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刻圖形枕藏外科

来自WikiTCM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目录

新刻圖形枕藏外科

原序

余少學琴書,雅不請醫術,自己未篆渠歲華五,易年來頻與四物六君於交,跡復染瘡恙,問醫渠城,罕得明效。偶於友人篋中,胠獲《枕藏外科》一書,傳者未審誰何,而依方調治,輒致痊愈,猶以為偶己,而患瘡症者靡不各收奇效,始嘆是書之妙而神也!萬世之若瘡患者甚夥,脫僅秘之私囊,毋乃非薄濟之。□□□□□□昔袁了凡先生功過格云:傳人一方,□□□□□□不淺。遂有刊播志。客有詰者□□□□□□人用心已。但古醫書之傳,必出□□□不朽。故叔和扁鵲輩,至今膾炙人口。此書□□□名,或尋常方士,浪傳世中,似未刊付梓,而□□□□□□知方無音乎!期於響應。古來方書充棟,鮮有如□□□□□□指畫覼縷而靈應不爽者,則非庸手能辨可決,奚必標名榜字,始號神醫哉!客唯而退,力請公世。余因於薄書之暇,照式繪形,注病於前,注方於後,捐金鐫板,葺為一書,俾患者觸目朗然,仿依療治,自收成效,未必非濟世之一助也。其中字跡間有舛訛,姑存而不論,庶幾郭公夏五之遺意云。

長夏河扎李云驌良齋氏謹識

一、枕藏外科諸症

第一形圖

<figure> <img alt="圖"> </figure>

此圖內有二病,上名肝脾肺發背,下名蓮子穿心發背。肝脾肺發背長一尺,闊八寸,深五寸三分,雖潰至骨而膜不穿者,不死。此症因飲食受濕熱之毒,在脾膜之間,然脾至內,易作臭惡膿血,急服追疔奪命湯,次用化毒消腫托裡散,再用內托千金散,中敷解毒生肌定痛散,外四邊甫鐵箍拔毒散,以雞蛋青或蜜調貼,不時用水濕淘,不可令圍藥乾燥。暑熱天日洗數次,急須內外夾攻,後收口用生肌膏。蓮子穿心發背,發於中背右脾,毒若攻心十無一生,急用千金化毒湯日服三四貼,外加圍藥,不令攻心,一或走透,通背皆腫則不可救,小者可治。夫諸痛瘡癢皆發於心火,蓋心主血而行氣。凡走透瘡互,皆有至養成病,急於至癘上打火針三四次為妙。急用化毒消腫托裡散,加南星、草烏、木鱉、貝母、大蒜、生薑汁、米醋、日夜敷之,留中頭,時以醋潤濕,二三日即消。

蓋心至血而行氣,氣滯血凝而或癰疽也。癰,壅也;疽,陷也。癰屬陽,大而高竇,六腑不和之所致也;疽屬陰,平而內陷,五臟不不和之所成也。

第二形圖

<figure> <img alt="圖"> </figure>

此圖名蜂窠發背,宜急治,不急治則穿膜必死。此症頭在上發,最為逆惡,十不治一,務要仔細用藥,不得緩視切須查忌生冷毒物。急用千金托裡散三四帖,復用化毒消腫托裡散,外四邊用鐵箍散,內用生肌定痛散,恐毒攻入心膜也。

第三形圖

<figure> <img alt="圖"> </figure>

此圖名散走流注發背,症因風盛生熱熱極所致。毒因熱極乖風而四面沸騰,急宜疏風散熱則血和氣順,毒自止矣。然用藥如救然援溺,若流走四肢及穿膜必死。

第四形圖

<figure> <img alt="圖"> </figure>

此圖名兩頭髮背,似滿天星斗,十不救一。此症受飲食之毒致之。氣與食沖相合,因虛而成,氣虛而走,散,所以瘡口開闊,急須內消,亦宜補陽也。外敷神方鐵箍散,後用千金內托散,又用二十四味化毒流氣飲。瘡須用乳香定痛散,亦用仙方紅子膏收其膿。

第五形圖

<figure> <img alt="圖"> </figure>

此圖名腎俞發背,亦名穿心發背。此症受濕熱邪氣而成毒,及氣怒酒色過度,或飲熱酒傷腎,腎中濕熱毒壅流於腎俞。急須內外夾攻,服藥數帖以解之。後用生肌藥。

若陰發而傷腎膜者難治。服藥當以柴胡獨活湯。

第六形圖

<figure> <img alt="圖"> </figure>

此圖有二症,上名脾癰,下名腎俞雙發脾癰。發於左膊之間,用燈火粹,打破後服追疔奪命湯,汗出為效。腎俞雙發,酒色過度,苦於惱怒,受濕熱而成毒。陽發外腫可治,陰發內陷而潰腎膜膿清稀者難治,當服艽活歸芍湯。

第七形圖

<figure> <img alt="圖"> </figure>

此圖右搭手,發於右肩骨上動轍之處若串左肩難治。宜用摻敷藥於外,服湯藥於內。或真人活命飲,或千金內托止痛散。

第八形圖

<figure> <img alt="圖"> </figure>

形圖左搭肩,發於左肩能動之處,可治難愈,串於右肩尤為難矣。用雞黃皮及絮焙焦研末,有膿乾摻,無膿清油和敷。湯藥同於右。雞黃皮即肫內之黃皮,絮,即雞之裝食肐袋也。

第九形圖

<figure> <img alt="圖"> </figure>

此圖有三症,曰穿心發,曰左肋疽,曰右腸疽。治法俱同。但穿心發發於心,名曰井疽。方書云,井疽如豆大,三四日起,不急治,下流入腹,十日當危。此症因食生冷及自死牛馬豬羊毒肉,即結熱毒於臟腑,若以氣塊氣癖治之,誤矣。此蓋寒抑熱極而腫也。急用千金托裡散,外用神方鐵箍散甫定,再用二十四味化毒活血流氣飲。

第十形圖

<figure> <img alt="圖"> </figure>

此圖背後對心發,蓋心火熱盛而食生冷,若寒柳熱毒,鬱極而流走及串肩者,急用疏導心火活血通氣之劑,然後用清心定痛生肌藥敷之,又服化毒消腫湯,次用千金托裡內消散,外四邊敷鐵箍拔毒散。

第十一形圖

<figure> <img alt="圖"> </figure>

此圖男乳蜂窠發胸,通心乳之間。心火盛,熱毒迅,急用疏導心火,稍遲則熱毒攻心必死。先服化毒消腫散,外敷拔毒鐵箍散。忌刀針。再服千金內托散,當歸連翹散,瘡頂以保生錠敷之,生肌定痛散洗之。

第十二形圖

<figure> <img alt="圖"> </figure>

此圖名後心蜂窠發背,灼赤腫痛者可治,若流注兩肩則難治矣。內服外敷治法,與男乳蜂窠發背相同。

第十三形圖

<figure> <img alt="圖"> </figure>

此圖名兩脅發疽,因內傷而氣虛,切忌補陽助熱之劑,恐熱太盛傷骨及膜。宜服柴胡青皮桔梗飲。

第十四形圖

<figure> <img alt="圖"> </figure>

此圖鬢際及頸後兩邊與左右鬢邊。初起如核者,急宜取去病根;若腦心發者,熱毒上及於腦,四邊掀赤腫硬,連於耳項,寒熱疼痛,不急救則氣血滯,毒熾膿潰頭面腐矣。此圖五發,為疽,右為瘦,宜服追疔奪命湯四五帖,後服生肌定痛托裡散。

第十五形圖

<figure> <img alt="圖"> </figure>

此圖乳發,即乳癖,有兒外吹,有孕內吹。有孕以內托流氣飲用之,無孕用千金化毒湯,敷以鐵箍散,若出膿用生肌定痛散敷之。此症受於肝肺憂怒之郁,悲恩之氣及飲食之毒,凡寒暑濕之所成也。

番花榴髮乳,曰崖崩者,乳房傷壞矣。三十二三可治,四十以上不急治則危。急用流氣飲、托裡散、上宣湯,中用解毒生肌散,再服復元通氣散。

第十六形圖

<figure> <img alt="圖"> </figure>

此圖腦後發疽,大而紫黑色,不急救則熱毒流於淵腋,前傷任脈,內攻心肝肺臟,十日危矣。急用化毒消腫托裡散及內托千金散,生肌定痛散,痛甚再加乳香定痛散,瘡頭上敷生肌長肉散,四邊敷鐵箍散。

第十七形圖

<figure> <img alt="圖"> </figure>

此圖耳後友,離耳一寸三分,一名揩口疽又名發頤,其毒其銳,生於致命之處也。以其毒攻喉下,故曰銳毒。其毒上攻連頤而穿口者必穿喉而死。急用千金化毒湯、乳香定痛散,又用二十四味活血流氣飲,外敷鐵箍散。

