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良薑”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WikiTCM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创建页面,内容为“高良薑為薑科植物高良薑的乾燥根莖。野生或栽培。主產於廣東、廣西、台灣等地。原植物生於荒破灌叢或疏林,喜高溫濕潤…”)
 
 
第1行: 第1行:
 
高良薑為薑科植物高良薑的乾燥根莖。野生或栽培。主產於廣東、廣西、台灣等地。原植物生於荒破灌叢或疏林,喜高溫濕潤氣候,耐旱,不耐霜寒,以土層深厚、肥沃疏鬆的酸性或微酸性砂質壤土、粘壤土最宜生長。味辛,性熱。歸脾、胃經。功效溫胃散寒、消食止痛。臨床用名高良薑。
 
高良薑為薑科植物高良薑的乾燥根莖。野生或栽培。主產於廣東、廣西、台灣等地。原植物生於荒破灌叢或疏林,喜高溫濕潤氣候,耐旱,不耐霜寒,以土層深厚、肥沃疏鬆的酸性或微酸性砂質壤土、粘壤土最宜生長。味辛,性熱。歸脾、胃經。功效溫胃散寒、消食止痛。臨床用名高良薑。
  
【本草匯言】
+
==實用中藥辭典==
 +
 
 +
【'''異名'''】
 +
 
 +
高涼薑(《嶺表錄異》),良薑(《局方》),蠻薑(《綱目》),小良薑(《中藥志》),海良薑(《藥材學》)。
 +
 
 +
【'''釋名'''】
 +
 
 +
《綱目》雲:“陶隱居言,此薑始出高良郡,故得此名。按高良,即今高州也。漢為高涼縣,吳改為郡。其山高而稍涼,因以為名,則高良當作高涼也。”
 +
 
 +
【'''基原'''】
 +
 
 +
為薑科植物高良薑的根莖。
 +
 
 +
【'''植物'''】
 +
 
 +
高良薑 Alpinia officinarum Hance.分佈於臺灣、海南、廣東、廣西、雲南等地。
 +
 
 +
【'''採集'''】
 +
 
 +
夏末秋初挖起4~6年的根狀莖,除去地上莖及鬚根,洗淨,切段曬乾。
 +
 
 +
【'''化學成分'''】
 +
 
 +
根莖含多種二苯基庚烷類化合物:薑黃素(curcumin),二氫薑黃素(dihydrocurcumin),六氫薑黃素(hexahydrocurcumin),八氫薑黃素(octahydrocurcumin),1,7-二苯基-5-羥基-3-庚酮(1,7-diphenyl-5-hydroxy-3-heptanone),5-甲氧基-1,7-二苯基-3-庚酮(5-methoxy-1,7-diphenyl-3-heptanone),(5R)-羥基-1,7-二苯基-3-庚酮[(5R)-hydroxy-1,7-diphenyl-3-heptanone],表六氫薑黃素(epihexahydrocurcumin)等。還含黃酮類化合物:高良薑素(galangin),槲皮素(quercetin),山柰酚(kaempferol),山柰素(kaempferide),異鼠李素(isorhamnetin),槲皮素-5-甲醚(quercetin-5-methyl ether),高良薑素-3-甲醚(galangin-3-methyl ether)。又含揮發油,內有1,8-桉葉素(1,8-cineole),丁香油酚(eugenol),蒎烯(pinene),畢澄茄烯(cadinene),桂皮酸甲酯(methylcinnamate)。
 +
 
 +
【'''藥理'''】
 +
 
 +
1.對消化系統作用  ①抗實驗性胃潰瘍:高良薑水、醚提取物腹腔給藥能顯著對抗小鼠水浸應激型潰瘍和大鼠鹽酸型潰瘍。丙酮提取物除有以上作用外,還能明顯抑制鹽酸/乙醇引起的動物潰瘍,對NaOH及氨水誘發的潰瘍均呈顯著的劑量依賴性抑制作用。浸出液可明顯增加犬的胃酸排出量,使胃液分泌增加。②止瀉:高良薑能抑制胃腸推進並對抗實驗性腹瀉。水煎劑腹腔給藥能明顯抑制小鼠胃腸推進,對番瀉葉引起的小鼠腹瀉有效。水、醚提取物均能顯著對抗蓖麻油引起的小鼠腹瀉。③利膽:其水、醚提取物腹腔注射給藥對麻醉大鼠有明顯的利膽作用,其中醚提取物的作用較強。④對離體胃腸平滑肌的作用:水煎劑能夠興奮離體腸管活動,具有與組胺類似的機制,並有抗腎上腺素樣作用。對預先給予六烴季銨、阿托品、Adr、心得安所致的離體腸管活動抑制也有興奮作用,能夠使收縮振幅明顯增大。
 +
 
 +
2.抗炎鎮痛作用  水提取物連續給藥對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廓腫脹及角叉菜膠引起的大鼠足蹠腫有顯著的抑制作用。高良薑水、醚提取物口服或腹腔注射,均有明顯的鎮痛效果,能顯著延長疼痛潛伏期並減少醋酸引起的動物扭體次數。
 +
 
 +
3.對微循環的影響  高良薑既有收縮末梢血管的作用,又可改善微循環。注射液腹腔給藥,能使小鼠耳廓血管管徑縮小;預先給藥,對Adr造成的微循環障礙有預防作用,能推遲Adr引起的血流減慢、停止時間及管徑收縮時間,並縮短恢復時間。
 +
 
 +
4.抗凝血作用  高良薑提取物有一定的抗血栓作用。其水提取物或揮發油均能使試驗性血栓形成時間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時間及凝血酶原時間有不同程度的延長,對凝血因數也有作用,其中水提取物還有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並具有一定的抗凝作用,主要參與內源性凝血系統。
 +
 
