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南星

来自WikiTCM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天南星為天南星科植物天南星、異味天南星或東北天南星的乾燥塊莖。栽培或野生。主產於四川、河南、河北、雲南、遼寧等地。原植物生於山谷、河岸、灌叢、草地、林下。喜冷涼濕潤氣候和陰濕環境,怕強光,以濕潤疏鬆、肥沃、富含腐殖質的壤土或砂質壤土最宜生長。味苦、辛、性溫。膽南星味苦、微辛、性驚。歸肺、肝、脾經。功效清熱化痰、息風定驚。生南星散結消腫,有大毒。製南星燥濕化痰、祛風止痛,有小毒。臨床用名有生南星、製南星、膽南星。

實用中藥辭典

異名

半夏精(侯寧極《藥譜》),鬼蒟蒻(《日華子》),南星(《補遺藥性賦》),虎膏(《綱目》),蛇芋(《植物名實圖考》),野芋頭(《中藥材手冊》),山苞米、蛇包穀、山棒子(《全國中草藥彙編》)。

釋名

《綱目》雲:“南星因根圓白,形如老人星狀,故名南星。”又因根似芋頭,花序若蛇頭,故名蛇芋、野芋頭、蛇包穀。

基原

為天南星科植物虎掌、天南星、一把傘南星及東北天南星的塊莖。

植物

1.虎掌 Pinellia pedatisecta Schott 又名掌葉半夏(《秦嶺植物志》)。分佈於華北、華東、中南、西南及陝西等地。

2.天南星 Arisaema heterophyllum Bl. 又名異葉天南星(《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分佈於除西藏和西北地區以外的全國大部分地區。

3.一把傘南星 Arisaema erubescens (Wall.) Schott.[Arumerubescens Wall.; A. consanguineum Schott] 又名天南星(《植物名實圖考》)。分佈於除東北、內蒙古、新疆地區以外的全國大部分地區。

4.東北天南星 Arisaema amurense Maxim.分佈於東北、華北及陝西、寧夏、河南、山東、江蘇等地。

此外,天南星科植物中的塊莖在當地作天南星使用者尚有多種,主要有:①朝鮮南星 Arisaema angustatum Franch. et Sav. var. peninsulae (Nakai) Nakai 分佈於吉林、遼寧;②滇南星 A. austroyunnanense H. Li 分佈於雲南;③麗江南星 A. lichiangense W. W. Smith 分佈於四川、雲南;④象頭花 A. franchetianum Engl. 分佈於廣西、四川、貴州、雲南;⑤黑南星 A. rhombiforme Buchet 分佈於四川。

採集

白露前後采挖,去淨鬚根,洗淨,撞去外皮,曬乾。

化學成分

虎掌根莖含多種生物鹼和環二肽類化合物成分,已經分離得到:掌葉半夏堿(pedatisectine)A、B、C、D、E,3-異丙基吡咯並(1,2α)呱嗪-2,5-二酮[3-isopo pyl-pyrrolo(1,2α)piperazine-2,5-dione]即L-脯氨醯-L-纈氨酸酐(L-prolyl-L-valine anhydride),3,6-二異丙基-2,5-呱嗪二酮(3,6-diisopropyl-2,5-piperazinedione)即L-纈氨醯-L-纈氨酸酐(L-valyl-L-valine anhydride),3-異丙基-6-叔丁基-2,5-呱嗪二酮(3-isopropyl-6-tert-butyl-2,5-piperazinedione),3-異丙基-6-甲基-2,5-呱嗪二酮(3-isopropyl-6-methyl-2,5-piperazinedione)即L-纈氨醯-L-丙氨酸酐(L-valyl-L-alanine anhydride),β-哢啉(β-carboline),1-乙醯基-β-哢啉(1-acetyl-β-carboline),2-甲基-3-羥基吡啶(2-methyl-3-hydroxypyridine),脲嘧啶(uracil),5-甲基脲嘧啶(5-methyl uracil)即胸腺嘧啶(thymine),煙醯胺(nicotinamide),腺苷(denosine)等。還含胡蘿蔔苷(daucosterol),β-穀甾醇(β-sitosterol),棕櫚酸(palmitic acid)等30多種氨基酸及鎂、鋁、鋅、銅、硒、釩、鈷等20多種微量元素。

天南星、一把傘南星的根莖均含β-穀甾醇以及與虎掌相同的多種生物鹼、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只是含量有所不同。東北天南星含植物凝集素(phytohemagglutinin)。

藥理

1.對中樞神經系統的作用 ①鎮靜、鎮痛作用:天南星煎劑具有明顯的鎮靜、鎮痛作用。天南星煎劑腹腔注射可使兔、大鼠活動減少,安靜,翻正反射遲鈍,並能明顯延長小鼠戊巴比妥鈉睡眠時間;虎掌南星生或製品煎劑、浸劑均能協同閾下劑量的戊巴比妥鈉產生催眠作用。虎掌南星、一把傘南星和天南星均有明顯的鎮痛作用,虎掌南星的作用與一把傘南星、天南星的作用相似或略強。②抗驚厥作用:天南星具有一定的抗驚厥作用。不同品種天南星的抗驚厥作用不同,天南星水煎劑腹腔注射,可明顯對抗士的寧、五甲烯氮唑驚厥及咖啡因引起的小鼠驚厥,但不能對抗小鼠電休克的發作。虎掌南星生或製品煎劑、浸劑有一定的對抗戊四氮所致驚厥的作用,但對士的寧引起的驚厥無對抗作用。天南星煎劑腹腔注射,能提高兔的電驚厥閾,降低戊四氮、咖啡因和士的寧對小鼠所致的驚厥率及士的寧所致的死亡率。天南星能對抗煙鹼所致的驚厥死亡,並能消除部分肌肉震顫症狀,對於小鼠肌內注射破傷風毒素所致的驚厥,天南星可延遲動物死亡時間。

