸風下痢,傷暑伏熱成痢者必用之,妊娠血痢尤宜。腰酸骨痛,血痛血枯,經水不調,崩帶胎動。或妊娠下血,酒煎服。癰疽腫毒。及一切風病瀉者忌用。大抵補血與液,為肺、大腸要藥。寇宗曰:驢皮煎膠,取其發散皮膚之外,用烏者,其屬水以制熱則生風之義,故又治風也。陳自明曰:補虛用牛皮膚,去風用驢皮膠。楊士瀛曰:小兒驚風後,瞳人不正者,以阿膠倍人參服最良。阿膠育神,人參益氣也。按阿井乃濟水伏流,其性趨下,用攪濁水則清,故治瘀濁及逆上之痰也。山藥為使,畏大黃。 《[[本草崇原]]》 阿膠乃滋補心肺之藥也。心合濟水,其水清重,其性趨下,主清心主之熱而下交於陰。肺合皮毛,驢皮主導肺氣之虛而內入於肌。又,驢為馬屬,火之畜也,必用烏驢,乃水火相濟之義。崩,墮也,心腹內崩者,心包之血,不散經脈,下入於腹而崩墮也。阿膠益心主之血,故治心腹內崩。勞極,勞頓之極也。洒洒如瘧狀者,勞極氣虛,皮毛洒洒如瘧狀之先寒也。阿膠益肺主之氣,故治勞極洒洒如瘧狀。夫勞極,則腰腹痛。洒洒如瘧狀,則四肢酸痛。心腹內崩,則女子下血也。心主血,肺主氣,氣血調和,則胎自安矣。 《[[本草求真]]》 ﹝批﹞入肝補血,通潤心肺與腎。 阿膠專入肝,兼入肺、腎、心。味甘氣平,質潤,專入肝經養血。何書又言除風化痰,蓋以血因熱燥,則風自生,阿膠得阿井純陰之濟水,又得純黑補陰之驢皮。宗曰:驢皮煎膠,取其發散皮膚之外也。用烏者取烏色屬水,以制熱則生風之義,如烏卵、烏雞之類皆然。氣味俱陰,既入肝經養血,復入腎經滋水,水補而熱自制,故風自爾不生。藏器曰:諸膠皆主風,止泄補虛,而驢皮主風為最。又膠潤而不燥,膠性既能潤肺,復能趨於降濁,使痰不致上逆耳。至於痔漏腸風、衄血、血淋、下痢,痢因熱成。暨經枯崩帶,胎動,癰腫,治克有效,亦是因血枯燥,伏熱而成,故能得滋而解。此為血分養血潤燥,養肺除熱要劑。不似首烏功專入肝,補血祛風,烏須黑髮,而於肺經潤燥定喘則未及;鹿膠性專溫督與沖,以益其血,而於肺經清熱止嗽則未有;龜膠力補至陰,通達於任,退熱除蒸,而於陰中之陽未克有補。古人云阿膠養神,人參益氣,正謂此也。 《[[得配本草]]》 得火良。薯蕷為之使。畏大黃。 甘,平。微溫。入手太陰、足少陰、厥陰經血分。壯生水之源,補坐之液,潤燥降痰。斂虛汗,利小便,定喘嗽,固胎漏,止諸血,治帶濁。一切血虛致疾,服無不效。 得人參,正瞳人;得滑石,利前陰。佐川連,治血痢;君生地,治大衄吐血。膠能降火歸元。 和血,酒蒸;止血,蒲黃炒;止嗽,蛤粉炒;清火,童便化。 肺氣下陷,食積嘔吐,脾胃虛弱,三者禁用。 《[[本草經解]]》 阿膠氣平,秉天秋收之金氣,入手太陰肺經;味甘無毒,得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陰脾經。氣味降多於升,色黑質潤,陰也。 心腹者,太陰行經之地也。內崩勞極者,脾血不統,內崩而勞極也。陰者,中之守也,陰虛則內氣餒而洒洒惡寒如瘧也,其主之者,味甘可以益脾陰也。 腰腹皆藏陰之處,陰虛則空痛,阿膠色黑益陰,所以止痛。四肢脾主之,酸痛者血不養筋也,味甘益脾,脾統血,四肢之疼自安。女子下血,脾血不統也,味甘以統脾血,血血止也。安胎者,亦養血之功也。 