 +
5.抗缺氧作用  高良薑醚提取物和水提取物小鼠灌服均能延長斷頭小鼠張口動作持續時間和氰化鉀中毒小鼠的存活時間。醚提取物還能延長常壓密閉缺氧小鼠的存活時間,減慢機體耗氧速度,而其水提物能提高小鼠在低氧條件下的氧利用能力。
 +
 
 +
6.抗菌作用  高良薑在體外對炭疽桿菌、α及β-溶血鏈球菌、白喉桿菌、假白喉桿菌、肺炎雙球菌、葡萄球菌、枯草桿菌等革蘭陽性嗜氣菌皆有抗菌作用,在體外對人型結核桿菌也呈一定的抑制。其水煎劑和醇提物對腦膜炎球菌有明顯抑菌作用。
 +
 
 +
7.其他作用  高良薑提取的黃酮類成分,能保護細胞避免化學性多種活性氧產生劑的損傷,顯著延長血溶半衰期,有一定的抗活性氧作用。
 +
 
 +
8.毒性  高良薑醚提取物小鼠口服的LD50為4.2±0.4ml/kg(4%),中毒表現為翻正反射消失,持續8小時以上死亡;有一定的致突變作用。
 +
 
 +
【'''炮製'''】
 +
 
 +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洗淨,潤透,切薄片,曬乾或低溫乾燥。《傳信適用方》:“去蘆,銼碎洗焙。”
 +
 
 +
貯乾燥容器內,置陰涼乾燥處,防蛀。
 +
 
 +
【'''藥性'''】
 +
 
 +
味辛,性熱。歸脾、胃經。芳辣溫散。
 +
 
 +
1.《別錄》:“大溫。”
 +
 
 +
2.《本草拾遺》:“味辛,溫。”
 +
 
 +
3.張潔古:“辛,熱,純陽,浮也。入足太陰、陽明經。”(引自《綱目》)
 +
 
 +
4.《醫學入門·本草》:“辛、苦,大溫。”
 +
 
 +
【'''功效主治'''】
 +
 
 +
溫中散寒,理氣止痛。主治脘腹冷痛,嘔吐呃逆,泄瀉痢疾,寒疝,腳氣,噎膈。
 +
 
 +
1.《別錄》:“主暴冷,胃中冷逆,霍亂腹痛。”
 +
 
 +
2.《藥性論》:“治腹內久冷,胃氣逆,嘔吐。治風,破氣,腹冷氣痛,去風冷痹弱,療下氣冷逆沖心,腹痛吐瀉。”
 +
 
 +
3.《本草拾遺》:“下氣,益聲,好顏色。煮作飲服之,止痢及霍亂。”
 +
 
 +
4.《日華子》:“治轉筋瀉痢,反胃嘔食,解酒毒,消宿食。”
 +
 
 +
5.《滇南本草》:“治胃氣疼,肚腹疼痛。”
 +
 
 +
6.《綱目》:“健脾胃,寬噎膈,破冷癖,除瘴瘧。”
 +
 
 +
7.姚可成《食物本草》:“去白睛翳膜,補肺氣,益脾胃,理元氣。”
 +
 
 +
8.《本草求原》:“治腳氣欲吐,目卒赤,風冷痹痛。”
 +
 
 +
9.《廣東中藥》:“治寒疝,濕痹。”
 +
 
 +
10.《抗癌中藥的臨床效用》:“近用於脾胃虛寒、瘀血凝滯、胃氣上逆的食道胃腫瘤,症見胸脘脹悶,脘腹冷痛,嘔吐,呃逆等。”
 +
 
 +
【'''用法用量'''】
 +
 
 +
內服:煎湯,5~9g;或入丸、散。
 +
 
 +
【'''使用注意'''】
 +
 
 +
陰虛有熱者禁服。
 +
 
 +
1.《本草經疏》:“如胃火作嘔,傷暑霍亂,火熱注瀉,心虛作痛,法鹹忌之。”
 +
 
 +
2.《本草匯言》:“單用、多用,辛熱走散,必耗沖和之氣也。”
 +
 
 +
3.《本草求真》:“若傷暑泄瀉,實熱腹痛切忌。”
 +
 
 +
【'''應用配伍'''】
 +
 
 +
'''溫中散寒,行氣止痛'''  本品辛熱芳香,能溫脾暖胃,散寒凝,行氣滯,止疼痛,故常用於脾胃氣滯、脘腹冷痛等證。凡中焦寒凝,或冷物所傷,脘腹冷痛者,可與幹薑同用,如《局方》二薑丸;若脾胃虛弱而脘腹冷痛者,可與人參、白朮配伍,以補虛溫中止痛。凡肝鬱氣滯,胃有寒凝,症見脘腹疼痛者,可與香附相合,並隨肝鬱與胃寒的輕重主次,調整兩藥用量比例,如《良方集腋》良附丸;若肝胃鬱熱而痛者,亦可與梔子、黃連、白芍同服,以清熱理氣止痛。凡胃寒氣逆,嘔吐清水者,可與生薑、半夏相伍,以增強溫胃止嘔之功;若胃氣虛寒,呃逆不止者,可與人參、茯苓、丁香相配,增加益氣和胃止呃之效。若脾腎虛寒泄瀉者,可與肉桂、附子並施,以增強溫腎祛寒之力;若老年虛寒久泄者,《本草匯言》則以本品加入理中湯中,以收溫寒補虛之功。凡寒凝氣滯而致疝氣腹痛者,可與烏藥、川楝子、小茴香等佐用,如《醫學發明》天臺烏藥散。
 +
 
