菟絲子
菟絲子為旋花科寄生蔓草植物菟絲子的乾燥成熟果實。我國大部分地區均有分佈。原植物喜生於田邊、路旁、荒地、灌叢中;南方菟絲子寄生於田邊路旁的豆科、菊科蒿屬、馬鞭草科牡荊屬的草本或灌木上;金燈藤寄生於草本或灌木上。喜溫暖濕潤氣候,對土壤要求不嚴。味甘,性溫。歸肝、脾、腎經。功效補陽益陰、固精縮尿、明目止瀉。臨床用名有菟絲子、菟絲餅。
【本草匯言】
《神農本草經》
味辛,平。主續絕傷,補不足,益氣力,肥健。汁:去面。
《名醫別錄》
味甘,無毒。主養肌,強陰,堅筋骨,主治莖中寒,精自出,溺有餘瀝,口苦,燥渴,寒血為積。
《藥性論》
君。能治男子女人虛冷,添精益髓,去腰痛膝冷。又主消渴熱中。
《日華子本草》
補五勞七傷,治鬼交泄精,尿血,潤心肺。
《開寶本草》
味辛,甘、平,無毒。養肌,強陰,堅筋骨,主莖中寒,精自出,溺有餘瀝。口苦,燥渴,寒血為積。
《本草圖經》
《抱朴子》取實一鬥,酒一斗浸,曝乾再浸又曝,令酒盡乃止,搗篩。每酒服二錢,日二服。此藥治腰膝去風,兼能明目。久服令人光澤,老變為少。十日外,飲啖如湯沃雪也。
《本草經疏》
菟絲子君,稟春末夏初之氣以生,凝乎地之沖氣以成,感秋之氣而實。故《本經》言其味辛平,《別錄》益之以甘者,正雷公所謂稟中和凝正陽之氣而結者也,其為無毒明矣。五味之中,惟辛通四氣,復兼四味,經曰:腎苦燥,急食辛以潤之,菟絲子之屬是也。與辛香燥熱之辛,迥乎不同矣,學者不以辭害義可也。為補脾腎肝三經要藥。主續絕傷,補不足,益氣力,肥健者,三經而俱實則絕傷續而不足補矣。脾統血,合肌肉而主四肢,足陽明、太陰之氣盛則力長而肌健。補脾故養肌,益肝腎故強陰、堅筋骨。暖而能補腎中陽氣,故主莖中寒,精自出,溺有餘瀝。口苦燥渴者,脾腎虛而生內熱,津液因之不足也,二臟得補則二病自愈。寒血為積者,勞傷則血瘀,陽氣乏絕則內寒,血隨氣行,氣弱不能統血以行,久而為積矣。凡勞傷皆脾腎肝三臟主之,肝脾氣王則瘀血自行也。久服明目輕身延年者,目得血而能視,肝開竅於目,瞳子神光屬腎,肝腎實則目自明,臟實精滿則身自輕,延年可必矣。
簡誤:腎家多火,強陽不痿者,忌之。大便燥結者,亦忌之。
《本草蒙筌》
味辛、甘,氣平。無毒。益氣強力,補髓添精。虛寒膝冷腰疼,正宜多服;鬼交夢遺精泄,勿厭頻吞。肥健肌膚,堅強筋骨。服之久久,明目延年。莖葉煎湯,小兒可浴。解熱毒痱疹,散癢塌痘瘡。
《本草乘雅》
參菟從兔,性相類也。服月魄以長生。陰,陽體。陰,陽用也。雷公謂稟中和,以凝正陽之氣得其性矣。內經云:陽在外陰之使也;陰在內陽之守也。互交之機,惟兔絲有焉。設內無陰,則纖微之物,安能受氣以生。誠得陰陽內外之樞紐,故主陰陽之氣不足,以著絕傷,益氣之力,致肌肉若一,成肥健人矣。別錄主強陰,此即陽無內守。局方主真陰不固,此即陰無外使。更主心腎不交,佐以茯苓、蓮實,謂菟絲雖具內外上下之機,其所專精,則外與上相親切。而茯苓者,其精氣旋伏於踵,則內與下相親切。更借蓮實之坎滿,填離中之虛位,則內外上下及中,各有憑持。佐以玄參,潛消痘毒,方名玄菟,痘乃受胎之毒,包含至陰之內,仗玄參之玄端,從子半至陰之中,逗破端倪,交互菟絲陽外之陰使,默相化育,內守之陰,不期清淨而清淨。在外之陽,不期輕升而輕升。只須內外及上下,不必從中之樞鍵也。乃若磁朱之會心腎,亦即內外上中及下之機。朱上火,磁下水,非神麴在中之樞,上下不交矣。麴乃肝穀之麥,但木得水浮,肝得水沉,先以半生麴,反佐從下之水,更以半熟麴,越沉而浮,以肝得煮而浮,仍從木相也。然則上下之交,全從中樞互濟。故上下及中,各有所專。唯在熟思精審,以一推十,十推百耳。大都病機不離升降,升降不離上下,上下不離開闔,開闔不離陰陽,陰陽不離內外,其名雖異,總歸一元。經云陰內陽守,陽外陰使,能會陰陽之元始,則上下內外,左右前後,一言而終。
