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矢藤
實用中藥辭典
【異名】
斑鳩飯、女青、主屎藤(《質問本草》),皆治藤、臭藤根(《綱目拾遺》),牛皮凍(《植物名實圖考》),雞屎藤(《生草藥性備要》),臭藤(《天寶本草》),毛葫蘆(《嶺南采藥錄》),五香藤、臭狗藤(《民間常用草藥彙編》),解暑藤(《全國中草藥彙編》)。
【釋名】
《綱目拾遺》雲:“搓其葉嗅之,有臭氣,未知正名何物,人因其臭,故名為臭藤。”雞矢藤諸名亦因其臭也。
【基原】
為茜草科植物雞矢藤的全草或根。
【植物】
雞矢藤 Paederia scandens (Lour.) Merr.分佈於我國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區。
【採集】
9~10月割取地上部分,曬乾;或秋季采根,洗淨,曬乾。
【化學成分】
全株含環烯醚萜苷類(iridoid glucoside):如雞屎藤苷(paederoside),雞屎藤次苷(scandoside),雞屎藤苷酸(paederoside acid),車葉草苷(asperuloside),去乙醯車葉草苷(deacetyl asperuloside),矢車菊素糖苷(cyanidin glycoside),矮牽牛素糖苷(petunidin glycoside),飛燕草素(delphinidin),錦葵花素(malvidin),芍藥花素(peonidin),蹄紋天竺素(pelargonidin);還含β及γ-穀甾醇(sitosterol),表無羈萜醇(epifriedelanol),摁貝素(embelin)等。葉中含熊果酚苷(arbutin),揮發油,C10-表葉綠素(C10-epichlorophyll)和脫鎂葉綠素(pheophytin)等。
【藥理】
1.對神經系統的影響 ①鎮靜作用:雞矢藤總生物鹼腹腔注射能抑制小鼠自發性活動,延長戊巴比妥鈉睡眠時間,有一定的鎮靜作用。②鎮痛作用:雞矢藤葉或根注射液、鮮雞矢藤水蒸餾濃縮液腹腔注射均可使小鼠痛閾提高,從而起到鎮痛效果。③抗驚厥作用:鮮雞矢藤水蒸餾濃縮液腹腔注射對戊四唑誘發的小鼠驚厥有較強的保護作用,可顯著提高小鼠存活率。④對神經電位及神經傳導的影響:總揮發油的主要成分二甲基二硫化物對家兔膈神經電位發放具有興奮-抑制雙相效應,並且隨劑量增加抑制效應加強。對蟾蜍外周神經幹興奮傳導呈明顯阻滯效應。⑤對腦電活動的影響:二甲基二硫化物對腦電活動有明顯抑制作用。能明顯易化青黴素所致大鼠大腦皮層癲癇放電,使爆發性高波幅尖波連續發放型癲癇放電頻率增加,持續性多棘波型癲癇放電振幅增高,陣發性多棘波型癲癇放電異常放電指數增多。⑥中樞神經毒作用:二甲基二硫化物可使部分動物出現呼吸抑制、心率減慢、心電圖波形改變以及一過性腦波等電位現象,具有明顯的中樞神經毒作用。
2.抗菌作用 雞矢藤煎劑或浸膏體外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福氏痢疾桿菌和肺炎鏈球菌有抑制作用。鮮雞矢藤注射液對小鼠腹腔感染大腸桿菌、福氏痢疾桿菌均有保護作用。
3.對平滑肌作用 雞矢藤總生物鹼能抑制腸肌收縮,並能拮抗Ach所致的腸肌攣縮。雞矢藤注射液有抗組胺所致腸肌攣縮的作用,但對BaCl2引起的腸肌攣縮無效。
4.對子宮的作用 雞矢藤提取物對小白鼠誘導期、動情期、非動情期離體子宮的收縮張力、收縮強度、收縮頻率以及子宮活動力均有增強作用。
5.毒性 雞矢藤注射液對小鼠的急性、亞急性毒性試驗表明,其毒性很低,給藥後活動減少,但未發現死亡或其他異常改變。
【炮製】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搶水洗淨,稍潤,切段,乾燥,過篩。
貯乾燥容器內,置通風乾燥處。
【藥性】
味甘、澀、微苦,性平。歸肝、脾經。
1.《本草求原》:“苦、辛,溫。”
2.《嶺南草藥志》:“味微甘、微澀,性平。根澀性較大而微苦,性微溫。”
3.《河南中草藥手冊》:“性平,味甘、苦、澀。”
4.《青島中草藥手冊》:“入肝、脾經。”
【功效主治】
祛風除濕,散瘀止痛,健脾化積,解毒消腫。主治風濕痹痛,黃疸,肝脾腫大,咳嗽,虛腫,食積疳積,腹瀉痢疾,瘰鬁腸癰,瘡瘍腫毒,腳濕腫爛,濕疹皮炎,跌打損傷,燙火傷,蛇咬蠍螫。
1.《生草藥性備要》:“其頭治新內傷,煲肉食,補虛益腎,除火補血;洗瘡止痛,消熱散毒。其葉擂末加糖煎食,止痢。”
2.《李氏草秘》:“煎洗腿足諸風寒濕痛,拘攣不能轉舒。”(引自《綱目拾遺》)
3.《綱目拾遺》:“中暑者以根、葉作粉食之,虛損者雜豬胃煮服。”“治瘰鬁用根煎酒,未破者消,已潰者斂。”