2.對心血管系統的作用 天南星中的兩種生物鹼L-脯氨醯-L-纈氨酸酐、L-纈氨醯-L-纈氨酸酐對離體犬心房、乳頭肌的收縮力及竇房節頻率均有抑制作用,其作用隨劑量加大而增強,並能拮抗Isop對心臟的作用,但對冠脈血流和冠脈阻力無明顯作用。掌葉半夏堿B(腺嘌呤合成品)對犬、貓及大鼠均有降壓作用,但對心率無明顯影響,冠脈流量無變化,心肌耗氧量有降低趨勢,左室作功明顯減少。虎掌南星的二酮呱嗪類生物鹼能對抗烏頭堿所致的實驗性心律失常,且其氯仿部分的作用更為顯著,並能延長心肌細胞動作電位的有效不應期。虎掌南星、一把傘南星和天南星均有明顯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其中虎掌南星的作用較後二者略強。另外,掌葉半夏堿B能抑制ADP、膠原誘導的血小板聚集。

3.抗腫瘤作用 鮮天南星水煮醇沉液體外對HeLa細胞有較強的抑制作用,對小鼠實驗性腫瘤也有效,對肉瘤S180、HCA實體型、子宮瘤U14等均有一定抑制作用。虎掌南星中提取分離出的總蛋白對小鼠S180瘤株有明顯抑制作用。

4.祛痰作用 小鼠酚紅排泄實驗表明,天南星水煎劑有祛痰作用。天南星煎劑灌胃,對麻醉兔也有顯著的祛痰作用,能顯著增加呼吸道粘液的分泌。

5.其他作用 虎掌南星具有催吐、瀉下和清除氧自由基的作用。虎掌南星生品水提取液給家鴿灌胃能引起家鴿嘔吐,發生瀉下,其作用大於半夏。虎掌南星中的生物鹼(L-纈氨醯-L-纈氨酸酐)可不同程度的清除超氧陰離子自由基、抑制鼠肝線粒體脂質過氧化反應、異常膨脹和膜ATP酶活性。虎掌南星對亞油酸的空氣氧化有抑制作用,具有較強的抗氧化性能。虎掌南星能顯著增強小鼠血中穀胱甘肽過氧化物酶(GSH-Px)和過氧化氫酶(CAT)的活性。

6.毒性 醇提取物小鼠1次灌胃,虎掌南星的最大耐受量>210g(生藥)/kg;天南星的LD50為159.0±7.5g(生藥)/kg;一把傘天南星的LD50為167.3±6.5g(生藥)/kg。醇提取物加水浸物製劑小鼠腹腔注射,虎掌南星的LD50為46±1.7g/kg;天南星為30±1.0g/kg;一把傘天南星為41±0.2g/kg;東北天南星為48±1.8g/kg。炮製能降低或消除天南星毒性。天南星不同炮製品分別給小鼠灌胃50g/kg,不引起死亡;給大、小鼠水煎劑150g/kg灌胃,急性和亞急性實驗未見毒性反應。

炮製

1.生天南星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大小分檔,洗淨,乾燥。《聖濟總錄》:“水浸七日,逐日換水,薄切,暴幹,為末。”生天南星燥烈有毒,多外用;內服以祛風痰為主。

2.制天南星 ①薑礬制:取淨天南星,大小分檔,分別加水浸泡,每日換水2~3次,如起白沫時,換水後加白礬(每天南星100kg,加白礬末2kg),泡1日後,再進行換水,至切開口嘗微有麻舌感時,取出。將生薑片、白礬置鍋內,加適量水煮沸後,倒入天南星共煮至無干心時取出,除去薑片,晾至4~6成幹,切薄片,乾燥。每天南星100kg,用生薑、白礬各12.5kg。《壽世保元》:“泡去皮,用白礬水浸一宿,再出曬乾,再用生薑水浸一宿,曬乾再炒。”《醫學入門》:“用生薑汁、白礬煮至中心無白點亦好。”制天南星可以降低毒性,以燥濕化痰為主。②薑制:取泡過天南星,加生薑煮4~6小時,陰乾,或煮透晾至八成幹,潤1~2小時,切片曬乾。每天南星100kg,用生薑12.5kg。《局方》:“天南星浸洗,生薑自然汁煮軟,切,焙幹炒黃。”③膽汁制:見“膽星”條。

天南星生品的毒性主要表現為麻辣性,即對粘膜的刺激性,經過水浸漂、礬浸或加熱等炮製處理,可使麻辣性降低或消除。天南星的麻辣物質溶於水。經水浸漂2天後切片的天南星片,雖有較強的麻辣性,但對大、小鼠急性和亞急性毒試驗表明,動物能夠接受,湯劑在150g/kg條件下未見毒性反應,此劑量相當於臨床用量的100倍,故天南星飲片煎服是完全安全的。

貯乾燥容器內,置通風乾燥處,防蛀。

藥性

味苦、辛,性溫。有毒。歸肺、肝、脾經。燥烈行散,可升可降。

1.《本經》:“味苦,溫。”

2.《別錄》:“微寒。有大毒。”

3.《日華子》:“味辛烈,平。”

4.《補遺藥性賦》:“氣可升可降,陰中之陽也。”

5.《本草通玄》:“肺、脾、肝之藥也。”

6.《藥品化義》:“氣雄,味大辛、微苦,性熱而急。性氣與味俱濁。通行十二經。”

