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榆
地榆為薔薇科植物地榆或長葉地榆的乾燥根。均係野生。全國大部分地區均有生產。原植物生於低海拔的草原、草甸、山坡草地、灌木叢及疏林中。喜溫暖濕潤氣候,耐寒,以富含腐殖質的砂質壤土、壤土及粘壤土最宜生長。味苦、酸,性微寒。入肝、胃、大腸經。功效涼血止血、解毒斂瘡。臨床用名有地榆、地榆炭。
【本草匯言】
《神農本草經》
味苦,微寒。主治婦人乳至痛,七傷,帶下病,止痛,除惡肉,止汗,治金創。
《名醫別錄》
味甘,酸,無毒。止膿血,諸瘻,惡瘡,熱瘡,消酒,除消渴,補絕傷,產後內塞,可作金瘡膏。
《藥性論》
味苦,平。能治產後餘瘀疹痛,七傷。治金瘡。止血痢蝕膿。
《日華子本草》
排膿,止吐血,鼻洪,月經不止,血崩,產前後諸血疾,赤白痢,并水瀉。濃煎,止腸風。
《開寶本草》
味苦、甘、酸,微寒,無毒。止膿血,諸瘻惡瘡,熱瘡,消酒,除消渴,補絕傷,產後內塞,可作金瘡膏。
《本草圖經》
古者斷下者多用之。
《本草衍義》
性沉寒入下焦,熱血痢則可用。若虛寒人及水瀉白痢,即未可輕使。
《藥類法象》
主婦人產乳,七傷帶下。治月經不止,血崩之病。除惡血,止疼痛。治腸風泄血,小兒疳痢。療諸瘡,止膿血。
《藥性賦》
味苦、甘、酸,性微寒,無毒。沉也,陰也。其用有二:主下部積熱之血痢,止下焦不禁之月經。
《湯液本草》
氣微寒,味甘、酸。苦而酸,氣味俱厚,陰也。
《本草》云:主婦人乳產,七傷,帶下,月水不止,血崩之疾。除惡血,止疼痛,腸風泄血。
《象》云:治小兒疳痢。性沉寒,入下焦,治熱血痢。去蘆。
《心》云:去下焦之血,腸風下血及瀉痢下血,須用之。
《珍》云:陽中微陰,治下部血。
《本草發揮》
潔古云:性寒味苦。氣味俱薄,體沉而降,陰中陽也。專治下焦血。
《本草綱目》
地榆除下焦熱,治大小便血證。止血取上截片炒用。其梢則能行血,不可不知。
汁釀酒治風痺,補腦。搗汁塗虎犬蛇蟲傷。
《本草經疏》
地榆稟地中陰氣,而兼得乎天之微陽,故味苦甘酸,氣則微寒而無毒。氣薄味厚,沉而降,陰也。入足厥陰、少陰,手足陽明經。婦人乳痓痛者,厥陰肝經有熱,以致血分熱壅所致也。七情傷於帶脈,故帶下也。五漏者,陽明大腸濕熱傷血病也。血熱則腫而作痛。惡肉者,亦血熱極則瘀,故腫而成惡肉也。傷則出血,血出必發熱而作痛,金瘡是也。膿血不止,皆血熱所致。諸瘻惡瘡,莫不由血熱所生。苦寒能涼血泄熱,熱散則血活腫消,故并主如上諸疾也。性行而帶補,味兼甘酸,故補絕傷及產後內塞也。消酒,除渴,明目,止純血痢、疳痢極效,治腸風者,皆善祛濕熱之功也。沉寒入下焦,故多主下部濕熱諸病。
簡誤:地榆性寒而下行。凡脾胃虛寒作泄,白痢久而胃弱,胎產虛寒泄瀉,血崩脾虛作泄,法并禁服。
《本草蒙筌》
味苦、甘、酸,氣微寒,氣味俱薄。陰中陽也。無毒。惡麥門冬,宜人頭髮。雖理血病,惟治下焦。止婦人帶下崩中,及月經不斷;卻小兒疳熱瀉痢,致積瘀時行。止痔瘻來紅,禁腸風下血。散乳痓,愈金瘡。因性沉寒,故諸血熱者可用。倘若虛寒水瀉冷痢,切宜忌之。
《本草乘雅》
地,坤道也,至柔而動也剛,煮石成糜,足徵剛而動矣。榆從俞,俞者,空中木,若舟楫之利,以濟不通,故主脈道壅塞,致營血不能分流經隧,而為帶下,五漏,乳產,汗出,種種證形,若乘木之有功也。
《藥性解》
地榆,味苦甘酸,性微寒,無毒,入大腸、肝二經。主下部積熱之血痢,止下焦不禁之月經。又主金瘡,除惡肉。崩中帶下得發良。惡麥門冬。
按:地榆沉寒屬陰,專入肝腸以理下焦,血症有熱者宜之,若虛寒下陷、血衰泄瀉者勿用。
《藥鑒》
氣微寒,味苦甘酸,無毒,沉也,陰也。主下部積熱之血痢,止下焦不禁之月水。寒痔瘻來紅,療腸風下血。止婦人帶下崩中,卻小兒疳熱積瘀。
