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母
知母為百合科植物知母的乾燥根莖。栽培或野生。主產生河北、山西、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河南、山東、陝西、廣東等地。原植物喜生於向陽乾燥山坡、丘陵草叢、或平原地帶、常成群生長。耐旱、耐寒。適應性強,對土壤要求不嚴,以土質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腐殖質壤土和生長壤土最宜生長。味苦、甘,性寒。歸肺、胃、腎經。功效清熱瀉火、滋陰潤燥。臨床用名有知母、鹽知母。
【本草匯言】
《神農本草經》
味苦,寒。主治消渴,熱中,除邪氣,肢體浮腫,下水,補不足,益氣。
《名醫別錄》
主治傷寒久瘧煩熱,肋下邪氣,膈中惡,及風汗內疸,多服令人泄。
《藥性論》
主治心煩躁悶,骨熱勞往來,生產後蓐勞,腎氣勞。憎寒虛損。患人虛而口乾,加而用之。
《日華子本草》
治熱勞,傳尸,主病,通小腸,消痰止嗽,潤心肺,補虛乏,安心,正驚悸。
《開寶本草》
療傷寒久瘧煩熱,脅下邪氣,膈中惡,及風汗內疸。多服令人泄。
《藥類法象》
瀉足陽明經火熱聖藥也。大寒,補益腎水膀胱之寒,主用之如神。
《藥性賦》
味苦,性寒,無毒。沉也,陰中陰也。其用有四:瀉無根之腎火,療有汗之骨蒸,止虛勞之陽勝,滋化源之陰生。
《湯液本草》
氣寒,味大辛。苦寒,味厚,陰也,降也。苦,陰中微陽,無毒。
入足陽明經,手太陰、腎經本藥。
《象》云:瀉足陽明經火熱,補益腎水膀胱之寒。去皮用。
《心》云:瀉腎中火,苦寒,涼心去熱。
《珍》云:涼腎,腎經本藥,上頸行經,皆須用酒炒。
《本草》云:主消渴熱中,除邪氣,肢體浮腫,下水,補不足,益氣,療傷寒寒,久瘧煩熱,脅下邪氣,膈中惡,及風汗內疸。多服令人泄。
東垣云:入足陽明、手太陰,味苦,寒潤。治有汗骨蒸,腎經氣勞。瀉心。仲景用此為白虎湯,治不得眠者,煩躁也。煩者,肺也;躁者,腎也。以石膏為君主,佐以知母之苦寒,以清腎之源。緩以甘草、粳米之甘,而使不速下也。《經》云:胸中有寒者,瓜蒂散吐之。又云:表熱裡寒者,白虎湯主之。瓜蒂、知母味皆苦寒,而治胸中寒及裡寒,何也?答曰:成無已注云:即傷寒邪之毒為熱病也。讀者要逆識之,如《論語》言:亂臣十人,書言唯以亂民,其能而亂四方。亂,皆治也,乃治亂者也。故云亂民,亂四方也。仲景所言「寒」之一字,舉其初而言之,熱病在其中矣。若以「寒」為寒冷之寒,無復用苦寒之劑。兼言白虎證「脈尺寸俱長」,則熱可知矣。
《本草衍義補遺》
陰中微陽,腎經之本藥。主消渴、熱中,下水、補不足,益氣,骨熱勞,傳尸疰病,產後蓐勞,消痰,止嗽。虛人口乾加而用之。
《本草發揮》
成聊攝云:上熱者以苦泄之。知母、黃芩之苦,涼心去熱。
