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雪草
實用中藥辭典
【異名】
連錢草(《徐儀藥圖》),地錢草(《新修本草》),馬蹄草(《滇南本草》),老公根、葵蓬菜、崩口碗(《生草藥性備要》),落得打(《綱目拾遺》),地棠草(《植物名實圖考》),大馬蹄草、土細辛(《草木便方》),雷公根(《廣西民間常用草藥手冊》),馬蹄葉(《玉溪中草藥》)。
【釋名】
本品四季常青,淩冬遇雪而不凋,故名積雪草。連錢草、地錢草、馬蹄草、崩口碗等,皆因葉形相似而得名。
【基原】
為傘形科植物積雪草的全草。
【植物】
積雪草 Centella asiatica (L.) Urban [Hydrocotyle asiatica L.]分佈於陝西、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廣東、廣西等地。
【採集】
夏、秋季採收,去淨泥土雜質,曬乾。
【化學成分】
全草含多種α-香樹脂醇型的三萜化合物:積雪草苷(asiaticoside),參枯尼苷(thankuniside),異參枯尼苷(isothankuniside),羥基積雪草苷(madecassoside),玻熱模苷(brahmoside),玻熱米苷(brahminoside),玻熱米酸(brahmic acid),異玻熱米酸(isobrahmic acid),馬達積雪草酸(madasiatic acid)及積雪草酸(asiatic acid)。尚含內消旋肌醇(meso-inositol),積雪草糖(centellose),類胡蘿蔔素類(carotenoids),葉綠素(chlorophyll),葉中還含3-葡萄糖基槲皮素(3-glucosylquercetin)和3-葡萄糖基山柰酚(3-glucosylkaempferol),7-葡萄糖基山柰酚(7-glucosylkaempferol)。果實及全草含有揮發油等。
【藥理】
1.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積雪草煎劑對綠膿桿菌、變形桿菌及金黃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此外,積雪草水提取液還有高效抗Ⅱ型單純皰疹病毒的作用。
2.抗抑鬱作用 積雪草揮發油對利血平引起的大鼠眼瞼下垂和體溫下降具有明顯的拮抗作用,可明顯縮短電刺激小鼠角膜引起的最長持續不動狀態時間,提示積雪草揮發油具有抗實驗性抑鬱作用。
3.促進創傷癒合作用 積雪草苷製成片劑及軟膏劑,用於靜脈功能不全而致的長期不能癒合的下肢潰瘍及外傷病例,手術或創傷引起的肌腱粘連、灼傷等因素所致的創面恢復後的瘢痕疙瘩以及硬皮病均有一定療效。
4.其他作用 積雪草還具有抗HBsAg、抗癌、抗動物實驗性胃潰瘍的作用。
【炮製】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搶水洗淨,稍晾,切段,晾乾。《本草衍義》:“陰乾為末。”
貯乾燥容器內,置通風乾燥處。
【藥性】
味苦、辛,性寒。歸肺、脾、腎經。
1.《本經》:“味苦,寒。”
2.《日華子》:“味苦、辛。”
3.《品匯精要》:“氣薄味厚,陰也。香。”
4.《閩東本草》:“入心、肺、脾、胃、大腸五經。”
5.《泉州本草》:“入肝、脾、腎三經。”
【功效主治】
清熱利濕,散瘀止血,解毒消腫。主治熱病頭痛身熱,肺熱喘咳,目赤咽痛,泄瀉痢疾,濕熱黃疸,水腫腹水,小便淋痛,吐衄尿血,痛經,崩漏,瘰鬁,丹毒,癰腫疔毒,風疹疥癬,跌打損傷,蟲蛇咬傷,藥食中毒。
1.《本經》:“主大熱惡瘡,癰疽浸淫,赤熛皮膚赤,身熱。”
2.《藥性論》:“治瘰鬁鼠漏,寒熱時節來往。”
3.《本草拾遺》:“主暴熱,小兒丹毒寒熱,腹內結氣,搗絞汁服。”
4.《日華子》:“以鹽挪貼,消腫毒並風疹疥癬。”
5.《滇南本草》:“治子午潮熱,頭暈,怕冷,肢體酸困,飲食無味,男婦童疳,虛勞發熱不退者用之,利小便,水牛肉為引。”
6.《綱目》:“研汁點暴赤眼。”
7.《本草求原》:“除熱毒,治白濁,浸疳瘡,理小腸氣。”
8.《貴州民間方藥集》:“治跌打損傷,止傷痛。”
9.《民間常用草藥彙編》:“利水和脾,清熱消食。治水瀉及赤白痢。”
10.《四川中藥志》(1960年版):“治肺熱咳嗽,消癭瘤,塗癰瘡腫毒,消食積飽脹。”
