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鮮皮
白鮮皮為芸香科植物白鮮的根皮。主產於遼寧、河北、四川、江蘇等地。原植物生於山坡及灌叢中。味苦,性寒。歸脾、胃經。功效清熱解毒、除濕止癢。臨床用名白鮮皮。
【本草匯言】
《神農本草經》
味苦,寒。主治頭風,黃疸,咳逆,淋瀝,女子陰中腫痛,濕痺死肌,不可屈伸起止行步。
《名醫別錄》
味鹹,無毒。主治四肢不安,時行腹中大熱、飲水、欲走、大呼,小兒驚癇,婦人產後餘痛。
《藥性論》
臣。治一切熱毒風,惡風,風瘡疥癬,赤爛,眉發脫脆,皮肌急,壯熱惡寒,主解熱黃,酒黃,急黃,穀黃,勞黃等,良。
《開寶本草》
味苦、鹹,寒,無毒。療四肢不安,時行腹中大熱,飲水,欲走,大呼,小兒驚癇,婦人產後餘痛。
《本草圖經》
治肺嗽。
《本草綱目》
白鮮皮氣寒善行,味苦性燥,足太陰、陽的經去濕熱藥也,兼入手太陰、陽明,為諸黃風痺要藥。世醫止施之瘡科,淺矣。
《本草經疏》
白鮮皮稟天地清燥陰寒之氣,其味苦寒。《別錄》兼鹹無毒。降多於升,陰也。入足太陰、陽明,兼入手太陽。苦能泄熱,寒能除熱,故主頭風有火證。性寒而燥,能除淡熱,故主五疸。咳逆者,實火上衝也。得寒而散,則咳逆止矣。淋瀝及女子陰中腫痛,亦皆下部濕熱乘虛客腎與膀胱所致也。濕痺死肌,不可屈伸起止行步者,地之濕氣感則害人皮肉筋脈也。脾主四肢,惡濕而喜燥,今為濕邪所干,故四肢不安也。時行腹中大熱,因而飲水。大呼欲走者,邪熱盛也。小兒驚癇,亦熱則生風之候也。散濕除熱,蔑不濟矣。婦人產後餘痛,應是血虛而熱,非所宜也。
簡誤:下部虛寒之人,雖有濕證勿用。
《本草蒙筌》
味苦、鹹,氣寒。無毒。惡桔梗、螵蛸及茯苓、萆薢。療遍身黃疸濕痺,手不能屈伸。治一切癩毒風瘡,眉發因而脫落。消女人陰腫或產後餘疼,止小兒驚癇并淋瀝咳逆。時熱發狂,飲水多多,煎服尤宜。葛洪治鼠瘻有膿,熬白鮮皮膏,吐出立愈;李兵部理肺嗽不已,製白鮮皮湯,飲下即瘥。
《本草乘雅》
膻者肝之臭,當入肝,為肝之用藥,從治風氣者也。亦可入脾除濕,脾以肝為用耳。
白曰金,鮮曰腥,金之色與臭也。又不以壽終者曰鮮,故唯春來者堅白,夏來者虛惡。以方生則力銳,形腐則氣萎而力不專矣。味苦氣寒,對待以熱為病,以風為本,如風中頭而標頭風;鬱肌層而標黃疸,入毫竅而標咳逆;客膀胱而標淋瀝,侵陰中而標腫痛;更合濕曰痺,如痺肌而標死肌;痺筋而標不可屈伸;及起止行步不正也。設合寒本,氣味不相投矣。
《藥性解》
白鮮皮,味苦鹹,性寒,無毒,入肺、小腸二經。主頭風黃疸咳逆、淋瀝濕痺死肌、一切疥癩惡風疥癬楊梅諸瘡熱毒、天行時疾、頭痛眼疼、女子陰痛、小兒驚癇。和血脈,通九竅,利小腸。惡螵蛸、桔梗、茯苓、萆薢。
按:白鮮皮入肺經,故能去風。入小腸,故能去濕。夫風濕既除,則血氣自活,而熱亦從此逝矣。
《景岳全書》
味苦寒,性燥而降,乃手足太陰陽明之藥。解熱黃、酒黃、急黃、穀黃、勞黃,通關節九竅,利血脈小水,治時行大熱飲水,狂躁叫呼,及婦人陰中腫痛,小兒風熱驚癇。尤治一切毒風風瘡,疥癬赤爛,楊梅瘡毒,眉發脫落。此雖善理瘡瘍,而實為諸黃、風痺要藥。
《本草備要》
通祛風濕。
氣寒善行,味苦性燥。行水故燥。入脾胃除濕熱,兼入膀胱、小腸。行水道,通關節,利九竅,為諸黃風痺之要藥。一味白鮮皮湯,治產後風。時珍曰:世醫只施之瘡科,淺矣。兼治風瘡疥癬。女子陰中腫痛。濕熱乘虛客腎與膀胱所致。惡桑螵蛸、桔梗、茯苓、萆薢。
《本經逢原》
白鮮皮氣寒善行,味苦性燥,足太陰、陽明經去風濕熱藥也。兼入手太陰、陽明,為諸黃風痺要藥。《本經》所主,皆風濕熱邪醞釀經中之病。《千金》治嬰兒風癇,熱則生風,胸中有痰,白羊鮮湯,取其善祛風熱也。世醫只施之於瘡科,淺矣。下部虛寒之人,雖有濕證勿用。
《本草崇原》
白鮮臭腥色白,氣味苦寒,稟金水之精,而治風熱之證。主治頭風,金能制風也。治黃疸,水能清熱也。稟金氣而益肺,故治咳逆。稟水氣而益膀胱,故治男子淋瀝,女子之陰中腫痛。燥氣屬金,故治濕痺之死肌。水氣主骨,故治骨屬不可屈伸,及不可起止行止也。
