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朮
蒼朮為菊科植物茅蒼朮或北蒼朮的乾燥根莖。均係野生。茅蒼朮主產於江蘇、湖北、河南等地,北蒼朮主產於河北、山西、陝西等地。原植物生於山坡灌叢、林下及乾燥草地。喜涼爽氣候,耐寒、耐旱、忌積水,以半陰半陽、土層深厚、疏鬆肥沃、富含腐殖質、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最宜生長。味辛、苦,性溫。歸脾、胃、肝經。功效燥濕健脾、祛風、散寒、明目。臨床用名有蒼朮、炒蒼朮、制蒼朮、焦蒼朮。
【本草匯言】
《神農本草經》
味苦,溫。主治風寒濕痺,死肌,痙,疸,止汗,除熱,消食。
《本草圖經》
服食多單餌朮,或合白茯苓,或合石菖蒲,并搗末,但日水服,晚再進,久久彌佳。
《藥類法象》
主治與白朮同。若除上濕發汗,功最大;若補中焦、除濕,力小如白朮。
《藥性賦》
氣味主治與白朮同。補中除濕力不及白,寬中發汗功過於白。
《湯液本草》
氣溫,味甘。
入足陽明、太陰經。
《象》云:主治同白朮。若除上濕,發汗功最大;若補中焦,除濕力小,如白朮也。
東垣云:入足陽明、太陰,能健胃安脾。
《本草》但言朮,不分蒼、白。其蒼朮別有雄壯之氣,以其經泔浸、火炒,故能出汗,與白朮止汗特異,用者不可以此代彼。
海藏云:蒼、白有止發之異,其餘主治,并見《圖經》。
《本草衍義補遺》
《本草》不分蒼、白,議論甚多,《四家本草》言之誤矣。如古方平胃散,蒼朮為最要之藥。《衍義》為氣味辛烈,發汗尤速。又白朮味亦微辛,苦而不烈,除濕之功為勝。又有汗則止,無汗則發,與黃耆同功,味亦有辛,能消虛痰。
蒼朮治上中下濕疾皆可用之。
《本草發揮》
潔古云:蒼朮氣溫,味甘。主治與白朮同。若除上濕,發汗,功最大。若補中焦,除中濕,力少,加白朮。腹中窄狹者須用之。若治脛足濕腫,加白朮。又云:蒼朮體輕浮,氣力雄壯,能去皮膚間腠理濕。
《本草綱目》
《夷堅志》載江西一士人,為女妖所染,其鬼將別曰:君為陰氣所侵,必當暴泄,但多服平胃散為良,中有蒼朮能去邪也。許叔微《本高方》云:微患飲癖三十年。始因少年夜生寫文,左向伏幾,是以飲食多墜左邊,中夜必飲酒數杯,又向左臥,壯時不覺,三、五年後,覺酒止從左下有聲,脅痛食減嘈雜,飲酒半杯即止。十數日,必嘔酸水數升。暑月止右邊有汗,左邊絕無。遍訪名醫及海上方,間或中病,止得月餘復作。其補,如天雄,附子輩;利,如牽牛、甘遂、大戟、備嘗之矣。自揣必有辟濁,如水之有窠臼,不盈窠不行,但清者可行,而濁者停滯,無路以決之,故積至五、七月必嘔而去。脾土惡濕,而水則流濕,萸若燥脾以玄濕,崇土以填窠臼。乃惡屏諸藥,只以蒼朮一斤,油麻半兩,大棗五十枚,搗和丸梧子大,每日空腹溫服五十丸,增至一、二百丸。服三月而疾除。自此常服,不嘔不痛,胸膈寬利,飲啖如故,暑月汗亦週身,燈下能書細字,皆朮之力也。初服時必覺微燥,以山梔子末,沸湯點服解之,久服亦自不燥也。
白朮,甘而微苦,性溫而和。赤朮、甘而辛烈,性溫而燥,陰中陽也,可升可降,入足太陰、陽明,手太陰、陽明,太陽之經。