潔古云:知母治足陽明大熱,大補益腎水膀胱之寒。《主治秘訣》云:性寒,味苦。氣味俱厚,沉而降,陰也。其用有三:泄腎經之火一也,作利小便之佐使二也,治痢疾臍下痛三也。腎經本藥。苦欲上頭引經,皆須用酒炒。
《本草經疏》
知母稟天地至陰之氣,故味苦氣寒而無毒。《藥性論》兼平,日華子兼甘,皆應有之。入手太陰、足少陰經。苦寒能除煩熱,至陰能入骨,故主消渴熱中,除邪氣。脾腎俱虛則濕熱客之,而成肢體浮腫,肺為水之上源,腎屬水,清熱滋肺金,益水臟,則水自下矣。補不足者,清熱以滋金水之陰,故補不足。熱散陰生,故益氣。苦寒至陰之性,煩熱得之即解,故療傷寒,久瘧煩熱,及脅下邪氣。凡言邪者,皆熱也。膈中惡,即邪惡之氣中於膈中也。風汗者,熱則生風,而汗自出也。內疸者,即女勞色疸也。熱火既散,陰氣即生,故主上來諸證也。多服令人泄者,陰寒之物,其味復苦,則必傷脾胃生發之氣,故作泄也。
簡誤:陽痿,及易舉易痿,泄瀉脾弱,飲食不消化,胃虛不思食,腎虛溏泄等證,法并禁用。
《本草蒙筌》
味苦、辛,氣寒,氣味俱厚。沉而降,陰也,陰中微陽。無毒。乃足少陰本藥,而又入足陽明、入手太陰也。補腎氣,瀉去無根火邪;消浮腫,為利小便佐使。初痢臍下痛者能卻,久瘧煩熱甚者堪除。治有汗骨蒸熱癆,療往來傳尸疰病。潤燥解渴,患人虛熱口乾,宜倍用之。止咳消痰。久服不宜,令人作瀉。
謨按:東垣云:仲景用此為白虎湯,治不得眠者煩躁也。蓋煩者肺,躁者腎,以石膏為君,佐以知母之苦寒,以清腎之躁。緩以甘草,粳米之甘,使不速下也。經云:胸中有寒者瓜蒂散,表熱裡寒者白虎湯。瓜蒂、知母味皆苦寒,何謂治胸中寒也?曰:讀者當逆識之,如言亂臣十人,亂當作治,仲景言寒,舉其效言之,熱在其中矣。若果為寒,安得復用苦寒之劑?且白虎湯證,脈尺寸俱長,其熱明矣。豈可因其辭而害其意乎?
《本草乘雅》
知母,天一所生,水德體用具備者也。故主濡潤澡涸,對待熱中,除邪氣,肢體浮腫,潤下水道者也。設舍肺金之母氣,難以游溢轉輸矣。何也,母氣之藏真高於肺,以行營衛陰陽,乃能游溢通調,轉輸決瀆耳。蓋益氣者,亦母益子氣;補不足者,亦母能令子實也。原夫金為水母,知母者,如子知有母也。
《藥性解》
知母,味苦,性寒,無毒,入腎經,瀉無根之腎火,療有汗之滑蒸,止虛勞之陽勝,滋化源源陰生。勿犯鐵器,犯之損腎。
按:知母入腎,為生水之劑,水盛則火熄,所謂壯水之主,以制陽光也。口渴乾嗽,眼花目眩,便赤腰痛,褥勞,煩躁不眠,此皆陽盛陰衰之症,服之皆愈。若肺家寒嗽及腎氣虛脫無火者,禁用。
《藥鑒》
氣寒,味苦,氣味俱厚,陽中陰也。主滋陰降火,或腎虛火動,而消渴煩渴者,皆當用之。補腎水,瀉無根火邪。消浮腫,為利水佐使。初痢臍下痛者能卻,久瘧煩熱甚者堪除。又治骨蒸勞熱,及虛火干肺而咳嗽者,或肺中停痰而咳嗽者。此足少陰本藥,而又入足陽明手太陰也。若腎氣虛脫,無火症而尺脈微弱者,不宜用之。引下鹽炒,引上酒浸。忌鐵。
《景岳全書》
