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備要 條列版

来自WikiTCM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本草備要

作者
汪昂
朝代
年份
公元1694年
古版
非古版
直書
非直書
增補本草備要  原序
言之可貴而足以垂後者,必性命之文也,其次則經濟之文也。
余於理學既無所窺,又六經四子之書,燦於星日,即漢疏宋註且有遺譏,
況余愚瞽凡民,安敢以管蠡仰測高深也哉!性命之文,吾無及矣!
若經濟之文,必須見諸實事,方能載諸簡編。
余少困棘闈,壯謝制舉,長甘蓬虆,終鮮通榮,經濟之文,吾無望焉耳!
至於詞章詩賦,月露風雲,縱極精工,無裨實用。楊子所謂雕蟲篆刻,壯夫不為,不其然乎!  
竊謂醫藥之書,雖無當於文章鉅麗之觀,然能起人沈疴,益人神智,弱可令壯,鬱可使寬,
無關道脈,而能有助剛大之形軀:不係政刑,而實有裨生成之大德。
言不墜綺語之障,用有當施濟之仁。群居飽食之餘,或可以愧小慧而猶勝賢也乎!
是用寄意此中,思以壽世。
初則謂醫學與堪輿不同,堪輿當有秘奧天機,不欲輕洩。
若醫集所以濟生救疾,自應無微不闡,無隱不彰,恣意極言,不遺餘蘊。  
及泛覽諸書,惟靈、素、難經、仲景、叔和,奧衍宏深,不易究彈。
自唐宋而下,名家百氏方書,非不燦陳,而義蘊殊少詮釋。
如木草第言治某病某病,而不明所以主治之由;醫方第云用某藥某藥。而不明所以當用之理。
千書一律,開卷茫如,即間有辨析病源,訓解藥性者,率說焉而不詳,語焉而不暢。
醫理雖云深造,文字多欠通明。難以豁觀者之心目,良用憮然。 
不揣固陋,鍰採諸家之長,輯為本草備要、醫方集解二備,理法全宗古人,體裁更為創制。
本草則字箋句釋,倣傳註之詳明;醫療則詮證釋方,兼百家之論辯。書分兩帙,用實相資。
要令不知醫之人,讀之瞭然,庶裨實用。兩書甫出,幸海內名賢頗垂鑒許。  
今本草原刻,字已漫滅,特再加釐訂,用酬世好。
抑世尚有議余藥味之簡者,余惟歌賦湯液,藥僅二百四十種,拙集廣至四百種,不為少矣!
如食物僅可充口腹,僻藥非治所常需者,安能盡錄?
蓋既取其備,又欲其要,應如是止也。
茲因重梓,更增備而可用者約六十品,聊以墜言者之口,仍不礙攜者之艱。
苟小道之可觀,倘不至致遠之恐泥也乎!                   

康熙甲戌歲陽月,休寧八十老人訒庵汪昂書於延禧堂

凡例
一  註本草者當先註病症,不然病之未明,藥於何有?
從前作者罕明斯義,第云某藥入某經治某病而已,淺術視之蓋茫如也。
惟李氏綱目,衷集諸家,附著論說,間及病源,經疏因之,釋藥而兼釋病,
補前人之未備,作後學之指南,茲集祖述二書,更加增藥性病情,互相闡發以便資用,
若某處皆釋,則重複煩瑣,反生厭瀆,故前後間見或因藥論辨,讀者彙觀而統會之可也。

一  藥品主治,諸家析言者少,統言者多,如治痰之藥,有治燥痰者,有治濕痰者,
諸書第以除痰概之,頭痛之藥,有治內傷頭痛者,有治外感頭痛者,諸書唯言治頭痛而已,
此皆相反之症,未可混施,舉此二端其餘可以類推矣,
又某藥之下言某病可用,而不言某病忌用,均屬闕略,茲集並加詳註,庶無貽誤。

一  每藥先辨其氣味形色,次著其所入經絡,乃為發明其功用,而以主治之證具列於後,
其所以主治之理,即在前功用之中,不能逐款細註,讀者詳之。

一  徐子才曰藥有宣(上升下行曰宣)通補瀉濇滑燥濕(濕即潤也)輕重十種,是藥之大體,
而本經不言,後人未述,凡用藥者審而詳之,則靡有遺失矣,今為分闡以冠於諸藥之首
(此十劑也,陶宏景加寒熱二劑,茲不具述,然本集燥劑即陶氏之熱劑,通劑及徐氏之燥劑,
而寒劑則多寓於瀉劑也。)

一  藥品主治,已註明入某臟某腑者,則不更言入某經絡,以重複而無用也。

一  藥品稍近遐僻者,必詳其地道形色,如習知習見之藥則不加詳註。

一  陰陽升降浮沈,已詳於藥性總義中,故每品之下不加重註。

一  藥目次第,每藥稍從其類,以便查閱。

一  先哲名言,有言以人重者,有人以言重者,須當仍其名氏,
庶乎後學知所稟承,或是或非有,可裁斷矣,
奈何醫集之中,率掠古人之言,混入己作,使讀者蒼黃莫辨,涇渭難分,
習俗移人,賢者不免,甚有合數人之言,砌掇成篇,首尾欠貫,詞意多乖,
以故醫學每鮮佳編,良深慨息,本集採用諸家悉存原名,使可攷據,間有刪節數行數句者,
以限於尺幅也,有增改數句數字者,務暢其文義也,亦有錄其言而未悉其名氏者,
以藏書既寡,目力不充,難於盡考也,或時附入鄙見,必加昂按二字,以聽時賢之論定,
其間旁搜遠討,義圖貫通,取要刪繁,詞歸雅飭,庶幾豁觀者之心目云耳。

一  是書篇章雖約,多有補綱目經疏之未備者,故曰備也。

一  藥有氣味形色經絡主治功用禁忌數端,藥性歌賦雖便記誦,然限於字句,又須用韻,
是以不能詳括,茲集文無一定,藥小者語簡,藥大者詞繁,然皆各為杼軸,煆煉成章,
使人可以誦讀。

一  本草一書,讀之率欲睡欲臥,
每藥下之所註者,不過臟腑經絡甘酸苦濇寒熱溫平升降浮沈,病候主治而已,
未嘗闡其理,使讀之者有義味可咀嚼也,
即如證類,諸本採集頗廣,又以眾說繁蕪,觀者罔所折衷也,
是編主治之理務令詳明,取用之宜,期於確切,言暢意晰,字少義多,
作者頗費匠心,讀者幸毋忽視。

一  是書之作,不專為醫林而設,蓋以疾疢人,所時有脫,或處僻小之區,遇庸劣之手,
脈候欠審,用藥乖方,而無簡便方書與之較症,鮮有不受其誤者,
是以特著此篇,兼輯醫方集解一書,相輔而行,篇章雖約,詞旨詳明,攜帶不難,簡閱甚便,
倘能人置一本,附之篋笥,以備緩急,亦衛生之一助,有識之士當不以愚言為狂謬也。

一  昂自壯立之年,便棄制舉,蹉跎世變,念著書作詩,無當人意,衹堪覆瓿,難以垂世遠然,
禽鹿視息,無所表見,竊用疚心,故疲精瘁神,著輯方書數種,以為有當於民生日用之實,
且集諸家大成,貫穿箋釋,或可有功前賢,嘉惠來世,易世之後,倘有嗜吾書而為重梓者,
庶能傳之久遠,此區區立言之意也。

一  是書之作,因閱過伯齡圍棋四子譜,而師其意,蓋圍棋之譜,自唐宋而至今千有餘載,
然必如伯齡之譜,有議論,有變換,而圍棋之妙顯,
本草自本經而下,不啻數百千家,然率言其氣味主治,而無義味可尋,必須為之字箋句釋,
明體辨用,而後藥性之功全,蓋士生千載之後,貴能取前人之言,寸衡銖稱,抉髓掄精,
庶幾有集成之益,無缺略之譏也,故拙著內經本草方解湯歌數書,皆另為體裁,別開徑路,
以發前賢未竟之旨,啟後人便易之門,竊謂於醫學,頗有闡微廓清之力,讀者倘能鑒別,
斯不負老人之苦心焉耳。

汪訒菴先生本草備要一書,蓋頡取經疏綱目二書之精義,以備其要也,
其藥品皆尋常共用之品,然雖四百餘種,而檢書用藥,已覺取之無盡,
茲集復增六十餘種藥,惟其要義,取其該,庶無遺珠之憾云。

篇名:藥性總義  五味之義
凡藥酸屬木入肝,
苦屬火入心,
甘屬土入脾,
辛屬金入肺,
鹹屬水入腎,
此五味之義也。

篇名:藥性總義  五色之義
凡藥青屬木入肝,
赤屬火入心,
黃屬土入脾,
白屬金入肺,
黑屬水入腎,
此五色之義也。

篇名:藥性總義  五味之義
凡藥酸能濇而收,
苦者能瀉能燥能堅,
甘者能補能和能緩,
辛者能散能潤能橫行,
鹹者能下能N堅,
淡者能利竅能滲泄,
此五味之義也。

篇名:藥性總義  陰陽之義
凡藥寒熱溫涼氣也,酸苦甘辛鹹味也,
氣為陽,味為陰,
氣厚者陽中之陽,薄者陽中之陰,
味厚者陰中之陰,薄者陰中之陽,
氣薄者發泄(表散),厚則發熱(溫),
味厚則泄(降泄),薄則通(利竅滲濕),
辛甘發散為陽,酸苦涌泄為陰,
鹹味涌泄為陰,淡味滲泄為陽,
輕清升浮為陽,重濁沈降為陰,
陽氣出上竅,陰氣出下竅,
清陽發腠理,濁陰走五藏,
清陽實四肢,濁陰歸六腑,
此陰陽之義也。

篇名:藥性總義  升降浮沈之義
凡藥輕虛者浮而升,
重實者沈而降,
味薄者升而生(象春),
氣薄者降而收(象秋),
氣厚者浮而長(象夏),
味厚者沈而藏(象冬),
味平者化而成(象土),
氣厚味薄者浮而升,
味厚氣薄者沈而降,
氣味俱厚者能浮能沈,
氣味俱薄者可升可降,
酸鹹無升,甘辛無降,寒無浮,熱無沈,
此升降浮沈之義也。
(李時珍曰:升者引之鹹寒,則沈而漸達下焦,沈者引之以酒,則浮而上至巔頂,
一物之中,有根升梢降,生升熟降者,是升降在物亦在人也。)

篇名:藥性總義  上下內外各以其類相從
凡藥,根之在土中者,半身以上則上升,半身以下則下降,
(以生苗者為根,以入土者為梢,上焦用根下焦用梢,
半身以上用頭,中焦用身,半身以下用梢,雖 一藥而根梢各別,用之或差,服亦罔效)
藥之為枝者達四肢,為皮者達皮膚,為心為幹者內行臟腑,
質之輕者上入心肺,重者下入肝腎,
中空者發表,內實者攻裏,
枯燥者入氣分,潤澤者入血分,此上下內外各以其類相從也。

篇名:藥性總義  諸藥入諸經之部分
凡藥,色青味酸氣燥性屬木者,皆入足厥陰肝足少陽膽經
(肝與膽相表裏,膽為甲木,肝為乙木)
色赤味苦氣焦性屬火者,皆入手少陰心手太陽小腸經
(心與小腸相表裏,小腸為丙火,心為丁火)
色黃味甘氣香性屬土者,皆入足太陰脾足陽明經胃
(脾與胃相表裏,胃為戊土,脾為己土)
色白味辛氣腥性屬金者,皆入手太陰肺手陽明大腸經
(肺與大腸相表裏,大腸為庚金,肺為辛金)
色黑味鹹氣腐性屬水者,皆入足少陰腎足太陽膀胱經
(腎與膀胱相表裏,膀胱為壬水,腎為癸水,
凡一臟配一腑,腑皆屬陽故為甲丙戊庚壬,臟皆屬陰故為乙丁己辛癸也)
十二經中惟手厥陰心包手少陽三焦經無所主,其經通足厥陰少陽,
厥陰主血,諸藥入肝陰血分者併入心包,
少陽主氣,諸藥入膽經氣分者併入三焦命門,
相火散行於膽三焦心包絡,故入命門者併入三焦,
此諸藥入諸經之部分也。

篇名:藥性總義  異同之義
藥有相須者同類不可離也(如黃柏知母破故紙胡桃之類。)
相使者我之佐使也,
相惡者奪我之能也,
相畏者受彼之制也,
相反者兩不可合也,
相殺者制彼之毒也,
此異同之義也。

篇名:藥性總義  五臟補瀉之義
肝苦急(血燥苦急),急食甘以緩之,肝欲散(木喜條達),急食辛以散之,
以辛補之,以酸瀉之(以散為補,以歛為瀉)
心苦緩(緩則散逸),急食酸以收之,心欲軟急,食鹹以軟之,以鹹補之
(按水能剋火,然以心下交於腎為補,取既濟之義也),以甘瀉之
脾苦濕,急食苦以燥之,脾欲緩(舒和),急食甘以緩之,以甘補之,以苦瀉之
肺苦氣上逆(火旺剋金),急食苦以瀉之,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以酸補之,以辛泄之
腎苦燥,急食辛以潤之,腎欲堅(堅固則無狂蕩之患),急食苦以堅之,
以辛補之,以苦瀉之,
此五臟補瀉之義。

篇名:藥性總義  六淫主治
風淫於內,治以辛涼,佐以苦甘,以甘緩之,以辛散之
(風屬木,辛屬金,金能勝木,故治以辛涼,過辛恐傷真氣,故佐以苦甘,苦勝辛,甘益氣也,
木性急,故以甘緩之,木喜條達,故以辛散之。)
熱淫於內,治以鹹寒,佐以苦甘,以酸收之,以苦發之
(水勝火,故治以鹹寒,甘勝鹹,佐之所以防其過,必甘苦者,防鹹之過,而又以瀉熱氣作實者也,
熱淫,故以酸收之,熱結故苦發之。)
濕淫於內,治以苦熱,佐以酸淡,以苦燥之,以淡泄之(濕為土氣,苦熱皆能燥濕,
淡能利竅滲濕,用酸者,木能制土也。)
火淫於內,治以鹹冷,佐以辛苦,以酸收之,以苦發之(相火畏火也,故治以鹹冷,
辛能滋潤,酸能收歛,苦能泄熱,或從其性而升發之也。)
燥淫於內,治以苦溫,佐以甘辛,以苦下之(燥屬金,苦屬火,火能勝金,故治以苦溫,
甘能緩,辛能潤,苦能下,故以為佐也。)
寒淫於內,治以甘熱,佐以苦辛,以鹹瀉之,以辛潤之,以苦堅之
(土能制水,熱能勝寒,故治以甘熱,苦而辛亦熱品也,傷寒內熱者,以鹹瀉之,
內燥者以辛潤之,苦能瀉熱而堅腎,瀉中有補也。)
此六淫主治,各有所宜,故藥性宜明,而施用貴審也。

篇名:藥性總義  五行相生子母相應之義
人之五臟應五行,金木水火土,子母相生,經曰虛則補其母,實則瀉其子
又曰子能令母實,
如腎為肝母,心為肝子,故入肝者併入腎與心,
肝為心母,脾為心子,故入心者併入肝與脾,
心為脾母,肺為脾子,故入脾者併入心與肺,
脾為肺母,腎為肺子,故入肺者併入脾與腎,
肺為腎母,肝為腎子,故入腎者併入肺與肝,
此五行相生子母相應之義也。

篇名:藥性總義  五行相剋之義
酸傷筋(歛則筋縮。),辛勝酸,
苦傷氣(苦能瀉氣。),鹹勝苦,
甘傷肉,酸勝甘,
辛傷皮毛(疎散腠理。),苦勝辛,
鹹傷血(鹹能滲泄。),甘勝鹹,
此五行相剋之義也。

篇名:藥性總義  五病之所禁
酸走筋,筋病毋多食酸,筋得酸則拘攣收引益甚也。
苦走骨,骨病毋多食苦,骨得苦則陰益甚重而難舉也。
甘走肉,肉病毋多食甘,肉得甘則壅氣臚腫益甚也。
辛走氣,氣病毋多食辛,氣得辛則散而益虛也。
鹹走血,血病毋多食鹹,血得鹹則凝濇而口渴也(鹹能滲泄津液),
此五病之所禁也。

篇名:藥性總義  五味之所傷
多食鹹則脈凝泣(濇)而變色(脈即血也,心合脈,水剋火。)
多食苦則皮槁而毛拔(肺合皮毛,火剋金。)
多食辛則筋急而爪枯
(肝合筋,爪者筋之餘,為金剋木,按肝喜散,故辛能補肝,惟多則為害),
多食酸則肉胝䐢而唇揭(脾合肉,其華在唇,木剋土,胝音支䐢,皮厚也),
多食甘則骨痛而髮落(腎合骨,其華在髮,土剋水),
此五味之所傷也。

篇名:藥性總義  諸藥入經
藥之為物,各有形性氣質,其入諸經,
有因形相類者(如連翹似心而入心,荔枝核似睪丸而入腎之類)
有因性相從者
(如屬木者入肝,屬水者入腎,潤者走血分,燥者入氣分,本天者親上,本地者親下之類。),
有因氣相類者(如氣香入脾,氣焦入心之類),
有因質相同者(如藥之頭入頭,幹入身,枝入肢,皮行皮,又如紅花蘇木,汁似血而入血之類。),
自然之理可以意得也。

篇名:藥性總義  諸藥命名
藥有以形名者,人參狗脊之類是也,
有以色名者,黃連黑參之類是也,
有以氣名者,稀簽香薷之類是也,
有以味名者,甘草,苦參之類是也,
有以質名者,石膏石脂歸身歸尾之類是也,
有以時名者,夏枯草款冬之類是也,
有以能名者,何首烏骨碎補之類是也。

篇名:藥性總義  製治
凡藥,火製四,煆煨炙炒也,水製三,浸泡洗也,水火共製二,蒸煮也,
酒製升提,薑製溫散,入鹽走腎而軟堅,用醋注肝而收歛,童便製除劣性而降下,
米泔製去燥性而和中,乳製潤枯生血,蜜製甘緩益元,陳壁土製藉土氣以補中州,
麵裹麴製抑酷性而勿上膈,黑豆甘草湯漬並解毒而致令平和,
羊酥豬脂塗燒或滲骨容易脆斷,去穰者免脹,去心者除煩,此製治各有所宜也。

篇名:藥性總義  備註
一  藥之為用,或地道不真則美惡迥別,或市肆飾偽則氣味全乖,或收採非時則良楛異質,
或頭尾誤用則呼應不靈,或製治不精則功力大減,用者不察,顧歸咎於藥之罔功,
譬之兵不精鍊,思以盪寇克敵,適以覆眾輿尸也,治療之家其可忽諸。

篇名:藥性總義  秤用
一  千金云:凡藥須治擇熬泡畢,然後秤用,不得生秤,滋潤者皆先增分兩,燥乃秤之。

序號:001
編號:草部001
藥名:黃耆
十劑:補氣固表瀉火
性味:甘溫。 
功用:
生用固表,無汗能發,有汗能止
(丹溪云:黃耆大補陽虛自汗,若表虛有邪,不汗出者服此又能自汗。
朱震亨號丹溪著【本草補遺】)。
溫分肉,實腠理,瀉陰火,解肌熱。
炙用補中,益元氣,溫三焦,壯脾胃
(脾胃一虛,土不能生金,則肺氣先絕。脾胃和緩,
則肺氣旺而肌表固實,補中即所以固表也。),
生血生肌。(氣能生血,血充則肉長。經曰:血生肉。)
排膿內託,癰瘡聖藥。(毒氣化則成膿,補氣故能內託,
癰疽不能成膿者死不治,毒氣盛而元氣衰也,痘證亦然。)
痘證不起,陽虛無熱者宜之。(新安汪機治痘證虛寒不起,
用四君湯子加黃耆、紫草多效,間有枯萎而死者,自咎用藥之不精,
思之至忘寢食,忽悟曰:白朮燥濕,茯苓滲水,宜痘漿之不行也。
乃減去二味,加官桂、糯米以助其力,因名保元湯。
人參、白朮、茯苓、甘草名四君子湯。
王好古曰:黃耆實衛氣是表藥,益脾胃是中州藥,治傷寒尺脈不至,
補腎元是裏藥。
甄權謂:其補腎者氣為水母也。
日華謂:其止崩帶者,氣盛則無陷下之憂也。
蒙荃曰:補藥氣多補血,藥亦從而補氣,補血藥多補氣,藥亦從而補血。
益氣藥雖加當歸,因勢寡功被參蓍所據。補血湯數倍於當歸,
亦從當歸所引而補血。黃耆一兩、當歸二錢名補血湯。
 氣藥多而云補血者,氣能生血,又有當歸為引也。
表旺者不宜用,陰虛者宜少用,恐升氣於表而裏愈虛矣。
汪機號石山,著【本草會輯】。王好古號海藏,著【湯液本草】。
甄權著【藥性論】。曰華著【大明本草】。陳嘉謨著【本草蒙荃】。)      
品類:
為諸藥之長,故名耆(俗作*。)。皮黃肉白,堅實者良。
炮製:
入補中藥,搥扁蜜炙,達表生用。
(或曰:補腎及治崩帶、淋濁宜鹽水浸炒。
昂按:此說非也,前證用黃耆,非欲抑黃耆使入腎也,取其補中升氣,
則腎受蔭,而帶濁、崩淋自止。即日華氣盛自無陷下之憂也。
有上病而下取,有下病而上取,補彼經而益及此經者,此類是也。 )    
配伍:
茯苓為使,惡龜甲、白蘚皮,畏防風。
(東垣曰:黃耆得防風,其功益大, 乃相畏而更以相使也。
李東垣著【用藥法篆】。 )

序號:002
編號:草部002
藥名:甘草
十劑:有補有瀉、能表能裏、可升可降
性味:
味甘,生用氣平,補脾胃不足,而瀉心火。(火急甚者,必以此緩之。)
炙用氣溫,補三焦元氣,而散表寒。
功用:
入和劑則補益,入汗劑則解肌(解退肌表之熱。),
入涼劑則瀉邪熱(白虎湯、瀉心湯之類。),
入峻劑則緩正氣(薑、附加之,恐其僭上,硝、黃加之,恐其峻下,
皆緩之之意。),
入潤劑則養陰血(甘草湯之類。)。 
能協和諸藥,使之不爭,生肌止痛(土主肌肉,甘能緩痛。),
通行十二經,解百藥毒,(凡解毒藥并須冷飲,熱則不效。
小兒初生,拭去口中惡血,綿漬汁,令咂之能解胎毒。)故有國老之稱。
禁忌:
中滿證忌之。(甘令人滿。亦有生用為瀉者,以其能引諸藥至於滿所。
經云:以甘補之,以甘瀉之是已。故別錄、權甄并云除滿,脾健運則滿除也。
仲景治痞滿,有甘草瀉心湯。
又甘草得茯苓,則不資滿而反泄瀉。陶宏景著名醫別錄,發明藥性。)
品類:
大而結者良,
炮製:
補中炙用,瀉火生用,達莖中(腎莖。)用梢(梢止莖中痛,淋濁證用之。)。
配伍:
白朮、苦參、乾漆為使。惡遠志,反大戟、芫花、甘遂、海藻,
然亦有並用者。
(胡洽治痰癖,十棗湯加甘草。東垣治結實,與海藻同用。
丹溪治勞瘵,蓮心飲與芫花同行。非妙達精微者,不知此埋。
十棗湯-芫花、甘遂、大戟等分,棗十枚。
仲景治傷寒表已解,心下有水氣,喘咳之劑。
時珍曰:「甘草,外赤、中黃,色兼坤、離。味濃、氣薄、質全土德,
協和群品,有元老之功。普治百邪,得王道之化,贊帝力而人不知,
參神功而己不與,可謂藥中之良相也。」
昂按:甘草之功用如是,故仲景有甘草湯、甘草芍藥湯、甘草茯苓湯、
炙甘草湯,以及桂枝、麻黃、葛根、青龍、理中、四君、調胃、建中、
柴胡、白虎等湯,無不重用甘草,贊助成功,即如後人,益氣、補中、
瀉火、解毒諸劑,皆倚甘草為君,必須重用,方能建效,此古法也,
奈何時師,每用甘草不過二三分而止,不知始自何人,相習成風,
牢不可破,殊屬可笑,附記以正其失。)

序號:003
編號:草部003
藥名:人參
十劑:大補元氣、瀉火
性味:
生甘苦,微涼,(甘補陽,微苦微寒,又能補陰。)熟甘溫。
功用:
大補肺中元氣,(東垣曰:肺主氣,肺氣旺則四臟之氣皆旺,精自生,
而形自盛。十劑曰:補可去弱,人參、羊肉之屬是也。
人參補氣,羊肉補形。)
瀉火,(得升麻,補上焦瀉肺火。得茯苓,補下焦瀉腎火。
得麥冬,瀉火而生脈。得黃耆、甘草,乃甘溫退大熱。
東垣曰:「參、耆、甘草瀉火之聖藥,合用名黃耆湯。」
按:煩勞,則虛而生熱,得甘溫,以益元氣,而邪熱自退,故亦謂之瀉。)
益土(健脾)生金(肺),明目開心,益智,添精神,定驚悸
(邪火退,正氣旺,則心肝甯,而驚悸定。除煩渴,瀉火,故除煩;
生津,故止渴。),通血脈,(氣行則血行。賀汝膽曰:生脈散用之者,
以其通經活血,則脈自生也。古方解散藥、行表藥,多用之,
皆取其通經而走表也。)破堅積(氣運積化。),
消痰水(氣旺,則痰行水消。)。
主治:治虛勞內傷,
(傷於七情六慾,飲食作勞,為內傷;傷於風寒暑濕為外感。
如內傷發熱,時熱時止;外感發熱,熱甚無休。
內傷惡寒,得暖便解;外感惡寒,絮火不除。
內傷頭痛,乍痛乍歇;內感頭痛,連痛無停。
內傷,則手心熱;外感,則手背熱。
內傷,則口淡無味;外感,則鼻塞不通。
內傷,則氣口脈盛,多屬不足,宜溫、宜補、宜和;
外感,則人迎脈盛,多屬有餘,宜汗、宜吐、宜下。
蓋左人迎主表,右氣口主裏也。
昂按:東垣辨內傷、外感最詳,恐人以治外感者,治內傷也。
今人,緣東垣之言,凡內傷風寒,發熱咳嗽者,概不輕易表散。
每用潤肺退熱藥,間附秦艽、蘇梗、柴胡、前胡一二味,而羌活、防風等,
絕不敢用。不思秦艽、陽明藥,柴胡、少陽藥,於太陽有何涉乎?
以致風寒久鬱,嗽熱不止,變成虛損,殺人多矣。
此又以內傷治外感之誤也,附此正之。)
發熱自汗,(自汗屬陽虛,盜汗屬陰虛。亦有過服參、耆,而汗反盛者,
以陽盛陰虛,陽愈補,而陰愈虧也。又宜清熱、養血,而汗止自。)
多夢紛紜,嘔噦反胃,虛咳喘促,(蒙荃曰:「歌有肺熱還傷肺之句,
惟言寒熱,不辨虛實。若肺中實熱者忌之,虛熱者服之何害。」
又曰:「諸痛無補法不用參耆。若久病虛痛,何嘗忌此耶。」)
瘧痢滑瀉,(始痢宜下,久痢宜補,治瘧意同。
丹溪曰:「葉先生患痢,後甚逼迫,正合承氣證。予曰:『氣口脈虛,
形雖實而面黃白,必過飽傷胃。』與參、朮、陳、芍十餘帖,三日後,
胃氣稍充,再與氣承湯二帖而安。」又曰:「補未至而下,則病者不能當;
補已至而弗下,則藥反添病。匪急、匪徐,其間不容髮噫。微哉!」
昂:按,此先補後下法之變者也,非胸有定見者,不可輕用,
然後學亦宜知之。大承氣湯-大黃、芒硝、枳實、厚朴。)
淋瀝脹滿,(發明云:胸脅逆滿,由中氣不足作脹者宜補之,而脹自除。
經所謂:塞因塞用也。俗醫泥於作飽不敢用,不知少服反滋壅閉,
多服則宣通,補之正所以導之也。皇甫蒿著(本草發明)。)
中暑中風,及一切血證。(東垣曰:「古人治大吐血,脈芤洪者,並用人參。
脫血者,先益其氣,蓋血不自生,須得生陽氣之藥乃生,
陽生則陰長之義也。若單用補血藥,血無由而生矣。凡虛勞吐血,
能受補者易治,不能受補者難治。」)
品類:
黃潤緊實似人形者良。
炮製:
去蘆用。補劑用熟,瀉火用生。煉膏服,能回元氣於無何有之鄉。
(有火者,天冬膏對服。)參生時背陽向陰,不喜風日。宜焙用,忌鐵。
配伍:茯苓為使,畏五靈脂。惡皂莢、黑豆、紫石英、人溲、鹹鹵,反藜蘆。
(言聞曰:「東垣理脾胃、瀉陰火,交泰丸內用人參、皂莢,
是惡而不惡也。古方療月閉,四物湯加人參、五靈脂,是畏而不畏也。
又療痰在胸膈,人參、藜蘆同用,而取其涌越,是激其怒性也。
非洞奧達權者不能知。」)

編號:草部003-1
藥名:參蘆
功用:
人參蘆能涌吐痰涎,體虛人用之,以代瓜蒂。
(丹溪曰:「人參,入手太陰,補陽中之陰,蘆反能瀉太陰之陽,
亦猶麻黃根、苗不同。痰在上膈、在經絡,非吐不可,
吐中就有發散之義。」
一婦性躁、味厚,暑月因怒而病呃,作則舉身跳動,昏不知人,
其人形氣俱實,乃痰因怒鬱,氣不得降,非吐不可。
以參蘆半兩,逆流水煎服,吐頑痰數碗,大汗昏睡而安。
參條、參鬚主治同,功緩。人參,向以上黨為貴,今則以吉林野參為上,
其次則以吉林種參、高麗參皆功倍黨參。)

序號:004
編號:草部004
藥名:沙參
十劑:補陰、瀉肺火
性味:
甘苦,微寒,味淡體輕,
功用:
專補肺氣,清肺養肝,兼益脾腎(脾為肺母,腎為肺子。),
久嗽肺萎,金受火剋者宜之。
禁忌:
寒客肺中作嗽者勿服(人參補五臟之陽,沙參補五臟之陰。
肺熱者,用之以代人參。)。
品類:
似人參而體輕鬆,白實者良。生沙地者長大,生黃土者瘦小,
配伍:
畏防己,反藜蘆。(北地真者難得。
鄭奠一曰:「能療胸脾、心腹痛、邪熱結。去皮膚游風、疥癬、惡瘡、
疝氣、崩帶。」沙參分南北兩種,北者良,南者功用相同,而力稍緩。)

序號:005
編號:草部005
藥名:丹參
十劑:補心、生血、去瘀
性味:
氣平而降(本經微寒。宏景曰:「性應熱。」),味苦,色赤,
歸經:
入心與包絡。
功用:
破宿血,生新血(瘀去然後新生。),安生胎(養血。),墮死胎(去瘀。),
調經血(風寒濕熱,襲傷營血,則經水不調。先期屬熱,後期屬寒。
又有血虛、血痰、氣滯、痰阻之不同。大抵婦人之病,首重調經,
經調則百病散。),除煩熱,功兼四物(一味丹參散,功同四物湯。),
為女科要藥。
主治:
治冷熱勞,骨節痛,風痺不隨(手足緩散,不隨人用。
(經曰:「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腸鳴腹痛,
崩帶癥瘕(音征加。癥者,有塊可徵;瘕者,假也,移動聚散無常,
皆血病。),血虛血瘀之候。又治目赤疝痛,瘡疥腫毒,排膿生肌
(鄭奠一曰:「丹參養神定志,通利血脈,實有神驗。」)。
配伍:畏鹹水,忌醋,反藜蘆。

序號:006
編號:草部006
藥名:玄參
十劑:補水、瀉無根之火
性味:
苦鹹微寒,
歸經:
色黑入腎。
功用:
能壯水以制火,散無根浮游之火
(腎水受寒,真陰失守,孤陽無根,發為火病。)。
益精明目,利咽喉,通二便。
主治:
治骨蒸傳屍,傷風陽毒發斑(亦有陰證發斑者。),懊憹(鬱悶不舒。)
煩渴,溫瘧灑灑,喉痺咽痛(本腎藥,而治上焦火證,壯水以治火也。
腎脈,貫肝膈,入肺中,循喉嚨,系舌本。腎虛,則相火上炎,
此喉痺、咽腫、咳嗽、吐血之所由來也。潮熱、骨蒸亦本於此。
此與黃耆能治下焦帶濁、崩淋同義。),瘰癧結核,癰疽鼠瘻(音漏)。
禁忌:
脾虛泄瀉者忌用。
炮製:
蒸過焙用,勿犯銅器,
配伍:
惡黃耆、山茱、薑、棗,反藜蘆。

序號:007
編號:草部007
藥名:白朮
十劑:補脾、燥濕
性味:
苦燥濕(經曰:「脾苦濕,急食苦以燥之。」),甘補脾,溫和中。
功用:
在血補血,在氣補氣(同血藥則補血,同氣藥則補氣。),
無汗能發,有汗能止(濕從汗出,濕去汗止。止汗同耆、芍之類,
發汗加辛散之味。)。燥濕則能利小便,生津液(既燥濕而又生津何也,
汪機曰:「脾惡濕,濕勝則氣不得施化,津何由生?用白朮,以除其濕,
則氣得周流,津液而生矣。」),
止泄瀉(凡水瀉,濕也。腹滿腸鳴而瀉,火也。水火激相則腸鳴。
痛甚而瀉,瀉而痛減者,食也。完穀不化,氣虛也。
在傷寒下利,則為邪熱不殺穀也。
久瀉,名脾泄,腎虛而命火衰,不能生土也。
有積痰壅滯,肝氣不能下,大腸虛而作瀉者,宜豁痰。
有傷風瀉泄者,宜散風。如脾虛溼瀉者,宜白朮。
凡治瀉,丸、散優於湯劑。),消痰水腫滿,黃疸濕痺。
補脾則能進飲食,祛勞倦(脾主四肢,虛則倦怠。),
止肌熱(脾主肌肉。),化癥癖(同枳實則消痞,一消一補名枳朮丸,
荷葉燒飯為丸。脾運則積化也。)。
和中則能已嘔吐,定痛安胎(同黃耆則安胎,黃芩除胃熱,白朮補脾,
亦除胃熱,利腰臍間血。蓋胎氣繫於脾,脾虛則蒂無所附,故易落。
利腰臍血者,濕除,則血氣流行也。)。
禁忌:
血燥無濕者禁用。能生膿作痛,瘍潰忌之
(補氣故也。凡脹滿者忌用。白朮閉氣,然亦有塞因塞用者。)。
品類:
肥白者出浙地,名「雲頭朮」,燥白出宣歙名「狗頭朮」,差勝於浙。
炮製:
用糯米泔浸(借穀氣以和脾。),陳壁土炒(藉土氣以助脾。),或蜜水炒,
人乳拌用(潤以制其燥。)。
(千金方云:「有人病牙齒長出口,艱於飲食者,名髓溢。」單用白朮愈。
於朮,出浙江於潛,因以名之。今出仙居及江西,功倍白朮價貴。
天生朮至少,價非常昂貴。)

序號:008
編號:草部008
藥名:蒼朮
十劑:補脾、燥濕、升陽、散鬱
性味:
甘溫辛烈。
功用:
燥胃強脾,發汗除濕,能升發胃中陽氣,(東垣曰:雄壯上行能除濕,
下安太陰,使邪氣不傳入脾。)
止吐瀉,逐痰水,(許叔微云:「蒼朮能治水飲之澼囊,蓋脾燥以去濕;
崇土以填脾。日用蒼朮一斤,大棗五十枚,去皮搗,麻油半兩,水二盞研,
濾汁和丸,名神朮丸。」丹溪曰:「實脾土,燥脾溼,洵是治痰之本。」)
消腫滿,辟惡氣,(辟一切嵐瘴、邪惡鬼氣,暑濕月焚之佳。
夷堅志云:有士人游西湖,遇一女子,明媚動人,重幣求之不得,又五年,
重尋舊遊,悵然空返,忽遇女子,士欣然并行寓旅館,留半歲,將議偕逝,
女曰:向自君去,憶念苦甚,感疾而亡,今非人也。但君浸陰氣深,
當暴瀉,宜服平胃散,以補安精血。士驚惋曰:藥味皆平,何得取效。
女曰:中有蒼朮,除邪氣,乃為上品也。)
散風寒濕,為治痿要藥。(陽明虛,則宗筋縱弛,帶脈不引,故痿厥。
蒼朮,陽明經藥。經曰:「治痿,獨取陽明。」合黃柏為二妙散,
加牛膝名三妙散。)
又能總解痰、火、氣、血、濕、食六鬱。(丹溪曰:「諸鬱皆因傳化失常,
氣不得升降,病在中焦。將欲升之,必先降之;將欲降之,必先升之。
越麴丸,用蒼朮、香附,蒼朮能徑入諸經,疏泄陽明之濕,通行歛濇。
香附乃陰中快氣之藥,一升一降,故鬱散而平。」)
及脾濕下流,腸風帶濁。(「帶濁,赤者,濕傷血分,從心小腸來;
白者,濕傷氣分,從肺大腸來,並有寒熱二證。亦有因痰而帶濁者,
宜二陳加二朮、升、柴。」)
禁忌:
燥結多汗者忌用。(南陽文士,值亂,逃壺山,饑困,有人教餌朮,
遂不飢,數十年後歸家,顏色更少,氣力轉健。朮,一名山精,一名山薑。
(導仙錄曰:「子欲長生,當服山精,子欲輕翔,當服山薑。」
昂按:蒼朮善發汗,安能長遠服食。文士仙錄之說,要亦方書誇張之言也。)
品類:
出茅山,堅小有硃砂點者良,
炮製:
糯米泔浸,焙乾,同芝麻炒,以制其燥。
配伍:
二朮皆防風、地榆為使。主略治同,第有止汗、發汗之異。
古方本草不分蒼白,陶隱君(即宏景。),言有兩種,始各施用。

序號:009
編號:草部009
藥名:萎蕤
十劑:平補而潤、去風濕
性味:甘平。
功用:
補中益氣,潤心肺,悅色顏,除煩渴。治風淫濕毒,目痛眥爛,風濕。
寒熱痁瘧(痁,詩廉切,亦瘧也。),中風發熱,不能動搖,
頭痛腰痛(凡頭痛不止者,屬外感,宜發散;
乍痛乍止者,屬內傷,宜補虛。
又有偏頭痛者,左屬風與血虛,右屬痰熱與氣虛。
腰痛,亦有腎虛、氣滯、痰積、血瘀、風寒、濕熱之不同。
凡挾虛、挾風濕者,宜萎蕤。),
莖寒自汗,一切不足之證。用代參耆,不寒不燥,大有殊功。
(昂按:萎蕤溫潤、甘平,中和之品,若蜜製作丸,服之數斤,自有殊功。
與服何首烏、地黃者,同一理也。若僅加數分於煎劑,以為可代參、耆,
則失之遠矣。大抵此藥性緩,久服方能見功,而所主者,
多風濕、虛勞之緩證。故臞仙以之服食,南陽用治風濕,
千金外臺亦間用之,未嘗恃之為重劑也。
若急虛之證,必須參、耆方能復脈回陽。斯時即用萎蕤斤許,
亦不敵參耆數分也。時醫因李時珍有可代參、耆之語,凡遇虛證,
輒加用之,曾何益於病者分毫哉。拙著方解,欲採萎蕤,
古方可以入補劑者,終不可得,則古人之罕用,亦可見矣。)
品類:
似黃精而差小,黃白多鬚(二藥功用相近,而萎蕤更勝。),
竹刀刮去皮節,蜜水或酒浸蒸用。畏鹹鹵。(陶宏景曰:「本經有女萎,
無萎蕤。別錄有萎蕤無女蕤。功用正同,疑名異爾。」
玉竹、黃精用以調脾肺最為合宜,皆潤不助濕,燥不礙肺。)

序號:010
編號:草部010
藥名:黃精
十劑:平補而潤
性味:甘平。
功用:
補中益氣,安五臟,益脾胃,潤心肺,填精髓,助筋骨,除風濕,下三蟲。
以其得坤土之精粹,久服不饑。(氣滿,則不飢。脂川,有人虐使婢,
婢逃入山,拔草根食之,甚美,久食不飢。夜宿樹下,見草動疑為虎,
上樹避之,及曉而下,凌空若飛鳥,家人採薪見之,告其主,設網捕不得。
或曰:此豈有仙骨,不過服食靈藥耳。遂設酒饌於路,果來食之,食訖,
遂不能去,擒而詢之,指所食之草,乃黃精也。)
品類:
俗名「山生薑」,
配伍:
九蒸九曬用。(仙家以為芝草之類,服之長生。)

序號:011
編號:草部011
藥名:狗脊
十劑:平補肝腎
性味:苦堅腎,甘益血(能強汗。),溫養氣。
主治:治失溺不節(腎虛。),腳弱腰痛,寒濕周痺(經曰:「內不在臟腑,
而外未發於皮,獨居分肉之間,真氣不能周,命曰周痺。」),
功用:除風虛,強機關,利俛仰。(滋腎、益肝,則骨健而筋強。)
品類:有黃毛,如狗形,故曰「金毛狗脊」。
炮製:去毛,酒拌蒸。
配伍:萆薢為使,熬膏良。

序號:012
編號:草部012
藥名:石斛
十劑:平補脾、腎
性味:
甘淡入脾,而除虛熱,鹹平入腎,而濇元氣。
功用:
益精強陰,暖水臟,平胃氣,補虛勞,壯筋骨。
主治:
療風痺腳弱,發熱自汗,夢遺滑精,囊澀餘瀝。(雷斅曰:「石斛鎮髓。」
昂按:石斛,石生之草,體瘦無汁,味淡難出,置之煎劑,猝難見功,
必須熬膏,用之為良。)
品類:
光澤如金釵股,短而中實,生石上者良,名「金釵石斛」。
長而虛者名「水斛」,不堪用。
炮製:
去頭根,酒浸用,
配伍:
惡巴豆,畏殭蠶。細剉水浸,熬膏更良
(石斛,養胃聖藥。鮮者更涼,潤燥生津。)。

序號:013
編號:草部013
藥名:遠志
十劑:補心、腎
性味:苦洩熱,溫壯氣,辛散鬱。
歸經:主少手陰(心。), 功用:
能通腎氣上達於心,強志益智,補精壯陽,聰耳明目,利九竅,
長肌肉,助筋骨。   
主治:
治迷惑善忘,驚悸夢洩,(能交心腎。
時珍曰:「遠志入足少陰腎經,非心經藥也。」
強志益精,故治健忘。蓋精與志,皆藏於腎,腎精不足,則志氣衰,
不能上通於心,故健忘夢洩也。)腎積奔豚,一切癰疽。(酒煎服。
經疏曰:「癰疽,皆屬七情憂鬱惱怒而得,遠志,辛能散鬱。」
昂按:辛能散鬱者多矣,何獨遠志?三因云:蓋亦補腎之力耳。
繆希雍著本草經疏。)
炮製:
去心,甘草水浸一宿用,
配伍:
畏珍珠、藜蘆,得茯苓、龍骨良。

序號:014
編號:草部014
藥名:石菖蒲
十劑:宣通竅、補心
性味:
辛苦而溫,芳香而散。
功用:
補肝益心,開心孔,利九竅,明耳目,發音聲,去濕逐風.
除痰消積,開胃寬中。
主治:
療噤口毒痢,(楊士瀛曰:噤口雖屬脾虛,亦熱閉胸膈所致。
用木香失之溫,山藥失之閉,唯參苓白朮散加菖蒲,米飲下,胸次一開,
自然思食。菖蒲、黍米、酸酒治一切風。)
風痺驚癇,崩帶胎漏,消腫止痛,解毒殺蟲。
(李士材曰:「仙經稱為水草之精英,神仙之靈藥,用泔浸,飯上蒸之,
藉穀氣而臻於中和,真有殊常之效。」
又曰:「芳香利竅,心脾良藥,能佐地黃、天冬之屬,資其宣導,
若多用、獨用,亦耗氣血而為殃。」李士材著藥性解本草通玄。)
品類:
根瘦節密,一寸九節者良,
炮製:
去皮微炒用。
配伍:
秦艽為使,惡麻黃,忌飴糖、羊肉、鐵器。

序號:015
編號:草部015
藥名:牛膝
十劑:補肝腎、瀉惡血
歸經:足厥陰、少陰經藥(肝腎。)。
性味:苦酸而平。
功用:能引諸藥下行, 
主治:
酒蒸則甘酸而溫。益肝腎,強筋骨(肝主筋,腎主骨。)。
治腰膝骨痛,足痿筋攣(下行故理足,補肝則筋舒,血行則痛止。),
陰痿失溺(筋衰則陰痿,腎虛則失溺。),久瘧下痢,傷中少氣。
(以上皆補肝、腎之功。) 
生用則散惡血,破癥結(血行則結散。),治心腹諸痛,淋痛尿血
(熱蓄膀胱,便濇而痛,曰淋。氣淋,便濇餘澀。勞淋,房勞即發。
冷淋,寒戰後溲。膏淋,便出如膏。石淋,精結成石。
尿血,即血淋也。色鮮者,心與小腸實熱;色瘀者,腎與膀胱虛冷。
張子和曰:「石淋,乃肝經移熱於胞中,日久熬煎成石,非腎與小腸病也。」
大法治淋,宜通氣清心,平火利濕,不宜用補,恐大熱,得補增劇也。
牛膝,淋證要藥,血淋尤宜用之,杜牛膝亦可。
又有中氣不足,致小便不利者,宜補中益氣。
經所謂:「氣化則能出是也。」忌用淋藥通之。),
經閉產難(下行之效,誤用墮胎。),
喉痺齒痛,癰腫惡瘡,金瘡傷折。出竹木刺。
禁忌:然性下行而滑竅,夢遺失精,及脾虛下陷,因而腿膝腫痛者禁用。
品類:
出西川及懷慶府,長大肥潤者良。
炮製:
下行生用,入滋補藥酒浸蒸。
配伍:
惡龜甲,畏白前,忌羊肉。

序號:016
編號:草部016
藥名:甘菊花
十劑:祛風濕、補肺腎、明目
性味:味兼甘苦,性稟平和,
功用:
備受四氣(冬苗、春葉、夏蕊、秋花。),飽經霜露,得金水之精居多。
能益金水二臟,(肺腎。)以制火而平木(心肝。),木平則風息,
火降則熱除,故能養目血,去翳膜(與枸杞相對,蜜丸久服,永無目疾。)。
主治:
治頭目眩運(風熱。),散濕痺遊風。
品類:
以單瓣味甘者入藥(花小味若者,名苦薏非真菊也。
牧署閒談云:「真菊延齡,野菊瀉人。」)。
配伍:
朮、枸杞、地骨皮為使。
分別:
黃者入陰分,白者陽入分,紫者入血分。可藥可餌,可釀可枕,仙經重之。
(甯產白菊,今人用以點茶,夏月飲之,清暑、退熱、解毒。)

序號:017
編號:草部017
藥名:五味子
十劑:補肺腎,濇精氣
性味:
性溫,五味俱備(皮甘、肉酸、核中苦辛,都有鹹味。),酸鹹為多。
功用:
專收歛肺氣,而滋腎水,(氣為水母。(經曰:「肺欲收,即食酸以收之。」
好古曰:「入手太陰血分,足少陰氣分。」)
益氣生津,(肺主氣,歛故能益,益氣故能生津,夏月宜常服,
以瀉火而益金。)補虛明目,強陰濇精(仲景八味丸加之補腎,
蓋內核似腎,象形之義。)退熱歛汗,止嘔住瀉,甯嗽定喘
(感風寒而喘嗽者,當表散宜羌、防、蘇、桔;
痰氣壅逆而喘嗽者,當清降,宜二陳及蘇子降氣湯;
水氣逆而喘嗽者,宜小青龍、半夏茯苓湯;
氣虛病久而喘嗽者,宜人參五味。),
除煩渴,消水腫,解酒毒,收散耗之氣,瞳子散大。
禁忌:嗽初起,脈數有實火者忌用。(丹溪曰:「五味,收肺氣,非除熱乎?
補腎,非暖火臟乎?乃火熱嗽必用之藥。寇氏所謂食之多虛熱者,
補收之驟也。」閔守泉每晨吞北五味三十粒,固精氣,熱五臟。)
品類:
北產紫黑者良,南產色紅而枯。若風寒在肺,宜南者。
炮製:
入滋補藥蜜浸蒸,入勞嗽藥用生,俱捶碎核,熬膏良。
配伍:
蓯蓉為使,惡萎蕤。

序號:018
編號:草部018
藥名:天門冬
十劑:瀉肺火、補腎水、潤燥痰
性味:甘苦大寒。
歸經:
入手太陰(肺)氣分,清金降火,益水之上源(肺為腎母。),
下通足少陰腎(苦能堅腎,寒能去腎家濕熱,故亦治骨痿。),
功用:
滋腎燥潤,止渴消痰,(蒙荃曰:「腎主津液,燥則凝而為痰,
得潤劑則痰化,所謂治痰之本也。」)澤肌膚,利二便。
主治:
治肺痿肺癰(肺痿者,感於風寒,欬嗽短氣,鼻塞胸脹,久而成痿,
有寒痿、熱痿二證。
肺癰者,熱毒蘊結,咳吐膿血,胸中隱痛。痿重,而癰稍輕。
治痿,宜養血補氣,保肺清火。治癰,宜瀉熱豁痰,開提升散。
癰為邪實,痿為正虛,不可誤治。),
吐膿吐血(苦泄血滯,甘益元氣,寒止血妄行。),
痰嗽喘促,消渴嗌乾(煩渴引飲,多食善飢,為消渴,由火盛、津枯。),
足下熱痛,虛勞骨蒸,陰虛有火之證。
禁忌:
然性冷利,胃虛無熱,及瀉者忌用。
炮製:取肥大明亮者。去心皮,酒蒸。
配伍:
地黃、貝母為使,惡鯉魚。
其他:二冬,熬膏並良。
(天冬,滋陰助元,消腎痰。麥冬,清心、降火、止上欬。)

序號:019
編號:草部019
藥名:麥門冬
十劑:補肺、清心、瀉熱、潤燥
性味:甘微苦寒。
功用:
清心潤肺,(東垣曰:入手太陰氣分。)強陰益精,瀉熱除煩
(微寒能瀉肺火,火退則金清,金旺則水生,陰得水養則火降、
心甯而精益。),
消痰止嗽(午前嗽多屬胃火,宜芩、連、梔、柏、知母、石膏。
午後嗽及日輕夜重者,多屬陰虛,宜五味、麥冬、知母、四物。),
行水生津(肺清,則水道下行,故治浮腫。火降,則腎氣上騰,
故又治消渴。)。
主治:
治嘔吐,(胃火上衝則嘔,宜麥冬。又有因寒、因食、因痰、因虛之不同。)
痿蹶,(手足緩縱曰痿蹶。陽明濕熱上蒸於肺,故肺熱葉焦,發為痿蹶。
疏曰:麥冬,足陽明胃經之正藥。)客熱虛勞,脈絕短氣
(同人參、五味名生脈散。蓋心主脈,肺朝百脈,補肺、清心,
則氣充而脈復。又有脈絕將死者,服此能復生之。夏火月旺灼金,
服之尤宜。
東垣曰:「人參,甘寒,瀉火熱而益元氣;麥冬,苦寒,滋燥金而清水源;
五味,酸溫,瀉丙火而補庚金,益五藏之氣也。」
丙火小腸,庚金大腸,並主津液。),
肺痿吐膿,血熱妄行,經枯乳閉,明目悅顏(益水清火。)。
禁忌:
但性寒而泄,氣弱胃寒人忌用。 
品類:
肥大者良。
炮製:
去心用,入滋補藥酒浸(制其寒。)。
配伍:
地黃、車前為使,惡疑冬花、苦參、青箱、木耳。

序號:020
編號:草部020
藥名:款冬花
十劑:潤肺、瀉熱、止嗽
性味:辛溫純陽。
功用:
瀉熱潤肺,消除痰煩,定驚明目。
主治:
治欬逆上氣,喘渴,肺虛挾火。喉痺,肺痿肺癰,欬吐膿血,為治嗽要藥
(燒煙以筒吸之亦良。百合、款冬等分蜜丸,名百花膏治欬嗽痰血。
凡陰虛勞嗽,通用款冬、紫菀、百部、百合、沙參、生地、麥冬、五味、
知、柏、芩、芍。
如內熱骨蒸,加丹皮、地骨。
若嗽而復瀉者,為肺移熱於大腸,臟腑俱病;
嗽而發熱不止者,為陰虛火炎,皆難治。)。
寒熱虛實,皆可施用。(本草匯曰:「隆冬獨秀,先春開敷,得腎之體,
先肝之用,故為溫肺理嗽之最。大抵欬必因寒,寒為冬氣,入肺為逆,
款冬非肺家專藥,乃使肺邪從腎順流而出。」肺惡寒。
郭佩蘭著本草疏)
炮製:
十一二月開花如黃菊,微見花,未舒者良,(生河北關中,
世多以枇杷蕊偽之。)揀淨花,甘草水浸一宿暴用。
配伍:得紫菀良,杏仁為使,惡皂莢、硝石、玄參,畏黃耆、貝母、連翹、麻黃、
青箱、辛夷。(雖畏貝母,得之反良。)

序號:021
編號:草部021
藥名:紫菀 
十劑:補肺、瀉火
性味:辛溫潤肺,苦溫下氣。
功用:
補虛調中,消痰止渴。
主治:
治寒熱結氣,欬逆上氣,欬吐膿血(專治血痰,為血勞聖藥。),
肺經虛熱,小兒驚癇(亦虛而有熱。),能開喉痺,取惡涎。 
禁忌:然辛散性滑,不宜多用獨用。(本草匯曰:「苦能達下,辛可益金,
故吐血保肺,收為上劑。雖入至高善於達下,使氣化及於州都,
小便自利,人所不知。」
李士材曰:「辛而不燥,潤而不寒,補而不滯,誠金玉君子,
非多用獨用不能速效。」州都膀胱也。 )
品類:
根作節,紫色潤軟者良。(人多以車前、旋覆根偽之,誤服誤人。)
炮製:
去頭鬚,蜜水浸,焙用。
配伍:
款冬為使,惡天雄、瞿麥、藁本、遠志,畏茵陳,
分別:
白者名「女菀」。(時珍曰:「紫入血分,白入氣分。」)

序號:022
編號:草部022
藥名:旋覆花
十劑:一名金沸草、瀉下氣消痰
性味:
鹹能軟堅,苦辛能下氣行水,溫能通血脈。
歸經:
入肺大腸經。
功用:
消痰結堅痞,唾如膠漆,噫氣不除,(噫,於介切,俗作噯。
胸中氣不暢,故噯以通之,屬不足。亦有挾痰、挾火者,屬有餘。
仲景治汗、吐、下後,痞�  噫氣,有代赭旋覆湯。)
大腹水腫,去頭目風。
禁忌:
然走散之藥,冷利大腸,虛者慎用。
品類:
類金錢菊。去皮,帶蕊殼蒸用。根能續筋。
(筋斷者,搗汁滴傷處,滓敷其上,半月不開,筋自續矣。)

序號:023
編號:草部023
藥名:百部
十劑:潤肺、殺蟲
性味:甘苦微溫。
功用:能潤肺,
主治:
治肺熱欬嗽。(苦能瀉熱。)有小毒,殺蚘蟯蠅蝨,一切樹木蛀蟲。
(觸煙即死。)
治骨蒸傳尸,疳積疥癬。(皆有蟲。時珍曰:「百部,亦天冬之類,
故皆治肺而殺蟲,但天冬寒,熱嗽宜之;百部溫,寒嗽宜之。」)
命名:
根多成百故名。
炮製:
取肥實者,竹刀削去心皮。酒浸焙用。

序號:024
編號:草部024
藥名:桔梗
十劑:宣通氣血、瀉火散寒、載藥上浮
性味:苦辛而平。
歸經:
色白屬金,入肺(氣分。)瀉熱,兼入手少陰心,足陽明胃經。
功用:
開提氣血,表散寒邪,清利頭目咽喉,開胸膈滯氣。 
凡痰壅喘促,鼻塞(肺氣不利。)目赤,喉痺咽痛(兩少陰火。),
齒痛(陽明風熱。)口瘡,肺癰乾欬(火鬱在肺。),
胸膈刺痛(火鬱上焦。),下痢腹痛,腹滿腸鳴(肺火鬱於大腸。),
並宜苦梗以開之。
為諸藥舟楫,載之上浮,能引苦泄峻下之劑,至於至高之分成功。
(既上行,而又能下氣何也?肺主氣,肺金清,濁氣自下行耳。)
養血排膿,補內漏。(故治肺癰。時珍曰:「枳桔湯,治胸中痞滿不痛,
取其通肺利膈下氣也。甘桔湯通治咽喉口舌諸病,取其苦辛散寒,
甘平除熱也。」宋仁宗加荊芥、防風、連翹遂名如聖湯。
王好古加味甘桔湯,失音加訶子,聲不出加半夏,上氣陳加皮,
涎嗽加知母、貝母,欬渴加五味,酒毒加葛根,少氣加人參,
嘔加半夏、生薑,吐膿血加紫菀,肺痿加阿膠,胸膈不利加枳殼,
痞滿加枳實,目赤加梔子、大黃,面腫加茯苓,膚痛加黃耆,
發斑加荊、防,疫毒加牛蒡、大黃,不得眠加梔子。
昂按:觀海藏所加,則用藥之大較亦可識矣。)
炮製:
去浮皮,泔浸微炒用,
配伍:
畏龍膽、白芨,忌豬肉。

序號:025
編號:草部025
藥名:薺苨
十劑:補、和中、解毒
性味:
寒利肺,甘解毒。(能解百藥及蛇蠱毒,在諸藥中毒皆自解。)
功用:
和中止嗽。
主治:
治消渴強中,
(渴證下消。莖長興盛,不交精出,名強中。消渴之後發為癰疽。)
癰腫疔毒。
品類:
似人參而體虛無心,似桔梗而味甘不苦。
(奸賈多用以亂人參。時珍曰薺苨即桔甜梗。)

序號:026
編號:草部026
藥名:馬兜鈴
十劑:瀉肺下氣
歸經:
體輕而虛,熟則四開象肺,故入肺。
性味:
寒能清肺熱,苦辛能降肺氣。(時珍曰:「錢乙補肺阿膠散用之,
非取其補肺,取其清熱降氣則肺自安也。其中阿膠、糯米乃補肺之正藥。」
昂按:清熱降氣,瀉之即所以補之,若專一於補,適以助火而益嗽也。)
主治:
治痰嗽喘促,血痔瘻瘡,大腸經熱,(瘻,漏也。音閭,亦音漏。
痔屬大腸,大腸與肺為表裏,肺移熱於大腸,故腸風痔漏。
清臟熱,則腑熱亦清矣。千金單服,治水腫,以能瀉肺行水也。)
亦可吐蠱。(湯劑中用之多作吐。)
品類:
蔓生,實如鈴,去筋膜,取子用。

序號:027
編號:草部027
藥名:白前
十劑:瀉肺、降氣、下痰
性味:辛苦微寒。
功用:
長於降氣,下痰止嗽。
主治:
治肺氣壅實,胸膈逆滿。
禁忌:
虛者禁用。
品類:
似牛膝粗長,堅直易斷者,白前也。短小柔軟能彎者,白微也。
(近道多有,形色頗同,以此別之。)
炮製:
去頭鬚,甘草水浸一伏時(即一晝夜)。焙用,
配伍:
忌羊肉。

序號:028
編號:草部028
藥名:白芨
十劑:濇補肺、逐瘀生新
性味:
味苦而辛,性濇而收,
歸經:
得秋金之令,入肺,
功用:
止吐血(摘元云:「試血法,吐水內浮者,肺血也;沉者,肝血也;
半浮半沈者,心血也。各隨所見,以羊肺、肝心,蘸白芨末,日日服之佳。」),
肺損者能復生之。(以有形生有形也。人之五臟,惟肺葉損壞者,
可以復生。台州獄吏,憫一重囚,囚感之云:吾七犯死罪,
遭刑拷肺皆損傷,得一方,用白芨末,米飲日服,其效如神。
後囚凌遲,剖開胸,見肺開竅穴數,皆白芨填補,色猶不變也。)
主治:
治跌打折骨(酒服二錢。),湯火灼傷(油調末敷)。
惡瘡癰腫,敗疽死肌,去腐,逐瘀生新,
除面上皯皰,(皯,音干,去聲,面黑氣也。皰,音砲,面瘡也。)
塗手足裂,令人肌滑。
配伍:
紫石英為使,畏杏仁,反烏頭。

序號:029
編號:草部029
藥名:半夏
十劑:燥濕痰、潤腎燥、宣通陰陽
性味:
辛溫有毒,體滑性燥。
功用:
能走能散,能燥能潤,和胃健脾(去濕。),補肝(辛散。)潤肺,
除濕化痰,發表開鬱。下逆氣,止嘔煩,發音聲,利水道
(燥去濕,故利水。辛通氣,能化液,故潤燥。
朱丹溪謂:「二陳湯能使大便潤,而小便長。」),
救暴卒。(葛生曰:「凡遇五絕之病,用半夏末,吹入鼻中即活,
蓋取其能作嚏也。」五絕,謂縊死、溺死、壓死、魘死、產死也。)
主治:
治欬逆頭眩,火炎、痰升,則眩。痰厥頭痛,眉稜骨痛(風熱與痰。),
咽痛,(成無己曰:「半夏辛散,行水氣而潤腎燥。」
又局方半硫丸,治老人虛祕,皆取其潤滑也。俗以半夏、南星為性燥誤矣。
濕去則土燥,痰涎不生,非二物之性燥也。
古方用治咽痛、喉痺、吐血、下血非禁劑也。
二物亦能散血,故破傷、撲打皆主之。
惟陰陽勞損,則非濕熱之邪,而用利竅行濕之藥,是重竭其津液,
醫之罪也,豈藥之咎哉?甲乙經用治不眠,是果性燥者乎?
半夏、硫黃等分,生薑糊丸名半硫丸。)
胸脹(仲景小陷胸湯用之。)。傷寒寒熱(故小柴胡湯用之。), 
痰瘧不眠,(素問曰:「胃不和則臥不安」,半夏能和胃氣,而通陰陽。
靈樞曰:「陽氣滿,不得入於陰,陰氣虛,故目不得瞑」,
飲以半夏湯,陰陽既通,其臥立至。又有喘嗽不得眠者,
左不得眠,屬肝脹,宜清肝;右不得眠,屬肺脹,宜清肺。)
反胃吐食(痰膈。),散痞除癭(癭多屬痰。),消腫止汗(勝濕。)。
禁忌:
孕婦忌之。(王好古曰:「腎主五液,化為五濕。本經為唾,入肝為淚,
入心為汗,入肺為涕,入脾為痰。痰者,因欬而動,脾之濕也。
半夏泄痰之標,不能治痰之本。治本者,治腎也。
欬無形,痰有形,無形則潤,有形則燥,所以為流脾濕,而潤腎燥之劑也。
俗以半夏為肺藥非也。止嘔為足陽明,除痰為足太陰,柴胡為之使,
故柴胡湯用之。雖云止嘔,亦助柴芩,主寒熱往來,是又為足少陽也。」
時珍曰:「脾無濕不生痰,故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
按:有聲無痰曰欬,蓋傷於肺氣;有痰無聲曰嗽,蓋動於脾濕也;
有聲有痰曰咳嗽,或因火、因風、因寒、因濕、因虛勞、因食積,
宜分證論治。大法治嗽,當以治痰為先,治痰又以順氣為主,
宜以半夏、南星燥其濕;枳殼、橘紅利其氣。肺虛,加溫歛之味;
肺熱,加涼瀉之劑。
趙繼宗曰:「二陳治痰,世醫執之,內以半夏其性燥烈,
若風、寒、濕、食諸痰則相宜,至以勞痰、失血諸痰,
用之反能燥血液而加病。」
按:古有三禁,血家、汗家、渴家忌之,然亦間有用之者。
俗以半夏專為除痰,而半夏之功用,不獲見知於世矣。
小柴胡湯,半夏瀉心湯,皆用半夏,豈為除痰乎?
火結為痰,氣順則火降而痰消。)
品類:
圓白而大,陳久者良。
炮製:
浸七日,逐日換水,瀝去涎,切片,薑汁拌。
(性畏生薑,用之以制其毒,得薑而功愈彰。)
配伍:
柴胡、射干為使。畏生薑、秦艽、龜甲、雄黃,忌羊肉、海藻、飴糖,
惡皂角,反烏頭。
(合陳皮、甘草、茯苓名二陳湯,為治痰之總劑。
寒痰,佐以乾薑、芥子;
熱痰,佐以黃芩、栝蔞;
濕痰,佐以蒼朮、茯苓;
風痰,佐以南星、前胡;
痞痰,佐以枳實、白朮。更看痰之所在,加導引藥,惟燥痰非半夏所司也。)
其他:韓飛霞造麴十法。
(一、薑汁浸造,名生薑麴,治淺近諸痰。
一、礬水煮透,兼薑糊造,名礬麴,礬最能卻水,治清水痰。
一、煮皂角汁,煉膏和半夏末為麴,或加南星,或加麝香,名皂角麴,
治風痰,開經絡。
一、用白芥子等分,或三分之一竹瀝和成,略加麴餬,名竹瀝麴,
治裏皮膜外結核隱顯之痰。
一、麻油浸半夏三五日,炒乾為末,麴餬造成,油以潤燥,名麻油麴,
治虛熱勞欬之痰。
一、用臘月黃牛膽汁,外略加熱蜜和造,名牛膽麴,治癲癇風痰。
一、用蒼朮、香附、撫芎等分熬膏,和半夏末作麴,名開鬱麴,治鬱痰。
一、用芒硝居半夏三分之二,煮透為末,煎大黃膏和成,名硝黃麴,
治中風卒厥,傷寒宜下由於痰者。 
一、用海粉一兩,雄黃一兩,半夏二兩為末,煉蜜和造,名海粉麴,
治積痰沈痼。
一、用黃牛肉煎汁煉膏,即霞天膏,和半夏末為麴,名霞天麴,
治沈痾痼阿痰,功效最烈。)
以上並照造麴法,蓋草七日,待生黃衣,曬乾,懸掛風處,愈久愈妙。
(半夏治法不一,有法半夏、姜半夏、仙半夏、宋半夏諸名。
此治濕痰主藥。)