《藥性解》
菟絲子,味甘辛,性平,無毒,入腎經。主男子腎虛精寒、腰膝冷痛、莖中寒、精自出、溺有餘瀝、鬼交泄精,久服強陰堅骨,駐顏明目輕身,令人多子。山藥、松脂為使。
按:雷公云菟絲子稟受中和凝正陽氣,故家入補少陽,溫而不燥,不助相火。至和至美之劑,宜常用之。
《景岳全書》
味甘辛,氣微溫。其性能固,入肝脾腎三經。先用莖淘洗淨,浸脹,次用酒漬,煮熟曬乾,炒之更炒。補髓添精,助陽固泄,續絕傷,滋消渴,縮小便,止夢遺帶濁餘瀝,暖腰膝寒疼,壯氣力筋骨,明目開胃,進食肥肌,禁止鬼交,尤安夢寐。湯液丸散,任意可用,古人不入煎劑,亦一包。欲止消渴,煎湯任意飲之。
《本草備要》
平,補三陰。
甘辛和平,凝正陽之氣,入足三陰,脾、肝、腎。強陰益精,溫而不燥,不助相火。治五勞七傷,精寒淋瀝,口苦燥渴。脾虛腎燥而生風熱,菟絲益陰清熱。祛風明目,補衛氣,助筋脈,益氣力,肥健人。補肝腎之效。《老學庵筆記》
予族弟少服菟絲子,凡數年,飲食倍常,血氣充盛,忽因浴見背腫,隨視隨長,乃大疽也。適值金銀花開,飲至數斤,腫遂消。菟絲過服,尚能作疽,以此知金石藥不可不戒。昂按:此人或感他毒,未可盡歸咎於菟絲也。山藥為使。
《本經逢原》
菟絲子去風明目,肝腎氣分藥也。其性味辛溫質粘,與杜仲之壯筋暖腰膝無異。五味之中,惟辛通四氣,復兼四味。《經》曰腎苦燥,急食辛以潤之,菟絲子、五味子之屬是也,與辛香燥熱之苦,迥乎不同,此補脾、腎、肝三經要藥。
《本經》言續絕傷,補不足,益氣力,肥健人者,三經俱實,而絕傷續,不足補,氣力長,令人肥健矣。其功專於益精髓,堅筋骨,止遺泄,主莖寒精出,溺有餘瀝,去膝脛酸軟,老人肝腎氣虛,腰痛膝冷,合補骨脂、杜仲用之,諸經膜皆屬於肝也。氣虛瞳子無神者,以麥門冬佐之,蜜丸服效。凡陽強不痿,大便燥結,小水赤澀者勿用,以其性偏助陽也。
《本草崇原》
凡草木子實,得水濕清涼之氣後能發芽。菟絲子得沸湯之熱之氣,面有絲芽吐出,蓋稟性純陰,得熱氣而發也。氣味辛甘,後手足太陰天地之氣化,寄生空中,絲莖繚繞,故主續絕傷。
《本草求真》
﹝批﹞溫腎補肝,止遺固脫。
菟絲專入肝腎,兼入脾。辛甘溫平,質粘,溫而不燥,補而不滯,得天地中和之氣。故書稱為補髓添精,強筋健骨,止遺固泄,暖腰溫膝,明目祛風,血補則風祛。為補肝、腎、脾氣要劑。合補骨脂、杜仲用之,最為得宜。但杜仲、補骨脂氣味辛溫,性專趨下,不似菟絲氣味甘平,而不重降耳。《老學庵筆記》云:族弟服菟絲子發疽,汪昂辟其或感他毒,不得歸咎菟絲。若服之而見陽強不痿,大便燥結,小水赤澀者,以性主補故也。但菟絲子最難得真,賣者有以水犀草子種出,形象絕似,藥肆所賈,多屬此物,然服之亦有微功。
《得配本草》
得酒良。薯蕷、松脂為之使。
辛、甘,平。性溫。入足三陰經血分。稟中和之氣,凝正陽之性,溫而不燥。益精髓,堅筋骨。治鬼交泄精,尿血餘瀝,赤白帶濁,腰疼膝冷,去風明目,止瀉固精。
得玄參,補腎陰而不燥。配熟地,補營氣而不熱;配麥冬,治赤濁;配肉豆蔻,進飲食。胃暖則開。佐益智仁,暖衛氣;使車前子,治橫生;調雞子白,治目暗。
