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氏秘傳外科心法
目录
萬氏秘傳外科心法
贈萬密齋先生醫書序
余蒞羅三年,未嘗得一日讀書,自覺面目語言為古人憎。間有一二問業者持帖括進,非不欣然接之,牒訴倥傯,去復不能志也,況復有餘力及醫藥諸書哉!丙申秋謁防憲於蘄陽,中州趙公曰:「知子邑有密齋乎?人云古矣,厥書可傳也。」余愧無以應。歸而詢諸邑紳先生,嘖嘖稱:「密齋萬生歧黃名手,噪聞於隆萬年間,今其書恐弗全也。」余乃益愧。夫古人宰一邑,一邑之名山大川,奇人傑士,無不夙具胸中,收諸藥籠;今瑰琦如許,曾不曉其姓字,寧不愧得人之義,又何以為地方解此嘲哉。乃取其書,進其孫達而詢之,始知萬生名全,別字密齋,邑廩生,以不得志於八股,棄而就青囊之業。業輒精屢效,以其效者志諸編文,成數十卷,先為樵川太守李公付梓,一時紙貴三湘。因兵燹後,板毀無存,其孫達僅存一帖,置牆壁中,賴以免。凡官滋土者無不知此書,無不購此書,然繕寫告艱,又進其孫達而謀之,蒐括錙銖,益以清俸,募梓人,凡八閱月卒工,得書一十有八卷。展而思之:夫醫者意也。意之所致,醫者不知其為工,而方已傳於後;然則世之所為醫書,皆方之積也。今之醫者,皆欲有醫之名。欲有醫之名,而不得不求乎書,其勢然也。然欲有醫之名,而不善讀醫之書,無益於醫而究咎於書。是書之靈不能益於醫,而醫之名乃能變化其書也。醫而名矣,何難於著書。然世所號一代名手,類就習之所近,業之所傳,頓欲竦一世之人而以名予之,今讀其書何如哉!萬生之為醫,似其為學,非惟不使人知,而究不敢以名醫自處者,此其所以能為醫也,此其所以能為書而可傳也。余讀而服之,詳其著書之意,寧使醫至而名不我追,毋使名至而醫追之者也。吾輩治一邑不能有濟於世,則以有有濟於世者為幸。念今之人,猶有君子其人,廣傳其書者乎?以快吾心,而矢吾力,翻而刻之可也。
康熙五年丙午通家弟知羅田縣事直隸呂鳴和拜撰
敘
事有出於仁人孝子者,雖千萬年猶赫也。嘗觀昔之亮採奮庸,以及秉鐸宣教、彼多功德福人著作,於昭要皆救濟為懷焉,矧外此而攝生保命,又古皇所必欲傳哉。然則仁人之言之赫赫者,斯世之幸,而孝子之不欲秘惜之者,又萬世之幸矣。吾羅密齋萬氏全書,久重海內。後藏板以書林火失,而邑中所存之書,又以明季荒殘失,懷青囊者,未嘗不嘆恨也。幸五世孫萬通之獲秘藏於千百泥磚,蓋魯壁之經,天直不欲絕此道於後祀焉者。邑人士當方悅李師棠蔭之暇,僉請付梓公世,而慮工浩難成,余與通友謀曰:通之有小兒《片玉痘疹》,乃家世所秘傳,而全書未經載者,曷先刊以為全書之藉,通之欣然,乃出屬誦友考訂授梓,逾半載而始就,嗣後全書漸次刊行。然是小兒一書,圖歌方症,探妙鉤玄,詢盧扁之精微,肯堂之未及闡悉者。如許奇珍,寧不寶世。父母斯人,斷不忍有一夫不獲之事。余意後來全書一出,將民無疵癘,而物無夭扎,嬉嬉于于,俱遊於堯天舜日中矣。誰謂醫之書非採庸教鐸之功德哉,誰謂萬氏之書不成於仁人孝子之闡揚哉。企傳全璧,以志不朽云。
時順治之甲午歲季夏穀旦邑人召藜劉一炅書題
敘萬氏幼科源流
粵自先祖杏城翁,豫章人,以幼科鳴,第一世,蚤卒。先考菊軒翁,孤,繼其志而述之。成化庚子客一羅,娶先妣陳氏,生不肖,乃家焉,其術大行,遠近聞而誦之萬氏小兒科云,為貳世。羅有世儒張玉泉、胡柳溪,講明律歷史綱之學,翁知全可孝,命從遊於夫子之門而學焉,頗得其傳。翁卒矣,顧其幼科之不鳴不行也。前無作者,雖美弗彰;後無述者,雖盛弗傳,不肖之責也。故予暇日,自求家世相傳之緒,散失者集之,缺略者補之,繁蕪者刪這,錯誤者訂之。書成,名育嬰家秘,以遺子孫,為三世。異乎有子十人,未有能而行之者。其書已流傳於荊、襄、閩、洛、吳、越之間,莫不日此萬氏家傳小兒科也,餘切念之。治病者法也,主治者意也。擇法而不精,徒法也;語意而不詳,徒意也。法愈煩而意無補於世。吾不明,後世君子必有明之者。不與諸子,恐其不能明,不能行,萬氏之澤,未及肆世而斬矣;與門人者,苟能如尹公他得瘐公之斯而教之,則授受得人。夫子之道不墜,若陳相雖周孔之道,亦失其傳也,諸賢勗之哉。
卷之一
總論大法
內經曰:「諸痛癢瘡,皆屬於心」。又曰:「營氣不從,逆於肉理,乃生癰腫」。又曰:「高粱之變,足生大疔」。又曰:「汗出偏沮,使人偏枯,汗出見濕,乃生痤疿」。又曰:「開闔不得,寒氣從之,乃生大僂」。地之濕氣盛則寒,皮肉筋脈,即此數者而窮之,則知臟腑結病之枝葉。內無鬱熱蘊蓄於中,外無濕熱侵害於內,則氣血和平,肌肉輕快,癰從何來,疽從何生!凡治癰疽,先辨虛實陰陽。經云:「諸痛為實,諸癢為虛,諸癰為陽,諸疽為陰」。又當辨是癰是疽,是疔是發背,然後用藥施治,庶不差謬。熱發於肌肉之上,微腫根小,不過一二寸者為癤;熱發於臟腑之間,腫高根闊,大四五寸余者為癰;五臟熱毒流於骨髓,附骨而生者為疽;酒食過度,厚味適口,心志不遂,鬱熱不伸,專生膊內處,小孔如蜂窠,皆是發也。若疔毒,乃五臟積熱,六腑受傷,或沖冒禽獸之毒,剝受牛羊之穢,始生黍米大,不知謹護而觸犯之,輕者必重,重者必死。用香油調雄黃末服之,以攻其毒,不然立見其敗矣。夫癰毒發背之生,有五善七惡,不可不辨。動靜自寧,飲食知味一善也;大小便均調,二善也;神氣清,語聲明,三善也;膿潰腫散,色鮮不臭,四善也;身體最和平,起居如一,五善也。五善俱見則善,無以加矣。若眼白睛黑,兩目緊小,唇青瘡黑,一惡也;脛膊難轉,四肢沉重,眼閉、口張、耳聾,二惡也;不飲食,不納藥,或不知味,痛極渴甚,三惡也;痰喘氣急,面色青黑,目閉口開,四惡也;時出冷汗,恍惚嗜臥,語言顛倒,五惡也;煩躁咳嗽,腹中利瀉,小便混濁,六惡也;腫高痛甚,膿水腥臭,七惡也。七惡俱全,則不可治。五善見三則吉,七惡見四則危。凡治癰毒,初宜解毒拔毒,既潰,宜排膿定痛,如未潰時,不可服熱藥,既潰時,不可服涼藥。如初作者,先須托裡,既潰者,必要排膿,此治癰疽等瘡之大法也。又須看其時令,診其脈理,辨其虛實,決其輕重,量其病勢,斟酌用之,庶不夭折。如毒始作,無論癰疽發背等症,先須以千金托裡散,服三四劑,固定臟腑,千金內托散亦可。然後除熱以涼膈散,托裡以敗毒散,定痛以乳香湯,憎寒壯熱以小柴胡湯,嘔吐不納以人參養胃湯,飲食不克以參朱養胃湯,聲嘶以麥冬清音湯,大便秘以大柴胡湯,發渴飲水以黃耆湯,穢濁觸犯以連翹三香湯,腹痛以甘草芍藥湯,煩躁以黃連清熱湯,好眠以益氣清身湯,虛弱以人參黃耆湯,氣喘而咳以木香順氣湯,痛甚以清肌快膚湯,恍惚恐懼以鎮驚散,日久不作膿者以妙濟散,膿潰而腫不消者以真人活命飲,清瀉不止者以真人養臟湯,出虛汗不止者以黃耆固真湯,徹膿以萬靈膏,收口以生肌散。以上病症,無過於此。如遇危惡之症,即當灸竹馬穴數十壯,實有起死回生之功。又有生於內者為癰,曰腦癰,曰腸癰,曰肺癰,曰胞癰。此症與前症不同,醫者認驗真實,然後下手,不可妄用湯散,以惹毒禍,為害不小,慎之慎之。
方訣俱載圖形卷中,甚勿輕視。凡毒於未潰之先,而有前數項之症,即從各症湯內,加連翹、梔子、牛子、二花、皂角刺之類。既潰之後,而有前數項之症,於各症湯內,加人參、黃耆、二花、連翹、梔子,春多用防風、白芷、柴胡、川芎;夏多用黃連、梔子、連翹、麥冬;秋多用黃芩、蒼朮、連翹、梔子;冬多用人參、白朮、連翹、甘草。癰疽發背之治,大概如此。
又傷寒之症,有汗而未汗者,和而未和者,汗滯皮膚,毒阻骨髓,以致發為癰症,因氣血逆而不和,當解毒清熱,以千金消毒飲,不可用膏藥貼,開其毒,若見危殆,危如前症相同,即以前法治之。又有疔毒種類不同,其害則一,惟滿三十六種疔毒耳,先當以拔毒散用之,或以鐵箍散圍之,內服敗毒散、雄黃散之類,若有變症,亦同前治。
又有痰核、癭瘤並馬刀瘡之類,皆是濕熱生痰,痰甚生火,火甚生風,風甚生熱,熱甚極而病作矣。宜清痰降火之劑,宣熱拔毒之方,初覺以艾灸之,切勿妄行爛割。甚矣,醫之難言也。若非窮通性理,辨識陰陽,博覽詩書,曷能底造真方。見今傳外科者,多是鄉巷之徒,不通文理之人,瘍科未曾目見,瘡脈未曾耳聞,藥品不知性味,湯散未辨君臣,略知數件草之藥,對人稱言通曉,以誇其效,希圖苟利,病家吝財,誠信此等,付性命於庸人之手,良可嘆哉!諺云:「窮無達士,將金贈病」。有庸人說藥方,此所宜深戒也。
先賢曰:「諸經惟有少陰、厥陰二經生癰疽,少陽、陽明生瘰癘」。庸人豈達二經之竅,蓋由此經多氣少血故也。
凡診外科脈,如未潰之先,宜洪大拍指,按之有力,舉之健浮。既潰之後,按之宜沉健,舉之宜輕浮,此易收功之脈也。若未潰之先,脈來沉緩,不疾不數;既潰之後,脈來健實,或大或洪,此難收功之脈也。若前後俱得微弱之脈,此危症也,經年月日,難獲全功。須當養氣血,健脾胃,如參、耆、歸、術之類。若遲延不治,瘡毒變而入腹,既發飽滿、喘氣、腫脹、呻吟,瘡形平沒,此危症也。當速以千金托裡散,表而出之,或立馬回生散,迎而奪之,間或可治。不然,立見其禍也。
凡治癰腫,須看有膿無膿,當看正處偏處,以手按之,熱則有膿,不熱無膿,以紙浸濕貼之,干處是正膿點,然後持針開之,勿嫌口爛,以針口大而膿易盡也。
凡治癰癤,深處深針,淺處淺針,何謂淺?蓋症生於臍腹處,若深針,恐傷內膜,慎之。症生於厚肉之處,宜深針之,以瀉其毒,不可不知。吾見今之針發背者,專行勾割,去其筋膜敗肉,更加痛苦,此豈仁人之術哉!只宜用藥調治,自有愈時。切勿聽此毒手,自取危篤。見如此者,誤人甚多,恐後治人有失,故纂成瘍科方脈,以補目之未見,耳之未聞,況癰疽之生,皆由內蘊鬱熱,外感風濕,腫高大者為癰,隱伏於骨者為疽,三背而作者為發,始生如黍米大,憎寒壯熱,由漸而起,勿勾洗,宜用艾灸,多效。不然,先須內攻,攻里之後,宣熱解毒,定痛排膿,生肌斂口,此正道也。絕房事,一切牛馬穢氣不可觸,觸之非輕。常常聞香,痛是可分,如若不然,痛楚難禁。昧人不知,付之神鬼,求神禮佛,有何福生。智者察之不合,惟修合諸藥,窮究醫書,藥乃百草根苗,醫為九流魁首。重醫者,視瘍科為聖訓,慳財者,視此道為兒戲。凡我子孫,及家後醫,細心診察,寒熱虛實,修合藥品,辨別君臣,庶不差謬,學者須當自操。
附方
十三味千金內托散
桔根、當歸、川芎(酒炒)、厚朴(薑汁炒)、黃耆(蜜炙)、官桂(去皮)、白芷、甘草、乾葛、柴胡、羌活、連翹、防風。薑棗引。
空心服。
十一味千金托裡散
乳香、沒藥、甘草、荊芥、羌活、獨活、連翹、柴胡、黃耆、二花、綠豆粉。姜引。
空心服。
此二方,凡癰疽發背,宜先服三四劑為妙。
十二味涼膈散
解熱之劑。
柴胡、連翹、生地(酒洗)、黃連、薄荷、黃柏、甘草、梔仁、麥冬、羌活、黃芩、桔根。
空心服。
十三味敗毒散
拔毒之劑。
人參、甘草、川芎、枳殼、茯苓、前胡、羌活、二花、獨活、柴胡、連翹、白芍、當歸。
空心服。
十一味內托散
排膿之劑。
人參、黃耆(蜜炙)、當歸(酒洗)、官桂(去皮)、川芎、防風、厚朴(薑汁炒)、桔根、二花、白芷、連翹。
空心服。
十二味乳香湯
定痛之劑。
乳香、沒藥、荊芥、黃耆(蜜炙)、牛子、當歸、川芎、防風、白芷、羌活、黃柏、二花。雀茶引。
空心服。
五味小柴胡湯
五味隨症加減,治虛熱之劑。
人參、半夏、黃芩、甘草、柴胡。薑棗引。
空心服。
六味大柴胡湯
治大便秘結之劑。
柴胡、大黃、半夏、黃芩、赤芍、枳殼。薑棗引。
三味黃耆六一湯
解穢治渴之劑。
黃耆(蜜炙)一兩,天花粉(大渴多用,小渴少用),甘草二兩。