《本草求真》
﹝批﹞瀉脾胃濕熱。
白鮮皮專入脾、胃。味苦與鹹,性寒無毒。蓋陽明胃土喜燥惡濕,一有邪入,則陽被鬱不伸而熱生矣。有熱自必有濕,濕淫則熱益盛,而風更乘熱至,相依為害,以致關節不通,九竅不利,見為風瘡疥癬毛脫,疸黃濕痺,便結溺閉陰腫,咳逆狂叫飲水種種等症。諸症皆就濕熱為論。治宜用此苦泄寒鹹之味,以為開關通竅,俾水行熱除風息,而症自克平。《肘後》治鼠痿已破,出膿血,用白鮮皮煮汁服一升,當吐若鼠子也。又陳延之治產後中風人虛不可服他藥者,一物白鮮皮湯溫服。奈世不察,猥以此為瘡瘍之外用,其亦未達《本經》主治之意耳。然此止可施於脾胃堅實之人,若使素屬虛寒,切勿妄用。
《得配本草》
惡桔梗、茯苓、萆薢、螵蛸。
苦,寒。性燥。入足太陰、陽明經。除濕熱,治諸黃,利九竅,通關節,祛風痺,行水道,療疥癬,鼠瘻,退女人陰腫。
下部虛寒者,禁用。
《本經疏證》
凡草之根,多於花實後津氣反本,方自堅實,獨白鮮於花實後則虛耗,豈非取其極升長時津氣反下行乎?凡草之氣,無論香臭腥臊,多發於枝葉花實,獨白鮮藏膻氣於根,豈非取其剔幽隱之邪乎?故氣之因下蔽而致上泄,病之因內不通而致外結窒者能主之。蓋物莫能兩大,優於此必絀於彼,頭面多汗,咳吐痰涎,究竟所去者少。小便不通不爽,詎非所壅者多,此黃疸淋瀝所由成。惟極於上者能使之下,斯上者解而下者亦解矣,且治病之法兩源而歸并一處,則當兩路剿除,兩歧而共出一源,則須直探一致。今內之結腫能緣隙而外溢,外之強直不得破結而內訌,此女子濕痺死肌不可屈伸起止行步,只源於陰中腫痛者,可以專攻其內,而外自解也。凡上擾者多風,則下結者為濕,內壅者惟熱,則外溢者是風,臭之膻者本屬風,既已藏於根柢,則可除上冒外迸之風。味之苦者本化燥,氣之寒者本已熱,既已託於體質,則可除內鬱下蔽之濕熱。此其所致雖有兩途,然濕熱遏甚而拒風,風氣阻礙而生濕熱,在白鮮功用原可視同一轍,此四肢不安小兒驚癇婦人產後餘痛之屬風,時行腹中大熱飲水大呼欲走之屬濕熱,不妨舉一物而盡治之。
《本草分經》
苦,寒,性燥。入脾胃,兼入膀胱、小腸。除濕熱,行水道,治風痺、瘡癬。
《本草思辨錄》
白鮮之根作羊膻氣,膻屬風,宜治在下之風矣。而其根於四、五月花開之後,即虛惡無用,是未花之前,其氣上注必力,且採於二月,風木司令,自於治頭風極合。至味苦化燥,氣寒已熱,又能於濕熱大展其用,治淋瀝陰腫者,根走極下之驗也。治黃疸濕痺者,皮走肌肉之驗也。治四肢不安腹中大熱飲水者,皮黃白入肺胃之驗也。用之於濕熱,不必挾風,用之於風,不必挾濕而必挾熱,否則於是物無當矣。
【現代藥理研究】
白鮮皮有抗菌、驅蟲作用。體外試驗表明,白鮮皮1:4水煎劑對堇色毛癬菌、同心性毛癬菌、許蘭氏黃癬菌等多種皮膚致病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白鮮內酯有祛蟲作用。
白鮮皮對心血管系統的作用:興奮心臟。白鮮鹼可興奮離體蛙心,使心肌張力、心臟輸出量及搏出量增加,還可使兔離體耳部血管收縮。抗心律失常,其有效成分是花椒鹼。升血壓。所含茵芋鹼有麻黃鹼樣作用,能使麻醉貓血壓上升,並能擴張冠脈,增強腎上腺素的升壓作用。
白鮮皮有抗炎作用。
白鮮皮對免疫功能的影響:白鮮皮多糖能明顯促進正常小鼠免疫器官胸腺和脾臟重量的增加,提高小鼠網狀內皮系統的吞噬功能。
白鮮皮對子宮和腸平滑肌有影響。白鮮鹼對家兔和豚鼠子宮平滑肌有強收縮作用,茵芋鹼也能加強貓或兔的在位子宮收縮,加強腎上腺素對子宮的影響,白鮮鹼對於催產素所引起的大鼠子宮收縮有抑制作用,而茵芋鹼作用相反。茵芋鹼能抑制小腸收縮,崖椒鹼能抑制氯化鋇所致離體迴腸痙攣,崖椒鹼及茵芋鹼還能鬆弛奧狄氏括約肌。
白鮮皮有耐缺氧、抗疲勞作用。
白鮮皮有升白細胞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