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蘞

来自WikiTCM
环溪讨论 | 贡献2020年10月1日 (四) 20:58的版本 (文本替换 - 替换“形狀=”为“性狀=”)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白蘞為葡萄科植物白蘞的塊根。主產於東北、華北、華東、及華北、陝西、河南、湖北、四川等地。白蘞生於山坡、荒地及灌木叢中。味苦、辛,性溫。歸心、胃、肝經。功效清熱解毒、斂瘡生肌。臨床用名白蘞。

【本草匯言】

神農本草經

味苦,平、微寒。主治癰腫疽瘡,散結氣,止痛,除熱,目中赤,小兒驚癇,溫瘧,女子陰中腫痛,帶下赤白。

名醫別錄

味甘,無毒。主下赤白,殺火毒。

藥性論

使,殺火毒,味苦,平,有毒,惡烏頭。能主氣壅腫,用赤小豆,□草為末,雞子白調,塗一切腫毒。治面上疱瘡。

日華子本草

止驚邪,發背,瘰癧,腸風,痔瘻,刀劍瘡,扑損,溫熱瘧疾,白痢,湯火瘡,生肌止痛。

開寶本草

味苦、甘,平、微寒,無毒。下赤白,殺火毒。

本草圖經

今醫治風及金瘡、面藥方多用之,往往與白芨相須為用。

本草衍義

白蘞,白及,多見於斂瘡方中。二物多相須而行。

本草綱目

解狼毒毒。

本草經疏

白蘞得金氣,故味苦平,平應作辛。《別錄》兼甘。其氣微寒無毒。苦則泄,辛則散,甘則緩,寒則除熱,故主癰腫疽瘡,散結止痛,蓋以癰疽皆由榮氣不從,逆於肉裡所致。女子陰中腫痛,亦由血分有熱之故。火毒傷肌肉即血分有熱,目中赤赤血熱為病,散結涼血除熱,則上來諸苦蔑不濟矣。其治小兒驚癇,溫瘧,及婦人下赤白,則雖云驚癇屬風熱,溫瘧由於暑,赤白淋屬濕熱,或可通用,然病各有因,藥各有主,以類推之,恐非其任矣。尚俟後哲詳之。總之,為疔腫癰疽家要藥,乃確論也。

簡誤:癰疽已潰不宜服。

本草蒙筌

味苦、甘、氣平、微寒。無毒。一云有毒。入藥與白及并行。反烏頭,使代赭。退赤眠除熱,散結氣止疼。理小兒溫瘧驚癇,療女子陰戶腫疼。殺火毒,為火煨湯泡聖藥;治外科,敷背癰疔腫神丹。

本草乘雅

蓋斂,欲也,遂也,金也,潔也,堅潔遂欲,以功用證名也。故與白及相參,古方多并用之。但白及因風致動,而金至斯堅;白斂因熱致結,而金遂斯解,良徭金壞為形證,此更堅形堅藏,平定陰陽內外上下,以及血氣之傾移者也。

四大地大曰金,與五行金行,少有異同。五行之金,在藏歸肺,在形歸皮毛;四大之金,凡屬堅固有形,統歸地大,合五行中土金而言也。

景岳全書

味苦,微寒,性斂。取根搗傅癰毒,及面上瘡疱、刀箭傷、湯火毒。諸瘡不斂,生肌止痛,俱宜為末傅之。若為丸散,亦治眼目赤痛,小兒驚癇,婦人陰中腫痛,赤白帶下。

本草備要

瀉火散結。

苦能泄,辛能散,甘能緩,寒能除熱。殺火毒,散結氣,生肌止痛。治癰疽瘡腫,面上疱瘡,金瘡扑損。箭鏃不出者,同丹皮或半夏為末酒服。斂瘡方多用之,故名。每與白及相須。搽凍耳。同黃柏末油調。鄭奠一曰:能治溫瘧血痢,腸風痔瘻,赤白帶下。

本經逢原

白斂性寒解毒,敷腫瘍瘡,有解散之力,以其味辛也。但陰疽色淡不起,胃氣弱者,非其所宜。《本經》治目赤驚癇溫瘧,非取其解熱毒之力歟?治陰腫帶下,非取其去濕熱之力歟?《金匱》薯蕷丸用之,專取其辛涼散結,以解風氣百疾之蘊蓄也。世醫僅知癰腫解毒之用,陋哉!同地膚子治淋濁失精,同白及治金瘡失血,同甘草解狼毒之毒。其辛散之功可知,而癰疽已潰者不宜用。

本草崇原

斂者,取秋金收之義,古時用此藥敷斂癰毒,命名蓋以此。有赤白二種,賦稟與白及相同,故主治不甚差別。白及得陽明少陰之精汁,收藏於下,是以作糊稠粘。白蘞及蔓草,性唯上延,而津液濡上,故兼除熱清目,小兒驚癇,及女子陰中腫痛,帶下赤白。又,治溫瘧者,主清下焦之熱,其性從下而上也。