水煎,溫服。
十二味三香連翹湯
解穢之劑。
連翹、白芷、二花、防風、白芍、當歸、生地、乳香、木香、柴胡、升麻、雄黃。姜引。
空心服。
九味人參養胃湯
治嘔吐不納食。
人參、白朮、甘草(蜜炒)、茯苓、陳皮、山楂、神麯、麥芽、厚朴(薑汁炒)、藿香(加)。
七味參砂養胃湯
治飲食不化。
砂仁、人參、香附、陳皮、白芍、甘草、山楂、淡竹葉(三十片為引)。
空心服。
三味白芍甘草湯
治腹中疼痛。
白芍(煨)、羌活、甘草(生熟各半)。薑棗引。
空心服。
五味麥冬養音湯
治聲音嘶啞。
黃連(酒炒)、麥冬、梔子(童便炒)、訶子(去殼,麥麵煨)、薏苡仁、淡竹葉(三十片為引)。
空心服。
三味黃連清熱湯
治嗜睡。
黃連、梔子、麥冬(去心)、竹葉、燈心引。
空心服。
六味益氣清身湯
治好睡。
白連子、人參、白朮、益智仁(去殼)、黃耆、薏苡仁。
空心服。
五味人參黃耆湯
治虛弱。
人參、黃耆(蜜炙)、當歸、白朮、連翹。
空心服,用雞蛋二枚咽。
十二味清肌快膈湯
治痛甚。
羌活、荊芥、連翹、黃柏(酒炒)、生地(酒洗)、白芷、麥冬(去心)、乳香、沒藥、薏苡仁、當歸(酒洗)、二花(酒炒)。竹葉為引。
十五味妙濟散
治日久不生膿。
黃耆(蜜炙)、人參、桔根、當歸、白朮、連翹、防風、陳皮、貝母、白芷、二花、乳香、沒藥、甘草、皂角刺。
不時溫服。
七味鎮驚散
治恍惚恐懼。
人參、白朮、黃耆、當歸、硃砂、茯神、麥冬(去心)。
水煎,溫服。
十味真人養臟湯
治痢清瀉不止。
粟殼(水泡去筋)、人參、訶子、當歸、肉蔻、白朮、肉桂(去皮)、木香、白芍、乾薑。
水煎,空心服。
十四味木香順氣散
治氣喘咳嗽。
木香、厚朴、青皮(炒)、甘草、蘇葉、陳皮、檳榔、腹皮(酒洗)、赤茯苓、白芷、苦參、連翹、貝母、天花粉。
水煎溫服。
七味黃耆固真湯
治虛汗自出。
人參、炙黃耆、甘草、白朮、防風、連翹、牡礪(火煅)。薑棗引。
空心服。
太乙萬靈膏
九十六味秘傳。
治一切外症,無論大小男婦,癰疽發背,七十二種癰癤,三十六樣疔毒,並諸般無名腫毒,及痰核瘰癘,內損骨節,外傷皮肉,手足麻木不仁,走注疼痛,俱貼之,大有神效也。
大蜂房一個,石菖蒲五錢,青木香一兩,蜈蚣三條,敗龜板(自死)四、五個,何首烏一兩,穿山甲三兩,烏梢蛇蛻三條,過山龍一把(或以鬼見愁代),蛇床子五錢,蒼朮禾一把,蠶蛻(酒洗)一錢,皂角刺五錢,大風子一兩(去殼),香附子五錢(制),蟬蛻二兩,半邊蓮一把(或以佛孔草代),天花粉一兩,龍膽草二兩,女人頭髮二兩,蒲公英二兩,木鱉子一兩(去殼),地骨皮一兩,槐花二兩,忍冬藤二兩,鼠黏子五錢,蓖麻子一百粒(去殼),槐角二兩,青蒿一把,細辛五錢,升麻一兩,赤芍五錢,黑醜一兩,艾葉一把,白芷二兩,花椒五錢,甘草二兩,柴胡五錢,防風五錢,玄參一兩,雀茶五錢,大戟二兩,白蘞一兩,南星(生)一兩,白芨一兩,桔根二兩,草烏(生)一兩,羌活一兩,獨活一兩,黃耆五錢,川烏(生)一兩,昆布五錢,肉桂五錢,漏蘆五錢,巴豆(去殼)五錢,荊芥五錢,斑蝥一百個,連翹五錢,黃柏一兩,黃連一兩,槐葉一把。上藥為片,取槐、桃、柳枝各七根,香油五斤,春浸五日,夏、秋三日,冬七日,入鍋煎,以煙盡為度,用皮紙濾過,再入鍋以文武火煎,槐枝不住手攪,下黃丹十兩,密陀僧(研末)一兩五錢,以滴水成珠為度,入後藥:麝香二錢,乳香、沒藥各二兩(二味以筍衣盛著炙干為末),海螵蛸一兩,雄黃一兩,硃砂一兩,血蠍五錢,兒茶二兩,青魚膽(四斤重,要臘月的)一個,珍珠五錢,琥珀五錢,牛黃五錢,白芷一兩,山奈一兩,甘鬆一兩樟腦一兩,赤石脂一兩,白石脂一兩,龍骨(煅)一兩,枯礬五錢,檳榔(末)五錢,輕粉二錢,水銀五錢,龍泉粉(磨刀石漿泥)一兩,雞內金(炮)五錢,猩紅五錢,金箔五十片,百草霜五錢,熊膽一錢。
各味用盂缽擂細入煎膏內,攪勻,瓷器內收貯,埋土內七日,取出任意聽用。
十八味生肌散
治一切癰腫,大小無名腫毒,膿出不幹,用此敷之,敗肉自脫,新肉自生。
雞內金十個,龍泉粉五錢,熊膽二錢,雄黃一兩,硃砂五錢,沒藥一兩,海螵蛸一兩,乳香一兩,兒茶一兩,血蠍五錢,牛黃二錢,龍骨(煅)五錢,麝香一錢,珍珠一錢,赤石脂(煅)一兩,白石脂(煅)一兩,蛤粉五錢,白芨一兩,金箔四十片。
共研極細末。用陳茶洗淨患處後敷藥七日,平復神效。
十五味羌活勝濕飲
解流注之毒。
白芷、荊芥、獨活、蒼朮、黃柏、升麻、連翹、甘草、羌活、黃耆、桔根、白芍、當歸、防風、桂枝。姜引。
水煎空心服。
十五味千金消毒飲
治傷寒流注之熱。
柴胡、前胡、連翹、黃連、川芎、枳殼、茯苓、人參、甘草、炙黃耆、黃柏、肉桂、防風、白芷、二花。
薑棗引。
空心服。
四味拔疔散
此藥拔疔毒。
雄黃一錢,硃砂一錢。
二味研末,以羌活、黃連煎湯調服。
四味鐵箍散
雄黃一錢,硃砂一錢,牛黃一錢,麝香一錢。
共研細末,疔初起,用七醋磨好墨調搽,潰後用水磨墨調之,圈疔四圍。
十一味雄黃敗毒散
治疔毒。
雄黃、人參、羌活、黃耆(蜜炙)、甘草、連翹、黃
連、蓮肉、硃砂、柴胡、黃柏(酒洗)。燈心引。
空心服。
十六味加減托裡散
治諸痛入腹。
羌活、獨活、人參、柴胡、黃耆、連翹、白朮、甘草、桔根、白芍、肉桂、黃連、白芷、荊芥、二花、杏仁。薑棗引。
空心服。
十六味立馬回生散
治諸毒入腹。
綠豆粉、二花(酒炒)、人參、甘草、當歸(酒洗)、雄黃、硃砂、黃耆(蜜炙)、荊芥、連翹、桂枝、白芍、桔根、川芎、白芷、防風。薑棗引。
空心服。
神仙去毒一掃丹
雄黃二錢,硃砂三錢,牛黃二錢,麝香八分。
共研末,豬膽調勻,厚敷毒上,以桐油浸紙燃火,近毒處熏照之,須令熱氣透毒,其毒自散,痛自止。能治大小一切癰腫,發背瘡癤,並無名腫毒,赤紫丹瘤,纏喉風。初起散之,已潰掃之。藥品少而功效靈,真仙方也。
神仙敷毒失笑餅
黃泥一大團,連根蔥一大把,蜂蜜一鍾,雄黃一錢。
共為末,搗成泥餅,敷毒上,如干即換之,能治男女一切癰疔腫毒。初起用此敷貼,消腫退熱,神效。
神仙拔毒忍冬花酒
忍冬花一把,蒲公英一把,雄黃一錢,乳香一錢,沒藥一錢。
以好酒一瓶,煮藥十餘沸,再入白蜜四兩,蔥七根,又煮三、四沸,去蔥,儘量飲醉被蓋臥睡,出汗為度,治男女一切癰腫,初起服此立效。以上三方真秘傳,須珍重之。
卷之二
背圖形八症(一)
<figure> <img alt="背圖形八症"> </figure>
1.腦發 2.痄腮 3.上背發(在天柱下) 4.中背發(正對前心) 5.下背發(正對臍) 6.腰背發 7.暗發(騎馬癰) 8.赤腮癰(即痄腮)
腦發
腦發生於巔頂,由督脈太陽經所生也,乃陰陽不和,氣熱上壅,積聚不散,故成此毒。若不速治,頂裂髓枯,不可救也。先用敗毒流氣飲,次以內托流氣飲,後用白芷散,外用敷方。
八味敗毒流氣飲
蘇葉、桔根、枳殼(麩炒)、甘草、防風、人參、羌活、白芍。水煎。
食後服。
十五味內托流氣飲
人參、木香、炙黃耆、炙甘草、厚朴(薑汁炒)、蘇葉、肉桂(去皮)、枳殼、桔根、檳榔、烏藥、當歸、白芷、川芎、防風。
空心服。
六味白芷散
白芷、藁本、升麻、黃連、忍冬藤、龍膽草。
空心服。
六味外用敷方
龍膽草、忍冬藤、白芷、牛黃、雄黃、地骨皮。
以上各等分,洗淨,酒浸透,搗極細,敷毒處四圍,神效。
痄腮
痄腮毒生於牙根耳庭之前後,通於肝腎,由少陽、陽明經所生也,亦名赤腮癰,乃氣血不行壅滯頰腮,宜用清肝流氣飲一、二劑,後用托裡飲,外用萬靈膏。如初起時覺癢,用艾灸六、七壯,並頰車肩井穴內各灸三壯,甚效。
清肝流氣飲
桔根、枳殼、白茯苓、柴胡、羌活、甘草、石膏、防風、厚朴、烏藥、官桂、木香、薑棗引。
食後服。
托裡飲
人參、當歸、黃耆(蜜炙)、川芎、赤芍、甘草、防風、厚朴、烏藥(去皮)、官桂、木香。薑棗引。
食後服。
六味敷方
青蒿(春夏取苗,秋冬取根)、二花、雄黃。生蔥、黃泥、蜂蜜。
各等分,搗細成餅,側臥貼之,若初起用之,即愈。
上背發
上背發生於百勞骨下三、四節之間,由督脈、太陽經所生也。受病在胸身,經生肺肝,乃心經鬱熱,後因怒氣傷肝,熱鬱不伸,乃生背發。內經曰:「營氣不從,逆於肉裡」,至生癰疽。先宜敗毒流氣飲一、二劑,次用護心托裡飲。如危甚,用神效忍冬湯,外須用敷藥,待膿盡用生肌散。初起如黃豆大時,宜用海馬崩毒法,次用四圍灸法,如輕可減半矣。此症大忌房事、穢氣、香味等項。
十味敗毒流氣飲
人參、桔根、枳殼(麩炒)、甘草、防風、荊芥(少許)、柴胡、川芎、白芷、白芍。薑棗引。
空心服。
十味護心托裡飲
黃連、梔子、連翹、羌活、桔根、白芷、連子、乾葛、升麻、防風。姜引。
空心服。
十四味流氣飲
黃連、羌活、柴胡、木香、陳皮、紫蘇、當歸、生地、川芎、甘草、烏藥、檳榔、官桂、連翹。
空心服。
十二味神效忍冬湯
忍冬藤、龍膽草、藁本、羌活、炙黃耆、柴胡、黃連(酒炒)、甘草節、川芎、荊芥、白芷、防風。潰後加人參。
水煎溫服。
十味敷方
忍冬藤、龍膽草、仙人掌、山龍甲(即松樹根上綠衣)、地龍鱗(即地龍皮刺)、雄黃、地骨皮、連翹、白芷、火炭草。
將酒糟搗碎,敷瘡上四圍,即止痛,待痛止膿盡上生肌散,可也。
海馬崩毒法
以熱水從肘後先洗起,至手六經起端處止,日行數十次,內服前方以瀉其毒,洗至指甲尖,亦不可住手,看瘡勢穰方可住手,蓋手三陽俱系督脈所屬,洗手至穰時,勢從根本而泄,毒從根本而消,甚勿輕視。此方治發背、搭手、對口俱效,必要初起時為之。
二味神仙一醉失笑散
蒲公英、忍冬藤各二錢。
以好酒煮熱,儘量飲之醉,仍以生蔥一根,灌蜜入內要滿,以灰火煨熱壓酒,以被蓋睡取汗,汗出而愈。並治上中下三背發及三手搭,並乳發,立效。
鐵箍散亦可用。
中背發
中背發生於背中心,是因血壅出而不能歸肝,心志不遂,鬱熱不泄,氣血積聚而成毒。初起宜瘡口四圍多著艾灸,勿使長益。內服忍冬湯加失笑散,鐵箍散皆可用,多服人參敗毒散三、四劑,次用五香連翹湯六、七劑,再用排膿散,敷上生肌散自愈,切勿妄行鉤割,慎之慎之。
人參敗毒散
人參、桔根、甘草、川芎、白茯苓、枳殼、前胡、羌活、獨活、柴胡。
空心服。
又方
上中下三發背既潰,周圍以麵條圍住,將槐皮一大塊,鑽多眼鋪於麵條上,又將艾鋪於槐皮上蒸之。癢則蒸痛,痛則蒸癢而止。後以苦茶洗淨,又將輕粉三分,牙豬骨髓杵膏敷之,生肉神效,一日一易。
十一味五香連翹湯
木香、藿香、乳香、沉香、香附、羌活、獨活、桑寄、升麻、木通、連翹。
空心服。
十味排膿內補散
癰疽發背潰後,皆宜服之。
人參、黃耆、當歸、川芎、白芷、肉桂(夏天少用)、防風、甘草、厚朴、桔根。
空心服。
十一味神仙綠豆粉湯
解熱定痛之劑。
綠豆粉、乳香、沒藥、桔根、荊芥、羌活、赤芍、木通、連翹、二花、厚朴、甘草。
空心服。
十一味敷方
忍冬藤、龍膽草、鳳尾草、燈心草、血見愁、地骨皮、牡丹皮、青蒿、胡蓮、雄黃、白芷。
共為細末,用酒糟搗爛敷患處四圍,止痛。
下背發
下背發生於兩腎眼中間,系督脈太陽經所司也。受在心經而五臟之毒,因肝積熱於脾,又飲食爆炙,貪色過多,以致水枯土耗,故生斯毒。治宜先補腎調脾,先用補腎地黃湯三、四劑,後用敗毒流氣飲相兼而服,後用排膿生肌自愈,切勿割,慎之。
八味補腎地黃湯
山藥、山萸、熟地、鹿茸、牛膝、丹皮、茯苓、澤瀉。
空心服。可治腰腎發。
十六味敗毒流氣飲
紫蘇、桔根、枳殼、防風、柴胡、甘草、川芎、白芷、白芍、當歸(酒洗)、羌活、茯苓、烏藥、陳皮、連翹、二花(酒洗)。