石、氣、筋、血等瘦,生於頭面等處,大如拳小如慄,或軟或硬,不疼痛,不發寒熱,切忌刀針砭炙,宜服海藻散、破血散,忌一切毒物及生冷、甘辛魚腥藥物。

第十八形圖

<figure> <img alt="圖"> </figure>

此圖名九發:曰中府,曰巨闕,曰中脘,曰期門,曰章門,曰天樞,曰丹田,曰關元,曰京門。驗其膜之穴而審部其所食何物,看其氣之虛實,毒之淺深大小,穿潰出處可治,內傷膜腸大便出膿者難矣!急用千金托裡散,化毒湯,追疔奪命湯,二十四味活血流氣飲。

第十九形圖

<figure> <img alt="圖"> </figure>

此圖人面瘡,生肘關節與膝頭處。急服流氣飲、外不愈者以苦參湯補其腎,又敷解毒生肌定痛散,後用膏藥並生肌散甫之。

第二十形圖

<figure> <img alt="圖"> </figure>

此圖有三症。臀上生疽,近大小便處難治,生於實處可治,急服內托流氣飲。腿上生血□風瘡,男上生下,女下生上,頑毒難愈其瘡遊走,上腳即腳發背,急用鐵箍散、苦參丸、二十四味活血流氣飲。外臁瘡,腎虛,濕熱之毒下注,亦脾腎濕熱,用苦參丸,敷以解毒生肌定痛散,後用隔紙膏。

附臁瘡方:黃蠟五錢,玲珍珠二分,象牙燒質五分,花椒少許,潮腦、香油適量、煎膏,用油紙攤膏,帖上神效。

又經驗臁瘡神方。頭髮灰,小酒粬,百草霜,銅綠,以上四味各半酒盅,惟銅綠略少,共和勻調香用桑麻紙攤膏藥帖之,不可露藥,一張即愈多年成漏者三五日一換,先用茶洗淨,帖藥四圍遮嚴,切勿漏藥,慎之!

第二十一形圖

<figure> <img alt="圖"> </figure>

此圖有二病。懸癰腎陰發,乃腎受寒濕,日久鬱熱,邪凝經絡,氣血阻礙。宜服托裡散。若陰囊腫硬者,雖屬膀胱經受病,大約治法亦同,但加車前子、木通、淡竹葉、牽牛、何首烏。

發背脊上長者為黃瓜毒,園者為甜瓜毒,長尺二三寸,皮不紅,高突二寸,急痛。上頭大者為逆,下頭大者為順。急用千金化毒湯以散熱毒,不使成膿,又用鐵箍散,以雞蛋清、蜂蜜、廣膠同和黏之,留口泄毒。

第二十二形圖

<figure> <img alt="圖"> </figure>

此圖有二症,上兩搭,下雙搭。即上兩搭和臀腿雙搭。上搭病源治法列於二十四圖內。下雙搭若略生上些即腎俞雙發,因酒色肆欲,濕鬱化熱。主陽發在外可治,如發寒熱為陰發,陰發傷腎膜,膿水清稀者為血氣虛,難治。宜服追疔奪命湯、柴胡獨活湯。左右臀腿雙發,初起可用燈火打破,急服追疔奪命湯,用千金托裡散。

第二十三形圖

<figure> <img alt="圖"> </figure>

此圖左上搭,亦名上串,若偏於右脅之間即名脾癰。脾胃不和,氣血凝滯。故發肩背脊間能動之處可治,連肩骨串右者難治。老弱者,十不治一。急用千金化毒湯,消腫托裡散,後用流氣飲,外敷鐵箍散、解毒生肌定痛散。瘡頭用紅子膏收其膿水。熱天用蔥椒湯日洗二三次,再用雞肫內黃皮及嗉袋烙干為末,濕則揩乾,調麻油塗之。

第二十四形圖

<figure> <img alt="圖"> </figure>

此圖右上搭,亦名串上,連肩骨串左者難治。治法與左上搭大同。

附:背搭一切惡瘡危者,用鮮桑葉連枝袁煙,將人置板上,板鑿一孔,露瘡在外,薰片時即化水而愈。

第二十五形圖

<figure> <img alt="圖"> </figure>

此圖有二症,上名兩搭肩,下名左右脅疽。蓋因胃虛氣虛而成,切忌補陽助熱之藥,蓋虛而得熱,藥熱虛熱愈盛,傷其脾膜也。急用追疔奪命湯,化毒活血湯,外敷鐵箍散,頂敷生肌定痛散。日用七寶湯煎洗二三次。

第二十六形圖

<figure> <img alt="圖"> </figure>

此圖有二症,上名肩癰搭肩,病源治法參二十五圖。

下名穿脅疽,但因風毒入骨日久,覺皮膚麻,骨痛,發於腰脅間。急用化毒消腫托裡散,外用鐵散,次用千金托裡散,上敷生肌定痛散,膿多可用收膿消毒膏。遲則不救。

第二十七形圖

<figure> <img alt="圖"> </figure>

此圖對口疽,又名頭後蜂窠發,流串肩者名上搭肩,流串背者名偏搭背,難治。上搭肩病源治法列於二十三形圖內,偏背搭病源治法列於第一形圖內。此對口疽發於腦後,焮赤腫突,急用鐵箍散,服追疔奪命湯一二帖,消腫化毒湯、活血化毒湯二三帖。

第二十八形圖

<figure> <img alt="圖"> </figure>

此圖佛腦疽,生頂門上,又名魚眼疔。外敷鐵箍散,內服追疔奪命湯二三帖,出汗為度。無汗,可用保生錠,再用飛龍奪命丹。若毒攻心肺三日必死。

第二十九形圖

<figure> <img alt="圖"> </figure>

此圖發腦疽,因風前久睡,熱毒入腦,發腫,五六日可治,半月二十日遲危矣,恐穿膜通腦也。急用追疔奪命湯、千金托裡散,化毒消腫散,外敷鐵箍散,中敷生肌定痛散。切忌風入瘡口歹毒食發物。入風不治。初起如粒水,四邊焮腫醒毒,連於耳頂,寒熱苦痛,不急治,毒攻內,血肉腐爛作膿從頭中出者必死。

第三十形圖

<figure> <img alt="圖"> </figure>

此圖鰍肚疔,在上天蛇頭,在腳地蛇頭,中節鰍肚疔,指頭蛇頭指,頭側蛇腮,骨節處為寸,手足通於心腹。急用鐵箍散,追疔奪命湯。若三節黑爛必落,或傷命。總之,毒氣攻一面,發毒黃者難治。

一方:生黃豆口嚼極爛敷患處,一切蛇頭惡毒自愈。疔疽腫毒加綠豆。

第三十一形圖

<figure> <img alt="圖"> </figure>

此圖紅絲疔又名急疔,先生於手足心腋間,如黃豆大,其色紅白,水泡樣,根行如箭,一日夜行一尺二三寸,紅絲之延,生至口中者死。急用針刺絲頭,入四五分,出黑紫血可安。急服追疔奪命湯三四帖除根。

第三十二形圖

<figure> <img alt="圖"> </figure>

此名脈骨疔,又名魚口疽。生於臂為指疽,往下為魚口,在手掌後即脈骨疔。根行紅絲者為疽,黑者為疔。急用鐵箍散,千金化毒湯,中敷生肌定痛散。

第三十三形圖

<figure> <img alt="圖"> </figure>

此圖手發背,生筋服之處。十指連心,痛不可忍。色黑而臭者,毒攻心矣,必死;紅者可治。先用蔥椒湯洗去爛黑肉,敷乳香定痛散,貼乳香拔毒膏,再敷生肌定痛散,服乳香化毒湯三四帖,又用千金托裡散排膿生肌。

第三十四形圖

<figure> <img alt="圖"> </figure>

此圖腳發背,色黑者死。色赤,消渴病久者生。治法與手同。腳發生於腳後,脫甲疽生於腳趾。甲疽色赤,面不黑,有膿水者可治。初發時急用流氣飲,苦參丸、解毒生肌散。

又,用桐油煎無名異一沸,入花椒一撮,次入蓼葉七日取用。

第三十五形圖

<figure> <img alt="圖"> </figure>

此圖穿心疔,又名丹疽,生腳底心,串腳面者十不治一。外用鐵箍散,中敷乳香定痛散,服追疔奪命湯、千金托裡散化毒祛風;如出膿散氣者愈,不出膿用血竭點破之。

第三十六圖形

<figure> <img alt="圖"> </figure>

此圖有三疽,上名腐骨疽,下名貼骨疽又名魚肚疽。腐骨疽生大腿,其骨硬腫如石,此多風濕之毒,亦因久坐久眠,受風濕,日久不得發散,其血被汙濁而結滯,宜及早治之,遲必腐爛成膿。服千金托裡散,若骨外現,高出其皮,不太發熱,按之不隨手起者,即有膿矣,即用三稜針刺入三四寸,到骨至根。放膿後服下宣散五七帖,見有黃水出即愈。注意病後調養,謹忌百日可也。