序號:030
編號:草部030
藥名:天南星
十劑:燥濕、宣祛風痰
功用:
味辛而苦。能治風散血;(是齋方南星、防風等分為末,
治破傷風、刀傷、撲傷如神,名玉真散。
破傷風者,藥敷瘡口,溫酒調下二錢。
打傷至死,童便調灌二錢,連進三服必活。)
氣溫而燥,能勝濕除痰;性緊而毒,能功積拔腫。
補肝風虛(凡味辛而散者,皆能補肝木,喜條達故也。),
為肝、脾、肺三經之藥。
主治:
治驚癇風眩(丹溪曰:「無痰不作眩。」),身強口噤,喉痺舌瘡,
結核疝瘕,癰毒疥癬,蛇蟲咬毒。(調末箍之。)破結下氣,
利水墮胎,性更烈於半夏。(與半夏皆燥而毒,故墮胎。
半夏,辛而能守;南星,辛而不守。然古安胎方中亦有用半夏者。)  
禁忌:陰虛燥痰禁用。
品類:
根似半夏而大,形如虎掌,故一名「虎掌」。
炮製:
以礬湯或皂角汁,浸晝三夜,暴用。
或酒浸一宿,蒸,竹刀切開,至不麻乃止。或薑渣黃泥和包煨熟用。
其他:造麴法:與半夏同。
造膽星法:臘月取黃牛膽汁,和南星末,納入膽中,風乾年久者彌佳。
配伍:
畏附子、乾薑、防風。(得防風則不麻,火炮則毒性緩,得牛膽則不燥,
且膽有益肝膽之功。此治風痰主藥。)

序號:030
編號:草部030
藥名:貝母
十劑:宣散結、瀉熱、潤肺、清火微寒
性味:
苦瀉心火,辛散肺鬱。(入肺經氣分,心火降則肺氣甯。詩曰:「言采其虻」
即貝母也,取其解鬱。)
功用:
潤心肺,清虛痰。
主治:
治虛勞煩熱,欬嗽上氣,吐血咯血,肺痿肺癰,喉痺(君相之火。),
目眩(火熱上攻。),淋瀝(小腸邪熱,心與小腸相表裏,肺為氣化之源。),
癭瘤(化痰。),乳閉產難。功專散結除熱,
敷惡瘡(唐時,有人膞上生瘡如人面,能飲酒、食物,亦無他苦,
遍投諸藥悉受之,至貝母瘡乃顰眉,灌之數日,成痂而愈。),
歛瘡口(火降邪散,瘡口自歛,非貝母性收也。俗以半夏燥毒,代以貝母,
不知貝母寒潤,主肺家燥痰,半夏溫燥主脾家溼痰,脫或誤用,貽誤匪淺。
故凡風、寒、濕、食諸痰,貝母非所宜也,宜用半夏、南星。)。
品類:
川產開瓣者良,獨顆無瓣者不堪用。
炮製:
去心,糯米拌,炒黃搗用。
配伍:
厚朴、白微為使,畏秦艽,反烏頭。
(象貝母,治時感風寒,土貝母,治外科痰毒。此治燥痰主藥。)

序號:032
編號:草部032
藥名:栝蔞仁
十劑:俗作瓜蔞,瀉火、潤肺、滑腸、止血
性味:
甘補肺(本草苦。),寒潤下。
功用:
能清上之焦火,使痰氣下降,為治嗽要藥
(肺受火逼,失下降之令,故生痰作嗽。)。
又能蕩滌胸中鬱熱膩垢,生津止渴(丹溪曰:「消渴神藥。」),
消咽利腸,(通大便,是齋方焙研酒調,或米飲下,治小便不通。)
通乳消腫。
主治:
治結胸胸痺,(仲景小陷胸湯用之。又云:少陽証,口渴者,
小柴胡湯以此易半夏。)酒黃熱痢,二便不通,
炒香酒服,止一切血(寒降火。)。
禁忌:
瀉者忌用。
炮製:
實圓長如熟柿,子扁多脂,去油用。
配伍:
枸杞為使,畏牛膝、乾漆,惡乾薑,反烏頭。

序號:033
編號:草部033
藥名:天花粉
十劑:治熱痰、瀉火、潤燥、治熱
性味:
酸能生津,甘不傷胃,微苦微寒。
功用:
降火潤燥,滑痰解渴(古方多用治消渴。),生肌排膿,消腫行水,
通經,止小便利(膀胱熱解,則水行而小便不數。)。
主治:
治熱狂時疾,胃熱疸黃,口燥唇乾,腫毒發背,乳癰瘡痔。
禁忌:
脾胃虛寒者禁用。
品類:
即栝蔞根,畏惡同。
炮製:
澄粉食,大宜虛熱人。

序號:034
編號:草部034
藥名:夏枯草
十劑:補陽、散結、消陰
性味:
辛苦微寒,氣稟純陽。
功用:
補肝血,緩肝火,解內熱,散結氣。
主治:
治癭瘤濕痺,目珠夜痛。(婁全善曰:「目珠連目本,即目系也。
夜痛及點苦寒藥更甚者,夜與寒皆陰也。夏枯,氣稟純陽,補厥陰血脈,
故治此如神,以陽和陰也。」
按:目白珠屬陽,故晝痛,點苦寒則效;
黑珠屬陰,故夜痛,點苦寒藥反劇。)
品類:冬至生,夏至枯,故名。用莖葉。

序號:035
編號:草部035
藥名:海藻
十劑:瀉熱、軟堅痰、消癭瘤
性味:
鹹潤下而軟堅,寒行水以泄熱。
功用:
故消癭瘤結核,陰㿉之堅聚,(腹痛曰疝,丸痛曰㿉,音頹。痰飲腳氣,
水腫之濕熱。消宿食,治五膈。)
品類:
東海有大葉、馬尾二種,亦作海菜食,洗去鹹水用,
(昂按,其用在鹹,似不宜過洗。)
配伍:
反甘草。(東垣治瘰癧、馬刀,海藻、甘草並用,蓋激之以潰堅也。)

序號:036
編號:草部036
藥名:海帶
十劑:瀉熱、軟堅痰、消癭瘤
功用:
下水消癭,功同海藻。
品類:
似海藻而粗,柔弱而長。

序號:037
編號:草部037
藥名:昆布
十劑:瀉熱、軟堅痰、消癭瘤
功用:
功同海藻而少滑,性雄。
主治:
治水癭腫瘤,陰㿉膈噎(含之嚥汁。)。
品類:
出登萊者,搓如繩索;出閩越者,大葉如菜。
炮製:
洗去鹹味用。

序號:038
編號:草部038
藥名:獨活
十劑:宣搜風去濕
性味:
辛苦微溫,氣緩善搜。
歸經:
入足少陰氣分(腎。),以理伏風。
主治:
治本經傷風頭痛,頭暈目眩,(宜與細辛同用。)
風熱齒痛(文潞公藥準用獨活、地黃等分為末,每服二錢。)。
痙癇濕痺(項背強直,手足反張,曰痙。濕流關節,痛而煩,曰濕痺。
風勝濕,故二活兼能去濕。),
奔豚疝瘕。(腎積曰奔豚,風、寒、濕客於腎家所致,瘕疝亦然。
品類:有風不動,無風反搖,又名「獨搖草」。(故治風。)
本經云:獨活一名羌活,古方惟用獨活,後人云是一類二種,遂分用。
以形虛大,有白如鬼眼,節疏色黃者,為獨活;
色紫節密氣猛烈者,為羌活。並出蜀漢。又云自西羌來者名羌活。
(故又名胡王使者。今採諸家所分經絡,主治各證,以便施用。)

序號:039
編號:草部039
藥名:羌活
十劑:宣,搜風,發表,勝濕
性味:
辛苦性溫,氣雄而散,味薄能升,
歸經:
入足太陽(膀胱),以理游風,兼入足少陰、厥陰氣分(腎肝),
功用:
瀉肝氣,搜肝風,小無不入,大無不通。
主治:
治風濕相搏,本經頭痛(同川芎治太陽少陰頭痛,凡頭痛多用風藥者,
以巔頂之上唯風藥可到。)。督脈為病,脊強而厥(督脈並太陽經),
剛痙柔痙(脊強而厥,即痙證也,傷風無汗為剛痙,傷風有汗為柔痙,
亦有血虛發痙者。大約風證宜二活,血虛忌用。)
中風不語(按古人治中風多主外感,率用續命愈風等湯以發表,
用三化湯麻仁丸以攻裡。
至河間出始云中風非外來之風,良由心火暴甚,腎水虛衰,
東垣則以為本氣自病。
丹溪以為濕生痰,痰生熱,熱生風,
世人復分北方風勁質厚為真中,南方也卑質弱為類中。
不思,岐伯云:中風大法有四:一偏枯,半身不遂也,
二風痱,四肢不收也,三風癮,奄忽不知人也,四風癆,諸風類痺狀也,
風證盡矣,何嘗有真中類中之說乎。此證皆由氣血虧虛,
醫者不知養血益氣以固本,徙用烏附羌獨以驅風,命曰虛虛,誤人多矣。
真中,定重於類中,焉有類中既屬內傷,真中單屬外感乎?
河間、東垣皆北人,安能盡舍北人而專治南病乎?)
頭旋目赤(目赤要藥)。
散肌表八風之邪,利周身百節之痛,為卻亂反正之主藥。
禁忌:
若血虛頭痛,遍身痛者,(此屬內證),二活並禁用。

序號:040
編號:草部040
藥名:防風
十劑:宣發表、去風、勝濕
性味:
辛甘微溫,升浮為陽。
功用:
搜肝瀉肺,散頭目滯氣,經絡留濕。
主治:
主上部見血(用之為使,亦能治崩。),上焦風邪,頭痛目眩,
脊痛項強,周身盡痛,太陽經證。(膀胱。徐之才曰:「得蔥白能行周身。」)
又行脾胃二經,為去風勝濕之要藥。(凡風藥,皆能勝濕。東垣曰:「卒伍,
卑賤之職,隨所引而止,乃風藥中潤劑,若補脾胃,非此引用不能行。」)
散目赤瘡瘍。
禁忌:
若血虛痙急,頭痛不因風寒,(內傷頭痛。)泄瀉不因寒濕,
火升發嗽,陰虛盜汗,陽虛自汗者並禁用。
(同黃耆、芍藥又能實表、止汗。合黃耆、白朮,名玉屏風散,固表聖藥。
黃耆得防風而功益大,取其相畏而相使也。)
品類:
黃潤者良。上部用身,下部用梢,
配伍:
畏萆薢,惡乾薑、白歛、芫花,殺附子毒。

序號:041
編號:草部041
藥名:藁本
十劑:宣去風寒濕
性味:辛溫雄壯。
歸經:
為太陽經風藥。(膀胱。)
功用:
寒鬱本經,頭痛連腦者必用之。(凡巔頂痛宜藁本、防風,酒炒升柴。)
主治:
治督脈為病,脊強而厥。(督脈並太陽經貫脊。)又能下行去濕,
治婦人疝瘕,陰寒腫痛,腹中急痛,皆太陽寒濕。
胃風泄瀉(夏英公病泄,醫以虛治不效,霍翁曰:「此風客於胃也,
飲以藁本湯而愈,蓋藁本能除風濕耳。」),
粉剌酒齇(音查。和白芷作面脂良。)。
品類:
根紫色似芎藭而輕虛,氣香味麻。

序號:042
編號:草部042
藥名:葛根
十劑:輕宣解肌、升陽散火
性味:辛甘性平,輕揚升發。
功用:入陽明經,能鼓胃氣上行,生津止渴。(風藥多燥,葛根獨能止渴者,
以能升胃氣入肺而生津耳。)
兼入脾經,開腠發汗,解肌退熱(脾主肌肉。),
為治脾胃虛弱泄瀉之聖藥。(經曰:「清氣在下則生飧泄」,
葛根能升陽明清氣。)
主治:療傷寒中風,陽明頭痛
(張元素曰:「頭痛如破,乃陽明中風,可用葛根蔥白湯。
若太陽初病,未入陽明而頭痛者,不可便服升葛湯發之。
反引邪氣入陽明也。」
仲景治太陽、陽明合病,桂枝湯加葛根、麻黃。
又有葛根黃芩黃連解肌湯,是用以斷太陽入陽明之路,非太陽藥也。),
血痢溫瘧,(丹溪曰:「凡治瘧,無汗,要有汗,散邪為主帶補;
有汗,要無汗,扶正為主、帶散。若陽瘧有汗,加參、耆、白朮以斂之;
無汗,加芩、葛、蒼朮以發之。」)
腸風痘疹。(能發痘疹。丹溪曰:「凡斑疹已見紅點,不可更服升葛湯,
恐表虛反增斑爛也。」)
又能起陰氣,散火鬱,解酒毒,葛花尤良。利二便,殺百藥毒。
禁忌:多用反傷胃氣。(升散太過。)
其他:「生葛汁」大寒,解溫病大熱,吐衄諸血。

序號:043
編號:草部043
藥名:升麻
十劑:輕宣、升陽、解毒
性味:甘辛微苦。
歸經:足陽明太陰(胃、脾。)引經藥(參、耆上行,須此引之。),
亦入手陽明太陰(大腸、肺。),
功用:表散風邪,(引蔥白,散手陽明風邪;同葛根能發陽明之汗;
引石膏,止陽明頭痛、齒痛。)
升發鬱火。能升陽氣於至陰之下,引甘溫之藥上行,以補衛氣之散,
而實其表。(柴胡,引少陽清氣上行。升麻,引陽明清氣上行,
故補中湯用為佐使。若下元虛者,用此升之,則下元愈虛,又當慎用。)
主治:治時氣毒癘,頭痛(陽明頭痛,痛連齒頰。)寒熱,肺痿吐膿,
下痢後重,(後重者,氣滯也。氣滯於中,必上行而後能下。
有病大小便祕者,用通利藥而罔效,重加升麻而反通。
丹溪曰:「氣升則水自降。」經曰:「地氣上為雲,天氣下為雨,天地不交,
則萬物不通也。」)
久泄(經曰:「清氣在下,則生飧泄。」)脫肛,
崩中帶下(能緩帶脈之縮急。),足寒陰痿,目赤口瘡,
痘瘡(升麻湯,初發熱時可用。痘出後,氣弱或泄瀉者,可少用。
否則見點之後,必不可用,為其解散也。)
斑疹,(成朵如錦紋者為斑,隱隱見紅點者為疹。
蓋胃熱失下,衝入少陽,則助相火而成斑;衝入少陰,則助君火而成疹。)
風熱瘡癰。解百藥毒,吐蠱毒,殺精鬼(性陽、氣升、味甘故也。)。
禁忌:陰虛火動者忌用。(朱肱活人書言瘀血入裏,吐、衄血者,
犀角地黃湯乃陽明聖藥。如無犀角,代以升麻,二藥性味相遠,何以為代?
蓋以升麻能引諸藥同入陽明也。
朱二允曰:「升麻性升,犀角性降,用犀角止血,乃借其下降之氣,
清心肝之火,使血下行歸經耳。
倘誤用升麻,血隨氣升,不愈,湧出不止乎?古方未可盡泥也。」)
品類:裏白外黑,緊實者良,名鬼臉升麻。
炮製:去鬚蘆用。(或有參、耆補劑,須用升、柴,而又恐其太升發者,
升麻、柴胡並用,蜜水炒之。
別有一種綠升麻,繆仲淳用治滯下,每有效驗。)

序號:044
編號:草部044
藥名:白芷 
十劑:宣發表、祛風、散濕
性味:辛散風,溫除濕,芳香通竅而表汗。
歸經:行手足陽明(大腸胃。),入手太陰(肺色白、味辛,故入肺。),
而為陽明主藥(陽明之脈營於面,故治頭面諸疾。)。
主治:治明陽頭目昏痛,(楊吉老方白芷湯,泡四五遍,蜜丸彈子大,名都梁丸,
每服一丸,荊芥點臘茶嚼下。吉老名介,治王定國病時,在都梁,
因以名丸。)
眉稜骨痛(風熱與痰,同酒浸,黃芩為末,茶下。),
牙痛(上齦,屬足陽明。下齦,屬手陽明,二經風熱。),
鼻淵(肺主鼻,風熱乘肺上爍於腦,故鼻多濁涕而淵。
經曰:「腦滲為涕。」宜同細辛、辛夷治之。),
目癢,涕出,面皯(干去聲。面黑氣。),瘢疵,(可作面脂。)
皮膚燥癢,三經風熱之病。
及血崩血閉,腸風痔漏,癰疽瘡瘍,三經濕熱之病。
活血排膿,(腸有敗膿血,淋露腥穢,致臍腹冷痛,須此排之。)
生肌止痛,解砒毒蛇傷。
(先以繩紮傷處,酒啁下白芷末五錢,種白芷能辟蛇。)
又治產後傷風,血虛頭痛。(自魚尾上攻,多在日晚,宜四物加辛、芷。
如氣虛頭痛,多在清晨,宜芎、藁,倍參、耆。
保壽堂治正偏頭痛,白芷、川芎各三錢,搽牛腦上,加酒頓熟, 
熱食盡醉,其病如失。魚尾,目之上角。)
禁忌:然其性升散,血熱有虛火者禁用。
品類:色白氣香者佳,
炮製:或微炒用。
配伍:當歸為使,惡旋覆花。

序號:045
編號:草部045
藥名:細辛
十劑:宣散風濕、補肝、潤腎
功用:辛溫散風邪,故諸風痺痛,咳嗽上氣,頭痛脊強者宜之
(專治少陰頭痛。獨活為使。)。
辛散浮熱,故口瘡喉痺(少陰火。),
鼻淵齒匿者(蟲蝕膿爛。)宜之。
辛益肝膽,故膽虛驚癇,風眼淚下者宜之。
水停心下則腎燥,細辛之辛,能行水氣以潤之。
(腎燥者,心亦燥,火屈於水故燥也。經曰:「腎苦燥,急食辛以潤之。」) 
      雖手少陰引經(心。),乃足少陰本藥(腎。),能通精氣,利九竅,
故耳聾鼻齆,(音齆,鼻塞不聞香臭也。風寒入腦,故氣不宣通。
寒宜表,熱宜清,有瘜肉者,為末吹鼻。)倒睫便濇者宜之。
散結溫經,破痰下乳,行血發汗。(能發少陰之汗。仲景治少陰證,
反發麻,熱黃附子細辛湯,乃治邪在裏之表劑。 )
禁忌:然味厚性烈,不可過用。(不可過一錢,多則氣不通,悶絕而死。
雖死,無傷可驗。開平獄嘗治此,不可不知。 )
品類:味極辛,產華陰者真。(杜衡、鬼督郵、徐長卿,皆可亂之。)
炮製:揀去雙葉者用。
配伍:惡黃耆、山茱,畏硝石、滑石,反藜蘆。

序號:046
編號:草部046
藥名:柴胡
十劑:宣發表和裏、退熱升陽
性味:苦平微寒,味薄氣升為陽。
功用:主陽氣下陷,能引清氣上行,而平少陽、厥陰之邪熱
(肝、膽、心包、三焦相火。時珍曰行少陽黃芩為佐,行厥陰黃連為佐。)。
宣暢氣血,散結調經,(昂按:人第知柴胡能發表,而不知柴胡最能和裏,
故勞藥、血藥往往用之。補中益氣、逍遙散皆用柴胡,取其和中,
皆非解表也。)
為足少陽(膽經)表藥。(膽為清淨之府,無出無入,其經在半表半裏,
法當和解,小柴胡湯之屬是也。若病在太陽,服之太早,則引賊入門,
若病入陰經,復服柴胡,則重虛其表,最宜詳慎。)
主治:治傷寒邪熱,(仲景有大、小柴胡等湯。)熱痰結實,
虛勞肌熱,(寇宗奭曰:「柴胡,本經本無一字治勞。
藥性論、日華子皆言補勞傷,醫家執而用之,貽誤無窮。」
時珍曰:「勞有五:若勞在肝、膽、心、心包,有熱,
則柴胡乃手、足厥陰、少陽必用之藥;
勞在脾、胃,有熱或陽氣下陷,則柴胡為升清退熱必用之藥。
惟勞在肺、腎者,不可用耳。寇氏一概擯斥,殊非通論。」
昂按:楊氏秦艽扶羸湯,治肺痿成勞,咳嗽聲嗄,體虛自汗,
用柴胡為君,則肺勞亦有用之者矣。藥性論甄權著。)
嘔吐心煩,(邪在半表、半裏,則多嘔吐。)
諸瘧寒熱,(東垣曰諸瘧以柴胡為君,佐以引經之藥。
李士材曰:「瘧非少陽經慎用。」
喻嘉言曰:「瘧發,必有寒有熱,蓋外邪伏於半表半裏,
適在少陽所主之界,入與陰爭,陽盛則熱,出與陽爭,陰勝則寒。
即純熱無寒,為癉瘧、溫瘧;純寒無熱,為牝瘧。
要皆自少陽而造其極,補偏救弊,亦必返還少陽之界,
使陰陽協和,而後愈也。謂少陽而兼他經則有之,
謂他經而不涉少陽則不成其為瘧矣。脈縱屢遷,而弦之一字,實貫徹之也。」
昂按:瘧之不離少陽,猶欬之不離於肺也。
談藪云:張知閣久病瘧,熱時如火,年餘骨立,醫用茸、附諸藥,熱益甚。
孫琳投以小柴胡湯,三服脫然。琳曰:「此名勞瘧,熱從髓出,加以剛劑,
氣血愈虧。熱有在皮膚、在臟腑、在骨髓,在骨髓者,非柴胡不可,
若得銀柴胡只須一服,南方者力減,故三服乃效也。」
時珍曰:「觀此則得用藥之妙矣。」
昂按:據孫氏之說,是柴胡亦能退骨蒸也。)
頭眩目赤,胸痞脅痛,(凡脅痛,多是肝木有餘,
宜小柴胡湯加青皮、川芎、白芍。
又左脅痛,宜活血、行氣;右脅痛,宜消食、行痰。)
口苦耳聾,(皆肝、膽之邪。)
婦人熱入血室,(衝為血海,即血室也。男、女皆有之。
柴胡在臟主血,在經主氣。)
胎產前後諸熱。小兒痘疹、五疳羸熱。
散十二經瘡疽,血氣凝聚,功同連翹。
(連翹治血熱,柴胡治氣熱,為少異。)
禁忌:陰虛火炎,氣升者禁用。 
品類:銀川者,根長尺餘,微白,治勞疳良。北產者,如前胡而軟並良。
南產者,強硬不堪用。
炮製:外感生用,內傷升氣,酒炒用根。中節下降用梢。有汗欬者,蜜水炒。
配伍:前胡、半夏為使,惡皂角。

序號:047
編號:草部047
藥名:前胡
十劑:宣解表、瀉下氣、治風痰
性味:辛以暢肺解風寒,甘以悅脾理胸腹,苦瀉厥陰(肝。)之熱,
寒散太陽(膀胱。)之邪。(微寒,一云微溫。)性陰而降,
功用:功專下氣。氣下則火降痰消(氣有餘便是火,火則生痰。),能降實熱。
主治:治痰熱哮喘,咳嗽嘔逆,痞膈霍亂,小兒疳氣,有陳推致新之績,
明目安胎。 
禁忌:無外感者忌用。(按:柴胡、前胡均是風藥。
但柴胡性升,前胡性降,為不同。肝膽經風痰,非前胡不能除。)
品類:皮白肉黑,味甘氣香者良,
配伍:半夏為使,惡皂角,忌火。

序號:048
編號:草部048
藥名:麻黃
十劑:輕發汗
性味:辛溫微苦。(僧繼洪云中牟產麻黃,地冬不積雪,性熱,故過服泄真氣。)
歸經:入足太陽(膀胱。),兼走手少陰、陽明(心、大腸。),而為肺家主藥。
功用:能發汗解肌,去營中寒邪,衛中風熱,調血脈,通九竅,開毛孔。
主治:治中風傷寒(中猶傷也。),頭痛溫瘧,欬逆上氣(風寒鬱於肺經。
經曰:「諸氣膹鬱,皆屬於肺。」),
痰哮氣喘(哮證宜瀉肺氣,雖用麻黃,而不出汗,本草未載。),
赤黑斑毒,(胃熱一曰斑證。表虛不得再汗;
非便閉,亦不可下,只宜清解其熱。)
毒疹風痺,皮肉不仁,目赤腫痛,水腫風腫。
禁忌:過劑則汗多亡陽,夏月禁用。
(汗者,心之液。過汗,則心血為之動搖,乃驍悍之劑。
丹溪以人參、麻黃同用,亦攻補法也。
東垣曰:「十劑云輕可去實,葛根、麻黃之屬是也。
邪客皮毛,腠理閉拒,營衛不行,故謂之實。二藥輕清,故可去之。」
時珍曰:「麻黃太陽經藥,兼入肺經,肺主皮毛。
葛根,陽明經藥,兼入脾經,脾主肌肉。二藥皆輕揚發散而所入不同。」
王好古曰:「麻黃治衛實,桂枝治衛虛,雖皆太陽經藥,其實營衛藥也。
心主營為血,肺主衛為氣。故麻黃為手太陰肺之劑,桂枝為手少陰心之劑。」
時珍曰:「仲景治傷寒無汗,用麻黃,有汗用桂枝,未有究其精微者。
津液為汗,汗即血也。在營則為血,在衛則為汗。
寒傷營,營血內濇,不能外通於衛,衛氣閑固,津液不行,
故無汗、發熱、而惡寒。
風傷衛,衛氣外滯,不能內護於營,營氣虛弱,津液不固,
故有汗、發熱、而惡風。然風寒皆由皮毛而入,皮毛,肺之合也。
蓋皮毛外閉,則邪熱內攻,故用麻黃、甘草同桂枝,引出營分之邪,
達之肌表,佐以杏仁,泄肺而和氣。汗後無大熱而喘者,加石膏。
活人書夏至後,加石膏、知母,皆泄肺火之藥。
是麻黃湯雖太陽發汗重劑,實散肺經火鬱之藥。
腠理不密,則津液外泄,而肺氣虛,虛則補其母,
故用桂枝同甘草,外散風邪,以救表;內伐肝木,以防脾;
佐以芍藥,泄木而固脾,使以薑、棗,行脾之津液,而和營衛。
下後微喘者,加厚朴、杏仁以利肺氣也。
汗後脈沈遲者,加人參以益肺氣也。
活人書加黃芩為陽旦湯,以瀉肺熱也。
是桂枝湯雖太陽解肌輕劑,實為理脾救肺之藥也。
諸家皆以麻黃、桂枝為肺經藥,謂傷寒傳足不傳手者誤也。」桂能平肝。)
炮製:發汗用莖去節,煮十餘沸,掠去浮沬,或用醋湯略泡,曬乾備用。
亦有用蜜炒者(庶免大發。)。
止汗用根節。(無時出汗為自汗,屬陽虛;夢中出汗為盜汗,屬陰虛。
用麻黃根、蛤粉、粟米等分為末,袋盛撲之佳。
時珍曰:「麻黃發汗,駛不能禦;根節止汗,效如影響,物理不可測如此。」
自汗有風濕、傷風、風溫、氣虛、血虛、脾虛、陰虛、胃熱、痰飲、中暑、
亡陽、柔痙等證,皆可加用。
蓋其性能行周身肌表,引諸藥至衛分而固腠理。
汗雖為心液,然五臟亦各有汗。
經曰:「飲食飽甚,汗出於胃。驚而奪精,汗出於心。
持重遠行,汗出於腎。疾走恐懼,汗出於肝。搖體勞苦,汗出於脾。」)
配伍:厚朴、白微為使,惡辛夷、石膏。

序號:049
編號:草部049
藥名:荊芥
十劑:一名假蘇,輕宣發表、祛風、理血
性味:辛苦而溫,芳香而散。
歸經:入肝經氣分,兼行血分。
功用:其性升浮,能發汗,(又云止冷汗、虛汗。)散風溼,清頭目,利咽喉。
主治:治傷寒頭痛,中風口噤,身強項直,口面喎邪,目中黑花。
其氣溫散,能助脾消食(氣香入脾。),通利血脈。
治吐衄腸風,崩中血痢,
產風血運(產後去血過多,腹內空虛,則自生風,故常有崩運之患,
不待外風襲之也。荊芥最能散血中之風。
華陀愈風散,荊芥三錢,微焙為末,豆淋酒調服,或童便服,諸家云甚效。),
瘰癘瘡腫,清熱散瘀,破結解毒(結散、熱清,則血涼而毒解。),
為風病、血病、瘡家聖藥。
(荊芥功本治風,又兼治血者,以其入風木之臟,即是藏血之地也。
李士材曰:「風在皮裏膜外,荊芥主之,非若防風能入骨肉也。」)
炮製:連穗用,(穗在於巔,故善升發。)治血炒黑用
(凡血藥用山梔、乾薑、地榆、棕櫚、五靈脂等,
皆應炒黑者,以黑勝紅也。),
配伍:反魚、蟹、河豚、驢肉。

序號:050
編號:草部050
藥名:連翹
性味:微寒升浮。形似心,(實似蓮房有瓣。)苦入心。
歸經:故入手少陰、厥陰(心、心包。)氣分而瀉火,
兼除手、足少陽(三焦、膽。),手明陽經(大腸。)氣分溼熱。
功用:散諸經血凝氣聚(營氣壅遏,衛氣鬱滯,遂成瘡腫。),
利水通經,殺止蟲痛,
消腫排膿(皆結者散之。凡腫而痛者為實邪;腫而不為痛虛邪。
腫而赤者為結熱;腫而不赤為留氣停痰。),
為十二經瘡家聖藥。(經曰:「諸瘡痛癢皆屬心火」。連翹仁瀉肺火。)

序號:051
編號:草部051
藥名:紫蘇
十劑:宣發表、散寒
性味:味辛入氣分,色紫入血分,香溫散寒。
歸經:通心利肺,開胃益脾,(氣香入胃。)
功用:發汗解肌,和血下氣,寬中消痰,祛風定喘。止痛安胎,利大小腸,
解魚蟹毒。
禁忌:多服泄真人氣。(時珍曰:「同陳皮、砂仁,行氣安胎。
同藿香、烏藥,溫中止痛。同香附、麻黃,發熱解肌。
同芎藭、當歸,和血散血。同桔梗、枳殼,利膈寬腸。
同蔔子、杏仁,消痰定喘。同木瓜、厚朴,散溫解暑,治霍亂腳氣。」)
品類:氣香者良,
配伍:宜橘皮,忌鯉魚。
編號:草部051-1
藥名:蘇子
功用:與葉同功,潤心肺,尤能下氣,定喘止嗽,消痰,利膈寬腸,
溫中開鬱(有蘇子降氣湯。)。

編號:草部051-2
藥名:蘇梗
功用:下氣稍緩,虛者宜之。
(葉,發汗散寒。
梗,順氣安胎。
子,降氣開鬱,消痰定喘。
表弱氣虛者,忌用葉。腸滑氣虛者,忌用子。)

炮製:炒研用(蘇葉溫散。)。

序號:052
編號:草部052
藥名:薄荷
十劑:輕、宣、散風熱
性味:辛能散,涼能清。(本經溫。蓋體溫而用涼也。)升浮能發汗,
功用:搜肝氣,而抑肺盛,消散風熱,清利頭目。
主治:治頭痛頭風,中風失音,痰嗽口氣,語濇舌胎(含嗽。),
眼目咽喉,口齒諸病(凡香通竅,而散風熱。)。
皮膚癮疹,瘰癘瘡疥,驚熱(凡小兒治驚藥,俱宜薄荷湯調。)
骨蒸,破血止痢(能治血痢,血痢病在凝滯,辛能散,涼能清。)。
禁忌:虛人不宜多服。(能發汗疏表,夏月多服,泄人元氣。)
品類:蘇產氣芳者良。(薄荷,貓之酒也;犬,虎之酒也;蜈蚣,雞之酒也;
莽草,魚之酒也;食之皆醉。被貓傷者,薄荷汁塗之。薄荷涼。)

序號:053
編號:草部053
藥名:雞蘇
十劑:一名水蘇,一名龍腦薄荷,輕宣
性味:辛而微溫。
功用:清肺下氣,理血辟惡而消穀。
主治:治頭風目眩,肺痿血痢,吐衄崩淋,喉腥口臭,邪熱諸病。
(局方有龍腦雞蘇丸。)
品類:方莖中虛,似蘇葉而微長,密齒面皺,氣甚辛烈。

序號:054
編號:草部054
藥名:木賊
十劑:輕宣、散熱、理血、輕發汗、退目翳
性味:溫微甘苦。中空輕揚,與麻黃同形性。
功用:亦能發汗解肌,升散火鬱風溼。
歸經:入足厥陰、少陽血分,益肝膽。
主治:治目疾,退翳膜(翳乃肝邪,鬱遏不能上通於目。),
及疝痛脫肛,腸風痔漏,赤痢崩中,諸血病。

序號:055
編號:草部055
藥名:浮萍
十劑:輕、發汗、利濕
性味:辛散輕浮,
歸經:入肺經。達皮膚,
功用:能發揚邪汗,(丹溪曰:「浮萍發汗,甚於麻黃。」)
止瘙癢,消渴(搗汁服。)。
生於水,又能下水氣,利小便。
主治:治一切風溼癱瘓。(浮萍一味,蜜丸酒服,治三十六種風。
濃煮汁浴,治惡疾瘡癩遍身。)燒煙辟蚊。
品類:紫背者良。

序號:056
編號:草部056
藥名:蒼耳子
十劑:一名果耳,即詩,卷耳,輕發汗、散風濕
性味:甘苦性溫。
功用:能發汗,散風溼,上通腦頂,下行足膝,外達皮膚。
主治:治頭痛目暗,齒痛鼻淵,肢攣痺痛,瘰癘瘡疥(採根葉熬,名萬應膏。),
遍身瘙癢(作浴湯佳。)。
炮製:去剌酒拌蒸,
配伍:忌豬肉。(聖惠方云葉搗汁治產後痢。)

序號:057
編號:草部057
藥名:天麻
十劑:宣袪風
性味:辛溫,
歸經:入肝經氣分。
功用:益氣強陰,通血脈,強筋力,疏痰氣。
主治:治諸風眩掉,頭旋眼黑,語言不遂,風溼𢂽(音頑。)痺,
小兒驚癇(諸風眩掉,皆屬肝木,肝病不能榮筋,故見前證。
天麻入厥陰而治諸疾,肝氣和平,諸疾自瘳。)。
禁忌:血液衰少,及類中風者忌用(風藥能燥血故也。
昂按風藥中須兼養血藥,治其燥也;養血藥或兼搜風藥,宣其滯也。
古云:「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
品類:根類黃瓜,莖名「赤箭」。有風不動,無風反搖,一名「定風草」。
明亮堅實者佳。
炮製:濕紙包煨熟,切片,酒浸一宿,焙用。

序號:058
編號:草部058
藥名:秦艽
十劑:宣去寒濕
性味:苦燥濕,辛散風。
功用:去腸胃之熱,益肝膽之氣,養血榮筋。(風藥中潤劑,散藥中補劑。)
主治:治風寒濕痺,(經曰:「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痺。
風勝為行痺,寒勝為痛痺,濕勝為著痺。
痺在於骨則體重,在脈則血濇,在筋則拘攣,在肉則不仁,在皮則寒。」)
通身攣急(血不榮筋。),
虛勞骨蒸,(時珍曰:「手、足陽明經藥,兼入肝膽。
陽明有濕,則手足酸痛,寒熱;有濕,則日晡潮熱骨蒸。」
聖惠方治急勞、煩勞,秦艽、柴胡各一兩,甘草五錢為末,每服三錢。
治小兒骨蒸潮熱,食減瘦弱,秦艽、炙甘草各一雨,每服一二錢。
錢乙加薄荷五錢。)
疸黃酒毒,腸風瀉血,口噤牙痛,(齒下齦屬手陽明大腸經。
張潔古曰:「秦艽能去下牙痛,及本經風濕。」)
濕勝風淫之證。利大小便。(牛乳點服,兼治黃疸、煩渴、便赤。)
品類:形作羅紋相交,長大黃白左紋者良。
配伍:菖蒲為使,畏牛乳。

序號:059
編號:草部059
藥名:豨薟草
十劑:宣、去風濕
性味:苦辛,生寒,熟溫。
主治:治肝、腎風氣,四肢麻痺,筋骨冷痛,腰膝無力,風濕瘡瘍。
禁忌:若痺痛由腎、脾兩虛,陰血不足,不由風濕而得者忌服(風藥能燥血。)。
品類:江東人呼豬為豨,其草似豬簽臭故名。(唐成訥有進豨薟表。
宋張詠進豨簽表云:其草金稜銀鑲,素莖紫荄,對節而生,頗同蒼耳。
臣吃百服,眼目清明,即至千服,鬚髮烏黑,筋力輕健,效驗多端。)
炮製:以五月五日,六月六日,七月七日,九月九日,採者尤佳。
去粗莖,留枝、葉、花、實,酒拌蒸曬九次,蜜丸,甚益元氣。
(豨薟,辛苦氣寒,故必蒸曬九次,加以酒蜜,則苦寒之陰濁盡去,
而清香之美味見矣。數不至九,陰濁未盡,則不能透骨搜風而祛病也。)
搗汁熬膏,以甘草、生煎地膏,煉蜜三味收之,酒調服尤妙。

序號:060
編號:草部060
藥名:威靈仙
十劑:宣行氣、祛風
性味:辛泄氣,鹹泄水,(本草苦。元素甘。)氣溫屬木,其性善走。
功用:能宣疏五臟,通行十二經絡。
主治:治中風痛風,頭風頑痺,(濕熱流於肢節之間,腫屬濕,痛屬熱,
汗多屬風,麻屬氣虛,木屬濕痰死血。
十指麻木,亦是胃中有濕痰死血,脾主四肢故也。
痛風當分新久,新痛屬寒,宜辛溫藥;久痛屬熱,宜清涼藥。
河間所謂暴病非熱,久病非寒是也。
大法宜順氣清痰,搜風散濕,養血去瘀為要。
威靈仙傳曰:「一人手足不遂數十年,遇新羅僧曰:得一藥可治,
入山求之,乃威靈仙也,服之而愈」)。
癥瘕積聚,痰水宿膿,黃疸浮腫,大小腸祕,風濕痰氣,一切冷痛。
性極快利,積痾不痊者,服之有捷效。
禁忌:然疏泄真氣,弱者慎用。
炮製:和砂仁炒,糖醋煎,治諸骨哽。
品類:根叢鬚數百條,長者二尺餘,色深黑,俗名「鐵腳威靈仙」,
配伍:忌茗、麵湯。(善治痛風,用為要藥。)

序號:061
編號:草部061
藥名:鈎藤鈎
十劑:宣除風熱、定驚
性味:甘微苦寒。
功用:除心熱,平肝風。
主治:治大人頭旋目眩,小兒驚啼瘛瘲(音熾縱。筋急而縮為瘛,筋緩而弛為瘲,
伸縮不已為瘛瘲,俗為搐搦是也。),客忤胎風,發斑疹。
主肝風相火之病,風靜火息,則諸證自除(相火散行於膽、三焦、心包。)。
品類:有剌類釣鈎,藤細多鈎者良(統用鈎,其功加倍。)。久煎則無力。

序號:062
編號:草部062
藥名:茵芋
十劑:宣、去風溼
性味:辛苦微溫,有小毒。
主治:治風濕拘攣痺痛。(時珍曰:「古方治風癇,有茵芋丸;
治風痺,有茵芋酒;治產後風,有茵芋膏。風濕諸證多用之。
茵芋、石南、莽草,皆治風妙品,近世罕有。」
莽草,辛溫有毒,治頭風、癰腫、乳癰、疝瘕。
蘇頌曰:「古方風濕,諸酒多用之,今人取葉煎湯熱含,治牙蟲喉痺甚效。」
甄權曰:「不入湯。」)
品類:莖赤,葉如石榴而短厚。
炮製:莖炙用。

序號:063
編號:草部063
藥名:當歸
十劑:補血、潤燥、滑腸
性味:甘溫和血,辛溫散內寒,苦溫心助散寒
(諸血屬心,凡通脈者必先補心,當歸苦溫助心。),
歸經:入心肝脾(心生血,肝藏血,脾統血。),為血中之氣藥。
主治:治虛勞寒熱,逆欬上氣(血和則氣降。),澼痢(便血曰澼。),
溫瘧(厥陰肝邪。),頭痛腰痛,心腹諸痛(散寒和氣。)。
風痙無汗(痙,音擎,上聲。身強項直,角弓反張,曰痙。
無汗,為剛痙;有汗,為柔痙。當歸,辛散風,溫和血。
產後亦有發痙者,以脫血無以養筋也,宜十全大補湯。),
痿痺癥瘕(筋骨緩縱,足不任地,曰痿。風、寒、濕客於肌肉、血脈曰痺。
血凝氣聚,按之堅硬,曰癥。雖堅硬,而聚散無常,曰瘕,尚未至癥也。),
癰疽瘡瘍,衝脈為病。氣逆裏急,帶脈為病。
腹痛,腰溶溶如坐水中,(衝脈起于腎下,出於氣街,挾臍上行,至胸中,
上頏顙,滲諸陽,灌諸經。下行入足,滲三陰,灌諸絡,
為十二經脈之海,主血。帶脈,橫圍於腰,如束帶,總約諸脈。)
及婦人諸不足,一切血證,陰虛而陽無所附者。
潤腸胃,澤皮膚,養血生肌(血旺則肉長。),排膿止痛(血和則痛止。)。
禁忌:然滑大腸,瀉者忌用。(當歸為君,芍藥為臣,地黃為佐,芎藭為使,
名四物湯,治血之總劑。
血虛,佐以人參、黃耆;
血熱,佐以條芩、梔、連;
血積,佐以大黃、牽牛。
昂按:血屬陰,四物能養陰,陰得其養,則血自生,非四物能生血也。
若氣虛、血弱之人,當用人參,取陽旺生陰血之義。
多有過服四物陰滯之藥,而反致害者。)
品類:使血氣各所有歸故名。(血滯能通,血虛能補,血枯能潤,血亂能撫。
蓋其辛溫,能行氣分,使氣調而血和也。
東垣曰:「頭止血而上行,身養血而中守,尾破血而下流,全活血而不走。」
雷斅、海藏並云:頭破血。
時珍曰:「治上用頭,治中用身,治下用尾,通行全用,一定之理也。」)
川產力剛,善攻;秦產力柔,善補。
以秦產頭圓尾多,肥潤氣香者良,名「馬尾當歸」。
尾粗堅枝者,名「鑱頭當歸」,只宜發散用。
炮製:治血酒製,有痰薑製。(昂按當歸非治痰藥,薑製亦臆說耳。)
配伍:畏菖蒲、海藻、生薑,惡濕麵。

序號:064
編號:草部064
藥名:芎藭
十劑:補血、潤燥、宣行氣、搜風
性味:辛溫升浮。
歸經:為少陽引經(膽。),入手、足厥陰氣分,(心包、肝。)乃血中氣藥。
功用:助清陽而開諸鬱(丹溪曰:「氣升則鬱自降,為通陰陽血氣之使。」),
潤肝燥而補肝虛(肝以瀉為補,所謂辛以散之,辛以補之。)。
上行頭目,下行血海(衝脈。),搜風散瘀,止痛調經。
主治:治風濕在頭,血虛頭痛,(能引血下行,頭痛必用之,加各引經藥:
太陽羌活,陽明白芷,少陽柴胡,太陰蒼朮,少陰細辛,厥陰吳茱萸。
丹溪曰:「諸經氣鬱,亦能頭痛。」)
腹痛脅痛,氣鬱血鬱,濕瀉血痢,寒痺筋攣,目淚多涕(肝熱。),
風木為病(諸風眩掉,皆屬肝木。),
及癰疽瘍瘡,(癰從六腑生,疽從五臟生,皆陰陽相滯而成。
氣為陽,血為陰,血行脈中,氣行脈外,相並周流。
寒濕摶之,則凝滯而行遲,為不及;火熱摶之,則沸騰而行速,為太過。
氣鬱邪入血中,為陰滯於陽;血鬱邪入氣中,為陽滯於陰,致生惡毒。
然百病皆由此起也。芎藭能和血行氣而通陰陽。)
男女一切血證。
禁忌:然香竄辛散,能走泄真氣,單服久服,令人暴亡。
(單服則臟有偏勝,久服則過劑生邪,故有此失,
若有配合節制,則不至此矣。
昂按:芍、地,酸寒為陰,芎、歸辛溫陽為陽。
故四物取其相濟,以行血藥之滯耳。川芎辛散,豈能生血者乎?
治法云:驗胎法,婦人過經三月不來,用川芎末,空心熱湯調一匙服,
腹中微動者是胎,不動者是經閉。)
品類:蜀產為「川芎」,秦產為「西芎」,江南為「撫芎」,
以川產大塊,裏白不油,辛甘者勝。
配伍:白芷為使,畏黃連、硝石、滑石,惡黃耆、山茱萸。

序號:065
編號:草部065
藥名:白芍
十劑:補血、瀉肝、濇、歛陰
性味:苦酸微寒。
歸經:入肝脾血分,為手、足太陰行經藥。(肺、脾。)
功用:瀉肝火(酸歛肝,肝以歛為瀉,以散為補。),
安脾肺,固腠理(肺主皮毛,脾主肌肉。肝木不剋土,則脾安;
土旺能生金,則肺安。脾和肺安,則腠理固矣。),
和血脈,收陰氣,歛逆氣(酸主收歛。),散惡血,
利小便(歛陰生津,小便自利,非通行之謂也。)。
緩中止痛(東垣曰經曰:損其肝者,緩其中。即調血也。),
益氣除煩,歛汗安胎,補勞退熱。
主治:治瀉痢後重(能除胃中濕熱。),
脾虛腹痛,(瀉痢俱太陰病,不可缺此。寒瀉冷痛忌用。
虞天民曰:「白芍不惟治血虛,大能行氣。
古方治腹痛,用白芍四錢、甘草二錢,名芍藥甘草湯。
蓋腹痛,因營氣不從,逆於皮裏,白芍能行營氣,甘草能歛逆氣;
又痛為肝木剋脾土,白芍能伐肝故也。」
天民又曰:「白芍止治血虛腹痛,餘不治,以其酸寒收歛,無溫散之功也。」)
心痞脅痛,(脅者,肝、膽二經往來之道,其火上沖,則胃脘痛,
橫行,則兩脅痛。白芍能理中瀉肝。)
肺脹喘噫(噯同。),癰腫疝瘕。其收降之體,
又能入血海(衝脈為血海,男女皆有之。),而至厥陰(肝經。),
治鼻衄(鼻血曰衄,音汝六切。)
目濇,肝血不足(退火益陰,肝血自足。),
婦人胎產,及一切血病。
禁忌:又曰產後忌用。
(丹溪曰:「以其酸寒,伐生發之氣也,必不得已,酒炒用之可耳。」
時珍曰:「產後肝血已虛,不可更瀉也。寇氏曰:『減芍藥以避中寒,
微寒如芍藥,古人猶諄諄告戒,況大苦大寒,可肆行而莫之忌耶。』
用白朮補脾,同參、耆補氣,用歸、地補血,同芎藭瀉肝,同甘草止腹痛,
同黃連止瀉痢,同防風發痘證,同薑、棗溫經散濕。」)
品類:赤芍藥主治略同,尤能瀉肝火,散惡血。治腹痛堅積,
血痺疝瘕(邪聚外腎為疝,腹內為瘕。),經閉腸風,
癰腫目赤(皆散瀉之功。)。
白補而收,赤瀉而散。白益脾,能於土中瀉木;
赤散邪,能行血中之滯。產後俱忌用。 
炮製:赤白各隨花色,單瓣者入用。醋炒用。婦人血分醋炒,下痢後重不炒。
配伍:惡芒硝、石斛,畏鱉甲、小薊,反藜蘆。

序號:066
編號:草部066
藥名:生地黃
十劑:大瀉火
性味:甘苦大寒,
歸經:入心腎, 
功用:瀉丙火(小腸為丙火,心與小腸相表裏。導赤散,與木通同用。),
清燥金(胃、大腸火。),消瘀通經,平諸血逆。
主治:治吐衄崩中
(唾血者,血隨唾出;
咯血者,隨痰咯出,或帶血絲,出腎經及肺經。
自兩脅逆上吐出者,屬肝經。
衄血者,血溢於腦,從鼻中而出;
欬血者,欬出,痰內有血,並屬肺經。
吐出、嘔出成盆成碗者,屬胃經。
經漏不止曰崩,血熱則妄行,宜以此涼之。虛人忌用,用乾地黃可也。),
傷陽寒強,痘證大熱。(痘證用之甚多,本草未載。)
禁忌:多服損胃。
炮製:生掘鮮者,搗汁飲之。或用酒製,則不傷胃。
品類:生則寒,乾則涼,熱則溫。
(故分為三條以便施用。近日都用浙產細長者為鮮生地。)

序號:067
編號:草部067
藥名:乾地黃
十劑:補陰、涼血
性味:甘苦而寒,沈陰而降,
歸經:入手、足少陰(心、腎。)厥陰(心包、肝。),及手太陽經(小腸。)。
功用:滋陰退陽,生血涼血。
主治:治血虛發熱,(經曰陰虛生內熱。)
勞傷欬嗽,(欬嗽陰虛者,地黃丸為要藥,亦能除痰。
丹溪曰:「久病陰火上升,津液生痰不生血,宜補血以制相火,其痰自除。」)
痿痺驚悸(有觸而心動曰驚;無驚而自動曰悸,即怔忡也。
有因心虛火動者,有因肝虛膽怯者,有因水停心下者,火畏水故悸也。
地黃能交心、腎而益肝、膽,亦能行水故治之。),
吐衄尿血(痛為淋血,不痛為尿血。由心、腎氣結或憂思房勞所致,
多屬虛寒,不可專作熱治。),
血運崩中(經曰:「陰虛陽搏謂之崩。」),
足下熱痛,折跌絕筋
(生地一斤,瓜薑糟一斤,生薑四兩,炒熟,腌傷折處,冷則易之。
又生地汁三升,酒升半,煮服,下撲損瘀血。),
填骨髓,長肌肉,利大小便,調經安胎。
又能殺蟲,治心腹急痛(海上方搗汁和麵作餺飥食,能利出蟲。忌用鹽。
本草匯曰:「丹溪云:『氣病補血,雖不中病,亦無害也。』
不知血藥屬陰,其性凝滯,若胃虛氣弱之人,過服歸、地等劑,反致痞悶,
飲食減少,變證百出,至死不悟,豈不惜哉!
大抵,血虛固不可專補其氣,而氣虛亦不可徒補其血也。
凡勞病:陽虛,宜四君補氣;陰虛,以四物補血;
陰陽俱虛者,宜合用,名八珍湯。」)。
品類:江浙生者,南方陽氣力微;北方生者,純陰力大。以懷慶肥大菊花心者良。
炮製:酒製則上行外行,薑製則不泥膈。
配伍:惡貝母,畏蕪夷,忌萊菔、蔥、蒜、銅、鐵器,
得酒、門冬、丹皮、當歸良(此近時所稱之生地也。)。

序號:068
編號:草部068
藥名:熟地黃
十劑:平補肝、腎,養血、滋陰
性味:甘而微溫,
歸經:入手、足少陰、厥陰經。
功用:滋腎水,補真陰,填骨髓,生精血,
聰耳明目(耳為腎竅,目為肝竅。目得血而能視。耳得血而能聰。),
黑髮烏髭。
主治:治勞傷風痺,胎產百病,為補血之上劑。
(丹溪曰:「產前,當清熱、養血為主;產後,大宜補氣血為主。
雖有雜證從末治之。」
昂按:丹溪產後大補大氣血一語,誠至當不易之論。後人不善用之,
多有風寒未解,血瘀未盡妄施峻補,反致大害者,不可不察。
王碩云:男子多陰虛,宜熟地;女子多血熱,宜生地。)
炮製:以好酒拌砂仁末,浸蒸曬九次用。(地黃性寒,得酒與火與日則溫;
性泥,得砂仁則和氣自能引入丹田。
六味丸用之為君。尺脈弱者,加桂、附,所謂益火之原,以消陰翳也。
尺脈旺者加知、柏,所謂壯水之主,以制陽光也。)

序號:069
編號:草部069
藥名:何首烏
十劑:平補肝腎、益精
功用:苦堅腎,溫補肝,甘益血,濇收歛精氣。添精益髓,
養血祛風,(治血先活血,血活則風散。)強筋骨,烏髭髮(故名首烏。),
令人有子,為滋補良藥。氣血太和,則勞瘦風虛,崩帶痔瘡,
瘰癘癰腫,諸病自己(營血調則癰腫消。赤者外科呼為瘡帚。)。
止惡瘧。(益陰補肝,瘧疾要藥,而本草不言治瘧。
時珍曰:「不寒不燥,功在地黃、天冬諸藥之上。」)
品類:有赤白二種,夜則籐交,一名「交籐」,有陰陽交合之象。
赤雄入血分,白雌入氣分。以大如拳五瓣者良。
三百年者,大似栲栳,服之成地仙。
炮製:凡使赤白各半,泔浸,竹刀刮皮,切片,用黑豆與首烏拌勻,
鋪柳甑,入砂鍋,九蒸九曬用。
配伍:茯苓為使,忌諸血、無鱗魚、萊菔、蔥、蒜、鐵器。
(唐時有何首烏者,祖名能嗣,父名延秀,能嗣五十八尚無妻子,
服此藥七日,而思人道,娶妻連生數子。延秀服之壽百六十歲。
首烏又服之,壽百三十歲,髮猶烏黑。李翱為立何首烏傳,
然流傳雖久,服者尚少。
明嘉靖初,方士邵應節進七寶美髯丹,世宗服之,連生皇子,遂盛行於世。
方用赤、白首烏各一斤,黑豆拌,九蒸曬,茯苓半斤,拌乳,當歸、枸杞、
菟絲各半斤,俱酒蒸,牛膝半斤,酒浸,同首烏第七次蒸至第九次,
破故紙四兩,黑芝麻炒,蜜丸,並忌鐵器。
昂按:地黃、首烏皆君藥也,故六味丸以地黃為君,七寶丹以何首烏為君,
各有配合,未可同類而共施也,即有加減,當各依本方隨病而施損益。
今人多以何苜烏加入地黃丸中,合兩方而為一方,是一藥二君,
安所適從乎?失製方之本義也。地黃功重補腎,
首烏功兼滋肝,故並以治風濕。)

序號:070
編號:草部070
藥名:牡丹皮
十劑:瀉伏火、而補血
性味:辛甘微寒。
歸經:入手、足少陰,(心包、肝。)
功用:瀉血中伏火,(色丹故入血分。時珍曰:「伏火即陰火也。陰火即相火也。
世人專以黃柏治相火,不知丹皮之功更勝,故仲景腎氣丸用之。」)
和血涼血而生血(血熱則枯,涼則生。),
破積血(積瘀不去,則新血不生。),通經脈,
為吐衄必用之藥(血屬陰本靜,因相火所逼,故越出上竅。)。
主治:治中風,五勞,驚癇瘛瘲,(筋脈伸縮抽掣為瘛瘲。
或手、足抽掣,口眼喎斜,卒然眩仆,吐涎身軟,時發時止為癇,
皆陰虛血熱,風火相搏,痰隨火湧所致。)
除煩熱,療癰瘡(涼血。),下胞胎,退無汗之骨蒸。
(張元素曰:「丹皮治無汗之骨蒸,地骨皮治有汗之骨蒸。
神不足者,手少陽;志不足者,足少陰。
故仲景腎氣丸,用丹皮治神氣不足也。」
按:內經云:「水之精為志,故腎藏志;火之精為神,故心藏神。」)
品類:單瓣花紅者入藥。肉厚者佳,
炮製:酒拌蒸用。
配伍:畏貝母、菟絲、大黃,忌蒜、胡荽。伏砒。
(時珍曰:「花白者補,赤者利,人所罕悟,宜分別之。」)

序號:071
編號:草部071
藥名:續斷
十劑:補肺、腎,理筋骨
性味:苦溫補腎,辛溫補肝。
功用:能宣通血脈,而理筋骨,主傷中補不足(經疏云:「味甘故然。」),
暖子宮,縮小便,破血瘀。
主治:治腰痛胎漏(懷妊瀝血。),崩帶遺經,
腸風血痢(是齋方平胃散一兩,川續斷二錢半,每服二錢,米飲下。
治時痢亦驗。),癰痔腫毒。又主金瘡折跌(以功命名。),
止痛生肌,女科外科需為上劑。
品類:川產良,狀如雞腳,皮黃皺,節節斷者真。
炮製:去向裏硬筋,酒浸用,
配伍:地黃為使。

序號:072
編號:草部072
藥名:骨碎補
十劑:補腎、治折傷
功用:苦溫補腎,故治耳鳴,(耳鳴必由腎虛。)及腎虛久瀉
(研末入豬腎,煨熟空心食之。腎主二便,久瀉多屬腎虛,
不可專責脾、胃也。)。
腎主骨,故治折傷,(以功命名,粥和敷傷處。經曰:「腎者,胃之關也。」
前陰利水,後陰利穀。)
牙痛。(炒黑為末,擦牙,嚥下亦良。)
又入厥陰(心包、肝。),能破血止血(入血行傷,故治折傷,
粥和末裹傷處。)。
品類:根似薑而扁長,
炮製:去毛用,或蜜拌蒸。

序號:073
編號:草部073
藥名:益母草
十劑:一名茺蔚,通行瘀血、生新血
性味:辛苦微寒,
歸經:入手足厥陰(心包、肝。),
功用:消水行血,去瘀生新,調經解毒。
主治:治血風、血暈、血痛、血崩、血淋,胎痛難產,
崩中帶下(帶脈橫於腰間,病生於此,故名為帶。赤屬血,白屬氣。
氣虛者,補中益氣而兼升降;血虛者,養血滋陰而兼調氣。),
為經產良藥。消疔腫乳癰(亦取其散瘀解毒。),通大小便。
禁忌:然辛散之藥,瞳子散大者忌服。

編號:草部073-1
藥名:益母子,
功用:主治略同,調經益精,明目(血滯、病目者則宜之。)活血,
順氣逐風(氣行則血行,血活則風散。),行中有補。
主治:治心煩頭痛,(血虛血熱之候。)胎產帶崩,令人有子。
(有補陰之功。
時珍曰:「益母根、莖、花、葉、實,皆可同用。
若治瘡腫胎產,消水行血則宜並用。
若治血分風熱,明目調經,用子為良。
蓋根、莖、花、葉專於行,子則行中有補也。」
產寶濟陰返魂丹,小暑端午,或六月六日,採益母莖、葉、花、實,
為末蜜丸,治胎產百病。近效方搗汁、熬骨亦良。)

配伍:忌鐵,  
炮製:子微炒用。

序號:074
編號:草部074
藥名:澤蘭
十劑:通行血、消水
性味:苦泄熱,甘和血,辛散鬱,香舒脾。
歸經:入足太陰、厥陰(脾、肝。)。
功用:通九竅,利關節,養血氣,長肌肉,破宿血,調月經,消癥瘕,
散水腫(防己為使。)。
主治:治產後血瀝腰痛(瘀行未盡。),吐血鼻血,目痛頭風,癰毒撲損,
補而不滯,行而不峻,為女科要藥(古方澤蘭丸甚多。)。
品類:時珍曰:蘭草、澤蘭,一類二種,俱生下濕,紫莖素枝,赤節綠葉,
葉對節生,有細齒。但以莖圓節長,葉光有歧者為蘭草;莖微方節短,
葉有毛者為澤蘭。嫩時並可拏(音那。)而佩之,
楚詷所謂「紉秋蘭」以為佩是也。(朱文公離騷辨證:云必花葉俱香,
燥濕不變,方可刈佩。今之蘭蕙,花雖香,而葉無氣質,弱易萎,
不可刈佩。)
吳人呼為「香草」,俗名「孩兒菊」。
(夏日採,置髮中,則髮不墮。浸油塗髮,去垢香澤,故名澤蘭。)
蘭草走氣分,故能利水道,除痰癖,殺蠱辟惡,而為消渴良藥。
(經曰:「數食肥甘,傳為消渴,治之以蘭,除陳氣也。」)
 澤蘭走血分,故能消水腫,塗癰毒,破瘀除癥,而為婦人要藥。
以為今之山蘭者誤矣,
配伍:防己為使。  
(寇宗奭、朱丹溪並以蘭草為山蘭之葉。李時珍考眾說以譏之。
按別本云:「蘭葉甘寒,清肺開胃,消痰利水,解鬱調經,閩產者力勝。
閩產為勝,則是建蘭矣。」
李士材云:「蘭草稟金水之氣,故入肺臟。東垣方中嘗用之。
內經所謂,『治之以蘭,除陳氣』者是也,余屢驗之。」
李時珍又謂:「東垣所用乃蘭草也,其集諸家之言曰。
陳遯齋閒覽云:楚騷之蘭或以為都梁香,或以為澤蘭,或以為猗蘭,
當以澤蘭為正,今之所種如麥門冬者,名幽蘭,非真蘭也。
故陳止齋著盜蘭說以譏之。既名幽蘭,正合騷經矣。
方虛谷訂蘭說言古之蘭草,即今之千金草,俗名孩兒菊者,
今之所謂蘭,其葉如茅者,根名土續斷,因花馥郁,故得蘭名。
楊升菴云:世以如蒲萱者為蘭,九畹之受誣也久矣。
又吳草廬有蘭說云蘭為醫經上品,有根有莖,草之植者也。
今所謂蘭,無莖無枝,因黃山谷稱之,世遂謬指為離騷之蘭。
寇氏本草溺流於俗,反疑舊說為非,夫醫經為實用,豈可誣哉。
今之蘭,果可以利水殺蠱,而除痰癖乎?
其種盛於閩,朱子閩人,豈不識其土產而辨析若此,
世俗至今,猶以非蘭為蘭,何其惑之甚也。」
昂按:朱子辨蘭,援離騷紉佩以為證,竊謂紉佩亦騷人風致之詞耳。
如所云飲木蘭之墜露,餐秋菊之落英,豈真露可飲,而英可餐乎?
又云製芰荷以為衣,集芙蓉以為裳,豈真芰、荷可衣,芙蓉可裳乎?
宋儒釋經執泥,恐未可為定論也。第離經既言秋蘭,則非春蘭明矣。
本經既言澤蘭,則非山蘭明矣。是離騷之秋蘭,當屬本經之澤蘭無疑也。
然離騷不嘗曰春蘭兮,秋菊乎?不又曰結幽蘭而延佇乎?
不又曰疏石蘭以為芳乎?若秋蘭既屬之,澤蘭將所謂春蘭、秋蘭、石蘭者,
又不得為山蘭,當是何等之蘭乎?且山蘭為花中之最上品,古今評者,
列之梅、菊之前,今反屈於孩兒菊之下,以為盜襲其名,世間至賤之草,
皆收入本草,獨山蘭清芬佳品,擯棄不錄,何其不幸若是之甚也。
本草殺蠱之藥良多,皆未必有驗,至於行水、消痰,固山蘭之葉力所優者也。
蓋李時珍、陳、方、吳、楊輩皆泥定陳藏器以澤蘭、蘭草為一類二種,
遂併騷經而疑之。崇澤蘭而絀山蘭,遂令澤草無復有用之者,不思若以為一類,
則本經蘭草一條,已屬重出,何以本經蘭草反列之上品,而澤蘭止為中品乎?
況一入氣分,一入血分,迥然不同也。又騷經言蘭者凡五,除木蘭人所共識,
其餘春蘭、秋蘭、幽蘭、石蘭,若皆以為孩兒菊,是不特二類一種,
且四類一種矣。而以為九畹之受誣,豈理也哉?
蓋本經言澤蘭,所以別乎山也。言蘭草,明用葉而不用其花也。
騷經言和蘭,所以別乎春也。言石蘭,所似別乎澤也。
愚謂秋蘭,當屬澤蘭,而春蘭、石蘭,定是山蘭。其曰幽蘭,
則山蘭之別名,以其生於深山,窮谷故也。寇氏、朱氏之論,又安可全非也。
姑附愚說,以諮多識之士。)

序號:075
編號:草部075
藥名:白微
十劑:瀉血熱
性味:苦寒而鹹。
歸經:陽明衝、任之藥。
功用:利陰氣,下水氣,
主治:主中風身熱支滿,忽忽不知人,(陰虛火旺,則內熱生風;
火氣焚灼,故內熱支滿,痰隨火湧,故不知人。)
血厥,(汗出過多,血少,陽氣獨上,氣塞不通而厥,婦人尤多此證,
宜白微湯。白微、當歸各一兩,參五錢,甘草錢半,每服五錢。)
熱淋,溫瘧洗洗,寒熱酸痛。(寒熱作則營氣不能內營,故酸痛。)
婦人傷中淋露(血熱。千金白微散,治胎前產後遺尿不知時,
白微、芍藥等分,酒調服。
丹溪曰:「此即河間所謂熱甚廷孔鬱結,神無所依,不能收禁之意也。」
「孔」女人溺孔也。),
產虛煩嘔。(仲景安中益氣、竹皮丸用之。
經疏曰:「古方調經種子,往往用之,蓋不孕緣於血熱、血少,
而其源起於真陰不足,陽甚而內熱,故營血日枯也。
益陰清熱,則血自生旺而有子矣。」
須佐以歸、地、芍藥、杜仲、蓯蓉等藥。)
品類:似牛膝而短小柔軟,去鬚,
炮製:酒洗用。
配伍:惡大黃、大戟、山茱、薑、棗。

序號:076
編號:草部076
藥名:艾葉
十劑:宣理氣、血,燥逐寒、濕
性味:苦辛。生溫熟熱,純陽之性。
功用:能回垂絕之元陽,通十二經,走三陰(太、少、厥。),理氣血,逐寒濕,
暖子宮,止諸血。溫中開鬱,
調經安胎(胎動、腰痛、下血,膠艾湯良。阿膠、艾葉煎服,亦治虛痢。),
血衄崩帶,治帶要藥。腹痛冷痢,霍亂轉筋(皆理氣血,逐寒濕之效。),
殺蛇治癬(醋煎。外科有用乾艾作湯,投白礬二三錢洗瘡,然後敷藥者,
蓋人血氣冷,必假艾力以佐陽,而艾性又能殺蟲也。)。
以之炙(音仄。)火,能透諸經而治百病。
禁忌:血熱為病者禁用(灸火則氣下行,入藥則熱上衝,不可過劑。
丹田氣弱,臍腹冷者,以熱艾裝袋,兜臍腹甚妙。
寒濕腳氣,亦宜以此來入襪內。),
品類:陳者良。
炮製:揉搗如綿,謂之「熟艾」,灸火用。
婦人丸散,醋煮搗餅,再為末用(入茯苓數片同研則易細。),
煎服宜鮮者。
配伍:苦酒,(醋也。)香附為使。
(艾附丸,調婦人諸病。
宋時重湯陰艾,自明成化來,則以蘄州艾為勝。
云灸酒,一灸便透。蒙荃、發明並以野艾為真蘄艾,雖香實非艾種。)

序號:077
編號:草部077
藥名:延胡索
十劑:宣活血、利氣
性味:辛苦而溫。
歸經:入手、足太陰(肺、脾。)厥陰(心包、肝。)經。
功用:能行血中氣滯,氣中血滯,通小便,除風痺,
主治:治氣凝血結,上下內外諸痛。(通則不痛。)癥瘕崩淋,
月候不調(氣血不和,因而凝滯,不以時至。),
產後血運,暴血上衝。折傷積血,疝氣危急,為治血、利氣第一藥。
禁忌:然辛溫走而不守(獨用力迅,宜兼補氣血藥。),
通經墜胎,血熱氣虛者禁用。
品類:根如半夏,肉黃,小而堅者良。
炮製:酒炒行血,醋炒止血,生用破血,炒用調血。