功效主治

祛風止痙,燥濕化痰,散結解毒。主治中風痰壅,口眼㖞斜,半身不遂,手足麻痹,風痰眩暈,癲癇,驚風,破傷風,咳嗽痰喘,喉痹,瘰鬁,跌撲損傷,癰瘡疥癬,毒蛇咬傷。

1.《本經》:“主心痛,寒熱結氣,積聚伏梁,傷筋,痿,拘緩。利水道。”

2.《別錄》:“除陰下濕,風眩。”

3.《藥性論》:“能治風眩目轉,主疝瘕腸痛,傷寒時疾。強陰。”

4.《本草拾遺》:“主金瘡傷折瘀血。”

5.《日華子》:“罨撲損瘀血,主蛇蟲咬,疥癬,惡瘡。”

6.《開寶本草》:“主中風,除痰麻痹,下氣,破堅積,消癰腫,利胸膈,散血,墮胎。”

7.《醫學啟源》:“去上焦痰及頭眩運。”

8.《補遺藥性賦》:“墜中風不省之痰毒,主破傷如屍之身強。”

9.《綱目》:“治驚癇,口眼㖞斜,喉痹,口舌瘡糜,結核,解顱。”“生能伏雄黃、丹砂、焰消。”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多制用),3~9g;或入丸、散。外用:生品適量,研末撒或以醋、酒調敷。

使用注意

陰虛燥咳,熱盛、血虛動風者禁服;孕婦慎服。

生天南星使用不當易致中毒,症狀有口腔粘膜糜爛,甚至壞死脫落,唇舌咽喉麻木腫脹,運動失靈,味覺消失,大量流涎,聲音嘶啞,言語不清,發熱,頭昏,心慌,四肢麻木,嚴重者可出現昏迷,驚厥,窒息,呼吸停止。

1.《日華子》:“畏附子、幹薑、生薑。”

2.《本草匯言》:“如陰虛血少、血熱、血燥之人,不可用也。”

3.《本草備要》:“陰虛、燥痰禁用。”

4.《會約醫鏡·本草》:“孕婦忌之。”

應用配伍

祛風止痙 本品味辛而善行,能溫通經絡,祛風化痰止痙,故常用於風痰諸證。凡中風痰壅,口眼㖞斜,半身不遂者,可與生川烏、生附子、人參同用,如《局方》三生飲。凡風痰留滯經絡引起的手足頑麻,口眼㖞斜,半身不遂者,可與半夏、白附子、川烏配伍,如《局方》青州白丸子;若風中經絡,口眼㖞斜者,可用本品調攤於紙上,左㖞貼右,右㖞貼左,以祛風通絡,如《楊氏家藏方》天南星膏。凡風痰上擾,頭痛眩暈,吐逆痰多者,可與半夏、天麻相伍,如《局方》化痰玉壺丸。凡小兒驚風,四肢抽搐,痰涎壅盛者,可與全蠍、蟬蛻、白附子等相配,如《楊氏家藏方》天南星丸。凡癲癇卒發,兩目上視,口噤抽搐者,可與半夏、全蠍、僵蠶等合用,如《楊氏家藏方》五癇丸。凡破傷風牙關緊急,角弓反張者,可與防風、白附子、天麻等並施,如《外科正宗》玉真散。

燥濕化痰 本品辛苦溫燥,善能燥濕化痰,故常用於咳嗽痰喘等證。凡寒痰咳嗽,痰白清稀,四肢不溫者,可與半夏、肉桂配伍,如《潔古家珍》薑桂丸;若痰濕咳嗽,胸悶痰多,頭重身困者,可與半夏、陳皮、茯苓、枳實同用,如《校注婦人良方》導痰湯;若肺熱咳嗽,痰多黃稠者,可與黃芩、半夏相合,如《保命集》小黃丸。

散結解毒 本品辛散溫通,且有毒性,故外用可以散結止痛,解毒消腫。凡癰腫初起,可用生品以醋磨汁,塗於患處;若熱毒較盛,則須與天花粉、大黃、黃柏等研末調敷,如《外科正宗》如意金黃散;若為陰疽腫硬難潰者,可與草烏頭、半夏、狼毒研末,醋蜜調敷,如《仁齋直指方》四虎散。凡瘰鬁初起,腫硬未潰者,可用生品與生半夏、生川烏、貝母等研末,蜜茶調塗,如《瘍醫大全》瘰鬁膏。他如治跌撲傷損而致血瘀腫痛者,可與半夏、降香研末調敷;治痄腮腫痛者,可用本品研末醋浸塗搽;治瘡瘍已潰、頑腐不去者,可用本品研末加冰片摻瘡;治毒蛇咬傷者,可用鮮品搗敷患處。

1.《本草經集注》:“蜀漆為之使。”

2.《本草衍義補遺》:“欲其下行,以黃柏引之。”

3.《品匯精要》:“合防風等分為末,醋調貼破傷風瘡強直者。”

4.《仁齋直指方》:“諸風口噤,宜用南星,更以人參、石菖蒲佐之。”(引自《綱目》)

5.《綱目》:“得防風則不麻,得牛膽則不燥。”

6.《藥鑒》:“欲上行,以桔梗載之。”

7.《本草經疏》:“得薑、桂、附,主破傷風口噤身強;加天麻,治一切風痰壅盛;同半夏搗細末,入真降香末,傅金瘡折傷瘀血。”

8.《得宜本草》:“得生薑、天麻,治吐瀉慢驚;得防風,治跌撲、金刃、傷風;得琥珀、朱砂,治痰迷心竅。”

9.《得配本草》:“配蒼朮、生薑治痰濕臂痛,配荊芥、薑汁治風痰頭痛,配石菖蒲塗口咽舌糜,佐天麻療吐瀉驚風。”