味苦,寒,陰也。其性沉中有浮,浮則入手太陰、手少陰,沉則入足陽明、足厥陰、足少陰也。故其在上,則能清肺止渴,卻頭痛,潤心肺,解虛煩喘嗽,吐血衄血,去喉中腥臭;在中則能退胃火,平消癉;在下則能利小水,潤大便,去膀胱肝腎濕熱,腰腳腫痛,并治勞瘵內熱,退陰火,解熱淋崩濁。古書言:知母佐黃柏,滋陰降火,有金水相生之義。蓋謂黃柏能制膀胱命門陰中之火,知母能消肺金製腎水化源之火,去火可以保陰,是即所謂滋陰也,故潔古、東垣皆以為滋陰降火之藥也。繼自丹溪而後,則皆用以為補陰,誠大謬矣。夫知母以沉寒之性,本無生氣,用以清火則可,用以補陰則何補之有?第其陰柔巽順,似乎有德,倘元氣既虧,猶欲藉此以望補益,是亦猶小人在朝,而國家元氣日受其削,有陰移焉而莫之覺者,是不可不見之真而辨之早也。
《本草備要》
瀉火補水,潤燥滑腸。
辛苦寒滑。上清肺金而瀉火,瀉胃熱,膀胱邪熱,腎命相火。下潤腎燥而滋陰,入二經氣分。黃柏入二經血分,故二藥必相須而行。消痰定嗽,止渴安胎。莫非清火之用。治傷寒煩熱,蓐勞產勞。骨蒸,退有汗之骨蒸。燥渴虛煩,久瘧下痢。治嗽者,清肺火也;治渴者,清胃熱也;退骨蒸者,瀉腎火也。利二便,消浮腫。小便利則腫消。東垣曰:熱在上焦氣分,結秘而渴,乃肺中伏熱,不能生水,膀胱絕其化源,宜用滲濕之藥,瀉火清金,滋水之化源。熱在下焦血分,便秘而不渴,乃真水不足,膀胱乾涸,無陰則陽無以化。宜用黃柏、知母大苦寒之藥,滋腎與膀胱之陰,而陽自化,小便自通。丹溪曰:小便不通,有熱不濕,有氣結於下,宜清、宜燥、宜升。又有隔二、隔三之治,如肺不燥,但膀胱熱,宜瀉膀胱,此正治;如因肺熱不能生水,則清肺,此隔二之治;如因脾濕下運而精不上升,故肺不能生水,則燥胃健脾,此隔三之治。瀉膀胱,黃柏、知母之類,清肺車前、茯苓之類,燥脾二朮之類。昂按:凡病皆有隔二隔三之治,不獨便秘也。然苦寒傷胃而滑腸,多服令人瀉。李士材曰:苦寒肅殺,非長養萬物者也。世以其滋陰,施之虛損之人,則如水益深矣,特表出以為戒。得酒良。上行酒浸,下行鹽水拌。忌鐵。
《本經逢原》
知母沉降,入足少陰氣分,及足陽明、手足太陰。能瀉有餘相火,理消渴煩蒸,仲景白虎湯、酸棗湯皆用之。下則潤腎燥而滋陰,上則清肺熱而降煩。但外感表證未除,瀉痢燥渴忌之。脾胃虛熱人誤服,令人作瀉減食,故虛損大忌。近世誤為滋陰上劑,勞瘵神丹,因而夭枉者多矣。《本經》言除邪氣肢體浮腫,是指濕熱水氣而言。故下文云下水,補不足益氣,乃濕熱相火有餘。爍灼精氣之候。故用此清熱養陰,邪熱去則正氣復矣。
《本草崇原》
知母質性滋潤,得寒水之精,故氣味苦寒,有地參,水參之名。又名連母、蚳母者,皮有毛而肉白色,稟秋金清肅之氣,得寒水之精,而稟秋金之氣,須知水之有母也。稟寒水之精,故主治消渴熱中。皮外有毛,故除皮毛之邪氣。肉厚皮黃,兼得土氣,故治肢體浮腫,下水。補不足者,補腎水之不足。益氣者,益肺氣之內虛。夫金生其水,故補腎水之不足。土生其金,故益肺氣也。
《本草求真》