序號:078
編號:草部078
藥名:紅花
十劑:古名紅藍花,通行血、潤燥
性味:辛苦甘溫,
功用:入肺經,而破瘀血,活血(瘀行則血活,有熱結於中,暴吐紫黑血者,
吐出為好,吐未盡,加桃仁、紅花行之。大抵鮮血宜止,瘀血宜行。)
潤燥,消腫止痛。(凡血熱、血瘀,則作腫作痛。)
主治:治經閉便難,血運口噤,胎死腹中,(非活血、行血不能下。)
痘瘡血熱(本草不言治痘。),喉痺不通,又能入心經,生新血(須兼補益藥為佐使。)。
俗用染紅,併作胭脂。(胭脂,活血解毒,痘疔挑破,以油胭脂敷之良。)
禁忌:少用養血,多則行血,過用能使血行不止而斃。
(血生於心包,藏於肝,屬於衝、任,紅花汁與相類,故治血病。
有產婦,血悶而死,名醫陸氏以紅花數十斤煮湯,寢婦於上而薰之,
湯冷再加,半日而蘇。
金匱有紅、藍花酒,云治婦人六十二種風。)

序號:079
編號:草部079
藥名:茜草
十劑:通行水
性味:色赤入營,氣溫行滯,味酸走肝,而鹹走血。(本經苦寒。)
歸經:入厥陰血分(心包、肝。),
功用:能行血止血(能行故能止,消瘀通經,又能止吐崩尿血。),
消瘀通經(酒煎一兩,通經甚效。)。
主治:治風痺黃疸(疸有五,黃疸、穀疸、酒疸、黃汗疸、女勞疸。
此蓋蓄血發黃,不專於溼熱者也。女勞疸,必屬腎虛,亦不可以溼熱例治。
當用四物、知、柏壯其水,參、朮培其氣,隨證而加利溼清熱藥。),
崩運撲損,痔漏瘡癤。
禁忌:血少者忌用。
品類:根可染絳, 
配伍:忌鐵。

序號:080
編號:草部080
藥名:紫草
十劑:瀉血熱、滑腸
性味:甘鹹氣寒,
歸經:入厥陰血分(心包、肝。)。
功用:涼血活血,利九竅,通二便。鹹寒性滑。
主治:治心腹邪氣,即熱也。水腫五疸,瘑癬惡瘡,血熱所致。
及痘瘡血熱毒盛,二便閉濇者。
(血熱則毒閉,得紫草涼之,則血行而毒出。大便利者忌之。
活幼心書云:紫草性寒,小兒脾實者可用,脾虛者,反能作瀉。
古方惟用茸,取其初得陽氣,以類觸類,用發痘瘡。
今人不達此理,一概用之,誤矣。)
禁忌:瀉者忌用,
炮製:去頭鬚酒洗。

序號:081
編號:草部081
藥名:凌霄花
十劑:一名紫葳,瀉血熱
性味:甘酸而寒,
歸經:入厥陰血分(心包、肝。)。
功用:能去血中伏火,破血去瘀。
主治:主產乳餘疾,崩帶癥瘕,腸結(不大便。)血閉,淋閟風癢,
血熱生風之證,女科多用,
禁忌:孕婦忌之。(本經云:「養胎。」經疏云:「破血之藥,非所宜也。」
肺癰有用之為君藥者。凌霄花為末和蜜陀僧唾調,敷酒齇甚驗。)
品類:籐生,花開五瓣,黃赤有點,不可近鼻聞,傷腦。

序號:082
編號:草部082
藥名:大小薊
十劑:瀉涼血
性味:甘溫。(大明曰涼。)
功用:皆能破血下氣,行而帶補。
主治:治吐衄腸癰,女子赤白濁,安胎。(涼血之功。)
品類:小薊力微,能破瘀生新,保精養血,退熱補虛。不能如大薊之消癰毒。
(丹溪曰:「小薊治下焦結熱、血淋。」
本事方一人冷氣入陰囊,腫滿疼痛,煎大薊汁服,立瘥。)
     兩薊相似。花如梅,大薊莖高而葉微皺,小薊莖低而葉不皺,皆用根。

序號:083
編號:草部083
藥名:三七
十劑:一名山漆,瀉、散瘀定痛
性味:甘苦微溫,
功用:散血定痛。
主治:治吐血衄血,血痢血崩,目赤癰腫,(醋磨塗即散,已破者,為末摻之。)
為金瘡杖瘡要藥。(杖時,先服一二錢,則血不衝心。
杖後傅之,去瘀消腫易愈。大抵陽明、厥陰血分之藥,故治血病。)
品類:此藥近時始出,軍中恃之。從廣西山洞來者,略似白芨、地黃,有節。
(近出一種,葉似菊艾,而勁厚有岐尖,莖有赤稜,夏秋開黃花,
蕊如金絲,盤紐可愛,而氣不香,根大如牛蒡,味甘,極易繁衍,
云是三七,治金瘡、折傷、血病甚效,與南中來者不同。)
味微甘,頗似人參,以末摻豬血中,血化為水者真。

序號:084
編號:草部084
藥名:地榆
十劑:濇、止血
性味:苦鹹微寒,性沈而濇。(本草未嘗言濇,能收汗止血,皆酸歛之功也。)
功用:入下焦,除血熱。
主治:治吐衄崩中(血虛禁用。),腸風(血鮮者為腸風,隨感而見也;
血瘀者為臟毒,積久而發也。糞前為近血,出腸、胃;
糞後為遠血,出肺、肝。)
血痢。(蘇頌曰:「古方斷下多用之。」
寇宗奭曰:「虛寒瀉痢及初起者禁用。」蘇頌著本草圖經)。
品類:似柳根,外黑裏紅,取上截炒黑用,梢反行血,
配伍:得髮良,惡麥冬。

序號:085
編號:草部085
藥名:蒲黃
十劑:生,滑行血;炒,濇止血
性味:甘平,
歸經:厥陰血分藥。(心包、肝。)
功用:生用性滑,行血消瘀,通經脈,利小便,祛心腹膀胱寒熱
(同五靈脂,治心腹血氣痛,名失笑散。),
療撲打損傷,瘡癤諸腫。(一婦,舌漲滿口,以蒲黃頻摻,比曉乃愈。
宋度宗舌脹滿口,御醫用蒲黃、乾薑末等搽之愈。
時珍曰:「觀此則蒲黃之涼血、活血可知矣。
蓋舌為心苗,心包、相火,乃其臣使。得乾薑是陰陽相濟也。」)
      炒黑性濇,止一切血崩泄精。
品類:香蒲花中蕊屑, 
炮製:湯成入藥。

序號:086
編號:草部086
藥名:卷柏
十劑:生用破血、炙用止血
功用:生用辛平,破血通經,治癥瘕淋結。
      炙用辛溫,止血,治腸風脫肛。
品類:生石上,拳攣如雞足,俗呼「萬年松」。
炮製:凡使鹽水煮半日,井水煮半日,焙用。

序號:087
編號:草部087
藥名:䕡茹
十劑:瀉、破血
性味:辛寒有小毒。
功用:蝕惡肉,排膿血,殺疥蟲,除熱痺,破癥瘕。
(內經同烏側骨,治婦人血枯。)
品類:根如萊菔,皮黃肉白,葉長微闊,折之有汁,結實如豆,一顆三粒,
配伍:甘草為使。

序號:088
編號:草部088
藥名:菴䕡子
十劑:瀉、行水、散血
性味:苦辛微寒(別錄微溫。),
歸經:入肝經血分。
功用:行水散血,散中有補。
主治:治陽痿經澀,腰膝骨節重痛,產後血氣作痛,閃挫折傷(撲打方多用之。),
能制蛇(見之則爛。)。
品類:葉似菊而薄,莖似艾而粗,
配伍:薏苡為使。

序號:089
編號:草部089
藥名:鬱金
十劑:宣行氣解鬱、瀉泄血破瘀
性味:辛苦氣寒,純陽之品。其性輕揚上行,
歸經:入心及包絡,兼入肺經。
功用:涼心熱,散肝鬱,下氣破血(行滯氣,亦不損正氣;破瘀血,亦能生新血。)。
主治:治吐衄尿血,婦人經脈逆行
(經不下行,上為吐衄諸證,用鬱金末加韭汁、薑汁、童便服,其血自清。
痰中帶血者,加竹瀝。),血氣諸痛。
產後敗血攻心,顛狂失心(顛多喜笑,尚知畏懼,證屬不足;
狂多忿怒,人莫能制,證屬有餘。此病多因驚憂,瘀血塞於心竅所致。
鬱金七兩,白礬三兩,米糊丸服,名白金丸。
鬱金入心散惡血,明礬化頑痰故也。),
痘毒入心(同升麻服,不吐則下。),下蠱毒。
品類:出川廣,體銳圓如蟬肚,外黃內赤,色鮮微香,味苦帶甘者真。
(市人多以薑黃偽之。)

序號:090
編號:草部090
藥名:薑黃
十劑:瀉破血、行氣  
性味:苦辛,(本草大寒。(藏器大明)曰熱。)
歸經:色黃入脾,兼入肝經。
功用:理血中之氣,下氣破血,除風消腫,功力烈於鬱金。
主治:治氣脹血積,產後敗血攻心,通月經,療撲損。
片子者,能入手臂,治風寒濕痺。
(血虛腎痛者勿用。時珍曰:「入腎治痛,其兼理血中之氣可知。」)
品類:出川廣。
(陳藏器曰:「鬱金苦寒色赤,薑黃辛溫色黃,莪朮味苦色青,
三物不同,所用各別。」
經疏曰:「薑黃主治,介乎三稜、鬱金之間。」
時珍曰:「薑黃、鬱金、莪s  ,形狀、功用大略相近,
但鬱金入心,專治血;薑黃入脾,兼治血中之氣;
莪s  入肝,治氣中之血,稍為不同。今時以扁如乾薑者,為片子薑黃;
圓如蟬腹者,為蟬肚鬱金,並可染色。朮形雖似鬱金,而色不黃也。」 )

序號:091
編號:草部091
藥名:莪s  
十劑:瀉、破血、行氣、消積
性味:辛苦氣溫,
歸經:入肝經血分。
功用:破氣中之血(能通肝經聚血。),消瘀通經,開胃化食,解毒止痛。
主治:治心腹諸痛,冷氣吐酸,
奔豚痃癖,(酒醋磨服。痃,音賢,小腹積。
痃癖多見於男子,癥瘕多見於婦人。
莪s  香烈,行氣通竅,同三稜用,治積聚諸氣良。
按五積:心積曰伏梁,起臍上至心下。
肝積曰肥氣,在左脅。
肺積曰息賁,在右脅。
脾積曰痞氣,在胃脘右側。
腎積曰奔豚,在小腹上至心下。治之不宜專用下藥,恐損真氣也。
宜於破血行氣藥中,加補脾胃藥。氣旺方能磨積,正旺則邪自消也。
經曰:「大結大聚,其可犯也?衰其大半而止,過者死。」
東垣五積方,用三稜、莪s  ,皆兼人參贊助成功。
按治積諸藥,神麴、麥芽,化穀食。
磠砂、阿魏、山查、化肉食。
紫蘇化魚蟹毒。
葛花、枳椇消酒積。
麝香消酒積、果積。
芫花、牽牛、大戟行水飲。
三稜、莪s  、鱉甲消癥瘕。
木香、檳榔行氣滯。
礞石、蛤粉攻痰積,
巴豆攻冷積。
大黃、芒硝攻熱積。
雄黃、膩粉攻涎積。
虻蟲、水蛭攻血積。)
雖為泄劑,亦能益氣。
(王好古曰:「故治氣短不能接續,大小七香丸、積香丸諸湯散中多用之。」)
炮製:根如生薑,莪生根下,似卵不齊,
堅硬難搗,灰火煨透,乘熱搗之。(入氣分。)
或醋磨酒磨,或煮熟用。(入血分。)

序號:092
編號:草部092
藥名:荊三稜
十劑:瀉、行氣、破血、消積
性味:苦平,色白屬金,(皮黑肉白。)
歸經:入肺金血分,破血中之氣(亦通肝經聚血。),兼入脾經。
功用:散一切血瘀氣結,瘡硬食停,老塊堅積(乃堅者削之。
從血藥則治血,從氣藥則治氣,須輔以健脾補氣藥良。
昔有人患癥瘕死,遺言開腹取之,得病塊如石,文理五色,
削成刀柄,因砍三稜,柄消成水,乃知此藥可療癥瘕。),
消腫止痛,通乳墮胎,功近香附而力峻。
禁忌:虛者慎用。
品類:色黃體重,若鯽魚而小者良。
炮製:醋浸炒,或麵裏煨。

序號:093
編號:草部093藥名:白茅根
十劑:瀉火、補中、止血、止吐
性味:甘寒,
歸經:入手少陰(心。),足太陰、陽明(脾、胃。),
功用:補中益氣。除伏熱,消瘀血,利小便,解酒毒。
主治:治吐諸血(心肝火旺,逼血上行,則吐血;肺火盛,則衄血。
茅根甘和血,寒涼血,引火下降,故治之。
撲損瘀血,搗汁服,名茅花湯。亦治鼻衄產淋。),
血閉寒熱(血瘀則閉,閉則寒熱作。),
淋瀝崩中(血熱則崩。),
傷寒噦逆(即呃逆。(說文曰:「噦,氣牾也。」東垣作乾嘔之甚者未是。),
肺熱喘急,內熱煩渴,黃疸水腫。(消水行水。
時珍曰:「良藥也。世人以微而忽之,惟是苦寒之劑,傷沖和之氣,
烏足知此哉。」)
茅鍼潰癰癤。(酒煮服。一針潰一孔,二針潰二孔。)

序號:094
編號:草部094
藥名:蘆根
十劑:瀉熱、止嘔
性味:甘益胃,寒降火。
主治:治嘔噦反胃(胃熱火升,則嘔逆,食不下。金匱方蘆根煎服。),
消渴客熱,傷寒內熱,
止小便數。(肺為水之上源,脾氣散精上歸於肺,
始能通調水道,下輸膀胱。腎為水臟,而主二便,三經有熱,則小便數,
甚至不能少忍,火性急速故也。蘆中空,故入心肺,清上焦熱,
熱解則肺之氣化行,而小便復其常道矣。)
能解魚、蟹、河豚毒。
炮製:取逆水肥厚者,去鬚節用。

序號:095
編號:草部095
藥名:苧根
十劑:瀉熱、散瘀
性味:甘寒而滑,
功用:補陰破瘀,解熱潤燥。 
主治:治天行熱疾,大渴大狂,胎動下血,諸淋血淋。搗貼赤遊丹毒,癰疽發背,
金瘡折傷,(止血易痂。)
雞魚骨硬。(搗如龍眼,雞骨雞湯下,魚骨魚湯下。)
      汁能化血為水,
苧皮與產婦作枕,止血運,安腹上,止產後腹痛。(散瘀之功。)
漚苧汁療消渴。

序號:096
編號:草部096
藥名:薔薇根
十劑:瀉濕熱
性味:苦濇而冷,
歸經:入胃大腸經。
功用:除風熱濕熱,生肌殺蟲。
主治:治瀉痢消渴,牙痛口糜(煎汁含嗽。),遺尿好眠,癰疽瘡癬。
品類:花有黃、白、紅、紫,數色,以黃心白色粉紅者入藥。
子名「營實」,酸溫,主治略同。
(千金曰:「薔薇根、角蒿,口瘡之神藥。」
角蒿所在多有,開淡紅紫花,角微彎,長二寸許,辛苦有小毒。
治惡瘡有蟲,及口齒瘡。)

序號:097
編號:草部097
藥名:芭蕉根
十劑:瀉熱
性味:味甘大寒。
主治:治天行熱狂,煩悶消渴,產後血脹,並搗汁服。塗癰腫結熱。
(為末,油調敷,霜後者佳。)

序號:098
編號:草部098
藥名:大黃
十劑:大瀉血分濕熱,下有形積滯
性味:大苦大寒, 
歸經:入足太陰(脾。),
手、足陽明、厥陰(大腸、胃、心包、肝。)血分,
功用:其性浮而不沈,其用走而不守。若酒浸亦能引至至高之分。
(仲景太陽門調胃承氣湯,大黃註曰:「酒浸」。
陽明門大承氣湯,大黃註曰:「酒洗」。
少陽、陽明小承氣湯,大黃不用酒製,皆有分別。
東垣曰:「邪氣在上,非酒不至,若生用者,則遺至高之邪熱,
病愈後,或目赤、喉痺、頭痛、膈上熱疾生也。」),
用以蕩滌腸胃,下燥結而除瘀熱。
主治:治傷寒時疾,發熱譫語(大腸有燥糞,故譫語,宜下之。譫音占。),
溫熱瘴瘧,下痢赤白,腹痛裏急,黃疸水腫,
癥瘕積聚(積久成形謂之積,屬陰。聚散無常謂之聚,屬陽。
積多是血、或食、或痰,聚多是氣。),
留飲宿食,心腹痞滿,二便不通(皆土鬱奪之。),
吐血衄血,血閉血枯,損傷積血,一切實熱,血中伏火。
行水除痰,蝕膿消腫,能推陳致新。
禁忌:然傷元氣而耗陰血(下多亡陰。),
若病在氣分,胃虛、血弱者禁用。(病在氣分而用之,是謂誅伐無過。
東垣曰:「能推陳致新,如定禍亂以致太平,所以有將軍之號。」
時珍曰:「仲景瀉心湯,治心氣不足,吐衄血者,用大黃、黃連、黃芩,
乃瀉心包、肝、脾、胃四經血中之伏火也。
又治心下痞滿,按之軟者,用大黃黃連瀉心湯,亦瀉脾胃之濕熱,
非瀉心也。
病發於陰,而反下之,則痞滿,乃寒傷營血,邪結上焦,謂之上脘當心,
故曰瀉心。
經曰:『太陰所至為痞滿。』又曰:『濁氣在上則生䐜脹』是已。
病發於陽而反下之,則結胸,乃熱邪陷入血分,亦在上脘,
故大陷胸湯丸皆用大黃,亦瀉脾、胃血分之邪,而降其濁氣也。
若結胸在氣分,只用小陷胸湯;痞滿在氣分,只用半夏瀉心湯。」
或問心氣不足而吐衄,何以不補心而反瀉心?
丹溪曰:「少陰不足,亢陽無輔,致陰血妄行,故用大黃瀉其亢甚之火;
又心本不足,肝、肺反受火邪而病作,故用黃芩救肺,黃連救肝;
肺者陰之主,肝者心之母,血之合也;肺肝火退,則血歸經而自安矣。」
寇宗奭曰:「以苦泄其熱,就以苦補其心,蓋一舉而兩得之。」
李士材曰:「古人用大黃以治虛勞吐衄,意甚深微,
蓋濁陰不降,則清陽不生;血瘀不去,則新血不生也。」)
品類:川產錦紋者良,
炮製:有酒浸酒蒸,生熟之不同,生用更峻,
配伍:黃芩為使。(欲取通利者,不得驟進穀食,大黃得穀食,便不能通利耳。
夷堅志湯火傷者,搗生大黃,醋調敷,止痛無瘢。)

序號:099
編號:草部099
藥名:黃芩
功用:苦入心,寒勝熱,瀉中焦實火,除脾家濕熱。
主治:治澼痢腹痛(便血曰澼,寒痛忌用。
凡腹痛,有寒熱、虛實、食積、瘀血、痰濕之不同,
寒宜溫,熱宜清,虛宜補,實宜下,食宜消導,
瘀血宜行散,痰濕宜化痰利濕。
痛時手不可按者,為實痛;按之痛止者,為虛痛。),
寒熱往來(邪在少陽。),黃疸五淋,血閉(實熱在血分。)氣逆,
癰疽瘡瘍,及諸失血。
消痰(丹溪以黃芩降痰,假其降火也。按痰以火動,當先降火。)利水,
解渴安胎(胎孕宜清熱、涼血,血不妄行則胎安。),
養陰退陽,補膀胱水。
酒炒則上行,瀉肺火,利胸中氣(肺主氣,熱傷氣,瀉熱所以保肺。),
治上焦之風熱濕熱(丹溪曰:「黃芩,上、中二焦藥」。),
火嗽喉腥(五臭,肺為腥。),目赤腫痛。
禁忌:過服捐胃,血虛寒中者禁用。
(得柴胡退寒熱,得芍藥治痢,
得厚朴、黃連止腹痛,得桑皮瀉肺火,得白朮安胎之聖藥。
時珍曰:「仲景治少陽證,小柴胡湯;
太陽、少陽合病,下利,黃芩湯;
少陽證,下後心滿,瀉心湯並用之。
蓋黃芩苦寒入心瀉熱,除脾家濕熱,使胃火不流入肺,不致刑金,
即所以保肺也。肺虛不宜者,苦寒傷土,損其毋也。
少陽證雖在半表半裏,而心膈痞滿實,兼心、肺上焦之邪。
心煩喜嘔,默默不欲食,又兼脾、胃中焦之證,
故用黃芩以治手、足少陽相火,黃芩亦少陽藥也。」
楊士瀛曰:「柴胡退熱不及黃芩。」
時珍曰:「柴胡乃苦以發之,散火之標也。黃苓乃寒能勝熱,折火之本也。
東垣治肺熱身如火燎,煩躁引飲而晝盛者,宜一味黃芩湯,
以瀉肺經氣分之火,黃苓一兩煎服。」
本事方用治崩中暴下。)
品類:黃明者良。中虛名枯芩,即「片芩」,瀉肺火,肌表之熱;
內實名條苓,即「子芩」,瀉大腸火,補膀胱水。
炮製:上行酒炒。瀉肝膽火,豬膽汁炒。
配伍:山茱、龍骨為使,畏丹皮、丹砂。

序號:100
編號:草部100
藥名:黃連
十劑:瀉火、燥濕
性味:大苦大寒,
功用:入心瀉火(王海藏曰:「瀉心實瀉脾也,實則瀉其子。」)。
鎮肝涼血(凡治血,防風為上部之使,黃連為中部之使,
地榆為下部之使。),
燥濕開鬱,解渴(單用能治消渴。)除煩。
益肝膽,厚腸胃,消心瘀(能去心竅惡血。),止盜汗(涼心。)。
主治:治腸澼瀉痢(便血曰澼,有臟連丸。濕熱鬱而為痢,黃連治痢要藥。
噤口者,熱壅上焦,同人參煎湯呷之,但得下咽便好。
喻嘉言曰:「下痢必先汗解其外,後調其內,首用辛涼以解表,
次用苦寒以攻裏。」
機要云:「後重宜下,腹痛宜和,身重宜除濕,脈弦宜去風。
風邪內結宜汗,身冷自汗宜溫。膿血稠黏,宜重劑以竭之。」
下痢,赤屬血分,白屬氣分。
戴氏曰:『俗謂赤熱,白寒者非也,通作濕熱處治,但有新久虛實之分。』),
痞滿(燥濕開鬱。仲景治九種心下痞,五等瀉心湯,皆用之。)
腹痛(清熱。),心痛伏梁(心積。),
目痛眥傷(人乳浸點,或合歸、芍等分,煎湯熱洗,散熱活血。),
癰疽瘡疥(諸痛癢瘡皆屬心火。),
酒毒胎毒(小兒初生,合甘草為末,蜜調令嚥之。)。
明目(傳信方羊肝一具,黃連一兩搗丸,凡是目疾皆治,名羊肝丸。)
定驚(鎮肝。),止汗解毒,
除疳(同豬肚蒸為丸。)殺蚘(蚘得苦則伏。)。
禁忌:寒虛為病者禁用。(久服黃連、苦參,反熱從火化也。
昂按:炎上作苦,味苦必燥,燥則熱矣。
且苦寒沈陰,肅殺伐傷生和之氣也。
韓懋曰:「黃連與肉桂同行,能交心、腎於頃刻。」
時珍曰:「治痢,用香連丸。薑連丸用黃連、乾薑,薑黃散用黃連、生薑。
左金丸用黃連、吳茱萸。治口瘡,用黃連、細辛。止下血,用黃連、大蒜。
一陰一陽,寒因熱用,熱因寒用,最得製方之妙。」)
品類:出宣州者粗肥,出四川者瘦小,狀類鷹爪連珠者良。
炮製:去毛,治心火生用;虛火醋炒;肝膽火,豬膽汁炒;
上焦火酒炒(有吞酸嘈雜等證,亦有吐酸者,名酢心。
宜黃連、吳茱萸,降火開鬱。酢音醋。);
中焦火薑汁炒;下焦火鹽水或童便炒;食積火,黃土炒;
治濕熱在氣分,吳茱萸湯炒;在血分,乾漆水炒;點眼赤,人乳浸。
(時珍曰:「諸法不獨為之引導,蓋辛熱制其苦寒,鹹寒制其燥性,
用者詳之。」)
配伍:黃芩、龍骨為使,惡菊花、元參、殭蠶、白蘚皮。畏款冬、牛膝,忌豬肉
(時珍曰:「方有臟連丸,黃連豬肚丸,豈忌肉而不忌臟腑乎。」)。
殺烏頭、巴豆毒。(黃連瀉心火,佐以龍膽,瀉肝膽火。
白芍瀉脾火,石膏瀉胃火,知母瀉腎火,黃柏瀉膀胱火,木通瀉小腸火。
黃芩瀉肺火,梔子佐之;瀉大腸火,黃連佐之。
柴胡瀉肝膽火,黃連佐之;瀉三焦火,黃芩佐之。
鄭奠一曰:「熱鬱惡心,兀兀欲吐,用黃連數分甚效。」 )

序號:101
編號:草部101
藥名:胡黃連
十劑:瀉熱、療驚疳
性味:苦寒,
功用:去心熱,益肝膽,厚腸胃。
主治:治骨蒸勞熱,五心煩熱(心窩、手心、足心。),
三消(渴而多飲,為上消,肺熱也;心移熱於肺,傳為膈消是也。
多食善飢,為中消,胃熱也,癉成為消中是也。
渴而小便數有膏,為下消,腎熱而水虧也。)
五痔(牝痔、牡痔、腸痔、脈痔、血痔,
濕熱下流傷血,無所施洩,則逼肛門而為痔腫。),
溫瘧瀉痢,女人胎蒸,消果子積,為小兒驚疳良藥。
(朱二允曰:「解吃煙毒,合茶服之甚效。」)
品類:性味功用同黃連,故名。出波斯國,今秦隴南海亦有之。
心黑外黃,折之塵出如煙者真, 
配伍:畏惡同黃連。

序號:102
編號:草部102
藥名:苦參
十劑:瀉火、燥溼、補陰
性味:苦燥濕,寒勝熱,沈陰主腎。
功用:補陰益精,養肝膽,安五臟(濕熱去,則血氣和平,而五臟自安。),
利九竅,生津止渴,明目止淚(淚為肝熱。)。
主治:治溫病血痢(純下清血者,風傷肝也,宜散風涼血;
下如豆汁者,濕傷脾也,宜清熱滲濕。),
腸風溺赤,黃疸酒毒。熱生風,濕生蟲,又能祛風逐水殺蟲,治大腸疥癩。
禁忌:然大苦大寒,腎肝虛而無熱者勿服。
(張從正曰:「凡藥皆毒也,雖苦參、甘草,不可不謂之毒,
久服必偏勝為患。」
經曰:「五味入胃,各歸其所喜攻,
久而增氣,物化之常也,氣增而久,夭之由也。」
王冰註曰:「氣增不已,則臟有偏勝,偏勝則臟有偏絕,故令人暴夭。」
筆談云:「久用苦參擦牙,遂病腰痛,由其氣傷腎也。」
經又曰:「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
小毒治病,十去其八,無毒治病,十去其九,
穀肉果菜,食養盡之,無使過之,傷其正也。」
按:人參補脾,沙參補肺,紫參補肝,丹參補心,元參補腎,
苦參不在五參之內,然名參者皆補。
藥能醫病,不能養人;食能養人,不能醫病。)
炮製:糯米泔浸,去腥氣,蒸用。
配伍:元參為使,惡貝母、菟絲子、漏盧,反藜蘆。
(苦參一兩,或酒煮或醋煮,能吐天行時毒。子名鴉膽子,能治久痢。)

序號:103
編號:草部103
藥名:知母
十劑:瀉火、補水、潤燥、滑腸
性味:辛苦寒滑,
功用:上清肺金而瀉火(瀉胃熱、膀胱邪熱,腎命相火。),
下潤腎燥而滋陰,入二經氣分(黃柏入二經血分,故二藥必相須而行。)。
消痰定嗽,止渴安胎(莫非清火之用。)。
主治:治傷寒煩熱,蓐勞(產勞。)骨蒸(退有汗之骨蒸。),
燥渴虛煩,久瘧下痢(治嗽者,清肺火也;治渴者,清胃熱也;
退骨蒸者,瀉腎火也。),
利二便,消浮腫。(小便利則腫消。
東垣曰:「熱在上焦氣分,結祕而渴,乃肺中伏熱,不能生水,
膀胱絕其化源,宜用滲濕之藥,瀉火清金,滋水之化源。
熱在下焦血分,便秘而不渴,乃真水不足,膀胱乾涸,無陰則陽無以化,
宜用黃柏、知母,大苦寒之藥,滋腎與膀胱之陰,而陽自化,小便自通。」
丹溪曰:「小便不通,有熱、有濕、有氣結於下,宜清、宜燥、宜升。
又有隔二隔三之治,如肺不燥但膀胱熱,宜瀉膀胱,此正治。
如因肺熱不能生水,則清肺,此隔二之治。
如因脾濕不運,而精不上升,故肺不能生水,則燥胃健脾,此隔三之治。
瀉膀胱,黃柏、知母之類;清肺,車前、茯苓之類;燥脾,二朮之類。」
昂按:凡病皆有隔二隔三之治,不獨便秘也。)
禁忌:然苦寒傷胃而骨腸,多服令人瀉。
(李士材曰:「苦寒肅殺,非長養萬物者也。
世以其滋陰,施之虛損之人,則如水益深矣,特表出以為戒。」)
炮製:得酒良。上行酒浸,下行鹽水拌,忌鐵。

序號:104
編號:草部104
藥名:龍膽草
十劑:瀉肝膽火,下焦濕熱
性味:大苦大寒, 
功用:沈陰下行,益肝膽而瀉火(相火寄於肝、膽,有瀉無補,
瀉其邪熱,即所以補之也。),
兼入膀胱腎經,除下焦之濕熱,與防己同功。
酒浸亦能外行上行。
主治:治骨間寒熱(腎主骨。),驚癇邪氣(肝經風火。),時氣溫熱,熱痢疸黃,
寒濕腳氣(足傷濕熱,則成腳氣,
腫而痛者為濕腳氣,宜清熱、利濕、搜風,
又有攣縮枯細,痛而不腫者,名乾腳氣,宜養血潤燥。),
咽喉氣熱,赤睛努肉(瀉肝、膽火能明目。
元素曰:「柴胡為主,龍膽為使,目疾要藥。」
昂按:若目疾初起,宜發散,忌用寒涼。),癰疽瘡疥。
禁忌:過服損胃。
炮製:甘草水浸一宿,曝用,
配伍:小豆、貫眾為使,忌地黃。

序號:105
編號:草部105
藥名:青黛
十劑:瀉肝、散鬱火
性味:鹹寒,
功用:色青瀉肝,散五臟鬱火,解中下焦蓄蘊風熱。
(衍義曰:「一婦,患臍腹二陰遍生濕瘡,熱癢而痛,出黃汁,二便澀。
用鰻鱺、松脂、黃丹之類塗之,熱痛愈甚。其婦嗜酒,喜食魚蝦發風之物,
乃用馬齒莧四兩研爛,入青黛一兩和塗,熱痛皆去,仍服八正散而愈。
此中下焦蓄蘊風熱,毒氣若不出,當作腸風內痔。
婦不能禁酒物,果仍發痔。」)
主治:治傷寒發斑,吐咯血痢(陰虛火炎者禁用。
合杏仁研,置柿餅中煨食,名聖餅子,治咯血。),
小兒驚癇,疳熱丹熱。
傳癰瘡,蛇犬毒。
品類:即靛花,。
炮製:取嬌碧者,水飛淨用(內多石灰,故須淘淨。)

序號:106
編號:草部106
藥名:大青
十劑:瀉心、胃熱毒
性味:微苦鹹,大寒,
功用:解心胃熱毒。
主治:治傷寒時疾熱狂,陽毒發斑,(熱甚傷血,裏實表虛則發斑,輕如疹子,
重如綿紋。紫黑者,熱極而胃爛也,多死。活人治赤斑煩痛有犀角大青湯。)
黃疸熱痢,丹毒喉痺。
品類:處處有之,高二三尺,莖圓葉長,葉對節生,
八月開小紅花成簇,實大如椒,色赤,用莖葉。

序號:107
編號:草部107
藥名:牽牛
十劑:大瀉氣分溼熱
性味:辛熱有毒,屬火善走,
歸經:入肺經。
功用:瀉氣分之濕熱(肺主氣,火能平金而泄肺。),
能達右腎命門,走精隧,通下焦鬱遏,
及大腸風祕氣祕。利大小便,逐水消痰,殺蟲墮胎。
主治:治水腫喘滿,玄癖氣塊。
禁忌:若濕熱在血分,胃弱氣虛人禁用。
(東垣曰:「牽牛苦寒,誤矣。其味辛辣,久嚼猛烈雄壯,
所謂苦寒安在哉?乃瀉氣之藥,比諸辛藥,泄氣尤甚。
若濕從下受,上焦主血,血中之濕,宜苦寒之味,
而反用辛熱之藥,泄上焦之氣,是血病瀉氣,使氣血俱損也。」
王好古曰:「以氣藥引,則入氣;以大黃引,則入血。」
時珍曰:「一婦腸結,年幾六十,服養血潤燥藥,則泥結;
服硝黃藥,則若罔知。如此三十餘年,其人體肥膏梁而多鬱,
日吐酸痰乃寬。此乃三焦氣滯,有升無降,津液皆化為痰,
不能下潤腸腑,非血燥也。潤劑留滯,硝黃入血,不能入氣,故無效。
用牽牛為末,皂角膏丸,纔服便通。」
外甥素多酒色病,二便不通,脹痛呻吟七晝夜,用通利藥不效,
予言:「此乃濕熱之邪,非精道壅隧路,病在二陰之間,
故前阻小便,後阻大便,病不在太陽膀胱也。」
用楝實、茴香、穿山甲諸藥,倍牽牛,三服而平。
東垣補下焦陽虛,天真丹用牽牛鹽水炒黑,
佐沈香、杜仲、肉桂、破故紙諸藥,深得補瀉兼施之妙。)
品類:有黑白二種,黑者力速。(亦名黑丑。)
炮製:取子淘去浮者,舂去皮用,
配伍:得木香、乾薑良。(此藥漢前未入本草,故仲景方中無此。
別錄始載之,宋後始多用者。)

序號:108
編號:草部108
藥名:防己
十劑:通行水、瀉下焦血分溼熱
性味:大苦大寒,(本經平。別錄溫。)
歸經:太陽經藥(膀胱。)。
功用:能行十二經,通腠理,利九竅,瀉下焦血分溼熱,為療風水之要藥。
主治:治肺氣欬嗽(水濕。),熱氣諸癇(降氣下痰。),
濕瘧腳氣(足傷寒濕為腳氣,寒濕鬱而為熱,濕則腫,熱則痛。
防己為主藥。濕加苡仁、蒼朮、木瓜、木通;
熱加芩、柏;
風加羌活、萆薢;
痰加竹瀝、南星;
痛加香附、木香;
活血加四物;
大便祕加桃仁、紅花;
小便祕加牛膝、澤瀉;
痛連臂加桂枝、威靈仙;
痛連脅加膽草。
又有足跟痛者,屬腎虛,不與腳氣同論。),
水腫風腫,癰腫惡瘡。
或濕熱流入十二經,致二陰不通者,非此不可。
禁忌:然性險而健,陰虛及濕熱在上焦氣分者禁用。
(十劑曰:「通可去滯,通草、防己之屬是也。」通草即木通是也。
徐之才亦以行水者為通,與燥劑無以別矣。
木通甘淡,瀉氣分濕熱;防己苦寒,瀉血分濕熱。
本集以行水為通劑,改熱藥為燥劑。)
品類:出漢中,根大而虛,空心有花紋,色黃,名漢防己。
黑點黃腥木強者,名木防己,不佳。
(陳藏器曰:用木防己治風,用漢防己治水。)
炮製:酒洗用, 
配伍:惡細辛,畏萆薢。

序號:109
編號:草部109
藥名:葶藶
十劑:大瀉氣祕、通行水
性味:辛苦大寒,屬火,性急。
功用:大能下氣,行膀胱水,肺中水,氣膹急者,非此不能除。
破積聚癥結,伏留熱氣,消腫除痰,
止嗽定喘(水濕泛溢為腫脹、為痰嗽、為喘滿。),通經利便。
主治:久服令人虛。(十劑曰:「洩可去閉,葶藶、大黃之屬是也。」
大黃泄陰分血閉,葶藶泄陽分氣閉。氣味俱厚,不減大黃,
然有甜、苦二種,甜者性緩,苦者性急。泄肺而傷胃,宜大棗輔之。
仲景有葶藶大棗瀉肺湯,治肺氣喘急不得臥。
昂按:輔以大棗,補土所以治水。)
品類:子如黍米,微長色黃。
炮製:合糯米微炒,去米用。
配伍:得酒良,榆皮為使。

序號:110
編號:草部110
藥名:甘遂
十劑:大通,瀉經隧水濕
性味:苦寒有毒,
歸經:
功用:能瀉腎經,及隧道水濕,直達水氣所結之處,以攻決為用,為下水之聖藥。
(仲景大陷胸湯用之。)
主治:主十二種水,大腹脹滿,(名水蠱。
喻嘉言曰:「胃為水穀之海,五臟六腑之源,
脾不能散胃之水精於肺,而病於中。
肺不能通胃之水道於膀胱,而病於上。
腎不能司胃之關時其輸泄,而病於下,以致積水浸淫無所底止。
腎者,胃之關也,前陰利水,後陰利穀。」
王好古曰:「水者,脾、肺、腎三經所主,有五臟、六腑、十二經之部,
分上頭面、中四肢、下腰腳、外皮膚、中肌肉、內筋骨。
脈有尺寸之殊,浮沈之別,不可輕瀉,當知病在何經何臟,方可用之。」
按:水腫有痰裹、食積、瘀血、致清不升,濁不降而成者;
有濕熱相生,隧道阻塞而成者;
有燥熱沖擊,祕結不通而成者,證屬有餘。
有服寒涼,傷飲食,中氣虛而成者;
有大病後,正氣衰憊而成者;
有小便不通,水液妄行,脾莫能制而成者。證屬不足,宜分別治之。
然其源多由中氣不足而起。
丹溪曰::「水病當以健脾為主,使脾實而氣運則水自行,宜參、苓為君,
視所挾證加減,如徒用利水藥,多致不救。」)
瘕疝積聚,留飲宿食,痰迷癲癇。
禁忌:虛者忌用。
品類:皮赤肉白,根作連珠,重實者良。
炮製:麵裹煨熟用(或用甘草、薺苨汁浸三日,其水如墨,以清為度,
再麵裏煨。),
配伍:瓜蒂為使,惡遠志,反甘草。
(仲景治心下留飲,與甘草同用,取其相反以立功,
遂有治水腫及腫毒者,以甘遂末傅腫處,濃煎甘草湯服之,其腫立消。
二物相反,感應如此。)

序號:111
編號:草部111
藥名:大戟
十劑:大瀉、通臟臟腑水濕
性味:苦寒有毒, 
功用:能瀉臟腑水濕,行血發汗,利大小便。
主治:治十二水,腹滿急痛,積聚癥瘕,頸腋癰腫,風毒腳腫,通經墮胎。
禁忌:誤服損真氣。
(時珍曰:「痰涎為物,隨氣升降,無處不到。入心則迷成癲癇,
入肺則塞竅為欬喘、背冷,入肝則脅痛、乾嘔、寒熱往來,
入經絡則麻痺疼痛,入筋骨則牽引隱痛,入皮肉則瘰癧癰腫。
陳無擇並以控涎丹主之,殊有奇效,此乃治痰之本,
痰之本,水也、濕也,得氣與火則結為痰。
大戟能泄臟腑水濕,甘遂能行經絡水濕,白芥子能散皮裏膜外痰氣,
惟善用者能收奇功也。」
又曰:「錢仲陽謂腎為真水,有補無瀉。復云:『痘證變黑歸腎者,
用百祥膏下之,非瀉腎也,瀉其腑則臟自不實。腑者,膀胱也。』
百祥為大戟一味,能行膀胱之水故也。
竊謂非獨瀉腑,乃腎邪實而瀉肝也。實則瀉其子。
大戟浸水青綠,肝膽之色也。
痘證,毒盛火熾則水益涸,風挾火勢則土受虧,
故津液內竭,不能化膿,而成黑陷之證。瀉其風火之毒,所以救腎扶脾也。」
昂按:瀉心乃所以補心,瀉腎即所以救腎,邪熱退,則真陰復矣。
機要用大戟一兩,棗三枚,同煮焙乾,去戟用棗,丸服,名棗變百祥丸。)
品類:杭產紫者為上,北產白者傷人。
炮製:漿水煮去骨用,
配伍:得大棗則不損脾。畏菖蒲,反甘草。

序號:112
編號:草部112
藥名:商陸
十劑:大通行水
性味:甘寒有毒,(諸家辛酸。(時珍)苦鹹。)
功用:沉陰下行,與大戟、甘遂同功。
主治:療水腫脹滿,
(腫屬脾,脹屬肝,腫則陽氣猶行。
如單脹而不腫者,名蠱脹,為木橫剋土,難治。
腫脹,朝寬暮急,為血虛;
暮寬朝急,為氣虛;
暮朝俱急,為氣血兩虛。腫脹由心腹而散四肢者吉,由四肢而入心腹者危。
男自下而上,女自上而下,皆難治。)
瘕疝癰腫,喉痺不通(薄切醋炒,塗喉中良。),濕熱之病。
瀉蠱毒,傅惡瘡,墮胎孕,令人見鬼神。
品類:取花白者良(赤者傷人,只堪貼臍,入麝三分搗汁,小便利則腫消。),
炮製:黑豆湯浸蒸用,
配伍:得蒜良。

序號:113
編號:草部113
藥名:芫花
十劑:大通行水
性味:苦寒有毒。
功用:去水飲痰癖,
主治:療五水在臟,皮膚脹滿喘急,痛引胸脅,欬嗽瘴瘧。
(五水者,風水、皮水、正水、石水、黃汗也。
水積胸中,堅滿如石,名石水;
汗如柏汁,名黃汗,久不愈必致癰腫。
時珍曰:「仲景治傷寒太陽證,表未解,心下有水而欬,乾嘔發熱,
或喘、或利者,小青龍湯主之。
表已解,有時頭痛,出汗惡寒,心下有水,乾嘔引痛兩脅,
或喘或嗽者,十棗湯主之。
蓋青龍散表邪,使水從內出,內經所謂開鬼門也。
十棗逐裏邪,使水從兩便出,內經所謂潔淨府,去陳莝法也。」
十棗湯,芫花、甘遂、大戟等分,棗十枚。)
品類:葉似柳,二月開花,紫碧色,葉生花落,陳久者良。
炮製:醋煮過,水浸曝用。
其他:根療疥,可毒魚,
配伍:反甘草。(鬥訟者,取葉擦皮膚,輒作赤腫,假傷以誣人。)

序號:114
編號:草部114
藥名:蕘花
十劑:大通行水
性味:辛散結,苦洩熱。
功用:行水捷藥。。
主治:主治略同芫花

序號:115
編號:草部115
藥名:澤漆
十劑:通行水
性味:辛苦微寒。
功用:消痰退熱,止嗽殺蟲,利大小腸。
主治:治大腹水腫,益丈夫陰氣。
品類:生平澤,葉圓黃綠,頗類貓睛,一名貓兒眼睛草。
      莖有白汁黏人。(時珍曰「別錄云:是大戟苗,非也,功相類耳。」)

序號:116
編號:草部116
藥名:常山
十劑:宣,吐痰,截瘧,通行水
性味:辛苦而寒,有毒。
功用:能引吐行水,祛老痰積飲。
(痰有六:風痰、寒痰、濕痰、熱痰、食痰、氣痰也。
飲有五:流于肺為支飲;于肝為懸飲;于心為伏飲;
于經絡為溢飲;于腸、胃為痰飲也。常山力能吐之、下之。)
專治諸瘧。
主治:然悍暴能損真氣,弱者慎用。
(時珍曰:「常山、蜀漆,劫痰截瘧,須在發散表邪,
及提出陽分之後用之。
瘧有經瘧、臟瘧、風、寒、暑、溼、痰、食、瘴鬼之別,
須分陰陽虛實,不可概論。
常山、蜀漆,得甘草則吐,得大黃則利,得烏梅、穿山甲則入肝,
得小麥、竹葉則入心,得秫米、麻黃則入肺,得龍骨、附子則入腎,
得草果、檳榔則入脾。蓋無痰不作瘧,一物之功,亦在驅逐痰水而已。」
李士材曰:「常山發吐,唯生用多用為然。與甘草同用亦必吐,
若酒浸炒透,但用錢許,每見奇功。未見其或吐也,
世人泥于雷斅老人久病忌服之說,使良藥見疑,沈疴難起,抑何愚也。」
常山吐瘧痰,瓜蒂吐熱痰,烏附尖吐溼痰,萊菔子吐氣痰,藜蘆吐風痰。)
品類:雞骨者良, 
炮製:酒浸蒸或炒用。
配伍:栝蔞為使,忌蔥、茗。 
其他:莖葉名蜀漆,功用略同。(古方有蜀漆散,取其苗性輕揚,發散上焦邪熱。)
甘草水拌蒸。

序號:117
編號:草部117
藥名:藜蘆
十劑:宣引吐
性味:辛寒至苦,有毒。
功用:入口即吐,善通頂,令人嚏,風癇證多用之。
(張子和:「曰一婦病風癇,初一二年一作,後漸日作,甚至一日數作,
求死而已,值歲大飢,採百草食,見野草若蔥,采蒸飽食,
覺不安,吐涎數日,約一二斗,汗出如洗,甚昏困,後遂輕健如常人,
以所食蔥訪人,乃憨蔥苗,即藜蘆是矣。」
李時珍曰:「和王妃年已七十,中風不省,牙關緊開,
先考太醫吏目月池翁診視,藥不得入,不獲已打去一齒,
濃煎藜蘆湯灌之,少頃噫氣,遂吐痰而甦,
『藥不瞑眩,厥疾不瘳』誠然。」)
品類:取根去頭用,
配伍:黃連為使,反細辛、芍藥、諸參,惡大黃,畏蔥白。(吐者,服蔥湯即止。)

序號:118
編號:草部118
藥名:木通
十劑:古名通草,輕通行水、瀉小腸火
性味:甘淡輕虛,
功用:上通心包,降心火,清肺熱(心火降則肺熱清矣。),
化津液(肺為水源,肺熱清則津液化,水道通。),
下通大小腸膀胱,導諸溼熱由小便出(故導赤散用之。凡利小便者,
多不利大便,以小水愈出,大便愈燥也。木通能入大腸,兼通大便。),
通利九竅,血脈關節。
主治:治胸中煩熱,遍身拘痛(楊仁齋云:「遍身隱熱,疼痛拘急,足冷,
皆伏熱傷血,血屬於心,宜木通以通心竅,則經絡流行也。」),
大渴引飲(中焦火。),
淋瀝不通(下焦火。心與小腸相表裏,心移熱于小腸,則淋祕。),
水腫浮大(利小便。),耳聾(泄腎火通竅。)目眩,
口燥舌乾(舌為心苗。),喉痺咽痛(火炎上焦。),
鼻齆(音壅。熱壅清道,則氣窒不通。)失音(清金。),
脾熱好眠(脾主四肢,倦則好眠。心為脾母,心清則脾熱亦除。)。
除煩退熱,止痛排膿,破血催生,
行經下乳(火不亢於內,氣順血行,故經調有準,乳汁循常。)。
禁忌:汗多者禁用。(東垣曰:「肺受熱邪,津液化氣之源絕,則寒水斷流。
膀胱受溼熱癃閉約束,則小便不通,宜此治之。寒水,太陽膀胱也。」
朱二允曰:「火在上則口燥、眼赤、鼻乾;在中則心煩、嘔噦、浮腫;
在下則淋秘、足腫,必藉此甘平之性,瀉諸經之火,火退則小便自利,
便利則諸經火邪皆從小水而下降矣。
君火宜木通,相火宜澤瀉,利水雖同,所用各別。」)
品類:籐有細孔,兩頭皆通。(故通竅。)

序號:119
編號:草部119
藥名:通草
十劑:古名通脫木,輕通、利水、退熱
性味:色白氣寒,體輕味淡。
功用:氣寒則降,故入肺經,引熱下行,而利小便。
味淡則升,故入胃經,通氣上達,而下乳汁。
主治:治五淋水腫,目昏耳聾,鼻塞失音(淡通竅,寒降火,利肺氣。),
退熱催生。

序號:120
編號:草部120
藥名:澤瀉
十劑:通利小便、瀉膀胱火
性味:甘淡微鹹, 
歸經:入膀胱。
功用:利小便,瀉腎經之火邪,功專利濕行水。
主治:治消渴痰飲,嘔吐瀉痢,腫脹水痞,腳氣疝痛,淋瀝陰汗(陰間有汗。),
尿血洩精,(既利水,而又止洩精,何也?
此乃溼熱為病,不為虛滑者言也。虛滑,則當用補澀之藥。)
溼熱之病,溼熱既除,則清氣上行。
又能養五臟,益氣力,起陰氣,補虛損,止頭旋,有聰耳明目之功。
(脾、胃有溼熱,則頭重、耳鳴、目昏。
滲去其溼,則熱亦隨去,土乃得令,而清氣上行,故本經列之上品。
云聰耳明目,而六味丸用之,今人多以昏目疑之。)
禁忌:多服昏目。
(小便過利,而腎水虛故也。眼中有水,屬膀胱,過利則水涸而火生。
仲景八味丸用澤瀉,寇宗奭謂其接引桂、附入腎經。
李時珍曰:「非接引也,乃取其瀉膀胱之邪氣也。古人用補藥,必須瀉邪,
邪去則補藥得力,一闔一闢,此乃玄妙,後人不知此理,專一於補,
必致偏勝之患矣。」
王履曰:「地黃、山茱、茯苓、丹皮皆腎經藥,桂、附右腎命門之藥,
可待接引乎?錢仲陽謂腎為真水,有補無瀉,或云脾虛腎旺,故瀉腎扶脾,
不知腎之真水不可瀉,瀉其伏留之邪耳。脾喜燥,腎惡燥,故兼補為難。
易老云:去脬中留垢,以其微鹹能瀉伏火故也。」
昂按:六味丸有熟地之溫,丹皮之涼,山藥之濇,茯苓之滲,
山茱之收,澤瀉之瀉,補腎而兼補脾,有補而必有瀉,
相和相濟以成平補之功,乃平淡之神奇,所以為古今不易之良方也。
即有加減,或加紫河車一具,或五味、麥冬、杜仲、牛膝之類,
不過一二味,極三四味而止。今人或疑澤瀉之瀉而減之,
多揀本草補藥,恣意加入,有補無瀉,且客倍於主,責成不專,
而六味之功,且退處於虛位,失製方配合之本旨矣,此近世庸師之誤也。)
炮製:鹽水拌,酒浸用, 
配伍:忌鐵。

序號:121
編號:草部121
藥名:車前子
十劑:通行水、瀉熱、涼血
性味:甘寒。
功用:涼血去熱,止吐衄,消瘕瘀,明目通淋。
(凡利水之劑,多損於目,惟此能解肝與小腸之熱,溼熱退而目清矣。
雷斅曰:「使葉勿使莖蕊。」)
子甘寒,清肺肝風熱,滲膀胱濕熱,利小便而不走氣,與茯苓同功,
強陰益精,令人有子。(腎有二竅,車前子能利水竅,而固精竅。
精盛則有子,五子衍宗丸用之,枸杞、菟絲各八兩,五味、覆盆各四兩,
車前二兩,蜜丸。慣遺洩者,車前易蓮子。
時珍曰:「人服食,須佐他藥,如六味丸之用澤瀉可也,若單用則過瀉。」)
主治:治濕痺五淋,暑溼瀉痢,(歐陽文忠患暴下,國醫不能愈。
夫人云:「市有藥三文一貼甚效」,公不肯服,夫人他藥進之,一服而愈,
問其方,乃車前子為末,米飲下二錢。
一云:此藥利水而不動氣,水道利則清濁分,穀臟自止矣。)
目赤障翳,(能除肝熱。)催生下胎,
品類:炮製:酒蒸搗餅乾研。(酒蒸、搗餅,入滋補藥。焙研,入利水、泄瀉藥。)

序號:122
編號:草部122
藥名:燈草
十劑:輕通、利水、清熱
性味:甘淡而寒。
功用:降心火,(心能入心。)清肺熱,
利小腸,(心與小腸相表裏,心火清,則肺熱小腸亦清,而熱從小便出矣。)
通氣止血。
主治:治五淋水腫,燒灰吹喉痺,塗乳止夜啼,擦癬最良。
(縛成把擦摩,極癢時,蟲從草出,浮水可見,十餘次則能斷也。)

序號:123
編號:草部123
藥名:瞿麥
十劑:通利水、破血
性味:苦寒。
功用:降心火,利小腸,逐膀胱邪熱,為治淋要藥。
(故八正散用之。五淋大抵皆屬溼熱:
熱淋,宜八正及山梔、滑石之類;
血淋,宜小薊、牛膝。
腎虛膏淋,宜補腎,不可獨瀉。
老人氣虛者,宜參、朮兼木通、山梔。
亦有痰滯中焦作淋者,宜行痰兼通利藥,最忌發汗,汗之必便血。)
破血利竅,決癰消腫,明目去翳,通經墮胎。
禁忌:性利善下,虛者慎用。(寇宗奭曰:「心經雖有熱,而小腸虛者服之,
則心熱未清,而小腸別作病矣。」)
品類:花大如錢,紅白斑爛,色甚嫵媚,俗呼洛陽花。
炮製:用蕊殼,
配伍:丹皮為使,惡螵蛸。(產後淋當去血。瞿麥、蒲黃,皆為要藥。)

序號:124
編號:草部124
藥名:扁蓄
十劑:一名扁竹,通淋
性味:苦平。
功用:殺蟲疥,利小便。
主治:治黃疸熱淋,蚘咬腹痛,蟲蝕下部(煮服。)。
品類:葉細如竹,弱莖蔓引,促節有粉,三月開紅花。

序號:125
編號:草部125
藥名:天仙藤
十劑:通活血、消腫
性味:苦溫。
功用:疏氣活血。
主治:治風勞腹,妊娠水腫。(有天仙藤散,專治水腫。)
品類:  葉似葛,圓而小,有白毛,根有鬚,四時不凋。(一云即青木香籐。)

序號:126
編號:草部126
藥名:地膚子
十劑:通利水,補陰
性味:甘苦氣寒。
功用:益精強陰,入膀胱,除虛熱,利小便而通淋。
(時珍曰:「無陰則陽無以化,亦由東垣利小便不通,用知、柏滋腎之意。」
王節齋曰:「小便不通或頻數古方多以為寒,而用溫澀之藥,
殊不知屬熱者多。蓋膀胱火邪妄動,水不得甯,故不能禁而頻數也。
故老人多頻數,是膀胱血少,陽火偏旺也。
治法當補膀胱陰血,瀉火邪為主,而佐以收澀之劑,
如牡蠣、山茱、五味之類,不可獨用。
病本屬熱,故宜瀉火,因水不足,故火動而致便數,小便既多,水益虛矣!
故宜補血,補血、補瀉熱治其本也;收之、濇之,治其標也。」)
主治:治頹疝,散惡瘡。(煎湯洗瘡疥良。)
葉作浴湯,去皮膚風熱丹腫,洗眼除雀盲澀痛。
品類:葉如蒿,莖赤,子類蠶砂,
配伍:惡螵蛸。

序號:127
編號:草部127
藥名:石韋
十劑:通淋、補勞
性味:甘苦微寒。
功用:清肺金以滋化源(凡行水之藥,必皆能先清肺火。),通膀胱而利水道,
益精氣,補五勞。(利溼清熱之功。高陽負對黃帝治勞傷,用石韋汁。)
主治:治淋崩發背。(炒末冷調酒服。)
品類:生石陰,柔韌如皮,背有黃毛,
炮製:去毛微炙用。
配伍:杏仁、滑石、射干為使,得菖蒲良。
其他:生古瓦上者,名瓦韋,治淋。

序號:128
編號:草部128
藥名:海金砂
十劑:通淋、瀉溼熱
性味:甘寒
功用:淡滲。除小腸、膀胱血分溼熱。
主治:治腫滿,五淋莖痛。
得梔子、牙硝、硼砂,治傷寒熱狂。(大熱利小便,此釜底抽薪之義也。)
禁忌:莖細如線,引竹木上,葉紋縐處有砂,黃赤色,
配伍:忌火。

序號:129
編號:草部129
藥名:茵陳
十劑:通利溼熱、治諸黃
性味:苦燥溼,寒勝熱。
功用:入足太陽經(膀胱。),發汗利水,以泄太陰、陽明之溼熱(脾、胃。),
主治:為治黃疸之君藥。(脾、胃有溼熱則發黃。黃者,脾之色也。
熱甚者,身如橘色汁、如柏汁。
亦有寒溼發黃,身薰黃而色暗,大抵治以茵陳為主。
陽黃,加大黃、梔子;陰黃,加附子、乾薑,各隨寒熱治之。)
又治傷寒時疾,狂熱瘴瘧,頭痛頭旋,女人瘕疝。(皆溼熱為病。)

序號:130
編號:草部130
藥名:香薷
十劑:宣通、利溼、清暑
功用:辛散皮膚之蒸熱,溫解心腹之凝結。屬金水而主肺,為清暑之主藥,
肺氣清,則小便行而熱降。
(暑必兼溼,治暑必兼利溼,若無溼,但為乾熱,非暑也。)
主治:治嘔逆水腫(熬膏服,小便利則消。),腳氣口氣(煎湯含敷。),
單服治霍亂轉筋。(時珍曰:「暑有乘涼飲冷,致陽氣為陰邪所遏,
反中入內,遂病頭痛,發熱惡寒,煩躁口渴,吐瀉霍亂,
宜用之以發越陽氣,散邪和脾則愈。
若飲食不節,勞役作傷之人,傷暑大熱大渴,汗出如兩,煩躁喘促,
或瀉或吐者,乃內傷之證,宜用清暑益氣湯、人參白虎湯之類,
以瀉火益元可也。若用香薷,是重虛其表而濟之熱矣。
蓋香薷乃夏月解表之藥,如冬月之用麻黃,氣虛者尤不宜服,
今人謂能解暑,概用代茶誤矣。」
李士材曰:「香薷為夏月發汗之藥,其性溫熱,只宜於中暑之人,
若中熱者誤服之,反成大害,世所未知。」
按:潔古云:「中暑為陰證、為不足;中熱為陽證為有餘。」
經曰:「氣勝身寒得之傷寒,氣虛身熱得之傷暑。」
故中暑宜溫散,中熱宜清涼。身寒,寒字當熱字看,傷寒必病熱。)
品類:陳者勝。(宜冷飲,熱服令人瀉。)

序號:131
編號:草部131
藥名:青蒿
十劑:瀉熱、補勞
性味:苦寒,
歸經:得春木少陽之令最早,(二月生苗。)故入少陽厥陰血分。(膽、肝。)
主治:治骨蒸勞熱(童便搗葉,取汁蒸膏。),
蓐勞虛熱(凡苦寒之藥多傷胃氣,惟青蒿芬香入脾,
獨宜於血虛有熱之人,以其不犯胃氣也。),
風毒熱黃,久瘧久痢,瘙疥惡瘡,
鬼氣尸疰(時珍曰:「月令通纂言:『伏丙庚日,采蒿懸門庭,可辟邪。』
冬至、元旦各服一錢亦良,則青蒿之治鬼疰,蓋亦有所伏也。」),
補中明目。
炮製:童便浸葉用,熬膏亦良,
品類:使子勿使葉,使根勿使莖。

序號:132
編號:草部132
藥名:附子
十劑:大燥回陽、補腎命火、逐風寒溼
性味:辛甘有毒,大熱純陽,其性浮而不沈,其用走而不守。
功用:通行十二經,無所不至,能引補氣藥,以復散失之元陽,
引補血藥,以滋不足之真陰,
引發散藥,開腠理,以逐在表之風寒(同乾薑、桂枝,溫經散寒發汗。),
引溫暖藥,達下焦,以祛在裏之寒溼。(能引火下行, 
亦有津調貼足心者。入八味丸內,亦從地黃等補陰。)
主治:治三陰傷寒,(吳綬曰:「附子陰證要藥,凡傷寒傳變三陰,中寒夾陰,
身雖大熱而脈沈細者,或厥陰腹痛甚,則唇青囊縮者,急須用之,
若待陰極陽竭而用之,已遲矣。
東垣治陰盛格陽,傷寒面赤、目赤,煩渴引飲,脈七八至,
但按之則散,用薑附湯加人參,投半斤得汗而愈,此神聖之妙也。」)
中寒中風,(卒中曰中,漸傷曰傷,輕為感冒,重則為傷,又重則為中。)
氣厥痰厥(虛寒而厥者宜之。如傷寒陽盛格陰,身冷脈伏,熱厥似寒者,
誤投立斃,宜承氣、白虎等湯。),欬逆(風寒。),嘔噦(胃寒)
膈噎,(膈噎多由氣血虛,胃冷胃槁而成,飲可下,而食不可下,
槁在吸門喉間之厭會也; 
食下胃脘痛,須臾吐出,槁在賁門胃之上口也,此上焦名「噎」。
食下良久吐出,槁在幽門胃之下口也,此中焦名「膈」。朝食暮吐,槁在幽門大小腸下口也,此下焦名「反胃」。
又以痰飲、食積、瘀血壅塞胃口者,如寒痰、胃冷,則宜薑、附、麥、朮。
胃稿者當滋潤,宜四物、牛、羊乳,血瘀者加韭汁。
當與韭汁、牛乳二條參看論治。)脾泄(命火不足。),冷痢寒瀉,
霍亂轉筋(脾虛,寒客中焦為霍亂,寒客下焦肝、腎為轉筋,
熱霍亂者禁用。),拘攣風痺,癥瘕積聚。
督脈為病,脊強而厥。小兒慢驚,痘瘡灰白,癰疽不斂,
一切沈寒涸冷之證。(經曰:「陰盛生內寒,陽虛生外寒。」)
助陽退陰,殺邪辟鬼(本草未載。),通經墮胎。
(凡陰證,用薑、附,藥宜冷服,熱因寒用也。
蓋陰寒在下,虛陽上浮,治之以寒,則陰益盛;治之以熱,則拒格不納。
用熱藥冷飲,下咽之後,冷體既消,熱性便發,情且不違,而致大益,
此反治之妙也。又有寒藥熱飲,治熱證者,此寒因熱用,義亦相同也。
經曰:「正者正治,反者反治,如用寒治熱,用熱治寒,此正治也。
或以寒治寒,以熱治熱,此反治也。」經所謂必伏其所主,而先治其所因,
蓋借寒藥、熱藥為反佐,以作向導也,亦曰從治。
王好古曰:「用附子以補火,必防涸水,如陰虛之人,久服補陽之藥,
則虛陽益熾,真陰愈耗,棈血日枯,而氣無所附麗,遂成不救者多矣。」)
品類:母為「烏頭」,附生者為「附子」,連生者為「側子」,細長者為「天雄」,
兩歧者為「烏喙」,五物同出異名。
附子以西川彰明赤水產者為最,皮黑體圓,底平八角,重一兩以上者良。
(或云二兩者更勝,然難得。)
炮製:生用發散,熟用峻補。(趙嗣真曰:「仲景麻黃附子細辛湯,熟附配麻黃,
發中有補;四逆湯,生附配乾薑,補中有發,其旨微矣。」
丹溪曰:「烏附行經。仲景八味丸用為少陰嚮導,後世因以為補藥,誤矣。
附子走而不守,取其健悍走下,以行地黃之滯耳。
相習用為風藥及補藥,殺人多矣。」
昂按:附子味甘氣熱,峻補元陽,陽微欲絕者,回生起死,非此不為功。
故仲景四逆、真武、白通諸湯多用之,其有功於生民甚大,
況古人日用常方用之最多,本非禁劑。丹溪乃僅以為行經之藥,
而云用作補藥,多致殺人,言亦過矣。
蓋丹溪法重滋陰,故每訾陽藥,亦其偏也。
王節齋曰:「氣虛,用四君子湯;血虛,用四物湯;虛甚者,
俱宜加熟、附。
蓋四君、四物皆平和寬緩之劑,須得附子健悍之性,行之方能成功。」
附子熱藥,正不可輕用,但當病,則雖暑熱時月,亦可用也。)
水浸麵裹煨,令發坼,乘熱切片,炒黃,去火毒用。
又法,甘草二錢,鹽水、薑汁、童便各半盞,煮熟用。
(今時人用黑豆煮亦佳。)
配伍:畏人參、黃耆、甘草、防風、犀角、綠豆、童便。
反貝母、半夏、栝蔞、白芨、白斂。
中其毒者,黃連、犀角、甘草煎湯解之,黃土水亦可解。
分別:烏頭功同附子而稍緩。附子性重峻,溫脾逐寒,烏頭性輕疏,溫脾逐風。
寒疾宜附子,風疾宜烏頭。
烏附尖吐風痰,治癲癇,取其鋒銳,直達病所。
(丹溪治許白雲,屢用瓜蒂、梔子、苦參、藜蘆等劑,吐之不透,
後用附子尖,和漿水與之,始得大吐膠痰數碗。)
天雄補下焦命門陽虛,(寇宗奭、張元素皆云補上焦。
丹溪曰:「可為下部之佐。」
時珍曰:『其尖皆向下生,故下行。然補下乃所以益上也。
若上焦陽虛,則屬心、肺之分,當用參、耆,不當用雄、附矣。』)
治風寒濕痺,為風家主藥,發汗又能止陰汗。
側子散側旁生,宜於發散四肢,充達皮毛,治手足風溼諸痺。

序號:133
編號:草部133
藥名:草烏頭
十劑:大燥、開頑痰
性味:辛苦大熱。
功用:搜風勝溼,開頑痰,
主治:治頑瘡,以毒攻毒,頗勝川烏。
禁忌:然至毒無所釀制,不可輕投。
品類:野生狀類川烏,亦名烏喙。
炮製:薑汁炒,或豆腐煮用。
      熬膏名射罔,傅箭射獸,見血立死。