 +
此外,本品近亦用於消化道腫瘤患者,凡食道癌、胃癌屬寒者,常與丁香、刀豆子、薑半夏、陳皮等同用,以行氣散結化痰。
 +
 
 +
1.《本草匯言》:“古方治心脾疼,多用良薑。寒者,與木香、肉桂、砂仁同用至三錢。熱者,與黑山梔、川黃連、白芍藥同用五六分,於清火藥中,取其辛溫下氣、止痛。若脾胃虛寒之證,須與參、芪、半、朮同行尤善。”
 +
 
 +
2.《醫宗必讀》:“虛人須與參、朮同行,若單用多用,犯沖和之氣也。”
 +
 
 +
3.《本草新編》:“良薑,止心中之痛,然亦必與蒼朮同用為妙,否則有愈有不愈,以良薑不能去濕故耳。”
 +
 
 +
4.《本經逢原》:“良薑,寒疝小腹掣痛,須同茴香用之。”
 +
 
 +
5.《得配本草》:“得香附,治胃中滯痛;得茯苓,治胃寒噫逆;配幹薑、豬膽,治脾虛寒瘧;配粳米,治霍亂腹痛。”
 +
 
 +
6.《本草求真》:“良薑同附子、幹薑則能入胃散寒;同香附則能除寒祛鬱。”
 +
 
 +
【'''附方'''】
 +
 
 +
1.治心脾痛  ①高良薑細銼,微炒,杵末。米飲調下一錢匕。(《十全方》) ②良薑(細銼,麻油炒)、赤芍藥各等分。用醋煎服;醋湯點亦可。(《婦人良方》應痛散) ③心腹脹痛不可忍:高良薑一兩(炒幹,為末),沒藥四錢(別研)。上為末。每服二錢,熱酒調下;如怕辣,用濃米飲為丸,每服三十丸,白湯送下。(《魏氏家藏方》止痛丸)
 +
 
 +
2.治丈夫、婦人九種心痛  芫花一兩,高良薑二兩。上米醋一升,入砂石器中,熬幹為度,焙幹為末。每服半錢,空心溫酒調下。(《魏氏家藏方》二珍散)
 +
 
 +
3.治心痛不可忍  高良薑一兩(銼,煨),巴豆五個(去殼)。上和,炒令轉色,去巴豆不用,研為細末。每服二錢,不拘時候,熱酒調下。(《重訂嚴氏濟生方》卻痛散)
 +
 
 +
4.治冷氣心痛  良薑四兩(分作四份制:一份用陳壁土同炒黃,去土;一份用斑蝥三十四個同炒黃,去斑蝥;一份用巴豆三十四個同炒黃,去巴豆;一份用陳倉米四合同炒黃,去米),吳茱萸一兩(酒浸一宿)。上將吳茱萸同制良薑再炒,為細末,用浸茱萸酒煮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更看病人腹中冷熱加減,空心生薑湯送下。(《古今醫統》四制良薑丸)
 +
 
 +
5.治心腹刺痛  ①良薑、辣桂各等分。上為末。每服二錢,米湯乘熱調下。(《仁齋直指方》薑桂飲) ②卒心腹絞痛如刺,兩脅支滿,煩悶不可忍:高良薑五兩,厚樸二兩,當歸、桂心各三兩。上以水八升,煮取一升八合,分三服,日二。若一服痛止,便停,不須再服。若強人為二服,劣人分三服。(《千金方》高良薑湯)
 +
 
 +
6.治心疼痛,寬胸下氣,進美飲食,療一切冷物所傷  幹薑(炮)、良薑等分。上為細末,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食後橘皮湯下。妊娠婦人忌服。(《局方》二薑丸)
 +
 
 +
7.治心口一點痛,乃胃有滯或有蟲,多因惱怒及受寒而起,遂致終身不瘥  高良薑(酒洗七次,焙,研)、香附子(醋洗七次,焙,研)。上各焙、各研、各貯。如病因寒而得者,用高良薑二錢,香附末一錢;如因怒而得者,用高良薑一錢,香附末二錢;如因寒怒兼有者,用高良薑一錢五分,香附末一錢五分。以米飲湯加入薑汁一匙,鹽一撮,為丸服之。(《良方集腋》良附丸)
 +
 
 +
8.治胃寒,飲食不化及嘔吐反胃  高良薑、陳皮等分。為末,煉蜜丸,如桐子大。空心飲下一丸。(《衛生易簡方》)
 +
 
 +
9.治脾胃俱虛,脹滿噦逆  高良薑、木香各為末。每服高良薑末一錢,木香末半錢,水煎,放溫和渣徐呷,服不計時,勿用鐵器煎。(《聖濟總錄》兩順煮散)
 +
 
 +
10.治霍亂吐痢腹痛  高良薑(火炙令焦香),每用五兩,打破,以酒一升,煮取三四沸,頓服。(《備急方》)
 +
 
 +
11.治小腸氣  高良薑、幹薑各等分。上一大錢,用續隨子去皮細研,紙裹出油,取白霜,入一字,將熱酒一盞,入豬膽汁十數滴同調,一服愈。(《蘇沈良方》二薑散)
 +
 
 +
12.治風寒濕氣,腰腳疼痛  良薑、防己等分。為末,搗大蒜和為餅,按痛處,鋪艾灸之,以痛至不痛,不痛至痛為度。(《外科大成》)
 +
 
 +
13.治風牙疼痛,不拘新久,亦治腮頰腫痛  良薑一塊(約二寸),全蠍一枚(瓦上焙幹)。上為細末。以手指點藥,如齒藥用,須擦令熱徹,須臾吐出少涎,以鹽湯漱口。(《百一選方》逡巡散)
 +
 