空心服。
十六味內托流氣飲
黃耆(蜜炙)、生地(酒洗)、白芷、川芎、赤芍、赤茯、肉桂(少用)、防風、甘草、烏藥、人參、枳殼、桔根、木香、連翹、二花。薑棗引。
空心服。
五味敷方
忍冬藤(酒洗)、生地、地骨皮、丹皮、雄黃。
將好酒浸透,搗爛敷患處。
腰背發
腰背發生於兩腎眼之處,由腎、膀胱之所司也。乃三陽之毒,促人大命,內損元氣,外感濕熱,先用補腎地黃湯三、四劑,後用敗毒流氣飲(此二方見前),再用三香內托飲,定痛消毒飲,綠豆粉飲。
十九味三香內托飲
人參、木香、甘草、厚朴、紫蘇、桔根、枳殼、黃耆(蜜炙)、藿香、肉桂、烏藥、當歸、白芍、白芷、川芎、防風、乳香、升麻、乾葛。
空心服。
十八味定痛消毒飲
人參、當歸(酒洗)、川芎、白芍、白芷、枳殼(麩炒)、茯苓、半夏(青油炒)、柴胡、甘草、防風、羌活、升麻、厚朴(薑汁炒)、二花、乾葛、連翹、川楝子。
空心服。
八味綠豆粉湯
二花(酒洗)、豆粉、蒲公英(酒洗)、荊芥穗、乳香、沒藥、升麻、栝萎根、皮。
空心服。
五味敷方
地龍甲、山龍甲、忍冬花、龍膽草、雄黃。
以上諸藥各等分,捶細末,以豬膽同酒調勻敷之。
又方
以地龍甲一味,炒焦存性,研末酒調敷之。
又方
用剪刀菜捶生酒糟敷患處,干即換之。
暗發(騎馬癰)
暗發(騎馬癰)生於糞門之前,陰囊之後,乃手足三陽三陰表裡之所屬也。因腎經蘊熱流於大小腸間,熱血積而成毒,若緩治即成漏瘡,大小便從此而出。先服補腎地黃湯二、三劑(方見前),後服敗毒流氣飲、內托追毒飲,再用排膿生肌自愈。
十三味敗毒流氣飲
人參、桔根、枳殼、甘草、防風、柴胡、川芎、羌活、白芷、白芍、蘇葉、連翹、二花。姜引。
空心服。
十四味內托追毒飲
川芎、人參、黃耆(蜜炙)、甘草、厚朴(薑汁炒)、桔根、枳殼(麩炒)、當歸、白芷、防風、檳榔、白芍、木香。皂角刺引。
空心服。
九味神效車前飲
車前子、甘草節、赤芍、檳榔、木通、防風、二花、豬苓、蘇葉。
空心服。
四味敷方
螵蛸、兒茶、牛黃、雄黃。
同生蔥搗爛,敷上,神效。
卷之三
背圖形八症(二)
<figure> <img alt="背圖形八症"> </figure>
1.對口 2.上搭手(脊骨第三節旁開1寸半肺俞穴) 3.中搭手(脊骨第四節旁開二寸膏育穴) 4.下搭手(脊骨第十四節旁2寸盲門穴) 5.囊發 6.蛇頭疔 7.天蛇頭毒 8.膝發
對口
對口瘡生於橫山骨下,百勞骨上,正對口生是也。其痛不可當,上連腦頂,下徹心肝,乃手足三陽三陰之所司也,治之不善必死。因思慮過多,鬱熱不伸,炙爆多傷,故生斯毒。始生宜海馬崩毒法,並灸肘尖穴、神闕穴各十餘壯,甚效。用祛毒一掃丹(方見前),後服三香內托飲(方見前),定痛拔毒飲,內須排膿定痛,外須收口生肌。先宜服益腎制火湯,不然脛項筋脫,腎水耗散,心肝熱熾而斃。
十三味益腎制火湯
黃柏(鹽炒)、連翹、知母(鹽炒)、地黃、甘草、白芍、肉桂(去皮)、當歸、黃連、川芎、人參、黃耆、白朮。
空心服。
十三味定痛拔毒飲
羌活、牛膝、黃耆、白芍、甘草、乳香、柴胡、香附、前胡、蘇葉、黃芩、枳殼、二花。
空心服。
五味敷方
忍冬藤、龍膽草、百草霜、上京墨、地骨皮。
酒搗敷之。
正背發
正背發生於當心中,不上不下,不左不右,正對心脾,比諸毒尤甚,與對口相同,乃通身經絡所屬也。不宜勾割,治與諸發背同。
上搭手
上搭手生於匙骨之下,去背溝一指是也,乃手足太陰太陽之所屬也。去肺膈不遠,不可勾割。由下元枯竭,上焦積熱,宜滋陰降火。三香內托飲(方見前),加黃柏、知母、連翹、二花。定痛拔毒飲(方見前),加黃柏、知母、梔子、二花、牛子、連翹、花粉、黃芩、湘蓮而服,排膿定痛而愈。
八味白芷散
連翹、白芷、乳香、黃柏、升麻、沒藥、羌活、二花。竹葉引。
空心服。
九味敷方
生地、牛膝、二花、仙人掌、半邊蓮、龍膽草、清涼膏、雄黃、連鬚子。
以酒糟共搗,敷患處。
中搭手
中搭手生於背中心,離三指之間,亦手足三陰三陽之所屬也。離臟腑亦近,不可用刀針。因腎不足而心有鬱熱,故生斯毒。宜順氣開鬱,清熱追毒。先服三香連翹湯,次服定痛清氣湯,然後排膿生肌。
九味三香連翹湯
香附(酒炒)、木香、乳香、羌活、連翹、牛子、二花、當歸、白芍。
空心服。
十六味定痛清氣湯
人參、黃耆、白朮(土炒)、連翹、生地、當歸、木香、乳香、沒藥、桔根、白芷、川芎、麥冬、羌活、二花、皂角刺。
空心服。
生肌妙方
獖豬骨髓、輕粉(一分)。
用青布蔸定,捶膏貼之,神效。
五味敷方
生地、忍冬、膽草、黃柏、雄黃。
以酒糟搗爛,敷之。
囊發
囊發,發於陰囊之上,乃足厥陰之所屬也。其病亦酷,因心勝陰虧,濕氣下流,故生斯毒,用青荷葉包之,或紫蘇葉洗淨去毛包之。若無,以油單紙,將兒茶水煮過包之。亦可內服十三味流氣敗毒飲,外上敷藥。
十三味流氣敗毒飲
澤瀉、川芎、赤芍、蘇葉、甘草、麥冬、香附、白朮、茯苓、青皮、防風、柴胡、羌活。
空心服。
三味敷方
海螵蛸、兒茶、蛤粉。
共為末,干敷,或生肌散亦可。
二味敷方
干荷葉、干蘇葉。
焙乾,等分為末,酒調厚塗肉上亦可,外以油紙包之效。
蛇頭疔
蛇頭疔生於大指之上,三、四指亦生,因五臟熱邪蘊積,故外發於六經起指之端,宜瀉六經熱毒,須服連翹泄毒湯,外用敷藥。初覺以獨腳蓮煎水洗之可消,既潰不用。
十三味連翹瀉毒湯
連翹、青黛、木香、羌活、桂枝、黃連、麥冬、甘草、五味子、薄荷、白芷、防風、紫蘇。
空心服。
敷藥
敷藥用豬膽調雄黃搽。
蛇頭疔詩
蛇頭瘡作痛連心,日夜呻吟不得寧。
豬膽雄黃筒指上,痛苦熬煎自覺輕。
天蛇頭毒
天蛇頭毒生於中指頭,乃心經積熱,邪毒攻指,初覺以芋禾煎水洗五、六次之間,用芋頭禾竿焙乾研末搽。內服十一味托裡流氣飲。
十一味托裡流氣飲
人參、肉桂(去皮,少用)、白芷、當歸、連翹、黃耆、防風、川芎、白芍、厚朴、木香。
一味敷方
久雨後,籬笆下糞草上所生小菰,其色似水紅,形似古竹簪,連根焙乾為末,無論已潰未潰,如瘡口乾,用麻油調搽,濕用干末敷上神效。
膝發
膝發生於兩膝之上,乃足少陽經所屬也。似乎人面瘡有窠穴,又有口眼,甚是可畏。由心肝壅熱下流胯膝,故生斯毒。宜用拔毒流氣飲,後用排膿生肌,若經七、八年不愈者,由此跛足,為喪身,其禍不淺矣。
十九味拔毒流氣飲
黃柏(鹽炒)、防己、川膝(酒炒)、木瓜、紫蘇、木香、白朮、二花、黃連、麥冬、前胡、檳榔、牛子、大腹皮、甘草、赤芍、首烏、川烏(制)、地骨皮。
空心服。
十一味防風牛膝湯
川膝、木瓜、檳榔、木香、乳香、防風、黃連、甘草、花粉、白朮、人參。
空心服。此方洗瘡尤效。
二味敷方
將貝母為末,檳榔磨水調搽,以萬靈膏、生肌散敷之,效。
外方
治鶴膝風。
糯米煮飯,酒並曲三味共搗,敷痛處,三日即愈。
又對口瘡方
用剪刀菜捶生酒糟敷之,幹了再換,即愈。
卷之四
面圖形十二症(一)
<figure> <img alt="面圖形十二症"> </figure>
1.鬢髮 2.眉發 3.耳發 4.頤發 5.鬚髮 6.肩發 7.乳發 8.胸發 9.手背發 10.小便毒(便發,生於陰頭之上) 11.腳背發 12.腳跟發
鬢髮
鬢髮生於兩額之間,小兒婦人多有之,男子生此者,多不救,乃手足少陽、太陰之所司也。因心肝積熱,頭額受風,故生此毒,宜泄二經之熱,以十一味柴胡升麻湯。
十一味柴胡升麻湯
藁本、羌活、升麻、乾葛、防風、黃連、赤芍、生地、麥冬、當歸、蒲公英(酒洗二次)。
空心服。
八味神方白芷散
白芷、升麻、二花、桔根、川芎、連翹、黃連、羌活。
食後服。
七味敷方
雄黃、兒茶、螵蛸、乳香、沒藥、麝香、牛黃。
共為末,以酒調敷。
眉發
眉發生於兩眉之間,燥爛如人眼目,甚可畏也。小兒生此立死,大人生此者,十全二、三,乃手足少陽經所受也。宜用海馬崩毒法,不然,膿血浸兩眼,目先壞,宜用後二藥相兼服後,排膿生肌常服之。
九味清心蓮子飲
黃耆、甘草、蓮子、車前仁、茯苓、麥冬(去心)、人參、黃芩、地骨皮。
食後服。
十二味羌活敗毒散
人參、黃耆、羌活、獨活、連翹、乾葛、升麻、川芎、地骨皮、白芷、丹皮、二花。
食後服。
八味敷方
牛黃、雄黃、硃砂、血蠍、兒茶、乳香、沒藥、螵蛸。
共為末,以酒調搽之。
耳發
耳發生於耳門邊,乃心腎濕熱所生。其病有三:曰簟耳,曰痔耳,曰濕耳。俱先用清肝流氣飲,後用定痛降火飲,若簟耳、痔耳,用針刺破,以清涼膏貼之,生肌散敷之。
十四味清肝流氣飲
枳殼、桔根、黃芩、柴胡、羌活、赤芍、防風、川芎、荊芥、白芷、升麻、連翹、甘草、前胡。
食後服。
十三味定痛降火飲
柴胡、前胡、紫蘇、防風、厚朴、陳皮、甘草、半夏、川芎、白芷、當歸、羌活、升麻。蔥引。
食後服。
九味清涼膏
黃連、大黃、黃芩、鬱金、朴硝、玉簪花、獨腳連、
天花粉、白芨。
共為末,雞蛋清調搽。
頤發
頤發,生於兩顴骨之下一寸,乃手足太陽陽明經所屬也,因脾肺積熱,故生斯毒,若不早治,定成漏腮。初起時用雀茶煎湯洗之。隨服升麻解毒湯,十二味追毒散,外敷生肌散愈。
九味升麻解毒湯
升麻、乾葛、防風、甘草、白芍、羌活、川芎、玄參、白芷。
食遠服。
十二味追毒散
連翹、白芷、防風、羌活、升麻、黃連(酒炒)、荊芥、二花、當歸、黃耆、人參、黃芩。
食後服。
三味敷方
雄黃、白芷、螵蛸。
共為末,敷之。
鬚髮
鬚髮生於頤下地角處,乃手足太陽太陰經之所屬也。因飲食太過,蓄熱上升,始生如黍米大,由漸燥爛痛癢不一,經年不愈。以抱風藤一大把,煎水熏之,勿透熱氣衝臉,內服升麻解毒湯及追毒散(見上),外用敷藥可愈。
四味敷方
石膏、螵蛸、雄黃、枯礬。
共為末敷之。
肩發
肩發生於兩肩背之上,乃手足三陽三陰經之所屬也。因風濕熱積而成毒,或挑擔人,多生此疾。宜服內托流氣飲,外用清涼膏及生肌散並敷方。
十四味內托流氣飲
炙黃耆、生地、白芷、川芎、赤芍、防風、甘草、人參、玄參、黃連、桔根、連翹、二花、羌活。
食後服。
六味敷方
半邊蓮、皂角刺、木鱉子、仙人掌、雄黃、大楓子。
共為末,敷之。外可用清涼膏及生肌散(方見上)。
乳發
乳發生於兩乳之上,乃厥陰、陽明經所屬也。有內吹外吹之別,惟婦人多生此病,因二經風熱壅塞,血氣凝滯而生。內吹者,因胎中小兒氣吹,故生此病。初起覺以艾葉灸併火罐燎之效。外吹初覺捏髮乳出,亦可消。若內吹至產後自愈。若外吹不治,必致穿胸走脅而斃矣。先服一醉忍冬花酒(方見前),隨服十六味敗毒流氣飲、定痛乳香湯,外用萬靈膏、生肌散敷之。
十六味敗毒流氣飲
蘇葉、桔根、枳殼、甘草、防風、柴胡、前胡、連翹、川芎、羌活、升麻、白芷、當歸、黃耆、二花、皂角刺。
食遠服。
十三味定痛乳香湯
人參、黃耆、當歸(酒洗)、川芎、茯苓、甘草、烏藥、香附、赤芍、乳香、沒藥、二花、連翹。
食遠服。
九味敷方
乳香、沒藥、熊膽、兒茶、螵蛸、寸香、龍泉粉、百草霜、綠豆粉。
共為末,酒調敷之。
又方
生酒糟搗蒲公英渣敷之,其酒儘量飲之,至醉效。貼以萬靈膏,收以生肌散(方見上)。
胸發
胸發生於正胸之中,上離結喉三寸,離心窩不遠,乃手足六經交會相關之所。此症酷促人命,在三、四日間,若不速治,骨裂皮開,甚可畏也。先宜拔毒、定痛,勿使定花、開花可也。定痛以火紙卷乳香、沒藥末於中,外以青布包紙條,以油醮條,燃火於痛毒上熏之。若痛要照至不痛,此神效也。內服祛毒鎮心飲,勿使開花,若開花,神仙不治也,慎之!慎之!
