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葉

来自WikiTCM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桑葉為桑科植物桑的乾燥老葉。栽培或野生。全國大部分地區多有生產,尤以長江中下游及四川盆地桑區為多。原植物喜溫暖濕潤氣候,稍耐蔭,耐旱,不耐澇,耐貧瘠,對土壤適應性強。味苦、甘,性寒。歸肺、肝經。功效疏散風熱、清肺潤燥、清肝明目。臨床上習慣認為經霜者質佳,稱「霜桑葉」或「冬桑葉」,飲片名稱桑葉、蜜炙桑葉。

【本草匯言】

神農本草經

氣味苦甘寒,有小毒,主寒熱出汗。

本草拾遺

桑葉、汁,主霍亂腹痛,吐下,研取白汁,合金瘡。又主小兒吻瘡,細銼大釜中,煎取如赤糖,去老風及宿血。椹,利五藏關節,通血氣。

日華子本草

暖,無毒。利五藏,通關節,下氣,煎服。除風痛出汗,并扑損瘀血。春葉未天,枝可作煎酒服,治一切風。

開寶本草

霜後葉煮湯,淋渫手足,去風痺殊勝。

本草經疏

本經》無氣味。詳其主治,應是味甘氣寒性無毒。甘所以益血,寒所以涼血,甘寒相合,故下氣而益陰。是以能主陰虛寒熱,及因內熱出汗。其性兼燥,故又能除腳氣水腫,利大小腸。原稟金氣,故又能除風。經霜則兼得天地之清肅,故又能明目而止渴。髮者,血之餘地,益血故又能長髮,涼血故又止吐血。合癰口,罨穿掌,療湯火,皆清涼補血之功也。

本草綱目

桑葉乃手、足陽明之藥,治勞熱咳嗽,明目長髮,止消渴。

本草蒙筌

採經霜者煮湯,洗眼去風淚殊勝。鹽搗敷蛇蟲蜈蚣咬毒,蒸搗罯扑損瘀血帶凝。煎代茶,消水腫腳浮,下氣令關節利;研作散,湯調。止霍亂吐瀉,出汗除風痺疼。炙和桑衣煎濃,治痢諸傷止血。

本草備要

甘寒,手足陽明之藥。大腸、胃。涼血刀斧傷者,為末,乾貼之妙。燥濕,去風明目。採經霜者煎湯洗眼,去風淚;洗手足,去風痺。桑葉、黑芝麻等分,蜜丸、名扶桑丸,除濕去風,烏須明目。末服止盜汗,嚴州有僧,每就枕,汗出遍身,比旦,衣被皆透,二十年不能療。監寺教採帶露桑葉,焙乾為末,空心米飲下二錢,數日而愈。代茶止消渴。

本經逢原

桑葉清肺胃,去風明目。取經霜者煎湯,洗風眼下淚。同黑芝麻蜜丸久服,鬚髮不白,不老延年。《本經》言除寒熱出汗,即《大明》蒸熟搗盦風痛出汗之謂。煎飲利五臟,通關節下氣。煎酒服,治一切風。桑根燒灰淋汁,與石灰點面上風,滅痣,去惡肉。

本草崇原

夷堅志》云:嚴州山寺有一遊僧,形體羸瘦,飲食甚少,每夜就枕,遍身汗出,迨旦衣皆濕透,如此二十年無藥能療,期待盡耳。監寺僧曰:吾有藥絕驗,為汝治之,三日宿疾頓愈,其方單用桑葉一味,乘露採摘,焙乾碾末,每用二錢,空腹溫米飲調服。或值桑落時,乾者亦堪用,但力不如新採者,桑葉是止盜汗之藥,非發汗藥。《本經》蓋謂桑葉主治能除寒熱,并除出汗也。恐人誤讀作發汗解。故表而明之。

本草求真

清肺瀉胃,涼血燥濕,去風明目,《聖濟錄》治吐血不止,晚桑葉焙研,涼茶服三錢,只一服止,後用補肝肺藥。《千金方》治頭髮不長,用桑葉、麻葉煮泔水沐之,七次可長數尺。《集簡》治風眼下淚,用臘月不落桑葉煎湯,日日溫洗,或入芒硝。扶桑丸除風濕,烏須明目,用黑芝麻同桑葉等分為丸。震亨曰:經霜桑葉研末,米飲服,止盜汗。

得配本草

甘,寒。入手足陽明經。清西方之燥,瀉東方之實。去風熱,利關節,疏肝,止汗。

得生地、麥冬,治勞熱。配生地、阿膠,治嗽血。

肝燥者禁用。

本草經解

桑葉氣寒,秉天冬寒之水氣,入足太陽寒水膀胱經;味苦甘有小毒,得地中南火土之味,而有燥濕之性,入手少陰心經、足太陰脾經。氣味降多於升,陰也。

太陽者,行身之表,而為一身之藩者也,太陽本寒標熱,所以太陽病,則發寒熱。桑葉入太陽,苦能清,甘能和,故降寒熱。汁者,心之液,得膀胱氣化而出者也,桑葉入膀胱而有燥濕之性,所以出汗也。」

本草新編

桑葉之功,更佳於桑皮,最善補骨中之髓、添腎中之精,止身中之汗,填腦明目,活血生津,種子安胎,調和血脈,通利關節,止霍亂吐瀉,除風濕寒痺,消水腫腳浮,老男人可以扶衰卻老,老婦人可以還少生兒。…桑葉採葉如茶,種大者第一,再大者次之,再小者又次之。與其小,無寧大也。過大,則止可煎湯以入藥,有堪為丸散矣。洗目,宜取老桑葉,自落者無用矣。

本草分經

苦甘而涼。滋燥涼血,止血去風,清泄少陽之氣熱。

【現代藥理研究】

桑葉有解痙作用。

桑葉有抗病原微生物作用。桑葉煎劑在體外試驗對金黃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鏈球菌、白喉桿菌和大腸桿菌等均有一定抑制作用。另外,還可殺滅鉤端螺旋體。

桑葉有抗炎作用。

桑葉有降血糖作用。其所含的蛻皮甾酮對多種方法誘導的血糖升高均有降糖作用,可促進葡萄糖轉化為糖元,但不改變正常動物的血糖。

桑葉有降低血壓的作用。桑葉提取液給狗麻醉後股靜脈注射,出現暫時血壓降低,但不影響呼吸。

桑葉對平滑肌有影響,其對動物動情子宮有興奮作用,對鼠腸肌有抑制作用。

桑葉還有降血脂、利尿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