10.《本草求原》:“同川貝為末炒黃,以薑湯服之,能截痰瘧。”

附方

1.治中風不語,喉中如拽鋸,口中沫出 天南星(大者)一枚(去浮皮,剜中作坑,入醋令八分滿,四面用火逼醋幹,黃色),黎蘆一分。上為末,用麵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丸,溫酒下,良久吐出涎為效。吐不止,用冷蔥湯呷即止。(《聖濟總錄》取涎丸)

2.治急中風,目瞑牙噤,無門下藥者 天南星(搗為末)、白龍腦各等分。研。用此末一字至半錢,以中指點末揩齒三二十下,揩大牙左右,其口自開。(《經驗方》)

3.治卒中,昏不知人,口眼㖞斜,半身不遂,咽喉作聲,痰氣上壅。無問外感風寒,內傷喜怒,或六脈沉伏,或指下浮盛,並宜服之。兼治痰厥及氣虛眩暈 南星(生用)一兩,木香一分,川烏(生,去皮)、附子(生,去皮)各半兩。上㕮咀,每服半兩,水二大盞,薑十五片,煎至八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局方》三生飲)

4.治風癇 天南星(九蒸九曬)為末,薑汁糊丸,梧子大。煎人參、菖蒲湯或麥冬湯下二十丸。(《中藏經》)

5.治諸般頭風,二三十年不愈者 天南星、川烏(生,去皮尖)各等分。上為細末。每服二錢,入細茶一錢,薄荷七葉,鹽梅一個,同煎一二沸,入生薑汁些少,溫服。(《奇效良方》星烏散)

6.治諸風及痰厥 天南星一兩(生用),木香二錢。上㕮咀,分作二服,水二盞,生薑十片,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濟生續方》星香散)

7.治小兒急驚,搐搦不定 天南星一兩(炮裂,酒浸四日,用大蠍七七枚同蒸陰乾,去蠍),丹砂半兩。上為散。每服一字匕,薄荷湯放冷調下。(《聖濟總錄》聖紅散)

8.治小兒急慢驚風,搐搦竄視,涎潮 南星(圓白者)一錢半,木香、橘紅各半錢,全蠍一枚。上銼細,入生薑四片,慢火煎熟灌下,大便出涎即愈。(《仁齋直指小兒方》星香散)

9.治小兒慢驚風 天南星一兩(細銼,以水二盞,微火煎至半盞,去滓,重煎如膏,丸諸藥末),白附子半兩(炮裂),天麻一兩。上為末,以天南星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三五歲兒二丸,五六歲兒三丸,以薄荷湯送下,一日二次。(《聖惠方》天南星煎丸)

10.治破傷風 天南星、防風各一兩。上為末。先用童子小便洗瘡口,後以此藥末酒調貼之。(《聖濟總錄》奪命散)

11.治風痰吐逆,頭痛目眩,胸膈煩滿,飲食不下;及咳嗽痰盛,嘔吐涎沫 天南星(生)、半夏(生)各一兩,天麻半兩,白頭面三兩。上為細末,滴水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用水一大盞,先煎令沸,下藥煮五七沸,候藥浮即熟,濾出放溫,別用生薑湯,不拘時候服。(《局方》化痰玉壺丸)

12.治寒痰咳嗽,脈沉,面色黧黑,小便急痛,足寒而逆,心多恐怖 南星(洗)、半夏(洗)各一兩,官桂一兩(去粗皮)。上為細末,蒸餅為丸,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食後生薑湯下。(《潔古家珍》薑桂丸)

13.治熱痰咳嗽,其脈洪而面赤,煩熱,心痛,唇口乾燥,多喜笑 南星(湯洗)一兩,半夏(湯洗)一兩,黃芩一兩。上為細末,薑汁浸,蒸餅為丸,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食後生薑湯下。(《保命集》小黃丸)

14.治氣痰咳嗽,脈澀,面白,氣上喘促,灑淅寒熱,悲愁不樂 南星(湯洗)、半夏(洗)各一兩,橘皮(去白)二兩。上為細末,湯浸蒸餅為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後人參生薑湯下。(《潔古家珍》玉粉丸)

15.治一切痰嗽,日夜不得眠臥 天南星(去臍皮)、白礬、甘草各半兩,烏梅(取肉)二兩。上為粗散,用慢火於銀石器內炒令紫色,放冷,研為細末。每服二錢,臨臥時身體都入鋪臥內,用齏汁七分,溫湯三分,暖令稍熱,調前藥末服之。(《證治準繩》紫金散)

16.治氣喘咳嗽,定喘 天南星、半夏、青皮(炒令黃)、白礬(炒)各等分。上為末。每錢,好北棗去核,入藥在內,細嚼咽下。(《續本事方》)

17.治男子婦女上膈痰壅,頭目昏眩,咽喉腫痛 天南星四兩(湯浸,去皮臍),齊州半夏二兩。上焙幹,以生薄荷葉五升,搗取自然汁一大碗浸藥,焙,直候汁盡,搗羅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丸至十丸,生薑、薄荷湯吞下。食後、臨臥服。(《普濟方》天南星丸)

18.治一切痰飲涎吐,胸滿嘔逆 南星四兩(生),枳殼一兩(麩炒)。上為末,薑汁糊為丸,如綠豆大,金銀箔為衣。每服二十丸,薄荷湯送下。(《普濟方》滾金丸)

19.治風毒癰癤 天南星(生,為末)、白礬(細研)各等分。上藥和勻,新汲水調塗,幹即再上。(《百一選方》水調膏)

20.治癰疽瘡腫 天南星二兩,赤小豆三兩,白及四兩。上各為細末,和勻,冷水調,攤上四面腫處,用絹壓之。(《劉涓子鬼遺方》收膿散)