十一味祛毒鎮心飲
硃砂、麥冬、黃連、二花、青木香、乳香、當歸(酒洗)、生地、蓮米(去心)、茯苓、連翹。姜引。豬心一個,水四碗,煎一碗。
空心服。
十二味清熱潛心湯
麥冬、乾葛、升麻、硃砂、乳香、黃連、當歸、川芎、桔根、柴胡、黃耆(蜜炙)、連米(去心)。煎法同前。
空心服。
手背發
手背發生於兩手之上,筋骨之間,乃手六經之所屬也。由心肝積熱,流於手背而生,始覺宜鐵箍散外敷,後以定痛流氣飲,並內托流氣飲。外用萬靈膏、生肌散(方見上),可收全功。此症初起,如黍米大,後酷,可不懼哉。
十四味定痛流氣飲
人參、炙耆、川芎、茯苓、甘草、烏藥、當歸、枳殼、白芷、乳香、防風、羌活、白芍、連翹。
食遠服。
十五味內托流氣飲
羌活、升麻、人參、黃耆、烏藥、當歸、川芎、甘草、防風、官桂、白芷、厚朴、木香、連翹、二花。
食遠服。
六味白芥子散
白芥子、官桂、羌活、黃連、二花、天花粉。
具用水酒炒,水煎。食遠服。
三味敷方
地骨皮、絲瓜子、二花。
以酒和搗細敷上。
三味敷方
鬼見愁、地骨皮、膽草。
以酒和搗爛敷上。
又方
用抱風藤(又名抓山虎)一大把,入瓦罐內煎水,以罐口對準瘡口熏之。如水冷又煎又熏,日熏七、八次。如痛將罐口移遠些,不痛移近些。不過三、四日後膿干、腫消、止痛、平復就好,此方神效。
此三方發背俱可通用,甚效。
小便毒(便發)
小便毒,生於陰頭之上,乃人身腎脈之總司也。又名便發。因酒色過度,極熱流於下焦,或惹婦人陰蝕而生,或行經時交合而生,受禍雖不同,其害則一,神方難醫。初起之時,用紫花地丁、麝香三四分,生薑一片,煎水一碗,空心服之神效。如小便脛腫痛,宜服木香流氣飲、檳榔追毒飲。如燥爛亦宜敷貼,不然膿血塞竅,脹腫難禁矣。
十六味木香流氣飲
木香、木通、紫蘇、荊芥、半夏、豬苓、澤瀉、連翹、白朮、赤芍、黃連、車前、穿甲、黃柏、茯苓、萹蓄。燈草為引。
空心服。
九味檳榔追毒飲
檳榔、牛膝、木通、草節、豬苓、連翹、生地、黃柏、二花。燈心引。
空心服。
五味敷方
牛膝草(冬時取根)、通草、車前仁、二花膽草。
共用酒浸,搗爛敷之。
七味敷方
雄黃、血蠍、螵蛸、兒茶、枯礬、黃連、乳香。
共研細末,用黃蠟、白蠟熬溶,攤油紙上包裹前藥末,貼陰頭上甚效。
試效方
水粉、四六片、兒茶、虎耳草汁調搽。一方加松香,一方加青黛,一方加石膏。
腳背發
腳背發,生於腳背之上,筋骨之間,乃足少陰所屬也。比手發尤甚,因濕熱相搏,血滯而成。或赤腳沾惹蛇毒蟲毒,或撞破皮而成,或染穢物觸犯而成者。始覺宜鐵箍散(方見前),次用後藥,再用萬靈膏徹膿,生肌散收口。
八味墜毒沉香飲
沉香、木香、牛膝、檳榔、膽草、生地、木瓜、二花。
空心服。
十味三香木瓜飲
木香、乳香、沉香、木瓜、防己、檳榔、黃連、二花、骨皮、丹皮。
空心服。
腳跟發
腳跟發,生於腳跟之上,由汗腳涉水,或遠行傷筋,或濕熱流注而成,初起,勿視容易,始生多癢,多將艾灸,十餘日自愈。不然,則膿血淋漓,經年不斂。以萬靈膏貼之,以生肌散敷之,如癢,以椒茶朴硝湯洗之,內服六味五味子湯可愈。
六味五味子湯
牛膝、防己、檳榔、赤芍、牛子、五味。
空心服。
四味敷方
乳香、沒藥、螵蛸、石膏。
共為細末,用黃白蠟溶化入藥末䬪餅,包貼患處。
卷之五
面圖形十二症(二)
<figure> <img alt="面圖形十二症"> </figure>
1. 頂癰 2.赤面疔 3.肩疽 4.螻蛄上串 5.螻蛄中串 6.螻蛄下串 7.乳根癰生乳下 8.肚腹癰 9.腎氣遊毒 10.痔漏 11.鞋帶癰 12.足心癰
頂癰
頂癰,生於顛頂之上,乃人身經絡之總司也。其病在心,六腑不調,濕熱聚之而成毒。宜升麻敗毒飲、羌活勝濕湯,外用敷藥,徹盡膿水,然後生肌可愈。
十味升麻散毒飲
藁本、白芷、連翹、桔根、川芎、防風、當歸、二花、升麻、白芍。
食遠服。
十味羌活勝濕湯
蒼朮(制)、連翹、黃柏、獨活、防風、白芷、細辛、當歸、黃連、牛子。以上俱用酒炒。
食遠服。
十味敷方
青木香、白芷、二花、膽草、大黃、生地、當歸、青蒿、白芨、黃連。
酒和搗爛敷之。
赤面疔
赤面疔,生於人面上,乃脾經積熱上炎,初生如黍米大,略癢,切勿抓破,若犯之,其害甚大。始用鐵箍散,後用追毒飲、崩毒飲。若腫起,內只服藥,使膿熟自穿,以生肌散敷之。
十二味追毒飲
羌活、白芷、升麻、黃連、雄黃、乳香、沒藥、柴胡、甘草、防風、川芎、桔根。
食遠服。
十一味崩毒飲
雄黃、乳香、沒藥、兒茶、硃砂、牛黃、全蠍、白礬、木香、白芷、甘草。姜引。
若病勢大,加大黃、穿山甲煎成膏,日服六、七次,疔自拔而毒自消,大有神效,勿輕視此方也。
肩疽
肩疽生於兩肩之上,乃肺脾積熱上衝肩井。始生時,人多不識,但肩井中痠痛六、七日方現形。若不治,六、七月不得痊愈,甚至肩井燥爛而危矣。初覺時,以艾火灸之,內服海馬崩毒流氣飲,外用敷藥,膿盡上生肌散。
十味海馬崩毒飲
硃砂、雄黃、乳香、沒藥、白礬、穿甲、白芷、大黃、連翹、木香。
食遠服。
十一味流氣飲
木香、桔根、蘇葉、烏藥、白芷、川芎、二花、青皮、赤芍、柴胡、骨皮。
食後服。
四味敷方
白果肉、貝母、雄黃、大棗。
共搗爛,敷之。
螻蛄串
螻蛄串者,蟲多也。其形如蜻蜓,頭短尾長,善迎風走水。患見疾,不破不已,如潰破,若不斷其膿水,自肩井貫串至肘臂之上,貫而串,串而三焉。若下一、二寸為中串,再下一、二寸為下串,因不斷膿,以至貫串。秘方用斷爛散,以燈火斷之。又以艾灸肩井穴,並肘尖、曲池各五七壯。內服湯藥,外用膏藥並生肌散,調治月餘而愈。不然恐成廢人。此疾因五臟六腑,蓄受濕熱,故外傷皮膚而成也。
十五味加味流氣飲
木香、甘草、升麻、乾葛、枳殼、蘇葉、桔根、烏藥、白芍、白芷、川芎、防風、厚朴、羌活、二花。
食遠服。
十二味加味三香湯
乳香、沒藥、茴香、人參、黃耆、當歸、白芍、甘草、防風、桔根、連翹、川芎。
食遠服。
十六味加味定痛湯
人參、黃耆、木香、甘草、黃連、桔根、當歸、赤芍、白芷、川芎、防風、乳香、羌活、獨活、茯苓、香附。
食遠服。
十二味敷方
大棗、白果肉、荔枝肉、雄黃、龍眼肉、硃砂、螵
蛸、枯礬、乳香、沒藥、二花、兒茶。
以酒搗如泥,敷之。
九味斷爛散
枯礬、膽礬、寸香、雄黃、乳香、沒藥、兒茶、石膏、螵蛸。
共為末,磨京墨調勻,敷搽四圍,即愈。
七味敷方
膽草、乳香、沒藥、熊膽、黃連、牛膝、二花。
共搗細末,用檳榔磨好酒調,敷毒四圍而愈。
乳根癰
乳根癰,生於兩乳之下,乃厥陰陽明經之所司也。因氣壅血滯,濕氣蘊蓄而生,宜海馬崩毒飲,一醉忍冬湯(二方見前),敗毒定痛飲,初覺以艾灸,外用膏藥生肌散可愈。敷方與前乳發內吹同。
十二味敗毒定痛飲
羌活、獨活、防風、白朮、荊芥、白芍、升麻、乾葛、二花、連翹、黃耆、蒲公英。
食遠服。
肚腹癰
肚腹癰,生於肚臍之側,乃太陰脾經所司也。因脾有熱,心火太盛,初起根腳如盤,寒熱發戰,宜用艾灸,可使重變輕也。宜內服外敷後藥,後上生肌散,切勿勾割。
二十一味內托流氣飲
人參、黃耆、白朮、木香、川樸、甘草、乾葛、柴胡、蘇葉、黃連、桔梗、枳殼、肉桂、檳榔、當歸、白芍、白芷、川芎、防風、二花、牛子。
空心服。
七味敷方
龍膽草、乳香、沒藥、熊膽、黃連、牛膝、二花。
共研細末,用檳榔磨水,好酒調藥,敷毒四圍,即愈。
腎氣遊毒
腎氣遊毒,生於大胯之側,陰頭盡處之地,乃足少陰經之所司也。男或由行房而為風熱所傷,女由行經而為風熱所搏。初覺宜神仙敷毒失笑餅(方見前),如痛,起用定痛流氣飲、檳榔墜毒丸,外用萬靈膏,徹盡膿水,可愈。
十三味定痛流氣飲
木香、紫蘇、桔根、枳殼、厚朴、連翹、檳榔、香附、木瓜、防風、牛膝、大腹皮、二花。
空心服。
五味檳榔墜毒丸
枳殼(麩炒)一兩,大黃(半生半熟)一兩半,木瓜一兩,防風五錢,檳榔一兩。
共為末,煉蜜為丸,如黃豆大每用五、六十丸,長流水送下,服六、七次為度,其毒可盡。
又方
仙人掌、土牛膝。
以酒捶細,敷之。
痔漏
痔漏,生於肛門之邊,乃下焦之所司也。好酒色之人,多有之。因火氣下流腸胃蓄熱。其名有七,治法則一,曰牝、曰牡、曰雞冠、曰羊奶、曰通腸、曰翻花、曰脈痔。惟有通腸、翻花難療。治外痔之法,始生用艾隔蒜灸三、四壯,去蒜貼肉灸三、四壯,可不勞而愈。或用過天絲結斷痔頭,然後用敷藥。又須用黃連四物湯、蝟皮丸、涼血地黃湯、葛根湯。治內痔之法,宜涼血、解毒、升提其墜氣,可愈。若漏痔或因附骨之症,或因痔窟之開,而不與生肌長肉,直至內潰,膿血淋漓。宜蠟礬針,以納其穴,服上湯丸,以拔其毒。仍貼萬靈膏,徹盡膿血,再上生肌散可愈。至若通腸翻花,須內消加敷方。上方均可服而愈。
五味黃連四物湯
當歸(酒洗)一錢,黃連七分,川芎、白芍、生地各二錢。
空心服。
二味蝟皮丸
蝟皮(酒浸過焙乾)四兩,槐角(經霜者焙乾)一斤。
將此二味為末和勻,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淡酒空心送下每早百丸。
外洗蒸法
黎擊子(即算盤子)十股,桑白皮一股。
煎水蒸洗,不過三、四次而愈矣。
五味槐角丸
槐角(制)半斤,槐花(制)半斤,檳榔四個,蝟皮(酒浸焙乾)一兩,黃芩二兩。
俱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或酒或水送下。
十味涼血地黃湯
生地、赤芍、丹皮、槐角、紅花、枳殼、梔子、黃柏、連翹、黃連。
空心服。
二味結痔法
用過天絲與蠶絲合成,纏痔頭上六、七轉,上貼不厚不薄蒜一片,著艾灸於蒜上三壯,後上生肌散,可愈。
二味蠟礬針
用黃蠟溶化枯礬末少許,搓成長條,納入漏竅中,膿血盡,上生肌散。
二味洗痔湯
用馬齒莧煎水洗之,又以白花菜煎水洗之。
鞋帶癰
鞋帶癰,生於腳脛彎之上,龍骨之下,乃濕氣流積於此而生。宜內服檳榔定痛飲,外貼萬靈膏,膿盡,上生肌散,可愈。
五味檳榔定痛飲
檳榔、木瓜、牛膝、乳香、黃柏。
空心服。
腳心癰
