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蚧

来自WikiTCM
环溪讨论 | 贡献2020年9月13日 (日) 20:19的版本 (创建页面,内容为“蛤蚧為壁虎科動物蛤蚧除去內臟的乾燥體。我國南方和西南地區有分佈,主產於廣西。原動物喜棲息於山岩罅隙或樹洞內,怕…”)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蛤蚧為壁虎科動物蛤蚧除去內臟的乾燥體。我國南方和西南地區有分佈,主產於廣西。原動物喜棲息於山岩罅隙或樹洞內,怕冷、怕熱、怕風雨,晝伏夜出,喜食活餌。味鹹,性平。歸肺、腎經。功效補肺氣、助腎陽、定喘嗽、益精血。臨床用名蛤蚧。

【本草匯言】

海藥本草

無毒。主肺痿上氣,咯血,咳嗽,并宜丸散中使。

日華子本草

無毒。治肺氣,止嗽,并通月經,下石淋,及治血。

開寶本草

味鹹,平,有小毒,主久肺勞傳尸,殺鬼物邪氣,療咳嗽,下淋瀝,通水道。

本草衍義

補肺虛勞嗽有功,治久嗽不愈。肺間積虛熱,久則成瘡,故嗽出膿血,曉夕不止,喉中氣塞,胸膈噎痛。蛤蚧、阿膠、生犀角、鹿角膠、羚羊角各一兩,除膠外皆為屑,次入膠,分四服。

本草綱目

昔人言補可去弱,人參羊肉之屬。蛤蚧補肺氣,定喘止渴,功同人參;益陰血,助精扶羸,功同羊肉,近世治勞損痿弱,許叔微治消渴,皆用之,俱取其滋補也。劉純云:氣液衰陰血竭者,宜用之。何大英云:定喘止嗽,莫佳於此。

補肺氣,益精血,定喘止嗽,療肺癰消渴,助陽道。

本草經疏

蛤蚧得金水之氣,故其味鹹氣平,有小毒。入手太陰,足少陰經。其主久肺勞傳尸、鬼物邪氣、咳嗽、淋瀝者,皆肺腎為病,勞極則肺腎虛則生熱,故外邪易侵,內證兼發也。蛤蚧屬陰,能補水之上源,則肺腎皆得所養而勞熱咳嗽自除,邪物鬼氣自去矣。肺朝百脈,通調水道,下輸膀胱,肺氣清,故淋瀝水道自通也。

簡誤:咳嗽由風寒外邪者,不宜用。雷公曰:其毒在眼,須去眼及甲上、尾上、腹上肉毛,以酒浸透,隔兩重紙緩焙令乾,以恣器盛,懸屋東角上一夜,用之力可十倍,勿傷尾。

本草蒙筌

味鹹,氣平。有小毒。一云無毒。主肺虛聲咳無休,治肺痿血咯不已。傳尸勞疰悉逐,著體邪魅咸祛。仍通月經,更利水道。

本草備要

補肺潤腎,定喘止嗽。

鹹平。補肺潤腎,益精助陽,治渴通淋,定喘止嗽。肺痿咯血,氣虛血竭者宜之。能補肺,益水源。李時珍曰:補肺止渴,功同人參;益氣扶羸,功同羊肉。《經疏》曰:咳嗽由風寒外邪者不宜用。出廣南。首如蟾蜍,背綠色,斑點如錦紋。雄為蛤,鳴聲亦然,因聲而名。皮粗口大,身小尾粗;雌為蚧,皮細口尖,身大尾小,雌雄相呼,屢日乃交,兩兩相抱,捕者擘之,雖死不開,房朮用之甚效。

本經逢原

蛤蚧味鹹歸腎經,性溫助命門,色白補肺氣,功兼人參、羊肉之用。而治虛損痿弱,消渴喘嗽,肺痿吐沫等證,專取交合腎肺之氣,無以逾之。愚按:蛤蚧、龍子,性皆溫補助陽,而舉世藥肆中,皆混稱不分,醫者亦不辨混用。龍子則剖開如皮,身多赤斑,偏助壯火,陽事不振者宜之;蛤蚧則纏束成對,通身白鱗,專溫肺氣,氣虛喘乏者宜之,虛則補其母也。

本草求真

﹝批﹞補命門相火,溫肺氣喘乏。

蛤蚧專入命門,兼入肺。絕與蛤蜊不類,生於廣南,身長七八寸,首如蟾蜍,背綠色斑,頭圓肉滿,鱗小而厚,鳴則上下相呼,雌雄相應,情挑交,兩相抱負,自墜於地,往捕劈之,至死不開。大助命門相火,故書載為房朮要藥。且色白入肺,功兼人參、羊肉之用,故用能治虛損痿弱,消渴喘嗽,肺痿吐沫等症,專取交合肺腎諸氣。入藥去頭留尾,酥炙,口含少許,雖疾走而氣不喘,則知益氣之功為莫大焉。

得配本草

鹹,平、溫。有小毒。入手太陰、足少陰經血分。助陽益精,定喘止嗽。逐傳尸,辟鬼邪。配參、蠟、糯米,治虛寒喘嗽;配人參、熟地,補陽虛痿弱。陰虛火動,風邪喘嗽,二者禁用。

本草新編

蛤蚧,味鹹,氣平,有小毒。主肺虛聲咳無休,治肺痿,定喘止嗽,益精血,助陽道,血咯不已,逐傳尸癆疰,祛著體邪魅,仍通月經,更利不道。至神功用,全在於尾,尾損則無用也。然亦必得人參、麥冬、五味子、沙參為奇。

蛤蚧生於西粵者佳,夜間自鳴聲至八九聲者為最勝。捕得之須護其尾,尾傷即有毒,所斷之尾反可用也。

蛤蚧,善能固氣,含其尾急趨,多不動喘,故止喘實神。

本草分經

鹹,平。補肺潤腎,益精助陽,通淋,定喘止嗽。氣虛血竭者宜之。其力在尾,毒在眼。

【現代藥理研究】

蛤蚧提取物能增強機體免疫功能。

蛤蚧能提高自由基代謝酶活性,對自由基代謝有積極意義,有抗衰老作用。

蛤蚧既有雄性激素樣作用,又有雌性激素樣作用,可使小鼠前列腺、精囊和子宮、卵巢重量增加。

蛤蚧具有解痙平喘作用。

蛤蚧有抗炎作用。

蛤蚧對四氧嘧啶造成的高血糖小鼠有一定降糖作用。

蛤蚧對小鼠遭受低溫、高溫、缺氧等應激有明顯保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