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方捷徑指南全書
醫方捷徑指南全書
- 作者
- 王宗顯
- 朝代
- 明
卷之一 醫學入門
本草引序
夫醫者,意也。藥不執方,合宜而用。投機應病,則酌杯可以起沉疴,造妙通玄。雖刀圭足以延壽者,非惟愈疾,亦可頤生,斯術之傳,其來尚矣。自神農嘗百草以濟蒼生,逮黃帝辨四方而興《素問》,歷代之聖君哲輔,靡不留心。自古之孝子仁人,咸知注意。《玉函金匱》,無非濟世之良方。紅杏青囊,莫匪活人之秘典。蓋以人生兩間,身緣四大,感風、寒、暑、濕之侵蒸;或喜、怒、優、思之鬱結;苦、樂、榮、悴,悉損精神;飢炮逸勞,俱傷氣血真元,才觸景以中虧,邪氣即乘虛而外感有生難免,具體皆然。仲尼豈不能避疾保身,康子尤未免問安饋藥。且藥性有寒溫良毒,人稟有虛實盛衰,未達其由,豈可遽嘗。必有恆心斯能永濟。望聞問切,須詳審於臨診之時,補泄宣通,尤謹嚴於投劑之際。先後緩急有其序,澀滑燥濕得其宜,則到口觸疴,應手輒效。假如心胸飽滿,服蘿蔔而寬舒。肚腹脹膨,飲牽牛而快利。麻黃髮散,入腸胃則汗流。瓜蒂宣通,下咽喉而涎湧。藥無不效,用當極靈。試嚼烏梅,遽齒酸而津溢,才吹皂角,立鼻嚏以氣通。咬荊芥則汨垂,齧花椒而氣閉。龜尿解噤,鼠骨生牙。磁石引針,琥珀拾芥。鸞膠續劍,獺膽分杯。血投藕而不凝,漆得蟹而自散。蔥汁可以熬桂作水,蟾膏乃能軟玉如泥。凡物性各有不同,在智者隨宜取用。略舉數端證驗,以明一切殊功。誠能識性知機,用若通神入聖。是以扁鵲、華佗各展驚人之技,稚川、思邈咸垂救世之慈。每用單行,或時兼使,以為一物專攻,則氣純而急速,數般相制,乃味雜而效遲。唯相須佐使者,配合則併力以收功。若相反畏忌者,交參必爭仇而播毒,當療轉劇,貽患匪吵。與其不能研精灼見,孰若但從簡要易知。抑且省其冗繁,況復便於倉卒。然藥之真贗休慼所關,方之否臧安危是系。必合精詳有據,豈宜滅裂無宗。須裒眾善之長庶,獲萬全之效。取其易捷不特,便於旅途,拔其精華,實有利於人己。援諸例以分門,比諸類而列款,舉冊可以對症求方,療疾更宜隨時用藥。雖同一症,詳其新久重輕,必按諸方,慎擇剛柔緊慢,如纏膚腠,但用輕清若固膏育,必施瞑眩,況風土有炎涼之異,氣稟有厚薄之殊。貴人富室,治亦異乎貧窮。處子尼孀,療難同於妻妾。要在知之,審而見之明,尤必制之精而用之當。炮熬煮炙,雷公論之甚祥。表裡陰陽,岐伯言之至備。蓋以四海之廣,兆民之眾,扎瘥時行,非醫莫療。今予擇諸方類為一帙,以便仁人之檢用。益施藥不如施方意也。是大序。
本草引序
夫醫者,意也。藥不執方,合宜而用。投機應病,則酌杯可以起沉疴,造妙通玄。雖刀圭足以延壽者,非惟愈疾,亦可頤生,斯術之傳,其來尚矣。自神農嘗百草以濟蒼生,逮黃帝辨四方而興《素問》,歷代之聖君哲輔,靡不留心。自古之孝子仁人,咸知注意。《玉函金匱》,無非濟世之良方。紅杏青囊,莫匪活人之秘典。蓋以人生兩間,身緣四大,感風、寒、暑、濕之侵蒸;或喜、怒、優、思之鬱結;苦、樂、榮、悴,悉損精神;飢炮逸勞,俱傷氣血真元,才觸景以中虧,邪氣即乘虛而外感有生難免,具體皆然。仲尼豈不能避疾保身,康子尤未免問安饋藥。且藥性有寒溫良毒,人稟有虛實盛衰,未達其由,豈可遽嘗。必有恆心斯能永濟。望聞問切,須詳審於臨診之時,補泄宣通,尤謹嚴於投劑之際。先後緩急有其序,澀滑燥濕得其宜,則到口觸疴,應手輒效。假如心胸飽滿,服蘿蔔而寬舒。肚腹脹膨,飲牽牛而快利。麻黃髮散,入腸胃則汗流。瓜蒂宣通,下咽喉而涎湧。藥無不效,用當極靈。試嚼烏梅,遽齒酸而津溢,才吹皂角,立鼻嚏以氣通。咬荊芥則汨垂,齧花椒而氣閉。龜尿解噤,鼠骨生牙。磁石引針,琥珀拾芥。鸞膠續劍,獺膽分杯。血投藕而不凝,漆得蟹而自散。蔥汁可以熬桂作水,蟾膏乃能軟玉如泥。凡物性各有不同,在智者隨宜取用。略舉數端證驗,以明一切殊功。誠能識性知機,用若通神入聖。是以扁鵲、華佗各展驚人之技,稚川、思邈咸垂救世之慈。每用單行,或時兼使,以為一物專攻,則氣純而急速,數般相制,乃味雜而效遲。唯相須佐使者,配合則併力以收功。若相反畏忌者,交參必爭仇而播毒,當療轉劇,貽患匪吵。與其不能研精灼見,孰若但從簡要易知。抑且省其冗繁,況復便於倉卒。然藥之真贗休慼所關,方之否臧安危是系。必合精詳有據,豈宜滅裂無宗。須裒眾善之長庶,獲萬全之效。取其易捷不特,便於旅途,拔其精華,實有利於人己。援諸例以分門,比諸類而列款,舉冊可以對症求方,療疾更宜隨時用藥。雖同一症,詳其新久重輕,必按諸方,慎擇剛柔緊慢,如纏膚腠,但用輕清若固膏育,必施瞑眩,況風土有炎涼之異,氣稟有厚薄之殊。貴人富室,治亦異乎貧窮。處子尼孀,療難同於妻妾。要在知之,審而見之明,尤必制之精而用之當。炮熬煮炙,雷公論之甚祥。表裡陰陽,岐伯言之至備。蓋以四海之廣,兆民之眾,扎瘥時行,非醫莫療。今予擇諸方類為一帙,以便仁人之檢用。益施藥不如施方意也。是大序。
卷之二 用藥發明
藥本五味歌
酸為木化氣本溫,能收能澀利肝經。
苦為火化氣終熱,能燥能堅心臟丁。
甘始土生氣化溫,能開緩摻從脾行。
辛自金生氣帶燥,能開潤瀉通肺竅。
咸從水化氣生寒,下走軟堅足腎道。
淡味方為五行本,運用須知造化要。
引經報使藥歌
小腸膀胱屬太陽,藁本羌活是本鄉。
三焦膽與肝胞絡,少陽厥陰柴胡強。
大腸陽明並足胃,葛根白芷升麻當。
太陰肺脈中焦起,白芷升麻蔥白鄉。
脾經少與肺部異,升麻兼之白芍詳。
少陰心經獨活主,腎經獨活加桂良。
通經用此藥為使,豈能有病到膏肓。
六陳歌
枳殼陳皮半夏齊,麻黃狼毒及茱萸。
六般之藥直陳久,入藥方知奏效奇。
十八反歌
本草明言十八反,逐一從頭說與聽。
人參沙參與芍藥,玄參紫參及細辛。
苦參丹參共八味,一見黎蘆便殺人。
白及白斂並半夏,瓜蔞貝母五般真。
莫見烏頭與烏喙,逢之一反疾如神。
大戟芫花兼海藻。卻與甘遂四般並。
若遇甘草同煎服,縱有良醫活不成。
外有六般相反物,切須避忌認之真。
蜜蠟莫與蔥相見,藜蘆勿使酒來侵。
石決明休見雲母,犯了之時禍不輕。
又捷徑歌
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蔞貝斂及攻烏。
藻戟遂芫俱戰草,諸參辛芍叛藜蘆。
十九畏歌
硫黃原是火之精,朴硝一見便相爭。
水銀莫與砒霜見,狼毒最怕密陀僧。
巴豆性烈最為上,偏與牽牛不順情。
丁香莫與鬱金見,牙硝難合荊三稜。
川烏草烏不順犀,人參最怕五靈脂。
官桂善能調冷氣,若逢石脂便相欺。
大凡修合看順逆,炮爁炙煿莫相依。
妊娠服藥禁歌
蚖斑水蛭及虹蟲,烏頭附子配天雄。
野葛水銀並巴豆,牛膝薏苡與蜈蚣。
三稜芫花代赭麝,大戟蟬蛻黃雌雄。
牙硝芒硝牡丹桂,槐花牽牛皂角同。
半夏南星與通草,瞿麥乾薑桃仁通。
硇砂乾漆蟹爪甲,地膽茅根都失中。
炮製藥歌
芫花本利水,非醋不能通。
綠豆本解毒,帶殼不見功。
草果消膨效,連殼反脹胸。
黑醜生利水,遠志苗毒逢。
蒲黃生通血,熟補血運通。
地榆醫血藥,連梢不住紅。
陳皮專理氣,留白補胃中。
附子救陰藥,生用走皮風。
草烏解風痹,生用使人蒙。
人言燒過用,諸石火□紅。
入醋能為末,制度必須工。
川芎炒去油,生用氣痹痛。
炮爁常依法,方能奪化工。
吳文:正公序《醫方大成》曰:以一藥治一病者,本草也;以數藥治一症者,醫方也。醫方祖於本草而其合數藥為一方也,大抵處方要在合宜而用,不可務取品味數多,過制越此,反為不效矣。
藥象主治五臟法
春肝苦急,甘以緩之甘草,散以辛者川芎,補以辛者細辛,瀉以酸者白芍藥。
夏心苦緩,酸以收之五味子,心欲耎以咸者芒硝。補以咸者澤瀉,甘者人參、甘草、黃耆。
土脾苦溫,苦以燥之白朮,脾欲緩者甘草、補者人參,瀉者黃連。
秋肺苦氣上逆,苦以瀉之黃芩,肺欲酸以收者白芍藥,補以酸者五味子,瀉以辛者桑白皮。
冬腎苦燥,辛以潤之黃柏、知母,腎欲堅以苦者知母,補以苦者黃柏,瀉以咸者澤瀉。
