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仁伯醫案
目录
曹仁伯醫案
風溫
蔣:(西城橋) 病經六日,身熱不隨汗解,頭猶痛,風猶畏,口已干苦,苔已黃色,便溏溺赤,更見昏昏不爽,胸悶噁心,疹點夾斑似出,風溫鬱熱,欲達而不能暢達也。乘此昏變,不能不早以慮之。
葛根解肌湯加前胡 木通 淡芩
又:辛涼解散後,大汗遍身,斑疹齊出,頭痛畏風隨之而愈。在表之邪,從表而出,表氣和矣,未始不美。無如在裡熱邪,布於三焦,聚於陽明,正屬不少,肌膚蒸熱,舌苔於黃,胸前痞悶,便泄溺黃,脈形弦數,尚恐反復。
黃連解毒湯加淡豉 花粉 蘆根 連翹 牛蒡 茅根
又:熱邪深入營中,雖解其毒,未殺其勢,須防液涸而昏。
犀角(一錢) 鮮生地(一兩) 丹皮(三錢) 川連(七分) 赤芍(一錢五分) 淡芩(一錢五分) 黑梔(一錢五分) 川柏(五分) 連翹(一錢五分) 竹葉(三錢) 蘆根(一兩)
文:(塘市。) 頭痛太陽傷風之症,半月有餘。不能使其尋路而出,其邪郁矣。郁則不但病於本經,往往傳入陽明之界,變為身熱無汗畏風,苔白,是已傳入陽明,未離太陽之候,竊恐再傳。
選奇湯 加葛根 枳殼 桔梗 陳皮
牛(關上) 病經六日,述已經大汗而身熱不退,頭痛節痠,舌苔尚白,口已干苦,痞悶按痛,耳聾溺赤,脈緊而數。此係溫邪夾濕,招風以起,夾食難消,其勢正在張皇,每多傳變。慎之。
葛根 黑梔 豆卷 橘紅 薄荷 蔥白 淡豉 生草 川樸 枳實 滑石
又:進前劑,熱退身涼,邪已解矣。然散而留者,舌上白苔,變作嫩黃之色,口鼻乾燥,神倦妨食,溺黃脈數,清化為宜。
溫膽湯加花粉 穀芽
許(渡僧橋) 病經七日,頭體皆痛,蒸熱少汗,不食噁心,胸悶煩逆,口中干苦,白苔滿布。溫邪內伏,從此昏昏不爽而變,不能不早以慮之。
達原飲加葛根 羌活 柴胡
又:達原之後,病從戰汗而解,此方之靈,於郡中者鮮矣。然白㾦轉黃,黃者里有伏邪未盡,所以脈靜身涼,口乾咽痛,容易發作,不能不慮。栝貝養營法主之。
栝貝養營湯去蘇子,加甘草
又:栝貝養營湯後,自云無病矣。然脈雖虛,口尚乾燥,津液未潤之候。養營一法,在所必需。
瓜蔞皮 白芍 知母 花粉 川斛 麥仁 甘草
又:募原余邪,復瘀到胃,舌苔薄白,漾漾噁心,膚熱形寒,頭脹節疼,乘其勢而開泄之。
蔥豉湯加枳實 梔子 厚朴 二陳去甘草,加蔞仁
又:膚熱不能得汗而退,舌苔白膩,口中干苦,腰痛頭痛。募原伏邪,又屬張皇之候。防變。
小柴胡湯去參,加草果 赤苓 陳皮 爪蔞仁 枳實 桔梗
又:病情如昨,舌上之白苔化作嫩黃,脈來不浮不沉而數,身熱少汗,口仍干苦,煩熱不寐。提化為主,如不戰汗,必變端。
柴胡 黃芩 花粉 赤芍 知母 陳皮 川連 黑山梔 赤苓 甘草 葛根 竹茹
又:昨日病情又從戰汗而解,舌上之苔,仍未化清,口乾溺短,神倦。清理余邪為要。
花粉 歸身 白芍 陳皮 甘草 穀芽 茯苓 川斛
又:白苔已化,眼易花,頭易脹,口易干。餘火未清,清之為要。
川斛 花粉 陳皮 甘草 茯苓 丹皮 白芍 麥仁 穀芽 另水泛六味丸、資生丸。
溫毒
謝(琢診,北碼頭) 咳傷血絡,繼以寒熱自汗,月餘不解。昨日齒衄火出,膚布紫斑,口中干苦,小溲短赤,胸痞。胃本有熱,又受溫毒,兩陽相搏,血自沸騰,非清不可。防昏。
黃連解毒湯合犀角地黃湯加玳瑁(三錢) 青黛(五分)
又:(師轉) 已進解毒法,青紫之斑更多於昨,紫黑之血仍盛於今。身之熱,口之臭,便之黑,種種見症,毫無向愈之期。溫毒之伏於中者,正不知其多少,然元氣旺者,未始不可徐圖。而今脈息雖數,按之少神,深恐不克支持,猝然昏喘而敗。
犀角地黃湯加制軍(一錢五分) 歸身炭(一錢五分) 玳瑁(三錢) 人中黃(一錢五分) 岕茶(五分)
又:(琢轉) 青紫之斑,布出更多,紫黑之血,尚湧於齒,口舌糜爛,口氣穢臭。溫毒之極重極多,不可言喻,大清大化,本非難事。無如脈之無神者,更見數促,神氣更疲,面青唇淡,一派無陰則陽無以化之惡候。古云:青斑為胃爛,此等證是也。勉擬方。
鱉甲 歸身 甘草 雄黃 天冬 生地 洋參 元參 青黛 師加碧雪(五分調入)
暑溫
姚(常熟。) 惡寒無汗,之下,身熱不除,甫經三日,神氣漸昏,不知人事,面垢遺尿,譫語時甚致肢動頭搖,氣急痰聲,口乾苔剝,脈弦滑數,左右無神。暑先入心,亦必傷氣,都被冷風外遏,襲入手足厥陰,有進無退,驟變之形已露,奈何奈何!勉擬方以盡醫力。
薄荷(七分) 滑石(三錢) 生草(四分) 羚羊角(一錢五分) 當歸(一錢五分) 赤芍(一錢五分) 細生地(四錢) 川芎(五分) 防風(二錢) 茯神(三錢) 遠志(一錢五分) 竹瀝(一兩) 石菖蒲汁(一錢) 杏仁(三錢) 川貝(三錢) 另藿香 正氣(四錢入煎) 安宮牛黃丸(八分)
又:頭之搖、肢之動、言之亂、神之昏,患在手足厥陰者皆有和意;且面垢時笑,循衣摸床等象,亦能遞減,似屬佳兆。然十分病僅衰一二,而身有微熱微汗,胸次不舒,得湯如噎,舌苔灰膩,口中乾燥,自云心內乾熱,大便旁流,矢氣下轉,脈弦滑數。暑風濕熱痰食交阻之邪。布於三焦者,正屬不少,必須涼膈清心以分其勢,再論吉否。
桔梗(一錢五分) 連翹(一錢五分) 制軍(二錢) 生草(五分) 薄荷(五分) 黑梔(一錢五分) 歸身(一錢五分) 羚羊角(七分) 遠志(一錢,去心) 茯神(三錢) 竹瀝(一兩,入薑汁二匙,沖) 白蜜(五茶匙,同煎) 石菖蒲(一錢五分)
又:汗收加熱,舌尖光紅,脈來弦數,尺部軟弱,痙象略重,此暑伏營中,暗傷津液,似瘧而作也。尚恐熱極變端,必須天明以前微汗而解為正。
犀角(四分) 丹皮(一錢五分) 川貝(三錢) 茅根(一兩) 鮮石斛(一兩) 鮮生地(一兩) 花粉(一錢五分) 桑皮(錢半)
又:左脈稍和,右仍數滑,風之動者雖輕大半,而心包部分,尚屬若明若昧,身熱微汗,黃昏則劇,小溲頻數,肢體易痙,舌苔灰濁,胸脘不舒。顯系手足厥陰之邪,欲歸陽明中土,土中之暑邪濕熱,結秘不開,氣皆受病也。病在險途,未便小安為慰。
川連(七分,酒炒) 淡芩(一錢五分) 川黃柏(七分) 茯神(三錢) 枳實(五分) 桑葉(二錢) 丹皮(一錢五分) 木通(四分) 黑梔(二錢) 全瓜蔞(六錢) 川貝(三錢) 竹葉(一錢) 荸薺(四枚) 海蜇(一兩) 萬氏牛黃清心丸(四分) 西瓜汁
又:今日神氣又清於昨,呼吸之氣亦和於前,似屬佳兆。然身熱似瘧,小便頻數等症,不一而足,且舌尖深紅,邪雖漸化,陰液大傷,非所宜也。
川連(五分) 黑梔(一錢五分) 中生地(五錢) 麥冬(一錢五分) 車前(三錢) 桑葉(一錢五分) 竹葉(三錢) 淡芩(一錢五分) 丹皮(一錢五分) 瓜蔞(三錢) 元精石(二錢) 茯神(三錢) 牛黃丸(四分,茅根湯下)
又:小便頻數等症,霍然而愈,毋庸論矣。就脈數,左小右大,舌尖稍紅,口中乾燥,夜頻少寐,神亦少慧。陰虛邪戀之時,又值立秋大節,小心反復。清化余邪之法,參人養陰之中。
中生地 棗仁 茯神 知母 丹皮 杭菊 石決明 花粉 淡芩 青蒿 元參 珍珠粉
又:神明已出,肢體更疲,言語亦覺無力,脈平而帶小數,小寐妨食,舌色尖紅,口時乾燥。病漸退,正益虛。仿七虛三實例,擬甘寒除熱法,仍不出暑邪調治之範圍。
參葉(五分) 甘草(三分) 麥冬(一錢五分) 元生地(五錢) 川斛(三錢) 石決明(七錢) 花粉(二錢) 茯神(三錢) 羚羊角(一錢五分) 穀芽(三錢) 茅根(一兩) 燈芯(十根)
張:(長興。) 失血之體宜補,前病之後,元虛不復亦宜補,正在虛則補之之候。小有寒熱,虛更甚矣,尤宜大補。然脈形細小而按其至數則數,察其形象則滯,加以寒熱分爭,爭於午後,胸前痞悶,舌苔滿白,口中干膩,小溲色黃,大便或溏,咳嗽時作,頭痛體痠,一派暑邪內伏,出入於少陽,陽明之界,又須提化時也。斟酌為宜。
小柴胡湯(合),溫膽湯加旋覆花 杏仁
怪病
朱:(太湖上。) 怪病。
礞石滾痰丸(一錢五分)
又:痰從滾法滾之,則隨氣升降,據述輕矣。然其所以不能速愈之故,或因氣鬱不宣,痰雖欲滾而不能全滾,也未可知。
半夏厚朴湯 煎服,送礞石滾痰丸(一錢)
風熱
中州宦者席公來書懸擬方:
風勝則浮,熱勝則腫,浮腫二字俱全。斷為風熱,非杜撰也。浮腫之勢,起於兩頤,延及咽喉,又及牙肉頸項,顏色轉紅,飲食不便,有如噎膈之形,病情之有加無已,風熱之無路以出,不言而喻。惟其如此,病無中道而立之理,勢必益造其偏。風熱之邪,陽邪也,陽邪從陽而親上,所以肺熱葉焦,則生痿躄,手足不能舉動。然猶未也,大筋軟短,小筋弛張,軟短為拘,弛張為痿。且至頸背強𠘧𠘧然矣。其俯仰之常病之形於外者,可云苦矣,而不知邪已更形於內,俾得喉主天氣,咽主地氣,出納之所,勃然加腫,妨礙飲食,幾乎閉而不通,欲作喉痹也。喉痹之症急,痿躄之病緩,緩者已得清滋而漸緩,急者亦須清化而不急。蓋喉痹痿躄,無一而非風熱,亦無一而非風熱伏於肺胃兩家,累及於三陽經絡也。然乎?否乎?姑擬許氏方主之,以備採擇。
杵頭糠(三錢,包) 薄荷(二分,後入) 桑皮(一錢) 羌活(五分) 羚羊角(七分) 牛蒡子(三錢,炒研) 淡豆豉(三錢) 大生地(三錢) 綿黃耆(一錢) 白蒺藜(三錢,去刺)
肺癰
楊(上塘) 咳嗽臭痰,口中辟辟燥,胸前隱隱痛,已經半載有餘。脈形雖然變小而數疾有力,肺癰之根底不清,不宜再延,延則聲音漸爍,反成肺痿,不可救藥也。近來氣息短促,肺金不能當令而旺,更恐其喘。
蘆根 苡仁 杏仁 冬瓜子 地骨皮 青黛 蛤殼 桑皮 川貝(去心)
紫雲瘋
孫(常熟) 紫雲風后上病於牙關,下病於腿骱,能潰而不能斂,元氣因虛,餘毒又走下腿,骱中強痛不和,脈弱色痿,神倦妨食,自汗嗌乾心悸。虛證百出,必須大補。
鹿角膠 黃耆 黨參 歸身 熟地 肉桂 生於術 白芍 炙草 陳皮 茯神 河車(炙,一錢五分。)
喉痹
握別以來,瞬更裘箑,每懷雅度,時切神馳。比維道履安和,順時晉吉以頌慰。弟寄跡棲山,將屆一載,公私歷碌,無善可陳。大小女人夏以來,喉間常時作痛,近更生有白點,飲食難進,是否應歸內治,抑系外用敷藥。此間又無名醫,診觀殊難測其是何症候。伏乞酌擬方藥,交存(敝室)轉寄。素承關愛,定不以瑣事見卻也。專此布懸,即請時安,合吉不盡。
李鴻鈞
所言大令愛入夏以來,喉間時常作痛,近更生有白粒,飲食亦多不便云云,似屬喉痹。喉痹之證,自古已然,於今為甚。數年前狂風毒風,日夜交作,霍亂之餘,變為此症。浙江安徽三省,處處患之,皆不外陰虛多火之人,一有新風,鬱熱便起,咽喉梗痛,色兼紅白,有如花駁之形,或咳嗽音爍,或腹脹妨食,胸前之悶,或重或輕,始而尚如實證,後來變作陰虛,歸入癆病一途,最為扼腕。今大令愛尚在初起之時,不繫乎新風,即關乎鬱熱,宜散宜清,懸而擬之。附方於後,以備採擇。
桔梗 連翹 元參 生草 薄荷 川貝 淡芩 牛蒡 馬勃 (另)碧雪丹
舌
候(上海) 舌乃心之苗,其所用事者包絡,所主相火,升之於舌,舌自作疼。痛經百日之久,津液暗傷,舌色光絳而不生苔,甚至相火自戕根本。兩目昏眩,右關脈息弦數,左寸關部更甚,恐其不愈,將口糜接踵而至。
生地 天冬 生甘草 黑梔 元參 西洋參 淡竹葉 柏子仁 遠志肉 羚羊角 木通 川連 赤苓 丹參 當歸
又:舌痛已除,苔還不生,水虧火旺,宜養宜清。近日冒風咳嗽音爍,權以化法。
瀉白加杏仁 前胡 荊芥 通草 甘草 桔梗
接服方:三才(參用洋參) 導赤 元參 丹參 柏子仁 川連 阿膠 茯神 藕 (另)天王補心丹、硃砂安神丸。
咳嗽吐血
倪(府前街) 兩脅不舒,勞則失血,又兼上升之氣,無端而出之於口,或作咳而乘之於肺,甚則氣行血亦行,氣止血亦止。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似屬古語云:上升之氣,自肝而出,中挾相火。然則兩脅屬肝,初病在肝,而今亦未出乎肝。肝者,將軍之官,其性本剛,剛則柔克。非柔不和一語,本為治肝而設,不能不宗之,以防其陡然上冒。
大熟地(五錢) 磁石(三錢) 青鉛(一兩,打) 羚羊角(一錢五分) 苡仁(一兩) 側柏葉(三錢) 川貝(一錢五分,去心) 秋石(三分) 藕節炭(三錢)
又:血之冒勢已平,而咳痰之中尚兼血色。氣未降,血易升,勢所必致,未便以小安為慰。
天冬 熟地 旱蓮草 青鉛 龜版 秋石 川貝 沙參 側柏炭 苡仁 磁石 藕節炭
陳(嘉興) 上失血,下漏瘍而患咳嗽,未有不從陰虛而得。
六味加沙參 麥冬 川斛 川貝 陳皮
徐:(三鄉廟。) 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咳嗽久而未輕,晨起更重,所吐之痰,稠稀不一,舌苔薄白,脈息小弦。欲清貯痰之器,庶必先絕生痰之源。然乎?否乎?