腳心癰生於腳掌心中湧泉穴,乃至陰所生也。因伏熱於內,濕熱下流,或遠行履濕地,或沾惹毒氣,或被物所傷而生。初覺宜艾灸,內服牛膝湯,外貼萬靈膏,膿盡上生肌散,不然恐成漏腳,即是神仙,不能治矣。
八味牛膝湯
王瓜根、土茯苓、牛膝、黃柏、蒼朮、羌活、黃連、當歸。燈心引。
空心服。
六味敷方
車前子、燈心草、地骨皮、二花、龍膽草、通草。
以酒糟捶爛,敷之。
卷之六
側圖形十一症
<figure> <img alt="側圖形十一症"> </figure>
1.眉風毒 2.耳門癰 3.耳根癰 4.核癰 5.中肩發 6.大腰帶 7.內肘毒 8.外肘毒 9.內臁 10.外臁 11.丫指毒(生於大指丫內)
眉風毒
眉風毒生於兩眉之間,乃脾肺濕熱,沖聚於眉峰也。內服敗毒流氣飲,外貼萬靈膏,若破,上生肌散,宜用燈火甚妙。
十三味敗毒流氣飲
羌活、獨活、桔梗、紫蘇、川芎、當歸、白芷、防風、升麻、柴胡、黃連、黃芩、白芍。
食遠服。
耳門癰
耳門癰生於兩耳之門邊,乃肝腎蘊熱上炎耳門而生。宜內服清肝滋腎飲,外貼萬靈膏,又上生肌散。若初起時,用神仙祛毒一掃丹、敷毒失笑餅(方見前)。
十一味清肝滋腎飲
柴胡、升麻、黃柏、青皮、羌活、獨活、白芷、地骨皮、荊芥、桔根、黃耆。
食遠服。
耳根癰
耳根癰生於耳根下牙根上,乃少陽陽明火甚而然。宜瀉二經之火,用清肝消毒飲。初起用神仙敷毒失笑餅,更灸頰車、肩井穴各三壯。
十三味清肝消毒飲
柴胡、升麻、前胡、防風、玄參、桔根、黃連、白芷、石膏、川芎、黃柏、生地、羌活。
食遠服。
核癰
核癰生於地角之下,由心肺積熱。初起赤腫如盤,多著艾灸可消,內服解毒黃連湯,外用敷藥,若潰,用萬靈膏、生肌散。不然,恐成漏核之患矣。
九味解毒黃連湯
升麻、羌活、桔梗、甘草、黃連、梔子、黃柏、連翹、黃芩。
食後服。
六味敷方
忍冬草、燈心草、地骨皮、過山龍、遠志肉、車前子。
共搗爛,用青布包蔸之。
中肩發
中肩發生於肩膀之中,近肘後玉池之地,乃心肝積熱而成也。內服托裡流氣飲,外用神仙失笑餅。若潰後,用萬靈膏。
七味托裡流氣飲
羌活、白芷、桔根、黃連、肉桂、柴胡、黃芩。
食後服。
大腰帶
大腰帶生於肚膀骨下,離奶五寸有餘。初起如桃,漸漸赤腫,因濕熱所傷心肝脾三經,當速解毒,不然漸漸沿腰如索纏轉,後破,痛苦難當也,名曰龍癬瘡。用敗毒流氣飲、千金救苦飲、消毒飲治之後,以萬靈膏生肌收功。
十四味敗毒流氣飲
紫蘇、川芎、當歸、人參、黃耆、甘草、羌活、獨活、荊芥、桔根、黃連、白芷、防風、連翹。
食遠服。
二味短毒截腰法
白芨一兩,明雄一兩。
共為末,雞蛋白調搽。
十一味千金救苦飲
羌活、白芍、蒼朮(米泔水浸)、連翹、黃連、桔根、乳香、沒藥、木香、白芷、升麻。
食遠服。
三味消毒飲
石榴根皮、棠梨根皮、地骨皮。
共煎水洗。
內肘毒
內肘毒生於肘後內側,乃六經熱血凝滯而生。初起內服木香敗毒飲,外上清消毒散敷之,若腫潰,以萬靈膏貼之,可愈。
外肘生於肘後外側,與內肘毒治同。
十味木香敗毒飲
木香、膽草、二花、當歸、地骨皮、川芎、桔根、荊芥、羌活、甘草。
食遠服。
七味上清消毒飲(即敷方)
龍泉粉、雄黃、大黃、黃連、黃柏、黃芩、白芨。
共研末,雞蛋清調搽。
內臁
內臁生於兩足臁骨內,由濕熱而生,或撞破皮膚潰爛而成。痛癢不一。宜用炒鹽和椒茶煎水洗之,次用桐油紙燃火熏之,後用黃蠟一兩,麻油五錢,枯礬五分,共入鍋內煎溶,以油紙攤膏貼之,待膿盡,上生肌散。
二味敷方
螵蛸一兩,枯礬五分。
共為末,以椒茶鹽水洗淨敷之。
又方
雄黃、豬膽。
以桐油調搽之,亦效。
外臁
外臁生於正臁骨上,洗法同前方。不論內外經年不愈,以成頑瘡粉毒者有之,以致腳瘡。血虛又加涉水之勞,洗淋過度,此血脈汙濁凝滯不能行而瘡痛,或遇夜痛甚,營血行於陰也。患者必節口味,雞能生風,魚能助火,豬肉屬陽,亦助火也,須戒慎之。治法宜托裡流氣飲和血為主。止痛用澤蘭葉敷之,甚效。
十八味托裡流氣飲
蒼朮、靈仙、梔子、紅花、連翹、木瓜、乳香、沒藥、川柏、牛膝、杏仁、赤芍、當歸、川芎、生地、防風、羌活、皂角刺。量大小虛實各等分。生薑引。
水煎,空心服。服後以三白膏貼之。
三白膏
白蠟一錢,輕粉一錢,獖豬油三兩。
捶爛以油紙攤膏貼之。未貼三白膏之先,用陳泥燉(即點燭陳泥座),捶細以水和之,攤薄餅轉傳患處,用燈草二根為水路,取陳艾燃二支灸泥餅上,要灸得痛至癢,癢至痛方住,再上三白膏。
五寶丹
鍾乳(火煅)三錢,冰片二分,琥珀三錢五分,珍珠二分,硃砂二分,灰面三錢。
六味共為末,分作十二股,外用土茯苓六斤,每半斤捶細煎濃湯,將前藥每夜配一服置掌中吮之,以土苓湯咽之,次日將湯作茶,忌鹽十二日,並一切發物。
又方
臁瘡初起,用青布包乳香、沒藥、螵蛸、艾葉在內捲成筒,或桐油或麻油浸透,於瘡上四圍照而熏之,痛要熏癢,癢要熏痛,仍以雄黃、豬膽搽。用澤蘭煎湯洗亦好。
又方
無論內外二臁俱效,將黏穀草包陳艾熏過數次後,用蔥、椒、炒鹽、五加皮煎水洗瘡,再將鬆節燒炭研灰,麻油調敷,以傘紙包,將針刺幾眼貼肉,如干以油調潤之。
又方
以百草霜一味空心入口,嚼成泥敷之。
四味敷方
用靴皮,不拘多少,火煅存性為末,加乳香、沒藥、檳榔、血蠍。共為末,後以椒茶鹽煎水,洗淨展開,用麻油搽瘡一遍,再用藥末敷之。
又方
黃柏一兩,以豬膽汁搽,黃柏灸之,灸干,又搽又灸,以透為度,研末入冰片一分,調勻,再將椒茶、鹽湯洗淨拭乾,四圍搽之,恐生內大急。
又方
黃蠟七錢,清油四兩,鳳凰衣(出雞蛋殼)、婦人發,以文武火煅成膏,滴水成珠時,速下百草霜一兩,人中白一兩,攤隔紙膏貼之。
丫指毒
丫指毒生於大指丫內,由濕熱蘊蓄而成也。始覺腫硬,即以艾灸之,立愈。不然,以豬膽調雄黃搽之,亦效。若腫甚而潰者,以六味敷毒散敷之。
六味敷毒散
雄黃、螵蛸、龍泉粉、白芨、乳香、大黃。
共為末,或酒或雞子清調敷。效。
卷之七
側圖形十二症
<figure> <img alt="側圖形十二症"> </figure>
1.結喉風癰 2.鬢疽 3.赤面疔 4.頭癰 5.挑針 6.瘰癧 7.馬刀瘡 8.上脅癰 9.下脅癰 10.腿遊毒 11.臀癰 12.指丫刺(指風刺)
結喉風癰
結喉風癰,生於結喉之間,號曰海門第一關。其毒最危,由心肝脾肺腎火熱上炎,毒氣攻喉。若喉癰外症,宜服內托流氣飲,外貼萬靈膏、生肌散,切勿用針自取危篤。如喉風內症,必畏寒,或腫或不腫,必痰涎壅塞痛甚,或湯水略下,即以三稜針於少商穴刺出血,瀉其毒,即服甘桔湯。如病勢重,即服化毒湯,或研末吹之。如惡寒腰痛發熱,名喉閉傷寒,宜發散,用內托流氣飲(方見前),或宜下甘桔湯。
甘桔湯
人參、桔根、甘草、射干、升麻、牛子、荊芥穗、山豆根。
俱以滾水泡,百步峰為引。治內。
十味化毒湯
桔根五錢,薄荷葉二錢,荊芥三錢半,甘草二錢,山豆根二錢半,牙皂二錢,硼砂二錢,芒硝三錢,辰砂二錢,雄黃二錢。
共研細末,或吹喉,或湯服。治內。
十五味洗毒散
桃仁(去皮尖為末)、雄黃、穿甲(炒焦)、枳殼(麩炒)、玄參(酒磨)、檳榔(酒磨)、桔梗、紅花(酒炒)、赤芍(生用)、木香(水磨)、甘草(生用)、澤瀉(略炒)、丹皮。皂角刺為引。
若下,加大黃四錢,再煎一、二沸服之。內外俱用。
七味吹鼻散
專治急喉風。
小牙皂三分,明雄六分,全蠍梢(焙乾)六個,藜蘆一錢半,牙硝一兩,麝香一分,生礬三分。
共為細末,吹入鼻中,吐出痰涎,自愈。
又方
用水榨刺蟲(名雀不踏),或三五個焙乾青魚膽(臘月取之),酒米為末用三分,冰片五釐,麝香三釐。
速取吹喉中,立效。此治急喉風之神效也。
外方
治諸骨哽喉方。用玉簪花根搗汁,以筆管灌入喉中,甚效。
又方
用金鳳仙花根(即紅鳳仙也)搗汁,合醋煮數沸,用有嘴瓶盛之,仰臥而灌之,其骨即出。
又方
用威靈仙根搗汁,和醋煮之,吞法同前。
上二花根不可沾牙。
又方
紅砒三分,糯米為丸,銅綠為衣,薑湯送下,即時吐出。
又方
喉中被骨刺傷,已生血泡,甚至日刻漸長,緊塞喉中,外不能進,內不能出,宜速用牙皂三分,膽礬半分,上片五釐,麝香五釐,為極細末,吹入喉中二、三次,即泡破血出而愈。
又方
凡小兒誤吞穀麥芒刺者,急取鵝口涎吞之,甚效。取涎,將鵝倒掛的口涎取用。
以上諸方,無論大人、小兒皆可用。
鬢疽
鬢疽生於兩鬢之中,由脾肺心肝積熱而生也。內服敗毒清氣飲,外用敷藥,膿盡用生肌散,可愈。
十四味敗毒清氣飲
紫蘇、桔梗、枳殼、當歸、甘草、白芍、白芷、川芎、柴胡、羌活、前胡、連翹、升麻、乾葛。
空心服。
五味敷方
白芨、龍泉粉、青木香、乳香、雄黃。
以酒調,捶細敷之。
赤面疔
赤面疔生於正面之上,浮腫而紅,乃心肝血熱、氣壅上衝然也。宜先服十一味升麻敗毒湯,後服敗毒消氣飲(方見上)。外敷八味一掃涼敷方、萬靈膏、生肌散可愈。
十一味升麻敗毒湯
升麻、白芷、乾葛、白芍、甘草、桂枝、連翹、當
歸、羌活、桔根、荊芥。
食後服。
八味一掃涼敷方
熊膽、兒茶、乳香、沒藥、生地、片腦、雄黃。
共為末,以黃連、黃柏煎井水調敷患處,可消。
頭癰
頭癰即正後發也,生於後頸之上,由五臟積熱而生,初覺用神仙祛毒一掃丹、失笑餅選用。內服後方,外用萬靈膏,膿盡上生肌散。可愈。
十八味敗毒流氣飲
人參、黃耆、官桂、當歸、甘草、川樸、紫蘇、桔根、枳殼、檳榔、烏藥、防風、白芷、川芎、二花、白芍、柴胡、連翹。
食後服。
挑針
挑針生於兩眼上下胞,由肝脾積熱而生,初起以冷水拍後頸背膊百遍,有紅筋自泡起,用布針刺破,則腫消矣。
瘰癧
瘰癧生於耳後及項間,一名九子癰,一名老鼠疱,其實皆瘰癧也。多起於少陽經。蓋少陽多氣少血故也。由嗜欲太甚,酒味太厚,思想太勞,志願不遂,思滛於外,內蘊七情,中傷六慾,或傳染,或誤治,種種不同,為痰則一。男子見此,潮熱頻生,女人見此,經水不調,漸成不治之症。如初見耳後項下,或三四個,或似連珠。即如初起,核上以艾灸之,每核各八、九壯,或十餘壯,更於肩井、肺俞、風池、缺盆等穴,各灸三、五壯,真有起死回生之妙矣。後服消痰降火之藥,可不勞而收全功也。每見人頻用爛藥,甚至勾割,自取喪亡,可不惜哉。患此者,必要清心養性,淡味節食,可保終始也。治此症者,當各盡心,庶不夭折矣。以萬靈膏,清肌消毒,長肉生肌,是為聖藥。既潰,徹盡膿,長肉消毒,是為神方,此二者對症之藥也,必不可少。