 +
14.治螻蛄瘡  良薑、白及、瀝青各等分。上為細末。嚼脂麻、水同熬為膏,入冷水共澱,用緋絹一片,火上攤作膏,貼瘡上。(《普濟方》白及膏)
 +
 
 +
【'''文獻綜錄'''】
 +
 
 +
1.《綱目》:“噫逆胃寒者,高良薑為要藥,人參、茯苓佐之,為其溫胃,解散胃中風邪也。”
 +
 
 +
2.《本草匯言》:“高良薑,祛寒濕,溫脾胃之藥也。若老人脾腎虛寒,泄瀉自利;婦人心胃暴痛,因氣怒、因寒痰者,此藥辛熱純陽,除一切沉寒痼冷,功與桂、附同等。苟非客寒犯胃,胃冷嘔逆及傷生冷飲食,致成霍亂吐瀉者,不可輕用。”
 +
 
 +
3.《本草正義》:“良薑大辛大溫。潔古謂辛熱純陽,故專主中宮真寒重證。《別錄》以治胃冷氣逆,霍亂腹痛者,正以霍亂皆中氣大寒,忽然暴作,俄頃之間,胸腹絞痛,上吐下瀉,即四肢冰冷,面唇舌色淡白如紙,脈伏不見,冷汗如油,大肉陡削。良由盛暑之時,乘涼飲冷,汩沒真陽,致中氣暴絕,此非大劑溫熱,萬不能挽回垂絕之元陽。薑、附、吳萸、良薑、蓽茇之屬,均為此症必須要藥。惟近賢王孟英、陸九芝兩家,所論霍亂,皆主濕熱而言,且謂肢冷脈伏,即是熱深厥深之候,萬萬不可誤用四逆法者,此則當時見症之不同,蓋亦天時人事之變遷,固有不可一概論者,此當以舌苔之㿠白與黃膩辨之;而所瀉、所吐之物,一則清澈如水,一則穢氣惡濁,亦必確乎有憑,固不患臨症時之無所適從者也。”
 +
 
 +
4.《大同藥物學》:“良薑渾樸不雕,得天獨厚,老而愈辣,如果沉寒痼冷,陰凝寒毒大證,用幹薑不如用良薑。神經性卒中,屬陰寒之氣上沖,及陰寒凝泣,而氣不上達者,亦用幹薑不如用良薑。幹薑殺蟲,故瀉心湯、烏梅丸等用之。新說傷寒霍亂病菌,遇良薑則感強烈之刺激而死,是殺蟲用幹薑亦不如用良薑。惟良薑辛溫燥烈,雖無毒而近毒,並非日用不撤常食之品。”
 +
 
 +
==本草匯言==
  
 
《[[名醫別錄]]》
 
《[[名醫別錄]]》

2020年12月25日 (五) 08:55的最新版本

高良薑為薑科植物高良薑的乾燥根莖。野生或栽培。主產於廣東、廣西、台灣等地。原植物生於荒破灌叢或疏林,喜高溫濕潤氣候,耐旱,不耐霜寒,以土層深厚、肥沃疏鬆的酸性或微酸性砂質壤土、粘壤土最宜生長。味辛,性熱。歸脾、胃經。功效溫胃散寒、消食止痛。臨床用名高良薑。

實用中藥辭典

異名

高涼薑(《嶺表錄異》),良薑(《局方》),蠻薑(《綱目》),小良薑(《中藥志》),海良薑(《藥材學》)。

釋名

《綱目》雲:“陶隱居言,此薑始出高良郡,故得此名。按高良,即今高州也。漢為高涼縣,吳改為郡。其山高而稍涼,因以為名,則高良當作高涼也。”

基原

為薑科植物高良薑的根莖。

植物

高良薑 Alpinia officinarum Hance.分佈於臺灣、海南、廣東、廣西、雲南等地。

採集

夏末秋初挖起4~6年的根狀莖,除去地上莖及鬚根,洗淨,切段曬乾。

化學成分

根莖含多種二苯基庚烷類化合物:薑黃素(curcumin),二氫薑黃素(dihydrocurcumin),六氫薑黃素(hexahydrocurcumin),八氫薑黃素(octahydrocurcumin),1,7-二苯基-5-羥基-3-庚酮(1,7-diphenyl-5-hydroxy-3-heptanone),5-甲氧基-1,7-二苯基-3-庚酮(5-methoxy-1,7-diphenyl-3-heptanone),(5R)-羥基-1,7-二苯基-3-庚酮[(5R)-hydroxy-1,7-diphenyl-3-heptanone],表六氫薑黃素(epihexahydrocurcumin)等。還含黃酮類化合物:高良薑素(galangin),槲皮素(quercetin),山柰酚(kaempferol),山柰素(kaempferide),異鼠李素(isorhamnetin),槲皮素-5-甲醚(quercetin-5-methyl ether),高良薑素-3-甲醚(galangin-3-methyl ether)。又含揮發油,內有1,8-桉葉素(1,8-cineole),丁香油酚(eugenol),蒎烯(pinene),畢澄茄烯(cadinene),桂皮酸甲酯(methylcinnamate)。

藥理

1.對消化系統作用 ①抗實驗性胃潰瘍:高良薑水、醚提取物腹腔給藥能顯著對抗小鼠水浸應激型潰瘍和大鼠鹽酸型潰瘍。丙酮提取物除有以上作用外,還能明顯抑制鹽酸/乙醇引起的動物潰瘍,對NaOH及氨水誘發的潰瘍均呈顯著的劑量依賴性抑制作用。浸出液可明顯增加犬的胃酸排出量,使胃液分泌增加。②止瀉:高良薑能抑制胃腸推進並對抗實驗性腹瀉。水煎劑腹腔給藥能明顯抑制小鼠胃腸推進,對番瀉葉引起的小鼠腹瀉有效。水、醚提取物均能顯著對抗蓖麻油引起的小鼠腹瀉。③利膽:其水、醚提取物腹腔注射給藥對麻醉大鼠有明顯的利膽作用,其中醚提取物的作用較強。④對離體胃腸平滑肌的作用:水煎劑能夠興奮離體腸管活動,具有與組胺類似的機制,並有抗腎上腺素樣作用。對預先給予六烴季銨、阿托品、Adr、心得安所致的離體腸管活動抑制也有興奮作用,能夠使收縮振幅明顯增大。