六君加麥冬 蘇子
吳(嘉興) 臥不能正偃,正偃則咳甚而息有音。肺胃二經,皆作貯痰之器,然非一朝一夕如此,恐難取效。
蘇子降氣
嚴按:此肺咳也,《內經》肺咳之狀,咳而喘息有音。
又:痰飲久踞,外易招邪風,內易動陰火,一招一動,咳嗽必劇。然邪風外感,必有外感見證。據述所見之症,毫無外感情形,反有陰火內動之象。蓋所見咳嗽,日間本輕,夜亦不為遽重,每至寅時而劇。夫寅時氣血注肺之時,肺經貯痰,其氣已塞,此時氣血一注,其氣更塞。塞則咳多嗽少,加之以嘔逆噁心,涕唾隨之,重之於火升面紅,噴嚏而呼吸短促,呀呷有聲,豈非火逆上氣,咽喉不利,肺咳之狀,咳而喘息有音,都被痰飲所動乎?如是者有年,其中寒熱溫涼、補瀉通塞,竟無見長之藥,而欲一舉兩得,收功於朝夕者,斷無是理。
蘇子降氣合麥門冬湯加竹瀝 風化硝 白芍
紫菀
周(濮院) 脈數而澀,陽絡頻傷之後,咳嗆少痰,胸膈痞悶,喉癢乾渴,少納便結。酷暑內郁,化火傷陰,肺失清肅也。不宜久延,延則成損。損之所致,有外邪也,與本來勞怯者有間。燥令大行而遇此症,當以西昌法。
清燥救肺湯去麻仁,加羚羊角 川貝
又:進西昌法,咳嗆稍輕,納食少加,藥之的對病情也可知。然咽嗌常乾等症,尚未向衰,燥與火邪正甚,加味用之為要。
前方加花粉 鮮生地
丁(福山) 肝火上衝於胃,胃家所積之血,從此而出,頻發頻止,每易歸入損門。慎之。
二至加白芍 炙草 忍冬藤 龍膽草 苡仁 枇杷葉 茅根 (另)金銀花藤,干剪草(三味熬膏)
馬(無錫。)咳嗽久而已緩,尚易吐血,右關脈數且急,陽明伏熱使然。
犀角地黃湯 枇杷露
陳(虎丘) 小有寒熱之餘,咳嗽氣喘,痰血,少納,盜汗,神疲。想是勞倦體質,無力化邪,恐其喘甚汗多。
清燥救肺湯去麻仁,加炙草 阿膠 川貝 玉竹 茅根
吳(橫涇。)培養脾肺,兼化火邪,夜來得寐,而其所患咳嗽減矣。然減不足言,尚形咳逆,吐出咸痰,喉癢口乾,胸悶脈數,將瀉白散加味用之。
瀉白加二母 桔梗 淡芩 枇杷露
朱(海寧) 咳嗽脈數,左關浮大,風邪深入肝經,化火傷肺也。咽痛音爍嗌乾,恐其成損。
補肺阿膠加瀉白 二母 蛤黛 羚羊角
徐(楓涇) 去秋失血,其咳尚輕。惟冬間一咳,已交初夏加劇。音爍於上,便溏於下,能食無力,或咽痛,或嗌乾。想勞倦傷脾,不能制濕於中,焉得生金於上,防損。
訶子肉 通草 桔梗 甘草 茯苓 地骨皮 桑皮 苡仁 川貝 麥冬
奚(湖州。)咳嗽失血,一月有餘不斷。究恐喘冒,勿以緩而急之。
四生去艾,加瀉白 二母 枇杷露 茅根 忍冬藤 旱蓮草
周(顧山) 陽絡頻傷,血皆紅色,此時吐者遽述粉紅。粉紅之血,營衛虛也。虛則不能攝血,血脫之於外,勢所必然。
歸脾(用丹參) 苡仁 枇杷露
又:血有所歸,今日止矣。然石脈芤大,尚屬氣分大虛,不能攝血之象。血脫益氣之法,正為此等證而設,當取之。
歸脾湯
吳(橫涇) 陽絡頻傷,咳嗽咽痛,脈形細數,神倦少納。積損成癆,陰火已沖之象。
六味合生脈加百合
張(樂榮坊巷。)咳嗽一爽,經絡之精夜潤矣。潤則所留之瘀血,從此而出,胸前悶痛,從此而輕,豈非美事!但漏瘍日久,陰氣下泄,陰火上升,肺金仍受其刑。脈形細數,口舌乾燥。一損損於下,自下而損及於上之形,未有艾也。欲卜其旋元吉,未許穩成。
六味合四陰 加黃明膠 二母 枇杷露
陸(嘉興) 咳嗽未止,胸悶先開,膹郁之屬於肺者,已有清肅之機。然雖得其機,尚不能作貯痰之器,亦不能竟為生水之源,此咳嗽嗌乾所以不能即愈也。清燥之品已有餘,救肺之味還不足。
清燥救肺加大生地 花粉 川貝
裘(海門) 形寒傷肺,傳入大腸,咳嗽於上,外瘍於下,久而不愈,咽爍嗌乾,脈形弦緊帶數。所謂一損損於肺,此症是也。
芎枳 四物 紫蘇 紫菀 杏仁
又:得汗則咳嗽自鬆,然所達之邪,不足以盡其病,前方加減可也。
前方(加)麥冬 甘草
郁(長安) 時病中之咳嗽失血,經年未愈,加之以寒熱,重之以盜汗,脈弦而數,肌肉暗削。積虛成損,恐至積損成勞。
當歸六黃合四陰去草、芩,加川貝 生蛤殼
彭(通州) 咳嗽已經四載未痊,然亦無大害,惟深秋病劇之餘,常難脫體,輕則生痰,重則動血,胸或痛,口多幹,脈形澀數,是肺病也。不宜再延,延久恐成一損。
清燥救肺去石膏麻仁,加絲瓜絡 川貝 花粉
此元氣已虛,又經炎熱之蒸灼,復傷其氣,所以至秋而發咳也。
金(嘉興) 脈數,右部中按弦大,左部沉按細急。細急者,陰傷也;弦大者,伏邪也。陰傷則熱,伏邪亦然。左右之至數,自然見數。據述去春咯出純血,或帶紫紅之液,喉間從此黏痰,面部從此火升,口乾津不到咽,亦從此而間作。肺胃兩經,毫不介意;孰知二經一病,內熱薰蒸於上,毛竅常開於外,或風或溫,容易乘虛而入,陽絡重疊受傷,秋間猶可,冬令加劇。然則伏邪之化熱傷陰見證,而非陰虛不足,自內以生之弱症也。陰既傷矣,不能不養,邪熱之伏留陽明,不能化盡,究屬此病之根,不能不以清熱為主。
忍冬藤 麥冬 川貝 知母 阿膠 地骨皮 石斛 花粉 枇杷露
仲(上津橋) 寅時氣血注肺,肺受氣血之注,相傳更屬有權,清肅行矣,而反咳嗽喉癢,嗌乾氣逆,溺微黃,胸微悶,何氣使然?曰:風溫失血,得清涼而止。而風溫之邪,尚戀肺經,一被氣血所注,壅塞不通,此咳嗽等症,獨甚於斯故也。白為肺色,瀉白即所以瀉肺,瀉肺者瀉肺經所戀之風溫也。
加味瀉白散去參,加川貝花粉 銀花露
陳(崇明) 咳傷血絡,絡傷之後,咳久不除,咳之所以不除,都為絡傷也顯然。然積虛成損,積損成勞,無怪乎脈形細數,內熱蒸蒸,神昏言微,不耐炎蒸,已露一斑矣。速速退歸林下,扶過三伏再商。
玉竹飲子加麥冬 丹皮 青鉛 阿膠
沈(王江涇) 咳嗽半載,寒熱經月,苔白口膩,幹不多飲,痰不暢出,小溲色黃,脈形弦細。此係陰虛受風,久而不化,又患以暑,病情加劇也。傷風成勞,傷暑成瘵。勞瘵之根,最難下手,而況陽絡新傷,更難取效。
清燥湯去蒼朮,加杏仁 旋覆花 紫菀 枇杷露
諸(無錫) 脈數右部澀小,左太浮弦。咳嗽兩月有餘,不獨上傷陽絡,且兼結腫肛門,便難口燥,顯系陰虧之體,不耐燥氣加臨,肺氣自戕,傳及於腸,極易成損,速以食色之性慎之。
清燥救肺加大生地 羚羊角 花粉 川貝
陳(木瀆) 陽絡重傷,咳無虛日,且咳嗆連聲,痰始一應,往往盛於五更,肝火刑金水虧所致。近來大便易溏,亦在五更之候,脾陽下陷,不問可知。陽陷者必須溫而升之,水虧者又須清而降之,病在用藥兩難之際,必須斟酌。
六味合參苓白朮散 百花膏
又:溫升與清降並行,上下之見症無一不和,各得其所也大妙,所嫌左關一部之脈,弦雖當令,過大過急,肝陽內旺,腎水暗虛,養肝之法,合入前方。
照前方去桔梗,加牡蠣
哮喘
何(通州) 肺為貯痰之器。痰中有火,毛竅常開,風邪易感,哮喘時作。作則降氣為先,蓋以肺雖貯痰,而其所主者氣也,氣降則痰降,氣升則痰升。
蘇子降氣湯 杏仁 另指迷茯苓丸 礞石滾痰丸
錢(盪口) 咳嗽哮喘,正在竊發之際,脘腹脹滿,皮膚浮腫,四肢逆冷,脈息細小,舌苔白膩。元陽不足,肺本虛寒,外不耐風邪,內不耐濁氣,交相為患也。恐其塞厥而敗。
蘇子降氣去夏草,防己 茯苓 冬朮 川附 杏仁
金(猛將衙) 咳嗽而兼呀呷有聲,哮喘病也。當發之時,宜治其上。
蘇子 橘紅 半夏 歸身 人參 乳香 白果 杏仁
王(吳江) 哮喘本宜辛降,而大便久溏,雖利乎辛,不利乎降。
二陳 桂枝 桑皮 淡芩 杏仁 白果
蔡(常熟) 哮為上喘,喘出於肺也。肺本清肅,何以作喘?而不知肺為貯痰之器,容易招風,亦易阻氣,氣機不利,則呀呷有聲矣。
指迷茯苓丸
孫(楓涇) 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夫脾屬土,健運者也;肺為金,堅剛者也。何以有生痰貯痰之患?而不知兩經虛者,各失其體,所進飲食,不能運化氣血,陡變為痰,一有風邪外束,呀呷有聲,上喘自作,以昭肺病,不獨平日之脾虛痞脹而已。然此時哮病不作,從痞立方為要。
茯苓丸 冬朮 杏仁 橘紅 雞內金
程(臬橋) 形寒飲冷則傷肺,所貯之痰,因此而動,動則呀呷有聲,臥難著枕,哮喘作焉,愈發愈勤,甚至生痰之源,源源而來,已昭腎氣下虛,不獨肺病而已。現在右脈滑大,標病為急,宜先治之。
三子養親合蘇子降氣去歸、桂,瀉白 冬瓜子 杏仁
金(嘉興) 痰飲內留,最為咳嗽之蒂;老痰內伏,又為哮喘之根。哮喘多年,時發時愈,今歲更勤,即咳嗽之症,亦無全愈之日。痰飲老痰,一在於肺,一在於脾,脾肺兩經,比之往時則弱,弱則痰飲老痰之竅踞者,毫無向化之期。培養脾肺,最為此症要藥,然獨治其本,而未及其標,現在屬標病者,痰飲也。咳嗽見於老痰哮喘之餘,正須著眼治之,以使苟安,未識是否?