十八味消痰和氣飲
陳皮(去白)、半夏(薑汁炒)、茯苓、玄參、桔根、荊芥、升麻(去黑皮)、白芷、紫蘇(酒洗)、黃芩(酒浸)、黃柏(酒炒)、昆布、川芎、當歸、木香、防風、花粉、甘草。
食後,仰臥服。
二十二味開鬱清痰丸
香附(醋炒)、陳皮(去白)、半夏(酒炒)、川芎、甘草、蒼朮(酒炒)、羌活、桔根、黃連、海石、黃芩、全歸、玄參、白芷、石膏、連翹、枳實、貝母、青黛、花粉、昆布、海藻(酒洗)。
以上研細末,煉蜜為丸,如梧子大,或薑湯或茴香湯送下,每早空心服,六、七十丸可愈。
十一味清肝流氣飲
紫蘇、防風、桔根、枳殼(麩炒)、甘草、厚朴(薑汁炒)、前胡、川芎、當歸、羌活、萊菔子。
水煎,不拘時服。
十三味消風和氣飲
紫蘇、桔根、枳殼、甘草、烏藥、香附、茯苓、半夏、厚朴、青皮、羌活、柴胡、赤芍。薑棗引。
空心服。
十八味救苦化痰湯
黃耆(蜜炙)、人參、甘草、連翹、丹皮、當歸、生地、白芍、紫蘇、羌活、防風、昆布、三稜、桔根、玄參、升麻、龍膽草、天花粉。姜引。
食後服,仰臥片時。
二十二味敷方
乳香、沒藥、血竭、螵蛸、兒茶、熊膽、麝香、雄黃、硃砂、牛黃、白芷、赤石脂、礞石、穿甲、云丹粉、百草霜、龍骨、虎骨、豬頭骨、狗頭骨、雞頭骨(其骨俱用火煅)、青魚膽。
共為細末,無論已破未破,俱敷上,外用萬靈膏蓋之。
馬刀瘡
馬刀瘡生於缺盆之外,自胸而至脅,蓋由痰核瘰癧之時,治不如法,以至潮熱頻作,血氣精神減少,腫起大潰,以致膿血毒氣下流,而發此症。何謂馬刀?蓋馬者,行甚速也,刀者,利器也,行疾而器利無將豈能善敵哉。必須先服奔毒飲,外著艾灸肩井、肺俞、膻中、風池、中腕、百勞、曲池等穴,各五、六壯,宜用前瘰癧症內諸方皆可服。若馬刀未破,其面小即從核上灸之,外貼萬靈膏,並敷藥調理自愈。如稍遲延,雖神丹不可治也。
二十四味奔毒飲
花粉、牛子、生地、當歸、昆布、柴胡、青皮、桑白皮、黃柏、桔根、川芎、人參、黃耆、白朮、乳香、沒藥、雄黃、羌活、麥冬、乾葛、升麻、黃連、硃砂、陳皮。
食遠服。
十七味瘰癧時方
海藻、海帶、昆布(以上各二錢,但以醋浸洗、焙乾火煅),連翹(去隔)、陳皮、桔根、石膏、黃芩、牡蠣(火煅)各二錢,荊芥、柴胡、防風、黃柏、苦參、黃連(薑汁炒)各一錢,木通、夏枯草各四錢。
此藥要用十劑。空心服,忌生冷發物。
外一方
用蒼朮三斤,蔥斤半,俱切片熬膏,以青布攤膏貼之效,一日三換。
四味敷方
蓖麻子(去殼、油)一兩,松香(嫩者)五錢,乳香、血竭各一錢,搗成膏敷貼之。已破後,即用此方。
十味瘰癧藥酒方
二花四兩,萱草根四兩,益母草四兩,紫花地丁四兩,玄參、甘草、大黃、石菖蒲各五錢,鵝不食草、歸尾各四錢。
用好酒十壺,煮三炷香埋土中三日,取出,不拘時服。已潰未潰,服之俱效。
十七味痰核腫痛方
連翹、歸尾、白芷各二錢,防風六分、乾葛四分、枳殼三分,花粉七分、陳皮六分、貝母五分,茯苓四分,苦參三分,二花二錢,炙草三分,桔根六分,黃芩三分,蘇梗三分,夏枯草二錢。
以上藥味,俱不可加減,用水碗半煎一碗,再用野菊花根煎水酒共三鍾,對前藥,每日早中晚食後服。此方神效,救人多矣。
上脅癰
上脅癰,生於脅下二、三寸遠,乃肝經風熱壅甚,故生此毒。宜清肝流氣飲,如潰萬靈膏貼之,上生肌散,自然平安。
十九味羌活定痛飲
羌活、獨活、玄參、升麻、白芷、乳香、沒藥、防風、紫蘇、桔根、柴胡、麥冬、甘草、黃耆、人參、白朮、連翹、二花。薑棗引。
食遠服。
下脅癰
下脅癰生於兩脅下,與臍相對是也。由肝腎二經濕熱壅甚而生。治法湯藥與上脅同。
腿遊毒
腿遊毒,生於大腿之中,乃腎與小腸之所司也。由邪聚於經絡,熱氣傷於皮膚,血凝此處而生。始覺用一掃丹、失笑餅可消(方見上),遲則服後藥,潰後用萬靈膏徹膿,再上生肌散可愈。
十三味紫蘇流氣飲
紫蘇、川樸、甘草、香附、檳榔、木瓜、腹皮、川芎、二花、枳殼、烏藥、牛膝、骨皮。
十一味托裡流氣飲
紫蘇、枳殼、桔根、羌活、獨活、大黃、甘草、腹皮、烏藥、香附、連翹。
空心服。
臀癰
臀癰生於臀突之上,上近腰腎,下近大腿。由濕熱相侵,氣血凝滯而生,形大如盤,上腫其腰,下腫其胯,此為陰中之陽,因血結而氣不通矣。宜宣熱拔毒,大補氣血之劑,厚脾胃,滋補根本,如此則膿易作,而熱易宣。宜拔毒羌活飲、宣熱連翹湯。不然經年月難愈。滋補之後,膿血既成,以長針開之,針孔內以芫花根插之,外用萬靈膏貼之,內服人參敗毒散,俟膿盡而自平矣,勿圖速效,聽信下工之言,以草藥敷之,血得寒涼凝聚不行,以致數年之苦,良可畏矣。
十九味拔毒羌活飲
羌活、獨活、連翹、白芷、桔根、紫蘇、枳殼、檳榔、大腹皮、柴胡、前胡、白芍、當歸、鬱金、乳香、沒藥、丹皮、穿甲。皂刺引。
空心服。
二十三味宣熱連翹湯
連翹、紫蘇、甘草、黃連、人參、黃芩、黃耆、川
芎、當歸、生地、梔子、柴胡、枳殼、香附、赤芍、鬱金、地骨皮、白朮、二花、牛子、茯苓、川樸、花粉。
水煎,空心服。
指丫刺
指丫刺,生於足指上,因濕熱侵指而成,其症痛癢不一,用下藥敷之。
九味敷方
金鳳草(子亦可)、膽草、蘇葉、骨皮、雄黃、乳香、沒藥、忍冬草、車前子。
以酒糟搗敷之。
六味敷方
龍泉粉、白芨、骨皮、石榴皮、螵蛸、丹皮。
共搗爛,以酒調敷。血盡再上生肌散,可愈。
卷之八
面圖形十五症
<figure> <img alt="面圖形十五症"> </figure>
1.上眼丹 2.下眼丹 3.白麵疔 4.須毒 5.乳癰 6.夾脅 7.心腹肚癰 8.肚便癰(在小腹之側) 9.手心毒 10.手腕毒 11.便毒(即魚口在馬胯眼內) 12.鯉魚便毒(在內胯之側) 13.鶴膝風 14.膝腿毒 15.腳拐毒(在踝骨之上)
上、下眼丹
上眼丹生於眼胞之上,下丹生於眼胞之下,赤腫而痛癢不一,若不治,恐成膿流壞眼目,乃心肝積熱,毒氣上衝,血壅而成也。宜鹽炒菊花隔紙熨之,或鹽炒隔紙貼之,內服清肝流氣飲、清心黃連丸治之。
十六味清肝流氣飲
羌活、防風、茯苓、甘草、柴胡、川芎、當歸、青皮、荊芥、紫蘇、蔓荊子、赤芍、麥冬、連翹、蒙花、石膏。
食後服頭湯,二湯洗丹。
七味清心黃連丸
甘草、黃連、防風、連翹、羌活、細辛、菊花。
各等分為末,煉蜜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粒,空心服,茶湯送下。
白麵疔
白麵疔生於兩頤之間,正面之上,由寒積久生風,風生熱,熱生氣,上衝於面,而生斯毒。先宜鐵箍散(方見前)後用追毒托裡飲或狗寶丸更妙。
十八味追毒托裡飲
紫蘇、桔梗、枳殼、甘草、防風、柴胡、川芎、羌活、白芷、白芍、連翹、當歸、犀角、乳香、沒藥、黃連、二花、雄黃。薑棗引。
空心服。
四味狗寶丸
蟾酥一錢,片腦一錢,狗寶二錢,乳香二錢。
共為末,酒糊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一粒蔥三根和藥咽之,以熱送下,汗出為度。
須毒
須毒生於上唇有須之處,乃脾肺有熱,毒氣結聚而生。初宜用鐵箍散,潰用生肌散。內服清肝流氣飲(方見眼丹)。
乳癰
乳癰生於正乳之上,乃厥陰陽明經之所屬也。初起必癢,用艾灸十餘壯可消。若成大毒,法同乳吹。何謂乳癖,蓋硬而不痛,如頑石之類,經三、四月而成。
挾脅
挾脅生於兩脅之下,乃肝經積熱,氣血不行而生。初覺用一掃丹、失笑餅,若內消稍遲,則不可也,只用清肝流氣飲(方俱見前)。外用敷藥。
三味敷方
過山龍、山芋頭、山藥。
酒搗爛,青布包之。
心腹肚癰
心腹肚癰生於正肚之側,去臍一掌,乃心脾經,風熱愈甚,氣血壅聚而生,宜三香追毒飲、清心追毒湯,潰後用萬靈膏,膿盡則用生肌散。
十九味三香追毒飲
羌活、連翹、甘草、花粉、紫蘇、白芷、防風、二花、肉桂、黃耆、茯苓、乳香、木香、沉香、芍藥、鬱金、生地、枳殼、前胡。
食後服。
十四味清心黃連湯
黃連、麥冬、肉桂、香附、白芷、桔梗、枳殼、連翹、當歸、川芎、紫蘇、羌活、黃柏、忍冬草。
食後服。
肚便癰
肚便癰生於小腹之側,乃肝腎二經之所司也。緣飲酒貪色,腎水不足,相火內動,鬱熱不伸,下流小腹,故壅結而成也。初起,用神仙失笑餅,潰後,用萬靈膏,膿盡,上生肌散,內多服清熱追毒飲,滋腎消毒湯。
十五味清熱追毒飲
羌活、乾葛、黃芩、白芍、當歸、赤芍、花粉、生地、連翹、紫蘇、黃柏、知母、甘草、二花、車前草。
空心服。
二十味滋腎消毒飲
人參、黃耆、當歸、柴胡、青皮、前胡、黃柏、知母、黃連、梔子、連翹、骨皮、腹皮、五味子、二花、乾葛、生地、白芍、枳殼、陳皮。
空心服。
手心毒
手心毒生於兩手掌心,乃厥陰心經之所司也。治之不善,去死不遠,蓋由心經燥甚,血熱妄行,肝風鼓舞,毒長四肢,加以憂思,酒色過度,遂使毒流骨髓,侵入勞宮。治宜定痛消毒飲、內托流氣飲、千金追毒飲,乳香反魂湯。外敷以萬靈膏,後用生肌散收功,不然見筋骨斷而斃矣。
十三味定痛消毒飲
紫蘇、白芍藥、川芎、甘草、桔根、烏藥、白芷、防風、羌活、獨活、茯苓、連翹、桂枝。薑棗引。
食後服。
十八味內托流氣飲
人參、木香、當歸、川芎、黃耆、芍藥、防風、甘草、厚朴、枳殼、桔根、白芨、烏藥、連翹、黃芩、檳榔、紫蘇、腹皮。薑棗引。
食遠服。
八味千金追毒飲
人參、黃耆、桂枝、乾葛、連翹、黃連、升麻、二花。每劑重二、三兩。
食後服。
十五味乳香返魂湯
乳香、雄黃、乾葛、首烏、當歸、木通、赤芍、白芷、茴香、沒藥、甘草、枳殼、木香、黃耆、二花。薑棗引。
食後服。
六味敷方
龍泉粉、白芷、螵蛸、石脂、熊膽、麝香。
用皮樹汁煎藥成膏,調勻,以油紙攤膏貼之。
手腕毒
手腕毒生於掌後交骨之間,蓋由心生熱,肝生風,風熱壅甚,血氣燔灼,又兼喜怒憂恐,感積於心,而生此毒。當用定痛消毒飲、內托流氣飲,若毒貫透手心、手腕者,此心毒流於骨髓,乃危症也。急以三香托裡飲救之,或乳香返魂湯(方見前)。外貼萬靈膏,後上生肌散。若痛甚,以乳香散熏之。
十八味三香托裡散