21.治癰疽腫結 南星一兩,草烏頭、白芷各半兩,木鱉子仁一個。上為細末。分兩次,法醋入蜜調敷,紗貼之。(《仁齋直指方》拔毒散)

22.治乳赤腫,欲作癰者 天南星為細末,生薑自然汁調塗,自散。才作便用之。(《百一選方》)

23.治瘰鬁 南星、半夏等分為末,米醋或雞子清調敷。(《潛齋簡效方》)

24.治頭面及皮膚生瘤,大者如拳,小者如栗,或軟或硬,不疼不癢,不可輒用針灸 生天南星一枚(洗切。如無生者,以幹者為末),滴醋研細如膏,將小針刺病處,令氣透,將膏攤貼紙上如瘤大,貼之,覺癢即易,日三五上。(《聖濟總錄》天南星膏)

25.治癭瘤 用生南星末,醋調,或玉簪花根汁調敷之。(《外科證治全書》)

26.治痰濕臂痛,右邊者 天南星、蒼朮等分,生薑三片。水煎服之。(《摘玄方》)

27.治幹癬 天南星、草烏頭各一枚(生用)。上為細散。用羊蹄根搗絞自然汁調塗。不過三兩次即愈。(《聖濟總錄》一抹散)

28.治打撲損傷,瘀熱疼痛 天南星一兩,黃柏半兩。上為末。用生薑汁調,貼腫痛處。(《聖濟總錄》天南星貼方)

29.解一切藥毒 天南星三兩(為末),黃牛膽一枚(取汁)。上為丸,如雞子大,陰乾。遇中毒者,洗汗襪水,澄清半盞,入鹽少許,磨下一丸,或吐或利即愈。如吐利後氣滿,即服平胃散助之。(《聖濟總錄》二珍丸)

臨床報導

1.治療冠心病 生南星、生半夏等份碾粉,水泛為丸,每次口服3.5g,每日3次,治療冠心病50例。結果:對心絞痛顯效率為38.7%,總有效率為71%;心電圖改善率為30.8%。顯效者以痰阻型最多。對心律失常亦有一定療效。26例合併高血壓者,治療後11例血壓降至正常,有效率為42.3%,合併高脂血症者32例,治療後甘油三酯下降者21例,膽固醇下降者4例。副作用主要為胃腸道反應,多見食欲減退,上腹不適,少數有噁心、舌麻、上腹隱痛、腹脹、輕度腹瀉,白細胞或血小板計數下降。治療前後的纖維胃鏡對比觀察表明,生藥對胃腸粘膜有明顯的刺激性。療程中出現大便隱血試驗陽性者占40%,但均在治療結束後恢復,治療前後肝、腎功能均無異常[1]。

2.治療子宮頸癌 應用掌葉半夏(虎掌)為主,口服片劑,每日3次,每日總量約生藥60g;外用栓劑貼敷於子宮頸,每栓含生藥60g,每日1次;或棒劑塞子宮頸管內,每棒劑含生藥5~7.5g,每日1次。部分病人根據病情加用活血化瘀、清熱解毒、軟堅散結的中藥湯劑內服或灌腸。個別病人還採用冷凍療法。對部分Ⅱ期較晚病人61例,Ⅲ期病人51例,則加用體外放射治療。治療子宮頸癌247例,其中鱗狀上皮癌238例,腺癌9例。療程在兩個月以上,效果較為滿意,無明顯副作用。從掌葉半夏治療不同期宮頸癌效果來看,Ⅰ期病人全部用掌葉半夏治療,有效率為96.67%,Ⅱ期病人有效率為74.66%,Ⅲ期病人有效率為74.24%。另有放療後復發1例,獲得近期治癒[2]。

3.治療足跟痛 生南星、生半夏、生草烏各等份,研末過篩混勻製成三生散,用時將凡士林薄攤於敷料上,再以三生散1.5~1.8g均勻地撒其上,貼敷患處,或撒於黑膏藥上亦可。3日換藥1次,治療656例,治癒率為75%,總有效率為96.9%[3]。

4.治療小兒多涎症 制南星30g,生蒲黃12g。共為細末,食醋適量調治成餅,包湧泉穴,男左女右,12小時易之。治療滯頤(小兒多涎症)132例,痊癒118例,占89.4%,好轉11例,占8.3%,無效3例[4]。

5.治療麥粒腫 生南星、生地各等份,共研細末蜜調,外敷同側太陽穴。治療40例,治癒39例。一般外敷1~4次即可[5]。

文獻綜錄

1.《綱目》:“虎掌、天南星,乃手、足太陰脾、肺之藥。味辛而麻,故能治風散血;氣溫而燥,故能勝濕除涎;性緊而毒,故能攻積拔腫,而治口㖞舌糜。”

2.《本草經疏》:“南星味既辛苦,氣複大溫而燥烈,正與半夏之性同,而毒則過之,故亦擅墮胎也,半夏治濕痰多,南星主風痰多,是其異矣。二藥大都相類,故其所忌亦同。”

3.《本草匯言》:“古方又謂能墮胎,因其有散血之力故也。但其性味辛燥而烈,與半夏略同,而毒則過之。半夏之性燥而稍緩,南星之性燥而頗急;半夏之辛,劣而能守,南星之辛,劣而善行。如陰虛血少,血熱血燥之人不可用也。前人以牛膽制之,名曰膽星。牛膽苦寒而潤,有益肝鎮驚之功,制星之燥而使不毒。若風痰、濕痰,急閉涎痰,非南星不能散;如小兒驚風、驚痰、四肢搐搦,大人氣虛內熱、熱鬱生痰,非膽星不能療也。二者施用,隨證投之。”