茯苓丸加旋覆花 桑皮 紫菀茸 杏仁 白果 發哮時服蘇子降氣湯
鍾(湖州) 肺為嬌臟,不耐邪侵,一傷於悲哀,二傷於發散。從此相傳無權、清肅失司。木寡於畏,怒則為哮,毛竅常開,寒則亦發。當發之時,肺經所貯之痰,脾經所生之痰,無不攸歸於竅,呀呷有聲,臥難著枕,如是者數數矣。現在不發之時,脈靜而細弦,元陽不足,非補不可,非溫亦不可。
紫菀茸 銀杏肉 玉屏風合貞元 兩儀 金水六君加五味 桑皮
韓(南壕) 肺為嬌臟,不耐邪侵,若有熱伏於中者,則毛竅常開,風邪易感,感則哮喘發焉。然上病外邪,固能如是,而不知腎氣虛者,脾氣衰者,一經勞動,亦易喘急,是以喘勢有加無已,標本同病也。
六味 瀉白 麥冬 蘇子 牛膝 竹瀝
胡(奉賢) 似哮非哮,而實肝腎下虛,氣已早不歸元。苟有所傷,則下氣上逆,吸不歸根而喘矣。速為靜養,以免虛脫。
金水六君 生脈 牛膝 牡蠣 胡桃肉 杏仁 金匱腎氣丸、金水六君丸(二味和勻,清晨青鉛一兩,煎湯送下。)
朱(吳江) 愈發愈勤之哮,肺經病也,腎氣虛矣。然究其兩經所病,未有不因乎脾衰,衰則所進飲食,生痰生飲,內可以動腎氣,外可以招肺風。欲斷此哮,必須崇土。況現在咳嗽獨甚寅時前後,食積生痰,更宜崇土者乎。
六君 神麯 炒楂 麥芽
楊(安徽) 哮喘時發,發則胸悶咳逆,臥難著枕,病之常也。惟所出之痰,或帶紅色,口中之味,亦作氣穢,肩背痠痛,脈形小數。肺胃兩經,必有伏熱在裡,蒸開毛竅,容易招風,最為累事。現在哮止二日,吐出之痰,黏而且黃,尚從咳出,不能不以清法。
桑皮 骨皮 杏仁 冬瓜子 絲瓜絡 白果 川貝 蘇子 蘆根 浮石 苡仁 如哮喘發作時加萊菔子 白芥子 紫菀 桔梗
朱(吳江,復診) 至哉坤元,萬物資生,所進飲食,生氣生血,不致生痰生飲,咳嗽自除。所謂治病必求其本,誠哉是言也。
六君 九味資生丸
又:(丸方)金水六君合參苓白朮加神麯 麥芽 山楂
楊(關上) 肺俞伏痰,招風則發哮喘,呀呷有聲,臥難著枕,甚至寒熱分爭。近來平善之事,呼吸短氣,痰聲不利,脈象弦滑。肺胃兩經都被痰所貯也,權以導滌法。
指迷茯苓丸 蘇子 橘紅 杏仁 炙草 旋覆花
音爍
卜:肺氣本虛之體,不耐風邪外感,音爍不揚。
訶子散
又(丙轉:)金實無聲,金破亦無聲。金聲不外揚,兩手脈小,責其肺氣久虛,元府不閉,風邪得而襲之,是虛為本,實為標矣。
訶子散 玉屏風 紫菀 石菖蒲
曹(震澤) 土能生金,金聲不能嘹亮者,土氣必虛。虛則補之,蓋補土即所以生金。
異功 訶子 通草 桔梗
徐(楓涇) 去秋失血,其咳尚輕,惟冬間一咳,已交初夏皆劇。音爍於上,便溏於下,能食無力,或嗌乾,或咽痛。想是勞倦傷脾,不能制濕於中,焉能生金於上。防喘。
訶子肉 通草 桔梗 甘草 茯苓 骨皮 桑皮 苡仁 川貝 麥冬
張(平望) 語聲喑喑然不徹者,心膈間病。心膈之間肺也,肺病則次指無力,脈小而滑,滑則為痰,小則為虛,肺既虛矣,自易貯痰。
桑葉 枇杷葉 杏仁 炙草 川貝 降香 竹瀝 訶子肉
胸痹
單(海門) 胸痹者,胸中陽氣不通也。久則難變,必須日就月將,庶轉旋吉,否防吐血。
瓜蔞 薤白 半夏 旋覆花 絲瓜絡 冬瓜子 橘絡 延胡 金鈴子
榮(青浦) 心痛徹背,是名胸痹。久而不化,適值燥氣加臨,咳嗽未了,咽喉乾燥,痰內帶紅,脈形細小,理之不易。
瓜蔞 薤白 橘紅 枳殼 杏仁 桑葉 枇杷露
張(齊門) 胸痛徹背,嘔吐厥逆,脈左弦甚。想是中陽不曠,而肝風載痰上逆也。
瓜蔞薤白半夏湯 金鈴子散 蘇子 杏仁 旋覆花
任(無錫) 胸痛徹背,延及於旁,又兼咳嗽。此陽氣不曠,風痰交阻於中,久防動血。
栝蔞薤白半夏湯加白酒 旋覆花 杏仁 枳殼 橘紅 茯苓
萬(嘉興) 胸痹初愈,脈形弦滑,舌苔糙濁。脾胃陽虛,濕痰內阻。
生冬朮(枳實,拌炒) 半夏 瓜蔞 薤白 茯苓 炙草 益智仁 旋覆花 生薑 橘紅 穀芽
金(接駕橋) 背痛徹之於胸,胸痛亦徹之於背,其中之陽氣安在哉!然脈虛而弦,白苔滿布,小溲短赤,氣逆為噫,更有濕濁在裡,鬱而不化也。
治中合連理 越鞠
徐:(湖州) 胸脘作痛,延及背脅,舌苔滿布,脈象細弦。陽虛不曠,濕邪寒氣凝結於中,無從化解也。從胸痹例治法。
栝蔞薤白半夏湯 推氣 吳仙 六安
譚(侍其巷) 動則氣逆 從胸膺之間,逆入兩肩部分,作脹作痠,舌苔滿白,脈息小弦。此係胸陽不曠,濕痰阻氣也。
旋覆花湯合瓜蔞薤白半夏湯 桂枝 橘紅
又:胸為陽位,非溫不可。所以溫通之下,氣之逆者已和其半;半之留落者,尚須加減用之。
栝蔞薤白半夏湯 二陳 茯苓丸 蘇子 旋覆花
痧勞
顧(平望) 痧子後久咳不痊,所出之痰,或綠或白,肌膚灼熱,口舌乾燥,乍不得眠,眠則鼻塞氣悶。所患風熱之邪,留於營分,肺胃日病、陰液暗傷,即名痧勞也亦宜。
四物(用生地) 羚羊角 絲瓜絡 香蘇飲 葦莖湯
又:進前方病衰其半,肺胃兩經尚有留落者,不能不以辛涼解散。
四物 香蘇飲 葦莖湯 絲瓜絡 羚羊角 淡芩
又:脈形小數,小為病退,數為余邪。咳嗽雖輕,尚未了了,補陰之中,寓以消法。
四物 瀉白 二母 蛤黛散 淡芩 蘆根 枇杷露 另瓊玉膏
脾胃勞倦
黃(海寧) 物物有陰陽,就脾臟言之,亦有陰陽在焉。脾陰為心力所傷,舌苔剝落,口中乾燥,容易生熱,勢所必然。若脾之陽氣,都被勞倦所傷,則健運失常,胃家所受水穀,未免作脹,亦易事也。陰無驟長之理,陽有生陰之義,先理脾陽,最為現在要著。
異功合香砂加白芍 穀芽 山楂
周(嘉興) 飢飽失時,脘中作痛,見於背膂時疼之體,勞倦傷脾也。近來咳嗽痰白,未免新風外感,兼理乃妥。
六君合治中加金沸草 前胡 杏仁 紫蘇 桑皮 歸身
馬(海鹽) 納食主胃,運化主脾,能納而不能運,脾弱胃強可知。然脾屬土,土之生於火也,火土不合其德,必須補火以生其土。大便乾結,少腹有形,剛溫本非所宜,主以柔溫乃妥。
大熟地 歸身炭 枸杞子 懷藥 蓯蓉 沉香 菟絲餅 柏子仁 廣陳皮 冬朮 黨參 九香蟲
自盜汗
胡(松江) 頭痛之餘,夜來盜汗,所謂陽加於陰,此症是也。
桑葉 甘麥 大棗 生地 石決明 茯苓 白芍
李 鼻衄作痠,變為自汗盜汗,神倦神昏。
當歸六黃湯 玉屏風
沈(楓橋) 失血久咳,盜汗氣急,陰不斂陽,陽被邪火所蒸而越,所以外反惡寒。
當歸六黃加粉黛散 加枇杷露
周(常熟) 產後盜汗,口甜,或發寒熱。蒼黑肥盛之人,是屬陰虛之體,患此乃陰虛濕熱也,大補其陰,大清濕熱。
當歸六黃湯
周(下橫) 盜汗陰虛者多,自汗陽虛者少,二者兼而有之,當取並行不悖之方為治。
當歸六黃 防風
周(無錫) 溫熱之邪,從陽而加入於陰,自汗盜汗,皆如雨下,交冬則然,余時惟動則有之。近來心中嘈痛,汗出太多,津液內虧之象,補中寓化為宜。
甘麥大棗 玉屏風 當歸六黃 省頭草
不寐
俞(西匯) 衛氣行於陽則寤,行於陰則寐。寐少寤多,衛之氣行偏於陽分,不入於陰,陰虛不能戀陽,陽不下潛,舍補陰之法,別無他法。
黑歸脾 龜版 半夏 秫米 另磁朱丸
孫(東塘) 不寐,陽蹺脈滿使然。
秫米 半夏 天王補心丹去遠志、桔梗、五味,加竹瀝另硃砂安神丸(三錢,臨臥服)
宋(閶門) 夜間少寐,口燥而苔膩,晨起略作乾嘔。膽府失其清淨,胃亦不和。
溫膽 半夏秫米湯 棗仁 知母
施 胃不和則臥不安。然胃本和也,必有所以不和之故。左寸脈沉,心氣下郁;右關脈弦,濕氣內阻。一阻一郁,無不歸之於胃。胃雖欲和而不得和也,理所必然。
交感 朱雀 半夏 秫米 棗仁(用連拌炒) 橘紅 夜交藤
陸(吳江) 多病者必須藥物,前病既多,服藥不少,姑置勿論。就夜來不寐言之,是陽蹺脈滿也,然滿則固然不寐,而夜間仍有寐時,即得寐時容易驚惕而醒,又屬肝經伏熱,不能藏魂所致。且先藏之。
真珠母丸 (真珠母 熟地 當歸 人參 棗仁 柏子仁 茯神 犀角 龍齒 沉香)
又 肝已藏魂,夜能自寐。然肝之火,相火也;心之火,君火也。君火一動,相火無不隨之而動,養化肝經固佳,清補心經更妙。
真珠母丸 銀花 硃砂安神丸(米飲湯送下。)
脹滿痞
祁(崑山) 便血日久不痊,腹形漸滿,是血虛不能斂氣也。當時大補其血,以斂其氣,病情無有不和,既失此著,血反凝而內阻,大腹更滿,甚至臍突筋露,妨食氣短,變為棘手之候,奈何?