本草求真

﹝批﹞散肝脾濕熱內結。

白蘞專入肝、脾。敷腫瘡瘍,清熱解毒,散結腫,帶下淋濁失精,金瘡失血,凡因濕熱濕毒而成者,何一不可以為內科之用。如《金匱》薯蕷丸用此以解風氣百疾蘊蓄。張璐曰:其湯全以桂枝湯和營散邪,合理中湯兼理藥誤。君以薯蕷,大理脾肺,毫不及乎補益腎肝。又書載同地膚子,則可以治淋濁失精;同白芨則可以斂金瘡失血;故曰血飲。同甘草則可以解狼毒之毒,豈盡癰腫解毒而已哉。但此味辛,入肺。主散,味苦主降,味甘主緩,故止可以散結解熱,若胃氣虛弱,癰疽已潰者,均非所宜。

得配本草

代赭石為之使。反烏頭。

甘、苦,微寒。殺火毒,散結氣。治陰腫帶下,腸風痔漏,瘰癧癰腫。生肌止痛。

得藜蘆為末,酒調敷癰腫。配白及,治金瘡出血。

本經疏證

昔人多謂白斂以能斂瘡得名,此義終覺未妥。夫癰腫瘡疽,或有當斂而解者,結氣不可斂而散也,熱不可斂而除也,帶下赤白不可斂而止也。然則其根色白屬肺,氣平屬金,味苦象心,赤蔓象血脈,得無與肺朝百脈之義合否?蓋尚未然,若眾赤蔓共成一白實則合矣。眾白根共生一赤蔓,又可以為肺朝百脈乎?四氣調神大論曰:秋三月此為容平。玩容平二字,正合斂字之意。蓋方經夏三月,散發已極,如人意得志滿,諸事惟所欲為,一旦遇尊嚴有道之人,不自知其不能肆意遂志,而心為之斂,氣為之消,容為之平,此豈有道人呵叱之束縛之而使之然耶?今夫涼飈條動,暑意默消,鳴蛩吟階,白露被野,向日盈溢之溝渠,溽潤之土地,又孰使之不漲,又孰使之淨潔?推其故則謂之諸物就斂,然斂之為斂,果可懷聚斂厚斂同日語哉?不得已以一字解之曰肅,肅者清肅也。清肅氣振,則暑熱自消,結聚自解。故夫暑熱之氣,壅於血則為癰腫疽瘡,壅於氣則為結氣,壅精明之光耀則為目赤,壅神氣之遊行則為驚癇,壅營衛之周流則為溫瘧,內與血壅則為陰中腫痛,內有濕壅則為帶下赤白,莫非凝血脈之流行而然。是則清肅之白氣纍纍者,不一貫通於赤蔓之中,以消散其蘊隆,開解其菀結,此本經白斂主治之義也。雖然,壯年不有驚癇溫瘧乎,男子不有陰腫淋瀝乎,獨稱小兒女子何也?夫惟嗜欲之失節,思慮之過度,營求之不遂,皆能生火而閡血之流氣之行,小兒則無是也。衛任之不咸而氣逆裡急,內結七疝,婦人則無是也。夫然則知循經而阻之熱,與氣血間熱,臟腑間熱,腸胃間熱,骨節間熱,肉腠間熱,皮膚間熱,皆有異矣。

金匱薯蕷丸類萃補益以為君,復類萃開結消導以為臣,虛勞諸不足之治,古之人固如是也。獨風氣百疾桂枝以行皮腠,大豆黃卷以行肌肉,防風以行筋骨,柴胡以行腸胃,惟結於血脈間者,不能不用白斂也。任為最輕,職為最下,故其分數殿一方之末。

本草分經

苦、辛、甘,寒。除熱,瀉火毒,散結氣,治瘡疽。斂瘡方中多之。

【現代藥理研究】

白蘞有抗真菌作用。其水浸劑體外實驗對同心性毛癬菌、奧杜盎小芽孢癬菌、腹股溝和紅色表皮癬菌等皮膚真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白蘞有抗癌作用。

白蘞有抑制心臟作用。5%和10%白蘞煎劑對離體蛙心有明顯的抑制收縮作用,并呈劑量依賴關係。

白蘞有協同鎮痛作用。其本身無鎮痛作用,但可協同增強黑附片和炙川烏的鎮痛作用。

《外治方》

【別名】

【組成】白蘞適量

【功能主治】據報導,本方對癤、癰、蜂窩組織炎、淋巴結炎、各種炎性腫塊等急性感染的初期,有顯著療效。共觀察31例,一般經治2~3天可愈。

【用法用量】每日1次,以愈為度。

【各家論述】

【臨床應用】

【注意】

【備注】

【制法】研末,每次取適量,用沸水攪拌成團後,加75~95%酒精(或白酒)調成稠糊狀,外敷患處。

【性狀】

【規格】

【儲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