4.《本經逢原》:“南星、半夏皆治痰藥也。然南星專走經絡,故中風麻痹以之為嚮導,半夏專走腸胃,故嘔逆泄瀉以之為嚮導。”

5.《得配本草》:“雖曰南星主風,半夏主濕,然濕痰橫行經絡,壅滯不通,至語言費力、身手酸疼者,惟南星為能,合諸藥開導其痰,而濕氣頓清;其有濕生火,火生痰,痰火相搏而成風象,口眼㖞斜、手足癱瘓諸證悉見者,惟半夏為能,從清火之劑以降其濕,而風痰悉化。總在用之得當耳。”

6.《藥義明辨》:“其能在於破陰滯以暢陽鬱,陽暢則風自靜而痰亦消,故方書恒用以祛風痰也。”

備考

按:《本草圖經》雲:“古方多用虎掌,不言天南星。天南星近出唐世,中風痰毒方中多用之。”據此可知,最初虎掌、天南星本為兩種藥物,因其形態、功效相近,後人逐漸相混。至明代,《綱目》更將虎掌、天南星並為一條,遂沿用至今。現《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已將虎掌從天南星中除去,但《中華本草》仍收入天南星條,今從之。

參考文獻

[1]唐容華.中草藥,1989,(4):10

[2]上海第一醫學院婦產科醫院.上海醫學,1978,(1):13

[3]海松錫.新醫學,1987,(4):191

[4]褚成炎.四川中醫,1986,4(10):13

[5]湯國瑤.江西中醫藥,1985,(1):13

本草匯言

神農本草經

味苦,溫。主治心痛,寒熱,結氣,積聚,伏梁,傷筋痿拘緩,利水道。

名醫別錄

微寒,有大毒。除陰下濕,風眩。

本草拾遺

主金瘡,傷折,瘀血,取根碎傅傷處。

藥性論

使,味甘,不入湯服。能治風眩目轉,主疝瘕腸痛,主傷寒時疾,強陰。

日華子本草

味辛烈,平,畏附子、乾薑、生薑。署扑損瘀血,主蛇蟲咬,疥癬惡瘡。

開寶本草

味苦、辛,有毒。主中風,除痰,麻痺,下氣,破堅積,消癰腫,利胸膈,散血墮胎。

藥類法象

治形寒飲冷傷肺,風寒咳嗽。

藥性賦

味苦、辛,有毒。可升可降,陰中陽也。其用有二:墜中風不省之痰毒,主破傷如尸之身強。

湯液本草

味苦辛,有毒。

》云:治同半夏。

陳藏器云:主金瘡傷折瘀血。取根,搗敷傷處。

日華子》云:味辛烈。治扑損瘀血,主蛇蟲咬,敷疥癬毒瘡。

本草衍義補遺

欲其下行以黃柏引之。

本草綱目

虎掌,天南星,乃手足太陰脾肺之藥。味辛而散,故能治風散血;氣溫而燥,故能勝濕除涎;性緊而毒,故能攻積拔腫,而治口歪舌糜。楊士瀛《直指方

諸風口噤,宜用南星,更以人參,石菖蒲佐之。

治驚癇,口眼歪斜,喉痺,口舌瘡糜,結核、解顱。

得防風則不麻,得牛膽則不燥,得火炮則不毒。

本草經疏

南星得火金之氣,故其味苦辛。火金相搏,故性烈而有毒。陰中之陽,可升可降,入手太陰經。為風寒鬱於肺家,以致風痰壅盛之要藥也。杪作苦,苦則善燥,從甘作辛,辛則善散,溫則開通,故主麻痺,下氣破堅積,消癰腫,利胸膈,散血墮胎。

簡誤:南星味既辛苦,氣復大溫而燥烈,正與半夏之性同而毒則過之,故亦善墮胎也。半夏治濕痰多,南星主風痰多,是其異矣。二藥大都相類,故其所忌亦同。非西北人真中風者,勿用。

本草蒙筌

味苦、辛、氣平。可升可降,陰中陽也。有毒。乃上行治肺經本藥,欲下行資黃柏引之。畏生乾薑,及黑附子。散跌扑即凝瘀血,墜中風不誤稠痰。利胸膈下氣墮胎,破堅積誅癰消腫。水摩箍蛇蟲咬毒,醋調貼破腦傷風。瘤突額顱,麝加敷愈。先用小針十數枚作一把,瘤上微刺通竅,用新南星醋摩,加麝少許,日用二次,任如碗大半月全消。

本草乘雅

名色性氣,合屬燥金;味苦氣溫又得火化,為肺金之用藥也。與易稱煜萬物令燥者合其德,當治風,第可平諸疾生風,不可平風生諸疾,以非真實燥故。其治諸暴強直,支痛裡急,筋縮軟戾,平以虎掌,風從燥已矣。

命名虎掌,不獨莖葉根核形相似也,虎力在掌,故主寒熱氣結,積聚伏梁,以及心腹,若探囊耳。蓋掌用在筋,且風生從虎,故主厥陰風木,變生筋主為病,以致筋痿攣拘也。風行水渙,故并利水道。

藥性解

味苦辛,性平,有毒,入脾、肺二經。主中風牙關緊閉、痰盛麻痺,下氣破堅積,消癰腫,利胸膈,散血墮胎,搗敷疥瘡毒并蛇蟲咬傷。畏附子、乾薑、生薑。

按:肺受風邪,脾多痰飲。南星專主風痰,故并入二經。味辛主散,所以消癰墮胎及療疥癬等疾。大抵與半夏同功,但半夏辛而能守,南星辛而不守,其燥急之性,甚於半夏,故古方以牛膽苦寒之性制其燥烈。且膽又有益肝鎮驚之功,小兒尤為要藥。丹溪曰:南星欲其下行,以黃柏引之。