治濕痰留飲,或挾瘀血成窠囊,及脾濕下流,濁瀝帶下,滑瀉腸風。
《本草經疏》
朮稟初夏之氣以生,其味苦,其氣溫,從火化也,正得土之沖氣,故《別錄》益之以甘,表土德也,故無毒。其氣芳烈,其味甘濃,其性純陽,為除風痺之上藥,安脾胃之神品。《本經》主風寒濕痺,死肌痙疸者,正以風寒濕三者合而成痺,痺者拘攣而痛者是也。經曰:地之濕氣,感則害人皮肉筋骨。死肌者,濕毒侵肌肉也。痙者,風寒秉虛客於肝脾腎所致也。疸者,脾胃虛而濕熱瘀榜。如上諸病,莫不由風寒濕而成。朮有除此三邪之功,故能祛其所致之疾也。止汗除熱消食者,濕熱盛則自汗,濕邪客則發熱,濕去而脾胃燥,燥則食自消,汗自止,熱自除也。又主大風在身面者,朮氣芳烈而悍,純陽之物也。風為陽邪,發於陽部,故主之也。風眩頭痛目淚出者,陽虛則風客之而眩,痰厥則頭痛,風熱壅則目淚出也。消痰水,逐皮間風水結腫,除心下急痛,及霍亂吐下不止者,濕客於胃則滯而生痰,客於脾則生水,脾虛濕勝則為水腫,濕客中焦則心下急滿,脾胃俱虛則中焦不治,而濕邪客之則為霍亂吐下不止也。利腰臍間血者,血屬陰,濕為陰邪,下流客之,使腰臍血滯而不得通利,濕去則諸證無不愈矣。益津液、暖胃、消穀嗜食者,濕去則胃強而津液自生,寒濕散則胃自暖,邪去而脾胃健則消穀而嗜食矣。煎餌久服,輕身延年不飢者,朮為陽藥,故善除陰濕,濕去則脾胃之氣旺,陽主氣,氣盛則身輕,脾主四肢,濕去則脾健,健則四肢利,故能涉險負重也。
簡誤:朮,《本經》無分別,陶弘景有赤白二種。近世乃有蒼白之分,其用較殊。要之,俱為陽草,故祛邪之功勝而益陰之效虧。藥性偏長,物無兼力,此天地生物自然之道也。凡病屬陰虛血少,精不足,內熱骨蒸,口乾唇燥,咳嗽吐痰,吐血,鼻衄,齒衄,咽塞,便秘,摻者,法咸忌之。朮燥腎而閉氣,肝腎有動氣者勿服。劉涓子《癰疽論》云:潰瘍忌白朮,以其燥腎而閉氣,故反生膿作痛也。凡臟皆屬陰,世人但知朮能健脾,此蓋指脾為正邪所干,朮能燥濕,濕去則脾健,故曰補也。寧知脾虛而無濕邪者用之,反致燥竭脾家津液,是損脾陰也,何補之足云。此最易誤,故特表而出之。
《藥性解》
蒼朮,味甘辛,性溫,無毒,入脾、胃二經,主平胃健脾,寬中散結,發汗祛濕,壓山嵐氣,散溫瘧。使、忌同白朮。
按:蒼朮辛甘祛濕,脾胃最喜,故宜入之,大約與白朮同功,乃《藥性》謂寬中發汗,功過於白,固矣。又謂其補中除濕,力不及白,於理未然。夫除濕之道,莫過於發汗,安有汗大發而濕未除者耶。濕去而脾受其益矣。若以為發汗故不能補中,則古何以稱之山精。煉服可長生也,亦以其結陰陽之精氣耳。俗醫泥其燥而不常用,不知脾為臟主,所喜惟燥,未有脾氣健而諸臟猶受其損者。獨火沾燥,脾虛作悶者忌之,恐益其火也。
《藥鑒》