《景岳全書》
味苦微澀,性寒而降。既清且澀,故能止吐血衄血,清火明目,治腸風血痢,及婦人崩漏下血,月經不止,帶濁痔漏,產後陰氣散失;亦斂盜汗,療熱痞,除惡肉,止瘡毒疼痛。凡血熱者當用,虛寒者不相宜也。作膏可貼金瘡;搗汁可塗虎犬蛇蟲傷毒,飲之亦可。
《本草備要》
澀,止血。
苦酸微寒,性沉而澀。《本草》未嘗言澀,然能收汗止血,皆酸斂之功也。入下焦,除血熱,治吐衄崩中,血虛禁用。腸風、血鮮者為腸風,隨感而見也,血瘀者為臟毒,積久而發也。糞前為近血,出腸胃,糞後為遠血,出肺肝。血痢。蘇頌曰:古方斷下多用之。寇宗奭曰:虛寒瀉痢及初起者忌用。梢皮行血。得發良,惡麥冬。
《本經逢原》
地榆入足厥陰,兼行手足陽明,體沉而降,善入下焦理血。《本經》主乳產痙痛七傷,帶下五漏者,是指去血過多,肝風內生之象。又云止汗止痛,除惡肉,療金瘡者,以其能和血也。若氣虛下陷而崩帶,及久痢膿血,瘀晦不鮮者,又為切禁。性能傷胃,誤服多致口噤不食。又諸瘡痛者加地榆,癢者加黃芩,以其能散血熱也。燒灰,香油調敷火燙,乃借火氣引散血中之火毒耳。梢專行血,不可混用。
《本草崇原》
地榆,一名玉豉,其臭兼酸,其色則赭,故《別錄》又名酸赭,蓋稟厥陰木火之氣,能資肝臟之血也。主治婦人產乳病痓者,謂產後乳子,血虛中風而病痓。地榆益肝藏之血,故可治也。七傷者,食傷,憂傷,飢傷,房室傷,飢傷,勞傷,經絡榮衛氣傷,內有乾血,身皮甲錯,兩目黯黑也。地榆得先春之氣,故能養五臟而治七傷。帶下五漏者,帶漏五色,或如青泥,或如紅津,或如白涕,或如黃瓜,或如黑衃血也。止痛者,止婦人九痛,一陰中痛,二陰中淋痛,三小便痛,四寒冷痛,五月經來時腹痛,六氣滿來時足痛,七汗出陰中如蟲嚙痛,八脅下皮膚痛,九腰痛。地榆得木火之氣,能散帶漏下之瘀,而解陰凝之痛也。止汗者,止產後血虛汗出也。除惡肉,療金瘡者,生陽氣盛,則惡肉自除,血氣調和,則金瘡可療。
《本草求真》
﹝批﹞清下焦血熱血崩。
地榆專入肝、腸胃。苦酸微寒,性沉而澀。諸書皆言因其苦寒,則能入於下焦血分除熱,俾熱悉從下解。又言性沉而澀,凡人症患吐衄崩中,腸風血痢等症,腸風下血,清而色鮮,四射如濺,乃風性使然。《素問》所謂久風入中,則為腸風飧泄是也。若肛門射血如線,或點滴不已者,乃五痔之血耳。得此則能澀血不解。按此不無兩歧,詎知其熱不除,則血不止,其熱既清,則血自安,且其性主收斂,既能清降,又能收澀,則清不慮其過泄,澀亦不慮其或滯,實為解熱止血藥也。但血熱者當用,虛寒者不宜用。久病者宜用,初起者不宜用。作膏可貼金瘡,搗汁可塗虎犬蛇蟲傷毒,飲之亦可。
《得配本草》
得發良。惡麥冬,伏丹砂、雄黃、硫黃。
苦、微酸,澀,微寒。入手陽明。足厥陰經。專理下焦血分,除下焦濕熱,治吐衄崩中,腸風血痢膿血,諸瘻瘡瘍惡肉,虎犬蛇蟲傷毒,及產後陰氣散失,亦斂盜汗。
得犀角,治熱痢。心熱下血。配黃芩,治瘡癢;火盛則痛,火微則癢。配蒼朮,治腸風痛癢不止。佐砂仁、甘草,治下血腹痛。
止血,炒黑用上截。其梢能行血。
《本經疏證》
凡物之色,赤應火而黑應水,何以火誠赤而水無色也?人之身,氣似火而血似水,何以血反赤而氣無色也?夫亦所謂積厚流光耳。星星之然於燈燭,涓涓之盛於杯杓,又何嘗赤又何嘗黑,惟其勃發燎原,迴光返照,斯不勝其赤,幽元深邃,驀地無見,乃不勝其黑,試分之挹之,猶赤固非赤黑亦非黑,是故無色乃色,有色乃非色也。人色之著於形體,何莫非以赤驗火以黑驗水,致於周流氣血,不有火盛而血益赤,火衰而血遂淡乎?是知有色者係火胎,水中無色者乃水交於火。故氣鼓血行,血隨氣順,為生人之符;氣違血散,血窒氣壅,為病人之本。