藥鑒

氣溫,味苦辛,有毒,氣薄味厚,可升可降,陰中陽也。墜諸風不省之痰毒,主破傷如尸之身強。削堅積,消癰腫,利胸膈,散血墮胎,乃肺經之本藥也。欲下行,以黃柏引之。欲上行,以桔梗載之。抱龍丸用之以鎮驚,豁痰丸用之以開迷。大都薑製亦可,不若膽浸為上。孕婦禁用。

景岳全書

味苦辛,氣溫,可升可降,陽中陰也。性烈有毒,薑汁製用。善行脾肺,墜中風實痰,利胸膈,下氣,攻堅積,治驚癇,散血墮胎。水磨箍蛇蟲咬毒,醋調散腫。破傷風,金瘡折傷瘀血,宜搗傅之。功同半夏,酌用可也。

膽星,七制、九制者方佳。降痰因火動如神,治小兒急驚必用。總之,實痰實火壅閉上焦而氣喘煩躁、焦渴脹滿者,所當必用。較之南星,味苦性涼,故能散風痰熱滯。

本草備要

燥濕,宣祛風痰。

味辛而苦,能治風散血,《是齋方

南星、防風等分為末,治破傷風、刀傷、扑傷如神,名玉真散。破傷風者,藥敷瘡口,溫酒調下二錢。打傷至死,童便調灌二錢,連進三服必活。氣溫而燥,能勝濕除痰;性緊而毒,能攻積拔腫。補肝風虛,凡味辛而散者,皆能補肝,木喜條達故也。為肝脾肺三經之藥。治驚癇風眩,丹溪曰:無痰不作眩。身強口噤,喉痺舌瘡,結核疝瘕,癰毒疥癬,蛇蟲咬毒。調末箍之。破結下氣,利水墮胎,性更烈於半夏。與半夏皆燥而毒,故墮胎,半夏辛而能守,南星辛而不守,然古安胎方中亦有用半夏者。陰虛燥痰禁用。根似半夏而大,形如虎掌,故一名虎掌。畏附子、乾薑、防風。得防風則不麻,火炮則毒性緩,得牛膽則不燥,且膽有益肝膽之功。

本經逢原

天南星之名,始自《開寶》,即《本經》之虎掌也。以葉取象,則名虎掌;根類取名,故曰南星。雖具二名,實係一物,為開滌風痰之專藥。《本經》治心痛寒熱結氣,即《開寶》之下氣破堅積也;《本經》這治筋緩拘緩,即《開寶》云治中風麻痺也;《本經》之利水道,即《開寶》之利胸膈也;《本經》之治積聚伏梁,即《開寶》之散血墮胎也。夫水由血不歸經所化,蘊積於經而為濕熱,則風從內發,津液凝聚,為腫脹,為麻痺,為眩暈,為顛仆,為口噤身強,為筋脈拘緩,為口眼斜。各隨身之所偏,而留著不散,內為積聚,外為癰腫,上為心痛,下為墮胎。種種變端,總由濕熱所致。蓋緣一物二名,後世各執一例,是不能無兩歧之說。即仲淳之明,尚以《開寶》之文,衍之為疏,而《本經》主治,置之罔聞,何怪諸家採集藥性,一皆舍本逐末乎?按:天南星味辛而麻,故能治風散血;氣溫而燥,故能勝濕除痰;性緊而毒,故能攻積拔腫。而治口舌糜,諸風口噤,更以石菖蒲、人參佐之。南星、半夏,皆治痰藥也。然南星專走經絡,故中風麻痺以之為嚮導;半夏專走腸胃,故嘔逆泄瀉以為嚮導。《千金》治婦人頭風攻目作痛,掘地作坑燒赤,入南星於中,以醋沃之,蓋定候冷,為末酒服半錢。《易簡》治面生疣子,醋調南星末塗之。其新生之芽曰由跋,《本經》治毒腫結氣,《千金方》用之,取其開結熱之用耳。

本草崇原

天南星色白根圓,得陽明金土之氣化,味苦性溫,又得陽明燥烈之氣化,故有大毒。主治心痛寒熱結氣者,若先入心而清熱,溫能散寒而治痛結也。積聚、伏梁者,言不但治痛結無形之氣,且治有形之積聚、伏梁。所以然者,稟金氣而能攻堅破積也。傷筋痿拘緩者,言筋受傷而痿拘能緩也。夫小筋受傷而馳長為痿,猶放縱而委棄也。大筋受傷而軟短為拘,猶縮急而拘攣也。陽明主潤宗筋,束骨而利機關,故傷筋痿拘能緩。緩,舒緩也。利水道者,金能生水,溫能下行也。

本草求真

﹝批﹞主散經絡風痰。

天南星專入肝、脾、肺。味辛而麻,氣溫而燥,性緊而毒。惟其味辛,則凡中風不語,岐伯云:中風大法有四,一偏枯,半身不遂也;二風痱,四肢不收也;三風癔,奄忽不知人也;四風痺,諸風類痺狀也。及或破傷風瘀,玉真散治破傷風、刀傷扑傷如神,用南星、防風,等分為末,如破傷風,用藥敷瘡口,溫酒調下;打傷至死,童便調灌二錢,連進三服必活。故書載能克治,以其辛能散風故也。惟其性燥,則凡稠痰固結,筋脈拘攣,得以能通,以其燥能除濕而痰自去也。惟其性緊,則凡疝瘕結核,胎產難下,水腫不消,得以攻逐,以其性緊急迫而堅自去也。性雖有類半夏,然半夏專走腸胃,故嘔逆泄瀉,得之以為響導;南星專走經絡,故中風麻痺,亦得以之為響導。半夏辛而能散,仍有內守之意;南星辛而能散,決無有守之性,其性烈於半夏也。南星專主經絡風痰,半夏專主腸胃濕痰,功雖同而用有別也。但陰虛燥疾,服之為切忌耳。血虛風中,急宜養血滋陰固本,若徒用南星等藥驅風逐痰,誤矣。