用藥身梢論
凡藥根在土中者,中半已上氣脈上行,以生苗者為根;中半已下氣脈下行,以入土者為梢。病在中焦者用身,上焦用根,下焦用梢。經云:根升梢降也。大凡用藥以頭身梢分為上中下。病在人身半已上者,天之陽也,用頭;在中焦者用身。在人身半已下者,地之陰也,用梢。述類象形者也。
用藥丸散論
仲景曰:銼如麻豆大與㕮咀同意。夫㕮咀者,古之制也。古無鐵刃,以口咬細令如麻豆為粗藥,煎之使藥水清,飲於腹中則易升易散也。此所謂㕮咀也。今人以刃器銼如麻豆大,此㕮咀之易成也。若一概為細末,不分清濁矣。經云:清陽發腠理,濁陰走五臟,果何謂也?又曰:清陽實四肢,濁陰歸六腑是也。㕮咀之法,取汁情易循行經絡故也。若治至高之病加酒煎,去濕加生薑煎,補元氣以大棗煎,發散風寒以蔥白煎,去膈上病以蜜煎。散者,細末也。不循經絡,止去膈上病及臟腑之病。氣味厚者,煎服去滓,但服百丸者去下部之疾。其丸極大而光且圓,治中焦者次之,治上焦者則極小。稠糊面丸者,取其遲化直至下焦。或酒或醋丸者,取其收散之意也。用半夏、南星或去濕者,以生薑汁煮糊為丸制其毒也。稀糊丸者,取其易化也。水浸一宿,炊餅為丸及滴水為丸者,皆取易化也。煉蜜為丸者,取其遲化而氣循經絡也。用蠟為九者,取其難化而旋施功也。大抵湯者,蕩也,去久病者用之。散者,散也,去急病者用之。丸者,緩也,不能速去其病,用藥舒緩而治之也。
類集古方歌訣
麻黃湯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兒。
發熱惡寒身體痛,須知一服汗淋漓。
桂枝湯內藥三般,芍藥甘草一處攢。
若把二方相合用,方名各半治傷寒。
十神湯內紫蘇多,甘草陳皮香附科。
乾葛升麻並芍藥,川芎白芷麻黃和。
香蘇散內紫蘇最,香附陳皮甘草革。
本方只此四味全,加上麻黃芎芷桂。
大青龍湯桂麻黃,甘草杏仁石膏藏。
棗子生薑煎熱服,惡寒無汗又為良。
升麻葛根湯四味,攢上芍藥甘草是。
傷寒發熱與頭疼,汗出惡寒風熱治。
人參敗毒散桔梗,甘草川芎茯苓等。
枳殼前胡羌獨活,柴胡十味性涼冷。
小柴胡湯只五般,半夏人參一處攢。
更有黃芩與甘草,生薑棗子水同煎。
大柴胡湯用大黃,半夏枳殼此為良。
更有黃芩赤芍藥,薑棗煎來利大腸。
五苓散內用豬苓,白朮茯苓澤瀉停。
肉桂用之多與少,白水煎來止渴行。
四逆湯中姜一兩,生附減半去皮尖。
二兩甘草水煎服,厥而下利用之痊。
理中甘草用於姜,白朮人參是泛常。
若是內中加附子,更名附子理中湯。
小建中湯芍藥三,生薑附子一分參。
更得桂枝加兩半,膠飴大棗治傷寒。
瓜蒂散中赤小豆,二味勻平有傳授。
豆豉一合水同煎,吐去膈痰須此救。
小承氣湯三件藥,枳實大黃並厚朴。
結胸譫語大使堅,每貼五錢煎沸服。
大承氣湯用朴硝,大黃等分不須饒。
厚朴倍加並枳殼,通腸利便有功勞。
桃仁承氣五般奇,甘草硝黃並桂枝。
血症發黃並血竭,熱泄亂語總相宜。
黃連解毒湯四味,黃柏黃芩梔子是。
退黃敗毒又除煩,熱血便紅皆可治。
白虎湯中用石膏,甘草知母本方抄。
人參亦有加之用,熱渴虛煩用米熬。
竹葉石膏湯用參,門冬半夏更加臨。
甘草生薑兼用米,虛煩自利熱家尋。
真武湯中芍藥魁,茯苓白朮甘草隨。
附子炮來加減用,生薑五片總相宜。
茵陳蒿湯只一味,濃煎退疸去身黃。
梔子柏皮兼可用,五苓加上又為良。
防風通聖將軍芍,薄荷歸芎草朴硝。
白朮梔翹芩桔梗,麻黃荊芥滑石膏。
上加菊花、藿香、砂仁,減麻黃、朴硝名仙術芎散。加益元散名雙解散。
烏藥順氣陳皮姜,枳殼姜蠶芎芷詳。
甘草麻黃兼桔梗,中風先服最為良。
小續命湯防己桂,杏仁黃芩芍藥配。
參芎甘草與麻黃,防風附子一處會。
排風白朮桂苓芎,杏芍甘麻與防風。
獨活當歸白蘇佐,稀涎治搐有良功。
星香散內炮南星,更有木香生用靈。
若是加添為附子,方名改換作三生。
五積白芷陳皮樸,桔梗枳殼川芎芍。
甘草茯苓蒼朮歸,半夏桂姜麻黃著。
香薷散內藥三般,厚朴還將扁豆參。
更入黃連為妙絕,和中祛暑最相安。
六和半夏縮砂仁,杏仁參草扁豆停。
木瓜赤茯藿香葉,香茹厚朴治瀉頻。
滲濕湯中白朮先,丁香蒼朮茯苓兼。
甘草陳皮皆等分,乾薑加上濕皆痊。
除濕湯中用霍香,陳皮厚朴術名蒼。
白朮茯苓並半夏,入些甘草在中央。
清脾湯里有柴胡,半夏黃芩草果咀。
白朮茯苓加厚朴,青皮甘草棗姜扶。
平胃散中四般藥,蒼朮陳皮並厚朴。
更加甘草和脾胃,薑棗煎來調治瘧。
真人養臟粟殼參,訶子當歸肉蔻真。
白朮木香並芍藥,乾薑肉桂不須尋。
參蘇飲內有陳皮,桔梗前胡半夏宜。
乾葛茯苓甘草聚,木香枳殼總堪題。
蘇沉九寶薄荷陳,桑桂麻黃蘇杏仁。
大腹皮同甘草入,諸般咳嗽效如神。
金沸草湯用麻黃,甘草芍藥荊芥良。
更有前胡並半夏,七般煎服用生薑。
桔梗湯中用防杞,百合貝母瓜蔞子。
甘節參歸杏苡仁,桑白黃耆桔梗使。
藿香正氣用紫蘇,大腹陳皮桔梗咀。
甘草茯苓半夏曲,厚朴白芷棗姜扶。
八正車前與瞿麥,萹蓄滑石山梔仁。
大黃木通入甘草,熱淋逢之效若神。
木香流氣藿香蓬,參朮甘果檳瓜通。
夏樸青丁陳蘇腹,茯蒲桂芷麥香冬。
十全大補有人參,肉桂川芎地黃蒸。
芍藥茯苓並白朮,黃連甘草當歸停。
黃耆建中湯肉桂,甘草芍藥同此類。
諸虛不足通用之,大生血氣養榮衛。
分心氣飲木通桂,赤芍茯苓半夏配。
甘草大腹青陳皮,桑白羌活紫蘇對。
手拈散用延胡索,沒藥甘草五靈脂。
每服三錢溫酒下,心脾氣痛總能醫。
雞舌香散有良薑,赤芍肉桂香附良。
天台烏藥同甘草,入鹽些小點煎湯。
川芎茶調散薄荷,白芷防風甘草和。
更有細辛羌活等,荊芥同煎用者多。
如聖散中香白芷,川芎防風細辛使。
雄黃草烏兩頭尖,熱酒調之忌油膩。
消風散用荊芥參,甘草陳皮白茯苓。
姜蠶芎與防風藿,蟬退厚朴羌活停。
獨活寄生桑寄生,杜仲牛膝細辛參。
秦艽地黃桂芍草,防風當歸芎茯苓。
對金飲子先厚朴,蒼朮甘草陳皮著。
加上草果又為良,薑棗煎來調治瘧。
七氣湯中半夏多,桂心厚朴紫蘇銼。
芍藥茯苓陳皮入,人參八味棗姜和。
洗肝散內薄荷葉,當歸羌活山梔仁。
大黃防風甘草等,川芎治眼效如神。
人參款花膏紫苑,桑白五味子同選。
煉蜜丸如芡實大,食後薑湯漫漫咽。
消風百解荊芥芷,陳皮麻黃蒼朮比。
甘草攢煎蔥與姜,頭疼發熱咳嗽使。
款冬花散知母先,桑白麻黃阿膠黏。
杏仁貝母並半夏,甘草㕮咀入姜煎。
補中益氣黃耆參,甘草白朮當歸身。
柴胡升麻陳皮當,形勞虛損喘皆靈。
升陽散火用升麻,甘草人參芍藥加。
更得柴胡羌獨活,防風共入總堪誇。
五膈寬中厚朴尋,青陳皮與木香臨。
再將香附砂仁聚,白蔻丁香八味靈。
喉痹拔萃桔梗湯,甘草連翹薄荷涼。
梔子黃芩通六味,更加竹葉又為良。
當歸和血散槐花,青皮荊芥穗升麻。
川芎白朮地黃熟,腸癖溫毒用之佳。
參苓白朮薏苡仁,甘草蓮肉山藥停。
桔梗扁豆砂仁用,棗姜虛熱瀉皆寧。
四物龍膽湯地黃,川芎芍藥當歸良。
防風防己草龍膽,眼疼食後水煎嘗。
局方四七湯理氣,茯苓半夏厚朴多。
紫蘇葉與生薑煮,喘急兼將中脘和。
發明半夏溫肺湯,細辛桂心旋覆花。
甘草陳皮參桔梗,芍藥茯苓赤者良。
蘇子降氣湯半夏,甘草前胡肉桂咀。
當歸厚朴陳皮等,薑棗同煎痰喘舒。
獨活散內川芎尋,羌活荊防薄荷成。
生地黃兼細辛使,煎來漱咽治牙齦。
皂角升麻湯白芷,防風川芎白附子。
甘草羌活與黃芩,風熱牙疼皆可使。
洗心散用麻大黃,白朮當歸芍藥涼。
荊芥穗同甘草等,薄荷加上水煎湯。
涼隔連翹梔子仁,大黃甘草朴硝芩。
竹葉薄荷加蜜煮,諸般積熱效如神。
清心蓮子飲黃芩,甘草車前白茯苓。
麥門地骨參耆使,下虛上盛治諸淋。
茯苓補心前胡參,紫蘇半夏當歸身。
甘草陳皮川芎芍,地黃熟用棗姜親。
延胡索散蓬莪朮,當歸酒浸共三稜。
月水不調紅花使,更兼童便酒煎行。
八珍湯最順陰陽,滋榮養血此為良。
四物湯同四君子,一枚棗子伴生薑。
四物成氣加朴硝,此為玉燭散名標。
涼膈添歸同四物,名為三和散同條。
