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枯草
夏枯草為唇形科植物夏枯草的帶花的果穗。我國各地均產,主產於江蘇、浙江、河南、安徽等地。原植物生於荒地、路旁、山坡草叢中。喜溫和濕潤氣候,耐寒。對土壤要求不嚴,以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最宜生長。味苦、辛,性寒。歸肝、膽經。功效清肝瀉火、散結化瘀。臨床用名夏枯草。
【本草匯言】
《神農本草經》
味苦、辛,寒。主治寒熱,瘰癧,鼠瘻,頭瘡,破癥,散癭結氣,腳腫濕痺。
《本草衍義》
治瘰癧鼠漏。
《本草衍義補遺》
治瘰癧。又云:有補養血脈之功。三月四月開花,五月夏至時候枯,蓋稟純陽之氣,得陰氣則枯也。《本草》云:散癭結氣,腳腫濕痺。
《本草綱目》
黎居土《易簡方》用治目痛,取其能解內熱,緩肝火也。婁全善云:夏枯草治目珠疼,至夜則甚者,神效。或用苦寒藥點之反甚者,亦神效。蓋目珠本肝系也,屬厥陰之經。夜甚及點苦寒及甚者,夜與寒亦陰故也。夏枯稟純陽之氣,補厥陰血脈,故治此如神,以陽治陰也。一男至夜目珠疼,連眉棱骨,及半邊頭腫痛,用黃連膏點之反甚,諸藥不效。灸厥陰、少陽,疼隨止,半日又作,月餘。以夏草二兩,香附二兩,甘草四錢,為末,每服錢半,清茶調服。下嚥則疼減半,至四、五服良愈矣。
《本草經疏》
夏枯草得金水之氣,故其味苦辛,而性寒無毒。為治瘰癧、鼠瘻之要藥。入足厥陰、少陽經。丹溪謂其補厥陰肝家之血,又辛能散結,苦寒能下泄降熱,故治一切寒熱,及消瘰癧鼠瘻,破癥散癭結氣。頭瘡皆由於熱,腳腫濕痺無非濕熱所成,熱消結散濕去,則三證自除而身亦輕矣。
《本草蒙筌》
味苦、辛,氣寒。無毒。冬至後發生,夏至時枯瘁,故謂夏枯草也。破癥堅瘻瘤結氣,散瘰癧鼠瘻頭瘡。寒熱堪驅,濕痺兼卻。
謨按:夏枯草稟純陽之氣,得陰氣即枯,故逢夏至梗枯也。丹溪有言:善補養厥陰血脈之功,能治肝虛目疼、冷淚不止、羞明怕日、久甚昏花。用夏枯草五錢、香附子一兩,研細為散,茶調下嚥,服之誠有神功。惜乎!《本經》未之及也。
《本草乘雅》
冬至生,夏至枯,具三陽之正體,寒水之正化,故從內達外,自下徹上,以去寒熱氣結,及合濕成痺也。瘰癧曰寒熱病。經云:瘰癧者,緣鼠瘻寒熱毒氣,留於脈而不去也。其本在於藏,其末出於頸腋之間,浮於脈中而未內,與著於肌肉,而外為膿血者易去也。治之奈何?請從其本,引其末,可使衰去,而絕其寒熱,審按其道以予之,徐往徐來以去之。決其死生,反其目視之,中有赤脈上下貫瞳子者,見一脈一歲死;見一脈半,歲半死;見二脈,二歲死;見二脈半,二歲半死;見三脈,三歲而死;見赤脈不下貫瞳子者,可治也。若癭則但浮於脈,症則但著於藏,腳腫唯下,頭瘡唯上,雖非本末,統名寒熱病也。樓全善用治目珠疼,簡要濟眾力用治目睛痛,此得靈樞意旨。有赤脈貫瞳子者相宜,否則涉寒,非對待法也。
具寒水之正化,可從在內之藏本;具三陽之正體,可從在外脈中之支末。瘰癧曰寒熱病者,以本於藏,末出於頸腋之間,內外相從,故名寒熱,言針法也。
《藥性解》
夏枯草,味苦辛,性寒,無毒,入肝經。主瘰癧癭瘤、濕脾腳腫、肝虛目痛、冷目羞明,散血破癥,生肌解毒。土瓜為使。