2.抗炎鎮痛作用 水提取物連續給藥對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廓腫脹及角叉菜膠引起的大鼠足蹠腫有顯著的抑制作用。高良薑水、醚提取物口服或腹腔注射,均有明顯的鎮痛效果,能顯著延長疼痛潛伏期並減少醋酸引起的動物扭體次數。

3.對微循環的影響 高良薑既有收縮末梢血管的作用,又可改善微循環。注射液腹腔給藥,能使小鼠耳廓血管管徑縮小;預先給藥,對Adr造成的微循環障礙有預防作用,能推遲Adr引起的血流減慢、停止時間及管徑收縮時間,並縮短恢復時間。

4.抗凝血作用 高良薑提取物有一定的抗血栓作用。其水提取物或揮發油均能使試驗性血栓形成時間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時間及凝血酶原時間有不同程度的延長,對凝血因數也有作用,其中水提取物還有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並具有一定的抗凝作用,主要參與內源性凝血系統。

5.抗缺氧作用 高良薑醚提取物和水提取物小鼠灌服均能延長斷頭小鼠張口動作持續時間和氰化鉀中毒小鼠的存活時間。醚提取物還能延長常壓密閉缺氧小鼠的存活時間,減慢機體耗氧速度,而其水提物能提高小鼠在低氧條件下的氧利用能力。

6.抗菌作用 高良薑在體外對炭疽桿菌、α及β-溶血鏈球菌、白喉桿菌、假白喉桿菌、肺炎雙球菌、葡萄球菌、枯草桿菌等革蘭陽性嗜氣菌皆有抗菌作用,在體外對人型結核桿菌也呈一定的抑制。其水煎劑和醇提物對腦膜炎球菌有明顯抑菌作用。

7.其他作用 高良薑提取的黃酮類成分,能保護細胞避免化學性多種活性氧產生劑的損傷,顯著延長血溶半衰期,有一定的抗活性氧作用。

8.毒性 高良薑醚提取物小鼠口服的LD50為4.2±0.4ml/kg(4%),中毒表現為翻正反射消失,持續8小時以上死亡;有一定的致突變作用。

炮製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洗淨,潤透,切薄片,曬乾或低溫乾燥。《傳信適用方》:“去蘆,銼碎洗焙。”

貯乾燥容器內,置陰涼乾燥處,防蛀。

藥性

味辛,性熱。歸脾、胃經。芳辣溫散。

1.《別錄》:“大溫。”

2.《本草拾遺》:“味辛,溫。”

3.張潔古:“辛,熱,純陽,浮也。入足太陰、陽明經。”(引自《綱目》)

4.《醫學入門·本草》:“辛、苦,大溫。”

功效主治

溫中散寒,理氣止痛。主治脘腹冷痛,嘔吐呃逆,泄瀉痢疾,寒疝,腳氣,噎膈。

1.《別錄》:“主暴冷,胃中冷逆,霍亂腹痛。”

2.《藥性論》:“治腹內久冷,胃氣逆,嘔吐。治風,破氣,腹冷氣痛,去風冷痹弱,療下氣冷逆沖心,腹痛吐瀉。”

3.《本草拾遺》:“下氣,益聲,好顏色。煮作飲服之,止痢及霍亂。”

4.《日華子》:“治轉筋瀉痢,反胃嘔食,解酒毒,消宿食。”

5.《滇南本草》:“治胃氣疼,肚腹疼痛。”

6.《綱目》:“健脾胃,寬噎膈,破冷癖,除瘴瘧。”

7.姚可成《食物本草》:“去白睛翳膜,補肺氣,益脾胃,理元氣。”

8.《本草求原》:“治腳氣欲吐,目卒赤,風冷痹痛。”

9.《廣東中藥》:“治寒疝,濕痹。”

10.《抗癌中藥的臨床效用》:“近用於脾胃虛寒、瘀血凝滯、胃氣上逆的食道胃腫瘤,症見胸脘脹悶,脘腹冷痛,嘔吐,呃逆等。”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5~9g;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

陰虛有熱者禁服。

1.《本草經疏》:“如胃火作嘔,傷暑霍亂,火熱注瀉,心虛作痛,法鹹忌之。”

2.《本草匯言》:“單用、多用,辛熱走散,必耗沖和之氣也。”

3.《本草求真》:“若傷暑泄瀉,實熱腹痛切忌。”

應用配伍

溫中散寒,行氣止痛 本品辛熱芳香,能溫脾暖胃,散寒凝,行氣滯,止疼痛,故常用於脾胃氣滯、脘腹冷痛等證。凡中焦寒凝,或冷物所傷,脘腹冷痛者,可與幹薑同用,如《局方》二薑丸;若脾胃虛弱而脘腹冷痛者,可與人參、白朮配伍,以補虛溫中止痛。凡肝鬱氣滯,胃有寒凝,症見脘腹疼痛者,可與香附相合,並隨肝鬱與胃寒的輕重主次,調整兩藥用量比例,如《良方集腋》良附丸;若肝胃鬱熱而痛者,亦可與梔子、黃連、白芍同服,以清熱理氣止痛。凡胃寒氣逆,嘔吐清水者,可與生薑、半夏相伍,以增強溫胃止嘔之功;若胃氣虛寒,呃逆不止者,可與人參、茯苓、丁香相配,增加益氣和胃止呃之效。若脾腎虛寒泄瀉者,可與肉桂、附子並施,以增強溫腎祛寒之力;若老年虛寒久泄者,《本草匯言》則以本品加入理中湯中,以收溫寒補虛之功。凡寒凝氣滯而致疝氣腹痛者,可與烏藥、川楝子、小茴香等佐用,如《醫學發明》天臺烏藥散。