貼骨疽(魚肚疽),久坐久眠、久處濕地,風濕透骨而出,經半月不治,毒必攻心,難矣;若至一月內外不出者,用火針刺出膿血。治法同上。

腳生血風瘡、頑毒難愈。其瘡遊走上腳即腳發背,急用鐵箍散,內服苦參丸,活血解毒丸,後用二十四味流氣飲。日用蔥椒湯洗二三次;桔梗袖葉煎湯浸泡,溺後服九仙散。

第三十七形圖

<figure> <img alt="圖"> </figure>

此圖名青蛇咬,又名咬骨疽。生小腿股上,頭向上生,攻走入肚者不治,尾向上易治。急宜表治,服二十六味救苦化堅湯,外敷鐵箍散,用薑汁、陳醋、豬膽和調,蛇頭上用三稜針刺入二寸,出黑紫血方可出針,再將保生錠用酒送入自消。

第三十八形圖

此圖肉烏龜,生腹、背、脅。開皮不紅,離起二寸。頭向上攻,心口疼痛,向下滿足如刀割,頭左右亦其疼痛。其用針刺其四足尾尻上。用艾炙之,頭上多炙。二十四壯即不疼不痛,其龜死矣!但針不可便去,待炷香盡,去之。再服消氣化毒湯。

第三十九形圖

<figure> <img alt="圖"> </figure>

此圖黃鰍癰,又名黃鰍。生小腿肚皮裡。膜外或腿上皮面不紅,里硬如石,長七八寸,頭大尾小。急用三稜針刺中腹,後刺尾上二寸之處,再刺其頭。艾炙頭上二三十壯,炷香消盡,方可去尾針。左右背針五七次,不疼不痛便起針。如再動而痛,照前針、灸。治法與三十七形圖大同。

第四十形圖

<figure> <img alt="圖"> </figure>

此圖老鼠攢,又名脾癰,生於肩脅間,色不紅,如鼠,大小不一,七八日不成膿者可治,成膿者十不治一。多生於小兒,蓋因受胎毒而又失乳,多啖食不節,米麵發氣不能克化。此作寒作熱,日夜骨蒸,久不安寧,遂生此症。發於皮裡膜外,如流注狀。先用流氣發散之藥,後用二十四味化毒流氣飲。

第四十一形圖

<figure> <img alt="圖"> </figure>

此圖肉蝴蜂,肉刺生遍身或於足間,不紅。此蜂一痛,直攻入心口。用七味硇砂散敷之,外用萬應膏貼之,勿著好肉。貼三日後取下,其蜂如臭,而後再以萬應膏貼之。

第四十二形圖

<figure> <img alt="圖"> </figure>

此圖盤蛇癧,又名沿朱癧。因吃刺激物,或吃被蛇蟲鼠蠍爬過的隔夜食物而受其毒,遂生此癧。先服三屑散二帖,引從小水出,再服清生散、靈砂散三四帖,如不消再用四五帖。

第四十三形圖

<figure> <img alt="圖"> </figure>

此圖小腹癰,又名丹毒癰。生於小腹陰交相對小腹側縫間,不穿膜可治,與橫痃同,若穿必成漏矣。急用千金化毒湯,金龍十宣湯,生肌解毒定痛散,再用乳香隔紙膏,一日換二三次,去其膿。用蔥椒湯,天熱洗二三次,天涼洗一次。

第四十四形圖

<figure> <img alt="圖"> </figure>

此魚口疽又名橫痃,生腿腕縫間,內臁膀胱上。因色欲過度,走動勞苦或垢精穢氣不淨,毒攻心肝腎臟,然肝經之傷也。先生下疳,先生便毒,媾精房勞也。其勞動者,先痃作動而後成。急用千金敗毒飲,後用當歸瓜蔞散內消之,成膿用乳香拔毒膏,不用刀針。

第四十五形圖

此圖有二症,上名囊癰,又名腎疽,下名撩膝疽,腳骨疔。腎疽,陰囊下硬腫,受腎、膀胱之寒濕而成。急用千金托裡散,外用紅子膏。撩膝疽,腳骨疔皆發於腎,治法大同。

第四十六形圖

<figure> <img alt="圖"> </figure>

此圖有五症:上名腦心發,鱔貢頭,頸後雙發,中背搭,下名腎俞命門毒。腦心發,此熱毒上攻,四邊焮赤腫硬,連於耳項,寒熱疼痛,乃毒入腦,血腐腦頂門而出,不住者死。發時急服追疔奪命湯四五帖,後服千金托裡散。總之,頭中出血,氣急痰發者危。鱔貢頭又名白禿瘡,頭匕少節,愈而復發,或濕或干,如諸不應,即用仙方二青草末飛丹散,杆成膏貼,吸出膿,不五七日連藥自落,水乾再貼。頸後雙發,治法與對口疽同。中背搭治法與右上搭同。腎俞命門毒治法與第六形圖同。

第四十七形圖

<figure> <img alt="圖"> </figure>

此圖有四症,名曰枷口疽,又名馬刀瘡,又名缺盆疽,又名鎖骨疽。總之,自肩至頭或流缺盆,乃手足少陽經,在頰下或頰車乃陽明經受心脾之邪而作也。此貪酒色及怒氣之郁,榮衛虛衰,日夜骨蒸,熱攻至面、頸項、胸間。急用二十四味流氣飲,外敷鐵箍散,再服連翹散、化堅湯;如不散,再服千金化毒湯,乳香、沉香、丁香、木香、麝香五香散。

第四十八形圖

<figure> <img alt="圖"> </figure>

此圖共十二症,逐一開列於後。頂門癰,受毒攻心,陰陽不和,熱氣上壅,風熱傷於督脈太陽,急用追毒流氣飲,後用內托流氣飲,或當歸連翹散、解毒散,瘡上用蟾酥丸,四邊敷木香拔毒散,如潰爛用追毒烏金散去其惡肉,以桃花散收功。