知母專入肺、兼入腎。辛苦微滑,能佐黃柏以治膀胱熱邪。緣人水腫癃閉,本有屬血屬氣之分,肺伏熱邪,不能生水,膀胱絕其化源,便秘而渴,此當清肺以利水者也。熱結膀胱,真陰乾涸,陽無以化,便秘不渴,此當清膀胱以導濕者也。黃柏氣味純寒,雖能下行以除膀胱濕熱,但肺金不肅,則化源無滋,又安能上達於肺而得氣分俱肅乎。知母味辛而苦,沉中有浮,降中有升,既能下佐黃柏以泄腎水,復能上行以潤心肺,汪昂曰:黃柏入二經血分,故二藥必相須而行。俾氣清肺肅,而濕熱得解。是以昔人有云,黃柏無知母,猶水母之無蝦,誠以見其金水同源,子母一義,不可或離之義。震亨曰:小便不通,有熱有濕有氣結於下,宜清宜燥宜升,又有隔二隔三之治。如肺不燥但膀胱熱,宜瀉膀胱,此正治;如因肺熱不能生水,則清肺,此隔二之治;如因脾濕不運而津不上升,故肺不能生水,則燥胃健脾,此隔三之治。瀉膀胱黃柏、知母之類,清肺車前、茯苓之類,燥脾二朮之類。故書皆言用此在上則能清肺止渴,卻頭痛,潤心肺,解虛煩喘嗽,吐血衄血,去喉中腥臭;在中則能退胃火,平消癉;在下則能利小水,潤大腸,去膀胱肝腎濕熱,腰腳腫痛,并治癆瘵內熱,陰火熱淋崩渴等症,若謂力能補陰,則大謬參矣。補陰惟地黃為首。景岳謂此性最沉寒,本無生氣,用以清火則可,的解。用以補陰,則何補之有。第其陰柔巽順,似乎有德,猶之小人在朝,國家元氣受其剝削,而有陰移而莫之覺者,是不可不見之真而辨之早也。讀此可為妄用知母、黃柏一箴。
《得配本草》
得黃柏及酒良。
辛、苦,寒。入足少陰、手太陰經氣分。瀉腎火,除骨蒸,退邪熱,滋化源。療初痢臍痛。治久瘧酷熱,消痰定嗽,止渴除煩。
得人參,治子煩;得地黃,潤腎燥;得萊菔子、杏仁,治久嗽氣急。配麥冬,清肺火。
揀肥潤裡白者去毛,銅刀切片,犯鐵器,損腎。欲上行,酒拌焙燥;欲下行,鹽水潤焙。
腸胃滑泄,虛損發熱,二者禁用。
邪熱伏於肺中,不能生水,膀胱絕其化源,秘塞不通。用知母清金,而泉源滋長,此所以有知母補陰之謂。若真水不足,膀胱失氣化之司,速當補腎,使陰氣行而陽自化,便自通也。知母苦寒,大傷腎水,尤宜禁用。
《本草經解》
知母氣秉天冬寒水之氣,入足少陰腎經;味苦無毒,得地南方之火味,入手少陰心經。氣味俱降,陰也。
腎屬水,心屬火,水不制火,火爍津液,則病消渴;火薰五內,則病熱中,其主之者,苦清心火,寒滋腎水也。
除邪氣者,苦寒之味,能除燥火之邪氣也。熱勝則浮,火勝則腫,苦能退火,寒能退熱,故主肢體浮腫也。腎者水臟,其性惡燥,燥則開闔不利,而水反蓄矣,知母寒滑,滑利關門,而水自下也。
補不足者,苦寒補寒水之不足也。益氣者,苦寒益五臟之陰氣也。
《神農本草經讀》
《金匱》有桂枝芍藥知母湯,治肢體疼痛,身體尪羸,腳腫如脫。可知長沙諸方,皆從《本經》來也。
《本經疏證》