四物合附子理中加牛膝 車前 桃仁 琥珀屑
陸(孝義坊巷) 暴腹脹大、陰故暴,陽即不暴,然則此間之脹大屬於暴者、屬於陰而不屬於陽也顯然。足部時疼,現在竊發之餘,厥陰肝邪不病於本經而順乘中土,良有以也,殊屬棘手。
茅朮理中加木瓜 香附 赤芍 檳榔 川樸
丁(烏鎮) 血痢日久,尚患溏泄、大腹脹滿,按之如鼓,右脈弦滑而數,飲食遞減,神情困倦,臍已平者防突。
厚朴生薑半夏人參湯 煎送小溫中丸(一錢五分) 中滿分消丸(一錢五分)
又:溏泄稍和,滿痛時作,脈形弦滑,左亦太硬,三蟲共食一器,且被肝木所乘。
照前方加金鈴子散 青皮 炒楂 (煎送前丸)
又:肝脈一和,腹痛自止,未始不佳。無如右脈弦滑,腹形硬滿,臍突溺短,大便還溏,所患之邪,正屬不少。
仍照前方去金鈴子散,炒楂。加大腹皮 澤瀉 赤苓
包(海鹽) 酒之濕熱,已積二十多年,曾經衄血,又患黃疸,現在單單腹脹,二便違和、口中干苦,脈形弦數,理之棘手,臍雖外突,食尚加餐,下奪之法,可以施行。
小溫中丸(八兩,每服三錢) 黨參(一錢五分) 白朮(一錢) 陳皮(一錢) 葛花(一錢五分) 雞距子(一錢,煎湯送下)
又:土鬱奪之,則單腹脹應手而平、然小便已長、尚兼黃色、左脈多弦、鼻衄易流。肝經之濕熱未清、尚易傳入中土而作反復也。
照前方加茅花(一錢) 綠豆(一兩)
石(橫涇) 血中有氣,血脫氣亦從而脫,脫則所主濕邪,不能運化,大腹脹滿,日久不痊,臍突筋露,脈小色萎。如其一加喘息,不能下問矣。
附子理中 肉桂 茯苓 橘紅 半夏 當歸
浮腫
吳(夾鋪橋) 面腫曰風。腫退而變為一身脹滿,咳嗽氣塞,脈小左浮右沉,溲短肢冷。所感之邪風,自肺而傳入脾也,恐為喘塞而敗。
小青龍湯合麻杏石甘湯
王(吳江) 病後移邪於肺,咳嗽不已,繼以浮腫,或見小有寒熱、溺黃,氣升防喘。就病中無汗,臥難著枕而論,當以小青龍法。
小青龍合石膏湯
汪(崇明) 一身盡痛,變為浮腫,是風濕為病也。病已向愈,元氣未充,所有餘邪,容易招暑,季夏腹中作脹,脹極而滿,甚至上下均見浮腫,脈形弦細,舌苔滿白,小水不長,以昭陽氣內虧。法當溫化,以冀不喘。
春澤合防己黃耆
陳(吳江) 男子以自下腫上為逆、究其所以致此之故,濕邪無路可出,氣又自外而來,互相交結,故苔白口乾,脈弦不能食也。幸未氣喘。
防己 茯苓 陳皮 冬朮 澤瀉 牡蠣 紫蘇 桑皮
李(葑門) 因於氣為腫,腫之見症,未有不屬於氣也明矣。然氣有虛實,右脈軟弱,左關帶弦,脾經不足,濕氣有餘,或因肝氣內逆,風邪外觸,皆可作也。
茯苓 防己 黃耆 桂枝 冬朮 陳皮 乾薑 桑皮 炙草
盧 男子自下腫上為逆,已逆而舌苔不生,逆中之逆也,能不慮其喘乎。
防己 石膏 冬朮 茯苓 炙草 五加皮 黨參 黃耆另濟生腎氣丸 禹餘糧丸
陸(北壕) 因於氣為腫,然面腫曰風,足脛腫曰水。想是氣虛之體,風水外襲而共成此腫也。
防己黃耆湯 茯苓 桂枝 陳皮 制川附 桑皮
周(松江) 咳喘於前,浮腫於後,病經一載,脈息沉弦。肺之清肅不行、脾之健運失常、身中痰濕,犯於上焦,或行於下部,漫無向愈之期,非所宜也。
防己茯苓湯 桑皮 五加皮 橘紅 川椒目 杏仁 紫菀 蘇子 另金匱腎氣丸
吳(江村橋) 風邪從陽而親上,濕邪從陰而親下。下腫而延及於上,上腫而累及於中。上下相移,久而時發時止,未有如今日之發而不肯愈也。現在陰囊既腫,大便既溏,濕甚於風之候,治濕為主,治風次之,然不喘乃妥。
五苓 防己 桑皮 陳皮
蔣(無錫) 面部浮腫,延及周身,甚至脹滿,又增咳嗽,寒熱氣逆、不得臥下,二便失調,脈形弦細,此係風邪夾濕,脾肺兩傷也。臍已外突,理之棘手。
防己黃耆湯合麻黃湯 羌活 米仁 厚朴 白芍 冬朮
又:昨得微汗,臥能得寐,面之浮者稍退,溺之短者稍長,所用之藥,似屬的對,然余者未便舉以為喜。
防己黃耆湯去耆 白芍 冬朮 厚朴 腹皮 羌活
又:浮腫日退一日,似屬佳兆。然在上者已可,而在下者尚甚。
防己茯苓湯 厚朴 米仁 腹皮 羌活 川椒 白芍 杏仁 冬朮
又:邪之浮腫於外,雖見日輕,脹滿於中,仍然見重,口乾且苦,溺短不長,咳嗽氣短,四肢逆冷,脈形細小,一飲一食一湯一藥,無一舒者,邪氣填滿脘中,正虛不克消化也。筋已露,臍已突,何從下手?
冬朮 厚朴 陳皮 炙草 大腹皮 蘇子 杏仁 當歸 白芍 肉桂 茯苓 另小溫中丸
徐(金山頭) 惡寒發熱,隱癖脹逆,加之以浮腫,溺赤嗌乾。暑風外感,引動宿病。
敗毒去貝殼,加淡芩 荸薺
又:進敗毒散腫脹雖減,寒熱未除,尚須加減。
清脾飲去朮、草果,加黨參 防己
又:風邪脫入濕中,脈來沖急,大便溏泄,浮腫,寒熱頭痛,勢非輕者。
防風 冬朮 葛根黃芩黃連湯 茯苓 防己 五加皮
又:寒熱已除,頭痛已止,大便溏泄,皮膚浮腫,中宮脹滿,土變敦阜,削去乃妥。
胃苓去桂,加防己
又:太陰腹滿,不惟寒濕有餘,而且真陽不足,脈衝下體不溫,幹不能飲,妨食氣滿,其勢頗險,未便以寒熱余邪為主治。
附子治中 平胃 半夏
石(王家溪) 閡瘧之風留之於濕,曾經腫脹,今春又發,小有寒熱、自汗不渴。右脈濡,左部弦,既無便溺之陽格,又無飲食之速和,其治在表,防脫。
防己 茯苓 桂枝 冬朮 黃耆 桑皮 陳皮 腹皮 姜皮
汪(上海) 面腫曰風,足脛腫曰水。風邪從陽而親上,面部先腫,引動濕邪而親下,足跗亦腫。如是者前後輕重不齊、現在偏之於上,白苔帶黃,脈弦帶浮、溺黃不多、氣短不長、風多於水是也,不喘乃吉。
防己 冬朮 五皮 旋覆花 骨皮
又:風水有鬱熱之形。
防己 石膏 旋覆花 杏仁 蘇子 滑石 五皮
楊(宜興) 氣上衝胸之候,頸脈動,時咳,陰股間寒,足脛腫,目下腫,腹乃大,臥不能正偃,小便不利,苔白氣短,脈息沉微。脾肺腎三經陽氣內虛、不能運化濕邪,垂成水腫也。恐其喘甚。
桂苓五味甘草湯合小青龍湯加川附子(制)
又:昨進小青龍法,已隔三時之久,胸脘又見氣衝,大便先通,濁痰吐後則沖象甫平。顯系脾經水濕濁痰阻結於中,究恐喘甚而敗。
蘇子降氣湯
又:大便又通,痰濁又吐,阻結之邪,尋路而出,昨夜之氣衝所以免也。然腹滿等症尚在,小便不通,肺氣不利,脾經不運,故而無向愈之期,不得不慮其喘。
蘇子 萊菔子 杏仁 車前 牛膝 冬朮 橘紅 五加皮 桑皮 大腹皮 赤苓 澤瀉
錢(荊溪) 濕邪從陰而侵下,下焦浮腫之時,失於調治,延及中焦,大腹脹滿,臍已突,筋漸露,飲食作脹,小水短赤,右脈弦澀,左關獨浮過於弦。濕鬱為熱,陰分已虛,近增咳嗽,防喘。
理苓 大腹皮 漢防己 陳皮 蘇子 杏仁 另水泛金匱腎氣丸 小溫中丸
周(嘉興) 足脛腫曰水,水濕之氣聚於足,消之化之,猶易為也。腫勢蔓延於上,大股少腹皆形其狀,甚至咳嗽氣急,臥難著枕。中上二焦均被邪所侵及,清肅之氣已失其常。防喘。
防己 茯苓 冬朮 澤瀉 豬苓 五加皮 陳皮 杏仁 桑皮 蘇子 骨皮 大腹皮
馬(無錫) 浮腫咳嗽,繼以嘔吐噁心,曾經向愈。而腫之痞滿,獨不能除,後即因此而嘔吐又作。浮腫又增,二便失調,脈形細小,苔白不渴,足部硬冷。陰虛寒飲使然,恐其喘甚而敗。
桑皮 腹皮 苓皮 陳皮 五加皮 杏仁 葶藶 芥子 車前子 白附子 禹餘糧丸
張(松江) 腫者鍾也,為水濕所鍾聚也。鍾聚之腫,每甚於足,所謂濕則下先受之是也。然獨在於下,邪所當然,而其自下腫上,男子得之,其病為逆。據述此病頻發頻止,脾虛不能制濕,亦屬顯然。
四苓 防己 陳皮 厚朴 五加皮 藿香
浦(嘉定) 浮腫自上而下,自下而中,中即脹滿,咳嗽不爽,無汗氣短,胸痞妨食,脈息浮弦,風邪夾濕,由外而之內也。防喘。苔白便溏,溺短,感邪已欲為熱,熱亦宜清,不能獨化風濕。
防己 茯苓 石膏 厚朴 杏仁 澤瀉 萊菔子 腹皮 製半夏 桑皮
又:胸之痞,便之溏,似屬漸和,咳嗽不作,更為美事。而中宮之脹滿、上下之浮腫。苔白氣短,溺少口乾,脈息沉弦,防食惡風等症,正屬不輕。
防己 石膏 厚朴 茯苓 澤瀉 萊菔子 桑皮 車前子 香附 霞天曲
浦(嘉定) 足脛腫曰水,水乃濕所聚也,故曰濕勝乃腫。然則腫者鍾也,為水濕所鍾聚也,今年歲土不及,濕邪無路可消,結而為腫,欲消其所鍾之濕,不能不崇其土。
茅朮 厚朴 藿香 肉桂 青皮 茯苓 半夏 防己 炮姜 木瓜
包(史家巷) 濕鬱之熱,為浮為腫為脹,從下而延及上焦,日甚一日。苔白口膩,嘔逆噁心,溺短便堅,加以耳鳴脈小,左關一部獨見浮弦,更有風引動於上焦,容易增喘,不能不慮。
五苓 陳皮 防風 防己 半夏 取五皮煎湯代水。
又:脈浮已和,獨形弦象,嘔逆雖止,浮腫不消。必得小便清長,則上甚之濕熱,或者下趨。
五苓 陳皮 半夏 牛膝 五皮飲(煎湯代水)
又:小便不長,膀胱之氣化失其常度也。既上之濕,難以下趨,徒增為熱,口稍干,齦帶疼,脈亦弦中見數也。
桂苓甘露飲去石膏 車前 牛膝 防風 陳皮 五皮飲(煎湯代水)
吳(盧州) 先腫後咳,其治在脾。脾虛不能制濕,反易生痰,不但脾家自腫,而且累及肺金為咳,勢已不輕,加之形寒飲冷,肺氣更傷,腫滿按之作痛,咳逆不爽,惟見薄痰,飲食遞減,溺短便溏,脈形郁小,病勢有加無已。竊恐清肅不行,健運失常,陡然氣喘而敗。實必顧虛,瀉必先補,昨日行之,毫無動靜,想是虛處有益,實虛處無補。將開鬼門,潔淨府兩治立方。
五苓合麻黃湯(用肉桂)
又:昨日兩法並行,自云合意,病邪之宜乎分散,不問可知,再以小青龍法合而用之。
照前方加小青龍湯
鍾(松江) 浮腫經年,漫延於肺,咳喘痰涎,理之棘手。
麻黃 杏仁 石膏 甘草 冬朮
吳(山西) 面部之腫,延及中下兩焦,溺色短赤,舌苔黃濁,口味干甜,脈形弦數。風邪襲入濕熱之中,不喘乃吉。
桂苓甘露飲
陸(俞家橋) 痧後之紅瘰時發,發無定時,亦無定處,俗名其怪,實即痧邪未盡也。夾濕則下焦腫爛、招風則上下浮腫,浮腫之形,未交一候,遍及周身,風性之善行而數變也,不問可知。防喘。
茯苓 防己 茅朮 防風 枳殼 五加皮 萆薢 荊芥 通草
劉(朱家角) 胸脘痞塞,一身浮腫,咳逆少痰,不能臥下,舌苔薄白,小溲甚少,脈形沉小。此係痰食濕交結不解,其氣易塞咽喉,恐其喘厥而敗。且以降氣法施之。
蘇子 歸身 橘紅 炙草 前胡 肉桂 川樸 乾薑 沉香 杏仁
痹症
何(松江) 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痹久則三氣之邪,未有不鬱而為熱,熱處濕中,變為大筋軟短,小筋弛長,軟短為拘,弛長為痿,痿少拘多,濕熱之邪,留於大筋為勝。舒筋一法,在所必需。