赤面疔,脾經受毒,血凝氣滯,傷於筋骨,毒氣傷肝,風熱塞盛,先用狗寶丸,次用追毒流氣飲,外用白玉膏貼之。

耳風毒,肝腎風熱上壅,先服清肝流氣飲、定痛流氣飲,若耳痛目暈,先用針刺破耳,後用紅玉膏貼之。

肩疽,肝腎膀胱受邪,氣血凝,不得流散,先用流氣飲、千金內托飲,四邊以清涼膏敷貼,中間用追毒膏。

眉發疽,肝腎受邪,血凝氣滯,治法同上。

螻蛄串,有上中下三種。濕毒傷腎,怒氣傷肝,先用加味流氣飲,經服三香內托飲後,用乳香定痛散。

肚肋癰,大小腸受毒而成。內用加味內托清氣飲。腎氣遊毒膀胱,氣欲傷腎,腎實不受,複流膀胱,蓋風毒也。用定痛流氣飲,內托散。

鞋帶癰,寒濕受於下部,用定痛流氣頌、內托散、檳榔丸。

腳心疽,濕氣凝於腎經,服定痛流氣飲、檳榔丸。

第四十九形圖

<figure> <img alt="圖"> </figure>

此圖上發背,心肝鬱結,怒氣傷肝,熱毒出背,先服敗毒流氣飲,不效用護心托裡散,再不效急用內托流氣飲。

中發背,心經熱毒以致肝血凝結,先用敗毒流氣飲,次用內托流氣飲。

下發背,肝脾風熱結滯入腎,先用敗毒流氣飲,次服內托流氣飲。

腰疽,胸隔受濕熱之邪,注於肝,治法同下發背。

痄腮痛,在耳根後,通於脾腎,因血氣凝滯結於夾腮,乃風熱之毒也。服清肝流氣飲,內托流氣飲。

騎馬癰,因腎虛,受濕熱邪毒於腸經,發即成漏。急服敗毒流氣飲、內托流氣飲、追毒流氣飲。

第五十形圖

<figure> <img alt="圖"> </figure>

此圖眉風毒,太陽風熱,上壅脾經,壅結而成。急用敗毒流氣飲,次用內托清肝飲及乳定痛散。

耳門癰,肝經風毒,流注陽明,用敗毒清氣飲,清肝流氣飲。

耳根毒,用敗毒流氣飲,內托清肝飲。

胺癰,怒氣傷肝,肝風熱毒,塞流入心腎,用敗毒流氣飲,內托清肝飲。大腰帶毒,心肝風濕熱毒,注於膀胱、腎經,用清肝流氣飲,敗毒流氣飲,不可用敷藥。

臍痛,心脾濕熱流入小腸,發於臍中,用內托流氣飲,定痛三香飲。

中肘疽,肝經氣血凝滯,用內托流氣飲,定痛消毒飲。

丁刺毒,心邪結滯,風毒壅血,先用內托流氣飲,次用定痛消毒飲。

腿癰,濕熱窒結腎經,用敗毒流氣飲,內托流氣飲。

外臁瘡,心脾腎之濕熱也。先用紫蘇流氣飲,次用三香和氣飲。

里臁瘡,浸濕熱三邪,陰經血分受傷,急用紫蘇流氣飲,三香和氣飲,外用隔紙膏。

腳發背,腎經受濕,血氣凝滯,用定痛消毒飲,鵝油透骨膏。

第五十一形圖

<figure> <img alt="圖"> </figure>

此圖腦疽,腎虛熱上壅結,急用三香內托散,再用定痛消毒飲。

對口疽,太陽督脈,風熱相乘,用三香內托散,定痛消毒飲。

上中下搭手,久憂暴怒傷於內,風熱暑濕感於外,心火無肺,氣結血凝,用三香內托散,內托流氣飲,消毒內托散。

委中毒,腎經寒濕,用加減紫蘇流氣飲,敗毒流氣飲。

腎癰,心腎濕熱,結聚於腹下入腎而成,用敗毒流氣飲,清心流氣飲。

天蛇癰,心熱風濕下行,發於腳趾或手指,治法與腎癰同。不可犯鐵。

第五十二形圖

<figure> <img alt="圖"> </figure>

此圖項疽,風熱犯太陽督脈,心火上炎之極,先用敗毒流氣飲,次用內托流氣飲。

鬢疽,心腎肺胃風熱而生,用敗毒流氣飲,清肺飲。

血風毒生於鼻上,因心脾受濕熱,致風熱併發,用敗毒流氣飲。

瘰癧有四種,風、痰、寒、熱壅結,用清肺流氣飲,不效,消毒流氣飲。

結喉癰,因風熱結滯在外,獨可相喉之門則難治矣。急用敗毒流氣飲,不效,再用內托流氣飲。

臀疽,腎經虛,濕熱壅結,急用敗毒流氣飲,次用內托流氣飲。

貼骨疽,肝腎風濕熱毒聚於筋骨,腫痛無膿足不任地。用敗毒、紫蘇二流氣飲,不退,再用內托流氣飲。

腿遊風,小腸受濕熱風邪,赤腫遊走腿間,用紫蘇流氣飲,不效,再用內托流氣飲。

指刺,風寒熱,擊搏於心,心血受毒,用定痛流氣飲,不效,用托裡流氣飲。

上下脅癰,肝經風熱寒濕伏於腸胃,用敗毒流氣飲,不效,用內托流氣飲。

第五十三形圖

<figure> <img alt="圖"> </figure>

此圖破面癰,用追毒流氣飲,外用透骨膏貼於面腮紅腫處。

鎖牙疔,用內托流氣飲,亦用追骨膏。

蜂窠毒,病源治法列於十一形內。

對心癰,甚難治,急用內托追毒飲,外用透骨膏。

臍下互,用內托流氣飲。

魚口便毒用土苓散。

左右血海毒,脾腎受邪,用敗毒流氣飲。

本圖內,遺缺破腳癰一症(原注)

第五十四形圖

<figure> <img alt="圖"> </figure>

此圖馬刀毒,又名鼻疔,防毒攻頂門,急用追毒流氣飲。

麻子疔,亦用追毒流氣飲。

蚯蚓疔,先用透骨膏,急用追毒流氣飲,久延,毒入難治。

穿心疔,乃危急之症,用內托流氣飲,稍效用清肺飲。

偏胸毒,用內托流氣飲,久延,毒入心難治。

櫻桃瘡,用消毒流氣飲。

手心疔,用內托流氣飲。

石榴瘡,用消毒流氣飲。

人面瘡,治法十九形圖內。

第五十五形圖

<figure> <img alt="圖"> </figure>

此圖破腮疔,鵝掌風俱用追毒流氣飲。

鼠盆疽用消毒流氣飲。

脅肋疽、肚癰俱用內托流氣飲。

腎芒爛至疽用清心流氣飲。

腿面癰,用敗毒流氣飲。

石丹毒,用定痛流氣飲。

腸痔糞水通流,用地榆槐花湯。

第五十六形圖

<figure> <img alt="圖"> </figure>

此圖租珠癰,用清心流氣飲。

鼻痔、血風癬俱用消毒流氣飲。

左腿癰,用定痛流氣飲。

外便毒,用托裡流氣飲。右肘根用追毒流氣飲。

鶴膝癰,用敗毒流氣飲。

牛皮癬,用消毒流氣飲。

第五十七形圖

<figure> <img alt="圖"> </figure>

此圖膏珠癰、右臀癰俱用定痛流氣飲。

棘心癰用清心流氣飲。

臂腕毒,用內托流氣飲。

內便毒,用托裡流氣飲。

念珠毒,用敗毒流氣飲。

第五十八形圖

<figure> <img alt="圖"> </figure>

此圖念珠癧,用敗毒流氣飲。

偏胸毒,用定痛流氣飲。

腰癰即蜘蛛癰、漏灶、左子刺,三症俱用消毒流氣飲。

櫻桃痔,用清肝流氣飲。

第五十九形圖

<figure> <img alt="圖"> </figure>

此圖頸癰,用內托流氣飲。

左脅便毒,用內托流氣飲。

交骨疔,難治,先用透骨膏去其毒,後用追毒流氣飲。

撲招疽,用敗毒流氣飲。

血絲疔,急用追毒流氣飲,仍用透骨膏貼其兩頭,勿使走串。

氣血流注,用透骨膏貼兩頭,再用追毒流氣飲。

第六十形圖

<figure> <img alt="圖"> </figure>

此圖肩疔,用內托流氣飲。

左肩疽,用敗毒流氣飲。

右脅便毒,治法同肩疔、臂疔,用追毒流氣飲。

鐵索疔,先用透骨膏貼兩頭,後服追毒流氣飲。

濕毒流注,腿癰俱用消毒流氣飲。

腎癰,用內托流氣飲。

第六十一形圖

<figure> <img alt="圖"> </figure>

此圖影疽,用內托流氣飲,不效,用追毒流氣飲。

對口,用清心流氣飲。

蜂房發背,危急之症,初起必用開破瘡頭,急用內托流氣飲,仍用透骨膏。

通肝發背、左右牛厄,俱用消毒流氣飲。

天蛇頭治法列五十一形圖內。

內懸疽,一名鴨蛋癰,用內托流氣飲,追毒流氣飲。

腳心疔用定痛敗毒飲,即內消沃雪湯,即乳香化毒湯。

第六十二形圖

<figure> <img alt="圖"> </figure>

此圖面上疔,一名冷疔,感於手足久冷,受寒風而發,長如粒米,久成疔毒,用狗寶丸、流氣飲,不效,再服追毒托裡散。

上下眼毒,心肝風熱而成,用清心流氣飲。

髭、髯、須三毒,脾胃心肺,因風痰火之邪而生,急用清心流氣飲,不效,再服內托流氣飲。

胝毒、夾毒、心、肺、三焦濕熱痰滯,用內托流氣飲,不效,用定痛流氣飲。

手心癰,在右,太陰。陽明邪氣流於右足厥陰;在左,太陽、少陰火流於左足太陰、陽明,複流注於上而生。蓋因喜怒憂愁,風寒濕熱,氣血凝滯,經絡不通,俱用定痛消毒飲,不效,用內托流氣飲。

左乳癰,因肝怒血滯,孔竅不利,用內托流氣飲,不效,用定痛流氣飲。

右乳癰,因風熱濕痰搏於脾胃肝肺之間,用清心流氣飲,不效,用內托流氣飲。

心臟癰,心經熱毒奎結,結絡不通,用定痛流氣飲,內托流氣飲。

手腕毒生於掌後,心經受風寒暑熱,喜怒驚恐,經絡結滯,用敗毒流氣飲,定痛流氣飲,內托流氣飲。

便毒,鯉魚毒,生於腿之左右縫間,此膀胱濕熱受於肝腎,用消毒流氣飲,內托流氣飲,定痛流氣飲。

膝腿毒,膀胱受邪,流於脾胃,用紫蘇流氣飲,若結久成癰,再服內托流氣飲,走痛流氣飲。

鶴膝風,憂鬱濕氣,傷於肝脾經骨之間,流傳脾胃,用紫蘇流氣飲,內托流氣飲。

腳指毒,腎經受邪,傳於陽明經聚處,用紫蘇流氣飲,內托流氣飲,定痛流氣飲。

第六十三形圖

<figure> <img alt="圖"> </figure>

此圖瘤者,風寒濕熱,傷於心肝脾肺腎,傳於六腑,壅結經絡,留於腠理,血結氣滯,日漸增長,或有內潰,自破開裂,將梅花散敷之,外敷以白玉膏,待七日後,取去,即用透骨膏貼之,服流氣飲。