米泔水,淘洗,酒浸四五日,蒸曬四五次,研作餅,焙乾用,補腎氣,淡鹽水拌炒;暖脾胃,黃精汁煮;暖肌肉,酒拌炒;治泄瀉,酒米拌炒。
孕婦,其性滑。血崩,溫能行血。陽強,便結,腎臟有火,陰虛火動,六者禁用。
此物無根,假氣而生。元精衰者,以此補之,所謂以假治假也。惟莖中寒、精自出者,用此溫補之品,精得所養而自止。若緣虛火流遺,服之水益無定,愈補而愈溢矣。
《本草經解》
菟絲子氣平,秉天秋平之金氣,入手太陰肺經;味辛甘無毒,得地金土二味,入足太陰脾經、足陽明燥金胃經。氣味升多於降,陽也。
其主續絕傷者,肺主津液,脾統血,辛甘能潤,潤則絕傷續也。
肺主氣,脾主血,胃者十二經之本,氣平而味辛甘,則氣血俱益,故補不足也。
氣力者,得於天,充於穀,辛甘益脾胃,則食進而氣力充也。
脾胃為土,辛甘能潤,土潤則肌肉自肥也。
《神農本草經讀》
菟絲肺藥也,然其為用在腎,而不在肺,子中脂膏最足,絕類人精,金生水也。主續絕傷者,子中脂膏如絲不斷,利於補續也。補不足者,取其最足之脂膏,以填補其不足之精血也,精血足則氣力自長,肥健自增矣。
久服腎水足則目明,腎氣壯則身輕。華元化云「腎者,性命之根也。」腎得補則延年。
《神農本草經百種錄》
味辛,平。主續絕傷,子中有絲不斷,故能補續筋骨。補不足,益氣力,肥健。滑潤有脂膏,自能生精益氣而長肌肉也。汁去面。亦滑澤之功。久服明目,輕身延年。生精則目明而強且壽也。
子中之最有脂膏者,莫如菟絲。且炒熟則芳香又潤而不滑,故能補益肝脾也。
凡藥性有專長,此在可解不可解之間,雖聖人亦必試驗而後知之。如菟絲子之去面,亦其一端也。以其辛散耶,則辛散之藥甚多;以其滑澤耶,則滑澤之物亦甚多,何以他藥皆不能去,而獨菟絲能之?蓋物之生,各得天地一偏之氣,故其性自有相制之理。但顯於形質氣味者,可以推測而知,其深藏於性中者,不可以常理求也。故古人有單方及秘方,往往以一二種藥治一病而得奇中。及視其方,皆不若經方之必有經絡奇偶配合之道,而效反神速者,皆得其藥之專能也。藥中如此者極多,可以類推。
《本經疏證》
免無雄,陰獸也,然狡獪若猿,竄疾若蛇,則其用皆陽矣。兔,微物也,故諸獸與遇,皆欲得為餐,兔或無可遁,則聳尻伏地,他獸近而搏焉,則環後足以蹄之,他獸多反傷,兔已乘蹄遁,是其絕有力處,深伏於踵,所用之陽皆在是。菟絲之根,猶其踵也,為四月盛陽所迫,屈蠖之陰,并從陽化,如絲如縷,宣佈無方,則猶其狡獪竄疾也。迨至七月感受初陰,遂結為實,實中無他,不過稠黏,絲縷屈曲,蟠繞於中,則猶其抵穴伏處也。陰者陽之種,乃遇陽輒化而宣佈;陽者陰之用,乃遇陰輒屈而歸根。是其能聯屬浮越無根之氣,化為生陽以媾於陰,而返本還元,歸於窟宅,為不動之陽。故其治可分為四端,曰不激則不化,是別錄療口苦燥渴之義也;不空則不布,是本經主續絕傷補不足之義也;不媾則不結,是本經主明目益氣力肥健,別錄主養肌強陰堅筋骨之義也;不遇窟則不伏,是別錄主莖寒精自出溺有餘瀝寒血為積之義也。遇陽斯布,即以布為歸,遇陰斯屈,便用屈為發,如環無端,正似其絲上結實,實中藏絲,所以為上品要藥。雖然,傷寒通脈四逆證之面赤戴陽,茯苓四逆證之身有微熱,皆浮越之陽,何不用是物化為生陽而使之歸也?夫太和之元氣,固有陰有陽之相播蕩而為生化,與駁戾之邪氣,亦有寒有熱以相激逐而為患害者,烏可同日語,則菟絲者焉能以優柔溫潤之氣,折暴戾嚴肅之陰而今陽得歸耶?