苡仁 歸芍 白蒺藜丸 威靈仙 木瓜 牛膝 桑枝
周(無錫) 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痹從腰部腿骱而下,寒濕為多。
苓桂術甘 蓯蓉 牛膝 木瓜 防風 防己 當歸 秦艽
李(光福) 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溫化為宜。
桂枝湯 二陳 茅朮 羌活 萆薢 牛膝 當歸 鬆節
周(吳江) 周痹減半,而其所痹之邪,尚留於肩臂脅部。肺肝兩經,都被風濕之痰所阻。
指迷茯苓丸 海桐皮 川斷 白芥子
蠲痹去耆、草
張(江陰) 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若風氣勝者為行痹,若以春遇此為筋痹。此間之痹,四肢遊行,發於仲春之候,指臂強而難舉,左關脈息弦急,因風而成筋痹,不問可知。
羚羊角散去獨活、芎、防,加羌活 片薑黃 甘草 綠豆衣 龜版
顧(光福) 右肩臑痠痛,延及臂肩,左脈芤數而浮,血虛招風所致。右屬肺,肺氣所主,久貯之痰,從而和之為患,兼理為宜。
蠲痹湯去防,加指迷茯苓丸 生薑
秦(東山) 瘧中之風濕痰邪竄入經絡,以致右肢痠痛,筋脈不舒,漸及於左,一手偏熱,口中干苦,脈象弦數,肩背亦有不和之象,此名痹症。
牛蒡子散合蠲痹去防,加茯苓 炙草 羚羊角 桑枝
大師(長興) 肩臑臂痛之經絡都在三陽,而其累及陰經者,不過十之一二,本非內病可知。然遺精日久,曾患痎瘧,又值心力俱勞之體,陰血大傷,不免有血不養筋之義。經筋為患,漫無愈期,所以六脈細小,而左關一部獨形浮大也。湯丸並進乃妥。
蠲痹湯
陳(泉州會館) 痛痹偏之於左,且有痿而不舉之形,脈息浮弦。血虛之體,風邪乘此而入也,理之不易。
蠲痹加大生地 木瓜 天麻
張(湖州) 肩背痠疼,形寒少納,咳嗽久而如此。營虛血痹,風痰交阻於中,不能化解也。
蠲痹湯 指迷茯苓丸
沈(青浦) 氣血兩虧,肩臑之痛延及手臂,動則如此,靜則尚安,非補不可之候。然風痰之留落於其間者,不能不兼理之。
八珍 蠲痹去防,加指迷茯苓丸
張(上海) 大股紅腫作痛,延及於膝,且至脛骨亦有所傷,本屬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也。久而不愈,膝骨日大而重,伸而難屈,脈形沉細而弦,欲成鶴膝風,不可忽視。
獨活寄生湯 四物湯去芎,加四妙 苡仁 鬆節
孫(平望) 最虛之體,便是容邪之處。處瘍之後,血分暗虧,虧則風濕之邪,乘此而襲,臂肩作痛,自右而移及於左,且兼項背𠘧𠘧,兩肢難舉,以冬遇此者為骨痹,以春遇此者為筋痹也。亦宜先從筋痹立方。
羚羊角散去獨、附,加川斷 烏藥
孟(常州) 膝骨日大,上下漸形細小,是鶴膝風也。鶴膝風乃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之最重者。三氣之邪既可為痹於膝,豈不可以挾肺之痰痹於肘耳!蓋肺有邪,其氣留於兩肘,肘之所以痹於左者,左邊屬血,血屬陰,陰血既虧,無怪乎腰脊之凸出,接踵而來也。
據述腰痛於前,咳嗽於後,肺與腎經先受風寒濕三氣之邪,鬱蒸為熱,所以鼻流清涕,小溲常黃,脈形細小,左關獨見弦數,右寸獨形滑象,甚至身體偏側肌肉暗削,行步無力,虛態百出。恐其難以支持,因病致虛而脫。
羚羊角 當歸 白芍 桂枝 杏仁 知母 羌活 苡仁 制蠶 秦艽 桑枝 竹瀝 茯苓
潘(南匯) 一臂不舉,此為痹,載在風門,即名風痹也亦宜。然此痹起於外瘍,陰血早虛,虛則風邪內襲,未免有之。古人之治風先養血,非無意也。
四物 川斷 烏梢 白蒺藜 苡仁 橘紅
錢(湖州) 病後遺邪於筋,筋從轉後背作疼,變為下體麻痹,屈而不伸,以致大筋軟短,軟短為拘也。
羌獨活 熟地 炙草 苡仁 茯苓 木瓜 歸身 澤瀉 桑寄生 牛膝 秦艽 於術 香附 制蠶 鎖陽 丹皮 白芍 五加皮
朱(平湖) 陽明繞遍一身諸絡,風熱之邪,曾傳陽明,陽明之血,從上而溢。既溢之後,一身諸絡有如蟲行皮中狀,是熱去風留也。
白蒺藜丸 防風 桑皮 陳皮 忍冬藤 赤芍 苡仁
徐(太倉) 濕熱不攘,大筋軟短,小筋弛長,軟短為拘,弛長為痿。此乃不痿而拘,拘之為病,濕熱邪氣,獨在於大筋,不言而喻。然軟短之拘,雖為濕熱之不攘,而濕熱之中,似乎濕勝乎熱,所以脈弦濡小,帶有數意,舌苔滿布帶些黃意,溺不變,口不渴,四肢痠軟,經筋痠疼,甚至下病及上,以昭濕則下先受之之義。羌活勝濕湯一法,最為第一要著。
羌活 茅朮 茯苓 防風 橘紅 金狗脊 半夏 木香 藿香 秦艽 香附 白蒺藜 炙草 當歸
瘧
周(吳江) 三陰大瘧,變為日作,陰經所伏之邪,從陰而出,大妙大妙。孰知瘧發日晏一日,所感風邪,仍從風府而下,蓋以三陰之陽衰而不旺,不能乘勢托出其邪,反被邪乘虛入,虛者益虛,飲食大減,肌肉暗削,身熱無力,大腹軟滿,足跗浮腫,脈微無神,所謂無陽則陰無以化也。際此冬至陽生之候,而有如此病情,危乎危乎!
桂枝 附子理中湯 鱉甲 白芍 鹿角霜
朱(無錫) 痎瘧面色蒼黃,皮膚浮腫,食則腹瀉,自云痞滿,舌苔滿布,溲液渾濁。此係風濕之邪歸併太陰也,不增喘脹乃妥。
桂枝 附子理中湯 防己 陳皮 草果仁
程(竹行頭) 但熱不寒之瘧,渴喜熱飲,苔膩節疼,脈微自汗,邪盛陽虛,究恐不克支持而增昏喘。
栝蔞桂枝湯 理中 四獸飲
俞(台州) 三陰瘧後,小溲見紅,又兼白濁,復為寒熱似瘧,日夜分爭而作,左脅瘧母,乘此升逆,口乾脈弦,顯繫留邪於肝脾兩經,不宜再厥。
一柴胡飲去陳皮,加鱉甲 牛膝 歸身 另鱉甲煎丸
丁(常熟) 三陰瘧疾,汗多而不發渴,寒濕為多,寒之餘加以夢泄,邪入於肝也。
制首烏 製厚朴 鱉甲 白芍 小青皮 煨姜 生於術 歸身 炙草 草果仁 雲苓 白蔻仁
秦(海州) 間瘧變為三日一作,寒重熱輕,脘腹脹悶,口鼻乾燥而不發渴,脈形細弦,舌苔薄白。想是暑濕內伏,又有燥氣加臨。
清脾飲去芩、草果,加桑葉 陳皮 神麯 藿香
夏(上海) 瘧屬脾寒。寒之為言,非溫非熱,乃陰象也。陰寒之氣,聚於脾經,發於陽明,寒熱往來,間日而作,喜飲熱湯,舌上苔白膩而濁,脈息濡小之中隱隱帶弦,面上之色黃中帶白,汗出不少,小溲夜多,少納少寐,噯氣不舒。際此冬至陽生之候,而患如是見證,陽之虛也甚矣。惟其陽虛,則陰寒之邪更不能消,所病之瘧,無怪乎漫無愈期,急須溫化。
桂枝湯加首烏 青皮 陳皮 歸身 茯苓 厚朴 半夏 草果
包(王天井巷) 三陰大瘧,名曰痎瘧。閡者老也,言瘧老於三陰之界,漫無愈期。近來自覺神呆,且形痞硬,苔白脈遲,陽氣漸虛,不但不化瘧邪,而瘧邪反欲成臌也。急須大補脾陽。
附子理中湯加桂枝 厚朴 陳皮 半夏 茯苓 鹿角尖
吳(太湖上) 瘧疾中之寒熱,久而未了,咳嗽不止,夜重日輕,口中干苦,舌紅苔黃。風邪濕邪,深入營中,無從化解也。
四物桔梗湯 瀉白加青蒿 鱉甲 丹皮
尤(光福) 痎瘧日久,黏汗頭眩,脈形細而隱弦,此虛也,不可以作實治。
何人飲去陳皮,加炙草 白芍 牡蠣 茯神 花粉
吳(關上) 進脾胃法,嘔惡已止,納食亦加,痎瘧仍然,隱癖僭逆中宮,脈形弦細,舌苔干膩,暑邪正甚,陽氣內傷。
清脾飲去樸、芩,加四獸飲 木瓜 牛膝
馬(甘露) 寒熱如瘧,久而不已,口中干苦,少寐少納,咳逆,脈細弦數。陰血內虧,留邪於肝也。
四物湯去芎,加羚羊角 青蒿 鱉甲 沙參 川貝 防風 杏仁(去皮)
馬(黎里) 痎瘧日久,右脈弦細,左部模糊,元陽元氣,都被邪侵。
桂枝湯 何人飲加半夏 另金匱腎氣丸(瘧歇日服)
王(沈店橋) 痎瘧日久,氣陰兩傷,右脈小,左脈弦數,口乾舌紅,神疲盜汗,少納言微,養中寓化為主。
川芎 鱉甲 當歸 生地 淡芩 人參 花粉 川貝 橘紅
史(芝苓巷) 痎瘧生於陰也,陰中之陽不足,則所感風寒濕氣,無力以消,來勢稍輕,而其移早移晏,自無定期。
桂枝湯(加)鹿角霜 當歸 杜仲 香附 白薇 二陳湯
周(香山) 瘧疾本屬脾寒,寒熱往來,兩輕一重,又有三陰大瘧之根,腎氣更弱,必須溫化。
鹿角霜 桂枝 冬朮 草果仁 當歸 青皮 川樸 半夏 陳皮 穿山甲 鱉甲 茯苓
秦(海門) 三瘧皆生於陰,陰經之邪,無陽以化,所以寒重熱輕,汗多不渴,項痛腰疼,苔白氣喘,脈形弦細,右尺上衝甚銳。恐其枝葉未害,本實先拔,而有不克支持之變。慎之慎之。
桂枝湯合附子理中加青皮 草果仁
龔(崑山) 寒熱往來,少陽症也。仲景早用和方。然小柴胡一湯,如遇口中干,咽中痛,往往撤去半夏而用花粉,蓋為熱傷陰耳。如此類推,則活潑潑地矣。
小柴胡去半夏,加栝蔞根湯,人參易洋參,加元參 川貝 白芍 鱉甲 (嚴按:二師心古法,巨眼如燭)
潘(震澤) 三陰大瘧 日久而輕,小有寒熱,口乾溺赤,體痠,加以咳嗽濃痰。想是瘧已傷陰,不耐風寒新感也。
小柴胡湯去半夏,加栝蔞根湯 瀉白散 鱉甲 川貝 橘紅 枇杷葉
馬(陸暮) 寒熱日作,邪並於陽矣。然其所自來者,三陰也。究須溫化。
桂枝湯合何首烏散 二陳加當歸 鹿角尖 鱉甲 秦艽
張(寶山) 寒熱往來,所發之期,或一日,或兩日,或數日,此瘧也。
桂枝湯合小柴胡湯加草果 檳榔 橘紅 茯苓 神麯
陳(楓涇) 但熱不寒之瘧,渴喜熱飲,苔膩節疼,脈微自汗。邪盛陽虛,究恐不克支持,而增昏喘。
四獸飲加桂枝
金(洞庭山) 三陰大瘧,瘧邪傷營,血從咳嗆而出,法當養化,未便用溫。
生地 當歸 青蒿 知母 苡米 川貝 白芍 丹皮 鱉甲 茅根 枇杷葉
沈(西匯) 風寒之在三陰者,漸從外達,尚被濕熱濁痰所阻,寒熱分爭,自無一定之期,舌苔黃濁,然元陽不足,究難盡達。
小柴胡湯合何人飲加鹿角霜
鄭(港口) 濕熱召暑,風亦隨之。寒熱往來,間日而作,舌苔滿布而白,脈息浮弦,頭痛口乾,噁心多汗。
小柴胡湯加羌活 藿香 厚朴 橘紅 大腹皮
汪(西匯) 頭痛之餘,腰痛痠疼,始而小有寒熱,後來變為間瘧,苔白味辛,胸痞妨食,便溏溺黃,渴喜熱飲,脈息浮弦。暑風外感使然。
選奇湯合藿香正氣去蘇、大腹皮,加柴胡
顧(青浦) 痎瘧皆生於陰,陰者肝脾腎三經也。脾腎之脈猶可,而肝之一部,見於左關者,弦而且浮,必有外感之風,留於肝部。良以風喜傷肝,肝為風臟,物以類聚耳!