此外,本品近亦用於消化道腫瘤患者,凡食道癌、胃癌屬寒者,常與丁香、刀豆子、薑半夏、陳皮等同用,以行氣散結化痰。

1.《本草匯言》:“古方治心脾疼,多用良薑。寒者,與木香、肉桂、砂仁同用至三錢。熱者,與黑山梔、川黃連、白芍藥同用五六分,於清火藥中,取其辛溫下氣、止痛。若脾胃虛寒之證,須與參、芪、半、朮同行尤善。”

2.《醫宗必讀》:“虛人須與參、朮同行,若單用多用,犯沖和之氣也。”

3.《本草新編》:“良薑,止心中之痛,然亦必與蒼朮同用為妙,否則有愈有不愈,以良薑不能去濕故耳。”

4.《本經逢原》:“良薑,寒疝小腹掣痛,須同茴香用之。”

5.《得配本草》:“得香附,治胃中滯痛;得茯苓,治胃寒噫逆;配幹薑、豬膽,治脾虛寒瘧;配粳米,治霍亂腹痛。”

6.《本草求真》:“良薑同附子、幹薑則能入胃散寒;同香附則能除寒祛鬱。”

附方

1.治心脾痛 ①高良薑細銼,微炒,杵末。米飲調下一錢匕。(《十全方》) ②良薑(細銼,麻油炒)、赤芍藥各等分。用醋煎服;醋湯點亦可。(《婦人良方》應痛散) ③心腹脹痛不可忍:高良薑一兩(炒幹,為末),沒藥四錢(別研)。上為末。每服二錢,熱酒調下;如怕辣,用濃米飲為丸,每服三十丸,白湯送下。(《魏氏家藏方》止痛丸)

2.治丈夫、婦人九種心痛 芫花一兩,高良薑二兩。上米醋一升,入砂石器中,熬幹為度,焙幹為末。每服半錢,空心溫酒調下。(《魏氏家藏方》二珍散)

3.治心痛不可忍 高良薑一兩(銼,煨),巴豆五個(去殼)。上和,炒令轉色,去巴豆不用,研為細末。每服二錢,不拘時候,熱酒調下。(《重訂嚴氏濟生方》卻痛散)

4.治冷氣心痛 良薑四兩(分作四份制:一份用陳壁土同炒黃,去土;一份用斑蝥三十四個同炒黃,去斑蝥;一份用巴豆三十四個同炒黃,去巴豆;一份用陳倉米四合同炒黃,去米),吳茱萸一兩(酒浸一宿)。上將吳茱萸同制良薑再炒,為細末,用浸茱萸酒煮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更看病人腹中冷熱加減,空心生薑湯送下。(《古今醫統》四制良薑丸)

5.治心腹刺痛 ①良薑、辣桂各等分。上為末。每服二錢,米湯乘熱調下。(《仁齋直指方》薑桂飲) ②卒心腹絞痛如刺,兩脅支滿,煩悶不可忍:高良薑五兩,厚樸二兩,當歸、桂心各三兩。上以水八升,煮取一升八合,分三服,日二。若一服痛止,便停,不須再服。若強人為二服,劣人分三服。(《千金方》高良薑湯)

6.治心疼痛,寬胸下氣,進美飲食,療一切冷物所傷 幹薑(炮)、良薑等分。上為細末,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食後橘皮湯下。妊娠婦人忌服。(《局方》二薑丸)

7.治心口一點痛,乃胃有滯或有蟲,多因惱怒及受寒而起,遂致終身不瘥 高良薑(酒洗七次,焙,研)、香附子(醋洗七次,焙,研)。上各焙、各研、各貯。如病因寒而得者,用高良薑二錢,香附末一錢;如因怒而得者,用高良薑一錢,香附末二錢;如因寒怒兼有者,用高良薑一錢五分,香附末一錢五分。以米飲湯加入薑汁一匙,鹽一撮,為丸服之。(《良方集腋》良附丸)

8.治胃寒,飲食不化及嘔吐反胃 高良薑、陳皮等分。為末,煉蜜丸,如桐子大。空心飲下一丸。(《衛生易簡方》)

9.治脾胃俱虛,脹滿噦逆 高良薑、木香各為末。每服高良薑末一錢,木香末半錢,水煎,放溫和渣徐呷,服不計時,勿用鐵器煎。(《聖濟總錄》兩順煮散)

10.治霍亂吐痢腹痛 高良薑(火炙令焦香),每用五兩,打破,以酒一升,煮取三四沸,頓服。(《備急方》)

11.治小腸氣 高良薑、幹薑各等分。上一大錢,用續隨子去皮細研,紙裹出油,取白霜,入一字,將熱酒一盞,入豬膽汁十數滴同調,一服愈。(《蘇沈良方》二薑散)

12.治風寒濕氣,腰腳疼痛 良薑、防己等分。為末,搗大蒜和為餅,按痛處,鋪艾灸之,以痛至不痛,不痛至痛為度。(《外科大成》)

13.治風牙疼痛,不拘新久,亦治腮頰腫痛 良薑一塊(約二寸),全蠍一枚(瓦上焙幹)。上為細末。以手指點藥,如齒藥用,須擦令熱徹,須臾吐出少涎,以鹽湯漱口。(《百一選方》逡巡散)