三分散用小柴胡,四物四非子同咀。
產後傷寒並痢者,依方取效似神扶。
雙和散桂甘草芍,黃耆參歸熟地黃。
薑棗煎來補氣血,虛勞少力也堪嘗。
升陽益胃參朮耆,黃連夏茯草陳皮。
澤瀉防風羌獨活,柴胡白芍也堪題。
調中益氣桔升麻,甘草柴胡蒼朮加。
黃耆木香參八味,從前選用也堪誇。
炙甘草湯參阿膠,麥門生薑大棗饒。
生地黃麻子仁桂,入些酒煮治虛勞。
升陽補氣湯升麻,澤瀉防風白芍誇。
厚朴柴胡羌獨活,甘草地黃生用佳。
紺珠正氣天香湯,天台烏藥與乾薑。
香附陳皮紫蘇葉,婦入得此是奇方。
桂核桃仁生地黃,芍藥甘草半夏良。
經脈不通繞臍痛,煎加薑棗莫商量。
益胃散薑黃澤瀉,乾薑砂仁益智仁。
白蔻黃耆參厚朴,陳皮通用十分靈。
加減惺惺散術湯,荊防芎芷細辛羌。
甘草當歸天花粉,赤芍薄荷桔梗良。
益胃升陽當歸身,參朮芩耆曲炒陳。
甘草升麻柴胡使,秋間服者去黃芩。
上加芍藥,治婦人經候不調,或血脫後脈弱,食少,水泄,一日二三行作痛。
訂補得效諸方歌
九味羌活湯防風,黃芩白芷與川芎。
乾葛生地細辛草,煎法還加薑棗蔥。
大羌活湯即九味,已獨知連術相助。
一十四般白水煎,兩感風寒須此治。
小青龍湯治喘嗽,薑桂麻黃細辛湊。
半夏五味芍藥甘,心胸水氣自然透。
資壽解語附子風,天麻酸棗桂羊充。
甘草羌活次第入,竹瀝多湊亦收功。
大秦艽湯羌獨活。芎芷甘辛兩地黃。
歸芍芩苓防白朮,石膏十六味平良。
羌活愈風草參耆,防風蔓細枳艽皮。
麻菊薄荷枸獨芷,芎歸杜仲柴前知。
生熟地黃半樸桂,芩苓芍術杞膏依。
萬寶回春湯甚奇,甘麻芩杞杏仁依。
生地熟地芎歸芍,黑附香附沉半皮。
茯神參朮防風桂,烏藥川烏薑黃耆。
三五七散出茱萸,姜附細辛防茯咀。
每取二錢溫酒下,風寒入腦致陽虛。
山茱萸散甘菊花,人參山藥茯苓遮。
川芎六味各五錢。洽眩暈轉實堪誇。
羌活散麻藁升耆,黃柏芩連與芎歸。
細蔓紅花蒼朮半,尖頂項痛即時移。
升麻胃風葛芷蒼,柴藁蔓歸草蔻羌。
甘柏麻黃薑棗煮,能消面腫與牙眶。
加味羌活菊花散,木賊芩芎荊芥草。
薄荷歸尾連防風,芍藥蔓荊草決好。
川芎石膏散歸術,芩梔大黃寒水石。
滑菊荊參草梗砂,防風薄荷翹煎食。
還睛散用白蒺藜,草決木賊與山梔。
防風蟬退青葙子,為末門冬湯下之。
蟬花散亦還睛散,加上荊芥草花膽。
蔓蜜芎菊各均平,茶清調下昏醫展。
補陽八物除川芎,澤瀉陳柴防桂同。
知母黃耆羌獨活,空心煎服奏奇功。
犀角升麻湯白芷,防風川芎白附子。
甘草羌活與黃芩,用熱牙疼皆可使。
獨活散內用川芎,羌活荊防薄荷同。
生地黃兼細辛使,煎來漱咽牙齦風。
甘露兩地山茵陳,天麥枇杷枳殼芩。
石甘等分煎之用,男婦咽牙客熱靈。
通氣防風羌獨君,寞本荊芎甘五分。
郁加升柴寒蒼柏,太陽脊強痛堪均。
活絡湯用羌獨活,芎歸白朮甘草雜。
姜煎一盞不拘時,風濕臂痛便除脫。
舒經湯中薑黃用,歸草桐術切碎共。
赤芍羌活又少些,沉香磨服治諸痛。
五痹湯中白朮羌,薑黃防己二錢足。
甘草一錢姜同煎,筋緩皮頑堪再續。
三痹湯即寄生湯,黃耆續斷合成方。
一切風痹拘攣疾,煎服為丸任意嘗。
黃耆湯治渾身淋,蔓草桔參芍藥邏。
臨臥水煎還滾服,大熱三分黃柏加。
補氣湯黃耆白芍,甘草澤瀉陳皮搏。
水煎能治皮膚麻,兼醫眼目多昏錯。
正氣散名不換金。蒼陳樸半藿甘真。
汗多去蒼加白朮,份濕須加白茯苓。
神朮散用五兩蒼,芎芷細辛藁本羌。
甘草六件各一兩,風寒泄痢總相當。
人參清肺飲烏梅,知母地骨桑皮培。
阿杏桔梗甘瞿粟,加蜜澄清效若追。
二陳湯內有陳皮,白茯苓兼甘草齊。
半夏還將白水泡,久年痰嗽用皆宜。
洗肺散用天麥門,半夏黃芩與杏仁。
甘草五味姜煎服,咳嗽痰升效最靈。
貝母散中桑白皮,款冬花與杏仁知。
五味甘草姜煎熟,火嗽日久服無時。
款冬花散知母先,桑葉麻黃阿膠黏。
杏仁貝母並半夏,甘草㕮咀入姜煎。
木瓜湯用吳茱萸,茴香甘草蘇鹽扶。
再研生蒜塗腳底,不慮昏危人腹俞。
蟠蔥散用玄胡索,桂姜蒼朮甘砂搏。
梭莪青丁白茯檳,蔥煎熱服見歡樂。
十味香茹有四君,木瓜扁豆樸相均。
加上黃耆連最妙,和脾消暑有功勳。
清暑益氣草參耆,麥冬五味青陳皮。
浮瀉升麻蒼白朮,神麯葛柏與當歸。
人參養胃術苓甘,陳半樸果藿梅堪。
能醫外感停痰食,寒瘧尤當早服安。
芎歸鱉甲散茯苓,芍藥半夏橘紅青。
熱加柴胡寒草果,烏梅薑棗畏勞形。
導滯湯歸芩連桂,大黃檳木甘草萃。
赤加甘草白加姜,胃弱去黃加朮配。
地黃湯中白芍藥,黃柏地偷白朮約。
腹痛還須枳樸佳,滑石加上見安樂。
衛生湯即六君子,加上山藥米仁子。
澤瀉黃連各等分,虛痰火瀉方稱此。
一清飲子赤茯苓,芎草桑皮柴胡並。
生薑棗子煎來服,黃疸發熱效如神。
五皮散方亦甚奇,大腹桑根固用皮。
茯苓姜桔俱等分,能救渾身沒指危。
赤小豆湯用豬苓,桑皮防已連翹仁。
澤汙當歸商陸芍,熱甚再加犀角神。
平肝飲子用防歸,枳梗川芎木桂枝。
楝參橘芍檳甘草,腹脅妨暈嘔脹醫。
萆薢分清飲菖蒲,茯苓甘草天台烏。
益智仁等鹽煎服,通心氣止精濁余。
蒼朮復煎散紅花,黃柏柴胡川升麻。
藁本澤汙羌白朮,腦項背膝腰痛佳。
補腎湯即四君子,加耆附陳羌木瓜。
甘草子蘇川芎少,寒疝泄瀉用之佳。
白蔥散即四物湯,枳樸莪梭茯桂姜。
參楝麴櫱青茴木。蔥鹽煎治冷膀胱。
聚香飲子乳沉丁,木檀藿香葉共成。
胡索薑黃烏梗桂,甘草姜煎疝氣寧。
烏附通氣四苓散,加歸芍橘香楂草。
不問疝氣久與新,風寒暑溫氣皆掃。
檳蘇散內香蘇多,甘陳檳瓜一半和。
薑蔥煎服治腳氣,風濕疏通效莫過。
左經湯麻桂苓殼,柴半甘加羌防樸。
姜芩小草杞麥冬,對症加減旋斟酌。
大腹皮散宣木瓜,蘇葉子同蘿蔔佳。
沉香烏藥檳榔桔,枳殼桑皮荊芥花。
烏藥平氣茯神甘,參朮芎歸木芷含。
五味蘇子皆等分,姜煎腳氣悉皆堪。
當歸拈痛羌茵陳,草芩升葛苦參人。
蒼白朮防豬澤瀉,茯苓知母去查塵。
活燥潤血生津飲,天麥門冬五味井。
瓜仁麻子草當歸,地黃生熱天花引。
錢氏白朮散參苓,甘草葛根五味寧。
藿香木香柴枳殼,中消善谷十分靈。
滋陰降火古方稀,四物湯中加柏知。
甘草陳皮並白朮,天麥門冬遠志依。
人中白散生甘草,青黛黃柏如金寶。
為末童便調二錢,丹溪治火方真巧。
枳殼煮散防風芎,乾葛細辛甘梗充。
姜煎一盞空心服,脅疼氣痛盡能攻。
枇杷葉散香茹君,麥門陳皮厚朴分。
丁瓜甘與茅根和,暑毒攻心吐血欣。
歸脾湯歸龍眼肉,酸棗遠志參耆朮。
茯神木香甘草姜,憂思多度真宜服。
安胎飲內陳皮芩,歸芍人參甘草平。
蘇葉砂仁生地人,川芎白朮任煎吞。
達生散用蘇莖葉,大腹甘草芩術切。
歸芍參陳黃楊腦,蔥煎宜服在九月。
催生五積加烏附,星香膠杏酒調助。
冬月破水後最宜,不問生死胎俱墮。
牛膝湯治胎中死,瞿麥滑石冬葵子。
赤小當歸與木通,水煎一服見歡喜。
三分散用小柴胡,四物四君子同咀。
產後傷寒並痢者,依方取效似神扶。
三之一湯有柴胡,半夏人參一處咀。
四物更加芩炒入,諸般產後效通神。
卷之三 總論
用藥入門要訣
夫醫者,意也。醫不執方,合宜而用至哉乎言也。蓋天有五運,地彰六氣,人感風寒暑濕以有疾,豈但紙上之陳言而能治哉。請得而鋼論之。夫肝主春,於時自子至卯,為陰中之陽,風藥應之,如防風、羌活、升麻、葛根之類。自地昇天,味之薄者是也。味辛補酸瀉,氣溫補涼瀉。心主夏,於時自卯至午,為陽中之陽,熱藥應之,如附子、烏頭、薑、桂、紅豆之類。正秉火之正氣,火之厚浮散下,氣之厚者是也。味鹹補甘瀉,氣熱補寒瀉。肺主秋,於時自午至酉,為陽中之陰,燥藥應之,如茯苓、豬苓、澤瀉、木通之類。自天收而降,地氣之薄者是也。味酸補辛瀉,氣涼補溫瀉。腎主冬,於時自酉至子,為陰中之陰,寒藥應之,如大黃、芩、連、黃柏、防己之類。正秉水之氣味,水之厚化浮沉,味之厚者是也。味苦補咸泄,氣寒補熱瀉。脾主長夏濕化,味甘補苦泄,氣寒熱溫涼,各從其宜,詳後分類。注,經曰:補瀉在味隨時換氣,凡言補,補以辛溫甘熱之劑,皆助春夏之升,浮在人身乃肝心也。凡言瀉,以酸苦寒涼及淡滲之劑,皆助秋冬之降,沉在人身乃肺腎也。從時春溫宜涼,夏熱宜寒,秋涼宜溫,冬寒宜熱,晝則從升,夜則從降。晴則從熱,陰則從寒,然病與時逆,夏反用熱,冬反用寒,如發表不遠熱,攻里不遠寒,以其不住於中也。又如傷冷,雖夏月可用辛熱,傷酒及素有熱,雖寒月可用苦寒,然皆暫用也。以人病言之,病在上則宜升,病在下則宜降,病在外則宜浮,病在內則宜沉,病寒則治以熱,病熱則治以寒,變化至不一也。故升降浮沉則順之,所謂毋傷歲氣,勿伐天和也。寒熱溫涼則逆之,所謂調其氣血,使之融會也。故曰:醫者意也。醫不執方,合宜而用也。豈可執一而論哉。