得配本草

蜀漆為之使。畏附子、乾薑,防風、生薑。

辛、甘,溫。有毒。入手足太陰經。主風痰之流滯,半夏走腸胃,南星走經絡。祛四肢之麻痺。散血攻積,下氣墮胎。敷疥癬瘡毒,并蛇咬損傷。

得防風,治麻木。配川柏,使下行;配蒼朮、生薑,治痰濕臂痛;配荊芥、薑汁,治風痰頭痛;配石菖蒲,塗舌糜。佐天麻,療吐瀉驚風;君琥珀、硃砂,除痰迷心竅。配冰片等分,五月五日午時合之,以指粘末揩牙齒左右,開中風口噤目瞑,無門下藥危症。

虛痰、燥痰禁用。

雖曰南星主風,半夏主濕,然濕痰橫行經絡,壅漆通,至語言費力,身手酸疼者,惟南星為能,合諸藥開導其痰,而濕氣頓消。其有濕生火、火生痰,痰火相搏而成風象,口眼喎斜,手足癱瘓,諸症悉見者,惟半夏為能,從清火之劑以降其濕,而風痰悉化。總在用之者得當耳。

本經疏證

病有少腹盛上下左右皆有根,名曰伏梁,裹大膿血,居腸胃之外。治之,每切按之致死。此下則因陰必下膿血,上則迫胃脘生鬲俠胃脘內癰也。居臍上為逆,居臍下為從,勿動亟奪(腹中論);人有身體髀股皆腫,環臍而痛,是曰伏梁,此風根也,其氣氣溢於大腸而著於肓,肓之原在臍下,故環臍而痛,不可動之,動之為水溺澀之病(奇病論);心之積名曰伏梁,起臍上,大如臂,上至心下,久不愈,令人煩心,以秋庚辛日得之,腎病傳心,心當傳肺,肺以當旺不受邪,心腹欲還腎,腎不肯受,故留結為積(五十六難)。據此則腸胃癰之類也,病始於腎,本係水液挾邪為心所不勝,若肺能受之,則咳逆吐痰,病斯已矣。此亦不必心為之傳,肺之職故應爾爾,乃肺不任此,欲上不得,欲下不能,逗留腸胃之外,薰蒸水欲之氣,沖於上則為心痛寒熱,溜於下則為溺道結澀,浸淫於下體,則髀股胥腫,此時正皆天南星所主矣。天南星何以能主此?則以其色白入肺,性燥劫液,使癰中水液化以為氣而布散焉。正猶肺之肯受邪,俾從咳逆吐痰可愈也。然此當在未與血結之先,苟已與血結,雖亦可藉以分消氣分之結,則已不能不仗佐使之妥適矣。不然,千金抵當湯治婦人月經不利,腹中滿,時自減,男子膀胱滿急方,何以於傷寒抵當湯,退虻蟲而進是耶(婦人月經不調篇)?然則治風癲之鴆頭丸及令霍亂永不發方,皆有是,何也?蘆芷園曰,天南星名色性氣合屬燥金,味苦氣溫又得火化,為肺之用藥,與易稱萬物者合其德,固當治風,第可平諸疾生風,不可平風生諸疾,以其體堅實細膩非真燥故。其治諸暴強直支痛裡急筋縮軟戾,皆風從燥已也。劉潛江曰,南星四月生苗,九月採根,是火之氣歸於金,取火為金用者也,火為金用而金之氣益烈,即以同氣相求者直相從而破其所結之戾氣,故其所治非陰虛而陽不能化之風,乃陽虛而陰不得化之風,是其旨皆在散陰結於暢陽,霍亂之發癲之為風,陰結而陽不得暢,陽虛而陰不得化也。是可知因痰而生風者,去其痰而風自不得生。特陰虛之燥痰,畏此正如砒鴆耳。

本草新編

天南星,味苦、辛,氣平,可升可降,陰中陽也,有毒。入脾、肺、心三經。善能化痰,利膈下氣,散瘀血,墮胎,破堅積,消癰腫。治中風不語,極能開關,兼治破傷風。又斬關奪門之將,可一用,而不可再用也。三生飲用之,佐附子以出奇,祛痰而化滯,非借其清肺而安心,故止可暫用耳。雖然三生飲中,若無人參為君,則附子、南星皆無用矣。即一三生飲,可以悟用藥之妙也。

或問天南星消頑痰以開關,破積堅,其勇往之氣,實又藉附子以鼓勇,無附子,恐不能如是之猛矣。或三生飲不可常用,在他方或可以常用乎?蓋消痰之藥,未有如南星峻猛者也。中風閉關,不得不用之斬關直入。若其他痰病,原未有關之堅閉,又何必用南星哉。

本草分經

天南星,辛、苦,溫燥。入肝、脾、肺。治風散血,勝濕除風痰,性緊毒而不守,能攻積,拔腫墮胎。得防風則不麻。製用。

膽星,用黃牛膽汁和南星末入膽中風乾,功用同。

【現代藥理研究】

天南星有鎮咳、抗驚厥、鎮痛作用。

天南星水劑有祛痰作用。

天南星有抗腫瘤作用。

天南星有抑制心臟和抗心律失常作用。

天南星有抗脂質過氧化作用。

天南星有凝集紅細胞和抑制Hela細胞生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