11.《湖南藥物志》:“治腹痛吐瀉,崩中,石淋。”
12.《廣東中藥》:“清暑熱,去濕熱。治肝腫大,肋膜炎,雙單喉蛾,防治麻疹,並解鉤吻中毒。”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15g(鮮品加倍);或搗汁飲。外用:適量,搗敷;搗汁塗或點眼。
【使用注意】
脾胃虛寒者慎服。
《植物名實圖考》:“虛寒者不宜。”
【附方】
1.治感冒頭痛 雷公根30g,生薑9g。搗爛敷額上。(《廣西民間常用草藥手冊》)
2.治外感發熱,煩渴譫語 雷公根60g,白頸蚯蚓4條。共搗爛,用水煲2小時後取汁服。(同上)
3.治肺熱咳嗽 積雪草30g,地麥冬30g,白茅根30g,枇杷葉15g,桑葉15g。水煎服。(《四川中藥志》1960年版)
4.治哮喘 幹積雪草全草30g,黃疸草、薜荔藤各15g。水煎服。(福州軍區《中草藥手冊》)
5.治目赤腫痛 鮮積雪草搗爛敷寸口處,或搗爛絞汁點患眼,每日3~4次。(《江西民間草藥》)
6.治麥粒腫 鮮積雪草洗淨搗爛,摻紅糖敷之。(《泉州本草》)
7.治咽喉腫痛 鮮積雪草60g。洗淨,放碗中搗爛,開水沖出汁,候溫,頻頻含咽。(《江西民間草藥》)
8.治中暑腹瀉 積雪草鮮葉搓成小團,嚼細,開水吞服一二團。(《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9.治痢疾 鮮積雪草全草60g,或加鳳尾草、紫花地丁鮮全草各30g。水煎,調適量冰糖和蜜服。(《福建中草藥》)
10.治黃疸型傳染性肝炎 鮮積雪草全草15~30g,或加茵陳15g,梔子6g,白糖15g。水煎服。(同上)
11.治急性膽囊炎 馬蹄葉30~60g,馬尾黃連15g,龍膽草15g。水煎服。(《玉溪中草藥》)
12.治小兒濕熱水腫,尿閉 鮮積雪草全草搗絞汁15~30g,燉溫服。若為尿閉少腹脹,另用鮮積雪草、車前草、田螺各適量,搗爛加熱敷臍部。(《福建中草藥》)
13.治膀胱濕熱,小便短赤澀 雷公根60g,白糖60g。同搗爛,米水(用冷開水擦米)沖服。(《陸川本草》)
14.治膽結石,膀胱結石 馬蹄草、雞內金、竹節草各9g。水煎服。(《麗江中草藥》)
15.治咳血、吐血、鼻出血 鮮積雪草60~90g。水煎或搗汁服。(《福建中草藥》)
16.治疔瘡 ①鮮積雪草,洗淨,搗爛敷患處。(《江西民間草藥》) ②鮮積雪草30~60g。水煎服。(《福建中草藥》)
17.治臁瘡 鮮積雪草洗淨,搗爛敷患處,1日1換。(《江西民間草藥》)
18.治跌打腫痛 鮮積雪草搗爛絞汁30g,調酒,燉溫服;渣敷患處。(《福建中草藥》)
【臨床報導】
1.治療流行性腮腺炎 鮮積雪草,用量按年齡計算,3~5歲30g,6~10歲60g,11~14歲90g,14歲以上用120g。水煎分3次服,每日1劑;另取鮮積雪草適量,搗爛,用紗布包裹絞汁,加米醋少許,用棉簽蘸藥液塗抹患處,日塗5~8次。治療35例,全部治癒。體溫在1~3天內降至正常,腮腫在2~5天內完全消退[1]。
2.治療硬皮病 積雪草苷片(每片含積雪苷6mg)口服,每次3~4片,每日3次。療程一般為6個月至1年,最長者3年。共治100例,結果顯效(腫硬皮膚明顯變軟,彈性及色澤接近於正常,症狀、體征、實驗室檢查明顯好轉)33例,好轉(皮膚硬度、彈性及色澤有所改善,症狀、體征、實驗室檢查有不同程度的好轉)49例,無效(治療6個月以上無好轉或加重)18例。總有效率為82%[2]。
3.治療新舊傷痛 積雪草曬乾研細末,每日5g,分3次口服。對照組口服七厘散,每日4g,分3次服。兩組病例均先採用手法施治後外敷消炎藥或貼傷膏藥,並口服上述藥物。每1療程均為14日。積雪草組100例中跌打傷71例(新傷痛58例,舊傷痛13例),扭傷29例(新傷痛21例,舊傷痛8例)。經治痊癒54例,顯效28例,好轉15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為97%。對比兩組療效無明顯差異[3]。
【參考文獻】
[1]朱濂溪,等.福建中醫藥,1990,21(4):45
[2]蘇立德,等.中醫雜誌,1985,26(12):32
[3]黃一石.福建醫藥雜誌,1980(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