傷寒
六經傳變歌
傷寒一日二日間,發熱頭疼及惡寒。
腰痛脈浮真可見,此脈從頭連腰還。
無仟麻黃湯發散,有汗傷風桂枝攢。
大青龍湯表裡實,此屬太陽膀胱間。
傷寒二日三日內,目痛身熱加一倍。
鼻幹不睡脈來長,此脈往來緩者是。
無汗惡寒用葛根,有汗桂枝湯一劑。
便實惡寒大柴胡,此屬陽明胃經內。
三日四日病轉深,耳聾胸脅痛如針。
寒熱嘔逆口乾苦,此脈循脅絡耳真。
強盛之脈真可見,小柴胡湯宜酌斟。
似瘧婦人血結類,此屬少陽膽經尋。
病轉四日及五日,腹痛咽乾自濕的。
自利而渴脈微沉,脈布脾胃絡咽嗌。
四逆理中治臟寒,腹滿脈浮桂枝入。
胸滿痰多瓜吐之,此屬太陽脾經脈。
傷寒五日六日挨,多眠口燥舌乾哉。
此脈絡肺系舌本,指下脈沉貫腎來。
舌乾須用小承氣,不渴不幹四逆差。
汗出傷陽諸膚屬,此屬少陰腎經排。
仿寒六日七日到,囊縮脈微煩滿貌。
筋急唇青四體疼,脈尋陰氣絡肝道。
脈若不浮小建中,浮緩如瘧各半妙。
囊縮汗毒承氣加,此屬厥陰肝經奧。
六經正病歌
太陽頭疼身熱脊強,陽明目痛鼻幹不眠。
少陽耳聾脅痛,寒熱嘔而口為之苦。
大陰腹滿自利,尺寸沉而津不到咽。
少陰則舌乾口燥,厥陰則煩滿囊拳。
一日二日可發表而散,三日四日宜和解而痊。
五六日便實方可議下,七八日不愈又復再傳。
日傳二經名為兩感,經傳六日應無一痊。
太陽無汗麻黃為最,太陽有汗桂枝可先。
小柴胡為少陽之要領,大柴胡行陽明之秘堅。
至三陰則難拘定法,或可溫而或可下。
宜數變以曲全生意,或可方而或可圓。
傷寒表裡二症用藥歌
傷寒表症是如何,無汗惡寒身熱多。
頭項俱疼脈浮取,擇方施劑汗之和。(用十神湯主之)
傷寒里症腹心膨,不惡寒來惡熱蒸。
其脈數沉兼自汗,汗便秘結下之生。(用大柴胡湯主之)
陽症陰症
陽症身熱頭疼痛,體痛咽乾難自動。
或有譫語及循衣,脈息弦洪宜審用。
陰症身涼二便清,病初自汗少頭疼。
也無煩躁也無渴,脈息沉微自可明。
陽症似陰陰症似陽
陽症身涼冷四肢,小便赤少大便稀。
心煩口燥脈沉數,白虎湯兼竹葉奇。
陰症如陽面色紅,小便清滑大便通。
渾身微熱沉遲脈,真武湯兼用理中。
陽厥陰厥
陽厥時時指爪溫,心煩便秘口乾論。
脈來沉細中還疾,承氣柴胡一盞吞。
陰厥身涼熱不回,二便通話不煩時。
脈來沉細知端的,三建湯兼四物宜。
血脈黃歌
面黃恰似煙燻色,小便自利大便黑。
唇焦漱水血家黃,桃仁承氣湯堪擇。
濕症黃歌
發黃渾似橘皮明,小便不利大便行。
濕熱相蒸名曰疸,茵陳湯共五苓平。
柔痓剛痓歌
元來柔痓屬膀胱,口禁如疸身反張。
此是傷風感寒濕,故分兩症有柔剛。
無汗為剛須易識,惟有葛根湯第一。
有汗為柔端的詳,桂枝葛根湯救急。
二痓皆宜續命湯,剛痓去桂用麻黃。
柔痓去麻當用桂,只因此法最為良。
傷寒四症相類歌
食積寒痰並腳氣,更兼亦有患勞煩。
要識四般相類症,不與傷寒一例看。
傷寒至捷法歌(計一十九首)
發熱憎寒體痛時,脈浮無汗怎生醫。
十神五積香蘇散,有汗傷風用桂枝。
汗後依前病不除,三朝四日莫躊躇。
或用參蘇或敗毒,加些良劑病當舒。
病傳入里腹脹滿,口乾熱盛小柴管。
病若仍前熱泄多,只用柴苓湯小碗。
六日七日病轉熱,前後不通好飲啜。
或有亂語及循衣,大柴承氣可通別。
下後仍前病不休,黃連解毒免人憂。
病後虛煩熱已靜,白虎竹葉石膏投。
陽厥還須用大柴,不然承氣也通挨。
陰蕨四逆並真武,三建加之自忖裁。
胸膈停痰氣悶時,可將瓜蒂吐之宜。
怔忡水停微有喘,青龍十棗便能醫。
陽毒發班是如何,梔子大黃黑奴科。
咽喉腫痛還曾治,甘枯湯惟而味和。
膈痰冷氣如何治,理中丸子君須記。
去血還須抵當湯,嚏氣不絕旋覆輩。
小便不通五苓宜,豬苓八正皆曰奇。
大便不通蜜導法,硝黃服後熨其臍。
熱吐五苓半夏加,冷吐四逆茱萸佳。
狐惑嘎聲人不曉,大黃牡蠣眾皆誇。
發黃梔子柏皮同,退疸茵陳極有功。
治蜜桃仁犀角類,大黃甘遂解結胸。
昏沉多睡萎蕤湯,煩躁無眠酸棗方。
少陰自利白通美,腳氣續命越脾當。
柔痓桂枝加乾葛,剛痓麻黃葛根活。
陰症似陽四逆宜,陽症如陰白虎奪。
食復勞份卻怎醫,枳實梔子內中追。
陰易陽易如何治,燒裩鼠糞此湯宜。
吐蛔烏梅與理中,用濕黃芩術附通。
腹中急痛如何治,桂枝加入大黃中。
吐血解毒與三黃,筋惕肉瞤真武湯。
肺實嗽喘青龍美,衄血不止茅花強。
往來寒熱瘟瘧侵,小柴胡湯還可臨。
咳逆皆因胃寒致,乳下艾灸羌附星。
熱深咳逆成陽逆,大小柴胡自去攀。
此是醫家入門訣,更宜明者用心參。
對症諸湯散
小承氣湯 治傷寒潮熱,讝語如有所見,大便六七日不通,是有燥糞結滯。服此。
枳實(一個,炒去穰) 大黃(一兩) 厚朴(去皮,薑製,一兩)
上讝咀,每服五錢,水盞半,煎八分,以利為度。
瓜蒂散 治傷寒四五日,病在胸膈,痰氣緊滿於上,宜此吐之。
瓜蒂(一兩,炒黃) 赤小豆(一兩)
上讝咀,每服三錢,水盞半,入淡豆豉一合同煎至八分,去滓,溫服。以吐得快為度。亡血體虛者不可服之。
小青龍湯 治傷寒表症不解,心下有水氣,乾嘔發熱,咳嗽微喘。又治肺經受寒咳嗽喘急。
半夏(湯洗,二兩半) 乾薑 細辛 五味子 麻黃 肉桂 芍藥 甘草
上㕮咀,每服五錢,水盞半,煎至八分,食前溫服。
大青龍湯 治傷寒頭疼,發熱,惡寒,無汗,煩躁,六脈浮緊。
麻黃 桂枝 甘草 杏仁 石膏 大棗(五枚) 生薑(十片)
上用水盞半,煎八分,溫服,取汗為度。若汗多不止,用濕粉撲之。
甘桔湯 治少陰咽痛。
桔梗 甘草各不拘多少
上用水盞半,煎八分,通口服。
酸棗湯 治傷寒吐下後心煩逆氣,晝夜不眠。
酸棗仁 甘草 知母 茯苓 川芎 麥門冬 乾薑
上用水一盞,煎至七分,溫服。
十神湯 治時令不正,瘟疫妄行,感冒及熱,或欲出疹痘,此藥不問陰陽兩感傷寒並宜服之。
紫蘇 甘草 陳皮 香附 乾葛 升麻 芍藥 川芎 白芷 麻黃
上㕮阻,每服三錢,水盞半,姜五片,煎至七分,去滓熱服。不拘時候。如發熱頭疼,加蓮鬚、蔥白。中滿氣實,加枳殼,名和解散。
香蘇散 治四時傷寒,頭疼,發熱,惡寒宜服此。
紫蘇 陳皮 香附 甘草
上㕮咀,用水盞半,加生薑三片,蔥白五個,煎至七分,安心熱服。如頭疼加川芎、白芷,名芎芷和解散。
人參敗毒散 治傷寒頭疼壯熱惡寒,及風痰咳嗽,鼻塞聲重,心煩蘊熱。
人參 桔梗 甘草 川芎 茯苓 枳殼 前胡 羌活 獨活 柴胡
上㕮咀,用水盞半,生薑三片,薄荷少許,同煎七分,去滓服,不拘時候。咳嗽加半夏。發熱加黃芩、黃櫱、梔子、黃連。赤利咳血,口舌乾燥加黃芩。風熱加荊芥、防風名荊防敗毒散。又與消風散相合,名消風敗毒散。
小柴胡湯 治傷寒如瘧,胸膈滿痛,小便不利,大便秘澀。
柴胡 半夏 人參 黃芩 甘草
上㕮咀,用水盞半,生薑五片,棗子一枚,煎至七分,熱服。胸滿及咽痛加枳實、桔梗即名柴胡枳桔湯。脅痛加芍藥、石菖蒲名柴胡芍藥湯。脅腹臍痛加枳殼、大黃名柴胡飲子。無汗加升麻、葛根名柴胡葛根湯,又名柴胡升麻湯。咳嗽加杏仁、五味子名參胡五味湯。汗下之後,病尚不解加黃連、黃柏、黃芩、梔子名黃胡解毒湯。結胸加瓜蔞子。發黃加茵陳、黃柏。發黃有血症加桃仁、當歸。狂亂加大黃、朴硝。衄血下血加黃連、犀角。
大柴胡湯 治傷寒十餘日不解,邪氣結在裡,身熱煩躁,語言譫妄,大便不通繞臍刺痛。
柴胡 大黃 枳殼 半夏 赤芍藥 黃芩