《[[神農本草經讀]]》 阿膠以阿井之水,入黑驢皮煎熬成膠也。《[[內經]]》云「手少陰外合於濟水,內合於心」。又云「毛皮者,肺之合也。」以皮煎膠,故能入肺;味甘無毒,得地中正之土味,故能入脾。 凡心包之血,不能散行經脈,下入於腹,則為崩墮,阿膠入心補血,故能治之。勞極氣虛,皮毛洒洒如瘧狀之先寒,阿膠入肺補氣,故能治之。脾為後天生血之本,脾虛則陰血內枯,腰腹空痛,四肢酸疼,阿膠養血補脾陰,故能治之。且血得脾以統,所以有治女子下血之效;胎以血為養,所以有安胎之效。 《[[神農本草經百種錄]]》 味甘,平。主心腹內崩,血脫之疾。勞極洒洒如瘧狀,勞倦則脾傷而血虧,此肝脾之寒熱,故如瘧也。腰腹痛,四肢酸疼,血枯之疾。女子下血,安胎。養血則血自止而胎安。久服輕身益氣。補血則氣亦充。 阿井為濟水之伏流,濟之源為沇水,自沇水以至於阿井,伏見不常。若《[[夏書]]》所謂溢為滎,出於陶邱北三百里,泉雖流而不上泛,尤為伏脈中之靜而沉者,過此則其水皆上泛成川,且與他泉水亂而不純矣。故阿井之水,較其旁諸水重十之一二不等。人之血脈,宜伏而不宜見,宜沉而不宜浮。以之成膠,真止血調經之上藥也。其必驢皮煎者,驢肉能動風,肝為風臟而藏血,乃借風藥以引入肝經也。又凡皮皆能補脾,脾為後天生血之本,而統血,故又為補血藥中之聖品。 《[[本經疏證]]》 予謂阿膠能浚血之源,潔水之流,何則?夫不因經產,非關六淫,而生血之所,氣潰敗以不繼,血奔溢以難止,內則五臟之氣不凝,外則經絡之血不榮,所謂心腹內崩勞極洒洒如瘧狀者,則仗其肺所主之皮,腎所主之水,以火煎熬,融洽成膠,恰有合於膻中火金水相媾生血之義,道其源而暢其流,內以充臟,外以行脈絡也。痰與飲皆為水屬,血亦水屬,水非熱不濁,水濁於中,則滓停於四畔,及窪圾流之處,所謂腰腹痛四肢酸疼者,則仗其取氣熏津灌之皮,假水火烹煉成膠,膠成之後,隨亦水消火熄,恰有合於澄水使清,各歸其所,俾外廓之氣悉會於中,中宮之津,得行四末,流澈則源自清,外安則內自定也。云安胎,則定系婦人,治女子下血,為婦人安胎,亦疏其源以裕其流,云丈夫,則無與童稚天真,小腹無因火痛者,故惟治丈夫小腹痛,亦潔其流以通其源耳。其虛勞羸瘦,陰氣不足,即心腹內崩所致。腳酸不能久立,即腰腹痛四肢酸疼之互文也。肝藏血,血衰則肝家之氣,失所變而耗散,血復則氣得所養而充旺矣。千金翼炙甘草湯之治曰,虛勞不足汗出而悶;外台炙甘草湯之治曰,涎唾多,心中溫溫液液,皆胸中津不流也;黃連阿膠湯證,無濕在中,何以用芩連?黃土湯證,無濕在中,何以用白朮附子甘草黃土?統是觀之,阿膠固欲其澄水使清歟,抑亦不止於是也。津液在中,蹇漆化,則非激射外泄,必咳逆外吐,浚化血之源,俾有去路,則壅者自消,尚何激射咳逆之有,名曰導液,實以益血,一舉而兩利存焉矣。火燔於上,有濕不足以濟之,是以徒見火之燎原,不見濕之停伏,在今日不過煩擾難安,而他日下利膿務即鐘於是矣。濕鬱於上,有火不足以宣之,是以徒見濕之下溜而無火之熨煦,在今日不過便後下血,而他日土崩瓦解,已兆於是矣。阿膠隨芩連,是化陰以濟陽;隨朮附,是和陽以存陰,名曰益血,實以導液,亦一舉而兩利存焉者也。