14.治螻蛄瘡 良薑、白及、瀝青各等分。上為細末。嚼脂麻、水同熬為膏,入冷水共澱,用緋絹一片,火上攤作膏,貼瘡上。(《普濟方》白及膏)

文獻綜錄

1.《綱目》:“噫逆胃寒者,高良薑為要藥,人參、茯苓佐之,為其溫胃,解散胃中風邪也。”

2.《本草匯言》:“高良薑,祛寒濕,溫脾胃之藥也。若老人脾腎虛寒,泄瀉自利;婦人心胃暴痛,因氣怒、因寒痰者,此藥辛熱純陽,除一切沉寒痼冷,功與桂、附同等。苟非客寒犯胃,胃冷嘔逆及傷生冷飲食,致成霍亂吐瀉者,不可輕用。”

3.《本草正義》:“良薑大辛大溫。潔古謂辛熱純陽,故專主中宮真寒重證。《別錄》以治胃冷氣逆,霍亂腹痛者,正以霍亂皆中氣大寒,忽然暴作,俄頃之間,胸腹絞痛,上吐下瀉,即四肢冰冷,面唇舌色淡白如紙,脈伏不見,冷汗如油,大肉陡削。良由盛暑之時,乘涼飲冷,汩沒真陽,致中氣暴絕,此非大劑溫熱,萬不能挽回垂絕之元陽。薑、附、吳萸、良薑、蓽茇之屬,均為此症必須要藥。惟近賢王孟英、陸九芝兩家,所論霍亂,皆主濕熱而言,且謂肢冷脈伏,即是熱深厥深之候,萬萬不可誤用四逆法者,此則當時見症之不同,蓋亦天時人事之變遷,固有不可一概論者,此當以舌苔之㿠白與黃膩辨之;而所瀉、所吐之物,一則清澈如水,一則穢氣惡濁,亦必確乎有憑,固不患臨症時之無所適從者也。”

4.《大同藥物學》:“良薑渾樸不雕,得天獨厚,老而愈辣,如果沉寒痼冷,陰凝寒毒大證,用幹薑不如用良薑。神經性卒中,屬陰寒之氣上沖,及陰寒凝泣,而氣不上達者,亦用幹薑不如用良薑。幹薑殺蟲,故瀉心湯、烏梅丸等用之。新說傷寒霍亂病菌,遇良薑則感強烈之刺激而死,是殺蟲用幹薑亦不如用良薑。惟良薑辛溫燥烈,雖無毒而近毒,並非日用不撤常食之品。”

本草匯言

名醫別錄

大溫。主治暴冷,胃中冷逆,霍亂腹痛。

本草拾遺

味辛,溫。下氣,益聲,好顏色。煮作飲服之,止痢及霍亂。

藥性論

使。能治腹內久冷,胃氣逆,嘔吐,治風破氣,腹冷氣痛,去風冷痺弱,療下氣冷逆沖心,肺痛吐瀉。

日華子本草

治轉筋瀉痢,反胃嘔食,解酒毒,消宿食。

開寶本草

大溫,無毒。主暴冷,胃中冷逆,霍亂腹痛。

本草圖經

主暴冷,胃中冷逆,霍亂腹,反胃嘔食,轉筋瀉利,下氣,消宿食。解酒毒。

湯液本草

氣熱,味辛,純陽。

本草》云:治胃中冷逆,霍亂腹痛,反胃嘔食,轉筋瀉痢。下氣,消宿食。

》云:健脾胃。

本草發揮

潔古云:氣熱味辛,純陽。健脾胃。

本草綱目

千金》言:心脾冷痛,用高良薑,細銼微炒為末,米飲服。太祖高皇帝御制周顛仙碑文,亦載其有驗云。又穢跡佛有治心口痛方云:凡男女心口痛者,乃胃脘有滯或有蟲也。多因怒及受寒而起,遂致終身,俗言心氣痛者,非也。用高良薑(酒洗七次,焙研)、香附子(醋洗七次,焙研),各記收之。病因寒得,用薑末二錢、附末一錢;因怒得,用附末二錢,薑末一錢;寒怒兼有,各一錢半,以米飲加入生薑汁一匙,鹽一捻,服之立止。

本草經疏

高良薑稟地二之氣以生,《本經》大溫,藏器辛溫,元素辛熱。純陽,浮也。入足陽明、太陰經。二經為客寒所犯,則逆冷,霍亂腹痛諸病生焉。辛溫暖脾胃而逐寒邪,則胃中冷逆自除,霍亂腹痛自愈矣。甄權:治腹風久冷氣痛,去風冷痺弱。大明:主轉筋瀉痢,反胃,解酒毒,消宿食。蘇頌治噁心嘔清水。皆取其暖胃溫中,散寒祛冷之功也。

簡誤:高良薑辛溫大熱,惟治客寒犯胃,胃冷嘔逆,及傷生冷飲食致成霍亂吐瀉之要藥。如胃火作嘔,傷暑霍亂,火熱注瀉,心虛作痛,法咸忌之。

本草蒙筌

味辛、苦,氣大溫。純陽。無毒。健脾消食,下氣溫中。除胃間冷逆沖心,卻霍亂轉筋瀉痢。翻胃嘔食可止,腹痛積冷堪驅。

本草乘雅

高,崇也,倉舍同。良,善也;薑,界也。氣味辛大溫,對待暴冷為因,胃中冷逆,霍亂腹痛為證。經云:脾胃者,倉廩之官,使道閉塞而不通,形乃大傷,閔閔之當,熟者為良。

藥性解

高良薑,味辛,性大溫,無毒,入脾、胃二經。主胃中冷逆、霍亂腹痛,除寒氣,去冷痺,止吐瀉,療翻胃,消宿食,解酒毒。

按:良薑辛溫,脾胃所快,真有寒證者,服之甚險,若有熱病者,誤投愈劇。

景岳全書

味辛熱,純陽,浮也。入足太陰陽明。治胃中逆冷,嘔吐清水,噁心霍亂,氣寒腹痛,解酒毒,消宿食,健脾胃,寬噎膈,除反胃,破冷癖,解瘴瘧,療轉筋瀉痢。同草豆蔻煎飲,亦治口臭。