上㕮咀,用水盞半,生薑五片,棗子一枚,煎至七分,去滓,溫服。此藥治傷寒內熱裡實,若身體疼痛是表症未解,不可服之。熱極腹脹及結胸加朴硝。發黃,小便自利,大便黑加桃仁、當歸、桂枝。發黃,小便不利加茵陳、梔子、黃柏。
五苓散 治傷寒後發渴,小便不利。
豬苓 澤瀉 茯苓 肉桂 白朮
上㕮咀,白水煎服。
黃連解毒湯 治傷寒染病燥熱毒,煩悶乾嘔,口燥呻吟,喘滿陽厥及深蓄熱內甚,俗多妄為陰毒者,及汗下吐後,寒涼諸藥不能退熱勢,而感症同法。
黃連 黃柏 黃芩 梔子
上㕮咀,水二盞,煎至一盞,熱服。如腹滿嘔吐,或欲作痢者,每服加生半夏二枚,厚朴二錢,生薑三片,名半夏黃連解毒湯。又名黃連清心湯。
麻黃湯 治傷寒頭痛,發熱惡寒,骨節疼痛,喘滿無汗。
麻黃 杏仁 桂枝 甘草
上用水一盞,煎至八分,溫服。
桂枝湯 治傷寒太陰經受病,頭疼身痛,或翕翕發熱,或洒洒惡風。
桂枝 芍藥 甘草
上用水一盞,姜三片,棗二枚,煎至七分,溫服。不拘時候,惟春初可依此方,春分以後夏至以前加黃芩五兩,夏至後加石膏二兩,知母五錢,升麻五錢。若病人素虛寒者,不用加減,無汗休服。
白虎湯 治傷寒大汗後表症已解,或吐下後,邪氣未除,熱結在裡,心胸煩渴,甚欲飲水。
石膏 甘草 知母
上用水盞半,入粳米三十餘粒,煎至七分,去滓,溫服。煩渴不已者,加人參。發斑加梔子、大黃名化斑湯。
竹葉石膏湯 治傷寒已經汗下,表裡俱虛,津液枯竭,心煩發熱,氣逆欲吐,及諸虛煩熱並宜服之。
人參 半夏 甘草 石膏 麥門冬
上入青竹葉、生薑各五六片,水二盞,煎一盞,去滓,入粳米百餘粒,再煎至米熟,去米,溫服。不拘時候。
真武湯 治傷寒數日已後發熱腹痛,頭目昏沉,大便自利,小便或利或澀,或嘔或咳,或已經汗不解,仍復發熱,心下動悸,頭目眩暈,皆由渴後飲水,停留中脘所致,此湯並能治之。
芍藥 茯苓 白朮 甘草 附子(炮)
上用水盞半,煎至八分,溫服。不拘時候,咳嗽加五味子七錢五分,細辛、乾薑各二錢五分,下利去芍藥,加乾薑五錢,小便利去茯苓;嘔者去附子,加生薑。
調中湯 治秋夏之間暴寒折於盛熱,熱結於四肢,則壯熱頭疼,寒傷於胃,則下痢或血,或水,如脈數者,宜此下之。
大黃 葛根 藁本 黃芩 白朮 芍藥 桔梗 茯苓 甘草
上用水盞半,煎至八分,溫服。不拘時候。
三建湯 治厥陰。
天雄 川烏 附子
上用水盞半,生薑十大片,煎服。
四逆湯 治傷寒自利,脈微欲絕,手足厥冷。
乾薑 甘草 附子(去皮尖)
上用水一盞,煎至七分,溫服。不拘時候。
桃仁承氣湯 治太陽病不解,熱結膀胱如狂如顛,血自下,但小腹結者。
大黃(去皮) 厚朴(去皮薑製) 桃仁 芒硝
上用水二盞,煎至一盛,去滓,入芒硝,再煎一二沸,通口服。
茵陳蒿湯 治陽明裡熱極甚,煩渴熱鬱留飲。不散,以致濕熱相搏,身黃髮疸,但頭出汗,身無汗,小便不利,渴飲水漿,身心發黃,宜本方合五苓散,利大小便。
茵陳 大黃 山梔子
上用水二盞半,漫火煎至一盞,絞汁,溫服。以利為度,甚者再服。當下膿血如腐爛魚腸膠鰾等物,及小便焦黃,此一劑分作四服,調五苓散三錢,名茵陳五苓散。
升麻湯 治大人小兒時氣瘟疫,頭疼發熱,及瘡疹已發未發疑似之間,並宜服之。
升麻 葛根 芍藥 甘草
上用水一盞,煎至七分,熱服。
小續命湯 治語言蹇澀,及一切風痓。
麻黃 人參 黃芩 芍藥 防己 甘草 川芎 肉桂(各一兩) 防風(去蘆,五兩) 附子(炮去皮尖,五錢) 杏仁(去皮夾灰炒,一兩)
上用水一盞,生薑三片,煎至七分,通口服。
溫膽湯 治傷寒瘥後氣脈不和,食復勞復,病症如初。
半夏 枳實 橘紅 茯苓 甘草
上㕮咀,每用四錢,水一盞半,姜七片,棗一枚,竹茹一團,煎至七分,去滓,食前熱服。
防風通聖散 治男婦傷寒外症,惟有孕三四月,或七八月不用硝,余月分用之無妨。小兒減劑服之,此中有古人治傷寒不傳之妙,後學宜慎寶之。
防風 川芎 當歸 芍藥 薄荷 連翹 黃芩 桔梗 石膏 山梔 白木 滑石 荊芥 甘草 大黃 芒硝 麻黃
上大黃、芒硝、麻黃三味,對症施入,自利去大黃、朴硝,自汗去麻黃。
益元散 即天水散又名六一散。治中暑消渴瀉痢等症。
滑石(六錢) 甘草(一錢)
上共為末,每服二錢,水調服。不拘時。(甚能救急)
傷寒外症加減方次第
第一雙解散,防風通聖散合益元散,一名通解散。
第二大柴胡涼膈,天水合服。
第三涼膈小柴胡臺服。
第四大柴胡合黃連解毒湯。
第五大柴胡合三一承氣湯。
第六承氣合解毒湯。
第七瓜蒂散。
第八涼膈散。
風
第九益元散。
第十雙解散。
第十一白虎散。
第十二承氣解毒湯。
暑
第十三白虎湯。
第十四五苓合天水散。
第十五承氣合散毒湯。
第十六白虎湯加蒼朮。
第十七涼膈散合解毒湯。
第十八解毒合承氣湯。
第十九解毒涼膈天水散合服。
結胸
第二十大小陷胸湯。
第二十一小柴胡合小陷胸湯。
第二十二大承氣湯。
第二十三解毒湯。
發斑
第二十四涼膈散加當歸。
發黃
第二十五茵陳湯調五苓散。
第二十六茵陳合承氣湯。
煩心不眠
第二十七梔子豆豉湯。
第二十八五苓散空服煎涼膈,加枳殼、桔梗。
剛柔二痓
第二十九承氣合解毒湯。
汗後煩渴
第三十涼膈減桂五苓甘露益元湯,甘露飲,亦桂苓白朮散。
上共二十八方,如無大承氣,第五三一承氣代之亦妙。通三十九件藥味,調理傷寒,曲盡其妙,百發百中,後之學者,詳辨脈症,審而用之,起沉疴於反掌,回造化以活人,方知其妙也。
傷寒五臟受病歌
心病舌強笑面赤,躁煩掌熱口乾讝。
臍上動氣洪緊數,反得沉微命不全。
肝家面青目痛閉,筋急怒容臍左氣。
脈當弦急又兼長,浮稜短兮名不治。
脾家不食麵皮黃,體重肢疼喜臥床。
動氣當臍脈緩大,弦長而緊是凶殃。
肺家面白帶憂愁,吐衄寒溫喘嗽求。
臍右氣兮沉細稜,大而牢者死根由。
腎家面黑爪甲青,耳閉足寒泄腹疼。
臍下氣兮脈沉滑,緩而大者死之形。
風
諸中風對症用藥歐
中風之症多般類,偏枯風痱並風懿。
風痹四者本同宗,中人心肝脾腎肺。
半身不遂肉頑麻,不知人事昏沉睡。
手足抽制痰涎壅,榮衛因虛所由致。
治發順氣與疏風,烏藥順氣當先試。
小續命兼排風湯,甚者三生飲為最。
烏藥順氣散 疏風順氣。治一切風氣,四肢頑麻,骨節疼痛。
烏藥 陳皮 乾薑 枳殼 姜蠶 川芎 白芷 甘草 麻黃 桔梗
上用水一盞,姜三片,棗一枚,煎至七分,憎寒壯熱,頭疼,肢休倦怠,加蔥白三寸同煎並服,出汗或閃挫身體不能屈伸,溫酒調服,遍身搔癢,抓之成瘡,用荷葉煎服。常服疏風順氣。
小續命湯 治中風半身不遂,口眼喎斜,手足顫掉,語言蹇澀及一切風痓之症。
麻黃 人參 黃芩 芍藥 防己 甘草 川芎 肉桂(各兩) 防風(去蘆,五兩) 附子(炮去皮尖,五錢) 杏仁(去皮尖灰炒,一兩)
上用水一盞,生薑三片,煎至七分,通口服。
排風湯 治中風五臟,諸風狂言,亦治風毒腳氣腫痛。
白朮 當歸 辣桂 川芎 杏仁 防風 獨活 麻黃 甘草 白芍 白鮮皮 白茯苓
上用水一盞半,姜五片,溫服。不拘時候。
三生飲 治卒中風昏迷,痰涎壅並口眼歪斜,脈沉無熱者,可服之。
南星(生,一兩) 川烏(生去皮) 附子(半兩,生去皮) 南木香(錢半)
上用水一盞,生薑七片,煎服。不拘時候。
人參順氣散 治感風頭痛,鼻塞,聲重,一切中風宜服此,能疏風順氣。
人參 乾薑(各一兩) 川芎 甘草(炙,四兩) 桔梗 厚朴(制) 白朮 陳皮 白芷 麻黃(各四兩) 乾葛(三錢半)
上㕮咀,每服三錢,水一盞,姜三片,棗一枚,薄荷五七葉,煎熱服,不拘時候。或加姜蠶一兩、乾薑五錢,去白木、人參,又簡易加烏藥、枳殼,去厚朴、乾薑,用之專遍滯氣。如感風頭痛,咳嗽鼻塞,加蔥白煎。
順風勻氣散 治氣寬中,中風頭疼,止瀉去濕。
人參 天麻 木瓜 白朮 白芷 烏藥 沉香 紫蘇 甘草 青皮
上㕮咀,薑、棗煎服。
洗藥
荊芥散 煎湯洗諸風癬。
荊芥 苦參 白芷 獨活 羌活 黃柏 防風
外應散 去風治五痹濕痛發熱散風。