氣溫,味甘辛,氣薄味厚,無毒,可升可降,陽也。入足陽明太陰經藥也。消痰結窠囊,去胸中窄狹。治身面游風、風眩頭痛甚捷,辟山嵐瘴氣、時氣瘟疫尤靈。暖胃安胎,寬中進食,驅痰癖氣塊,止心腹脹痛,與白朮同功。但補中除濕,力不及白,若寬中發汗,功過於白。以黃柏、牛膝、石膏下行之藥引之,則除下部濕痰。以甘草、陳皮、厚朴之藥引之,則除中焦濕證,而平胃中有餘之氣。以蔥白、麻黃、杏仁之類引之,則除肉分至皮表之邪。大都有邪者宜用,無邪者禁忌。庸醫不分虛實及七情氣悶,概用白朮,誤矣。古人載腹中窄狹,須用蒼朮,醫者徒通言而不察其所以言也,蓋蒼朮乃辛散之劑,必有濕症實邪者,方才可用,豈謂不分虛實而概用之乎?抑且虛悶者用之,則耗其氣血,燥其津液,其虛火益動而愈悶矣。製用米泔水,入銅器內浸之,置月下浸去黃油淨曬乾,又浸又曬,如此三宿,清水渡過曬乾,約有五斤淨,用紫桑棋一鬥,好醋一壺,鹽四兩,與蒼朮拌勻浸,曬令汁乾,蒸之,一曬一蒸,如此者三次。又用大草半斤煎汁去渣,入蜜四兩,洒潤蒸曬凡九次,淨蒼朮一斤,加白茯四兩,黃芩三兩,當歸四兩,白朮三兩,神麴四兩,秋石四兩,用大甘草五兩煎汁,入竹瀝、薑汁,打神麴糊為丸,酒水米飲任下,名五合丸。能健脾胃,消痰涎,助精神,壯筋骨,神效。
《景岳全書》
味苦甘辛,性溫而燥,氣味俱厚,可升可降,陽也。用此者用其溫散燥濕。其性溫散,故能發汗寬中,調胃進食,去心腹脹疼,霍亂嘔吐,解諸鬱結,逐山嵐寒疫,散風眩頭疼,消痰癖氣塊、水腫脹滿;其性燥濕,故治冷痢冷泄、滑瀉腸風、寒濕諸瘡。與黃柏同煎,最逐下焦濕熱痿痺。若內熱陰虛,表疏汗出者忌服。
《本草備要》
補脾燥濕,宣升陽散鬱。
甘溫辛烈。燥胃強脾,發汗除濕,能升發胃中陽氣,東垣曰:雄壯上行,能除濕,下安太陰,使邪氣不傳入脾。止吐瀉,逐痰水,許叔微曰:蒼朮能治水飲之澼囊,蓋燥脾以去濕,崇土以填科。日用蒼朮一斤,大棗五十枚,去皮搗,麻油半兩,水二盞,研,濾汁和丸,名神朮丸。丹溪曰:實脾土,燥脾濕,洵是治痰之本。消腫滿,辟惡氣,辟一切嵐瘴邪惡鬼氣。暑濕月焚之佳。《夷堅志》云:有士人游西湖,遇一女子,明艷動人,重幣求之不得。又五年重尋舊遊,悵然空返。忽遇女子,士欣然并行,過旅館留半歲,將議偕逝,女曰:向自君去,億念之苦,感疾而亡,今非人也。但君浸陰氣深,當暴瀉,宜服平胃散,以補安精血。士驚惋曰:藥味皆平,何得取效?女曰:中有蒼朮除邪氣,乃為上品也。散風寒濕,為治痿要藥。陽明虛則宗筋縱弛,帶脈不引故痿躄。蒼朮,陽明經藥。經曰:治痿獨取陽明。合黃柏為二妙散,加牛膝名三妙散。又能總解痰、火、氣、血、濕、食六鬱,丹溪曰:諸鬱皆因傳化失常,氣不得升降,病在中焦,將欲升之,必先降之;將欲降之,必先升之。越鞠丸用蒼朮、香附。蒼朮能徑入諸藥,疏泄陽明之濕,通行斂澀,香附乃陰中快氣之藥,一升一降,故鬱散而平。及脾濕下流,腸風帶濁。帶濁赤者濕傷血分,從心、小腸來;白者濕傷氣分,從肺、大腸來。並有寒熱二證,亦有因痰而帶濁者,宜二陳加二朮、升、柴。燥結多汗者忌用。堅小有硃砂點者良。二朮皆防風、地榆為使,主治略同,第有止汗發汗之異。
《本經逢原》