4.《本草求原》:“理腳濕腫爛,蛇傷。”
5.《草木便方》:“補虛勞,調理脾胃元氣,治病後虛腫、耳鳴。”
6.《嶺南草藥志》:“預防暑毒,消腸胃積滯,化五淋;固陰氣耗散。用於痢疾,黃疸,肺癆咯血,咳嗽,百日咳,胃痛,大便下血,疝氣偏墜,風寒濕痹,燙火傷,毒蛇咬傷。”
7.《雲南中草藥》:“清熱解毒,祛風活絡,消腫止痛,化食除痰。主治咽炎,扁桃腺炎,結膜炎,氣管炎,頭痛,肝區痛,腹痛,痢疾,腸炎,消化不良。”
8.《安徽中草藥》:“祛風除濕,散瘀止痛,消疳化積,化痰止咳。主治風濕性關節炎,急性黃疸型肝炎,胃腸痙攣性疼痛,小兒疳積,帶狀皰疹,熱癤腫毒,跌打腫痛,腸結核,神經性皮炎。”
9.《全國中草藥彙編》:“風濕筋骨痛,外傷性疼痛,肝膽、胃腸絞痛。”“放射性反應引起的白血球減少症,農藥中毒;外用治皮炎,濕疹,瘡瘍腫毒。”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15g(大劑量30~60g);或浸酒。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水洗。
【附方】
1.治風濕關節痛 雞屎藤、絡石藤各30g。水煎服。(《福建藥物志》)
2.治慢性氣管炎 雞矢藤30g,百部15g,枇杷葉10g。水煎,加鹽少許內服。(《全國中草藥彙編》)
3.治頭風貫眼 雞矢藤根60g,生地黃、何首烏各15g。水煎服。(《福建藥物志》)
4.治食積腹瀉 雞屎藤30g,水煎服。(《福建中草藥》)
5.治小兒疳積 雞屎藤幹根15g,豬小肚1個。水燉服。(同上)
6.治紅痢 雞屎藤根120g,路邊薑60g。燉肉服。(《重慶草藥》)
7.治小兒脫肛 皆治藤近根之頭老者,酒蒸曬10次,和羊腸煮食之。(《嶺南采藥錄》)
8.治帶狀皰疹,熱癤腫毒,跌打腫痛,毒蛇咬傷 鮮雞矢藤嫩葉搗爛敷患處。(《安徽中草藥》)
9.治闌尾炎 鮮雞屎藤根或莖葉30~60g。水煎服。(《福建中草藥》)
10.治背疽 鮮雞屎藤60g,酒水煎服;渣或另用鮮葉搗爛敷患處。(同上)
11.治附骨疽 雞矢藤、山芝麻根各30g,羊肉125g。水燉服。(《福建藥物志》)
12.治皮膚潰瘍久不收口 鮮雞矢藤葉或嫩芽適量(視病變範圍而定),搗爛搽患處,每次搽5分鐘,每日2~3次,連用7日。(《全國中草藥彙編》)
13.治神經性皮炎 鮮雞矢藤葉揉爛擦患處。(《安徽中草藥》)
14.治跌打損傷 雞屎藤根、藤30g,酒水煎服。(《福建中草藥》)
【臨床報導】
1.治療痛症 取鮮雞屎藤製成注射液(每1ml相當於生藥5g)。每次2~5ml,肌內注射,4小時後可重複用藥或連續用藥。治療胃腸疼痛,膽、腎絞痛,各種外傷、骨折、手術後疼痛,神經痛等531例,疼痛消失328例,減輕191例,無效12例,有效率為97.7%,注射時局部有輕微刺激痛,加入適量普魯卡因可減輕;少數病人用量過大有頭昏感,餘無其他副反應[1]。
2.治療軟組織損傷 取雞矢藤鮮葉搗爛貼敷患部(壓痛點)皮膚上,形成約3~5mm厚的藥層,然後點燃艾條施行迴旋灸,烘熏至溫熱深透患部深處,持續約3~5分鐘後,去掉被烘乾的藥層,重新更換上濕藥,又如上法繼續施灸,一般更換濕藥2~3次即可,每日灸治1次,直至全愈為止。治療各種急、慢性體表軟組織扭挫傷、勞損患者41例,除1例岡上肌肌腱炎經灸治6次仍無明顯效果外,其餘病例灸治1~6次全部治癒[2]。
3.治療慢性骨髓炎 用雞屎藤30g,紅孩兒15g,加蔗糖為引,製成雞紅湯內服,每日煎服2~3次。有膿者用雞莽粉外敷瘡口,每日1次;有死骨者用樟蜣散外敷瘡口,每日1次;有竇道或瘺管者,加用紅升丹藥線插竇道及瘺管中。治療198例,結果:痊癒63例(占31.8%),顯效87例(占43.9%),有效31例(占15.7%),無效17例(占8.6%)。臨床治癒時間最短58日,最長370日,平均90日[3]。
4.治療電光性結膜炎 用雞屎藤2000ml蒸餾液(每1ml含生藥5g),加入黃連素2g,梅片1g,氯化鈉適量,配製成等滲液,調節pH為7~7.4,製成複方雞屎藤眼藥水。每眼點2~3滴,頻頻滴眼。治療100例,眼痛、羞明等症狀均於當日消失,檢查結膜充血明顯減輕以至消失,治療過程中未見任何不良反應[4]。
【參考文獻】
[1]中國人民解放軍7002部隊衛生科.藥訊,1972,(2):35
[2]許永炎.新醫藥學雜誌,1977,(1):28
[3]施文峰.江西中醫藥,1986,(2):28
[4]林寶山,等.中醫雜誌,1981,(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