按:夏枯草三四開花,是時正厥陰風木主令,其為風木肝經之劑明矣。丹溪曰:夏至即枯者,蓋稟純陽之氣,得陰氣則枯也。
《景岳全書》
味微苦微辛,氣浮而升,陰中陽也。善解肝氣,養肝血,故能散結開鬱,大治瘰癧鼠瘻,乳癰癭氣,并治頭瘡目疾。樓全善云:夏枯草治目珠痛,至夜則甚者,神效;或用苦藥點眼反甚者,亦神效。一男子目珠痛,至夜則重,用黃連點之更甚;諸藥不效,乃用夏枯草二兩,香附二兩,甘草四錢,為末,每服一錢半,清茶調服,不咽即疼減,至四五服,良愈也。
《本草備要》
補陽,散結消癭。
辛苦微寒,氣稟純陽。補肝血,緩肝火,解內熱,散結氣。治癭癧濕痺,目珠夜痛。樓全善曰:目珠連目本,即目系也。夜痛及點苦寒藥更甚者,夜與寒皆陰也。夏枯氣稟純陽,補厥陰血脈,故治此如神,以陽和陰也。按:目白珠屬陽,故晝痛,點苦寒藥則效;黑珠屬陰,故夜痛,點苦寒藥反劇。反至生,夏至枯,故名。
《本經逢原》
夏枯草,《本經》專治寒熱瘰癧,有補養厥陰血脈之功,以辛能散結,苦能除熱,而癥結癭氣散矣。言輕身者,腳腫濕痺愈而無重著之患也。佐以香附、甘草,治目珠疼夜甚者,以其稟純陽之氣,而散陰中結漣熱也。又能解內熱,緩肝火,從治之法,并治痘後餘毒,及肝熱目赤有效。久服亦防傷胃,以善走厥陰,助肝木之氣耳。
《本草崇原》
夏枯草稟金水之氣,故氣味苦辛寒,無毒。方治寒熱,瘰癧鼠瘻,頸瘡者,稟水氣而上清其火熱也。破癥瘕癭結氣者,稟金氣而內削其堅積也。腳腫乃水氣不行於上,濕痺乃水氣不布於外。夏枯草感一陽而生,能使水氣上行環轉,故治腳氣濕痺,而且輕身。
《本草求真》
夏枯草專入肝。辛苦微寒。按書所論治功,多言散結解熱,能治一切癭癧濕痺,目珠夜痛等症,似得以寒清熱之義矣。汪昂曰:按目珠屬陽,故晝痛點苦寒藥則效;黑珠屬陰,故夜痛點苦寒藥反劇。時珍曰:一男子至夜,目珠疼痛連眉棱骨痛及頭半邊腫痛,用黃連膏點之反甚,諸藥不效。灸厥陰少陽,疼隨止,半日又作,月餘,以夏枯草二兩,香附二兩、甘草四錢,為末,每服一錢半,茶清調服,下嚥則痛減半,至四五服,良愈矣。何書又言氣稟純陽,及補肝血,得毋自相矛盾乎。詎知氣雖寒而味則辛,凡結得辛則散,其氣雖寒猶溫,故云能以補血也。是以一切熱鬱肝經等症,得此治無不效,以其得藉解散之力耳。若屬內火,治不宜用。
《得配本草》
微辛、微苦,氣寒。入足厥陰經氣分。解陰中鬱結之熱,通血脈凝漣氣。
合香附、貝母,治頭瘡瘰癧;調茶清、香附、甘草,治目珠熱痛。
氣虛者禁用。
《神農本草經百種錄》
味苦,辛寒。主寒熱,瘰癧,鼠瘻頭瘡,火氣所發。破癥散癭結氣,火氣所結。腳腫濕痺,濕熱之在下者。輕身。濕火退則身健也。
此以物稟之氣為治,又一義也。凡物皆生於春,長於夏,惟此草至夏而枯。蓋其性稟純陰,得少陽之氣勃然興發,一交盛陽,陰氣將盡,即成熟枯槁。故凡盛陽留結之病,用此為治,亦即枯滅,此天地感應之妙理也。凡藥之以時候榮枯為得,俱可類推。
《本經疏證》