序號:134
編號:草部134
藥名:白附子
十劑:燥、祛風濕、治百病
性味:辛甘有毒,大熱純陽,
歸經:陽明經藥。
功用:能引藥勢上行,
主治:治面上百病,(陽明之脈縈於面,白附能去頭面游風。作脂消面斑疵。)
補肝虛,祛風痰,治心痛血痺,諸風冷氣,中風失音,陰下溼癢。
品類:根如草烏之小者,長寸許,皺紋有節, 
炮製:泡用。(陶宏景曰此藥久絕,無復真者,惟涼州生。)

序號:135
編號:草部135
藥名:破故紙
十劑:一名補骨脂,燥、補命火
性味:辛苦大溫,
歸經:入心包命門,
功用:補相火以通君火。暖丹田,壯元陽,縮小便。(亦治遺尿。)
主治:治五勞七傷,(五臟之勞,七情之傷。)腰膝冷痛,腎冷精流,
腎虛泄瀉(腎虛則命門火衰,不能薰蒸脾胃,脾胃虛寒,遲於運化,
致飲食減少,腹脹腸鳴,嘔涎泄瀉,如鼎釜之下,無火物,終不熟。
故補命門相火,即所以補脾。破故紙四兩,五味三兩,肉蔻二兩,
吳茱一兩,薑煮棗丸,名四神丸,治五更腎瀉。),
婦人血氣(婦人之血脫氣陷,亦猶男子之腎冷精流。),墮胎。
品類:出南番者色赤,嶺南者色綠。
炮製:酒浸蒸用,亦有童便乳浸,鹽水炒者。
配伍:得胡桃、胡麻良,惡甘草。(唐鄭相國方破故紙十兩,酒浸蒸為末,
胡桃肉二十兩,去皮爛研,蜜和,每日酒調一匙,或水調服。
白飛霞曰:「破故紙屬火,堅固元陽,胡桃屬木,潤燥養血,
有木火相生之妙。」忌芸薹、羊血。加杜仲,名青娥丸。芸薹,油菜也。)

序號:136
編號:草部136
藥名:肉蓯蓉
十劑:補腎命、滑腸
性味:甘酸鹹溫,
歸經:入腎經血分。
功用:補命門相火,滋潤五臟,益髓強筋。
主治:治五勞七傷,絕陽不興,絕陰不產,腰膝冷痛,崩帶遺精,峻補精血。
(時珍曰:「補而不峻,故有蓯蓉之號。」)
禁忌:驟用恐妨心,滑大腸。
品類:長大如腎,重至斤許,有松子鱗甲者良。
炮製:酒浸一宿,刷去浮甲,劈破,除內筋膜,酒蒸半日;又酥炙用,
配伍:忌鐵。(蘇恭曰:「今日所用多草蓯蓉,功力稍劣。」)

序號:137
編號:草部137
藥名:瑣陽
十劑:補陽、滑腸
性味:甘溫。
功用:補陰,益精興陽,潤燥養筋(強筋,故能興陽。)。
主治:治痿弱,滑大腸。(便燥者啖之,可代蓯蓉,煮粥彌佳。)
品類:鱗甲櫛比,狀類男陽, 
炮製:酥炙。

序號:138
編號:草部138
藥名:巴戟天
十劑:補腎、祛風
性味:甘辛微溫,
歸經:入腎經血分。
功用:強陰益精,治五勞七傷。
辛溫散風溼,治風氣、腳氣、水腫。
品類:根如連珠,擊破中紫而鮮潔者偽也。
中雖紫,微有白糝粉色,而理小暗者,真也。蜀產佳,
(山葎根似巴戟,但色白,人或醋煮以亂之。)
炮製:去心,酒浸焙用。
配伍:覆盆子為使,惡丹參。

序號:139
編號:草部139
藥名:葫蘆巴
十劑:燥、潤腎命、除寒溼
性味:苦溫純陽,
歸經:入右腎命門。
功用:暖丹田,壯元陽。
主治:治腎臟虛冷,陽氣不能歸元(同附子、硫黃。),
瘕疝冷氣(同茴香、巴戟、川烏、川楝、吳茱萸。),寒溼腳氣。
品類:出嶺南番舶者良,云是番萊菔子,
炮製:酒浸曝,或蒸、或炒。

序號:140
編號:草部140
藥名:仙茅
十劑:燥、補腎命
性味:辛熱,有小毒。
功用:助命火,益陽道,明耳目,補虛勞。
主治:治失溺無子,心腹冷氣不能食(溫胃。),腰腳冷痺不能行(暖筋骨。)。
禁忌:相火盛者忌服。
品類:葉如茅而略闊,根如小指,黃白多涎。
炮製:竹刀去皮切,糯米泔浸,去赤汁,出毒用,
配伍:忌鐵。(唐婆羅門始進此方,當時盛傳,服之多效,照前製陰乾,蜜丸,
酒服,禁牛乳、牛肉。
許真君書云:甘能養肉,辛能養節,苦能養氣,鹹能養骨,酸能養筋,
滑能養膚,和苦酒服之必效也。)

序號:141
編號:草部141
藥名:淫羊藿
十劑:補腎
性味:辛香甘溫,
歸經:入肝腎。補命門,(時珍曰:「手足陽明、三焦、命門藥。」)
功用:益精氣,堅筋骨,利小便。
主治:治絕陽不興,絕陰不產,冷風癆氣,四肢不仁。(手足麻木。)
品類:一名仙靈脾。北部有羊,一日百合,食此藿所致,故名。
炮製:去枝,羊脂拌炒,
配伍:山藥為使,得酒良。

序號:142
編號:草部142
藥名:蛇床子
十劑:補腎命、去風溼
性味:辛苦而溫。
功用:強陽益陰,補腎祛寒,祛風燥溼。
主治:治陰痿囊溼,女子陰痛陰癢(溼生蟲,同礬煎湯洗。),
子臟虛寒,產門不閉(炒熱熨之。),腎命之病。
及腰酸體痛,帶下脫肛,喉痺齒痛,溼癬惡瘡(殺蟲止癢。),風溼諸病。
煎湯浴,止風癢。(時珍曰:「腎、命、三焦氣分之藥,不獨補助男子,
而且有益婦人,世人舍此,而求補藥於遠域,豈非貴耳賤目乎。」)
品類:似小茴而細, 
炮製:微炒殺毒則不辣,(以地黃汁拌蒸三遍佳。)
配伍:惡丹皮、貝母、巴豆。

序號:143
編號:草部143
藥名:菟絲子
十劑:平補三陰
性味:甘辛和平,凝正陽之氣,
歸經:入足三陰(脾、肝、腎。)。
功用:強陰益精,溫而不燥,不助相火。
主治:治五勞七傷,精寒淋瀝,口苦燥渴(脾虛腎燥而生內熱,菟絲益陰清熱。),
祛風明目,補衛氣,助筋脈,益氣力,肥健人。(補肝、腎之效。
老學庵筆記:予族弟少服菟絲子,凡數年,飲食倍常,血氣充盈,忽因浴,
見背腫,隨視隨長,乃大疽也。適值金銀花開,飲至數斤,腫遂消。
菟絲過服尚能作疽,以此知金石藥不可不戒。
昂按:此人或感他毒,未可盡歸咎於菟絲也。)
品類:無根蔓延草上,子黃黍粒,
炮製:得酒良。淘去泥沙,酒浸一宿,曝乾搗末,
配伍:山藥為使。

序號:144
編號:草部144
藥名:覆盆子
十劑:平補肝、腎
性味:甘酸微溫。
功用:益腎臟而固精,補肝虛而明目,起陽痿,
縮小便(寇氏曰:服之當覆其溺器故名。),
澤肌膚,烏髭髮(搾汁塗髮不白。),女子多孕。
主治:同蜜為膏,治肺氣虛寒,
(李士材曰:「強腎無燥熱之偏,固精無凝濇之害,金玉之品也。」)
品類:狀如覆盆,故名。
炮製:去蒂淘淨,搗餅,用時酒拌蒸。
其他:葉絞汁滴目中,出目弦蟲,除膚赤,收溼止淚。

序號:145
編號:草部145
藥名:蒺藜子
十劑:平補肝、腎
功用:苦溫補腎,辛溫瀉肺氣,而散肝風,益精明目。
(肝以散為補,凡補肝藥皆能明目。)
主治:治虛勞腰痛,遺精帶下,欬逆肺痿,乳閉癥瘕,痔漏陰㿉(音頹。),
腎、肝、肺三經之病,催生墮胎(刺蒺藜主惡血,故能破癥下胎。)。
品類:沙苑蒺藜,綠色似腎(故補腎。),炒用(亦可代茶。)。
刺蒺藜,三角有刺,去刺酒拌蒸,(風家宜刺蒺藜,補腎則沙苑者為優。)
餘功略同。(瑞竹堂方齒牙打動者,蒺藜根燒灰敷之。)

序號:146
編號:草部146
藥名:使君子
十劑:補脾、殺蟲、消積
性味:甘溫,
功用:健脾胃,除虛熱,殺臟蟲。
主治:治五疳,便濁,瀉痢,瘡癬,為小兒諸病要藥。
(經疏曰:「五疳、便濁、瀉痢、腹蟲,皆由脾、胃虛弱,
因而乳停食滯,溼熱瘀塞而成。脾、胃健則積滯消;
溼熱散,水道利,而前證盡除矣。」
時珍曰:「凡能殺蟲之藥,多是苦辛,獨使君子、榧子,甘而殺蟲。
每月上旬,蟲頭向上,中旬頭橫,下旬向下。
道藏云:『初一至初五,蟲頭向上』,凡有蟲病者,每月上旬,
空心食數枚,蟲皆死而出也。」
按:地黃、胡麻皆殺蟲。)
品類:出閩蜀,五瓣有稜,內仁如榧。
炮製:亦可煨食,久則油不可用。
配伍:忌飲熱茶,犯之作瀉。

序號:147
編號:草部147
藥名:益智子
十劑:燥脾胃、補心腎
性味:辛熱,
歸經:本脾藥,兼入心、腎。主君相二火,補心氣、命門、三焦之不足。
(心為脾母,補火故能生土。)
功用: 能濇精固氣(本草未載。),又能開發鬱結,使氣宣通。(味辛能散。)
溫中進食,攝涎唾(胃冷則涎湧。),
縮小便(腎與膀胱相表裏,益智辛溫固腎。
鹽水炒,同烏藥等分,酒煮山藥,糊丸,鹽湯下,名縮泉丸。)。
主治:治嘔吐泄瀉,客寒犯胃,冷氣腹痛,
崩帶泄精(濇精固氣。因熱而崩濁者禁用。)。
品類:出嶺南,形如棗核,用仁。

序號:148
編號:草部148
藥名:砂仁
十劑:即縮砂蔤,宣行氣調中
性味:辛溫香竄。
功用:補肺益腎,和胃醒脾,快氣調中,通行結滯。
主治:治腹痛痞脹(痞滯,有傷寒下早,裏虛邪入而痞者;有食壅痰塞而痞者;
有脾虛氣弱而痞者,須分虛實治之,不宜專用利氣藥,恐變為鼓脹。
鼓脹內脹而外有形,痞脹惟覺痞悶而已,皆太陰為病也。),
噎膈嘔吐,上氣欬嗽,
赤白瀉痢(溼熱積滯,客於大腸,砂仁亦入大小腸經。),
霍亂轉筋,奔豚崩帶,祛痰逐冷,消食醒酒,
止痛安胎(氣行則痛止,氣順則胎安。),散咽喉口齒浮熱,化銅鐵骨哽。
王好古曰:「得檀香、豆蔻入肺,得人參、益智入脾,得黃柏、茯苓入腎,
得赤石脂入大小腸。」
醫通曰:「辛能潤腎燥,引諸藥宿丹田,地黃用之拌蒸,亦取其能達下也。」
經疏曰:「腎虛氣不歸元,用為嚮導,殆勝桂、附熱藥為害。」)
品類:出嶺南,研用。

序號:149
編號:草部149
藥名:白豆蔻
十劑:宣行氣暖胃
性味:辛熱。
歸經:流行三焦,溫熱脾胃(三焦利,脾胃運,則諸證自平矣。),
而為肺家本藥,(肺主氣。)
功用:散滯氣,消酒積,除寒燥溼,化食寬膨。
主治:治脾虛瘧疾,感寒腹痛,吐逆反胃,(肺、胃火盛,及氣虛者禁用。)
白睛翳膜(白睛屬肺,能散肺滯。),太陽經目眥紅筋(太陽脈起目眥。)。
品類:番舶者良,研細用。

序號:150
編號:草部150
藥名:肉豆蔻
十劑:一名肉果,燥脾濇腸
性味:辛溫,氣香。
功用:理脾暖胃,下氣調中,逐冷祛痰,消食解酒。
主治:治積冷,心腹脹痛(挾痰、挾食者並宜之。),
中惡吐沫,小兒吐逆,乳食不下,
又能濇大腸,止虛冷瀉痢(初起忌用。)。
品類:出嶺南,似草蔻,外有皺紋,內有斑紋,
炮製:糯米粉裹煨熟用, 
配伍:忌鐵。

序號:151
編號:草部151
藥名:草豆蔻
十劑:一名草D  ,燥溼、祛寒、除痰、截瘧
性味:辛熱,香散。
功用:暖胃健脾,破氣開鬱,燥溼祛寒,除痰化食。
主治:治瘴癘寒瘧(佐常山能截瘧,或與知母同用,取其一陰一陽,
治寒熱、瘴瘧。蓋草果治太陰獨勝之寒,知母治陽明獨勝之火。),
寒客胃痛(散滯氣,利膈痰,因滯、因寒者多效。),
霍亂瀉痢,噎膈反胃,痞滿吐酸,痰飲積聚。
解口臭氣,酒毒,魚肉毒(故食料用之。)。
禁忌:過劑助脾熱,耗氣損目。
品類:閩產為草蔻,如龍眼而微長,皮黃白,薄而稜峭,仁如砂仁,而辛香氣和。
滇廣所產名草果,如訶子,皮黑厚而稜密,子粗而辛臭,
雖是一物,微有不同。
炮製:麵裏煨熟,取仁用, 
配伍:忌鐵。

序號:152
編號:草部152
藥名:香附
十劑:一名莎草根,宣調氣、解鬱
性味:性平,氣香,味辛能散,微苦能降,微甘能和。
歸經:乃血中氣藥,通行十二經八脈氣分,
功用:主一切氣。
(人身以氣為主,氣盛則強,虛則衰,順則平,逆則病,絕則死矣。
經曰:「怒則氣上,恐則氣下,喜則氣緩,悲則氣消,驚則氣亂,
思則氣結,勞則氣耗,此七情之氣也。」
以香附為君,隨證而加升、降、消、補之藥。
素問中仍有「寒則氣收,熱則氣泄,名九氣。」)
利三焦,解六鬱(痰鬱、火鬱、氣鬱、血鬱、溼鬱、食鬱。),
止諸痛。(通則不痛。)
主治:治多恐多憂,痰飲痞滿,胸腫腹脹,飲食積聚,霍亂吐瀉,腎氣腳氣,
癰疽瘍傷(血凝氣滯所致。香附一味,末服,名獨勝丸,
治癰疽由鬱怒得者。如瘡初作,以此代茶,潰後亦宜服之。
大凡瘡疽喜服香藥,行氣通血,最忌臭穢不潔觸之。
故古人治瘍,多用五香連翹飲。康祖左乳病癰,又臆間生核,
痛楚半載,禱張王夢授以方:薑汁製香附為末,每服二錢,米飲下遂愈。),
吐血便血,崩中帶下,月候不調(氣為血配,血因氣行。
經成塊者,氣之凝:將行而痛,氣之滯;行後作痛,氣血俱虛也。
色淡亦虛也。色紫氣之熱也。色黑則熱之甚也。
錯經者,氣之亂;肥人痰多而經阻,氣不運也。
香附陰中快氣之藥,氣順則血和暢,然須輔以涼血補氣之藥。
丹溪曰:「能引血藥至氣分而生血。此正陽生陰長之義。」),
胎產百病。能推陳致新,故諸書皆云益氣。(行中有補。
丹溪曰:「天行健,運不息,所以生氣無窮,即此理耳。」
時珍曰:凡人病則氣滯而餒,香附為氣分君藥,
臣以參、耆,佐以甘草,治虛怯甚速也。)
炮製:去毛用,生則上行胸膈,外達皮膚,熟則下走肝腎,旁徹腰膝。
童便浸炒,則入血分而補虛;鹽水浸炒,則入血分而潤燥(或蜜水炒。);
青鹽炒,則補腎氣;酒浸炒,則行經絡;醋浸炒,則消積聚,且歛其散。
薑汁炒,則化痰飲。炒黑又能止血,
配伍:忌鐵。(時珍曰:「得參、朮則補氣,得歸、地則補血,
得木香則散滯、和中,得檀香則理氣、醒脾,得沈香則升降諸氣,
得芎藭、蒼朮則總解諸鬱,得梔子、黃連則清降火熱,
得茯神則交濟心、腎,得茴香、破故紙則引氣歸元,
得厚朴、半夏則決壅消脹,得紫蘇、蔥白則發汗散邪,
得三稜、莪述則消積磨塊,得艾葉則治血氣、暖子宮,
乃氣病之總司,女科之仙藥也。大抵婦人多鬱,氣行則鬱解,故服之尤效,
非宜於婦人,不宜於男子也。」
李士材曰:乃「治標之劑,惟氣實血未大虛者宜之。
不然,恐傷氣而燥血,愈致其疾矣。
世俗泥於女科仙藥之一語,惜未有發明及此者。」)

序號:153
編號:草部153
藥名:木香
十劑:宣行氣
性味:辛苦而溫,
歸經:三焦氣分之藥。
功用:能升降諸氣,泄肺氣,疏肝氣,和脾氣。
(怒則肝氣上,肺氣調,則金能制木,而肝平。木不剋土,而脾和。)
主治:治一切氣痛,九種心痛(皆屬胃脘,曰寒痛、熱痛、氣痛、血痛、濕痛、
痰痛、食痛、蚘痛、悸痛,蓋君主不易受邪。
真心痛者,手、足冷過腕節,朝發夕死。),
嘔逆反胃,霍亂,瀉痢後重(同檳榔用。
劉河間曰:「痢疾行血則膿血自愈,調氣則後重自除。」),
癃閉,痰壅氣結,玄癖癥塊,腫毒蠱毒。
衝脈為病,氣逆裏急,殺鬼物,禦瘴霧,去腋臭,實大腸,
消食安胎(氣逆則胎不安。),
禁忌:過服損真氣。(丹溪曰:「味辛氣升,若陰火衝上者,反助火邪,
當用黃柏、知母,少以木香佐之。」
王好古曰:「本草主氣劣、氣不足,補也;通壅導氣,破也。
安胎健脾胃補也;除痰癖癥塊,破也。不同如此。」
汪機曰:「與補藥為佐則補,與瀉藥為君則瀉。」
時珍曰:「諸氣膹鬱,皆屬於肺,上焦氣滯用之者,金鬱泄之也。
中氣不運,皆屬於脾,中焦氣滯用之者,脾胃喜芳香也。
大腸氣滯則後重,膀胱氣不化則癃閉,肝氣鬱則為痛,
下焦氣滯用之者,塞者通之也。」)
品類:番舶上來,形如枯骨,味苦黏舌者良,名青木香。
(今所用者,皆廣木香、土木香。)
炮製:磨汁用。東垣用黃連製,亦有蒸用,麵裹煨用者。煨用,實腸止瀉。
配伍:畏火。

序號:154
編號:草部154
藥名:藿香
十劑:宣去惡氣
性味:辛甘微溫,
歸經:入手足太陰(肺、脾。)。
功用:快氣和中,開胃止嘔(胃弱、胃熱而嘔者,禁用。),去惡氣,進飲食。
主治:治霍亂吐瀉,心腹絞痛,肺虛有寒,上焦壅熱。
(能理脾、肺之氣,古方有霍香正氣散,正氣通暢,則邪逆自除。)
品類:出交廣,方莖有節,葉微似茄葉,
古惟用葉,今枝、莖亦用之,因葉多偽也。

序號:155
編號:草部155
藥名:茴香
十劑:古作懷香,燥補腎、命門、治寒疝
性味:大茴辛熱,
歸經:入腎膀胱。
功用:暖丹田,補命門,開胃下食,調中止嘔。
主治:療小腸冷氣,㿗疝陰腫
(疝有七種,氣、血、寒、水、筋、狐、㿗也。
肝經病不屬腎經,以厥陰肝脈絡陰器也,多因寒溼所致,
亦有挾虛者,當加參、朮於溫散藥中。),
乾溼腳氣。
禁忌:多食損目發瘡。
性味:小茴辛平, 
功用:理氣開胃,亦治寒疝,食料宜之。
品類:大如麥粒,輕而有細稜者名大茴,出寧夏。
他處小者名小茴。自番舶來,實八瓣者,名八角茴香。
炮製:炒黃用,得酒良,得鹽則入腎,發腎邪,故治陰疝。
(受病于肝,見證于腎,大小茴各一兩,為末,
豬泡一個,連尿入藥,酒煮為丸服。)

序號:156
編號:草部156
藥名:甘松香
十劑:宣理氣、醒脾
性味:甘溫,芳香。
功用:理諸氣,開脾鬱。
主治:治腹卒滿痛,風疳齒匿,腳膝氣浮,煎湯淋洗。
品類:出涼州及黔蜀,葉如茅(根極繁密。),用根。

序號:157
編號:草部157
藥名:山奈
十劑:宣溫中、辟惡
性味:辛溫。
功用:暖中辟惡,
主治:治心腹冷痛,寒溼霍亂,風蟲牙痛。
品類:生廣中,根葉皆如生薑,
炮製:入合諸香用。

序號:158
編號:草部158
藥名:良薑
十劑:宣燥、暖胃、散寒
性味:辛熱。
功用:暖胃散寒,消食醒酒。
主治:治胃脘冷痛,(凡心口一點痛,俗言心氣痛,非也,乃胃脘有滯,
或有蟲,及因怒、因寒而起。以良薑酒洗七次,香附醋洗七次,焙研。
因寒者,薑二錢,附一錢;因怒者,附二錢,薑一錢;
寒、怒兼者,每錢半,米飲加薑水一匙,鹽少許服。
初梁緄患心、脾痛,夢神授此方,二味等分服,後入各抄方用。)
霍亂瀉痢,吐惡噎膈,瘴瘧冷癖。
禁忌:肺、胃熱者忌之。
品類:出嶺南高州,子名紅荳蔻,溫肺散寒,醒脾燥溼,消食解酒,
(東垣脾、胃藥中常用之。)
炮製:並陳壁土炒用。

序號:159
編號:草部159
藥名:蓽茇
十劑:一作撥,除胃冷、散浮熱
性味:辛熱。
功用:除胃冷,溫中下氣,消食祛痰。治水瀉氣痢(牛乳點服。),
虛冷腸鳴(亦入大腸經。),冷痰惡心,嘔吐酸水,痃癖陰疝。
      辛散陽明之浮熱,
治頭痛(偏頭痛者,口含溫水,隨左右以末吹「一字」
(二分半也)入鼻效。),
牙痛(寒痛宜乾薑、蓽茇、細辛。熱痛宜石膏、牙砂。
風痛宜皂角、殭蠶、蜂房、二烏。蟲痛宜石灰、雄黃。),鼻淵。
禁忌:多服泄真氣,動脾肺之火,損目。
品類:出南番,嶺南亦有。類椹子而長,青色。
炮製:去挺用頭,醋浸,刮淨皮粟,免傷人肺。

序號:160
編號:草部160
藥名:煙草
十劑:宣行氣、辟寒
性味:辛溫有毒。
主治:治風寒溼痺,滯氣停痰,山嵐瘴霧。
其氣入口,不循常度,頃刻而周一身,令人通體俱快。
醒能使醉,醉能使醒,飢能使飽,飽能使飢。
人以代酒代茗,終身不厭。(故一名相思草。)
禁忌:然火氣薰灼,耗血損年,人自不覺耳。
品類:閩產者佳。(煙筒中水,能解蛇毒。)

序號:161
編號:草部161
藥名:金銀花
十劑:瀉熱、解毒
性味:甘寒
歸經:入肺。
功用:散熱解毒,(清熱即是解毒。)補虛(凡物甘者皆補。)療風,
養血止渴。
(丹溪曰:「癰疽安後發渴,黃耆六一湯吞忍冬丸,切當忍冬養血,
黃耆補氣,渴何由作。」)
主治:治癰疽疥癬,楊梅惡瘡,腸澼血痢,五種尸疰。
品類:經冬不凋,一名忍冬(又名左纏籐。),
炮製:花葉同功,花香尤佳,釀酒代茶,熬膏並妙。
(忍冬酒,治癰疽發背,一切惡毒初起,便服奇效。
乾者亦可,不及生者力速。忍冬五兩,甘草二兩,水二碗煎至一碗,
再入酒一碗,略煎,分三服,一日一夜吃盡,重者日二劑,
服至大小腸通利,則藥力到。
忍冬丸照前分兩,酒煮曬乾,同甘草為末,以所煮餘酒,打糊為丸。
陳藏器云:「熱毒血痢,濃煎服之。為末糖調常服,能稀痘。」)

序號:162
編號:草部162
藥名:蒲公英
十劑:一名黃花地丁,瀉熱毒
性味:甘平,
歸經:花黃屬土,入太陰、陽明(脾、胃。)。
功用:化熱毒,解食毒,消腫核。
主治:專治乳癰,(乳頭屬厥陰,乳房屬陽明,同忍冬煎,入少酒服,搗敷亦良。)
疔毒,亦為通淋妙品(諸家不言治淋,試之甚驗。),
擦牙,烏髭髮(瑞竹堂有還少丹方,取其通腎。東垣曰:「苦寒腎經君藥。」),
白汁塗惡刺。(凡螳螂諸蟲,盛夏孕育,游諸物上,必遺精汁,
乾久則有毒,人手觸之成疾,名狐尿刺,慘痛不眠,百療難效,
取汁厚塗即愈。千金方極言其功。)
品類:葉如萵苣,花如單瓣菊花。四時有花,花罷飛絮,斷之莖中有白汁。
(鄭方升曰:「一莖兩花,高尺許者,掘下數尺,根大如拳,
旁有人形拱抱,搗汁酒服,治膈噎如神。」)

序號:163
編號:草部163
藥名:紫花地丁
十劑:瀉熱、解毒
性味:辛苦而寒。
主治:治癰疽發背,疔腫瘰厲,無名腫毒。
品類:葉如柳而細,夏開紫花結角,生平地者起莖,生溝壑者起蔓。

序號:164
編號:草部164
藥名:牛膝
十劑:一名天精,一名地崧,瀉熱吐痰、破血、解毒
性味:甘寒微毒。
功用:能破血(一婦產後口渴氣喘,面赤有斑,大便泄,小便祕,
用行血利水藥不效,用牛膝濃煎膏飲,下血一桶,小便通而愈。),
能止血,吐痰除熱,解毒殺蟲。
主治:治雙蛾喉痺,砂淋血淋(良方云:「濃煎加乳、麝少許,神效。」),
小兒牙關緊閉,急慢驚風(不省人事者,絞汁入好酒灌之即甦,
以醋拌渣敷項下。)。
服汁吐瘧痰(驚風服之,亦取其吐痰。),漱汁止牙痛,搗之傅蛇蟲螫毒。
品類:根白如短牛膝,
配伍:地黃為使。(煎湯洗痔,渣塞患處良。)

序號:165
編號:草部165
藥名:鶴蝨
十劑:瀉、殺蟲
性味:苦辛,有小毒。
功用:殺五臟蟲,
主治:治蚘嚙腹痛。(面白唇紅,時發時止者,為蟲病,肥肉汁調末服。)
品類:沈存中筆記云是杜牛膝子(或曰非也,別是一種。)。最粘人衣,有狐氣,
炮製:炒熱則香。

序號:166
編號:草部166
藥名:山豆根
十劑:瀉熱、解毒
性味:苦寒。
功用:瀉心火,以保金氣,去肺大腸之風熱(心火降,則不灼肺而金清,
肺與大腸相表裏,肺金清,則大腸亦清。),消腫止痛。
主治:治喉癰喉風,齦痛齒痛(含之嚥汁。),
喘滿熱欬,腹痛下痢,五痔諸瘡。
解諸藥毒,傅禿瘡,蛇狗蜘蛛瘡,療人馬急黃。(血熱極所致。)
品類:苗蔓如豆,雖冬不凋。

序號:167
編號:草部167
藥名:牛蒡子
十劑:一名鼠粘子,一名惡實,瀉熱、解毒
性味:辛平
功用:潤肺。解熱散結,除風,利咽膈,理痰嗽,消斑疹,利二便。
行十二經,散諸腫瘡瘍之毒,利腰膝凝滯之氣。
(性冷而滑利,痘證虛寒泄瀉者忌服。)
炮製:實如葡萄而褐色,酒拌蒸,待有霜,拭去用。
根苦寒,竹刀刮淨,絞汁蜜和服,治中風,汗出乃愈。
搗和豬脂,貼瘡腫,及反花瘡。(肉反出如花狀。)

序號:168
編號:草部168
藥名:山慈菇
十劑:瀉熱、解毒
性味:甘微辛,有小毒。
功用:功專清熱散結,
主治:治癰瘡疔腫,瘰厲結核(醋磨塗。)。解諸毒蠱毒,蛇蟲狂犬傷。
品類:根與慈菰小蒜相類, 
炮製:去毛殼用。(玉樞丹中用之。廣筆記云出處州遂昌縣,拱山,
無毛,少真者。有毛,誤也。)

序號:169
編號:草部169
藥名:漏盧
十劑:瀉熱、解毒
性味:鹹軟堅,苦下泄,寒勝熱,
歸經:入胃大腸,通肺小腸。
功用:散熱解毒,通經下乳,排膿止血,生肌殺蟲。
主治:治遺精尿血,癰疽發背(古方以漏盧湯為稱首。),
及預解時行痘疹毒。(取其寒勝熱,又能入陽明故也。)
品類:出閩中,莖如油麻,枯黑如漆者真。
炮製:甘草拌蒸,
配伍:連翹為使。

序號:170
編號:草部170
藥名:貫眾
十劑:瀉熱、解毒
性味:味苦微寒,有毒。
功用:能解邪熱之毒,治崩中帶下,產後血氣脹痛,破癥瘕,
發斑痘(王海藏快斑散用之。),化骨哽(能軟堅。),殺三蟲。
品類:根似狗脊而大,汁能制三黃,化五金,伏鍾乳,結砂制汞,解毒軟堅。
(以此浸水缸中,日飲其水,能辟時疾。)

序號:171
編號:草部171
藥名:射干
十劑:瀉火、解毒、散血、消痰
性味:苦寒,有毒。
功用:能瀉實火,火降則血散腫消,而痰結自解,
故能消心脾老血,行太陰、厥陰之積痰(肺、脾、肝。)。
治喉痺咽痛為要藥(擂汁醋和,噙之引涎。千金方治喉痺,有烏扇膏。)。
主治:治結核瘕疝,便毒瘧母。(鱉甲煎丸治瘧母用之,皆取其降厥陰相火也。)
通經閉,利大腸,鎮肝明目。
品類:扁竹花根也。(葉鋪鋪如烏羽及扇,故一名烏扇、烏翼。)
炮製:泔水浸一日,菫竹葉煮半日用。

序號:172
編號:草部172
藥名:續隨子
十劑:一名千金子,瀉行水、破血解毒
性味:辛溫有毒。
功用:行水破血。
主治:治癥瘕痰飲,冷氣脹滿,蠱毒鬼疰。利大小腸,下惡滯物,塗疥癬瘡。
(玉樞丹用之,治百病多效驗。疏曰乃以毒治毒之功。)
炮製:去殼,取色白者,壓去油用。
(時珍曰:「續隨子、大戟、澤漆、甘遂,莖葉相似,主療亦相似,
長於利水,用之得法,皆要藥也。」)

序號:173
編號:草部173
藥名:馬藺子
十劑:一名蠡實,瀉溼熱、解毒
性味:甘平。
主治:治寒疝喉痺,癰腫瘡癤。婦人血氣煩悶,血運崩帶,利大小腸,
禁忌:久服令人瀉。
品類:叢生,葉似薤而長厚結角,子如麻大,赤色有稜。
炮製:炒用,治疝用醋拌,根葉同功。

序號:174
編號:草部174
藥名:蓖麻子
十劑:瀉、通竅、拔毒、出有形滯物
性味:辛甘有毒。性善收,亦善走。
主治:能開通諸竅經絡,治偏風不遂,喎斜(搗餅,左貼右,右貼左,即止。)
口噤,鼻窒耳聾(搗爛綿裏塞耳、塞鼻。),喉痺舌脹(油作紙燃煙薰。)。
能利水氣,治水癥浮腫。(研服當下清黃水,壯人只可五粒。)
能出有形滯物,治針刺入肉(搗傅傷處,頻看,刺出即去藥,恐努出好肉。),
竹木骨哽(蓖麻子一兩,凝水石二兩,研勻,以一捻置舌根噙嚥,
自然不見。),
胞胎不下。(蓖麻一粒,巴豆一粒,麝香一分,貼臍中,併足心,
胎下即去之,若子腸挺出者,搗膏塗頂心,即收。)
能追膿拔毒,傅瘰厲惡瘡,外用屢奏奇功。
(鵜鶘油能引藥氣入內,蓖麻油能拔病氣出外,故諸膏多用之。)
禁忌:然有毒熱,氣味頗近巴豆,內服不可輕率。
(去皮,黃連水浸,每晨用浸水吞一粒至三四粒,治大風疥癩。)
品類:形如牛蜱,黃褐有斑。
炮製:鹽水煮,去皮研,或用油,
配伍:忌鐵。(食蓖麻,一生不得食炒豆,犯之脹死。)

序號:175
編號:草部175
藥名:白頭翁
十劑:瀉熱、涼血
性味:苦堅腎,寒涼血,
歸經:入陽明血分(胃、大腸。)。
主治:治熱毒血痢,(仲景治熱痢有白頭翁湯,黃連、黃柏、秦皮。
東垣曰:「腎欲堅,急食苦以堅之;痢則下焦虛,故以純苦之劑堅之。」)
溫瘧寒熱,齒痛骨痛(腎主齒骨,齦屬陽明。),鼻衄禿瘡,瘰厲疝瘕,
血痔偏墜(搗傅患處。),明目消疣。
品類:有風反靜,無風則搖,近根處有白茸,
配伍:得酒良。

序號:176
編號:草部176
藥名:王瓜
十劑:即土瓜根,瀉熱、利水、行血
性味:苦寒, 
功用:瀉熱利水。
主治:治天行熱疾,黃疸消渴(搗汁飲。),便數帶下,月閉瘀血,利大小腸,
排膿消腫,下乳(通乳藥多用之,單服亦可。)墮胎。
品類:根如栝蔞之小者,味如山藥,根子通用。
(經疏曰:「主治略似栝蔞。傷寒發斑,用王瓜搗汁,和伏龍肝末服甚效。」)

序號:177
編號:草部177
藥名:王不留行
十劑:通行血
性味:甘苦而平,其性行而不住,
功用:能走血分,通血脈,乃陽明、衝、任之藥(陽明多氣多血。)。
      除風去痺,止血定痛,通經利便,
下乳催生(俗云穿山甲、王不留行,婦人服之,乳長流。)。
主治:治金瘡,(止血。)癰瘡,(散血。)出竹木刺,
禁忌:孕婦忌之。
品類:花如鈴鐸,實如燈籠,子殼五稜,
炮製:取苗子蒸,漿水浸用。

序號:178
編號:草部178
藥名:冬葵子
十劑:滑腸、利竅
性味:甘寒淡滑。
功用:潤燥利竅,通營衛,滋氣脈,行津液,利二便,
消水腫(用榆皮等分煎服。),通關格,下乳滑胎。
品類:秋葵復種,經冬至春作子者,名冬葵子。
根葉同功,春葵子亦滑,不堪入藥。
      蜀葵花赤者治赤帶,白者治白帶。赤者治血燥,白者治氣燥。
亦治血淋關格,皆取其寒潤滑利之功也。

序號:179
編號:草部179
藥名:白鮮皮
十劑:通祛風溼
性味:氣寒善行,味苦性燥(行水故燥。)。
功用:入脾胃,除溼熱,兼入膀胱小腸,行水道,通關節,利九竅。
為諸黃風痺之要藥。(一味白蘚皮湯,治產後風。
時珍曰:「世醫止施之瘡科淺矣。」)
兼治風瘡疥癬,女子陰中腫痛。(溼熱乘虛,客腎與膀胱所致。)
品類:根黃白而心實,取皮用,
配伍:惡桑螵蛸、桔梗、茯苓、萆薢。

序號:180
編號:草部180
藥名:萆薢
十劑:通去風溼、補下焦
性味:甘苦辛平, 
歸經:入足陽明、厥陰(胃、肝。)。
功用:祛風去溼,以固下焦,(陽明主肉,屬濕;厥陰主筋,屬風。)
補肝虛,(去風。)堅筋骨,(風溼去則筋骨堅。)益精明目。
主治:治風寒濕痺,腰痛久冷,關節老血,膀胱宿水,陰痿失溺,莖痛遺濁,
痔漏惡瘡。(諸病皆陽明溼熱流入下焦。萆薢能除濁分清,
古方有萆薢分清飲。
史國信云:「若欲興陽,先滋筋力;若欲便清,先分肝火。」
萬金護命方云:「凡人小便頻數,便時痛不可忍者,
此疾必因大腸祕熱不通,水液只就小腸,大腸愈加乾竭,
甚則身熱、心燥、思水,即重證也。此疾本因貪酒色,
或過食辛熱葷膩之物,積有熱毒,腐物瘀血乘虛流入小腸,故便時作痛也。
此便數而痛,與淋證濇而痛不同,宜用萆薢一兩,鹽水炒為末,
每服二三錢,使水道轉入大腸,仍以蔥湯頻洗穀道,令氣得通,
則便數及痛自減也。」腎有二竅,淋證出於溺竅,濁證出於精竅。)
品類:有黃白二種,黃長�  (音硬。),白虛N  ,N  者良。
配伍:薏苡為使,畏大黃、柴胡、前胡,忌茗醋。
(時珍曰:「萆薢、菝"  ,土茯苓,形不同而主治不甚相遠,
豈一類數種乎?萆薢根細長淺白,菝"  根作塊亦黃。」)

序號:181
編號:草部181
藥名:土茯苓
十劑:通祛溼熱、補脾胃
性味:甘淡而平,
歸經:陽明主藥。(胃、大腸。)
功用:健脾胃,祛風溼。脾胃健則營衛從,風溼除則筋骨利。利小便,止瀉泄。
主治:治筋骨拘攣,楊梅瘡毒,(楊梅瘡古方不載。明正德間起於嶺表,
其證多屬陽明、厥陰,而兼及他經,蓋相火寄於厥陰,肌肉屬於陽明故也。
醫用輕粉劫劑,其性燥烈,入陽明,劫去痰涎,從口齒出,瘡即乾愈。
然毒氣竄入經絡、筋骨,血液枯槁,筋失所養,變為拘攣、癰漏,
竟致廢涸。土茯苓能制輕粉之毒,去陽明溼熱,用一兩為君,
苡仁、金銀花、防風、木通、木瓜、白蘚皮各五分,皂角子四分,
氣虛加人參七分,血虛加當歸七分,名搜風解毒湯。)
瘰厲瘡腫。(溼鬱而為熱,營衛不和,則生瘡腫。
經云:「溼氣害人,皮肉筋脈是也。」
土茯苓,淡能滲,甘能補,患膿疥者,煎湯代茶甚妙。)
品類:大如鴨子,連綴而生,俗名「冷飯團」。有赤、白二種,白者良,
炮製:可煮食,亦可生啖。
配伍:忌茶。(楊梅毒用為主藥。)

序號:182
編號:草部182
藥名:白歛
十劑:瀉火、散結
性味:苦能泄,辛能散,甘能緩,寒能除熱。
功用:殺火毒,散結氣,生肌止痛。
主治:治癰疽瘡腫,面上皰瘡,金瘡撲損(箭鏃不出者,同丹皮或半夏為酒服。),
斂瘡方多用之(故名。每與白芨相須。),搽凍耳(同黃柏末油調。)。
品類:蔓赤,枝有五葉,根如卵而長,三五枚同窠,皮烏肉白。
一種赤斂,功用皆同(鄭奠一曰:「能治溫瘧血痢,腸風痔漏,赤白帶下。」)。

序號:183
編號:草部183
藥名:預知子
十劑:補勞、瀉熱
性味:苦寒。
功用:補五勞七傷, 
主治:治痃癖氣塊,天行溫疾,蛇蟲咬毒,殺蟲療蠱
(綴衣領中,凡遇蠱毒則聞其聲,而預知之,故耳。),利便催生。
品類:籐生,子如皂角,褐色光潤,出蜀中,云亦難得。

序號:184
編號:草部184
藥名:旱蓮草
十劑:一名鯉腸,又名金陵草,補腎
性味:甘鹹汁黑。
功用:補腎止血,黑髮烏髭(千金云:「當及時多收,其效甚速。」
經疏云:「性涼不益脾、胃。」故千金方金陵煎丸,用薑汁和劑。)。
品類:苗如旋覆,實似蓮房,斷之有汁,須臾而黑,
炮製:熬膏良。

序號:185
編號:草部185
藥名:劉寄奴
十劑:瀉、破血、止血
性味:苦溫。
功用:破血通經,除癥下脹,止金瘡血,
禁忌:多服令人吐利。
品類:一莖直上,葉尖長糙澀,花白蕊,如小菊花,有白絮,如苦買絮,子細長,
亦似苦買子。葉、莖、花、子皆可用。
(劉裕,小字寄奴。微時,曾射一蛇,明日見童子林中搗藥,
問之答曰:「吾王為劉寄奴所傷,合藥敷之。」
裕曰:「王何不殺之?」童曰:「寄奴王者不可殺也。」
化之不見,乃收藥回,每遇金瘡,傅之立愈。)

序號:186
編號:草部186
藥名:馬鞭草
十劑:瀉、破血、消脹、殺蟲
性味:味苦,微寒。
功用:破血通經,殺蟲消脹。
主治:治氣血癥瘕,癰瘡陰腫。(搗塗。)
品類:墟陌甚多,方莖,葉似益母,對生,夏秋開細紫花,穗如車前草。
類蓬蒿而細,根白而小,用苗葉。

序號:187
編號:草部187
藥名:穀精草
十劑:輕明目
性味:辛溫,輕浮。
歸經:上行陽明胃,兼入厥陰肝。
功用:明目退翳之功,在菊花之上。亦治喉痺齒痛,陽明風熱。
品類:收穀後,荒田中生,葉似嫩秧,花如白星。(小兒雀盲者,羯羊肝一具,
不洗,竹刀剖開,入穀精煮熟食之,或作丸茶下。)

序號:188
編號:草部188
藥名:青葙子
十劑:一名草決明,瀉肝明目
性味:味苦,微寒。
歸經:入厥陰(肝。)。
功用:祛風熱,鎮肝明目。
主治:治青盲障翳,蟲疥惡瘡,
禁忌:瞳子散大者忌服(能助陽火。)。
品類:類雞冠而穗光長。

序號:189
編號:草部189
藥名:決明子
十劑:瀉肝、明目
性味:甘苦鹹平,
歸經:入肝經。
功用:除風熱,
主治:治一切目疾,故有決明之名。又曰益腎精。
(瞳子神光屬腎。日華曰明目甚于黑豆,作枕治頭風。)
品類:狀如馬蹄,俗呼馬蹄決明。
炮製:搗碎煎, 
配伍:惡大麻仁。

序號:190
編號:草部190
藥名:蓼實
十劑:宣,溫中
性味:辛溫。
功用:溫中明目,耐風寒,下水氣。(時珍曰:「古人種蓼為蔬,收子入藥。
今惟酒麴用其汁耳,以香蓼、清蓼、紫蓼為良。」)
品類:有香蓼、青蓼、紫蓼、赤蓼、木蓼、水蓼、馬蓼。

序號:191
編號:草部191
藥名:馬勃
十劑:輕解熱,外用傅瘡
性味:辛平,輕虛。
功用:清肺解熱,(東垣普濟消毒飲中用之。)散血止嗽。
主治:治喉痺咽痛(吹喉中良,或加白礬或硝掃喉,取吐痰愈。),鼻衄失音,
外用傅諸瘡良。
品類:生溼地朽木上,狀如肺、肝,紫色虛軟,彈之粉出, 
炮製:取粉用。

序號:192
編號:草部192
藥名:木鱉子
十劑:瀉熱,外用治瘡
性味:苦溫,微甘,有小毒。
功用:利大腸,
主治:治瀉痢疳積,瘰厲瘡痔,乳癰蚌毒,消腫追毒,生肌除皯(音旱。黑斑。),
專入外科。
品類:核扁如鱉,綠色,
炮製:揀去油者,能毒狗。

序號:193
編號:草部新增001
藥名:西洋參
十劑:補肺、清火
性味:苦甘涼。味厚氣薄,
功用:補肺降火,生津液,除煩倦,虛而有火者相宜。
品類:出西洋佛蘭西,一名佛蘭參。(補,性輕。降,性重。)

序號:194
編號:草部新增002
藥名:東洋參
十劑:補中益氣
性味:苦甘溫,氣味微帶羊羶氣。
主治:主治與遼參相似,功用亦相近,但力薄耳。
品類:出東洋日本。又一種出高麗一帶,與關東接壤,亦名東洋參。

序號:195
編號:草部新增003
藥名:黨參
十劑:補中益氣
性味:甘平。
功用:補中益氣,和脾胃,除煩渴,中氣微虛,用以調補,甚為平安。
品類:今分西黨、南黨二種。

序號:196
編號:草部新增004
藥名:太子參
十劑:補中益氣
功用:形細如參條,而補性不下大參,氣味功用,均同人參。

序號:197
編號:草部新增005
藥名:珠兒參
十劑:補肺降火
性味:苦寒微甘。味厚體重,
功用:補肺降火,肺熱者宜之。
禁忌:臟寒者服之,即作腹痛。鬱火服之,火不透發,反生寒熱。
品類:其大約與西洋人參相同,不過清熱之功,熱去則火不刑金,而肺臟受益,
非真能補也,出閩中。

序號:198
編號:草部新增006
藥名:土人參
十劑:清肺生津
性味:甘微寒。氣香味淡,性善下降,
功用:能伸肺經治節,使清肅下行,補氣生津。
主治:治欬嗽喘逆,痰壅火升。
品類:出浙江,俗名粉沙參。

序號:199
編號:草部新增007
藥名:霍山石斛
十劑:養胃、清熱
性味:甘平。
功用:解暑養胃,生津止渴,清虛熱,功勝金石斛。
品類:出霍山,細小而黃,形曲不直。

序號:200
編號:草部新增008
藥名:冬蟲夏草
十劑:保肺、已勞嗽
性味:甘平。
功用:保肺益腎,止血化痰,已勞嗽。
品類:四川嘉定府所產者最佳,冬在土中,形如老蠶,有毛能動,至夏毛出土上,
連身俱為草,若不取,至冬則復化為蟲。

序號:201
編號:草部新增009
藥名:落得打
十劑:行血治傷
性味:甘平。
主治:治跌打損傷,及金瘡出血, 
炮製:並用根煎,能行血(酒炒。)又能止血。(醋炒。),或搗敷。
品類:苗高三四尺,葉如薄荷,根如玉竹而無節,搗爛則黏。

序號:202
編號:草部新增010 
藥名:水仙根
十劑:療大熱
性味:苦,微辛寒滑。
主治:治癰疽,切片貼大瘡。

序號:203
編號:草部新增011
藥名:草棉花子
十劑:療瘡
性味:苦辛,性溫。
主治:外科用治惡瘡諸毒,
品類:俗呼棉花,花燒灰止血。

序號:204
編號:草部新增012
藥名:香蕉
十劑:潤腸、涼肺
性味:甘涼。
功用:潤腸清肺,
品類:產粵東。

序號:205
編號:草部新增013
藥名:淡竹葉
十劑:瀉火、利便
性味:微苦而涼。
功用:利小便,瀉火,涼肺清心。

序號:206
編號:草部新增014
藥名:建蘭
十劑:去陳腐氣
功用:花除宿氣,解鬱,催生。和氣血,寬中醒酒。
葉通舒經絡,宣洩風邪。開胃清肺,消痰散結氣。

序號:207
編號:草部新增015
藥名:秋海棠
十劑:潤肌、悅顏
性味:酸寒。
功用:潤肌膚,好顏色。

序號:208
編號:草部新增016
藥名:玫瑰花
十劑:和血、平肝
性味:紫入血分,白入氣分。氣香,性溫,味甘。
歸經:入脾、肝經,
功用:和血行血,理氣平肝氣。

序號:209
編號:草部新增017
藥名:仙鶴草
十劑:已勞、止血
主治:治勞傷吐血有神功。

序號:210
編號:草部新增018
藥名:野薔薇
十劑:退熱、解毒
主治:治暑天瘡癤,清暑退熱,解毒。
品類:花、葉、根、莖並用。

序號:211
編號:草部新增019
藥名:馬蘭
十劑:涼血、破血
性味:苦微辛,性涼,
歸經:入陽明血分,
功用:與澤蘭同功。能涼血,
主治:治吐血衄血,口瘡舌瘡。

序號:212
編號:草部新增020
藥名:藍根
十劑:涼血、破血
性味:甘苦而涼。
功用:清熱破血,解毒涼血。普濟消毒飲用之。

序號:213
編號:草部新增021
藥名:百腳草
十劑:涼血、治便血
性味:苦寒。
功用:涼血清熱,治血毒痢,腸風便血。
品類:生人家牆陰,秋冬不凋,一名鳳尾草。形如雞腳,又名雞腳草。

序號:214
編號:草部新增022
藥名:芭蕉根
十劑:解毒火、療癰疽
性味:甘寒。
主治:治一切腫毒,火證。
炮製:搗敷或切片貼,內服搗汁用。
品類:葉收暑氣,花明目潤肌。

序號:215
編號:草部新增023
藥名:敗醬
十劑:排膿、破血
性味:苦平。
功用:解毒排膿,行經破血,
主治:治癰腫及內癰。

序號:216
編號:草部新增024
藥名:地錦
十劑:破血、止血
性味:辛平。
功用:通流血脈,能散血止血。
主治:治金刃損傷,撲跌出血,血痢下血,崩中血結,一切瘀血血滯之病。
品類:一名血見愁。

序號:217
編號:草部新增025
藥名:胭脂
十劑:活血、止血。
功用:活血行血, 
主治:外科用以生肌化血。
品類:油胭脂治痘瘡毒,亦取其活血也

序號:218
編號:草部新增026
藥名:雞血籐
十劑:活血、止血
功用:活血舒筋, 
主治:治男婦乾血勞,一切虛損勞傷,吐血、咯血、咳血、嗽血,諸病要藥。

序號:219
編號:草部新增027
藥名:絡石籐
十劑:袪風、舒筋
性味:苦溫無毒,
功用:堅筋骨,利關節,
主治:治一切風。

序號:220
編號:木部001
藥名:茯苓
十劑:補心脾、通行水
功用:甘溫,益脾助陽,滲淡,利竅除溼。
色白,入肺瀉熱,而下通膀胱(能通心氣於腎,使熱從小便出,
然必其上行入肺,清其化源,而後能下降利水也。)。
甯心益氣,調營理衛,定魄安魂(營主血,衛主氣,肺藏魄,肝藏魂。)。
主治:治憂恚驚悸,(心、肝不足。)心下結痛,寒熱煩滿,
口焦舌乾(口為脾竅,舌為心苗,火下降則熱除。),欬逆(肺火。),
膈中痰水(脾虛。),水腫淋瀝,泄瀉(滲溼。)
遺精(益心腎。若虛寒遺溺泄精者,又當用溫熱之劑,峻補其下,
忌用茯苓淡滲之藥。)。小便結者能通,多者能止(溼除則便自止。),
生津止渴(溼熱去則津生。),退熱安胎。
品類:松根靈氣結成,以大塊堅白者良。
炮製:去皮乳拌蒸,多拌良。白者入肺、膀胱氣分,赤者入心、小腸氣分。
(時珍曰:「白入氣,赤入血。」)補心、脾,白勝;利溼熱,赤勝。
配伍:惡白斂,畏地榆、秦艽、龜甲、雄黃,忌醋。 
其他:皮專能行水,治水腫膚脹。(以皮行皮之義,五皮散用之。
凡腫而煩渴,便秘溺赤,屬陽水,宜五皮散、疏鑿飲。
不煩渴,大便溏,小便數,屬陰水,宜實脾飲、流氣飲。
腰以上腫宜汗,腰以下腫宜利小便。)

序號:221
編號:木部002
藥名:茯神
十劑:補心
主治:主治略同茯苓,但茯苓入脾胃之用多,茯神入心之用多。
開心益智,安魂養神,療風眩心虛,健忘多恚。
品類:即茯苓抱根生者,(昂按以其抱心,故能補心也。)
炮製:去皮及中木用。
其他:茯神心木,名黃松節。療諸筋攣縮,偏風喎邪,心掣健忘。
(心木一兩、乳香一錢、石器炒研,名松節散,每服二錢,木瓜湯下,
治一切筋攣疼痛。乳香能生筋,木瓜能舒筋也。)

序號:222
編號:木部003
藥名:琥珀
十劑:通行水、散瘀、安神
性味:甘平。
功用:以脂入土而成實,故能通塞以甯心,定魂魄,療癲邪。
(從鎮墜藥,則安心神。)
色赤入手少陰,足厥陰血分(心、肝。),故能消瘀血,破癥瘕,生肌肉,
合金瘡(從辛溫藥,則破血生肌。)。
其味甘淡,上行能使肺氣下降,而通膀胱(經曰:「飲食入胃,游溢精氣,
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
凡滲藥皆上行而後下降。),故能治五淋,利小便,燥脾土
(從淡滲藥則利竅行水。然石藥終燥,若血少而小便不利者,
反致燥急之苦。),
又能明目磨翳。
品類:松脂入土,年久結成,或云楓脂結成。以摩熱拾芥者真。
(市人多煮雞子及青魚枕偽之,摩呵亦能拾芥,宜辨。)
炮製:用柏子仁末,入瓦鍋同煮半日,搗末用。

序號:223
編號:木部004
藥名:松節
十劑:燥溼、去風
功用:松之骨也。堅勁不凋,故取其苦溫之性,
以治骨節間之風溼。(丹溪曰:「能燥血中之溼。」)
炮製:杵碎酒浸良。(史國公藥酒中用之。)
品類:松脂,苦甘性燥,祛風去溼,化毒殺蟲,生肌止痛。
養生家鍊之服食,今熬膏多用之。(齲齒有孔,松脂j  塞,蟲即從脂出。)
松毛,釀酒(煮汁代水。),亦治風痺腳氣。

序號:224
編號:木部005
藥名:柏子仁
十劑:補心脾、潤肝腎
性味:辛甘而潤。其氣清香,
功用:能透心腎而悅脾(昂按:凡補脾藥多燥,此潤藥而香,能舒脾燥,
脾藥中兼用最良。),
養心氣,潤腎燥,助脾滋肝(好古曰:「肝經氣藥。」),
益智甯神(養心。),聰耳明目(甘益血,香通竅。),
益血止汗(心生血,汗為心液。)。除風溼,愈驚癇,澤皮膚,辟鬼魅。
炮製:炒研去油,油透者勿用,
配伍:畏菊花。

序號:225
編號:木部006
藥名:側柏葉
十劑:補陰、涼血
性味:苦濇微寒。(本草微溫。)
功用:養陰滋肺而燥土,最清血分,為補陰要藥。
止吐衄崩淋,腸風尿(血。)痢(血。),一切血證。
去冷風溼痺,歷節風痛(肢節大痛,晝靜夜劇,名白虎歷節風,
亦風寒溼所致。)。
塗湯火傷(搗爛水調塗。),生肌殺蟲,炙罨凍瘡,汁烏髭髮。
炮製:取側者,(丹溪曰多得月令之氣,隨月建方取。)或炒或生用。
配伍:牡桂為使,惡菊花,宜酒。(萬木皆向陽,柏獨西指,受金之正氣,
堅勁不凋,多壽之木,故元旦飲椒柏酒以辟邪。)

序號:226
編號:木部007
藥名:肉桂
十劑:大燥、補腎命火
性味:辛甘大熱,氣厚純陽,
歸經:入肝腎血分,(平肝補腎。)
功用:補命門相火之不足(兩腎中間,先天主氣,乃真火也。
人非此火不能有生,無此真陽之火,則無以蒸糟粕而化精微,
脾胃衰敗,氣盡而亡矣。),益陽消陰。
主治:治痼冷沈寒。能發汗,疏通血脈,宣導百藥(辛則善散,熱則通行。)。
去營衛風寒,表虛自汗(陽虛。),
腹中冷痛,欬逆結氣(欬逆亦由氣不歸元,桂能引火歸宿丹田。)。
木得桂而枯(削桂釘木根,其木即死。),又能抑肝風而扶脾土
(肝木盛則剋土,辛散肝風,甘益脾土。)。
從治目赤腫痛(以熱攻熱,名曰從治。),
及脾虛惡食(命火不足。),溼盛泄瀉(土為木剋,不能防水,
古行水方中,亦多用桂,如五苓散、滋腎丸之類。),
補勞明目,通經墮胎(辛熱能動血故也。)。
品類:出嶺南桂州者良(州因桂名。),
色紫肉厚, 味辛甘者為肉桂(入肝、腎命門。), 
炮製:去粗皮用(其毒在皮。)。去裏外皮,當中心者為桂心(入心。),
枝上嫩皮為桂枝(入肺、膀胱及手足。)。
配伍:得人參、甘草、麥冬良,忌生蔥、石脂。
(本草有菌桂、筒桂、牡桂、版桂之類,今用者亦罕分別,
惟以肉厚氣香者良)。

序號:227
編號:木部008
藥名:桂心
十劑:燥、補陽、活血
性味:苦入心,辛走血。
功用:能引血化汗化膿,內託癰疽痘瘡(同丁香治痘瘡灰塌。),
益精明目,止瘀生肌。補勞傷,暖腰膝,續筋骨。
主治:治風痺癥瘕,噎膈腹滿,腹內冷痛,九種心痛。
(一蟲、二疰、三風、四悸、五食、六飲、七冷、八熱、九去來痛,
皆邪乘於手少陰之絡,邪正相激,故令心痛。)

序號:228
編號:木部009
藥名:桂枝
十劑:輕解肌、調營衛
性味:辛甘而溫,氣薄升浮。
歸經:入太陰肺,太陽膀胱經。
功用:溫經通脈,發汗解肌(能利肺氣。經曰:「辛甘發散為陽。」)。
主治:治傷風頭痛(無汗能發。),
中風自汗(有汗能止。「中」猶傷也,古文通用。自汗屬陽虛,
桂枝為君,芍藥、甘草為佐,加薑、棗,名桂枝湯,能和營實表。),
調合營衛,使邪從汗出,而汗自止。
亦治手足痛風脅風。(痛風有風痰、風溼、溼痰、瘀血、氣虛、血虛之異,
桂枝用作引經。脅風屬肝,桂能平肝。
東垣曰:「氣薄則發泄,桂枝上行而解表;氣厚則發熱,肉桂下行而補腎。」
王好古曰:「或問桂枝止煩出汗。仲景治傷寒發汗,數處皆用桂枝湯。
又曰:無汗不得用桂枝,汗多者,桂枝甘草湯,此大能閉汗也。
二義相通否乎?
曰:仲景云:太陽病發熱汗出者,此為營弱衛強。
陰虛陽必湊之,故以桂枝發其汗,此乃調其營氣,則衛氣自和,
風邪無所容,遂自汗而解,非若麻黃能開腠理,發出其汗也。
汗多用桂枝者,以之調和營衛,則邪從汗出,而汗自止,
非桂枝能閉汗孔也。亦惟汗者宜之,若傷寒無汗,則當發汗為主,
而不獨調其營衛矣。故曰無汗不得服桂枝,有汗不得服麻黃也。」
傷寒例曰:「桂枝下咽,陽盛則斃;承氣入胃,陰盛則亡。」)

序號:229
編號:木部010
藥名:枸杞子
十劑:平補而潤
性味:甘平。(本草苦寒。)
功用:潤肺清肝,滋腎益氣,生精助陽。補虛勞,強筋骨(肝主筋,腎主骨。),
去風明目(目為肝竅,瞳子屬腎。),利大小腸。
主治:治嗌乾消渴(昂按:古諺有云:出家千里,勿食枸杞。
其色赤屬火,能補精壯陽,然氣味甘寒而性潤,仍是補水之藥,
所以能滋腎,益肝明目,而治消渴也。)。
品類:南方樹高數尺,北方並是大樹。以甘州所產,紅潤少核者良。
炮製:酒浸搗用。
其他:根名「地骨皮」(見下。)。
葉名「天精草」,苦而涼,清上焦心、肺客熱,代茶止消渴。
(時珍曰:「皆三焦氣分之藥。」)

序號:230
編號:木部011
藥名:地骨皮
十劑:瀉熱、涼血、補正氣
性味:甘淡而寒。
功用:降肺中伏火,瀉肝腎虛熱。能涼血而補正氣,
主治:故內治五內邪熱(熱淫於內,治以甘寒,地骨一斤,生地五斤,
酒煮服治帶下。),吐血尿血(搗鮮汁服。),欬嗽消渴(清肺。)。
外治肌熱虛汗,
上除頭風痛(能除風者,肝、腎同治也。肝有熱則自生風,
與外感之風不同,熱退則風自息。),
中平胸脅痛,(清肝。)
下利大小腸。
療在表無定之風邪,傳尸有汗之骨蒸。
(李東垣曰:「地為陰,骨為裏,皮為表。地骨皮瀉腎火,
牡丹皮瀉包絡火,總治熱在外,無汗而骨蒸。
知母瀉腎火,治熱在內有汗而骨蒸。四物湯加二皮,治婦人骨蒸。」
朱二允曰:「能退內潮,人所知也;能退外潮,人實不知。
病或風寒散而未盡,作潮往來,非柴、葛所能治,
用地骨皮,走表又走裏之藥,消其浮游之邪,服之未有不愈者,特表明之。」
時珍曰:「枸杞、地骨、甘寒平補,使精氣充足,而邪火自退。
世人多用苦寒,以芩、連降上焦,知、柏降下焦,致傷元氣,惜哉!
予嘗以青蒿佐地骨退熱,累有殊功。」)
炮製:甘草水浸一宿用。(腸滑者,忌枸杞子;中寒者,忌地骨皮。
搗鮮者,同鮮小薊煎濃汁,浸下疳甚效。)

序號:231
編號:木部012
藥名:山茱萸
十劑:補肝腎、濇精氣
性味:辛溫酸濇。
功用:補腎溫肝(入二經氣分。),固精祕氣,強陰助陽。
安五臟,通九竅(聖濟云:如何濇劑以通九竅?
經疏云:精氣充則九竅通利。
昂按:山茱通九竅,古今疑之,得經疏一言,而意旨豁然,
始歎前人識見深遠,不易測識,多有如此類者,即經疏一語而擴充之,
實可發醫人之慧悟也。),
暖腰膝,縮小便。
主治:治風寒溼痺(溫肝,故能逐風。),鼻塞目黃(肝虛邪客則目黃。),
耳鳴耳聾(腎虛則耳鳴、耳聾,皆固精通竅之功。
王好古曰:「滑則氣脫,濇劑所以收之。仲景八味丸用之為君,
其性味可知矣。」
昂按:別錄、甄權皆云能發汗,恐屬誤文,酸劑斂濇,何以反發。
仲景亦安取發汗之藥,以為君乎?
李士材曰:「酸屬東方,而功多在北方者,乙癸同源也。」
肝為乙木,腎為癸水。)。
炮製:去核用,核能滑精,
配伍:惡桔梗、防風、防己。

序號:232
編號:木部013
藥名:酸棗仁
十劑:補而潤,斂汗、甯心
功用:甘酸而潤,(凡仁皆潤。)專補肝膽。
      炒熟酸溫而香,亦能醒脾(故歸脾湯用之。)。
助陰氣,堅筋骨,除煩止渴(斂陰生津。)。
斂汗(經疏曰:「凡服固表藥而汗不止者,用棗仁炒研,同生地、白芍、
五味、麥冬、竹葉、龍眼肉煎服多效,汗為心液故也。」)
甯心(心君易動,皆由膽怯所致。經曰:「凡十一官,皆取決於膽也。」),
療膽虛不眠,(溫膽湯中或加用之。肝虛則膽亦虛,肝不藏魂,故不寐;
血不歸脾,臥亦不安。金匱治虛勞虛煩不眠,用酸棗仁湯,
棗仁二升、甘草一兩炙、知母、茯苓、芎藭各二兩。
深師加生薑二兩,此補肝之劑。經曰:「臥則血歸於肝。」
蘇頌曰:「一方加桂一兩。二方棗仁並生用,治不得眠,
豈得以煮過便為熟乎?」)
酸痺久瀉。(酸收濇,香舒脾。)
生用酸平,療膽熱好眠。(時珍曰:「世人專以為心家藥,殊昧此理。」
昂按:膽熱必有心煩口苦之證,何以反能好眠乎?
溫膽湯治不眠,用二陳加竹茹、枳實二味,皆涼藥,乃以涼肺、胃之熱,
非以溫膽經之寒也。其以溫膽名湯者,以膽欲不寒不燥,當溫為候耳,
「膽熱好眠」四字,不能無疑也。)
炮製:炒研用,
配伍:惡防己。

序號:233
編號:木部014
藥名:杜仲
十劑:補腰膝
性味:甘溫能補,微辛能溫,
歸經:色紫入肝經氣分。
功用:潤肝燥,補肝虛。子能令母實,故兼補腎。肝充則筋健,腎充則骨強,
能使筋骨相著(皮中有絲,有筋骨相著之象。)。
主治:治腰膝酸痛。(經曰:「腰者,腎之府,轉移不能,腎將憊矣;膝者筋之府,
屈伸不能,筋將憊矣。」一少年新娶,得腳軟病且痛甚,作腳氣治不效。
孫琳曰:「此腎虛也」,用杜仲一兩,半酒半水煎服,六日全愈。
按:腰痛不已者,屬腎虛;有定處,屬死血;往來走痛屬痰;
腰冷身重,遇寒即發,屬寒溼;或痛或止,屬溼熱。
而其原,多本於腎虛,以腰者,腎之府也。)
陰下濕癢,小便餘瀝,胎漏(懷孕瀝血。)
墮胎。(慣墜胎者,受孕一兩月,用杜仲八兩,糯米浸湯煎透,
炒斷絲,續斷二兩酒浸,山藥六兩,為糊丸,或棗肉為丸,米飲下,
二藥大補腎氣,託住胎元,則胎不墜。)
品類:出漢中,厚潤者良。
炮製:去粗皮剉,或酥炙、酒炙、蜜炙、鹽酒炒、薑汁炒斷絲用,
配伍:惡黑參。

序號:234
編號:木部015
藥名:女貞子
十劑:平補肝、腎
性味:甘苦而平, 
功用:少陰之精,隆冬不凋。益肝腎,安五臟,強腰膝,明耳目,烏髭髮,
補風虛,除百病。(女貞酒蒸曬乾二十兩,桑椹乾十兩,旱蓮草十兩,
蜜丸,治虛損百病,如四月即搗桑椹汁,七月即搗旱蓮汁,和藥不必用蜜。
時珍曰:「女貞上品妙藥,古方罕用何哉?」)
品類:女貞、冬青,本草作二種,實一物也。冬至採佳, 
炮製:酒蒸用。(近人放蠟蟲於此樹。)