地榆之根,黑外赤內,水火不相入,而偏際風木之極盛時生(三月),遇風木之受制時榮(七月),不似氣血之相違,乘間插入風邪以為病,乃轉能化風氣為生氣,以開紫黑色花,遂可驗氣已入血,血已隨氣耶。夫紫黑固水火相間之色也,婦人乳病甚多(此乳字當作生產解。漢以前,生產皆謂為乳。曰產後者始自金匱要略也),不被風者不痓(金匱要略曰新產血虛多汗出喜中風故令病痓),痓不必皆痛。故產後痓,不必盡可以地榆治,惟痓而且痛,乃地榆所專主也。以是推之七傷帶下病,亦非風不痛(巢元方曰:婦人帶下六極之病,脈浮則腸鳴腹滿,脈緊即腸中痛,脈數則陰中癢痛生瘡,脈弦則陰疼掣痛。浮緊數弦皆有風象者也),則地榆者不治別因之帶下,并不治七傷帶下病之不痛者,惟能為七傷帶下病止痛,又可見矣。何況血去氣散,風乘虛入而為惡肉,風乘營衛之相遭而鼓蕩為汗,他被風而痛不可瘳,不皆為地榆所屬耶?別錄之止膿血諸瘻惡瘡熱瘊產後風塞作金瘡膏,皆於本經推類言之。惟消酒除消渴補絕傷,則其義若別有在者。然氣盛而鼓風入血,何異血虛而風乘以入,風入而更耗其血,何異風入而大耗其津液,風橫梗於氣血之間,何異氣血之不相續,則仍是血虛氣違為根本,風氣攪擾於其間乃為病。而治之以化風氣為生氣,致氣血使調我得巽而相入矣。
《本草新編》
地榆,味苦、酸,氣微寒,陰中陽也,無毒。止婦人赤帶、崩下及月經不斷,卻小兒疳熱,止熱痢,下瘀血,治腸風下血,愈金瘡。但治熱而不治寒,虛寒之人,不可輕用地榆涼血之品也。血熱病,生用之涼血,正得其宜。然而血熱則必動,動則必有散尼虞;血寒則又凝,凝則必有積漣患。過用地榆以涼血,則熱變為涼,而陰寒結於腸胃,將腹痛之症生,反致血崩下血而不可止,猶以為地榆之少也,更佐之以涼血之藥,勢必至死亡而後已,良可嘆也!
或問地榆治大腸之血,實有奇功,新久皆可用之否?曰:不可也。大腸有火,則新舊皆宜;無火,則新舊皆忌,此言其常也。大腸前有火而後無火,則前宜而後不宜;久無火而暫有火,則久當忌而暫不宜忌,此言其變也。審常變而察可否,豈特用地榆一味為然哉。
或問地榆涼大腸之血,單用一味,往往見功,而合用他藥,反致無效,何也?蓋單用一味,則功專而效速,合用他藥,未免拘牽矣。倘所用他藥盡入大腸之經,則調和於寒熱之間,贊襄氣血之中,功既速成,而身亦甚健。惟其所用之他藥,非盡入於大腸經之味,則彼此異宜,上下違背,安奏功乎。可見用藥貴純而不貴雜,不在單用與不單用也。
或疑地榆涼血,何以能止也?不知地榆亦能補血也。倘徒涼血,則血正不能驟止,惟其涼血又兼補血,所以單味亦成功耳。
《本草分經》
苦、酸,微寒。性澀。入下焦。除血熱而止血,炒黑用。
【現代藥理研究】
止血:地榆有明顯的止血作用。
抗菌:地榆製劑對多種常見的病原微生物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對燒傷、燙傷及炎症的影響:地榆有收斂、生肌、抑菌,減輕燒傷、燙傷早期組織水腫,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減少滲出,保護創面等作用,兼有利水、防止休克作用。
鎮吐:其鎮吐效果與肌注氯丙嗪0.25mg/kg相仿。
對心血管系統及血細胞的影響:地榆煎劑低濃度可使離體蛙心收縮加強,頻率減慢,心輸出亦增加。高濃度則抑制。鮮地榆注射有升高白細胞作用。
對消化系統的影響:地榆水煎劑低濃度使離體兔腸平滑肌收縮減弱,高濃度則使收縮加強,甚至呈痙攣狀態。地榆水提取物能明顯增強對蛋白質的消化能力。
其他:地榆對腦垂體功能可能有影響,但不一定是抗促性素的結果,使動物動情週期顯著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