人身之陽,在上則化陰,在下則化於陰;人身之陰,在下則生陽,在上則生於陽。夏枯之種在地陰也,而遇一陽則生苗焉,由是以漸挺莖發葉結穗開花成實,皆為陽效其用矣。而遇一陰則枯瘁,猶不可謂陰在下能生陽,陽在上能化陰乎?結癥腳腫濕痺,皆陰陷於下不生陽也;瘰癘癭氣鼠瘻頭瘡,皆陽極於上不化陰也,得此又烏能不愈乎?況有陰以成陽,則陽之用不窮,用陽以化陰,則陰之源遂裕,陽用窮則無以生血,陰源裕則有以化氣,故古人稱其治目珠疼,至夜輒甚,及點苦寒藥劇者,苦寒止能折陽,此並能化血也。又稱其治失血後不寐,仿半夏湯意,代以夏枯草,半夏僅能導陽入陰,此又能使陽從陰化也。後世擴充其旨,如用以補肝明目,治女子血崩,產後血暈,當識此義。
《本草新編》
夏枯草,味苦,氣溫。曰寒者,誤。入肺、脾、心三經。專散痰核鼠瘡,尤通心氣,頭目之火可祛,胸膈之痞可降。世人棄而不收,誰知為藥聾必需之物乎。夫肺氣為邪所壅,則清肅之令不行,而痰即結於胸膈之間而不得散。倘早用夏枯草,同二陳湯煎服,何至痰核之生。心火杪,則頭目腫痛,而痰即結於胸膈而成痞。早用夏枯草,入於芩、連、天花粉之內,何至頭痛目腫乎。蓋夏枯草直入心經,以通其氣,而芩、連、花粉之類,得以解杪之火也。尤妙心火一平,引火下生脾土,則脾氣健旺,而痰更消亡,鼠瘡從何而生乎。《本草》止言其破癥堅、消寒熱、祛濕痺,尚未深知夏枯草也。
或問夏枯草,近人亦知用之,但不能入之湯劑之內也,今欲用之,不知多寡宜若何耳?夫夏枯草,陰藥也,陰藥宜多用以出奇,而不可少用以待變也。
《本草分經》
散肝經之鬱火,解內熱,散結氣,消癭,治目珠夜痛。久服傷胃。
《本草思辨錄》
夏枯草,或謂稟純陽之氣,或謂稟純陰之性。以劉潛江陰在下能生陽,陽在上能化陰之說衡之,似乎劉說為長。但人身之陰陽,猶天地之陰陽,劉所謂陰在下陽在上者,自指陰始生陽極盛而言,陽之生陰之化,亦必指夏枯草而言。不知一陰生於下而草枯矣,何陽生之有?一陰生於下而草枯,其所感者在下之陰,非在上之陽,又何得謂陽在上而化陰。其理似精非精,仍不得據此為準。竊謂夏枯草生於一陽始生之時,當為陰退陽進、陰中透陽之物。迨交夏至,陰進而上,則陽退而下,此草透陽之生意亦即至此而盡,惡得不枯。婁全善因其治目珠夜痛,點苦寒藥不效之證,遂反揮以為稟純陽之氣。夫目珠夜痛,為陰中陽結之。夏枯草若氣稟純陽,其於陰中之陽,必鉏鋙而難入;惟其為陰中透陽之物,以治陰中陽結之證,乃得如飢食渴飲,適償其欲。就是思之,尚有毫釐未合否耶?至洄溪謂性稟純陰,故一交盛陽,陰氣將盡,即成熟枯槁。竟以夏至陰生之時,為陰氣之將盡,疏失至此,尤令人不解矣。
【現代藥理研究】
夏枯草有降血壓作用,其機制可能與所含的無機鹽有關。
夏枯草有降血糖作用。從夏枯草中提取的一種化合物可明顯抑制由四氧嘧啶引起的小鼠血糖升高,其作用強度為100mg相當於22.6μg的胰島素。
夏枯草有抗病原微生物作用。體外實驗本品煎劑對痢疾桿菌、傷寒桿菌、霍亂弧菌、綠膿桿菌、某些皮膚真菌和I型單純疱疹病毒均有抑制作用。
夏枯草有抗炎作用。
夏枯草有抑制免疫功能的作用。本品對免疫過程引起的病理損傷有潛在的治療作用,長期大量使用可使免疫功能受到抑制。
夏枯草有抗心肌梗死作用,提取物總皂甙腹腔注射可減輕麻醉大鼠室性早搏和心律失常程度,還可減少麻醉大鼠冠脈結紮後心肌梗死範圍。
夏枯草有抗凝作用,能明顯延長急性血瘀模型大鼠的凝血酶原核血漿球蛋白溶解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