序號:245
編號:木部016
藥名:楮實
十劑:平補助陽
性味:甘寒。
功用:助陽氣,起陰痿,補虛勞,壯筋骨,明目充肌。
(時珍曰:「別錄、大明皆云楮實大補益,
而修真秘書又云久服令人骨痿。濟生秘覽治骨哽,用楮實煎湯,
豈非軟骨之徵乎?本草發明甚言其功,今補藥中罕用,惜未之察耳。」)
炮製:取子浸去浮者,酒蒸用。
其他:皮善行水,治水腫氣滿。
(皮可為紙。楮汁和白芨飛麵調糊接紙,永不解脫。)

序號:246
編號:木部017
藥名:桑白皮
十劑:瀉肺、行水,十劑作燥,以其行水
性味:甘辛而寒。
功用:瀉肺火,(羅謙甫曰:「是瀉肺中火邪,非瀉肺氣也,火與元氣不兩立,
火去則氣得安矣!故本經又云益氣。」
東垣曰:「甘固元氣之不足,而補虛;辛瀉肺氣之有餘,而止嗽;
然性不純良,不宜多用。」
錢乙:「瀉白散,桑皮、地骨各一兩,甘草五錢,每服二錢,
入粳米百粒煎。」
時珍曰:「桑皮、地骨皆能瀉火,從小便出,甘草瀉火緩中,
粳米清肺養血,乃瀉肺諸方之準繩也。
一婦鼻久不聞香臭,後因他疾,繆仲醇為處方,每服桑皮至七八錢,
服久而鼻塞忽通。」)
利二便,散瘀血,下氣行水,
止嗽清痰。(發明曰:「肺中有水,則生痰而作嗽,除水氣正所以瀉火邪,
實則瀉其子也。火退氣甯,則補益在其中矣。」
十劑曰:「燥可去溼,桑白皮、赤小豆之類是也。」)
主治:治肺熱喘滿,唾血熱渴,水腫臚脹。
禁忌:肺氣虛,及風寒作嗽者慎用。
品類:為線可縫金瘡, 
炮製:刮去外皮,取白用。(如恐其瀉氣,用蜜炙之。)
配伍:續斷、桂心為使,忌鐵。 

編號:木部017-1
藥名:桑
功用:乃箕星之精,其木利關節,養津液,行水(錄驗方枝皮細剉,釀酒服良。)
祛風(桑枝一升,細剉炒香,水三升,熬至二升,一日服盡,名桑皮煎,
治風氣、腳氣、口渴。)。
其火拔引毒氣,祛風寒溼痺。(凡癰疽不起,瘀肉不腐,瘰癧流注,
臁頑惡瘡,不愈,用桑木片紮成小把,燃火吹息,炙患處,內服補託良藥。)
煎補藥,熬諸膏,宜用桑柴,內亦宜桑枝攪。

編號:木部017-2
藥名:桑椹
性味:甘涼,
歸經:色黑入腎而補水,
功用:利五臟關節,安魂鎮神,聰耳明目,生津止渴。(煉膏,治服金石藥熱渴。)
利水消腫,解酒烏髭,
炮製:日乾為末,蜜丸良,取極熟者,濾汁熬膏,入蜜煉稠,點湯和酒並妙,
入燒酒經年愈佳。
(每日湯點服,亦治瘰癧,名「文武膏」,以椹名「文武實」也。)

編號:木部017-3
藥名:桑葉
性味:甘寒,
歸經:手足陽明之藥(大腸、胃。)。
功用:涼血(刀斧傷者,為末乾貼之妙。)。燥溼,
去風明目。(採經霜者,煎湯洗眼,去風淚;洗手足,去風痺。
桑葉、黑脂麻等分,蜜丸名扶桑丸。除溼去風,烏髭明目,
以五月五日、六月六日,立冬日採者佳。一老人年八十四,夜能細書,
詢之云:得一奇方。每年九月二十三日,桑葉洗眼一次,永絕昏暗。)
末服止盜汗(嚴州有僧,每就枕,汗出偏身,比旦,衣被皆透,
二十年不能療,監寺教採帶露桑葉,焙乾為末,
空心米飲下二錢,數日而愈。)。
代茶止消渴。

序號:247
編號:木部018
藥名:桑寄生
十劑:補筋骨、散風溼
功用:苦堅腎,助筋骨,而固齒長髮(齒者骨之餘,髮者血之餘。)。
甘益血,止崩漏,而下乳安胎(三證皆由血虛。)。
外科散瘡瘍,追風溼。
品類:他樹多寄生,以桑上採者為真,雜樹恐反有害,
炮製:莖葉並用,
配伍:忌火。

序號:248
編號:木部019
藥名:梔子
十劑:瀉心、肺、三焦也
性味:苦寒。
歸經:輕飄象肺,色赤入心,
功用:瀉心肺之邪熱,使之屈曲下行,從小便出,(海藏曰:「或用為利小便藥,
非利小便,乃肺清則化行,而膀胱津液之府,得此氣化而出也。」)
而三焦之鬱火以解。
熱厥(厥有寒、熱二證。)
心痛以平。(丹溪曰:「治心痛,當分新久,若初起因寒、因食,宜當溫散,
久則鬱而成熱,若用溫劑,不助痛添病乎?
古方多用梔子為君藥,熱藥為之嚮導,則邪易伏,
此病雖日久不食,不死,若痛止恣食,病必再作也。」)
吐衄、血淋、血痢之病以息。(最清胃脘之血,炒黑末服,吹鼻治衄。
本草匯曰:「治實火之血,順氣為先,氣行則血自歸經。
治虛火之血,養正為先,氣壯則自能攝血。」
丹溪曰:「治血不可單行單止,亦不可純用寒藥。
氣逆為火,順氣即是降火。」)
主治:治心煩懊憹不眠。(仲景用梔子豉湯。
王好古曰:「煩者,氣也;燥者,血也。故用梔子治肺煩,香豉治腎燥,
亦用作吐藥,以邪在上焦,吐之則邪散。經所謂其高者,因而越之也。」
按:梔豉湯,吐虛煩客熱;瓜蒂散,吐痰食宿寒。)
五黃(古方多用梔子、茵陳。), 
五淋,亡血津枯,口渴目赤,紫癜白癩,皰皻瘡瘍(皮腠肺所主故也。)。
炮製:生用瀉火,炒黑止血。薑汁炒,止煩嘔。內熱用仁,表熱用皮。

序號:249
編號:木部020
藥名:豬苓
十劑:通行水
性味:苦泄滯,淡利竅,甘助陽,
歸經:入膀胱腎經。
功用:升而能降,開腠發汗,利便行水,與茯苓同而不補。
主治:治傷寒溫疫大熱,(經疏曰大熱利小便,亦分消之意。)
懊儂消渴,腫脹淋濁,瀉痢痎瘧。(瘧多由暑,暑必兼溼。經曰夏傷於暑,秋為痎瘧。)
禁忌:然耗津液,多服損腎昏目。(腎水不足則目昏。
仲景五苓散,豬苓、茯苓、澤瀉、白朮、桂,為治水之總劑。
昂按:經曰:「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
用肉桂辛熱,引入膀胱,所以化其氣也。除桂名四苓散。
資生經曰:「五苓散能生津液,亦通大便。
曾世榮治驚風,亦用五苓散,曰:『茯苓安心神,澤瀉導小便,
小腸利而心氣平,木得桂而枯,能抑肝而風自止,』可謂善用五苓者矣。)
品類:多生楓樹下,塊如豬屎,故名。
(馬屎曰通,豬屎曰苓,苓即屎也,古字通用。)肉白而實者良, 
炮製:去皮用。

序號:250
編號:木部021
藥名:黃柏
十劑:瀉相火、補腎水
性味:苦寒微辛,沈陰下降。
功用:瀉膀胱相火(足太陽引經藥。),補腎水不足,堅腎潤燥
(發明曰:「非真能補也。腎苦燥,急食辛以潤之,
腎欲堅,急食苦以堅之也。相火退而腎固,則無狂蕩之患矣。」
按:腎本屬水,虛則熱矣,心本屬火,虛則寒矣。),
除濕清熱。
主治:療下焦虛,骨蒸勞熱,(陰虛生內熱。)
諸痿癱瘓。(熱甚則傷血,血不榮筋則軟短,而為拘。
濕勝則傷筋,筋不束骨,則弛長而為痿。
合蒼朮名二妙散,清熱利濕,為治痿要藥。
或兼氣虛、血虛、脾虛、腎虛、濕痰、死血之不一,當隨證加治。)
目赤耳鳴。腎火。消渴便閉,黃疸水腫。(王善夫病便閉,腹堅如石,
腿裂出水,飲食不下,治滿利小便藥,遍服不效。
東垣曰:「此奉養太過,膏梁積熱,損傷腎水,致膀胱乾涸,小便不化,
火又逆上,而為嘔噦。難經所謂關則不得小便,格則吐逆者。
內經所謂無陰則陽無以化也」,
遂處以北方大苦寒之劑,黃柏、知母各一兩,酒洗焙研,桂一錢為引,
名滋腎丸,每服二百丸,少焉前陰如刀刺火燒,溺出床下成流,腫脹遂消。)
水瀉熱痢,痔血腸風,漏下赤白(皆濕熱為病。)。
諸瘡痛癢,頭瘡(研末傳之。)口瘡(蜜炒研含。凡口瘡用涼藥不效者,
乃中氣不足,虛火上炎,宜用反治之法。參、朮、甘草補上之虛,
乾薑散火之標,甚者加附子,或噙官桂引火歸元。),
殺蟲安蚘。
禁忌:久服傷胃,尺脈弱者禁用。(若虛火上炎,服此苦寒之劑,有寒中之變。
時珍曰:「知母佐黃柏,滋陰降火,有金水相生之義。
古云:『黃柏無知母,猶水母之無蝦也。』
蓋黃柏能制命門、膀胱陰中之火,知母能清肺金,滋腎水之化源。」
丹溪曰:「君火者,人火也,心火也,可以水滅,可以直折,
黃連之屬可以制之。
相火者,天火也,龍雷之火也,陰火也,不可以水濕制之,
當從其性而伏之,惟黃柏之屬,可以降之。」
按:火有虛火、實火、燥火、濕火、鬱火、相火之異,
虛火宜補,實火宜瀉,燥火宜滋潤,鬱火宜升發。
濕火由濕鬱為熱,多病胕腫。
經所謂「諸腹脹大皆屬於熱,諸病附腫皆屬於火」是也,
宜利濕、清熱而兼補脾。
相火寄於肝、腎,乃龍雷之火,非苦寒所能勝,宜滋陰、養血,
壯水之主,以制陽光。
又按:諸病之中,火證為多,有本經自病者,如忿怒生肝火,
焦思生心火之類是也。
有子母相剋者,如心火剋肺經,肝火剋脾土之類是也。
有臟腑相移者,如肺火咳嗽,久則移熱於大腸而瀉泄;
心火煩焦,久則移熱於小腸,而為淋閟之類是也。
又有別經相移者,有數經合並者,當從其重者而治之。)
品類:川產肉厚色深者良。
炮製:生用降實火,蜜炙則不傷胃,炒黑能止崩帶,
酒製治上,蜜製治中,鹽製治下。(又末乳調,能塗凍瘡。)

序號:251
編號:木部022
藥名:枳實、枳殼
十劑:瀉、破氣行痰,枳實小、枳殼大
性味:苦酸微寒。
功用:其功皆能破氣,氣行則痰行喘止,
痞脹消(脾無積血,心下不痞,濁氣在上則生腹脹。
東垣曰:「枳實治下而主血,枳殼治上而主氣。」),痛刺息,後重除。
主治:治胸痞結胸,食積五膈,痰癖癥結,嘔逆欬嗽,水腫脅脹(肝鬱。)。
瀉痢淋閉,痔腫腸風。除風去痺,辛散風。開胃健脾。
所主略同,但枳實利胸膈,枳殼寬腸胃,枳實力猛。
(大、小承氣湯皆用之。丹溪曰:「枳實瀉痰,能衝牆倒壁。」)
枳殼力緩,為少異。
禁忌:孕婦及氣虛人忌用。(按本草殼、實皆云明目,思之不得其解,
然目疾方中多用之,豈以其破濁氣,即能升清氣乎?
本經又言枳實益氣,想亦同此理也。厚朴調中,亦有益氣明目之文。
王好古曰:「枳實佐以參、朮、乾薑則益氣,佐以硝、黃、牽牛則破氣,
此本經所以言益氣,而復言消痞也。」
張元素曰:「枳殼泄肺走大腸,多用損胸中至高之氣。
昔湖陽公主難產,方士進瘦胎飲,用枳殼四兩,甘草三兩,
五月後日服一錢。潔古改以枳朮,名束胎丸。寇宗奭明其不然,
蓋孕婦全賴血氣以養胎,血氣充實,胎乃易生,彼公主奉養太過,
氣實有餘,故可服之,若概施則誤矣。」
時珍曰:「八九月胎氣盛,壅滯用枳殼、蘇梗以順氣,胎前無滯,
則產後無虛也。氣弱者,大非所宜矣。」)
品類:皮厚而小為枳實,殼薄虛大為枳殼。陳者良,
炮製:麴炒用。(時珍曰:「殼、實,上世未分,魏、晉始分用。
潔古、東垣始分殼治上,實治下。海藏始分殼主氣,實主血。
然仲景治上焦胸痺、痞滿,用枳實諸方,
治下血、痢痔、腸祕、後重,用枳殼,
則「實」不獨治下,而「殼」不獨治高也。
蓋自飛門至魄門,皆肺主之,三焦相通一氣而已。」
飛門,口也;魄門,即肛門。)

序號:252
編號:木部023
藥名:厚朴
十劑:瀉下氣、散滿
性味:苦降,能瀉實滿;辛溫,能散濕滿。
(王好古曰:「別錄言厚朴溫中益氣,消痰下氣,果泄氣乎?益氣乎?
蓋與枳實、大黃同用,則瀉實滿,所謂消痰下氣是也。
與橘皮、蒼朮同用,則除濕滿,所謂溫中益氣是也。
與解利藥同用,則治傷寒頭痛。與瀉利藥同用,則厚腸胃。
大抵味苦辛溫,用苦則瀉,用溫則補也。同大黃、枳實即承氣湯。
同橘皮、蒼朮,即平胃散。
按脹滿證多不同,消補貴得其宜,氣虛宜補氣,血虛宜補血,食積宜消導,
瘀滯宜行痰,挾熱宜清熱,濕盛宜和濕,寒鬱者散寒,怒鬱者行氣,
蓄血者消瘀,不宜專用行散藥,亦有服參、耆而脹反甚者,
以挾食、挾血、挾熱、挾寒,不可概作脾虛氣弱治也。」)
歸經:入足太陰、陽明。(脾、胃。)
功用:平胃調中(佐蒼朮為平胃散,平濕土之太過,以致於中和。),
消痰化食。厚腸胃,行結水,破宿血,殺臟蟲。
主治:治反胃吐逆,喘欬瀉痢,冷痛霍亂。
禁忌:誤服脫人元氣,孕婦忌之。
品類:榛樹皮也,肉厚紫潤者良。
炮製:去粗皮,薑汁炙,或醋炒用。
配伍:乾薑為使,惡澤瀉、硝石,忌豆,犯之動氣。 
其他:花功用相同,而性稍和緩。

序號:253
編號:木部024
藥名:檳榔
十劑:瀉氣行水、破脹攻堅
性味:苦溫破滯,辛溫散邪。
功用:瀉胸中至高之氣,使之下行,性如鐵石,能墜諸藥,至於下極。
攻堅去脹,消食行痰,下水除風,殺蟲醒酒。
主治:治痰癖癥結,瘴癘瘧痢,水腫腳氣。(腳氣沖心尤須用之,
童便、薑汁、溫酒調服。)
治大小便氣祕,裏急後重。(同木香用。木香能利氣。)
禁忌:過服則損真氣。(嶺南多瘴,以檳榔代茶,其功有四:醒能使醉,
醉能使醒,飢能使飽,飽能使飢。然泄臟氣,無瘴之地忌用。)
品類:雞心尖長,破之作錦紋者良。(程星海曰:「陰毛生蝨,世鮮良方,
以檳榔煎水洗,即除。」又方以心紅擦之亦可。)

序號:254
編號:木部025
藥名:大腹皮
十劑:瀉下氣、通行水
性味:辛泄肺,溫和脾。
功用:下氣行水,通大小腸。
主治:治水腫腳氣,痞脹痰膈,瘴瘧霍亂。
禁忌:氣虛者忌用。
品類:子似檳榔,腹大形扁(故與檳榔同功。)。
炮製:取皮酒洗,黑豆湯再洗,煨用。(鴆鳥多棲其樹,故宜洗淨。)

序號:255
編號:木部026
藥名:槐實
十劑:即槐角,瀉風熱、涼大腸
性味:苦寒,純陰,
歸經:入肝經氣分。
功用:疏風熱,潤肝燥,涼大腸。
主治:治煩悶風眩,痔血腸風(糞前有血名外痔,糞後有血名內痔,
穀道努肉名舉痔,頭上有孔名痔瘻,瘡內有蟲名蟲痔。
大法用槐角、地榆、生地涼血,芩、連、梔、柏清熱,
防風、秦艽祛風濕,芎、歸、人參和血生血,
枳殼寬腸,升麻升提,治腸風略同。不宜專用寒涼,須兼補劑收功。)。
陰瘡濕癢,明目止淚(清肝,淚為肝熱。),
固齒烏髭(十月上已採浸牛膽中,陰乾百日,食後吞一枚,明目補腦,
髮白還黑,腸風痔血,尤宜服之。),
殺蟲(根皮皆能洗痔。)墮胎。
炮製:去單子及五子者,銅槌槌碎,牛乳拌蒸。(槐乃虛星之精。)
 
編號:木部026-1
藥名:槐花
性味:苦涼,
歸經:入肝大腸血分,
功用:而涼血。(血涼則陰自足。)
主治:治風熱目赤,赤白泄痢,五痔腸風,吐崩諸血。
(舌上無故出血如線者,名血衄,炒研摻之。)
品類:陳者良。

序號:256
編號:木部027
藥名:苦棟子
十劑:一名金鈴子,瀉濕熱、治疝、殺蟲
性味:苦寒有小毒。
功用:能入肝舒筋,能導小腸、膀胱之熱,因引心包相火下行,
通利小便,為疝氣要藥。亦治傷寒熱狂熱厥,腹痛心痛,殺三蟲,療瘍疥。
(夷堅志消渴證有蟲耗其津液者,取根皮濃煎,加少麝服,下其蟲,
而渴自止。)
禁忌:脾胃虛寒忌之。
品類:川產良,
炮製:酒蒸(寒因熱用。)。去皮取肉,去核用,用核則槌碎,
漿水煮一伏時,去肉用。
配伍:茴香為使。

序號:257
編號:木部028
藥名:蔓荊子
十劑:輕宣、散上部風熱
性味:辛苦微寒,輕浮升散。
歸經:入足太陽、陽明、厥陰經。(膀胱、胃、肝。)
功用:搜風涼血,通利九竅。
主治:治濕痺拘攣,頭痛腦鳴(太陽脈絡於腦。)。
目赤齒痛(齒雖屬腎,為骨之餘,而上齦屬足陽明,下齦屬手陽明。
陽明風熱上攻,則動搖腫痛。)。
頭面風虛之證。明目固齒,長髮澤肌。
炮製:去腊打碎用,亦有酒炒用者,
配伍:惡石膏、烏頭。

序號:258
編號:木部029
藥名:石南葉
十劑:宣、去風、補腎
性味:辛散風,苦堅腎。
功用:補內傷陰衰,利筋骨皮毛, 
主治:為治腎虛腳弱,風痺要藥。
禁忌:婦人不可久服,令思男。(時珍曰:「今人絕不知用,
蓋為藥性論有令人陰萎之說也。不知此藥令腎強,人或藉此縱欲,
以致萎弱,歸咎於藥,良可慨也。」
昂按:石南補陰祛風則有之,然味辛不熱,不助相火,
亦未聞淫邪方中有石南者。別錄思男之說,殆不可信。)
品類:關中者佳,
炮製:炙用。

序號:259
編號:木部030
藥名:辛夷
十劑:即木筆花,宣散上焦風熱
性味:辛溫輕浮,
歸經:入肺、胃氣分。
功用:能助胃中清陽上行,通於頭腦,溫中解肌,通九竅,利關節。
主治:主治鼻淵鼻塞(肺主鼻,膽移熱於腦,則鼻多濁涕而淵。
風寒客於腦則鼻塞。經曰:「腦滲為涕。」
王冰曰:「膽液不澄則為濁涕,如泉不已,故曰鼻淵。」)。
及頭痛面皯(音旱,黑斑,可作面脂。)。目眩齒痛,九竅風熱之病。
禁忌:然性走竄,氣虛火盛者忌服。(時珍曰:「肺開竅於鼻,陽明胃脈環鼻上行, 
為元神之府,鼻為命門之竅,人之中氣不足,清陽不升,則頭為之傾,
九竅為之不利。」
吾鄉金正希先生嘗語余曰:「人之記性皆在腦中,小兒善忘者,腦未滿也;
老人健忘者,腦漸空也。凡人外見一物,必有一形影留於腦中。」
昂思今人每記憶往事,必閉目上瞪而思索之,此即凝神於腦之意也。
不經先生道破,人皆習焉而不察矣。李時珍曰:「腦為元神之府」,
其於此義殆暗符歟。)

序號:260
編號:木部031
藥名:郁李仁
十劑:潤燥、瀉氣、破血
性味:辛苦而甘,
歸經:入脾經氣分, 
功用:性降。下氣行水,破血潤燥。
主治:治水腫癃急,大腸氣滯,關格不通。用酒能入膽,治悸,
目張不眠(一婦因大恐而病,愈後目張不瞑,錢乙曰:「目系連肝、膽,
恐刖氣結,膽橫不下。郁李潤能散結,隨酒入膽,結去膽下,而目瞑矣。」)。
禁忌:然治標之劑,多服滲人津液。
炮製:去皮尖,蜜浸研。

序號:261
編號:木部032
藥名:金櫻子
十劑:濇精、固腸
性味:酸濇。
歸經:入脾、肺、腎三經, 
功用:固精祕氣, 
主治:治夢遺洩精(和芡實為丸,名水陸丹。)。泄痢便數。
(丹溪曰:「經絡隧道以通暢為平和,而昧者以濇性為快,熬膏食之,
自作不靖,咨將誰執。」
時珍曰:「無故而食,以恣慾則不可,若精氣不固者,服之何害。」)
品類:似榴而小,黃赤有刺。
炮製:取半黃,(熟則純甘。)去刺核用。熬膏亦良。
(筆談云:熬膏則甘,全失濇味。)

序號:262
編號:木部033
藥名:訶子
十劑:濇腸、斂肺、瀉氣
功用:苦以泄氣消痰,酸以斂肺降火(東垣曰:「肺苦氣上逆,急食苦以泄之,
以酸補之。訶子苦重泄氣,酸輕不能補肺,故嗽藥中不用。」),
濇以收脫止瀉,溫以開胃調中。
主治:治冷氣腹脹,膈氣嘔逆,痰嗽喘急(肺挾痰水,或被火傷,
故宜苦酸以斂之。)。瀉痢脫肛,腸風崩帶(皆取其酸濇。)。
開音止渴。(肺斂則音開,火降則渴止。古方有訶子清音湯。)
禁忌:然苦多酸少,雖濇腸而泄氣,氣虛及嗽痢初起者忌服。
(同烏梅、倍子則收斂,同陳皮、厚朴則下氣,得人參治肺虛、寒嗽,
得陳皮、砂仁治冷氣腹脹,佐白朮、蓮子治虛寒久瀉,佐樗皮治腸癖便血,
同蛇床、五味、山茱、續斷、杜仲,治虛寒帶下。)
品類:從番舶來者,名訶黎勒;嶺南亦有。六稜黑色,肉厚者良。
炮製:酒蒸一伏時,去核取肉用,用肉則去核。
生用清金行氣,煨熟溫胃固腸。
(海魚放涎凝滑,船不能行,投訶子湯,尋化為水,其化痰可知。)

序號:263
編號:木部034
藥名:烏藥
十劑:宣順氣
性味:辛溫香竄, 
歸經:上入脾、肺,下通腎經。
功用:能疏胸腹邪逆之氣,
主治:一切病之屬氣者皆可治。氣順則風散,故用以治中氣中風。
(厥逆痰壅,口噤脈伏,身溫為中風,身冷為中氣,又有痰為中風,
無痰為中氣。局方治此亦用烏藥順氣散。
許學士云:「暴怒傷陰,暴喜傷陽,憂愁不已,氣多厥逆, 
住往得中氣之證,不可作中風治。」)
及膀胱冷氣,小便頻數,反胃吐食,宿食不消,瀉痢霍亂。
女人血凝氣滯,小兒蚘蛔,
外如瘡癤疥癘,皆成於血逆,理氣亦可治之。
療貓犬百病。
禁忌:氣虛氣熱者禁用。(時珍曰:「四磨湯治七情鬱結,上氣喘急者,降中兼收,
瀉中兼補也。方用人參、烏藥、沈香、檳榔,各濃磨汁七分合煎。
縮泉丸,用同益智等分為丸,治虛寒便數者,取其通陽明、少陰也。」)
品類:根有車轂紋,形如連珠者良,
炮製:酒浸一宿用。(亦有煆研用者。)

序號:264
編號:木部035
藥名:五加皮
十劑:宣祛風濕、補、壯筋骨
功用:辛順氣而化痰,苦堅骨而益精,溫祛風而勝濕。
逐肌膚之瘀血,療筋骨之拘攣。
(腎得其養,則妄水去而骨壯;肝得其養,則邪風去而筋強。)
主治:治五緩虛羸(五臟筋脈緩縱。千金方補云五月五日採莖,七月七日採葉,
九月九日採根,合為末,治五勞。),陰痿囊濕,女子陰癢(濕生蟲。),
小兒腳弱。明目愈瘡,釀酒尤良。
(王綸曰:「風病飲酒能生痰火,惟五茄浸酒益人。」)
品類:莖青節白,花赤皮黃,根黑,上應五車之精,芬香五葉者佳。
配伍:遠志為使,惡玄參。

序號:265
編號:木部036
藥名:椿樗白皮
十劑:濇腸、燥濕
性味:苦燥濕,寒勝熱,濇收斂。
功用:入血分而濇血,去肺胃之陳痰。
主治:治濕熱為病,泄瀉久痢,崩帶腸風,夢遺便數,
有斷下之功(痢疾滯氣未盡者,勿遽用,勉強固澀,必變他證。)。
去疳T  ,樗皮尤良。(時珍曰:「椿皮入血分而性濇,樗皮入氣分而性利。
凡血分受病不足者,宜椿皮;氣分受病有鬱者,宜樗皮。
乾坤生意治瘡腫,下藥用樗皮水研,服汁取利,是其驗矣。」
昂按:樗皮止瀉利,終是濇劑。
寇氏曰:「一婦年四十餘,酖飲無度,多食魚蟹,積毒在臟,
日夜二三十瀉,便與膿血雜下,大腸連肛門甚痛,用止血痢藥不效;
用腸風藥益甚,腸風有血無膿也;服熱藥腹愈痛血愈下;
服冷藥注瀉食減;服溫平藥,則若不知。年餘待斃,
或教服人參散,樗皮、人參各一兩為末,空心溫酒,或米飲下二錢遂愈。」
昂按:此方乃是作痢疾治。)
品類:香者為椿,肌實而赤嫩,其苗可茹;臭者為樗,肌虛而白,主治略同。
根東引者良,
炮製:去粗皮,或醋炙,蜜炙用,
配伍:忌肉麵。

序號:266
編號:木部037
藥名:榆白皮
十劑:滑利竅
性味:甘滑下降,
歸經:入大、小腸、膀胱經。
功用:行經脈,利諸竅,通二便,滲濕熱,
滑胎產(或胎死腹中,服汁可下。),下有形留著之物。
主治:治五淋腫滿(備急方搗屑作粥食,小便利差。),
喘嗽不眠(嵇康養生論榆令人瞑。)。
療疥癬禿瘡,消赤腫P  乳。(乳癰汁不出,內結成腫名P  乳,
和陳醋滓調,日六七易效。
十劑曰:「滑可去著,冬葵子、榆白皮之屬是也。」)
品類:有赤白二種,去粗皮,取白用。
(採皮為麵,荒年當糧可食,香劑以之調和,黏滑勝於膠漆。)

序號:267
編號:木部038
藥名:秦皮
十劑:濇而補、明目
性味:苦寒,色青、性濇。
歸經:補肝、膽而益腎。
功用:以能平木,(能除肝熱。)故治目疾(洗目赤,退翳膜。)驚癇。
      以其收濇而寒,故治崩帶下痢(仲景白頭翁湯用之。)。
以其濇而補下焦,故能益髓有子。(時珍曰:「天道貴濇,惟收濇故能補。
今人只知其治目一節,幾於廢棄,良為可惋。」)
品類:出西土,皮有白點,漬水碧色,書紙不脫者真。
配伍:大戟為使,惡吳茱萸。

序號:268
編號:木部039
藥名:海桐皮
十劑:宣、祛風濕
性味:苦溫。(經疏云應兼辛。)
歸經:入血分,
功用:祛風去濕,殺蟲,能行經絡,達病所。
主治:治風蹶頑痺(傳信方海桐、薏苡各二兩、芎藭、羌活、地骨皮、五加皮
各二兩、甘草五錢、生地七兩、酒二斗,浸此方,不得增減,早中晚飲,
常令醺醺。),
腰膝疼痛,疳匿疥癬,目赤(煎洗。)牙蟲。(煎服或含漱。)
品類:出廣南,皮白堅韌,作索不爛。

序號:269
編號:木部040
藥名:蕤仁
十劑:亦名白荽,補、明目
性味:甘溫(別錄微寒。),
歸經:入心、肝、脾三經。
功用:消風散熱,益水生光(三經皆血臟也,血得其養,則目疾平。
凡目疾在表,當疏風清熱,在裏屬腎虛、血少、神勞,宜補腎養血安神。
遠視為腎水虧,近視為火不足。)。
主治:治目赤腫痛,眥爛淚出,亦治心腹邪熱,結氣痰痞。
(今人惟用療眼。陳藏器曰:「生治足睡,熟治不眠。」)
品類:叢生有刺,實如五味,圓扁有紋,紫赤可食。
炮製:取仁,浸去皮尖。

序號:270
編號:木部041
藥名:密蒙花
十劑:潤肝、明目
性味:甘而微寒,
歸經:入肝經氣、血分,
功用:潤肝燥。
主治:治目中赤脈,青盲膚翳,赤腫眵(音鴟。眼脂。)淚,小兒疳氣攻眼。
品類:產蜀中,葉冬不凋,其花繁密蒙茸,故名。
炮製:淨酒浸一宿,候乾,拌蒸晒三次。

序號:271
編號:木部042
藥名:芙蓉花
十劑:瀉、涼血、解毒
性味:辛平,性滑涎黏。
功用:清肺涼血,散熱止痛,消腫排膿。
主治:治一切癰疽腫毒有殊功。(用芙蓉花、或葉、或皮、或根生搗,
或乾研末蜜調,塗四圍,中間留頭,乾則頻換,初起者,
即覺清涼,痛止腫消。已成者即膿出,已漬者則易斂,
瘍科祕其名為清涼膏、清露散、鐵箍散,皆此物也。
或加赤小豆末,或蒼耳燒存性為末,加入亦妙。)

序號:272
編號:木部043
藥名:山茶花
十劑:瀉涼血
性味:甘微辛寒, 
歸經:色赤入血分。
主治:治吐衄腸風,麻油調末,塗湯火傷。
炮製:用紅者為末,入童便、薑汁,酒調服,可代鬱金。

序號:273
編號:木部044
藥名:木槿
十劑:瀉熱
性味:苦涼。
功用:活血潤燥。
主治:治腸風瀉血,痢後熱渴。作飲服,令人得睡。
品類:川產者治癬瘡。
(癬瘡有蟲,用川槿皮,肥皂水浸,時時搽之,或浸汁磨雄黃尤妙。),
用根皮。

序號:274
編號:木部045
藥名:杉木
十劑:宣散腫脹
性味:辛溫。
功用:去惡氣,散風毒。
主治:治腳氣腫病,心腹脹滿,洗毒瘡(柳子厚纂救死方云:得腳氣,
夜半痞絕,脅塊如石,昏困且死。鄭洵美傳杉木湯,食頃大下,塊散氣通,
用杉木節一升,橘葉一升,無葉以皮代,大腹檳榔七枚,連子搥碎,
童便三升,煮分二服,若一服得快利,即停後服。)。
品類:有赤白二種,赤油斑如野雞者,作棺尤貴,性直燒炭,最發火藥。

序號:275
編號:木部046
藥名:烏
  木
十劑:宣熱毒
性味:苦涼,性沈而降。
功用:利水通腸,功勝大戟,
主治:療疔腫,解砒毒。(極能瀉下,凡患腫毒,
中砒毒者,不枸根、皮、枝、葉,搗汁多飲,得大利即愈,虛人忌用。)
其他:子可作燭。

序號:276
編號:木部047
藥名:水楊柳
十劑:宣行氣血
性味:苦平。
功用:痘瘡頂陷,漿滯不起者,用枝煎湯浴之(此因氣凝血滯,或風寒外束而然,
得此暖氣透達,漿隨暖而行,再用助氣血藥更妙。)。
枝煎汁治黃疽。

序號:277
編號:木部048
藥名:皂角
十劑:通關竅、搜風
性味:辛鹹性燥,氣浮而散,
歸經:入肺大腸經。金勝木,燥勝風,故兼入肝,
功用:搜風泄熱。吹之導之,則通上下關竅,而通吐痰涎,搐鼻立作噴嚏。
主治:治中風口噤,胸痺喉痺。(凡中風不省人事,口噤不能進藥,急提頭髮,
手搯人中,用皂角末或半夏末吹入鼻中,有嚏者生,無嚏者為肺氣已絕死。
或用稀涎散吐之,皂角末一兩、白礬五錢,每用一錢,溫水調灌,
或加藜蘆少麝,鵝翎探喉,令微吐稀涎,再用葯治。年老氣虛人忌用。)
服之則除濕去垢(最去油膩,刮人腸、胃。),
      消痰破堅(取中段湯泡服,治老人風祕。),殺蟲下胎。
治風濕風癩,痰喘腫滿,堅癥囊結
(厥陰肝脈絡陰器,寒客肝經則為囊結。)。
      塗之則散腫消毒,煎膏貼一切痺痛。合蒼朮焚之,辟瘟疫濕氣。
品類:一種小如豬牙,一種長而枯燥,一種肥厚多脂,多脂者良。
炮製:去粗皮子弦,或蜜炙,酥炙,絞汁燒灰用。
配伍:柏實為使,惡麥冬,畏人參、苦參。(性能消鐵,不結筴者,鑿樹一孔,
入鐵封之,則結筴矣。鎚碾見之,久則成孔,故此未不能燒爨。)

編號:木部048-1
藥名:皂角刺
性味:辛溫。
功用:搜風殺蟲,功同皂筴,但其鋒銳,能直達患處,潰散癰疽,
主治:治癰毒P  乳,風癘惡瘡(癘同癩。癘乃營氣熱,風寒客於脈而不去。
經曰:「脈風成為癘,脈與營皆血也。」蒸晒為末,大黃湯調下。),
胎衣不下。
禁忌:癰疽已潰者禁用。孕婦忌之。

編號:木部048-2
藥名:皂角子
功用:通大便燥結,
炮製:煆存性用。(汪機曰:「其性得濕則滑。」
李時珍曰:「亦辛以潤之之義,非得濕則滑也。」)

序號:278
編號:木部049
藥名:肥皂莢
十劑:瀉熱毒
性味:辛溫。
功用:除風濕,去垢膩(故澡身盥面用之。)。
主治:療無名腫毒有奇功(不拘奇瘍惡瘡,用生肥皂去子弦及筋,
搗爛釅醋和敷立愈,不愈再敷,奇驗。此方方書未載,
若貧人僻地,倉卒無葯者,用之甚便,故特著之。
集成云:生肥皂火煆成性,生油膩粉調傳諸惡瘡。)。

序號:279
編號:木部050
藥名:棕櫚
十劑:濇、止血
功用:苦能泄熱,濇可收脫。燒黑能止血。
(紅見黑則止,不可燒過,棕櫚、側柏、卷柏,燒存性飯丸,
止遠年下血,亦可煎服。)
主治:治吐衄下痢,崩帶腸風。
禁忌:失血過多者,初起未可遽用。
品類:年久敗棕尤良。

序號:280
編號:木部051
藥名:茶
十劑:瀉熱、清神、消食
性味:苦甘微寒。
功用:下氣消食,去痰熱,除煩渴,清頭目(得春初生發之氣,
故多肅清上膈之功。湯液云:茶苦寒下行,如何是清頭目。
蒙荃曰:「熱下降則上自清矣。」),醒昏睡。(清神。)
解酒食油膩燒炙之毒,利大小便。多飲消脂(最能去油。)寒胃。
(故濃茶能引吐。千金療卒頭痛如破,非中冷、中風,由痰厥氣上沖所致,
名厥頭痛,單煮茶恣飲取吐,直吐出膽汁,乃已,渴而即瘥。)
禁忌:酒後飲茶,引入膀胱腎經,患瘕疝水腫,空心亦忌之。
(與薑等分濃煎,名薑茶飲,治赤白痢。茶助陰,薑助陽,
使寒熱平調,並能消暑,解酒食毒。)
品類:陳細者良,粗者損人。

序號:281
編號:木部052
藥名:吳茱萸
十劑:燥,祛風、寒、濕,宣下氣、開鬱
性味:辛苦大熱,有小毒,
歸經:入足太陰血分(脾。),少陰、厥陰氣分(腎、肝。其氣燥,
故專入肝,而旁乃脾、腎。)。
功用:潤肝燥脾,溫中下氣,除濕解鬱,去痰殺蟲,開腠理,逐風寒。
主治:治厥陰頭痛(仲景用吳茱萸湯。),除毒腹痛(痛在小腹。),
嘔逆吞酸(俗名醋心,亦有吐酸者,宜降火清痰,用吳茱作嚮導。
蔡中丞苦痰飲,率十日一發,頭痛胃寒、嘔酸不食,
得一方茯苓、吳茱湯泡七次,等分蜜丸,名吳仙丹,前後痰方無及此者。),
痞滿噎膈(胃冷。),食積瀉痢,血痺陰疝,痔疾腸風,腳氣水腫,
口舌生瘡(為末調服,貼足心,過夜便愈,能引熱下行。)。
衝脈為病,氣逆裏急(宜此主之。)。
性雖熱而能引熱下行(段成式言椒性善下,吳茱性上,似不盡然。
寇宗奭曰:「此物下氣甚速。」
東垣曰:「濁陰不降,厥氣上逆,膈塞脹滿,非吳茱不可治也。」
昂按:吳茱性熱,故性上,氣味俱厚,故善降。),
利大腸壅氣(故治腸風痔痢。),下產後餘血。(故產後必用之。)
禁忌:然走氣動火,昏目發瘡,血虛有火者禁用。
品類:陳者良。
炮製:泡去苦烈汁用。(須泡數次。)止嘔,黃連水炒;
治疝鹽水炒;治血,醋炒。
配伍:惡丹參、硝石。

序號:282
編號:木部053
藥名:川椒
十劑:寒濕、燥補火
性味:辛熱純陽。
主治:入肺,發汗散寒,治風寒咳嗽。
入脾暖胃燥濕,消食除脹,治心腹冷痛,吐瀉澼痢,痰飲水腫。
(千金方有人冷氣入陰囊,腫滿,生椒澤淨帛裏,著丸囊後半寸,
須臾熱氣大通,日再易,腫消瘥。梅師用桂末塗亦良。)
入右腎命門補火,治腎氣上逆
(能下行導火歸元,每日吞三十粒,大能溫補下焦。),
陽衰溲數,陰汗洩精(下焦虛寒。)。堅齒明目,破血通經,
除癥安蚘(蟲見椒則伏。仲景蚘厥,烏梅丸用之。
凡蟲嚙腹痛者,面白唇紅,時發時止。)。
殺鬼疰蟲魚毒(最殺勞蟲。危氏神授丸,川椒炒出汗為末,米飲下三錢,
有人病傳尸勞,遇異人授此方,服至二斤,吐出蟲如蛇而安。)。
禁忌:肺胃素熱者忌服。(丹溪曰:「食椒既久,則火自水中生,多被其毒也。」)
品類:秦產名秦椒,俗名花椒,實稍大;蜀產肉厚皮皺為川椒。
閉口者殺人,
炮製:微炒去汗,搗取裏面黃殼,取紅用。(名椒紅。)得鹽良。(入腎。)
配伍:使杏仁,畏款冬、附子、防風、雄黃、麻仁、涼水。
(椒乃玉衡星之精,辟疫伏邪,故歲旦飲椒柏酒。) 

編號:木部053-1
藥名:子名椒目
性味:苦辛,
功用:專行水道,不行穀道,
主治:能治水蠱,除脹定喘,及腎虛耳鳴。

序號:283
編號:木部054
藥名:胡椒
十劑:燥、快膈消痰
性味:辛熱純陽。
功用:暖胃快膈,下氣消痰。
主治:治寒痰食積,腸滑冷痢,陰毒腹痛,胃寒吐水,牙齒浮熱作痛。
(合蓽茇散之。)殺一切魚肉鱉蕈(音尋,上聲。)毒。
食料宜之,嗜之者眾,
禁忌:多食損肺,走氣動火,發瘡痔臟毒,齒痛目昏。
品類:畢澄茄一類二種,主治略同。

序號:284
編號:木部055
藥名:蘇木
十劑:瀉行血解表
性味:甘鹹辛涼,
歸經:入三陰血分。
功用:行血去瘀,發散表裏風氣。(宜與防風同用。)
主治:治產後血暈(肘後方,煮汁服。海藥方加乳香酒服。)
脹滿欲死,血痛血瘕,經閉氣壅,癰腫撲傷,排膿止痛,
多破血,少和血。
品類:出蘇方國,交愛亦有,
配伍:忌鐵。

序號:285
編號:木部056
藥名:沉香
十劑:重、宣調氣、補陽
性味:辛苦性溫。
功用:諸木皆浮,而沈香獨沈,故能下氣而墜痰涎(怒則氣上,能平則下氣。)。
能降亦能升,氣香入脾,故能理諸氣而調中(東垣曰:「上至天,下至地,
用為使,最相宜。」)。
其色黑體陽,故入右腎命門,暖精助陽,行氣不傷氣,溫中不助火。
主治:治心腹疼痛,噤口毒痢,癥癖邪惡,冷風麻痺,氣痢氣淋。
品類:色黑沈水者良,香甜者性平,辛辣者熱。
炮製:入湯劑磨汁用,入丸散紙裏置懷中,待燥碾之,
配伍:忌火。(鷓鴣斑者名黃沈。如牛角黑者名角沈。咀之軟,
削之卷者名黃蠟沈,甚難得。浮者名棧香,半沈者名煎香。
雞骨香雖沈而心空,並不堪用。)

序號:286
編號:木部057
藥名:檀香
十劑:宣理氣
性味:辛溫。
功用:調脾肺,利胸膈,去邪惡,能引胃氣上升,進飲食,為理氣要藥。
(內典云:栴檀塗身能除熱惱。
昂按:內興慾念,亦稱熱惱,蓋諸香多助淫火,惟檀香不然,故釋氏焚之,
道書以檀為俗香,不可以供上真。)

序號:287
編號:木部058
藥名:紫檀
十劑:重和血
性味:鹹寒。
功用:血分之藥,和榮氣,消腫毒,傅金瘡,止血定痛。

序號:288
編號:木部059
藥名:降真香
十劑:焚之能降諸真故名,宣辟惡、止血生肌
性味:辛溫。
功用:辟惡氣怪異,療傷折金瘡,止血定痛,消腫生肌。
(周崇逐寇,破傷血出不止,敷花蕊石散不效,軍士李高用紫金藤散敷之,
血止痛定,明日結痂,曾救萬人。紫金藤即降真香之最佳者也。)

序號:289
編號:木部060
藥名:丁香
十劑:燥、暖胃、補腎
性味:辛溫純陽。
功用:泄肺溫胃,大能療腎,壯陽事,暖陰戶。
主治:治胃冷壅脹,嘔噦呃逆,(丹溪曰:「人之陰氣依胃為養,
土傷則木挾相火直沖清道,而上作欬逆。古人以為胃寒用丁香、柿蒂,
不能清痰利,氣惟助火而已。」
按:呃逆有痰阻、氣滯、食塞,不得升降者;
有火鬱下焦者;有傷寒汗吐下後,中氣大虛者;有陽明內熱失下者;
有痢疾大下,胃虛而陰火上沖者。
時珍曰:「當視虛實陰陽,或泄熱、或降氣、或溫、或補、或吐、
或下可也。古方單用柿蒂,取其苦溫降氣。濟生加丁香、生薑,
取其開鬱散痰,蓋從治之法,亦嘗有收效者。
朱氏但執以寒治熱,矯枉過正矣。」)
痃癖奔豚,腹痛口臭(丹溪曰:「脾有鬱火,溢入肺中,濁氣上行,
發為口臭,治以丁香,是揚湯止沸耳,惟香薷甚捷。」),
腦疳齒匿,痘瘡胃虛,灰白不發。
禁忌:熱證忌用。
品類:有雌雄二種(雌是雞舌香力大若用雄去丁益乳子。)。
配伍:畏鬱金、火。

序號:290
編號:木部061
藥名:乳香
十劑:一名薰陸香,宣活血伸筋
性味:香竄入心,苦溫補腎,辛溫通十二經。
功用:能去風伸筋(筋不伸者,敷葯加用。),活血調氣,
託裏護心(香徹瘡孔,能使毒氣外出,不致內攻。),生肌止痛。
主治:治心腹諸痛,口噤耳聾,癰疽瘡腫,產難折傷。(皆取其活血止痛。)
亦治癲狂。(以能去風散瘀。靈菀辰砂散,辰砂一兩,乳香、棗仁各五錢,
酒下恣飲沈醉,聽睡一二日勿動,驚醒則不可治。
本事加人參一兩,名甯志膏。)
品類:出諸番,如乳頭明透者良。(市人多以楓香為之。)
炮製:性黏難研,水飛過,用缽坐熱水中研之,或用燈心同研則易細。

序號:291
編號:木部062
藥名:沒藥
十劑:宣、散瘀、定痛
性味:苦平(經疏云應兼辛。),
歸經:入十二經。
功用:散結氣,通滯血,消腫定痛生肌(寇宗奭曰:「血滯則氣壅,
氣壅則經絡滿急,故腫且痛。」)。
補心膽虛,肝血不足。(推陳致新,能生好血。)
主治:治金瘡杖瘡(血肉受傷,故瘀而發熱作痛。),惡瘡痔漏,
翳暈目赤(肝經血熱。),產後血氣痛,
破癥墮胎(乳香活血,沒藥散血、消腫、止痛、生肌皆能,故每兼用。
瘡疽己潰者忌用,膿多者勿敷。)。
品類:出諸南番,色赤類於琥珀者良,治同乳香。

序號:292
編號:木部063
藥名:楓脂香
十劑:即白膠香,宣調氣血
性味:苦平。
功用:活血解毒,止痛生肌。
主治:治吐衄咯血,齒痛風疹,癰疽金瘡,外科要藥。
品類:色白微寒,能亂乳香,功頗相近。

序號:293
編號:木部064
藥名:冰片
十劑:一名龍腦香,宣通竅、散火
性味:辛溫香竄,善走能散。
歸經:先入肺,傳於心、脾,而透骨。
功用:通譇竅,散鬱火。
主治:治驚癇痰迷(東垣曰:「風病在骨髓者宜之,若在血脈肌肉,
反能引風入骨,如油入麵。」),
目赤膚翳(乳調日點數次。王節齋曰:「冰片大者辛熱,用之點眼,
取其拔出火邪,蓋火鬱發之,從治法也。世人誤以為寒,而常用之,
遂致積熱害目,故云『眼不點不瞎』者此也。」),
耳聾鼻瘜(鼻中瘜肉點之自入,皆通竅之功。),喉痺舌出(散火。)。
骨痛齒痛(治骨。)。
痘陷(豬心血作引,酒服或紫草湯服,引入心經能發之。)產難,
三蟲五痔。(王綸曰:「世人誤以為寒,不知辛散,性甚似乎涼耳,
諸香皆屬陽,豈有香之至者而反寒乎?」
昂幼時嘗問家叔建候公云:「薑性如何?」
叔曰:「體熱而用涼,蓋味辛者多熱,然風熱必藉辛以散之,
風熱散則涼矣!」此即本草所云:冰片辛寒之義,向未有發明之者。)
品類:出南番,云是老杉脂,以白如冰,作梅花片者良。
(以杉木炭養之則不耗,今人多以樟腦升打亂之。)

序號:294
編號:木部065
藥名:樟腦
十劑:宣、通竅、辟惡
性味:辛熱香竄。
功用:能於水中發火(置水中焰益熾。)。通關利滯,除濕殺蟲。置鞋中去腳氣。
(集要云:和烏頭為末,醋丸,彈子大,置足心,微火烘之,汗出為效。)
薰衣篋,辟蛀蟲。
炮製:以樟木切片,浸水煎成,升打得法,能亂冰片。

序號:295
編號:木部066
藥名:蘇合香
十劑:宣、通竅、辟惡
性味:甘溫走竄。
功用:通竅開鬱,辟一切不正之氣,殺精鬼。
品類:出諸番,合眾香之汁煎成,以筋挑起,懸絲不斷者真。

序號:296
編號:木部067
藥名:血竭
十劑:補、和血、斂瘡
性味:甘鹹。
歸經:色赤入血分,補心包肝血不足。
功用:專除血痛,散瘀生新,為和血之聖藥。
主治:治內傷血聚,金瘡折跌,瘡口不合,止痛生肌。性急,不可多使,
引膿。(血竭單入血分,乳香、沒藥兼入氣分,皆木脂也。)
品類:出南番,色赤,以染透指甲者為真。(假者是海母血,味大鹹有腥。)
炮製:單碾用。(同眾藥搗,塵飛則作。)

序號:297
編號:木部068
藥名:阿魏
十劑:瀉、消積殺蟲
性味:辛平,(一云溫。)
歸經:入脾胃。
功用:消肉積,殺細蟲,去臭氣(。諺云:黃芩無假,阿魏無真。
劉純云:「阿魏無真,卻有真臭,而止臭是為珍。」)
解蕈菜、自死牛、馬肉毒。
主治:治心腹冷痛瘧痢,(瘧痢多由積滯而起。)傳尸疳勞疰蟲。
品類:出西番,木脂熱成,極臭,試取少許,安銅器一宿,
沾處白如銀汞者真。(人多以胡蒜白膺之。)
炮製:用缽研細,酒熱器上熩過入藥。

序號:298
編號:木部069
藥名:蘆薈
十劑:瀉熱、殺蟲
性味:大苦大寒。
功用:功專清熱,殺蟲,涼肝明目,鎮心除煩。
主治:治小兒驚癇五疳,敷T齒濕癬(甘草水和敷之妙。)。
吹鼻,殺腦疳,除鼻癢。
禁忌:小兒脾、胃虛寒作瀉者勿服。
品類:出波斯國,木脂也。味苦色綠者真。

序號:299
編號:木部070
藥名:胡桐淚
十劑:瀉熱、殺蟲
功用:苦能殺蟲,鹹能入骨軟堅,大寒能除熱。
主治:治咽喉熱痛(磨掃取涎。)。齒T  風疳,
瘰厲結核。(蘇頌曰:「古方稀用,今口齒家多用為要藥。」)
品類:出涼肅,乃胡桐脂入土,得斥鹵之氣結成,如小石片,木淚狀如膏油。

序號:300
編號:木部071
藥名:蕪荑
十劑:宣散風濕、瀉、消積殺蟲
功用:辛散滿,苦殺蟲,溫燥濕化食。(諸蟲皆因濕而生,氣食皆因寒而滯。)
主治:祛五臟皮膚肢節風濕,心腹積冷,癥痛3  瘕,
(直指方云:嗜酒人,血入於酒為酒3  ;
多氣人,血入於氣為氣3  ;虛勞人,敗血雜痰為血3  。
如蟲之行,上侵入咽,下蝕人肛,或附脅背,或隱胸腹,
惟用蕪夷炒兼暖胃理氣益血之藥,乃可殺之。)
痔瘻瘡癬。小兒驚疳冷痢(得訶子、豆蔻良。),
胃中有蟲,食即作痛。(和麵炒黃為末,米飲下。)
品類:形類榆莢,陳久氣羶者良。

序號:301
編號:木部072
藥名:沒石子
十劑:濇精,外用染鬚
性味:苦溫,
歸經:入腎。
功用:濇精固氣,收陰汗,烏鬚髮。
品類:出大食諸番,顆小紋細者佳。
炮製:炒研用,蟲食成孔者揀去,
配伍:忌銅、鐵器。

序號:302
編號:木部073
藥名:衛矛
十劑:一名鬼箭羽,消破血
性味:苦寒。(時珍:酸濇。)
功用:破陳血,通經落胎,殺蟲祛祟。
品類:幹有三羽,葉似野茶,
炮製:酥炙用。

序號:303
編號:木部074
藥名:漆
十劑:瀉破血、消積、殺蟲
性味:辛溫有毒。
功用:功專行血殺蟲,削年深堅結之積滯(丹溪曰:「漆性急而飛補,用之中節,
積滯去後,補性內行,人不知也。」),
破日久凝結之瘀血(能化瘀血為水。),
續筋骨絕傷。(損傷必有瘀血停滯。)
主治:治傳尸勞瘵,瘕疝蚘蟲。
炮製:炒令煙盡入藥,或燒存性用。
配伍:半夏為使,畏川椒、紫蘇、雞子、蟹。(漆得蟹而成水。)

序號:304
編號:木部075
藥名:巴豆
十劑:大燥、大瀉
性味:辛熱有大毒。生猛而熟稍緩,可升可降,能止能行。
功用:開竅宣滯,去臟腑沈寒,最為斬關奪門之將。
主治:破痰癖血瘕,氣痞食樍,生冷硬物所傷。大腹水腫,瀉痢驚癇,口喎耳聾,
牙痛喉痺。(纏喉急痺,緩治則死,用解毒丸:雄黃一兩,鬱金一錢,
巴豆十四粒去皮油為丸,每服五分,津嚥下,雄黃破結氣,鬱金散惡血,
巴豆下稠涎,然係厲劑,不可輕用。或用紙撚蘸巴豆油,燃火刺喉,
或搗巴豆綿裏,隨左右納鼻中,吐出惡涎紫血即寬,鼻雖少生瘡無礙。)
其毒性又能解毒殺蟲,療瘡瘍蛇蝎諸毒。
峻用大可劫病,微用亦可和中,通經爛胎。(巴豆稟火烈之氣,爛人肌肉,
試以少許擦皮膚,即發一泡,況腸胃耶?不可輕用。
王好古曰:「去心皮膜油生用,為急治水穀道路之劑;
炒去煙令紫黑用,為緩治消堅磨積之劑。
可以通腸,可以止瀉,世所不知也。」
時珍曰:「一婦年六十餘,溏瀉五載,犯生冷油膩肉食即作痛,
服升濇藥,瀉反甚,脈沈而滑,此乃脾、胃久傷積冷凝滯,法當以熱下之。
用蠟匱巴豆丸五十粒,服二日,不利而愈。自是每用治瀉痢,愈者近百人。」)
品類:一名剛子。(雷斅曰:「緊小色黃者為巴三稜,色黑者為豆,
小而兩頭尖者為剛子,剛子殺人。」
時珍曰:「此說殊乖,蓋緊小者為雌,有稜及兩頭尖者為雄,雄者更峻耳,
用之得宜,皆有功力。不去膜則傷胃,不去心則作嘔。」
藏器法:連白膜服。)
炮製:或用殼、用仁、用油。生用、炒用、醋煮、燒存性用。研去油,名巴豆霜。
配伍:芫花為使,畏大黃、黃連、涼水
(中其毒者,以此解之,或黑豆、綠豆汁亦佳。),得火良。
其他:油作紙撚,燃火吹息,或薰鼻,或刺喉,能行惡涎惡血,
治中風中惡,痰厥氣厥,喉痺不通,一切急病。
(大黃、巴豆同為峻下之劑,但大黃性寒,腑病多熱者宜之;
巴豆性熱,臟病多寒者宜之。故仲景治傷寒傳裏多熱者,多用大黃;
東垣治五積屬臟者,多用巴豆。與大黃同服,反不瀉人。)

序號:305
編號:木部076
藥名:大楓子
十劑:燥痰,外用治瘡
性味:辛熱有毒。
主治:取油,治瘡癬疥癩,有殺蟲劫毒之功。(丹溪曰:「粗工治大風病,
佐以大楓油,殊不知此物性熱,有燥痰之功,而傷血,
至有病將愈而先失明者。」)
品類:出南番,子中有仁,白色,久則油黃不可用,
炮製:入丸藥壓去油。

序號:306
編號:木部077
藥名:荊瀝
十劑:宣通經絡、滑痰、瀉熱
性味:甘平。
功用:除風熱,化痰涎,開經絡,行血分。
主治:治中風失音,驚癇痰迷,眩暈煩悶,消渴熱痢,為去風化痰妙藥。
禁忌:氣虛食少者忌之。(延年祕錄云:「熱多用竹瀝,寒多用荊瀝。」
丹溪云:「虛痰用竹瀝,實痰用荊瀝,並宜薑汁助送,則不凝滯。」)
炮製:牡荊俗名黃荊,截取尺餘,架磚上,中間火炙,兩頭承取汁用。

序號:307
編號:木部078
藥名:竹瀝
十劑:瀉火、滑痰、潤燥
性味:甘寒而滑。
功用:消風降火,潤燥行痰,
養血益陰(竹之有瀝,猶人之有血也,故能補陰清火。),利竅明目。
主治:治中風口噤,痰迷大熱,風痙癲狂,
煩悶(產乳方,妊娠苦煩,名子煩。竹瀝不限多少,細服。梅師加茯苓煎。)
消渴,血虛自汗。
禁忌:然寒胃滑腸,有寒溼者勿服(經疏云:「中風要藥。」
凡中風未有不因陰虛火旺,痰熱壅結所致,如果外來風邪,
安得復用此寒滑之藥治之哉?
丹溪曰:「痰在經絡四肢,皮裏膜外者,非此不能達行。」
又曰:「味甘性緩,能除陰虛之有大熱者,寒而能補,胎後不礙虛,
胎前不損子,世人因本草大寒二字,棄而不用,然人食筍,
至老未有因寒而疾者,瀝即筍之液也。又假火而成,何寒如此之甚耶?」
治法云:竹瀝和米煮粥,能治反胃。)。
品類:竹類甚多,淡竹肉薄,節間有粉,多汁而甘最良。
菫竹堅而節促,皮白如霜。
苦竹本粗葉大,筍味苦,入藥惟此三種,功用略同。
配伍:薑汁為使。(薑能除痰,且濟其寒。)

序號:308
編號:木部079
藥名:竹茹
十劑:瀉上焦煩熱、涼血
性味:甘而微寒。
功用:開胃土之鬱,清肺金之燥,涼血除熱。
主治:治上焦煩熱(皮入肺,主上焦。溫膽湯用之。),溫氣寒熱,
膈噎嘔i  (胃熱。)。吐血衄血(清肺涼胃,齒血不止,浸醋含之。),
肺痿驚癇,(散肝火。)崩中胎動。(涼胎氣。)

序號:309
編號:木部080
藥名:淡竹葉
十劑:瀉上焦煩熱
性味:辛淡甘寒。
功用:涼心緩脾,消痰止渴。
除上焦風邪煩熱(葉生竹上故治上焦。仲景治傷寒發熱大渴,
有竹葉石膏湯,乃假其辛寒以散陽明之邪熱也。),
欬逆喘促,嘔噦吐血,中風失音,小兒驚癇。
品類:竹生一年以者,嫩而有力。

序號:310
編號:木部081
藥名:天竹黃
十劑:瀉熱、豁痰、涼心
性味:甘而微寒。
功用:涼心經,去風熱,利竅豁痰,鎮肝明目。
功同竹瀝,而性和緩,無寒滑之患。
主治:治大人中風不語,小兒客忤驚癇為尤宜。
品類:出南海,大竹之津氣結成。(即竹內黃粉。)片片如竹節者真。

序號:311
編號:木部082
藥名:雷丸
十劑:瀉、消熱、殺蟲
性味:苦寒,有小毒。
歸經:入胃、大腸經,
功用:功專消積殺蟲。(楊勉得異疾,每發語,腹中有小聲應之,久漸聲大,
有道士曰:「此應聲蟲也,但讀本草取不應者,治之。」
讀至雷丸,不應,服之而愈。)
品類:竹之氣,得霹靂而生,故名。大小如栗,
炮製:竹刀刮去黑皮,甘草水浸一宿,酒拌蒸,或泡用。
配伍:厚朴、芫花為使,惡葛根。

序號:312
編號:木部083
藥名:赤檉柳
十劑:一名西河柳,宣、解毒
功用:能使疹毒外出,末服四錢,治痧疹不出,喘嗽悶亂。沙糖調服,治疹後痢。

序號:313
編號:木部新增001
藥名:伽南香
十劑:和氣開胃
性味:辛熱氣香。
功用:下氣辟惡,通竅醒神。固脾,縮二便,益命火,能閉精固氣。
主治:治一切心痛、腹痛、氣痛,極有驗。
品類:出兩廣,一作琪南。

序號:314
編號:木部新增002
藥名:金雞勒
十劑:達表止痛
性味:辛熱。
歸經:達營衛,行氣血,截瘧神效。
品類:出西洋樹也。
炮製:霜由煉而成,性尤烈。

序號:315
編號:木部新增003
藥名:安息香
十劑:安神開竅
性味:辛香苦平。
歸經:入心經,
主治:行血下氣,安神辟穢,安息諸邪,故名。
品類:或云出安息國。一種水安息,最難得,力倍勝。

序號:316
編號:木部新增004
藥名:南燭
十劑:益肝腎
性味:苦酸濇平。
功用:強筋益氣力,止泄除睡,肝腎之藥,久服令人不老。
品類:子用功同,一名南天燭。

序號:317
編號:木部新增005
藥名:合歡皮
十劑:和調心脾
性味:甘平。
功用:安五臟,和心脾,令人歡樂忘憂。和血止痛,明目消腫,續骨筋,長肌肉,
配伍:得酒良。

序號:318
編號:木部新增006
藥名:黃棟芽
十劑:止渴生津
性味:甘
功用:解暑止渴,利便生津。明目清熱,醒酒解毒。點茶佳。

序號:319
編號:果部001
藥名:大棗
十劑:補脾胃,潤心肺,和百藥
性味:甘溫。
歸經:脾經血分藥。
功用:補土益氣,滋脾土,潤心肺,調營衛。緩陰血。生津液,悅顏色,通九竅,
助十二經,和百藥。傷寒及補劑加用之,以發脾胃升騰之氣。
禁忌:食多損齒(齒屬腎,土剋水。),中滿證忌之(甘令人滿。
大建中湯,心下痞者減飴棗與甘草同例。
成無己曰:「仲景治奔豚用大棗者,滋脾土以平腎水也,
治水飲脅痛有十棗湯,益脾土以勝腎水也。」)
品類:北產肥潤者良。(昂按:金華南棗更勝於北徽寧所產,亦有極佳者。)
配伍:殺烏附毒,忌蔥魚同食。

序號:320
編號:果部002
藥名:桃仁
十劑:瀉,破血潤燥
性味:苦平微甘(思邈辛,孟詵溫。孫思邈著千金方;孟詵著食療本草。)。
歸經:足厥陰血分藥(心包、肝)。
功用:苦以泄血滯,甘以緩肝氣,而生新血
(成無己曰:「肝者血之源,血聚則肝氣燥,肝苦急宜急食甘以緩之。」),
通大腸血秘。
主治:治熱入血室(衝脈),血燥血痞,損傷積血,血痢經閉。
欬逆上氣(血和則氣降),皮膚血熱燥癢,蓄血發熱如狂
(仲景治膀胱蓄血,有桃仁承氣湯,即調胃承氣湯加桃仁桂枝。
又抵當湯用桃仁大黃蝱蟲水蛭。
水蛭即馬蝗,皆食血之蟲,能通肝經聚血性最難得死,雖炙為末,
得水即活,若入腹中生子為患,田泥和水飲,下之。
蝱蟲即蚊蟲,因其食血故用以治血。)。
禁忌:血不足者禁用。
炮製:行血連皮尖生用,潤燥去皮炒用,俱研碎或燒存性。
用雙仁者有毒,不可食,
配伍:香附為使。

編號:果部002-1
藥名:桃花
性味:苦平
功用:可下宿水,除痰飲,消積聚,利二便, 
主治:療風狂病(范純佑女喪夫,發狂夜斷窗櫺登桃樹食花幾盡,自是遂愈。
以能瀉痰飲滯血也。)

編號:果部002-2
藥名:桃葉
功用:能發汗(凡傷寒風痺發汗不出,以火煆地,用水灑之,乾桃葉厚二三寸席,
臥溫覆取大汗傅粉極燥即瘥,麥麩蠶砂皆可如此法用。
桃為五木之精,具枝葉花仁,並能辟邪,食醫心鏡桃仁煮粥治鬼證咳嗽。
生桃食多生癰癤)

序號:321
編號:果部003
藥名:杏仁
十劑:瀉肺、解肌、潤燥、下氣
性味:辛苦甘溫而利
功用:瀉肺解肌(能發汗),除風散寒,降氣行痰。
     潤燥消積(索麵、豆粉,近之則爛。),通大腸氣秘。
主治:治時行頭痛,上焦風燥,欬逆上氣(杏仁炒研蜜和為丸含嚥。),
煩熱喘促。有小毒,能殺蟲治瘡,制狗毒(可毒狗,消狗肉積。)錫毒。
禁忌:肺虛而欬者忌用(東垣曰:「杏仁下喘治氣,桃仁療狂治血,俱治大便祕。
大便祕當分氣血,晝便難屬陽氣,夜便難屬陰血,婦人便秘不可過泄。
脈浮屬氣用杏仁陳皮,脈沉屬血用桃仁陳皮,肺與大腸相表裏,
賁門上主往來,魄門下主收閉為氣之通道,故並用陳皮佐之,」
賁門胃之上口,魄門即肛門。昂按:杏仁紫菀並能解肺鬱,利小便。)。
炮製:去皮尖炒研,雙仁者殺人, 
配伍:得火良。惡黃耆黃芩葛根。