若夫邪氣牢固,劫氣血而結徵瘕,則用厚朴烏扇半夏桂枝行氣,而使人參防其太濫,用紫葳牡丹桃仁蟲通血,而使阿膠挽其過當,羸瘦過甚,血空而風氣襲之,則用薯蕷白朮甘草益氣,以人參率之,用地黃川芎芍藥當歸和血,以阿膠導之,此鱉甲煎丸薯蕷丸之任阿膠,亦不為輕矣。陽明病,脈浮發熱,渴欲飲水,小便不利;少陰病,下利,咳而嘔渴,心煩不得眠,皆用豬苓湯,其中有阿膠,當以何者為用阿膠確證?兩者所患絕異,惟渴則均有之,得毋緣渴而用之歟?殆非也。夫五苓散無阿膠,亦能治渴,陽明病豬苓湯證,有怵惕煩躁不得眠,少陰病,又有心煩不得眠,再證之以心中煩不得臥,黃連阿膠湯用阿膠,則阿膠當為不得眠設矣。然太陽病,虛煩不得眠,梔子豉湯;虛勞、虛煩不得眠,酸棗仁湯,皆不用阿膠,何也?夫固曰阿膠治有津液有水濕不能化血之候,梔子豉湯證有火無陰,酸棗仁湯證陰虛有火,何可與用阿膠者比也!人臥則血歸於肝,血以枯澀,虛勞不歸肝者有之,血為火擾不歸肝者有之,若阿膠所主,則有化血之物停而不化,反致無血歸肝者也。譬如豬苓湯證有發熱,溫經湯證暮即發熱,白頭翁加甘草阿膠證,亦應有熱,鱉甲煎丸證寒熱不止,則發熱亦可謂應用阿膠之證耶?溫經湯證,至唇口乾燥,且不言渴;黃連阿膠湯證,至用芩連,亦不言渴;炙甘草湯疊用滋補,并不言渴,渴者非用阿膠之據也。 血是水之淳,水是血之漓,血雖欲其流,不欲其泄,水但欲其澤,不欲其停。經脈別論所謂飲入於胃,游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此其共源也。所謂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并行,決氣篇所謂中焦受氣,取汁變化而赤,此其分源也。故血之病多在泄,泄則不流化源反竭;水之病多在停,停則不澤,反能生火。水停而生火,則豬苓湯、黃連阿膠湯、炙甘草湯、白頭翁加甘草阿膠湯、溫經湯,皆其治也;血不流而化源竭,若芎歸膠艾湯所治之胞阻,鱉甲煎丸所治之瘧母,溫經湯所治之少腹瘀血,大黃甘遂湯所治之血室瘀血,一似用阿膠行血者,殊不知惟其流,是以生生不已,惟其生,是以畜泄常,能不妄行,惟其妄行,是以畜泄無常而有瘀,惟其有瘀,是以不流而化源反不繼,阿膠者,取千里伏流不潰不決之濟水,熬統護血肉之皮以成,皮者肺之合,火者心之合,水者腎之合,三合相聚,不正似血之化源乎?化源已續,斯瘀自行,瘀者行則決泄自止,猶可謂之行血乎?雖然瘀之為瘀,有非阿膠所能通者,何則?如傷寒之畜血,虛勞之乾血,產後之瘀血,帶下之少腹滿痛,氫不用阿膠者,良以阿膠止能浚血之源,倘中焦無汁可化,則非其所能任。他如因熱邪而畜者,熱邪去而畜自行,因舍空而留者,逐其所留道自無阻,本無藉於阿膠耳。玩大黃甘遂湯證,水與血俱結,溫經湯證已下利數十日,仍久暮發熱,種種耗陰之候,乃僅唇口乾燥,能終不渴,可知阿膠之用屬陰不虧而不化血者,不治血之化源涸也。 《[[本草新編]]》 味甘辛,氣平、微溫,降也,陽也,無毒。入太陰肺經,及肝、腎二臟。止血止嗽,止崩止帶,益氣扶衰,治勞傷,利便閉,禁胎漏,定喘促,止瀉痢,安胎養肝,堅骨滋腎,乃益肺之妙劑,生陰之靈藥,多用固可奏功,而少用亦能取效。唯覓真者為佳。 或疑阿膠煎膏,必取阿井之水,黑驢之皮以煎之,然而安得盡取黑驢之皮,彼地取雜驢皮以煎膏,亦可用乎?