乳香、木香、大黃、人參、黃耆、甘草、紫蘇、桂枝、乾葛、烏藥、當歸、桔根、防風、花粉、白芍、二花、升麻、玄參。
食後服。
十四味乳香散
乳香、沒藥、雄黃、二花、川芎、蒲公英、草烏、木鱉、艾葉、桃葉、白芷、青蒿葉、何首烏、麝香(少許)。
上藥搗爛成團,用瓦器盛著燒煙燻之,或煎水洗亦可。
便毒
便毒即魚口,生於馬胯眼內,男婦皆有之,乃厥陰肝經之所司也。因酒色過度,或坐臥濕地,或濕熱浸透而生此毒。魚口者,開而不合也。治之不善,經年不愈,始以一掃丹、失笑餅,內服木香消毒飲,可內消而愈。如遲追以人參敗毒飲,黃耆解毒湯。既潰,用萬靈膏、生肌散,忌行動不易合口。此毒有公母之分:公者,小而長易治;母者,圍而大難治。公則無子,母則有三、四子,先生母毒,子別列於外,以艾灸三、四壯,其子即隱,次第服藥,除其後患矣。
二十二味木瓜消毒飲
木瓜、乳香、枳殼、紫蘇、白芷、檳榔、防風、木香、腹皮、川膝、肉桂、連翹、甘草、防己、黃耆、川芎、當歸、白芍、二花、小茴、羌活、柴胡。
空心服。
二十味人參敗毒散
人參、甘草、川芎、茯苓、枳殼、前胡、羌活、獨活、柴胡、木瓜、乾葛、防己、牛膝、檳榔、腹皮、黃連、黃柏、豬苓、麥冬、梔子。
空心服。
鯉魚便毒
鯉魚便毒即魚口也,生於兩胯之側。陰頭盡處,乃腎與膀胱之所司也,蓋由濕熱透於膀胱,酒色過度,傷於脾腎,治如便毒。初起用黃柏二兩,蒼朮一兩,此二味以豬膽汁搗敷之。
鶴膝風
鶴膝風生於膝頭之上,由腎肝積熱傷筋,或坐臥濕地,或熱足過水,或為風熱所傷而生。初起如拳,久如盤樣,治之若緩,遂成漏膝。初起以艾灸之,或著敷藥,內服木瓜消毒飲,紫蘇流氣飲,外貼萬靈膏可愈。不然,恐成跛足矣。
二十二味木瓜消毒酒
木瓜、檳榔、牛膝、防風、川烏、甘草、烏藥、肉桂、蒼朮、黃柏、羌活、赤芍、木香、當歸、川芎、紫蘇、二花、白芷、連翹、骨皮、加皮、腹皮。
以絹袋盛之,懸酒罈煮三、四日之後,一七之內,如常飲之,以肉食壓之,忌鵝羊雞魚鮮物。
十七味紫蘇流氣飲
紫蘇、川樸、甘草、烏藥、檳榔、枳殼、川烏、防風、白芍、牛膝、腹皮、木瓜、黃柏、木香、蒼朮、草烏、二花。姜引。
水煎,空心服。
十六味敷方
牛膝、車前、二花、益母、大腹皮、龍膽草、燈心草、地骨皮、五加皮、牡丹皮、生薑皮、南星、當歸頭、香附、川烏、通草。
諸藥先搗爛,用好酒做成餅,厚鋪紙上貼之。
膝腿毒
膝腿毒生於下側去膝不遠,亦由濕熱所傷,血聚成毒,治同鶴膝風。若緩,則成漏膝矣。
腳拐毒
腳拐毒生於腳筋骨之上,因濕侵骨,風傷皮,或因刑挾棒所傷,或因物傷,經久不愈,亦成此毒。宜貼萬靈膏,徹盡膿血,再以椒茶鹽湯洗可愈。
卷之九
瘤症總論(瘤症圖形十一症)
<figure> <img alt="瘤症圖形十一症"> </figure>
1.粉瘤(可治) 2.中粉瘤(不可治) 3.筋瘤(不可治) 4.肩瘤(不可治) 5.肘瘤(可治)6.脅瘤(不可治) 7.乳瘤(可治) 8.發瘤(可治) 9.腰瘤(可治) 10.腿瘤(可治) 11.拐瘤(可治)
瘤症總論
或問曰,子云:外症分門類治,其立意勤矣,用心仁矣。古之外症,又有所謂瘤者,不知從何而起,從何而成,未嘗有痛癢苦楚,無寒熱膿血之災,突然而生,如有物伏於其中,大便於人者,是何而然也?答曰:瘤者,流而積,積而聚,聚而成也。乃人身之滯氣,濁血結聚而成也。如李如桃,而形狀不同,如瓜如瓠,而名色不一。古稱有六:曰骨瘤,曰脂瘤,曰膿瘤,曰血瘤,曰筋瘤,曰石瘤,以其瘤之中有此物,故指其實而名之也。今原圖形一十三症,證其所生之處而言之也,其瘤中所伏之物,亦不過六者之聚而已。或又曰:子云,是矣,治之亦有方乎?答曰:百病皆自內發於外,古人治病用膏藥以攻內,針灸以攻外,皆祛也。今瘤之所生,由滯氣濁血所成,豈無藥以祛之?內服湯藥,外貼膏藥,內外交攻,表裡並治,瘤可愈矣。切不可妄用針刀勾割,恐膿血崩潰,多致夭亡。慎之!慎之!
十七味大流氣飲
治諸般瘤症,無論頭面胸背手足,通用皆效。
人參、黃耆、當歸、川芎、肉桂、厚朴、白芷、甘草、桔梗、防風、烏藥、檳榔、白芍、枳殼、木香、紫蘇、青皮。薑棗引。
瘤在上食後服,在下食前服。
七味昆布散
海藻、昆布(俱用酒)、海石(飛過)、海粉、白芷、青黛、浮麥,加海馬。
共為末,掌上咽之,或蜜丸如杏核大,食後以酒咽一丸。
二味白芷膏
石灰(如銅錢大)一塊,糯米十四粒。
二味俱用鹽水化開,入辰砂末,澄片時用此點之。
四味梅花片散
片腦、血蠍、黃丹、寒水石。
共為末,搽於瘤上。
十二味龍珠膏
此膏治諸瘤頗效,宜量勢而用,若眼上、喉下、乳下,宜斟酌之。
龍芽草三兩,棘棗根五錢,海藻五錢,蘇木五錢。共為末,水二十碗,煎至十碗,去渣。又用桑柴灰二碗,麵灰一碗,蒼耳子草灰二碗,用草紙放羅底上,用前藥水煎熱,淋取灰汁十碗,澄清入鍋內,微火熬成膏,用巴豆霜、白丁香、寸香、輕粉攪勻,瓷器收貯,每取敷瘤,去舊藥敷新藥,如此敷數次,其瘤自潰,用萬靈膏徹盡膿水,上生肌散而愈。
治癭瘤方
即氣頸也。
昆布、海藻、海帶、海馬(米泔水浸漲)各二兩,穿甲(土炒)、石燕(醋煮七次)、黃藥(燒淨土焙乾)各二錢。
共為末,蜜(少加面)為丸,如黃豆大,每服五至十丸,以木香磨水吞之。
又方
螵蛸、昆布、海金砂、冬花、木香、水晶石、海帶、夏枯草各五錢,海馬一個,石燕一兩。
共為末,再用黃藥引,酒送下。
又方
海藻一兩,昆布一兩,海馬三個,石膏三錢,螵蛸一錢八分,木香三錢,陳皮三錢,黃藥子二兩。
共研末,黃藥湯送下,忌生冷鹽。
又方
昆布、螵蛸、海帶各四兩,黃藥二兩,小茴五錢,小草五錢,木香三錢。
共為末,飯後連送下三茶匙。
又方
昆布半斤,用米泔水洗海藻一斤,醋製海馬一對,醋煅石燕一對,火燒向醋中焠之,自然榨細,海螵蛸三錢,夏枯草子一兩(即紫背天衢子是也)醋炒,一人只用五錢。研末,酒送下。
卷之十
小兒圖形九症
<figure> <img alt="小兒圖形九症"> </figure>
1.肥瘡 2.軟癤 3.癩頭瘡 4.月蝕 5.牙(核)疳 6.夾腮 7.耳疳 8.赤遊風 9.白遊風
肥瘡
肥瘡多生於小兒頭上,用糯米、蒼朮等分炒成炭,研末油調搽。
詩
肥瘡最是小兒生,糯米蒼朮各等分。
共炒成炭來研末,油調敷上最安寧。
軟癤
軟癤生於小兒頭上,用茶湯洗淨膿血,以酒麴研調雞子清搽。
詩
小兒軟癤甚堪憐,酒麴研調雞蛋清。
茶湯洗盡來敷上,不消三次自然寧。
癩頭瘡
癩頭瘡,用羊屎燒灰,天雁油敷,先以竹潦水洗之,展干。
詩
小兒癩頭莫胡求,羊屎燒灰天雁油。
竹潦水中去洗淨,展干發上敷先瘳。
月蝕瘡
月蝕瘡即走馬牙疳也,內用涼膈散,外用搽藥。
涼膈散
黃連、黃芩、梔子、連翹、甘草、桔根、薄荷。若火甚,加大黃、芒硝,竹葉。燈心引。
水煎,食後服。
搽藥方
乳香二錢,沒藥二錢,兒茶、血蠍、螵蛸各一錢,枯礬五分,石脂七分,蚊蛤三分,地蝨婆五分,麝香五釐,紅鶴片不拘多少,羊馬棒(即刺公頭開紅花是也)、人中白不拘多少,上片五釐,百草霜五分。
共研細末,搽之。
外方
地骨皮(去皮)、枯礬(焙乾)。
為末,搽之。
牙(核)疳
牙疳生於牙根上,涎流疼痛,用陳便桶木,枯礬(研爛)、核灰、雄黃調搽,即時消。
夾腮
夾腮生於耳根,用雄黃、生蒜、黃泥,捶成餅敷毒上。
詩
夾腮生於耳根起,雄黃生蒜及黃泥。
捶來成餅敷毒上,三朝之後痛全移。
核疳
核疳流水地角潰爛,用雄黃、枯礬、明粉、螵蛸、乳香、蛤粉、青魚膽敷之。
詩
核疳流水地角爛,雄黃枯礬並螵蛸。
乳香蛤粉青魚膽,叫君閒散兩頭歡。
赤遊風
赤遊風手上生黑點,極痛極癢,用生薑、陳艾、槐葉煎湯洗之。
詩
赤遊手上生黑點,痛癢時時口叫難。
生薑槐葉煎湯洗,又加陳艾病即痊。
卷之十一
面圖形六症
<figure> <img alt="面圖形六症"> </figure>
1.上疳瘡 2.重舌 3.纏喉風 4.泥鰍毒 5.臍上瘡 6.下疳瘡
上疳瘡
上疳生於口內牙根之上,內爛涎水長流,此是心脾積熱,治用黃連(切片研)、白礬(飛過)、人言(棗子包燒煙盡)。共為末,搽之最妙。
西江月
牙疳生於口內,牙根肉爛如螬,流涎水滴苦難熬,此是心脾熱勞。黃連切片重研,白礬飛過輕敲,棗子包信火中燒,共末搽之最妙。
重舌
重舌是舌下生舌,由心中積熱。治用防風、荊芥、黃連、玄參、麻黃、升麻(細研)、白芷、羌活、殭蠶、鬱金各等分,和合水同煎。
食後常將吞嚥。
西江月
重舌心中積熱,舌下生舌難言,防風荊芥及黃連,玄參升麻細研,白芷羌活同伴,殭蠶鬱金相摻,等分和合水同煎,食後常將吞嚥。
七律
重舌重起病如何,膽礬兒茶合同科。
雄黃熊膽青魚膽,針完吹上笑呵呵。
一共用多立綱紀,油塵一吐是奇方。
不然毒入心宮裡,須防頃刻命消亡。
纏喉風
纏喉風生於喉蛾之下,或左而纏右,或右而纏左,此心肺熱毒上攻,其毒最酷,醫非神手,十不救一也。凡看此症,纏不過結喉者,十可治五、六;若纏過喉者,十可治一、二,亦是醫之妙手,方能如此也。凡始覺以艾灸兩肩井、兩曲池、兩三里穴,可使上下分其毒,又以三稜針刺兩少商穴,血出亦泄其毒,切不可頭上用火灸。若錯行火攻,十不救一,此症號死裡逃生,再脫一骨胎也。宜服拔毒羌活飲、解毒升麻湯,外少用敷藥,使內外兩拔其毒,可內消而愈矣。如若外潰,亦有可生之路,潰後用萬靈膏長肉生肌,如毒頭在口內,亦無妨也,常以椒鹽茴香湯漱口,以解穢氣,膿盡始安。
十四味托毒羌活飲
羌活、獨活、升麻、乾葛、連翹、桔根、荊芥、玄參、黃耆、黃連、白芍、當歸、紫蘇、白芷。薑棗引。
食後服。
二十二味解毒升麻湯
升麻、人參、川芎、前胡、枳殼、羌活、白芷、二花、連翹、防風、桂枝、乾葛、白芍、甘草、黃耆、紫蘇、蔓荊、桔根、玄參、當歸、荊芥、黃連。薑棗引。
食後服。
十四味敷方
白芷、白芨、生地、骨皮、丹皮、加皮、腹皮、忍冬、車前、益母、牛膝、公英、牙皂、青木香。
以上俱用酒洗,用酒搗敷。
九味吹喉散
熊膽、雄黃、乳香、木香、麝香、硃砂、兒茶、螵蛸、青魚膽。
以上共為末吹之,勿睡,輕輕咽之。
泥鰍毒
泥鰍毒,生於指中,初起宜用艾灸,將豬油調雄黃搽之。
