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蜇

来自WikiTCM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實用中藥辭典

異名

蠟、樗蒲魚、䖳(《本草拾遺》),海䖳、海折(《綱目》),⿰魚宅(《醫林纂要》),海蜇頭(俗稱)。

釋名

海蜇本作海䖳,《綱目》雲:“䖳,作、宅二音,南人訛為海折。”後因折、蜇音近,遂稱海蜇。

基原

為根口水母科動物海蜇及黃斑海蜇的口腕部。

動物

1.海蜇 Rhopilema esculenta Kishinouye 又名沙海蜇(《拉漢海洋生物名稱》)。我國北起遼寧南至福建均有分佈,以東南沿海最多。

2.黃斑海蜇 Rhopilema hispidum Vanhoeffen 又名花蜇、荔枝䖳、柚皮䖳(《中國藥用動物志》)。我國主要分佈於廣東沿海,自汕頭至雷州半島及廣西的潿洲島一帶海域分佈較密,閩南也有少量分佈。

採集

8~10月間,海蜇常成群浮游於海上,可用網捕撈。捕得後,將口腕部加工成“海蜇頭”。

鮮海蜇頭可首先用清水浸漂,經常換水,除去鹹味和沙子,切碎。

醃制海蜇頭大體分為四個步驟:①初礬:將海蜇頭放置5小時。讓其儘量滲出血污,然後以每100kg撒礬粉6.5kg的比例,加入適量海水攪拌,使礬度均勻,保證品質。②二礬:將初礬海蜇頭取出瀝水1~2小時,以每100kg加鹽礬混合物(100:3)14kg醃制。先在桶底撒鹽礬混合物少許,然後逐層(每層約20cm厚)醃制。每層皆放鹽礬混合物,醃滿後頂層加放食鹽經5~6天後即成二礬製品。③三礬:將二礬海蜇頭提出瀝水1小時,按每100kg加鹽礬混合物(100:1.5)12~14kg醃制,方法與二礬工序相同,經6天後即成三礬製品。④提幹:將三礬海蜇頭從桶中取出,堆放在清潔地面上,堆高1.5m,瀝鹵1星期,中間由上而下翻轉1次,使所含鹵水很快瀝幹,即為醃制成品。

化學成分

海蜇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灰分,硫胺素(thiamine),核黃素(riboflavine),煙酸(nicotinic acid),膽鹼(choline)及鈣、磷、鐵等元素。幹海蜇含碘1320μg。

藥理

用海蜇原液,灌注離體蟾蜍心臟,能減弱心肌收縮力,阿托品可對抗其反應,毒扁豆堿則能使其加強,故似有乙醯膽鹼樣作用。海蜇煎液靜脈注射,可使麻醉兔血壓降低,小腸容積增加,腎容積縮小。以此煎液灌注於兔耳血管及蛙全身血管,亦有擴張血管的作用。

炮製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用清水浸漂,洗淨泥沙,漂淨鹽分,切碎用。

貯乾燥容器內,置陰涼通風處,防潮,防塵。

藥性

味鹹,性涼。歸肝、腎、肺經。

1.《本草拾遺》:“味鹹,無毒。”

2.《醫林纂要·藥性》:“鹹,平,滑。”“兼入肺。”

3.《本草求真》:“專入肝、腎。”

4.《本草求原》:“鹹,冷。”

功效主治

清熱化痰,消積散結,滋陰潤腸。主治肺熱咳嗽,痰熱哮喘,瘰鬁結核,食積痞脹,泄痢疳黃,濕熱腳氣,崩帶,腸燥便秘,丹毒,燙傷。

1.《本草拾遺》:“主生氣及婦人勞損,積血,帶下,小兒風疾,丹毒,湯火傷,以薑、酢進之。”

2.《醫林纂要·藥性》:“補心益肺,滋陰化痰,去結核,行邪濕,解渴醒酒,止嗽除煩。”

3.《本草求原》:“安胎。”

4.《隨息居飲食譜》:“清熱消痰,行瘀化積,殺蟲止痛,開胃潤腸,治哮喘,疳黃,癥瘕,瀉痢,崩中帶濁,丹毒,癲癇,痞脹,腳氣。”

5.《食物中藥與便方》:“有降血壓、軟堅化痰之功。”

6.《中國動物藥》:“(乾燥全體)治熱疾,口燥咽幹,陰虛便秘,淋巴結結核,高血壓,矽肺等。外用治丹毒、燙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0~60g;或以薑、醋拌食。