桂枝湯合柴胡湯 何首烏散加鱉甲 歸身
張(關上) 寒熱往來,既不能除,又無定時,變為痎瘧,已經六五發矣。脈形弦細,痞悶不開,舌苔薄白,飲食甚少,近更咳嗽,口淡溺黃。暑風濕熱,歸併三陰,不言而喻。
清脾飲加羌活 雞內金
俞(斜港) 三瘧變為間日而作,盜汗隱癖,虛里穴跳,耳鳴筋惕,肝陰虛也,不獨余邪為患而已。
桂枝加龍骨牡蠣湯
施(平望) 冬時內不能藏精,外易以傷寒,寒藏精室,不為溫病,必變溫瘧。溫瘧之形不一,此間先寒後熱,甫經得汗而退,而又形寒自汗,然後退清。此等邪氣自內而達於外,其所未盡達者,旋由自外而歸之於內,虛使然也。十數發後,往往不克支持,而此病已患四十餘日,精神不見大衰,想是先天本足,邪雖出入於腎家,猶可相安於無事。但自汗太多,肉削少納,言微畏寒,陽虛已著,虛波陡起,不能不早以慮之。然補中寓化,已屬一定章程,惟酒客濕熱素勝,小溲短赤,舌苔滿白,用藥最難。
六味合桂附(桂用桂枝) 真武加黃連
陳(南京) 三陰痎瘧,音爍於上,腹膨於中,便溏於下,三焦又病可知。三陰病於前,三焦病於後也。舌苔冷白,四肢厥冷,脈息全無,陽分比陰分更虧,且至有陰無陽而欲絕也。勉擬生陽一法,然恐鞭長莫及。
來復丹(米湯送下。)
又:一陽來復,脈尚模糊,雖無暴出之憂,而少微續之喜,不足恃也。
生脈散 煎送來復丹。
張(太倉) 三陰瘧,右脈細軟,左太弦急,脾濕有餘,肝腎不足。
八珍湯去芎,加橘紅 半夏 青蒿 丹皮 鱉甲
沈(西匯) 痎瘧變為日作,邪從外向可知。然脈弱體酸,胸悶少納,元氣內虛,無力化邪之候,只宜養化,以冀虛波不起為妥。
何首烏散加神麯 黨參
又:元虛,內不耐瘧邪發作,外不耐暑氣所侵,防喘。
何人飲合首烏散
又:痎瘧不歇有根,未發以前,已形氣短,既發以後,更加氣喘。恐其正不克邪而敗。
何人飲加紅棗 竹瀝
葉(周王廟弄) 瘧發四未先見痠疼,繼以小熱,然後寒大作,汗出漸解,舌苔多白,並不發渴,脈形濡小,一輕一重,已以一月有餘。顯系先患風濕,後患暑邪,氣血同病也。
清脾飲加歸身 防風
又:寒熱仍然,經絡有收縮之形,手足指冷,本身之陽氣素來不足,無力化邪也。
柴胡 歸身 白芍 冬朮 茯苓 紅棗 桂枝 木瓜 白薇 生薑 炙草
張(上海) 痎瘧日久,一載有餘,輕而未止,癮疹外發,瘙癢異常,咳嗽日久,痰出不少,舌苔尚白,溺色猶黃,脈形弦數。所患風邪暑濕,欲從三陰傳出肺經而不能暢達也。
何人飲去煨姜,合追瘧飲去朮,加杏仁 淡芩 白疾藜
王(太倉) 痎皆生於陰,陰經受濕招風,右脈小,左脈浮,足腫不退,脘痛時作,鼻衄易見,小溲色黃。所患風溫之邪鬱蒸為熱,布滿三焦,而不能從營衛以暢達也。邪發營衛之時,出入相爭,寒熱不重,亦不口乾,亦不求救於水,是濕更重於風也。
清脾飲去芩,加木瓜 防風
沈(竹行頭) 病轉為瘧,瘧以三日一發者,所感暑邪深入三陰也。經事臨期,治須兼顧。
柴胡四物湯去夏,加瓜蔞 白薇 鱉甲
又:熱重於寒,口乾頭痛,苔白舌紅,脈形弦數,乾咳少納,陰血內虧,不能速化,留邪之兆。
照前方加丹皮 知母 秦艽 穀芽
高(蘆墟) 濕熱之間瘧,內因勞倦傷脾,外因寒邪入腎,所發寒熱,變為三日一作,理之不易。
清脾飲去芩,加細辛
又:得汗則寒氣先消,而暑濕熱三氣之邪,尚在三陰之界,無力以消,所以脈形細小之中而帶隱弦。
何首烏散加二陳 當歸
陸(嘉興) 痎瘧皆生於陰,陰者,三陰也。三陰經深受風寒濕,老於其界,所以寒熱往來,止而復作,口不渴,苔黃濁,脈弦而數,四肢微浮。扶正達邪,方為正治。
桂枝湯合何首烏散加茯苓 當歸 (瘧來日前二時服)。另附桂八味丸(三錢,瘧歇日,淡鹽湯朝服。)
李(花街巷) 寒熱有往來之意,口中干苦,舌苔薄白,脈細弦數,少陽見證也,當以少陽之法和之。但絡傷之體,血分本虧,往往有營虛不能作汗之弊。將此意治,合而用之。至於咳嗽日久,不過兼治而已,未便為主。
小柴胡湯合歸柴飲 瀉白散
廖(奉賢) 三陰瘧邪,曾經歸腹而腫,幸爾已結瘧母,其邪竊踞於肝膽,所以身熱又如瘧狀,似夾雌雄,脈形弦細,苔白不渴,溫化為宜。
清脾飲去芩、柴,加川附 牡蠣 白芍 陳皮
又:痎瘧仍屬雌雄而作,苔白不渴,腹部又有腫意。邪盛正虛,舍溫化奚為?
清脾飲去柴、芩、草,加香附 桂枝 炒楂 木瓜
又:瘧之雌者已愈,雄者亦輕,豈非美事。無如臍之下旁有內結,按之則硬,動之隱痛,苔白且滑,脈弦而小,陰結陽虛所致。
川附 茯苓 桂枝 於術 陳皮 木香 制蠶 牛膝 當歸 白芍 半夏
曹(湖州) 痎瘧變為日作,三陰之邪,移出陽經矣。然陽經所受之邪,尚屬不少,小有寒熱,寒熱雖止,而營衛分爭之象,仍未脫體。舌苔嫩黃,脘腹不舒,小溲短赤,夜寐少安,咳嗽吐痰,肢體無力,脈形細小。邪少虛多之候,扶正為先,積邪自去。
何首烏散去姜,合何人飲加青蒿 鱉甲 淡芩 丹皮
陳(周莊) 寒熱往來,口中干苦,舌色光紅,脈弦而數,此伏暑化燥而發,陰氣早傷。如欲提出其邪,勢必兼顧其陰。
柴胡 白芍 淡芩 花粉 甘草 當歸 大生地 沙參
陸(浦莊) 寒熱往來,口中干苦,舌苔白膩,脈象弦數,伏暑見症也。久咳且嗽之體,兼理為宜。
小柴胡湯加玉竹 桔梗
某 間瘧橫連募原者也,轉而為日作,道不遠,氣不深矣,似屬可喜。然有輕重之別,轉者在衛,重者在營,營分之舊邪未已,而衛分又受新邪,新邪包之於外,舊邪更不能消,比之輕重相等,日衰一日者,未可同日語也。至於無痰不作瘧,瘧久傷陰,痰多咳嗽而兼血者,總不出乎此意。
何首烏散合清瘧飲去栝蔞,合何人飲加紫蘇 川貝
周(崇明) 痎瘧皆生於陰,陰者,三陰也。三陰之邪,孰多孰少。少陰雖虛,虛者遺精;太陰獨實,實則面色黃滯;厥陰則虛實各半,寒熱往來,渴喜熱飲,動則兩脅隱痛,所以左脈細小而帶隱弦,右部弦急而滑。欲治其瘧,先重清脾,兼和肝腎,不問可知。況浮腫之邪,尚有留於脘腹者,更宜著手。
清脾飲加首烏 當歸 陳皮 腹皮 蓮鬚 梔子
沈(湘城) 痎瘧八閱月矣。而尚寒重熱輕,頭中脹痛,喜飲熱湯,無汗而解。所感風邪,誠伏三陰之界,而衛中之陽氣,營中之陰血安在哉。法當調和營衛,以使所伏之邪且化且達。
桂枝柴胡湯去芩參,合清脾飲加歸身
薛(嘉善) 不寐心悸,肝病也。病則肝虛,虛則招風,風則寒熱;寒熱之邪襲入肝經,則為痎瘧;痎瘧之邪,布於陽明,則為時病;時病之邪,仍歸肝部,則又變為痎瘧。
大生地 歸身 白芍 秦艽 鱉甲 青蒿 丹皮 川貝 陳皮
胡(光福司) 人生之陰陽皆有樞機,邪從陽樞而出,則為痎瘧;邪從陰機而入,則為泄利。此間三陰大症,雖經十有六發,尚屬邪從外達。昨又加之以泄,日夜四、五十行,又屬邪從內陷。瘧痢並行,元氣更乏。況六旬以外之年,精力久衰,何堪磨耐。假使中土皆旺者,猶可生生不息,乃一飲一食,大減於前,反有痰涎上泛,嘔噦噁心,甚至瘧歇兩日,亦小有寒熱,以昭脾胃營衛,無一不虛。無怪乎神昏遺溺於瘧時,氣墜肛門於痢前,即不熱不痢之際,火升面赤,少寐多煩等症,不一而足。脈息芤弦者如此,大非所宜。病情既有出入,藥餌自宜升降,然升則虛陽隨瘧而升,降則濁陰隨痢而降,各有偏弊,則陰陽更加不固,斟酌其間,惟守中以和營衛,化氣以通膀胱,出一理苓湯法。
理苓湯 (即理中湯合五苓散方)
便血
彭(上海) 心肝所生所藏之血,不能統之於脾,滲入下焦,鮮者紫者盡從糞之前後而出,久而久之,面容黑瘦,脈息芤弦,飲食大減,將有浮喘之形。慎之慎之。
黃土湯(阿膠用蒲黃末拌炒)
又:芤弦之革脈稍和,所患諸症,自屬安適,前方的對無疑。所嫌小溲渾濁,內痔作痛,亦須兼理。
黃土湯(阿膠用蒲黃拌炒) 合赤豆當歸散
又:溫通瘀血,革脈已和,獨形芤象,腹痛已除,尚下滲血,痔痛溺濁,飲食雖增,口舌乾痛。陰虛留熱,暗傷營分可知,仿以黑止紅意。
黑地黃丸合赤豆當歸散 槐花散
鄭(寧波) 心生之血,脾氣虛者失其統領之常,不能藏之於肝,反為滲入腸間,血從大便而出,誰曰不然。而不知滲之已久,不獨氣從下陷,而且陰絡暗傷,暗傷所有之血,無不從穿處以行,有如輕車熟路,漫無止期,營衛肌肉,皮毛筋骨,有損無益,自知不覺支持,飲食減少,言語無神,脈形芤澀而數,歸入虛勞重候也。勞者溫之,虛者補之,原屬一定章程,但血之下者,似屬漏卮情狀,如不以久塞其孔之法治之,雖日從事於溫補,亦屬徒然。
黑歸脾合赤石脂 龍骨 牡蠣 阿膠 伏龍肝
馬(上海) 脾統血,肝藏血,統領失常,所藏者少,則左關脈息雖旺而芤,大便之餘,帶血不已,舌苔黃燥者如此,法當清養兼施。
加味歸脾 大生地 地榆
施(吳江) 脾虛不能統血,或脫於上,或脫於下,補脾之虛,以攝其血,尚易為也。惟凝滯於中,中宮變出塊壘者,腹部脹滿,最為難治。難治初非不冶,然亦竟無許治之理。
四物湯合丹參 炒楂 茺蔚 茯苓 炙草
淋濁
汪(北壕) 氣淋帶濁,溺後更疼,左脈大,將見血之兆也。速宜靜養。
導赤合大補陰丸加茯神
沈(青浦) 熱鬱下焦,血淋久而不已,脈數,左部帶大。腎水大虧,心火失其所濟,下入小腸而出之膀胱經也。
大補陰丸加牛膝 歸尾 赤小豆 血餘炭
吳(吳江) 陰虧之體,心火下郁小腸,傳入膀胱之府,尿中帶血,時作時止,左脈沉數,小溲不利。
大補陰丸加牛膝合導赤 火府 另服大補陰丸。
李(通州) 腎虛乃膀胱受熱,尿血成淋,脈形沉數,清養為宜。
大補陰丸加歸尾 血餘炭 琥珀屑
邵(乍浦) 欲便不通,不通而痛,此淋也。脈細而見弦數,幹不多飲,必有留熱未清,不獨下虛而已。若論咳嗽,又屬新感。
栝蔞瞿麥湯去附子,加麥冬 杏仁 草梢
蘇(吳江) 夢遺之體,變為淋濁,已經一月之久,尚難向愈,金匱法主之。
栝蔞瞿麥湯去附子,合封髓丹加智仁
梁(長安) 小便頻數而赤,或渾濁,或紫塊,脈象沉數,此淋症也。
大補陰丸加瞿麥
又:膏淋血淋,同病下焦,未有不因乎虛,亦未有不因乎熱。熱如化盡,則膏血之物,庶幾下而不痛,始可以獨責其虛。
大補陰丸合栝蔞瞿麥湯去附子,加牛膝 血餘炭
又:血淋漸止,膏淋亦薄,所患之熱,原有化意,必須化盡乃妥。
照前方加萆薢 黑梔
又:所下之膏,薄且少矣,然當便之時,尚屬不利,已便之後,反覺隱疼,肢膝不溫,脈小左弦,唇紅嗌乾,熱未全愈,虛日益著。
栝蔞瞿麥丸去附子,加萆薢 黑梔 麥冬 豬脊髓
華(盪口) 膏淋變為血淋,久而不已,脈數左弦,腎被熱傷。