蒼朮辛烈,性溫而燥,可升可降,能徑入諸經。疏泄陽明之濕而安太陰,辟時行惡氣。因經泔浸炒,故能除上濕發汗,與白朮止汗則異,腹中窄狹者須之。《本經》治風寒濕痺死肌痙疸,總取性專開腠,故能發汗而去風寒濕氣,祛濕而去死肌痙疸,下氣而消痰食飲癖。又能總解諸鬱,佐以香附快氣之藥,下氣最速,一升一降,則鬱散而氣平也。脾精不禁,淋濁不止,腰背酸疼,用以斂脾津,津生於穀氣也。同黃柏為二妙,治下部濕熱疼腫。又蒼朮一味麻油製過為末,煮大棗肉為丸,治脅下飲癖。許叔微患飲澼三十年,始因少年夜坐寫文,左向伏幾,是以飲食多墜左邊,飲酒只從左下有聲,脅痛食減嘈雜,飲酒半杯即止,十數日必嘔酸水,暑月左半身絕無汗。服雄、附、礬石、牽牛、遂、戟等皆無效,自揣必有澼囊,如水之有窠臼,不盈科不行,乃悉屏諸藥,以前丸服三月而疾除,暑月汗亦週身,燈下能書細字,皆蒼朮之力也。然惟素稟肥盛多濕者為宜,若形瘦多火者禁用。
其神朮已經露制,轉燥為清,用以發散上部頭風痰濕諸證,故治時行頭痛有神朮湯,此得制度這妙也。
《本草崇原》
白朮性優,蒼朮性劣,凡欲補脾,則用白朮,凡欲運脾,則用蒼朮,欲補運相兼,則相兼而用。如補多運少,則白朮多而蒼朮少;運多補少,則蒼朮多而白朮少。品雖有二,實則一也。
《本經》未分蒼白,而仲祖《傷寒》方中,皆用白朮,《金匱》方中,又用赤朮,至陶弘景《別錄》,則分而為二,須知赤白之分,始於仲祖,非弘景始分之也。赤朮,即是蒼朮,其功用與白朮略同,故仍以《本經》朮之主治為本,但白朮味甘,蒼朮兼苦,白朮止汗,蒼朮發汗,故止汗二字,節去不錄。後人謂蒼朮之味甘,其實蒼朮之味苦而微苦。
《本草求真》
﹝批﹞升陽散濕,發汗除鬱。
蒼朮專入脾。甘苦辛烈,氣溫無毒,雖有升陽散鬱,發汗除濕,《楊氏家驗方》
男子婦人因食生熟物留滯腸胃,遂致生蟲,久則好食生米,否則終日不樂,及至憔悴萎黃,飲食不思,用蒼朮一味為丸而愈。益昌伶人劉嘯一娼名曰花翠,年逾笄,病此,惠民局監趙尹以此治之,兩旬而愈。蓋生米留滯腸胃,受濕則穀不磨而成此疾,故用蒼朮去濕暖胃消穀。燥痰,許叔微《本事方》云:予患飲癖三十年,遍求名醫不效,自揣必有癖囊,如水之有科臼,不盈科不行。但清者可行,而濁者停滯無路以決之,故積至五七日必嘔而去。脾土惡濕,而水則流濕,莫如燥脾以去濕,崇土以填科臼,乃惡屏諸藥,只以蒼朮一味,同棗肉為丸,忌桃、李、雀肉而疾除。辟惡,時珍曰:陶隱居言朮能除惡氣,彌災沴,故今病疫及歲旦人家,往往燒蒼朮以辟邪氣。《類編》載,越民高氏妻,病恍惚譫語,亡夫之鬼憑之,其家燒蒼朮煙,鬼遽去。《夷堅志》載,江西一士人為女妖所染,其鬼將別曰,君為陰氣所浸,必當暴泄,但多服平胃散為良,中有蒼朮能去辟也。治腫之功。然甘味少而辛苦重,不似白朮性稟中和,直固清陽中氣之為妙耳。故同香附則為散鬱而氣平;蒼朮能徑入諸經,疏泄陽明之濕,通行斂澀,香附乃陰中快氣之藥,一升一降,故鬱散而平。同黃柏則能治下部濕熱;黃柏味苦,苦勝熱,故可以去濕中之熱。蒼朮性燥,燥勝濕,故可以去熱中之濕。兩者相需妙用,故其方呼為二妙。同大棗則能治脅下飲澼;用棗始能固中也。同二陳加白朮、升、柴,則能以治脾濕下流,腸風滯濁,帶濁有寒有熱,有痰有氣,有風有濕各異,須要審症辨用。然必稟體肥盛多濕者始宜,若形瘦多火切忌。至云服能輕身長生,不過因其濕去之謂,豈真能入仙境之地域。本草多有長生不老之說,欺世惑民,以致藥品真義不出耳。
《得配本草》
防風、地榆為之使。