使用注意

脾胃虛寒者慎服。

1.《本草求原》:“脾胃寒弱,勿食。”

2.《歸硯錄》:“忌一切辛熱發物,尤忌蠶蛹。”

附方

1.治急慢性氣管炎、肺膿瘍、支氣管擴張、痰多咳嗽 陳海蜇120g(開水洗去鹽味),荸薺120g(無荸薺以蘿蔔代,連皮切片)。放砂鍋內煮湯3杯,頻頻飲服。(《飲食治療指南》)

2.治陰虛久咳 陳海蜇(洗去鹽味),冰糖拌蒸食,極效。(同上)

3.治痞 大荸薺一百個,海蜇一斤,皮硝四兩,燒酒三斤。共浸七日後,每早吃荸薺四個,加至十個止。(《同壽錄》)

4.治小兒一切積滯 荸薺與海蟄同煮,去蜇食薺。(《綱目拾遺》)

5.治高血壓,頭昏腦脹,煩熱口渴,便秘 海蜇頭60~90g。漂洗去鹹味,同荸薺等量煮湯服。(《食物中藥與便方》)

6.治潰瘍病 海蜇、大棗、紅糖各250g。濃煎成膏。每日2次,每次1匙。(《古鄞食譜》)

7.治陰虛痰熱,大便燥結 海蜇一兩,荸薺四枚。煎湯服。(《古方選注》雪羹湯)

8.治乳少 鮮海蜇(剛從海中捕撈的)用刀切碎,約服1飯碗,每日1次。2天後乳汁增加。(《山東藥用動物》)

文獻綜錄

1.《本草求真》:“海䖳能下血消瘀,清熱解毒,而氣亦不甚溫。蓋緣此屬血類,血味多鹹,鹹則能以入腎;血藏於肝,海䖳形如血䘓,則䖳多入於肝;䖳產於水,腎屬水,則䖳又多入腎故也。是以勞損積血,得此則消;小兒丹疾火傷,得此則除;河魚之疾,得此則療。”

2.《歸硯錄》:“海蜇,妙藥也。宣氣化瘀,消痰行食而不傷正氣。以經鹽、礬所制,入煎劑雖須漂淨,而軟堅開結之勳,則固在也。故哮喘、胸痞、腹痛、癥瘕、脹滿、便秘、滯下、疳、疸等病,皆可量用。雖宜下之證,而體質柔脆,不能率投硝、黃者,餘輒重用海蜇,隨機佐以枳、樸之類,無不默收敏效。”“善清濕熱,散風毒,凡洗鵝掌風、腳氣並良也。”

附藥

海蜇皮(《綱目拾遺》) 又名白皮子(《柑園小識》),白皮紙、秋風子(《綱目拾遺》),䖳皮(《醫林纂要》)。為根口水母科動物海蜇和黃斑海蜇的傘部。味鹹,性平。歸肝、腎經。功能化痰消積,祛風除濕,解毒消腫。主治咳嗽痰喘,瘰鬁痰核,痞積,頭風,白帶,風濕痹痛,無名腫毒,臁瘡。內服:煎湯,30~60g;浸酒或以薑、醋拌食。外用:適量,敷貼。①《綱目拾遺》雲:“消痰行積,止帶祛風。” ②《山東藥用動物》雲:“有清熱解毒,化痰軟堅,降壓,祛風,除濕,消積,潤腸等功能。用於治療痰嗽,哮喘,痞積,頭風,大便燥結,白帶,風濕膝關節痛,高血壓,潰瘍病,無名腫毒等。” ③《綱目拾遺》消痞:白皮子同荸薺、燒酒浸服;或白皮子、荸薺同煮,止食荸薺。又治頭風,拔風濕外出:白皮子貼兩太陽穴。④《綱目拾遺》引《醫方集聽》治無名腫毒:白皮子一片,白糖霜揉軟,中開一孔貼上,重者潰,輕者散,又止痛。⑤《本草拾遺》引《救生苦海》治爛腿:白皮子照瘡大小,剪作膏貼,內摻銀珠。⑥《山東藥用動物》治哮喘:海蜇皮、鮮豬血各125g,燉服。又治頸淋巴結結核:海蜇皮31g(漂淨),鮮荸薺125g。水煎服,日服1劑,連服1星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