粉瘤、面頰瘤受風寒濕熱上攻頭面,用消毒流氣飲,以透骨膏貼之。

肩瘤、乳瘤,憂怒鬱結,氣血不和,用內托流氣飲,鵝油透骨膏。不可開刀。

血瘤,血結氣滯,經絡不通,熱聚而血出不止。用梅花散、白玉膏、透骨膏。

肉瘤,脾邪傳聚,毒氣逆於肉裡,用清肝流氣飲。

脅瘤,腸胃變邪,壅滯肉裡,用消毒流氣飲,貼透骨膏,亦可開刀。

筋瘤,肝經受風熱之邪,傳脾,逆於筋骨之間,用清肝流氣飲。

臂瘤、腿瘤、腳瘤、發疽瘤,四者皆因脾胃濕熱,流注於手足之經,用消毒流氣飲,貼透骨膏。

第六十四形圖

<figure> <img alt="圖"> </figure>

此圖大麻風,邪中血脈,若皮膚不裂,四肢不壞,用花蛇丸,消毒流氣飲,以追毒水銀膏敷之。不可輕治,切忌色欲、酒、醋、鹽、醬、蔥、蒜、油、面、膩、食、雞、鵝、鮮腥之物。淡食淡飲。若眉脫,遍身盡癩,用換骨膏、蠻王酒又名酒仙散、胡麻丸、烏蛇丸、秦艽丸、如聖散。

第六十五形圖

<figure> <img alt="圖"> </figure>

此圖發背者,憂苦、寒濕,榮衛兩虛,風熱邪毒注於筋骨,氣血壅阻,濕痰壅滯,元氣衰敗,用當歸連翹散,解毒丸,乳香黃耆散,瘡口敷蟾酥丸,四邊腫處貼乳香拔毒散,如潰敷追毒烏金散,後用桃花收口散。對口疽治法列二十七形圖內。

第六十六形圖

<figure> <img alt="圖"> </figure>

此圖發腦者,陽熱伏結督脈,毒氣上壅,在枕骨端,或風池、天柱之上,赤腫潰痛,逆則黃水,順則稠膿,與對口、發背同治。外貼神應膏。

第六十七形圖

<figure> <img alt="圖"> </figure>

此圖髮鬢者,風熱壅於陽明、少陽會合之間,連於百會,漸漸赤腫生膿,頭眩吐逆,生寒熱,蓋脾胃濕熱毒也。用當歸連翹散、解毒丸、追毒散、追風流氣飲。

第六十八形圖

<figure> <img alt="圖"> </figure>

此圖發髭者,脾胃虛熱,心肺風熱流注三焦,上攻禾髎之端、承漿之側,如芒刺,四邊腫硬,時麻痹,黃水流,憎寒吐逆。先服當歸連翹散,瘡口略擦破,貼針頭散、神應膏、乳香拔毒散,後服乳香黃耆散。

第六十九形圖

<figure> <img alt="圖"> </figure>

此圖䯒臁,腎虛,風寒濕攻於三里之旁,陰交之側,漸漸膿淫,先用洗毒散洗淨,敷麝香輕粉散,外用神應膏,再服當歸黃耆散。

第七十形圖

<figure> <img alt="圖"> </figure>

此圖紫疥,風濕熱中於心肺,發於皮膚,或痛或癢,遍身如疥癬,頂黑心陷,精神昏倦,恍惚似繩牽,生於胸腹,毒盛,嘔逆,治法與疔同,已列於六十形圖內。

第七十一形圖

<figure> <img alt="圖"> </figure>

此圖名火赤瘡,又名紅絲瘡。

火赤瘡者,血氣虛,風熱盛,初如赤疥火燎之形,膿漿黃水流時,沾皮即破爛,先用洗毒散洗之,後服當歸連翹散,乳香黃耆散。

紅絲瘡者,心、小腸風熱上乘肺金,瘡頭紅絲貫穿,或痛或癢,血箭紅絲到心必死。宜砭刺出血,紅絲頭行處亦刺出血。貼針頭散,服當歸連翹散、解毒丸。

第七十二形圖

此圖二症:魚脊瘡,骨疽瘡。

魚脊瘡,臟中精冷,虛熱傳筋骨之中,初如癬,破則黃水流,沿生白泡,似魚脊。先服當歸連翹散,乳香黃耆散,瘡上貼針頭散,烏金追毒散。

骨疽瘡,腎經風熱,血凝氣滯,徹骨腫痛,癢痛煩悶,日久成膿,以針破之,用溫經活血湯、黃耆丸、乳香黃耆散,成膿針破,入蟾酥丸、追毒散。

第七十三形圖

<figure> <img alt="圖"> </figure>

此圖有四疳,病源治法列於後。

臟腑寒虛,風熱注皮而生冷疳。外跡臁□,膿水不幹,日久潰深必害人,宜服消風散。

赤暈起因為紫疳,致四肢疥癬而為風疳,風熱侵肌而成血疳。治法俱用當歸連翹散,乳香輕粉散。

風疳生於穀道之旁,注於豕山之側,初如癬疥,破時黃水成瘡,風濕相搏,遍身皆生,不治之症,用黃耆丸,如聖膏。

第七十四形圖

<figure> <img alt="圖"> </figure>

此圖鴉陷疳,胎中邪熱氣虛,初如錢眼,後潰深如鴉陷,先服解毒丸,以鴉陷麝香輕粉散敷之。

第七十五形圖

<figure> <img alt="圖"> </figure>

此圖於發背,風熱相侵,血氣凝滯經絡,發於左手背上,如粟米大,風毒攻心,或痛或癢,遍身麻木,寒熱,頭眩吐逆,四肢煩亂,神昏目暗,先用當歸連翹散、解毒丸,乳香黃耆散去其毒,以桃花散收口。

第七十六形圖

<figure> <img alt="圖"> </figure>

此圖有五疔。黑疔,膀胱虛熱,腎受風邪,外攻兩耳端,初起黑色,麻木,硬如鐵石,紫黑,嘔吐神昏,心驚恍惚,困倦多睡。先用當歸連翹散,外敷透骨膏。

赤疔,心火邪熱毒盛,發驚狂,先疏通內毒,用白馬蹄香散。

白疔,肺火腸風,熱乘虛入,初起白色,外暈泡,咳唾連聲,痰涎稠黏,口鼻干,咽喉燥。先服乳香黃耆散,外貼針頭散,蟾酥丸,痛甚,用追毒烏金散。

青疔,肝膽風火注於經絡,傳入於心,火盛燥,以致心驚舌強,神昏語澀,腎水虛寒作熱。用清肝流氣飲,清心流氣飲,追毒烏金丸,外貼神應膏。

黃疔,風濕熱毒在脾胃,起於唇齒口端、人中之側,色黃,四邊麻木,四肢懈怠,煩燥心驚,嘔逆。服黃耆湯,乳香黃耆散。

足生火疔,蓋膏染之變濕熱,風毒安於手足太陰,流注膝下,初如米粒,漸潰成瘡,血如敗血,又如煤涅,經年骨節疼,累歲不收口,成陰疳瘡。先服黃耆湯,乳香黃耆散,瘡口敷鐵粉散,追毒散,去惡肉,以桃花散收口,痛則用洗毒散洗之。

第七十七形圖

<figure> <img alt="圖"> </figure>

此圖陰疳瘡,治法與上腳生火疔同。

貼骨疽,治法列於五十形圖內。或云,以凌霄花藤敷之。一神方惟取其根,名烏鴉根,敷之可愈。俗名為懶藤是也。

第七十八形圖

<figure> <img alt="圖"> </figure>

此圖漏睛瘡,肝腎小腸風熱上攻,復注於睛內,初起癢痛,漸成膿水流,眼棄日久,睛昏氣散,先以黃耆、地骨皮煎湯洗之,服黃耆湯,外貼神應膏。

耳疳,風熱入腦,注於小腸經,腎虛寒,浸潰膿水,連年腥穢,以麝香、枯礬、輕粉,研細末吹之。

骨槽風,大腸風熱,牙齒疳腐,血流咽喉,連塊腫痛,服乳香蓽拔散,當歸連翹散。

鎖喉風,心經熱火,小腸風痰壅肺,發於聽會之間,注於懸骨之側,初如瘰癧,後側痛腫浸淫,服當歸連翹散,乳香蓽拔散,外用神應骨貼之。

肝熱盛,風癧;肺虛寒,膿癧;脾骨風熱,實癧;風熱攻心,血癧。不破可灸。貼如聖餅,神應膏。

第七十九形圖

<figure> <img alt="圖"> </figure>

此圖髮乳者,內有濕熱結郁,外感風熱,生核塊在乳房,久結成癰疽,先用當歸連翹散,黃耆湯次之,外貼追毒散,神應膏。

第八十形圖

<figure> <img alt="圖"> </figure>

此圖外感風邪於血脈之中,名曰火殞,心經內熱而成此毒,初生赤色,漸腫串皮,先用當歸連翹散,再煎洗毒湯洗之。

纏腰者,腸內血凝氣滯,結成癰腫於小腹,先服當歸連翹散,解毒丸,次用乳香黃耆散。若已成膿刺破用膏貼;但服乳香黃耆散,自然膿從大小便出,即愈。

水流麻根,腎、膀胱陰虛,心火盛,發於血脈,隨處生之。及皮膚破,潰膿嘔逆,頭痛,痛連百節,用當歸連翹散、解毒丸。痛甚,服乳香黃耆散,解毒散。

疥癬,風濕熱,心火盛,生蟲燥癢,先用升麻和氣飲,再用如聖散。

二、枕藏外科諸方

內托千金散

人參 肉桂 甘草節(各五分) 連翹(一錢二分) 當歸 赤芍 白芷 川芎 羌活 黃連 皂刺(炒黃) 穿山甲(炒黃各九分) 酒二三盅煎服。

千金化毒湯

歸尾(一錢五分) 赤芍(一錢) 白芷(一錢) 大黃(三錢) 木鱉(去殼) 穿山甲(炒) 乳香 沒藥 瓜蔞 天花粉(各一錢) 酒水各半同煎服。

干金托裡散

連翹 鼠黏子(各一兩二錢) 黃耆(二兩五錢) 厚朴 川芎 白芷 官桂(各三錢) 赤芍(二兩) 防風 乳香 沒藥 當歸 人參(各三錢) 每劑五錢酒,水煎服。

乳香定痛散(即內托清肝散)