臍上瘡
七絕
臍上生瘡常出水,螵蛸礬末及雄黃。
蛤粉和合赤石脂,干搽三日是神方。
下疳瘡
下疳瘡生於陰頭之上,乃濕熱相侵而然也。有貪色而生,有淫婦占精而生,與穢婦行房而生。初若無事,既潰,痛不可忍,用花椒、陳茶、艾葉、桃、柳、槐葉,共煎水洗之,外用兒茶、黃柏、雄黃、螵蛸、輕粉、蛤粉、枯礬,共為末搽之。
又十三味方
黃連、木通、豬苓、赤芍、檳榔、白朮、車前、甘草、忍冬、川芎、紫蘇、厚朴、連翹。
空心服。忌房事一月。
卷之十二
婦人四症
<figure> <img alt="婦人四症"> </figure>
1.血風瘡 2.陰蝕 3.乳發 4.頭風
頭風症
頭風症惟婦人最多,蓋由產後敗血過甚而傷風受冷,或月水來多而受濕感寒,血氣虛弱,風寒來頂,致頭鬆弛而畏冷怕風,腦如空筒而髓枯血干,炎天裹包怕寒目如瞑,脹痠痛不止。宜人參四物湯、黃耆補虛湯、防風勝濕湯,更灸風池穴、巔頂穴可愈。
十一味人參四物湯
人參、當歸、熟地、白朮、川芎、甘草、細辛、升麻、白芷、紅花、白芍。薑棗引。
食後服。
十七味黃耆補虛湯
黃耆、白朮、人參、甘草、茯苓、羌活、熟地、蒼朮、黃芩、紅花、藁本、川芎、白芷、桔根、荊芥、菊花、防風。薑棗引。
食後服。
十九味防風勝濕湯
防風、紅花、當歸、黃柏、蒼朮、肉桂、乾葛、升麻、羌活、細辛、白芷、黃耆、甘草、白朮、熟地、白芍、川芎、石膏、人參。薑棗引。為丸亦可。
食後服。
婦人頭疼方
婦人頭疼,心中潮熱,飲食減少,服此方神效。
川芎一錢,當歸(酒洗)一錢、白芍八分,生地一錢,熟地二錢,丹皮三錢,陳皮二錢,雲苓一錢,寸冬(去心)一錢,香附(炒)一錢,元胡一錢,甘草六分,伏毛(鹽水炒)一錢,川膝二錢,骨皮一錢。
血風瘡
血風瘡生於兩頤後之間,痛癢不一,膿水常流,蓋由產後受風而然也。內宜防風勝濕湯(方見上),外用螵硝散可愈,萬靈膏亦可。
五味螵蛸散(敷方)
石脂、兒茶、血竭、枯礬、螵蛸。
共研末,敷毒上。
隔紙膏
黃丹、黃蠟五錢,白蠟、陀參、水粉各五錢,以桐油一鍾,清油一鍾,將前藥加頭髮入油內熬成膏,用傘紙刺眼先貼皮肉上,又將藥膏貼之,甚效。
陰蝕
陰蝕生於陰戶之內,人門之中,一癢則痠麻徹骨,一痛則痛苦酸心,皆由產後保護不慎,以致風寒內逼,或月經調治失宜,遂延濕熱中生,或產日未滿而交合,或月經未住而行房,或惹男子疳毒,內生熱症,種種不一。宜清熱流氣飲、川楝祛毒湯服之,雞肝散插之,草麻湯洗之,艾煙燻之,外此而不知求醫,則子宮散而陰戶亦脫,逐致不起者多矣。
十八味清熱流氣飲
紫蘇、牛膝、木通、豬苓、黃柏、知母、車前子、二花、牛子、連翹、赤芍、羌活、蛇床子、甘草、當歸、木鱉、紅花、生地。燈草引。
空心服。
十七味川楝祛毒湯
川楝子、車前子、蛇床子、栝蔞子、白芷、木通、大腹皮、地骨皮、五加皮、紫蘇、黃柏、當歸、羌活、連翹、麥冬、紅花、葵花。
空心服。
九味雞肝散
臭蕪荑、蛇床子、硫黃、朝腦、花椒、枯礬、雄黃、螵蛸、黃連。
共為末,取新雞肝搽上藥末,乘癢時插入陰戶之中,亦可愈。
十味草麻湯
蓖麻子、柏葉、槐葉、柳葉、桃葉、白芨、白芷、升麻、防風、麝香。
煎水入盆中熏洗,不然曬乾為末,燃著入穢桶內,令坐其上,勿通氣燃熏,一、七個時辰方住。
乳發
乳發之毒丹,乳發未潰不能穿頭,疼痛難忍。將新鮮天南星一個,只用一半,以酒糟和搗敷一晝夜,去其腐肉,然後用肥肉煮熱切片,貼之生肌,甚效。
乳發消毒飲方
麥冬二錢,茅根三錢,齊頭蒿一把。
水煎服。
附雜症便方
風火雜眼神方
蘇木、歸尾、羌活各五錢,黃連、硃砂、銅綠、膽礬、玄明粉各三錢。
此八味不可加減,共為細末,以細青布包裹幾重,入碗內,放在微火之中,將水浸出汁來,連洗三次,神效。
治腳汗方
白附子煮爛,加皮硝再煎滾,溢洗二、三次,神效。
治大麻風方
初起時用桐子白,火上燒存性,放鋤頭板上熬成膏,以紙攤膏貼患處。
又方
通天丹內加蘄蛇在內,名通天散,用苦參十餘斤,不沾鐵銅器,挖時仔細,如恐沾鋤頭處用檀木捶,向石楞上除去黏鐵苦參,用蕨碓舂細,糯米泔水浸七日,一日一換,用柳木甑蒸過曬乾,缸片焙焦磨粉用之,每一料用苦參粉一斤,加枳殼三錢,天仙子三錢(炒時有香為度),煉密用熟蕎麥粉入內糊丸,白水下,再用烏梢蛇去頭尾皮刺,以獖豬肉伴和為丸服之。
又方
用賴蝦蟆一個,入鴨肉煮熟去蟆食肉,汁洗遍身,吃後用青布衫穿著,蟲盡沾於布衫上效。
又方
生薑、蔥各四兩,陳屋瓦草一斤,黑羊屎三斗,煎水洗取汗禁風。
哽疾方
用活壁虎一隻,放在碗內,用鍾子蓋定,將好燒酒燒熱衝入碗內,壁虎不用,服酒出汗效。
蛾子方
用喜蛛子窠,將瓦焙乾為末,吹效。
軟癤方
七絕
小兒軟癤甚堪憐,將針挑破用燒鹽。
打細塊如綠豆大,入在癤內自愈全。
貼腫毒方
用梧桐葉,將白水煮三炷香火,俟葉冷貼患處,甚效。
紅汗並及蛾子方
用杖藜磨水吞之,效。
鵝掌風方
鵝掌風由於陽明經火熱血燥,初起紫斑白點,久則皮膚枯厚破裂不已,二礬湯熏洗即效。此方輕則不宜越重起效,白礬加皂礬四兩,兒茶五錢,側柏葉半斤,用水十碗,煎數沸候用,先以桐油調搽患處,將油紙點著,以煙焰向患處熏之。片時方將前藥湯乘滾貯桶內,手架上以布蓋手於湯氣上熏之,勿令泄氣,待微溫傾入盆內洗之良久,一次可愈。七日忌下湯水,永不再發。
又方
川烏、草烏、何首烏、天花粉、赤芍、防風、荊芥、蒼朮、地丁各一錢,艾葉四兩,銼碎水煎熏,熏後洗,立效。
又方
核桃殼鮮者更佳,鵓鴿屎等分煎水,頻洗立效。
又方
白豌豆一升,入練子同煎水,早午晚洗,每日七次痊愈。
又方
用黑鉛不拘多少,打成片,熬一柱香時,入綠豆一碗,再煮爛去渣,以水乘熱洗數次,立效,或搽亦可。
乳島(蛾)方
用巴豆一粒,研爛,用竹紙為捻,又以香油潤透燃灼吹滅,噙於口內,煙往喉即愈矣。
又方
用白鮮皮入口內嚼爛,手搓之,立效。
心氣痛方
豬牙皂(飛過火煅存性)、甘鬆五錢,北細辛五分。俱為末,加真元寸三分,研細入瓷缸內收貯。凡男婦氣痛,每用三分。如寒氣痛,以火酒調服。如陽性氣痛,以熱水調服。水泄之人勿用。
胃氣痛方
用栝蔞子一個內的仁,炒熟,以仁煎酒,連服六、七日,神效。
又胃氣痛重者方
砂仁、木香、五靈脂各一兩,廣皮九分,丁香一錢。俱不見火為末,每服三分半,滾酒水下,不可多服。
湯泡火燒方
雞蛋七個,煮熟留黃,其白與患者吃,用麻油煎黃為膏,黃似果炭,去黃不用,其油搽上愈。
又方
用大黃為末,以雞蛋清調搽,神效。
裙褊瘡方
鳳凰衣二錢,黃柏二錢,亂髮二錢,人乳一鍾,麻油一碗熬,隔紙膏貼之。
又方
陀參五錢,黃柏五錢,青礬二錢五分。共為末,麻油調敷效。
又方
團魚殼(煅存性)五錢,入冰片二分,麻油調搽,如濕干敷效。
又方
白松香一兩,灌紅一兩,生熟石膏各五錢,枯礬一錢,共研細末,桐油調,青布攤膏貼之。先用松枝、蔥根、花椒煎水洗淨,後貼此藥。
又方
川松香末一兩,苦參末調搽之,效。
血風瘡癬方
百合、百草霜,捶膏貼之。
木香檳榔保和丸
最能和脾胃,除飽脹,避穢氣,可常用,妙。大小男婦宜服之。在廣東、廣西者必當吃之。
公檳榔、木香、半夏、杏仁、郁李仁(去殼)、陳皮(去白)、連翹各二兩,神麯四兩,大腹皮(酒洗)四兩。
俱為細末,煎水攪米糊為丸,如梧子大,每用二錢,滾水下。
牙痛方
蔥五根,黑黃豆一撮,艾焙熟三錢,煎水噙愈。
下疳楊梅瘡一慨具效方
防風、荊芥、梔子、連翹、桔根、生地、歸尾、蟬蛻(七個)、黃芩、土茯苓(五錢)、天花粉、槐花各五錢,川連五分,大黃三錢。姜引。
水二碗,煎至一碗。
食飽服,忌生冷發物。
腫毒托裡方
歸尾、梔子、連翹、川柏各二錢,二花三錢,桔根一錢,皂刺二錢,乳香五錢,甘草三錢,黃耆、赤芍、牡蠣各二錢。
水煎服。
按上下分飲,或食前後服。
再托裡方
西江月
羌活連翹枳殼,烏藥甘草麻黃,茯苓地丁最高強,漏蘆當歸為上。
哪管發背癰疽,不論惡毒疔瘡,一貼汗透便安康,勝似黃金萬兩。
接骨方
楊樹根四兩,包術根四兩,花椒樹根四兩,地骨皮四兩,望腫消根四兩。
上藥共搗爛為餅,餅上量加糯米飯一碗,飯上又加酒酹一丸。碎糝飯上酒酹上,又用地蝨婆七個,捶碎放酒酹上,然後將酹這一面貼在患處,外用布緊緊卷好,俟至將一對晝時,便須作急解去,恐久則皮上起泡也,此後便愈。
腫毒並流痰方(此方作末藥先服)
沉香一錢五分,木香五分,檳榔五分,沒藥七分五釐,乳香六分五釐,大黃二錢五分,穿甲一個半,二花五分,皂刺一個半。(如瘡未潰頭,用此藥則去其尖)。共為細末,生酒化服。
次服藥方
厚朴、歸尾、荊芥、羌活、防風、青藤、赤芍、草烏、前胡、柴胡、陳皮、白芷、蒺藜、麻黃、甘草。
以上俱要三七錢,惟麝香只用三、二分。用黑豆一歲一粒為引;病在頭加茯苓引;病在右加柴胡引;病在左加前胡引;病在足加牛膝、麝香引;在腰加杜仲引。要用生酒煎服出汗。
治漏管方
用九齒鱉甲一個燒灰,以玉簪花根末調點上。又用藥線取管,白砒二錢,薄荷三錢,入瓦罐內炭火燒紅,候煙盡加明礬末六錢(煅枯),上加乳香、沒藥各一錢,亦候煙盡,共取起打碎,如綠豆大。復用川烏、草烏、何首烏、南星、半夏、防風各三錢,煎汁煮前所煅之藥,候汁干取起,加雄黃一錢,冰片、麝香各二分,共為末,麵糊,藥線入漏孔內,每日三換,上七次其管自出。
治小兒脫肛方
黃連、生地各二分,木通、連翹、梔子、薄荷各三分,甘草一分,石膏一兩,防風五分。燈心引。
治半身不遂方
地骨皮、五加皮、羌活、故紙、黃芩、防風、牛膝、枸杞、杜仲、川芎、青皮。
以上各味,各二錢五分。南星、靈仙、木瓜、蒼朮、歸尾、藁本、細辛、花粉、苡仁各一錢五分,穿甲(炮灸)一錢七分,甘草節一錢五分,白朮二錢,茯苓一錢,川芎一錢,乳香五錢,沒藥五錢。上藥用生酒一斗,煮三炷香,隨量飲,發汗一次。發汗平地量病人長短,將桑柴燒地,上又用乾草鋪好,上施褥子,病人先儘量飲藥酒,後以棉被矇頭睡於其上發汗,俟汗發後不放露頭,俟汗干後,方可起來。發汗只用一次,如二次飲酒,則不可發汗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