羌活 獨活 藁本 荊芥 苦參 防風 白芷 紫蘇 藿香 大蓼 杉木 川椒 荊村皮 石楠皮 樟葉各不拘多少,加薑、蔥煎
八仙散 白水煎洗諸風。
白芷 防風 荊芥 羌活 川芎 苦參 威靈仙 何首烏
御藥院方 煎湯洗諸風症。
椿 槐 榆 柳 桑條
寒
諸中寒對症用藥歌
中寒之病腎為根,腎氣空虛寒易侵。
氣弱體虛調護失,乘涼臥地也傷人。
四肢厥冷俱僵直,腹痛昏迷口失音。
治法只宜溫散藥,無過五積理中尋。
理中湯 治五臟中寒,口噤失音,四肢僵直腹冷疼瀉,兼治胃脘寒冷,氣刺作痛。
人參 白朮 乾薑
上用水盞半,煎七分,熱服。加附子即名附子理中湯。
生料五積散 治中寒及感冒寒邪,頭疼身痛腹背拘急,惡寒嘔吐,腹痛,不問外感風寒,內傷生冷寒濕,客於經絡,腰腳痠疼,及通婦人經水。
白芷 陳皮 厚朴 甘草 枯梗 枳殼 川芎 芍藥 茯苓 蒼朮 當歸 半夏 肉桂 乾薑 麻黃
上用水盞半,姜三片,蔥白三根,煎至七分,熱服。胃寒用煨姜,挾氣加茱萸,調經催產入艾醋。寒濕腳氣加木瓜、檳榔、青藤、穿山甲。
暑
治中暑對症用藥歌
傷暑做出百般病,入心胞絡與胃應。
胃氣稍虛胃暑行,暑入口牙心則病。
口渴心煩背悶沉,或為吐瀉熱不定。
四肢厥冷脈微虛,身體但無疼痛並。
驅暑和中二事先,香茹五苓堪立應。
常服六和湯最宜,外熱內寒理中正。
香薷飲 治伏天中暑,病熱飲水,口燥咽乾。
香薷(一兩) 厚朴 白扁豆(各三錢)
上用水一盞,入酒少許,煎候冷服。加黃連名黃達香薷散。
五苓散 治中暑煩渴,身熱頭疼,霍亂吐瀉,小便赤少。
豬苓 澤瀉 茯苓 肉桂 白朮
上㕮咀,白水煎服,合香薷飲名薷苓湯。心神恍惚加神砂,名神砂五苓散。發熱加竹葉、麥門冬。
理中湯 治夏月伏陰暑家病者,氣脈俱虛,飲水過度,或服涼劑,傷動其中,嘔吐不食,自利不渴,此則外熱內寒,感乎傷暑,伏熱之熱,當用此藥。
人參 白朮 乾薑
上用水盞半,煎七分,溫服。
六和湯 治傷暑霍亂吐瀉,兩腳轉筋,四肢厥冷。
半夏 砂仁 杏仁 人參 甘草 扁豆 木瓜 藿香 香薷 厚朴 赤茯苓
上用水二盞,姜三片,棗一枚,溫服。不拘時候,若熱渴瀉,加黃連。
濕
治中濕對症用藥歌
問君何以知中濕,染於杳冥不自識。
非專雨水是濕根,天氣地氣汗氣窒。
中人身體覺沉重,骨肉痠麻行不疾。
漸加浮腫及身黃,治法利便除身濕。
五苓除濕滲濕先,加減消詳用五積。
又有風濕腰腿疼,獨活寄生湯可食。
五苓散 利水除濕,止嘔逆,治浮腫加平胃散,治濕之常藥也。
豬苓 澤瀉 茯苓 肉桂 白朮
上㕮咀,白水煎服。
乎胃散 治濕常用。
蒼朮 陳皮 厚朴 甘草
上用水一盞半,姜三片,棗二枚,煎至七分,食前服。
除濕湯 治濕通用。
蒼朮 白朮 甘草 茯苓 乾薑 橘紅 丁香
上用水一盞半,姜五片,棗一枚,煎至八分,不拘時服。
五積散 治寒濕客於經絡,腰腳痠疼,渾身麻木,兼治損痛。
白芷 陳皮 厚朴 甘草 桔梗 枳殼 川芎 芍藥 茯苓 蒼朮 當歸 半夏 肉桂 乾薑 麻黃
上水盞半,姜三片,蔥白三個,煎七分,熱服。
獨活寄生湯 治風濕腰腿痠疼,退寒熱虛弱。
獨活 當歸 芍藥 防風 牛膝 細辛 茯苓 秦艽 人參 桂心 川芎 杜仲 甘草 桑寄生 熟地黃(各等分)
上用白水二盞,煎八分,熱服。
卷之四
瘧
治諸瘧對症用藥歌
夏傷於暑秋髮瘧,邪風正氣相交作。
又因飲食不調勻,生冷停痰寒熱搏。
先寒後熱寒瘧侵,先熱後寒溫瘧作。
更有單熱而不寒,此症名之為癉瘧。
一日一發容易治,兩日三日難捉摸。
治法消暑與除痰,先服柴苓湯的確。
次用截瘧鬼哭丹,清脾飲是尋常藥。
柴苓湯 治先寒後熱,分陰陽,利小便,諸瘧通用此方為首,小柴胡湯臺五苓散。
柴胡 半夏 人參 黃苓 甘草(以上小柴胡湯) 豬苓 澤瀉 茯苓 肉桂 白朮(以上五苓散)
上用水盞半,姜五片,棗一枚,煎至七分,熱服。
鬼哭丹 截諸瘧如神。
人參(二錢) 雄黃(一錢) 綠豆粉(一錢)
上為末,以端午日粽尖七枚,搗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二丸,或三丸。臨發之日用,空心面東,冷水吞服。
清脾飲 治諸瘧,不問寒熱後先,通用。
青皮 厚朴 白朮 半夏 柴胡 茯苓 草果仁
上用水盞半,姜五片,煎七分,溫服。不拘時。
痢
治諸痢對症用藥歌
借問何故而成痢,蓋因物積並氣滯。
物欲出時氣不行,脾胃不知飲食致。
夏月過食生冷多,及至秋來有如是。
單白單紅兼赤白,醫者只將三則治。
單紅主熱單白冷,冷熱不和兼赤白。
紅痢解毒並香薷,枳殼稜莪三用得。
參苓白朮加木香。久痢不止還堪啜。
我有神仙換骨丹,一服當先功莫測。
黃連解毒湯 治紅痢。
黃連 黃柏 黃芩 梔子 半夏 厚朴
上用水二盞,加生薑三片,煎至一盞,熱服。
胃苓湯 平胃散合五苓散,治久痢。
蒼朮 陳皮 厚朴 甘草(平胃散) 豬苓 澤瀉 茯苓 肉桂 白朮(以上五苓散)
上用水二盞,姜三片,棗二枚,煎七分,熱服。
真人養臟湯 治大人小兒冷熱不調,下痢赤白,或如膿血,裡急後重,臍腹痛,脫肛墜下,止酒毒便血。
人參 當歸 肉桂 木香 白朮 粟殼(蜜炙) 肉豆蔻 柯子 白芍藥
上用白水煎服,臟寒加附子。
敗毒散 治下痢,熱毒衝心,不進飲食。
人參 桔梗 甘草 川芎 茯苓 枳殼 前胡 羌活 獨活 柴胡
上《醫方大成》加石蓮子肉,用生薑三片,薄荷少許同煎,去滓,不拘時候。
胃風湯 治赤白痢泄瀉,虛弱腹痛。
人參 白朮 茯苓 官桂 川芎 芍藥 當歸
上用粟米百粒煎服。
地榆散 治血痢冷疼泄瀉皆可服。
地榆 粟殼 茯苓 甘草 芍藥 當歸 乾葛 乾薑
上用白水煎服。
參苓白朮散 治久痢脾胃虛弱,不進飲食,嘔吐泄瀉,開胃助脾等症。
人參 茯苓 白朮 扁豆 山藥 蓮肉 砂仁 桔梗 甘草 米仁
上用白水煎服。若噤口痢多加石蓮肉,通為細末,老米湯調下。
神仙換骨丹 治臟腑一切積滯,及驚熱大便不通。
大戟 葶藶 甘遂 芫花 豆豉 杏仁 三梭 莪朮 大黃 石榴皮 巴豆(去殼) 五靈脂 烏梅肉
上各等分為末,用好米醋調勻,濕透炒焦,醋攪麵糊為丸,圓如綠豆大,每服九丸,或十三四丸,量人之大小,空心冷茶吞下,凡諸痢症水腫,心氣疝氣及肚內一切積滯並皆神效。
咳嗽
諸咳嗽對症用藥歌
肺為華蓋居上膈,只件清虛嫌滯塞。
七情四氣有一觸,因而咳喘一齊發。
肺氣風寒痰咳清,其聲清利無他說。
肺實風熱痰白稠,其聲乾燥多咽噎。
蘇沉九寶治風寒,人參敗毒除風熱。
四季參蘇飲可兼,秋天金沸草奇絕。
肺痿咯血甘桔湯,加上黃連真秘訣。
蘇沉九寶湯 治老人小兒素有喘急,遇寒暄不常發則連綿不已,咳嗽哮吼夜不得睡。
紫蘇 麻黃 杏仁 甘草 官桂 薄荷 陳皮 大腹皮 桑白皮
上水盞半,姜二片,烏梅二個,煎,溫服。
敗毒散 治傷風咳嗽頭疼。
人參 桔梗 甘草 川芎 茯苓 枳殼 前胡 羌活 獨活 柴胡 半夏
上水盞半,生薑三片,煎七分服。
參蘇飲 治上焦有熱,咳嗽聲重。
人參 紫蘇 陳皮 桔梗 前胡 半夏 乾葛 茯苓 甘草 木香 枳殼
上水盞半,姜七片,棗一枚,煎,熱服。
金佛草散 治肺經受風,頭目昏痛,咳嗽聲重,涕唾稠黏,時行寒疫,壯熱惡風。
甘草 麻黃 前胡 半夏 金沸草 赤芍藥 荊芥
上用水一盞,姜三片,棗一枚,溫服。
甘桔湯 治風痰上壅,咽喉腫痛。
桔梗 甘草各不拘多少
上用水盞半,煎八分,通口服。咳血加黃連,咳者氣動也,陽也。嗽者,兼陰血也。
霍亂
治霍亂對症用藥歌 夏秋之間,天氣暄熱,腠理正疏,風邪易入。暑濕時侵,多生此症。然有陰陽虛實不同,察脈之浮而洪,氣盛而調者為可治,微而遲,氣少不調者為難治也。
霍亂吐瀉為何因,上吐下瀉腳轉筋。
只緣胃氣承虛弱,飲食不調元是根。
日間受熱夜感冷,邪氣正氣尤不分。
所以發而為吐瀉,治療隨時要酌斟。
藿香正氣春冬用,五積嚴寒可救人。
夏月藿苓為要領,六和秋月有神靈。
霍香正氣散 治霍亂吐瀉腹疼,春冬宜服。
藿香 白芷 茯苓 紫蘇 大腹皮 厚朴 陳皮 甘草 桔梗 半夏