人參 黃耆 當歸 川芎 白芷 甘草 乳香 烏藥 防風 桔梗 枳殼 厚朴 生薑 大棗 各等分煎服。

柴胡獨活湯

柴胡(八分) 獨活(一錢) 秦艽(一錢) 赤芍(一錢五分) 青皮(八分) 當歸(一錢) 貝母(一錢二分) 銀花(一錢五分) 天花粉(一錢) 水煎服。

真人活命飲

貝母(一錢) 防風(六分) 歸尾(一錢) 陳皮(一錢五分) 天花粉(三錢) 銀花(三錢) 皂角(八分) 甘草節(六分) 乳香(一錢) 沒藥 白芷 赤芍(各六分) 穿山甲(炒,一錢) 好酒一碗煎服,能飲酒者服後可再飲適量,以助藥力。

內消散

歸尾(一錢五分) 赤芍(一錢) 白芷(一錢) 大黃(三錢) 乳香(一錢) 沒藥(一錢) 甘草(五分) 殭蠶(一錢) 瓜蔞(一錢) 銀花(二錢) 天花粉 皂角刺 木鱉(去殼) 穿山甲(壁土炒各一錢) 酒水各半煎服。、

化消腫托裡散(即消毒內托飲)

當歸 黃耆 天花粉 川芎 桔梗(炒,各二錢) 陳皮(一錢) 紅花(一錢) 白芷 厚朴(薑汁炒) 防風(各一錢) 穿山甲(炒,一錢) 水酒共三碗,煎七分,不飲酒者水煎服。

解毒生肌定痛飲

乳香 沒藥 輕粉 幾茶 青黛(各五錢) 血竭(一兩) 龍骨(一錢) 胎骨(二錢) 冰片(五分) 黃連(一錢) 麝香(三分)

追疔奪命湯

歸尾 乳香 皂角刺(各一錢) 沒藥(一錢二分) 防風(一錢五分) 貝母 赤芍 陳皮 白芷(各一錢五分) 甘草(一錢) 穿山甲(炒,一錢) 銀花(一錢三分) 天花粉(一錢五分) 上十三味為片,用無灰陳酒二碗,煎七分。紙餬口,勿令走氣;煎藥須避雞犬。病在上,食後服;病在下,食前服。

此方出華佗青囊書中,今刊袖珍方內。人皆忽之,是可惜也。

加減鐵箍散

大黃 白芷 薑黃 天花粉 連翹 急性子 元參 黃柏 黃芩 白芨 白蘞 赤芍 秋華(經秋芙蓉葉) 上十三味等分為末。

二十四味流氣飲

(加薑棗為二十六味救苦化堅湯)

人參 木香 甘草 黃耆 厚朴 柴胡 紫蘇 桔梗 枳殼 官桂 檳榔 川芎 白芷 赤芍 藁本 歸尾 防風 芍藥 元胡 茯苓 五靈脂 陳皮 半夏 黃芩 上各等分用水數升,大沙鍋煎服。

紅子膏(即神應膏)

血餘 蓖麻子 巴豆(去殼,各二兩) 當歸(一兩五錢) 松香(五兩) 木鱉子(去殼,四十粒) 穿山甲(六七十片) 川芎 連翹 槐子 大黃 苦參 沉香(各三錢) 杏仁 川楝 花椒(各五分) 乳香 沒藥 丁香 木香(各三錢) 麝香(一分) 俟滴水或珠方可下之。麻油三斤,頭髮一兩,化去渣,柳枝攪勻,入黃丹十八兩,成膏。

艽活歸芍湯

秦艽 獨活 赤芍 當歸 貝母 黃芩 連翹 銀花 白芷 羌活 各等分,水煎服。

千金內托止痛散

人參 黃耆 防風 川芎 桔梗 厚朴 薄荷 官桂 當歸(酒浸) 銀花 甘草 以上十二味等分,大劑煎服。如不進飲食加香附、砂仁,痛甚加乳香、沒藥,毒水不幹加知母、貝母,咳嗽加陳皮、半夏、杏仁,不便加大黃、枳殼,小便不利加麥冬、車前、木通、燈芯。

青皮柴胡桔梗飲

青皮 柴胡 桔梗 歸尾 白芷 貝母 黃芩 連翹 枳殼 秦艽 獨活

加減內托流氣飲

人參 黃耆 柴胡 桔梗 白芷 陳皮 半夏 貝母 乳香 連翹 等分水煎,飯後服。

復元通氣散

木香 茴香 青皮 穿山甲炙 陳皮 白芷 貝母 香附 甘草 上各等分煎服。

附一方易滿蘆

青皮 陳皮 生地 熟地 白芷 甘草(各一兩) 穿山甲(五錢) 連翹(一兩) 瓜蔞(五錢) 銀花(一兩) 陳酒煎服。

海藻散(又名三因破結散)

海藻(酒炒) 龍膽草(酒炒) 海蛤粉 通草 枯礬(各三錢) 昆布(酒洗三錢) 松蘿茶(三錢) 麥面(四錢) 貝母(去心,三錢) 半夏(三錢) 上藥研為細末,每服二錢,陳酒送下。忌鯽魚、豬肉,五辛生果諸毒物。

流氣飲

紫蘇 桔梗 枳殼 甘草 防風 柴胡 川芎 羌活 白芷 芍藥 犀角 連翹 獨活 當歸 各等分水煎服。

隔紙膏

白芷 川芎 黃丹(炒) 龍骨(煅灰) 螵蛸(用油熬就老松香) 輕粉(少許) 上藥共和油成膏。

又方

黃耆末(五錢) 輕粉 乳香 沒藥(各一錢) 血竭(五分) 銅綠(一分) 上為末,真香油調成膏,攤油紙上,再用單油紙一層,以針刺孔數十,搏膏藥上貼之。一日一換其膏。

再方

石膏(煅) 桔礬 等分為末,用桐油調成膏,用作隔紙膏。

化毒活血湯(即萬金奪命湯)

歸尾 穿山甲 皂角刺 陳皮(各一錢五分) 赤芍 甘草 防風 白芷 天花粉 銀花 貝母 乳香 沒藥(各五分)

另一味,毒在上部用桔梗,毒在下部用牛膝,已潰者用參耆。

飛龍奪命丹

穿山甲 皂角刺 陳皮 金銀花(各三錢) 乳香 沒藥 赤芍 歸尾 貝母 甘草節(各一錢) 天花粉(八分) 白芷(五分) 上藥水煎服。

化毒祛風散

(即定痛流氣飲,加香附、桔梗、紫蘇)

人參 黃耆 當歸 川芎 茯苓 枳殼 乳香 防風 白芷 芍藥 香附 紫蘇 桔梗

九仙奪命丹(又名九仙散)

南星(薑製五錢) 半夏(薑製五錢) 枯礬(五錢) 厚朴(薑製五錢) 根光(炒,五錢) 木香(四錢) 人參(三錢) 豆豉(一兩) 甘草(三錢) 阿魏(五錢) 糟糠子(五錢) 上研末、糊為餅,瓦上焙乾,每服一餅,細嚼,薑湯送服。

七味硇砂散

辰砂(二分) 銀珠(二分) 甘石(一分) 瑪瑙(一分) 麝香(一分五釐) 冰片(一分五釐) 硇砂(二分) 煉硇砂法:硇砂一兩,掘地坑一尺五寸,安鏡坑底,留空,上以碗蓋之。泥周圍築實,三七日鏡下空中結黑塊,以刀割下;豆腐內蒸化,將湯煎乾,則結成六錢。