《本草新編》
菟絲子,味辛、甘,氣溫,無毒。入心、肝、腎三經之藥。益氣強陰,補髓添精,止腰膝疼痛,安心定魂,能斷夢遺,堅強筋骨,且善明目。可以重用,亦可一味專用,世人未知也,余表而出之。遇心虛之人,日夜夢精頻泄者,用菟絲子三兩,水十碗,煮汁三碗,分三服,早午夜各一服即止,且永不再遺。其故何也?蓋夢遺之病,多起於淫邪之思想,思想未已,必致自泄其精,精泄之後,再加思想,則心火暗爍,相火乘心之虛,上奪君權,火欲動而水亦動矣,久則結成夢想而精遺。於是,玉關不閉,不必夢而亦遺矣。此乃心肝腎三經齊病,水火兩虛所致。菟絲子正補心肝腎之聖藥,況又不雜之別味,則力尤專,所以能直入三經以收全效也。他如夜夢不安,兩目昏暗,雙足乏力,皆可用至一二兩。同人參、熟地、白朮、山茱之類用之,多建奇功。古人云:能斷思交,則不盡然也。
或疑菟絲子無根之草,依樹木而生,其治病,亦宜依他藥而成功,似未可專用也。噫,何論之奇也。夫菟絲子,神藥也,天下有無根草木如菟絲子者乎,亡有也。其治病,有不可思議之奇。人身夢遺之病,亦奇病也,無端而結想,無端而入夢,亦有不可思議之奇。雖《靈樞經》有「淫邪發夢」之篇,備言夢症,而終不得其所以入夢之故。雖聖人,亦難言也。用菟絲子治夢遺者,以異草治異夢也,乃服之而效驗如響,亦有不可思議之奇,吾不意天地間之多奇如此。雖然菟絲治夢遺者何足奇,奇在吾子之發論,余得共闡其奇耳。惟其奇,故菟絲專用以出奇,又胡必依草木共治而後成功哉。
或問菟絲子治夢遺,奇矣,亦可更治他病,能收奇功乎?夫菟絲子,實不止治夢遺也,更能強陽不倒。用一味至二兩,煎湯服,則陽堅而不泄矣。或人不信吾方之奇。不知菟絲子,實神藥也,以神通神,實有至理。凡人入房而易泄者,以心君之神先怯耳。心之神怯,則相之神旺矣。相之神旺,則陽易舉,亦易倒。心之神旺,則相之神嚴肅,而不敢犯君,則君之權尊。君之權尊,則令專而不可搖動,故陽不舉則已,舉則堅而不易倒也。菟絲子,能安心君之神,更能補益心包絡之氣,是君火與相火同補,陽安有不強者乎。況菟絲子更善補精髓,助陽之旺,又不損陰之衰,此強陽不倒之可以無虞,而不至有陰虛火動之包。雖然鐸創此論,宣菟絲子之神奇,非導淫也。倘陽火衰微,服此方,可以獲益而種子。設或陰虛火盛,服此方,必有虛陽亢爭禍,至癆瘵而不可救者,非鐸之過也。
《本草分經》
甘、辛,溫。入肝、脾、腎。強陰益精,溫而不燥。補衛氣,助筋脈,祛風進食。治精寒餘瀝。腎經多火者勿用。
《本草思辨錄》
菟絲子汁去面,徐氏不解,葉香岩謂升少陰,徐氏復不信,不知此最易曉耳。菟絲延草木則根斷,子中脂膏最足,故補腎精而主升。面為陽明之脈,而菟絲甘辛而溫,能由陽明經上入於面,以施其滑澤之功,面焉得不去,竊愿以此釋徐氏之疑。
脾主肌肉,菟絲以寄生根斷之性,補益其脾,故能充衛氣而肥健,《老學庵筆記》謂久服生疽,其氣之溫可知矣。
他物補腎,補之而已,此能於補中寓升,故其治精自出溺有餘瀝,不得以澀劑目之。治消渴,則是化腎中之陰以升其液,亦非滋陰之謂。
【現代藥理研究】
菟絲子具有增強免疫作用,能促進體液免疫,細胞免疫及網狀內皮系統吞噬能力。
菟絲子對實驗性心肌缺血有較好的保護作用,對血流動力學、血液流變學有改善微循環作用。
菟絲子對甲狀腺功能減退有治療作用,能提高動物性活力。
菟絲子對實驗性肝損傷有保護作用。
菟絲子具有抗衰老作用。
菟絲子對白內障有延緩形成和治療作用。
菟絲子對腸運動抑制,對離體子宮表現興奮作用。
菟絲子與抗炎類藥物組成的製劑對粉刺及脂溶性皮炎有治療作用。