序號:322
編號:果部004
藥名:烏梅
十劑:濇腸歛肺
性味:酸澀而溫。 
歸經:脾肺血分之果,
功用:歛肺(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濇腸,涌痰消腫。
清熱解毒,生津止渴,醒酒殺蟲。
主治:治久欬瀉痢(梁莊肅公血痢,陳應之用烏梅胡黃連灶下土等分為末,
茶調服而愈,曾魯公血痢,百餘日,國醫不能療,
應之用鹽梅肉研爛合蠟茶入好醋,服一啜而安。),
瘴瘧(諸病初起皆禁用。),霍亂,吐逆反胃。勞熱骨蒸(皆取其酸。),
安蚘厥(蚘蟲上攻而弦仆,蟲得酸則伏,仲景有蚘厥烏梅丸。),
去黑痣,蝕惡肉(癰瘡後生惡肉,燒梅存性研末傅之。)。
禁忌:多食損齒傷筋(經曰:「酸走筋,筋病無,多食酸。」)
品類:白梅功用略同,治痰厥僵仆,牙關緊閉(取肉揩擦牙齦涎出即開,
蓋酸先入筋,齒軟則易開,若用鐵器撬開恐傷其齒。),驚癇喉痺,
   傅乳癰腫毒,刺入肉中(嚼爛罨之即出,瘡中努肉搗餅貼之即收。)
炮製:青梅薰黑為烏梅(稻灰汁淋蒸則不蠹,孟詵云:「烏梅十個湯煮去核,
納肛中通大便。」),
鹽漬為白梅(時珍曰:「梅花於冬,實於夏,得木全氣,故最酸,
膽為甲木,肝為乙木,人舌下有竅而通膽液,故食酸則津生。」
食梅齒齼者,嚼胡桃即解。
衣生黴點者,梅葉煎湯洗濯之,搗洗葛衣亦佳。)。

序號:323
編號:果部005
藥名:栗
十劑:補腎
性味:鹹溫
功用:厚腸胃,補腎氣(寇宗奭曰:「小兒不可多食,生則難化,熟則滯氣。」
能解羊羶。)

序號:324
編號:果部006
藥名:陳皮
十劑:能燥能宣,有補有瀉,可升可降
性味:辛能散,苦能燥能瀉,溫能補能和。
同補藥則補,瀉藥則瀉,升藥則升,降藥則降。
歸經:為脾肺氣分之藥(脾為氣母,肺為氣籥,
凡補藥濇藥必佐陳皮以利氣。),
功用:調中快膈,導滯消痰(大法治痰以健脾順氣為主,
潔古曰:「陳皮、枳殼,利其氣而痰自下。」),利水破癥。宣通五臟, 
統治百病,皆取其理氣燥濕之功(人身以氣為主,氣順除則百病散,
金匱云:能解魚毒食毒。)。
禁忌:多服久服,損人元氣。
炮製:入補藥則留白,入下氣消痰藥則去白(聖濟云:不去白反生痰。)。
      去白名橘紅,兼能除寒發熱(皮能發散皮膚。),
      核治疝痛,葉散乳癰(皆能入厥陰行肝氣,消腫散毒,腰腎冷痛,
橘核炒酒服良,十劑曰:「宣可去壅,生薑、橘皮之屬是也。」
泊宅篇曰:「莫強中食已輒胸滿不下,百治不效,偶家人合橘皮湯,
嘗之似有味,連日飲之,一日坐廳事,覺胸中有物墜下,目瞪汗濡大驚,
扶歸,腹痛下數塊如鐵彈,臭不可聞,自此胸次廓然,皆脾之冷積也,
半年服藥不知功在橘皮,
方用橘紅一斤,甘草鹽各四兩,煮乾點服名二賢散,蒸餅丸,名潤下丸,
治痰特有驗。世醫惟知半夏南星枳殼茯苓之屬,何足語此哉!」
丹溪曰:「治痰利藥過多,則脾虛痰易生而反多。」,
又曰:「胃氣亦賴痰以養,不可攻盡,攻盡則虛而愈劇。」
廣中陳久者良,故名陳皮。陳則烈氣消,無燥散之患,半夏亦然,
故同名二陳湯。)
治痰欬童便浸曬。治痰積薑炒,治下焦鹽水炒,
核去皮炒用(橘絡入絡,化痰理氣止咳,為咳血虛勞要藥。)。

序號:325
編號:果部007
名稱:青皮
性味:辛苦而溫,色青氣烈。
歸經:入肝膽氣分。
功能:疏肝瀉肺(柴胡疏上焦肝氣,青皮平下焦肝氣,凡瀉氣藥皆云瀉肺。),
破滯削堅,除痰消痞。
主治:治肝氣鬱積,脅痛多怒,久瘧結癖(入肝散邪,入脾除痰,瘧家必用之品,
故清脾飲以之為君。),疝痛乳腫(丹溪曰:「乳房屬陽明,乳頭上屬厥陰,
乳母或因忿怒鬱悶,厚味釀積,致厥陰之氣不行,
故竅不得出,陽明之血騰沸,故熱甚而化膿,
亦有其子有滯痰膈熱,含乳而睡,噓氣致生結核者,
初起便須忍痛操軟,吮令汁透,自可消散,
治法以青皮疏肝滯,石膏清胃熱,甘草節行濁血,栝蔞消腫導毒。
或加沒藥、橘葉、金銀花、蒲公英、皂角剌、當歸,佐以少酒若干,
腫處灸三五尤捷.久則凹陷名乳岩,不可治也矣。」)。
最能發汗(皮能達皮,辛散能發。),
禁忌:有汗及氣虛人禁用(陳皮升浮入脾肺治高,青皮沉降入肝膽治低,
炒之以醋,所謂肝欲急食辛以散之,以泄之以苦降之也。)。
品類:橘之青而未黃者,
炮製:醋炒用。(古方無用者,宋以後始與陳皮分用。)

序號:326
編號:果部008
藥名:柿乾
十劑:潤肺、濇腸、甯嗽
性味:甘平性濇,(生柿性寒。)
歸經:脾、肺血分之藥。
功用:健脾濇腸,潤肺甯嗽,而消宿血。
主治:治肺痿熱欬,咯血反胃。
(有人三世病反胃,得一方,柿乾同乾飯,日日食,不飲水遂愈。)
腸風痔漏。(肺與大腸相表裏,臟清則腑熱亦除。
泊宅編柿乾燒灰飲,服二錢,治下血。)

編號:果部008-1
藥名:柿霜
功用:乃其精液,生津化痰,清上焦心肺之熱為尤佳,
主治:治咽喉口舌瘡痛,
配伍:忌蟹。

編號:果部008-2
藥名:柿蒂
功用:止呃逆。(古方單用,取其苦溫降氣。
濟生加丁香、生薑,取其開鬱散痰,亦從治之法。
產寶云:「產後呃逆煩亂,柿餅一個,煮汁熱飲。」)

序號:327
編號:果部009
藥名:木瓜
十劑:補和脾、舒筋、濇斂肺
性味:酸濇而溫,
歸經:入脾、肺血分。
功用:斂肺和胃,理脾伐肝,化食(酸能斂,斂則化,與山查同。)
止渴(酸能生津。)。
氣脫能攻,氣滯能和,調營衛,利筋骨,去濕熱,消水脹。
主治:治霍亂轉筋(夏月暑濕,邪傷脾胃,陽不升,陰不降,則揮霍撩亂,
上吐下瀉,甚則肝木乘脾,而筋之為轉也。食療云:煮汁飲良。
時珍曰:「肝雖主筋,而轉筋則為風、寒、濕、熱,襲傷脾胃所致。
轉筋必起於足腓,腓音肥,足肚也,腓及宗筋皆屬陽明,
木瓜治轉筋,取其理筋以伐肝也。土病則金衰而木盛,
故用酸溫以收脾、肺之耗散,而藉其走筋以平肝邪,
乃土中瀉木,以助金也。」
陶宏景曰:「凡轉筋呼木瓜名,寫木瓜字,皆愈。」
瀉痢腳氣,脾主四肢,或寒濕傷於足絡,或胃受濕熱之物,上輸於脾,
下流至足,則成腳氣。惡寒發熱,狀類傷寒,第脛腫掣痛為異耳!
宜利濕清熱,忌用補劑及淋洗。
昔有患足痺者,趁舟見舟中一袋,以足倚之,比及登岸,足已善步矣,
詢袋中何物,乃木瓜也。),腰足無力。
禁忌:多食損齒,骨病癃閉。(酸收太甚。
鄭奠一曰:「木瓜乃酸濇之品,世用治水腫腹脹,誤矣。
有大僚舟過金陵,愛其芬馥,購數百顆置之舟中,舉舟人皆病溺不得出,
醫以利藥罔效,迎予視之,聞四面皆木瓜香,
笑謂諸人曰:『撤去此物,溺即出矣!不必用藥也。』
於是盡投江中,頃之,溺皆如舊。」)
品類:陳者良。(香薷飲用之,取其和脾去濕,補肺生金。)
配伍:忌鐵。

序號:328
編號:果部010
藥名:山查
十劑:古字作渣,瀉滯氣、消積、化瘀、化痰
性味:酸甘鹹溫。
功用:健脾行氣,散瘀化痰,消食磨積(消油膩腥羶之積,與麥芽消穀積者不同。
凡煮老雞硬肉,投數枚則易爛,其消肉積可知。)。
發小兒痘疹,止兒枕作痛。
(惡露積於太陰,少腹作痛,名兒枕痛,沙糖調服。)
禁忌:多食令人嘈煩,易飢,反伐脾胃生發之氣。(破泄太過,中氣受傷,
凡服人參不相宜者,服山查即解,一補氣,一破氣也。)
品類:有大小二種,小者入藥,一名棠毬子, 
炮製:去皮核用。(一云核亦有力,化食磨積。)

序號:329
編號:果部011
藥名:梨
十劑:潤肺、瀉火、清熱
性味:甘微酸寒。
功用:潤肺涼心,消痰降火,止渴解酒,利大小腸。
主治:治傷寒發熱,熱嗽痰喘,
中風失音。(搗汁頻服。聖惠方梨汁煮粥,治小兒心臟風熱昏燥。)
切片貼湯火傷。
禁忌:多食冷利,脾虛泄瀉及乳婦血虛人忌之。
(生者清六腑之熱,熟者滋五臟之陰,實火宜生,虛火宜熟。
泊宅篇有仕宦病消渴,醫謂不過三十日死,即棄官歸,途遇一醫,
令致北梨二擔,食盡則瘥,宦如其言,食及五六十枚而病愈。
楊吉介者醫術甚著,一士有疾,厭厭不聊,往謁之,
楊曰:「汝證熱已極,氣血全消,三年當以疽死,不可為也。」
士不樂而退,聞茅山一道士,醫術通神,但不肯以技自名,乃衣僮僕之服,
詣山拜之,願執役席下,道士喜留,祗事左右,歷兩月久,覺其與常隸別,
叩所從來,再拜謝過,始以實告,道士笑曰:「世間那有醫不得的病」,
試診脈,又笑曰:「吾亦無藥與汝,便可下山,買好梨日食一顆,
梨盡取乾者,泡湯和滓食之,疾自當平。」士人如戒,經一歲,
復見吉老,顏貌腴澤,脈息和平,驚曰:「君必遇異人。」
士人以告,楊衣冠焚香,望茅山設拜,蓋自咎其學之未至也。)
炮製:搗汁用,熱膏亦良。(加薑汁、蜂蜜佳,清痰止嗽。
與萊菔相間收藏,則不爛,或削梨蒂扦萊菔上。)

序號:330
編號:果部012
藥名:枇杷葉
十劑:瀉肺、降火
性味:苦平,
功用:清肺胃和而降氣,氣下則火降痰消。(氣有餘便是火,火則生痰。)
主治:治熱欬嘔逆口渴。(時珍曰:「火降痰順,則逆者不逆,嘔者不嘔,
欬者不欬,渴者不渴矣。」
一婦肺熱久嗽,身如火炙,肌瘦將成勞,以枇杷葉、款冬花、紫菀、杏仁、
桑皮、木通等分,大黃減半,蜜丸,櫻桃大,食後,夜臥各含化一丸,
未終劑而愈。)
品類:葉濕重一兩,乾重三錢為氣足。
炮製:拭淨毛。(毛射肺令人欬。)治胃病薑汁炙;治肺病,蜜炙。

序號:331
編號:果部013
藥名:橄欖
十劑:宣清肺
性味:甘濇而溫,
歸經:肺胃之果。
功用:清咽生津,除煩醒酒。解河豚毒(投入煮佳。),
及魚骨鯁(如無橄欖,以核磨水服。橄欖木作舟楫,魚撥者即浮出,物之相畏有如此者。)
炮製:核燒灰,傅疰疳良。

序號:332
編號:果部014
藥名:白果
十劑:一名銀杏,濇、嗽肺、去痰
性味:甘苦而溫,辛濇而收。
功用:熟食,溫肺益氣(色白屬金,故入肺。),定痰哮,斂喘嗽,縮小便,
止帶濁。
生食,降痰解酒,消毒殺蟲。(花夜開人不得見,性陰有小毒,
故能消毒殺蟲。)
禁忌:多食則收令太過,令人壅氣臚脹,小兒發驚動疳。(食千枚者死。)
炮製:漿澤手面,浣油膩。(時珍曰:「去痰濁之功,可以類推。」)

序號:333
編號:果部015
藥名:石榴皮
十劑:濇腸,外用染鬚
性味:酸濇而溫。
功用:能濇腸,止瀉痢下血(煆末服。),崩帶脫肛。(瀉痢至於脫肛者,
以石榴皮、陳壁土,加明礬少許,濃煎薰洗,
再用五倍子炒研,傅托而止之。)
炮製:浸水汁黑如墨,烏鬚方「綠雲油」中用之。勿犯鐵器。
(客座新聞云:一人患腹脹,夏成診之曰:「飲食如常,非水腫蠱脹,
乃濕熱生蟲之象也。」以石榴、椿樹、東引根皮、檳榔各五錢,空心服,
腹大痛,瀉蟲丈餘長,逐愈。)

序號:334
編號:果部016
藥名:枳椇子
十劑:一名木蜜,潤、解酒
性味:甘平。
功用:止渴除煩,潤五臟,解酒毒。(葛根解酒而發散,不如枳椇,
屋外有枳椇樹,屋內釀酒多不佳。
趙以得治酒毒、房勞病熱者,加葛根於補氣血藥中,一帖微汗,
反懈怠,熱如故,知氣血虛,不禁葛根之散也!
必得枳椇方可,偶得乾者加入,即愈。
東坡集云:揭顈臣病消渴,日飲水數斗,飯亦倍進,小便頻數,
服消渴藥日甚,延張肱診之,笑曰:「君幾誤死,取麝香、當門子,
以酒濡濕,作十許丸,枳椇子煎湯吞之」,遂愈。問其故。
肱曰:「消渴、消中,皆脾弱腎敗,土不制水而成,今(顈臣)脾脈極熱,
腎脈不衰,當由酒果過度,積熱在脾,所以食多而飲多,溲不得不多,
非消非渴也。麝香壞酒果,枳椇能勝酒,故假二物,以去其酒果之毒也。」
雷斅曰:「凡使麝香,用當門子尤佳。」)
品類:俗名雞距,以實拳曲如雞距,俗呼為棘枸。
炮製:經霜黃赤,甚甘,其葉入酒,酒化為水。

序號:335
編號:果部017
藥名:胡桃
十劑:補命門,肉潤、皮濇
性味:味甘氣熱,皮濇(皮歛肺定喘,固腎濇精,今藥中罕用。
昂謂若用之,當勝金櫻、蓮鬚也。)肉潤,皮汁青黑。
歸經:屬水入腎,通命門,利三焦。
功用:溫肺潤腸,補氣養血。佐補骨脂,一木一火,大補下焦。
(胡桃屬木,破故紙屬火,有木、火相生之妙,
古云:「黃柏無知母,破故紙無胡桃,猶水母之無蝦也。」
時珍曰:「三焦者,元氣之別使;命門者,三焦之本原。
命門指所居之府而言,為藏精系胞之物;三焦指所治之部而名,
為出納腐熟之司,一為體,一為用也。其體非脂、非肉,白膜裹之,
在脊骨第七節,兩腎中央,系著於脊,下通二腎,上通心肺,貫腦,
為生命之原,相火之主,精氣之府,人物皆有之,生人生物皆由此出。
內經所謂七節之旁,中有小心是也。難經誤以右腎為命門。
高陽生承謬撰脈訣,至朱肱、陳言、戴起宗始闢之,
夫腎命相通,藏精而惡燥。胡桃頗類其狀,汁青黑,故入北方,
佐破故紙潤燥而調血,使精氣內充,血脈通利,諸疾自除矣。
男女交媾,皆稟此命火而結胎,人之窮通壽夭,皆根於此。」)
三焦通利,故上而虛寒喘嗽,(能溫肺化痰。洪邁有痰疾,晚對上諭,
以胡桃三枚,薑三片,臥時嚼服,即飲湯,復加薑桃如前數,靜臥必愈。
邁如旨服,旦而痰消嗽止。
洪輯幼子病痰喘,夢觀音,令服人參、胡桃湯,服之而愈,明日剝去皮,
喘仍作,仍連皮用,信宿而瘳,蓋皮能歛肺也。
胡桃、蔥白、薑茶等分,搗煎,能發汗散寒。)
下而腰腳虛痛(能補腎。),內而心腹諸痛,外而瘡腫諸毒(能調中和營。),
皆可除也。
禁忌:然動風痰,助腎火(連皮同燒酒細嚼三枚,能久戰。),
有痰火積熱者少服。
品類:油者有毒,故殺蟲治瘡。
炮製:殼外青皮,壓油,烏髭髮。潤燥養血,去皮用,斂濇,連皮用。

序號:336
編號:果部018
藥名:龍眼肉
十劑:補心、脾
性味:甘溫,歸脾。
功用:益腎長智,(一名益智。)養心補血,(心為脾母。)故歸脾湯用之。
主治:治思慮勞傷心脾,及腸風下血。(心生血,脾統血,思慮過多,
則心脾傷而血耗,致有健忘怔忡,驚悸諸病。
歸脾湯能引血歸脾,而生補之。腸風亦由血不歸脾而妄行。)

序號:337
編號:果部019
藥名:荔枝核
十劑:宣散寒濕
性味:甘濇而溫,入肝、腎。
功用:散滯氣,辟寒邪。
主治:治胃脘痛,婦人血氣痛。(煆成性,五錢,香附一兩,為末,每服二錢,
鹽湯或米飲下,蠲痛散。單服,醋湯下亦效。)
其實雙結,核似睪丸(睪音皋。腎子也。)。故治頹疝卵腫,
有述類形象之義(煆存性,酒調服,加茴香、青皮,各炒為末,酒服亦良。)。
殼發痘瘡。
炮製:燒存性用,荔枝連殼煆研,止呃逆。
(生荔枝多食則醉,以殼浸水解之。即食物不消,還以本物解之之義。)

序號:338
編號:果部020
藥名:榧實
十劑:潤肺
性味:甘濇。
功用:潤肺(本草未嘗言潤,然潤劑也。故寇氏云多食潤腸。)
殺蟲。(有蟲積者,宜上旬日日食之,食一斤蟲乃絕。)

序號:339
編號:果部021
藥名:海松子
十劑:潤燥
性味:甘溫。
功用:潤肺溫胃,散水除風,
主治:治欬嗽(松子一兩,胡桃二兩,煉蜜和服,治肺燥欬嗽。)
虛祕。(同柏子仁、麻仁,溶蠟為丸,名三仁丸。)
品類:出遼東、雲南、松鬚五鬣。

序號:340
編號:果部022
藥名:落花生
十劑:補脾、潤肺
功用:辛能潤肺,香能舒脾,果中佳品。
品類:出閩廣,藤生,花落地而結實,故名。(按:落花生本草未收,
本無當醫葯之用,然能益脾潤肺,實佳果也,因世人謗之者多,附見於此,
明其有利無害也。)

序號:341
編號:果部023
藥名:蓮子
十劑:補脾、濇腸、固精
性味:甘溫而濇,
歸經:脾之果也。
功用:脾者黃宮,故能交水火而媾心腎,安靖上下君相火邪。
(古方治心腎不交,勞傷白濁,有蓮子清心飲。補心腎,有瑞蓮丸。)
益十二經脈血氣,濇精氣,厚腸胃,除寒熱。
主治:治脾泄久痢,白濁夢遺,女人崩帶,及諸血病。
禁忌:大便燥者勿服。
炮製:去心皮蒸熟焙乾用。
配伍:得茯苓、山藥、白朮、枸杞良。

編號:果部023-1
藥名:石蓮
功用:黑而沈水者為石蓮,清心除煩,開胃進食,
主治:專治噤口痢,淋濁諸症。(石蓮入水則沈,入鹵則浮,煎鹽人以之試鹵,
蓮浮至頂。鹵乃可煎。落田野中者,百年不壞,人得食之,髮黑不老。
肆中石蓮,產廣中樹上,其味大苦,不宜入藥。)

序號:果部023-2
藥名:蓮心
主治:為末,米飲下,療產後血竭。

序號:342
編號:果部024
藥名:蓮蕊鬚
十劑:濇精
性味:甘溫而濇。
功用:清心通腎,益血固精,烏鬚黑髮。
主治:止夢洩遺精,吐崩諸血,略與蓮子同功。

序號:343
編號:果部025
藥名:藕
十劑:涼血、散瘀
功用:濇平。解熱毒,消瘀血,止吐衄淋痢,一切血證。(和生地汁,童便服良。)
      藕生甘寒,涼血散瘀(宋大官作血竭,誤落藕皮,血遂渙散不凝。
一人病血淋,痛脹欲死,李時珍以髮灰二錢,藕汁調服,三日而愈。
梅師方產後餘血上沖,煮汁服。),止渴除煩,(聖惠方藕汁蜜和服,
治時氣煩渴。)解酒毒蟹毒。(搗爛熱酒調服。)
      煮熟甘溫,益胃補心(多孔象心。),止瀉(能實大腸。)止怒,
久服令人歡(益心之效。)。
      生搗,罨金瘡傷折。熟搗,塗坼裂凍瘡。(肘後方卒中毒箭者,藕汁飲,
多多益善。孟詵曰:「產後忌生冷,獨藕不忌,為能散瘀血也。」)
澄粉亦佳,安神益胃(藕節功用相同。)。

序號:344
編號:果部026
藥名:荷葉
十劑:輕宣、升陽、散瘀
性味:苦平,其色青,其形仰,其中空,
歸經:其象震,震仰孟。感少陽甲膽之氣。
功用:燒飯合藥,裨助脾胃,而升發陽氣。(潔古枳朮丸用荷葉燒飯為丸。)
痘瘡倒靨者,用此發之(殭蠶等分為末,胡荽湯下。
聞人規曰:「勝於人牙、龍腦。」)。能散瘀血,留好血。
主治:治吐衄崩淋,損傷產瘀(熬香末服。),一切血證,洗腎囊風。
(東垣曰:「雷頭風證,頭面疙瘩腫痛,憎寒惡熱,狀如傷寒,病在三陽,
不可過用寒藥重劑,誅罰無過,處清震湯治之,
荷葉一枚,升麻、蒼朮各五錢,煎服。」
鄭奠一曰:「荷葉研末酒服三錢,治遺精極驗。荷梗清暑通氣。
荷花瓣,辟暑滌煩,沁肺悅心。」)

序號:345
編號:果部027
藥名:芡實
十劑:一名雞頭子,補脾、濇精
性味:甘濇。
功用:固腎益精,補脾去濕。
主治:治泄瀉帶濁,小便不禁,夢遺滑精
(同金櫻膏為丸,名水陸二仙丹。腰膝瘀痛。
吳子野曰:「人之食芡,必枚嚙而細嚼之,使華液流通,
轉相灌溉,其功勝於乳石也。」
經驗後方煮熟研膏,合粳米煮粥食,益精氣。)。
炮製:蒸熟搗粉用,濇精藥或連殼用。
(李惟熙云:菱寒而芡暖,菱花背日,芡花向日。)

序號:346
編號:果部028
藥名:甘蔗
十劑:補脾、潤肺
性味:甘寒。
功用:和中助脾,陰熱潤燥,止渴(治消渴。)消痰,解酒毒,利二便。
(外臺方嚼嚥或搗汁,治發熱、口乾、便濇。)
主治:治嘔噦反胃(梅師方蔗汁、薑汁和服。),大便燥結。
(蔗汁熬之名石蜜,即白霜糖。唐大歷間有(鄒和尚)始傳造法。
性味甘溫,補脾緩肝,潤肺和中,消痰治嗽,多食助熱,損齒生蟲。
紫砂糖功用略同。)

序號:347
編號:果部029
藥名:荸薺
十劑:一名鳧茈,一名烏芋,一名地栗,補中、瀉熱、消食
性味:甘微寒滑。 
功用:益氣安中,開胃消食,(飯後宜食之。)除胸中實熱。
主治:治五種噎膈,(憂膈、恚膈、氣膈、熱膈、寒膈。
噎亦五種:氣噎、食噎、勞噎、憂噎、思噎。)
消渴黃疸,血證蠱毒(末服辟蠱。)。
能毀銅。(汪機曰:「食銅錢,食之則錢化,可見為消堅削積之物,
故能開五膈,消宿食,治誤吞銅也。」)

序號:348
編號:果部030
藥名:菱
十劑:俗名菱角,一名芰,瀉、解暑、止渴
性味:甘寒。
功用:安中消暑,止渴解酒。
品類:有兩角、三角、四角者,老嫩之殊。(武陵記以三角;四角者為芰,
兩角者為菱,菱花隨月而轉,猶葵花之向日。)

序號:349
編號:果部031
藥名:西瓜
十劑:瀉暑
性味:甘寒。
功用:解暑除煩,利便醒酒。別名「天生白虎湯」。
(西瓜、甜瓜皆屬生冷,多食傷脾助濕。
衛生歌云:瓜桃生冷,宜少食,免致秋來成瘧痢。
瓜性寒,曝之尤寒。稽食賦云:瓜曝則寒,油煎則冷,物性之異也。)

序號:350
編號:果部新增001
藥名:巴旦杏仁
十劑:潤肺、化痰、止嗽
性味:甘平。
功用:止欬下氣,消心腹逆悶,
品類:形扁皮白,尖彎如鸚哥者真。功專潤肺。

序號:351
編號:果部新增002
藥名:梅花
十劑:解先天胎毒、痘毒
性味:酸濇平。清香,
功用:開胃散鬱,止渴生津,解熱滌煩。
得先天氣,助清陽上升,清肺氣,去痰壅。
主治:解胎毒痘毒要藥。
品類:梗,通上下膈氣。

序號:352
編號:果部新增003
藥名:南棗
十劑:補中益氣
性味:甘溫色紅,長寸餘。
功用:補中益氣,潤心肺,調營衛。補血生津,功十倍大棗。

序號:353
編號:果部新增004
藥名:香櫞佛手
十劑:理氣、止嘔、健脾進食
性味:辛苦微溫,
歸經:入肺脾二經,兼入肝經。
功用:理上焦之氣而止嘔,進中州之食而健脾。除心頭痰水,平肝胃氣痛。
品類:陳者良。花,功用同,性緩。

序號:354
編號:果部新增005
藥名:香欒
十劑:俗稱香圓
性味:苦甘辛酸而平。
功用:下氣消食,快膈化痰,解酒毒。
主治:治飲酒人口氣,去腸胃中惡氣,瀉胸滿之氣,療痰氣欬嗽,能去濁惡之氣。
禁忌:無滯而虛者忌用。(下氣消食,快膈化痰。)

序號:355
編號:果部新增006
藥名:櫻桃核
十劑:達表、透疹
性味:辛熱。
功用:達表,透發痘疹,得春氣最早。

序號:356
編號:果部新增007
藥名:化州橘紅
十劑:化痰、利氣
性味:辛微溫。
功用:理氣化痰,功力十倍, 
品類:出化州。

序號:357
編號:果部新增008
藥名:金柑皮
十劑:平肝、化痰
功用:理氣化痰。平肝,功同橘皮。

序號:358
編號:果部新增009
藥名:胖大海
十劑:潤肺、止嗽
性味:味甘,微濇平,微涼。
功用:潤肺化痰止嗽,
主治:治嗽痰肺熱。(一名大洞子,一名安南子。)

序號:359
編號:穀菜部001
藥名:粳米
十劑:粳,硬也;糯,懦也,補脾、清肺
性味:甘涼,
功用:得天地中和之氣,和胃補中,色白入肺。除煩清熱,煮汁止渴。
(仲景白虎湯、桃花湯、竹葉石膏湯並用之,以清熱補不足。
張文潛粥記,粥能暢胃氣,生津液,每晨空腹食之,所補不細。
昂按:今人終日食粥,不知其妙,迨病中食之,覺與臟腑相宜,
迴非他物之所能及也。)
品類:粳乃稻之總名,有早、中、晚三收,晚者得金氣多,性涼,尤能清熱。
(北粳涼,南粳溫,白粳涼,紅粳溫,新米食之動氣。)

編號:穀菜部001-1
藥名:陳廩米
主治:沖淡可以養胃,煮汁煎藥,亦取其調腸胃,利小便,去濕熱除煩渴之功。
(集成云:陳米飯紮作團,火煆存性,麻油膩粉調,
敷一切惡瘡、百藥不效者。)

序號:360
編號:穀菜部002
藥名:糯米
十劑:補、溫脾、肺
性味:甘溫,
功用:補脾肺虛寒,堅大便,縮小便,收自汗,(同龍骨、牡蠣為粉,能撲汗。)
發痘瘡。(解毒化膿。)
禁忌:然性黏滯,病人及小兒忌之。(糯米釀酒則熱,熬餳尤甚,餳即飴糖,
潤肺和脾,化痰止嗽。仲景建中湯用之,取其甘以補脾緩中。
多食發濕熱,動痰火損齒。糯稻根鬚,和中開胃,緩而不驟。)

序號:361
編號:穀菜部003
藥名:大麥芽
十劑:開胃健脾、行氣消積
性味:鹹溫。
功用:能助胃氣上行,而資健運,補脾寬腸,和中下氣,消食除脹,
散結祛痰。(寒能軟堅。)化一切米粉穀果積,
通乳下胎。(外臺方麥芽一升,蜜一升服,下胎神驗。
薛立齋治一婦人喪子乳脹,幾欲成癰,單用麥芽一二兩,炒煎服,立消,
其破血散氣如此。良方云神麴亦善下胎,皆不可輕用。)
禁忌:久服消腎氣。
(王好古曰:「麥芽、神麴,胃虛人宜服之,以伐戊己,腐熟水穀。」
李時珍曰:「無積而服之,消人元氣,與白朮諸藥消補兼施,則無害也。」
胃為戊土,脾為己土。)
炮製:炒用,
配伍:荳蔻、砂仁、烏海、木瓜、芍藥、五味為使。

序號:362
編號:穀菜部004
藥名:穀芽
十劑:健脾消食
性味:甘溫,
功用:開胃快脾,下氣和中,消食化積, 
炮製:炒用。

序號:363
編號:穀菜部005
藥名:小麥
十劑:補
性味:味甘微寒。
功用:養心除煩,利溲止血。(時珍曰:「素問麥屬火,心之穀也。鄭玄屬木。
許慎屬金。別錄云養肝與鄭說合。思邈云養心與素問合,當以素問為準。」
按:麥秋種夏熟,備受四時之氣,南方地暖下濕,不如北產者良。
仲景治婦人臟燥證,悲傷欲絕,狀若神靈,用大棗湯,大棗十枚,
小麥一升,甘草一兩,每服一兩,亦補脾氣。
聖惠方小麥飯,治煩熱少睡多渴。)

編號:穀菜部005-1
藥名:麵
性味:甘溫,
功用:補虛養氣,助五臟,厚腸胃。
禁忌:然能壅氣作渴,助濕發熱。
品類:陳者良。(寒食日,紙袋盛,懸風處,名寒食麵,年久不熱,入藥尤良。)

編號:穀菜部005-2
藥名:浮小麥(即水淘浮起者。)
性味:鹹涼。
功用:止虛汗盜汗,勞熱骨蒸。
(汗為心液,麥為心穀,浮者無肉,故能涼心,麥麩同功。)

編號:穀菜部005-3
藥名:麥麩
功用:醋拌蒸,能散血止痛,熨腰腳折傷,風濕痺痛,寒濕腳氣,互易至汗出良。
(麥之涼全在皮,故麵去皮即熱。凡瘡瘍痘瘡,潰爛不能著席者,
用麥麩裝褥臥,性涼而軟,誠妙法也。)

序號:364
編號:穀菜部006
藥名:稷
十劑:補、和中
性味:甘平,
功用:益氣和中,宜脾利胃。(陶宏景曰:「稷米,人亦不識,
書記多云:黍與稷相似。又著黍米云:穄米與黍米相似而粒殊大,
食之不宜人,發舊病。詩云:黍、稷、稻、梁、禾、麻、菽、麥,
此八穀也。俗猶不能辨證,況芝英乎。」
按:黍、稷辨者頗多,皆無確義。
時珍曰:「稷、黍一類二種,粘者為黍,不粘者為稷。」
昂謂詩人既云八穀,何必取一類者強分二種?是仍為七穀矣,
蓋穄、稷同音,故世妄謂穄與稷,不知穄乃黍類,似栗而粒大,疏散,
乃北方下穀,南土全無,北人亦不之重,安能度越粳、糯,
而高踞八穀之上也乎。陶氏所說因是穄、黍所以疑也。若稷當屬高大如蘆,
世之所謂蘆稷者,實既香美,性復中和,幹又高大,所以能為五穀之長,
而先王以之名官也。況穄黍所生不偏,而蘆稷薄海蕃滋,
本草乃指蘆稷為蜀黍,其名義亦不倫矣,此實從來之誤,敢為正之,
以質明者。又蘆稷最能和中,煎湯溫服,治霍亂吐瀉如神。
昂嘗病腹中啾唧,經兩月,有友人見招,飲以蘆稷燒酒,
一醉而積病暢然,性之中和又可見矣。)

序號:365
編號:穀菜部007
藥名:粟
十劑:補腎
性味:甘鹹微寒,
功用:養腎益氣。
主治:治胃熱消渴,止霍亂,利二便。(千金方粟米粉水丸,梧子大,煮七枚,
納醋中,細吞之,治反胃吐食。)
品類:即梁米,有青、黃、赤、白、黑諸色,陳者良。

序號:366
編號:穀菜部008
藥名:蕎麥
十劑:瀉、利腸下氣
性味:甘寒降氣。
功用:寬腸胃沈積,(孟詵曰:「能鍊五臟垢穢。」,昂按:亦解酒積。)
泄痢帶濁,傅痘瘡潰爛,湯火灼傷。
禁忌:脾胃虛寒人勿服。

序號:367
編號:穀菜部009
藥名:黑大豆
十劑:補腎、解毒
性味:甘寒。
歸經:色黑屬水似腎,腎之穀也。(豆有五色,各入五臟。)
功用:故能補腎,鎮心(腎水足,則心火甯。)明目(腎水足,則目明。),
利水下氣(古方治水腫,每單用或加他藥。),
散熱祛風(炒熱酒沃飲其汁,治產後中風危篤,及妊娠腰痛,兼能發表。
千金云:一以去風,一以消血結。),
活血(產書云熬令煙絕,酒淋服,下產後餘血。)
解毒(蘇頌曰:「古稱大豆解百藥毒,試之不然,又加甘草其驗乃奇。」),
消腫止痛。搗塗一切腫毒,煮食稀豆瘡。
品類:緊小者良。(小者名馬料豆,每晨鹽水吞,或鹽煮食,補腎。)
配伍:畏五參、龍膽、豬肉,忌厚朴(犯之動氣。)。
得前胡、杏仁、牡蠣、石蜜諸膽汁良。

序號:368
編號:穀菜部010
藥名:赤小豆
十劑:通行水、散血,十劑作燥
性味:甘酸(思邈鹹冷。)色赤,
歸經:心之穀也。
功用:性下行,通小腸,利小便,(心與小腸相表裏。)行水散血,
消腫排膿,清熱解毒。
主治:治瀉痢腳氣(昔有患腳氣者,用赤小豆袋盛,朝夕踐踏之,遂愈。
同鯉魚煮,食汁能消水腫,煮粥亦佳。)。
傅一切瘡疽(雞子白調末箍之,性極粘,乾則難揭,入苧根末則不粘。
宋仁宗患痄腮,道士贊能取赤小豆四十九粒,咒之,雜它藥敷之而愈,
中貴承亮親見,後任自患惡瘡,傅永投以藥立愈,問之,赤小豆也。
承亮始悟道士之咒偽也。後過豫章見醫治「脅疽」甚捷,
任曰:「莫非赤小豆耶?」醫驚拜曰:「用此活三十餘口,願勿復宣。」)。
止渴解酒,通乳下胎。
禁忌:然滲津液,久服令人枯瘦。
(十劑曰:「燥可去濕,桑白皮、赤小豆之屬是也。」
按:二藥未可言燥,蓋取其行水之功,然以木通、防己為通劑,
通燥二義似重,故本集改熱藥為燥劑,而以行水為通劑。)

序號:369
編號:穀菜部011
藥名:綠豆
十劑:瀉熱、解毒
性味:甘寒,
歸經:行十二經,
功用:清熱解毒,(一切草木、金石、砒霜毒,皆治之。)利小便,止消渴,
主治:治瀉痢。
品類:連皮用。(其涼在皮。)
粉撲痘瘡潰爛良。(一市民誦觀音經甚誠,出行折一足,哀求菩薩,
夢僧授一方,綠豆粉新銚炒紫色,井水調厚傅紙貼,杉木紮定,其效如神。)

序號:370
編號:穀菜部012
藥名:白扁豆
十劑:補脾、除濕、清暑
性味:甘溫,色白微黃,
歸經:脾之穀也。
功用:調脾暖胃,通利三焦降濁升清,消暑除濕,(能消脾胃之暑。)止渴止瀉。
主治:專治中宮之病,(土強濕去,正氣自旺。)
解酒毒、河豚毒。(備急方新汲水調末服,能解砒毒。)
禁忌:多食壅氣。
品類:子粗圓色白者入藥。
炮製:連皮炒研用,亦有浸去皮及生用者。(熟用補脾,生用清肺。)

序號:371
編號:穀菜部013
藥名:淡豆豉
十劑:宣、解表、除煩
性味:苦泄肺,寒勝熱。(陳藏器曰:「豆性生平,炒熟熱,煮食寒,作豉冷。」)
功用:發汗解肌,調中下氣。
主治:治傷寒頭痛,煩躁滿悶,懊憹不眠,
發斑嘔逆(凡傷寒嘔逆煩悶宜引吐,不宜用下藥以逆之。
淡豉合梔子名梔子豉湯,能吐虛煩。),
血痢溫瘧。(時珍曰;「黑豆性平,作豉則溫,既經蒸窨故能升能散,
得蔥則發汗,得鹽則能吐,得酒則治風,得薤則治痢,得蒜則止血,
炒熟又能止汗。」
孟詵治盜汗炒香漬酒服。
肘後合蔥白煎名蔥豉湯,用代麻黃湯,通治傷寒發表,亦治酒病。)
炮製:造淡豉法:用黑大豆水浸一宿,淘淨蒸熟,攤勻蒿覆,候生黃衣,
取晒簸淨,水拌乾濕得所,安甕中,築實,桑葉厚蓋,泥封晒七日,
取出,曝一時,又水拌入甕,如此七次,再蒸去火氣,甕收用。

序號:372
編號:穀菜部014
藥名:刀豆
十劑:宣下氣
性味:甘平。
功用:溫中止呃(煆存性服。),勝於柿蒂。

序號:373
編號:穀菜部015
藥名:胡麻
十劑:即脂麻,一名巨勝子,種出大宛故曰胡麻,補肝腎、潤五臟、清腸
性味:甘平。
功用:補肺氣,益肝腎,潤五臟,填精髓,堅筋骨,明耳目,
耐飢渴(可以辟穀,但滑腸,與白朮並用為勝。),
烏髭髮。利大小腸,逐風濕氣,(劉河間曰:「麻,木穀而治風。」
又云:「治風先治血,血活則風散,胡麻入肝益血,故風藥中不可闕也。」
鄭奠一用虌蝨、胡麻佐苦參、蒺藜,治大風疥癩,屢有愈者。)
涼血解毒。生嚼傅小兒頭瘡。
品類:「麻油」滑胎療瘡,熬膏多用之。(沾血解毒,止痛生肌。)
      皮肉俱黑者良。入腎。栗色者名鱉蝨胡麻,更佳。
炮製:九蒸九曬,可以服食。(陶宏景曰:「八穀之中,惟此為良。」
昂按:若云自大宛來,則非八穀之麻明矣。
又按:月令仲秋之月,天子以犬嘗麻,則其為八穀之麻又可見矣。
種出大宛之說,何以稱焉?豈白者產中原,黑者產大宛乎?)

序號:374
編號:穀菜部016
藥名:薏苡仁
十劑:補脾胃、通行水
性味:甘淡微寒而屬土, 
歸經:陽明藥也。(胃。)
功用:甘益胃,土勝水,淡滲濕。
瀉水所以益土,故健脾,治水腫,濕痺腳氣,疝氣瀉痢熱淋。
益土所以生金,故補肺清熱(色白入肺,微寒清熱。)。治肺痿肺癰,
咳吐膿血。(以豬肺蘸薏苡仁末服。)
扶土所以抑木,故治風熱,筋急拘攣。(厥陰風木主筋,然治筋骨之病,
以陽明為本,陽明主潤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機關者也。
陽明虛,則宗筋縱弛,故經曰:「治痿獨取陽明」,
又曰:「肺熱葉焦,發為痿躄。」蓋肺者,相傅之官,治節出焉,
陽明濕熱,上蒸於肺,則肺熱葉焦,氣無所主而失其治節,故痿躄。
薏苡理脾而兼清熱補肺。筋寒則急,熱則縮,濕則縱,
然寒溼久留亦變為熱,又有熱氣薰蒸,水液不行,久而成濕者。
薏苡去濕要藥,因寒、因熱皆可用也。
衍義云:因寒筋急者,不可用,恐不然。)
炮製:但其力和緩,用之須倍於他藥,殺蚘墮胎,炒熟微研。

序號:375
編號:穀菜部017
藥名:大麻仁
十劑:即作布之麻,俗作火麻,潤燥、滑腸
性味:甘平滑利,
歸經:脾胃大腸之藥,
功用:緩脾潤燥。
主治:治陽明病,胃熱汗多而便難。(三者皆燥也,汗出愈多,則津枯,
而大便愈燥。仲景治脾約有麻仁丸。
成無己曰:「脾欲緩,急食甘以緩之,麻仁之甘以緩脾潤燥。」
張子和曰:「諸燥皆三陽病。」)
破積血,利小便,通乳催生。又木穀也,亦能治風。
炮製:極難去殼,帛裏置沸湯,待冷,懸井中一夜,曬乾,就新瓦上,採去殼,
搗用。
配伍:畏茯苓、白微、牡蠣。

序號:376
編號:穀菜部018
藥名:御米殼
十劑:即罌粟殼,濇腸、歛肺、固腎
性味:酸濇微寒。
功用:歛肺濇腸而固腎,
主治:治久嗽瀉痢,遺精脫肛,心腹筋骨諸痛。
(東垣曰:「收濇固氣,能入腎,故治骨病尤宜。」)
禁忌:嗽痢初起者忌用。(丹溪曰:「此是收後藥,要先除病根。」)
品類:一名麗春花,紅黃紫白,艷麗可愛。
炮製:凡使殼,洗去蒂及筋膜,取薄皮醋炒,或蜜炒用。(性緊濇,多令人吐逆。)
配伍:得醋、烏梅、陳皮良。 
其他:罌中有米極細,甘寒潤燥,煮粥食,治反胃。(加參尤佳。)

序號:377
編號:穀菜部019
藥名:神麴
十劑:宣行氣、化痰、消食
性味:辛散氣,甘調中,溫開胃。
功用:化水穀,消積滯。(醫餘云:有傷粽子成積,用麴末少加木香,
鹽湯下,數日口中聞酒香,積遂散。)
主治:治痰逆癥結,瀉痢脹滿,回乳(炒研酒服二錢,日二。)
下胎(產後血暈,末服亦良。),
亦治目病。(啟微集云:生用能發其生氣,熟用能歛其暴氣。)
炮製:炒用。
造麴法:以五月五曰,六月六日,用白麵百斤、赤豆未、杏仁泥、
青蒿、蒼耳、紅蓼汁各三升,
以配青龍、白虎、朱雀、玄武、螣蛇、勾陳六神,
通和作餅,窨生黃衣,曬乾,陳者良。

序號:378
編號:穀菜部020
藥名:紅麴
十劑:宣、破血、燥、消食
性味:甘溫色赤,
功用:入營而破血,燥胃消食,活血和血。
主治:治赤白下痢,跌打損傷,產後惡露不盡。
(李時珍曰:「人之水穀入胃,中焦濕熱薰蒸,游溢精氣,化為營血,
此造化自然之妙也。紅麴以白米飯雜麴母,濕熱蒸窨,即變為真紅,
此人窺造化之巧者也。故治脾胃營血,得同氣相求之理。」)
品類:紅入米心,陳久者良。(紅麴溫燥,能腐生物,使熟,故魚肉鮓用之,
不特取其色也。)

序號:379
編號:穀菜部021
藥名:醋
十劑:一名苦酒
性味:酸溫。
功用:散瘀解毒,下氣消食(食歛縮,則消矣。)。
開胃氣(令人嗜食,本草未載。),散水氣。
主治:治心腹血氣病(磨木香服。),產後血暈(以火淬醋,使聞其氣。),
癥結痰癖,疸黃癰腫(外科敷藥多用之,取其歛壅熱,散瘀解毒。
昂按:貝母性散而歛瘡口,蓋能散所以能歛。
醋性酸收而散癰腫,蓋消則內散,潰則外散,收處即是散處,
兩者一義也。)。
口舌生瘡,含漱。損傷積血(麵和塗能散之。),穀魚肉菜薑諸蟲毒。
禁忌:多食傷筋。(收縮太過。酒醋無所不入,故製藥多用之。)
品類:米造陳久者良。(寇宗奭曰:「食酸則齒軟者,齒屬腎,酸屬肝;
木氣強,水氣弱故也。」)

序號:380
編號:穀菜部022
藥名:酒
十劑:宣行藥勢
性味:辛者能散,苦者能降,甘者居中而緩,厚者熱而毒,淡者利小便。
功用:用為嚮導,可以通行一身之表,引藥至極高之分。
熱飲傷肺,溫飲和中。
少飲則和血行氣,壯神禦寒,遣興消愁,辟邪逐穢,暖水臟,行藥勢。
禁忌:過飲則傷神耗血(亦能亂血,故飲之身面俱赤。),
損胃爍精,動火生痰,發怒助慾(酒是色媒人。),
致生濕熱諸病。(過飲則相火昌炎,肺金受爍,致生痰嗽。
脾因火而困怠,胃因火而嘔吐,心因火而昏狂,肝因火而善怒,
膽因火而忘懼,腎因火而精枯,以致吐血、消渴、勞傷蟲膈、
癰疽失明,為害無窮。
汪穎曰:「人知戒早飲,而不知夜飲更甚。醉飽就床,熱壅三焦,
傷心損目,夜氣收歛,酒以發之,亂其清明,勞其脾胃,停濕動火,
因而致病者多矣。」
朱子云:以醉為節可也。)
品類:醇而無灰,陳久者良。
配伍:畏枳椇、葛花、赤豆花、綠豆粉、鹹鹵。(得鹹則解,水制火也。)

序號:381
編號:穀菜部023
藥名:韭
十劑:補陽散瘀
性味:辛溫微酸,
歸經:肝之菜也。
功用:入血分而行氣,歸心益胃,助腎補陽(一名土鐘乳,言溫補也。)。
除胃熱,充肺氣,散瘀血,逐停痰。
主治:治吐衄損傷,一切血病(搗汁童便和服。),
噎膈反胃。(能消瘀血停痰在胃口,致反胃及胃脘痛。
丹溪曰:「有食熱物及鬱怒致死,血留胃口作痛者,
宜加韭汁、桔梗入藥,開提氣血。
有腎氣上攻,致心痛者,宜韭汁和五苓散為丸,空心茴香湯下。
治反胃,宜用牛乳加韭汁、薑汁,細細溫服,
蓋韭汁散瘀,薑汁下氣、消痰、和胃,牛乳解熱、潤燥、補虛也。」
單方總錄曰:「食不得入,是有火也。食久反出,是無火也。」
治法雖有寒熱、虛實之別,要以安其胃氣為本,
使陰陽升降平均,嘔逆自順而愈矣。)
解藥毒食毒,狂犬蛇蟲毒。
禁忌:多食昏神,忌蜜牛肉。(昂按:今人多以韭炒牛肉,其味甚佳,未見作害。
經曰:「毒藥攻邪,五穀為養,五畜為益,五菜為充,五果為助,
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五菜:韭、薤、蔥、葵、藿也。
五果:桃、李、棗、杏、栗也。)

編號:穀菜部023-1
藥名:韭子
性味:辛甘而溫,
功用:補肝腎,助命門,暖腰膝。
主治:治筋痿遺尿,洩精溺血,白帶白淫。(經曰:「足厥陰病則遺尿,思想無窮,
入房太甚,發為筋痿及白淫。」
韭子同龍骨、桑螵蛸,能治諸病,
以其入厥陰補肝、腎、命門。命門者,藏精之府也。)
炮製:蒸暴炒研用。(燒煙薰牙蟲。)

序號:382
編號:穀菜部024
藥名:蔥
十劑:輕發表和裏,宣通陽活血
性味:生辛散,熟甘溫。(陶宏景曰:「白冷、青熱,傷寒湯中不得用青。」)

歸經:外實中空,肺菜也。
功用:肺主皮毛,其合陽明(大腸。),故發汗解肌,以通上下陽氣。
(仲景白通湯、通脈四逆湯並加之,以通脈回陽。)
益目睛(白睛屬肺。),利耳鳴,通二便。
(時珍曰:「蔥管吹鹽入玉莖中,治小便不通,及轉脬危急者極效。」)
主治:治傷寒頭痛,時疾熱狂,陰毒腹痛(陰證厥逆,用蔥白安臍上熨之。)。
氣通則血活(氣為血帥。),故治吐血衄血,
便血痢血(食醫心鏡蔥煮粥食,治赤白痢,薤粥亦佳。),
折傷出血(火煨研封,止痛無瘢。),乳癰風痺,通乳安胎。
(婦人妊娠傷寒,蔥白一物湯,發汗而安胎,蔥加生薑亦佳。
刪繁方合香豉、阿膠,治胎動。)
通氣故能解毒,殺藥毒,魚肉毒,蚯蚓毒,猘犬毒。
品類:諸物皆宜,故曰菜伯,又曰和事草。
炮製:取白連鬚用,亦有用青者。
配伍:同蜜食殺人,同棗食令人病。(百乙方患外痔者,先用木鱉煎湯薰洗,
以青蔥涎對蜜調傅,其涼如水。
獨行方水病足腫,煮湯漬之,日三五度佳。)

序號:383
編號:穀菜部025
藥名:大蒜
十劑:張騫使西域,始得種入中國,故一名葫。宣通竅辟惡
性味:辛溫。
功用:開胃健脾,通五臟,達諸竅(凡極臭極香之物,皆能通竅。)。
去寒濕,解暑氣,辟瘟疫,消癰腫(搗爛麻油調敷。)。
破癥積,化肉食,殺蛇蟲蠱毒。
主治:治中暑不醒(搗和地漿溫服。),鼻衄不止(搗貼足心,能引熱下行。),
關格不通。(搗納肛中,能通幽門。)傅臍能達下焦,消水,利大小便。
切片灼艾,灸(音九。)一切癰疽惡瘡腫核。獨頭者尤良。
(李迅曰:「癰疽著灸,勝於用藥,緣熱毒中隔,上下不通,
必得毒氣發洩,然後解散,初起便用,獨頭大蒜切片灸之,三壯一易,
百壯為率。但頭頂以上切不可灸,恐引氣上,更生大禍也。」
史源曰:「有灸至八百壯者,約艾一篩,初壞肉不痛,直灸到好肉方痛,
至夜火焮滿背,高阜頭孔百數,則毒外出,否則內逼五臟而危矣。」
綱目曰:「精要謂頭上毒不得炙,此言過矣,頭為諸陽所聚,
艾宜小如椒粒,炷宜三五壯而已。」
又按:東垣灸元好問腦疽,艾大如兩核許,灸至百壯,始覺痛而痊。
由是推之,頭毒若不痛者,艾大壯,多亦無妨也。)
禁忌:然其氣薰臭,多食生痰動火,散氣耗血,損目昏神。
(五葷皆然,而蒜尤甚。楞嚴經曰:「五葷熟食發淫,生啖增恚。」
故釋氏戒之,釋家以大蒜、小蒜、興渠、慈蔥、茖蔥,為五葷。
慈蔥,冬蔥也。茖蔥,山蔥也。興渠,西域菜,云即中國之荽。
道家以韭、薤、蒜、胡荽、芸薹為五葷。芸薹,油菜也。)
配伍:忌蜜。

序號:384
編號:穀菜部026
藥名:薤
十劑:一名蕌子,音叫,滑利竅助陽氣。
性味:辛苦溫滑
功用:調中助陽,散血生肌,泄下焦大腸氣滯。
主治:治泄利下重(王好古曰:「下重者,氣滯也,四逆散加此以洩滯。」
按:後重亦有氣虛、血虛、火熱、風燥之不同。),
胸痺刺痛(仲景用栝蔞薤白白酒湯。),肺氣喘急,安胎利產,
   塗湯火傷(和蜜搗用,肘後方中惡卒死者用薤汁灌鼻中,韭汁亦可。),
品類:葉似韭而中空,根如蒜。
炮製:取白用。
配伍: 忌牛肉。(其葉光滑,露亦難停,故云薤露。)

序號:385
編號:穀菜部027
藥名:胡荽
十劑:宣發痘疹、辟風氣
性味:辛溫香竄。
功用:內通心脾,外達四肢,辟一切不正之氣。
痧疹痘瘡不出,黃酒噴之。(心脾之氣,得芳香而運行,
含噴偏身必噀頭面。痘疹家懸掛辟邪惡,故荽久食令人多忘,
病人不宜食胡荽,黃花菜。)

序號:386
編號:穀菜部028
藥名:生薑
十劑:宣散寒發表、止嘔開痰
性味:辛溫。
功用:行陽分而祛寒發表,宣肺氣而解鬱調中,暢胃口而開痰下食。
主治:治傷寒頭痛,傷風鼻塞(辛能入肺,通氣散寒。),
欬逆嘔噦(有聲有物為嘔,有聲無物為噦,有物無聲為吐。
其證或因寒、因熱、因食、因痰、氣逆上沖而然。
生薑能散逆氣,嘔家聖藥。
東垣曰:「辛藥生薑之類,治嘔吐,但治上焦氣壅,表實之病。
若胃虛穀氣不行,胸閉塞而嘔者,惟宜益胃推揚穀氣而已,
勿作表實,用辛藥瀉之。」
丹溪曰:「陰分欬嗽者,多屬陰虛,宜用貝母,勿用生薑,以其辛散也。」
昂按:人特知陳皮、生薑能止嘔,不知亦有發嘔之時,以其性上升,
如胃熱者非所宜也,藿香亦然。),
胸壅痰膈,寒痛濕瀉。消水氣,
行血痺(產後血上沖心,及污穢不盡,煎服亦良。),
通神明,去穢惡,救暴卒,(凡中風、中氣、中暑、中惡、暴卒等證,
薑汁和童便飲效,薑汁開痰,童便降火也。)
療狐臭(薑汁頻塗。),搽凍耳(熬膏塗。)。
殺半夏、南星、菌蕈、野獸毒。(野獸多食半夏,故有毒,生薑能解之。)
辟霧露山嵐瘴氣。(早行含之。)
搗汁和黃明膠熬,貼風濕痺痛。
禁忌:久食兼酒,則患目發痔。(積熱使然。)瘡癰人忌食。
品類:薑皮。辛涼,和脾行水,治浮腫脹滿。(以皮行皮,五皮散用之。
成無已曰:「薑、棗辛甘,能行脾胃之津液,而和營衛,不專於發散也。」
東垣曰:「夜不食薑者,氣主闔而,薑主闢也。
秋不食薑者,秋主收,而薑主散也。妊婦多食,令兒歧指,象形也。」)
配伍:秦椒為使,惡黃連、黃芩、夜明砂。(糟薑納入蟬蛻,雖老無筋。)

序號:387
編號:穀菜部029
藥名:乾薑、黑薑
十劑:燥回陽、宣通脈
功用:生用辛溫,逐寒邪而發表,
炮則辛苦大熱,除胃冷而守中(辛則散,泡則稍苦,故止而不移,
非若附子走而不守。)。溫經止血,(泡黑止吐衄諸血,紅見黑則止也。)
定嘔消痰,去臟腑沈寒痼冷。
      能去惡生新,使陽生陰長,故吐衄下血,有陰無陽者宜之。
亦能引血藥入氣分而生血,故血虛發熱,產後大熱者宜之。
(此非有餘之熱,乃陰虛生內熱也,忌用表藥、寒藥。
乾薑能入肺利氣,能入肝,引血藥生血,故與補陰藥同用,
乃熱因熱用,從治之法,故亦治目睛久赤。)
引以黑附,能入腎而祛寒濕,能回脈絕無陽。
(仲景四逆、白通、薑附湯皆用之。)
同五味,利肺氣而治寒嗽(肺惡熱。)。燥脾濕而補脾(脾惡濕。),
通心助陽而補心氣(苦入心。)。開五臟六腑,通四肢關節,
宣諸絡脈。治冷痺寒痞,反胃下痢。
禁忌:多用損陰耗氣,孕婦忌之。(辛熱能動血。
王好古曰:「服乾薑以治中者,必僭上,宜大棗輔之。」
東垣曰:「宜甘草以緩之。」)
炮製:母薑曬乾者為乾薑,炮黑為炮薑。

序號:388
編號:穀菜部030
藥名:山藥
十劑:古名薯蕷,補脾肺、濇精氣
歸經:色白入肺,味甘歸脾,入脾肺二經,
功用:補其不足,清其虛熱。(陰不足則內熱,補陰故能清熱。)
固腸胃,潤皮毛,化痰涎,止瀉痢。(滲濕,故化痰止瀉。
百一方山藥半生半炒,米飲下,治噤口痢。)
肺為腎母,故又益腎強陰,治虛損勞傷。(王履云:「八味丸用之以強陰。」)
脾為心子,故又益心氣(子能令母實。), 
主治:治健忘遺精(昂按:山藥性濇,故治遺精泄瀉,而諸家俱未言濇。)。
生搗傅癰瘡,消腫硬。(山藥能消熱腫,蓋補其氣,則邪滯自行。
丹溪曰:「補陽氣,生者能消腫硬是也。」)
品類:色白而堅者入藥。

序號:389
編號:穀菜部031
藥名:百合
十劑:潤肺、止嗽
性味:甘平。
功用:潤肺甯心,清熱止嗽,益氣調中,止涕淚,(涕淚,肺肝熱也。
經曰:「肺為涕,肝為淚,心為汗,脾為涎,腎為唾。」)利二便。
主治:治浮腫臚脹,痞滿寒熱,瘡腫乳癰,傷寒百合病。
(行住坐臥不安,如有鬼神狀。
蘇頌曰:「病名百合,治之而以百合,不識其義。」
李士材曰:「亦清心安神之效耳。」
朱二允曰:「久嗽之人,肺氣必虛,虛則宜歛,百合之甘歛,
勝於五味之酸收。」)
品類:花白者入藥。

序號:390
編號:穀菜部032
藥名:萊菔
十劑:俗作蘿蔔,宣行氣、化痰、消食
性味:辛甘屬土。
功用:生食升氣,熟食降氣,寬中化痰,散瘀消食。(丹溪曰:「氣升則食自降。」)
主治:治吐血衄血,欬嗽吞酸,利二便,解酒毒。制麵毒豆腐積。
(昔有人病夢紅裳女子,引入宮殿,小姑歌云:五靈樓閣曉玲瓏,
天府由來是此中,惆悵悶懷言不盡,一丸萊菔火吾宮。
一道士云:此犯大麥毒也。女子,心神:小姑,脾神。
醫經萊菔制麴毒,遂以藥併萊菔治之,果愈。腐漿見萊菔則難收。)
      生搗治噤口痢,止消渴,塗跌打湯火傷。
禁忌:多食滲血,故白人髭髮。(服何首烏、地黃者忌之,生薑能制其毒。
夏月食其菜數斤,秋不患痢。冬月以菜葉攤屋瓦上,任霜雪打壓,
至春收之,煎湯飲,治痢得效。有人避難入石洞中,賊燒煙薰之,
口含萊菔一塊,煙不能毒,嚼汁濡水飲之亦可。
王荊公患偏頭痛,搗萊菔汁,仰臥,左痛注右鼻,右痛注左鼻,
或兩鼻齊注,數十年患,二注而愈。)
炮製:炒用。

編號:穀菜部032-1
藥名:萊菔子
功用:辛入肺,甘走脾,長於利氣,生能升,熟能降。
升則吐風痰,散風寒,寬胸膈,發瘡疹。
降則定痰喘欬,調下痢後重,止內痛。(皆利氣之功。
丹溪曰:「萊菔子治痰有衝牆倒壁之功。」
食醫心鏡研湯煎服,治氣嗽痰喘,吐膿血。)

序號:391
編號:穀菜部033
藥名:白芥子
十劑:宣利氣、豁痰
性味:辛溫
歸經:入肺。
功用:通行經絡,溫中開胃,發汗散寒,利氣豁痰,消腫止痛。
(痰行則腫消,氣行則痛止,為末醋調傅,消癰腫。)
主治:治欬嗽反胃,痺木腳氣,筋骨諸病(痰阻氣滯。)。
禁忌:久嗽肺虛人禁用。(丹溪曰:「痰在脅下及皮裏膜外,非此不能達行,
古方控涎丹用之正此義。」
韓懋三子養親湯,白芥子主痰,下氣寬中。紫蘇子主氣,定喘止嗽。
萊菔子主食,開痞降氣。各微炒研,看病所主為君,治老人痰嗽喘滿懶食。)
品類:北產者良,煎湯不可過熟,熟則力減。芥菜子豁痰利氣,主治略同。

序號:392
編號:穀菜部034
藥名:蔓菁子
十劑:即蕪菁,瀉熱、利水、明目
性味:苦辛,
功用:瀉熱解毒,利水明目。(古方治目,用之最多。)
主治:治黃疸(搗服。)腹脹(搗研濾汁飲,或吐或利,腹中自寬,得汗愈。),
癥瘕積聚,小兒血痢(汁和蜜服。),
一切瘡疽。(凡瘡疽搗傅者良,醋調傅禿瘡,鹽搗傅乳癰,冬取根用。)
傅蜘蛛咬毒(陳藏器曰:「蔓菁園中無蜘蛛。」
李時珍曰:「蔓菁子可升可降,能汗能吐,能下能利小便,明目解毒,
其功甚偉,世罕知用何哉。」)。
     根搗傅陰囊腫大如斗,末服解酒毒,
和蕓薹根(油菜也。)搗汁,雞子清調,塗諸熱毒。
(單鹽搗,不用蕓薹亦可。)

序號:393
編號:穀菜部035
藥名:蕓薹
十劑:宣散血、消腫
性味:辛溫。
功用:散血消腫,搗貼乳癰丹毒,
(孫思邈曰:「搗貼丹毒,隨手即消,其效如神。」)動疾發瘡。
品類:即油菜。(道家五葷之一。)子與葉同功,治產難。

序號:394
編號:穀菜部036
藥名:馬齒莧
十劑:一名九頭獅子草,瀉熱、散血
性味:酸寒。
功用:散血解毒,祛風殺蟲。
主治:治諸淋疳痢(海上方搗汁合雞子白服,治赤白痢。),
血癖惡瘡(多年惡瘡,傅兩三遍即瘥,燒灰煎膏塗禿瘡濕癬。),
小兒丹毒(搗汁飲,以滓塗之。),利腸滑產。
品類:葉如馬齒,有大小二種,小者入藥。
炮製:性至難燥,去莖用。(亦忌魚鱉同食。)

序號:395
編號:穀菜部037
藥名:甜瓜蒂
十劑:宣涌吐,淡豉、赤小豆,並吐藥
性味:苦寒,
歸經:陽明胃吐藥。
功用:能吐風熱痰涎,上膈宿食。(吐去上焦之邪。
經所謂「其高者因而越之,在上者湧之,木鬱達之」是也。
越以瓜蒂、淡豉之苦,涌以赤小豆之酸,吐去上焦有形之物,則木得舒暢,
天地交而萬物通矣。當吐而胃弱者,代以參蘆,
朱丹溪曰:「吐中就有發散之義。」
張子和曰:「諸汗法古方多用之,惟以吐發汗,世罕知之,
故予嘗曰:『吐法兼汗以此夫。』」
昂按:汗、吐、下、和,乃治療之四法。
仲景瓜蒂散、枙豉湯,並是吐藥。子和治病用吐尤多。
丹溪治許白雲大吐二十餘日,治小便不通,亦用吐法,
甚至用四物、四君以引吐,成法具在。
今人惟知汗、下、和,而吐法絕置不用,
遇邪在上焦,及當吐者,不行涌越,致結塞而成壞證,
輕病致重,重病致死者多矣。時醫背棄古法,枉人性命,可痛也夫。)
主治:治風眩頭痛,懊憹不眠,癲癇喉痺,頭目濕氣,水腫黃疸。
(或合赤小豆煎或吹至鼻中取出黃水。)
禁忌:上部無實邪者禁用。(能損胃耗氣。語曰:「大吐亡陽,大下亡陰。」
凡取吐者,須天地清明,已午以前,令病人隔夜勿食,卒病者不拘。
類編云:一女子病齁喘不止,遇道人教取瓜蒂七枚為末,調服其汁,
即吐痰如膠黏,三進而病如掃。)

序號:396
編號:穀菜部038
藥名:冬瓜
十劑:又名白瓜,瀉熱、補脾
性味:寒瀉熱,甘益脾。
功用:利二便,消水腫(冬瓜任吃效。),止消渴(苗葉皆治消渴。)。
散熱毒癰腫。(切片傅之。丹溪曰:「冬瓜性急而走,久病陰虛者忌之。」
昂按:冬瓜日食常物,於諸瓜中尤覺宜人,且味甘而不辛,
何以見其性急而走乎。)
品類:子,補肝明目。(凡藥中所用瓜子,皆冬瓜子也)

序號:397
編號:穀菜部039
藥名:絲瓜
十劑:瀉熱、涼血、宣通經絡
性味:甘平。(蘇頌曰:冷。)
功用:涼血解毒,除風化痰,通經絡,
行血脈(老者筋絡貫穿,象人經絡,故可借其氣以引之。),
消浮腫,稀痘瘡(出不快者,燒存性,入硃砂、蜜水調服。)。
主治:治腸風崩漏,疝痔癰疽,滑腸下乳。
(籐及根中白汁,名天蘿水,消痰火,清內熱,治肺癰肺痿神效。)