上宣湯

人參 黃耆 白朮 當歸 防風 白芷 甘草 川芎 官桂 芍藥 茯苓 生地 連翹 等分煎服。如身熱去官桂加黃芩、柴胡。

破血散(即南星膏)

大南星杵黏手,滴好醋為膏。依瘤大小貼之,覺癢,切忌手去抓搔。若紙上藥干,又換之,頻頻貼效。

苦參丸

苦參(四兩) 荊芥(一兩) 防風 白芷 川烏 赤芍 何首烏 獨活 梔子 牙皂 蔓荊子 茯苓 山藥 蒺藜 川芎(各四兩) 白附子(四兩) 上面糊為丸,梧子大,空心服,臨臥時酒送五十丸。

清心流氣飲

茯苓 豬苓 木通 澤瀉 青皮 防風 柴胡 羌活 香附 川芎 紫蘇 赤芍 麥冬 甘草 水煎服。

七寶湯

鵝管石 明礬 甘草 白芷 黃柏 歸尾 銀花 上各等分水煎服。

乳香化喜湯(即內消沃雪湯)

當歸 青皮 黃耆 甘草節 麝干 連翹 穿山甲 貝母 陳皮 乳香 沒藥 皂角刺 天花粉 金銀花 木香 上各等分水酒煎服。痛甚加大黃二錢。又方用白芷、白芍各八分。

又化毒丸

硇砂 辰砂 雄心(各二分) 冰片 麝香(各五分) 輕粉(三分) 蟬退(二十一個) 上藥研極細,加蟾酥,丸如綠豆大,每服一丸,放舌上噙自化。

如聖餅

雄黃(三錢) 人信(五分) 乳香(五分) 酒米糊和餅,如錢大,貼之;如瘡破只貼瘡邊。

二青草末飛丹散

青黛 銅青 甘草末 飛丹 上各等分為末。

敗毒流氣飲(即內托追毒散)

當歸 川芎 前胡 羌活 獨活 白芷 柴胡 秦艽 連翹 桔梗 紫蘇 防風 芍藥 甘草 上各等分,薑棗引,水煎服。

蟾酥丸

蟾酥(大豆許) 白丁香(五十粒) 寒水石(少許) 巴豆霜(五粒) 寒食饅(少許) 蜜丸,綠豆大,每服五六粒。

狗寶丸

蟾酥(二錢) 麝香(一錢) 狗寶(健康狗內取為妙) 用酒為丸,如粟米大,每服蔥白三寸,酒送下。

白玉膏

甘石(煉末四錢) 龍骨(煉末六錢) 明礬 乳香 沒藥(各一錢( 白蠟 滑石 石膏(末,各四錢) 豬油(二兩) 白膠香(四錢) 將油膠煉化,入眾藥末為膏。

紅玉膏

龍骨 赤石脂 兒茶 血竭 沒藥 乳香(各一錢) 輕粉(五分) 冰片(二分) 上藥,先將麻油二兩,當歸五錢,煎枯去渣,再入骨、石、茶、竭四味,又煎一二沸入乳香、沒藥,煎片刻後入黃丹五錢,溶化冷定,入輕粉、冰片攤貼。

三番內托散

乳香 木香 丁香 人參 黃耆 紫蘇 厚朴 桔梗 枳殼 防風 烏藥 當歸 芍藥 白芷 川芎 官桂 川烏 甘草 上等分,水煎服。

敗毒流氣飲

人參 芍藥 前胡 柴胡 桔梗 防風 川芎 白芷 羌活 獨活 枳殼 各等分,水煎服。

內托流氣飲

人參 黃耆 甘草 厚朴 蘇葉 桔梗 防風 官桂 枳殼 烏藥(各七分) 木香 檳榔 當歸 白芍 白芷(各五分)

水煎,食遠服。

連翹散

黃耆(一錢) 人參(三錢) 甘草(五分) 漏蘆(一錢) 升麻(一錢) 乾葛(五分) 連翹(一錢) 丹皮(一錢) 當歸(二分) 生地 熟地 白芍(各三錢) 肉桂(三分) 柴胡(八分) 大力子(八分) 防風(五分) 獨活(五分) 羌活(一錢) 昆布(三分) 三稜(二分) 莪朮(二分) 益智(一分) 麥芽(一錢) 神麯(三分) 黃連(二分) 厚朴(五分) 黃柏(三分)

如馬刀毒,去獨活、漏蘆、升麻、乾葛,加瞿麥。

桃花散

寒水石(煅,一兩) 白芨 白蘞 白石脂 赤石脂(各五錢) 地骨皮(五錢)

追風流氣飲(即追毒流氣飲)

紫蘇 桔梗 前胡 羌活 防風 甘草 升麻 白芷 益母草 各等分,水煎服。

清肝流氣飲

降心火,生腎水。

桔梗 枳殼 甘草 防風 前胡 連翹 羌活 獨活 赤芍 川芎 石羔 荊芥 薄荷 白芷 上各等分,水煎服。

加味流氣飲

蘇葉 桔梗 枳殼 烏藥 甘草 防風 官桂 白芷 芍藥 厚朴 川芎 木瓜 香附 川楝 上各等分,加薑棗引煎服。

檳榔丸

枳殼 厚朴 檳榔 紫蘇 甘草 防風 芍藥 陳皮 香附 大腹皮 上各等分,加薑棗水煎服。

護心托裡散

乳香 木香 人參 黃耆 當歸 川芎 白芷 甘草 烏藥 官桂 防風 桔梗 枳殼 上各等分,水煎服。

追毒流氣飲(即內托追毒加減)

紫蘇 桔梗 枳殼 甘草 防風 羌活 柴胡 白芷 芍藥 犀角 連翹 獨活 當歸 川芎 上各等分,水煎服。

定痛三香散

乳香 木香 香附 人參 當歸 川芎 烏藥 防風 甘草 官桂 黃耆 桔梗 枳殼 厚朴 白芷 玄胡 芍藥 上各等分,水煎服。

土苓散

土茯苓(二兩) 五靈脂(一錢) 大黃(五錢) 薑黃(三錢) 穿山甲(土炒,一錢) 木通(一錢) 木瓜(一錢) 米仁(一錢) 防風(一錢) 人參(三分) 歸尾 牛膝 生地(各一錢) 皂角(一錢) 赤芍(七分) 上水煎服取汗為效。

清肺飲

連翹 川芎 白芷 黃連 黃芩 荊芥 桑皮 苦參 山梔 貝母 甘草 上各等分,水煎服。

地榆槐花湯

升麻 陳皮 甘草 連翹 生地 秦艽 蒲黃 荊芥 當歸 天花粉 槐花 地榆 上等分,水煎服。

白花蛇丸

白花蛇(去頭尾,酒浸三日去骨) 白附子 牛膝 當歸(酒浸,各一兩) 何首烏(三兩) 羌活 殭蠶 防風 獨活 蓽撥 蔓荊子(酒浸,各一兩) 石菖蒲(二兩) 赤芍 蒼耳子(各四兩) 甘草(炙,七錢) 川芎 雷丸 威靈仙(各二兩) 枳殼 烏藥 皂角(各一兩) 雄黃(五錢) 苦參(酒浸一兩) 上藥曬乾為末,蜜刃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酒送下。

換骨散

白花蛇 烏蛇 地龍(福建蚯蚓) 當歸 細辛 天麻 白芷 荊芥 威靈仙 蔓荊子 菊花 苦參 沙參 木賊 不灰木 蒺藜 甘草 天冬 赤芍 菖蒲 定風草 胡麻 木鱉 何首烏 蒼朮 川烏 上藥各等分為細末,每服五錢,空心酒送下。

胡麻丸

胡麻(十二兩) 苦參 荊芥(各八兩) 何首烏 防風 靈仙(各八兩) 甘草(六兩) 菊花 蔓荊子 石菖蒲 蒺藜(各八兩) 上藥研末,每日服三次酒送下。

秦艽丸

秦艽 川椒 人參 茯苓 蔓荊子 細辛 草河車 蜂房 麻黃 白附子 乾薑 木香 桔梗 桂心 獨活 當歸 羌活 黃芩 天雄 石楠 杜仲 白芥子 柴胡 豬膏骨 烏豆 甘草 川芎 防風 上各等分,酒浸,日飲三次。

另用白附子,川芎,荊芥各等分,馬鬃灰五錢,和香油熬,擦頭面即生鬚髮。

當歸連翹散

當歸 花粉 連翹 大黃 芍藥 金銀花 黃花地丁 生地 劉寄奴 上各等分,姜三片為引,取瀉。

乳香黃耆散

乳香 沒藥 黃耆(各五分) 丁香(二錢) 蘆花(四錢) 沉香(三錢) 木香(五錢) 上藥為細末,每服三錢,溫開水一盅。或煎六分,空心服。若口渴喉干,大便干小便赤,則去丁香加大黃、川楝各一錢。