知母形似菖薄根白色,葉至難死,掘出隨生,須枯燥乃已,則其具金之色,秉至陰之性,與土極相浹者。惟其具金質而與土浹,故陰氣有餘,遂能生水,此其入肺腎胃二臟一腑為不可易矣。味甘而苦,苦復兼辛,雖苦居其勝,然以甘始,以辛終,且其四月花則氣暢於火,八月實則氣孕於金,是不謂其入肺胃氣分不可也。予按主消渴,此其入肺也;熱中,此其入胃也。夫然故陽明火刑太陰,大熱煩渴者,在所必需,第消渴之病,小便少者,古人謂之消渴,小便多者,謂之渴利。消渴者多用知母而兼行水,渴利者多不用知母而兼溫通。蓋小便少者多由胃熱,胃熱則下焦反無陽,不能化水,小便多者多由腎熱,腎熱則吸引水精直達於下臟,攝其氣府,瀉其質為至速矣。兩者審證之權衛,用藥之精理也。
知母能益陰,清熱止渴,人所共知,其能下水,則以古人用者甚罕,後學多不明其故。蓋水能為患,正以火用不宣也。火用不宣,更用知母,是以水濟水,益增氾濫矣。不知病變之極,難以常理論也。夫人之所恃以為生者曰氣血,所以播遷鼓舞,使氣血互相生化者曰陰陽,陰陽之徵兆曰水火,無火則水汪洋四射,無水則爍石流金者,其常也。然不有火盛水反不流者乎?每土泣溽暑大雨時行之際,溝澮多盈,及清風戒寒,水遂以涸。夫人豈無因熱而渴,因渴而引飲,因飲多水不化而腫者,故千金外台兩書,用知母治水氣各一方。千金曰:有人患水腫腹大,其堅如石,四肢細,少勞苦,足脛即腫,少飲食便氣急,此終身之疾,服利下藥不瘥者,宜服此藥,微除風濕,利小便,消水穀,歲久服之乃可得力,瘥後可常服,其所用藥,則加知母於五苓散中,更增鬼箭羽丹參獨活秦艽海藻也。外台曰:古今錄驗澤漆湯,療寒熱當風,飲多暴腫,身如吹,脈浮數者,其所用藥,則澤瀉知母海藻茯苓丹參秦艽防己豬苓大黃通草木香也。其曰:除風濕利小便,曰療寒熱當風,飲多暴腫,可見本經所著下水之效,見於除肢體浮腫,而知母所治之肢體浮腫,乃邪氣肢體浮腫,非泛常體浮腫比矣。正以寒熱外盛,邪火內著,渴而引飲,火氣不能化水,水遂氾濫四射,治以知母,是泄其火使不作渴引飲,水遂無繼,蓄者旋消。由此言之,仍是治渴,非治水也。
於此見凡腫在一處,他處反消瘦者,多是邪氣勾留水火相阻之候,不特千金方水腫腹大,四肢細,即金匱要略中桂枝芍藥知母湯,治身體尪羸,腳腫如脫,亦其一也。金匱方邪氣水火交阻於下,千金方邪氣水火交阻於中,阻於下者,非發散不為功,阻於中者,非滲利何由泄?此千金方所以用五苓散,金匱方所以用麻黃附子防風。然其本則均為水火交阻,故其用桂枝知母則同也。桂朮治水之阻,知母治火之阻,於此遂可見矣。
《本草新編》
知母,味苦、辛,氣大寒,沉而降,陰也,無毒。入足少陰、陽明,又入手太陰。最善瀉胃、腎二經之火,解渴止熱,亦治久瘧。止物止可暫用,而不可久服。丹溪加入六味丸中,亦教人暫服,以瀉腎中浮游之火,非教人長服也。近世竟加知母、黃柏,謂是退陰虛火熱之聖方,令人經年長用,以致脾胃虛寒,不能飲食,成癆成瘵者,不知幾千萬人矣。幸薛立齋、趙養葵論知母過寒,切戒久食,實見到之語,有功於世。總之,此物暫用,以瀉胃中之火,實可奪命;久用,以補腎中之水,亦能促命。謂知母竟可殺人,固非立論之純,謂知母全可活人,亦非持說之正也。