大補陰丸加血餘炭 珀屑 歸尾
張(江陰) 膏淋日久,少腹不和,口乾腰楚,腎虛濕熱使然。
栝萎瞿麥丸去附子,加杜仲 萆薢 五倍子 青鹽
馬(乍浦) 小便不利為癃,痛者為淋。淋雖有五,而其致病之由,多屬乎熱,而況水液渾濁,皆屬乎熱,更有明證。
栝蔞瞿麥丸去附子,合導赤加萆薢
錢(常熟) 尿血成塊,小溲作痛,脈數苔膩,濕熱下注使然。
導赤散加淡芩 小薊 血餘炭 赤苓 燈芯 另大補陰丸
嚴(東山) 漏久頭痛之體,水虧木旺,不問可知。邇年小便淋痛,其狀如膿,遷延不已,衰而復盛,然其所出者,不過水濕渾濁,苔白口乾,足冷轉筋,左關脈硬,寸部浮急,右惟濡數而已。必有心火濕熱,下注於腎與膀胱也。理之不易。
栝蔞瞿麥湯合導赤 火府
裘(新街) 血淋日久不痊,加以咳嗽時作,脈息左細右弦,俱見數象,口燥苔黃。想是中宮濕熱,上下充斥,陰液受傷也。
大補陰丸合麥門冬湯
唐(無錫) 胞移熱於膀胱,則癃,溺血。水液渾濁,皆屬於熱。小腸有熱者,其人必痔。具此三者而病於一身,若不以涼血之品,必有性命之憂。
導赤合火府丹加燈芯
丸方:大補陰丸合固本丸 方加萆薢 豬脊髓為丸。
陳(海寧) 心經鬱火,下火小腸,變為淋症。曾經見血者,恐有瘀血內阻而喘,不獨現在之蒸熱口糜為患也。
導赤散加栝蔞根 瞿麥 懷藥 淡芩
金(關上) 尿血成淋,小便時無血亦疼,兩月有餘之病,脈數苔白,嗌乾,濕熱傷陰也。
大補陰丸加車前 麥冬 燈芯 血餘炭
又:血已止,痛未除,病雖減半,尚須小心。
導赤合火府丹 大補陰丸加麥冬 車前 燈芯
又:生心血,通水道。
六味丸加車前 竹葉 另天王補心丹
楊(專諸巷) 曾患淋症,小便本難,近來小便又淋,變為癃閉,少腹硬滿,小便腫脹,苔白不渴,脈小而沉。下焦濕熱被寒所遏,膀胱之氣化不洗,最為急症。恐其喘汗,慎之。
五苓散加木香 烏藥 枳殼 桔梗(二味磨) 蔥(一大杷) 麝香(三釐) (打成一餅,微溫放臍上。)
周(平望) 濕熱不攘,大筋軟短,小筋弛長,弛長為痿。痿病未痊,又來尿血,近更為淋,脈形細數,陰分更虧,丹溪法主之。
大補陰丸加血餘炭 雞蛋
張(朱家園) 白濁淋症之象,久而不能根除,小溲雖黃,並不作痛,口膩苔濁,嗌乾色滯,濕熱傷精,精從下漏使然。
封髓丹合三豆飲 另豬肚丸
朱(嘉興) 肝腎濕熱,不留於中,必犯於下,下焦膏淋血淋,以及小便無端而痛之氣淋,時發時止。現在膏淋獨見,脈象弦數,白苔滿布,加以氣從少腹左升,仍不外胃家濕熱襲入肝經,攏動精房也。
六味丸 另豬肚丸
又:氣淋不已,勢必兼之乎膏,重之以血,下焦營衛,無不受濕熱所傷。
六味丸(萸肉易芍) 胡連 牡蠣 洋參 另豬肚丸
張(浦東) 濁淋日久,繼之以膏,重之以血,歸入下消門也。
固本丸合黃連解毒湯加沙參
陳(祟明) 濕鬱為熱,變作沙淋,有如煮海為鹽之義。病經半載,左尺脈浮,按之弦數,陰分已傷,正須兼理。
六味丸加海金沙 石葦 知母 黃柏
張(浦東) 痛之緩者,邪之輕也;膏之淋者,陰之虛也。痛減藥亦宜減。
沙參 固本合黃連解毒加萆薢 另豬肚丸
又:血淋雖止,膏則仍然,補陰不足,瀉火有餘。
大補陰丸去豬脊髓,合固本加沙參 萆薢 砂仁 另諸肚丸
又:脾氣下陷,則濕熱隨之,而腎陰之虛者,容易滲入精房。補益中氣之法,調補並行為要。
三才封髓丹合補中益氣湯去朮,加萆薢 另豬肚丸 威喜丸
林(南壕) 淋症見紅,孰不知其為熱,至於見沙,亦煮海為鹽之義,不能不定為熱。熱邪已久,可以或有或無之淋象,是虛多於實也。
固本合大補陰丸加西洋參 石韋 海金沙
林(南壕) 陰虛濕熱,膏淋帶血帶沙,沙與血淋已愈,而膏則仍然虧內,尚帶血沙兩意,脈弦細數,養化為宜。
固本合大補陰丸 黃連解毒加黨參
朱(關上) 陰虛濕熱,白濁血淋,兼而有之,久則氣陷不升,苦不勝言。
補中益氣合三才(用生地) 滋腎丸(煎送)
又:溺病有前後之分。痛在前者,濕熱為多。痛在後者,陰虛為甚。濕熱漸化,溺前之病自衰,陰分仍虛,溺後之疼不罷。
三才封髓丹
陳(太倉) 陰虛則小便難,難之為日已久,變而為淋,溺管中隱痛,海底亦然。然僅有白濁之形,尚無血淋之意,一則以喜,一則以懼,究須謹慎小心。
栝蔞瞿麥丸去附子,加牛膝合導赤散
孔(鞠花亭) 濕熱傷精,夢遺不作,變為白濁下行,而其行之不暢者,留於海底,紅熱作疼,陰虛濕汗,加以瘡瘍外發,脈反郁小而數,舌苔膩白,理之必費周旋。
萆薢分清飲去菖蒲,加龍膽草 車前子 茯苓
魏(姚弄) 白濁成淋,濕熱之邪所致。
萆薢分清飲
周(聞德橋) 腎與膀胱相為表裡,腎虛則溺後餘瀝,膀胱濕熱則溺前見濁,溺之前後同病,而實表裡相通,虛實各半之證也。
三才封髓丹
楊(震澤) 敗精成濁,常流不息,甚至肢體無力,下部不溫,此虛也,當以封法。
三才封髓丹
施(松江) 熱淋變為血淋,脈形細數,細屬陰虧,數為邪火,清補為宜。
大補陰丸合導赤 火府加燈芯 血餘炭
吳(嘉興) 瘧邪與疔毒竄入大經小絡,歸併膏淋。膏淋不罷,邪又流入於腎,肛門前後之氣盤旋痠痛,襲入於沖,左腿內廉之經脈麻木抽痛。病情自上而下,勢必自下而上以出之,不惟化導而已。
萆薢分清飲加升麻 柴胡 陳皮 白芍
又:得汗則淋痛大減,升降同用之法,已為合作。然壅者尚未因宣而全去,滯者亦未因通而全消,所以膏淋不盡,陰莖作癢,肛門與左腿麻木抽疼,留而不去。仍取宣通以盡其邪為妥。
萆薢分清飲加歸尾 白芍 升柴 柴胡 陳皮
陳(海門) 血因胬肉而瘀,瘀在海底,附在筋經,自幼作疼,至今未愈。脈形沉澀,理之不易。
桃仁(七分) 制軍(三分) 炙草(五分) 桂枝(三分) 歸尾(五分) 紅藤(五分) 烏藥 木香(二味未抄藥量)
又:進桃仁承氣湯,當便之時,海底已能不痛,陰莖尚帶癢疼,澀脈漸有和意,顯系所瘀之血,消者已多,而其留落者,一時未能掃除也。去瘀生新為治之中,仍以毒藥寓之。
大生地 當歸 白芍 阿膠 桃仁 桂枝 制軍 丹參
接服方:六味加當歸 丹參 阿膠 赤豆
周(松江) 淋症有五,膏居其一,久而日甚一日,舌苔薄白,脈小左弦,俱見數象。此係濕熱之邪傳入膀胱,且有肝火竄入其中也。不增喘乃妥。
萆薢分清飲加萹蓄(一錢)
又:分理濕熱,淋症仍然,惟淋後之大便,未必如前日隨之而下,所患濕熱,似有分利之機。然腎主二便,開竅於二陰,後陰之竅既隨前陰而欲通,腎亦病焉,不獨肝火從之為患而已。
照前方去萹蓄,加兩頭尖(二十一粒)
施(浙江) 濕熱下注為濁,色黃而濃,諸節痠疼,且兼紅腫,牙齦作脹,飲食不思,舌苔白膩,大便不調,法當分理。
萆薢分清飲,去菖蒲,合導赤加大豆卷 苡仁
程(小園上) 陽虛於下,血痹於中,少腹硬滿如石,小溲滴瀝而下,比之不利為癃更進一層,恐增喘汗而敗。
五苓散加滑石(二錢,包) 白魚(十四個) 木香(一錢五分) 牛膝(一錢五分,鹽水炒) 另抵當丸(五兩,研細末,醋蜜蔥汁調塗硬處)
又:硬者稍紅,癃者稍利,將前方守之可也。
照前方加戎鹽(一分)
又:小便似和而不能暢通,少腹似和而尚硬滿,舌苔濕白,脈息微弦。陽氣大虛,無力以通其痹也。
五苓散加川附(七分) 木香(二錢) 韭子(三錢) 歸尾(七分) 桃仁(一錢五分) 穿山甲(四分)
又:病情如昨,濕白之苔漸變糙色,脈形帶數,所結之邪,鬱而為熱,陽虛難化也。
五苓合滑石白魚散加木香 韭子 檳榔 煎送抵當丸(二錢)
又:大便已通,瘀血食積未有不從此而去,然腹之堅者雖軟,其形尚大,苔色嫩黃,口乾溺熱,脈形弦數,小溲通而不利。濕熱鬱結於膀胱,勢所必致。
四苓合青囊丸加韭子(三錢) 木香 滑石 白魚(四個) 檳榔 沉香(一分)
吳:(吳江) 膏淋日久,往往變作血淋。
知柏(八味)
金(溪港) 血淋日久,泌別無力,不獨小腸之血,傳入膀胱,而已成之糞,未歸大腸者,亦隨小腸之血,滲入膀胱而俱出。昔人云與交腸有間者,大都類此,然則大便之漸秘,不能不早以慮之
八正散
遺精
章(江陰) 腎者主蟄,封藏之本,精之處也。精者所以能處於腎者,全在腎氣本足,封藏自不失其所職,如虛則反是,增出脛痠體倦,口苦耳鳴,便堅等症,勢所必然。然左尺之脈,浮而不靜,固昭腎氣下虛。而關部獨大、獨弦、獨數,舌苔黃燥,厥陰肝部又有濕熱之邪,助其內火。火動乎中,必搖其精,所謂肝主疏泄是也。虛則補之,未始不合,實則瀉之,更為要著。
三才封髓丹加龍膽草 黑梔 柴胡
又:久積之濕熱從大便而泄,且兼穢濁之氣,從上而出,未始不可。然久病之體,脾胃元氣內虧,又不宜再下,當從守中法。
異功散加白芍 荷蒂 粳米
又:大便暢行,干苦亦愈,左關之脈大者已小,弦數仍然,尺亦未靜,可以前方加減。
三才封髓丹加茯神 膽草 柏子仁
又:大便已和,脈形弦數,數為有火,弦主乎肝,肝經既屬有火,不但順乘中土,而且容易搖精,精雖四日未動,究須小心。
三才封髓丹加陳皮 白芍 另豬肚丸
彭(江陰) 肉雖為牆,筋不為剛,良由無夢而遺,腎虛不能攝精,失其作強之司耳。
三才封髓合水陸二仙加龍骨 牡蠣 五味
馬(王莊) 精濁日久,尚未了了,又夢遺見血,顯系精血內虧,俱被濕熱所傷,所以左脈細小,右脈弦數。
三才封髓丹 另豬肚丸
施(蘆店) 夢遺日久,腰部作痠,是腎虛也。脈形濡小,左寸過大,舌苔白膩,濕熱傷精而動者有之;心火太旺,不能下交於腎,腎氣下泄者亦有之。此兩端為要,不獨填精補髓而已。
熟地 歸身 杜仲 炙甘草 於術 茯神 棗仁 半夏 陳皮 黨參
彭(溧陽) 肝主疏泄,腎主封藏,疏泄太過,封藏失職,夢遺時作,小便餘瀝,甚至腰背俱痛,足膝無力,苔白舌紫,脈形細小,左關獨大獨弦。久而久之,寒熱溫涼之品,備嘗不愈,想是藥之難得其宜也。
九龍丹去萸肉加炒楂 龍膽草
又:肝腎兩經都被濕熱所傷,以致精房不固,所以左關脈息獨大獨弦,余則皆形細小也。
九龍丹加膽草 牡蠣 另豬肚丸 威喜丸
葉(上海) 腎者主蟄,封藏之本,欲本之固,勢必大補腎陰。
九龍丹去蓮肉須加,黨參 固本丸
陸(常熟) 肝主疏泄,腎主封藏。封藏之失職,都從疏泄而來。
三才封髓丹 另豬肚丸 威喜丸
徐(太倉) 腎者主蟄,封藏之本,精之處也。精乃無夢而遺,腎失封藏之本,未有不用蟄方。蟄者,蟄其精也,然精之所遺,已有三年之久,陰分暗虛,虛者熱從內起,蒸之於衛,則肌膚灼熱;郁之於營,則手足心熱。現在手足之心獨熱,口乾多飲,脈來細數,甚至氣不宣通,背脊 疼,少腹不和,肢體無力,病勢有加無已,竊恐夏至之一陰不生,而有多將熇熇,不可救藥之嘆。擬四物二連合清骨飲法,先化其熱,後繼之以補陰封髓,循循有序,則庶幾焉。