甘、苦、辛,溫。入足太陰、陽明經。燥胃強脾。發汗除濕。治風寒濕痺,山嵐瘴氣,霍亂吐瀉,心腹急痛,水腫脹滿,筋骨痿躄。療濕痰留飲,或挾瘀血成窠囊,及脾濕下流,腸風帶濁。
得熟地、乾薑,治面黃食少;得梔子,解朮性之燥;得川椒,醋丸,治飧瀉久痢;得川柏,治痿痺;加牛膝更好。得米泔浸一宿,焙為末,蒸餅丸,治好食生米;得羊肝一具,撒朮末四兩,扎縛,以粟米水入砂鍋煮熟食,治小兒癖疾及青盲雀目。以熱氣熏目,臨臥食。
配香附,解六鬱。痰、火、氣、血、濕、熱。燒煙,辟邪惡尸氣。
燥結多汗,脾虛脹悶,陰虛津枯者禁用。
怪症:腹中如石,臍中出水,旋變作蟲行,繞身匝,癢難忍,撥掃不盡,此濕氣凝結也。外用蒼朮煎濃湯浴之,內服蒼朮末,入麝香少許,水調下,自愈。
《神農本草經百種錄》
味苦,溫。主風寒濕痺,死肌,氣厚而兼辛散,故能除邪而利筋脈肌膚也。痙,平肝風。疸,去濕。止汗,固肌膚,除熱,益脾陰。消食。健脾氣。作煎餌久服,輕身延年,不飢。脾胃充則體強健而不易飢也。
朮者,土之精也。色黃,氣香,味苦而帶甘,性溫,皆屬於土,故能補益脾土。又其氣甚烈,而芳香四達,故又能達於筋脈肌膚,而不專於建中宮也。
《本草新編》
氣辛,味厚,性散能發汗,入足陽明、太陰經。亦能消濕,去胸中冷氣,辟山嵐瘴氣,解瘟疫濕鬼之氣,尤善止心疼。但散多於補,不可與白朮并論。《神農經》曰:必欲長生,當服山精。此言白朮,非指蒼朮也。蒼朮可辟邪,而不可用之以補正。各本草諸書混言之,誤矣。然而蒼朮善用之,效驗如響。如人心氣疼,乃濕挾寒邪,上犯膻中也,蒼朮不能入膻中,然善走大腸而祛濕,實其專攻也。故與川烏同用,引濕邪下行,使寒氣不敢上犯膻中,而心痛立定。若不用蒼朮而用白朮,則白朮引入心中,反大害矣。
或問蒼朮陽藥,最能辟邪,宜乎凡有邪氣,皆可盡除,何以有效有不效也?夫邪之所湊,其氣必虛。然而氣虛亦有不同,有氣虛而兼濕痰者,有氣虛而帶燥痰者。蒼朮補氣,兼善祛濕,以治氣虛濕痰而中邪者,自是神效。以治氣虛燥痰之中邪者,則蒼朮性燥,不燥以增燥乎。勢必邪得燥而更甚,又何以祛邪哉,此所以治之而不效也。
或問蒼朮發汗,不及白朮遠甚,謂白朮能止汗也。嗟乎。蒼朮之妙,全在善於發汗,其功勝於白朮。凡發汗之藥,未有不散人真氣者。蒼朮發汗,雖亦散氣,終不甚也。虛人感邪,欲用風藥散之者,不若用蒼朮為更得.蓋邪出而正又不大傷,汗出而陽又不甚越也。
《本草分經》
苦,溫。辛烈。燥胃強脾,發汗除濕,能升發胃中陽氣,止吐瀉,逐痰水,辟惡氣,解六鬱,散風寒濕,治痿。
【現代藥理研究】
蒼朮有抗胃潰瘍作用:蒼朮可通過作用於Ac或直接作用平滑肌而實現對胃腸運動產生雙向調節作用;其丙酮提取物能明顯促進胃腸運動;其醇提物及水溶液對十二指腸活動呈明顯抑制作用。
蒼朮甙能降低血糖濃度,同時抑制糖原生成,降低肌糖原及肝糖原儲量及氧耗量,但增加血乳酸含量。
蒼朮與艾葉等其他中藥配伍對多種球菌、桿菌、病毒均有殺滅作用。
蒼朮還具有利尿、抗缺氧、擴張血管的作用。其揮發油、茅朮醇和桉葉醇可明顯抑制食管癌細胞的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