或問知母瀉腎,腎有補而無瀉,不可用知母,宜也。若用之以瀉胃,似可常用,何吾子亦謂止可暫用乎?曰:胃火又何可常瀉也,五臟六腑皆仰藉於胃,胃氣存則生,胃氣亡則死。胃中火盛,恐其消爍津液,用石膏、知母以救胃,非瀉胃也。然而石膏過於峻削,知母過於寒涼,胃火雖救,而胃土必傷,故亦宜暫用以解氛,斷不宜常用以損氣也。
或問知母古人皆言是補腎滋陰妙藥,吾子乃言是瀉火之味,此余所以疑也。不知母疑也。天下味溫者能益人,未聞苦寒者而亦益也。知母苦而大寒,其無益於脾胃,又何必辨。惟是既無益於脾胃,何以瀉胃中之火,能奪命於須臾乎。似乎瀉即補之之義也。然而暫用何以相宜,久用何以甚惡?是瀉火止可言救腎,而終不可言補腎也。
或問知母性過寒涼,久服損胃,何不改用他藥以救胃,而白虎湯中必用知母,以佐石膏之橫,不以寒濟寒乎?嗟乎。何問之善也。夫白虎湯,乃治胃火之初起,單用石膏以救胃,猶恐不勝,故又加知母,以止其腎中之火,使胃火之不增焰也。若胃火已熾之後與將衰之時,知母原不必加入之也。或去和母,而易之天冬、元參之味,亦未為不可也。
或問知母、黃柏用之於六味丸中,朱丹溪之意以治陰虛火動也,是豈無見者乎?嗟乎。陰虛火動,六味湯治之足矣,何必又用知母、黃柏以瀉火乎。夫火之有餘,因水之不足也,補其水,則火自息矣。丹溪徒知陰虛火動之義,而加入二味,使後人膠執而專用之,或致喪亡,非所以救天下也。
或問知母既不宜輕用,何不竟刪去之,乃既稱其功,又辟其過耶?嗟乎。吾言因丹溪而發,豈謂知母之等於鳩毒哉。蓋知母止可用之以瀉胃火之有餘,而不可用之以瀉腎火之不足,故瀉胃火則救人,而瀉腎火則殺人也。丹溪止主瀉腎,而不主瀉胃,此生死之大關,不可不辨也。
或問李時珍發明知母是氣分之藥,黃柏是血分之藥。黃柏入腎,而不入肺;知母下潤腎,而上清肺金,二藥必相須而行,譬之蝦之不能離水母也。是黃柏、知母,必須同用為佳,而吾子謂二藥不可共用,得毋時珍非歟?曰:時珍殆讀書而執者也。不知黃柏未嘗不入氣分,而知母未嘗不入血分也。黃柏清腎中之火,亦能清肺中之火;知母瀉腎中之熱,而亦瀉胃中之熱。胃為多氣多血之腑,豈止入於氣分,而不入於血分耶?是二藥不必兼用,不可即此而悟哉。
《本草分經》
辛、苦,寒,滑。入肺腎二經氣分。瀉膀胱邪熱、下焦有餘之火,使相火不炎,肺金清肅,兼瀉胃熱,潤燥滋陰,利二便,滑腸,傷胃。
《本草思辨錄》
知母為肺胃腎三經清氣熱之藥,潔古、東垣、丹溪,咸以知母與黃柏為滋陰之品,後人遂視為補劑。知母之潤,雖不似黃柏之燥,然寒滑下行,使熱去而陰生則有之,究無補性能益陰之不足。即以瀉邪火,亦當適可而止。否則降令太過,脾胃受傷,真陽暗損,誠有如李瀕湖所言者。
知母《本經》主消渴,《千金》、《外台》固恆用之,仲聖則更有精焉。止渴如五苓散、豬苓湯、文蛤散皆無知母,白虎湯有知母而無渴證,加人參乃始治渴。蓋以陽明熱盛,清熱誠要;然膏知無益陰生津之能,於清熱之中再加以人參,則病去而正即復,其用意之周匝,《千金》、《外台》且遜之,況他人乎?