柴蘇流氣飲

紫蘇 桔梗 枳殼 厚朴 甘草 芍藥 白芷 陳皮 檳榔 香附 大腹皮 上各等分,水煎服。

透骨膏

蟾酥(五分) 大茴香(一個) 鋼砂(三錢) 麝香(一分) 巴豆(十粒)

上為細末,用小瓷瓶收藏,每用藥刺破瘡頭,點。不效,可加輕粉二錢,同入為末。

又方

蟾酥 硼砂 輕粉 巴豆(各一錢) 蝸牛(二錢) 麝香(一分) 先將巴豆研如泥,次入蝸牛、麝香,再研後入各藥。研極細末,以小瓷瓶收貯。每用少許,以乳汁化開,先用針輕輕撥破毒頭,挑藥粒納干瘡口,外用清涼膏貼之。此潰膿藥外科不可缺者。

梅花散

寒水石(一兩) 龍骨(二錢) 黃丹(三錢) 血竭(一錢) 上研為末,收藏備用。

追黴水銀膏

水銀(一兩) 皂礬(七錢) 白鹽(五錢) 硃砂 膽礬 火硝 鵝管石 滑石(以上五味各三錢) 上藥研極細,置廣鍋內,上以土碗蓋好,酒水各半細泥封口,不可露縫,上放瓦一片。鍋底用文武火煉三炷香,提出候鍋冷,或火炭化了不可提鍋,以刀輕輕刮下,鵝毛掃之。鍋中異有不盡者,又用水銀、皂礬 白鹽,同研再異,其下腳亦可同入再異。干則少加水幾點,不可太濕。其鍋底粗者,可擦疥癬,小者以火煅寒水石、石膏充之。

蠻王酒(又名酒仙散)

麻黃 木鱉 胡黃連 鼠黏子 枸杞 防風 蔓荊 蒺藜 瓜蔞 苦參 輕粉 上各等分,然若前藥用一兩五錢,只可入輕粉一錢。每服五分,服三次,鼻氣出即效。

烏蛇丸

烏蛇肉(酒浸,四兩) 露蜂房(炙,一兩) 苦參 檳榔 桃仁(各五錢) 白蒺藜(炒,五錢) 硃砂(二錢五分) 無名異 雷丸 雄黃(各五錢) 皂角(炒,五錢) 胡麻(四兩) 黃耆(一兩) 蛤蟆頭(一個)

上為末,用皂角十片煎膏和丸,如梧子大,空心服,每次四十丸,酒送下。

如聖散

荊芥 蔓荊子 大力子 苦參 玄參 厚朴 枸杞 白芷 防風 木鱉 胡麻 威靈仙 桃柳枝水浸洗之。

解毒丸

大黃 黃芩 連翹 梔子(各五錢) 滑石(一兩) 上為末,水丸,薑湯送下。

麝香蟾酥丸

麝香(五分) 明信(二錢) 雄黃(一錢) 輕粉(五錢) 乳香(五錢) 巴豆(十五粒,去油) 白凌飯石(三錢) 上為末,用水和丸如綠豆大。服用量多少視人大小而定,每服薑湯下之。

白凌飯石,如雞鵝蛋大,黑白青紅點相間,甚鬆脆,惟岳陽樓下有之,澗溪亦有。

乳香拔毒散

黃柏(二錢) 黃芩(二錢) 地骨皮(一兩) 乳香(一錢) 沒藥(一錢) 上為細末,井水調敷。

追風流氣飲

紫蘇 桔梗 枳殼 當歸 川芎 白芷 柴胡 防風 羌活 獨活 犀角 芍藥 連翹 甘草 上等分,水煎服。

洗毒散

麻黃 地骨皮 蛇床子 紫花地丁 煎湯溫沐。

當歸黃耆散

噹噹 黃耆 銀花 芍藥 大黃 陳皮 紫花地丁 甘草 上等分,姜三片,水煎服。

乳香輕粉散

乳香(一兩) 白礬(三錢) 輕粉(五錢) 沒藥(一兩) 麝香(五分) 上共為末,敷瘡口。

消風散

荊芥穗 炙草 人參 白殭蠶 白茯苓 防風 川芎 藿香 蟬退(各二兩) 陳皮 厚朴(薑製) 羌活(各五分) 上共為細末,每服三錢,清茶調下。

此藥治一切風熱癬疥,瘙癢發熱,或頭皮腫痛,頭目昏眩,鼻流清水,噴嚏聲重,耳嗚諸疝。

鴉陷麝香輕粉散

枯礬(五分) 輕粉 紅丹(各一錢) 麝香(少許) 老鴉毛燒灰存性(五分) 上為末敷之。

鐵粉散

紅丹(一兩) 生鐵粉(二兩) 輕粉(五錢) 松香(五錢) 麝香(一分)

上為細末,清油調貼。

追毒烏金散

巴豆(五錢) 寒食麵(一兩) 金墨(一錠) 面用水調糊狀,包於巴豆之外,文武火燒黑,研末干敷。

追毒散

巴豆(五錢) 雄黃(三錢) 綠豆粉(一兩) 共為細末調敷。

針頭散

人信(五分) 乳香(三錢) 沒藥(二錢) 上為細末敷瘡口

麝香輕粉散

輕粉(五錢) 乳香(一兩) 沒藥(一兩) 麝香(五分) 飛礬(五錢) 上為末敷之。

黃耆丸

黃耆(一兩) 附子(四錢) 茴香(七錢) 兔絲子(一兩五錢) 上細末,酒糊為丸。

如聖膏

巴豆(三錢) 當歸(五錢) 輕粉(二錢) 上細末,清油八兩,熬至滴水成珠;去渣,入黃丹三兩,文武火收之。

此膏治一切風疳疥癬,痛癢惡瘡,終年不愈者。

乳香蓽茇散

乳香 天麻 防風 草烏 蓽茇 細辛 川芎 硼砂 薄荷 麝香 上水煎,口噙。

升麻和氣飲

當歸 陳皮(各一錢五分) 枳殼(麵炒) 芍藥(酒炒) 半夏(制) 桔梗(炒) 白芷 乾葛 白茯苓 炙草(各一錢) 乾薑(炒) 大黃(各五分) 升麻(三分) 蒼朮(米泔麥酒炒,一錢) 水煎服。

又乳香黃耆散

乳香 沒藥(各五分) 黃耆(去殼) 人參 甘草 川芎 歸身 芍藥 陳皮 麻黃(各一錢) 粟殼(去筋膜蜜炒,一錢) 上煎服。

此方治一切癰疽發背,諸毒疔瘡,疼痛不可忍者。未成者速散,已成者速潰,腐敗膿毒,不假刀砭,其惡肉自然脫落。並治打撲損傷,筋骨疼痛。

神應膏

蛇退(三條) 發灰 乳香 沒藥 雄黃 血竭(各一兩) 當歸 防風 羌活 獨活 木鱉(各一兩) 上入油一斤,加豬脊髓,桃柳槐枝,熬油焦黑,濾起,再入鍋內加黃丹半斤,收好備用。

又如聖散

川芎 桔梗 薄荷 硼砂 甘草 上為末,敷瘡口。

玉屑妙靈散

滑石(研細為粉) 每服一錢,煎木通湯送下。

香膽散

木香(一錢) 黃丹 枯礬(各五錢) 輕粉(二錢) 上藥為細末,用豬膽汁拌勻,曬乾,再研細搽患處。

黃耆湯(治瘡,退風濕熱)

黃耆(銼) 黃芩(去黑心) 麥冬(去心,焙) 芍藥(各一兩) 甘草(炙銼,五錢) 生地(四兩) 半夏(五錢) 當歸(四兩) 大黃(銼炒) 石膏(碎) 川芎 人參(各一兩) 上銼如麻豆,每服五錢,用水一盞半竹葉七片,煎至一盞去渣,空心溫服。

又乳香定痛散

治諸瘡疼痛、潰爛諸藥不應,有效。

乳香 沒藥(各二錢) 滑石 寒水石(煅,各四錢) 冰片(一分) 上為細末搽患處,痛即止。

又內消散

銀花 知母 貝母 天花粉 白芨 半夏 穿山甲 皂角刺 乳香(各一錢) 上水酒各一碗,煎八分,病在上飯後服,病在下飯前服。藥渣搗爛加芙蓉葉細末一兩,白蜜五匙,同調敷瘡上,一宿自消,重者再用一服,忌口立效。

附羅氏保主錠

治疔瘡發背瘰癧及一切惡瘡。

金腳信 輕粉(各二錢) 雄黃 硇砂(各三錢) 麝香(一錢五分) 蟾酥(一錢) 巴豆(四十九粒,另研,文武火炮。) 上藥研細末,用黃蠟五錢熔開,將藥末和成錠子,冷水浸片時,取出錠子捏作餅子,如銅錢大。將瘡頭撥破,每用一餅,次用種應膏,後用托裡散,若瘡毒入腹危者,服破骨丹。

世傳疔瘡心有一條紅線,所至之處針出血,然後敷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