本草備要

宣,燥,暖胃散寒。

辛熱,暖胃散寒,消食醒酒。治胃脘冷痛,凡心口一點痛,俗言心氣痛,非也,乃胃脘有滯或有蟲,及因怒因寒而起。以良薑酒洗七次,香附醋洗七次,焙研。因寒者,薑二錢,附一錢;因怒者,附二錢,薑一錢;寒怒兼者,每錢半,米飲加薑汁一匙,鹽少許服。初梁緄患心脾痛,夢神授此方,二味等分服,後入各炒方用。霍亂瀉痢,吐惡噎膈,瘴瘧冷癖。肺胃熱者忌之。子名紅豆蔻,溫肺散寒,醒脾燥濕,消食解酒。東垣脾胃藥中常用之。

本經逢原

良薑辛熱,純陽上升,入足陽明、太陰。二經為客寒所犯,則逆冷霍亂,腹痛諸病生焉。辛溫暖脾胃而逐寒邪,則胃中冷逆自除,霍亂腹痛自愈。甄權治腹內久冷氣痛,去風冷痺弱。《大明》主轉筋瀉利反胃,解酒毒消食。蘇頌治噁心嘔清水,皆取暖胃溫中散寒之功也。而寒疝小腹掣痛,須同茴香用之。產後下焦虛寒,瘀血不行,小腹結痛者加用之。若胃火作嘔,傷暑霍亂禁用,為其溫燥也。

本草求真

﹝批﹞溫胃散寒除泄。

良薑專入胃。氣味辛熱,治無他屬。凡因客寒,客寒為外至寒邪。積於胃脘,而見食積不消,絞痛殆甚,暨霍亂瀉痢,吐惡噎膈,瘴瘧冷癖,皆能溫胃卻病。故同薑、附則能入胃散寒;同香附則能除寒祛鬱。若傷暑泄瀉,實熱腹痛切忌。此雖與乾薑性同,但乾薑經炮經制,則能以去內寒,此則辛散之極,故能以辟外寒之氣也。心口痛方云:凡男女心口一點痛者,乃胃脘有滯或有蟲也。多因怒極受寒而起,遂致終身,俗言心氣痛者非也。用高良薑酒洗七次,同香附子醋洗七次,焙研,各記收之,因寒加薑末為君,附末佐之。因怒附末為君,薑末佐之。寒怒兼有平用,以米飲入生薑汁一匙、鹽一捻服之,宜止。

得配本草

辛、熱。入足太陰、陽明經。暖胃散寒。治胃脘冷痛,霍亂瀉痢,冷痺瘴瘧。

得香附,治胃口滯痛;得茯苓,治胃寒噫逆。配乾薑、豬膽,治脾虛寒瘧;配粳米,治霍亂腹疼。

瀉因傷暑,痛由內虛,或兼內熱者,禁用。

本經疏證

凡味辛氣溫芳香之物,類取其陰中通陽,而用其根,則有取於從土外達,凡根採掇於花實後者,類取其收藏,採掇於花實前者,類取其散發,若採掇於臨花發時,則一取其去病之速,一取其去驟來之病也。高良薑以春末開花,採根於二三月,而所主是暴冷,斯其義詎能外是哉?雖然,暴冷與痼冷又何別耶?夫痼冷於人身已有奠居之所,人身元氣已有附從之者,不比暴來之冷破空而入,主客之勢,既未相新,格拒之形,又已著見,試觀下文所謂胃中冷逆霍亂腹痛者為何如證乎。若胃肯受其冷,冷以胃為窟者,則必下泄,決不上逆。若霍亂手足厥者,縱自吐利,必不腹痛,為非浸淫潰之這由,此暴冷之所可癥,高良薑之所可用也。至其子則性向下矣,故其功能在下,而亦與根不甚相差。

本草新編

高良薑,味辛,氣大溫,純陽,無毒。入心與膻中、脾、胃四經。健脾開胃,消食下氣,除胃間逆冷,止霍亂轉筋,定瀉痢翻胃,祛腹痛心疼,溫中卻冷,大有殊功。倘內熱之人誤用之,必至變生不測,又不可不慎也。高良薑止心中之痛,然亦必與蒼朮同用為妙。否則,有愈、有不愈,以良薑不能祛濕故耳。

或問良薑最能解酒毒,何子之未言也?夫良薑辛溫大熱,治客寒犯胃者實效,倘胸腹大熱者,愈增煩燒之苦矣。良薑宜於治寒,而不宜於治熱也。酒性大熱,投之解酒,不以熱濟熱乎。繆仲醇謂其能解酒毒,此子所不信也。

【現代藥理研究】

高良薑有一定的抗潰瘍作用,並能抑制胃腸推進功能,對抗實驗性腹瀉,還有利膽及興奮腸管活動的作用。

高良薑有抗炎、鎮痛作用。

高良薑有收縮末梢血管作用,並能改善微循環。

高良薑能抑制血小板聚集,有一定的抗凝血作用。

高良薑有抗缺氧作用。

高良薑有一定的抗菌作用。

高良薑有一定的抗活性氧及抗腫瘤作用。

高良薑水提物和醚提物對轉氨酶升高有協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