桂枝芍藥知母湯,仲聖之用知母,即《本經》所謂除邪氣肢體浮腫下水者。鄒氏解之,但以知母為治火阻於下,則未免膚淺。試歷引他說以補之;張隱庵云:知母皮外有毛,故除皮毛之邪氣;肉厚皮黃,兼得土氣,故治肢體浮腫。張石頑云:除邪氣肢體浮腫,是指溫熱水氣而言。葉香岩云:腎惡燥,燥則開闔不利而水反蓄,知母寒滑,滑利關門而水自下。合觀三說,而此方之用知母,可曉然矣。
《醫學衷中參西錄》
味苦,性寒,液濃而滑。其色在黃、白之間,故能入胃以清外感之熱,伍以石膏可名白虎(二藥再加甘草、粳米和之,名白虎湯,治傷寒溫病熱入陽明)。入肺以潤肺金之燥,而肺為腎之上源,伍以黃柏兼能滋腎(二藥少加肉桂嚮導,名滋腎丸),治陰虛不能化陽,小便不利。為其寒而多液故能壯水以制火,治骨蒸勞熱,目病努肉遮掩白睛。為其液寒而滑,有流通之性,故能消瘡瘍熱毒腫疼。《神農本草經》謂主消渴者,以其滋陰壯水而渴自止也;謂其主肢體浮腫者,以其寒滑能通利水道而腫自消也;謂其益氣者,以其能除食氣之壯火而氣自得其益也。
知母原不甚寒,亦不甚苦,嘗以之與黃耆等分并用,即分毫不覺涼熱,其性非大寒可知。又以知母一兩加甘草二錢煮飲之,即甘勝於苦,其味非大苦可知。寒苦皆非甚大,而又多液是以能滋陰也。有謂知母但能退熱,不能滋陰者,猶淺之乎視知母也。是以愚治熱實脈數之證,必用知母,若用黃耆補氣之方,恐其有熱不受者,亦恆輔以知母,惟有液滑能通大便,其人大便不實者忌之。
【現代藥理研究】
知母有抗菌作用,知母煎劑對多種球菌、桿菌、白色念珠菌及堇色毛癬菌等10種皮膚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從知母中提取的水溶性皂甙、黃酮晶體可以抑制結核桿菌。
知母對血糖水平有影響。知母水浸液提取物能降低家兔的血糖水平,對四氧嘧啶糖尿病兔作用更為明顯,知母醇提取物可使正常家兔產生暫時性的血糖升高。知母水浸液提取物對病鼠血糖無顯著作用,但可明顯減少尿糖排出量,明顯降低糖尿病動物異常升高的肝精氨酸酶活力,對小鼠糖尿病時血漿環核苷酸含量異常變化具有糾正效果。知母多糖小鼠灌胃,能使血糖肝糖元含量明顯降低,腹腔給藥也可降低血糖活性。
知母有解熱作用。知母浸膏皮下注射,能防治大腸桿菌所致兔發熱,且作用持久。
知母對皮質醇激素有影響,知母對腎上腺皮質激素既有協同作用,亦有相反的拮抗作用,即有離解作用。
知母對呼吸和血液循環系統有影響。兔靜注知母浸膏可使呼吸中樞抑制,血壓下降,大劑量導致呼吸、心跳停止。知母甲醇提取物對血小板聚集具有很強的抑制作用。
知母對醛糖還原酶有抑制作用。
知母有抗腫瘤作用。
知母有提高學習記憶功能的作用。
知母有「滋陰」作用。「甲亢」呈陰虛陽亢表現,給大鼠造成實驗性「甲亢」模型,此動物模型的環磷酸腺苷系統對異丙腎上腺素的反應性升高,而知母水體液可抑制「甲亢」動物模型的環磷酸腺苷系統的反應性,此種作用是其滋陰作用的機制之一。知母有抑制鈉泵作用。知母菝葜皂甙元體外對組織切片的耗氧率,對提純的兔腎鈉泵、對紅細胞均有抑制作用,且呈量效關係。細胞中耗氧量最多的是鈉泵,紅細胞鈉泵活性在陰虛體質中呈增高趨勢,提示知母抑制鈉泵的作用是其滋陰作用的另一機制。
知母所含芒果甙有利尿、利膽、抗精神抑鬱、鎮咳、祛痰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