上水一盞,姜三片,棗一枚,煎至七分,熱服。合五苓散名藿苓湯,治霍亂吐瀉,小便赤少,心神恍惚,一法再加木瓜,合香薷飲,名藿薷湯,治霍亂髮熱,加麥門冬、竹葉。
五積散 治渾身麻木,兼治損疼。
白芷 陳皮 厚朴 甘草 桔梗 枳殼 川芎 芍藥 茯苓 蒼朮 當歸 半夏 肉桂 乾薑 麻黃
上水盞半,姜三片,蔥白三莖,煎七分,熱服。
六和湯 治霍亂吐瀉,兩腳轉筋,四肢厥冷。
半夏 砂仁 杏仁 人參 甘草 扁豆 木瓜 藿香 香薷 厚朴 赤茯苓
上水二盞,姜三片,棗一枚,煎至七分,溫服。不拘時候。
水腫
諸水腫對症用藥歌
水腫之病出乎脾,時醫不識亂猜疑。
腎水脾上兩要固,脾上一虧水無圍。
氾濫迸流四肢去,使人浮腫黃光輝。
風腫氣腫並血腫,陽水陰水也須知。
風腫走注皮麻木,氣腫隨氣消長之。
血腫之病如何識,皮間赤縷血痕兒。
陽水身熱陰水冷,利水和脾總治之。
木香流氣除三腫,甚者當先用利宜。
陽水身熱八正散,陰水身涼胃苓奇。
水腫通用牛黃散,香平散子世間稀。
木香流氣飲 治陰水不煩,大小便利。
木香 厚朴 青皮 甘草 蘇葉 陳皮 肉桂 檳榔 草果 丁皮 藿葉 木通 人參 白朮 木瓜 菖蒲 白芷 半夏(薑製) 麥門冬 香附子 蓬莪朮 大腹皮 赤茯苓
上用水二盞,姜三片,棗一枚,煎七分,熱服。
八正散 利小便,去浮腫
瞿麥 萹蓄 滑石 大黃 梔子 木通 車前子 甘草
上用水盞半,燈心一結,煎七分,食前服。
胃苓散 平胃散合五苓散,治水腫。
蒼朮 陳皮 厚朴 甘草(以上平胃) 豬苓 澤瀉 茯苓 肉桂 白朮(以上五苓)
上用水二盞,姜三片,棗二枚,煎七分,熱服。
牛黃散
黑牽牛 大黃(三兩) 陳米飯鍋焦(一兩)
上為末,曲糊丸如梧桐子大,常服四五十丸,淡薑湯送下,欲通利加至百丸。
香平散 治水氣血三腫。
香附子 黑牽牛 京三稜 篷莪朮 乾薑
上為末,各等分,共二斤,入平胃散末一斤合和,每服二錢半,白湯、醋湯、薑湯皆可調服,用老米醋為丸亦好。
宿食
內消宿食對症用藥歌
宿食緣何不克消,只因體弱胃脾嬌。
最怕過餐生冷物,遂成積滯不僥調。
嘔惡吞酸兼噫噎,滿胸氣膈熱隨潮。
頭疼泄痢多般疾,虛實隨人用藥高。
輕者三稜紅丸子,重則麻黃等味調。
虛寒脾積並感順,突熱神芎治上焦。
投劑但能依此訣,何須過慮把心操。
三稜丸 順氣寬中,消積滯,除膨脹等症。
三稜(半斤,細銼為末,水三升煮成膏) 杏仁(去心炒) 青皮 蘿蔔子(炒) 乾漆(炒) 神麯
上為末,並三稜膏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米湯送下。
紅丸子 消食化氣,兼治食壅,取積下熱。服之神效。
雄黃(研) 川鬱金(各一分) 巴豆(十四粒,去油)
上為末,醋煮麵糊為丸,如麻子大,每服五丸,加至七丸,熱茶送下,喉閉用熱茶清調灌。
脾積丸 治臟腑一切寒食積。
丁香 生木香 巴豆肉 良薑(醋煮,各五錢) 莪朮(二兩) 三稜(一兩) 青皮(一兩) 皂角(三大個,燒存性)
上為末,入百草霜三匙,麵糊丸如麻子大,每服十丸,加至二十丸,隨症下。脾積氣,陳皮湯下。口吐酸水,淡薑湯下。嘔吐,藿香甘草湯下。小腸疝氣,茴香酒下。婦人血氣刺痛,淡醋湯下。小兒疳氣,使君子湯下。
感應丸 治停積宿食,不能克化,有傷脾胃。
百草霜(一兩) 杏仁(去皮尖,肥者二百四十個) 丁香(兩半) 木香(兩半) 肉豆蔻(去皮,二十個) 川乾薑(炮,三兩) 巴豆(七十個,去皮心膜,搗出油,研如粉)
上除巴豆、百草霜、杏仁外,餘四味為末,與前藥三味同拌研細,先將黃蠟六兩溶化,以重錦濾過,入好酒一升於器內,煮蠟溶滾數沸,傾出,候酒冷,其蠟自浮於上,取蠟稱用,春夏用油一兩,秋冬用油兩半,熬令香熟,次下蠟四兩,同化作汁,就鍋內乘熱拌和前藥成綻,油紙包收旋丸,每服三十丸,姜渴送下。
神芎丸 治上焦積熱,風痰壅滯,頭目赤腫,或有瘡癤,咽膈不利,大小便秘澀,一切風熱,酒磨服亦可,諸滯尤宜服。
大黃 黃芩(各三兩) 牽牛 滑石(各四兩) 黃連 川芎 薄荷葉
上為末,滴水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溫水送下。
黑丸子 治中脘有宿食不消,吞酸噁心,口吐清水,或心腹飧泄。
百草霜(三分) 杏仁(去皮尖,三七個) 巴豆(去殼,十個) 半夏(九個) 砂仁(三七粒)
上為末,痢疾加烏梅三個,麵糊丸如黍米大,每服二十丸,或三十丸,薑湯下。
木香分氣丸 寬中順氣,消導積滯。
甘草(炙,六兩) 木香(不見火) 甘鬆(各一兩) 香附子(一斤) 莪朮(八兩)
上為末,水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生薑、陳皮煎湯送下。
女科
婦人胎產諸病對症用藥歌
女科雖曰有專攻,余病皆於男子同。
獨有胎前併產後,血崩經候滯難通。
烏沉和氣常當服,更得逍遙散有功。
四物湯中加減用,懷胎涼燥莫相逢。
孕婦忌用南星、半夏、乾薑、肉桂、滑石、硝黃大寒大熱燥性之藥。
烏沉湯 治產後諸疾,尋常亦可服。
烏藥 陳皮 川芎 甘草 當歸 香附子 芍藥
上用白水煎,午前服。
和氣飲 治胎前產後諸疾,尋常亦宜。
紫蘇 川芎 陳皮 甘草 厚朴 白茯苓 荊芥
上用白水煎服,發熱加黃芩。
逍遙散 治發熱,經候不調,勞熱咳嗽。
當歸 芍藥 赤茯苓 白朮 甘草 柴胡 薄荷
上用白水煎服,不拘時候。
四物湯 治虛損,月水不調,常服調益榮衛,滋養血氣。
當歸 川芎 白芍藥 熟地
上用水二盞,慢火煎至七分,空心熱服。妊娠胎前產後血塊不散,或亡血過多,或惡露不下,並宜並具,隨症施治加減於下。
妊娠下血宜加:艾葉六七片,阿膠末一錢。如疾勢甚大,散藥不及,以四味各五錢,用水四盞,煎至二盞,分為四劑,食前熱服,一日令盡,以醒為度。
如產後血虛,臟腑不調,因虛致熱,熱與血搏,口舌乾燥頻欲飲水加:天花粉一兩,麥門冬三錢。
腹中刺痛,惡物不下者加:當歸、芍藥各一錢。
血崩不止者加:川芎一分,柴胡五分。
身熱脈醜,頭暈項強者加:柴胡、黃芩各五錢。
大便秘結不通者加:大黃五錢,桃仁二分(炒)。
大便滑泄者加:桂心、熟附子各一分。
發寒熱加:牡丹皮、乾薑、芍藥各一分。
嘔吐者加:白木、人參各五分。
腹脹者加:厚朴、枳實各一分。
虛煩不眠宜加:竹葉、人參各一分。
虛躁大渴者加:知母、石膏各五錢。
水停心下,感熱逆加:豬苓、防己、茯苓各一分。
虛寒伏熱者加:人參、柴胡各三分,防風四分。
經候過而作痛氣虛也,本方對四君子湯服之。名:八珍湯。
經候將來作痛者,氣血實也,加:桃仁、黃連、香附子。
經候不及期者,血熱也,加:黃連。
經候過期血少也,加:人參、白朮
色帶淡加:半夏、陳皮。
過期紫黑有男者,血熱也,必作痛不可忍宜加:香附子,黃連。
過期而色淡者,體弱血衰也,加:芎歸二味併合二陳湯。
紫色成塊,血熱也,加:黃連、柴胡。
肥人不及日數,且多痰多血有熱加:香附子、南星、半夏、黃連、白木。
瘦人血枯經閉者加:桃仁、紅花,或越鞠湯。
上丹溪加減四物湯。
氣充經脈如故,月事頻並,臍下時作痛加:芍藥。
經欲行,臍腹絞痛加:玄胡索、檳榔、苦楝、木香。
經水過多者加:黃芩、白朮。
經水澀少者加;葵花、紅花。
經水適來適斷,或往來寒熱,宜先服:小柴胡湯。
去寒熱後仍以:四物湯和之。
上元戎加味四物湯。
經候不通,臍脅或痛,本方對調胃承氣湯是名玉燭散。
經候不調,臍腹疼痛,只用芎歸二味名為君臣散。
婦室經事不行,腹中結塊疼痛者加:桂心、蓬朮各等分名之為六合湯。
婦人赤白帶下,脈沉微,腹痛或陰中作痛,用本方四兩,加:肉掛、附子五錢煎服,名為元戎六合湯。
二陳湯
半夏 陳皮 甘草 白茯苓
上㕮咀,用生薑、烏梅煎服。
越鞠丸 治血鬱。
桃仁 紅花 撫芎 香附子 青黛
上各等分為末,稀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四五十丸,食前服。