曰:阿膠原取阿井之水,非必取黑驢之皮也。阿井生東方,取其天一生水,且其性急而下趨,清而且重,乃濟水之所注,取其去濁以祛逆痰也。用驢皮者,驢性最純,而皮則取其外現於皮膚,原不必取黑以走腎也。夫水入於腎,而皮走於肺,肺主皮毛,故用皮也。前人尚黑驢皮者,謂黑屬水,以制其熱則生風之義,反為蛇足矣。 或問阿膠益肺生陰,安得真者而用之?曰:阿膠出於東阿者即真,不必問其真假。東阿之水,皆濟水之所注也。 或問近人阿膠,多加藥品同煎,想更有益乎?曰:阿膠之妙,全在濟水。若加藥味雜之,更失其義。本欲加藥味以取益,誰知反因藥味而失利乎。世人強不知以為知,半是此類也。 《[[本草分經]]》 甘,平。清肺養肝,補陰滋腎,止血去瘀,除風化痰,潤燥定喘,利大小腸,治一切血病風病。大抵補血與液,為肺、大腸要藥。傷暑、伏熱成痢者必用之。胃弱脾虛者,酌用化痰蛤粉炒;止血蒲黃炒。 《[[本草思辨錄]]》 阿膠為補血聖藥,不論何經,悉其所任。味厚為陰,阿膠之味最厚,用必以補,不宜補者勿用。白頭翁湯加阿膠,則曰下利虛極。內補當歸湯,則曰去血過多加阿膠。仲聖、孫真人皆有明訓。然非填補比,不得與熟地山藥同論也。阿膠以濟水黑驢皮煎煉而成,性易下行,且滑大腸,於下利非宜。何以白頭翁加甘草阿膠湯治下利?不知此乃摻之熱痢,正借其滑利之功。故張潔古加減平胃散治熱痢,以膿多而用之。渴者非熱爍其液,即下焦陰液不上朝。阿膠不能清熱而性下行,何能止渴?乃豬苓湯治發熱而渴,又治下利而渴,證不宜阿膠而偏佐以阿膠。不知此皆因熱而渴而利,水蓄於中而熱與水得,液既大傷,更與以豬苓輩淡滲燥劫之物,液不幾涸矣乎?佐阿膠所以潤液而救豬苓輩之偏,非治其渴與利也。推之黃土湯燥濕,鱉甲煎丸破結,溫經湯行瘀,大黃甘遂湯下血逐水,亦斷非滋柔濁膩之阿膠所能為力。蓋其補血潤液而下行,不致掣燥濕、破結、行瘀、下血、逐水之肘,且能輔其不逮,故有需於阿。若執黃土湯諸方,而以燥濕各事責阿膠,則何異捫扣之見矣。 【現代藥理研究】 阿膠具有抗貧血、提高紅細胞和血紅蛋白含量、促進造血功能作用;能使末稍血中血小板數增多,促凝血作用,并對血管有擴張效果。 阿膠具有提高機體免疫功能的作用。 阿膠對嚴重的出血性休克、內毒素性休克有很好效果。 阿膠具有防治進行性營養障礙的作用。 阿膠具有增加血清鈣作用。 阿膠能明顯抗疲勞、耐缺氧、耐寒冷、健腦、延緩衰老。 阿膠還能促進健康人淋巴細胞轉化。
返回至
阿膠
。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登录
名字空间
页面
讨论
变种
视图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更多
搜索
导航
首页
中医古籍大全
* 醫經類
* 診法類
* 本草類
* 方書類
* 傷寒金匱類
* 溫病類
* 綜合醫書類
* 臨床各科類
* 醫案類
* 古籍影印本
中醫古籍大全拼音索引
帮助
工具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特殊页面
页面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