序號:398
編號:穀菜部040
藥名:茄根
十劑:瀉、散血、消腫
歸經:散血消腫,煮汁漬凍瘡。(史國公藥酒用白茄根為君。
茄根以馬尿浸三日,晒炒為未,點牙即落。)

編號:穀菜部040-1
藥名:茄子
性味:甘寒,
功用:散血寬腸,動風發病。

序號:399
編號:穀菜部新增001
藥名:豆腐
十劑:清熱、下濁
性味:甘鹹寒。
功用:清熱散血,和脾胃,消脹滿,下大腸濁氣。
      中其毒者,以萊菔解之。性能解酒, 
品類:腐漿,潤腸肺,清咽喉。

序號:400
編號:穀菜部新增002
藥名:鍋巴
十劑:消滯、開胃
功用:開胃消滯逐積。
品類:即腐漿鍋底所結焦巴也, 
炮製:曬焙用。

序號:401
編號:穀菜部新增003
藥名:飯鍋焦滯
十劑:健脾化食
功用:開胃健脾,化食止泄, 
品類:一名黃金粉。

序號:402
編號:穀菜部新增004
藥名:范志神麴
十劑:消食、解表、和裏
功用:氣味主治均同六麴,而功倍之。

序號:403
編號:金石水土部001
藥名:金
十劑:重、鎮心肝、定鬱悸
性味:辛平有毒。(生金屑服之殺人。昂按:金性至剛,
重墜與血肉之體不相宜,故服之致死,非其性有毒也。
人被金銀灼者,並不潰爛,無毒可知矣。
精金粹玉,世之寶器,豈有毒氣哉。)
功用:金制木,重鎮怯,故鎮心肝,安魂魄。
(雖云重墜,亦藉其寶氣也。
古方有紅雪、紫雪,皆並金銀煮汁,亦假其氣耳。)
主治:治驚癇風熱,肝膽之病。(肝經風熱,則為驚癇失志,魂魄飛揚,
肝屬木而畏金,與心為子母之臟,故其病同源一治。)
炮製:丸散用箔為衣,煎劑加入藥煮。
配伍:畏錫、水銀。(遇鉛則碎,五金皆畏水銀。) 
其他:銀功用略同。

序號:404
編號:金石水土部002
藥名:銅綠
十劑:即銅青,宣去風痰
性味:酸平微毒。
主治:治風爛淚眼,惡瘡疳瘡,婦人血氣心痛。
吐風痰,合金瘡,止血殺蟲。(治皆肝膽之病,亦金勝水之義。)
炮製:用醋製銅刮用。

序號:405
編號:金石水土部003
藥名:自然銅
十劑:重、續筋骨
性味:辛平。
主治:主折傷,續筋骨,散瘀止痛。(折傷必有死血瘀滯經絡,然須審虛實,
佐以養血補氣溫經之藥。銅非煆不可用,火毒金毒相煽,復挾香藥,
熱毒內攻,雖有接骨之功,必多燥散之禍,用者慎之。)
炮製:產銅坑中,火煆醋淬七次,細研,甘草水飛用。
(昔有銅折翅雁者,雁飛去,故治折傷。)

序號:406
編號:金石水土部004
藥名:鉛
十劑:重、墜痰、解毒
性味:甘寒
歸經:屬腎,
功用:稟壬癸之氣,水中之金,金丹之母,八石之祖。(丹灶家必用之。)
安神解毒,墜痰殺蟲,烏鬚(制為梳、以梳鬚。)明目。

編號:金石水土部004-1
藥名:鉛丹(即黃丹,用黑鉛加硝黃,鹽礬鍊成。)
性味:鹹寒沈重,味兼鹽礬, 
功用:內用墜痰去怯,消積殺蟲,治驚疳瘧痢。
外用解熱拔毒,去瘀長肉,熬膏必用之藥。
(用水漂去鹽硝、砂石,微火炒紫色,攤地上,去火毒用。)

編號:金石水土部004-2
藥名:鉛粉
功用:主治略同。(亦名胡粉、錫粉。李時珍曰:「鉛粉亦可代鉛丹熬膏,
然未經鹽礬火煆,又有豆粉、蛤粉雜之,只入氣分,不能入血分。」)

序號:407
編號:金石水土部005
藥名:鐵
十劑:重、墜痰、鎮驚
性味:辛平重墜。
功用:鎮心平肝,定驚療狂,消癰解毒,諸藥多忌之。(李時珍曰補腎藥尤忌之。)
配伍:畏磁石、皂筴。(素問治怒狂。) 
品類:煆時,砧上打落者,名鐵落,如塵飛起者名鐵精,器物生衣者名鐵鏽,
鹽醋浸出者名鐵華。
(時珍曰:「大抵借金氣以平木,墜下,解毒,無他義也。」)

編號:金石水土部005-1
藥名:鍼砂
功用:消水腫黃疸,散癭瘤,烏髭髮。(烏鬚方多用之。)

序號:408
編號:金石水土部006
藥名:蜜陀僧
十劑:重、鎮驚、劫痰、消積
性味:辛鹹小毒。
功用:感銀鉛之氣而結。墜痰鎮驚,止血散腫,消積殺蟲。
主治:療腫毒,愈凍瘡(用桐油調傅。),
解狐臭(油調搽腋,以饅頭蒸熱,劈開滲末,夾腋下亦佳。),染髭鬚。
品類:出銀坑難得, 
炮製:今用者,仍傾銀鑪底,入藥煮一伏時。

序號:409
編號:金石水土部007
藥名:丹砂
十劑:重、鎮心、定驚、瀉熱
性味:體陽性陰,(內含陰汞。)味甘而涼。
色赤屬火(性反涼者,離中虛有陰也。味不苦而甘者,火中有土也。)。
歸經:瀉心經邪熱,(心經血分主藥。)
功用:鎮心清肝,明目發汗(汗為心液。),定驚祛風,
辟邪(胡王少卿多惡夢,遇推官胡問之,胡曰:「昔常患此。
有道士教戴靈砂而驗。」遂解髻中絳囊授之,即夕無夢。)
解毒(胎毒、痘毒宜之。),止渴安胎。(博救方水煮一兩,研酒服,
能下死胎。
李時珍曰:「同遠志、龍骨之類,養心氣;同丹參、當歸之類,養心血;
同地黃、枸杞之類,養腎;同厚朴、川椒之類,養脾;
同南星、川烏之類,去風。多服反令人癡呆。」)
品類:辰產,明如箭鏃者良。(名箭鏃砂。)
炮製:細研水飛三次用。(生用無毒,火煉則有毒,服餌常殺人。)
配伍:惡磁石,畏鹽水,忌一切血。
(鄭康成註周禮以丹砂、雄黃、石膽、礬石、磁石為五毒,古人用以攻瘍。)

序號:410
編號:金石水土部008
藥名:水銀
十劑:重、外用殺蟲
性味:辛寒陰毒。
功用:功專殺蟲,
主治:治瘡疥蟣蝨。(性滑重,直入肉,頭瘡切不可用,恐入經絡,
令人筋骨拘攣。)解金銀銅錫毒,(能殺五金。)墮胎絕孕。
炮製:從丹砂燒煆而出, 
配伍:畏磁石、砒霜。得鉛則凝,得硫則結。併棗肉、入唾研則碎。
散失在地者,以花椒末收之。

序號:411
編號:金石水土部009
藥名:輕粉
十劑:燥、劫痰涎、外用殺蟲
性味:辛冷。(時珍曰:「燥有毒。」)
功用:殺蟲治瘡,劫痰消積。(能消涎積。
十棗湯加大黃、牽牛、輕粉,名三化神佑散。)
      善入筋絡,瘈瘲藥多用之,不可過服常用。
(時珍曰:「水銀陰毒,用火煆丹砂而出,再加鹽礬,煉為輕粉,
輕揚燥烈,走而不守,今人用治楊梅毒瘡,雖能劫風痰濕熱,從牙齦出,
邪鬱暫解,然毒氣竄入經絡筋骨,血液耗亡,筋失所養,變為筋攣骨痛,
癰腫疳漏,遂成廢痼,貽害無窮。」上下齒齦,屬手足陽明腸胃經,
毒氣循經上行至齒齦薄嫩之處而出。)
配伍:土茯苓、黃連、黑鉛、鐵漿、陳醬,能制其毒。

序號:412
編號:金石水土部010
藥名:空青
十劑:重、明目
性味:甘酸而寒。
功用:益肝明目,通竅利水。
品類:產銅坑中,大塊中空有水者良。

序號:413
編號:金石水土部011
藥名:雲母
十劑:補中
性味:甘平屬金, 
歸經:色白入肺。
功用:下氣補中,堅肌續絕。
主治:治勞傷瘧痢,瘡腫癰疽。(同黃丹熬膏貼之。千金翼用傅金瘡。
(青城山人康道豐有雲母粉方,能治百病。)
禁忌:
品類:有五色,以色白光瑩者為上,
炮製:古人亦有煉服者。(雲母入火,經時不焦,入土不腐,故云服之長生。)
配伍:使澤瀉,惡羊肉。

序號:414
編號:金石水土部012
藥名:石膏
十劑:體重瀉火、氣輕解肌
性味:甘辛而淡,體重而降,
歸經:足陽明經(胃。),大寒之藥,色白入肺,兼入三焦。(諸經氣分之藥。)
功用:寒能清熱降火,辛能發汗解肌,甘能緩脾益氣,生津止渴。
主治:治傷寒鬱結無汗,陽明頭痛,發熱惡寒,日晡潮熱,
肌肉壯熱(經云:陽盛生外熱。)。小便赤濁,大渴引飲,
中暑自汗(能發汗,又能止自汗。),舌焦(胎厚無津。)
牙痛(陽明經熱,為末擦牙固齒。)。
又胃主肌肉,肺主皮毛,為發斑發疹之要品。
(色赤如錦紋者為斑,隱隱見紅點者為疹,斑重而疹輕,率由胃熱,
然亦有陰陽二證,陽證宜用石膏。又有內傷陰證,見斑疹微紅者,而稀少,
此胃氣極虛,逼其無根之火,游行於外,當補益氣血,使中有主,
則氣不外游,血不外散。若作熱治,生死反掌,醫者宜審。)
但用之甚少,則難見功(白虎湯以之為君,或至一兩加至四兩,
竹葉、麥冬、知母、粳米,亦加四倍。甚者加芩、連、柏名三黃石膏湯;
虛者加人參,名人參白虎湯。)。
禁忌:然能寒胃,胃弱血虛,及病邪未入陽明者禁用。
(成無己解大青龍湯曰:「風陽邪傷衛,寒陰邪傷營,營衛陰陽俱傷,
則非輕劑所能獨散,必須重輕之劑同散之,乃得陰陽之邪俱去,
營衛俱和,石膏乃重劑而又專達肌表也。」
質重氣輕,又成氏以麻桂為輕劑,石膏為重劑也。
東垣曰:「石膏,足陽明藥,仲景用治傷寒陽明證,
身熱目痛鼻乾不得臥,邪在陽明,肺受火制,故用辛寒以清肺氣,
所以有白虎之名,肺主西方也。」
按:陽明主肌肉,故身熱;脈交額中,故目痛;
脈起於鼻,循鼻外,金燥故鼻乾;
胃不和,則臥不安,故不得臥。
然亦有陰虛發熱,及脾胃虛勞,傷寒陰盛格陽,內寒外熱,類白虎湯證,
誤投之不可救也。
按:陰盛格陽,陽盛格陰,二證至為難辨,
蓋陰盛極而格陽於外,外熱而內寒;
陽盛極而格陰於外,外冷而內熱。
經謂重陰必陽,重陽必陰,重寒則熱,重熱則寒是也。
當於小便分之,便清者外雖燥熱,而中實寒;
便赤者,外雖厥冷,而內實熱也。
再看口中之燥潤,及舌胎之淺深,胎黃黑者為熱,宜白虎湯,
然亦有舌黑屬寒者,舌無芒刺,口有津液也,急宜溫之,誤投寒劑即死矣。)
品類:亦名寒水石。(時珍曰:「古方所用寒水石是凝水石。
唐宋諸方用寒水石即石膏。凝水石乃鹽精滲入土中,年久結成,
清瑩有稜,入水即化,辛鹹大寒,治時氣熱盛,口渴水腫。」)
瑩白者良。
炮製:研細,甘草水飛用。近人因其寒,或用火煆,則不傷胃。
味淡難出,若入煎劑,須先煮數十沸。
配伍:雞子為使,忌巴豆、鐵。

序號:415
編號:金石水土部013
藥名:滑石
十劑:滑利竅、通行水、體重瀉火、氣輕解肌
性味:滑利竅,淡滲濕,甘益氣,補脾胃,寒瀉熱,降心火, 
功用:色白入肺。上開腠理而發表,(肺主皮毛。)
下走膀胱而行水,通六腑九竅津液,為足太陽經本藥。(膀胱。)
主治:治中暑積熱,嘔吐煩渴,黃疸水腫,腳氣淋閉(偏主石淋。)。
水瀉熱痢(六一散加紅麴,治赤痢;加乾薑,治白痢。),
吐血衄血,諸瘡腫毒,為蕩熱除濕之要劑。
消暑散結,通乳滑胎。(時珍曰:「滑石利竅,不獨小便也。
上開腠理而發表,是除上中之濕熱;下利便溺而行水,是除中下之濕熱。
熱去則三焦甯,而表裏和;濕去則闌門通,而陰陽利矣。」
闌門分別清濁,乃小腸之下口。
河間益元散,通治上下表裏諸病,蓋是此意。
益元散一名天水散,一名六一散,取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之義,
滑石六錢,甘草一錢,或加辰砂。
滑石治渴,非實止渴,資其利竅,滲去濕熱,則脾胃中和,而渴自止耳。
若無溼,小便利而渴者,內有燥熱,宜滋潤,或誤服此,則愈亡其津液,
而渴轉甚矣。故好古以為至燥劑。)
品類:白而潤者良,
配伍:石韋為使,宜甘草。(走泄之性,宜甘草以和之。)

序號:416
編號:金石水土部014
藥名:朴硝芒硝
十劑:朴硝即皮硝,大瀉、潤燥、軟堅
性味:辛能潤燥,鹹能軟堅,苦能下泄,大寒能除熱。
朴硝酷澀性急,芒硝經煉稍緩。 
功用:能蕩滌三焦腸胃實熱,推陳致新。(按:致新則瀉亦有補,與大黃同。
蓋邪氣不除,則正氣不得復也。)
主治:治陽強之病,傷寒(經曰:「人之傷於寒也,必病熱」,蓋寒鬱而為熱也。)
疫痢,積聚結癖,留血停痰,黃疸淋閉,瘰厲瘡腫,目赤障翳,通經墮胎。
(豐城尉家有貓子死腹中,啼叫欲絕,醫以硝灌之,死子即下,
後有一牛亦用此法得活。本用治人,治畜亦驗。
經疏曰:「硝者,消也,五金八石皆能消之,況臟腑之積聚乎?
其直往無前之性,所謂無堅不破,無熱不蕩者也。病非熱邪,
深固閉結不通,不可輕投,恐誤伐下焦真陰故也。」
成無己曰:「熱淫於內,治以鹹寒,氣堅者,以鹹軟之;
熱盛者,以寒消之。
故仲景大陷胸湯、大承氣湯、調胃承氣湯皆用芒硝以軟堅,去實熱,
結不至堅者,不可用也。佐之以苦,故用大黃相須為使。」
許譽卿曰:「芒硝消散,破結軟堅,大黃推蕩,走而不守,
故二藥相須,同為峻下之劑。」
王好古曰:「本草言芒硝墮胎,然妊娠傷寒可下者,
兼用大黃以潤燥、軟堅、瀉熱,而母子相安。
經曰:『有故無殞,亦無殞也。』此之謂歟,
謂藥自病當之,故母與胎俱無患也。」)
硝能柔五金,化七十二種石為水。
品類:生於鹵地,刮取煎煉,在底者為朴硝;
在上有芒者為芒硝;有牙者為馬牙硝; 
炮製:風置日中,消盡水氣,輕白如粉,為風化硝。
配伍:大黃為使。(本經別錄朴硝、硝石雖分二種,而氣味主治略同,
後人辨論紛然,究無定指。
李時珍曰:「朴硝下降屬水性寒,硝石為造炮燄硝,上升屬火,性溫。」
昂按:世人用硝,從未有取其上升而溫者,李氏之說,恐非確論。)

序號:417
編號:金石水土部015
藥名:元明粉
十劑:瀉熱、潤燥、軟堅
性味:辛甘而冷。
功用:去胃中之實熱,蕩腸之中之宿垢,潤燥破結,消腫明目。
(血熱去則腫消而目明。昂按:瀉痢不止,用大黃、元明粉以推蕩之,
而瀉痢反止,蓋宿垢不淨,疾終不除。經所謂通以通用也。)
炮製:朴硝煎化,同萊菔煮,再用甘草煎,入罐火煆,以去其鹹寒之性。
陰中有陽,性稍和緩,大抵用代朴硝。
禁忌:若胃虛實熱者禁用,
配伍:俱忌苦參。

序號:418
編號:金石水土部016
藥名:太陰元精石
十劑:瀉熱、補陰
性味:太陰之精,鹹寒而降。
主治:治上盛下虛,救陰助陽,有扶危拯逆之功。
(正陽丹,用治傷寒壯熱。來復丹,用治伏暑熱瀉。)
品類:出解池通太積鹽處。鹹鹵所結,青白瑩徹,片皆六稜者良。
今世用者,多是絳石。

序號:419
編號:金石水土部017
藥名:赤石脂
十劑:重、濇、固大小腸
功用:甘而溫,故益氣生肌而調中;
酸而澀,故收溼(獨行方煆末,傅小兒臍中汁出赤腫。)
止血而固下。(經疏云:大小腸下後虛脫,非濇劑無以固之,
其他濇藥輕浮不能達下,惟赤石脂體重而濇,直入下焦陰分,
故為久痢泄癖要藥。仲景桃花湯用之,加乾薑、粳米。)
主治:療腸癖泄痢,崩帶遺精,癰痔潰瘍。收口長肉,催生下胞。
(經疏云:能去惡血,惡血化則胞胎無阻。
東垣曰:「胞胎不出,濇劑可以下之。」
又云:「固腸胃有收歛之能,下胎衣無推蕩之峻。」)
品類:細膩黏舌者良。赤入血分,白入氣分。(五色石脂,各入五臟。)
炮製:研粉水飛用。
配伍:惡芫花,畏大黃。

序號:420
編號:金石水土部018
藥名:禹餘糧
十劑:重濇固下
性味:甘平性濇。
歸經:手足陽明,(大腸、胃。)血分重劑。
主治:治欬逆下痢,血閉癥瘕。血崩。
能固下,(李先知云:下焦有病人難會,須用餘糧、赤石脂。)
又能催生。
品類:石中黃粉,生於池澤,無砂者良,
配伍:牡丹為使。

序號:421
編號:金石水土部019
藥名:浮石
十劑:一名海石,瀉火、軟堅
性味:鹹潤下,寒降火, 
歸經:色白體輕入肺。
功用:清其上源,(肺為水之上源。)止渴止嗽,通淋軟堅,
除上焦痰熱,消癭瘤結核。(頑痰所結,鹹能軟堅。
俞琰席上腐談云:「肝屬木,當浮而反沈;肺屬金,當沈而反浮,何也?
以肝實而肺虛也,故石入水則沉,南海有浮水之石;
木入水則浮,而南海有沈水香,虛實之反如此。」)
品類:水沫日久結成,海中者,味鹹更良。

序號:422
編號:金石水土部020
藥名:硼砂
十劑:潤、生津、去痰熱
性味:甘微鹹涼。
功用:色白質輕,故除上焦胸膈之痰熱,生津止嗽,
治喉痺口齒諸病。(初覺喉中腫痛,含化嚥津,則不成痺。)
能柔五金而去垢膩,故治噎膈積塊,結核努肉,目翳骨哽。
(鹹能軟堅,含之嚥汁。)
品類:出西番者,白如明礬。出南番者,黃如桃膠。
配伍:能制汞、啞銅。(硼砂、硇砂並可作金銀銲。  
硇砂、硼砂一錢五分,研細未,救吞洋煙。)

序號:423
編號:金石水土部021
藥名:硇砂
十劑:瀉、消血積
性味:鹹苦,辛熱有毒。
功用:消食破瘀,
主治:治噎膈癥瘕。去目翳努肉,暖子宮,助陽道。
(性大熱,能爛五金。本草稱其能化人心為血,亦甚言不可多服耳。
凡煮硬肉,投少許即易爛,故噎膈、癥瘕、肉積有殊功。
雞峰方云:人之臟腑多因觸胃成病,而脾胃最易受觸,飲食過多,
則停滯難化;冷熱不調,則嘔吐瀉痢,而膏梁者為尤甚也。
口腹不節須用消化藥,或言飲食既傷於前,難以毒藥反攻其後,
不使硇砂、巴豆等,只用麴、蘗之類,不知古今立方用藥,各有主對。
麴、蘗則能消化米穀,
如傷肉食,則非硇砂、阿魏不能治也;
如傷魚蟹,須用橘葉、紫蘇、生薑;
傷菜果,須用丁香、桂心;
傷水飲,須用牽牛、芫花。必審所傷之因,對用其藥,則無不愈。
其間多方,則隨患人氣血,以增損之而已。
又有虛人沈積不可直取,當以蠟匱其藥,
蓋蠟能久留腸胃,又不傷氣,能消磨至盡也。
又有脾虛飲食遲化者,正宜助養脾胃,自能消磨,更不須用剋化藥耳。
病久積而成瘕癥者,須用三稜、鱉甲之類;
寒冷成積者,輕則附子、厚朴,重則礬石、硫黃;
瘀血積塊者,則用大黃、桃仁之類,用者詳之。)
品類:出西戎,乃鹵液結成,狀如鹽塊,置冷濕處即化,白淨者良。
炮製:水飛過,醋煮乾如霜用。(畏醋。)
配伍:忌羊肉。

序號:424
編號:金石水土部022
藥名:磁石
十劑:重、補腎
性味:辛寒。
歸經:色黑屬水,能引肺金之氣入腎,
功用:補腎益精,除煩祛熱,聰耳明目。(耳為腎竅,腎水足則目明。)
主治:治羸弱周痺,骨節痠痛(腎主骨。),驚癇(重鎮怯。)腫核(鹹軟堅。),
誤吞針鐵(末服。),止金瘡血。
(十劑曰:「重可去怯,磁石、鐵粉之屬是也。」
經疏云:石藥皆有毒,獨磁石沖和無悍猛之氣,又能補腎益精,
然體重,漬酒優於丸散。
時珍曰:「一士病目漸生翳,珍以羌活勝濕湯加減,而以磁硃丸佐之,
兩月而愈。蓋磁石入腎,鎮養真陰,使神水不外移,硃砂入心,鎮養心血,
使邪火不上侵,佐以神麴,消化滯氣,溫養脾胃生發之氣,
乃道家黃婆合嬰女宅之理。方見孫真人,
千金方但云明目,而未發出用藥微義也。」
黃婆,脾也。女宅女,心也。嬰兒,腎也。)
品類:黑色能吸鐵者真,
炮製:火煆、醋淬,碾末水飛,或醋煮三日夜用。
配伍:柴胡為使,殺鐵消金,惡牡丹。

序號:425
編號:金石水土部023
藥名:礞石
十劑:重、瀉痰
性味:甘鹹有毒,體重沈墜,
歸經:色青入肝。
功用:製以硝石,能平肝下氣,為治驚利痰之聖藥。
(吐痰水上,以石末滲之痰即隨下。
王隱君有礞石滾痰丸,能治百病,礞石、燄硝各二兩,煆研水飛淨一兩,
大黃酒蒸八兩,黃芩酒洗八兩,沉香五錢為末,水丸,量虛實服。
時珍曰:「風木太過,來制脾土氣不運化,積滯生痰,壅塞上中二焦,
變生諸痰。礞石重墜,硝性疏快,使痰積通利,諸證自除。」)
禁忌:氣弱脾虛者禁用。
品類:堅細青黑,中有白星點。
炮製:硝石、礞石等分,打碎拌勻,入泔鍋煆至硝盡,石色如金為度,
如無金星者,不入藥,研末水飛,去硝毒用。

序號:426
編號:金石水土部024
藥名:代赭石
十劑:重、鎮虛逆、養陰血
性味:苦寒,
功用:養血氣,平血熱,
歸經:入肝與心包。
主治:專治二經血分之病,吐衄崩帶,胎動難產,
小兒慢驚(赭石半錢,冬瓜仁湯調服。),
金瘡長肉(仲景治傷寒汗吐下後,心下痞�噫氣,用代赭旋覆湯,
取其重以鎮虛逆,亦以養陰血也。乃今用治膈噎甚效。)。
炮製:煆紅,醋淬水飛用,
配伍:乾薑為使,畏雄、附。

序號:427
編號:金石水土部025
藥名:花乳石
十劑:濇、止血
性味:酸澀氣平, 
歸經:專入肝經血分。
功用:能化瘀血為水,止金瘡出血,(刮末敷之即合,仍不作膿。
局方治損傷諸血,胎產惡血,血運者,有花乳石散。)
下死胎胞衣。(惡血化則胎胞無阻。)
主治:出陜華代地,體堅色黃, 
炮製:煆,研,水飛用

序號:428
編號:金石水土部026
藥名:鑪甘石
十劑:燥濕、治目疾
性味:甘溫,
歸經:陽明胃經藥。
功用:受金銀之氣,金勝木,燥勝濕,故止血消腫,收濕除爛,
退赤去翳,為目疾要藥。
品類:產金銀坑中,金銀之苗也。狀如羊腦,鬆似石脂,
能點赤銅為黃。(今之黃銅,皆其所點也。)
炮製:煆紅,童便淬七次,研粉水飛用。

序號:429
編號:金石水土部027
藥名:陽起石
十劑:重、補腎命
性味:鹹溫,
歸經:補右腎命門。
主治:治陰痿精乏,子宮虛冷,腰膝冷痺,水腫癥瘕。
(寇宗奭曰:「凡石藥冷熱皆有毒,宜酌用。」
按:經曰「石藥發癲,芳草發狂」;
芳草之氣美,石藥之氣悍,二者相遇,恐內傷脾。)
品類:出齊州陽起山,雲母根也。雖大雪遍境,此山獨無,
以雲頭雨腳,鷺鶿毛,色白滋潤者良。(真者難得。)
炮製:火煆醋淬七次,研粉水飛用。亦有用燒酒、樟腦升煉取粉者。
配伍:桑螵蛸為使,惡澤瀉、菌桂,畏菟絲子,忌羊血。

序號:430
編號:金石水土部028
藥名:石鍾乳
十劑:補陽
性味:甘溫,
歸經:陽明氣分藥(胃。)。
功用:本石之精,強陰益陽,通百節,利九竅,補虛勞,下乳汁。
服之令人陽氣暴充,飲食倍進,形體壯盛。
禁忌:然其性慓悍,須命門真火衰者,可偶用之。
若藉以恣慾,多服久服,不免淋渴、癰疽之患。
品類:出洞穴中,石液凝成,下垂如冰注,通中輕薄如鵝翎管,
碎之如爪甲光明者真。
炮製:煉合各如本方。
配伍:蛇床為使,惡牡丹、紫石英,忌參、朮、羊血、蔥、蒜、胡荽。

序號:431
編號:金石水土部029
藥名:白石英
十劑:重、潤肺
性味:甘辛微溫,
歸經:肺大腸經氣分之藥。
功用:潤以去燥,利小便,實大腸。
主治:治肺痿吐膿,欬逆上氣,但係石類,祗可暫用。
(十劑曰:「濕可去枯,白石英、紫石英之屬是也。」濕即潤也。
按:潤藥頗多,石藥終燥,而徐之才取二石英為潤劑,存其意可也。)
品類:白如水晶者良。

序號:432
編號:金石水土部030
藥名:紫石英
十劑:重、鎮心、潤補肝
性味:甘平,性溫而補,重以去祛,濕以去枯,
歸經:入心、肝血分。
主治:故心神不安,肝血不足,女子血海虛寒不孕者宜之。
(衝為血海,任為胞胎。
經疏云:女子係胞於腎及心包絡,虛則風寒乘之,故不孕。
紫石英,辛溫走二經,散風寒,鎮下焦,為暖子宮之要藥。)
品類:色深紫,瑩徹五稜。
炮製:火煆,醋淬七次,研未水飛用。
配伍:二英俱畏附子,惡黃連。(石英五色,各入五臟。)

序號:433
編號:金石水土部031
藥名:雄黃
十劑:重、解毒、殺蟲
性味:辛溫有毒,
歸經:得正陽之氣,入肝經氣分。
功用:搜肝強脾,散百節大風,殺百蟲,辟鬼魅。
主治:治驚癇痰涎,頭痛眩運,暑瘧澼痢,
泄瀉積聚。(虞雍公道中冒暑,泄痢連月,夢至仙居,延之坐。
壁中有詞云:暑害在脾,濕氣連腳,不泄則痢,不痢則瘧,
獨鍊雄黃,蒸餅和藥,甘草作湯,食之安樂,別作治療,醫家大錯。
如方服之遂愈。)
又能化血為水,燥濕殺蟲,治勞疳瘡疥,蛇傷。
品類:赤似雞冠,明徹不臭,重三五兩者良。(孕婦佩之,轉女成男。)
炮製:醋浸,入萊菔汁煮乾用。
其他:生山陰者名雌黃,功用略同。
劣者名薰黃,燒之則臭,只堪薰瘡疥,殺蟲蝨。

序號:434
編號:金石水土部032
藥名:石硫黃
十劑:燥、補陽、殺蟲
性味:味酸有毒,大熱純陽。(硫黃陽精極熱,與大黃極寒,並號將軍。)
功用:補命門真火不足,性雖熱而疏利大腸,與燥濕者不同。
(熱藥多祕,惟硫黃暖而能通,寒藥多泄,惟黃連肥腸而止瀉。)
若陽氣暴絕,陰毒傷寒,久患寒瀉,脾胃虛寒,性命欲垂盡者,用之,
亦救危急妙藥也。
主治:治寒痺冷癖,足寒無力,老人虛秘(局方用半硫丸。),
婦人陰蝕,小兒慢驚。暖精壯陽,殺蟲療瘡,辟鬼魅,化五金,又能乾汞。
(王好古云:「太白丹、來復丹皆用硫黃,佐以硝石,至陽佐以至陰,
與仲景白通湯佐以人尿、豬膽汁意同。
所以治內傷生冷,外冒暑濕,霍亂諸病能除扞格之寒,兼有伏陽不得不爾。
如無伏陽,只是陰虛,更不必以陰藥佐之。」
夷堅志云:「唐與正亦知醫能以意治病,吳巡檢病不得溲,臥則微通,
立則不能涓滴,遍用通藥不效。唐問其平日自製黑錫丹常服,
因悟曰:『此必結砂,時硫飛去,鉛不死,鉛砂入膀胱, 
臥則偏重,猶可溲,立則正塞水道,故不通。』
取金液丹三百粒,分十服,瞿麥湯下,鉛得硫則化,水道遂通。」
家母舅童時,亦病溺濇,服通淋藥罔效,
老醫黃五聚視之曰:「此乃外皮竅小,溺時故艱難,非淋證症也。」
以牛骨作楔塞於皮端,竅漸展開,勿藥而愈,
使重服通利藥,得不更變他證乎?乃知醫理非一端也。
硫能化鉛為水,修煉家導之,為金液丹。)
品類:番舶者良。(難得。)
炮製:取色黃堅如石者,以萊菔剜空,入硫合定,糠火煨熟,去其臭氣。
以紫背浮萍煮過,消其火毒,以皂筴湯淘其黑漿。
一法,絹袋盛煮酒三日夜。一法,入豬大腸,爛煮三時用。
配伍:畏細辛、諸血、醋。 
其他:土硫黃,辛熱腥臭,止可入瘡藥,不可服餌。

序號:435
編號:金石水土部033
藥名:石蟹
十劑:重瀉、明目
性味:鹹寒。
主治:治青盲目翳,天行熱疾,解一切金石藥毒,醋磨傅癰腫。
品類:出南海,身全似蟹,而質石也。
炮製:細研水飛用。

序號:436
編號:金石水土部034
藥名:無名異
十劑:重、和血、行傷
性味:鹹入血,甘補血。
主治:治金瘡折傷,癰疽腫毒,(醋磨塗。)
止痛生肌。(人受杖時,須服三五錢,不甚痛傷。)
品類:生川廣,小黑石子也,一包數百枚。

序號:437
編號:金石水土部035
藥名:礬石
十劑:重、燥、祛寒積
性味:辛熱有大毒。
主治:治堅癖痼冷,寒濕風痺。(蘇恭曰:「攻寒冷之病最良。」
別錄曰:「不鍊服殺人,此石生於山無雪,入水不冰。」
時珍曰:「性氣與砒石相近。博物志言:鸛伏卵時,取此石暖足,謬也。」)
品類:有蒼白數種,火燒但解散,不能脫其堅。置水不凍者真,
配伍:惡羊血。

序號:438
編號:金石水土部036
藥名:砒石
十劑:大燥、劫痰
性味:辛苦而鹹,大熱大毒。
功用:砒霜尤烈,專能燥痰。
主治:可作吐藥,療風痰在胸膈,截瘧除哮,外用蝕敗血,殺蟲枯痔。
品類:出信州,故名信石,衡州次之,錫之苗也。(故錫壼亦云有毒。)
生者名砒黃,鍊者名砒霜。
配伍:畏綠豆、冷水、羊血。

序號:439
編號:金石水土部037
藥名:石灰
十劑:重、燥溼、止血生肌
性味:辛溫性烈。
功用:能堅物散血,定痛生肌,止金瘡血(臘月用黃牛膽汁和納膽中,陰乾用。)。
殺瘡蟲(有人腳肚生一瘡,久遂成漏,百藥不效,自度必死,
一村人見之曰:「此鱔漏也。」以石灰溫泡,熏洗覺癢即是也,
洗不數次遂愈。),蝕惡肉,滅瘢疵(和藥點痣。),
解酒酸。(酒家多用之,然有灰之酒傷人。)
內用止瀉痢崩帶,收陰挺(陰肉挺出,亦名陰菌,或產後玉門不閉,
熬黃水泡澄清,暖洗。)。脫肛,消積聚結核。
品類:風化者良。

編號:金石水土部037-1
藥名:壙灰
主治:火毒已出,主頑瘡,膿水淋漓,歛瘡口尤妙。

序號:440
編號:金石水土部038
藥名:白礬
十劑:濇、燥濕、墜痰
性味:酸鹹而寒,性濇而收。
功用:燥濕追涎,化痰墜濁,解毒生津,除風殺蟲,止血定痛,通大小便。
蝕惡肉,生好肉,除痼熱在骨髓。(髓為熱所劫則空,故骨痿而齒浮。)
主治:治驚癇黃疸,血痛喉痺,齒痛風眼,鼻中瘜肉,崩帶脫肛,
陰蝕陰挺(陰肉挺出,肝經之火。),疔腫癰疽,瘰厲疥癬,
虎犬蛇蟲咬傷(時珍曰:「能吐風熱痰涎,取其酸苦涌泄也;
治諸血痛、陰挺、脫肛、瘡瘍,取其酸濇而收也;
治風眼、痰飲、泄痢、崩帶,取其收而燥濕也;
治喉痺、癰蠱、蛇傷,取其解毒也。」)。
禁忌:多服損心肺,傷骨。(寇宗奭曰:「劫水故也。書紙上水不能濡,
故知其性劫水也。」
李迅曰:「凡發背,當服蠟礬丸,以護膜,防毒氣內攻。
礬一兩,黃蠟七兩,溶化和丸,每服十丸,漸加至二十丸,日服百丸,
則有力,此藥護膜、託裏、解毒、化膿之功甚大。」
以白礬芽、茶搗未,冷水服,解一切毒。)
炮製:取潔白光瑩者煆用。又法以火煆地,灑水於上,取礬布地,以盤覆之,
四面灰擁一日夜,礬飛盤上,掃收之為礬精。
未盡者,更加前法,再以陳苦酒,(醋也。)化之,名礬華。
七日可用,百日彌佳。
配伍:甘草為使,畏麻黃,惡牡蠣。(生用解毒,煆用生肌。)

序號:441
編號:金石水土部039
藥名:膽礬
十劑:一名石膽,宣吐風痰、濇歛欬逆
性味:酸澀辛寒, 
歸經:入少陽膽經。
功用:性歛而能上行,涌吐風熱痰涎,發散風木相火。
主治:治喉痺(醋調嚥,吐痰涎立效。)欬逆,痙癇崩淋。
能殺蟲,治牙蟲瘡毒陰蝕。
品類:產銅坑中,乃銅之精液。(故能入肝、膽治風木。)
磨鐵作銅色者真,形似空青,鴨嘴色為上。(市人多以醋操青礬偽之。)
配伍:畏桂、芫花、辛夷、白微。

序號:442
編號:金石水土部040
藥名:皂礬
十劑:一名綠礬,濇、燥濕化痰
性味:酸涌濇收。
功用:燥濕化痰,解毒殺蟲之功,與白礬同,而力差緩。
主治:主治略同白礬,利小便,消食積(同健脾消食藥為丸。)。
散喉痺(醋調嚥汁。時珍曰脹滿、黃腫、瘧痢、疳疾方,往往用之,
其源則自仲景用礬石、硝石,治女勞黃疸方中變化而來。)。
品類:深青瑩淨者良,
炮製:煆赤用。(煆赤名絳礬,能入血分,伐肝木,燥脾濕。
張三丰治腫滿有伐木丸,蒼朮二斤,米泔浸,黃酒麵麴四兩炒,
絳礬一斤醋拌,晒乾入瓶,火煆為末,醋塗丸,酒下。
或云皂礬乃銅之精液,用醋製以平肝,勝於鍼鐵,
不必忌鹽,後亦不發,多服令人瀉。)

序號:443
編號:金石水土部041
藥名:青鹽
十劑:即戎鹽,補腎、瀉血熱
性味:甘鹹而寒,
歸經:入腎經。
功用:助水臟,平血熱。
主治:治目痛赤濇,吐血溺血,齒舌出血。堅骨固齒(擦牙良。),明目烏髮,
餘同食鹽。
品類:出西羌,不假煎煉,方稜、明塋、色青者良。

序號:444
編號:金石水土部042
藥名:食鹽
十劑:瀉熱潤燥、通心、通二便、宣引吐
性味:鹹甘辛寒。
功用:鹹潤下,故通大小便。
鹹走血,而寒勝熱,故目赤癰腫,血熱熱疾。
鹹補心,故治心虛。(以水制火取既濟之義,故補心藥用鹽砂。
一人病笑不休,用鹽煆赤,煎沸飲之而瘳。
經曰:「神有餘則笑不休」,神心火也,用鹽水制火也。
一婦病此半年張子和亦用此法而愈。)
鹹入腎而主骨,(故補腎藥用鹽湯下。)故堅肌骨,治骨病齒痛。
(擦牙亦佳,清火固齒,齒縫出血,夜以鹽厚傅齦上,瀝涎盡乃臥。
或謂鹹能軟堅,何以堅肌骨?不知骨消筋緩,皆因濕熱,熱淫於內,
治以鹹寒。譬如生肉易潰,得鹽性鹹寒,則能堅久不壞也。)
鹹潤燥,而辛泄肺(煎鹽用皂角收,故味微辛。),故治痰飲喘逆。
(本經治喘逆,惟哮證忌之。)
鹹軟堅,故治結核積聚。
又能涌吐醒酒(水勝火。),解毒(火熱即毒也,能散火涼血。)
殺蟲,(浙西將軍中蚓毒,每夕蚓鳴於體,一僧教以鹽湯浸身,數次而愈。)
定痛止癢。(體如蟲行,風熱也,鹽湯浴三四次佳。
亦治一切風氣,凡湯火傷,急以鹽末滲之,護肉不壞,再用藥敷。)
禁忌:多食傷肺,走血滲津發渴。
(經曰:「鹹走血,血病母多食鹹」,食鹹則口乾者,為能滲胃中津液也。)
凡血病哮喘,水腫消渴人為大忌。
(鹽品頗多,江淮南北鹽生於海,山西解州鹽生於池,
四川、雲南鹽生於井,戎鹽生於土。光明鹽或生於階成山崖,
或產於五原鹽池,狀若水晶,不假煎煉,一名水晶鹽。
石鹽生於石,木鹽生於樹,蓬鹽生於草,迼化之妙,誠難窮矣。)

序號:445
編號:金石水土部043
藥名:急流水
十劑:通
功用:性速而趨下,通二便,風痺藥宜之。
(昔有病小便閉者,眾不能瘥。張子和易以急流之水煎前藥,一飲而溲。
時珍曰:「天下之水,滅火濡枯則同,至於性從地變,質與物遷者,
未嘗同也。」)

序號:446
編號:金石水土部044
藥名:逆流洄瀾水
十劑:宣
功用:性逆而倒上,中風卒厥,宣痰飲之藥宜之。

序號:447
編號:金石水土部045
藥名:甘瀾水
十劑:補
性味:水性鹹而重,勞之則甘而輕。(用流水以瓢揚萬徧,亦曰勞水。)
功用:仲景用煎傷寒勞傷等藥,取其不助腎氣,而益脾胃也。

序號:448
編號:金石水土部046
藥名:井泉水
十劑:補
品類:將旦首汲曰井華水。出甕未放曰無根水。無時初出曰新汲水。
功用:解悶熱煩渴(凡熱病不可解者,新汲水浸青布,互熨之妙。
心悶汗出,新汲水蜜和飲妙。),
煎補陰之藥宜之。(井以有地脈、山泉者為上,從江湖滲來者次之,
其城市近溝渠污穢者,鹹而有鹼,煮粥煎茶味各有異,
以之入藥其可無擇乎?)

序號:449
編號:金石水土部047
藥名:百沸湯
十劑:宣助陽氣
功用:助陽氣,行經絡。(汪穎曰:「湯須百沸者佳。」
寇宗奭曰:「患風冷氣痺,人以湯淋腳至膝,厚覆取汗,然別有藥,
特假陽氣而行耳。四時暴瀉痢,四肢臍腹冷,坐深湯中浸至腹上,
生陽之藥,無速於此。」
張從正曰:「凡傷風寒酒食,初起無藥,便飲太和湯,
或酸虀水,操肚探吐,汗出即巳。」
昂按:感冒風寒,而以熱湯澡浴,亦發散之一法。
故內經亦有可湯熨、可浴,及摩之、浴之之文。
備急方治心腹卒脹痛欲死,煮沸湯以漬手足,冷即易之。)

序號:450
編號:金石水土部048
藥名:陰陽水
十劑:一名生熱水,宣和陰陽
主治:治霍亂吐瀉有神功。(陰陽不和而交爭,故上吐下瀉而霍亂,飲此輒定者,
分其陰陽使和平也。按:霍亂有寒、熱二證,藥中能治此者甚多,
然未嘗分別言之,倉卒患此,脈候未審,慎勿輕投偏寒熱之劑。
嘗見有霍亂服薑湯而立斃者,惟飲陰陽水為最穩。
霍亂邪在上焦則吐,邪在下焦則瀉,邪在中焦則吐、瀉兼作,
此濕霍亂,證輕易治。又有心腹絞痛不得吐瀉者,名乾霍亂,俗名絞腸沙,
其死甚速,古方用鹽熬熱,童便調飲,極為得治,勿與穀食,
即米湯下咽亦死。)
炮製:以沸湯半鍾,井水半鍾,和服。

序號:451
編號:金石水土部049
藥名:黃虀水
十劑:宣涌吐
性味:酸鹹。
功用:吐痰飲宿食。酸苦涌泄為陰也。

序號:452
編號:金石水土部050
藥名:露水
十劑:潤肺
性味:甘平。
功用:止消渴,宜煎潤肺之藥。秋露造酒最清冽,百花上露,令人好顏色。
(霜殺物,露滋物,性隨時異也。露能解暑,故白露降則處暑矣。
瘧必由於暑,故治瘧藥,露一宿服。稻葉上露,清肺和中;
荷葉上露,辟暑消熱;芭蕉葉上露,明目駐顏。以三者為最,
其他各視所浥為異。)

序號:453
編號:金石水土部051
藥名:臘雪水
十劑:瀉熱
性味:甘寒。
主治:治時行瘟疫,宜煎傷寒火暍(音謁,傷暑。)之藥。抹疿良。

序號:454
編號:金石水土部052
藥名:冰
十劑:瀉熱
性味:甘寒,太陰之精,水極似土。
主治:傷寒陽毒,熱甚昏迷者,以一塊置膻中良。(兩乳中間。)
解燒酒毒。(陳藏器曰:「盛夏食冰,與氣候相反,令熱相激,卻致諸疾。」
宋徽宗食冰太過,病脾疾,國醫不效,召楊介,進大理中丸,
上曰:「服之屢矣!」介曰:「疾因食冰,臣請以冰煎此藥,治受病之源也,」
果愈。)

序號:455
編號:金石水土部053
藥名:地漿水
十劑:瀉熱、解毒
性味:甘寒。
主治:治泄痢,冷熱赤白,腹內熱毒絞痛。
解一切魚肉、菜果、藥物、諸菌毒。(菌,音郡,生朽木濕地上。
亦名蕈,音尋,上聲。)
及蟲蜞入腹,(如誤食螞蟥、蜞,入腹生子為患,用地漿下之。)
中暍(暑熱。)卒死者。(取道上熱土圍臍,令人尿。
臍中以熱土、大蒜等分,搗水去滓,灌之即活。)
炮製:以新水沃黃土,攪濁,再澄清用。(凡跌打損傷,取淨土蒸熱,
以布裹更互熨之,勿大熱,恐破肉,雖瘀血凝積,氣絕欲死者亦活。
宋神宗皇子病瘈瘲,國醫不能治,召錢乙進黃土湯而愈,帝問其故,
對曰:「以土伏水,水得其平,風自止矣。」)

序號:456
編號:金石水土部054
藥名:孩兒茶
十劑:瀉熱、生津、濇收濕
性味:苦濇。
功用:清上膈熱,化痰生津,止血收濕,定痛生肌。
塗金瘡口瘡(硼砂等分。),陰疳痔腫。
品類:出南番,云是細茶末,
炮製:納竹筒,埋土中,日久取出,搗汁熬成塊。小而潤澤者上,大而枯者次之。

序號:457
編號:金石水土部055
藥名:百草霜
十劑:輕、止血、消積
性味:辛溫,
功用:止血(鼻衄者,水調塗之,紅見黑則止,水剋火也。)消積。
主治:治諸血病,傷寒陽毒發斑,疸膈瘧痢,咽喉口舌白禿諸瘡。
(時珍曰:「皆兼取火化從治之法。」)
品類:灶突上煙煤。

序號:458
編號:金石水土部056
藥名:墨
性味:辛溫。
功用:止血生肌,飛絲塵芒入目,濃磨點之。
點鼻止衄。豬膽汁磨,塗諸癰腫。(醋磨亦可。)
酒磨服,治胞不下。

序號:459
編號:金石水土部057
藥名:伏龍肝
十劑:重、調中、止血、燥濕;消腫
性味:辛溫。
功用:調中止血,去濕消腫。
主治:治欬逆反胃,吐衄崩帶,尿血遺棈,腸風癰腫(醋調塗。),
臍瘡(研傅。)丹毒(臘月豬脂或雞子白調塗。),
催生下胎。(傳救方子死腹中,水調三錢服,其土當兒頭上戴出。)
品類:釜心多年黃土,一云灶額內火氣,積久結成如石,外赤中黃。
炮製:研細水飛用。

序號:460
編號:金石水土部058
藥名:鹼
十劑:瀉、磨積、去垢
性味:辛苦濇溫。
功用:消食磨積,去垢除痰。
主治:治反胃噎膈,
點痣黶疣贅。(與爐灰等分用,小麥稈灰,煎乾為末,挑破痣,三點即瘥。)
發麵,浣衣用之。
炮製:取蓼蒿之屬,浸曬燒灰,以原水淋汁,每百斤入粉麵二三斤,則凝定如石。
(祗用以去垢磨積則可,若用以入藥,則得無有壞腸之患乎。)

序號:461
編號:金石水土部新增001
藥名:古文錢
十劑:重平肝、通下行
性味:辛平有毒。
主治:治目中障瘀,腐蝕壞肉。內用,重鎮平肝。
炮製:燒醋淬,煮汁各用。

序號:462
編號:金石水土部新增002
藥名:新絳
十劑:止血、行血
功用:止血行血。
品類:大紅帽幃也,或用紅綢綾代,皆備以入血成功。

序號:463
編號:金石水土部新增003
藥名:石燕
十劑:通利竅、行濕熱
性味:甘涼。
功用:利竅行濕熱, 
主治:治諸般淋瀝。月水沈濁,赤白帶下,腸風痔漏,眼赤障翳。
炮製:磨汁或煮汁,或為末水飛。

序號:464
編號:金石水土部新增004
藥名:石蟹
十劑:重瀉、明目
性味:鹹寒。
主治:治青盲目翳,天行熱疾。醋磨敷癰腫。
炮製:細研水飛。

序號:465
編號:金石水土部新增005
藥名:各種藥露
十劑:清暑、化熱、和中、利膈
功用:芳香清冽,和中利膈,清暑化熱,有氣無質,能透竅入絡,疏瀹靈府。
品類:各種不同,各以藥性為用。代茶最妙。
(其力極薄,今人用以入藥,斷難倚仗。)

編號:金石水土部新增005-01
藥名:金銀花露
功用:開胃寬中,解毒,清暑消火。
主治:治夏月瘡癤,服之最宜。並解痘毒胎毒。(拾遺曰甘涼。)

編號:金石水土部新增005-02
藥名:薄荷露
性味:微辛涼。
功用:散頭目風熱,涼膈發汗,解熱祛暑。

編號:金石水土部新增005-03
藥名:玫瑰露
性味:氣香,味淡微甘。
功用:能和血,平肝養胃,寬膈散鬱,
主治:治肝氣胃氣極效。

編號:金石水土部新增005-04
藥名:佛手露
性味:氣香,味淡微辛。
功用:能疏膈氣,專治氣膈解鬱,大能寬胸。

編號:金石水土部新增005-05
藥名:香櫞露
性味:氣香,味淡微辛。
功用:消痰逐滯,利膈寬中,平肝散鬱。(此即香欒也,今人呼為香圓,
又誤為香櫞,不知香櫞即佛手柑也。功用相似,但香圓則消痰功多,
佛手則平肝功多也。)

編號:金石水土部新增005-06
藥名:金橘露、橙子露
主治:二味氣味主治,皆同香圓。

編號:金石水土部新增005-07
藥名:桂花露
性味:氣香,味微苦。
功用:明目疏肝,止口臭, 
主治:治齦脹牙痛,口燥咽乾。

編號:金石水土部新增005-08
藥名:茉莉露
十劑:
性味:氣香味淡。
功用:其氣上能透頂,下至小腹,解胸中一切陳腐之氣, 
禁忌:久服令人腦漏。
  
編號:金石水土部新增005-09
藥名:薔薇露
性味:氣香味淡,
功用:溫中達表。
今人有用野薔薇露者,能透熱解暑毒,瘡癤毒。
(趙恕軒引大食諸國所出為薔薇露,雖自矜其博,亦未免不思之甚矣。)

編號:金石水土部新增005-10
藥名:蘭花露
性味:氣芳味薄。
功用:明目舒鬱,能除胸膈間陳腐之氣。

編號:金石水土部新增005-11
藥名:雞露
性味:氣清味甘。
功用:消痰益血,助脾長力,能生津明目,為五損虛勞之神藥。

編號:金石水土部新增005-12
藥名:米露
性味:氣清味淡。
功用:補脾胃,生肺金。
  
編號:金石水土部新增005-13
藥名:鮮稻露
功用:和中納食,清肺開胃。
品類:稻花蒸露更妙。

編號:金石水土部新增005-14
藥名:薑露
性味:氣清味辛。
功用:辟寒解中霜霧毒,驅瘴,消食化痰。

編號:金石水土部新增005-15
藥名:椒露
功用:明目開胃,運食健脾,辟寒
炮製:用鮮椒蒸取。

編號:金石水土部新增005-16
藥名:丁香露
性味:氣烈味辛。
主治:治寒澼胃痛,止嘔吐。

編號:金石水土部新增005-17
藥名:梅露
性味:芳香。
功用:能解先天胎毒,小兒未出豆,服之最宜。
炮製:用綠萼梅花蒸取。

編號:金石水土部新增005-18
藥名:地骨皮露
功用:解肌熱骨蒸,一切虛火。

編號:金石水土部新增005-19
藥名:藿香露
功用:清暑辟穢,和中止嘔。

編號:金石水土部新增005-20
藥名:白荷花露
功用:清暑涼肺,止血消痰。

編號:金石水土部新增005-21
藥名:桑葉露
主治:治目疾,去頭面風熱。

編號:金石水土部新增005-22
藥名:夏枯草露
主治:治瘰厲鼠漏,目痛羞明。

編號:金石水土部新增005-23
藥名:枇杷花露
功用:清肺甯嗽,潤燥解渴,和胃。

編號:金石水土部新增005-24
藥名:甘菊花露
功用:清心明目,去頭面風熱,止眩暈。

序號:466
編號:禽獸部001
藥名:雞
十劑:補
性味:屬巽,屬木。(故動風。)其肉甘溫,
功用:補虛溫中。(日華曰:「黑雌雞補產後虛勞。」
馬益卿曰:「妊婦宜食牡雞,取陽精之於天也。」
崔行功曰:「婦人產死,多是富貴擾攘,致產婦驚亂故耳。
屏人靜產,更爛煮牡雞汁,作粳米粥與食,自然無恙。
雞汁性滑而濡,不食其肉,恐難化也。俗家每產後即食雞啖卵,
壯者幸無事,弱者因而致疾矣。」
龔雲林曰:「四五年老母雞,取湯煮粥食,能固胎。」)

編號:禽獸部001-1
藥名:雞冠
功用:居清高之分,其血乃精華所聚。
雄而丹者屬陽,故治中惡驚忤(以熱血瀝口,塗面吹鼻良。)。
本乎天者親上,故塗口眼喎斜。
用老者,取其陽氣充足也。
能食百蟲,故治蜈蚣、蚯蚓、蜘蛛咬毒。

編號:禽獸部001-2
藥名:雞子
性味:甘平,
功用:鎮心安臟,益氣補血,清咽開音,散熱定驚,
主治:治嗽止痢,(醋煮食,治赤白久痢。)
利產安胎。(胎衣不下者,吞卵黃二三枚,解髮刺喉令吐即下。)
禁忌:多食令人滯悶。
炮製:哺雛蛋殼細研,麻油調,搽痘毒神效。
  
編號:禽獸部001-3
藥名:雞肫皮(一名雞內金,一名膍胵,音皮鴟。)
性味:甘平性濇,
品類:雞之脾也。
功用:能消水穀,除熱止煩,通小腸膀胱。
主治:治瀉痢便數,遺溺溺血,崩帶腸風,膈消反胃,小兒食瘧。
男用雌,女用雄。

編號:禽獸部001-4
藥名:雞矢醴
性味:微寒,
功用:下氣消積,利大小便,內經用治蠱脹。
(臘月取雄雞屎白收之,醋和塗蚯蚓、蜈蚣咬毒。合米炒,治米癥。)

序號:467
編號:禽獸部002
藥名:烏骨雞
十劑:補虛勞
性味:甘平。
功用:雞屬木,而骨黑者屬水,得水木之精氣,故能益肝腎,退熱補虛。
主治:治虛勞消渴,下痢噤口,(煮汁益胃。)帶下崩中。肝腎血分之病。
鬼擊卒死者,用其血塗心下效。(暌車志,夏侯弘捉得一小鬼,
問所持何物,曰:「殺人以此矛戟中心腹者,無不輒死」,
弘曰:「治此有方否?」鬼曰:「以烏雞血敷之即瘥。」)
品類:骨肉俱黑者良,舌黑者,骨肉俱黑。男用雌,女用雄。
(女科有烏雞丸,治百病。)

序號:468
編號:禽獸部003
藥名:鴨
十劑:補陰
性味:甘冷,
歸經:入肺、腎血分。
功用:滋陰補虛,除蒸止嗽,利水道,
主治:治熱痢。
品類:白毛烏骨者,為虛勞聖藥,取金肅水寒之象也。(葛可久有白鳳膏。)
炮製:老者良。酒或童便煮。
其他:熱血,解金、銀、丹石、砒霜諸毒,及中惡溺死者。
卵,甘鹹微寒,能滋陰,除心腹膈熱,鹽藏食良。

序號:469
編號:禽獸部004
藥名:五靈脂
十劑:宣行血、止痛
性味:甘溫純陰,氣味俱厚,
歸經:入肝經血分。
功用:通利血脈,散血和血,經閉能通(生用。),經多能止(炒用。)。
主治:治血痺血積,血眼血痢,腸風崩中,
一切血病(圖經云血暈者,半炒半生,末服一錢。)。
心腹血氣,一切諸痛,
又能除風化痰,殺蟲消積(諸痛皆屬於木,諸蟲皆生於風。)。
治驚疳瘧疝,蛇、蝎、蜈蚣傷。
禁忌:血虛無瘀者忌用。(五靈脂一兩,雄黃五錢,酒調服,渣敷患處,
治毒蛇咬傷。李仲南曰:「五靈脂治崩中,非正治之藥,乃去風之劑。
衝、任經虛,被風襲傷營血,以致崩中、暴下,與荊芥、防風治崩義同,
方悟古人識見深遠如此。」
時珍曰:「此亦一說,但未及肝虛血滯,亦有生風之意。」
按:衝為血海,任主胞胎,任脈通,衝脈盛,則月事以時下,
無崩漏之患,且易有子。)
品類:北地鳥名,寒號蟲矢也。(即曷旦鳥。夜鳴求旦,夏月毛采五色,
鳴曰:鳳凰不如我。冬月毛落,忍寒而號曰:得過且過。
高士奇曰:「月令仲冬之月,鶡鴠不鳴,似與寒號之名未協。」)
黑色,氣甚燥惡,糖心潤澤者真。 
炮製:研末酒飛,去砂石用。行血宜生,止血宜炒,
配伍:惡人參。

序號:470
編號:禽獸部005
藥名:夜明砂
十劑:一名天鼠矢,瀉、散血、明目
性味:辛寒,
歸經:肝經血分藥。
功用:活血消積,
主治:治目盲翳障(加石決明、豬肝煎,名決明夜靈散,治雞盲眼。)。
瘧魅(音奇,小兒鬼。)驚疳(蝙蝠及矢,並治驚疳瘧癇,厥陰之病。),
血氣腹痛。
(經疏曰:「辛能散內外滯氣,寒能除血熱、氣壅、明目之外,餘皆可略。」
吳鶴皋曰:「古人每用蝱蟲、水蛭治血積,以其善吮血耳。
若天鼠矢乃食蚊而化者也,當亦可以攻血積。
本草稱其下死胎,則其能攻血塊也,何疑?」)
      同鱉甲,燒煙辟蚊。
品類:蝙蝠矢也。食蚊,砂皆蚊眼,故治目疾。
炮製:淘淨焙用,
配伍:惡白微、白斂。

序號:471
編號:禽獸部006
藥名:豬
十劑:臟腑引經
性味:水畜,鹹寒。
功用:心血用作補心藥之嚮導,蓋取心歸心,以血導血之意。
(延壽丹書曰:「豬臨殺,驚氣入心,絕氣入肝,皆不可多食。」)
尾血和龍腦,(冰片。)治痘瘡倒黶。
(能發之。時珍曰:「取其動而不息,亦有用心血者。」)
     「 肝」主藏血,補血藥多用之,入肝明目。   
(雄者良,同夜明砂作丸,治雀目。雀目者,夜不能睹,濕痰及肝火盛也。
     「肺」補肺,治肺虛咳嗽。(咳血者,醮薏仁末食。)
     「肚」入胃健脾。(仲景治消渴有黃連豬肚丸,用雄豬肚一枚,
入黃連末五兩,枯蔞根、白粱米各四兩,知母三兩,麥冬二兩,
縫定蒸熟,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米飲下。
直指方治小兒肝熱,黃連五兩,入豬肚蒸爛飯丸,米飲下,
仍服調血清心藥佐之,且曰:「小兒之病,非疳即熱,當須識此。」)
     「腎」鹹冷而通腎,治腰痛耳聾。(日華曰:「補水臟,暖腰膝。」
又曰:「久食令人少子。」
孟詵曰:「久食令人腎虛。」
李時珍:「韙之謂其鹹冷,能瀉腎氣也。」
昂按:枸杞、元參、知母、黃柏,性皆寒而能補腎,豬腎乃肉食,
何獨瀉腎若斯之酷也?古今補腰腎藥,用豬腎者頗多,未見作害,
大抵諸家食忌,不可盡信。
瑣碎錄,豬腎一對,童便二分,酒一分,瓦罐煨,五更食之,
治勞瘵一月愈。
經驗後方,豬腎、枸杞葉、豉汁入蔥、椒、鹽作羹,治陰痿羸瘦。)
     「腸」入大腸,治腸風血痢。(奇效方治臟毒有臟連丸。)
     「膽汁」苦入心,寒勝熱,滑潤燥,瀉肝膽之火,明目殺疳,
沐髮光澤。醋和灌穀道,治大不通。(仲景治陽明證內無熱者,便雖秘,
勿攻,故用膽汁外導之法,不欲以苦寒傷胃腑也。
成無己曰:「仲景治厥逆無脈,用白通湯加豬膽汁,
蓋陽氣大虛,陰氣內勝,純與陽藥,恐陰氣格拒不得入,
故加豬膽汁,苦入心而通脈,寒補肝而和陰,不致格拒也。」
昂按:此即熱因寒用之義。)浴初生小兒,永無瘡疥。
     「豬脬」(亦作胞。)治遺溺疝氣,用作引經。
     「豬脂」甘寒,涼血潤燥,行水散風,解毒
(千金方凡中惡及牛肉毒、百獸肝毒,服豬脂一斤佳。)
殺蟲,(故瘡藥多用之。)利腸(能通大便退諸黃。)
滑產,煎膏藥主諸瘡。(臘月者佳,古方用之最多,治咳嗽亦用之。)
     「豬蹄」煮湯,通乳汁,(加通草二兩佳。)洗敗瘡。
     「懸蹄甲」治寒熱痰喘,痘瘡入目,五痔腸癰。
(古人有用左甲者,有用後甲者。)
配伍:「豬肉」反黃連、烏梅、桔梗,犯之瀉利。
(時珍曰:「方有臟連丸、黃連豬肚丸,豈忌肉而不忌臟腑乎?」
昂按:別錄云:豬肉閉血脈,弱筋骨,虛人肌,不可久食。
陶弘景曰:「豬為用最多,惟肉不可食。」
孫思邈曰:「久食令人少子,發宿病,筋骨碎痛之氣。」
孟詵曰:「久食殺藥,動風發疾。」
韓懋曰:「凡肉皆補,惟豬肉無補。」
李時珍曰:「南豬味厚汁濃,其毒尤甚,若將為大禁者然。
然今人終日食肉,內滋外腴,子孫蕃衍,未見為害若斯之甚也。」
又云:「合黃豆、蕎麥、葵菜、生薑、胡荽、吳茱、牛肉、羊肝、龜、鱉、
鯽魚、雞子,食之皆有忌,然餚饌中合食者多,未見絲毫作害也。
大抵肉能補肉,而其味雋永,食之潤腸胃,生津液,豐肌體,澤皮膚,
固其所也。惟多食則助熱生痰,動風作溼,傷風寒及病初起人為大忌。
先王教民畜牧養彘為先,豈故為是以厲民歟。
明太祖釋「家」字之義,亦曰無豕不成家。諸家之說,
嵇之於古則無徵,試之於人則不驗,徒令忌食,不足取信於後世而已。
傷寒忌之者,以其補肌固表,油膩纏粘,風邪不能解散也。
病初愈忌之者,以腸胃久枯,難受肥濃厚味也。」
又按:豬肉生痰,惟風痰、溼痰、寒痰忌之,如老人燥痰、乾咳,
更須肥濃以滋潤之,不可執泥於豬生痰之說也。)

序號:472
編號:禽獸部007
藥名:犬肉
十劑:補虛寒
性味:酸而鹹溫。
功用:暖脾益胃,脾胃暖,則腰腎受蔭矣。補虛寒,助陽事。(兩腎陰莖尤勝。)
品類:黃者補脾,黑者補腎。
配伍:畏杏仁,忌蒜。(道家以為地厭。黃犬血,酒服二碗,治腸癰。)

序號:473
編號:禽獸部008
藥名:羊肉
十劑:補虛勞
性味:甘熱屬火。
功用:補虛勞,益氣血,壯陽道,開胃健力,通氣發瘡。
(仲景治虛羸蓐勞,有當歸羊血湯。
十劑曰:「補可去弱,人參、羊肉之屬是也。」
東垣曰:「人參補氣,羊肉補形,凡味同羊肉者,皆補血虛,
陽生則陰長也。」)

編號:禽獸部008-1
藥名:青羊肝
性味:苦寒(蘇頌曰溫。)色青, 
功用:補肝而明目。
(肝以瀉為補。羊肝丸治目疾加黃連。)

編號:禽獸部008-2
藥名:膽
性味:苦寒,
功用:點風淚眼,赤障白翳。(臘月入蜜膽中,紙套籠住,懸簷下待霜出,
掃去點眼。又入蜜膽中,蒸之候乾,研為膏,每含少許,或點之,
名二百味草花膏。以羊食百草,蜂採百花也。
時珍曰:「肝竅開於目,膽汁減則目暗。目者,肝之外候,膽之精華也。
故諸膽皆治目病。」)

編號:禽獸部008-3
藥名:脛骨
功用:入腎而補骨,燒灰擦牙良。(時珍曰:羊脛骨灰,可以磨鏡。
羊頭骨,可以消鐵。誤吞銅錢者,脛骨三錢,米飲下。)

編號:禽獸部008-4
藥名:羊血
功用:解金、銀、丹石、砒、硫,一切諸毒。

編號:禽獸部008-5
藥名:乳
性味:甘溫,
功用:補肺、腎虛,潤胃脘、大腸之燥。
主治:治反胃消渴,口瘡舌腫,(含嗽。)蜘蛛咬傷。(有渾身生絲者,飲之。)

品類:肉、肝,青羖羊良;膽,青羯羊良;乳,白羜羊良。
炮製:骨煆用,
配伍:反半夏、菖蒲,忌銅器。(牡羊曰羖,曰羝。去勢曰羯。
子曰羔,五月曰羜。)