《寶鑑》曰:宋褚澄療師尼寡婦,別制醫方,蓋有為也。此二種寡居,獨陰無陽,欲心萌而不遂,是以陰陽交爭,乍寒乍熱,全類溫瘧,久則為癆。《史記·倉公傳》載濟北王侍人韓女,病腰背痛寒熱,眾醫皆以為寒熱,倉公曰:病得之欲男子,不可得也。診視其肝脈弦出寸口,是以知之,蓋男子以精為主,婦人以血為主,男子精盛以思有,女人血盛以懷胎也。如厥陰脈弦出寸口,又上魚際,則血盛可知,故知褚氏之言匪虛也。
幼科
小兒諸病對症用藥歌
幼小醫家另設科,一時要用不知何。
驚風發熱兼痰嗽,保命丹投不必多。
未出痘花神異治,驚逢急慢紫金磨。
腹疼吐瀉宜助胃,唇口生瘡化毒和。
發熱變蒸惺惺散,風痰潮熱抱龍扶。
諸疳蘆薈皆通用,嘔吐燒針丸對科。
痢疾木香清膈飲,臍風匝口蠍梢扶。
散名保命攻鵝口(即雪口),夜啼豬乳四君和。
診視嬰孩脈理歌
三五嬰孩脈未全,只憑虎口指頭間。
原分左右觀男女,寅卯關邊仔細探。
脈現寅關紋細短,輕災易治不為難。
寅關脈起連通卯,病勢根深莫小看。
若透三關辰位上,總逢慮扁也難痊。
(食指下節為寅,中節為卯,上節為辰)
育嬰歌
養子須調護,看承莫縱馳。
乳多終損胃,食壅即傷脾。
衾厚非為益,衣單正所宜。
無風頻見日,寒暑順天時。
又云若要小兒安,常帶三分肌與寒。
保命丹 治小兒一切驚風發熱痰嗽。
天麻(一錢) 防風 粉草 姜蠶(炒去絲) 白附子 硃砂 鬱金(各一錢) 麝香(少許) 全竭(一錢,去尾尖) 薄荷 青黛 南星 半夏(用生薑汁浸三日,銼碎,各二錢)
上為末,煉蜜丸如皂角子大,每服一丸,燈心金銀湯送下。
紫金錠 治小兒驚風大有神效。
人參 茯苓 茯神 辰砂 山藥 乳香 赤石脂(醋火爁七次) 白朮(各三錢) 金箔(十五片,另研為衣)
上為末,以糕一兩為丸,薄荷湯磨服。
神異丹 治未出痘疹小兒一切驚風發熱痰嗽等症。
全蠍(去尾尖) 天麻 薄荷 防風 乾葛 姜蠶(炒去絲) 半夏(薑汁製) 南星(薑汁製) 荊芥穗 川升麻 芍苑 甘草 川芎
上各等分為末,煉蜜丸如皂角子大,每服一丸,白滾湯送下。
助胃丹 洽小兒吐瀉腹痛。
豬苓 澤瀉 茯苓 肉桂 白朮(各三錢,以上即五苓散) 蒼朮 陳皮 厚朴 甘草(各四錢,以上即平胃散)再加肉豆蔻三錢(紙裹煨熟)
上為末,煉蜜丸如芡實大,米湯化下。
五福化毒丹 治小兒唇口腫破生瘡。
玄參(焙) 桔梗 茯苓(各二兩) 人參(半兩) 青黛 牙硝(枯研,各一兩) 甘草(焙,七錢) 麝香(錢半) 金銀箔(各四十片,為衣)
上為末,煉蜜丸如皂角子大,用薄荷湯化下,口臭以生地黃汁調下。
抱龍丸 治小兒痰嗽驚風,時作寒熱。
牛膽南星(一兩) 天竺黃(五錢) 雄黃 辰砂(各二錢半) 麝香(一錢,另研)
上為末,煉蜜丸如欠實大,薄荷湯化下。
惺惺散 治變蒸發熱,咳嗽痰涎,鼻塞聲重。
人參 白朮 甘草 桔梗 白茯苓 天花粉 白芍藥 細辛根
上用水一盅,煎四分,溫服。
蘆薈丸 治小兒脾胃積熱漸成疳疾,宜服之。
黃佳(去須) 龍膽草 蕪荑(去皮,先炒黃色,再與上二味同炒) 蘆薈(一錢,另研)
上為末,飯飲丸如黍米大,隨大小加減,空心米湯下。
大蘆薈丸 治小兒諸疳積神效。
蘆薈 蕪荑 木香 青黛 川黃連 檳榔(各等分) 蟬退(七個) 麝香(少許) 胡黃連
上為末,以雄豬膽汁浸糕作糊,丸如麻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米飲送下。
燒針丸 治小兒胸膈吐逆,下注瀉不止者。
黃丹 硃砂 枯礬
上為末,以棗肉丸如大豆樣,每三四丸戳針尖上,就清油燈焰上燒過,研爛,涼米泔水調下,瀉者食前服,吐者不拘時,又名硃砂丸。
木香清膈飲 治小兒赤白痢。
木香 人參 甘草 厚朴 陳皮 茯苓 杏仁 雞蘇 宿砂 麥門冬
上㕮咀,加姜二片,棗一枚,煎服。
啟脾散 小兒百病愈後宜服,此以養脾,凡初生小兒用塗乳頭上服之。
連肉(一兩) 白朮 茯苓 山藥 神麯 山查(各五錢) 人參 豬苓 澤瀉 藿香 木香 當歸 白芍藥 砂仁(各三錢) 肉豆蔻(三個) 陳皮(二錢) 甘草(一錢)
上為末,任意多寡,薑湯調服,驚風后加辰砂、滑石各二錢。
保命散 治小兒雪口白屑滿口,如鵝之口者,心脾熱也。用發纏指頭,蘸薄荷自然汁,或臘雪水拭淨,如不脫即用此方。
枯礬 硃砂(各五分) 馬牙硝(二鎮五分)
上為末,每一宇取白鵝糞擂水,調塗舌上及頷頰內立效。
蠍梢散 治一切胎風,及百日內匝口臍風。
全蠍梢(四十九十,每小用生薄荷葉卷定,以綿扎之,砂鍋內滾炒,薄荷干酥為度) 姜蠶(四十九個) 片腦 麝香(各少許)
上為末,用火雄雞肝二片,煎湯調服即止。又法於七日內患此者,急看兒齒齦之上,有小泡如粟米狀,急以軟青布裹手指蘸溫水經輕擦破,即開口安妥,不必用藥。
豬乳膏 治小兒上半夜驚啼制肝乃胎中受驚所致,急宜用此。
琥珀 防風(各一錢) 硃砂(五分)
上為末,用豬乳汁調一字,抹兒口中極驗。
四君子湯 治小兒下半夜驚啼不止,及腰曲內釣,手足抽制,皆虛寒所致也。
人參 白朮 茯苓 甘草 山藥 扁豆
上為末,每挑少許於乳頭上,令兒吮之。如血熱焦啼,用當歸為末,乳汁調一字,抹乳與吮亦效。
凡小兒生下不能啼者,必困難產冒寒所致,急以綿絮裹抱杯中,未可遽斷臍中,且將胞衣置灰火中煨之,仍作大油紙捻點燈於帶上往來遍燎,使火氣由帶而入臍內,更以熱醋湯澆洗臍帶,須臾氣回,啼哭如常,方可浴洗,然後割斷臍帶,則易養無虞也。
又初生小兒穀道無孔者,乃肺熱閉於肛門,急用金銀玉簪,看其端的刺穿,或用火對亦可,然刺不可深,仍以油紙捻條套住,如蜜導法,內服四順清涼飲,免其再合。
急救良方
救夢中魘死歌
夢中魔死如何救,原若無燈勿點燈。
亟以竹筒吹耳竅,鹽湯灌鼻效如神。
或吹鼻內通關散,或滴其中韭汁靈。
兼治卒然來中惡,即時起死便回生。
救冷舍鬼迷歌
官房冷舍久無人,偶睡其中被鬼侵。
口不能言聲吃吃,若天良藥便沉沉。
牛黃末與雄黃末,再入硃砂各五分。
一半火燒床榻下,酒調一半灌之靈。
治瘀血衝心垂絕歌
瘀血衝心墜下時,淹淹欲絕氣難支。
豆豉急取濃煎服。續命靈丹怎得知。
或遇咬牙無氣息,急遺小便灌之宜。
人能記得仙方去,到處施仁寨國醫。
救絞腸沙急痛歌
絞腸沙痛是何如,手足如冰陰症虛。
定有遍身紅點發,燈心燃火燎之除。
若然手足仍溫暖,此是陽沙另法法。
十指甲邊針刺遍,捋將兩臂血漣洳。
解砒霜毒歌
若人要解砒霜毒,稻杆燒灰淋水服。
麻油人糞效俱靈,雞羊鴨血功並靈。
毒中飯肉皆可醫,若中酒杯命難續。
瓜蒂稀涎散合投,吐得出時才是福。
解巴豆毒歌
人若中傷巴豆毒,忽然大瀉噁心頻。
熱煩焦渴時兼嘔,黃櫱黃連兩味平。
等分滾煎傾候冷,服時勿使熱湯親。
再將手足寒泉浸,切忌諸般熱物臨。
解百草毒歌
預防百草毒傷人,四兩藍根不可少。
再需三味各兩方,青黛管仲生甘草。
四般為末作餅蒸,蒸熟為丸赤豆小。
外邊仍用靛為衣,水下甘丸諸毒好。
解諸般菌毒歌
諸般菌毒每傷人,甚或令人笑不禁。
必是蟲蛇蟠踞處,薰蒸毒氣結成根。
急將淨地開深坎,直見黃泥把水傾。
攪溷少澄吞一碗,應知到口便安寧。
不然更得芫花末,水下錢方效益靈。
解金蠶盎毒歌
金蠶盅毒中人腸,試把生礬黑豆嘗。
豆不生腥礬不澀,必然犯此不須詳。
石榴根上皮煎汁,飲下之時嘔吐良。
吐出活蟲無不愈,若然不吐中膏肓。
解魚骨鯁喉歌
喉中骨鯁有方傳,甘草砂仁等分研。
為末裹綿舍咽久,骨隨痰出便安然。
或將金鳳根和子,咀嚼噙之骨似綿。
稍愈急將湯漱口,慮其傷犯齒牙間。
又或南朋砂一味,水噙化鯁效如仙。
救獸骨鯁喉歌
諸般獸骨鯁喉中,桑樹蟲窠蛀屑攻。
米醋稀調隨口咽,總然凶猛片時通。
或將狗唾時時咽,救急權宜亦可以。
獨有象牙磨水服,登時見效勝他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