四物 二連 清骨飲去青蒿,加韭子 藕汁
又:進前方,背脊之痠痛,隨即向愈,而內熱之蒸蒸,尚與前日相同,此如不罷,勢必津液重傷,早以甘露法參入用之,未始非防微杜漸之一術也。
四物去芎,加二連 淡芩 骨皮 川斛 大生地 麥冬 天冬 枇杷露 藕汁
馬(胥門) 無夢而遺,勞則為甚,且兼形寒膝痠。此脾胃兩虧,封藏不固於內,衛陽失護於外也。
補中益氣合封髓加制首烏 牡蠣
又(師轉) 形之寒,膝之痠,與衛陽之法而愈,即無夢而遺,亦未再作,未始無固精之功也。然腎為先天之本,三陰之蒂,腎氣足則精處其室,而關門自固,腎氣虛則封藏失職,而無夢自遺。當以九龍法繼之於後。
九龍丹
朱(橫涇) 腎主二便,開竅於二陰,大便一用其力,精先外泄,是腎虛也。
河車大造丸
吳(四擺渡) 遺精有三,每以瓶中貯水者為譬。此間脈息,不浮不沉,左關一部獨見大弦,既非水滿之覆,又非瓶破之漏,是肝經火旺,搖動其精,有如瓶中水,外被物所激而出也。
加味黑歸脾去遠志,加龍膽草
丸方:三才封髓加味 黑歸脾加牡蠣
飛屍遁注(癆瘵之別稱,言其相互傳染之義)
史(通州) 風邪從陽而親上,加以屍氣和之為脹。
桑皮 陳皮 羌活 防風 枳殼 桔梗 水安息(一錢) 獺肝(五分,磨沖)
施(崇明) 途中遇風作痛,痛從胃脘之上,後及於背,旁及於臂,動則如此,靜則可安,已經一載有餘,不能向愈。脈小而沉弦,想是冷風中必有飛屍遁注之邪,附而和之為患。
獺肝(一錢) 水安息(二分) 木香 四七湯加橘紅
婦人
畢(洞橋圩) 一陰一陽結,謂之喉痹,所痹所結,仍不離乎一陰一陽之界,然其所以致此,實系乎陽明濕熱薰蒸於上,是以久而久之,地道漸形其閉,飲食難以下咽,甚至邪傳奇經,帶下赤白,氣怯神倦,脈軟頭暈且眩,不克支持也。防脫。
大熟地 西黨參 淡天冬 牛膝 紫石英 川貝 當歸身 鹿角霜 龜版膠 竹瀝 生甘草 椿根皮
又:進前方一劑,飲食之下咽者稍易,夜來得寐,晨起暢吐濁痰。想是衝脈隸於陽明,陽明之濕熱漸化,衝脈之逆氣亦能稍和。然須日有起色,庶免喘脫。
照前方
曹(太湖上) 經期落後,帶下綿綿,牙齦腫腐,心悸且嘈,兩耳時鳴,口中乾燥。血虛生熱,濕鬱為熱,二者皆傷八脈也。當從八脈立方。
椿皮丸 四物湯去芎,加鹿角霜 龜版膠 茯神 紫石英 沙參
王(太倉) 產後感冒風邪,膚熱形瘦,口乾腰痛,褥勞根也。
四物湯加豬腰子 蔥白合瀉白散加二母 紫蘇
朱(武進) 血崩後寒熱咳嗽,久而不已,腋下結核,足跗浮腫,脈細弦數,陰虧血弱之體,外感風邪,無力以消化,往往遷延日久,變作虛損,勿以吐血不多而忽之。
地骨皮飲去芎,加青蒿 鱉甲 川貝 知母 枇杷露
陸(南潯) 少腹之瘕聚及脘中脹痛,經年不愈,皮膚甲錯,大便反溏,脈形細澀,飲食不思,難以支持也。防脫。
四物湯(用生地) 制蠶 童便
龔(湘城) 婦人首重調經,經調則百病不生,此間之月事,或趨前,或落後,責在氣不調也。所以當來之日,逆氣裡急,即在平時,帶下腰痠,頭暈心悸,少寐耳鳴,諸虛不足之象,竟難脫體。非補不可,非調亦不可。
四烏湯去芎,加香附 紫石英 杜仲 龜版 蓮鬚 甘菊 茯神
周(平湖) 女子以肝為先天,先天不足,月事不來,兩目乾澀,左關脈息弦而且數且浮。肝經氣火,少降多升也。
生地 歸身 白芍 桑葉 芝麻 牛膝 甘菊 川貝 丹皮 香附 女貞 石決明
郁(江陰) 寒熱兩月有餘而愈,然熱尚獨留而不能退清者久矣,加之以腹大,重之以癥結,攻痛夜劇,月事不來,飲食遞減,大便或溏或結,脈象弦而帶澀,帶下綿綿,肌肉瘦削,口舌乾苦。寒凝血滯,八脈皆虛,棘手之候也。奈何!
紫石英(一錢) 龜版(一錢) 鹿角霜(三錢) 當歸(一錢) 白薇(三錢) 白馬尿(三酒杯) 香附(一錢) 制蠶(三錢) 童便(一酒杯)
又:癥結漸消,攻痛自除,腹之大者,亦從此漸和,大快事也。然口舌之干苦仍然,身體之留熱加劇,帶下雖少,月事未來,飲食遞減,大便帶黑,脈形弦細。八脈交虛,余邪未盡,形神俱奪者如此,容易反復,慎之慎之。
當歸 白芍 川芎 大生地 骨皮 丹皮 鹿角霜 龜版 白薇 紫石英 香附 制蠶 童便
陳(楓橋) 月事不來者,胞脈閉也。任主胞胎,任脈為病,女子得之,往往帶下瘕聚。此間帶下赤色,瘕聚攻痛,如是者久矣,已屬重候。加之以內熱口乾,咳嗽音爍,痰曾帶血,少納肉削,右脈澀,左關弦數,自下而損及於上,何從下藥乎!況因病而用藥物,因藥物而反增其病,變作真寒假熱之體,自古以來,本無治法,作法治之,難又難矣。
椿根皮丸 鹿角霜 紫石英 歸身 北沙參 龜版 麥冬 川貝 茯苓 陳皮 西黃 菸灰
陸(江陰) 經盡之年,月事尚來而無血色,是土敗也,血枯也,氣虛不能收攝也。無怪乎久而不止,面浮跗腫,嗌乾心悸,飲食無味,脈息少神,接踵而來,以昭不克支持之兆。
烏賊魚骨(三錢) 茜草炭 八珍湯去芎,加鹿角霜 紫石英 龜版
俞(徽州) 婦人首重調經,然經有氣血之別,又有虛實之分。此間經水前後不調,加之未來之前,脘腹肢節無不作疼,通則即已,是氣滯也。所見之紅色尚正,而不如往日之多,是血弱也。氣滯為實,血弱為虛,二者皆不調和,焉能再孕。然則欲再孕之,勢必既和其氣,更補其血,以使營衛二十五度各得其常,庶乎近理。至於脘脅時疼,寤寐違和,口乾內熱,心悸腰楚,亦營衛不調中之見證,兼理而已。權以逍遙散一補其血虛,一和其氣滯者,並駕齊驅小試之。
丸方:八珍合烏骨雞丸 青囊丸加杜仲 丹皮 阿膠 逍遙散(用茯神) 制香附 棗仁 遠志 木香 丹皮
周(烏鎮) 脾主濕,濕生痰,痰生熱,三者之邪,層出不窮,無一而非脾病。氣一病則飲食或多或少,咳嗽時盛時衰,自汗或輕或重,舌上之苔,黃白相兼,口中之味,干苦不和,四肢易腫,指節不舒,經前腹痛,如是者久矣。將來緩以調之,權以湯法。
麥冬 北沙參 川貝 甘草 蛤殼 浮石 淮麥 香附 紫貝齒 茯神 白薇 苡仁 枇杷露
丸方:大生地(四兩) 歸身(二兩) 白芍(二兩) 香附(二兩) 麥冬(二兩) 白螺螄殼(三兩) 白薇(二兩) 冬朮(二兩) 阿膠(二兩) 牡蠣(三兩) 淡芩(一兩) 蔞皮(一兩) 茯苓(四兩) 川貝(三兩) 蛤殼(三兩) 紫貝齒(三兩) 苡仁(三兩) 橘紅(二兩) 上為細末,淡蜜水為丸。
某 月事不來者,胞脈閉也。胞脈者,屬心而絡於胞中。今氣上迫肺,心氣不得下通,故月事不來也。《內經》已言經閉者,上氣迫肺而作乾咳之形,無怪乎病經五月,加以營虛則發熱,衛虛則惡寒,欲成「一損損於肺,二損損於心」之見證。擬復脈湯與加味瀉白散。
炙甘草湯去薑、麻仁,合瀉白 淡芩 棗仁
瘀血
朱(王場河頭) 多氣多血,莫甚於陽明。胃府每以下行為順,滋乃逆而上行,血之盈盆盈盞,皆被氣之上升,多且久矣,久則難免鬱而為熱,喉痹失音於上,當臍作痛於中,痹則恐其妨食,痛則更慮其喘厥。脈形細澀而數,中沉兩按皆屬有力,因病致虛,理之棘手。
蘆根 絲瓜絡 苡仁 牛膝 冬瓜子 雪羹湯(荸薺、海蜇)
陳(蕭家巷) 瘧後中脘痞堅,得食則脹,加以咳嗽鼻衄,苔白舌紅,血中壅熱,氣分多痰,非勞即臌之根。速為醫治。
雪羹合瀉白散加杏仁 茯苓 茅花 枇杷葉
朱(王場河頭) 氣者,血之帥也,氣行則血亦行,氣滯則血亦痹。陽明之氣失其下行,陽明之血亦從此內痹。痹之既久,又郁為熱,雖從咳嗽痰血分消,不足以泄其勢,瘀塞於迴腸曲折之處,當臍作痛,捫之覺熱,二便不利,左足之經筋有時抽痛,脈來澀數,按之有力,腸間有壅塞成癰之象。將《金匱》法參入前方。
制軍 丹皮 冬瓜子 桃仁 絲瓜子 苡仁 玄明粉 敗醬草
周(震澤) 前方進後,汗出如雨,大便同和,飲食不脹,陽已漸升,胃亦得益,所患之邪,自下而達之於上,自內而出之於外,大快事也。然下利尚未全和,口舌乾燥,氣虛液耗之時,尚須前法加減。
黨參 冬朮 茯苓 炙草 黃耆 川連 半夏 澤瀉 白芍
吳(西津橋) 少腹堅硬如石,隱隱作疼,小便不利如癃,又見不約遺溺,瘀血阻氣使然。理之棘手。
抵當丸(二兩),研為細末,取蔥汁、白蜜調敷患處。
又:昨法之下,當臍之痛稍和,日間小便不利,夜臥又見遺尿,少腹自覺氣墜,當溺必作淋疼,究其所以然者,寒熱後濕熱夾瘀,復又阻氣,郁於其間,理之殊屬棘手。
逍遙散加韭子(三錢) 抵當丸(二兩)
又:逍遙者,消散其氣滯,搖動其血鬱也。既消既搖之下,少腹之上部已軟,溺之淋痛可輕,滯欲散而鬱欲開也。但毛際之間,尚屬有形,按之堅硬作疼,溺時仍然滴瀝,交睫又覺自遺,脈弦數小,氣墜未升,經言淫氣遺溺,痹聚在腎。痹聚者,濕氣聚而為痹也。古人治此,必以辛潤為主,蓋辛能散濕,潤能就下故也。
韭子 歸身 赤芍 桑螵蛸 木通 滑石 白魚(十四個) 雞內金
種子
江(興化) 右尺相火之脈,宜大而不宜小,小則相火必衰,焉能有子。年未四十,當從再索得男立法,然肝火偏旺,動則心君之火不能下交於腎,腎精尤易疏泄,所以左關一部,弦得太過也。兩者不和,調之本非易易,權以盪滌法,然後緩以調之。
香砂六君(用香附) 加白芍 菟絲子
丸方:五味子(一斤) 大熟地(八兩) 西黨參(八兩) 甘杞子(四兩) 菟絲子(三兩) 覆盆子(四兩) 生於術(二兩) 製半夏(二兩) 新會皮(二兩) 真坎炁(十條) 雲茯苓(三兩) 炙甘草(一兩) 綿黃耆(四兩) 煉蜜為丸,每服三錢,淡鹽湯下。夜服(一錢五分)。服此丸方,切戒豬肉,方能有子。
某(興化) 陽道不舉,舉則即泄。可以丸藥圖之。
大熟地(八兩) 黨參(八兩) 首烏(六兩) 龍骨(二兩) 訶子肉(五分) 硃砂(五錢) 五味子(八錢) 杞子(二兩) 牡蠣(四兩) 金櫻子(三兩,去毛) 菟絲子(三兩) 覆盆子(一錢) 煉蜜為丸,再用硃砂為衣。
彭(溧陽) 丸方:大訶子皮(五個) 白龍骨(八兩) 硃砂(二錢五分) 砂仁(五錢) (上方即秘元丹,亦名秘真丸) 上為細末,取糯米煮爛糊丸如綠豆大,用硃砂(二錢五分)泛上為衣,空心淡鹽湯中滴入煮酒少許,送下兩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