序號:474
編號:禽獸部009
藥名:牛肉
十劑:補脾土
性味:甘溫屬土。
功用:安中補脾,益氣止渴。(倒倉法用牡黃牛肉二十斤,洗淨煮為糜,濾去渣,
熬成琥珀色,前一晚不食,至日空腹坐密室,取汁每飲一鍾,少時又飲,
積數十鍾,身體覺痛,如病在上則吐,在下則痢,在中則吐而利,
利後必渴,即歛己溺數碗,以滌餘垢。飢倦先與米飲,二日與淡粥,
次與厚粥軟飯,將養一月,沈痾悉安矣!須斷房事半年,牛肉五年。
丹溪曰:「牛坤土,黃中色,肉胃藥,液無形之物也。積聚既久,
回薄腸胃,曲折之處,豈銖兩丸散所能窺犯乎?肉液充滿,流行無處不到,
如洪水泛漲,一切凝滯皆順流而去矣。此方傳於西域異人,
中年後行一二次,亦卻疾養壽之一助也。」
王綸曰:「牛肉補中,非吐下藥,借補為瀉,因瀉為補,亦奇方也。
丹溪治林德方咳而咯血,謂肺壅,非吐不可,血耗非補不可,
惟倒倉二法兼備,服之而愈。又治蕭白善便濁滑精,亦用倒倉法而愈。
又治許文懿公病心痛,用燥藥靈丹,艾灸雜治,數年不效,自分為棄人,
丹溪先以防風通聖散下其積滯而病稍起,思食,然兩足難移,
次年行倒倉法,節節應手,復生子活十四年。又臨海林兄久嗽吐紅,
發熱消瘦,眾以為瘵,百方不應。丹溪診之,兩手弦數,日輕夜重,
計無所出,時冬月也,以倒倉法而安,仍次年生子。」)

編號:禽獸部009-1
藥名:牛乳
性味:味甘微寒,
功用:潤腸胃,解熱毒,補虛勞,治反胃噎膈。
(胃槁胃冷,脾不磨食,故氣逆而成反胃,氣血不足其本也曰。
曰痰飲,曰食積,其標也。胃槁者,滋血生津;胃冷者,溫中調氣。
東垣曰:「上焦吐者,由乎氣,治在和中而降氣;
中焦吐者,由乎積,治在行氣而消積;
下焦吐者,由乎寒,治在溫中而散寒。」
丹溪曰:「反胃噎膈,大便燥結,宜牛、羊乳,時時嚥之,
而煎服四物湯為上策,不可服人乳,人乳有五味之毒,七情之火也。」
昂按:噎膈不通,服香燥藥,取快一時,破氣燥血,是速其死也!
不如少服藥,飲牛乳加韭汁、或薑汁、或陳酒為佳。
江南臬司多公患噤口痢,粒米不進,鄭奠一令服牛乳,久之亦瘥。)

編號:禽獸部009-2
藥名:白水牛喉
主治:治反胃吐食,腸結不通。
(除兩頭,去脂膜,醋浸炙末,每服二錢,陳米飲下。)

編號:禽獸部009-3
藥名:酥酪醍醐
功用:皆牛、羊乳所作,滋潤滑澤,宜於血熱枯燥之人。

編號:禽獸部009-4
藥名:牛膽
炮製:納石灰於內,懸掛風處百日,
主治:治全瘡良。(霞天膠用牛肉煎成,功勝羊肉。)

序號:475
編號:禽獸部010
藥名:牛黃
十劑:瀉熱、利痰、涼驚
性味:甘涼。
功用:牛有病在心、肝、膽之間,凝結成黃,故還以治心、肝、膽之病。
(經疏云:牛食百草,其精華凝結成黃,猶人之有內丹,故能散火、消痰、
解毒,為世神物。或云牛病乃生黃者非也。)
清心解熱,利痰涼驚,通竅辟邪。
主治:治中風入臟,驚癇口噤,(心熱則火自生燄,肝熱則木自生風,風火相搏,
膠痰上壅,遂致中風不語。東垣曰:「中臟宜之,若中腑及血脈者,
用之反能引風入骨,如油入麵。」
按:中風、中臟者重,多滯九竅;中腑稍輕,多著四肢;
若外無六經形證,內無便溺阻隔,為中經絡,為又輕。初宜順氣開痰,
次宜養血活血,不宜專用風藥。大抵五臟皆有風,而犯肝者為多,
肝屬風木而主筋,肝病不能榮筋,故有舌強口噤,喎斜癱瘓,
不遂不仁等證。若口開為心絕,手撒為脾絕,眼合為肝絕,遺尿為腎絕,
吐沫鼻鼾為肺絕。髮直頭搖,面赤如妝,汗綴如珠者,皆不治。
若止見一二證,猶有可治者。)
小兒百病,(皆胎毒痰熱所生。兒初生時,未食乳,
用三五釐合黃連、甘草末蜜調,令咂之良。)發痘墮胎。善通竅。
品類:牛有黃,必多吼喚,以盆水承之,伺其吐出,迫喝即墮水,名生黃,
如雞子黃大,重疊可揭,輕虛氣香者良。(觀此則非病乃生黃矣。)
殺死角中得者,名角黃。心中者,名心黃。肝膽中者,名肝膽黃。
成塊成粒,總不及生者。但磨指甲上,黃透指甲者真。
(駱駝黃極易得,能亂真。)
配伍:得牡丹、菖蒲良(聰耳明目。)。人參為使,惡龍骨、龍膽、地黃、常山。

序號:476
編號:禽獸部011
藥名:白馬溺
十劑:瀉、殺蟲、消癥
性味:辛寒。
功用:殺蟲,破癥積,
主治:治反胃。(祖臺之,志怪云昔有人與奴皆患心腹痛,病奴死,剖之,
得一鱉,尚活,以諸藥投口中不死,有人乘竹馬觀之,馬溺墮鱉,而鱉縮,
遂以灌之,即化成水,主乃服馬溺而愈。)

序號:477
編號:禽獸部012
藥名:驢溺
十劑:瀉、殺蟲
性味:辛寒。
功用:殺蟲,治反胃噎膈。(須熱飲之。張文仲備急方云昔患反胃,奉敕調治,
竟不能療。一衛士云:服驢尿極驗,遂服二合,只吐一半,再服二合,
食粥便定,宮中患反胃者,五六人同服之,俱瘥。)

序號:478
編號:禽獸部013
藥名:阿膠
十劑:平補而潤
性味:甘平。
功用:清肺養肝,滋腎益氣,(肺主氣,腎納氣。)
和血補陰,(肝主血,血屬陰。)除風化痰,潤燥定喘,利大小腸。
主治:治虛勞欬嗽,肺痿吐膿,吐血衄血,血淋血痔,腸風下痢。
(傷寒伏熱成痢者,必用之。妊娠血痢尤宜。)腰痠骨痛,
血痛血枯,經水不調,崩帶胎動(或妊娠下血酒煎服。)。
癰疽腫毒,及一切風病。
禁忌:瀉者忌用。(大抵補血與液,為肺、大腸要藥。
寇宗奭曰:「驢皮煎膠,取其發散皮膚之外,用烏者,取其屬水,
以制熱則生風之義,故又治風也。」
陳自明曰:「補虛用牛皮膠,去風用驢皮膠。」
楊士瀛曰:「小兒驚風後,瞳人不正者,以阿膠倍人參服最良。
阿膠益神,人參益氣也。」
按:阿井乃濟水伏流,其性趨下,用攪濁水則清,故治瘀濁及逆上之痰也。)
炮製:用黑驢皮、阿井水煎成。(蘇頌曰:「本經阿膠,亦用牛皮,見二膠可通用,
牛皮膠制作不精,故不堪用。」)以黑光帶綠色,夏月不軟者真。
剉炒成珠,或麵炒、蛤粉炒(去痰。),酒化、水化,童便和用。
配伍:得火良,山藥為使,畏大黃。

序號:479
編號:禽獸部014
藥名:黃明膠
十劑:即牛皮膠,補虛
性味:甘平。
功用:功與阿膠相近,亦可代用。用蔥白煮粥,通大便。
(李時珍曰:「真阿膠難得,牛皮膠亦可權用,其性味皆平補,
宜於虛熱之人,張仲景治瀉痢,阿膠與黃膠、黃臘並用。」
陳藏器曰:「諸膠皆能療風、補虛、止洩,驢皮主風為最。」
經驗方云:癰疽初起,酒燉黃明膠四兩服盡,毒不內攻。
唐氏方加穿山甲四片,燒存性用。
昂:謂此方若驗,勝於服蠟礬丸也。)

序號:480
編號:禽獸部015
藥名:虎骨
十劑:宣、去風、健骨
性味:味辛微熱。
功用:虎屬金而制木,故嘯則風生,追風健骨,定痛辟邪。
主治:治風痺拘攣疼痛,驚悸癲癇,犬咬骨哽。(為末水服,犬咬傅患處。)
品類:以頭骨、脛骨良。(虎雖死猶立不仆,其氣力皆在前脛。
時珍曰:「凡辟邪症,治驚癇瘟瘧頭風,當用頭骨;治手足風,當用脛骨;
治腰脊風,當用脊骨,各從其類。」)

編號:禽獸部015-1
藥名:虎肚
主治:治反胃。
(取生者,存滓穢勿洗,新瓦固煆存性為末,入平胃散一兩,每服三錢效。
昂按:虎肚丸宜於食膈。若寒膈、氣膈、血膈、痰膈,恐難見功。)

編號:禽獸部015-2
藥名:虎睛
主治:為散,竹瀝下,治小兒驚癇夜啼。

序號:481
編號:禽獸部016
藥名:犀角
十劑:瀉心、胃大熱
性味:苦酸鹹寒。
功用:涼心瀉肝,清胃中大熱,祛風利痰,辟邪解毒。
主治:治傷寒時疫,發黃發斑,(傷寒下早,熱乘虛入胃,則發斑;
下遲,熱留胃中,亦發斑。)
吐血下血,蓄血譫狂,痘瘡黑陷,消癰化腫,定驚明目。
禁忌:妊婦忌之。(能消胎氣。
時珍曰:「五臟六腑皆稟氣于胃,風邪熱毒必先干之,飲食藥物必先入胃。
犀角之精華所聚,足陽明胃藥也。故能入陽明,解一切毒,療一切血,
及驚狂斑痘之證。」
抱朴子云:犀食百草之毒,及棘,故能解毒。
飲食有毒,以角攪之,則生白沫。)
品類:烏而光潤者勝,角尖尤勝。(鹿取茸,犀取尖,其精氣盡在是也。)
現成器物,多被蒸煮,不堪入藥。
炮製:入湯劑磨汁用,入丸散細剉。紙裹納懷中,待熱搗之立碎。
(歸田錄云:人氣粉犀。)
配伍:升麻為使,忌鹽。

序號:482
編號:禽獸部017
藥名:羚羊角
十劑:瀉心、肝火
性味:苦鹹微寒,
歸經:羊屬火,而羚羊屬木。入足厥陰(肝。),手太陰、少陰經(肺、心。)。
功用:目為肝竅,此能清肝,故明目去障。
肝主風,其合在筋,此能祛風舒筋,故治驚癇搐搦,骨痛筋攣。
肝藏魂,心主神明,此能瀉心肝邪熱,故治狂越僻謬,夢魘驚駭。
肝主血,此能散血,故治瘀滯惡血,血痢腫毒。
相火寄於肝膽,在志為怒。(經曰:「大怒則形氣絕,而血菀於上。」)
此能下氣降火,故治傷寒伏熱,煩滿氣逆,食噎不通。
羚之性靈,而精在角,故又辟邪而解諸毒。(昂按:痘科多用以清肝火,
而本草不言治痘。)
品類:出西地,似羊而大,角有節,最堅勁,能碎金剛石與貘骨。
(貘,音麥。能食鐵。)
夜宿防患,以角掛樹而棲。
(角有掛紋者真。一邊有節而疏,乃山驢、山羊,非羚也。)
多兩角,一角者勝,
炮製:剉研極細,或磨用。

序號:483
編號:禽獸部018
藥名:鹿茸
十劑:大補陽虛
性味:甘溫(一云鹹熱。)純陽。
功用:生精補髓,養血助陽,強筋健骨。
主治:治腰腎虛冷,(百一方鹿角屑熬黃為末酒服,主腰脊虛冷刺痛。)
四肢酸痛,頭眩眼黑,崩帶遺精,一切虛損勞傷。
惟脈沈細,相火衰者宜之。
品類:鹿角初生長二三寸,分岐如鞍,紅如瑪瑙,破之如朽木者良。
(太嫩者,血氣未足無力。)
炮製:酥塗微炙用。(不酥,塗則傷茸。)或酒炙。
禁忌:不可嗅之,有蟲恐入鼻顙。(獵人得鹿縶之,取茸然後斃鹿,
以血未散故也。最難得不破未出血者。
沈存中筆談云:「凡含血之物,血易長,筋次之,骨最難長,
故人二十歲骨髓方堅。麋鹿角無兩月長至二十餘斤,凡骨之長,無速於此,
草木亦不及之。頭為諸陽之會,鍾于茸角,豈與凡血比哉。
鹿,陽獸,喜居山;麋,陰獸,喜居澤。麋似鹿色青而大,皆性淫,
一牡輒交十餘牝。麋補陰,鹿補陽,故冬至麋角解,夏至鹿角解也。
麋鹿茸、角罕能分別。」
雷斅曰:「鹿角勝麋角。」
孟詵、蘇恭、蘇頌並云:「麋茸、麋膠,勝於鹿。」
時珍曰:「鹿補右腎精氣,麋補左腎血液。」)

編號:禽獸部018-1
藥名:鹿角
性味:鹹溫,
功用:生用則散熱行血,消腫(醋磨塗腫毒,為末酒服治折傷。
醫餘曰:「有臁瘡赤腫而痛,用黃連涼藥,久不愈者,卻當用溫藥,
如鹿角灰、髮灰、乳香之類,此陰陽寒暑往來之理也。」)辟邪,
治夢與鬼交。(酒服一撮,鬼精即出,能逐陰中邪氣惡血。)
鍊霜熬膏,則專于滋補。(時珍曰:「鹿乃仙獸,純陽多壽,能通腎脈,
又食良草,故其角、肉,食之有益無損。」
鹿一名班龍,西蜀道士嘗貨斑龍丸,歌曰:「尾閣不禁滄海竭,
九轉靈丹都漫說,惟有斑龍頂上珠,能補玉堂闕下穴。」
蓋用鹿茸與膠霜也。)
炮製:造膠霜法」取新角寸截,河水浸七日,刮淨,桑火煮七日,入醋少許,
取角搗成霜,用其汁加無灰酒,熬成膏用,
配伍:畏大黃。(鹿?,鹿相交之精也,設法取之,大補虛勞。 )

序號:484
編號:禽獸部019
藥名:麝香
十劑:宣通竅
性味:辛溫香竄。
功用:開經絡,通諸竅,透肌骨,暖水臟。
主治:治卒中諸風、諸氣、諸痛、諸血、痰厥驚癇。
(嚴用和云:「中風不醒者,以麝香清油灌之,先通其關。」
東垣曰:「風病在骨髓者宜之,若在肌肉,用之反引風入骨,如油入麵。」
時珍曰:「嚴氏言風病必先用。東垣謂必不可用,皆非通論。
若經絡壅閉,孔竅不利者,安得不用為引導,以開通之耶?但不可過耳。」
昂按:據李氏之言,似乃以嚴說為長。
廣利方中惡客忤垂死,麝香一錢,醋和灌之。)
癥瘕瘴瘧,鼻窒耳聾,目翳陰冷,辟邪解毒,
殺蟲墮胎,壞果敗酒,治果積酒積。
(東垣曰:「麝香入脾,治肉;牛黃入肝,治筋;冰片入腎,治骨。」)
配伍:研用。凡使麝香,用當門子尤妙。忌蒜,不可近鼻,防蟲入腦。

序號:485
編號:禽獸部020
藥名:熊膽
十劑:瀉熱
性味:苦寒。
功用:涼心平肝,明目殺蟲。
主治:治驚癇五痔。(塗之即瘥。)
品類:通明者佳。性善辟塵,撲塵水上,投膽少許,則豁然而開。

序號:486
編號:禽獸部021
藥名:象皮
十劑:外用、斂金瘡
功用:象肉壅腫,以刀刺之,半日即合。
炮製:治金瘡不合者,用其皮灰。亦可以熬膏入散。

編號:禽獸部021-1
藥名:象膽
功用:亦能辟塵,與熊膽同功。

序號:486
編號:禽獸部022
藥名:獺肝
十劑:補肝腎、殺傳尸
性味:甘鹹而溫。
功用:益陰補虛,殺蟲止嗽。
主治:治傳尸鬼疰有神功。(尸疰、鬼疰,乃五疰之一,變動有三十三種,
乃至九十九種,其證使人寒熱,沈沈默默,不知病之所苦,而無處不惡,
死後傳人,乃至滅門。
古方有獺肝丸,獺肝烘乾炙為末,水服二錢,日三,以瘥為度。)
品類:諸肝皆有葉數,惟獺肝一月一葉,其間又有退葉,
須於獺身取下,不爾多偽。(吳鶴皋曰:「獺陰物,晝伏夜出,故治鬼疰。」
昂:謂不然,緣其肝獨異於他獸也。)

序號:487
編號:禽獸部023
藥名:蝟皮
十劑:瀉、涼血
性味:苦平。
主治:治腸風瀉血,五痔(燒末油調傅。水服亦佳。)陰腫。
品類:「脂」滴耳中,治聾。「膽」點痘後風眼。
似鼠而圓大,褐色,攢毛,外刺如栗房,
炮製:煆黑存性用。

序號:488
編號:禽獸部024
藥名:兔矢
十劑:一名明月砂,宣、明目、殺蟲
功用:殺蟲明目, 
主治:治勞瘵五疳,痘後生翳。

編號:禽獸部024-1
藥名:兔肝
功用:瀉肝熱,故能明目。

編號:禽獸部024-2
藥名:兔肉
主治:治消渴,(海上方澄汁冷飲。)小兒食之稀痘瘡。
(陶宏景曰:「孕婦食之,令兒缺唇。」
保壽堂兔血丸令小兒永不出痘,雖出亦稀,臘八日取生兔刺血,
和蕎麥麵加雄黃四五分,和丸菜豆大,初生小兒乳汁送下二三丸,
遍身發出紅痘,此其驗也。)

序號:489
編號:禽獸部025
藥名:豭鼠矢
十劑:宣調陰陽
性味:甘而微寒。
主治:治傷寒勞復發熱,男子陰易腹痛。
(婦人傷寒初愈,即與交接,毒中男人,名陰易。
若女人與傷寒男子交接,名陽易。活人有鼠矢湯。)
品類:兩頭尖者,為雄鼠屎。

編號:禽獸部025-1
藥名:鼠膽
功用:明目, 
主治:汁滴耳中,治二十年老聾。(陶宏景曰鼠膽隨死即消,不易得也。)

編號:禽獸部025-2
藥名:鼠肉
主治:治兒疳鼠瘻。(河間曰:「鼠性善穿,而治瘡瘻,因其性為用也。」)

序號:490
編號:禽獸部新增001
藥名:燕窩
十劑:養肺陰、潤化痰
性味:甘淡平。
功用:大養肺陰,化痰止嗽,補而能清,為調理虛勞之聖藥。
一切病之由於肺虛,不能肅清下行者,用此皆可治之。
開胃氣,潤大小腸,已勞痢,益小兒痘疹。
品類:出沿海,有紅、白、烏三色,可入煎藥。

編號:禽獸部新增001-1
藥名:腳
功用:功用相倣,性重達下,微鹹能潤下, 
主治:治噎膈甚效。

序號:491
編號:禽獸部新增002
藥名:雀
十劑:補陽、益精
性味:甘溫。
功用:壯陽氣,益精髓,暖腰膝,縮小便。
主治:治血崩帶下。
禁忌:不可同李及諸肝食。妊婦食之,令子多淫,服白朮人忌。

編號:禽獸部新增002-1
藥名:頭血
主治:治雀盲。

編號:禽獸部新增002-2
藥名:卵
性味:酸溫。
功用:益精血,
主治:治男子陰痿不起,女子帶下,便溺不利。

編號:禽獸部新增002-3
藥名:糞名白丁香,
性味:苦溫。
主治:治疝瘕積脹痃癖,及目翳努肉,癰疽瘡癤,咽喉齒齲。
炮製:臘月采得,研細,以甘草水浸一宿,去水焙乾用。

序號:492
編號:禽獸部新增003
藥名:鴿
十劑:一名鵓鴿,解毒
性味:鹹平。
功用:解諸藥毒,及人馬久患疥。
主治:治惡瘡,風癬,白癜癧,瘍風。
品類:唯白色者入藥。

編號:禽獸部新增003-1
藥名:卵
功用:解瘡毒痘毒。
編號:禽獸部新增003-2
藥名:屎名左盤龍,
功用:消腹中痞塊,瘰癧諸瘡, 
主治:療破傷風,及陰毒垂死者。

序號:493
編號:禽獸部新增004
藥名:雉
十劑:即野雞,補氣、止痢
性味:甘微寒。
功用:補中益氣力,止泄痢。

序號:494
編號:禽獸部新增005
藥名:鵝
性味:甘溫有毒,
功用:發風動瘡。

編號:禽獸部新增005-1
藥名:血
主治:愈噎膈反胃。

編號:禽獸部新增005-2
藥名:卵
性味:甘溫, 
功用:補中益氣。

序號:495
編號:禽獸部新增006
藥名:麋茸麋角
功用:功用與鹿相倣,而溫性差減。

序號:496
編號:鱗介魚蟲部001
藥名:龍骨
十劑:濇瀉、固腸、斂驚
性味:甘濇微寒,
歸經:入手足少陰(心、腎。)、手陽明(大腸。)、足厥陰經。肝。
功用:能收斂浮越之正氣,濇腸益腎,安魂鎮驚,辟邪解毒。
主治:治多夢紛紜,驚癇瘧痢,吐衄崩帶,遺精脫肛。利大小腸,固精止汗,
定喘(氣不歸元則喘。)斂瘡,皆以濇止脫之義。
(十劑曰:「濇可去脫,牡蠣、龍骨之屬是也。」)
品類:白地錦紋,舔之粘舌者良。(人或以古壙灰偽之。)
炮製:酒浸一宿,水飛三度用,或酒煮、酥炙、火煆,亦有生用者。
又云水飛曬乾,黑豆蒸過用。(否則著人腸胃,晚年作熱。)
配伍:忌魚及鐵。畏石膏、川椒,得人參、牛黃良。
(許洪云:「牛黃惡龍骨,而龍骨得牛黃更良,有以伏也。」)

序號:497
編號:鱗介魚蟲部002
藥名:龍齒
十劑:濇、鎮驚
性味:濇涼。
功用:鎮心安魄,
主治:治大人痙癲狂熱,小兒五驚十二癇。(衛生寶鑑曰:「龍齒安魂,虎睛定魄。
龍屬木主肝,肝藏魂;虎屬金主肺,肺藏魄也。」)治同龍骨。

序號:498
編號:鱗介魚蟲部003
藥名:鯉魚
十劑:通行水
性味:甘平。
功用:下水氣,利小便。
主治:治欬逆上氣,腳氣黃疸,妊娠水腫。(古方治水腫,有鯉魚湯、鯉魚粥。
劉河間曰:「鯉之治水,鴨之利水,所謂因其氣相感也。」)
炮製:骨燒灰,療魚骨鯁。

序號:499
編號:鱗介魚蟲部004
藥名:鯽魚
十劑:補、調胃
性味:甘溫。
功用:諸魚屬火,獨鯽屬土,土能制水,故有和胃、實腸、行水之功。
(作鱠食,治腳氣及上氣。)
配伍:忌麥冬、芥菜、沙糖、豬肝。

序號:500
編號:鱗介魚蟲部005
藥名:石首魚
十劑:補土、和胃
性味:甘平。
功用:開胃消食,
主治:治暴痢腹脹。(菽園雜記曰:「痢疾最忌油膩、生冷,惟白鯗相宜,
以其無脂,不膩而能消宿食,理腸胃也。」)
品類:即乾白魚鮝,首中有石,故名。(石治石淋。昂按今人多以石首魚鰾,
合破故紙等藥為丸,名魚鰾丸,云暖精種子,而本草全未之及何也?)

序號:501
編號:鱗介魚蟲部006
藥名:青魚膽
十劑:瀉熱、治目疾
性味:苦寒。
歸經:色青入肝膽, 
主治:治目疾。點眼消赤腫障翳,嚥津吐喉痺痰涎,塗火熱瘡,療魚骨哽。
炮製:臘月收,陰乾。

序號:502
編號:鱗介魚蟲部007
藥名:鱧魚膽
十劑:瀉熱
性味:凡膽皆苦,惟鱧魚膽甘。(昂按:味終帶苦。)
主治:喉痺將死者,點入即瘥,病深者,水調灌之。
品類:俗名烏魚,即七星魚。(首有七星,夜朝北斗,道家謂之水厭。
雁為天厭,犬為地厭。衛生歌云:雁行有序,犬有義,黑魚拱北知臣禮,
人無禮義反食之,天地鬼神皆不喜。
楊拱醫方摘要云:除夕黃昏時,取大黑鱧魚一尾,小者二三尾,煮湯浴兒,
遍身七竅俱到,能免出痘,不可嫌腥,而以清水洗去也。
如不信,留一手或一足不洗,遇出痘,特不洗處痘必多,
此異人所傳,不可輕易。
食醫心鏡,鱧魚一斤以上,和冬瓜、蔥白作羹,治十種水氣)

序號:503
編號:鱗介魚蟲部008
藥名:鱔魚
十劑:宣去風
性味:甘溫。
功用:補五臟,除風溼。

編號:鱗介魚蟲部008-1
藥名:尾血
主治:療口眼喎斜,(和少麝香,左喎塗右,右喎塗左,正即洗去。
千金云:鱉血、雞冠血和伏龍肝並治口喎。)
滴耳,治耳痛。滴鼻,治鼻衄。點目,治痘後生翳。
(時珍曰:「鱔善穿穴,與蛇同性,故能走經絡,療風邪,及諸竅之病。
風中血脈,用血主之,從其類也。」)

序號:504
編號:鱗介魚蟲部009
藥名:鰻鱺
十劑:補虛、殺蟲
性味:甘平。
功用:去風殺蟲。(按蟲由風生,故風字從虫。)
主治:治骨蒸勞瘵,溼痺風痺,陰戶蝕癢。(皆有蟲。
張鼎云:「其骨燒煙,蚊化為水,薰竹木辟蛀蟲,置衣箱辟諸蠹。」)
補虛損。(有病瘵者,相染已死數人,乃取病者釘之棺中,棄于流水,
永絕傳染,漁人異之,開視見一女子尚活,取置漁舍,多食鰻鱺,
病愈,遂以為妻。
聖惠方,鰻鱺淡炙食,治諸蟲心痛多吐,冷氣上攻滿悶。)

序號:505
編號:鱗介魚蟲部010
藥名:蚒蛇膽
十劑:瀉熱、明目、護心
性味:蚒稟己土之氣,膽屬甲乙風木,氣寒有小毒,其味苦而帶甘。
功用:涼血明目,療疳殺蟲,主厥陰、太陰之病。肝木,脾土。
肉極腴美,主治略同。
品類:取膽粟許置水上,旋行極速者真。(膽上旬近頭,中旬近心,下旬近尾,
能護心止痛,受杖時噙之,杖多不死。)

序號:506
編號:鱗介魚蟲部011
藥名:白花蛇
十劑:宣、去風溼
性味:甘鹹而溫。
功用:蛇善行數蛻,如風之善行數變。花蛇又食石南,(食石南籐、花、葉。
石南辛苦,治風。)故能內走臟腑,外徹皮膚,透骨搜風,截驚定搐。
主治:治風溼癱瘓,大風疥癩。(開寶本草云治中風、口眼喎斜、半身不遂。
經疏云:「前證定緣陰虛血少內熱而發,與得之風溼者殊科,
白花蛇非所宜也,宜辨。」凡服蛇酒藥,切忌見風。)
品類:出蘄州,龍頭虎口,黑質白花,脅有二十四方勝紋,腹有念珠斑,
尾有佛指甲,雖死而眼光不枯,他產則否。
炮製:頭尾有毒,各去三寸。亦有單用頭尾,酒浸三日,去盡皮骨,
大蛇一條,只得淨肉四兩。

序號:507
編號:鱗介魚蟲部012
藥名:烏梢蛇
十劑:宣、去風溼
功用:功用同白花蛇,而性善無毒。
品類:性善不噬物,眼光至死不枯。以尾細能穿百錢者佳,重七錢至一兩者為上,
十兩至一鎰者中。大者力減,
炮製:去頭與皮骨,酒煮或酥炙用。

序號:508
編號:鱗介魚蟲部013
藥名:蛇蛻
十劑:輕宣、去風毒
性味:甘鹹無毒。(甄權有毒。)
功用:性靈而能辟惡,故治鬼魅蠱毒。
性竄而善去風,故治驚癇風瘧,重舌(聖惠方燒末傅。)喉風。
性毒而能殺蟲,故治疥癬惡瘡,疔腫痔漏。
屬皮而性善蛻,故治皮膚瘡瘍,難產目翳。
炮製:用白色如銀者,皂筴水洗淨,或酒、或醋、或蜜浸炙黃用,
或燒存性,或鹽泥固煆,各隨本方。

序號:509
編號:鱗介魚蟲部014
藥名:海狗腎
十劑:一名膃肭臍,補腎助陽
性味:甘鹹大熱。
功用:補腎助陽,
主治:治虛損勞傷,陰痿精冷。功近蓯蓉、瑣陽。
品類:出西番,今東海亦有之,似狗而魚尾,置器中,長年溼潤,臘月浸水不凍。
置睡犬旁,犬驚跳者為真。(或曰:連臍取下,故名臍。
或曰:乃膃肭獸之臍也。昂按:兩名不類,恐一是海魚之腎,
一是山獸之臍也。綱目以此條入獸部。)

序號:510
編號:鱗介魚蟲部015
藥名:穿山甲
十劑:一名鮫鯉,宣通經絡
性味:鹹寒善竄(喜穿山。)。
功用:專能行散,通經絡,達病所(某處病用某處之甲更良。)。
歸經:入厥陰陽明(肝、胃。)。
主治:治風溼冷脾,通經下乳,消腫潰癰,止痛排膿,
和傷發痘(元氣虛者慎用。)。風瘧瘡科,須為要藥。
(以其穴山寓水,故能出入陰陽,貫穿經絡,達於營分,以破邪結,
故用為使。)
以其食蟻,又治蟻瘻(瘻也,音閭,亦音漏。有婦人項下忽腫一塊,
漸延至頸,偶刺破出水一碗,瘡久不合,有道人曰:「此蟻瘻也,
緣飯中遇食蟻得之,用穿山甲燒存性為末,敷之立愈。」
劉伯溫多能鄙事云:油籠滲漏,刮甲裹肉黶投入,自至漏處補住。
永州記云:不可於隄岸殺之,恐血入土,則隄岸滲漏。
觀此二說,其性之善竄可知矣。)。
禁忌:癰瘍已潰者忌服。
品類:如鼉而短,似鯉有足,
炮製:尾甲力更勝。或生或燒,酥炙醋炙,童便油煎,土炒,隨方用。

序號:511
編號:鱗介魚蟲部016
藥名:海螵蛸
十劑:一名烏賊骨,宣通血脈
性味:鹹走血,溫和血,
歸經:入肝、腎血分。
功用:通血脈,祛寒溼。
主治:治血枯(內經血枯治之以烏賊骨。)血瘕,血崩血閉,腹痛環臍,
陰蝕腫痛(燒末酒服。)。瘧痢疳蟲,目翳淚出, 
聤耳出膿(性能燥膿,收水為末,加麝少許摻入。),
厥陰、少陰肝、腎。經病。
品類:出東海,亦名墨魚。(腹中有墨,書字逾年乃滅。
常吐黑水,自罩其身,人即於黑水處取之。)
炮製:取骨,魚鹵浸,炙黃用。
配伍:惡附子、白芨、白斂,能淡鹽。

序號:512
編號:鱗介魚蟲部017
藥名:龜板
十劑:補陰、益血
性味:甘平至陰,屬金與水。
功用:補心益腎,滋陰資智。(性靈,故資智通心,益腎以滋陰。)
主治:治陰血不足,勞熱骨蒸,腰腳痠痛,久瀉久痢(能益大腸。),
久嗽欬瘧(老瘧也。或經數年,中有痞塊,名瘧母。),癥瘕崩漏,
五痔難產(為末酒服,或加芎、歸煆髮。),
陰虛血弱之證(益陰清熱故治之。時珍曰:「龜、鹿皆靈而壽,
龜首常藏向腹,能通任脈,故取其甲以補精、補腎、補血,以養陰也。
鹿首常還向尾,能通督脈,故取其角以補命、補精、補氣,以養陽也。」
昂按:本草有鹿膠而不及龜膠,然板不如膠,誠良藥也。
合鹿膠一陰一陽,名龜鹿二仙膏。)。
品類:大者良,上下甲皆可用。
炮製:酥炙、或酒炙、醋炙、豬脂炙,煆灰用。洗淨槌碎,水浸三日,
用桑柴熬膏良。(自死敗龜尤良,得陰氣更全也。)
配伍:惡人參。

編號:鱗介魚蟲部017-1
藥名:龜尿
功用:走竅透骨,染鬚髮,治啞聾。
(以鏡照之,龜見其形,則淫發而尿出,或以豬鬃松毛刺其鼻,尿亦出。)

序號:513
編號:鱗介魚蟲部018
藥名:鱉甲
十劑:補陰、退熱
性味:鹹平屬陰, 
歸經:色青入肝。
主治:治勞瘦骨蒸,往來寒熱,溫瘧瘧母。(瘧必暑邪類多,陰虛之人,
瘧久不愈,元氣虛羸,邪陷中焦則結為瘧母。鱉甲能益陰除熱而散結,
故為治瘧要藥。)
腰痛脅堅,血瘕痔核(鹹能軟堅。)。經阻產難,腸癰瘡腫,
驚癇斑痘,厥陰血分之病。(時珍曰:「介蟲陰類,故皆補陰,
或曰本物屬金與土,故入脾、肺而治諸病。」)
品類:色綠九肋,重七兩者為上。
炮製:醋炙。若治勞,童便炙。亦可熬膏。

編號:鱗介魚蟲部018-1
藥名:鱉肉
功用:涼血補陰, 
主治:亦治瘧痢。(煮作羹食,加生薑、沙糖,不用鹽醬,名鱉糖湯。)
配伍:惡礬石,忌莧菜、雞子。(鱉色青,故走肝益腎而退熱;
龜色黑,故通心入腎而滋陰。陰性雖同,所用略別。)」

編號:鱗介魚蟲部018-2
藥名:鱉膽
性味:味辣,
功用:可代椒解腥。

序號:514
編號:鱗介魚蟲部019
藥名:蟹
十劑:瀉、散血
性味:鹹寒。
功用:除熱解結,散血通經,續筋骨,(筋絕傷者,取蟹黃足髓熬,內瘡中,
筋即續生。骨節脫離者,生搗熱酒調服,滓塗半日,骨內谷谷有聲即好。)
塗漆瘡。(能敗漆。)
禁忌:然寒胃動風。

編號:鱗介魚蟲部019-1
藥名:蟹爪
功用:墮胎。(產難及子死腹中者,服蟹爪湯即出,其螯燒煙能集鼠於庭。
中蟹毒者,搗藕節,熱酒調服。醃蟹中入蒜則不沙)

序號:515
編號:鱗介魚蟲部020
藥名:蝦
十劑:補陽
性味:甘溫。
功用:託痘瘡,下乳汁,吐風痰。(中風證,以蝦半斤,入薑、蔥、醬料水煮,
先吃蝦,次吃汁,以鵝翎探引吐出痰涎,隨證用藥。)壯陽道。

序號:516
編號:鱗介魚蟲部021
藥名:牡蠣
十劑:濇腸、補水、軟堅
功用:鹹以軟堅化痰,消瘰瀝結核,老血瘕疝。
濇以收脫,治遺精崩帶,止嗽斂汗,(或用麻黃根、糯米為粉撲身,
或加入煎劑。)固大小腸。
微寒以清熱補水,治虛勞煩熱,溫瘧赤痢,利濕止渴,為肝、腎血分之藥。
(王好古曰:「以柴胡引之,去脅下硬;茶引之,消頸核;
大黃引,消股間腫。以地黃為使,益精收濇,止小便利;
以貝母為使,消積結。」)
炮製:鹽水煮一伏時,煆粉用,亦有生用者。
配伍:貝母為使,惡麻黃、辛夷、吳茱萸,得甘草、牛膝、遠志、蛇床子良。
(海氣化成,純雄無雌,故名牡。)

序號:517
編號:鱗介魚蟲部022
藥名:蛤粉
十劑:濇
品類:蛤蜊殼煆為粉,
功用:與牡蠣同功。(海藏曰腎經血分藥。(宋徽宗寵妃病痰嗽而腫不寐,
李防禦治之,三日不效,當誅。李技窮憂泣,忽聞市人賣嗽藥,一文一帖,
吃了今夜得睡,色淡碧。李市之,恐藥猛悍,先自試,覺無害,
遂併三帖為一,以進妃服之,是夕寢安嗽止,面腫亦消,帝大悅,
賜直萬金。李不知其方,懼得罪,伺得市人,重價求之,乃蚌殼研粉,
少加青黛也!以淡虀水,加麻油敷滴調服。
聖惠方白蜆殼研粉炙飲調,治欬嗽不止。)

編號:鱗介魚蟲部022-1
藥名:肉
性味:鹹冷, 
功用:止渴解酒。(牡蠣、蛤蜊、海蛤、文蛤並出海中,大抵海物鹹寒,
功用略同,江湖蛤蚌無鹹水浸漬,即能清熱利溼,不能軟堅。)

編號:鱗介魚蟲部022-2
藥名:文蛤
品類:背有花紋, 
功用:兼能除煩渴,利小便。

序號:518
編號:鱗介魚蟲部023
藥名:瓦楞子
十劑:即蚶殼,瀉、消癥、散痰
性味:甘鹹。
功用:消血塊,散痰積。(煆紅醋淬三次為末,醋膏丸,治一切氣血癥瘕。)

序號:519
編號:鱗介魚蟲部024
藥名:田螺
十劑:瀉熱
性味:味甘大寒。
功用:利溼清熱,止渴消渴。醒酒,利大小便。(能引熱下行。
熊彥誠病前後不通,腹脹如鼓,眾醫莫措,遇一異人曰:「此易耳!
奉施一藥。」即脫靴入水,採得一大螺,曰:「事濟矣!」以鹽和殼搗碎,
帛繫臍下一寸三分。曾未安席,砉然暴下,歸訪異人,無所見矣。
董守約以腳氣攻注,或教槌數螺繫兩股,便覺冷氣趨下至足,既而亦安。)
主治:治腳氣黃疸,噤口毒痢,(用螺加少麝搗餅烘熱,貼臍下,引熱下行,
自然思食。)目熱赤痛。(入鹽花取汁點之。)搽痔瘡狐臭。

序號:520
編號:鱗介魚蟲部025
藥名:石決明
十劑:瀉風熱、明目
性味:鹹平。
功用:除肺肝風熱,除青盲內障,水飛點目外障。
亦治骨蒸勞熱,通五淋,(能清肺、肝故也。古方多用治瘍疽。)
解酒酸。(為末投熱酒中即解。)
品類:如蚌而扁,惟一片無對,七孔九孔者良。
炮製:鹽水煮一伏時,或麵裹煨熟,研粉極細,水飛用。
配伍:惡旋覆。

序號:521
編號:鱗介魚蟲部026
藥名:珍珠
十劑:瀉熱、定驚
性味:甘鹹性寒,
歸經:感月而胎。(語云:上巳有風,梨有蠹;中秋無月,蚌無胎。)
水精所孕,水能制火,入心、肝二經。
功用:鎮心安魂,(肝藏魂。昂按:雖云瀉熱,亦藉其實氣也。
大扺寶物多能鎮心安魂,如金箔、琥珀、真珠之類。
龍齒安魂,亦假其神氣也。)墜痰拔毒,收口生肌。
主治:治驚熱痘疔,下死胎胞衣(珠末一兩,苦酒服。)。
塗面好顏色,點目去翳膜,綿裹塞耳治聾。
炮製:取新潔未經鑽綴者,乳浸三日,研粉極細用。(不細傷人臟腑。
陸佃曰:「蛤蚌無陰陽、牝牡,須雀化成,故能生珠,專一於陰棈也。」)

序號:522
編號:鱗介魚蟲部027
藥名:蛤蚧
十劑:補肺,潤腎,止喘,定嗽
性味:鹹平,
功用:補肺,潤腎,益精,助陽,
主治:治渴,通淋,定喘止嗽,肺痿咳血氣虛血竭者食之(能補肺益水源,
李時珍曰:「補肺止渴功同人參,益氣扶羸功同羊肉。」
經疏曰:「咳嗽由風寒外邪者不宜用。」)
品類:出廣南,首如蟾蜍,背綠色,斑點如錦紋,雄為蛤(鳴聲亦然,因聲而名。),
皮粗口大,身小尾粗,雌為蚧,皮細口尖,身大小尾,雌雄相呼,
屢日乃交,兩兩相抱,捕者擘之,雖死不開,房術用之甚效,
不論牝牡者,只可入雜藥,口含少許奔走不喘者真, 
炮製:藥力在尾(見人補之,輒自嚼斷其尾,尾不全者不效。),
凡使去頭足(雷斅曰:「其毒在眼,用須去眼。」),洗去鱗肉不淨,
及肉毛酥炙,或蜜炙,酒浸焙用。

序號:523
編號:鱗介魚蟲部028
藥名:蜂蜜
十劑:亦名石蜜、巖蜜,補中、潤燥、滑腸
性味:草木精英,含露氣以釀成。生性涼,能清熱,熟性溫,能補中,
甘而和,故解毒,柔而滑,故潤燥
功用:甘緩可以去急,故止心腹肌肉、瘡瘍諸痛。
甘緩可以和中,故能調營衛,通三焦,除眾病,和百藥,(故丸藥多用之。)
而與甘草同功。止嗽治痢,(解毒潤腸,最治痢疾,薑汁和服甚佳。)
明目悅顏。
同薤白搗,塗湯火傷,煎鍊成膠,通大便。(乘熱納穀道中,名蜜煎導。)
禁忌:然能滑腸,泄瀉與中滿者忌用。
品類:以白如膏者良。(汪穎曰:蜜以花為主,閩廣蜜熱,川蜜溫,西蜜涼。
安宣州有黃連蜜,味小苦,點目熱良。西京有梨花蜜,色白如脂。)
炮製:用銀石器,每蜜一斤,入水四兩,桑火慢熬,掠出浮沫,至滴水成珠用。
配伍:忌蔥、鮮萵苣同食。(昂按:生蔥同蜜食殺人,而萵苣蜜漬點茶者頗多,
未見作害,豈醃過則無患乎?抑藥忌亦有不盡然者乎。) 

編號:鱗介魚蟲部028-1
藥名:黃蠟
性味:甘溫,
功用:止痛生肌,
主治:療下痢,(蜜質柔性潤故滑腸胃;蠟質堅性澀故止下痢。)
續絕傷(按:蠟蜜皆蜂所釀成,而蜜味至甘,蠟味至淡,
故今人言無味謂之嚼蠟)。

序號:524
編號:鱗介魚蟲部029
藥名:露蜂房
十劑:宣、解毒、殺蟲
性味:甘平有毒。
主治:治驚癇瘈瘲,附骨癰疽,根在臟腑。(和蛇蛻、亂髮燒灰酒服。
按:附骨疽不破,附骨成膿故名。不知者誤作賊風治。
附骨疽痛處發熱,四體乍熱乍寒,小便赤,大便祕,而無汗,
瀉熱發散則消。
賊風,痛處不熱,亦不發寒熱,覺身冷,欲得熱熨則小寬,時有汗,
宜風藥治之。)
塗瘰癧成瘻,(音漏,炙研豬脂和塗。)止風蟲牙痛,(煎水含嗽。
時珍曰:「陽明藥也,取其以毒攻毒,兼殺蟲之功耳。」)
傅小兒重舌,(燒灰酒和敷舌下,日數次。)起陰痿。(燒灰傅陰上。)
炮製:取懸於樹,受風露者炙用。(治癰腫醋調塗,洗瘡煎用。)

序號:525
編號:鱗介魚蟲部030
藥名:殭蠶
十劑:輕宣去風、化痰
性味:辛鹹微溫。
功用:殭而不腐,得清化之氣,故能治風化痰,散結行經。
(蠶病風則殭,故因以治風,能散相火逆結之痰。)
歸經:其氣味俱薄,輕浮而升,入肺、肝、胃三經。
主治:治中風失音,頭風齒痛,喉痺咽腫(炒為末,薑湯調下一錢,當吐出頑痰。),
丹毒瘙癢(皆風熱為病。),瘰厲結核,痰瘧血病,崩中帶下(風熱乘肝。),
小兒驚疳,膚如鱗甲。(由氣血不足,亦名胎垢,煎湯浴之。)
下乳汁,滅瘢痕。
禁忌:若諸證由於血虛,而無風寒客邪者勿用。
品類:以頭蠶色白條直者良。
炮製:糯米泔浸一日,待桑涎浮出,漉起焙乾,拭淨肉毛口甲,搗用。
配伍:惡桑螵蛸、茯苓、茯神、桔梗、萆薢。

編號:鱗介魚蟲部030-1
藥名:蠶繭
性味:甘溫,
功用:能瀉膀胱相火,引清氣上朝於口,止消渴。(蠶與馬並屬午,為離,主心,
作繭退藏之際,故繰絲湯飲之,能抑心火,而治消渴。)
癰疽無頭者,燒灰酒服。服一枚出一頭,二枚出二頭。

編號:鱗介魚蟲部030-2
藥名:雄蠶蛾
性味:氣熱性淫,
主治:主固精強陽,交接不倦。(蠶退紙,燒存性入麝少許,蜜和敷馬牙疳,
加白礬尤妙。百一方蠶紙燒灰,酒水任下,能治邪祟發狂悲泣。)

序號:526
編號:鱗介魚蟲部031
藥名:原蠶砂
十劑:燥溼、去風
功用:蠶食而不飲,屬火性燥,燥能去風勝溼。
(經曰:「燥勝風,燥屬金,風屬木也。」)
性味:其砂辛甘而溫。
主治:炒黃浸酒,治風溼為病,支節不隨,皮膚頑痺,腰腳冷痛,
冷血瘀血。(史國公藥酒中用之。)
炒熱熨患處亦良。(寇氏曰:「醇酒三升,拌蠶砂五斗,蒸熱鋪暖室席上,
令患冷風氣痺人,以患處就臥,厚覆取汗,不愈間日再作,須防昏悶。」)
麻油調敷,治爛弦風眼。(目上下胞屬脾,脾有風溼,則蟲生弦爛。
又新瓦炙為末,少加雄黃、麻油調敷,治蛇串瘡。
有人食烏梢蛇,渾身變黑,漸生鱗甲,見者驚縮。
鄭奠一令日服晚蠶砂五錢,盡一二斗,久之乃退。)
品類:晚蠶矢也, 
炮製:淘淨曬乾。

序號:527
編號:鱗介魚蟲部032
藥名:桑螵蛸
十劑:固腎
性味:甘鹹,
歸經:入肝、腎命門。
功用:益精氣而固腎, 
主治:治虛損陰痿,夢遺白濁,血崩腰痛,傷中疝瘕(肝、腎不足。)。
通五淋,縮小便。(能通故能縮。腎與膀胱相表裏,腎得所養,
氣化則能出,故能通。腎氣既固,則水道安常,故又能止也。
寇宗奭治便數有桑螵蛸散,桑螵蛸、茯神、遠志、菖蒲、人參、當歸、
龍骨、鱉甲醋炙,各一兩為末,臥時人參湯下二錢,能補心安神,
亦治健忘。)
炙飼小兒,止夜尿。
品類:螳螂卵也,桑樹產者為好。(房長寸許,有子如蛆,芒種後齊出,
故仲夏螳螂生也。如用他樹者,以桑皮佐之,桑皮善行水,能引達腎經。)
炮製:炙黃,或醋煮湯泡,煨用。
配伍:畏旋覆花。(螳螂能出箭鏃,螳螂一個,巴豆半個,研敷傷處,微癢且忍,
極癢乃撼拔之,以黃連、貫眾湯洗,石灰傅之。
楊氏方用蜣螂,簇出後,傅生肌散。螳螂、蜣螂皆治驚風,今人罕用。
蜣螂兼治腹痛、便秘、下痢、脫肛、瘡疽、蟲痔。)

序號:528
編號:鱗介魚蟲部033
藥名:蟬蛻
十劑:輕、散風熱
功用:蟬乃土木餘氣所化,飲風露而不食。
      其氣清虛而味甘寒,故除風熱。
其體輕浮,故發痘疹。
其性善蛻,故退目翳,催生下胞。
其蛻為殼,故治皮膚瘡瘍癮疹。(與薄荷等分為末,酒調服。)
其聲清響,故治中風失音。又晝嗚夜息,故止小兒夜啼。
品類:蟬類甚多,惟大而色黑者入藥。
炮製:洗去泥土翅足,漿水煮曬乾用。(攻毒全用。)

編號:鱗介魚蟲部033-1
藥名:蚱蟬
主治:治小兒驚癇夜啼,殺疳去熱,出胎下胞。
(時珍曰:「治皮膚瘡瘍、風熱,當用蟬蛻。
治臟腑經絡當用蟬身,各從其類也。」)

序號:529
編號:鱗介魚蟲部034
藥名:五倍子
十劑:濇、斂肺
性味:鹹酸,其性濇,
功用:能斂肺,其氣寒,能降火。生津化痰,止嗽止血,斂汗
(鄭贊寰曰:「焙研極細,以自己漱口水調敷臍上,止盜汗如神。」)解酒。
主治:療消渴泄痢,瘡癬五痔,下血脫肛,腫水溼爛,子腸墜下,散熱毒,
消目腫(煎水洗之。),斂瘡口(熱散瘡口自斂。)。
其色黑,能染鬚。(丹溪曰:「倍子屬金,與水噙之,善收頑痰,解熱毒。
黃昏欬嗽,乃火浮肺中,不宜用涼藥,宜五倍、五味,斂而降之。」
醫學綱目云:王元珪虛而滑精,屢與加味四物湯,吞河間祕真丸,
及真珠粉丸,不止。後用五倍子一兩,茯苓二兩丸服,遂愈。
此則倍子斂濇之功,敏於龍骨、蛤粉也。
昂按:凡用祕濇藥,能通而後能祕,此方用茯苓倍五倍,一瀉一收,
是以能盡其妙也。)
禁忌:嗽由外感,瀉非虛脫者禁用。
品類:生鹽膚木上,乃小蟲食汁,遺種結毬於葉間。
(故主治之證,與鹽膚子葉同功。)殼輕脆而中虛,可以染皂,
炮製:或生或炒用。

序號:530
編號:鱗介魚蟲部035
藥名:白蠟
十劑:外用生肌
性味:甘溫屬金。
功用:生肌止血,(鄭贊寰曰:「汪御章年十六,常患尿血,
屢醫不效,予以白蠟加入涼血滋腎藥中,遂愈。」)
定痛補虛,續筋接骨,外科要藥。

序號:531
編號:鱗介魚蟲部036
藥名:斑蝥
十劑:大瀉、以毒攻毒
性味:辛寒有毒。
功用:外用蝕死肌,傅疥癬惡瘡。
內用破石淋,拔瘰癧疔腫。(楊登甫云:「瘰癧之毒,莫不有根,
大抵治以斑蝥、地膽為主,制度如法,能令其根從小便出,
如粉片血塊爛肉,此其驗也,以木通、滑石、燈心輩導之。
斑蝥捕得,屁射出,臭不可聞,故奔走下竅,直至精溺之處,
能下敗物,痛不可當,用須斟酌。」)
下猘犬毒,(九死一生之候,急用斑蝥七枚,去頭、翅、足,
糯米炒黃為末,酒煎,空心下,取下,小狗三四十枚,如數少,再服。
又方糯米一勺,斑蝥廿一枚,分三次,炒至青煙為度,去蝥取米為粉,
冷水入清油少許,空心下,取利下毒物,如不利,再進,
愈後忌聞鐘鼓聲,復發則不可治。服之肚痛,急者用靛汁,或黃連水解之。)
潰肉(肌肉近之則爛。)墮胎。
品類:荳葉上蟲,黃黑斑紋,
炮製:去頭足,糯米炒熟。生用則吐瀉。人亦有不用米,取氣不取質者。
配伍:畏巴豆、丹參,惡甘草、荳花。(斑蝥、芫青、葛上亭長、地膽,
四蟲形色不同,功略相近。食芫花為芫青,青綠色尤毒。
春生食葛花為亭長,黑身赤頭。夏生食荳花為斑蝥,斑色。
秋生冬入地,為地膽,黑頭赤尾。
陶隱居云:乃一物而四時變化者。蘇恭云:非也。皆極毒,須慎用。)

序號:532
編號:鱗介魚蟲部037
藥名:蠍
十劑:宣去風
性味:辛甘有毒,色青屬木。
主治:故治諸風眩掉(皆屬肝木。),驚癇搐掣,
口眼喎斜(白附、殭蠶、全蠍等分為末,名牽正散,酒服二錢甚效。)。
瘧疾風瘡,耳聾帶疝,厥陰風木之病。(東垣曰:「凡疝氣帶下,皆屬於風,
蠍乃治風要藥,俱宜加而用之。」
汪機曰:「破傷風宜以全蠍、防風為主。」)
禁忌:類中風,慢脾驚屬虛者忌用。
炮製:全用,去足焙,或用尾,尾力尤緊,
形緊小者良。(人被螯者,塗蝸牛即解。)

序號:533
編號:鱗介魚蟲部038
藥名:蜈蚣
十劑:宣、去風
性味:辛溫有毒,
歸經:入厥陰肝經。
功用:善走能散,
主治:治臍風撮口(炙未,豬乳調服。)。驚癇瘰癧,蛇癥(能制蛇。)
瘡甲(趾甲內惡肉突出,俗名雞眼睛。蜈蚣焙研敷之,以南星末,
醋調敷四圍。),殺蟲(古方治生蟲多用之。)墮胎。
炮製:取赤足黑頭者,火炙,去頭足尾甲,將荷葉火煨用,或酒炙。
配伍:畏蜘蛛、蜒蚰(不敢過所行之路,觸著即死。)、雞屎、桑皮、鹽。
(中其毒者,以桑汁鹽蒜塗之,破咬者,捕蜘蛛置咬處,自吸其毒,
蜘蛛死,放水中吐而活之。)

序號:534
編號:鱗介魚蟲部039
藥名:蟾蜍
十劑:即癩蝦蟆,瀉、療疳、拔疔毒
性味:蟾土精而應月魄,辛涼微毒,
歸經:入陽明胃。
功用:發汗退熱,除溼殺蟲。
主治:治瘡疽發背,(未成者,用活蟾蜍繫上半日,蟾必昏憒,罝水中救其命,
再易一個,三易則毒散矣。勢重者,剖蟾蜍合瘡上,不久必臭不可聞,
如此二三易,其腫自愈。)小兒勞瘦疳疾。

編號:鱗介魚蟲部039-1藥名:蟾酥
性味:辛溫大毒,
功用:助陽氣,
主治:治疔腫發背,小兒疳疾腦疳。(即蟾蜍眉間白汁,能爛人肌肉,
惟疔疳或合他藥服一二釐,取其以毒攻毒。腦疳,乳和滴鼻中,
外科多用之。蟾蜍肪塗玉,刻之如蠟。肪音方,脂也。)

序號:535
編號:鱗介魚蟲部040
藥名:白頸蚯蚓
十劑:瀉熱、利水
性味:蚓土德,而星應軫水。味性鹹寒,
功用:故能清熱,下行,故能利水。
主治:治溫病,大熱狂言,大腹黃疸,腎風腳氣。(蘇頌曰:「腳氣必須用之為使。」)
品類:白頸者,乃老蚯蚓,治大熱。
炮製:搗汁井水調下,入藥或曬乾為末,或鹽化為水,或微炙,或燒灰,
各隨本方。(中其毒者,鹽水解之。張將軍病蚯蚓咬毒,每夕蚓鳴於體,
濃煎鹽水浸身,數遍而愈。)

編號:鱗介魚蟲部040-1
藥名:蚯蚓泥(即蚯蚓屎。)
性味:甘寒,
功用:瀉熱解毒,
主治:治赤白久痢,傅小兒陰囊熱腫,腫腮丹毒。

序號:536
編號:鱗介魚蟲部041
藥名:五穀蟲
十劑:即糞蛆,瀉熱、療疳
性味:寒。
主治:治熱病譫妄,(音占,妄語。)毒痢作吐,小兒疳積疳瘡。
炮製:漂淨曬乾,或炒或煆,為末用。

序號:537
編號:鱗介魚蟲部新增001
藥名:海蛇
十劑:瀉、消積血
性味:鹹平。
主治:治婦人勞損,積血帶下,小兒風疾丹毒,湯火傷。
功用:功能退熱化痰,食品珍之。

序號:538
編號:鱗介魚蟲部新增002
藥名:海馬
十劑:補、溫腎
性味:甘溫。
功用:暖水臟,壯陽道,消癥塊,
主治:治疔瘡腫毒,婦人難產,及血氣痛。

序號:539
編號:鱗介魚蟲部新增003
藥名:海龍
功用:功同海馬,而力能倍之。

序號:540
編號:鱗介魚蟲部新增004
藥名:海參
十劑:補腎
性味:甘鹹溫。
功用:補腎益精,壯陽療痿。
品類:有刺者名刺參,無刺者名光參。出遼海者良。

序號:541
編號:鱗介魚蟲部新增005
藥名:淡菜
十劑:補陰
性味:甘鹹溫。
功用:補五臟,益陽事,理腰腳氣。
主治:治虛勞傷憊,精血衰少,及吐血久痢。又能潤肺化痰,止嗽滋陰。

序號:542
編號:鱗介魚蟲部新增006
藥名:貝子
十劑:散熱、明目
性味:鹹平。
功用:利水道,散結熱,點目翳。

序號:543
編號:鱗介魚蟲部新增007
藥名:馬珂
十劑:明目
性味:鹹平,
功用:消目翳,去面翳。

序號:544
編號:人部001
藥名:髮
十劑:一名血餘,補,和血
性味:髮者血之餘,味苦微寒
歸經:入足少陰厥陰(腎肝)
功用:補陰消瘀通關格利二便
主治:治諸血疾(能去瘀心之血,故亦治驚癎),血痢血淋,
舌血(煆末茅根湯下)血鼻(燒灰吹鼻),轉胞不通(燒灰服),
小兒驚熱(合雞子黃煎為汁服,雞子能去風痰),
合諸藥煎膏,涼血去瘀長肉(髮屬心稟木氣而生,鬚屬腎稟水氣而下生,
或曰:髮屬肝稟木氣而直生,眉屬金氣而橫生金無餘氣故短而不長,
至老金氣鈍則眉長矣。
昂按:肺主皮毛,毛亦短而不長者也,何以獨無所屬乎?
毛既為肺之合,自當屬肺屬金;眉當屬肝屬木,以其側生象木枝也,
此乃臆說,附質明者。
經曰:「腎者精之處也,其華在髮。」
王冰註曰:「腎主髓,腦者髓之海,髮者腦之華,腦髓減則髮去。」
時珍曰:「髮入土千年不朽,以火煆之凝為血質,煎煉至枯復有液出,
誤吞入腹化為癥蟲,煆煉服食使髮不白,故本經有自還神化之稱。」
陳藏器曰:「生人髮掛果樹上,烏鳥不敢來,又人逃走,
取其髮於緯車上搏之,則迷亂不知所適,此皆神化。」
子母秘錄,亂髮燒灰亦治尸疰,豬脂調塗小兒燕口,即兩角生瘡也。
宋丞相郇公小腹切痛,備治不效用,附子硫黃五子丸之類亦不瘥,
張附馬取婦人油頭髮燒灰研篩,酒服二錢,其痛立止。
內經:腦為髓海,衝為血海,命門為精海,丹田為氣海,胃為水穀之海)
炮製:皂筴水洗淨,入罐固,煆存性用,胎髮尤良,補衰涸。

編號:人部001-1
藥名:頭垢
主治:治淋及噎膈勞復。

序號:545
編號:人部002
藥名:人牙
十劑:宣,發痘
性味:鹹溫有毒
主治:治痘瘡倒靨(痘疹論:出不快而黑陷者,積豬血調下一錢,
服涼藥而血澀倒陷者,麝香酒調服。
時珍曰:「欲其竄入腎經,發出毒氣,蓋劫劑也,若伏毒在心,
不省人事,氣虛色白痒塌無膿,及熱疿紫泡之證,只宜補虛解毒,
苟誤服此,則鬱悶聲啞,反成不救。」)
炮製:煆,退火毒,研用。

序號:546
編號:人部003
藥名:人乳
十劑:補虛,潤燥
性味:甘鹹
功用:潤五藏,補血液,止消渴,澤皮膚。
主治:治風火證(訒庵曰:「老人便秘,服人乳最良。」),
本血所化,目得血而能視,點赤澀多淚(熱者,黃連浸點之)。
禁忌:然性寒滑,藏寒胃弱人不宜多服(時珍曰「人乳無定性,其人和平,
飲食沖淡,其乳必平;其人燥暴,飲酒食辛,或有火病,其乳必熱,
又有孕之乳為忌最有毒,小兒食之吐瀉成疳魅之病,內亦損胎。」
昂按:乳乃陰血所化,生於脾胃,攝於衝任,未受孕則下為月水,
既受孕則留而成胎,已產則變赤為白,上為乳汁以食小兒,
乃造化之玄微也,服之益氣血,補腦髓,乃謂以人養人也,
然能滑腸濕脾膩膈,天設之為小兒,非壯者所當常服,
惟製為粉則有益無損,又須旋用,久則油羶,
須用一婦人之乳為佳,乳雜則其氣雜,乳粉參末等分蜜丸,名參乳丸,
大補氣血。)
炮製:取年少無病婦人,乳白而稠者如兒食良,黃赤清色氣腥穢者,並不堪用,
或暴晒用,茯苓粉收,或水頓取粉尤良。
取粉法:小鍋燒水滾,用銀瓢如碗大(錫瓢亦可),傾乳少許入瓢,
浮滾水上頓,再浮冷水上立乾,刮取粉用,再頓再刮,如攤粉皮法。

序號:547
編號:人部004
藥名:紫河車
十劑:即胞衣,一名混沌皮,大補氣血
性味:甘鹹性溫。
功用:本人之血氣所生,故能大補氣血
主治:治一切虛勞損極(虛損:一損肺,皮稿毛落,二損心,血脈衰少,
三損脾,肌肉消脫,四損肝,筋緩不收,五損腎,骨痿不起,
六極曰:氣極、血極、筋極、肌極、骨極、精極。),恍惚失志,癲癎。
品類:以初胎及無病婦人者良,有胎毒者害人(以銀器插入焙煮,不黑則不毒。)。
炮製:長流水,洗極淨,酒蒸焙乾,研末,或煮爛搗碎入藥
(如新瓦炙者反損其精汁),
亦可調和煮食。(李時珍曰:「崔行功小兒方云:胞衣宜藏天德月德吉方,
深埋緊築,若為豬狗食令兒癩狂,螻蟻食令兒瘡癬,
鳥雀食令兒惡死,棄火中令人瘡爛,近廟社井灶街巷皆有所忌,
亦銅山西崩,洛鐘東應,自然之性,今人以之炮炙入藥,
雖曰以人補人,然食其同類獨不犯崔氏之戒乎?」
以故本集天靈蓋等概不入錄)

序號:548
編號:人部005
藥名:童便
十劑:一名還元水,飲自己溺名輪迴酒,平,瀉火,補陰,散瘀血
性味:鹹寒(時珍曰溫)。
功用:能引肺火下行,從膀胱出,乃其舊路。降火滋陰甚速,潤肺散瘀(鹹走血)。
主治:治肺痿失音,吐?  損傷(凡跌打損傷血悶欲死者,
劈開口以熱尿灌之下咽即醒,一切金瘡受杖並宜用之,不傷藏府,
若用他藥,恐無瘀者反致誤人矣。),
胞胎不下(皆散瘀之功。)。凡產後血運,敗血入肺,陰虛久嗽,
火蒸如燎者,惟此可以治之。(晉、褚澄、勞極論云:「降火甚速,
降血甚神,飲溲溺百無一死,服寒涼藥百無一生。」)
品類:取十二歲以下童子(少知識而無相火。),不食葷腥酸鹹者佳,
去頭尾,取中間一節,清澈如水者用。
炮製:當熱飲,熬則真氣尚存,其行自速,冷則惟有鹹寒之性,
入薑汁(行痰。)韭汁(散痰)更好,冬月用湯溫之。
(李士材曰:「煉成秋石真元之氣漸失,不及童便多矣。」
普濟方:治目赤腫痛用自己小便乘熱沫洗,即閉目少頃,
此以真氣退其邪熱也。)

序號:549
編號:人部006
藥名:秋石
十劑:補腎水潤三焦
性味:鹹溫。
功用:滋腎水,潤三焦,養丹田,安五藏,退骨蒸,軟堅塊。
主治:治虛勞欬嗽,白濁遺精。為滋陰降火之聖藥。
禁忌:若煎煉失道,多服誤服,反生燥渴之患。
(鹹能走血,且經煆煉,中寓暖氣,使虛陽妄作則真水愈虧。)
炮製:蒙筌曰:每月取童便,每缸用石膏七錢,桑條攪澄,傾去清液,
如此二三次,乃入秋露水攪澄(故名秋石),如此數次,滓穢淨,
鹹味減,以重紙鋪灰上,曬乾刮去在下下重濁,取輕清者為秋石。
世醫不取,秋時雜收人溺,以皂筴水澄晒為陰煉,火煆為陽煉,
盡失於道,安能應病?況經火煆性卻變溫耶?
(秋石再研,入罐鐵盞蓋定,鹽泥固濟,升打升起,盞上者即名為秋冰,
   味淡而香乃秋石之精英也。保壽堂方,用童男童女小便各煉成秋石,
其色如雪,和勻加乳汁,日晒夜露取日精月華,乾即加乳,四十九日足,
收貯配藥。摘玄云:「腫脹忌鹽,只以秋石拌飲食佳甚。」)

序號:550
編號:人部007
藥名:人中黃
十劑:瀉熱
性味:甘寒
歸經:入胃
功用:清痰火,消石積,大解五藏實熱。
主治:治天行熱狂,痘瘡血熱,黑陷不起。
炮製:納甘草末於竹筒中,緊塞其孔,冬月浸糞缸中,至春取出洗,
懸風處陰乾,取甘草用(亦有用皂筴末者。竹須刮去青皮)。
一云即糞缸多年黃垽,煆存性用。

序號:551
編號:人部008
藥名:糞清
十劑:一名金汁,瀉火熱
主治:主治同人中黃
炮製:用棕皮綿紙,上鋪黃土,淋糞濾汁,入新甕碗覆,埋土中一年,
則滿若泉水,全無穢氣,用年久者彌佳。
(野間殘糞下土篩傅癰疽如冰著背)

序號:552
編號:人部009
藥名:人中白
十劑:瀉火
性味:鹹平
功用:降火散瘀
主治:治肺瘀鼻?(刮人中白,新瓦火上逼乾調服即止。),
勞熱消渴,痘瘡倒陷,牙疳口瘡。
品類:即溺垽。
炮製:煆,研用(以蒙館童子便桶,山中老僧溺器刮下尤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