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寄奴

来自WikiTCM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劉寄奴為菊科植物奇蒿的全草。主產於江蘇、浙江、江西等地。原植物生於林緣、灌叢、河岸。味苦,性溫。歸心、脾經。功效破血通經、化瘀止痛。臨床用名有劉寄奴、化食丹。

【本草匯言】

日華子本草

無毒。治心腹痛,下氣,水脹,血氣,通婦人結脈癥結,止霍亂水泄。

開寶本草

味苦,溫。主破血,下脹。多服令人痢。

本草綱目

宋高祖劉裕寄奴,伐荻新洲,遇一大蛇,射之。明日往,聞杵臼聲,尋之,見童子數人皆青衣,於榛林中搗藥。問其故。曰:我主為劉寄奴所射,今合藥傅之。裕曰:神何不殺之?曰:寄奴,王者,不可殺也。裕叱之,童子皆散,乃收藥而返。每遇金瘡,傅之即愈。人因稱此草為劉寄奴草。

小兒尿血,新者研末服。

本草經疏

劉寄奴草,其味苦,其氣溫,揉之有香氣,故應兼辛。苦能降下,辛溫通行,血得熱則行,故能主破血下脹。然善走之性,又在血分,故多服則充人痢矣。昔人謂為金瘡要藥,又治產後餘疾,下血止痛者,正以其行血迅速故也。

簡誤:劉寄奴草,通行走散之性,專入血分,病人氣血虛,脾胃弱,易作泄者勿服。

本草蒙筌

味苦,氣溫。無毒。下氣止心腹急痛,下血卻產後餘疾。消焮腫癰毒。滅湯火熱瘡。原因劉裕小名寄奴,用此以治金瘡獲效,竟指名曰劉寄奴草也。

藥性解

劉寄奴草,味苦,性溫,無毒,入心、脾二經。主下氣除癥,破血通經,療霍亂水瀉,止金瘡出血。湯火所傷亦堪搗傅。

按:寄奴之苦,宜歸心臟,而溫暖之性,又與脾部相宜,故兩入之。蓋心實主血,脾實裹血,以專療血證。《唐本》云多服令人利,亦以其宣泄耳。

景岳全書

味苦,性溫。能破瘀血,活新血,通婦人經脈、產後餘血、損傷瘀血,下氣,止心腹痛,及小便去血,俱可為散,或茶或酒調服。搗敷金瘡出血不止,其傚尤捷。用治湯火傷大效,但為末摻之。

本草備要

瀉,破血,止血。

苦溫。破血通經,除癥下脹,止金瘡血。多服令人吐利。

本經逢原

劉寄奴破血下脹,又能止血,故產後餘疾,及金瘡血大小便血皆用之。《千金方》治折傷瘀血,用劉寄奴、骨碎補、延胡索水煎,加童便服。《集簡方》治大小便血,劉寄奴末,空心茶清調服。《衛生易簡方》治血氣脹滿,劉寄奴紅酒煎服。時珍治小兒尿血,取劉寄奴研末服效。丹方治大便血,用劉寄奴半兩,臘茶一錢,烏梅半枚,煎服即效。但性走散,不可過服,令人吐利。

本草求真

﹝批﹞活血通瘀。

劉寄奴專入肝。因何而有是名。據書載是劉裕小字寄奴,曾射一蛇。目見童子搗藥,問之,答為寄奴所傷,被裕罵而收藥,每遇金瘡敷之即愈。故以寄奴是名。但此雖非屬真,而藥味苦微溫,多能破瘀通經,除癥下脹,及止金瘡血出,大小便血,燙火傷毒。緣血之在人身,本貴通活,滯而不行,則血益滯而不出,而癥瘕脹滿愈甚;行而不止,則血亦滯而不收,而使血出益甚。寄奴總為破血之品,故能使滯者破而即通,而通者破而即收也。抉盡破血止血實義。古書止言治功,而不詳繹其義,殊覺疏漏。但性多走泄,不可過服,令人吐利不止。

得配本草

苦,溫。入心脾二經血分。下氣破血,消癰腫毒,治湯火傷。

配茶清,治大小便血;配烏梅、白薑,治下痢赤白。并治陰陽交帶,下問赤白,如赤加烏梅,白加薑。

湯火傷者,先以鹽摻之,後摻寄奴末。

本草新編

劉寄奴,味苦,氣溫,無毒。入心、脾、膀胱之經。下氣,上心腹痛,下血消腫,解癰毒,滅湯火熱瘡,并治金瘡。《本草》諸書,言其能卻產後餘疾,則誤之甚者也。寄奴性善走迅,入膀胱,專能逐水。凡白濁之症,用數錢,同車前子、茯苓利水之藥服之,立時通快,是走而不守。產後氣血大虧耶,有瘀血,豈可用此迅逐之乎?夫走而不守之藥,何以能止金瘡之血。蓋寄奴非能止血,能逐血也。血欲外出,寄奴逐之,血不敢外出矣,此反治之道也。

或問劉寄奴,以治金瘡得名,而子謂非治金瘡之藥,非好異乎?夫寄奴逐血以止血,與治金瘡之說,兩無妨也。然而以之治金瘡,未見捷效,以之治白濁,實得神效。吾疑劉寄奴當日治金瘡,或別有他藥。

本草分經

苦,溫。破血下脹,除癥,止金瘡血。多服食人吐利。

【現代藥理研究】

劉寄奴水煎醇沉液對腦循環障礙性缺氧及減壓缺氧均有對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